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的心理学课》:界限意识

《武志红的心理学课》:界限意识,第1张

    当缺乏界限意识时,也许这会导致,你的内在并不愿意变卓越。如果你优秀了,你会背负着家庭使命:家庭的未来都靠你了,而你不能独自享受优秀,整个家庭会依赖你。

    刚刚说的界限意识,其实是地盘意识,你必须确立一块属于你的地盘、你的空间,才有可能走向最终的目标——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自己有界限意识,也要尊重别人的地盘,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是健康人际关系的基础。

第一招,不含敌意的坚决。

界限意识是要说“no”,如果你想影响我,我就要拒绝你。我研究生的时候,妈妈逼问我什么时候结婚。我发现,我很想躲着她,我越躲她越着急。终于我躲避不了,在一次回家,做了充分准备,跟妈妈长谈。我主动讲了我为什么不结婚,结婚就未必生孩子。

我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研究生,她是个老太太。到了第3、4天,她辩论不过我了。后来她就也不愿意强求了。到我今天43岁,没有结婚、生孩子,我的母亲也没有过多说什么了。

这就是不含敌意的坚决。很多人发现这招很管用,有人说这招不管用。为什么管用呢,因为我的妈妈讲道理。所以就好说话了。

如果第一招不行,那来第二招:从小事开始。

实际上,一切共生关系中,都存在着严重的剥削,就像殖民地和宗主国的关系一样。历史上,殖民地独立的话,会有流血冲突。但是,如果周围都是亲人,就不能用流血方式了。

树立界限意识要从小事开始,从吃喝拉撒睡开始,这事虽然很小,但传递了“我”很坚决的态度。

举个例子:有位母亲曾经有一次非要等孩子加班后回家吃饭,孩子告诉她不用等,结果当孩子晚上八点多回到家才发现家人都没吃饭,在等自己。这时他有一种强烈的被绑架的感觉,其实母亲潜意识是想用这种方式让孩子晚上早回家,而孩子直接和他们说:我今晚不吃晚饭了,以后再有这种情况我也不吃。以后母亲再也没有用这种行为“绑架”过孩子。

第三招,尊重事实,驳回情绪。

第一层,理清事实。第二层,表达情绪。

如果情绪是好的,可以接过来,情绪是垃圾的时候,必须驳回去。

我有一个好朋友,在企业中做老板秘书,有一天老板突然对他说:你爱谁谁呀,我一天挣的比你一年都多。我朋友愣了一下,同时,他说,老板你说的很对,我一辈子都挣不了你一年的钱,但是你很累,我不想这样。从此之后,老板对他刮目相看,他获得了特殊的位置。实际上,这个特殊位置,是这样换来的。

第四招,直击命门。

共生绞杀中,有一个根本,我把事情弄得那么复杂,其实就是,“你为什么不听我的呢,为什么不按照我的来”。

我们把事情说得很复杂,其实就是为了控制对方,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来,说得再复杂,就是想让对方听你的。例如,一点小事,就上升到你爱我还是不爱我的高度。这其实是打着爱的名义要入侵对方。所以谈的不是爱,而是“你听我还是不听我的”。

爱,其实是幌子,是为了让对方无条件听你的,按照你的来。有人说:天哪,武老师,我感觉每个女孩有时都有这样的极端一面吧。其实,男朋友未必是百依百顺才是好的。

所以,当遇到界限不清、对方干涉你的时候,你可以跟对方说,你比我说得有道理,但是我的事情还是我的事情,还得我说了算。

刚才讲了四招,都行不通的话,还有第五招,让对方疼:当各种方法都不行时,就来这个。可能是心理疼,可能是身体疼。

如果对方一再地入侵你,你就让他疼。弗洛伊德说过:攻击性和恨是人类的本能,或者是真实的表达。如果你不能表达,就会生病。当别人进入你的世界,你就要告诉对方,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

有人觉得:我发出指令,别人就得按照我的来。如果你被这样的人侵犯了,你得告诉他,我会让你疼,我和你想象的不一样,我会让你付出代价。以此来树立自己的界限。人和人也是一样的,攻击和恨都是在树立界限。我爱你、你爱我,就是拉近链接。恨就是切断连接。这是第五招,可能比较狠,但也是一种方式。

实际上,只要你在某一点做到了,前面均可省略,这就是第六招,在地理上保持界限。

我的来访者中,很多人离婚,都是因为父母来到自己的小家庭,造成了侵犯。有个法官认为,90%的离婚都与父母有关。而设立地理界限是最简单的避免冲突的方式。

我们其实都享有自己说了算的家,自己说了算的人生。希望大家在地理上、心理上、身体上,有这样的感觉,我的人生我说了算。

婚姻中的三观是指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人生观是人的一辈子该如何活,价值观是人的一辈子什么才是最宝贵的,世界观是你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夫妻双方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婚姻中,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正确面对自己的选择,不管结果怎样,一定要勇敢面对,这样你们的婚姻生活才会变得美好和幸福。

现实生活中的一见钟情并非一见面就结婚,他们也是经过时间的考验和磨合后,彼此有相似的三观才越走越近的。

夫妻

二、如何判断两个人三观一致

1、看两个人在家里的表现

三观极其一致:夫妻两人回到家里有说有笑,能够一起看剧聊天,也能彼此享受独处的空间。

大体一致:在外举案齐眉,没事还能秀恩爱,回到家就各做各的,有事说两句,没事的话互不打搅,图个清净。

完全不一致:不论是在外面还是在家里,常常拌嘴,一言不合就大吵大闹,毫无合话题可言,时常分床睡。

2、看两个人吵架时的情形

三观极其一致:打骂时避实就虚,立场平和,不揭对方伤疤,不说暴虐的话,吵完架后总有一方自动认错。

大体一致:打骂时会估量对方,也会大吵大闹,但不会互翻旧账,有时候会冷战,事后也会融洽。

完全不一致:一言分歧就恶语相向,什么话难听说什么,专挑他人不想听的说,还常常翻旧账,一言不合就冷战热战。

    订阅了北大心理学教授武志红老师的专栏,感觉挺有意思,几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已教促学,写在这里以求加深印象。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帅哥娶了丑女,婚后出轨,怪罪命运的故事。他的出轨对象是一个美女,这个美女其实是她的初恋,初恋曾经追求过这个帅哥,但帅哥最终还是抛弃了美女。

      工作后帅哥不断相亲,总想找一个比初恋更好的,最后还是娶了丑女,婚后时常借酒消愁,常说自己没有取美女的命,这就是自己的命运,再之后他联系上了初恋的女神,开始了出轨之旅。

      这个帅哥后来找了心理医生,究其根源是帅哥的自恋在作怪,她当然喜欢美女,但和美女一起生活他会感到自卑和无尽的压力,帅哥原生态家庭贫困,靠自己拼搏过上富足的生活,他的自信心是不可以被任何外物影响的,他迷恋着自己取得的一切。他娶了丑女这样他就自然有了一种优越感,如果他娶了美女,他的自恋和自信将受到打击,于是他做了一个看似不合适的选择。

      武教授讲,我们越是能懂得我们的内在想象,就越能看到,一个人的内心,是怎么决定了一个人的外在命运的。同样的,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外在命运,就需要去认识、去改变你的内在意识。

      第二个故事也与婚姻有关,讲的是一个女士的几任老公,对她实施家暴的故事,武教授说这是自我预言。

      一位高知女士第一段婚姻非常不幸,她与丈夫经常吵架还多次遭遇家暴,她离了婚,第二次婚姻他又遭家暴再次离婚,于是她发誓再也不结婚,因为她觉得男人没有好东西。可有一位条件特别好的男士,不停的追求,她被打动再次结婚,可婚后不久她又再次遭遇家暴。

      原来她们婚后经常吵架,女人一吵架就歇斯底里起来,开始大喊:你就是想打我!打呀!打呀!不打你不是男人!多次这样以后,偶尔一次男人脑袋突然一片空白,然后一拳挥了出去,将他最爱的女人打倒在地,嘴角流血。

    武教授讲:在男人脑袋一片空白的时候,其实发生了一个很重要的转变,就是他被洗脑了。本来,他有一个积极的自我实现预言“我是一个好男人”,结果被妻子的预言“男人都不是好东西”,给洗掉了。

      女人预言了男人都不是好东西,而当她真遇到一个好男人的时候,就会去改造他,把他改造成坏男人,这样虽然她活得痛苦,但却证明了,自己是对的。根本就没有好男人嘛!

      多可怕的逻辑,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这么不可礼遇。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自我疆界的故事。内蒙古有一位老人,他每天就生活在早起锻炼下棋,这样一个循环里,哪怕女儿出嫁,他也依然如此,直到老伴把他骂了,他才做出一点改变,孩子婚礼后,他又回到了原来的循环里,后来女儿把他接到了大城市,想让他晚年享享福,可到了城市里,他的循环被打破,他很快得了中风,不能自理,他要求回到家乡,奇迹出现了,到了老家他的病慢慢的好了,他又可以起早锻炼,又可以下棋了。

      武教授讲,老人的自我和他疆界内的时空,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他的房子、周围的那些地方、包括下棋的人,这些空间,和他的作息时间,都成为了他自我的一部分,就像是蜗牛的壳一样。一旦剥离了这些时空,就像是剥离掉了蜗牛的壳,这只蜗牛就瘫痪了。

      自闭症患者都有这样的问题,他们的自我,是紧密地和他们时空中的一切绑在一起的,他们不能去自我疆界外的地方,而他们自我疆界内的时空,也不能发生变化,否则他们的自我,就会停止正常运作。

        听了这个故事才发现,原来很多时候自我的恐惧和惧怕的改变,都源自我那狭窄的自我疆界。如果想拓展自己的自我疆界,可以好好去觉知自己对外部世界的敌意感知,也可以不断尝试换各种新环境,去和这些新环境中的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当你能消除潜意识中的想象的敌意关系,就被改变了。

      学习武志红老师的心理课,感觉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得到提升,能更清晰的看到一些自己的行为逻辑。

      祝成长与你我相伴。

跟直男恋爱结婚十二年之久,曾经也被他那些冷漠、单线条思维、毒舌气到爆炸。一度很用力地想改造他,终是徒劳。随着近几年心理学的学习和实践,突然醒悟了。所谓钢铁直男,只是因为社会背景和家庭教育下,感性被无限压抑而被迫表现得超理智的男生。

他们小时候也是可爱娇弱的宝宝,只是在表现出脆弱时,被那一声“男孩子不能哭”的训斥,吓得不敢放肆,无数次地理智训练,让他们逐渐屏蔽了感性和脆弱。这样知己知彼后,经过了一系列调整和磨合,一个钢铁大直男,变成了我的专属暖男。

第一步:回归现实 接受真实的对方

武志红老师在《为何爱会伤人》中讲的很透彻,我们谈恋爱,是用想象给对方披上七彩羽翼,让他变成了我们的理想型,所以我们才陷入疯狂无法自拔。

往后的相处中,激情逐渐消退,羽翼被一层层揭下,很多人无法接受真实的对方,如同拒绝接受现实本就复杂无常一样。于是还用着脑海里那个理想型的标杆去丈量对方,满怀期待却屡屡落空。

当我鼓起勇气睁大眼睛,看清楚现实中真实的对方,他就是不会哄人、没那么暖,但其他方面都不错,所以就针对情绪价值这一块,一起做做功课,这样基于现实去解决问题,很多办法自然出来了。

第二步:别自己玩游戏 邀请对方参与

很多女生内心戏太多,对方如果怎么样就是爱我,如果不怎么样就是不好,于是在心里制定了无数的规则,放到现实世界去检验,就像一个小孩制定好了游戏规则,就开始跟别人玩。而对方不仅对于规则毫不知情,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已经参与到了游戏中。

两个人是带着各自的价值体系在一起的,价值观碰撞是必然的。所以在评判对方的行为时,至少应该大方地告知对方,如果你怎么做,我会觉得你很爱我,而当自己又因为对方的一言一行,开始过度放大意义时,也可以再去想想是否已经协商好这个规则。

以前我也是心里制定了无数规则和指标来衡量他的行为,我胃口不好吃完饭走路要慢,而他走的超级快,我就觉得他不体贴,无视我的感受,后来内心戏太多我也承受不住了,还是选择跟他把话说清楚,聊好规则再玩两个人都省心。

一起diy烘培

第三步:变得容易取悦一点

大部分女生都喜欢追求完美,这就导致直男们也很无奈,送的礼物不达标,关心的行为被数落。其实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两个人的爱意流通,能发出爱又接受到爱,就很幸福,物质或形式本身并非重点。变得好取悦一些,两个人会更轻松快乐。

以前我会特别挑剔,他给我买个花我嫌丑、送个礼物嫌土、几个回合下来啥也没有了。后来我就直接说你送我一个500以内的礼物吧,不论他买啥我都说喜欢,其实东西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个人之间的爱意流动,他有时候主动给我买点零食,我也会很开心。

有时,我们也可以去尝试感受一下属于直男的浪漫,给生活制造不一样的氛围。鲜花、ins风、西餐厅这些对他们来说,不是浪漫而是矫揉造作,大部分就是为了敷衍,而一顿鸡公煲或者鸡蛋灌饼,一起玩个游戏看个球才是直男的浪漫。两个人要是有精力就都去体会体会,前几天我们去打了个乒乓球,可能也算是中年夫妻的一点浪漫

生活也可以很浪漫

第四步:用直男的能听懂的语言交流

以前我比较矜持,总是不好意思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希望给个眼神他就心领神会,如此造成了很多误会与争吵。以后总结出来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直接表达,而且要用直男能听懂的语言。

1对于事件:行为指令➕正向反馈

首先你要知道你需要对方做什么?

比如你肚子疼,就直接说:我肚子太疼了,你帮我冲一杯红糖姜茶。

而不是一直说我好疼啊,疼死我了、我太疼了。

如果对方做了,尽量给出正向反馈:谢谢,我觉得舒服好多;你对我真好……通过无数次的调试,直男老公会变成一个在各种情况下都知道如何对你好的专属暖男。先从简单的事情开始,不要急于求成。

2对于情绪:倾诉心事➕告知需求

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情绪被接纳和认可。一定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之后加一句:我只想你先抱抱我,安静地陪我一会儿。如果你不说最后一句,他会觉得你需要建议,给你讲一些经验和意见。

让直男变暖并不难,只需要我们回到现实中来,认清自己的需要,并转换成他们能听明白的具体行为就够了。

01

心理学中说,人们在恋爱时,会自动变成对方的理想父母与孩子。也就是说,恋爱到深处时,双方之间的关系会变成既互为父母又互为对方的孩子。

这个父母不是我们的现实父母,是我们的理想父母。这个理想父母是什么样的?简单地说,理想父母就是能给予我们无条件的爱的父母。

在现实中,我们的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有条件的。在每一个家庭里,父母对孩子的爱的方式与表现都不一样。因此,每个人心中的理想父母也不一样。

如果我们对现实父母比较满意,理想父母与现实父母的重合度就会比较高,我们会找一个与现实父母相似的恋爱对象。如果我们对现实父母不是那么满意,就会想拥有一个与现实父母相反或互补的理想父母。

比如,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控制欲比较强,孩子可能就会想要一个温暖有爱的,能够尊重并给予自己自由的理想父母。

有的父母平时比较忽略孩子,可能孩子的理想父母就是能够关心和体贴照顾自己的父母。

02

好的恋爱关系是我们治疗童年创伤的良药。

武志红说:

许多心理问题都是在孩童时代造成的,这些源头就仿佛是一个脓包,我们把那个伤痕包起来,“眼不见心不烦”。要治疗这个问题,就必须去碰触这个脓包。但是,我们知道,人们经常会出于恶意去碰我们的脓包,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疼。只有特别信任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才会让他去碰触这个脓包。

生理上的脓包很容易碰触,但心理上的脓包却很难。如果是童年受的伤,就必须退行到孩子时的样子。

于是,在无意识中,恋爱就成了我们的另一个治疗机会。我们都希望恋人能扮演理想父母的角色,将我们童年的创伤治好。

如果恋人很在乎我们,就会主动去满足我们这个来自无意识的愿望,去扮演理想父母的角色。一旦我们觉得恋人的确符合自己理想父母的形象了,我们就会变成孩子。

如果“治疗”获得成功,不仅童年的错误得以修复,我们还会真正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这是人格成长的最重要的一步,也是与家分离的最后一步。

然而,不幸的是,很多恋爱的“治疗”并没有获得成功,反而留下了更深的疤痕。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处理好爱与分离这一对矛盾。

03

恋爱,其实是亲子关系的复制。

我们与世界上的一切关系,都是亲子关系的复制与延伸。因此,童年时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将来幸福的能力。

如果童年幸福,我们更可能复制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们更可能复制痛苦。

在恋爱前期,我们会积极地给予对方无条件的爱,让对方感觉到,“不论你做什么,我都会一如既往地爱你,我的爱是没有条件的。”

这会让我们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并感觉到幸福。

如果父母没有很好地处理与子女的爱与分离,子女长大后就会觉得:父母应该为我们的幸福与不幸负责。就像小时候,孩子觉得自己的幸福与不幸是父母给的。同时孩子也会觉得父母的幸福与不幸是自己造成的。

这样双方就会互相依赖,互相干涉,模糊了彼此的责任与界限,失去了彼此之间的独立空间。这种黏稠的关系,只会让双方彼此束缚,双双失去了自己的灵活性与生命力,双方都变得很累。

如果父母从小能够给予孩子充足的爱,随着孩子长大,孩子渐渐就学会有独立,并与父母健康分离。

但是一些人由于小时候没有得到过充足的爱,他们长大后,心灵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成长,所以心理还停留在小孩子的阶段,既不愿意为自己负责,又想能够为对方负责。于是,在恋爱中,他们会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对方的身上,同时又妄想控制和操纵对方,这正是造成双方关系痛苦的根源。

其实,一个在童年时真正享受到现实父母之爱的孩子,长大后不会过度地寻求理想父母的爱。因为他们爱的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心中充满爱的能量,有能力付出爱,并乐于付出。

与此同时,他也会主动独立,给自己和对方自由空间。

04

为什么我们和某个人会一见钟情?这其实是因为,那个人满足我们心中的理想父母标准。

我们会在潜意识中根据自己的现实父母去寻找理想父母,作为我们的恋爱对象,并且爱上对方。

对方如果在乎我们,TA会在潜意识里知道我们的需要,并主动满足我们,给我们以无条件的爱。

当我们结婚后,双方都回到了现实。渐渐地,我们不再给予对方无条件的爱与接纳,同时,我们还会把对现实父母的不满发泄在对方身上。

如果现实父母有严重的缺点和问题,对我们造成了伤害,我们还会害怕对方也有这样的问题,或把对方想象成拥有这样的缺点,以此来推测对方的行为,并产生相应的回应模式。

如果我们现实中的父母比对方优秀,我们又会以此来挑剔对方,觉得对方做不到像我们父母这样。

这其实是两个家庭的关系。因为我们都带着各自的家庭烙印来与对方相处的。虽然恋爱到深处,我们会变成孩子。但这个孩子与我们刚出生时是不一样的,TA已经被原生家庭写上了程序。

如果现实中的对方无法满足我们,我们往往也不愿意满足对方。如果双方都只想着对方满足自己的期待,而自己却又不愿意改变,这样双方就会互相挑剔,于是爱变成了伤害。

虽然每个人得到了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后,心态就会退行到孩童时代。但一些人变成了好孩子,另外一些人却变成了坏孩子。一般来说,健康家庭会养出好孩子,糟糕的家庭会养出坏孩子。

我们只有在最信任人的面前才会变成小孩,所以最信任的人往往也伤我们最深,因为我们对他们不设防,给了他们伤害我们的机会。

05

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中讲述了这样一个事例:

阿静在一个相对健康的家庭长大,她的父母都很爱她,她小时候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将父亲当作偶像来崇拜,但长大了一些之后,她发现父亲其实非常平凡,他相貌普通,能力一般,并不很受人尊重,而且也缺乏一些精彩。这些发现让阿静感到失望,她心中逐渐产生了一个“理想父亲”的原型:他才华横溢、英俊潇洒。而岳东正好符合这个原型,所以她第一次见到岳东就爱上了她。

岳东的家庭很不幸,6岁时,在他心目中那个“无能的暴君,自己没本事,就爱拿我出气”的 爸爸患病去世了,妈妈便一直不断地换男朋友,他觉得她一点都不关心他,在她心中中,每一个男朋友似乎都比儿子更重要。岳东16岁那年,妈妈在去见男朋友的路上出车祸去世了。

他心中的理想妈妈是温暖、安全而且给予他无条件的爱。

阿静正好也符合岳东“理想妈妈”的原型。她非常爱岳东,所以一开始就扮演起了岳东“理想妈妈”的角色,无微不至地照顾他,无论他怎样对她,她仍一如既往地爱他。让岳东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家的温暖。

岳东幸福地对阿静说:“我现在终于知道什么是蓬荜生辉了,你让我这个破家的每一个角落都发起了光。”

当阿静给足了岳东无条件的爱之后,岳东很快退行到了孩童时代,变成了一个“孩子”。

相处近一年时,岳东开始挑剔阿静,他不再和阿静一起做家务,相处近两年后,他对阿静的挑剔变成了嘲讽。三年后,嘲讽变成了恶言恶语的攻击。他总能敏锐地捕捉到阿静的每一个缺点,同时,他对阿静与其他男性的交往也非常敏感,经常跟踪阿静,仇视那些与阿静交往比较多的男同学。

阿静多次提出分手,都被岳东苦苦挽留,但岳东却没有去改变自己。虽然阿静依然爱他,五年后她终于还是与岳东分手了。

此后,岳东开始不停地换女朋友,十年间,他交了一个又一个女朋友,每一个女朋友都比阿静漂亮、能干,但每一段关系都维持不到四个月。

十年后,他再一次梦见阿静,她像往常一样给他带来了热气腾腾的生活,但她走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你妈妈欠你太多,但我什么也不欠你”。她随即转身离开了他,那一瞬间阿静的背影像极了自己的妈妈。醒来后,岳东的枕头被自己的泪水浸湿了。

06

武志红说:

每一次分手都是心灵的修复。

对于岳东来说,只有阿静能让他念念不忘,因为她给了他无条件的爱,让他在她面前变成了孩子。

可惜的是,这个孩子太糟糕。“现实妈妈”欠他太多,他现在要“理想妈妈”来还债;“现实妈妈”非常花心,他现在也怀疑“理想妈妈”会一样风流;他对“现实妈妈”怀有很多愤怒的情绪,现在他将它们发泄到了“理想妈妈”身上……

在心理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是“移情”,移情是心理治疗的契机,有经验的心理医生会利用这个契机将病人拉出无意识的阴影,将他带入光明。

但阿静不是一名心理医生,当岳东将自己的脓包呈现在她面前时,她不知道如何对这个脓包进行手术。所以她只好退却了。

在心理治疗中,只有当病人有强烈的改变动机后,心理医生才可能发挥作用。在恋爱中也一样。而岳东也不是个好病人,他缺乏改变的动机。

岳东的童年太悲惨,但他幸运地遇到了阿静这个最理想的恋人,愿意去扮演他理想中的妈妈。在阿静每一次提出分手时,如果他也试着去反省自己的人生,去主动改变他的行为模式,那么这会是他最重要的被拯救的机会。甚至之后如果在与女朋友分手后能改变自己,他的人生依然有机会获得真爱,从而获得拯救。

可惜他不想改变,他认为自己父母应该对他的人生负责任,而他没有责任。

心理咨询师荣伟玲说,我们之所以会在恋爱中重复童年的错误,是因为我们无意识中想得到治疗。只是,如果病得又重又缺乏改变的动机,我们就不是好的病人,再优秀的心理医生对此也无能为力。

外因都需要通过内因,才能得到改变。

07

恋人也是独立的一个人,并不是我们的父母。

恋爱的蜜月期,恋人会彼此扮演对方的“理想父母”,是因为我们潜意识中都会知道对方需要什么。

但是,等蜜月期过后,两个人的距离近到不能再近时,我们就会将恋人当作“现实父母”,以前对“现实父母”的那些不满,现在会嫁祸到恋人的头上。在嫁祸时,我们就是一个蛮不讲理的孩子。恋人越爱我们,我们越不讲道理。

这是考验一场恋爱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候,我们很容易产生不耐烦,从而不愿意继续给予恋人无条件的爱。要想超越这个艰难时期,最好的情形是,一方面,我们明白自己的很多不良情绪不是因为现在的恋人才产生,而是因为过去所产生。另一方面,恋人继续给予我们无条件的爱。

可惜我们很多人都是凭本能去相处,甚至一些人心理根本就不成熟,还停留在小孩的阶段,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超越。

武志红说:

每个人至少要经历两次“诞生”。第一次是从妈妈的子宫里出生,第二次是恋爱。

我们不能选择出生,但恋爱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机会。如果我们不把自己全交给潜意识去指挥,而是努力去救自己救恋人,那么我们每一次恋爱都可以成为一个好的治疗机会。

要想达到这一点,除了要学习无条件的爱,也要学习分离。因为,再亲密的人,也是另外一个人。

少数时候,一场恋爱会自动拯救一个人,这是爱情为什么被奉为伟大的深层原因。但是,如果特别想得救,我们就必须自己去努力。

只有在爱的过程中,双方共同努力,一起成长,这样,童年的伤才能够在这里得到有效的修复,而我们的内心也变得越来越强大、获得爱与自由。

参考资料:

《为何家会伤人》武志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9758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1
下一篇2023-10-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