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道士可以结婚生子 为何道教神仙却禁止婚嫁?

古代道士可以结婚生子 为何道教神仙却禁止婚嫁?,第1张

在各种神话传说中,道教神仙们都是禁止婚嫁的,这一点非常明确也非常严格,很多神话故事都是因为禁止恋爱而衍生出来的。但是有一点又很奇怪,因为古代的道士却有一些是结婚生子了的,这就非常奇怪了,为什么道士可以结婚生子,但是道教的神仙却不可以结婚呢古代道士究竟是不是可以结婚,哪些人可以哪些人不可以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道教究竟可不可以结婚

其实,道士有出家和不出家的区别,不出家的道士又称为“居士”,在金代、元代以前,对于道士出不出家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基本上,道士都不会出家。

正一派的道士以男道士居多,他们可以结婚生儿育女,过正常的家庭生活,也可以食荤饮酒;除了上殿诵经、做法事,必须独居并素食之外,平时可以穿俗装,不留胡须,发式也随俗,俗称“火居道士”。比如,张道陵所创的天师道的历代掌教都是以嫡亲身份继承法统的。在张道陵死后,由其子张衡、孙张鲁相继掌教。

张鲁死后,其子张盛继续担任掌教,他辞官不受,并从汉中迁居至江西龙虎山,以此为中心传播天师道,道教也开始由我国北方地区向东南地区发展。等到金代王重阳创立全真教以后,才有了出家制度(即丘处机的传戒制度,指的是出家道士必须要进行师长的受戒仪式)。

全真派认为修真养性是道士修炼唯一正道,故必须除情去欲,识心见性,使心地清静,才能返朴归真,为此,这就规定所有虔诚的全真教徒不可以结婚。

由此,全真教的道士就成为出家道士,他们不可结婚生子,吃饭也只是吃素食,并住在道观里面,男的为道士,女的为道姑,皆蓄长发,拢长发于头顶并挽成髻,也可以戴道冠,其中,男道士还要蓄胡须。

这样相比较一下,全真教的道士们似乎和佛教中的僧人一样了,他们不能结婚生子,不能吃肉喝酒,唯一还有点区别的就是没有剃发变成光头。

我们熟悉的全真七子,因为出家制度,而都没有结婚生子,即使马钰和孙不二原本是夫妻,但他们成为王重阳的弟子后,也变成了出家道士,同丘处机等人一样,他们都没有留下后代,远不像张道陵那样,一代代的有嫡亲传人。

2为何道教神仙不能婚嫁

在《西游记》之中,天庭有一个非常严格的规矩,那就是除了玉帝和王母娘娘以外,所有神仙都不准结婚,甚至连谈恋爱都不允许。天庭对于神仙的管束,有时候很松的,神仙们有的戾气很重,有的好酒贪杯,有的不尊上令,但对于这条红线是谁都不能撞破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猪八戒酒醉调戏了嫦娥,这是一起未遂案,作为十万水军的天蓬元帅,他也被贬下凡间投了猪胎。此外,奎木狼和披香殿玉女有私情,也只能偷偷下凡,不敢玷污天庭。甚至连玉帝自己的亲妹子与下界杨君生下二郎神后,也被压在桃山之下。

有人说小说是生活的再现,天庭不能结婚,就是因为在吴承恩的那个时代,出家人是不能成婚的。我们且不说佛教在早期也是可以结婚生子的,至少在中国历史中,大部分道士是可以结婚的。

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张道陵以道家思想来源,创立了道教。道教本来没有规定不能娶妻生子,天师道还是以血缘为关系相互传承天师的位置。直到金代的时候,全真教建立,才在丘处机的倡导下建立了传戒制度。

也就是说,道教传到明朝时,依然只有全真教是出家不能娶妻生子的,而另一主流正一教和其它教派,都是可以娶妻的。《西游记》主要是写唐朝之前的故事,那时候全真教还没有创立,道士们统统可以娶妻生子。

那么《西游记》中,天庭之中的神仙大多都是道教的,为什么神仙就必须单身呢要知道,在这部小说之中,道教和佛教都是归玉帝所管。不管宗教怎么里怎么设定,至少在《西游记》中,无论三清、四帝,都是玉帝的下属。

规矩都是玉帝一个人定的,他为什么要定下这个看起来残酷的规定呢

3玉帝为什么要定下这样的规定

要知道,在《西游记》中,出现过神仙和凡人生出来的孩子,那就是二郎神,他的实力很强,很快就位列仙班。也就是说,由于良好的基因,如果神仙和神仙结婚生子,必然会有更为强大的后代,他们可以毫不费劲地得道成仙,甚至立地成仙。

神仙的寿命很长,所生的后代增长速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因此,天庭很快就会仙满为患。这本应该是好事,这说明玉帝的实力越来越强,能控制的人越来越多,但事实却不是这样。

在《西游记》中,神仙并非是天生就长生不老的。关于这一重要细节,我们必须要了解。比如在原著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为了医活人参果树,到处求取方法,他先是找到了福禄寿三星。结果三星说了一个事实:

我们的道,不及他多矣!他得之甚易,就可与天齐寿。我们还要养精、炼气、存神,调和龙虎,捉坎填离,不知费多少工夫。

也就是说,身为地仙的镇元子,有人参果就可以与天齐寿,而福禄寿三星还得费工夫继续修炼。其实,除了必要的修炼之外,神仙要想活下去,还要进补几种食物。

一是王母娘娘的蟠桃,二是太上老君的金丹,三才是镇元子的人参果。人参果的产量太低,镇元子为人又不大方,不是主要途径,最重要还是蟠桃和金丹。

这就是为什么玉帝制定下铁律不准神仙结婚的原因。神仙结婚,他们的后代也会成为神仙,数量还急剧增加,这样一来对于蟠桃和金丹的需求就会大增。这种灵物怎么可能无限量供应于是,为了生存,神仙将会产生激烈的争夺。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玉帝一方面设立仙箓制度,将神仙编制化,只有收了仙箓的神仙才是天仙,有资格享用蟠桃金丹,另一方面又不准神仙结婚生子,才能控制仙界的人口。

其实,这和人类社会竟然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古代,小孩子十二三岁就要结婚生子了,这主要是人的平均寿命短,必须抓紧时间传宗接代。当人均寿命越来越长时,政府对结婚年龄的规定也会逐渐延长,而个人也对结婚年龄相对推后,因为生命延长,自然不那么着急延续后代了。

可以大胆设想,如果人的生命无限延长,说不定整个世界会对生育严加控制呢到那时,个人也会对生育的兴趣降低吧

道家能结婚吃肉吗

道教也分教派的,有的教派允许吃肉结婚生子,有的教派就必须持戒修行。

道士能吃肉吗能结婚吗, 请问道士能够吃肉结婚吗?

道士有出家和不出家的区别,不出家的又称居士。金元以前,都是不出家的道士,没有必须出家的道士。金代全真教等创立后,制定了出家制度。道士分全真和正一两大派。全真派道士为出家道士,不结婚,素食,住在道观里。男为道士,女为道姑,皆蓄长发,拢发于头顶挽成髻,可戴冠,男道士蓄胡须。正一派道士可以结婚,吃荤。大部分为不出家的道士,也称火居道士,少部分为出家道士。不出家的正一道士,一部分在宫观里活动,也有一部分没有宫观,为散居道士。没有宫观的散居道士,一般情况是平时穿俗装,住在家中。正一道士多为男性,不蓄长发和胡须,发式同俗人相同。他们 道装时,看不出是道士。

全真派和正一派在教法和科仪上有许多不同。比如全真派修炼内丹,正一派道士经忏中用符咒。在科仪、所做法事的侧重点和所敬祖师上更差异。比如一个明显差异是,正一派弟子须经过授箓才成为有资格的道士,而全真派弟子则需授戒。授箓、授戒均有严格规定,仪式非常隆重。

道家出家弟子能结婚吗

道家真正修行是不可以结婚的。在家弟子可以。明白不。

道士能不能结婚?能不能吃肉?

道士有出家和不出家的区别,分全真和正一两大派。

全真派道士为出家道士,不结婚,素食,住在道观里。正一派道士可以结婚,吃荤。正一派道士大部分为不出家的道士,少部分为出家道士。

道教没听说禁止吃肉

结婚这个吧,估计跟门派有关系。

张道陵天师以来,历代天师都以嫡亲身份继承法统

天师道肯定是可以的

亲家能结婚么

只要没有血缘关系,彼此只要真心相爱,双方子女也欣然接受,那当然可以结婚了。这也可以说是亲上加亲。有一部**就是说娘俩嫁给爷俩的故事。

为什么道家不能结婚吖?

"出家"在梵语中称为pravrajya^。音译作波吠你耶。即出离家庭生活,专心修沙门之净行;亦兼指出家修道者,与沙门、比丘同义。

"在家"是指在家学佛的人,在佛教中称为"居士"他在过去有二个意思:一广积资产,居财之士名为居士;二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为居士。’后者即为佛教中之居士。现在的居士就是专指在家学佛的人

为‘在家’之对称。又以出家乃远离世俗之尘,故又称出尘。出家须剃落须发,抛弃服饰,并穿着坏色之衣,故出家又称落饰、剃发、落发染衣、剃发染衣、剃染、落染。在七众弟子中,除优婆塞与优婆夷二众属在家众外,其余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等五众皆为出家众,称为出家五众。 出家自古即行于印度,早在吠陀时代即有舍世舍家以求解脱者。尔后婆罗门教徒承其风尚,多入山林闲寂之处专心修道。佛教则以释尊之出家学道为其滥觞,其后以出家人组织教团

楼上的那位所说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确实是道济禅师(济公活佛) 所作但是~~他还有下半首:"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楼上的似乎有断章取义的嫌疑噢!~~关于这首诗的上半首还有个典故: 话说明朝末年,张献忠做乱,山贼横行,到处杀掠,百姓流离失所,四处逃难。在四川峨嵋山的地方,山贼劫掠,有一群百姓慌乱中逃入山中一寺院内,寺中的住持慈悲为怀,收容难民。谁知山贼追至寺内,劫财杀人,该住持认识山贼,恳求不要伤害百姓,无论什么条件,只要做得到,住持都原承担,但求放过这些百姓。 山贼曾受过住持的恩,不好意思一口拒绝,于是想出个鬼主意,好让住持知难而退。于是山贼拿出一些酒肉对住持说:“和尚,我的条件很简单,只要你吃了这些洒肉,我就放过这些人,决不失言。”众人哗然!此计甚绝!修行人饮洒食肉,开斋破戒,将必打入畜道及饿鬼,受无量苦。只见住持拿起酒杯,气定神闲地说:“我以酒代茶,各位饮茶。”说完一饮而尽。接着拿起块肉说:“我以此肉作菜。请。”说完一吃而尽。面不改容。山贼为之一惊,只是有在先,只好放过所有的人 此住持于险境,别无选择,唯有牺牲舍确道程,为救人而开斋破戒,不惧落入恶道受苦。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正是大乘佛法的菩萨精神,此住持可谓真正的慈悲心食肉。

再者,单从戒律上来说学佛者讲究的是"摄心为戒,戒生定,定发慧"所以说并不是单纯地不杀生吃肉,不喝酒,不邪*,不妄语,不盗窃就是所谓的守戒律

董家跟董家能结婚吗

能。

同姓不通婚已经是旧社会的老年历了,现在只要不是三代内亲属,单身且符合最低结婚年龄,就可以结婚。婚姻是自由的,不会收到同姓的限制。

杨家和杨家能结婚吗

是可以的,以前说的同姓不能结婚是怕遇到同一族谱上的人,但现在没有那个要求的,只要不是近亲是可以结婚的啦

对待婚姻问题,道教的绝大多数派别都持肯定的态度。他们的理由是:天地之间的事物皆由阴阳结合而成,男阳女阴,相互配合、和谐,才能体现天道。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认为,如果没有婚姻关系,必然导致“阴阳不交,乃(出)绝灭无世类也”。被道教界视为养生权威的彭祖,则从人的生理与心理本能出发,认为“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许多道书都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男女居室,人之大伦。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人道不可废。可见,道教对婚姻采取的是肯定的态度,即便是清规戒律严明的全真道,也不一概地否定社会上的婚姻制度,对民众的婚姻不加批评,同时也接受在家者为本派的居士。

道教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道教与儒家思想有很多不同之处,但二者都肯定人生的美好。只是儒家比较侧重于人生的社会性一面,强调处理好与自己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而道教则更侧重于祈求自然生命的改良和永久,而对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如爱情婚姻,都希望在另一个世界即仙境中得到延续,对待人间的婚姻,道教的绝大多数派别都持肯定的态度。他们的理由是:天地之间的事物皆由阴阳结合而成,男阳女阴,相互配合和谐才能体现天道 。

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认为,如果没有婚姻关系,必然导致“阴阳不交,乃(出)绝灭无世类也”。被道教界视为养生权威的彭祖,则从人的生理与心理本能出发,认为“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许多道书都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男女居室,人之大伦。独阳不生,独阴不成,人道不可废。可见,道教对婚姻采取的是肯定的态度,即便是清规戒律严明的全真道,也不一概地否定社会上的婚姻制度,对民众的婚姻不加批评,同时也接受在家者为本派的居士。

道教对婚姻虽持肯定态度,但却坚持将宗教与婚姻分开,两者不相干涉。在《三百大戒》中规定道士“不得与人间婚姻事”。当然,更不能“破人婚姻事”(《云笈七签》卷三十九)。

道教对妇女的尊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现得非常独特。这也许与他们继承了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思想有关。在他们的神仙理想中,女仙具有与男仙相同或相近的地位,女冠(道姑)可以与男性道士一样直接成为仙人。道教的婚姻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男女平等的思想理念。尤其是早期道教,男女平等的观念尤为典型。《太平经》认为,“女之就夫,比若男子之就官也,当得衣食也。”这就是说,做妻子如同做官,应当享受“俸禄”。因此,一旦婚姻关系成立,夫妻就应当共同努力生产劳作,创造美好生活。“女之就夫家,乃当相与并立同心治生,乃共传天地统,到死尚复骨肉同处,当相与并力,而因得衣食之。”不仅如此,这种共同的协力劳作,还是巩固婚姻关系的重要因素:“夫人各衣食其力,则令妇人无两心,则其意专作事,不复狐疑也。”(《太平经合校》卷三十五)这种强调在共同劳动基础上的夫妻平等观念,能出现在1900多年前的道教经典中,不能不令人叹服。

道教在讨论婚姻生活时,强调夫妻生活的和谐。这与他们长期的养生实践有直接关系。本来,提倡性生活的和谐是祖国医学中的优良传统,道教从初建起,便继承了古代房室养生的传统,并有所发展,在往后的演变中逐渐排除了粘附于上的巫术成分,逐步形成了道教的养生理论。道教反对禁欲主义,但也反对无节制的纵欲。道教中的有识之士反对青年男女过早婚嫁或参与性生活。这些观点对于中国长期存在的早婚陋习,是一种合乎科学的批评。另外,道教继承了古代房室养生的传统,形成了自己的房室养生学,其中对于性科学的研究,曾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对这部分遗产,探讨得还很不够。人们对其中的糟粕揭露较多,而对其合理因素尚很少有科学的分析。对此,我们还是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道教对婚外性关系持否定的态度。《太上经戒》述元始天尊所颁十戒中有“不得*乱骨肉姑姨姐妹及其他妇女”一项。与“骨肉”即亲姐妹发生性关系,很早就被中国古人视作*乱逆伦,至于“姑姨姐妹”,则不妨娶为妻室。但从现代的遗传学和优生学的眼光看来,却同样不妥,因为结婚者血缘关系过近,容易导致各种遗传疾病的发生。道教反对与姨表或姑表姐妹发生性关系,不知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但其间的合理性则是显然的。戒律规定不可*人妻女,也不可从事婚外性行为:“不得教人*佚,别离夫妇。”(《要修科仪戒律抄》卷五)宋以后渐渐盛行的道门劝善书中,对“*”的批评相当突出,这是针对封建时代部分富人的纵欲无度,同时也是针对着旧社会普遍存在的卖*嫖娼的歪风。这种腐朽的两性关系,在旧社会,既是对不合理婚姻制度的一种补充,又是对正常婚姻的一种销蚀剂。道教对它的抨击当然有合理之处,即便在今天,道教的这种思想也未失落其价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9764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1
下一篇2023-10-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