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 地理位置 正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 县名 正宁县 (汉语拼音:Zhengning Xian) 面积 全县面积13195平方公里。 政府 县人民政府驻山河镇, 邮编 745300。 代码 621025 电话区号 0934 汽车牌照 甘M 正宁概况 正宁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东南部、子午岭西麓。东接陕西黄陵县以子午岭为界,南邻旬邑县,西南与彬县相邻,西接长武县以泾河为界,北壤本省宁县。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07°56′20″—108°38′08″,北纬35°14′40″—35°36′18″之间。属黄土高原沟壑区,黄土层厚度90—150米。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平均海拔1460米,地貌梁、峁、沟交错,河、川、塬相间,分为四塬三川;地形东高西低、东宽西窄,略呈三角形,东西长635公里,南北宽402公里。 行政区划 正宁县辖4个镇、6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山河镇、榆林子镇、宫河镇、永和镇、西坡乡、永正乡、周家乡、湫头乡、五顷塬回族乡、三嘉乡。县境内有子午岭林管局正宁分局:西坡林场、秦家林场、中湾林场、中湾林甘肃省正宁县行政区划图科场、刘家林场。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比较广阔,总面积13195平方公里,其中东部的子午岭林区,系成片的天然次生林区,共387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293%,全为林草覆盖,植被状况优越,是该县涵养水分,调节雨量的天然水库。占我县林地总面积的80%。 耕地多分布于比较平整、肥沃的宫河、永和、山嘉,月明四条原面,土地平整,土层深厚,熟化程度高,多为较肥沃的黑垆土壤,共2366万亩,占耕地43%。纵穿县境的三条河川有川台地23万亩,占耕地46%。构成我县农作物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山地多分布于原面两侧和沟谷四周和东部的梁、峁、塌撑等地类地形。一般小块、小片居多,坡度较大,小气候表现明显,海拔高差悬殊,对林木草种选择性强。 资源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水土流失严重。沟壑面积较大,约占总面积的82%。全县有大小不等沟壑1200多条。沟壑密度平均达067公里/平方公里,沟切尝试在150-200米之间。这些沟壑浸蚀十分严重,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 经济发展 2008年生产总值完成102亿元,增长177%;农业增加值完成407亿元,增长1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513万元,增长241%;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04亿元,增长223%; ——财政大、小口径收入分别完成15038万元、14039万元,剔除煤田采矿权出让金收入后完成5038万元、4039万元,增长23%、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28亿元,增长686%,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完成172亿元,增长49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8300元,增长275%,净增17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2576元,增长183%,净增399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6亿元,增长295%;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6‰;万元GDP能耗降低461%; 气候资源 正宁县位于大陆腹地,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湿润半湿润气候。由于地势较平缓,加之夏季季风的影响,气候要素反映也较平缓。子午岭林区气候阴湿,温度较低,雨雾多,日照少,霜期长。环绕林区形成特殊的多雨围带。因季风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降雨量年、月分布不稳定,一般七、八、九月降水偏多,春旱较频繁。 全县年平均日照时数24474小时。日较差条件较好,有利于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无霜期限较长,气温较高,日照充裕,降雨量充足。太阳辐射问题和日照时数较同纬度的华北平原为高,属我国辐射能源高值区之一,光能利用潜力很大。由于气温日差大,积温高,利于光合作用和干物质形成以及糖分积累。雨热功当量基本同步,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 水资源 全县年平均降水量6235毫米,年降水总量为851亿亿立方米。 五条河流,均属泾河水系,自产水三条河流中四朗河为最大河流,全长83公里,流域面积64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7%,年平均流量091秒立米,径流量2880万立方米。支党河41公里,嘉峪川河在正宁县境内长255公里,还有无日天沟,和左家川两条河。 我县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层潜水,和下白垩系碎碎潜水及承压水,地下水总径流量为274646万立方米。 全县总径流量878646万立方米,人均5167立方米,耕地亩均200立方米。资源十分贫乏。本县地形地貌特点是水低地高,发展灌溉农业有很大困难。 矿产资源 据初步探明,县内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矿产资源,其中煤炭储量超过16亿吨,有望近年开采。 林木资源 东北部子午岭林区植被较好,有次生林分布,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84%。全县共有森林面积767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70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88%,是甘肃省宜林荒山绿化达标县。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远古时期(前21世纪前) 正宁县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及有熊氏氏族部落繁衍生息地之一。 夏代(前2070——前1600)。 天下分为九州,正宁属于雍州西戎之地。夏代孔甲年间(约前17世纪),周先祖不窋奔庆阳,建立北豳之邦,正宁属北豳邦国。夏桀(履癸)时,周先祖公刘从北豳迁都公刘邑,正式建立豳国,正宁属豳国之域。 商代(前1600——前1046) 正宁仍属豳国管辖。商末,周族南迁岐山周原,豳地被义渠戎族占领,正宁属义渠戎国之地。 西周时期(前1046——前771) 义渠戎国属周王朝管辖下的方国,正宁仍属之。 春秋战国时代(前770——前221) 前期仍袭旧制。前400年,魏国占领西河郡和上郡,并在正宁境内修筑魏长城。此后,长城东部(即今正宁永正、山河、湫头、三嘉之东)土地归魏国上郡管辖,长城西部(榆林子、罗川之西)土地归义渠戎国管辖。前352年,秦国出兵攻打魏国,一举占领西河、上郡,从此,正宁东部归秦国上郡管辖,西部仍属义渠戎国管辖。前270年,秦灭义渠戎国,建立北地郡,郡址义渠。此后,正宁西部划北地郡,东部仍属上郡。 秦代(前221——前206)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建立郡县制。秦在北地郡设郁郅(今庆城县)、泥阳(今宁县)、朝那(今镇原县西北)3县。正宁西部划归泥阳县管辖,东部仍属上郡。 西汉时期(前206——公元25) 仍袭秦制,并先后在正宁境内东南部设三水(属安定郡)、独乐、阳周(属上郡)3县。西部今宫河、周家地区归弋居县(县治在今宁县政平),属北地郡。 三水县:西汉初年因罗川谷三水汇流而得名,治址罗川。辖今正宁县罗川、永和和陕西省旬邑县、彬县广大地区。数年后,县治迁至今庆阳市镇原县境内。原辖地今正宁县永和、罗川,今彬县永乐、底庙地区划归独乐县管辖。 独乐县:西汉初年置,治址在今榆林子镇乐兴村,辖今榆林子等地。后又将罗川、永和等地划归上郡管辖。 阳周县:西汉初年置,治址在今永正乡上官庄附近的秦驰武城,辖今永正、山河、西坡、月明、湫头、五顷原、三嘉及宁县平子等地,归上郡管辖。 东汉时期(25——220) 建元六年(30),阳周、独乐两县皆废,地域划归泥阳管辖。惟宫河、周家仍归弋居管辖。东汉末年废弋居,地域并入泥阳。建安元年(196),因庆阳地区北部被匈奴和西凉马超屡次占领,在今正宁县永和塬设西川县,属安定郡。因子午岭水向西流而得名西川。县治具体地址不清。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 三国时,正宁归魏管辖。晋建兴四年(316),匈奴首领刘聪攻破长安,建立汉国,正宁属汉,末置县。319年,汉国更名前赵,正宁属前赵安定郡,未置县。 东晋咸和二年(327),后赵打败前赵,正宁归后赵,属安定郡,未置县,以驻军代政。永和七年(351),前秦立国于长安,在今镇原县置雍州,以军代政,正宁归雍州。太元九年(384),后秦赶走前秦,在今庆阳市置泥源军,以军代政,正宁属泥源军。 北朝时期(386——581)。太平真君二年(441),北魏在今宁县城置定安县,兼置赵兴郡;在罗川重置阳周县,辖今正宁东部、南部地区和宁县平子镇;在榆林子乐兴重置独乐县,辖今榆林子和长乐地区。以上2县均属赵兴郡管辖。今正宁县的宫河和周家归定安县辖。皇兴二年(468),改赵兴郡为华州,阳周、独乐2县属华州。太和十一年(487),华州更名班州,阳周、独乐2县属班州。太和十四年,更班州为豳州。阳周、独乐2县均属之。 西魏大统元年(535),在阳周县增设泥阳、惠涉二护军。泥阳军设在今宁县平子境内,惠涉军驻罗川城。此2军均为驻军机构,非政府机构。大统十六年(550),西魏在阳周县置显州,阳周、独乐二县属之。废泥阳、惠涉二护军。废帝二年(553),改豳州为宁州。 北周元年(557),废显州,阳周、独乐2县改属宁州赵兴郡。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581——960) 隋开皇三年(583),废赵兴郡和独乐县,独乐地域划归阳周县。开皇十八年,改阳周县为罗川县。大业元年(605),改宁州为北地郡,罗川县属之。次年,改北地郡为豳州,罗川县属之。大业八年,改豳州为北地郡,罗川县属之。 唐武德元年(618),改北地郡为宁州。并从宁州析置豳州(治在今陕西省彬县),罗川县属宁州。次年,从宁州辖定安县析置定平县(县治在今宁县政平),属豳州,今正宁宫河、周家地域划归定平县辖。天宝元年(742),改宁州为彭原郡。因在罗川发现27躯玉真人像,故改罗川县为真宁县,属彭原郡。乾元元年(758),改彭原郡为宁州。元和三年(808),定平县划归宁州。大中三年(849),设邠宁节度使,真宁县、定平县均属之。 五代十国时期(907——960) 庆阳地区庆、宁、原、衍、环五州并存,真宁县属宁州,定平属衍州。后周显德五年(958),废衍州,定平县划归豳州。后周末年又划归宁州。从此,宫河、周家两地久归宁州辖。 宋金元明清时期(960——1911) 北宋时期(960——1127),真宁归属未变。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宁州归属庆阳府,真宁县为庆阳府宁州所辖。 金代(1115——1234),真宁属宁州。山河及今宁县太昌、早社3镇归宁州管辖。 元代(1206——1368),真宁仍属宁州。山河、太昌、早社3镇及定平、襄乐2城归宁州直辖。 明代(1368——1644),前期仍袭旧制,直至万历二十九年(1601),经邑人赵邦清提请,朝廷改真宁县直属庆阳府,宁州不再领真宁县。真宁县辖郭下、长乐、望仙、文乐、乐兴、平子、西峪、路上、香庙、中庙、长城、移丰、山河、新庄、万益、万盈、安夫、要册、勾仁、安兴、烟村21里。 清代(1616——1911)。初期沿袭明制。顺治五年(1648),真宁知县焦象贤申请,并21里为7里,即:与新、光化、挈炬、和恒、金汤、灵湫、永绥7里,共编为68甲。康熙八年(1669),析陕西行省甘肃布政使司置甘肃行省,真宁属甘肃行省庆阳府。雍正元年(1723),因避清世宗“胤礻真 ”讳,更名真宁县为正宁县。
1:社会更加稳定
2:抑制生育率的下降
1:社会更加稳定
在新闻和生活中,结婚双方因为彩礼问题而闹掰,甚至是发生命案的事件,我们也听过不少。
限制了高额彩礼,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这样不好事情的发生率,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的和谐。
2:抑制生育率的下降
现在很多年轻人结不起婚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 资产不够导致结不了婚,而无法结婚就无法考虑生儿育女的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限制了高额彩礼,那么对于那些想结婚但是没太多钱的人来说,说不定就可以负担得起彩礼的支出,所以这样做可能会对结婚率有所提升,结婚率提升了,生育率理论上也会提升,以上是对社会的正面影响。
下面给大家科普一下另一个问题哈:
彩礼在法律中的规定是属于女方的婚前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划分财产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不退还的。
记得前两天看到有小伙伴问彩礼什么情况下可以退还,我去查了一下,以下情况是可以退还彩礼的。
也在这个问题下面分享给我们的小伙伴:
下面我来解释一下哈。
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简单点说,就是即将结婚的新人,所有的程序都进行的差不多了,只差去民政局领证的情况下,有一方想要退婚。
这个时候就需要将彩礼退还。
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解释一下就是,领了证,但是没有同居(比如很多人结了婚以后因为工作原因异地),原则上彩礼是需要退还的。
当然这一条是有前提的哈,就是双方想要离婚了,才可能去讨论这个彩礼是否要退还
3: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这一条也有前提的哈,也是要以离婚为前提,因为如果是已结婚的,原则上彩礼不予返还。
但是有一个特殊情况是,这个彩礼是婚前给的,同时离婚后会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是需要退还彩礼的。
这里的困难的评判标准是:给付方因为这笔彩礼导致其生活靠自己的力量无法维持当地最基本的生活水平。
最后,关于限制高额彩礼的法律说法,大家可以去《民法典》中看看,也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本法典推荐给大家。
可以家中常备,平时我们遇到了问题可以从中查查看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
法律是保护我们的重要武器,我们要学会运用它。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属于: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
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
地理位置
正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
县名
正宁县 (汉语拼音:Zhengning Xian)
面积
全县面积1329平方千米。
政府
县人民政府驻山河镇,
邮编
745300。
代码
621025
电话区号
0934
汽车牌照
甘M
正宁概况
正宁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东南部、子午岭西麓。东接陕西黄陵县以子午岭为界,南邻旬邑县,西南与彬县相邻,西接长武县以泾河为界,北壤本省宁县。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07°56′20″—108°38′08″,北纬35°14′40″—35°36′18″之间。属黄土高原沟壑区,黄土层厚度90—150米。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平均海拔1460米,地貌梁、峁、沟交错,河、川、塬相间,分为四塬三川;地形东高西低、东宽西窄,略呈三角形,东西长635公里,南北宽402公里。
行政区划
正宁县辖4个镇、8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山河镇、榆林子镇、宫河镇、永和镇、月明乡、西坡乡、永正乡、周家乡、罗川乡、湫头乡、五顷塬回族乡、三嘉乡。县境内有子午岭林管局正宁分局:西坡林场、秦家林场、中湾林场、中湾林甘肃省正宁县行政区划图科场、刘家林场。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比较广阔,总面积13195平方公里,其中东部的子午岭林区,系成片的天然次生林区,共387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293%,全为林草覆盖,植被状况优越,是该县涵养水分,调节雨量的天然水库。占我县林地总面积的80%。
耕地多分布于比较平整、肥沃的宫河、永和、山嘉,月明四条原面,土地平整,土层深厚,熟化程度高,多为较肥沃的黑垆土壤,共2366万亩,占耕地43%。纵穿县境的三条河川有川台地23万亩,占耕地46%。构成我县农作物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山地多分布于原面两侧和沟谷四周和东部的梁、峁、塌撑等地类地形。一般小块、小片居多,坡度较大,小气候表现明显,海拔高差悬殊,对林木草种选择性强。 资源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水土流失严重。沟壑面积较大,约占总面积的82%。全县有大小不等沟壑1200多条。沟壑密度平均达067公里/平方公里,沟切尝试在150-200米之间。这些沟壑浸蚀十分严重,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
经济发展
2008年生产总值完成102亿元,增长177%;农业增加值完成407亿元,增长1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513万元,增长241%;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04亿元,增长223%;
——财政大、小口径收入分别完成15038万元、14039万元,剔除煤田采矿权出让金收入后完成5038万元、4039万元,增长23%、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28亿元,增长686%,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完成172亿元,增长49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8300元,增长275%,净增17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2576元,增长183%,净增399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6亿元,增长295%;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6‰;万元GDP能耗降低461%;
气候资源
正宁县位于大陆腹地,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湿润半湿润气候。由于地势较平缓,加之夏季季风的影响,气候要素反映也较平缓。子午岭林区气候阴湿,温度较低,雨雾多,日照少,霜期长。环绕林区形成特殊的多雨围带。因季风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降雨量年、月分布不稳定,一般七、八、九月降水偏多,春旱较频繁。
全县年平均日照时数24474小时。日较差条件较好,有利于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无霜期限较长,气温较高,日照充裕,降雨量充足。太阳辐射问题和日照时数较同纬度的华北平原为高,属我国辐射能源高值区之一,光能利用潜力很大。由于气温日差大,积温高,利于光合作用和干物质形成以及糖分积累。雨热功当量基本同步,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
水资源
全县年平均降水量6235毫米,年降水总量为851亿亿立方米。
五条河流,均属泾河水系,自产水三条河流中四朗河为最大河流,全长83公里,流域面积64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7%,年平均流量091秒立米,径流量2880万立方米。支党河41公里,嘉峪川河在正宁县境内长255公里,还有无日天沟,和左家川两条河。
我县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层潜水,和下白垩系碎碎潜水及承压水,地下水总径流量为274646万立方米。
全县总径流量878646万立方米,人均5167立方米,耕地亩均200立方米。资源十分贫乏。本县地形地貌特点是水低地高,发展灌溉农业有很大困难。
矿产资源
据初步探明,县内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矿产资源,其中煤炭储量超过16亿吨,有望近年开采。
林木资源
东北部子午岭林区植被较好,有次生林分布,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84%。全县共有森林面积767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70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88%,是甘肃省宜林荒山绿化达标县。
历史沿革
远古时期(前21世纪前)
正宁县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及有熊氏氏族部落繁衍生息地之一。
夏代(前2070——前1600)。
天下分为九州,正宁属于雍州西戎之地。夏代孔甲年间(约前17世纪),周先祖不_奔庆阳,建立北豳之邦,正宁属北豳邦国。夏桀(履癸)时,周先祖公刘从北豳迁都公刘邑,正式建立豳国,正宁属豳国之域。
商代(前1600——前1046)
正宁仍属豳国管辖。商末,周族南迁岐山周原,豳地被义渠戎族占领,正宁属义渠戎国之地。
西周时期(前1046——前771)
义渠戎国属周王朝管辖下的方国,正宁仍属之。
春秋战国时代(前770——前221)
前期仍袭旧制。前400年,魏国占领西河郡和上郡,并在正宁境内修筑魏长城。此后,长城东部(即今正宁永正、山河、湫头、三嘉之东)土地归魏国上郡管辖,长城西部(榆林子、罗川之西)土地归义渠戎国管辖。前352年,秦国出兵攻打魏国,一举占领西河、上郡,从此,正宁东部归秦国上郡管辖,西部仍属义渠戎国管辖。前270年,秦灭义渠戎国,建立北地郡,郡址义渠。此后,正宁西部划北地郡,东部仍属上郡。
秦代(前221——前206)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建立郡县制。秦在北地郡设郁郅(今庆城县)、泥阳(今宁县)、朝那(今镇原县西北)3县。正宁西部划归泥阳县管辖,东部仍属上郡。 西汉时期(前206——公元25)
仍袭秦制,并先后在正宁境内东南部设三水(属安定郡)、独乐、阳周(属上郡)3县。西部今宫河、周家地区归弋居县(县治在今宁县政平),属北地郡。
三水县:西汉初年因罗川谷三水汇流而得名,治址罗川。辖今正宁县罗川、永和和陕西省旬邑县、彬县广大地区。数年后,县治迁至今庆阳市镇原县境内。原辖地今正宁县永和、罗川,今彬县永乐、底庙地区划归独乐县管辖。
独乐县:西汉初年置,治址在今榆林子镇乐兴村,辖今榆林子等地。后又将罗川、永和等地划归上郡管辖。
阳周县:西汉初年置,治址在今永正乡上官庄附近的秦驰武城,辖今永正、山河、西坡、月明、湫头、五顷原、三嘉及宁县平子等地,归上郡管辖。
东汉时期(25——220)
建元六年(30),阳周、独乐两县皆废,地域划归泥阳管辖。惟宫河、周家仍归弋居管辖。东汉末年废弋居,地域并入泥阳。建安元年(196),因庆阳地区北部被匈奴和西凉马超屡次占领,在今正宁县永和塬设西川县,属安定郡。因子午岭水向西流而得名西川。县治具体地址不清。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
三国时,正宁归魏管辖。晋建兴四年(316),匈奴首领刘聪攻破长安,建立汉国,正宁属汉,末置县。319年,汉国更名前赵,正宁属前赵安定郡,未置县。
东晋咸和二年(327),后赵打败前赵,正宁归后赵,属安定郡,未置县,以驻军代政。永和七年(351),前秦立国于长安,在今镇原县置雍州,以军代政,正宁归雍州。太元九年(384),后秦赶走前秦,在今庆阳市置泥源军,以军代政,正宁属泥源军。
北朝时期(386——581)。太平真君二年(441),北魏在今宁县城置定安县,兼置赵兴郡;在罗川重置阳周县,辖今正宁东部、南部地区和宁县平子镇;在榆林子乐兴重置独乐县,辖今榆林子和长乐地区。以上2县均属赵兴郡管辖。今正宁县的宫河和周家归定安县辖。皇兴二年(468),改赵兴郡为华州,阳周、独乐2县属华州。太和十一年(487),华州更名班州,阳周、独乐2县属班州。太和十四年,更班州为豳州。阳周、独乐2县均属之。
西魏大统元年(535),在阳周县增设泥阳、惠涉二护军。泥阳军设在今宁县平子境内,惠涉军驻罗川城。此2军均为驻军机构,非政府机构。大统十六年(550),西魏在阳周县置显州,阳周、独乐二县属之。废泥阳、惠涉二护军。废帝二年(553),改豳州为宁州。
北周元年(557),废显州,阳周、独乐2县改属宁州赵兴郡。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581——960)
隋开皇三年(583),废赵兴郡和独乐县,独乐地域划归阳周县。开皇十八年,改阳周县为罗川县。大业元年(605),改宁州为北地郡,罗川县属之。次年,改北地郡为豳州,罗川县属之。大业八年,改豳州为北地郡,罗川县属之。
唐武德元年(618),改北地郡为宁州。并从宁州析置豳州(治在今陕西省彬县),罗川县属宁州。次年,从宁州辖定安县析置定平县(县治在今宁县政平),属豳州,今正宁宫河、周家地域划归定平县辖。天宝元年(742),改宁州为彭原郡。因在罗川发现27躯玉真人像,故改罗川县为真宁县,属彭原郡。乾元元年(758),改彭原郡为宁州。元和三年(808),定平县划归宁州。大中三年(849),设_宁节度使,真宁县、定平县均属之。
五代十国时期(907——960)
庆阳地区庆、宁、原、衍、环五州并存,真宁县属宁州,定平属衍州。后周显德五年(958),废衍州,定平县划归豳州。后周末年又划归宁州。从此,宫河、周家两地久归宁州辖。
宋金元明清时期(960——1911)
北宋时期(960——1127),真宁归属未变。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宁州归属庆阳府,真宁县为庆阳府宁州所辖。
金代(1115——1234),真宁属宁州。山河及今宁县太昌、早社3镇归宁州管辖。
元代(1206——1368),真宁仍属宁州。山河、太昌、早社3镇及定平、襄乐2城归宁州直辖。
明代(1368——1644),前期仍袭旧制,直至万历二十九年(1601),经邑人赵邦清提请,朝廷改真宁县直属庆阳府,宁州不再领真宁县。真宁县辖郭下、长乐、望仙、文乐、乐兴、平子、西峪、路上、香庙、中庙、长城、移丰、山河、新庄、万益、万盈、安夫、要册、勾仁、安兴、烟村21里。
清代(1616——1911)。初期沿袭明制。顺治五年(1648),真宁知县焦象贤申请,并21里为7里,即:与新、光化、挈炬、和恒、金汤、灵湫、永绥7里,共编为68甲。康熙八年(1669),析陕西行省甘肃布政使司置甘肃行省,真宁属甘肃行省庆阳府。雍正元年(1723),因避清世宗“胤礻真 ”讳,更名真宁县为正宁县。
民国和陕甘宁边区时期(1911——1949)
民国初,正宁县治仍在罗川,正宁县先后属陇东道和泾原行政区。民国18年(1929),县长李剑泉被饥民所杀,县治迁至山河。当时全县辖山河、永和、罗川3区42个行政村。民国22年,改区公所为镇公所。民国25年,民国政府废泾原行政区,设立甘肃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正宁县属之。同年,又改镇公所为区公署。区下为联保,联保下为保,保下为甲。全县共辖3区6联保46保492甲。
1932年4月,刘志丹、谢子长率领陕甘游击队在正宁县寺村塬建立了陕甘边区的第一个临时革命政权——寺村塬革命委员会。1934年11月,***在正宁县成立了南区革命委员会。1935年初因战争原因,南区革命委员会和正宁县办事处暂驻陕西省中部县小石崖村。1935年7月,南区革命委员会和正宁县办事处机关迁驻正宁县三嘉塬。9月,成立南区苏维埃政府和新正县革命委员会,两机关移驻五顷原南邑村。11月,南区苏维埃政府改为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1937年10月,关中特区改为关中分区督察专员公署,新正县苏维埃政府改为新正县抗日民主政府,属关中分区管辖,两机关合署办公,前后驻南邑村2年零3个月。此后,两机关移驻新正县三区八乡马家堡。当时,新正县共辖6区42乡:一区辖今湫头、五顷原等9个乡;二区辖今三嘉、关川等6个乡;三区辖长舌头等8个乡(今属陕西省旬邑县);五区辖今永正、榆林子长乐地区7个乡;六区辖底庙等5个乡(今属陕西省彬县)。同年,解放区新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今正宁县月明乡杨园子成立,西坡、月明等乡归属新宁县管辖。
1937年1月,国民党正宁县政府同新正县抗日民主政府进行谈判,划分临时县界。新正县政府作出让步,将第五区全部划给国民党正宁县政府。从此,新正县辖区由6个区减为5个区,乡政府合并为28个。
1940年,国民党政府改区为乡镇,取消联保。国民党正宁县政府时有山河、永和、罗川、平子4镇及永正、纪纲2乡,下辖46保496甲。
1946年,国民党正宁县政府增设三嘉、月明2乡和湫头镇,因地域分属新正县和新宁县,故将月明乡侨置山河镇,将三嘉乡和湫头镇侨置永和镇。
1948年,国民党正宁县政府仍辖山河、永和、罗川、平子4镇及永正、纪纲2乡,下属56保。
1949年4月,关中分区更名为三原分区,新正县、新宁县属之。同年5月,国民党正宁县自卫队在雷鸿轩、先子灵率领下宣布武装起义,县长马守礼被押送解放区。6月初,自卫队一部又叛逃到平子镇,国民党第三督察专员公署借机在平子镇恢复了国民党正宁县政府。同年6月,解放区陇东分区和三原分区负责人在陕西三原开会,决定撤销新正和新宁县建置,恢复正宁县和宁县,并将两县归属陇东分区。会议还决定将原宁县管辖的宫河镇及米桥乡2个保划归正宁县,将原正宁县管辖的平子镇划归宁县。原新宁县管辖的西坡、月明地区划归正宁县。原新正县管辖的湫坡头、职田、底庙分别划归陕西省旬邑县、_县。7月26日,经中共西北中央局批准,陇东分区改称庆阳分区,正宁县属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至现在)
1949年7月27日,正宁县解放。新成立的正宁县人民政府从原新正县三区驻地阳坡头村迁往永正。在永正讨论商定了对全县新解放区的接收工作。8月8日,县政府机关进驻山河城。从此,山河成为正宁县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
1949年至1952年,正宁县辖三嘉、湫头、永和、西坡、永正、罗川、宫河7个区、47个乡、165个行政村、439个自然村。
1953年,增设第八区马槽沟区。年末全县辖8区49乡。
1955年,撤销永和、西坡、马槽沟3个区,成立于家庄、唐兴、月明、西坡、山河、文乐、任家、纪村8个直属乡。是年底,全县辖5个区、8个直辖乡、30个区辖乡、34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同年10月,庆阳专区并入平凉专区,正宁县属之。
1956年5月,撤销三嘉、永正、罗川3个区,成立南庄子、关家川、姚家岭、永正、南住、佛堂、罗川、榆林子、彭家川9个直属乡。是年底,全县辖2个区(宫河、湫头)、13个直属乡、15个区辖乡、300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3月,撤销宫河、湫头2区和姚家岭、文乐、任家3个直属乡,成立宫河、碾庄子、牛家沟圈、五顷原、湫头、解家川6个直属乡。4月,又撤销碾庄子直属乡。至此,全县共辖30个直属乡。不久,又将30个乡并为18个乡,即月明、西坡、山河、永正、南住、榆林子、任家、纪村、宫河、牛家沟圈、罗川、唐兴、于家庄、解家川、湫头、五顷原、关家川、南庄。9月,撤乡并社,全县新成立6个人民公社,即红光(宫河)、东风(榆林子)、卫星(山河)、红旗(永和)、跃进(湫头)、红星(三嘉)。12月,正宁县并入宁县。
1961年5月,宁县将原正宁县并入的6个人民公社划分为月明、西坡、山河、冯柳、永正、长乐、榆林子、宫河、周家、罗川、永和、双佛堂、湫头、五顷原、解家川、关家川、三嘉17个人民公社。12月,恢复正宁县建置,原正宁县并入宁县的17个人民公社复归正宁。
1962年,增设纪村、牛家沟圈2个人民公社,并设山河、湫头、宫河3个区工委。是年底,全县辖3个区工委、19个人民公社、390个生产大队、647个生产队。
1963年3月,撤销区工委。是年11月,双佛堂公社并入永和公社。
1965年撤销长乐、牛家沟圈、纪村、冯柳、月明、五顷原、解家川、关家川8个公社,全县并为西坡、山河、永正、榆林子、宫河、周家、罗川、永和、湫头、三嘉10个公社,辖生产大队111个,生产队668个。
1980年,由西坡公社析置月明公社,湫头公社析置五顷原公社。至此,正宁县下辖12个公社。
1983年12月,改公社为乡,改生产大队为行政村,改生产队为自然村。1984年4月,五顷原乡改称为五顷原回族乡。1985年3月,山河、榆林子、宫河3乡改为镇。2002年,永和乡改为镇。至2003年12月,全县辖4镇、8乡、111个行政村、695个自然村。
教育事业
2007年,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83所,教师总数2758人,学生总数46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毕业率分别达到996%、997%、998%、100%;中、小学会考合格率分别为356%、798%;高考大专以上录取人数1644人,录取率727%,本科进线人数365人,本科进线率162%
2020年6月,正宁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陕甘宁片区)。
2019年3月,正宁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陕甘片区)。
2017年2月21日,正宁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各位民政局领导:
你们好!关于困难家庭的低保到那里去了?我们家母亲残疾,行路不便,视力看不见,生活不能自理,我四十多岁还没成家,我每年要在家照顾母亲又不能出门打工挣钱!而且母亲还要吃药养病!我们生活很困难!请问我们家为什么三年都没有给低保?我每次问村支书他说给我们,但是三年了也没有给!你们若是不信我说的话可以上门落实情况,请问他们家庭比我们家庭好得多为什么都有低保呢?难道低保户都是有关系人才有吗?国家就是这样落实困难户的吗?我家地址:西坡乡韩坳村四组张均锋
正宁县是甘肃省定西市下辖的一个县,其历届县长名单如下:
1 郭沛然(1949年-1952年):郭沛然是正宁县的第一任县长,任期为3年。
2 王汝昂(1952年-1954年):王汝昂在郭沛然之后担任正宁县县长,任期为2年。
3 王尚礼(1954年-1956年):王尚礼是正宁县的第三任县长,担任2年。
4 马翔(1956年-1963年):马翔是正宁县的第四任县长,任期长达7年。
5 高绪勇(1963年-1967年):高绪勇在马翔之后担任正宁县县长,任期为4年。
6 沈宗悦(1970年-1972年):沈宗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担任正宁县县长,任期为2年。
7 崔其儒(1978年-1984年):崔其儒是正宁县的第七任县长,担任6年。
8 王洪波(1984年-1993年):王洪波是正宁县的第八任县长,任期长达9年。
9 张建华(1993年-1996年):张建华在王洪波之后担任正宁县县长,任期为3年。
10 梁宏民(1996年-2001年):梁宏民是正宁县的第十任县长,担任5年。
11 王云(2001年-2005年):王云在梁宏民之后担任正宁县县长,任期为4年。
12 王宏志(2005年-2011年):王宏志是正宁县的第十二任县长,任期长达6年。
13 高卫东(2011年-2014年):高卫东在王宏志之后担任正宁县县长,任期为3年。
14 张红梅(2014年-2020年):张红梅是正宁县的第十四任县长,担任6年。
15 贾鹏(2020年至今):贾鹏是正宁县的现任县长,任期正在进行中。
以上是正宁县历届县长名单,他们在各自的任期内为正宁县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