濮家姓历史介绍

濮家姓历史介绍,第1张

根据《路史》上记载,是姚舜(虞舜)的儿子姚散的后代,受封于濮,后代子孙即以濮为姓,称为濮氏。

姓氏始祖:

姚散

根据《路史》上记载,是姚舜(虞舜)的儿子姚散的后代,受封于濮,后代子孙即以濮为姓,称为濮氏。故濮氏后人尊姚散为濮姓的得姓始祖。

姓氏源流

濮(Pú)姓源出有:

濮姓

源流一

源于虞姓,出自虞舜之子姚散的封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虞舜(姚舜)为炎黄部落联盟首领时,将他的儿子姚散封于濮地(今河南濮阳),其后代遂以地名为姓氏,称濮氏,后有人省改笔画讹简为同音字“洑”为姓氏,称洑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源于高阳氏,出自颛顼裔孙陆终后代的居住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颛顼帝裔孙陆终之后,有居于濮地(今河南城濮)者,其后以地名为姓氏,后有人省改笔画讹简为同音字“洑”为姓氏,称洑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远古时期颛顼帝的后裔,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古代中原地区有一条河叫濮水,濮水南岸有一块丰饶的地方叫濮阳(今河南濮阳)。在远古时期,其地也叫帝丘,黄帝的孙子颛顼做部落首领时,曾以濮阳为都城;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成公姬郑也曾在濮阳定都。

该支濮氏祖先是颛顼的后裔族人,原来是北方游牧部落,后来逐渐迁徙到河南、山东交界的濮水北岸,“水之北为阳”,因称“濮阳”,因此这个部落给自己的姓氏定为濮阳氏,后有简改为单姓濮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濮水,是一条历史悠久的母亲河,它孕育了濮阳、城濮(濮城)、临濮、濮州、咸城、洮(今山东鄄城)等一批重要城镇;哺育了古老的濮氏、濮阳氏,还造就了中华文化之先河之一的“桑间濮上”、“卫风新声”。后有人省改笔画讹简为同音字“洑”为姓氏,称洑氏,但读音仍然读作pú(ㄆㄨˊ)

濮水的源头在今河南省封丘县城的西南部,从古称四渎之一的济水分出,大致沿今天然渠走向,至长垣县赵堤后又沿回墓沟走向进入濮阳境内,之后往东北方向横穿今濮阳县、范县东部,最后进入山东境内再次汇入济水(今山东小清河)。

近 有学者说是先有濮阳姓氏,后有濮阳地名。其实,仍然属于先有地名而后有姓氏,即以地名为氏。

源流四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康叔后代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姓苑》的记载,春秋时期,卫国有康叔的后代为大夫,被封于濮阳之地(今河南濮城),其后裔子孙以封地邑名为姓氏,称濮阳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濮氏者,再后有人省改笔画讹简为同音字“洑”为姓氏,称洑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濮氏与姬姓濮阳氏同宗同源。

源流五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濮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路史》的记载,周朝时,有百濮国(在今湖省北石首县南),国人以濮为姓,亦称濮氏。“濮(布)”在壮语里是人的意思。“濮土(布土)”译成汉语就是“土人”,即本地人或土生土长的人。濮土是与客人、外来人相对而言的。各地壮族有着不同的自称,但他们都离不开“布”、“濮”这个总称。“濮土(布土)”是广西田东、田阳、平果、百色等县的壮族自称。(参考黄现璠著《壮族通史》)

源流六

源于百濮族,出自春秋时期百濮国,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这是一个比芈姓濮国更加古老的国度,其实是一个部族群体,位置在今云南省南部,国民就是百濮族人。

百濮国,是一个比芈姓濮国更加古老的国度,其实是一个部族群体,位置在今云南省南部,国民就是百濮族人。

百濮,是古代西南地区一些古老民族的统称,在汉史种皆称“濮人”或“卜人”。古代的百濮族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最早见于典籍《尚书·牧誓》的记载,那里记述了百濮人曾参加了周武王姬发领导的“伐纣会盟”。司马迁在史籍《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周武王在公元前1122年(一说公元前1066年,待考)率南方八个诸侯国联盟军讨伐商纣王,这八国即庸、蜀、羌、鬓、微、卢、彭、濮这八个部族,其濮部落中的鬓族、濮族均居于云贵高原,鬓族主要分布在今牟定县一带,而濮族则分布面很广,在周、秦时期被明确称之为“百濮”。百濮的后裔分支很多,历代称呼有朴子、朴子蛮、布朗、蒲蛮、古刘、哈瓦、德昂(崩龙)等等。据史籍《华阳国志》的记载,古代越嶲郡会无一带(今四川会理)为百濮族人的世居地之一,留有“濮人冢”,即今著名的“安宁河大石墓”。

在古代,“濮”、“卜”二字是通用的,“濮”即“卜”。上古之濮,在历史文献中记载甚多。如在史籍《逸周书·王会解》中记载:商周时代,百濮族人以象齿、文犀、翠羽为献。著名的西汉学者孔安国在《传》中记载:“百濮人在江汉之南。”唐朝学者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也记载:“百濮人在楚西南。”

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则更明确地记载:“楚武王于是始开濮地面有之……建宁郡南有濮夷,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濮族人,主要居住于楚国的西南部,即现在的云南、贵州,四川至江汉流域以西一带,历史上还有记载其故址在滇南思茅地区,即今云南省的普洱市,那实际上仅是“百濮国”的政治中心之一,并非包括全部“百濮”的分布地域。商、周时期,该地区居住的土著民族就被中原华夏人称作“濮人”,实际上有许多部落。周武王姬发伐纣建周之后,将一些濮族人部落的酋长或头人按公候、伯、子、男爵位分别封国,后统称其为“百濮国”。百濮部落众多,分布广泛,扬雄在《蜀都赋》中说:“东有巴、賨,绵亘百濮”。左思在《蜀都赋》中也说:“于东则绵巴中,百濮所充”。杜预在《春秋释例》中亦说:“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在蜀地以东,楚地以南和西南,直至整个云贵高原,都有百濮人的分布。直到春秋中叶,百濮仍是一股强大的地方势力,并不断试图向东北发展,给楚国制造了相当大的压力,例如在周顷王姬壬臣八年(楚庄王芈旅三年,公元前611年),乘着楚国闹大饥荒,庸国君主率群蛮叛楚,“麇人率百濮僚聚于选,将伐楚”。选邑,古代地名,就是今湖北省宜昌市所属的枝江市。

麇国,又称“麋子国”,即典籍《牧誓》中所举“西土八国”中的微国,故址在今湖北省十堰市郧县,这在史籍《春秋大事表》中有记载:“郧县为春秋时麋国地”,在文献《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将麇国标注在陕西省白河县境,与郧县、郧西为毗邻地区。庸、麇两国相距不远,庸国、麇国君主分别率群蛮与百濮,都说明其所率蛮、濮的部落众多,但实际上没有真正形成统一的力量。于是,在庸、麇两国在公元前611年叛乱之末,楚庄王亲率大军征鄂西,联络了秦国、巴国军队,将群蛮、百濮部落联盟各个击破,经过交战,先灭了庸国,麇国孤掌难鸣,随后也被灭掉。之后,麇国国人亦分散,一部分族人被楚国强迁至今湖南省岳阳地区。到周景王姬贵二十二年(楚平王熊弃疾六年,公元前523年),“楚子为舟师以伐濮”,此举为楚平王“收南方”的重大战略举措,终于灭了百濮国,将其地置为附庸的绞国,消除了楚国西南方向的不安定因素。但是,由于百濮族人实际上并没有统一的首领,在历史上也没有真正形成部落联盟,而是各自分散成无数个小部落群体,因此被称作“百濮”。所以一直到战国末期,楚国也未能完全将他们同化。

今天,历史学家对百濮族人的历史演变结果有三种流派:①战国以后演变为百越,发展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各民族;②百濮与百越是两个不同的族体,元朝以后称蒲人,再后发展为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各民族;③前期之百濮与百越有密切关系,后期即为孟高棉语族各民族。

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的百濮族人,主要居住于今云南、贵州、四川至江汉流域以西一带,是今天操持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的彝族和哈尼族以及土家族、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的苗族、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布朗族、南亚语系·佤德昂语支的佤族和德昂族、汉藏语系·语族语支至今未定的仡佬族、以及部分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傣族(泰族)、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侗族等诸多少数民族的先民之一。

在百濮国灭亡之后,其国人中即以国名“百濮”为姓氏,称濮氏,后亦有人省改笔画讹简为同音字“洑”为姓氏,称洑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百濮国的濮氏、洑氏,皆为古老的姓氏之一,姓氏读音作fú(ㄈㄨˊ)。

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了一次决战。这场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春秋时期,齐国霸业衰落后,晋、楚两国都趁机向中原扩展势力,企图称霸中原。当时晋弱楚强,晋便联合宋、齐、秦共局抗楚。楚成王三十九年,楚国联合陈、蔡、郑、许4国军队攻宋,宋向晋求救。次年,晋文公出兵先后攻破了楚的盟国卫和曹,迫使楚军撤离齐国。楚成王见形势逆转,急忙率部分楚军撤退,同时令子玉放弃围宋。而刚愎自用的子玉不顾形势变化,坚持与晋军决战。

晋文公采取先让一步,避敌锋芒的方针,“退避三舍”(一舍为30 里),撤至卫国境内的城濮,并布好阵势。楚联军追踪至此,也依地形布好阵势。次日,决战开始。先是晋军一部分兵力,向战斗力量最弱的子玉右军发起猛攻。此时,晋上军主将狐毛在车上竖起两面大旗,佯示主将后退,并用车拖树枝扬起尘土,伪装晋军撤退。子玉不察虚实,令全军追击。楚不侧翼暴露,晋军侧击楚军,晋上军立即回来炙击,迫使楚军中间的主力后退,楚军大败。从此,晋文公称霸中原。城濮一战,晋军的“退避三舍”,后发制人,由弱及强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和成功的外交配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

公元前632年4 月1日,为了打击国内不利于自己的舆论,为了保住若敖氏在楚国四大家族中的领导地位,为了给招招领先自己的晋文公一点颜色看看,楚帅成得臣不顾楚王的反对,率领楚、郑、许、陈、蔡五国联军,从河南商丘一路北上,长途奔袭两百余里,寻求晋军主力决战,双方在曹都陶丘(今山东定陶)附近摆开阵势,战争一触即发。而就在这个时候,晋文公突然下令全军撤退九十里,再与楚军交战。原来,当年晋文公流亡楚国时,曾受到楚成王款待,并表示日后若回国即位,晋楚一旦交战,晋军要主动退避三舍,以报楚君之恩。一舍就是当时军队一天行军的路程,大约为三十里,三舍就是九十里。

然而军吏们对此纷纷反对,说:“以君避臣,辱也。且楚师老矣,何故退?”以晋文公一国之君退让于楚国外臣,这是一种耻辱啊!何况晋国之前激怒楚军北上,调动敌人以逸待劳的策略已经实现,现在没有必要再退让了,直接打就是了!

只有晋文公的智囊高参狐偃表示:“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背惠食言,以亢其仇,我曲楚直。其众素饱,不可谓老。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

行军作战,讲究的是士气,所谓理直气壮,有理再疲惫气都壮,无理再精神气都衰。晋军退避三舍,实践诺言,是为守礼而有道,则晋军理直;楚军若追,以臣犯君,是为悖理而无道,则楚军理屈;而晋国以有理战无理,以气壮战气衰,则晋军必胜。

于是,在晋文公与狐偃的坚持下,晋军还是主动后撤了。楚军闻信,很多人觉得可以见好就收了。根据春秋时的军礼,如果一方是国君亲临战场,另一方是以臣子作统帅的话,一旦国君退避,为人臣者是不能追赶的。

但成得臣认为楚是蛮夷,不用管中原华夏的破规矩,于是令大军继续追击,疾行九十里,一直追到濮水南岸的卫地城濮,才追上晋军,成得臣吩咐大军背靠丘陵安营扎寨,占据住有利地形,与晋军遥遥相对。

城濮这个地方位于山东河南交界地,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西南临濮集一带,依山傍水地势广阔,是个打仗的好地方,鄄城县人民应该感谢两千多年前文公对楚王说了一句退避三舍的话,否则这场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世纪大战就不会在这里发上了,也就不会再有城濮之战这么一说了。

菏泽润通新时代吉屋售楼咨询电话:4006581350 转 64416。

润通新时代楼盘项目当前基本信息:

所在区域:鄄城

楼盘地址:鄄城鄄十路与濮水路交汇处

参考价格:3850元/平米

开盘时间:2020-1-14

交房时间:2021-12-31

物业类型:住宅

装修状况:毛坯

产权年限:普通住宅70年

楼盘特色:低密社区,低总价

:润通新时代历史成交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37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7
下一篇2023-06-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