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由于奉献于事业。
1、她将她的时间都奉献于事业和工作当中,曾凡一曾说“我从来没想过留在美国,我父亲当年回国费了些周折,但他一心想着报效祖国,坚决要回国。他影响了我。”
2、曾凡一,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医学/理学双博士学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10年1月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集团于1998年联合设立,每年授予全球5名为科学进步做出卓越贡献的女性。
这是唯一在全球范围内奖励女科学家的奖项,被称为“女性诺贝尔科学家奖”。中国当前共有6位科学家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中国首位获奖者:李方华(2003)
李方华院士是凝聚态物理学、电子显微学专家,是中国科学院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李方华院士于1950年考入武汉大学,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李方华院士是首位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中国科学家。
香港首位获奖者:叶玉如(2004)
叶玉如院士是著名神经生物学家,是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美国科学院、香港科学院院士或外籍院士。叶玉如院士于1974年就读于美国西蒙斯学院,1977年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后进入香港科技大学工作。
最年轻中科院院士:任咏华(2011)
任咏华院士(左二)是著名的无机化学家,曾于38岁当选当时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是美国科学院、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香港科学院院士或外籍院士。任咏华院士于1988年获得香港大学博士学位,后进入香港大学任教。
化学领域第一位女性长江学者:谢毅(2015)
林巧稚--中国妇产科学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出生于福建厦门,1921年9月至1929年6月,就读并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本科学士学位、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29年进入协和医院妇产科,从住院医、总住院医一直做到主治医;1939年至1941年任协和医院妇产科代理主任、主任。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协和医院停办。1941—1946年挂牌“林巧稚诊所”自行开业,同时创建中央人民医院(中和医院)妇产科并任主任,兼北京大学医学院妇产科系主任、教授。1948年协和医院恢复,林巧稚重回该院并任妇产科主任、教授。
林巧稚
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虽然她一生没有结婚,却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又与梁毅文被合称为“南梁北林”。在2019年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2
谢希德--中国半导体物理学开拓者之一
谢希德,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固体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21年3月19日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她是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科和表面物理学科开创者和奠基人,在表面和界面物理以及量子器件和异质结构电子性质理论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培养出数位当今中国该领域的领军人才。曾任复旦大学校长,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物理学科研机构的建立与发展,科教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以及物理学会的工作做出突出的贡献。
3
屠呦呦--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2015年10月,屠呦呦也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也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4
曾凡一--开演唱会的海归女科学家
曾凡一4岁半开始学习钢琴,5岁登台演出,开个人演唱会,出版个人专辑;“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者,在国际上首次证明了iPS细胞具有和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多能性——看似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在一个人身上重叠。她,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曾凡一教授。
2010年“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她获得了第六届“上海市巾帼创新奖”。而她母亲黄淑帧是第三届“上海市巾帼创新奖”获得者,母女俩同获巾帼创新奖,这是头一回。在她心里,科学是神圣的,而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艺术让科学插上想象的翅膀,科学艺术由梦想变成现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