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孤独症—病因不明的阿斯伯格

成年人的孤独症—病因不明的阿斯伯格,第1张

孤独症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从出生到童年早期的发育障碍所致的儿童期就显现的病症,据统计,全球已有6700万名自闭症患者。

孤独症常在儿童早期被发现,是一种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患者的表现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一般具有言语障碍,能使用的词汇非常有限。患儿的兴趣很狭窄,经常刻板地重复某一种行为动作,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大多数患儿在智力发育上不均衡或者滞后。

成年人的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

在成年人中也存在一种孤独症的障碍,称为阿斯伯格综合症。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通常智力高于平均水平,但是,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极大的障碍。患者很难体恤他人,在语言沟通和为人处事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阿斯伯格患者很难掌握那些无形的社交规则,不能解读别人的面部表情以及说话的语调。他们过于咬文嚼字和钻牛角尖,常常在无意间得罪人而不自知。

阿斯伯格综合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目前该疾病的病因不明,但研究显示,遗传基因、生物化学、过滤性病毒、妊娠期和分娩时出现的一些问题,都可能是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原因。阿斯伯格综合症的患病机率为07%,即平均每一千名新生婴儿会有7名婴儿是患者。

阿斯伯格综合症有哪些表现?

这一综合症的临床特征普遍被描述为:缺乏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力;不适当的单方面的社会交往,缺少建立友谊的能力从而导致社会隔离;呆板单调的语言;非语言交流贫乏;笨拙不协调的动作(尤其是大动作)及奇怪的姿势;有非正常发音现象,等等。

患有阿斯伯格症的一般是怎样的人呢?与普通孤独症一样,男性患者大大多于女性。大多数患者具有正常的智商,但是也有少数出现了轻度的发育迟缓症状。这个病症发作的时候、或者被发现的时候比一般的孤独症要晚,因此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通常都很稳定,经过长期干预以后具有较高的智商。

阿斯伯格综合症应该如何预防和矫治?

尽管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具有强烈的交友意愿和希望拥有更积极的社会生活,但他们却通常自认为是孤独者。这些人可以通过参与各种积极的团体活动来促进他们的社会联系。近来的经验研究显示,阿斯伯格患者也乐意与其他具有同样问题的患者交流,并可以通过某项活动或分享兴趣来建立关系。

阿斯伯格症患者的社交障碍可以通过行为训练来进行矫治。他们可以参加语用方面的培训班,多接触社交方面的训练人员并练习相关的技能,训练内容可能包括语言和非语言两个方面。首先是适当的非言语行为,比如学习在人际交往中如何注视他人,学习和模仿音调的变化,包括在镜子面前的模仿训练等。其次,在这些训练课程中还可以学习如何用语言来解释别人的非言语性行为,如辨认他人表情的细微变化等。同时,通过培训还可以培养患者的社会交往常识,让他们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由于阿斯伯格症患者存在人际交往障碍,恋爱、结婚、为人父母等过程对他们而言都是人生中最为艰难的阶段。由于阿斯伯格患者一般都有感官方面的问题,他们对强烈的噪音、气味、光线非常敏感。因此,他们会尽量避免参加聚会和走亲访友。如果要和这样的人更好地相处,可以尝试让患者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而不是说出来;而且还应该更清楚地表达你的意思,而不要让对方猜你在想什么。

成年人孤独症固然可怕,但对于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来说,不愿意沟通,害怕陌生人,习惯了快递、外卖、微信、email。能够不用语言沟通或者身体接触,就最好永远都躲在自己的古堡里,这大概也是一种成年孤独症了吧。

一、阿斯伯格综合症特点

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阿斯伯格综合征小孩或成人,因为言谈举止不正常,被认为是精神病,其实,阿斯伯格综合征也叫Asperger syndrome,简称AS。之所以大多数人叫阿斯伯格综合征,不叫阿斯伯格综合症,是因为阿斯伯格综合征明显不同于自闭症,也明显不同于精神病,与其说是病,不如说是一个特别的大脑。主要是小孩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一种症状。大部分伴有多动、抽动、注意力缺陷。这类孩子是一种具有非常特别个性的孩子。一般要跟踪数年才能确诊。并无特效药。主要是靠平常的行为训练、教育引导、参与社交, 让小孩成长为有正确价值观和心态、健全人格和品格,学有所成的社会有用栋梁之才。

阿斯伯格综合症特点:

1、80—100%小孩伴有多动症。

2、80—100%小孩伴有抽动症。

3、100%小孩上课纪律、集体活动纪律差、遵守秩序差、自控能力差。

4、100%小孩在幼儿园、小学、中学阶段遭到家长、老师的许多投诉,应试教育阶段给人屡教不改的感觉。

5、80—100%小孩注意力缺陷,但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除外。

6、80—100%小孩欠缺同理心、包容心、荣辱感、欠考虑别人的感受、社交差。长大后给人孤僻、另类、个性之感,团队合作差。

7、80—100%小孩抗挫折感、抗压能力差。但对自己兴趣的东西有坚韧不服输的毅力和钻研精神。

8、80—100%小孩智商正常,40%小孩智商超群,在某方面有特别的天赋。

9、80—100%小孩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偏弱,只有40%小孩正常,10%超群。

10、80%小孩成人症状明显改善,可正常生活自理、结婚、工作、生子、参与社交、融入社会,但生活质量不太好。只有5%人才可以进入主流上层社会。

11、30--40%小孩在国外如美国、欧洲,长大可成为大学教授、科研专家、医生。。。

12、100%小孩长大在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争风吃醋、权力争斗的工作氛围中处于下风,只适合单纯的简单的宽容的工作环境。

13、顶尖的顶尖的阿斯伯格综合症小孩长大成为名人也有,如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比尔盖茨、陈景润、法国总统戴高乐、美国总统杰弗逊、音乐家贝多芬、莫扎特、童话作家安徒生、哲学家康德、作家威尔斯……

二、http://jiajia20000424blogsohucom/68008998html中山三院致老师和家长的一封信

以下内容录自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致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家长以及老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老师,您好!

小朋友经过我们的详细询问和检查、复查,诊断(怀疑)为阿斯伯格综合症。

阿斯伯格综合症是一种并不少见的儿童行为疾病。其实,与其说是一种疾病,倒不如说是这类孩子有一个很特别的大脑。这类孩子是一种具有非常特别个性的孩子。

大约六十年前,专家们就已经发现存在这样的一些孩子。大约4岁-7岁的时候,家长及老师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比较幼稚,与孩子的年龄很不相符;注意力往往很不集中,非常兴奋和多动;做事我行我素,“自我中心”。对于老师和家长的指令往往置若罔闻,有时甚至会在上课时走出教室;孩子情绪比较波动,有时难于控制;非常不善于和小朋友交流,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吵架打架。

如果仅仅就是上述情况,我们会很容易把这些孩子和儿童多动症联系起来。但是当我们继续观察和了解,就会发现,1)这些孩子其实也有注意力很集中的时候,他们也有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事情(不包括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例如火车时刻表,历史事件,恐龙进化等;2)这些孩子可能有惊人的记忆力,特别是在机械记忆方面;3)孩子也许学习成绩整体不是很好,但是却可能对某些领域学科(例如生物,地理,自然等)有很深入的了解(或具有这种潜能);4)孩子和小朋友常常有冲突,但是他们内心却是渴望交流和沟通的,只是因为缺乏交流技巧,使得交流总是以失败而告终,孩子们因此会变得孤独和情绪波动;5)孩子可能对很多事情缺乏领悟能力,但是总体来说,他们的智力是正常的; 6)孩子有时说话似乎缺乏逻辑,对在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话不是特别在意,但是孩子语言能力是正常的,有时甚至能够说出一些让大人感到“吃惊”的语言;7)孩子行为往往比较刻板,固执,思考问题难于转弯,直来直去,显得不是那么灵活。

总体来说,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给家长和老师的感觉是:自我中心,行为幼稚,注意分散,情绪波动,聪明奇怪。

必须指出,尽管孩子的行为是有些奇怪,但是阿斯伯格综合症和孩子不是精神病。尽管在学校里面惹了很多麻烦,但是却是完全可以教育的。而且如果教育得法,孩子将来可能会很有出息。有学者研究历史名人的传记,认为爱因斯坦,牛顿等可能就是阿斯伯格综合症的人士。好像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成绩是很差的,上中学后不久就因为“蠢”而退学,后来考大学也只考了数学一门功课,后来的成就大家都非常清楚。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众多的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们中,有一些其实是特才儿童。

今天的阿斯伯格综合症孩子会遇到什么情况呢?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过去难于适应(爱因斯坦就是例子),在“分数就是生命”的今天就更加难于适应;家长和教师对艾伯格综合症的知识的匮乏使得孩子完全不被理解;现行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可能会使得他们遭遇严重的挑战;阿斯伯格综合症孩子可能对其他孩子造成的妨碍使得老师们不能不考虑“其他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学校老师人手的短缺使得我们对这些孩子开展所谓“个体化教育”面临种种困难。

然而我们必须对这些孩子实施个体化的教育。这是教育面向全体儿童的要求,是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从更高的层次来说,对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成功教育,有可能使您的孩子或学生成为下一个爱因斯坦呢!

对于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最重要的是:1)对孩子行为的理解和容忍。无论是家长教师,对阿斯伯格综合症的了解都是不多的,我们首先必须理解他们,可以明确的是他们的问题行为不是有意调皮捣蛋,不是智力落后,也不是家长老师教育失误(不是“欠揍”,与溺爱关系不大),而是他们天生的一个特别大脑,带着潜在的天生禀赋的同时也伴随着潜在的问题行为。我们也许注意到了孩子的问题行为,但是也请关注孩子的天生禀赋,这是我们理解孩子的第一步;2)问题行为的矫正。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问题行为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尽管阿斯伯格综合症的概念只是现在才为我们所知,但是通过实践目前已经建立了有效的矫正问题行为的方法。通过家长-教师-医务人员的互相沟通可以大大增进我们对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家长和老师在孩子教育态度和方法上的反思与改变有时可以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通过诸如对孩子问题行为的“角色扮演游戏”,“问题行为(录像)分析”或“正确行为示范表演”等形式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教育孩子人际交流技巧,减少孩子在学校的外向性破坏行为;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及时恰当奖励和对问题行为的温和与适当的惩罚(不包括打骂)可以明显改变孩子的在校表现;家长和老师在发出指令时,给与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更多的“选择权”,或更多一点商量的口吻可以明显缓解孩子的对立执拗状态。同时使孩子变得更加灵活而不固执刻板;必要时的药物干预也可以明显改善孩子注意力分散多动兴奋的症状;3)特殊才能的发现,培养和转化。阿斯伯格综合症孩子是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特别能力的。这些能力的发现通常依靠家长的敏感和平静的心态。有众多证据表明,很多阿斯伯格综合症人士成年后从事的就是与儿时的特别能力有关的工作,并且可以非常优秀。因此我们对孩子的特殊能力给予一定的关注,并适当培养,然而更重要的是,将孩子的特别能力转变转化到更加广泛的学科和领域中去,这样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如果转化不成功,我们依然要理解和容忍,强迫性学习的效果常常适得其反。

的确,对阿斯伯格综合症我们还是知之甚少,有些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学术争议,我们能够提供的帮助还是非常有限的。但我们愿意和家长老师们共同努力,帮助这些特别孩子们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天生禀赋,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

祝工作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

三、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12bbb60100soewhtml教育得法让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成“大师”

教育得法让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成“大师”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

采写:广东科技报记者 郭静 通讯员 李紫薇

背景: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行为古怪而又特别,但大多智力正常甚至超常。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国内研究阿斯伯格综合症权威专家邹小兵表示,美国统计的数据显示,该国大约每500个人中间可能就有一个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如果按照五百分之一的比例来计算,中国将有260万人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这类儿童也常被人们称之为“神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对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进行方法合适的教育,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将来很有可能成为像牛顿、爱因斯坦、比尔·盖茨等改变世界的人。

早在1944年,维也纳小儿科医生汉斯·阿斯伯格最早提出这种特殊儿童的行为特质,并将其命名为“阿斯伯格式的精神异常”,1981年美国的罗娜·吴引为了纪念汉斯·阿斯伯格,便将具有这类特质的症状命名为“阿斯伯格综合症”。当人们用阿斯伯格综合症的特点去对照前人时,突然发现牛顿、爱因斯坦、安徒生、贝多芬、莫扎特、凡·高、达尔文等改变这个世界的人物,都可能是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甚至有国外的研究人员认为,二战时引发世界大战的德国元首希特勒也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这些重大发现引起了美国、欧洲各国的高度重视。如在2009年美国遭受巨大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总统奥巴马颁布的20项社会救助措施中就包含了对阿斯伯格综合症的研究进行拨款,足见其重视程度。在内地,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整个社会,对阿斯伯格综合症还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这方面的科研论文也不足百篇,但这些孩子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邹小兵说,

“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不是精神病”

邹小兵告诉记者,阿斯伯格综合症是一种并不少见的儿童发育行为疾病,大约每500个人中间可能就有一个。其实,与其说是一种疾病,倒不如说是这类孩子有一个很特别的大脑。这类孩子是一种具有非常特别个性的孩子。但需要指出的是,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与阿斯伯格症的孩子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一样。他们虽然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但是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特质的孩子拥有超人的智商,同样也有明显的社交缺陷,属阿斯伯格症的高端形式。儿童发育行为中心设立以来,对患儿们的病状逐一进行了搜集,并录入数据库。“现在我这里有接近两万名孩子的资料,他们中1万多人是阿斯伯格症患者,其中有近1000名孩子被确诊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邹小兵说,与其说阿斯伯格综合症是一种病,倒不如说这类孩子有一个特别的大脑。虽然他们的行为是有些怪,但是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不是精神病;尽管在学校里面惹了很多麻烦,但是却是完全可以教育的。“如果教育得法,一些孩子将来可能会很有出息,成为大师。如爱因斯坦、牛顿、米开朗琪罗、约翰纳什以及比尔盖茨等可能就是阿斯伯格综合症的人。

“阿斯伯格综合症不能用简单的好和坏去评价”

邹小兵根据这十年来的研究发现,“阿斯伯格综合症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后天会影响他的发展轨迹,但目前并不知道怎么预防,而且对于阿斯伯格综合症也不能用简单的好和坏去评价。”邹小兵毫不夸张地说,“19世纪是牛顿创造的,20世纪是爱因斯坦创造的,21世纪是比尔·盖茨创造的,尽管比尔·盖茨不承认自己患阿斯伯格综合症。”那么下一个世纪呢?“由于对阿斯伯格综合症的认识不够,很多家庭深受其苦!”邹小兵感慨颇深,他看到了太多的家庭悲剧。因为在“分数就是生命”的今天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就更加难于适应社会和学校。家长和教师对阿斯伯格综合症的知识的匮乏使得孩子完全不被理解。现行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可能会使得他们遭遇严重的挑战。阿斯伯格综合症孩子可能对其它孩子造成防碍使得老师们不能不考虑“其它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学校老师人手缺乏使得我们对这些孩子开展所谓“个体化的教育”面临家长和老师们使用的手段也是捉襟见肘等诸多原因,使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不能、也不可能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在能量。

“对阿斯伯格综合症孩子的教育必须遵循三项原则”

对孩子行为的理解和容忍是教育的保障。阿斯伯格综合症的患儿他们天生的一个特别大脑,带着明显的问题行为的同时也伴随着潜在的天生禀赋,我们也许注意到了孩子的问题行为,但是也请关注孩子的天生禀赋,这是我们理解孩子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学会容忍孩子的问题行为,必须杜绝用打骂、罚抄作业的方法来教育,防止对孩子造成更大伤害,如回避、焦虑、抑郁、攻击等诸多严重的心理问题。

问题行为的纠正要循序渐进。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问题行为是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家长和老师应给予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更多的“选择权”、或更多一点商量的口吻可以明显缓解孩子的情绪紊乱;必要时的药物干预也可以明显改善孩子注意力分散多动兴奋暴躁的症状;

特殊能力的发现、培养和转化要及时。阿斯伯格综合症孩子是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特别能力的,如果将孩子的特别能力转变转化到更加广泛的学科和领域中去,这样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上都可以获益。帮助这些特别孩子们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天生禀赋,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

名词解释

 阿斯伯格综合症:是一种主要以社会交往困难,局限而异常的兴趣行为模式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在分类上与孤独症同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该病病因不明,发病率可能远高于儿童孤独症,对儿童精神健康危害较大。

链接:阿斯伯格综合症表现

1多动,但对于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事。

  2有惊人的记忆力,特别是在认字、背诗等机械记忆方面,整体成绩不是很好,但对于某些领域或学科如生物、地理、自然等却有很深的了解。

  3内心愿意和其他人交流和沟通,但因为缺乏交流技巧,常和小朋友造成冲突,使用他们变得孤独和情绪起伏。

  4对于日常隐喻、笑话、讽刺的话语缺乏领悟能力。

  5有时说话似乎缺乏逻辑,语言往往表现为叙述性的或单向性的语言为主,较少互动性、分享型或交流性语言。

  6行为往往比较刻板、固执,思考问题难于转弯,直来直去,不是那么灵活;

  7课堂纪律比较差,但对于自己认同的规则却是最好的遵守者,甚至给人一种完美主义者的印象;

  8遇到挫折时的承受能力较差,遇到挫折后表现出大发脾气的情况很常见;

  9大部分存在着手眼协调能力以及精细动作能力差的特点,比较讨厌手写的作业,可以口若悬河地说出某件事情,但却不愿将其所说的记录在作业本上。

四、http://mypcbabycomcn/d/1917935html善待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

善待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 于2011-10-11 09:20发表其它分类

“用计”善待阿斯伯格综合症孩子大约每一万名小孩里就有7位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当中不乏高智商者,据说牛顿、爱因斯坦都是其中一员,而且阿斯伯格综合症显示出比阿斯伯格症要良好的长期预后。

阿斯伯格综合症孩子常常多动、不守纪律、心理年龄落后、社会适应性差。如果家中有这么一个孩子会让家长很“头疼”。如何管理这些让人“抓狂”的孩子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一位教授表示,管理这一类孩子,需要家长用点“心计”。

心计一:大棒政策

所谓的大棒政策,不是真的指舞动大棒挥向孩子。而是说一旦孩子发生了与社会行为规范有严重冲突的行为,如对自己、他人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有损害及严重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时,必须拿出家长的架势,在尽量不使用暴力的情况下明确、严厉地制止,简单明了地说明问题,而不要让孩子讨价还价,教育孩子时也不要语言模糊不清、喋喋不休。 比如,青春期的男孩子随着性意识的发育,对女孩子开始有了兴趣,他们回去女厕所偷看呀,摸女孩子或揪女孩子的辫子等,家长会经常受到其他家长的投诉。也有的孩子年龄已经比较大了,洗澡后不穿衣服就光着身子出来,不管说多少遍,孩子都驴叫不改,表现得毫无羞耻心。那么对于这些行为,一定要严肃批评,不能因为他们是有病的孩子而又所姑息。

心计二:胡萝卜政策

有的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总是和别人玩不到一块,缺乏必要的社交技巧。把别人惹生气了,自己还不知道。不会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不会察言观色,不会听话外音,不会换位思考,这和一般人的不机灵、呆板不一样。

对待这样的孩子,是要引导孩子,与孩子共同商量管理办法,经常需配合一些科学的行为矫正方法,协助儿童建立缺乏的技能和行为,增强社交、沟通技能,提高认知能力等,如不断滴教导他设身处地地位别人着想,不哟啊显得格格不入,太受人排斥,多用表扬,奖励强化他们的良好行为。

心计三:怀柔政策

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有上课不注意听讲,见人不打招呼,坐没坐相、站没站相等毛病。对待这些孩子,建议家长和老师要注意,不要培养十全十美的孩子,尤其是不能对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这么高要求。也无需强求她见人有礼貌,注意一台,这些对普通孩子来说非常容易学习的事情对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来说却是个大难题。这些“苛刻”要求,会加重孩子与家长的冲突。家长需要的是抓大放小,先解决最重要的问题,如社交障碍等。

心计四:忽略政策

对待孩子的一些行为,要再潜移默化中去教育。对一些小得行为“毛病”,可以 忽略,或者放一放。因为孩子和家长的经历都是有限的,“眉毛胡子一起抓”是难以解决孩子的核心问题的,还会引发亲子关系紧张,引起孩子焦虑、抑郁等各种负面情绪,自身的优势智力无法发挥出来。只有分层次、有针对性、有目标的对待儿童的行为问题,才能达到问题行为的最佳管理,维持家长的一定权威,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阿斯伯格综合症没有特效药,目前医生只能提供大的原则和策略,具体的实施还需要家长和老师细心观察,因人而异,总结出最合适自己孩子的一套行为管理方法。

十二、http://wwwdocincom/p-93539625html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患有包括亚斯伯格症(Asperger )

一名AS研究名人后指出,历史上各条战线有许多名人是因为患有阿斯伯格症才获致杰出成就,例如牛顿和爱因斯坦。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导,爱尔兰都伯林大学三一学院的精神病学教授费滋杰罗(Michael Fitzgerald)声称,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患有包含亚斯伯格症(Asperger Syndrome)在内的「泛阿斯伯格症障碍症候群」(ASDs)的迹象,例如科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作家乔治.欧威尔和威尔斯(HG Wells);哲学家维根斯坦;政治家戴高乐和美国总统杰佛逊等人。

一些名人死后亦诊断出患有亚斯伯格症,如音乐家贝多芬、莫差特、童话作家安徒生和哲学家康德。费滋杰罗在皇家精神病学院举办的会议中发表演说指出,这些天才展现出来的创造力,以及阿斯伯格症的征候,都和相似的基因变异有关。他认为精神上异常也能表现出正面的结果。

因为阿斯伯格 容易成才

精神病学专家表示,科学界、文艺界和政界许多杰出人士,往往是阿斯伯格症患者。这是因为导致阿斯伯格症的遗传基因和创造才能的基因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阿斯伯格症患者往往同时也拥有创造天赋。

本报综合报道 迈克尔·菲茨杰拉德是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的精神病学教授,被视为阿斯伯格症领域的****。他认为,阿斯伯格患者同时也拥有创造性的天赋。

牛顿爱因斯坦都有阿斯伯格倾向

菲茨杰拉德举例称,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科幻小说始祖H·G·韦尔斯和奥地利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等名人都表现出了阿斯伯格症症状,其中包括阿斯伯格症中比较普遍的亚斯伯格综合征。此外,贝多芬、莫扎特、安徒生和哲学泰斗康德去世后在尸检时都被发现有亚斯伯格综合征的症状。

菲茨杰拉德认为,阿斯伯格症和创造性存在联系,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他说:“我认为,导致阿斯伯格症(或亚斯伯格综合征)的遗传基因和创造力的遗传基因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亚斯伯格综合征通常指在两岁左右逐渐出现社会情绪障碍和人际互动异常,患者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常对某事物有执著的喜好,而且喜欢独处。亚斯伯格综合征对人的社会关系影响巨大,可是对人的智力没有什么影响,患这种病的人反而容易拥有超常的艺术创造力和数学天赋。

反对者:每个人情况不同

有精神学专家对菲茨杰拉德的理论并不认同。英国自闭症协会的阿曼达·巴滕说:“避免认定自闭症与过人天赋有必然联系非常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性格特征、意志力和需求。”她表示,这些特征可能还包括对细节的注意力、长期坚持某事的持久力等等,然而,“这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可能会误导人们低估了这些人需要克服的其他方面的挑战”。

(本报综合报道)

天才大师行为古怪

本报综合报道 历史上许多科学和文艺大师都患有亚斯伯格综合征,他们的行为给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怪。

名人怪癖多

爱因斯坦在日常生活中很难与人交流,七岁以前他常常着魔般地反复絮语,即便在成为讲师后也依然讲话含糊不清。

牛顿几乎从不开口说话,工作时过于全神贯注以至于常常忘了吃饭,对屈指可数的几个朋友,也是表现冷漠或者发脾气。即使没人来听他的课,他也会对着空无一人的房间讲课。

在作家中,《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是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但在现实生活中,斯威夫特不善与人交流,甚至很少有笑容。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作者刘易斯·卡罗尔是一位数学家和逻辑学家。《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出版后,深受孩子们和大人的欢迎。在现实生活中,据说卡罗尔为了冲一壶好茶,拿着茶壶在室内绕圈,并晃动茶壶“十次”,每次都一定是同样的次数。

有怪癖的文学和艺术巨匠还有许多。乔治·奥威尔对妻子“很不客气”,“行为乖张,有虐待倾向”;普希金有某种程度的精神分裂;米开朗琪罗则有阿斯伯格症。

一个高智商的人不代表有高情商,你不可以对他说,因为你不懂心理学,以他的自负更不会去看心理医生。

人总是不一样的,不要试图去改变什么,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是种幸福,谁说外面的世界就一定正确?

只要对生活没有实质上的影响,不要太在意这件事。

看完本书最后一章曼陀罗绘画成长案例,想用故事的形式来写这篇读书笔记。

写故事之前先搞清楚什么是阿斯伯格。

阿斯伯格与自闭症类似,但自闭症可能存在大脑功能受损,伴随智力缺陷。阿斯伯格是胎儿身体分化过程中大脑发育轻微受损,或母亲怀孕过程中受到惊吓,或出生时遭遇意外等因素作用下,自性保护动力受到了损害。从心理分析角度来看,自性原型是在生物漫长的进化中形成的,它是一种类似本能的动力,具有一定的生理基础。婴儿出生后,为防止再次受到强烈刺激的影响,自性自发启动了自性防御机制。自性防御过早的启动,使得保护、分化、凝聚及整合等自性原动力的发挥受到阻碍。表现出如下病理机制:

针对阿斯伯格儿童的普遍特点及心理分析儿童治疗所形成的模型,可运用曼陀罗绘画进行治疗,治疗的思路是:提供安全和受保护氛围,建立安全感,让儿童感受到被接纳。通过移情的作用,让他们内化分化及整合水平更高的客体。具体步骤如下:

故事的主角小D是家中独子,是一位7岁的男孩。他3岁时被诊断为阿斯伯格(智力正常)。读幼儿园时,小D经常被欺负,对同学具有一定的防备心理。小学一年级时,他想与人交往却未能掌握方法,而被同学孤立。能力上,具有很强的数字心算能力和记忆力。讲一遍故事就能记住。在爱好上,喜欢看书,爱玩电子游戏,对音乐敏感。

有一天小D的妈妈在网上看到曼陀罗绘画的介绍,便购买两本《心灵之路:曼陀罗成长自愈绘本》,每人一本独立绘画,画完一起交流,一起讲述曼陀罗中的故事。

小D和妈妈按照《心灵之路》的顺序开始画,每一幅小D自己独立完成,期间没有接受过曼陀罗绘画的分析治疗。

通过保护阶段28幅曼陀罗绘画,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心理空间,提高了小D的安全感。

小D第1幅曼陀罗取名《ABCD》联想到转动,表达出空白的自性动力需要转动起来。

第19幅取名《时尚》联想到人,中间不太显眼的绿色,隐隐散发出表达天赋的希望之光。

第21幅取名《爸妈我》联想到水饺,水饺作为美食能给人带来能量,同时有团圆的意义。

第23幅取名《乱糟糟的垃圾堆酒店》联想一团模糊,运用数字表达良好的思维及理性功能,进一步展现小D良好的数字敏感性及内倾感觉功能。

第24幅取名《五营》联想五个平安符,象征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进入分化阶段。

第25幅取名《四个地方》联想到马路,对于堵塞,自性分化动力起到打破僵局、重新规划的作用。

分化阶段28幅曼陀罗,提高小D情结的觉察与表达。

绘本第30幅曼陀罗取名《黑白颠倒》联想整合篇的曼陀罗,表达负性情绪的同时也在努力控制这些情绪。这是一幅具有治疗效果的曼陀罗。

第31幅取名《100万种颜色》联想彩图,黑色被分化动力冲击到外圈的一个小角落,意味着自性分化动力对小D的负性情绪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第47幅取名《自然卷进长筒袜》联想紫色的那些颜色都得了黑色的传染病,中心黑色被象征大地母亲的褐色包围住,小D内化了母亲的抱持力量。

第48幅取名《“4”卷地方》联想平平安安没有掉进黑色标记里,小D开始觉察到黑色对自身的影响,并努力让自己不受干扰。

第49幅取名《“4”表“4”格》联想心情自助方格表上的颜色是红黄绿蓝的,小D用不同颜色表示各种情绪,自性分化动力在情绪上得到发挥,小D如果能够坚持用这种形式觉察情绪,那么其高级情绪将得到发展。

第50幅取名《×××ד480”方区》联想我国有四种气型,通过意象表达,小D更好地分化和觉察自己的内心世界。

第51幅取名《植物卷入旋转洞》联想如果那些植物进入旋转洞里的话,全被火车撞倒了。通过觉察、表达及情绪的控制,小D内心情结的能量开始被分化,预示着在自我-情结-自信轴中,情结之中也有自性动力。

第54幅取名《数字噪点》联想数字遗落在点点的某个地方,表达小D被同学排斥和嘲笑为“怪人”,他己懂得在数学上用升华和幽默的方式来释放痛苦。

通过凝聚阶段的28幅曼陀罗,小D进一步觉察内心的情绪。

绘本第68幅曼陀罗取名《黑色的伤心》联想到其它颜色不陪黑色玩。绘画中心是象征希望的绿色以及象征光明的**,表达出小D情绪虽受外界不良刺激困扰,但已学会释放情绪了。

第71幅取名《红黄绿黑》联想到为我感到支持,让我看到春天,还感觉到这幅曼陀罗真美啊!前面提到的第19幅曼陀罗中心那个“蓝色星星儿”,如今成了一颗位于中心并闪耀光芒的宝石,中心能量已经呈现出来。

第73幅取名《黑色世界》联想到好可怕,随着小D自我力量的强大,他开始思考父母有朝一日会变老并离开他,他将如何面对外面的世界?

第77幅取名《黑色区》联想看不清楚,开始用绿色来刻画自己,自我意象在悄悄变化。

绘画整合阶段的28幅曼陀罗,促进小D矛盾的整合。

绘本中的第86幅曼陀罗取名《转机黑炸》联想黑色炸开了山,象征用艺术的方式来转变压抑和否定的心理防御,这对阿斯伯格强烈的情绪爆发,无疑具有较深的治疗作用。

第89幅取名《4+4=8》联想到9个圆圈是我的时尚数字,老师1人,同学8人,在9里面,我要给他们分组。。。小D试图用他的优势功能来理解复杂的人际关系,如果他获得理解,他更能与别人相处和更有力量面对被排斥和被孤立的困境。

第92幅取名《黑色发现的宝藏》联想整个黑色都发现了神奇的宝藏,穿透情结,洞见自性。小D的自性整合动力已慢慢开始发挥作用。

第94幅取名《黑男紫女》联想到波浪滚滚的波涛正在男女不分,投射出小D内心希望与异性交往,但又深深自卑。

第98幅取名《缤纷》联想国王命令、给每人发一只眼睛,有一个人进入了世界,国王说,钻进国旗里,你在缤纷的颜色中看见了世界。清澈的蓝眼睛是洞察力,穿透情结、理解、并治疗,这些都是来自自性的指引功能。

第103幅取名《绿色转盘》联想妖怪。小D消极的蓝黑颜色涂在具有神圣意味的龙凤身上,意味着某种意义的转化。

第104幅取名《3事矛盾》联想其实我什么都不想做。艺术,对小D而言,无论是宣泄情绪还是优化人际关系,都已经起到无比重要的作用。

第106幅取名《心碎》联想3个人都关在一个生锈的笼子里进退两难。父母的情结让小D自性动力受阻,他已经试图自行化解。

第109幅取名《升2降b(6)》联想2+6=8,小D将优势IS(功能数字的视觉化)、ET(数字的逻辑排列)与艺术进行融合,隐约彰显其谱曲的天赋。

28幅指引阶段的曼陀罗,小D画了10幅,渐渐折射出其内心深处自性神圣之光。

绘本第117幅取名《为梦想发射》联想火箭还有15秒就要飞到天空了,女人和女孩对火箭说:“祝火箭飞的快乐”。从母亲的抱持,到老师的支持,小D的自我功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拥有更多的力量去追求与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118幅取名《8岁结婚》联想国王和王子进入了我的婚房,他们为我唱歌,还给我很多礼物,我拿到99个礼物之后,组成了桃子,我的奖金翻倍啦!我的桃子也翻倍啦。桃子有长寿的意义,也有恋爱的成分,而“桃园结义”更有结盟的意义。两个9整合联结的意思,这预示着小D的自性整合动力发挥作用,推动着他去与他人建立联结。

第121幅取名《无色之河》联想这时人们都觉得无色之河有朵灰心之花。意味着小D已经能够比较不认同别人眼中奇怪的自己,无色让人联想到禅宗开悟的境界,折射出小D内心深处自性神圣之光,不会因为任何疾病,更不会因为阿斯伯格而被淹没。

绘本173个阶梯式自愈曼陀罗模板,小D利用一年零7天共画了127幅,他依然在画。小D根据曼陀罗绘本的指导,一步步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觉察,慢慢读懂自己,接纳自己,逐步拿回属于自己的力量,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短板,改善并发展人际沟通的能力。

从小D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曼陀罗绘画发挥自我疗愈的效果,有以下几点因素:

至此,《儿童曼陀罗绘画分析理论与实践》阅读完毕,感谢作者陈灿锐、高艳红两位心理学博士用严谨的态度,表达曼陀罗绘画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多样性。

阿斯伯格是一种神经发育性疾病,临床症状与孤独症相似。

阿斯伯格是一种类似于孤独症的疾病,它与孤独症也有一些不同,这种病没有明显的语言和智能障碍。阿斯伯格患者的主要表现是社交困难,刻板、仪式化,他们的兴趣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特殊性。阿斯伯格患者不与年龄相符的人交朋友,他们会对年龄差距很大的人有兴趣,会有一些不合时宜的兴趣。

阿斯伯格是一种神经发育性的疾病,这种疾病的患者表现的比较傲慢,特别喜欢争辩。但他们的个人兴趣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有的人喜欢讲话,有的人喜欢画画,还有些患者对天气和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在阿斯伯格患者的运动细胞比较差,运动比较笨拙,特别容易情绪化,还有很多患者根本不注意个人卫生。

阿斯伯格是一种综合症,这题疾病没有好的治疗方法,但通过药物治疗能让症状有所减轻,但单靠药物并不能改变患者的核心问题。想要让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需要对其进行教育训练和行为干预。治疗这种疾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因为这种疾病治疗起来需要的费用比较高,干预和辅助的费用都需要个人承担。

阿斯伯格属于神经发育性的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这就有夫妻都是阿斯伯格综合症的患者,生育的孩子患有自闭症。他们在结婚孕育孩子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神经发育异常,更不知道自己患有阿斯伯格,在宝宝出生以后发现宝宝患有自闭症,在给宝宝治疗过程中才发现夫妻二人性格都有一定的缺陷,经过检查以后他们都是阿斯伯格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干预。

文|静进医生

临床上诊断的阿斯伯格综合征(AS)大都是男性,于是给人的感觉是AS多见于男性。然而,现实中女性AS并不少见,只是她们的行为表现没有男性AS凸出或典型罢了;

反观迄今为止的AS诊断标准,几乎是根据男性AS的特征来描述和界定的,套用在女性AS身上并不太吻合,加上男女言谈举止和行为与生俱来有所不同,这就使得女性AS更难被察觉,她们更少主动或被动去看医生。

若仔细观察,她们身上同样存在AS的症状,且较早就会显现出来。记得前几个月,有一对夫妇带着一个6岁女孩看诊,主诉到:“女孩自幼好发脾气,对声音敏感,在幼儿园不大服从指令,不遵守纪律,老师暗示应该找医生看看。

女孩自幼语言发育正常,喜欢翻阅各种书看,有时达到痴迷状态,甚至不理会父母的呼唤。掌握很多词汇量,说话文绉绉的,好用“书面语”交谈,但缺乏真正的语言交流技巧;不喜欢与其他同龄女孩玩,总说那些小孩玩得太无聊,她们的玩法太愚蠢。

因此,宁愿独自玩耍,或更乐意找其他大龄男孩子玩;再就是,其玩耍方式不同于同龄女孩,更喜欢拼图、机械类玩具,而且总是没完没了地问问题,好刨根问底儿,等等。”显然,该女孩符合阿斯伯格综合征的诊断。

总体上讲, AS女孩在整个童年期社交和日常行为没男性凸显,加上女性相对的“文静”和自我掩饰,很少被察觉异常或找医生检查咨询。即使到了青春期至成年后,AS女性的社交技能相对均衡,分寸感比较好。

AS女孩有较好的想象力,比较喜欢玩假扮 游戏 ,她们喜欢故事、仙女、巫婆和各种奇幻世界,包括幻想中的朋友。很多AS女性对宠物、明星或一些肥皂剧有着超乎寻常的迷恋。青春期后喜欢男性化装束,不喜欢涂脂抹粉,有可能容易受他人欺骗和遭受性侵犯。

社交、人际方面的困扰会一直伴随她们的生活。她们不喜欢社交和找人聊天,觉得闲聊和寒暄很累人,她们不喜欢聊“八卦”,而更喜欢实用功能性的对话;在人多的地方聊天时她们会感到紧张、焦虑和不自在,也因此故意借故回避社交场合,如生日聚会、演出、团体出游等,但她们的借口和撒谎往往很蹩脚,容易让人识破。

因此,AS女孩子在学校或职场常成为被嘲弄、讽刺挖苦的对象,而她们自己不明白为什么。她们往往只有一两个好朋友,有时觉得与男性相处更容易、更放得开。

AS女孩本身有 社会 性互动的需要,也明白他人的期望,她们喜欢玩 社会 性 游戏 ,但很少主动发起 游戏 ,而是由其他人带动着玩。AS女性的面部表情往往与其内在情绪不一致,常以被动攻击的方式应付外界压力,她们很容易自责和生闷气。

在职场中,她们倾向选择做那些需要智商(而不是情商)的工作,如会计、计算机、资讯分析、实验室工作等,有的也会成为公司企业高管,表现为“高冷”、工作狂和女强人形象。她们可以谈恋爱、结婚生子,但夫妻关系容易出问题,且养育孩子态度可能显得“冷漠”,或养育子女遇到的困惑较多。

AS女性会感觉到自己哪里与他人不同,也常因感到身体不适而烦恼,有可能因为焦虑、抑郁、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婚姻问题或行为/社交问题而看医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9974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2
下一篇2023-10-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