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礼仪大致为以下几个阶段:
议婚
议婚,又称“议亲”,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旧时包括“求婚”、“过帖”、“相亲”等几道程序,到准备定婚为止。
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男女双方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否,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
旧时,乡俗有“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婚”。
男女婚姻不能自主,悉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议婚讲究“身世田园,门当户对”,选择门户极为讲究。
在沁县,过去门第观念十分严重,社会上分三等,“诗书宦门者为上等,业农工商者为中等,唱戏乐户抬轿者属下等,上等不与中下等为婚姻,而下等亦难与中上等作嫁娶,各称世家,对其门阀”。
(《沁州志》)
议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托靠亲友、邻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亲”。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采”。
如果女方家长答允考虑结亲,男方便再次托人或由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开八字”,请阴阳先生“合婚”,审看男女双方的命相是否相合。
长治一带称之为“取四柱”。
具体做法就是,把男女双方的生年、月、日、时“四柱”干支写在绢帛或麻纸上,然后请人卜算,看双方相互间命相有无克异。
民间一般认为,男女生肖犯“对冲”的不宜婚配。
所谓犯“对冲”,是指子、午相冲,丑、末相冲,寅、申相冲,巳、亥相冲,辰、戌相冲,卯、酉相冲,共“六冲”。
各地历来都有“白马怕青牛,兔、龙泪交流,猪、猴不到头,蛇、虎如刀错,羊、鼠一旦休”之类的俗语。
相生者可成,相克者须忌避,故乡俗有“男犯妻家三十六,女犯婆家一世穷”之说。
这些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现在大部分地方都不再讲究了。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问名”。
男女双方“八字”相合后,两家即择吉日传换庚帖,重新写明男女各方的生年、月、日、时等事项。
至此,亲事算初步定下。
按照长治的说法,是女方“有主了”,或说女方“问出去了”。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前一部分内容。
由于现在不再时兴合婚,“过帖”这道手续自然而然也就免了。
在具备订婚条件的情况下,男女两家还要“相亲”,又叫“相门户”、“看屋里”,即男女两家约定时间见面,最后议定婚事成否。
现在长治各地仍有这种习俗,不过“相亲”的主角已由双方家长变为男女双方当事人,“相亲”的意义已不在于认亲家,而是通过面对面的接触,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
男女双方初次见面时,一般由媒人或介绍人引见,两人对面而坐,互相窥视对方的形貌举止,正所谓“对象”是也。
定婚
经过议婚阶段,男女两家对婚事都持肯定意见,便可正式定婚,即“许亲”、“定亲”了。
男方往女方家中郑重地送去聘礼,数量多少,一般因时因地,视家境贫富而定。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后一部分内容和“纳征”。
男女双方订婚,一般选择夏历三、六、九等吉日,双方家长要在选定的这一天分别设筵款待亲友,名为“定亲饭”。
主食一般是面条,表示男女两家已经成为情深谊长的儿女亲家,所以又称为“吃面”。
有些地方,男家筵席上必备饺子,意取“捏嘴”,表示希望不要再讨财礼了;女家设筵则以“臊子面”回敬,取其长,表示财礼少了可不行。
定亲这一天,男家要送面粉给女家。
女家用所送的面粉夹上小米煎成油饼,再送给男家。
男方以之分送亲友、乡邻,称为“通知”。
上党一带,男方送给女方的东西要凑足十件,表示“十全十美”。
女方“回奉”给男方的东西中,还要有十包掺有盐末的麦麸。
这十包麸盐要分别撒在未来的公婆和妯娌头上,表示大家都有福(麸)、有缘(盐)分。
壶关、平顺县等地,男女双方还要互送“四色礼”。
男方送给女方“定亲衣”、戒指、耳环、手镯等物,女方回送男方文房四宝、扇子、荷包、裤带一类。
其中裤带尤不可少,隐喻“从今以后我把你拴住了”,或者“我将为你侍奉巾栉,脱衣解带”。
上党的许多地区,在定婚时还讲究互换“龙凤帖”,即一种印有龙、凤的大红纸贴。
男方给女方的“龙帖”上写有“求吉”字样,又叫“恳帖”,大致书写内容为:“愧乏玉田,仰祈舍诺。
×××鞠躬”。
女方给男方的“凤帖”上写有“允吉”字样,又叫“允帖”,大致书写内容为:“德愧比凤,愿切乘龙。
姻愚弟(兄)鞠躬”。
“龙凤帖”一般以大红销金柬制成,要叠成九折,以表示婚姻天长地久(九)。
有的则叠为对折式,男女的生年、月、日、时“八字”写在中缝左右,折起来正好合在一起。
在订婚后,武乡还有“请期”的规矩,即男方择吉日备礼纳彩,由媒人率领,用食盒两架抬送女家,并告迎娶月日。
女方还要由亲戚陪同去一次男家。
返回时,男家除送给姑娘一定数量的钱外,还要送一捆棉花,称为“沾亲棉”,又叫“粘亲花”,表示从此沾亲带故,情谊绵绵不断。
出嫁
定婚以后,如果男女双方都已到当地认可的结婚年龄,男方家长便设筵邀请女方家长和媒人,一块选定迎娶的日子,称为“会择”或“择期”。
早先一般要事先请阴阳先生看黄道吉日。
当地各种属相的迎娶月份分别是:“鸡兔正、七月,虎猴二、八月;猪蛇三、九月,龙狗四、十月;牛羊五、十一月,鼠马六、腊月”。
由于民间认为迎娶之期关系到男女双方的一生,所以非常慎重,双方家长往来磋商,往往从定亲到成婚要迁延一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
迎娶的日子最后选定以后,男方要正式写帖通知女方。
屯留一带称为“送天气”,平顺等地则称为“下书”、“下帖”。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请期”。
一些地方,到此时才正式送财礼给女方。
以前定婚行聘,为“小送”;现在临娶“纳币”,为“大送”。
男女双方准备婚嫁前,要举行送彩礼仪式。
男方要根据女方的要求给女方送衣服用品和聘金。
彩礼基本有六种:聘金、喜饼、喜面、插戴、成衣、喜红等。
喜红是红棉布,用来制新妇女裤。
彩礼其他五种不一定强求,但喜红必须有。
上党大多数地区在迎娶前夕,男女双方互赠“牲料”,婿家牲料有少许米面、一刀猪肉(约一斤)、一块生铜、一块熟铁。
女家牲料缺猪肉,有少许咸盐。
每种物品都象征一定的意义:米面,表示米面夫妻,祝愿夫妇勤俭持家;猪肉,表示死肉换活肉;生铜、熟铁,表示铜铁姻缘,祝愿夫妇终身相依,白头偕老;咸盐,表示有缘分,祝愿夫妇和睦相处。
男家牲料由新婿亲自送到女家;女家回赠,由新婿带回。
“回面”后,岳家要用红布包生铁小块,一双筷子和一把米面,含义是米面夫妻快生子。
至于新娘穿红,各地皆然。
结婚为大喜,人们总是想方设法求得吉祥如意,类如八音会、拜天地、枕头内装筷子(快生子)、点婚灯等,皆属此例。
出嫁前一天,女方要把陪送女儿的妆奁送往男家,称为“送嫁妆”。
嫁妆旧时一般为桌椅箱柜、衣服被褥及梳妆用具,都要贴上大红喜字或扎上红布。
武乡、黎城等地讲究在嫁妆中的面盆里放核桃和枣,然后用大红剪纸盖上;沁县、襄垣、长子的一些乡村则讲究在枕头里装上筷子、核桃,鞋里放上麸子,被子四角缝上枣和花生。
这些习俗都是表示希望新婚夫妻早生贵子,儿女双全及夫妻感情和美、有福有缘。
出嫁前夕,女家还要给女儿“上头”和“开脸”。
“上头”,即改变头发式样,把辫子盘成发髻。
“开脸”又叫“开面”,平顺则叫“皓脸”。
其实是新娘进行美容修面,并以此表示少女时代的结束。
一般是请一个“全福人”,即公婆、父母和丈夫俱在,儿女双全的年长妇女,由她用细丝线绞去姑娘脸上的汗毛,并修细眉毛,剪齐鬓角。
“上头”,“开脸”之后,女方要宴请本族尊长和邻里乡亲,同时款待即将出嫁的女儿。
民间认为,女儿一上头,就是人家的人了,娘家须以客相待,所以筵席非常丰盛,女儿也被安顿在筵席的首位。
尊长、邻里除对待嫁的姑娘表示祝贺外,还要嘱咐她一些尊敬公婆、侍候丈夫以及处理好妯娌、姑嫂关系的道理。
婚礼前一晚上到女方家商量第二天的日程,男方需要找一个能说会道者。
一般是议定第二天的时间、车辆的安排。
注意:男方需携带面一袋、肉五斤。
(不是玩笑)
迎娶
迎娶,又叫“迎亲”、“娶媳妇”,等于“六礼”中的“亲迎”。
通常是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
迎娶前夕,新房内要由几名男青年同睡,俗称“暖房”。
迎娶之日,婿家于大门两旁各置一捆谷草,叫作喜草。
喜草上张贴“喜”字斗方,内藏两响炮,俟迎娶临门点燃。
解放前,还要备一捆谷草放在天地神位前,同时备一把铡刀,夫妇俩铡草,只准七刀铡完,因此叫七刀草。
铡好的草一部分填充新枕头,一部分装入斗里,备阴阳使用。
启程后,在大门和新房张贴喜联。
迎亲的队伍,旧时讲究要用各种仪仗,从前到后,有炮手、开道锣、开道旗、“肃静”、“回避”朱牌、宫灯、金瓜、斧钺、朝天镫、龙虎旗、团扇、日罩……吹打鼓乐更是不能少的。
花轿一般为两乘,新郎、新娘一人一乘。
去的时候,新娘之轿例不空行,要放花糕、青馍作为镇物;有的地方则由一个与新娘属相相同、父母健在的小男孩坐着压轿,称为“压轿喜倌”。
迎娶之时,男方需选伴女婿1人、引新娘女2人,连同鞭炮手1人前往女家。
返回时,女方需1名跟新婆和1名夹礼单者(一般是新娘的弟弟),相送至男家。
有时女方的姑舅至亲也同往男家送闺女。
上党各地的迎亲队伍中,都要有陪伴新郎的人。
武乡一带,是从年长亲友中找两个人,称为“冰人”;再从新郎的子侄辈中找一个年龄与新郎差不多的,称为“引婿”。
有的地方讲究“女一男二”,要新郎的妗子和两个兄长随花轿同去同回;回来时,女方自然也以“一女二男”相陪送亲。
有的地方娶亲、送亲则专要双方女眷中娴熟礼仪的相陪。
对陪伴新郎的人,一般称为“伴客”;对女方陪伴新娘的人,则称为“送客”。
“送客”之外,女方再去人,便是“吃客”了。
女儿在出嫁前,上党各地大多有“哭嫁”的习俗,人称“媳妇哭,娘家富”。
据民俗学专家研究,这一习俗的起源与远古时代的“抢婚”有关,后来女子被掠夺时的哭诉才逐渐演化为婚俗中的“哭嫁”。
这不是乐极而悲,往往有其真实的内容。
一般是感叹无忧无虑少女生活的结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眷念兄嫂弟妹及与女友的友好相处之情,同时对为 、媳的人生转折甚感惶惑不安。
如果对婚事不太满意,感到委屈,更要借机发挥,大哭而特哭一场。
新娘的母亲、女友与家族中的女眷,一般都要陪哭。
迎娶的队伍到来后,女方的家门往往由新娘的妹妹或女友们紧闭、关锁。
一方面显示女方家族的尊严,另一方面是故意捉弄迎亲者。
迎亲者怕误了时辰,只有付“开门钱”了事。
新婿出门时,随带一块猪肉,叫作打虎肉,到了女家,将其扔到新妇居宅的屋顶上。
迎娶队伍进门后,女方设筵盛情款待。
新郎进入女家,也要先到祖先牌位前行礼,女家必须给新郎赠送拜礼。
女家设宴款待新郎及娶客。
饭后,女家一般要向新郎索要“离母盘”(钱财)。
有的家庭还索要梳头礼等。
女婿离开女家时需“偷”女方家一件东西带回,意为吉利。
偷的一般为酒盅、茶杯之类的小物件,由女方家人准备好并暗示给女婿。
当地人称为“得富贵”。
沁县等地,女儿临行前要吃鸡蛋饼,俗称“三颗鸡蛋一壶酒,打发闺女上轿走”。
襄垣一带还有“抓富贵”之俗:男女双方各在自家父母怀中抓几把预备好的钱钞,意在今后的日子里有钱花,但不能抓完,须给父母留下一些财源。
撤席后,新郎再次向岳父、岳母叩头辞行。
然后乐声大作,迎娶队伍再加上女方陪送人员,以更为盛大的气势起程了。
女儿出嫁离家时,上党各地都有不带娘家土的习俗。
民间认为“土能生万物,地可产黄金”,怕带走了土会带走娘家种庄稼的好运气。
这自然是农业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女儿出嫁时,要在炕上换上新鞋,然后由哥哥或舅舅背上或抱上轿;或者坐在椅子上,由人抬上轿;有的地方是以红毡或红布铺地,女儿脱去脚上的旧鞋,进了轿再换新鞋。
不管怎样出门,反正是脚不沾地。
女儿临行时,沁县一带,母亲要含着眼泪绕轿两圈,默默祝愿女儿幸福吉祥;父亲则象征性地护送“百步”,然后由其舅、叔、兄、弟等4人伴行送亲。
迎娶路线一般讲究走大回环,回时不走来时路。
迎娶队伍要随带红毡或红布,除了供新娘上下轿踩踏外,路经寺庙、井台或石碾、石磨时,还要用来遮掩轿窗和新娘,意在防止白虎星等鬼祟邪怪相扰。
路遇别人家的嫁娶队伍时,双方要互换“针线”,即新娘的女红消灾。
现在迎亲队伍相遇时互赠手帕,即此遗风。
迎娶旧时多用轿或轿车,除此而外,平顺山区有些地方新娘出嫁骑驴;长治、屯留等地,新娘、新郎都要骑马。
迎娶这一天,新郎、新娘的妆束因时因地而异。
新郎旧时头戴宽边黑色硬礼帽,身穿马褂长袍,后来改为制服,现在则大都是西装革履了。
个别地方,还能见到新娘着装头戴凤冠,身穿蟒袍,腰扶玉带,宛似戏台上皇后娘娘的形象。
后来 蟒袍了,改套红棉袄,不戴凤冠了,改戴茶色眼镜,一律改穿时装。
婚礼当天男方派尽量多的车辆到女方迎娶,头一辆必须是红车。
最后最好有容积较大的车辆(如面包车),以便饭后送女方众多的亲戚。
男方最好在11点左右到女方家,以应付女方亲朋好友的刁难。
(一般是善意的,上头商量不充分容易搞成真的。
)较重要的是女方会有人讨要梳头钱等小款项,男方要给女方穿鞋。
婚礼
迎娶队伍回到男家以后,鼓乐大作,鞭炮连声,男方亲友、邻里一拥而出,迎接新娘。
新娘到了男家后,男方要给“下轿礼”,新娘才下车(马)。
女方嫁妆随新娘送男家后,男方查收嫁妆毕,要给持礼单者、跟新婆及运送嫁妆的帮手开付赏钱。
然后举行结婚典礼仪式:一拜天地、再拜高堂、夫妻对拜、交换礼品(多为结婚戒指)、进入洞房。
有男方总管主持,大致有以下内容:介绍婚恋经过、拜天地、拜父母高堂(女方这时要正式地喊爸妈)、夫妻对拜(这时会有小的暴力行为,女方须警惕,不过一般都是善意的,不会搞成刑事犯罪。
)
然后男方需要身背新娘上楼,男方最好于婚礼前一个月开始体力训练,否则尴尬。
到家门口时,门上一般悬挂一件难以触及之物,需要男方肩抗新娘尽全力努力。
在郊区一带,娶媳妇的花轿到门庭,新娘头蒙花布,红毡铺地,有人搀扶,音乐齐奏,鞭炮齐鸣接到彩棚下,新郎立左,新娘站右,父母长辈坐在正中,此时宾朋高唱:
“男女才貌配一双,相亲相爱拜花堂。
五年生下三贵子,状元榜眼探花郎。
恩爱夫妻花花转,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同入洞房”。
尔后夫妇互拜,喝交杯酒,并且有对酒歌。
沁县一带,新娘花轿讲究落在一床红被上,新娘索取“下轿钱”后,由一“全福人”相搀,踩着红毡进门。
婆婆随后用笤帚在轿内象征性地扫三下,并取土一把,拿回家放在新房炕角席子下。
这叫“扫轿土”,大约是和“不带娘家土”的习俗针锋相对,你怕带来娘家的土,影响娘家种庄稼,我偏要想方设法扫一些,以有利于自家的农事。
上党有些地方在新娘出轿后,要把谷草秆、麸皮、瓜子、花生、核桃、栗子等物大把大把地往新娘身上撒,同时念诵赞辞。
这一习俗叫“撒草”或“撒喜果”,起源甚为古老,相传早在汉代即已流行。
早先叫做“撒谷豆”,意在压避青羊、乌鸡、青牛三煞神。
后来逐渐演化,从赶煞神转为求吉利。
拜堂
新郎、新娘进门后,接着就要“拜堂”,又称“拜天地”。
拜堂的地方一般在洞房门前,设一张供桌,上面供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供桌后方悬挂祖宗神幔。
新郎、新娘就位后,由两位男宾唱导,行三跪九叩礼,参拜天地、祖宗和父母。
然后女东男西,行夫妻对拜礼。
婚宴时一般需要新娘新郎给来宾敬酒,新郎需要有一酒量大者替自己完成。
宴后最好有男方车队送女方来宾回家。
洞房
拜堂完毕后,新郎、新娘在众人簇拥下进入洞房。
要在洞房门前或门槛上事先放一马鞍,等新娘前脚刚跨过去,便立即将马鞍抽去。
入洞房时,由大伯子铺床,小叔子或婿家外甥提便盆。
洞房内除了有一些生活用品外,窗户贴大红双喜字,屋内点大红花烛。
沁县一带,洞房里摆着斗,斗内装有五谷、铜镜等镇物,用于照妖避邪。
灯烛悬挂高墙,通宵不灭,俗称“长命灯”。
夜半,男女新人要举行“敲升子”仪式,二人倒坐门槛喝疙瘩汤,俗称“儿女汤”。
汤中放枣、花生、草节等,边拌碗里的疙瘩汤,边念诵一段民谣:“左手拌疙瘩,儿女一扑摊。
”同时还敲梆子念:“邦邦邦敲升子,明年就生乖孙子,男的会念书,女的会扎花,坐下一板凳,起来一海楞。
”体现了沁人对子女未来生活的憧憬。
过去,从举行婚礼时就期待生子,在潞城一带,洞房门上常用的对联是:“喜今日银河初渡,贺来年玉树生枝”。
新娘一进洞房,就有人把红枣、花生撒在床上,意味着早生贵子。
早先新郎、新娘入洞房后,还要用同一器皿饮食,行“合卺礼”。
一般是新郎、新娘先各端酒杯稍饮一点,然后将两杯酒搀兑,两人换杯饮完。
在壶关一带流行洞房酒歌:
女:这盅酒,我敬你,当家主事全凭你。
男:这盅酒,我敬你,管米管面待亲戚。
女:这盅酒,我敬你,出门遮风又挡雨。
男:这盅酒,我敬你,叫你生儿又育女。
女:这盅酒,我敬你,出门不要忘了妻。
男:这盅酒,我敬你,尊老爱幼守家底。
婚后第三天或第五天,新娘回门;第九天,新娘还要再次回娘家并小住几日,叫作“住九”。
大凡男女新婚,房事必然频繁,若不找点借口让他(她)们分开几日,岂不对身体有害。
看来,“住九”还真有些科学道理。
壶关将住九叫“接九”,有“新婚不接九,死后不如猪和狗”的俗语。
上党和全国各地一样,都有“闹新房”的习俗。
洞房之夜,热闹非凡。
俗语说:“不闹不发,越闹越发”。
民间还有“新婚三日无大小”的习惯,婚后三天,宾客、乡邻、亲友不分辈份高低,男女老幼都可以汇聚新房参与逗闹新郎、新娘。
人们认为,闹新房不仅能增添新婚的喜庆气氛,还能驱邪避恶,保佑新郎、新娘婚后吉祥如意,兴旺发达。
回门
新婚次日上午,新人向户族及亲戚长辈行跪拜礼,受礼者向新妇赠送拜礼。
家族中的平辈和晚辈也要来见新娘,俗称“分大小’或“见大小”,其意义是确认新娘在男方家族中的地位。
这天,女家家长随带糕点和面食礼品,前来婿家向翁婆致贺,俗称“道喜”。
婚后第3天,上党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招嫁”,又叫“圆饭”的古 俗。
这一天,女家及其姻亲前来女婿家送饭,并来看闺女,生怕女儿初到婆家拘谨,吃不饱饭饿着。
圆饭意味着确定与婿家的来往关系,如果不愿与婿家来往,便不来圆饭。
沁县等地则叫作“看3日”或“打听三天”。
“回门”,即新婚夫妇双双回女方家省亲的习俗,也流行于上党各地,基本上是在婚后第五天的,也有在婚后第3天的,或在婚后第6、7、9、10以至12天的,因地而异。
新妇回娘家,当日返回,叫回门,又叫走5日。
若娘家专门派人来接,叫接5日。
民间把新娘从娘家嫁到婆家称为“进门”,所以才把新娘从婆家回娘家省亲称为“回门”。
新婚夫妇一块回门,成双成对,又称为“双回门”。
这一习俗从女婿方面来说,有感谢岳父、岳母恩德,拜会、结识女方亲友等意义;从女儿方面来说,则表示了出嫁成家后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的心情。
不过,深受初离家门、乍别父母的新娘欢迎的这一习俗,对于新郎来说,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且不说在女方亲友面前,新女婿要备受“品头论足”,单单是新娘的妹妹们,他就招架不住。
这些放肆的女孩,把烟灰、黑漆往姐夫脸上抹,让姐夫吃包有辣椒、花椒的饺子,无所不用其极。
新女婿在被戏闹的过程中不能发怒,即使手足无措,备极尴尬,也还得满脸堆笑,听凭发落。
上党一带回门时流行请女婿,即女家宴请新婿,此后,新婿方可择便到女家。
过去,请新婿必须具请贴通知婿家,新婿还要在女家住九天,叫作住九。
此间新婿“会亲”,不仅两亲家加深了了解,联络了感情,就是双方亲友也初步结识,为今后的往来打下了基础。
“回门”在上党大多数地方即算婚姻礼仪中的最后一项内容。
然而这一带还有“住满月”一种习俗,婚后满一个月,新媳妇要回娘家住够一个月才返回婆家。
至此,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人生大礼才算落下了帷幕。
新婚第一年,逢一定节日女家到婿家探望女儿,叫追节。
追节一般两次。
第一次是临近八月十五,随带礼品有成套的月饼和时鲜水果。
第二次在临近春节,传统的礼品是花样面食,有灯糕、豆枕、面兔、剪箍等。
现在普遍改用糕点。
提起结婚女方必须买的东西,大家都知道,有人问结婚时女方需要买些什么东西陪嫁呢?另外,还有人想问结婚女方需要准备什么?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结婚女方要买什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结婚时女方需要买些什么东西陪嫁呢?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结婚女方必须买的东西
1、结婚女方必须买的东西:结婚时女方需要买些什么东西陪嫁呢?
1、家具家电结婚的时候,一般是男方负责买房,女方负责买家电、家具。现在的大家电大家具都是陪嫁物品,比如电视、冰箱、电脑、沙发等东西,在婚前找个好日子搬进新房。
2、床上用品在大多数地区的婚嫁习俗中,陪嫁物品之一就是床上用品。女方要准备大红色的棉被,一般是双数,也就是6套、8套或者10套。还要准备床上四件套,图案要喜庆的。结婚头三天必须穿新衣。
3、生活用品一些生活用品也是嫁妆的一部分,新娘要提前准备好。根据地区的不同,需要准备的东西也不一样。一般有牙刷、毛巾、子孙桶、红色喜盆等,都是日常用到的东西。
4、贵重首饰结婚的时候,男方家会给女方三金或者五金首饰。而出嫁的时候,女方父母也会为其准备几套贵重的首饰,一般是黄金材质的。这种首饰有保值功能,可以一直传承下去。
结婚女方要买什么5、陪嫁箱子新娘出嫁的时候,还要准备2个陪嫁箱子。箱子里面除了放自己的日常服装和回门衣服以外,还要放压箱钱。压箱钱是父母给女儿的私房钱,具体金额根据经济条件定。
2、结婚女方必须买的东西:结婚女方需要准备什么?
结婚女方需要准备贵重物品、床上用品、家用电器、其他习俗用品、红色脸盆。男方买三金 女方买啥。
1、贵重物品——礼金、珠宝、汽车、房子
这四样东西乍一看,很多人会觉得疑惑,这些东西不是男方准备的吗?一般来说,这几样东西基本上都是男方来准备的,但是女方也会准备礼金和珠宝首饰,根据地方习俗来看到底要准备三金还是五金。
而汽车和房子则是娘家人对自己女儿的爱护,毕竟新娘有了自己的车子和房子后,在婆家人眼里的地位多少都会有些不一样。不过也有男方准备新房,女方准备装修、车子或者家具的情况。
2、床上用品女方买结婚四件套禁忌。
床上用品可是女方的嫁妆必备。一般情况下,床上用品都是双数,代表着成双成对的吉利。无论是三件套也好四件套也好,基本上都要准备4份,或者是6份或8份。女方结婚准备清单大全。
4份的寓意是双铺双盖,好事成双;6份的寓意是六六大顺;8份的寓意是发发一生;10份的寓意则是十全十美。还有一种情况是新郎新娘各自准备4床被子,寓意四平八稳。女方准备的基本嫁妆。
3、家用电器
家具:衣柜、沙发、梳妆台、餐桌等。家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等。生活用品:大小喜碗洗盆等各10件,喜杯、餐具等。如果男方已经备好的车房,那么女方家里为女儿置办家用品会增进两家人的感情哦。结婚男方必须买给女方的东西。
4、其他习俗用品
子孙桶:外面用大红布包裹,桶内放置红枣、红花生、桂圆、5个红鸭蛋、爆米花、一捆筷子、一包卫生纸、柏树枝一小捆。(随着时代的变化,准备子孙桶的新人越来越少,所以可以视情况而定,看到底需不需要准备子孙桶)女方压箱底的衣服谁买。
5、红色脸盆
一般需要准备两个脸盆。其中一个放置的是新娘为公公婆婆买的各一双皮鞋、袜子、帽子。另一个则放上健康秤和一盆带籽万年青。切记,两个盆中都需要放置一些红枣和桂圆,然后用带有喜字的红布遮盖。婚鞋为什么不能穿二次。
以上就是与结婚时女方需要买些什么东西陪嫁呢?相关内容,是关于结婚时女方需要买些什么东西陪嫁呢?的分享。看完结婚女方必须买的东西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结婚盆里都放什么东西举例一
一个盆里放:6个红枣、6个花生、6个桂圆、6个栗子(都是生的),用红线穿起来、放两个苹果,6个巧克力的金元宝,盆地铺上红纸然后放一个喜字;
另一个盆里放:宽心面(女方家制作),并用红线绑起来(不系扣),两双龙凤红筷子(也用红线帮起来,不系扣)盆地铺上红纸然后放一个喜字
结婚盆里都放什么东西举例二
一个盆装:梳子2个+镜子2个+香皂盒2个+粉丝各2团+早生贵子2套(早生贵子包括:大枣 花生 桂圆 莲子各8枚)+5角硬币各8枚;
另一个盆:馒头鱼(这个专门有为婚礼订做的,100元左右)
结婚盆里都放什么东西举例三
一个盆装:牙刷两个,牙膏两个,毛巾两条,香皂盒两个,牙杯两个,两面红色的镜子,还要放枣、花生(生的),栗子(生的),桂圆;
另一个盆放:针线盒,红线白线各2轴,木梳,顶针,手工蒸的鱼(面做的一对),化妆品,还有钱
问题一:结婚时候新娘的喜盆要放什么东西啊~~?具体的 就是啊 你就去婚庆用品那里买就行 他们那都有一张单子 你照着买就行 他说的太多余了
问题二:结婚喜盆里都放些什么? 一个盆装:梳子2个 镜子2个 香皂盒2个 粉丝各2团(2团为一捆) 早生贵子2套 5角硬币各8枚
早生贵子包括:大枣丁 花生 桂圆 莲子各8枚
另一个盆:馒头鱼(这个专门有为婚礼订做的,价格看在什么地方买,100元右右)
另外还要准备:福头(坐床用的)
订门帘用的:称坨(称心如意) 用红布包上。
更多了解可以到我们网站去查看。
问题三:结婚女方喜盆里放什么一样放几个 这个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的,我知道的有,火柴,水瓶,镜子,长命灯,香皂,香皂盒,洗发水,沐浴露,梳子,筷子等等,基本上都是要成双的,望采纳,谢谢
问题四:结婚喜盆里都放什么东西? 红包袱布包裹的红盆(一个装红枣、花生、桂圆、栗子 另一个装宽心面、两双红筷子)
问题五:新娘喜盆里都放什么?请大家指教一下! 婚前准备物品常识(此习俗根据地方习俗个人整理,仅供新人参考)男方应提前准备:一、物品:大葱(两根);粉条(两捆)离娘肉、红纸、蛋糕(两块);红腰带(五尺红布,从中间竖向分开,新郎、新娘个一条,也可每人五尺红布)、一块红布(挡车用,如遇不吉地点或车辆,挡住新娘脸,避秽气)二、礼金:压炕钱、扒鞋钱、押车钱、改口钱、接盆钱、戴花钱、父母给儿子的压腰钱、父母给儿媳妇的点烟钱、挂钟钱、挂门帘钱。女方应提前准备:一、踩堂鞋、喜钟、门帘二、礼金:岳母给女婿的改口钱、岳父母给女婿的点烟钱、爸妈给女儿的压腰钱、拜席钱、赏汤加菜钱晚上铺被钱、拉窗帘钱、小孩滚炕钱婚庆用品一览表(仅供新人参考)男方女方喜字胸签盆手绢拉花胸花包袱皮坐喜对联路标小福字红包拉炮红布牙缸火柴彩带坐福肥皂盖头红纸气球梳子红线、白线红包手拉花镜子鱼、元宝账本火柴拉花红纸糖袋蜡烛红毛巾糖袋
问题六:沈阳婚礼,新娘拿的喜盆里都放什么? 去专门卖结婚用品的地方,都给配好,可以自选,五爱小商品那个楼很多
问题七:结婚喜盆里都放什么东西(辽宁葫芦岛习熟) 聚宝盆里放大枣花生桂圆栗子线和化妆品塑料金元宝,苹果
问题八:结婚用的喜盆是男方送给女方还是女方送给南方 女方送给男方的
问题九:结婚喜盆放什么 喜盆里面要放化妆品,牙刷,牙膏,香皂,梳子 。毛巾等
问题十:喜盆里的斧子男方买还是女方买 当然是男方啦
一、铺床铺床,子孙不愁,先生贵子,后生女郎,日子红火,安康吉祥!
二、一铺金,二铺银,麒麟送子上门来;三铺床,夫妻恩爱百年;四铺床,金银财宝滚滚来;五铺六铺致富;七铺八铺堆金库;九铺大元宝;十铺铺全,生男也生女。
三、明天的日子顶着天,铺上褥子和被单,被单上面有凤凰,单凤凰、双凤凰,明年生一对状元郎。新娘、新郎住新房,结婚不忘爹和娘。
四、一铺鸳鸯戏水,二铺龙凤呈祥,三铺鱼水合欢,四铺恩爱长久,五铺早生贵子,六铺子孙满堂,七铺百年好合,八铺天长地久,九铺家庭和睦,十铺前程似锦。
五、铺新床,又宽又长,一对夫妻是鸳鸯,生的儿子中高官。今年讨亲,明年喜报,一对枕头乖又乖,明年生对双胞胎。恭喜贺喜,撒起一把莲子,瓜子落地,个个真气,瓜子钻旮旯,明年当妈妈;瓜子钻角角,明年当婆婆。
六、一撒荣华富贵,二撒金玉满池,三撒三元及第,四撒龙凤呈祥,五撒屋拜宰相,六撒同春长,七撒夫妻偕老,八撒八马回乡,九撒九九长寿,十撒十全十美。
七、铺床铺床,欢喜结婚,先铺新床再闹洞房,洞房风光好无限;男女才貌俱佳,佳偶珠连璧合,恩爱甜蜜度春宵。
八、新房新床接新娘,夫妻恩爱又久长!从此夫妻两相爱,明年生个龙凤胎!
九、铺床铺床,富丽辉煌,财源满地,米粮仓满。
十、金屋人间传二美,银河成双;志同道合共创业,奔赴小康;上慈下孝全家欢,夫妻齐心;新婚新喜新气象,幸福久长
中国传统习俗里:结婚习俗大全 网页链接
传统系统:送亲 双方父母见面 结婚藏鞋 结婚点蜡烛 说媒 结婚改口费 结婚滚床
结婚滚床:八字合婚 本命年结婚 结婚吉日 结婚冲喜 领证吉日
各地习俗: 不同民族结婚 世界各国结婚习俗
禁忌习俗: 参加婚礼禁忌 国外婚礼禁忌 结婚当天的禁忌
我经历过:昔阳一般需要给女方3种钱,订亲钱、看家钱和采购新娘衣物首饰钱,订亲一般6000---10000不等,看家比订亲少点,衣物首饰钱一般2万左右,现在也有一次性全包给3--5万不等,不过这些钱都用来采购新娘衣服、首饰和其他嫁妆,其他人听起来体面,女孩子找了个殷实的婆家
订亲就是订婚,男孩子到女方家,和女方家亲戚一块吃顿饭,认认亲
看家是女孩子和她家一个长辈到男方家认亲,以前的意思是看男方家庭经济状况如何,(要给来的长辈准备个红包,一般168、268元)
其他就是娶亲时需要的红包,每个6或者8元
娶亲还有包袱钱,新娘衣服里娘家包的红包,里面有多少,婆婆再放进去多少(这钱是留给小夫妻的,一般提前问好多少钱) 。
其实:
自古以来,山西和全国各地一样,婚姻礼仪都遵循着周代即已确立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种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仪式和礼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六礼”的程序不断得到简化。尽管山西各地区之间的婚俗不尽相同,但其总的演进趋势都是由繁到简。近、现代以来,山西各地的婚姻礼仪大致为以下几个阶段:
---议婚---
议婚,又称“议亲”,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旧时包括“求婚”、“过帖”、“相亲”等几道程序,到准备定婚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男女双方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否,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
“无媒不成婚”,议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托靠亲友、邻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亲”。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采”。
---定婚---
经过议婚阶段,男女两家对婚事都持肯定意见,便可正式定婚,即“许亲”、“定亲”了。男方往女方家中郑重地送去聘礼,数量多少,一般因时因地,视家境贫富而定。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后一部分内容和“纳征”,雁北一带称之为“下茶”,晋南一带则称之为“过大礼”。
男女双方订婚,一般选择夏历三、六、九等吉日,双方家长要在选定的这一天分别设筵款待亲友,名为“定亲饭”。主食一般是面条,表示男女两家已经成为情深谊长的儿女亲家,所以又称为“吃面”。晋南襄汾等地,男家筵席上必备饺子,意取“捏嘴”,表示希望不要再讨财礼了;女家设筵则以“臊子面”回敬,取其长,表示财礼少了可不行。在翼城一带,“吃面”则仅限于女家,称为“吃许口面”。
定亲这一天,晋东南陵川等地,男家要送面粉给女家。女家用所送的面粉夹上小米煎成油饼,再送给男家。男方以之分送亲友、乡邻,称为“通知”。在晋南的闻喜,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除各色衣料、金银首饰、酒肉糖果外,还有90个花馍。女方的回礼,除衣装鞋帽,各种文具外,也有几十个花馍。男女双方把花馍切成薄片,分送亲友、乡邻,称为“散喜馍”。
晋南襄汾一带,男方送给女方的的东西要凑足十件,表示“十全十美”。女方“回奉”给男方的东西中,还要有十包掺有盐末的麦麸。这十包麸盐要分别撒在未来的公婆和妯娌头上,表示大家都有福(麸)、有缘(盐)分。晋中祁县等地,男女双方还要互送“四色礼”。男方送给女方“定亲衣”、戒指、耳环、手镯等物,女方回送男方文房四宝、扇子、荷包、裤带一类。其中裤带尤不可少,隐喻“从今以后我把你拴住了”,或者“我将为你侍奉巾栉,脱衣解带”。
山西的许多地区,在定婚时还讲究互换“龙凤帖”,即一种印有龙、凤的大红纸贴。男方给女方的“龙帖”上写有“求吉”字样,又叫“恳帖”,大致书写内容为:“愧乏玉田,仰祈舍诺。XXX鞠躬”。女方给男方的“凤帖”广写有“允吉”字样,又叫“允帖”,大致书写内容为:“德愧比凤,愿切乘龙。姻愚弟(兄)鞠躬”。“龙凤帖”一般以大红销金全柬制成,太原、大同等地要叠成九折,以表示婚姻天长地久(九)。祁县、平遥一带则为对折式,男女的生年、月、日、时“八字”写在中缝左右,折起来正好合在一起。
在订婚之日,晋南一些地方,女方还要由亲戚陪同去一次男家。返回时,男家除送给姑娘一定数量的钱外,还要送一捆棉花,称为“沾亲棉”,又叫“粘亲花”,表示从此沾亲带故,情谊绵绵不断。
---出嫁---
定婚以后,如果男女双方都已到当地认可的结婚年龄,男方家长便设筵邀请女方家长和媒人,一块选定迎娶的日子,寿阳一带称为“会择”,大同等地则称为“择期”。早先一般要事先请阴阳先生看黄道吉日。由于民间认为迎娶之期关系列男女双方的一生,所以非常慎重,双方家长往来磋商,往往从定亲到成婚要迁延一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
迎娶的日子最后选定以后,男方要正式写帖通知女方。雁北一带称为“通书”,晋南等地则称为“送好日”、“下知帖”。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请期”。吕梁一些地方,到此时才正式送财礼给女方。以前定婚行聘,为“小送”;现在临娶“纳币”,为“大送”。
山西大多数地区在迎娶前几天或头一天,也有的在迎娶当天早上,男方要打发人往女方送钗钏首饰、衣装、酒肉等礼物。这一仪式叫做“催妆”,意为催促女方做好出嫁准备。太谷等地把“催妆”称为“饷飧(sun孙);寿阳一带称为“送嫁妆”,同时把女方陪送的妆奁叫做“陪随”。在迎娶之前,大同一带,男方要送面粉和肉给女家,面粉叫做“离娘面”,肉叫做“离娘肉”。
出嫁前一天,女方要把陪送女儿的妆奁送往男家,称为“送嫁妆”。嫁妆旧时一般为桌椅箱柜、衣服被褥及梳妆用具,都要贴上大红喜字或扎上红布。忻州、雁北等地讲究在嫁妆中的面盆里放核桃和枣,然后用大红剪纸盖上;晋南襄汾一带则讲究在枕头里装上筷子、核桃,鞋里放上麸子,被子四角缝上枣和花生。这些习俗都是表示希望新婚夫妻早生贵子,儿女双全及夫妻感情和美、有福有缘。
收到妆奁后,男方要回送女方一些礼物。太原一带,男方回送女方的是清酒、猪头和蒸卷,称为“上头盒”。
出嫁前夕,女家还要给女儿“上头”和“开脸”。“上头”,即改变头发式样,把辫子盘成发髻。“开脸”又叫“开面”,其实是新娘进行美容修面,并以此表示少女时代的结束。一般是请一个“全福人”,即公婆、父母和丈夫俱在,儿女双全的年长妇女,由她用细丝线绞去姑娘脸上的汗毛,并修细眉毛,剪齐鬓角。“上头”,“开脸”之后,女方要宴请本族尊长和邻里乡亲,同时款待即将出嫁的女儿。民间认为,女儿一上头,就是人家的人了,娘家须以客相待,所以筵席非常丰盛,女儿也被安顿在筵席的首位。尊长、邻里除对待嫁的姑娘表示祝贺外,还要嘱咐她一些尊敬公婆、侍候丈夫以及处理好妯娌、姑嫂关系的道理。
---迎娶---
迎娶,又叫“迎亲”、“娶媳妇”,等于“六礼”中的“亲迎”。通常是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但在忻州、吕梁的一些地方,也有媒人或小叔子带领迎亲队伍前往迎娶,而新郎在家坐候的。
迎亲的队伍,旧时讲究要用各种仪仗,从前到后,有炮手、开道锣、开道旗、“肃静”、“回避”朱牌、宫灯、金瓜、斧钺、朝天镫、龙虎旗、团扇、日罩……吹打鼓乐更是不能少的。花轿一般为两乘,新郎、新娘一人一乘。去的时候,新娘之轿例不空行,晋南一带要放花糕,青馍作为镇物;晋中有的地方则由一个与新娘属相相同、父母健在的小男孩坐着压轿,称为“压轿喜倌”。
山西各地的迎亲队伍中,都要有陪伴新郎的人。左权一带,是从年长亲友中找两个人,称为“冰人”;再从新郎的子侄辈中找一个年龄与新郎差不多的,称为“引婿”。雁北平鲁等地讲究“女一男二”,要新郎的妗子和两个兄长随花轿同去同回;回来时,女方自然也以“一女二男”相陪送亲。大同一带娶亲、送亲则专要双方女眷中娴熟礼仪的相陪。对陪伴新郎的人,太谷一带称为“伴客”;对女方陪伴新娘的人,则称为“送客”。“送客”之外,女方再去人,便是“吃客”了。
女儿在出嫁前,山西各地大多有“哭嫁”的习俗,人称“媳妇哭,娘家富”。据民俗学专家研究,这一习俗的起源与远古时代的“抢婚”有关,后来女子被掠夺时的哭诉才逐渐演化为婚俗中的“哭嫁”。这不是乐极而悲,往往有其真实的内容。一般是感叹无忧无虑少女生活的结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眷念兄嫂弟妹及与女友的友好相处之情,同时对为人妻、媳的人生转折甚感惶惑不安。如果对婚事不太满意,感到委屈,更要借机发挥,大哭而特哭一场。新娘的母亲、女友与家族中的女眷,一般都要陪哭。
迎娶的队伍到来后,女方的家门往往由新娘的妹妹或女友们紧闭、关锁。一方面显示女方家族的尊严,另一方面是故意捉弄迎亲者。迎亲者怕误了时辰,只有付“开门钱”了事。吕梁柳林一带,迎娶队伍到女家门口时,要把一只羊赶在前头进门,俗称“撞门”。
迎娶队伍进门后,女方设筵盛情款待。晋中榆次等地,招待女婿时,除一应酒菜外,还有薄饼一样主食,当新女婿的一定要“偷”十几张饼、几双筷子和一些酒器,当地人称为“得富贵”。晋南襄汾一带讲究新郎、新娘同吃“合婚饼”。晋东南沁县等地,女儿临行前要吃鸡蛋饼,俗称“三颗鸡蛋一壶酒,打发闺女上轿走”。
撤席后,新郎再次向岳父、岳母叩头辞行。晋中祁县一带,岳父此时要为女婿披红、簪花。然后乐声大作,迎娶队伍再加上女方陪送人员,以更为盛大的气势起程了。“婚”、“昏”同音,晋南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新娘晚上出嫁的古老习俗,娘家筵请新郎,一直要到初更才打发闺女出门。
女儿出嫁离家时,山西各地都有不带娘家土的习俗。民间认为“土能生万物,地可产黄金”,怕带走了土会带走娘家种庄稼的好运气。这自然是农业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女儿出嫁时,要在炕上换上新鞋,然后由哥哥或舅舅背上或抱上轿;或者坐在椅子上,由人抬上轿;有的地方是以红毡或红布铺地,女儿脱去脚上的旧鞋,进了轿再换新鞋。不管怎样出门,反正是脚不沾地。
女儿临行时,晋东南沁县一带,母亲要含着眼泪绕轿二圈,默默祝愿女儿幸福吉祥;父亲则象征性地护送“百步”,然后由其舅、叔、兄、弟等四人伴行送亲。
迎娶路线一般讲究走大回环,回时不走来时路。晋中祁县一带依据村落位置,有玄武(北)入,朱雀(南)出;或白虎(西)入,青龙(东)出的说法。迎娶队伍要随带红毡或红布,除了供新娘上下轿踩踏外,路经寺庙、井台或石碾、石磨时,还要用来遮掩轿窗和新娘,意在防止白虎星等鬼崇邪怪相扰。路遇别人家的嫁娶队伍时,双方要互换“针线”,即新娘的女红消灾。现在迎亲队伍相遇时互赠手帕,即此遗风。
迎娶旧时多用轿或轿车,除此而外,吕梁山区有些地方新娘出嫁骑驴;长治、屯留等地,新娘、新郎都要骑马。雁北平鲁一带还有“骡驮轿”的特殊交通工具,即两头骡子一前一后驮着一乘长轿。娶亲这天,“骡夫”最受人尊敬,他们身着黑色新衣;头缠白色毛巾,装束得精精干干。据说他们既能把“骡驮轿”赶得稳稳当当,又能使人饱受颠簸之苦,所以喜钱是不能少给的。
迎娶这一天,新郎、新娘的妆束因时因地而异。新郎旧时头戴宽边黑色硬礼帽,身穿马褂长袍,后来改为制服,现在则大都是西装革履了。晋中、晋南等地,新娘着装比较特殊,要头戴凤冠,身穿蟒袍,腰扶玉带,宛似戏台上皇后娘娘的形象。后来不穿蟒饱了,改套红棉袄;不戴凤冠了,改戴茶色眼镜,一律改穿时装。
---婚礼---
迎娶队伍回到男家以后,鼓乐大作,鞭炮连声,男方亲友、邻里一拥而出,迎接新娘。晋东南沁县一带,新娘花轿讲究落在一床红被上,新娘索取“下轿钱”后,由一“全福人”相搀,踩着红毡进门。婆婆随后用笤帚在轿内象征性地扫三下,并取土一把,拿回家放在新房炕角席子下。这叫“扫轿土”,大约是和“不带娘家土”的习俗针锋相对,你怕带来娘家的土,影响娘家种庄稼;我偏要想方设法扫一些,以有利于自家的农事。
山西有些地方在新娘出轿后,要把谷草秆、麸皮、瓜子、花生、核桃、栗子等物大把大把地往新娘身上撒,同时念诵赞辞。这一习俗叫“撒草”或“撒喜果”,起源甚为古老,相传早在汉代即已流行。早先叫做“撒谷豆”,意在压避青羊、乌鸡、青牛三煞神。后来逐渐演化,从赶煞神转为求吉利,晋南一带尚保留古意,翼城叫做“打五鬼”,浮山则叫做“摔新人”。
女儿出嫁娘家需要准备一些什么用品
女儿出嫁娘家需要准备一些什么用品,结婚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大事,结婚有很多的习俗,中国不同的地区有特有的结婚习俗,新娘需在婚房内等着新郎前来接亲,那么女儿出嫁娘家需要准备一些什么用品呢?
女儿出嫁娘家需要准备一些什么用品1女儿出嫁娘家准备什么嫁妆
1、第一类就是家具家电,在很多地方,结婚一般是男方买房,女方负责家具家电,比如电视、冰箱、电脑、沙发等东西,在婚前找个好日子搬进新房。
2、第二类就是生活用品,在很多地方都会要求结婚的时候带结婚喜盆,结婚洗盆里需要装牙膏、牙刷、毛巾、梳子等等,当然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不太一样,这个需要大家了解下当地习俗。
3、第三类就是床上用品,女方要准备大红色的棉被,一般是双数,也就是6套、8套或者10套。还要准备床上四件套,图案要喜庆的。
4、结婚的时候,男方家会给女方三金或者五金首饰。而出嫁的时候,女方父母也会为其准备几套贵重的首饰,一般是黄金材质的。这种首饰有保值功能,可以一直传承下去。
5、新娘出嫁的时候,还要准备2个陪嫁箱子。箱子里面除了放自己的日常服装和回门衣服以外,还要放压箱钱。压箱钱是父母给女儿的私房钱,具体金额根据经济条件定。
压箱钱一般多少钱
上面的嫁妆还提到了压箱钱,那这个压箱钱,准备多少比较好呢?其实这个是没有标准的,主要看女方家庭的情况来给就行了。富裕的就多陪送些,不太富裕的就少陪送些,没有硬性的规定。具体的话大家可以参考下本地的标准,然后再决定。
女方出嫁流程
1、第1步是男方家里先来提亲,提亲时候男方父母也要一并过来的,这样更加有诚意一些,当然不能空手过来,一定要带礼物。
2、第2步就是确定订婚了,如果确定好订婚时间,那么男方还有家长在当天一起过来,还要准备好聘礼,比如要准备礼金,还有一些物品,这些物品要看当地有没有风俗传统习惯,当然还要准备三金。
3、订婚好了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准备结婚仪式了,结婚相对订婚来说流程更加复杂一些,当然仪式也更加隆重,准备的物品更加多。
4、在结婚前一天,新人家里一定要记得安床,然后还要铺床,代表这对新人的美好祝福,铺床时候一定要找有福气的人。
5、新郎到新娘家里迎娶新娘,当然也要选择吉日,而且忌属相的人不能被新娘看到,否则寓意不是很好。在当天还要举办婚礼仪式,当然当天亲朋好友都会来给新人送美好的祝福。
6、新人结婚之后还要回娘家的,这个又叫做回门,一般是在结婚第3天回门。
女儿出嫁娘家需要准备一些什么用品2一、床上用品
1好寓意型
床品一般是四/六/八/十件套。
比较主流的是4/6/8床被子。准备4床的说法是双铺双盖,好事成双,6床六六大顺,8床发发一生。
2实在型
想要实用点的是2/3套被子,冬季、夏季各一套,春秋一套。
3土豪型
也有的新人,双方新郎新娘家都会各自准备4床被子,寓意四平八稳。
更多的还准备10床,十全十美。
二、嫁妆箱
1嫁妆箱
传统来说,结婚要买个箱子,叫“嫁妆箱”,箱子一般是一大一小两个,多为红色。
2箱里的东西
嫁妆箱大多是行李箱,里面有:床上/生活用品,女方新的换洗衣物,喜蛋,珠宝首饰,压箱钱,有些会放调料品。
3生活用品
婚嫁套装八件套:脸盆、梳子、牙刷、牙杯、镜子、拖鞋、毛巾、肥皂盒。
三、家电用品
1大家电
空调、电视、冰箱、洗衣机、洗碗机、电脑沙发等。
2小家电
电饭煲、高压锅、蒸锅、铁锅、餐具一套(碗、筷、调羹、汤匙、各类餐盘碗碟、菜刀、锅铲)之类的可以看需要购买。
四、风俗用品
1简约型
行李箱、红色喜盘、子孙桶(红桶)、糖罐子(各两个)
脸盘、睡衣、毛巾、牙膏、牙刷、肥皂盒、漱口杯、红镜子、龙凤梳(各两个)
压床娃娃、龙凤拖鞋(各两个)
2齐全型
行李箱、红色喜盘、子孙桶(红桶)、糖罐子、压床娃娃、龙凤拖鞋(各两个)
脸盘、睡衣、毛巾、牙膏、牙刷、肥皂盒、漱口杯、红镜子、龙凤梳(各两个)
新衣服、红雨伞、热水壶、大脚盆、收纳箱、红色带盖子有提手桶、火盆、喜字、干果。
女儿出嫁娘家需要准备一些什么用品3一、新娘必备嫁妆
1、喜被
被子在婚嫁习俗中有着良好的寓意,“被子”谐音“一辈子,娘家人希望女儿的婚姻幸福美满。在准备喜被的过程中,被子还有缝得厚实一点才好,暗含着寓意着家底的厚实和人的厚道。
2、陪嫁箱
结婚的时候一般要准备2个红色的陪嫁箱,中国传统说法叫龙凤箱,祝福新人的婚姻永远和谐美满幸福。在婚礼当天,由新娘的兄弟帮忙把嫁妆箱子送到新房,代表女方家很重视女儿。
3、珠宝首饰
女方出嫁前,男方家都会给女方买三金或者五金,这些东西新娘是需要在大婚当天佩戴在身或者携带到夫家去的。
4、家电物件
一般陪嫁的家电都是洗衣机、电视机、空调、冰箱、音响等,记得提前商量,免得买重复了。还有的地方习俗是如果房子是男生买的,女方就要负责装修或负责车子。
陪嫁首饰盒
二、传统嫁妆物品
1、生活用品
牙刷、牙膏、沐浴乳、洗发水、毛巾、拖鞋、衣物等,意思是女方出嫁了要带上这些日常用品搬到男方家住了,并且这些东西最好都准备双份的,寓意和谐。
2、喜蛋
喜蛋寓意早生贵子,图个吉利,希望婚后能够顺利生儿育女。早生贵子一般是中国人对新婚夫妇的祝福,也是父母对孩子的祝福和期待。
3、子孙桶
子孙桶外面用大红布包裹,里面放:红花生、红枣、桂圆、五个红鸭蛋、爆米花、柏树枝、筷子……寓意吉利。还会准备一对糖罐子,寓意甜甜蜜蜜。
三、厨房用品
1、厨具
在很多小仙女陪嫁物品中,妈妈通常会准备整套的碗盘、锅具、茶具等,大件的微波炉、烤箱、榨汁机、洗碗机等,希望女儿能“出得厅堂,入得厨房”。茶杯数量皆为双数。
2、盐、酱油、醋等
中国的习俗非常有意思,女儿出嫁带上厨房调料,想说明女儿很贤惠能干,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宜家宜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