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证,“抱鸡”这种礼俗实际上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是从古代“奠雁”逐渐演化而来的,大致经历了雁礼、鹅礼和鸡礼三个阶段。
一、雁礼
《礼记•昏经》中说:
“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皆用雁。”可见,雁在婚姻中,确实是最重要的礼物。既然在古代婚姻六礼中,其中五礼都用雁,那么,以雁为礼有什么涵义呢
首先,取其不失节、不失时之义,并且这也与儒家“不违民时”的“仁政”思想相吻合。
关于此义,《白虎通•嫁娶篇》上有明确的说明:“……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雁是候鸟,来去有时,且从不失信,因此雁成为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象征。其实,这也和儒家“仁政”思想--“不违民时”相吻合。因为性欲是人类最强烈的生理冲动,男女发育成熟,就要男婚女嫁,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婚嫁失时,就会出现内有“怨女”,外有“旷夫”的现象,并且难免造成*乱等社会问题。而雁礼,无疑可以表示婚嫁以时的意义。
其次,取“嫁娶长幼有序,不相逾越”之义,并且“长幼有序”和封建儒家礼法也相吻合。
此义在《白虎通•嫁娶篇》中也有说明:“……又取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逾越也”。在《春秋繁露》中也有此类记载:“凡贽,大夫用雁,雁有颊,长者在民上,必有先后,雁有行列,故以为贽”。众所周知,雁飞行时,都是“人”字形排列,老而壮者在前面导引,幼而弱者尾后,从不跨越。其实,“长幼有序”也和封建儒家礼法相吻合,并且儒家礼法要求嫁娶必须按伯仲叔季这种长幼顺序进行,非万不得已,不得颠倒嫁娶顺序。因为除雁有这种“行止有序”的行为外,其它候鸟都没有,因此雁倍受重视,古人才以之为贽。
第三,取其和气之义,以示对结婚的男女双方的美好祝愿。《本草注》说“雁为阳鸟,盖得中和之名,热即北寒即南,以就和气,所以为贽者,一取其信,一取其和也。”
自古至今,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家庭和和睦睦,幸福美满,都希望夫妇双方相敬如宾、和和气气、白头到老,以雁为贽,就可表达对未来家庭生活的美好祝愿,因此,雁可作为吉祥的象征。
第四,取其“聘则娶妻”之义。
在古代,如女方同意婚事就称作“许嫁”,如“女子许嫁,笄而字”,这称呼直到唐宋元也没有改变;在男方,虽按古代婚姻六礼一一进行,其实,最重视的礼节是“委禽”,以表示“聘则娶妻”之义。《左传•昭公元年》记:“郑徐吾犯之妹美,公孙楚聘之矣,公孙黑又使强委禽焉”。可见“委禽”实是不可缺少的礼节,犹如现代婚姻中的结婚手续一样重要。
另外,雁礼也有“妻从夫”之义。“……又雁随阳,妻从夫之意”。这一点更符合妇女“三从四德”的封建儒家礼法。
二、鹅礼
雁是候鸟,不是家禽,所以难以得到。有些地区雁很少出现,就更难得到了,于是,鹅“乘虚而人”,代雁为贽,称“雁鹅”。娶亲时,鹅并不放在簿子里,而放在特制彩亭上,并由两人抬着,随行于仪仗行列中,由此可见雁鹅倍受重视程度。人们以鹅为贽,表达男女双方婚前互守婚约,婚后结为佯侣、永不分离的美好愿望。
鹅得以代雁之贽,还因为鹅、雁为同类动物。《广雅》曰:鹅,雁也。扬雄方言曰雁,自关而东谓(乌可)鹅,南楚之外谓之鹅”。
《古今图书集成•婚礼部•辽》记:“凡贽用生雁,左首以生色缯交络之,无则刻木为之首……雁近于死。无则以鹅代之,鹅亦雁之属也”。
由此可见,雁、鹅本属一“家”。
大约到了明朝,定亲礼物普遍用鹅,另猪二口,鹅二十对,酒八十瓶等。
三、鸡礼
《宋史》礼志十八记:
“宋诸王纳妃,赐嫁白银万两……士庶人无雁奠者,三舍生听羊,庶人听以雉及鸡骛代。”由此可见,自宋时鸡礼就开始出现。因为鸡比鹅饲养的更普遍,而且更能代表雁礼的象征意义,于是“鸡礼”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接受,并一直至今仍盛行不衰。
首先,鸡可以代表雁礼的许多象征意义。
鸡从不失时,到了一定时刻就开始打鸣,正因鸡非常守时,古人表示一天时辰时,才用“鸡鸣”来表示夜半以后的那个时辰。“巽为鸡,鸡鸣节时,家乐无忧”,因此,鸡礼可以表示雁“不失时,不违民时”的象征意义。
又:“春秋题辞曰: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炎上,故阳出鸡鸣,以颊惑也”。由此可见,鸡与雁一样,都随阳,均可表示“妻从夫”之义。
《韩诗外传》又记:
“田饶谓鲁哀公日:夫鸡,头戴冠者,文也;足博距者,武也;敌在前而敢争者,勇也;见食相告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因此,可以说鸡“五德俱全”,用鸡为贽,更有象征意义。
其次,鸡礼与“男尊女卑”的封建儒家思想相一致。
在现代婚俗中,女方带来的那只母鸡(俗称“长命鸡”)不能喂养在家里,必须在成亲三日后卖掉。据说这样是因为恐怕万一喂死在家里,不吉利,并且卖掉换成钱买盐(缘),取缘份之意。
不过,我认为,这种鸡礼有其深层涵义。不留母鸡在家,是为避免“母鸡司晨。母鸡之晨,惟家之索”之祸。这种思想,在《颜氏家训》中有充分的体现:
“妇主中馈,唯事酒食衣服之礼耳,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干蛊,如有聪明才智,识远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必无母鸡晨鸣以致祸也”。
可见,妇女在古代是无社会地位的,可以说没有独立人格。出嫁之前,就接受“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笄、总……妇事舅姑,如事父母……”《礼记•内则》嫁人之后,唯行妇职,谨守妇道。不仅夫属父道妻为母道,夫属子道妻为妇道,并且“嫁鸡正尔随鸡飞”,与夫荣辱与共,夫贵则妻贵,夫贱则妻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正是男尊女卑、妻从夫纲等封建儒家思想的反映,也是“母鸡无晨。母鸡之晨,惟家之索”思想导致的恶果。
“鸡礼”中的“不留母鸡”,因能反映封建儒家礼法,所以为统治阶级提倡,并逐渐盛行于世。
第三,“鸡者,吉也”,取其吉祥之意。
上古时代纳征礼物繁多,自先秦至后汉达30种,不仅均为实用的贵重物品,而且都有其象征意义。唐朝杜佑在《通典》曾考察汉代纳采礼物:
“礼物,以玄纁、羊、雁、清酒、白酒、鹿……总言之,物之所象者,玄,象天,纁,法地,羊者,祥也,群起不党,雁则随阳,清酒降福,白酒观之用,鹿,禄也……”。
当时虽无鸡礼,但鸡,表吉祥之意,因此为后来世人所乐于接受。
第四,在古代纳采三十种礼物中,还有“凤凰、舍利兽、鸳鸯、受福兽……凤凰雌雄伉合取夫妇象征之义。
但是凤凰是稀有鸟类,其实是否真有其鸟还不得而知,人们只是以此鸟代表祥端,并且作为夫妇象征。既然凤凰难得,于是现代婚礼便以雌雄鸡代之,既有“雁礼”之义,也含“凤凰”之象征意义,可谓一举而两得,因此“鸡礼”广受欢迎。
自周至今,虽历数千年,社会制度几经变化,社会文化不断发展,婚姻六礼不断改革、简化,然而,由于“鸡礼”有上述重大意义,因此,“抱鸡”风俗得以沿袭下来并且盛行不衰。
抱着睡觉对于一些夫妻来说是一种亲密的姿势,可以增强彼此之间的感情和安全感。然而,对于有些人来说,这可能是一种不舒服或不习惯的姿势,因此不抱着睡觉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如果你希望和你的丈夫每晚都抱着睡觉,可以尝试沟通并表达你的需求。你可以告诉他你的感受,以及为什么这个姿势对你很重要。同时,也要听取他的想法和感受,了解他为什么不想抱着你睡觉的原因。
如果你们已经沟通了,但仍然存在分歧,可以考虑寻求专业的帮助,如婚姻咨询师或心理医生,以帮助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这个分歧影响到你们的感情和婚姻关系。沟通、理解、尊重和包容是建立健康、稳定婚姻关系的关键。
在迎亲环节,新娘从婚房到婚车这一段距离,一般是需要新郎抱着过去的,但是结婚新娘太胖抱不动怎么办?新娘下车一定要新郎抱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结婚新娘太胖抱不动怎么办
1、传统的结婚习惯,确实是新郎抱着新娘上下婚车。但是,如果新娘体重偏重,而新郎力气不是那么大的话,这个流程就有些吃力了。新娘太胖的话,新郎可以考虑采用背着的方法。
2、我们背着一个东西,比依靠双手抱着那个东西要省力得多。如果新郎抱着新娘有些吃力的话,让新娘靠着你的肩背,背着她出来同样是很不错的选择。
3、另外,部分地区的婚礼习惯,并不是新郎抱着新娘出门,而是新娘的父亲、兄弟等人员来带新娘出门。新郎力气不太够的话,不妨就让新娘的父兄代替,同样是可以的。
二、新娘下车一定要新郎抱吗
1、不一定。新娘上婚车,是肯定要新郎抱着上去的,但是下车就不一定需要抱着了。上婚车时,新郎要抱着新娘,主要是因为有传统婚俗禁忌,认为新娘在出娘家的时候,脚是不能沾地的。
2、如果这个环节,新娘的脚沾地了,那么可能就会带走娘家的财运,可能会给夫家招来灾祸。而到了下婚车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了。即便新郎不抱着新娘下车,也是可以的。
3、不过,不一定要新郎抱着下车,但一定要新郎来开车门喔。婚车到达后,一般由伴郎先为新郎拉开车门,然后新郎下车,绕到新娘一侧,为新娘拉开车门,牵着新娘下婚车就行。
结语:
本文分享了在婚礼当天,抱新娘上婚车需要了解的基础常识,希望对正在筹备婚礼的你,能有所帮助吧。
有些地方的习俗,结婚时新郎要抱新娘进门。120斤体重的男生要抱着110斤体重的女生上楼,而且是六楼,有电梯的话公主抱或怎么抱都好;若是没有电梯,也只好用背的方式了。抱新娘和背媳妇都是很浪漫的感觉 如果是六楼还没电梯还是背着吧 因为你们相差十斤左右 公主抱的话三楼可能就不行了 建议还是背上去好 这样可以用少点力 其次是这样比较安全 两个人在一起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是最幸福的 祝你们幸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