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峰简介

许海峰简介,第1张

许海峰,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人,1957年8月1日出生于福建漳州,前中国男子射击队运动员。中国体育射击史上第一个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亚运会冠军、亚锦赛冠军多项荣誉于一身的运动员,中国奥运金牌第一人。

1982年,许海峰进入安徽省射击集训队,当上了一名运动员,他更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射击技术日见长进。1984年,许海峰进入国家射击队,任训练中心射击队助理教练兼运动员。

同年7月29日,在美国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射击赛场,27岁的许海峰夺得自己人生中首项冠军,也是中国人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块金牌,它是中国奥运史上零的突破。1986年参加亚运会,一人为中国赢得4枚金牌,并刷新一项世界记录。

1990年,在北京举行的第11届亚运会上,许海峰以660环的成绩获男子个人自选手枪慢射60发比赛的冠军,他与队友合作,夺得男子团体自选手枪慢射60发冠军。釜山亚运会上,他带领中国射击队获得27枚金牌,打破3项世界纪录。

1991年夺得世界气枪锦标赛冠军和亚锦赛五枚金牌。1995年宣布退役并开始执教。2012年10月14日传记**《许海峰的枪》上映。

2016年1月,许海峰为“奥运最长油画”添彩第一笔。 2017年11月13日,许海峰卸任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正式退休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许海峰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我国首位奥运冠军”。 

扩展资料:

许海峰的人物特写:

1、新岗位—依然处在熟悉期

2004年11月22日,许海峰接到国家体育总局的一纸调令到自剑中心走马上任,至今已经有两个多月时间。从“枪林弹雨”中来到略显偏僻的老山西街,坐在自剑中心并不宽敞的办公室里,“新人”许海峰默默地开始了“二次创业”,

没有了身处国家射击队总教练时的巨大压力,洗去了写就奥运会中国射击队最好成绩的荣光,如今的许海峰笑言:“干行政工作的确要轻松得多。”话虽这样说,但压在许海峰这位中心副主任肩上的担子并不轻。

“我分管的是现代五项和自剑中心所有项目的科研工作。”过去的两个月,许海峰对自己分管的现代五项进行了摸底。“这段时间以来,我除了去广州参加现代五项队冬训动员大会和2004年总结会之外,基本都是在翻看规则,了解项目。但可以说,至今我最多熟悉了不到50%,依然还处于摸索阶段。”

一年后,许海峰分管的中国现代五项队首次拿回了世锦赛冠军,打破了此前欧洲人对奥运会和世锦赛金牌的垄断局面。北京奥运会上,钱震华获得个人第四名,成为中国现代五项队奥运史上的一大突破。曾经水平一般的中国选手,如今即使夺世界杯分站赛冠军,也不让外界感到惊讶了。

2、新爱好—爱摄影·玩收藏

许海峰特别喜欢摄影。快门咔嚓咔嚓响个不停。有时,为追踪一个镜头,他要变换多个地点、多个角度。那神情那架势那动作,还颇有点专业摄影的味道。他的电脑里有很多比赛,风土的照片。许海峰说,这些照片资料既可以精选后作为收藏,也可供队里研究外国选手技术动作用。

而许海峰的钱币收藏,也已达到相当级别。他收集世界各国钱币,以硬币为主,纸币为辅。因为许多地方的纸币面额很贵,他便采取便宜的集整套,贵的集一张最低面值的办法。许海峰说,不过不玩了,去过的国家太多了。

3、新感受—任重而道远

对于一个已经在射击项目上干了近20年的老队员、老教练来说,要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实现角色转换,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来到新岗位的这段时间,许海峰感触颇多。

“总的来说,从训练一线换到行政岗位上,肯定有些不习惯。毕竟这么多年来,我已经习惯了和队员们一起训练和生活。”许海峰开门见山。由于分管工作的关系,如今的许海峰基本脱离了以前那种紧张无序的生活状态,面对新的工作,许海峰坦言:“虽然还有些不习惯,但人总得适应环境。一切从头再来吧!”

在许海峰的调任通知下达的时候,曾有媒体报道说在雅典奥运会上用人失误是导致许海峰离开射击队的主要原因。对此,一贯少言寡语的许海峰并没有太大反应,只是淡然表示:“离开射击队总教练的岗位是我自己的意愿。实际上,在雅典奥运会前我就专门表示过,这届奥运会后我是无论如何也不当总教练了。”

跳出“三界外”的许海峰多了一种更为平和的心态。“我现在的工作感觉轻松多了,再不用像以前在射击队当总教练时那样操心。身体状态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许海峰

邓琳琳:自己不算“黑马” 被选拔出来就是有实力

8月13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国家体育馆举行的北京奥运会体操女子团体决赛中,中国队以188900分的成绩夺得冠军。这是中国体操女队首次夺得奥运会团体金牌,成为奥运会设立女子团体金牌80年来,第八支夺得奥运会团体金牌的队伍。加上中国男队已于12日夺得北京奥运会体操男团冠军,这样中国队就成为第四支在同一届奥运会上同时夺取体操男、女团体金牌的队伍。

在比赛中,年龄最小的邓琳琳表现十分优秀,为中国体操女队的夺冠立下了汗马功劳。13日下午,这个来自安徽的小姑娘做客访谈间,与网友们一起畅谈夺冠的历程和生活中的点滴

文武全才举重冠军张湘祥:为举重曾经差点失去生命

2008年8月11日,来自福建的中国选手张湘祥在北京奥运会举重男子62公斤级决赛中以319公斤的总成绩获得金牌。获胜后的张湘祥激动地俯身亲吻了他热爱着的杠铃。

张湘祥是我国举重史上曾经最年轻的奖牌得主,不但人长得帅,而且学历也不低,拥有着硕士学位。8月13日,张湘祥做客访谈间,和网友们一起叙说金牌背后的精彩故事

出生在体操之乡的举重冠军廖辉:教练两巴掌抽醒了我

8月12日,中国选手廖辉在北京奥运会男子举重69公斤级决赛中以348公斤的总成绩获得金牌。领奖台上,这位来自解放军队的的小将向全场观众庄重地敬了3个军礼,把一个军人最高的致敬送给为他欢呼雀跃的观众们。

湖北仙桃,一个出名将的地方,中国体操男团很夺队员都来自这个体操之乡。作为生在长体操之乡的廖辉,从小的愿望就是想当体操运动员,但却阴差阳错地练起了举重。8月13日晚,廖辉做客访谈节目,和网友一起回忆夺冠的历程和冠军背后的故事

三次退役三次复出的举重冠军陈艳青:感谢两瓶酸奶

8月11日,北京奥运会举重女子58公斤级决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打响,中国运动员陈艳青在比赛中以244公斤的总成绩获得金牌,并以138公斤的挺举成绩和总成绩打破了两项奥运会纪录。同时,陈艳青也是奥运会举重历史上唯一蝉联金牌的女选手。

8月13日晚,这个来自苏州的俊秀女孩——陈艳青,和她的教练曹新明一起进入访谈间,畅谈陈艳青充满曲折的卫冕之路和背后的精彩故事

龙清泉:进国家队才三个月 自己没有想过要拿金牌

北京时间8月10日19:30,举重男子56公斤级决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举行。有一个未满18岁的中国小将表现神勇,以总成绩292公斤夺取了北京奥运会的冠军,并打破抓举、以及总成绩两项世界青年纪录。他就是来自湖南湘西龙山县的龙清泉。

8月11日晚,这个年轻的奥运会冠军做客访谈间,和网友们一起再忆夺冠时的情景,并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以及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北京奥运会中国首金陈燮霞:教练让我"牛气到底"

抓举95公斤,挺举117公斤,总共212公斤!2008年8月9日上午,25岁的陈燮霞在女子举重48公斤级决赛中稳稳地“举起”了中国代表团的北京奥运会首金,这个成绩同时还改写了奥运会女子48公斤级的赛会纪录。

赛后,陈燮霞及教练马文辉在访谈节目中,讲述了比赛当中的诸多细节及比赛背后的众多精彩故事。

零的突破短文答案。

联络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夺魁:夺取冠军。 千钧一发:形容情况十分危急。 看看下面是什么问句,在括号内打勾。 他们那肯示弱? 疑问句() 反问句(√)设问句() 写出第四自然段的段意。 许海峰和斯卡纳克决战,最终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打败了斯卡纳克。

你怎样理解“零”的突破?

零的突破是指什么------零的突破是指的是在此之前还为获得奖牌,现在获得了

零的突破。

你好具体点

中国人实现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是在( ) A.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 B.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

A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上,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获得该届奥运会首项冠军——男子自选手枪冠军,成为我国第一个在奥运会上获金牌的运动员。许海峰的射击金牌是中国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从而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故选A项。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到北京获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说明了中国在提高国际地位方面所矗立起的一座里程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又一盛事。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实际上是一场综合国力、经济潜力、科技实力、文化魅力的竞争,是一场国家形象和民族地位竞争的结果。

如图展示的是为中国冰雪运动实现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者杨杨(前者)滑冰时的情景、滑冰时,冰刀下面会出现

在常温常压下,0℃以下冰不会熔化;运动员滑冰时,水只有在冰刀下才会出现,冰刀一离开水又很快结成冰,故可以猜想是冰刀对冰的压力使冰的熔点改变了.故答案为:冰的熔点与压力有关.

是谁获得中国奥运会史上第一块金牌,实现了中国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

获得第一块奥运金牌的中国选手

——许海峰

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战胜各国好手获得男子自选手枪60发慢射冠军,成为本届奥运会首枚金牌得主、我国参加奥运会历史上首位冠军得主,实现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而在此之前,现代奥运已有88年的历史,已经产生的2500余枚金牌无一属于中国人。

佛曰:前世500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许海峰的第一次等待不仅仅是个人的等待,而且是绝大多数中国运动员乃至中国人的等待,许海峰的背后聚集著很多中国人,他们在期待所谓的突破。此前,“东亚病夫”的称呼一直跟随着中国人的身影,许海峰等待的心情多少显得有点矛盾——焦急而又踌躇满志,多年的等待,许海峰可不想就这样和梦想擦身而过。这样的等待无疑是漫长而艰辛的,但对许海峰而言,却还不是最长的一次。

当许海峰获得冠军,实现零的突破的那一刻,多少中国人激动得热泪盈眶,人们记住了零的突破四个字,和创造这四个字的许海峰,然而在许海峰的心里,却经历了一段历史上“最漫长”的等待,才等来了让全国为之振奋的一刻,那短短的十几分钟成为了许海峰1984最短暂却又是最漫长的一次等待。

1984年的奥运会上,当许海峰的60发子弹全部打完时,报靶员报出569环的成绩。按照这个成绩,许海峰应该获得了冠军。在场的中国人欣喜若狂,包括教练、记者。国家体委一个长期从事体育工作的黄中激动的上去拥抱亲吻许海峰。只有许海峰不激动。可能一方面朴实的中国运动员对这种西方礼节不习惯,尤其是男人对对男人。另一方面,他知道569环的成绩不会是最终成绩。报靶员要把靶纸拿给裁判长验证才能得出最后成绩。因为20年前还没有电子靶,还是根据靶纸上的靶眼人工计算环数,而且当时的许多裁判许多都是业余的,很多是临时培训的志愿者,只有少数国际裁判。考虑到当时的冷战背景,虽然不能肯定有问题,但多少有些可疑。

所以虽然报靶员已经报出了569环的成绩,但是许海峰还是很紧张,脸上的肌肉紧绷著,眼睛始终跟随着裁判长,生怕错过裁判长的每一次摇头,每一次摆手,甚至每一次眨眼。许海峰就怀着这样紧张的心情焦急地等待着,时间在那一刻彷佛停滞了,一分一秒都像老牛在拖破车一样走得不急不慢。直到裁判长挥手示意通过,许海峰悬著的心才真正放了下来,脸上露出了迟到的笑容。

很多人都有过因为紧张而觉得时间过得太慢的经历,但是对于许海峰而言,这短暂的等待比一个世纪还长,但是等待的换回的意义却使更多的人在多年后仍记忆犹新,念念不忘。包括前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因为许海峰是他以奥委会主席身份颁发的第一个奥运会冠军。

比赛成绩:

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上,

以566环的成绩获得该届奥运会首项冠军——男子自选

手枪冠军,成为我国第一个在奥运会上获冠军的运动员。

1998年,在韩国举行的第24届汉城奥运会上,

夺得男子气手枪亚军。

1990年,在中国北京举行的第11届亚运会上,

以660环的成绩获男子个人自选手枪慢射60发比赛的

冠军户与队友合作,夺得男子团体自选手枪慢射60发冠

军。

1994年7月,在义大利米兰举行的第46届射击

世界锦标赛上,与队友合作,夺得男子10米气手枪团体

冠军。

1994年9月,在日本广岛举行的第12届亚运会

上,与队友合作,夺得男子手枪慢射团体冠军。

执教战绩: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许海峰所带的队员李对红获得冠军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许海峰所带的队员陶璐娜夺得冠军

如何在短期内提高引体向上数量

这个很难描述的,不过你现在能正手做八九个的话,一个月后及格基本没问题。正规的做法是直拉,看到你提到技巧,说明你以前是直拉的,这就说明更没问题了。如果考官允许使用技巧的话那我试着描述下吧,因为在部队服役时练过,我到是能做不少啊,当初年轻,户多做过60个,这个数字对你一个学生来讲感觉基本就是瞎扯,但对士兵来讲,属于一般般。

一,技巧,通常叫摆浪,指选手通过协调一致的动作,通过身体的自然摆动来进行相对省力的做法。

二,按照我的做法,上杠后脚尖下压(相信你懂,这不是讲废话,因为下压可以增长身体高度利于摆动的同时使自己的身体绷值才不至于乱晃),注意自己的协调性,开始了哈:脚尖稍向脚的正前方踢(身体呈正弓形也就是前弯腰)十五至三十厘米左右,然后身体用力绷值脚尖向后打,后打时尽量不弯腿,后打身体垂直时的后四十公分左右,至后方最高点的同时,脚尖再向前打,如此前后协调的回圈动作,这是腿脚,上方手握杠,握力自己调整并非越紧越好,在脚尖前后摆动的时候,选择从后向前打、即将打到前方最高点的同时,手臂上拉,自然下放,回圈此动作。呵呵,累死我了,可是不知你能否听明白了,这个太抽象,很难听懂,靠自己慢慢领会啊,如果在场教下,很快就会学会的。

3,注意事项:就算有的是时间,也不能一直在杠上做,或者太投入,你的先天素质不错,相信能尽快达到要求,玩著练就行,不然不但进步不明显而是容易把手拉破。

4,根据我的经验,现在做八九个,一个月后应该能达到二十个以上,不要太迷信技巧,也要同时直拉练习臂李,不然万一不准摆浪,就蒙了。

5,注意安全。

刘翔他原来是干什么的?他后来怎么被选中成为跨栏的

采访过他和他的教练孙海平多次,断断续续听到过一些关于刘翔的故事,其实还是有很多不为人知的。

爷爷改变了刘翔

小时候的刘翔是个顽皮的男孩,胆子大是很多大人对他的评价。正是因为看到他别的孩子更顽皮,家人把他送到了少体校。体校的道路并不是很顺利,由于年龄小,刘翔经常受到同校大孩子的欺负,刘翔说这是全国少体校的惯例。这样的遭遇让他几乎决定放弃少体校,但有一件事情改变了年少的刘翔的决定。

他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爷爷已经70岁了,此前老人家是不会骑自行车的,但70岁那年突然就想学,而且学会了,老人说自己学会去哪儿都方便。刘翔就想,爷爷70岁都能学会骑自行车,自己为什么要放弃呢?现在回忆起来,刘翔还在感叹,如果没有爷爷的这个行动 ,也许就没有现在的他了。

那一次刻骨铭心的比赛

刘翔是个跨栏奇才。要知道1996的时候,他还在练跳高,当时刘翔很自信,他说:“如果我的身高能够达到两米,我在跳高专案上将会很有作为。”他当时已经拿过上海市少年跳高冠军了,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跳高人才。但是就是那一年,现在他的跨栏教练孙海平看上他了。用孙海平的话说,跨栏选手需要胆量,很多人看到1米多高的栏横在眼前就不敢过,而刘翔有这样的胆量,再就是从他练跳高看,他的速度和爆发力很好。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让很多国际田径界的人士都没有想到,再加上中国人甚至亚洲人在直道专案上很少有人能进入决赛,所以造就了那次让他和教练刻骨铭心的比赛。

那是2000年11月法国里昂的一次室内田径大奖赛,6名选手进入60米栏的决赛,刘翔站在第五道,其中有3个美国选手,他旁边的第六道也是一名美国选手。发令枪响过了,没想到第六道的那个美国选手在跨第二个栏的时候就摔倒了,刘翔则是第三个冲过终点,这样的兴奋仅仅保持了2秒钟,裁判和大萤幕同时宣布,第五道中国刘翔没有成绩,怎么会这样呢?刘翔和他的教练感到很气愤,找裁判理论。原来裁判误将那个摔倒的美国选手当成刘翔了,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人不会在这个专案上跑出好成绩的。那是一次没有电视转播的比赛,幸好刘翔的教练用自己的微型摄像机将全部过程拍下,这是孙海平的习惯,刘翔的每一次比赛他都会用摄像机拍下的,而这成了那次证明刘翔没有摔倒的惟一证据,录影十分清楚地显示,中国刘翔第三。终于还了刘翔一个清白,也给国际田径界裁判提了个醒,中国人是可以在短距离的专案上有所作为的。

正是这样的一次偶然事故,给了刘翔师徒二人很大的 ,也让他们的训练更加有了动力。

他兴奋得三天没睡着觉

真正让世界知道刘翔的是2002年7月份,瑞士洛桑的一次国际田联大奖赛。那个时候19岁的他跑出了13秒12的个人最好成绩,并打破了美国人保持了24年之久的世界青年纪录和中国人李彤保持了8年的亚洲纪录。

刘翔说,这一切来得很快,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当时通过终点时,回头看了一下,竟然把第二名甩得很远。有人告诉他破了世界青年纪录,他不相信,但确实是事实,他足足兴奋了三天,他说那三天睡不着觉,也没心思训练,只想笑,只想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破纪录的每一个画面。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他感到当初选择跨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也是从那个时候,刘翔发现自己是一个比赛型的选手,越到比赛越兴奋,越有强手,越兴奋。他说:“当看到自己跨过一个又一个栏的时候,就感觉像是在超越,这种兴奋是无法比拟的。”

为奶奶拿了第一块金牌

那是2001年11月广东的九运会,刘翔的奶奶因为胰腺癌在那个时候已经快不行了,但老人家因为一桩心事未了,她要等著孙子刘翔拿全运会金牌。在决赛的那天,刘翔已饥护观咎

  基本信息

  姓名:许海峰(Xu Haifeng)

  性别: 男

  身高:178米

  生日:1957年8月1日

  籍贯:安徽省和县

  出生地:福建省龙海县

  身份:教练员

  项目:射击

  学历:研究生文化

  运动项目:射击

  体重:80公斤

  许海峰,我国著名的射击运动员。在第23届奥运会上,获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成为本届奥运会首枚金牌得主,同时也是中国奥运会历史上的首位冠军得主,打破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纪录。从教后,他带选手获得了两枚奥运会金牌。许海峰是名副其实的金牌运动员和金牌教练。

  [编辑本段]职业生涯

  从小喜欢用弹弓打鸟,并未受过射击方面的专业训练,但从小立志成为神枪手。他凭借自己卓越的努力,练就一手高超的射击技术。

  195781 生于福建省漳州市19649--19701 福建省龙海县东方红小学上学19701--19711 福建省龙海县第一中

  许海峰

  19711--19727 福建省龙海县颜厝公社古县中学上学

  19727--19751 安徽省和县新桥中学上学

  19754--197910 安徽省和县沈巷区螺百公社太基大队过一生产队下乡

  19761 入团

  197612--19774 安徽省和县新桥区南义公社司王村搞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

  19776--197910 安徽省和县沈巷区螺百公社太基大队医疗所当"赤脚医生"

  19791--19794 安徽省和县西埠中学参加安徽省巢湖地区射击集训

  4月14 日在 安徽省第4届全运会射击比赛中男子小口径步枪320项目以504 环成绩获得个人第2名,并破省纪录,团体获得第3名,也破省纪录

  4月18日男子气步抢40发立射项目以387环(大靶纸),获得个人 第1名,并破省纪录,团体获得第2名,也破省纪录 本次比赛我共 获个人1个第1名,1个第2名,团体1个第2名,1个第3名,个人破2项 省纪录,团体破2项省纪录,共获得8 块奖牌 巢湖地区体委奖励 230元省政府奖励25元奖金

  19796--19828 安徽省和县新桥供销社就业

  19826--19828 安徽省巢湖地区体委参加射击集训,并兼射击队队长,教练,运动员6月5日开始集训8月25日参加安徽省第5届全运会男子气手枪40 发立射项目比赛中以370环成绩获得个人第1名,并打破344 环的省纪录

  198212- 调省射击队集训

  19833- 参加华东协作区邀请赛(上海)3月17日手抢慢射以554环成绩获得 个人第1名3月19日气手枪以587环成绩获得个人第1名并超583环 的全国纪录

  19834- 参加全国优秀射手赛(贵阳)4月19日手枪慢射以552环成绩获得个 人第15名4月21日气手枪以573环成绩获得个人第6名

  19835- 代表华东联队参加中意友好邀请赛(杭州)5 月14 日手枪慢射以 552 环成绩获得个人第3名

  19836- 参加全国第5届运动会预赛(石家庄)6月5日手枪慢射以555环成绩 获得第16名6月8日气手枪以575环成绩获得个人第7名 并获本次 比赛精神文明运动员奖

  19837- 参加第5届亚洲射击锦标赛(印度尼西亚雅加达)7月24日气手枪个 人以576环成绩获得个人第2名团体获得第2名7月25 日手枪慢射 个人以550环成绩获得个人第3名团体第3名

  19839- 参加全国第5届运动会射击决赛(南京)9月22日手枪慢射以561 环 成绩获得个人第2名并达国家级健将9月23日气手枪以580环成绩 获得个人第2名也达国家级健将被评为本次比赛的精神文明运动 员

  198310- 参加中德友谊赛(南京)10月15日气手枪以581环成绩获得个人第 1名10月16日手枪慢射以558环成绩获得个人第1名

  198311- 调国家队参加第23届奥运会集训19839 参加全国第5届运动会射击决赛(南京)9月22 日手枪慢射以 561环获得第2名并达国家级健将9月23日气手枪以580环获 得第2名也达国家级健将被评为本次比赛的精神文明运动员

  198310- 参加中德友谊赛(南京)10月15日气手枪以581环获得第1名10月16日手枪慢射以558环获得第1名

  198311- 调国家队参加第23届奥运会集训

  19844 参加墨西哥国际射击邀请赛(新墨西哥城)4月2日手枪慢射以539 环成 绩获得第19名4月3日气手枪以572环成绩获得第12名

  19844 参加第23届奥运会热身赛(美国洛杉矶)4月11日手枪慢射以568 环成 绩获得个人第1名也是本人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

  19846 参加全国1983年优秀射手赛(石家庄)6月1日手枪慢射以561 环成绩获 得个人第2名6月3日气手枪以573环成绩获得个人第5名

  19847 参加第23届奥运会决赛(美国洛杉矶)7 月29 日男子自选手枪慢射以 566环成绩获得个人第1名该金牌是本届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 也是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块金牌(如果把残奥会算在内,中国第一枚金牌是1984年6月24日平亚丽获得的盲人跳远B2级别冠军)

  1984819 国家体委颁发体育运动荣誉奖章(我的第一块)(第23届奥运会冠军)

  1984819 共青团中央颁发>荣誉称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颁发一级军功章

  1984829 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发嘉奖令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 安徽省青年团授予>安徽省人民政府记特等功一 次晋升4级工资

  198411 参加中日朝匈美等国国际友谊赛(南京)11月5日手枪慢射以566环 的成绩获得个人第1名11月6日气手枪以578环的成绩获得个人第2名

  198412 参加全国射击锦标赛(福州)12月4日手枪慢射以568环的成绩获得个人 第1名也是本人第1次获得全国冠军12月5日气手枪以578 环的成绩获 得个人第5名并被评为本次比赛的精神文明运动员

  2008年 8月8日 奥运会开幕式最后一棒火炬手,因工作原因未能成为最后一棒。

  [编辑本段]荣誉奖项

  1983年 在五运会射击比赛中,获手枪慢射和气手枪两枚银牌

  1984年 夺得第23届奥运会男子气手枪金牌

  1986年 在第10届亚运会上,以超世界纪录的660环的成绩获自选手枪冠军、气手枪个人金牌和自选手枪团体冠军

  1986年 在全国射击分项赛上又以662环的成绩,超过小口径自选手枪慢射世界纪录

  1990年 夺得北京亚运会四枚金牌

  1991年 夺得世界气枪锦标赛冠军

  1991年 夺得第7届亚洲锦标赛五枚金牌

  1984年7月29日 在洛杉矶奥运会夺得的第一枚金牌,打破了中国奥运会金牌“零”的纪录

  1988年第二次参加奥运会获男子气手枪铜牌。

  1984年 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84年和1986年两次当选为全国十佳运动员

  1999年12月18日, 在由中国奥委会、霍英东基金会和中国记者协会共同主办的“世纪之星”中国最佳运动员评选活动中他是8名获提名奖励的优秀运动员之一。

  [编辑本段]射击人生

  许海峰荣获2003年“中国体育电视奖最佳教练员奖”,成为中国射击界举足轻重的人物。最近,许海峰又被任命为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釜山亚运会上,他带领中国射击队获得27枚金牌,打破3项世界纪录。面对2004年雅典奥运会,许海峰更是踌躇满志……

  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北京射击场内,一切是那么静谥,只能偶尔听到从训练场内传来的阵阵清脆的枪声,中国射击队正在这里进行紧张的训练。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见到了中国射击队的****———许海峰。

  人生的转变

  1984年,许海峰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获得首枚奥运会金牌。洛杉矶奥运会后,许海峰的身体一直不好,1991年以后,他的迁移性视网膜炎使视力下降到了02左右,这对射击运动员来说是致命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许海峰还是坚持参加了包括奥运会在内的数次国际重大比赛。1995年,他收枪执教,出任国家射击队女子手枪组教练。

  在接手女子手枪组一年后,1996年,他的弟子李对红在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夺得女子运动手枪冠军。这枚金牌来之不易,这是在中国射击队前五天“颗粒无收”的情况下获得的。由于出色的工作,1998年,他被任命为国家射击队女子手枪组主教练兼副总教练。

  2000年,在27届悉尼奥运会上,他的另一个弟子陶璐娜为中国代表团夺得“开门红”,在女子气手枪项目上获得首金,并获得运动手枪项目的银牌。从此以后,许海峰被人们称为“金牌教练”。

  悉尼奥运会后,国家射击队进行人事制度改革,队里所有的总教练、领队、教练员都实行竞聘上岗。许海峰一开始只竞聘了女子手枪组的主教练,并竞聘成功。但中心要求每一位教练员要竞聘二个职位,他又竞聘了总教练职位。经过竞选演说、投票推举等程序,他以多数票当选。

  2001年初,他担任国家射击队的总教练兼女子手枪组主教练,成为中国射击队惟一身兼二职的教练。

  2003年5月,许海峰被任命为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

  从一名金牌运动员到金牌教练、到一名领导干部,许海峰的人生“三级跳”似乎完成得很轻松,问起他成功的经验,他却平静地说:“我做任何事情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要么不干,只要干,就要干好,这是我的人生哲学。”这简单话语的背后,却饱含许海峰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事业百分之百的付出……

  [编辑本段]执教之道

  在许海峰出任总教练之前,国家射击队在悉尼奥运会上刚刚获得2枚金牌,正处于巅峰时期。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如何带领这支队伍取得更好的成绩,是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上任初,许海峰曾三天三夜没睡好觉,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明确了执教思路。“上任总教练后,我主要抓了三件事。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充分发挥教练员的作用”。“第二件事就是抓好重点运动员的工作,对优秀运动员所犯的错误绝不姑息,甚至比一般运动员批评得更厉害”。“第三件事,就是抓好队伍的管理”。

  许海峰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队里每周都要开展一次党团活动。“思想政治工作和爱国主义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不仅对一个优秀的运动队如此,一个成绩落后的运动队更是如此!”

  射击项目在比赛时是扣人心弦的,但在平时训练时是非常枯燥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比赛中的10枪,运动员每天的训练就是举枪、瞄准、射击,再举枪、瞄准、射击……练就了运动员良好的稳定性和心理素质。

  在训练场上,许海峰是非常严肃的,在训练和比赛时你很少能看到他笑。运动员在训练场上都非常害怕他,无论哪位运动员训练得不到位,他都会进行纠正或批评,就连他的得意弟子陶璐娜也经常被他训得“哭鼻子”。有一次参加在韩国举行的射击世界杯赛,陶璐娜在运动手枪预赛中打得有点漫不经心,回到驻地,被许海峰狠批了一番。“你是一个奥运冠军,你要重视每一场比赛,只有把每一场比赛都看做是奥运比赛,一枪一枪地打,你才能再次成为奥运冠军。”在随后几天的比赛中,陶璐娜越打越好,获得世界杯赛上的2枚金牌。

  许海峰是一个心很细的人,他对队里每一位运动员的个人情况、技术特点和思维方式了如指掌。他的眼睛很“毒”,运动员在赛场上打几枪,他就能知道运动员在没在状态,问题出在哪儿。

  在每一次大赛前,他都要认真、反复考虑将会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从不打无准备仗。在釜山亚运会之前,许海峰对可能影响比赛的场地、气候、风向、设备等因素都进行了考虑,还包括一些不为人注意的细节上,比如说子弹,在亚运会上,韩国队就出现了“臭子”现象,而中国队在出征前对子弹进行了认真检查,没有出现此问题。

  多年的射击生涯,许海峰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是参加比赛,还是训练,他都要随身带一个笔记本。翻开笔记本,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数据,这都是队里参加每一次比赛和每一位运动员的射击成绩。他说:“这些数据可是宝贝啊,自己统计虽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能对全队的比赛情况心知肚明,对训练、比赛很有针对性。”

  在许海峰做总教练两年的时间里,中国射击队的成绩稳中有升,中国射击队在2002年度成为一支不败之师。在2002年芬兰举行的世界射击锦标赛上,中国射击队战果辉煌,囊括17枚金牌,并打破5项世界纪录和4项青少年世界纪录。在釜山亚运会上,他们更是一枝独秀,获得27金牌,并打破3项世界纪录平1项世界纪录,成为中国代表团第一夺金大户。

  [编辑本段]过家门而不入

  在釜山亚运会后,就有媒体称“许总教练金牌越来越多,头发越来越少”。问起他的感想,他笑谈:“当总教练后,我的头发确是越来越少,白头发也越来越多。操心的事实在是太多了。”

  自从做了国家队总教练后,他把全部精力和心思都放在射击上。“作为一个总教练,关系到整个运动队的发展,整个射击事业的兴衰,我必须要竭尽全力”。白天的训练课结束后,晚上还要经常开会,找运动员谈心,他很少在晚上12 点之前睡觉,他觉得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现在他已经成了习惯,只有到了夜里12点以后,他的生物钟才会进入睡眠状态。

  许海峰的家和他的训练场地、宿舍都在射击大院内,家和宿舍相距不足500米远,但他从周一到周六都住在队里,即使到了周日队里规定可以休息的日子,有时队里事情多,也顾不上回家。最忙的一次,他连续三个星期住在宿舍,没有回家。加上在外集训、出国比赛,一年算下来,他在家的日子不足一个月。他和他的爱人和女儿相聚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有时在射击院内碰面,也是匆匆打个招呼。

  许海峰的老家在安徽,家有老母,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好,他训练、开会经常经过安徽,但他“几过家门而不入”。他说:“实在是没有时间啊!”提起家里人,许海峰动情地说:“这些年,我实在亏欠他们太多了!”是啊,他心里只想着射击队这个大家,而没有自己的小家。

  “要想打好枪,先要做好人”

  “要想打好枪,先要做好人”。这是许海峰对自己的要求。初次和许海峰见面的人,都觉得他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但了解许海峰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外冷内热”的人。许海峰也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很会应酬的人,尤其是和自己不投机的人,他讲话很少。但是和自己谈得来的人,还是很有话说的。队里刚来的运动员,开始都觉得许海峰很严厉,但随着对他的了解,他们觉得这个许教练其实是一个很随和的人。队里不管是教练员还是运动员有了生活或工作上的困难,都愿意找他帮忙,他也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枚奥运会金牌的得主,以及他对中国射击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他在中国射击界有很高的威望和知名度。但他从未以此来炫耀过,而是在射击事业上默默耕耘。他经常告诫自己:“在待遇和荣誉面前要满足,但对事业和工作上要永远不要满足。”

  众所周知,中国射击队并不是一支备受社会和媒体关注的队伍,队伍的赞助不多,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待遇也不高。近些年,不时有一些国家出重金聘请许海峰到国外执教,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的道理很简单:“我很爱国,我不想带着其他国家的运动员来打我们自己的运动员。”

  凡到过许海峰宿舍的人都会发出惊讶,“这是您的宿舍吗?”是啊,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国家队总教练的房间,实在是太简陋了。这间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既是宿舍,也兼他的办公室。房间里一张简易单人床,一张最普通的木办公桌,一个70年代的大衣柜,一台电脑,就是他的全部家当。屋子里挤得满满当当,桌子上摆满了数据报表。惟一的装饰物就是墙上悬挂的一幅中国画家送给他的油画———当年获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时,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和他交谈时的场面。许海峰非常喜欢这幅画。

  2003年是许海峰在国家射击队里的第20个年头。“工作就是快乐的。”这是许海峰经常说的一句话。为了心爱的射击事业,他放弃了所有的业余爱好,射击已成为许海峰生活的一部分。

  2003年,许海峰在“中国体育电视奖”的评选中,获得“最佳教练员奖”,并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对这些接踵而来的荣誉,他自己并不满足,“我眼前永远是一座座的高峰,登上一个高峰后,还要有新的高峰去攀登。”

  面对2004雅典奥运会,许海峰更是踌躇满志,“我相信,一定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

  喜欢迎接挑战的许海峰,做任何事情都有一种永不言败的豪情。希望他能实现人生的再一次飞跃,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编辑本段]执教战绩

  在第23届奥运会上,他拼尽全力,终于获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成为本届奥运会首枚金牌得主,同时也是中国奥运会历史上的首位冠军得主,打破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纪录。从教后,他带选手获得了两枚奥运会金牌。许海峰是名副其实的金牌运动员和金牌教练。

  1994年底退役后,开始担任国家射击队女子手枪班主教练,后担任国家射击队副总教练

  2001年3月,开始担任国家射击队总教练,6月担任国家体育总局射击中心副主任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许海峰所带的队员李对红获得冠军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许海峰所带的队员陶璐娜夺得冠军

  [编辑本段]成长经历

  新岗位——依然处在熟悉期

  2004年11月22日,许海峰接到国家体育总局的一纸调令到自剑中心走马上任,至今已经有两个多月时间。从“枪林弹雨”中来到略显偏僻的老山西街,坐在自剑中心并不宽敞的办公室里,“新人”许海峰默默地开始了“二次创业”,

  没有了身处国家射击队总教练时的巨大压力,洗去了写就奥运会中国射击队最好成绩的荣光,如今的许海峰笑言:“干行政工作的确要轻松得多。”话虽这样说,但压在许海峰这位中心副主任肩上的担子并不轻。

  “我分管的是现代五项和自剑中心所有项目的科研工作。”过去的两个月,许海峰对自己分管的现代五项进行了摸底。“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这段时间以来,我除了去广州参加现代五项队冬训动员大会和2004年总结会之外,基本都是在翻看规则,了解项目。但可以说,至今我最多熟悉了不到50%,依然还处于摸索阶段。”

  新感受——任重而道远

  对于一个已经在射击项目上干了近20年的老队员、老教练来说,要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实现角色转换,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来到新岗位的这段时间,许海峰感触颇多。

  “总的来说,从训练一线换到行政岗位上,肯定有些不习惯。毕竟这么多年来,我已经习惯了和队员们一起训练和生活。”许海峰开门见山。由于分管工作的关系,如今的许海峰基本脱离了以前那种紧张无序的生活状态———每天按时上下班,批阅文件,参加各种会议……面对新的工作,许海峰坦言:“虽然还有些不习惯,但人总得适应环境。一切从头再来吧!”

  在许海峰的调任通知下达的时候,曾有媒体报道说在雅典奥运会上用人失误是导致许海峰离开射击队的主要原因。对此,一贯少言寡语的许海峰并没有太大反应,只是淡然表示:“离开射击队总教练的岗位是我自己的意愿。实际上,在雅典奥运会前我就专门表示过,这届奥运会后我是无论如何也不当总教练了。”

  跳出“三界外”的许海峰多了一种更为平和的心态。“我现在的工作感觉轻松多了,再不用像以前在射击队当总教练时那样操心。身体状态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新目标——北京奥运再创佳绩

  虽然不再负责具体的训练事务,但许海峰对于自己主管的项目还是寄予了厚望。“在常人眼中,现代五项绝对是一个陌生的项目,在奥运会上的成绩也不是很好。但正因如此,我觉得这个项目更有提升的空间。”

  目前,现代五项在国内的基础比较薄弱。奥运会后,自剑中心对现代五项进行了分析总结,找到了项目发展的不足和难点。早在去年年底,中国现代五项队就展开了冬训。今年的全运会和一系列国际比赛将是新年的主要备战目标。对于北京奥运会,许海峰的目标很明确,“我们希望能在北京奥运会上拿块奖牌。此外,自剑中心的科研工作也要更好地为各个项目的训练比赛服好务。”

  现在工作

  许海峰,中国奥运历史上的第一位冠军得主。然而,这位从小玩弹弓玩出大名堂的传奇人物,却在去年底不

  现在状况

  得不“放下”从事了20多年的射击运动———2004年11月他被调到自剑中心做了副主任。

  岗位换了,许海峰仍然像以前一样忙得不可开交。全新的岗位上,他是怎样完成这样一个大跨度的改变呢?记者多次联系他,想对他进行一个专访,可他不是出差就是在开会。前天下午,这位大忙人终于抽出空,在他的办公室与记者面对面进行了交流。

  个人网站:http://xuhaifengsportscn/

  http://2004sinacomcn/star/xu_haifeng/

《“零”的突破》

1984 年的奥运会在美国的洛杉矶举行。根据比赛日程,这届奥 运会上第一个决出金牌的项目,是男子自选手枪慢射。37 个国家和 地区的 5 名选手展开了技术与心理的较量。 其中瑞典老将斯卡纳切尔 踌躇满志,一心夺魁。这位慕尼黑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的双料冠军, 早就被一家权威体育杂志预测为本届赛事的当然冠军。 然而。前 3 轮的比赛过后,场上发生了出乎人们意料的变化。 一直默默无闻的中国选手许海锋竟以两个 97 环和一个 93 环的成绩名列前矛。这一下,在场的记者坐不住了,他们纷纷起身打听这个选手 的有关情况,有的记者干脆拉住在场的中国记者问这问那,以至裁判 员不得不屡屡出示“安静”警示牌。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时间一点一点地溜走,距离比赛结 束越来越近,但许海峰还是像一尊石像一样站在靶位上,没有一点举 枪击发的意思。 所有的人都开始着急了。 中国队的教练和官员们悄悄聚集到了 他的身后,手心里都捏出了一把汗。 14 分钟过去了。只见许海峰慢慢抬起头,调整了一下呼吸, 举起了手里的枪。 9 环--不错的成绩,看台上传出一阵低低的骚动声。 10 环--在他身后的教练不自觉地抹了一下额头, 他的心里非常 清楚, 这时瑞典的老将斯坎纳克尔和中国的王义夫都已经打完了全部 子弹,以 565 环和 564 环暂时排在第一和第二位。此时,许海峰的成 绩是 556 环,也就是说,如果下面的一枪是十环,中国人将实现"零" 的突破。 第 60 枪,最后一枪。许多中国人甚至闭上了眼睛。 10 环--这是让十亿中国人激动不已、欢呼雀跃、永远铭记的一个 10 环。代表团副团长黄中激动地跑上前去,紧紧地拥抱住他。而此 时的许海峰甚至都没有确定自己已经拿到了金牌, 拿到了这枚祖国人 民、包括他自己那么热切盼望着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 颁奖仪式上,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手为许海峰挂上金 牌,祝贺他夺得了那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中国的第一枚金牌,实 现了“零”的突破。 比赛归来, 许海峰把这枚金牌捐献给了中国历史博物馆, 他认为, 这枚金牌,属于祖国,属于人民。

我们国家经过长久的发展慢慢才有了如今的繁荣昌盛,体育事业也是强将倍出,个别项目上在奥运会上更是力压群雄夺得金牌。然而可能更多的人都慢慢忽略了我国第一枚奥运金牌得主许海峰,他成功地完成了我国金牌零突破,打破了东亚病夫的耻辱。这样一个英雄,现在却老到认不出,曾经的神枪手如今视线模糊,住在单位房里深藏功与名。

中国奥运金牌零突破

许海峰出生在1957年一个夏天,父母都是安徽本地人,小时候家里环境还可以,许海峰也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一起上学,下课或者放假的时候和朋友们去玩各种游戏。

许海峰很喜欢玩玩具枪,但是普通的玩具枪射程不高精度差劲,所以高中毕业后许海峰将自己积攒的零花钱都拿来买了一把气枪,没事的时候就去练练自己的枪法,把气枪拿来瞄准鸟窝,飞行的昆虫。

许海峰虽然没有接受过正儿八经的射击训练,但是在他努力下气枪在他的手里几乎能达到百发百中,于是他觉得自己在设计上很有天赋,想成为一名神枪手。1982年省级运动队招收运动健儿,许海峰觉得自己枪法还不错,可以去参加比赛来锻炼自己,于是就去报了名。

当时安徽省射击队看到许海峰有着不错的射击天赋和能力,便收了他作为队里一名射击手。许海峰知道机会来自不易,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为了能代表国家去参加世界的射击舞台,许海峰开始没日没夜地进行训练,射击技术也是与日俱增。1983年初有小成的许海峰代表安徽队伍参加全运会比赛,在比赛上他凭借一手过硬的技术和沉稳的心态获得选手枪慢射与气手枪两个项目的银牌。

第二年,国家队就决定收许海峰进入射击队进行训练,并且兼任射击队助理教练。1984年也是第23届奥运会的举办年,我们国家那时候一直都没有人拿金牌,所以国家队中弥漫着紧张严肃的气氛,大家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训练。

许海峰觉得自己的机会也快到了,他成功地进入这次去美国洛杉矶比赛的中国奥运代表队,这一次27岁的许海峰成功的夺得了人生第一次的冠军,为中国拿奥运首金。

退到幕后成为金牌教练

洛杉矶比赛结束后,许海峰也似乎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导致自己的身体也不大好了。不过许海峰依旧坚持训练和参加各大比赛,1991年许海峰的视力因为眼部疾病开始下降,这也意味着他再也无法进行射击,1995年许海峰决定不再参加比赛,全心投入到人才培养的工作中去。

许海峰担任国家队射击女子手枪组的教练,仅仅一年时间他的弟子李对红就在第26届的亚特兰奥运会夺得金牌,这不仅是国家的荣耀,当时奥运队在前几天一直都没能有金牌可夺,而李对红的夺冠也激励了后面的国家队更加努力投身于比赛之中。因为许海峰的工作成绩过于出色,于是他又被任为国家射击女子手枪组的主教练兼副总教练。

许海峰也没辜负大家的期望,2000年第27届的悉尼奥运会上,女子气手枪组的比赛中,许海峰的弟子陶璐娜成功获得一枚金牌,这也成了当时中国奥运队的开门红。此外陶璐娜还夺得运动手枪组的银牌,为国家在射击项目上展现出了自己强大的实力,许海峰也被大家称赞是“金牌教练”,一是指大家对许海峰能力的钦佩,二是指许海峰带出的弟子出色拿给很多金牌。

悉尼奥运会结束后国家队决定对管理制度进行改革,队伍里所有的教练员都要参加竞聘才能继续担任工作。许海峰先是竞聘了女子手枪组的主教练一职,随后又竞聘了射击队主教练,大家都对许海峰的能力一清二楚,明白他完全可以胜任,于是许海峰以多数票通过成为射击队主教练。

“三过家门而不入”

当了国家队的总教练后,许海峰将更多的精力与心思都放在了队伍管理上,白天训练课程结束后,晚上还要和各个教员开会,然后针对运动员进行谈心聊天。许海峰慢慢很少晚上12晚上点之前入睡,这对他的身体危害极大,头发也越来越少,颜色也变得花白。

许海峰每天忙碌于射击队里,其实他的家离训练场地和宿舍都不到500米远,然而就算这样许海峰从周一到周六都住在队里很少回去睡。有时候有比赛或者要带队伍在外集训,一年下来许海峰能陪妻子女儿的时间不到一个月。不过亲人都能理解许海峰,对他的工作也很支持,但也常常会担心他的身体。

许海峰的母亲因为年事已高并没有和他住在一起,一直呆在老家安徽和其它亲人生活在一起,而且老人家身体也不好但是死活不愿意去许海峰家里给他添乱。许海峰有时候带队训练或者去开会路过安徽,但是都是几过家门而不进,因为他太忙了没有时间。许海峰常常感叹自己这些年亏欠家人太多太多,他的心里为了射击队这个“大家”,只好做出取舍。

不过当时很多人对于许海峰的想法并不理解,因为射击队的赞助并不多,教练与运动员待遇也不高,许海峰一年也没有多少工资可以拿。而以许海峰的能力去哪里都会有人愿意重金招聘,所以不少国家都愿意不惜代价想请许海峰来自己这执教。但是许海峰却很固执的一一拒绝,当别人问他原因是许海峰的回答也很简单:“我是中国人,我不想以后带着别国的队伍来打我们国家的队伍。”

如今老到认不出

如今许海峰已经61岁了,常年的劳累与熬夜使得他看起来比正常人更加的年迈。国家为了认可他对射击队所做出的贡献,授予了改革先锋的称呼,这也代表了国家并没有忘记许海峰,并没有忘记他给国家射击队带来的辉煌与荣耀。

许海峰也已经正式退休了,如今的他过起了正常老人一样的生活,他生性节俭所以一直住在单位房里,也许是年纪太大和多年前留下的眼部疾病,曾经的射击冠军现如今视力只有05,每天还要戴着一副眼镜,实在令人唏嘘。

不过许海峰倒是看得开,每天和妻子买菜做饭,与朋友下下棋,生活也是十分的逍遥自在。虽然许海峰走在大街上再也没有人认得他是奥运金牌第一位得主,但是一提起许海峰的名字大家内心都会有一份自豪,因为他是我们体育界的骄傲。

许海峰的名字和经历也成功进入了历史课本中,虽然他已经过上了平凡的日子,但是他的经历与精神值得一代又一代人缅怀与学习,希望许海峰能一直身体健康,大家是不会忘记首位中国金牌得主的奥运英雄。

许海峰是第一个获得奥林匹克金质勋章的中国人。

许海峰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成为本届奥运会首金得主,同时也是中国首位奥运冠军,实现了中国奥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1986年汉城亚运会上以超世界纪录660环的成绩获自选手枪冠军、气手枪个人金牌和自选手枪团体冠军。1990年北京亚运会勇夺四金,1991年夺得世界气枪锦标赛冠军和亚锦赛五枚金牌。1995年宣布退役并开始执教。2012年10月14日传记**《许海峰的枪》上映。

扩展资料:

从练习射击到拿到奥运金牌,许海峰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少年时代,他就对射击展现出了强烈兴趣和天赋,在老师和同学眼里,许海峰是有名的“弹弓大王”,一个晚上,能够打200多只麻雀。

进入射击队以后,在教练的帮助下,许海峰进步神速。1984年4月,在美国洛杉矶进行的射击预选赛上,许海峰获得头名。

1984年7月28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洛杉矶奥运会的开幕式,这是自1979年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之后,第一次派代表团参加夏季奥运会。

当时,由于中国队在1980年的冬季奥运会上没能获得奖牌,所以,把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这个任务留给了1984年的夏天。

1984年7月29日,洛杉矶普拉多射击场晴空万里。上午9点,第二十三届奥运会第一个比赛项目——男子自选手枪慢射正式开始,共有来自37个国家的56名运动员参加了这个项目,中国队则派出了许海峰、王义夫两名运动员参加这个项目。

男子自选手枪慢射要求选手在150分钟之内打完60发子弹,前面的两组,许海峰均以97环收官,发挥稳定。但是打到第三组第八发的时候,许海峰竟然打了一个8环,一时间让人捏了一把汗。

稳住,一定要稳住他不停的对自己说。最后三发子弹,许海峰打了两个10环,一个9环,整个靶场,他最后一个结束比赛,同时也获得了最热烈的掌声。

最终,27岁的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为中国代表团拿下了一枚具有历史意义的金牌,这块金牌,也向世界宣布,一个新的体育大国正在悄然崛起。

-许海峰

雅典奥运会后冼东妹宣布退役,并于同年10月结束了10年爱情长跑,结婚、生女,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的家。2007年初,冼东妹相应祖国的召唤,依然重返柔道训练馆,但对于一名已是33岁“高龄”的女队员而言,复出之路注定艰辛,卫冕之路更是布满荆棘,但冼东妹却信心满满。

事业、家庭不可能两者兼顾,冼东妹第一件事情是给5个月的女儿断奶,随后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将体重恢复至比赛标准,并在全国赛一举夺魁。年底举行的团体世锦赛上两度出战,力助中国队登顶,此后相继夺得2008法国超A级赛和匈牙利A级赛冠军,国内最后一站选拔赛“一本”扳倒之前排名第一的李营,奥运积分跃升为该级别第一位并将52公斤级奥运入场券收入囊中。

冼东妹说,自己能重新站在奥运会赛场上关键因素在于心态,放平和了自然也就轻松了很多。同时她还对自己的领导表达了谢意,从复出、训练到每一场比赛,领导从未给过她压力,正因为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她才有了冲击的柔韧度。

为了备战北京奥运会,冼东妹只能把对家人的思念放在心里,偶尔通过电脑听一听女儿牙牙学语,哑哑学语,尽管听不懂却充满了喜悦,“一路走来我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我的老公,他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提起丈夫和家人,冼东妹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4年后的北京,冼东妹凭借自己的坚持、毅力和实力,延续了在雅典奥运会的辉煌。此前,冼东妹曾表示,为了圆奥运卫冕梦,除了要感谢很多人外,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她的女儿,相信这枚北京奥运会金牌,将是冼东妹送给女儿最好的礼物。

陈燮霞在番禺榄核镇大坳村陈燮霞的家,她的父亲激动地叫喊“细妹(陈燮霞的小名),加油啊!”陈燮霞8岁就能拉动几百斤的大板车,力气很大,这种天赋让她轻易地被挑进番禺业余体校。

陈细泉对本网记者说:“如果没练举重,细妹一辈子也出不了这个村子。她已经三年没有回家了,现在她妈就盼着她早点回家。”

今年5月,陈细泉曾说起过陈燮霞举重的故事。小学四年级,阿霞被启蒙教练黎炳明挑选到体校练举重,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农村的陈家,并不知道这是一项什么运动。后来看到举重运动员们各个膀大腰圆,在陈细泉的心里,唯一的女儿要长得亭亭玉立,他担心得把陈燮霞从体校领了回来,后来经过教练的解释,他才认识到练小级别的阿霞,在体型上不会有太多改变,这才放下心来。

1999年,陈燮霞成绩优异入选八一队,此后便留在了北京。九年来她回家仅仅三趟,在家的时间加起来不足1个月。最近一次与家人见面已是两年前。父亲还清晰的记得那次情景:陈燮霞一身轻便的运动服,在500米外的村委会办公室中,由于离家多年,那时村里已经没多少人认得她。

陈家门口栽种多年的龙眼树已经是硕果累累,此前陈燮霞的父母一直舍不得采摘。当“细妹”如愿夺得女举48公斤总成绩冠军之后,陈家父母兴奋地采摘下树上的果实并且分发给现场的所有嘉宾品尝。

“陈燮霞12岁开始进入伟伦体校训练。”钟成灿是伟伦体校的一位教练,在陈燮霞12岁进入体校接受正规训练后,一直带她到进入八一队。

“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运动高峰期是在19-20岁,陈燮霞一直坚持到今天,把奥运冠军捧回了家,实在不容易。十几年来,她一直都很努力,很能吃苦,坚持不懈。”

“我一直觉得这个孩子特别能吃苦,领悟力很强。身体素质、动作速度、技术都不错,心理意志都很稳定。但以前在省赛时,陈燮霞的成绩并不突出,2002年7月份还曾经想过放弃自己的举重生涯。”

庞伟

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初中到了回民中学。庞伟的姑姑庞艳春介绍说,庞伟小时候爱玩枪是出了名的,家里边像武器库一样堆满了各种“枪支”,电视里那些打打杀杀的枪战片也对他有一定的影响。“可以说,庞伟跟枪就跟有缘一样。”

2000年,庞伟14岁了。9月份的一天,一个街坊对庞伟说:“你这么爱玩枪,干脆去练习射击得了。”这个提议委实让正庞伟兴奋莫名,玩具枪尚如此好玩且威风,况真枪乎?家长见状,通过一个叫霍红艳的教练找到了保定市第二重点业余体育学校射击中心的张广伟教练。“既然孩子喜欢,就让他练练呗。”当然,也只是“练练”而已,当庞伟在射击上花去大量心思后,直线下降的学习成绩也让父母很是不安。与大多数家长观念相仿,庞伟的父亲庞彦宏、母亲蔡东芳还是希望这个听话的孩子走一条稳妥的道路。“庞伟这个孩子非常听话。眼看着自己刚刚摸到打枪的门道就要离开,虽然嘴上不说什么,可大人还是能看出来他是不愿意的。”庞伟姑姑庞艳春就这么一个侄儿,也见证了当年的艰难抉择。

之所以是艰难抉择,是因为在一般人眼中,学业有成才算人生的正途,所有人似乎都不愿放弃进入这条道的人任何一点可能。但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在兴趣和学业之间,到底该如何取舍呢?张广伟教练找来了,对庞伟的父母表达了这样一层意思:对别的孩子,不练也就不练了,我不说什么,但是对庞伟,不让他练射击才是误人子弟。教练撂下的这句话对庞伟父母触动很大,也改变了他们对“误人子弟”的看法。

2000年,庞伟14岁了。9月份的一天,一个街坊对庞伟说:“你这么爱玩枪,干脆去练习射击得了。”这个提议委实让正庞伟兴奋莫名,玩具枪尚如此好玩且威风,况真枪乎?家长见状,通过一个叫霍红艳的教练找到了保定市第二重点业余体育学校射击中心的张广伟教练。“既然孩子喜欢,就让他练练呗。”当然,也只是“练练”而已,当庞伟在射击上花去大量心思后,直线下降的学习成绩也让父母很是不安。与大多数家长观念相仿,庞伟的父亲庞彦宏、母亲蔡东芳还是希望这个听话的孩子走一条稳妥的道路。“庞伟这个孩子非常听话。眼看着自己刚刚摸到打枪的门道就要离开,虽然嘴上不说什么,可大人还是能看出来他是不愿意的。”庞伟姑姑庞艳春就这么一个侄儿,也见证了当年的艰难抉择。

之所以是艰难抉择,是因为在一般人眼中,学业有成才算人生的正途,所有人似乎都不愿放弃进入这条道的人任何一点可能。但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在兴趣和学业之间,到底该如何取舍呢?张广伟教练找来了,对庞伟的父母表达了这样一层意思:对别的孩子,不练也就不练了,我不说什么,但是对庞伟,不让他练射击才是误人子弟。教练撂下的这句话对庞伟父母触动很大,也改变了他们对“误人子弟”的看法。

在争夺奥运入场券的比赛中,庞伟在省队时的教练张胜阁和多名教练全程陪同,为庞伟制作了详尽的比赛计划,做了大量工作,这次,庞伟能够再次进入国家队征战奥运,与这些教练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庞伟是个幸运的孩子。早年,他遇到了张广伟这样慧眼识才的伯乐。到了省射击队,张胜阁教练与他是师徒,也是朋友,对他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代名将王义夫也是庞伟的贵人。在每一个重要的人生阶段,都有这么好的教练带庞伟。有了这些教练的精心安排,我们做家长的才会放心地把孩子交出去。”庞彦宏在电话里对三位教练心存感激。

2000年9月,出于乐观的预期,庞彦宏让儿子选择了退学的决定。回想起当年破釜沉舟的勇气,再看到现在爱枪的儿子已经在与枪的耳鬓厮磨之间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庞彦宏笑得十分爽朗。同时,包括三位教练的很多人,连同庞伟自己都相信他会在射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他曾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他的偶像是王义夫,他的理想是做这位奥运冠军的接班人,北京才是冠军之路的开始。

2006年,庞伟於克罗地亚举行的萨格勒布世界锦标赛中与林忠仔和谭宗亮组合,并於男子团赛10米气手枪的预赛压倒俄罗斯,以首名姿态晋身决赛,最终赢得金牌。在之后进行的男子个人10米气手枪决赛以6833环夺得金牌。12月2日,他在2006年多哈亚运,他再次与林忠仔和谭宗亮组合参与男子团体10米气手枪小项,在决赛中,他们以1744环以4环之差胜南韩,赢得中国於该届亚运中的第6面金牌,当中,庞伟取得588环的成绩。3日后的男子团体50米手枪小项决赛,庞伟与谭宗亮及徐坤以1682环赢得金牌,是庞於亚运中的第二次金牌。

郭文珺

1997年,13岁的郭文珺进入了西安市军体校,举起了心仪已久的手枪,但在最初的时候,她并没有表现出超人的天赋。2003年城运会上,发挥欠佳的她仅打了个第九名,文珺顿时心灰意冷,再加上她的年龄也不适合再继续打青少年比赛,队里就让她先休息调整一段时间。郭文珺在家里没呆多久,就出去打工了。在开元商场里的一个卖体育服装的柜台,郭文珺找到了一份售货的工作。打工不易,对于从8岁起便一直在队里过训练生活的郭文珺来说更是如此。上班不能迟到,下班不能早退,对老板要言听计从,对顾客还要赔上笑脸。艰辛的打工生活让小郭感觉到——训练虽然枯燥,但也是一种幸福。

“真的放下了枪,才知道有多么爱它。既然是真的热爱射击,那又为什么要放弃呢?”这样的念头反复在郭文珺的脑海中回荡。最终,度过近一年的打工生涯后。在家人和恩师黄彦华的鼓励下,郭文珺终于重新鼓起勇气,再度举起了心爱的手枪。

再度踏进市军体校的射击馆,带着“既然决定回来,就一定要打出个名堂来!”的誓言,埋头苦练的郭文珺,很快便显示出了超人的射击天赋。对此,当了她八年教练的黄彦华深有感触。“这孩子不管从技术上还是比赛的状态上,都很不错,特别是心理素质上,自我控制特别好。各方面都是个练射击的好苗子。”

2006年3月,刚刚入选国家队不到半年,郭文珺便一鸣惊人,一举夺得气手枪团体金牌、个人银牌,首次出国参赛就赢得满堂彩。以至于王义夫竟然公开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孩子,就是一块射击的料,她是一百年才会出一个的射击天才。”

王总教练的眼光果然独到。2008年8月10日,入选国家队仅2年多,首次亮相奥运会的郭文珺,便在队友任洁失手的不利情况下,时隔八年重新为中国夺回女子气手枪金牌,也写下了西安奥运历史上一页辉煌的新篇章。 来源《西安晚报》

张湘祥

张湘祥从8年前悉尼奥运会男子举重铜牌到北京奥运会的金牌,奖牌的色彩更加灿烂,王者回归。每个奥运冠军的背后都有着让人动容的故事,张湘祥也是如此。 一个只有25岁的老将,从17岁一战成名到后来因伤昏迷两天两夜,举重到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就这样成为了张湘祥挥之不去的噩梦。好在,风雨过去见彩虹。因为热爱,举重带给张湘祥的果然还是快乐。一枚北京奥运会的金牌,这一刻,张湘祥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

小顽童17岁成名

张湘祥从小就没吃过苦,练举重纯粹是因为身体条件太好了。

张湘祥出生在福建龙岩,他的父亲张雨和是做装潢生意的,家境算是不错。幸福的童年在欢笑中度过,张湘祥从小就显示出了过人的力量。“八九岁的时候,他就能提得动平常只有大人才能提的一桶水了,加上比较胆大调皮,因此从小就显得活泼,像个小顽童。”张湘祥的母亲黄玉曼说。

力气这么大,又调皮,得给他找个地方管起来。在启蒙教练朱日平的执著下,本来很心不甘情不愿的小张湘祥就这样走上了举重之路。从8岁进入龙岩少年体校练习举重,12岁时张湘祥就被北京体育大学的谢勇教练选入北体大竞技体校。1999年,张湘祥首次参加全国大赛一鸣惊人,在全国举重冠军赛上独揽56公斤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枚金牌。于是,他顺理成章进入国家队,并成为了国家举重队最年轻的选手。

一年后,2000年9月16日,年仅17岁的张湘祥踏上了悉尼奥运会的赛场,他最终获得男子56公斤级铜牌。一战成名,张湘祥成为了中国举重史上最年轻的奥运奖牌得主。

少年英雄多磨难

悉尼奥运会归来后,就在张湘祥的实力再次逐渐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时,一个让他至今都胆战心惊的意外发生了。

2003年,张湘祥备战雅典奥运会时在训练中腰部受伤,医生在为他打封闭时将药水打到了他的腰椎里,张湘祥立刻陷入了昏迷,而这一昏迷就是两天两夜。“到了第三天才有知觉,算是保住了命。”张湘祥回忆说,“醒了之后,恢复了一段时间。但是心理那关是怎么也过不去。”张湘祥对自己的前途产生了怀疑。

强势回归 再创辉煌

“举重对我到底意味着什么?随着北京奥运会越来越近,我也越来越明白了。我热爱举重,我要在举重台上证明自己,这难道不才是最重要的吗?”张湘祥说。

就这样,2006年,张湘祥重新出发。当年就获得了全国冠军赛62公斤级亚军,2007年则拿到了全国锦标赛的冠军。然后就是最关键的奥运选拔赛。今年4月在泉州举行的选拔赛中,在自己的家乡父老前,张湘祥用3个第一宣告他的强势回归。

“现在的我和8年前已经不同了,这些年经历了太多,而我也长大了。”张湘祥说。“北京奥运会之后,我也将有可能退役。”昨天比赛结束后,张湘祥这样说,“如果离开举重并不是我对举重没有感情,而是想知道自己除了举重还能不能做得更多、更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5805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2
下一篇2023-09-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