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扑灰年画,高密剪纸。
杨家埠木版年画兴起于明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清代达到鼎盛期,杨家埠曾一度出现“画店百家、画种过千、画版上万”的盛景。
除满足当地民间需要外,还远销江苏、安徽、山西、河南、河北、东北三省和内蒙等地。进入秋季,各路画商云集,大街两旁张灯结彩,年画挂满街头,每年前来选购画作的商人达5000多人。
扑灰年画是民间年画中一个古老画种,亦称“民间写意画”。始见于明代,盛行于清代,距今已有500年历史。从现有资料看,全国只有高密一地保存有这种年画,主要产地在高密市姜庄、夏庄一带30多个村庄。1993年高密被评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1997年“牛年”全国生肖邮票图案即从高密民间剪纸中所选。
腊月二十三编辑本段
祭灶
又称‘小年“。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2 腊月二十四编辑本段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3 腊月二十五编辑本段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腊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赶乱岁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可见,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是依赖着民俗进行调节的。
照田蚕
照田蚕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千灯节
千灯节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活动。
4 腊月二十六编辑本段
割年肉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或“二十六,割刀头”,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5 腊月二十七编辑本段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6 腊月二十八编辑本段
贴花花
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或“二十八,把面发”。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仙。
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农村里,村民们自己做窗花。
7 腊月二十九编辑本段
8 祭祖编辑本段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中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
9 腊月三十编辑本段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跳钟馗”、“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贴门神
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钟馗故里赐福镇宅圣君钟馗门神,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敷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的意思,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对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所以才有那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最后简化为在直接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守岁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还有的人家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儿,整晚都不能入眠。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就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给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奶奶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10 正月初一编辑本段
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忱。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当然,由于我国封建历史很长,在过年的习俗上仍然有一些封建迷信的残余存在,这需要大家注意、改进。
11 正月初二编辑本段
祭财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12 正月初三编辑本段
正月初三是女娲造猪的日子,故称“猪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猪,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猪会养得很好,养猪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13 正月初四编辑本段
农历正月初四,又称为“羊日”。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14 正月初五编辑本段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诗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是日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
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了。
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穷”也是一样。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
正月初五“送穷”,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正月初六
送穷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穷鬼,又称“穷子”。据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文宗备问》记载:“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称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穷子。”相传穷鬼乃颛顼之子。他身材羸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即使将新衣服给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因此“宫中号为穷子”。送穷之俗在唐代相当盛行,大文学家韩愈曾写过一篇《送穷文》,其中说:“(主人)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唐诗人姚合还写有诗《晦日送穷三首》,其中第一首云:“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从最后两句可以窥见送穷风俗在当时已相当普遍。
15 正月初七编辑本段
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人日节,人们用七种新鲜的节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称为“七宝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如此种种。
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人日节也是仕女出游与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日子。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云:“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看,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遇,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16 正月初八编辑本段
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祭祀用两张神码,第一张印着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张是"本命延年寿星君"。二张前后撂在一起,夹在神纸夹子上,放在院中夭地桌后方正中受祀。神码前陈放着用香油浸捻的黄、白二色灯花纸捻成的灯花,放入直径寸许的"灯盏碗",或用49盏,或用108盏,点燃。再供熟元宵和清茶。黄昏后,以北斗为目标祭祀。祭祀后,待残灯将灭,将神码、香根与芝麻秸、松柏枝一同焚化,祀成。
17 正月初九编辑本段
正月初九是天日,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18 正月初十编辑本段
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日早晨,以绳系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旧时民间俗信。在正月举行的祀鼠活动,亦称“老鼠嫁女”“老鼠娶亲”。具体日期因地而异,有的在正月初七,有的在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区是正月初十。山西平遥县初十日将面饼置墙根,名曰“贺老鼠嫁女”。湖南宁远则以十七日为“老鼠嫁女”这一日忌开启箱柜,怕惊动老鼠。前一天晚上,儿童将糖果、花生等放置阴暗处,并将锅盖簸箕等大物大敲大打,为老鼠催妆,第二天早晨,将鼠穴闭塞,认为从此以后老鼠可以永远绝迹。还有的地区于老鼠娶妇日很早就上床睡觉,也不为惊扰老鼠,俗谓你扰它一天,它扰你一年。
19 正月十五编辑本段
元宵节是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在北方一些地方,正月十五还要几个村子聚集在一起演社火。社火里包括踩高跷、跳钟馗、花车等等。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20 少数民族习俗编辑本段
在中国,春节也是各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节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已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
藏族
藏族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举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彝族
彝族根据彝历选定年节。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到来的这一年里雨水充足。
壮族
壮族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布依族
布依族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满族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侗族
侗族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白族
云南白族人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都在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愿允爱情了。
我是郓城的,订婚结婚说复杂就复杂,但是也不是非按照这个办不可。我就按照我们当地的规矩说吧。
首先订婚,我们那边订婚,男方家去家长(除父母外的亲戚朋友),带着一万块钱和一块银元(叫什么万里挑一),男方的生辰八字,还有糖啊之类的礼品,还有给女孩买的衣服,女方也会给男孩买衣服,准备三千三百块钱(叫过的轩),女方的生辰八字,互相交换一下,这叫换语录。
结婚,男方家准备房子,女方家准备嫁妆,至于什么样的就自己安排了,咱们就说结婚当天吧,先说男方家:请一群吹唢呐的人去女方家接亲(家里什么铺床要用儿女都全的人给铺之类,还有接亲去的早点好,接回来越早越好,接亲带上肉啊之类的礼品的小细节我就不多说了),女方家:早上起来盘头化妆,然后就等着了,等到男方家来人了,要吹着唢呐穿上新鞋踩花糕,又名步步登高,然后让哥哥或者弟弟的给背到车上也行,用自行车推过去也行,新娘子随身箱子里带上糖火烧,这是新婚夫妻晚上吃的。到了婆家下车的时候要撒把高粱在新娘子头上,叫破红,然后就等着结婚典礼了,这时候听司仪的就行了,基本上不用管了,到了中午吃饭,男人就是跟着一起吃了,新娘子据说是不吃羊肉,鸡肉,猪肉之类的,基本上就吃青菜了,哈哈,说是怕将来养这些小东西的时候不活。婆婆半下午的时候好像给做从娘家带来的面条吃。大概就是这些,还有很多小的细节没写,实在太多,我都是按照我们当地的习惯说的,不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谨祝我最亲爱的朋友,从今后,爱河永浴!”结婚是一个隆重的日子,也是一个无比神圣的日子,参加婚礼时,我们总会送上对新人的结婚祝福。您是不是为如何写新婚祝福语而苦恼呢下面是由励志的句子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结婚录像祝福语抖音视频文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结婚录像祝福语抖音视频文案(篇一)
1婚姻是爱情的继续,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婚姻是永远在一起,你们可以共建新天地。
2相亲相爱幸福永,同德同心幸福长。愿爸妈俩情比海深!
3德门应卜好音来,月老传书带笑开,吐凤绍求称济美,乘龙吟絮偶清才。
4家声中垒也称贤,喜气临门敞绮筵,双璧联辉夸美眷,六葭应节缔良缘;女如五彩云犹丽,郎却斯文德自妍,恐负嘉招先作贺,诗题汤饼约明年。
5老婆老婆你是天,我是太阳挂里边;老婆老婆你是水,我是鱼儿游得欢;老婆老婆你是土,我是金子里面埋;老婆老婆我最爱,你不生气看!老婆我爱你!
6国庆年年有,恋人手牵手,婚姻殿堂走,祝福那得有,微信送上手,甜蜜藏心头,夫妻同携手,幸福的岁月争取比咱们的国庆还长久!
7的祝福是你找到幸福,的幸福是你要知道满足,的满足是你要把我记住,的记住是让我在你心里住,你幸福我就知足。祝国庆快乐新婚幸福。
8执子之手的感动,也子偕老的温情。祝福你们的爱,是开满玫瑰的五月花园。只愿幸福快乐的从此一生相伴!结婚快乐。
9百年难遇之爱情,此时的你真幸运!抱得美人归,得到男儿心。一生相随同到老,偕手一起齐白头。同结连理权,百年好合在!
10新娘生靓看现现,夫妻一对好姻缘;食茶恭贺四句联,丁财福寿万万年。
11新婚快乐,早生贵子!祝你们永结同心,百年好合!新婚痛快,甜甜美蜜!夫妻恩恩爱爱到永远!
12用真诚握住丘比特的箭,用一生的誓言把对方的手牵,锦衣华袍走上红地毯,从今以后幸福把你们留恋,请接受我由衷的祝愿:祝你们喜结连理,幸福比蜜甜!
13一扇雕花的窗,推开晴朗,一面仿古的镜,照亮心房,红色丝绸上蜀绣的思量,每一针一线都是时间细腻的考验,两个人的幸福,需要一起争取,新婚快乐。
14有一种距离叫远,有一种东西却叫缘,有一种情叫思念,有一种关心叫无言,有一个人揣着祝福的酒杯在你俩面前,希望你俩度过开心的每一天!
15锣鼓喧天唢呐欢,礼炮阵阵笑声传。花团锦绣色彩艳,嘉宾满堂话语喧。郎才女貌配姻缘,花好月圆并蒂莲。同心同德共创业,家庭事业两和谐。祝新婚快乐!
16两情相悦的最高境界是相对两无厌,祝福一对新人真心相爱,相约永久恭贺新婚之禧!
17谢谢老公把我的家人朋友看作是自己的家人朋友,在关键时刻总能帮我出力。
18结婚祝福语大全精选
19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如今我嫁你,美到红花肠。宝贝口中喊,妻儿心里装。几生几世情,此生更欢畅。
20高脚杯里金色的香槟,长长久久是情比金坚,蜡烛台上坚贞的火焰,缠缠绵绵是恒久天长,手机短信里温馨的祝愿,快快乐乐是幸福无限,新婚快乐。
21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珠联壁合洞房春暖,花好月圆鱼水情深。
22牡丹寓意富贵华丽,玫瑰象征幸福甜蜜,百合蕴含百年好和,月季代表四季如意。新婚大喜日,统统送给你。四花陪伴你,婚姻好惬意!
23结婚了,组建了家庭,就要承担起作为一家之主的责任,要有担当。美好的生活需要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希望往后同甘共苦,创造美好生活。
结婚录像祝福语抖音视频文案(篇二)
24昨天月老托梦给我,让我帮他发个短信给你们,说你们两个他罩着,保你们一辈子恩爱甜蜜,白头偕老,幸福美满,天长地久!祝新婚快乐!
25用一缕清风、二滴夏雨、三片秋叶、四两白雪做成五颜六色的礼盒,系着七彩丝带,乘着八面来风,用九重意境、十分真诚装进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祝喜结良缘、百年好合!
26今天是国家的节日-国庆,今天是你的节日-婚庆,我带着喜悦的心情,真心祝愿你天长地久,爱意绵绵,愿你爱浓比天高比海深,好好珍惜,甜蜜久久。
27祝你们永远相爱,携手共渡美丽人生。
28新人新事添喜气,婚前婚后皆甜蜜,快乐夫妻结连理,乐到白头最甜蜜。新婚愉快!
29一生之中最难得有一个知心爱人,不管是现在还是遥远的未来,我们彼此都保护好今天的爱簇拥着花似乎是你我共度的每一个清晨与黄昏,那白玫瑰不正是你清纯脱俗的容颜吗环绕着你的是我浓浓的爱,以后的日子我会一如既往!
30只一个吻,你成了别个的人;只一个笑,你有了另样的神;只一段路,你到了他家的门;只一牵手,你许了一生的诺。亲爱的朋友,只愿你新婚快乐,幸福长久。
31你的老婆很懂事,婚后她会很孝顺。你的老婆很能干,万事对她都不难。你的老婆很聪明,婆媳关系能搞定,你的老婆很贤惠,今后定是好妈妈!哥们,恭喜你!你大福气啊!
32由相知而相爱,由相爱而更加相知。今夕何夕,空气里都充满了醉人的甜蜜,若昨天是回忆,今天是幸福,那么你们的明天将永远充满爱情。
33爱是蜜糖,是花环,是泉水,是雪莲,是永恒的赞歌,是生命的源泉;爱是牵挂,是奉献,是思念的痛,是回忆的甜,是难舍难分,是心颤的期盼。今天是你们新婚大喜的日子,愿你们相亲相爱,同德同心,一生幸福!祝你们新婚愉快,幸福美满,爱河永浴,白头偕老!
34佳期正值小阳春,风暖华堂拥玉人,应是三生缘夙定,漫教相敬竟如宾。
35有一种幸运叫执子之手,有一种幸福叫与子偕老,有一种美好叫相随相伴,有一种感动叫不离不弃,有一种默契叫心有灵犀。还有一种祝福叫真诚实意:新婚愉快,愿永结同心,百年好合!
36谁说裸婚没颜面,不讲排场值得赞,艰苦朴素好传统,陋室新人笑开颜。鸾凤和鸣庆新婚,百年和好映昆仑,尊老爱幼家事兴,夫妻恩爱万古存!祝裸婚青年新婚愉快!
37我会永远爱你,一生一世,爱你永不变。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我用一万次换来与你的相遇,希望能亲口告诉你:“永远永远爱你”。
38男人的爱是俯视而生,而女人的爱是仰视而生。如果爱情像座山,那么男人越往上走可以俯视的女人就越多,而女人越往上走可以仰视的男人就越少。
39愿你们分分秒秒平平安安,朝朝暮暮恩恩爱爱,日日夜夜健健康康,岁岁年年潇潇洒洒,永永远远快快乐乐,时时刻刻风风光光,生生世世顺顺当当当。
40夫唱妇妇吉礼同,韩梁眷属世所宗,长杨日暖祥光集,细柳风高乐意融;帐挂芙蓉添喜气,屏开翡翠夺天工,双星今夜银河渡,好事应看梦叶熊。
41百年好合,恩爱永远,幸福美满,早生贵子。
42恭喜你!告别单身了,也表示你找到真爱了,身为你的闺蜜,也真的为你感到高兴,祝你新婚快乐,甜甜密密,幸福美满。
43清水盈盈芙蓉碧,愿如水中莲并蒂。白云悠悠几万里,愿如天上鸟比翼。春光满院芬芳季,愿如花间蝶双起。最是百年好合意,愿如水中鸳鸯戏。
44幸福不止一阵子,送你许愿小瓶子,塞满祝福一盒子,愿新婚快乐,百年好合!
45有一种幸运叫执子之手,有一种幸福叫与子偕老,有一种美好叫相随相伴,有一种感动叫不离不弃,有一种默契叫心有灵犀。还有一种祝福叫真诚实意:十一新婚愉快,愿永结同心,百年好合!
46情长长,爱绵绵,今日恋情写美满;今夜想,昨夜盼,点点都是写思念;铃声响,信息到,衷心祝愿送美好;两个人,一颗心,甜甜蜜蜜活到老,新婚愉快!
结婚录像祝福语抖音视频文案(篇三)
47老公是大树,老婆要抱牢。老婆是小草,老公要爱护。大树下乘凉,草地上散步。今日是你结婚大喜的日子,祝:夫妻相爱幸福长久,生活甜蜜!
48愿你们各交出一只翅膀,天使新燕,共同飞翔在蓝天;各交出一份真情,神仙伴侣,今生恩爱到永远!祝你们同心同德、相亲相爱、新婚快乐、幸福美满!
49今天是你们喜结良缘的日子,两情相悦的最高境界是相对两无厌,真心相爱,相约永久;愿你俩恩恩爱爱,意笃情深,此生爱情永恒,爱心与日俱增! 恭贺新婚之禧!
50百年琴瑟,百年偕老。
51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恋,从相恋走向婚姻的殿堂。我知道这一过程既有幸福,也有辛酸,愿你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牵手一路走下去!
52精选喜庆结婚祝福语
53对你唱情歌是我的强项,逗你开心笑是我的专长,陪你在身边是我的责任,放你在心上是我的愿望,爱你就是这样没商量!
54穿过漫漫的历史长河,走到了一起,证明你们是天造的一对,地设的一双,今生相爱不分离。在你们大喜的日子,祝愿你们同心同德,共创精彩人生!
55爱是甜蜜的糖,是永恒的情歌,是生命的源泉;爱是一种牵挂,是回忆的甜瓜。大喜的日子,祝愿你们一生幸福。
56树缠树绕树,相拥到耋耄。举案齐眉生,扶携度终生。喜结连理日,恭祝幸福随。大喜的日子,再祝你们明天的生活像今天的婚礼一样幸福甜美!
57在十一周年风雨之中,我们经历了快乐悲伤,幸福和绝望;在生命的历程里,多了一些无奈,少了一些期待。
58花好月圆人团圆,喜事连连不休,祝福你们婚姻和和美美,携手白头偕老。
59看着请柬的喜报,瞧着鞭炮的欢笑,听着锣鼓的喧闹,望着新人的娇俏,想着洞房的玩笑,吹着祝福的号角,祝你们相亲相爱,白头偕老!
60找到真爱,告别孤独;找到依靠,告别无助;找到幸福,告别追逐;找到归宿,告别单身。人生新的起点,生活新的一页,祝你们一生幸福甜蜜!
61十月十日喜庆当空照,新人对对幸福笑,十月十日结连理,十月十日好日子,生命精彩十全十美,新婚甜蜜十全十美,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永远十全十美。
62祝你们美满良缘恩爱长,鸾凤和鸣幸福久!年年岁岁情爱深,岁岁年年无不同!
63恭喜你们今日领证,特地送上最真挚的祝福:百年难遇之爱犒,此时的你真幸运!抱得美人归,得到男儿心、一生相随同到老,偕手一起齐白头、同结连理权,百年好合在、
64愿你们真爱到永远,幸幸福福,和和美美。
65嗨兄弟,咱们曾经一起闯荡江湖泡妞耍帅都在一起,嗨兄弟,今天你像个人样穿着西装哥们差点认不出你,嗨兄弟,羡慕你抱的如花似玉美丽妻子,嗨兄弟,从今以后让嫂子放心哥们打架再不找你,不是咱们哥们情谊出了问题,是兄弟有家有娃咱哥们真心祝福你,嗨兄弟闲话不多说,今天你放心一切有我没人敢给你出乱子,你就放心大胆牵着新娘走向幸福的天堂。
66星喜月笑吉祥日,郎才女貌姻缘佳,恭喜朋友携手共,步入爱情新殿堂,祝愿百年都好合,相亲相爱幸福永,祝愿白头能到老,同德同心美满久。朋友,祝愿你大喜之日开心快乐赛过神仙!
67幸福牵手鸳鸯羡,比翼携福扬碧波。洞房花烛甜蜜夜,喜结良缘小登科。相守相伴人生路,百年好合福气多。新婚快乐赛仙侣,朋友遥送祝福歌。
68因为你们,夏日更绚烂,群芳忙争艳,因为你们,月老笑憨憨,鸳鸯成一双,祝福你们新婚浪漫,相知相爱岁岁年年!
郓城有什么好玩的地、、
郓城好玩的地方很多,可以去东明黄河森林公园,孙膑故里景区,桃花景区
菏泽旅游景点介绍导游词
菏泽是山东省辖地级市,别称曹州,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江苏、河南、安徽三省接壤,有“花乡水邑”的美称。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菏泽旅游景点介绍 导游词 ,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菏泽旅游景点介绍导游词1
水浒好汉城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600余亩,有36院落、72景观、108个景点,是集忠义楼、郓城县衙、晁家庄等原汁原味的古代建筑群和宋江武校的 武术 教学与交流,以及狗娃艺术团的武术、舞蹈及水浒情景剧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景观。是山东省十大旅游目的地品牌之一“水浒故里”的核心景区之一。它还是中华古民居博物馆、央视推荐钻石旅游线路、水浒 故事 的源头景区。
水浒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郓城是全国武术之乡、中国好汉之乡。郓城水浒好汉城景区位于山东省郓城县水浒路西段,是一处集忠义楼、郓城县衙、晁家庄等原汁原味的古代建筑群和宋江武校的武术教学与交流,以及狗娃艺术团的武术舞蹈、水浒情景剧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景观。景区包括忠义楼、郓城县衙、晁家庄、宋江武馆、郓城文庙、郓城酒楼、及时雨茶楼、孙二娘客栈、古筝坊、大刀馆、乌龙院、寅宾馆、明伦堂、明清戏楼等十几个景点。其中,北方传统四合院和浙派、徽派的古代建筑荟萃,雕梁画栋勾心斗角,令人赏心悦目;狗娃的精彩表演和重二百多斤的状元大刀绝技,使人倍感震撼;而深藏在每一栋房屋里的水浒英雄的传奇故事,则令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郓城水浒好汉城预计总投资102亿元,整个工程分为四期。
近年来,该景区采用整体搬迁的方式,按照古建筑修复“不改变原貌”的原则,将散落在山西、陕西、浙江、安徽等地民间具有水浒 文化 特色的元、明、清建筑征集到郓城。现已建成了古城墙、忠义楼、乌龙院、宋江武馆、朱贵酒店、晁氏庄园和狗娃大剧场等一批景点,此外对郓城古县衙、文庙等进行了恢复,景区水浒风格已经显现。另外,水浒好汉城四期工程已经开工,将建设水浒文化中心、水浒客栈、水浒美食街、水浒市井荟、中华武志馆、六艺学堂、枕水人家精品民宿、勾栏瓦肆水浒戏社、水岸闾里-餐饮文娱街等项目。
菏泽旅游景点介绍导游词2
孙膑旅游城坐落在鄄城县东北20公里处的宋楼乡境内,占地978亩。
孙膑旅游城原有景点为亿城寺、孙膑墓、羊左合葬墓、荆轲墓等。
亿城寺:孙膑晚年隐居孙花园(寺南05公里),齐王念其功高,常派人前去看望,为安置其食宿,于村北建驿城一座。孙膑死后,葬于驿城前,并改驿城为“仪城”。魏晋时期佛教传入鄄城,北齐皇建元年(560年)在仪城旧城建寺,取“亿”安静之意名为“亿城寺”。寺旁有春秋义士羊角哀、左伯桃合葬墓和荆轲之墓,取其义士之意,故又名“义城寺”。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重修该寺,
据《重修亿城寺碑记》载:该寺占地400亩,建有大佛殿、藏经阁、祖师殿、伽蓝殿、四大天王殿等五大殿,佛像万余尊,僧众千余人。1929年又重修一次,1946年土改时该寺被拆,现仅有其遗址。
孙膑墓:孙膑归隐故乡孙花园,死后葬于村北。明代,墓被黄河泥沙淤埋地下。1990年在村北向阳河东岸出土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重修亿城寺墓碑一块,上刻“膑墓址深邃”,经专家多方考证,确定孙膑墓址在此。孙氏族人重修坟莹,墓丘直径8米,封土高5米,四周砌以围石,墓前树碑一栋,篆书“孙膑墓”,墓前有石香炉。墓地面积600平方米,四周砌1米高青砖花墙,内植翠柏12株。
羊左合葬墓:封土直径3米,高2米,墓室结构不详。墓前有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所立“范县古义士左伯桃表墓碑”,碑高170厘米,宽46厘米,厚20厘米,方头抹角。碑阴无字,碑阳有碑文,记载了立碑时间、经过及羊左全交故事。相传战国时期燕国人羊角哀、左伯桃同往楚国求职,行至鄄邑,忽遇雨雪,盘费将尽,仅够一人生存,左伯桃将食物、银两给羊角哀,让其前往楚国,自己留此等候。羊至楚国做了上大夫,后至鄄邑寻找左伯桃,而左已因冻饿死在一树洞中。羊遂拔剑自刎,随人将羊、左二人合葬一墓。羊左全交的故事,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于民间。
1995年10月,孙膑旅游城正式开工奠基,现已完成围墙、起伏地形、道路硬化、部分绿化等基础配套工程建设,相继建成了圆融桥、圆融湖,完成了天王殿、圆通殿、放生池、孙膑纪念馆主体工程建设,药师殿正在建设中。
圆融桥:位于旅游城入口处,横卧向阳河上,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西南东北走向,总长158米,宽12米。
圆融湖:位于旅游城腹部,由东西两块水面组成,中有玉带桥相连,占地50亩。
天王殿:为5间单檐歇山式仿古建筑,长21米,进深9米,高9米,为圆融禅寺主体工程之一。
圆通殿:为5间单檐歇山式仿古建筑,为圆融禅寺主体工程之一。
放生池:位于圆融禅寺正前方,为半圆形水池,占地300平方米。
孙膑纪念馆:位于旅游城西部,该馆为重檐串尖屋顶式建筑,长宽各30米,高20米,飞檐半拱青琉璃瓦顶,为孙膑纪念区主体工程。
菏泽旅游景点介绍导游词3
游客朋友们,现在言归正传了,我们所在的位置是“花之语”景区。
[概况]“花之语”景区,是通过独具匠心的植物造景,和气派高雅的牡丹广场、气宇轩昂的“花魂”雕塑,来表达人们希望祖国昌盛,生活幸福美好的愿望。“疏林草地”、“层林尽染”、“桂陵柿叶”等景点反映了自然之美,景致迷人,体现了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本景区通过树木、园石、牡丹与游人的交融,实现自然与人、文化与物质的统一和协调,突出了本景区“木石花语”的主题。
两侧是相间而立的银杏树和牡丹园林小品。银杏树干挺拔,被称为“活化石”,也有中国的“国树”之称,秋叶迷人。在两侧对称 种植 ,和花岗岩铺成的迎宾大道相得益彰。牡丹园林小品由牡丹和 其它 植物组合而成,默默无语,沉静而含蓄,意味幽深。在人们欣赏牡丹美景时,思绪会情不自禁地从眼前的牡丹和园区景色自然而然地延伸到博大精深的牡丹文化。游客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
[牡丹广场]这里是牡丹园中心广场,面积8000平方米。人们驻足其上,不仅能领略到周围现代派的建筑和雕塑带来的震憾和湖光、山水、花香带来的愉悦,而且也能让人在花海人潮的涌动中感悟到“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唐白居易)产生的文化厚重。
[国花魂]是曹州牡丹园的主雕塑,高16米,直径14米,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工程部设计制作,象征着古老而年轻的菏泽,有着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在新世纪更加充满着勃勃生机。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灯雕相映,更显国花魂牡丹雕塑的英姿。
[文化柱石]由9根石柱组成,每根高9米,直径1米,在每根柱石上都 雕刻 着精美的图案,反映了菏泽从古至今不同历史阶段的光辉发展历程,记载了渊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所以说,这9根文化柱石浓缩了菏泽的发展历史,请大家逐一欣赏。第二节 “花之韵”景区
[概况]游客朋友们,牡丹又称鹿韭、鼠姑、百两金、木芍药,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作为观赏栽培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她花朵硕大,雍容华贵,是幸福吉祥、繁荣昌盛的象征,被誉为“国花天香”、“花中之王”。牡丹被称为“国色天香”,还有一番来历。 传说 唐明皇为便于杨贵妃观赏牡丹,敕命建造沉香亭,红柱雕栋,八角重檐,花饰 彩绘 ,华丽壮观。一天,唐明皇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问陪臣程正己:“今京都有传唱牡丹者,谁称首”程正己回答说:“中书舍人李正封,有诗句‘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杨贵妃刚刚起床,也来陪唐明皇赏花,唐明皇转身对杨贵妃说:“你到梳妆镜前饮一紫金盏酒,则正封之诗可见矣!”从此以后杨贵妃和唐明皇都被誉为“国色天香”。现在西安兴庆宫公园沉香亭前花坛上的牡丹,就是从菏泽移植的。
赞美牡丹的诗章可谓汗牛充栋,其中不乏千古传诵之作,但传神和道出牡丹韵味的就是“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了,国色天香不仅是对牡丹的赞美,而且已成为牡丹的代名词被广泛应用。我们来到的“花之韵”景区,就是突出表现了牡丹“国色天香”的主题,本景区主要利用了雷泽湖畔与牡丹广场相对的山体,展现了牡丹倾国倾城,“拔类迈伦”的丰韵。
[国色无双、天香独步]国色无双、天香独步景点名称的由来,是菏泽赵楼村牡丹传人之一赵世学的《牡丹富贵说》,也表达了我们对菏泽牡丹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先辈的敬仰和纪念之情。
游客朋友们,国色无双景观,是大型的牡丹花境,是立体的牡丹观赏区,景点用玉兰和广玉兰为主精心围合的花瓣道路,合欢、鸡爪槭、华山松、红叶李、石楠、火棘和木本绣球等植物做点缀,和下边的两个对称绿篱相对应,使景观富于变化,一年四季有景可观。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牡丹的分类。牡丹分类,有不同的标准,按花期分类,有早花品种、中花品种和晚花品种。早花品种一般在4月15日左右,晚花品种一般在4月26日左右,早、中、晚交替开放,整个花期大约延续25天左右。按花型分类,有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金蕊型、托桂型、金环型、皇冠型、绣球型、荷花台阁型、菊花台阁型和蔷薇台阁型12个花型。按花色分类,有白色、粉色、红色、**、紫色、黑色、兰色、绿色、复色九大色系,各色都有自己的名品。
牡丹花大瓣多,色彩淡雅,黄蕊点缀其间,自有雍容丰满的姿态,花朵质地细腻,花瓣的纹路细致,厚薄适度;叶子的脉理停匀,形状色彩,均秀丽可观。最难得的是近根处的木本,在泡松似的木干中抽出几根,透润的枝条,极有风致。自唐代起,就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赞美牡丹的诗词盛极一时,象“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牡丹》)等诗句,都把牡丹放在无与伦比的地位。元代诗人李孝光的《牡丹》诗,很能代表人们对牡丹的赞美之情:“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天上有香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明朝冯琦的《牡丹》诗,对牡丹的花王地位有很好的概括:“百宝栏杆护晓寒,沉香亭前若为看。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这些诗词,都反映了牡丹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游客朋友们,这个景点叫天香独步。这里的牡丹采取九级台阶式种植。大家知道,“九”在我们中国是最大的阳数,皇帝称“九五之尊”,天最高有“九重”,数字和花王牡丹的结合,寓意着牡丹在群花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这里搭配种植的腊梅、香荚迷、丁香和玫瑰,都是香花植物,使您漫步在花丛中,通过与牡丹的亲近,花香的萦绕,细细体会天香染衣的感觉。
[插词]“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游客朋友们,自隋唐以来,我国牡丹的发展与时代的脉搏紧紧联系在一起,牡丹发展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形成了“国运昌时牡丹昌”的盛世文化现象。同时呢,曹州牡丹园通过选用丰富多彩的植物种类,和牡丹精心搭配,创造出一个繁华似锦、歌声荡漾的繁荣太平景象。
在这里,牡丹按照红、白、粉、蓝、紫、黄、绿、黑和复色九大色系,栽植成一朵盛开的牡丹图案,在图案的周围,搭配种植了石楠、海棠,这样的植物配置 方法 ,使牡丹花“占断春光”后,仍然有着优美的景观。第三节 “花之潮”景区
[概况]游客朋友们,我们来到了“花之潮”景区。这里近千亩大田牡丹争奇斗艳,竞相怒放,风姿绰约,展现了“连阡接陌,艳若蒸霞”的壮观场面。唐朝诗人白居易看到牡丹的怒放,畅咏出热烈、奔放、精彩的诗句:“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展红玉房。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照地初开绵绣缎,当风不结兰麝囊。”全唐诗中,仅咏牡丹的就占119首,“花中之王”可谓风流占尽。
牡丹花在暮春开放,迟开不争春,引得一片赞美,唐朝诗人皮日休的牡丹诗:“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把牡丹放在无与伦比的地位。唐朝诗人殷文圭的《牡丹》诗:“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菏泽牡丹以“万亩牡丹王国”为景点特色。赏花不能仅观其色,嗅其香,还要把目光聚焦在“奇”、“妙”二字上,如探寻2个稀有品种“黑牡丹”和“绿牡丹”,下面我会带领大家细细欣赏品味。
[梅林石韵]就在这处梅石园里,栽植了近千棵梅花。20多块天然怪石,形态各异,或象形,或传神,或象意,每一块怪石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耐人寻味,给人启发。
[观花楼]这是一座仿明代建筑,落成于1991年。登楼远望,千亩花海尽收眼底。楼下是贵宾接待处,悬挂和 收藏 大批国家***、著名书画家的题词和纪念作品。楼上是牡丹陈列室,集中介绍了菏泽牡丹、芍药珍稀品种、牡丹文化、牡丹交流,以及牡丹花开时节的盛况。观花楼匾额是现代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刘炳森所题
菏泽旅游景点介绍导游词4
菏泽,山东省地级市,中国牡丹之都,古称曹州,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下面是关于菏泽的名胜古迹导游词 范文 的内容,欢迎阅读!菏泽的名胜古迹导游词
孙膑旅游城坐落在鄄城县东北20公里处的宋楼乡境内,占地978亩。
孙膑旅游城原有景点为亿城寺、孙膑墓、羊左合葬墓、荆轲墓等。
亿城寺:孙膑晚年隐居孙花园(寺南05公里),齐王念其功高,常派人前去看望,为安置其食宿,于村北建驿城一座。孙膑死后,葬于驿城前,并改驿城为“仪城”。魏晋时期佛教传入鄄城,北齐皇建元年(560年)在仪城旧城建寺,取“亿”安静之意名为“亿城寺”。寺旁有春秋义士羊角哀、左伯桃合葬墓和荆轲之墓,取其义士之意,故又名“义城寺”。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重修该寺,
据《重修亿城寺碑记》载:该寺占地400亩,建有大佛殿、藏经阁、祖师殿、伽蓝殿、四大天王殿等五大殿,佛像万余尊,僧众千余人。1929年又重修一次,1946年土改时该寺被拆,现仅有其遗址。
孙膑墓:孙膑归隐故乡孙花园,死后葬于村北。明代,墓被黄河泥沙淤埋地下。1990年在村北向阳河东岸出土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重修亿城寺墓碑一块,上刻“膑墓址深邃”,经专家多方考证,确定孙膑墓址在此。孙氏族人重修坟莹,墓丘直径8米,封土高5米,四周砌以围石,墓前树碑一栋,篆书“孙膑墓”,墓前有石香炉。墓地面积600平方米,四周砌1米高青砖花墙,内植翠柏12株。
羊左合葬墓:封土直径3米,高2米,墓室结构不详。墓前有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所立“范县古义士左伯桃表墓碑”,碑高170厘米,宽46厘米,厚20厘米,方头抹角。碑阴无字,碑阳有碑文,记载了立碑时间、经过及羊左全交故事。相传战国时期燕国人羊角哀、左伯桃同往楚国求职,行至鄄邑,忽遇雨雪,盘费将尽,仅够一人生存,左伯桃将食物、银两给羊角哀,让其前往楚国,自己留此等候。羊至楚国做了上大夫,后至鄄邑寻找左伯桃,而左已因冻饿死在一树洞中。羊遂拔剑自刎,随人将羊、左二人合葬一墓。羊左全交的故事,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于民间。
1995年10月,孙膑旅游城正式开工奠基,现已完成围墙、起伏地形、道路硬化、部分绿化等基础配套工程建设,相继建成了圆融桥、圆融湖,完成了天王殿、圆通殿、放生池、孙膑纪念馆主体工程建设,药师殿正在建设中。
圆融桥:位于旅游城入口处,横卧向阳河上,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西南东北走向,总长158米,宽12米。
圆融湖:位于旅游城腹部,由东西两块水面组成,中有玉带桥相连,占地50亩。
天王殿:为5间单檐歇山式仿古建筑,长21米,进深9米,高9米,为圆融禅寺主体工程之一。
圆通殿:为5间单檐歇山式仿古建筑,为圆融禅寺主体工程之一。
放生池:位于圆融禅寺正前方,为半圆形水池,占地300平方米。
孙膑纪念馆:位于旅游城西部,该馆为重檐串尖屋顶式建筑,长宽各30米,高20米,飞檐半拱青琉璃瓦顶,为孙膑纪念区主体工程。
菏泽的名胜古迹导游词
水浒好汉城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600余亩,有36院落、72景观、108个景点,是集忠义楼、郓城县衙、晁家庄等原汁原味的古代建筑群和宋江武校的武术教学与交流,以及狗娃艺术团的武术、舞蹈及水浒情景剧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景观。是山东省十大旅游目的地品牌之一“水浒故里”的核心景区之一。它还是中华古民居博物馆、央视推荐钻石旅游线路、水浒故事的源头景区。
水浒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郓城是全国武术之乡、中国好汉之乡。郓城水浒好汉城景区位于山东省郓城县水浒路西段,是一处集忠义楼、郓城县衙、晁家庄等原汁原味的古代建筑群和宋江武校的武术教学与交流,以及狗娃艺术团的武术舞蹈、水浒情景剧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景观。景区包括忠义楼、郓城县衙、晁家庄、宋江武馆、郓城文庙、郓城酒楼、及时雨茶楼、孙二娘客栈、古筝坊、大刀馆、乌龙院、寅宾馆、明伦堂、明清戏楼等十几个景点。其中,北方传统四合院和浙派、徽派的古代建筑荟萃,雕梁画栋勾心斗角,令人赏心悦目;狗娃的精彩表演和重二百多斤的状元大刀绝技,使人倍感震撼;而深藏在每一栋房屋里的水浒英雄的传奇故事,则令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郓城水浒好汉城预计总投资102亿元,整个工程分为四期。
近年来,该景区采用整体搬迁的方式,按照古建筑修复“不改变原貌”的原则,将散落在山西、陕西、浙江、安徽等地民间具有水浒文化特色的元、明、清建筑征集到郓城。现已建成了古城墙、忠义楼、乌龙院、宋江武馆、朱贵酒店、晁氏庄园和狗娃大剧场等一批景点,此外对郓城古县衙、文庙等进行了恢复,景区水浒风格已经显现。另外,水浒好汉城四期工程已经开工,将建设水浒文化中心、水浒客栈、水浒美食街、水浒市井荟、中华武志馆、六艺学堂、枕水人家精品民宿、勾栏瓦肆水浒戏社、水岸闾里-餐饮文娱街等项目。
菏泽旅游景点介绍导游词5
曹州牡丹园位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人民北路,是在清道光年间的赵氏园、桑篱园,和创于明代的毛花园,以及当时的铁藜寨花园、大春家花园、军门花园等明清以来风格不一、大小不等的十几处牡丹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菏泽因古称曹州,故称曹州,曹州牡丹园面积1600亩,牡丹品种1237个,牡丹总量达到80万株,芍药品种600多个,其他乔、灌木、地被植物共计200余种。曹州牡丹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菏泽牡丹栽培已有近千年历史,在中国牡丹发展史上,长盛明、清两代,管领风骚500余年 。它是在明清以来风格不一、大小不等的十几处牡丹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清道光年间的赵氏园、桑篱园,创于明代的毛花园,以及当时的铁藜寨花园、大春家花园、军门花园等。
重建
解放后重建,1959年,赵楼、李集、何楼分别建立了牡丹园,连成一方,形成了牡丹生产和观赏中心。1982年,政府拨专款统一规划,重新布局,将三个牡丹园合为一体,建南、北两座仿明建筑样式的牌坊门楼,高达十余米。檐出角翘,雕花彩绘,金碧辉煌,既敞朗宏伟,又古朴典雅。门坊正中的“凤凰戏牡丹”彩色图案下,悬挂着一块灿灿闪光的鎏金横匾,上书“曹州牡丹园”,是著名书法家舒同所题。
花园内有三个观赏区,若干观赏点,每区各成体系,形成园中园。“观花楼”、“天香阁”是园内主体建筑,新颖别致,古朴典雅,登楼眺望,园中景色尽收眼底。
改建
2002年开始进行改建。曹州牡丹园是目前世界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园。南大门以内为西观赏区,以原来的赵楼花园为基础。这里除大片牡丹外,还有松柏编制的鸟兽、人物和牌坊;有现代化的温室,有供游人食宿和举办各种展览用的仿明代建筑——观花楼。园中专门开辟了紫牡丹和白牡丹观赏区,葛巾、玉版两个花仙的塑像,身披朝霞,红妆素裹,使人看了葛巾、玉版这两种名贵的牡丹花,可以看到牡丹仙子的造像。北大门以内为北观赏区,以原来李集的花园为基础,除有大面积的牡丹、芍药外,还建有现代化的大型暖房及中国园林式的院落。园中心,垂柳掩映下有一座花亭,可供游人小憩,领略园内风光。
2010年4月9日,曹州牡丹园提升改造工程完成,举行开园仪式。曹州牡丹园成功实现了她华丽的转身。经过9个月的`提升改造,牡丹园面积由700亩扩大到1600亩,牡丹总量达到80万株,品种1000多个,种植面积达到600余亩。园内景点从4个增加到39个。新建了牡丹传奇、十二花神、芍药台、世界国花园、国风院等12大景区,同时建设了国内领先水平、全自动控温、控湿的牡丹温室,使国内外来宾365天都可观赏到盛开的牡丹。
2017年3月,曹州牡丹园国花魂雕塑换“新颜” ,园内增加2000多米围栏,增2万多株晚花牡丹与几千株荷包牡丹。
现状
工程自2010年7月中旬开工,共调运土方40万方,新增植牡丹20余万株,栽种各类乔、灌木34700 多棵,种植地被植物29万多平方米,铺设园内道路16万米、6万平方米,铺设给、排水管道2万多米,砌筑排水沟6000米,同时完成了国花魂雕塑复新、国花门改造、古建筑维修等工程。这次牡丹园提升改造拆迁涉及5个行政村,143户居民房屋、438户土地,共拆迁房屋2522965平方米,温室大棚101个,工厂、企业12家,整体搬迁村庄1个。
菏泽政府加快牡丹园现代化建设,投资数亿元,在牡丹园中修建了现代化的温室和中国园林式的院落。暖房内催开的牡丹每年在 春节 前夕都运往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澳门等地举行展销。
1992年3月菏泽市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国际牡丹花会,迎来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至2012年4月16日已成功举办二十一届,累计共接待中外游客3600多万人次,有570多位中央、国家部委的***到菏泽视察。
现状
工程自2010年7月中旬开工,共调运土方40万方,新增植牡丹20余万株,栽种各类乔、灌木34700 多棵,种植地被植物29万多平方米,铺设园内道路16万米、6万平方米,铺设给、排水管道2万多米,砌筑排水沟6000米,同时完成了国花魂雕塑复新、国花门改造、古建筑维修等工程。这次牡丹园提升改造拆迁涉及5个行政村,143户居民房屋、438户土地,共拆迁房屋2522965平方米,温室大棚101个,工厂、企业12家,整体搬迁村庄1个。
菏泽政府加快牡丹园现代化建设,投资数亿元,在牡丹园中修建了现代化的温室和中国园林式的院落。暖房内催开的牡丹每年在春节前夕都运往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澳门等地举行展销。
1992年3月菏泽市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国际牡丹花会,迎来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至2012年4月16日已成功举办二十一届,累计共接待中外游客3600多万人次,有570多位中央、国家部委的***到菏泽视察。
菏泽旅游景点介绍导游词相关 文章 :
★ 山东菏泽导游词
★ 山东曹州牡丹园导游词
★ 山东景点导游词
★ 关于山东的导游词
★ 山东旅游景点导游词
★ 山东旅游景点导游词范文5篇
★ 关于山东导游词模板
★ 山东旅游景点导游词范文
★ 山东省有名的旅游景点导游词开头范文
★ 简洁版山东旅游景点导游词5篇
菏泽附近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一、水浒好汉城
水浒文化城已初具规模。这个“城”的楼阁房舍都是不远千里移置而来的历史古典传统建筑,经录像和制图,依样画葫芦的把它原汁原味的搬来,因来之地域不同,楼厢瓦舍各具特色,整个旅游区集武术教学、研究、交流和旅游等诸多功能于一体,是一个多功能、多层次的观光休闲和修学旅游场所。
将按照水浒传中描的场景,恢复宋江武馆、宋江
岭南就是广东:广东的春节习俗一般是
潮汕地区的过年习俗
除夕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还有映**、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潮汕地区春节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西江水上人家春节风俗
在粤西北的西江肇庆段“小三峡”水面上,至今还生活着一些以船为家的“水上人家”。这些渔民有些是世世代代在船上生活,他们大多在船上做饭,大多依然烧木柴。渔民们还喜欢在江岸边空地上种上番薯、油菜、葱、蒜苗等,补贴生活。
过春节了,渔民们在住处贴上了吉祥祝福的红幅,他们喜欢在船头贴上“一帆风顺”,在船舱上贴“万事顺意”和“老少平安”,还有独特的金钱剪纸图案的“红钱”,此外还要在船头放鞭炮、祭祖先,在岸上祭神,保佑自己平安幸福。祭品主要是腐竹(福禄)、芹菜(勤劳)、大葱(聪明)、生菜(生财)、桔子(吉祥)、苹果(平安)和马蹄、慈菇(皆寓生育)等等。
湛江的春节
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春节是民间最隆重、内容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但湛江的春节也有本地的特色。农村春节,一般从准备到结束约一个月时间,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作准备,内容包括整修房子、购置家具、添换新衣裳、采办各类年货等。年货有蔗糖、糯米、年画、对联、糖果、饼干、炮竹之类,一年所挣之钱大部分用于春节。
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热闹的场面是宰猪、捉塘鱼、赶年晚圩,男女老少齐出动。傍晚家家户户贴"年红",既有新年画,也有传统的"门神",对联大多与福财之类有关,军烈属则在大门贴上由民政部门发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对联,厨房、猪、鸡栏则贴"足食"、"六畜兴旺"等横批。团圆饭后则是分压岁钱。12时正,家家户户鞭炮齐鸣,送旧迎新。
大年初一,农村一般流行三忌:忌杀生、忌倒水、忌扫地,部分农村尚习惯吃斋。年初二开始走亲串友,你来我去。此期间大部分村庄和乡镇均有舞狮、游神、飘色游行、做大戏、武术表演、球赛等,各种民间活动应有尽有,一直延续半个多月。
嘉祥是中国唢呐之乡。嘉祥镇驻地东北2公里五老洼出土的汉画像石第16石,刻有一幅完整的鼓吹乐队,左边2人右手执排箫吹奏,左手执鼓摇节相和;右边2人分别吹奏笙和笛;而中间1人所吹奏的乐器,上尖下圆呈喇叭状,正是唢呐。唢呐居中,笙、笛、排箫及鼓在两旁伴奏。这种鼓吹乐队的形式一直延续至今。说明早东汉时期,嘉祥已有唢呐演奏,当时称为“喇叭”。“唢呐”一词是明代从波斯语音译而来。明万历十年(1582年),擅长吹奏唢呐的朝廷乐师赵廷音,随户部员外员张纶到嘉祥大张楼于庙村定居,其吹奏技艺遂在当地流传。明清时期,曾子后裔及地方官吏每年二、八月和冬至时节都要祭祀曾子,因而曾府设有唢呐班。时唢呐已成为集会、礼赞、迎送、喜庆、祭祀不可缺少的礼仪乐器,由官方延伸民间,成为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
嘉祥唢呐演奏风格质朴豪放,高亢激昂,在传承中逐步形成为五大流派。东邻大运河与济宁接壤的疃里镇,以杨兴云为代表的“杨氏班”,受圣人礼乐影响,以大型祭礼套曲为主要演奏内容,古朴典雅,庄严肃穆,吹打并重,气势恢宏,清末以前多为官府祭祖拜寿雇用。西接菏泽地区的老僧堂乡,以曹瑞启为代表的“曹家班”,音色纯正,柔和甜美,尤以演奏《婚礼曲》《百鸟朝凤》等喜庆曲牌为特长。以大张楼镇任同祥为代表的“任家派”,除演奏《大开门》《落子》之外,还以戏曲曲牌和曲艺曲牌为主,音色明亮,感情细腻。以赵兴玉为代表的黄垓乡“赵家班”,地处嘉祥、郓城、梁山三县交界,广纳县内外优秀曲牌,形成了音色宽厚、高昂明亮、粗犷豪放、力度较强的独特风格。南部山区以山清水秀、武术杂技著称的纸坊镇,涌现出贾传秀为代表的“贾家班”,音色清脆,起伏激荡,趣味横生,常以咔戏、吹戏及《大开门》曲牌为主,还吸收揉进了魔术、杂技、灯光等多种特长和技巧,常以《火烧葡萄架》《二龙吐须》等节目博得观众喝彩。
嘉祥唢呐按曲式题材可分单曲牌体、曲牌连坠体、曲牌变奏体、戏曲曲牌体以及新编曲目5种类型,专业人员挖掘整理了123首濒临失传的传统曲牌,刻印成册,有30首载入《中国民间音乐集成山东卷》。大型历史祭祀套曲《拜鼓曲》尤为珍贵,堪称鼓吹乐中的黄钟大吕。
1996年,嘉祥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唢呐)之乡”。1996年5月组织70余人的唢呐方队参加齐鲁民间艺术展演,获红牡丹奖。1997年2月,组织40多名唢呐乐手代表济宁市参加山东省民乐大赛,获集体一等奖。1999年11月,伊双来等3人代表济宁市赴四川重庆参加全国第九届群星奖汇演,鼓吹乐《儒乡鼓钧》《拜鼓曲》获群星奖。2006年6月,“嘉祥鲁西南鼓吹乐”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腊月二十四
扫尘
漫画《扫舍去尘》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据典籍记载,上古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 本“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清嘉录》卷十二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尘埃’”。 腊月二十四“扫房”,对庭院内外进行彻底的大清理。可见,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在冬季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 [3]
漫画《推磨做豆腐》
腊月二十五
做豆腐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有趣的是,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究其因,是当地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传说归传说,吃豆腐渣实则是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那么多好吃的,同时也是先民勤俭节约美德的写照。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赶乱岁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可见,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是依赖着民俗进行调节的。
照田蚕
照田蚕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千灯节
千灯节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漫画《杀猪割年肉》游艺活动。[4]
腊月二十六
割年肉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杀猪,当然是杀自家养的猪;割肉,是指没养猪的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
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5]
漫画《宰鸡赶大集》
腊月二十七
宰鸡赶大集
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上店、集中采购。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比,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神马、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6]
漫画《贴桃符》
腊月二十八
贴花花
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码。
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7]
漫画《上供请祖》
腊月二十九
祭祖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我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
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8]
腊月三十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贴门神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敷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9]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给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正月初一
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喧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忱。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占岁
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的风俗朱仙镇木板年画。
贴画鸡
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气。晋朝人著的《玄中记》里讲到了前面说到的度朔山上的这只天鸡,说是当太是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是象征着天鸡。然而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据说尧帝时,过方的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因重明鸟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者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聚财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10]
正月初二
祭财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11]
正月初三
羊日
正月初三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烧门神纸
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谷子生日
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位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小年朝
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12]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祭财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诗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
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路头神画像大发大富。
路头神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是日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
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了。
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穷”也是一样。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
送穷
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
开市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13]
正月初七
人日
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吃七宝羹
人日节,人们用七种新鲜的节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称为“七宝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如此种种。
捞鱼生
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摊煎饼
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出游、登高
人日节也是仕女出游与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日子。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云:“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看,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遇,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14]
正月初八
谷日
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顺星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祭祀用两张神码,第一张印着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张是"本命延年寿星君"。二张前后撂在一起,夹在神纸夹子上,放在院中夭地桌后方正中受祀。神码前陈放着用香油浸捻的黄、白二色灯花纸捻成的灯花,放入直径寸许的"灯盏碗",或用49盏,或用108盏,点燃。再供熟元宵和清茶。黄昏后,以北斗为目标祭祀。祭祀后,待残灯将灭,将神码、香根与芝麻秸、松柏枝一同焚化,祀成。[15]
正月初九
天日
正月初九是天日,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16]
正月初十
石头生日
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日早晨,以绳系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贺老鼠嫁女
旧时民间俗信。在正月举行的祀鼠活动,亦称“老鼠嫁女”“老鼠娶亲”。具体日期因地而异,有的在正月初七,有的在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区是正月初十。山西平遥县初十日将面饼置墙根,名曰“贺老鼠嫁女”。湖南宁远则以十七日为“老鼠嫁女”这一日忌开启箱柜,怕惊动老鼠。前一天晚上,儿童将糖果、花生等放置阴暗处,并将锅盖簸箕等大物大敲大打,为老鼠崔妆,第二天早晨,将鼠穴闭塞,认为从此以后属可以永远绝迹。还有的地区于老鼠娶妇日很早就上床睡觉,也不为惊扰老鼠,俗谓你扰它一天,它扰你一年。[17]
正月十五
元宵节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灯会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18]
[编辑本段]地域性习俗
江苏
江苏各地过年习俗都有一些独特之处。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也随之逝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