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上头是什么意思
上头亦称上梳。旧时各地汉族的婚俗。指婚礼前将新娘的辫子改梳成发髻,并戴上头饰。女子嫁前改变发型的礼仪。原为古代对男子加冠、女子加笄仪式的通称,以作男女成年的标志
南朝梁简文帝《和人渡水》诗:“婉娩新上头,湔裙出乐游。”晋乐府《欢好曲》云:“窈窕上头欢,那得及破瓜。”又,花蕊夫人,《宫词》云:“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又,《明宫史》云:“皇女……至十余龄留发,约年余又择吉打扒角,至选婚有驸马,始择吉上头。”《清朝野史大观》卷二引《前清宫词百首》中一首云:“短发初齐未上头,只工欢喜不工愁。御前轮值随歌舞,说着承恩使带羞。”注云:“清廷宫女皆打辫,必自召幸后加以位号再行上头。”《红楼梦》第二十回,宝玉拿篦子替麝月一一的梳篦,只篦了三五下,只见晴雯忙忙走进来取钱,一见了他两个,便冷笑道:“哦,交杯盏还没吃,到上头了。” 后世逐渐演变为在娶、嫁前三日或一日或当日举行,男更成年装束,女改妇人衣饰,既标志成年同时标志可婚嫁。后作为女子出嫁前更改发型的专用仪式。此仪式还包括穿上婚服,梳洗,佩戴首饰等。上头多在黎明时举行,要铺席、焚香、燃烛。 总之,世以女子始笄曰上头,实际上是区别已婚,未婚的分界线。近代许多青年女子未婚时梳辫,婚后剪发、烫发、也涵有古代“上头”的遗意。
结婚上头需要的物品
男方上头需要准备的物品有:
尖梳,镜,龙凤烛,子孙尺,红头绳,扁柏,龙凤剪刀,汤圆三碗(每碗九粒)上头完后同家人及兄弟同吃。
女方上头需要准备的物品有:
梳,篦,针,线,龙凤烛,龙凤剪刀,镜,红头绳,扁柏,子孙尺
看过了本文为大家整理的具体内容,大家都知道中国传统婚俗中关于上头的意思了吧。希望能给大家解答疑惑哦。
旧时,村中传统婚俗以包办买卖婚姻为主要特征,男女婚姻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男十六岁、女十四岁开始议婚。有的在五、六岁或襁褓中就议婚为童养媳。甚至还有指腹为婚者。联姻讲究门当户对,生辰、属相无克忌。婚礼一般循“六礼”。
1、纳 采 一般由男方家长托媒向女方送礼提亲,全由媒妁往来游说,父母包办。
2、问 名 也叫换庚帖,俗称“拿四柱”。由家长询问对方子女年龄生辰,择日交换男女庚帖(民国时期叫婚书)。
3、纳 吉 双方认为合适,便决定缔结婚姻,俗称“订婚”。
4、纳 征 也称纳币,俗称“下彩”。双方议定彩礼,由男方主婚人偕同媒人持彩礼及礼单到女方家拜送,女方宴待。
5、请 期 下彩后,男家择定婚期,征求女家同意,俗称“看天期”。
6、迎 亲 民间称“娶媳妇”。富家迎亲,男方备红围花轿一乘,内坐属相与新娘子不悖的男童一名,十字披红,名曰“压轿小”。视家境情况,再备数乘兰围轿或牲口坐骑。迎亲时,前有红纱灯引路,铜锣开道,吹奏鼓乐。后随花轿、食牢及男女两家的娶戚和送戚。娶亲返回,在大门前落轿,由男女长辈打红灯笼绕轿三周,轿夫将内轿从花轿内连同新娘抬进大门,新娘由娶戚扶出,脚不沾地,踏红毯(布)至天帝神位前,举行拜堂仪式。
村民称拜堂为“拜天地”。新郎戴礼帽,插金花,穿长袍马褂,披红挂绿;新娘戴凤冠,披霞披。司仪唱礼,新人先拜天地,后拜高堂,接着夫妻对拜,并拜亲友,俗称“四双八拜”。拜堂毕,新人手牵同心结入洞房。
新婚之夜,民间有闹洞房、逗新媳妇、跟新娘要“和气馍馍”及听房习俗。同时,还要往洞房内撒草圪节、核桃、枣、花生等,意为早生子,且儿女俱全。次日晨,要给新娘喝用红小豆与小米熬下的红花米汤,同时,新娘随夫拜见本族长辈,名曰“道喜”。古时,儿女出嫁后,娘家人要往女儿家送饭,表示对刚出嫁姑娘的关怀和安慰。后来,送饭之举已同迎送亲并行。
女儿出嫁,民间称“慰司闺女”。迎亲次日,由男方出资在岳丈家设宴谢婚,新郎偕新娘同去,俗称“请女婿”。席间,女家长者向新郎逐一介绍女方亲友,名曰“认亲”。是日,有新女婿随意“偷拿”岳父家东西的习俗。其意既表示女婿机敏、有本事,又表示“一个女婿半个儿”在丈母娘家的随便和亲切。
旧时,受封建经济形态和落后生产力的影响,村中残存原始、落后的婚姻形式主要有:
纳 妾 即男子有妻而再娶小老婆。
活人妻 指被丈夫休弃而再嫁者或因丈夫赌博、吸毒而把老婆赌卖给他人者。
招门纳婿 俗称“上门女婿”、“倒插门”、“里找”。多为女方父母无子,男方家境贫寒情况下成就的婚姻。实行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男到女家已属常事。
打换亲 源于古老的氏族间互换姊妹为妻或互换女儿为媳的婚姻形式。
表亲婚 一般指表兄妹或表姐弟之间的婚姻结合。通常是到姑姑家或姨姨家做媳妇,俗称“亲上加亲”。而因有“倒流骨血”之忌,女子少有嫁娘舅之子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此种危害人类繁衍发展的近亲婚俗,已由人民政府明令禁止。
抢 婚 也称荒婚。指未婚夫或其长辈病危,想借助婚喜慰藉挽难,俗曰“冲喜”。如未婚夫卧床不起,女方要抱一只公鸡拜堂。如患病的长辈已去世,则用红布遮掩丧房,当日办毕婚事即治丧,俗称“隔丧抢婚”。
冥 婚 也称“说骨存”、“结阴亲”。一是未成年男女夭亡,由双方家长作主,行冥婚礼合葬;二是未婚者死后,或夫亡妻嫁,晚辈或遗属为其找“骨存”合葬。找不到“骨存”者,则以面人、纸人代之。此俗至今未绝。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颁布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20岁,女18岁。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主,革除包办、买卖、纳妾、童养等婚姻陋习。随着婚姻制度的不断变革和完善,特别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提倡计划生育以来,村里认真贯彻国家和上级的有关政策、法规,冲破阻力,移风易俗,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在全村逐步形成了自主婚姻,自由恋爱,登记结婚,计划生育等健康文明的婚姻新风。
上头的东西很多。
女方上头需要准备的物品有:梳,篦,针,线,龙凤烛,龙凤剪刀,镜,红头绳,扁柏,子孙尺。
结婚上头礼有哪些东西上头亦称上梳旧时各地汉族的婚俗指婚礼前将新娘的辫子改梳成发髻,并戴上头饰女子嫁前改变发型的礼仪原为古代对男子加冠、女子加笄仪式的通称,以作男女成年的标志。
1、结婚上头是什么意思
结婚前晚,选择一个吉时去拜神,拜天地,祈求幸福,并且会通知男方在同一时间拜。在结婚当天早上,挑选一个吉时,让新郎、新娘父母或“有福气”的辈分比较大的长辈,给准备出嫁的女儿梳理头发,边梳边说些吉祥的话。此仪式表示子女自此真正长大成人。 头前应先行用碌柚叶淋浴及穿上全新的内衣裤及睡衣,然后要择一个看见月亮的窗口,燃起龙凤烛后要连同三碗汤圆、生果、烧肉、鸡,诚心向天参拜,更要准备木梳及篦梳代替尖梳、针线包、红丝巾;而铰剪代表有利、子孙尺、镜乃取其光明继后之意,即所谓「龙头镜,铰剪尺」。
2、结婚上头仪式
上头仪式通常系在大婚前一晚或者大婚当日举行仪式前。象征着一对新人步入成人,开始组织新的家庭并担负起开枝散叶的光荣使命。当然上头仪式作为一个重头戏是需要择好时辰的,一般男方要比女方早半个小时,事前双方均需要沐浴用绿柚叶水淋身,更换好新的内衣裤、睡衣裤。到可以看到月光的地方再由好命婆(一般就是男女上方家族中的长辈,要求父母双全、子女健在,夫妻和睦的)帮其梳头。
新娘子的头发会梳成发髻,表示她会嫁作人妻踏入成人阶段。当然,一边梳头一边会讲出上面的吉祥说话:“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寓意一对新人同携白首,婚姻美满。需要把扁柏和红头绳一起系在新郎或新娘头上,这样就算礼成了。
男方上头需要准备的物品有:
尖梳,镜,龙凤烛,子孙尺,红头绳,扁柏,龙凤剪刀,汤圆三碗(每碗九粒)上头完后同家人及兄弟同吃。
女方上头需要准备的物品有:
梳,篦,针,线,龙凤烛,龙凤剪刀,镜,红头绳,扁柏,子孙尺。
结婚上头是中国婚嫁的一种传统习俗,关于新娘梳妆打扮的一个仪式,下面具体来看看结婚上头是什么意思?
一、结婚上头是什么意思
一种梳妆仪式,寓意嫁做人妇,也是一种成人礼。
1、结婚上头是古代的婚俗仪式,指的是在婚礼之前将新娘的辫子梳成发髻,并且带上发饰。
2、女子在结婚之前发辫发型的礼仪,原本是古代对男子加冠、女子加笄的统称,用来作为男女成年的标志。
3、在古代结婚的时候,在婚礼的前一晚上,女方会选择一个吉时去拜神、拜天地,祈求幸福,也会通知男方同一时间拜。
4、在第二天结婚的早上,挑选一个吉时,让新娘父母或者是新郎父母再或者一个比较有福气辈分大的长辈,给准备出嫁的女儿上头,也就是梳理头发,并且要说一些吉祥话。
二、结婚上拜亲戚都给多少
看家庭环境。
1、结婚拜亲戚,一般是给长辈们敬茶,茶喝完之后长辈会给新人一个红包,表示祝福。
2、结婚拜亲戚的顺序是,父母-祖父母-父母同辈的亲戚以及配偶(舅公、叔公、姑婆等)-父母同辈的直系亲戚及其配偶等等。
3、一般是父母给的钱叫做改口费,姑姑、姑父以及其他的长辈给的叫做压兜钱。改口费一般是高于压兜钱的,数目也是取其吉利数字。
4、至于拜亲戚给多少钱,一般要看亲戚的家庭条件,若是条件好的话,666、888、999都是可以的,若是条件一般那么给200的红包表示心意也可以的。
总结:
以上就是关于结婚上头是什么意思,结婚上拜亲戚都给多少的全部内容了,相信大家看完本文后也对结婚上头的含义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能帮到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