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婚用什么歌曲有气氛:《这就是爱》张杰
歌曲的高潮部分“这就是爱”非常能够调动现场气氛,在新人亲吻或者退场的时候,高潮部分响起,现场效果很棒。
求婚用什么歌曲有气氛:《ALL OF ME》-BLAKE
《ALL OF ME 》我的全部,由simon may 作曲,特别献唱于威廉王子和凯瑟林米德尔顿的皇室婚礼,这首歌曲在全球各地广泛播放也使布雷克在特拉法加广场的表演登上美国NBC台的《今日秀》节目,并接受超过了30家电视媒体的采访。
求婚用什么歌曲有气氛:《Could This Me 》艾薇儿
一首简单的浪漫温馨的歌曲,非常适合用作婚礼背景音乐,相信会是大部分新娘的喜爱。
求婚用什么歌曲有气氛:《暖心》郁可唯
真的是非常暖心的一首歌,字里行间都透露着甜蜜于温馨,在亲吻、交换戒指这些浪漫的环节都可以使用。
求婚用什么歌曲有气氛:《一家一》梁静茹
“愿意吗永远爱护她,愿意吗不论贫穷富贵好坏照顾他”这首歌的歌词由婚礼誓言词改编,当然也非常适合在栏浪漫的婚礼上。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曾赴英国学习文学和音乐,十余次周游列国,与罗曼·罗兰、爱因斯坦等大批世界名人多有交往,毕生致力于东西文明的交流和协调。泰戈尔以诗人著称,创作了《吉檀迦利》等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他又是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作曲家和画家,先后完成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1500多幅画和2000多首歌曲。天才的泰戈尔还是一位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泰戈尔以诗歌集《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新青年》)第2期上发表他译的《赞歌》4首。作品中“信爱、童心、母爱” 的思想,博大仁慈的胸怀,独具魅力的人格,赢得了无数中国读者的敬仰。
众明星无厘头私生活秀 美女作家:我脱我快乐
蔡依林瘦身策略 蒋经国的女儿是大美人
中式婆媳大战:双面胶 **们的生活纪实:罪
恶搞言情:狩猎美男 朱力亚:艾滋女生日记
痞子王子(3)终结版 郭敬明:岛6·泽塔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1924年,泰戈尔应孙中山先生之邀访华,“泰戈尔热”进入高潮。他在徐志摩家乡时,“观者如堵,各校学生数百名齐奏歌乐,群向行礼,颇极一时之盛。”他会见了梁启超、沈钧儒、梅兰芳、梁漱溟、齐白石、溥仪等各界名流。1956年,周恩来总理回忆时说:“泰戈尔是对世界文学作出卓越贡献的天才诗人……”他熏陶了一批中国最有才华的诗人和作家,其中郭沫若、冰心受到的影响最深。郭沫若是中国新诗第一人,称自己文学生涯的“第一阶段是泰戈尔式的”。冰心是中国新文学女性作家第一人,她早期的创作受到了泰戈尔的明显影响,特别是诗集《繁星》和《春水》。她说:“我自己写《繁星》和《春水》的时候,并不是在写诗,只是受了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把许多‘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而已。”郭沫若、冰心等人又以他们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读者。
泰戈尔是中国读者心目中最具地位的外国作家之一,能与其匹敌的大概只有莎士比亚一人。现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尔作品集》。
瑞典历史学家安德松说:“瑞典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帝王史。”不可否认的是国王在瑞典历史上,尤其是在中近代历史中曾起过重大,有时甚至是决定性作用。古斯塔夫·瓦萨是现代瑞典的缔造者,是他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世袭的瑞典封建王国;其孙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南征北战,开疆拓土,使瑞典成为欧洲强国;卡尔十四世则是瑞典现行的和平中立政策的奠基人。王族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瑞典的历史。
早期历史
(8-12世纪)的瑞典仍停留在欧洲大陆古代的氏族社会里,实行长老议会制,但本质上属于原始部落民主制。据说那时海盗被捕后,人人都说他们自己是首领。史学家认为,他们集体行动的各种事项也许确是经全体成员讨论决定的。瑞典人至今仍为其海盗时期振奋人心的历史而骄傲。
据可靠文字记载,瑞典各地从9世纪起就建立起三级公民大会制度:村民大会、教区大会和省级大会。各级公民大会按期召开,讨论和决定各自范围之内的事,如订立村约民规、解决纠纷,决定何时播种、何时收割、何时海盗船出海等。省级公民大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选举或废黜国王。
埃里克·塞盖尔斯萨尔(“常胜国王”)也许是瑞典历史上第一个被当时大部分地区首领承认的国王。据说他在塞格图纳建城,于公元985年左右在乌普萨拉附近大败入侵海盗而一举成名,继而南征,迫使哥特兰、丹麦臣服。他和他的后代统治瑞典一百多年。
中古时期的瑞典人信奉传说中的神明奥丁。他们认为国王是奥丁的后代,是神子,因而王权是神圣的,国王只能由王族里的人担任。但王权不是绝对的,不是世袭的。王位空缺后要由省级公民大会在数个合法的王位继承人中选举产生。国王不能独继专行,而必须服从公民大会决议。冰岛史学家斯图尔鲁松对1030年在乌普萨拉举行的一次公民大会有段生动的记载。
当时挪威与瑞典发生冲突。挪威国王哈罗德提议谈判解决纠纷,而瑞典国王埃立克松则要用武力决一雌雄,并准备发动战争。他的好战态度遭到其他家族的强烈反对。在公民大会上托尼发言,警告国王说:“如果你不按我们的要求办事,我们决不容忍你这个无法无天的捣乱鬼,我们将与你为敌,并且杀掉你。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做的。在姆拉坪已经有5个像你一样傲慢的国王被丢进了井里。好啦 ,快回答,你究竟何去何从?”与会者以热烈的喝彩对发言人表示支持。国王当即表示服从大众意志。他承认国王历来是与农民一起并且按照农民的意愿来治理一切(此处的农民实际上在当时属于当地的地主阶级)。
直到中世纪末瑞典的版图还几乎是长方形的:从南部卡尔马,到北方拉普人集居的丛林地区,从西边的约塔河畔的勒德瑟,到东部与沙俄接壤的维堡,全国分成20个区。各区以森林、山岗、湖泊为自然疆界,地理上、经济上自成一体。南部和中部土地肥沃,是最重要的农垦区;北部为森林区。十三世纪前国王多居南方的哥特兰岛,他的王权实际也只限于哥特兰岛及其附近地区。只有当国王一年一度去各地巡狩时,才显示他是全国的主宰。平时各地区首领是当地的实际统治者。不过国王在这些地区设一侯爵,为其代表,侯爵拥有兵权,统率他所辖之军队(称之为leding,即海盗时期沿袭下来的军事组织),因而国金有权调动一定数量的战船厂,控制波罗的海的海岸。
1125年埃立克家族的第12个国王被谋杀,各路诸侯揭竿而起,自立为王。这种混乱局面持续了一百多年,直到1245年贝尔格尔伯爵执掌大权,成为摄政王,群龙无首的状态方告结束。贝尔格尔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和平法令、教会政策、行政管理等一系列法规都是他执政时制订的。他将首都从被烧毁的塞格图纳迁往斯德哥尔摩,是斯德哥尔摩的缔造者。他也是瑞典历史上最后一个侯爵(Jarl)因为从他以后侯爵均改为伯爵(Hentig)。其长子瓦尔德马尔1250年被选为国王。1274年他与弟妹珠达通奸,事发后被迫去了罗马,次年回国,但被胞弟马格奴斯战败,投入监狱。马格奴斯于1275年当选为国王。
贝尔格尔的子孙统治瑞典长达140多年,直到其末代国王阿尔布雷克特与贵族和地方官吏矛盾激化,终被废黜,瑞典贵族迎奉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为瑞典女王。瑞典、丹麦、挪威于1394年在瑞典南方城市签订“卡尔马联盟”,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丹麦、挪威、瑞典遂统一起来,同属丹麦女王统治。“卡尔马联盟”延续一百多年。丹麦女王玛格丽特颇有雄才大略。但她的后代运远远没有她的才干和威望,统治手段简单,与瑞典矛盾日趋尖锐,最终导致战争。 16世纪成为瑞典霸权时代的开始。
古斯塔夫·瓦萨,又称古斯塔夫一世(1523-1560)。生于瑞典的瓦萨家族(瓦萨(瑞典语:Vasa、波兰语:Waza、立陶宛语:Vazos)是瑞典贵族家族,历史可追溯至14世纪,直至17世纪消亡。最早有记载的家族成员是尼尔斯·克提松(Nils Kettilsson),1355年时三王冠宫的侍卫官。“瓦萨”之名最先于16世纪末出现,得名自其家族纹章──Vase(禾束)),1517年参加了反丹麦统治的斗争,1518年战争失利后被作为人质带到丹麦,次年逃回。1520年11月丹麦人在瑞典制造了“斯德哥尔摩血案”,杀死瑞典贵族、教士、市民约100人,成了瑞典独立运动的导火线。1521年在达拉纳郡领导民众起义,1523年打败丹麦占领军,被推选为国王,建立了瓦萨王朝。为巩固统治和度过财政困难,采取的措施有:镇压大贵族反抗,废除他们的封地、采邑,向地方派出官员,直接听命于中央;1527年任用路德派教士进行宗教改革,没收教会土地、城堡,解散教会军队;1544年宣布废除君王选举制,代之以世袭制。去世前全国2/3的土地直属王室所有,为瑞典封建君主专制的发展和不久后称霸波罗的海地区打下基础。
古斯塔夫一世逝世后,由于王位继承的问题,王国内部爆发内战。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Gustaf Adolf,1594—1632年)瑞典国王,统帅。生于斯德哥尔摩。瑞典瓦萨王朝创立者古斯塔夫·瓦萨之孙。1610年随父出征,与丹麦作战。1611年继位。1612—1613年与丹麦军队作战失败,被迫割地求和。1614—1617年率军对俄国开战,取得胜利,获得芬兰湾周围土地。后进行军事改革,实行普遍征兵制,建立战斗力强大的常备军,精简军队编制,改善武器装备,使炮兵变成独立兵种,并使其与步兵、骑兵和后勤兵密切配合,采取灵活的线式战术。1621年发动历时八年的对波兰战争,接连获胜,几乎全部占领波罗的海沿岸。1630年率军参加三十年战争,深入德意志腹地。1631年在布莱登菲尔德战役中击败蒂利率领的神圣罗马帝国军,获“北方雄狮”称号。次年在列克河之战再次击败蒂利,攻占纽伦堡,进逼慕尼黑。同年11月16日在吕岑会战中击败波西米亚将领华伦斯坦率领的帝国军,但本人亦阵亡,终年38岁。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对外战争胜利,基于他国内改革的巨大成就。他从组织上、训练上、战术上对军队进行一系列改革,将只有90万人口的农业国建设成一部强大的战争机器,拥有欧洲最有战斗力的军队。他发动政治改革,健全政府机构,因而他驰骋在德国战场时,国家管理仍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他进一步明确“等级议会”职能,确定贵族的领导地位,创建了最高法院,完善全国行政区域划分,使中央、地方畅通无阻。他创建的大学预科班沿用至今。其本人被视为瑞典历史上最杰出的国王。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在三十年战争中的吕岑会战中阵亡后,其6岁的独女克里斯蒂娜·奥古斯塔便以假定继承人的身份继承了王位,此时国政由国内的实力派贵族执掌。1644年,克里斯蒂娜·奥古斯塔正式登基,但依照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的遗嘱,她以瑞典国王而不是女王的身份就位。1654年,由于宗教信仰问题(她本人是天主教徒,瑞典则是一个路德派教徒国家)在国内贵族的压力下,她将王位让予表兄莱茵-普法尔茨的卡尔·古斯塔夫·冯·普法尔茨·茨维布吕肯。其本人离开瑞典,公开皈依天主教,在罗马终其余年。随着其逊位,德意志的莱茵-普法尔茨王朝开始了统治。
从1654年起,执掌瑞典宫廷的一直是神圣罗马帝国莱茵-普法尔茨的选帝侯头衔的拥有者——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其中以卡尔十世、十一世和十二世为代表的国王积极对外扩张,同时进一步强化国内封建专制统治。其中以卡尔十二世为代表,在位期间热衷于对外战争,在英国支持下,瑞典与沙皇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地区的霸权而展开著名的大北方战争,1700年卡尔十二世亲率瑞军在纳尔瓦战役中击败俄军,1701年在里加战役中击败萨克森选帝侯、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曾短暂地取得了波罗的海的霸权,并企图深入乌克兰,试图肢解俄国,但在1709年乌克兰的波尔塔瓦战役当中,孤军深入的瑞军被击败,损失惨重,(战役前夕,卡尔十二世试图亲自带队驱赶俄军的哥萨克侦察兵,结果中枪落马,不得不将指挥权交给元帅乌尔利卡·埃利诺拉)卡尔十二世仅率1000余人逃往奥斯曼帝国。此战不仅是俄国迈向帝国的标志,而且也是瑞典失去波罗的海霸权的标志。
在伊斯坦布尔期间,他怂恿奥斯曼苏丹对俄宣战。1711年7月,俄国在进攻奥斯曼帝国的作战中失败,以归还亚速、允许卡尔十二世过境回国为条件,与奥斯曼帝国签订停战协定。一蹶不振的卡尔十二世因此得以返回瑞典。
卡尔十二世回国后实行改革,企图恢复国力,但彼得一世没有给他喘息时间,俄军在1713—1714年连续发动了对瑞典的陆海进攻,迫使瑞军撤出了芬兰。1718年,卡尔十二世率军进攻挪威,12月在作战中死去。
1772年,奥尔登堡王朝的古斯塔夫三世发动“不流血政变”夺回王权。古斯塔夫三世是瑞典历史上褒贬最多的国王之一。他梦想重振王室雄风,恢复瑞典昔日大国地位,但他生不逢时,国力衰败和国库的空虚使他无法实现自己的美梦。他试图这行某些改革,如货币改革、土地改革(农民可以买卖土地)、废除苛刑、提倡新闻自由等,伏尔泰、卢梭等大思想家为此也曾为他喝彩,但他的改革有始无终,一一流产。他一度鼓吹新闻自由,很快又亲手将它扼杀。他被暗杀后,贵族派重新操纵实权,并通过1809年宪法,对君主权力作了明确限制。王权从此直线下降。
宪法颁布后,正值卡尔十三世在位,由于这位国王没有子嗣,王位自然要旁落他人。1810年,在大臣卡尔·奥托·莫尔奈(Karl Otto Moumlrner)的策划下,法国元帅让·巴蒂斯特·贝尔纳多特在8月被选举为亲王和摄政。10月,改信路德教并在瑞典登陆,统帅瑞典军队。11月,被卡尔十三世收为养子,并更名为卡尔·约翰。
他努力使瑞典保持中立(尽管与英国进行名义上的战争),并竭力反对拿破仑一世的大陆封锁政策,不爽贝尔纳多特的拿破仑派布律纳元帅于1812年1月占领了瑞典占据的波美拉尼亚。导致贝尔纳多特正式加入反法联盟。1812年4月同俄国结盟,他写信给拿破仑:“政治上不存在友谊和仇恨。除命运之神的命令外,对祖国没有任何义务”象征两人的决裂。
1813年3-4月同英国和普鲁士结盟。在1813年5月的“莱比锡战役”中,率领瑞典远征军进入德意志北部参战。
他把因为和拿破仑意见不和而把流亡美国的法国名将莫罗请来担任沙皇的首席军事顾问,并根据法军的特点,和莫罗建议联军专门攻击法国元帅们指挥的部队,当拿破仑赶来时,便撤退;(后来的特拉成堡计划)这个建议奠定了1813年莱比锡战役的胜局。
8月23日, 贝尔纳多特指挥反法联军北路军团(普军73万,俄军29万,瑞军39万)在大贝伦打败乌迪诺元帅的6万法军,将其驱逐到柏林以南;9月6日又在邓尼维茨大败内伊元帅。
10月16-18日,贝尔纳多特继续指挥北路军团参加莱比锡会战,他说服萨克森人叛变,从而严重打击了法军的士气,让其崩溃。
1813年12月-1814年1月入侵法国的盟国丹麦,签订《基尔条约》,把原属丹麦的挪威割让予瑞典。挪威反对与瑞典合并,5月17日制定宪法,自行宣告独立。卡尔·约翰劝降无效后,7月26日挥兵入侵挪威,8月14日就迫使挪威签订《莫斯条约》,同意与瑞典成立瑞典—挪威联合王国。这是瑞典至今最后一场战役。尽管后来又参加了1814年法国战役,不过作用不大。1818年,卡尔·约翰正式登基,称卡尔十四世·约翰,建立了延续至今的贝尔纳多特王朝。卡尔十四世此人在位期间政治上反动保守,喜好铁腕政策,大肆镇压国内起义运动(尤其是挪威的反抗运动。讽刺的是,贝纳尔多特年轻时自诩为共和派,并在手臂上刺有“暴君亡”的字样)。但由于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战争,19世纪初的瑞典已穷困不堪,为了生存极需要和平。在卡尔十四世的统治期间,一向好战的瑞典远离战事,恪守中立。也就是从那时起,瑞典再也没有卷入过任何战争。 1866年“议会改革”是瑞典历史的分水岭。随着贵族阶级控制的“等级议会”解体和上下两院的建立,贵族渐渐让位于新兴的资产阶级。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国王古斯塔夫五世曾为夺回王权作了最后尝试。他选择国防问题为突破口,主张加强军事力量在群众集会上大喊“我的海军……我的陆军……”结果自讨没趣,被社会民主党和自由党击退。国王从此再不过问政治,国家大事全凭政府处理。1975年议会通过新宪法,替代沿用了一个半多世纪的1809年宪法,明确国王只是象征性国家元首,不再拥有任何政治权力。1980年代以前瑞典废除君主的呼声时有所闻,近年来已绝于耳。但由于传统政治格局尚难撼动,因此主张废除一般认为只要王室成员(尤其是君主本人)循规蹈矩,王室当安然无恙。因此对王室存亡威胁最大的是王室自己。
但是在二战时期,瑞典王室贵族和政府都与纳粹有着广泛的联系。
尽管总体来说,瑞典的中立除经济活动外无可指责。它为盟国情报人员和丹麦、挪威的抵抗组织提供了活动方便,还接收了绝大多数丹麦犹太人前来避难。瑞典红十字会在战争期间为欧洲难民提供了大量人道主义援助。另一方面,瑞典是纳粹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其优质铁矿砂(可以生产出高级合金钢)对德国的国防生产尤其重要,希特勒甚至为此推迟了对西欧的入侵,首先占领了丹麦和挪威以确保铁矿砂的运输安全。瑞典在二战中以中立身份保护自己的安全时,不能不时常想到这一点:丹麦和挪威也曾是中立国。只要希特勒觉得有战略上的需要,随时可以入侵瑞典。 瑞典轴承公司(S&K Bearings)是与纳粹勾结最密切的瑞典公司之一,向德国出口了大量滚珠轴承。由于美国同样依靠S&K公司的轴承,这就又给美国出了个难题。如果对S&K公司及瑞典施加制裁,极可能引起S&K的报复,限制对美国轴承的出口,并中断军需品生产。第二个选择是在战争中夺取S&K的工厂。可是这样做只会促进罗斯福的评论家们对现今政府内部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日益猖獗的指责。剩下的最后一个选择是让S&K公司继续正常运营,这也是美国政府最后决定采取的措施。这样,无论谁赢得这场战争,通过向双方提供轴承,S&K都会是最后的赢家。 还有许多家其他瑞典公司与纳粹之间有贸易往来,并从中获利。其中瓦伦堡家族旗下的“斯德哥尔摩私人银行”(SEB,Stockholm Enskilda Bank)与纳粹关系最密切。与一家外国银行建立良好的关系将更有利于纳粹借贷或洗钱。据“安全港计划”的档案显示,美国已经追踪调查瓦伦堡家族与纳粹之间的活动很多年了。1945年2月,在摩根索写给新国务卿斯退丁纽斯(Edward Stettinius)的信中,指控SEB正在无需担保的情况下提供给纳粹大量贷款,并帮助德国资本家在美国的工业界秘密投资。而且还不断与大批的黑市外汇交易案有牵连。摩根索认定瓦伦堡家族的族长、瑞德长期合作贸易委员会会长雅各布·瓦伦堡是纳粹坚定的拥护者,他在1944年曾经将在汉堡的一个瑞典工厂卖给德国人来换取黄金。他弟弟马尔库斯·瓦伦堡身为英瑞贸易合作会会员,也并非真正支持盟国。瓦伦堡家族在轴心国和盟国之间扮演着双重角色,就像S&K公司一样。 1944年,英国和美国开始将瑞典列入“安全港计划”。英国只要求限制瑞典的黄金买卖,而美国希望把其他资产交易也包括在内。为了使瑞典能与之合作,美国以签订战后贸易协定为吸引条件。瑞典国会表示支持该计划。从1945年2月起,瑞典开始清算其黄金和外汇,以查出其中有多少与纳粹有关联。1945年夏,瑞典通过了多项决议,控制德国资产:通过限制其买卖和分散转移;将审查范围扩大至所有类型的资产。1946年1月,在盟国的督促之下,瑞典将法律规定的审查范围扩大至德国下属的子公司。1945年11月,瑞典发给美国财政部一份关于黄金交易的报告。从该报告中,财政部断定瑞典接受了纳粹从比利时掠夺的价值2270万美元的黄金,后来经过再次审核,这个数额降至1700万美元。 1946年2月11日,美国驻瑞典大使馆通知瑞典政府,瑞典应将在其境内的德国财产所有权交给盟国驻德占领军当局,并邀请瑞典代表团前往华盛顿商讨此事。瑞典对此极为关注,同意参加会谈。4月5日,瑞典通告美国使馆,盟国的要求必须交由瑞典国会讨论,而且很可能该条款会被否决,因为盟国的要求不符合国际法,侵犯了私有财产权。此外瑞典还要求解除其在美国对其资产的冻结。并且要求可以检查在德国境内的瑞典资产。可是盟国并未同意。5月29日,正式谈判在华盛顿举行。美方代表团的领导是美国国务院经济安全局副局长鲁宾(Seymour Rubin),瑞典代表团由松德斯特鲁姆法官(Emil Sundstrom)领导。 瑞典从一开始就承认替纳粹藏匿资产使其用于纳粹复兴是非法的行为,但争论在于盟国要求接管纳粹资产的合法性。经过激烈的争论,双方最终在7月18日达成一致。据估算,在瑞典有378亿克朗(9070万美元)的德国资产。瑞典同意作如下分配:1、5000万克朗(1250万美元)的德国财产交给国际难民委员会(即后来的国际难民组织);2、7500万克朗(1800万美元)扣除英、法、美三国的赔款份额后交给盟国赔偿委员会;3、15亿克朗(3600万美元)的德国财产用于援助德国,预防疾病和动乱的发生。剩下的用于盟国从瑞典及其他国家购买必备品,以恢复德国经济。此外,该协定还允许瑞典派一个代表团前往德国的英、美、法占领区,接收瑞典在德国的资产,将瑞典在美国价值约2亿美元的资产解冻,并同意将瑞典公司从贸易黑名单上除去。盟国保留向瑞典索要德国政府在瑞典财产的权利。 协定要求瑞典赔偿的数额为755532664公斤纯金(价值约810万美元),恰与德国运到瑞典的比利时国家银行黄金数额相等。协定还同意,对于德国通过瑞典国家银行(Riksbank)转移到其他国家的第三国黄金,不要求瑞典政府赔偿。 1946年,瑞典正式认可了该协定。但此后不久,盟国又向瑞典提出赔偿要求——638块纳粹从荷兰掠夺的金砖(价值约1000万美元)。瑞典对此提出异议,理由是这些黄金是1943年伦敦宣言发表之前得到的。而盟国认为协定应包括瑞典境内所有的被掠夺黄金。围绕荷兰黄金的争论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1955年4月7日,瑞典向荷兰赔偿了6吨黄金,约合680万美元(1955年价格)。 在一份美国国会就瑞士银行与纳粹合作问题的调查报告中,揭露了瑞典另从德国那里接受了597吨黄金。新发现的黄金与纳粹从荷兰掠夺的黄金有相同的戳记。而战后瑞典只归还了荷兰和比利时共132吨黄金。此外还有6吨来源可疑的黄金,很可能来自集中营的受害者。该报告说,瑞典在道义上应该把这些黄金归还给犹太人,但在法律上没有义务。这份报告发于1997年。 当代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是贝纳多特王朝的第七位君主。1946年,小卡尔·古斯塔夫的降生曾令王室上下一片欢呼,因为他已经有了四个姐姐,王室急切期盼着一个将来能继承王室大业的男孩的出世。一年之后,卡尔·古斯塔夫的父亲不幸遭遇飞机失事身亡。尚在呀呀学语的卡尔·古斯塔夫便成为祖父古斯塔夫六世的法定继任人。为培养出一位合格的国王,祖父和母亲对他自幼年起就进行严格的教育。卡尔·古斯塔夫上的是公共学校。1966年中学毕业后,他在海军接受了两年军事训练,随后又进入陆军和空军受训,获得海军、禁卫军和空军军衔。接着,卡尔·古斯塔夫先后在乌普萨拉大学和斯德哥尔摩大学攻读国民经济、政治、社会学和历史,并在经济界、工业界、政府、发展援助和外交界进行了大量实习——这些当然是作为一个欧洲王室成员、特别是国王所必备的履历。
1973年,古斯塔夫六世驾崩,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正式登基即位。起初还有人怀疑,这位年仅27岁的年轻国王能否为瑞典民众所接受。这份忧虑被证明是多余的。在盛大、隆重的加冕仪式上,卡尔·古斯塔夫的一番话深入人心:“我的祖父被誉为现代君主的典范,他就是我的榜样。”
刚刚登基的古斯塔夫风华正茂,谁将成为这位年轻国王的王后,成为人们最关切的话题。1973夏天,在一幅摄于厄兰岛的照片上,人们注意到,在卡尔十六世身边站着一位黑发女子。这位陌生的美貌女子便是西尔维娅·索莫拉特,一个巴西和德国混血儿。西尔维娅出生于海德堡,父亲是德国商人,她在巴西圣保罗长大,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完成学业。1963年,她进入慕尼黑一所翻译学校就读,在这里,极富语言天赋的西尔维娅熟练地掌握了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毕业后在阿根廷驻慕尼黑总领馆工作了两年。1972年,西尔维娅受聘担任慕尼黑奥运会外事接待处负责人,她的任务之一是接待出席奥运典礼的各界名流。卡尔·古斯塔夫也在其中。显而易见,两人一见钟情。瑞典国王后来也承认:“我们碰撞出了火花,它随即蔓延无边。”
然而,这段王子与灰姑娘式的恋情招致了重重指责和非难。王室认为国王与平民女子交往有失身份,新闻界更是将其当成丑闻大肆渲染。古斯塔夫和西尔维娅为了相见,不得不乔装打扮以掩人耳目。日久天长,这段美好但沉重的恋情令西尔维娅感到厌倦,瑞典国内也有反对势力藉此酝酿逼古斯塔夫退位。处于取舍之间的古斯塔夫没有犹疑不决,他毅然向西尔维娅求婚。西尔维娅担心瑞典人难以接受一个德国女子做他们的王后,古斯塔夫的回答很简单:“他们不接受你,我就退位。”纯真的爱情冲破了瑞典传统法律禁止王室与平民通婚的羁绊,1976年,卡尔·古斯塔夫和西尔维娅正式订婚;三个月后,这对新人在斯德哥尔摩主教堂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新闻界向西尔维娅提问:“嫁给一位国王是不是决心难下?”年轻的新娘款款答道:“这和是不是嫁给国王无关,而是要嫁给一个你真爱的人。”
王室和瑞典人不无惊奇地发现,这位平民出身的王后无论在何种场合,都是那样雍容大方,举止从容。得益于深厚的语言功底,西尔维娅能毫不费力地和任何人交流。难能可贵的是,进入王宫的西尔维娅仍保持着朴素的本色,在隆重的宫廷外交场合,她是风姿绰约的王后;回到家中,她是贤良温存的妻子和母亲。身边多了年长三岁、典雅成熟的王后,年轻时浮华有余、严肃不足的古斯塔夫在婚后也渐渐庄重沉稳起来。瑞典人对他们的王后推崇备至:“西尔维娅是我们从德国获得的至宝。”
国王和王后喜好平静自由的生活。他们虽身处王宫,但凡事尽力自己动手,极少用人。他们经常带上孩子去自家经营的农场中耕种劳作,冬天一道去滑雪度假。三个子女维多利亚公主、卡尔·菲利普王子和玛德琳公主自幼接受平民化教育,与普通人家孩子无异。按照瑞典新颁布的法律,国王的第一个孩子是王位继承人,长公主维多利亚因此成为女王储。生长在主张平等自由的现代瑞典,这位未来瑞典女王的将来会是美好和富有时代气息的。
用数学函数表达吧————就是r=a(1-sinθ)
这个求爱方式也是有故事来源的。
26岁那年,孤独、狂傲而又卓有才华的法国小伙子笛卡尔卖掉了父亲留下的所有遗产,开始周游欧洲。他来到了当时欧洲科学的最前沿瑞典,受到了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的热情接待。
国王阿道夫高薪聘请笛卡尔做为自己三公主克里斯蒂娜的老师。狂傲的笛卡尔只关注他的学术,根本不在意什么薪水和职务。可是,在欢迎宴会上,笛卡尔改变了主意,答应了阿道夫。因为,他在宴会上见到了那位三公主,并且一见钟情。
那时候,克里斯蒂娜只有14岁。但是,14岁的克里斯蒂娜已经出落成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少女。她有一双像泉水一样清澈的眼睛,一张像月亮一样皎洁的脸庞,还有一对儿浅浅的盛满幸福和可爱的小酒窝。这不能不让正值青春年华的风流才子笛卡尔着迷。他想,能有一位这样美丽的学生,就是死,此生也足矣。
笛卡尔开始上班了。这是一个世界上最豪华的教室。教室里,只有他和他的美丽的学生克里斯蒂娜。他上的第一课就是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坐标系,把自己的年龄和克里斯蒂娜的年龄标在上面,然后,在坐标系里找到了一个点。他说,这个点,就是他与她的结合点。这就是笛卡尔的新学说解析几何。他的幽默而又风趣的讲解让克里斯蒂娜忍俊不住,发出了青春而又甜美的笑声。笛卡尔发现,克里斯蒂娜笑的时候,简直比教堂里画着的天使还要美丽。
聪明的克里斯蒂娜很快就得到了笛卡尔的真传,迷上了那神秘而又睿智的数学,同时,也迷上了像数学一样魔力无比的笛卡尔。当然,克里斯蒂娜爱上笛卡尔,还因为两个人都有着一样孤独的童年。笛卡尔3岁丧母,父亲再娶。他一直是由外婆带大的。克里斯蒂娜因为生下来身上带有一层白白的羊膜而被国王认为不吉利,一直有姑妈抚养。两颗自小缺少父爱和母爱的灵魂遇到了一起,便撞出了爱情的火花。他们在一起谈数学,谈各自孤独而又无助的童年,以至于形影不离。
那是一个美好的夜晚,皎洁的月光洒满了瑞典王宫公园,一切显得静谧而又温馨。笛卡尔与克里斯蒂娜手挽着手,踩着朦胧的月光,在王宫的公园里散步。在一丛铃兰花前,笛卡尔跪在了克里斯蒂娜的面前,亲吻了克里斯蒂娜纤细而又美丽的手。那一刻,克里斯蒂娜的心像火一样燃烧起来。她拉起了笛卡尔,倒在了笛卡尔那宽大而又温暖的怀抱。
不幸的是这一幕被克里斯蒂娜的表哥卡尔看到了。卡尔对克里斯蒂娜爱慕已久,他不能容忍自己心爱的表妹被一个不相干的混小子抢走。于是,卡尔把这个秘密告诉了自己的舅父阿道夫。阿道夫非常生气,命令立即把笛卡尔处以极刑。克里斯蒂娜听说后,便以死相逼。阿道夫没法儿,便饶了笛卡尔的性命,把他驱逐出境。
笛卡尔回到法国,心里一直想着他的克里斯蒂娜。他给克里斯蒂娜写信,在信中倾诉自己的相思。他写了一封有一封,一封比一封热烈。可是,让笛卡尔想不到的是,他的信全部到了克里斯蒂娜父亲的手里。阿道夫把这些信全部烧毁,一封也没有交给克里斯蒂娜。
卡迪尔得不到克里斯蒂娜的回信,忧郁成病,并且,病情越来越重。他在病床上给克里斯蒂娜写下了最后一份情书。这封情书上没有一个字,只有一个方程式:r=a(1-sinθ)。阿道夫接到了这封信的时候,克里斯蒂娜因为思念笛卡尔,也患了重病,卧床不起。阿道夫想,这封信没有任何字,不如把它交给女儿。当然,阿道夫之所以把这封信交给女儿,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他的大公主和二公主都相继去世,克里斯蒂娜成了他的唯一女儿,也成了瑞典国王唯一的继承人。他不能失去克里斯蒂娜。
克里斯蒂娜接到笛卡尔的信,病很快就好了起来,原来,克里斯蒂娜把这个方程式用笛卡尔坐标解析,画出了这个方程式的坐标,用线连起来,竟然是一个“心”字图形。她知道,她的笛卡尔还在深深地爱着她。
阿道夫死后,克里斯蒂娜继承了王位。她急忙派人到法国迎接接她的亲爱的笛卡尔。可是,笛卡尔在给她写完最后一份信后,咯血而死。克里斯蒂娜非常悲痛。她拒绝了表哥卡尔的求婚,甚至把国王的位置传给了表哥,自己信奉了天主教,终生未嫁。
顺便发张图给你看看吧!希望对你有用,求爱时把这个画给ta吧!谢谢!祝你成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