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率和出生率一直都在降低,在2021年结婚人数首次低于800万对,超过30岁结婚人群占比将近一半。你认为结婚的意义是什么呢?
结婚率为54%,超过三十岁结婚人群占比近半。根据相关调查显示“2021年办理结婚登记的人数为7643万对,结婚人数首次低于800万对大关,结婚率为54%,比上年下降04个千分点”,90后和00后已经成为了婚育主体,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
结婚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在当今的生活之中,人们都有着一定的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特别是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就努力找工作,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希望尽早转正,尽早升职。很多人都说结婚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结婚之后就有了一定的归宿,就有了一定的避风港湾,并且也有着更多的责任和担当,有了更多的动力。很多人结婚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两个人组建一个家庭,感受应该有的家庭幸福,两人一起努力,为了家庭未来而奋斗!
结婚是相互救赎,相互扶持。当今人们变得越来越现实,对于社会某些现象,越来越冷漠和无情。结婚是为了相互救赎,企图通过逃离自己的原生家庭,逃离自己原来的困难,反而投入到了另一个困境之中。人们结婚后,考虑到对方的方方面面,包括了学历、家庭环境、经济基础、经济收入等等,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生活而结婚。
结婚是为了陪伴,为了依赖和信任对方。婚姻对人们意义重大,很多人都说结婚是为了陪伴,无论处于何种时候,都有人愿意听你诉说难题,都有人愿意帮你解决问题。
《中国婚姻家庭报告2022版》报告引发网民热议,这份报告中,有哪些细节值得关注?本报告中到处都是细节,首先,是人们最关注的结婚率。我国结婚率自2013年以来一直在下降,2013年我国结婚率达到峰值,结婚对数为1347万对。而2021年我国结婚对数为7636万对,相比2013年减少了583万对,为1986年以来的最低值。而2020初次结婚人数为12286万人,相比2013年下降了485%。
初次结婚年龄也大幅上升,也就是结婚更晚了。比如安徽省结婚登记平均年龄为3331岁,初婚男性平均年龄3189岁,女性平均年龄3073岁。湖北省襄阳市初婚男性平均年龄3523岁,女性3396岁。而针对结婚率下降的原因,报告中提出了6点:(1)年轻人数量下降、(2)适婚人口男多女少、(3)养育子女的成本过高、(4)城市房价高和农村彩礼高、(5)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6)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年轻人的婚姻观念发生变化。
离婚率也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2020年我国离婚率为31‰,相比2019年的34‰有所下降。中国离婚率最高的5个省市依次为天津市、重庆市、贵州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离婚率最低的5个省/市/区依次为西藏、广东、浙江、山西、甘肃。关于离婚率问题,报告中并未多说,
近年来,我国年轻人口中,女性的整体受教育水平超过了男性。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20-34岁人口中,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共有5894万人,其中男性占比473%,女性占比527%,年轻人口中女性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已经超过了男性。这份报告中的细节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翻阅。
结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结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根据民政部官网最新发布的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共计5886万对,比去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人数小幅下降。结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结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1我国结婚人数持续减少,单身群体日益扩大。
《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达到134693万对后,连续7年下降;这也创下自2003年(8114万对)以来近17年的新低。相比2013年的最高峰,2020年结婚人数下降了395%,接近四成。
结婚登记数据包括初婚人数和再婚人数,相比再婚人数,初婚人数与出生人口的关系更为密切。2013年也是初婚人数的最高峰,达到238596万人。而到2020年,初婚人数为12286万人,7年下降485%,接近一半。比结婚对数降幅多了9个百分点。
为何初婚人数降幅这么大?适婚年龄人口下降是一个因素,但并非全部。1986~1990年这5年出生人口都超过了2300万,尤其是1987年更是创下自1972年后人口出生的最高峰——2508万人,1988年有2445万人。此外,1985年也接近2200万人。这部分群体进入25、26岁的结婚阶段时,对应的主要是2010年到2015年的初婚群体。
从2009年到2015年,我国初婚人数均超过2100万人,其中,2010年到2014年这5年都超过2200万人,2013年创下了238596万人的最高峰,对应的恰恰是1987年这一人口出生高峰。
进入上世纪90年代,虽然年出生人口不断走低,但一直到1997年,我国年出生人口都超过2000万。1994年出生人口比1987年下降164%,但降幅远小于从2013到2020初婚人数的降幅。这说明,当前进入适婚年龄的“90后”群体,未婚比例很高。
因此,初婚人数下降近半,除了适婚人群总量减少外,还有其他更突出的原因。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90后”一代独生子女多,即使出生在农村的也有不少是独生子女。这一代人受教育年限越来越长。即使到了法定的男22、女20的结婚年龄,不少人还是学生身份。没有上大学的农村青年,大部分人也外出打工谋生,这种状态也影响了婚育。
比如,很多人硕士毕业一般都25、26岁了,工作几年就接近30岁了。此外,大城市化、经济压力以及婚恋观念变化,也使得结婚年龄不断推迟,晚婚甚至不婚的人越来越多。
董玉整分析,城镇化快速提升,会影响人们的婚育观念和行为。近十年来,人口加速向大城市、中心城市转移,住房、交通、消费等压力大,对人们的恋爱结婚都会有实际影响。
尤其从个体来看,“90后”生活条件更优越,接受教育时间更长,生活方式更多样。他们对自己未来构想的自主性,相对于父母辈会显得更加强烈。婚育年龄延迟拉长,个体之间也会相互影响。
“甚至还有人认为结婚生子在客观上、现实上会影响事业发展和生活品位,推迟结婚生育便成了一个现实的决策。总之,适婚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处于未婚状态,其比例还有上升的趋势。”董玉整说。
结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2近日,两则与人口有关的报道引起热议:
一是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创下了1978年来的新低。
二是2020年的结婚登记人数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后连续七年下降,也创下了自2003年以来,近17年中的新低。
关于前者,由于《中国统计年鉴2021》只列出1978年以来的全国人口出生率,所以,媒体报道说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创下1978年来的新低。但查询国家统计局官网就会发现,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创下了1949年以来的新低。
关于后者,根据民政部官网最新发布的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共计5886万对,比去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人数小幅下降。如果不出意外,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仍然会继续下降,虽然降幅有所收窄。
在欧美国家,非婚生育的情况很普遍。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数据,2019年欧盟国家非婚生子占新生儿比例平均是413%。但在中国,结婚和生育密切相关,非婚生子占新生儿比例很低,所以结婚登记人数下降必然对人口出生率有负面影响。
需指出的是,在结婚登记数据中,与出生人口更密切相关的数据是初婚人数,因为结婚登记人数中还包括部分再婚的中老年人,由于部分中老年人已过了生育期,对出生人口没有什么影响。从2013年后,到2020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和初婚人数已连续七年下降;从2017年到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和出生率已经连续四年下降。在这样的局面之下,人口出生率下降在预料之中。
我国结婚登记人数近年来为何不断下降?
首先是年轻人数量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80后(1980-19 89年出生人口,依此类推)、90后、00后人口分别为223亿、21亿和163亿,整体呈不断下降趋势。其次,由于结婚成本升高、工作压力大、女性的教育水平和经济独立程度大幅提高等原因,当代年轻人结婚意愿普遍下降。
另外,由于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性别比偏高,男多女少现象比较普遍,也是导致近年来结婚登记人数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七人普”数据显示,中国总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这3000多万人分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中,20-40岁适婚年龄男性比女性多1752万人。总的来说,结婚登记人数下降,原因来自各方面,这应引起足够重视。
目前,我国人口出生率创新低已引发社会舆论关注。而要提升出生率,首先就要提升年轻人的结婚生育意愿。为此,各地需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最近有多个省份已通过了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普遍延长了婚假和产假,并设立父母育儿假。
虽然延长婚假和产假有利于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但如果延长婚假和产假的成本全部由企业负担,企业为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可能更不愿意招聘女性员工。为此,政府需要分担延长婚假和产假的成本,这样既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也有利于防止企业在招聘中歧视女性。考虑到小孩长大并参加工作后就是社会的纳税者,因此,政府分担家庭的一部分结婚生育成本也是合理的。
另外,高房价也是阻碍年轻人结婚生育的一大“拦路虎”。为此,各地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降低年轻人的住房成本。比如在一些房价特别高的地方,为三孩政策履行者推出打折房价,或者对购买第1套房的实施无息贷款。政府在配租公租房时,对符合住房保障条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优先予以保障。
结婚生育问题,既是家事也是国事,既事关民生幸福与社会稳定,也与促进我国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息息相关,亟须引起社会各方的足够重视。
结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3结婚登记人数已连续7年下降,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结婚了?
最近,“结婚登记人数已连续7年下降”的新闻冲上热搜。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官方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我国的结婚登记人数从2013年起,已经连续七年下降。近些年来,有关结婚率下降的新闻层出不穷,为何年轻人好像越来越不愿意结婚了?
告别传统社会,迈进现代社会
生育率的下降与我们告别传统社会,迈入现代社会这一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当我们谈到结婚和结婚率问题时,似乎还是与这一点有关系。
在过去结婚生子是一个很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很少会对此追问和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结婚?结婚的意义在哪里?
在传统社会或者说农业社会,家庭的劳动力数量与生产能力密切相关。直白点说:如果想要多几个劳动力去耕地、挑水,保护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或者在旱灾时期去抢水,家里的孩子越多越好(尤其是男孩)。在农业社会,哪怕没钱也要尽量结婚去生子。农业社会的经济模式使得那时的结婚相当自然(与现在对比),具有相当强的经济理性。
另一方面,传统社会的生产结构形成了熟人社会和独有的社会意识。即使近七十年来,我们不断地进行工业化建设,但传统社会形成的影响还是能在一些地方看到痕迹。如:在一些农村地区,如果到了年纪还不结婚会显得很奇怪,三姑六婆会催婚甚至主动帮你联系邻村的姑娘或者媒婆。当你要离婚时,七姑八姨都跑过来劝,例如劝你:将就着过算了,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这种情况下,不结婚和想离婚牵涉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阻力相当之大。
迈入现代社会以后,一切都开始变得不同了。农业社会的`生产模式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进入现代工业化大生产的时代。从“一个人过不好”变成“一个人也能过得好”。如果看一些关于结婚和生育的新闻评论区,会发现很多人会谈到:我一个人生活也挺好,能吃饱穿暖,为什么要结婚?
告别了传统社会以后,我们个人解决日常生活和满足需求的能力相对提高了。同时,结婚、育儿、离婚所花费的成本(如房贷、车贷、教育投资、吃喝拉撒睡)不断提高,这从客观上降低了我们的结婚欲望。
此外,现代人似乎更加注重自我的感受了——我们关注爱与被爱、两性之间的情感、平等、相互尊重(即使我们可能虽然依然关注对方的经济条件、学历、家庭状况)自由的恋爱关系和现代的情感意识在为我们提供更加自由、富有爱情的婚姻关系时,同时可能对家庭的稳定性造成影响——结婚不再是、不完全是找个伴过日子,找个老婆洗衣做饭……他们对于个人生活体验的要求让他们不愿意随意地结婚。
农村结婚难题
刚才一直在聊现代化的工业社会,现在将目光转向农村地区。农村在固有惯性与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长期以来是我国生育和结婚欲望较高的地方。但目前一些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农村,仍然面对着结婚难的问题。
过去的生育观念问题和女性的外出打工造成本地育龄女性相对较少,农村地区的单身男性较多。《中国统计年鉴2021》表2-11《分地区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户规模(乡村)(2020年)》显示,全国乡村人口性别比为10791。(前段时间,“农村大龄男青年择偶难,鼓励农村女青年留在家乡”的新闻可以说是这一问题的生动体现了。)
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存在的高昂彩礼问题,使得一部分收入较低的年轻人难以支付。这些问题叠加,造成了农村地区的结婚难。
观念的转变
观念的变化其实在上文中已经有所提及,现在进行进一步的补充说明。随着时代的变化,那种“两床棉被就能结婚”的日子已经离我们远去,或者说那本身就是一个在特有的经济条件和文化下的产物,因此现在去追忆、缅怀也无济于事。
现代社会新成长的一代人中,许多人在经济层面上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享受着独身的乐趣——由于物质资料和精神娱乐产品的丰富,他们对于结婚的需求并不那么高,或者说对他们而言结婚不是必需品,快乐才是(这里要区分结婚的需求和谈恋爱的需求,尤其在这个性自由的时代)。老年人可能面临的无人陪伴或者孤苦伶仃的状态对于他们而言是难以直接体会到的,或者说是无感的。
另一方面,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各式各样思想的时代。平等主义、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权利意识等等都拥有着相当大的市场(这里只是简单列举,并无褒贬之意)。这些思潮可能也影响着我们对婚姻的看法与态度。我们对于婚姻会思考很多方面,甚至怀有一种无名的焦虑和敏感。
结婚与生育
结婚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与生育问题有些类似,但我这并不是想谈结婚后的生育,而是生育对结婚的影响。
结婚人数的下降与我们这一代人的出生数量有关。随着计划生育的开展,我们人口出生的增速有所下降,结婚登记人数下降与其也有一定的关联。由于一孩政策持续时间之长,导致新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的思想培养与上一代人有所不同。很多人对生小孩、培养小孩感到一种焦虑,我认为这种焦虑又会对结婚欲望造成影响。
受到现代工业社会和其所产生的思想所影响,个体的生活能力提高和结婚成本所造成的压力都会影响结婚的欲望。而农村地区面临着结婚难的问题有待解决。大多数人的生活观、恋爱观和人生观都与上一代人有所不同,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 结婚登记人数下降。
这个问题会产生什么后果,现在尚未能全知。不过结婚和生育问题必然会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各个阶层都造成影响。至于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阻碍颇多,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最近的一则数据,又再次牵动了无数人的神经,据统计,2020年,结婚率再次创新低,新婚夫妻的数量,不到1000万对,仅仅900多万对,越来越多的女性,似乎已经逐对婚姻失去了兴趣。
而与结婚率持续降低相对应的是,离婚率的不断攀升,二胎生育率的急速下滑,老龄化的加剧,在离婚冷静期到来之前,很多人对于结婚也变得越来越慎重,甚至在2020年底,出现了排队离婚的盛况,让人感慨万千。
婚姻对于女性的吸引力在逐渐减弱其实从近年来,关于结婚率一直是一个全面热议的话题,很多女性对于婚姻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由最初的跟随大流最后随便把自己给嫁了,到如今,对于婚姻变得越来越理性,由于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婚姻方面的选择性也越来越强,她们有时候不仅仅需要的是一份婚姻,有时候需要更多的是一份关心和陪伴与理解。
宁缺毋滥,成为越来越多的女性标配,如今的女性,因为学历的提升,逐渐走上了职场,在很多公司,也是处于中流砥柱的地位,基本上与男性不分高下,在这种情况下,我可以依靠自己买房,也可以靠自己买车,靠自己也实现生活的小资,又何必为了结婚而结婚,很多女性如果不是真的太爱,对于婚姻是是要经过深思熟虑的,如果不爱,宁愿不结婚。
同时上一辈的,到了一定年纪,就开始结婚生子的观点,如今在很多女性群体当中已经形成强大的冲击,而父母辈的那一代,不管怎么样,都凑合着过的想法,在她们看来已经不适用了,而如今的社会上的各种家暴,还有上一辈貌合神离的婚姻关系,也让她们彻底看透了,与其跟一个不爱的人,心怀鬼胎地过完一生,不如勇敢一点,听从自己内心的想法,潇洒一点,按照自己的方法而活。
女性的经济独立,在婚姻当中话语权也越来越强除此之外,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实际情况就是,正是因为无数的女性经济开始独立,在很多时候,女性除了婚姻,还有很多其它的出路方式,比如说工作,或者旅游,提升自己,有着越来越多比婚姻更加值得自己去投资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晚婚或者暂时不婚,也就可以理解了,而在女性能够真正地做到所有的事情都独立自主,那么在婚礼市场,就更加具有自己的主导权。
除此之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传统的各种思想观念也受到了新生代女性的强烈冲击,比如说,离婚再嫁,没什么丢人的,在大城市当中,30岁没结婚的大有人才,女人的宿命并不是一定要结婚生子,这种观念在很多女性群体当中逐渐地传播开来,如果遇不到合适的人,又何必将自己的人生去将就呢?所以说婚姻只是一个选择而已,不选择又有什么关系呢!
数据表明,一个女性所受的文化水平越高,工资水平越高,同时家庭条件越好,那么对于婚姻的要求,则会更加苛刻,而且其更在乎的是男性与自己的思想价值观的共鸣,思想的同步,这种婚姻在一定程度上,二者更像是合作的关系,两个人相偎相依,互相扶持,没有谁绝对离不开谁,谁都是一个彼此独立的存在,因为欣赏而在一起,也可以因为意见不合,步调不一致而分道扬镳。
结婚率创新低的背后,很多女性也许已经不再需要婚姻了而投入到家庭当中的后果就是,自己职业生涯的断层,在这个阶段,另外一般要负责其家庭的所有开支,而孩子的哭闹,身材的变形,生活的沉重压力,都足以改变一个女人对于婚姻的所有憧憬,有人说贫贱夫妻百事哀,没钱,可以击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家庭,而一次又一次的鸡毛蒜皮小事,也会让二者本该甜蜜的感情,在一日又一日的吵架中,最后消耗殆尽。
选择婚姻,是场豪赌,赌赢了一举两得,可是赌输了,确实一场双输,再婚的压力和痛苦,不是每个人可以承受得了,而且一旦有了孩子,这个问题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得多,而迁就和理解包容另外一个人实在是太难,两个人步调不一致,最后迟早有一天分道扬镳,他不懂你,你也不想怪他,可是生活还得要过,一潭死水的下婚姻,早已因为二者淡如白开水的感情,变得岌岌可危。
可以说,选择结婚是一条出路,不婚也不能算错,如今的社会,女性的选择变得更多,她们有足够的其它选择,也有着足够多的可以实现自己价值的窗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真的遇不到爱的人,不再将就自己,或者让自己沦为一个家庭的保姆和生育机器,成为了无数女性共同的选择,婚姻本身对于女性的的吸引力也在逐渐变弱。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结婚或者不婚,也许将真的成为社会的常态,女性不再将婚姻视为自己人生唯一的一条出路,她们有更多的选择,她们也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即使结婚,两者也是处于同一轨道当中,互相依偎,互相扶持,共同成长,而不是是一个人依附另外一个人的关系,婚姻终究只是人生的一个选择题,而比起婚姻,也许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值得她们去做,去参与。
对于结婚率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女性已经不在想要结婚了,你又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积极留言奥,期待你的精彩评论!
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离婚登记为1643万对,去年同期为1584万对,较去年增加59万对,同比增加37%;结婚人数方面,今年前三季度结婚人数5445万对,去年同期为5886万对,较去年减少441万对,下降75%。
12月9日,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对时代财经指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人类受教育水平的逐渐提高,离婚率数据慢慢提高有一定的客观规律支撑。
张雪峰称,婚姻是一把双刃剑,大多数人的婚姻关系其实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离婚群体年轻化趋势显著。郑州市民政局统计显示,2020年,90后离婚人数已占全市总离婚人数的两成以上。湖北省十堰市民政局也在2019年的数据中提到,离婚夫妻中,35岁以下的占比达45%。
对离婚时间进行约束性规定成普遍做法
时代财经梳理2021年常住人口排名前十的省份发现,广东、江苏、湖南、浙江、安徽已公布今年前三季度的结婚与离婚人数。
2022年前三季度,广东结婚登记433万对、离婚登记12万对,去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431万对,离婚登记105万对。结婚人数上升,离婚人数也上升,但结婚人数增速(04%)远低于离婚人数增速(142%)。
江苏今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316万对、离婚登记97万对,去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35万对,离婚登记99万对,结婚和离婚人数都在下降。
湖南今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231万对、离婚登记79万对,去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238万对,离婚登记72万对,结婚人数下降,离婚人数在上升,增速为97%。
浙江今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227万对、离婚登记59万对,去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192万对,离婚登记 56万对。结婚与离婚人数同时上升,但结婚增速(182%)高于离婚增速(54%)。
安徽今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276万对、离婚登记82万对,去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341万对,离婚登记84万对。结婚和离婚人数均下降,但结婚增速为-191%,离婚增速为-24%。
2021年是离婚冷静期实施的第一年,离婚人数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民政部数据显示,2016年-2021年,中国每年离婚数分别为4158万对、4374万对、4461万对、4701万对、4339万对、2839万对。
所谓30天“离婚冷静期”的法律根据是《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法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立新曾对媒体表示,“离婚冷静期”设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降低离婚率。“我国目前的离婚程序过于简单,在实践中,存在很多的草率离婚、冲动离婚的现象。”杨立新表示,“离婚冷静期”的设立,就像是给离婚增加了一个“门槛”。
据悉,对离婚时间进行约束性规定,提高离婚门槛,增加离婚成本,以此减少冲动离婚,是国际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做法。例如,韩国与德国,都有类似的规定。
人口与未来网主编何亚福12月9日对时代财经指出,“2021年是实施离婚冷静期的第一年,所以离婚率比2020年进一步下降。2022年是实施离婚冷静期的第二年,离婚冷静期效果不如第一年,所以离婚率又上升了。”
婚姻对于两性关系的束缚作用逐渐降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离婚登记对数从2003年的133万对增长到2019 年的470万对,直至疫情出现的2020年有所回落,我国离婚率已经连续15年上升。
你这是被舆论和一些片面报道给忽悠了。国外很少有国家是鼓励早恋的,美国和英国这些最为发达的国家,很多本土人们的思想还是比较保守的,并不是人人随便在大街上放纵性情,更不会从小就让自己的孩子去谈恋爱。
区别就在于很多发达国家比较注重对孩子两性方面的教育,孩子们很小就会明白相关的信息,比较有助于孩子们形成一个正确的两性认识。
至于结婚率和生育率,资本越发达的国家,这种情况就会越明显,并不是跟早恋有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