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最值得去的景点

洋县最值得去的景点,第1张

洋县最值得去的景点有:长青华阳景区、朱鹮梨园、智果寺、开明寺、长青自然保护区。

1、长青华阳景区

华阳景区,位于陕西省汉中洋县华阳镇,是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景区平均海拔1700m,地形复杂、山峦叠嶂、千峰竞秀、逶迤起伏、万壑争流、林海苍茫。

2、朱鹮梨园

朱鹮梨园景区,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洋州镇梨园大道高铁桥北侧,是融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康体健身、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近郊公园。

3、智果寺

智果寺位于中国陕西省汉中市辖洋县城西12公里处的谢村镇智果村,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朝仪凤年间(公元676年至西元679年),宋代、元代重修。

4、开明寺

开明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汉中洋县城内广场中。塔在原开明寺北,故称开明寺塔,寺早圮废,仅余此塔。塔为方形单层多檐式砖塔,塔身北面正中设券门,内辟方形小室,室长、宽各为15米,至顶高约3米。

5、长青自然保护区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的洋县北部,总面积30000公顷。保护区处于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动植物区系的交汇过渡地带,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其中竹林面积达21358公顷,成为秦岭大熊猫的“天然庇护所”。

—洋县

截至2019年8月22日,洋县下辖没有乡。洋县辖15个镇,分别为:龙亭镇、谢村镇、马畅镇、溢水镇、磨子桥镇、黄家营镇、黄安镇、黄金峡镇、槐树关镇、金水镇、华阳镇、茅坪镇、八里关镇、桑溪镇、关帝镇。具体介绍以下几个镇:

1、龙亭镇

陕西汉中洋县龙亭镇位于汉中盆地东缘,汉江北岸,秦岭脚下,距洋县县城9公里,108国道横贯东西、西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南邻汉江,与黄安镇隔河想望,西与洋州街道、纸坊街道比邻,北与八里关镇、茅坪镇相邻,东与槐树关镇接壤,108国道与西汉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洋华公路南北穿行。

2、谢村镇

谢村镇位于汉江北岸,距县城西10公里,行政区域面积74平方公里。西成客专、108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物产丰富。镇辖26个行政村,269个村民小组。

3、马畅镇

马畅镇位于洋县城以西23公里,与城固交界,胥倪公路南北穿境而过,马宝路、马溢公路东西横贯,形成公路交通十字架。行政区域面积474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197万亩,辖区有行政事业单位23个,2个综合农贸市场。马畅镇历史悠久,商贸流通繁荣,集镇辐射面积可达100平方公里,每天平均人流量可达5000人次,是洋县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

4、磨子桥镇

磨子桥镇地处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旧称江坝。因上坝、下坝中间有一条小河阻隔,不便通行,1950年初,上、下坝百姓自发地用石磨垒建了一座小桥,方便了生产、生活和出行,后因磨子桥而得名。

5、关帝镇

关帝镇地处洋县北部中深山区,傥河横贯其中,与纸坊街道、戚氏街道、溢水镇、华阳镇、八里关镇相邻。全镇辖12个行政村、7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45亩(其中水田3700亩,旱坡地3545亩),林地面积26万亩,森林覆盖率83%。

洋县人民政府-陕西省洋县基本概况

-洋县

  汉中市 - 汉中概况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与甘肃、四川毗邻,中部为盆地,中国古代称为“江淮河汉”四大河流之一的汉江,流经汉中、安康和荆襄大地,汇入长江,成为长江最长、最大支流。全市辖汉台、南郑、城固、勉县、洋县、西乡、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11个县区,总人口373万。市域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其中盆地占6%,浅山丘陵占36%,中高山区占58%

  自古以来,就是连接西北与西南、东南的通道和辐射川陕甘鄂的主要物资、信息集散地之一。汉中景色秀丽。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43℃,降雨量 8718 ,素有西北“小江南”和“金瓯玉盆”之美称。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地改市。

  汉中资源富集,其生物、矿产、水能、旅游、军工企业五大资源在全省乃至全国尚有一定的位置,经济开发潜力较大。

  生物资源丰富。被誉为“地球同一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形成了植物南北共生的特点和生物种群的多样性,素有“生物资源宝库”、“天然物种基因库”之称。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12%,植被覆盖率56%,林地面积居全省第一、居西部第二,活立木蓄积量8781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场500万亩。秦巴无闲草,有药用植物1300多种,居全国地(市)级第二。杜仲、天麻、附子、川芎、黄柏、元胡等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0%以上,是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野生动物有280多种,列为国家和省级保护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42种,尤其是汉中独有的世界珍禽朱鹮现已繁育到260余只。

  矿产资源富集。在汉中已发现的90种矿产中,探明储量的有60多种,具有中型以上规模的有35种,潜在经济价值约1568亿元。境内略阳、勉县、宁强三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被李四光先生誉为“中国的乌拉尔”,是全国五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铁、锰、镍、钛、锌、磷、蛇纹岩、大理石、石膏、石棉等矿产储量分别位居全国全省前列,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

  水能资源丰富。嘉陵江和汉江两大水系,为长江一级支流。大小支流500余条,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13条,全市地表径流量2176亿立方米,地下水综合补给量317亿立方米,水量占全省三分之一。水能资源蕴藏量260万千瓦,可开发量87万千瓦,是西北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旅游资源众多。汉中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汉中是汉文化的发祥地,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400年以前,汉中就已设郡,迄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有古汉台、拜将坛、张良庙、蔡伦墓、武侯墓、古褒斜栈道、石门十三品、灵崖寺摩崖石刻等,是两汉、三国旅游热线,其中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武侯墓、褒斜道石门及其石刻,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8处。自然景观有南湖、红寺湖、南沙河、天台山、午子山等7处省级风景名胜区。汉中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李先念、徐向前、徐海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

  编辑本段 回目录 汉中市 - 行政区划

  区号:0916 邮编:723000 人口:51万

  位置:位于陕西省南部

  区划:区划:下辖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等1区10县。

  汉中市 面积27246平方千米,人口374万人(2004年)。

  汉台区 面积 556平方千米,人口53万人。邮政编码723000。区人民政府驻中山街。

  南郑县 面积2849平方千米,人口55万人。邮政编码7231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城固县 面积2265平方千米,人口51万人。邮政编码723200。县人民政府驻博望镇。

  洋 县 面积3206平方千米,人口44万人。邮政编码723300。县人民政府驻洋州镇。

  西乡县 面积3204平方千米,人口40万人。邮政编码7235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勉 县 面积2406平方千米,人口42万人。邮政编码724200。县人民政府驻勉阳镇。

  宁强县 面积3243平方千米,人口33万人。邮政编码724400。县人民政府驻汉源镇。

  略阳县 面积2831平方千米,人口20万人。邮政编码7243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镇巴县 面积3437平方千米,人口8万人。 邮政编码723600。县人民政府驻泾洋镇。

  留坝县 面积1970平方千米,人口 5万人。邮政编码7241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佛坪县 面积1279平方千米,人口 3万人。邮政编码723400。县人民政府驻袁家庄镇。

  编辑本段 回目录 汉中市 - 物产资源自然资源

  淡水资源:淡水储量14625亿立方米。

  其中:地下水储量3175亿立方米

  地表水储量3175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市区可使用土地面积522平方公里。

  其中:规划中工业用地717平方公里,

  商业用地285平方公里,

  住宅用地166平方公里,

  农业用地026平方公里,

  其他用地2532平方公里

  矿产资源

  汉中市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是省内主要矿产资源富集区,目前发现矿产92种,产地近千处,有探明储量的矿产60种,矿区289个。重点有金、铜、铁、锰、硫、磷、石英岩、石膏、纤维水镁石及石材矿产潜力大,具勘察找优势。全市非金属矿产储量大,经济价值高,有开发利用优势,现已开发利用矿产44种,为发展黄金、有色、钢铁、化工、建材及非金属矿工业奠定了基础。

  编辑本段 回目录 汉中市 - 汉中八景简介“汉中八景”分布在汉中和南郑两县境内。这些风景名胜,有的是美丽的自然景色;有的是著名的历史遗迹;有的是描绘劳动人民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风光镌美秀丽,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现在,根据文献资料和民间传说,对“汉中八景”的历史和现状,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天台夜雨

  天台山位于汉中城北,距县城约70华里,是汉中盆地周围群山的高峰。山径小道曲折�环,石台阶梯层层而上。峰顶鸟瞰江河如带,群山如丘,云似耳旁过,故有“南天门”之设。山间泉水清沏�绕,奇峰怪石,天着画意,风景非常优美。明、清诗人有的感概不已,清朝严如�“游天台山”诗云:“苍苍石困立嵯峨,险道新盘山旧阿,地狭寺随峰势转,僧归身带野云多,金铺画暗门常闭,画壁年深彩渐磨。

  从山下盘旋而上,途径吸呼泉,舍身崖、南天门、瓦寨顶(峰顶)。寨顶平垣,面积约九亩左右,有明代修建的“药王殿”,殿前后有古松柏。

  天台山因其高耸巍峨,易积云雾,气候多变,忽晴忽雨,加之昼夜温差较大,每当夜里温度下降,云雾凝结成雨,因而有人把此自然现象又以神话色彩宣染为“天台夜雨”。

  (二)汉山樵歌

  汉山在汉江南岸偏西方向,距汉中城约四十五华里。山径曲折,石级相连。山前村镇“歇马店”,相传刘邦驻军汉中时,曾于该处下马歇息,遂以“歇马”为名。山上有马鞍峰、青山沟、黄草坪、牛卵寨等地,岗峦四布,沟谷纵横,梯田重叠,竹树丛生,风光秀丽,景色如画。山后有黄龙、黑龙二泉,细水长流,便于灌溉,为山地重要水源。

  汉山附近的农民,每于农闲时成群结队上山打柴,一面辛勤劳动,一面高声唱歌,一唱一和,一问一答,叫作“对山歌”。汉山的秀丽风光和樵夫的嘹亮歌声,回荡山谷,随风飘逸可达数里。协调地组成一幅自然美景,这就是为“诗人”们赞美的“汉山樵歌”。

  但是,旧社会里贫苦农民的生活,并不像“诗人”想象的那样美好,下面抄录两首民歌,说明“汉山樵歌”的真实内容:(1)一担干柴双肩挑,(2)双肩挑起一担柴,砍柴人儿没柴烧,急风暴雨天上来。

  地主高楼摆酒筵,吹得高楼成平地,樵夫坡前割野划!下得满坡红花开。

  (三)龙江晓渡

  褒河下游,古名黑龙江。褒水从龙江铺与长寨街之间横穿而过,南流约五华里,在柏乡街与汉水汇合。

  龙江铺与长寨街之间的褒河古渡,又名龙江渡。渡口两岸,泥沙淤积,形成大片沙洲。芦苇遍钸,杂树丛生。晚秋季节,枫叶红,芦花放,水鸟成集,飞雁成行,一派江南芦荡风光。

  每值破晓,天边朝霞辉映,江上簿雾弥朦,满载行人的渡船迂回在鳞鳞细浪的江面上,与周围沉浸在晨光照射之下的景物互相印衬,组成一幅“龙江晓渡”的美丽画图。

  (四)梁山石燕

  梁山距汉中城西约三十华里,系海底沉积岩经地壳运动形成的山峰,岩层结构,交为完整的保存了地壳变化的情况,为地质研究提供了重要标本。

  石燕是古代海底动物腕足类的化石。它和泥沙同时沉积海底,受海水压力变为沉积岩。后经地壳变化,海底上升,成为陆地,陆地表面皱揩,成为山脉。山石风化,又变为泥沙,动物化石和周围泥沙分离,露出地面。人们常见的石燕,就是这类化石的一种。

  远在三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汉中还处于一片汪洋大海之中,因而,这类化石,在海底沉积岩形成的梁山上经常出现。苏东坡的《喜雨亭记》中,有“风欲起而商羊(鸟名)舞,天将雨而石燕飞”的描述。“梁山石燕”成为汉中特有的珍奇异物。梁山风雨也被人们视为奇妙的景物。

  (五)圣水古桂

  从汉中城东南郊一带隔江南望:群峰竟秀,汉水奔流,岗峦起伏,林木郁葱。“圣水古桂”即指分布在这岗峦之上圣水寺内的和寺后的五处泉水和一株桂树。

  圣水寺距汉中城约二十华里,修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背倚群山,面对江水,岗上青松翠绿,寺前古柏参天,山花遍地,嫩草如苗,风光明秀,为汉中著名的风景名胜。

  泉水分青龙、黄龙、赤龙、白龙、黑龙五泉。赤龙泉在寺内,白龙泉在寺左,其它三泉在寺后山坡上。各泉用五种不同颜色的石块分别砌作泉口,因而泉水也仿佛分作五色。由于地下“蓄水层”的自然变化,除白龙泉尚涌水外,其它四泉,久以枯干。

  桂树在寺内中庭,粗约三围,左侧枝杆斜横,枝叶茂密,秋季花开,多作五瓣,相传为汉代种值,故又称汉桂,桂树学名木犀,属木犀科亚乔木植物。多产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在温带者,如生活条件无大变动时,树龄可达一千年左右,树茎虽显粗老,但花仍芳香浓烈。这件桂树,大约系明代建庙前后种植,距今约五百余年。

  (六)东塔西影

  东塔在汉中城外东关净明寺内,是一座十一级的方形砖塔,大约建于唐代早期。城内东南隅古东湖,相传为刘邦驻军汉中时的饮马处,故又名饮马池。东塔与东湖之间,相距约五百公尺。“东塔西影”即指东塔塔影投入东湖水面的景象。

  每逢晴天一碧的白昼,或值浩月当空的夜晚,东塔塔影倒映于碧波荡漾的东湖湖水之中,塔身的层次和塔上的装饰都清晰可见,历历在目,和湖水周围的古树垂杨,城垛台阁以及它们映入湖中的倒影互相辉印,景色奇特,风光瑰丽。

  《南郑县志》载有清初诗人歌咏“东湖塔影”的诗篇,细致的描绘了这一景象:“汉阳萧寺塔,飞影入东湖。波皱佛龛动,浪明宝顶孤。镜花真变幻,水月有虚无,悠悠奇景在,千载话浮图。”

  清代初年,汉中城关人烟稀少,房屋低矮,东湖周围附近,尤为空旷荒凉,塔湖之间尚无高大建筑,“东塔西影”为人们所见。后来增修房屋,塔影为建筑物所遮,因而,这一景色逐成为人们传说中的历史陈迹。

  (七)草塘烟雾

  汉中城南门内迤东一带,早年以前,甚为荒辟。该处旧有积水一池,面积约五六亩。街巷雨水,积注池内,终年不沽。池岸宽阔。细草如茵,故名草塘。草塘周围,古柳环绕,翠竹丛生,红蓼花开。白鹅游泳。在人口密集的古城里,别具一种江南山村的风光。

  草塘南岸右侧,旧有草塘寺。《南郑县志》转引寺内碑刻记载:“建自何时,世远无考”。寺内殿阁高敝,结构工巧,是劳动人民心血和智慧凝结成的古建筑。

  每于清晨薄暮,附近人家,炊烟袅袅;池中水面,雾气蒙蒙,微风轻佛,飘散于竹柳枝头,殿阁屋顶,花草丛里,绿水池上。远望草塘景物,如在轻烟簿雾之中,这就是“草塘烟雾”的历史景象。

  解放前,草塘寺的建筑已部分腐朽坍塌;草塘也因年久淤积,仅存一小水坑。解放后,寺内房屋经过修补,用作卫生机关的驻址。草塘一带,修建了大量居民住宅。当年只供封建文人玩赏的风景,早已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消逝。

  (八)夜影神碑

  汉中城南郊区,今天,是一片四季长青的菜地。但在数十年前,却是一块终年冷落的荒土。尤其是拜将台周围,野草丛生,逢蒿没顶,狐兔出没,荒坟累累,景象甚为荒凉。

  现立于拜将台前的土红色石碑,系凿取梁山沉积岩刻制而成,碑上魄班点,即海底动物化石的遗痕。从碑石的形制考查,和立于古汉台上的“时雨亭”碑相似,大约同是明代遗物。

  这块碑石,或因含动物化石而生磷,或因受磷矿石的影响含有一定的磷原素,所以曾于黑夜中闪闪发光,遂引以为奇,名为“夜影神碑”。

  编辑本段 回目录 汉中市 - 汉中历史大事刘邦就国汉中 汉元年(前206)正月,项羽封刘邦为汉王,辖巴、蜀、汉中之地,都南郑(今汉中城)。四月,刘邦率军南达汉中。在此招纳贤才,设坛拜韩信为大将军;而后依韩信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举平定三秦。萧何留驻汉中,发展农桑,收汉中、巴蜀之粮,供刘邦军用,保证了与楚争雄的胜利。

  张鲁以五斗米道治汉中 东汉初平二年(191),益州太守刘焉派督义司马张鲁与别部司马张修攻占汉中。二张在此传播五斗米道。后张鲁杀张修,改汉中郡为汉宁郡,以五斗米道为治,创建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政教合一”政权形式,不置长吏,设置义舍,“立行宽惠,百姓亲附”,关陇等处难民纷纷迁来汉中。建安二十五年(215),曹操亲到汉中征张鲁,张鲁降。

  刘备自立汉中王 东汉建安二十三年(218)刘备率兵夺得汉中地。次年七月,刘备在沔阳(今勉县)设坛,自立汉中王。

  诸葛亮据汉中伐魏 蜀汉建兴五年(227),丞相诸葛亮上《出师表》,出屯汉中,以此地为根据地,演武耕战,劝士休农,创制木牛流马,八年间,先后六次出兵伐魏(史称“六出祁山”)。然未遂其志,身死五丈原,归葬勉县定军山。

  姜维据汉中及陇南伐魏 蜀汉后期,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经营汉中及陇南,曾先后九次出兵, 北伐曹魏,互有胜败。姜在汉中实行“敛兵聚谷”以御敌,终因朝政昏聩而失败。

  茶马互市 汉中自唐代起盛产茶叶,西北少数民族常以马匹换取“山南茶”。至北宋,禁止私人交易茶叶。神宗时实行“茶马法”,大量收购茶叶运往西北换马。汉中府属县所产茶叶因其质优、产量大,路途近,转运捷便倍受重视。熙宗十年(1068)特设茶马司于汉中,收购茶叶运往熙河(今甘肃临洮)换马。直至清酰�褐胁杪砘ナ谐晌�匾�贫龋�褐胁杪硭疚�匾�牟枰妒展杭�ⅰ⒓庸ぐ�、验印发证的官署,特设茶马御史专司其职。

  史斌据兴州称帝 北宋宋江农民起义军将领史斌,在宋江招安后,于建炎元年(1127)七月,率余部攻克兴州(今略阳县),登基称帝。后进军汉中,攻城不克;又兵进关中,占据长安。次年冬,被宋军俘杀。

  吴玠、吴璘汉中抗金 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兵南越秦岭,欲攻占汉中,南入巴蜀。抗金名将吴玠、吴璘驻守汉中以北略阳、凤县一带抵御,先后于1130年10月、1132年冬、1133年11月与金军在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大战三次,击败金军。吴氏三代扼守汉中80多年,保卫了南宋半壁河山,使金人不得南下窥蜀。

  陆游在汉中 南宋乾道八年(1172)陆游任川陕宣抚使王炎幕府干办公事,力主抗战,并深入秦岭一带视察军情,曾有刺杀猛虎之举,在抗金前线的汉中写下了大量抗金爱国诗篇。

  李蓝义军入汉中 清同治元年(1862)五月,云南昭通李云和、蓝大顺农民起义军,在蓝率领下,由四川进入汉中境,先后攻占镇巴、西乡、洋县,在洋县布告安民,宣布废除清制,建立农民政权,推蓝大顺为“大汉显王”,刻玉玺,发政令,招募兵士。六月,攻城固、留坝境地;九月,攻占佛坪厅;十月,破褒城,袭南郑,攻宁陕,据镇安。次年,与太平天国西征军合力围攻汉中府,并攻占县城。同治三年春,退出汉中。

  太平军攻占汉中 同治二年(1863)二月,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端王蓝成春、遵王赖文光、启王梁成富、主将马融和率军由安康入汉中,包围汉中城,清廷调兵遣将,与之对抗。八月,义军攻占汉中府城。次年正月,义军主力东下,撤出汉中,回援天京。

  红军开辟陕南苏区 1932年冬,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等率领下,经过汉中,进入川北,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自1933年至1935年,先后在南郑、镇巴、宁强、勉县等地建立了县级红色政权——陕南县、赤北县、南郑县、宁强县,以及一些区、乡、村苏维埃政权;同时开辟了由汉中至川北的红色交通线,为红军转送大批情报、药品、物资,有力地支持了革命根据地的战斗。

  红军陕南战役 1935年2月3日,红四方面军发动陕南战役,集中主力部队第4军、9军、30军、31军、教导队、游击队共约3万人向汉中城猛攻,并攻击城固、勉县、褒城之敌。22日,红军奉红四方面军总部命令,主动撤离阵地,返回川北。

  西北联合大学迁入 1937年,平津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等校于9月10日迁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初,日寇逼近潼关,西安遭日本飞机轰炸,西安临时大学遂迁入汉中,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校本部设于城固县城,下分六院:文理、教育学院及法商学院设于城固县城,工学院设于城固县古路坝天主教堂,医学院设于南郑县黄家坡,农学院设于勉县武侯祠。7月,工学院、农学院独立建院。8月,联合大学分为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医学院,仍设于原址;西北工学院(由原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合并组建)仍设于城固县古坝路。抗日战争时期,因上述高等院校及华北、西安一些中等专业学校、普通中学、军政机关迁入汉中,汉中成为当时全国三大文化教育中心之一,学者、专家、海内名流云集。1944年,西北师范学院迁入兰州;1946年西北大学迁入西安,西北农学院迁陕西武功县,西北工学院迁咸阳。

  西北儿童教养院建立 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北等地沦陷区大批难民难童、孤儿逃来汉中,孤苦无依。1939年6月,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在汉中城西郊凹口寺设立西北儿童教养院,收养3~14岁男女孤苦无依儿童施以教养,由智澄任院长开始筹设,11月正式成立。院址四处:凹口寺、吴家山、黄家营、赵寨。除原有四处庙舍外,建房120多间;1944年接收安康儿童教养所;1945年9月由国民政府社会部接管;1946年2月改名为社会部陕西第一育幼院。为抗战期间西北最大的教养院,先后收容难童3000多人,不少难童在院毕业后奔赴抗日前线,或升学留学进修,后有的成为海内外著名学者专家。解放后,该院改建为汉中市社会福利院。

  设立焦山国际电台 1939年,抗日战争激烈,国民政府在汉中市北石马乡焦山庙设立大型国际电台,使用英国制造的3600瓦马可尼报话机。1941年5月投入使用,电路远达欧美及南洋等国,为我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同盟国联络的重要电讯台。配套工程有城东周家湾的中央控制室,铺镇北安然寺的收讯台,另在东郊吴基庄设有线电报房,办理民间电信业务。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际电台设备拆除。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汉中行营设立 抗日战争时期,汉中为后方重镇,陪都重庆屏障。1943年9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汉中城内设立委员长行营,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任行营主任,下辖第一、五、十战区,指挥华中、西北等地对日作战。1944年,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司令陈诚)移驻汉中。此一时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一分校设立于市城北之石堰寺(1938年由河南洛阳迁来)。1945年10月,行营撤消。

  编辑本段 回目录 汉中市 - 历史名城 — 汉中汉中位于陕西省南部的秦岭巴山之间,北倚秦岭,南临汉江,属汉江上游区。东与城固县为邻,南以汉江与南郑县分界,西与勉县接壤,北与留坝相连。南北长三十七公里,东西宽二十二公里,总面积五百三十八平方公里。地势南低北高,依次为平原、丘陵和山地。南部的平原是汉中盆地平原的一部分,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海拔约五百到七百米。北部的丘陵和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汉中盆地是汉江上游最大的盆地。西起勉县武侯镇,东至洋县尤亭铺,长约一百一十六公里,宽约五到二十五公里,是由汉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阶地平原。汉中市城区就处于汉中盆地平原的中部。由于纬度位置偏南和秦岭对寒潮的屏阻作用。这里气温较高,冬季也比较温和,成为我国北亚热带的一部分,也是陕西省水热条件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地理景观和人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具有显著的南方特色,被称为陕西的小江南。汉代以来,一直是陕南山区最大的农业中心和粮食基地。

抱歉,我不会对任何地区或人群进行排斥的判断。汉中和洋县都是中国陕西省的地区,虽然它们地理位置相近,但在文化、历史、经济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差异。

排斥是一种主观的情感和行为,可能是因为人们对另一个地区或群体存在偏见或误解,也可能是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排斥的情绪归因于一个地区或群体。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差异,避免用地域歧视或偏见来评价和歧视他人。我们应该以开放、包容、理性的态度看待不同的文化和地区,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黄安镇下辖村委会包括朴树村委会、东村村委会、黄安村委会、何家村村委会、闫堡村委会、张堡村委会、刘家沟村委会、郭家沟村委会、蒙家渡村委会、王家台村委会、程家沟村委会、法师坟村委会、庙垭村委会、毛垭村委会、全家沟村委会、石家湾村委会、东沟村委会、石关村委会、刘家坝村委会、鹅项村委会、界牌村委会、麻柳村委会。

人口:约44万人

人口密度:137人/km2

洋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中盆地东缘,北依秦岭,南靠巴山,东接佛坪、石泉县,南邻西乡县,西毗城固县,北界留坝、太白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7°11′~108°33′,北纬33°02′~33°43′之间,东西宽约56公里,南北长约76公里。汉江由西向东横贯其中,西汉高速、108国道,阳安铁路穿境而过;全县总面积3206平方公里。历史文化悠久,自然资源丰富,交通四通八达,开发前景广阔,古为“汉上明珠”,今称“朱_故乡。”是黑米的原产地, 洋县辖16个镇、10个乡:洋州镇、戚氏镇、贯溪镇、龙亭镇、谢村镇、马畅镇、胥水镇、溢水镇、磨子桥镇、黄家营镇、黄安镇、黄金峡镇、槐树关镇、金水镇、华阳镇、茅坪镇、白石乡、长溪乡、四郎乡、关帝乡、窑坪乡、草庙乡、石关乡、秧田乡、桑溪乡、八里关乡。

历史沿革

洋县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已有先民在这里定居古属梁、雍之域晋以前为城固县辖地西晋泰始三年(267年),始在境内置兴道县、黄金县。 其后,时局多变,郡县频设。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设洋州。唐乾元元 年(758年)起为洋州州治所在地。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洋州为洋县。中华民国2年(1913年),县地属汉中道,17年(1928年)撤道,行省、县制,洋县录属陕西省政府。1931年8月,成立了中共洋县地下县委,机关驻地在洋县中学。1949年12月4日,中共洋县地下党组织紧密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五十七师由安康西进部队,胜利解放洋县,14日,宣告中共洋县委员会、洋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直至1961年9月,县域前后共有七次变动,之后迄今,县域再无变更。自解放以来,一直是汉中市(地区)的属县。

行政区划

2002年4月,县委、县政府决定撤销本县阳河、铁河、坪堵等6个乡,将全县32个乡镇合并为26个乡镇。至2003年末,本县辖16镇,10乡,366个行政村,2496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委员会。26个乡镇(按经度排列)是:洋州镇、戚氏镇、贯溪镇、龙亭镇、谢村镇、_水镇、溢水镇、马畅镇、磨子桥镇、黄安镇、黄家营镇、黄金峡镇、草庙乡、槐树关镇、金水镇、茅坪镇、华阳镇、桑溪乡、白石乡、四郎乡、关帝乡、窑坪乡、石关乡、秧田乡、八里关乡、长溪乡。

人口状况

2002年底,全县总户数123043户,总人口44008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5382人。总人口中男236444人,占总人口的5373%;女203639人,占总人口的4627%。男女之比11611:100。全年出生人口3884人、死亡人口297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29‰。现为国家级贫困县,农村人口平均年收入1570元,生活在贫困线下(标准是年人均收入693元)的人口数量是92510人,31503户,占全县人口总数的21%。(2008年2月)

2003年,全县总户数133260户,总人口439746人,其中非农人口66607人。总人口中男234971人。占总人口的5343%;女204775人,占总人口的4657%,男女之比为11475:100。全年出生人口4030人,死亡人口299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洋县气象局是国家事业单位,集业务、服务、管理于一体,承担洋县气候监测、预报服务、人工影响天气、防雷安全管理职能。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令社会满意,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为地方政府领导提供防灾减灾决 策服务,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发展气象科技信息服务,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是我们的努力方向。进入九十年代,业务现代化建设迅速。如今,单位建成局域网,开通了电信Adsl和移动光纤宽带,气象数据采集实现自动化,气象观测的编、发报和统计报表全部电脑化,办公实现无纸化;安装了卫星地面接收站,气象资料接收、处理完全自动化一个颇具现代化的“气象防灾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已经建成184‰。

地形地貌

洋县东部为秦岭山脉向东南延伸的余脉和巴山向东北斜落的山麓交汇处;中部汉江自西入县境,汇南北22条支流横贯其中,切割而下,形成90余里黄金峡;北部山地为东西走向,是我国巨型纬向构造带的一部分,属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以来的仰斜断块构造,在新生代强烈褶皱块断作用和第四纪古冰川作用及现代流水切割作用下,形成东、南、北三面环山,一面迎川。全境地势北、东部山坡高陡,中、西部川道低平,南部浅山丘陵地带低缓。根据地貌分为:中西平川区,占67%,一般海拔高度在500米左右;东、南、北山地区,占722%,一般海拔在950米以上;南、北丘陵区,占211%,一般海拔在550~840米之间。境内最高点华阳昏人坪梁,海拔3071米;最低点黄金峡的白沙渡,海拔3897米。

县城驻地

洋县县城位于洋州镇内,属县委(驻地:县城文明西路)、县人民政府(驻地:县城卫生街)机构所在地,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县城距陕西省会西安市约195公里,距汉中市56公里,海拔476米。2003年底,城区总人口约54万人,县城面积83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312%。

①2007年10月西汉高速公路的建成缩短了洋县与省会西安的距离!

西安荷池寨—户县崂浴口309公里,户县崂浴口—洋县槐树关14773公里 洋县槐树关— 洋县洋州镇约17公里

河流状况

洋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汉江、_水河、溢水河、_水河、酉水河、金水河、子午河、沙河、东沙河和椒溪河10条河流。其中,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境内流长84公里,天然落差845米,流域面积3200平方公里

气候特征

洋县属北亚热带内陆性季风气候,境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湿润2002年全县气候总的特征是:温度高、降水少、日照 充足气候概况是:年平均气温152℃,较历年平均值偏少08℃,年降水量6823mm,较历年平均值偏少20%,日照20106小时,较历年平均值偏多15%,年极端最高气温382℃,出现在7月,极端最低气温-68℃,出现在12月

2002年气候变化最大的是6月8日~9日的特大暴雨。全县累计降雨量达69mm以上,其中秧田、金水等暴雨中心地区累计降雨量达269mm,境内江河水暴涨,沟溪山洪暴发,塘库爆满洪溢。汉江、_水、溢水、_水、酉水、金水河等主要河流均出现近年来最大洪峰流量。金水河9日凌晨2:30~4:30洪峰流量达4400m 3/s,下泄水头高达6m,为历史罕见。

2003年气候特征是:气温高,降水丰富,日照偏少气候概况是:年平均气温147℃,较常年偏高03℃,年降水量9353mm,较常年偏多11%,日照15438小时,较常年偏少12%,年极端最高气温370℃,出现在7月31日,最低气温-63℃,出现在1月6日。

全年出现暴雨3次,分别是:8月29日,降水量594mm,9月6日,降水量61mm,9月19日,降水量655mm。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02年底,洋县土地总面积47962973亩,其中农用地 44136714亩,占总面积的9202%;建设用地 1468786亩,占总面积的306%;未利用地 2357473亩,占总面积的492%。农用地中耕地6216718亩,占1409%;园地76764亩,占108;林地35059316亩,占7943%;牧草地1397979亩,占317%;其它农用地985937亩,占223%。建设用地中交通运输用地119256亩,占812%;水利设施用地180941亩,占 1232%;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1168589亩,占 7956%。

2003年比2002年,灌溉水田减少了6852亩,望天田和旱地减少了193571亩,耕地面积共减少了200426亩,园地面积减少了4553亩,林地面积增加了238362亩,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减少了260多亩,年末农用地总面积44167416亩,比上年增加了30702亩;建设用地1473757亩,增加了4971亩;未利用地232180亩,减少了35673亩。

水力资源

洋县有江河面积2675亩,塘库面积10653亩。地表水年径流量138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4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3644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15万千瓦。

矿产资源

洋县矿产资源较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16种。钒钛磁铁矿总储量45073万吨,膨润土57116万吨,石墨1000万吨,石英100万吨,石膏28157吨,石灰石90亿吨,粘土25033万吨,沙金约282公斤,还有铜矿、硫铁矿、矽线石、长石、稀土、电气石、熔炼水晶、花岗石、大理石等。

植物资源

洋县境内植物品种繁多。有铁杉、冷杉、红豆杉、银杏、香樟等乔木树种72科152属321种,活立木蓄积量16895万立方米,其中用材林929万立方米,年生长量约368万立方米。有天麻、杜仲、厚朴、枣皮、黄姜、绞股蓝等中药材469种,其中2002年发展中药材82万亩,2003年发展中药材44万亩。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其次有玉米、黄豆、蚕豆、高粱、大麦、芝麻、花生和薯类等。

动物资源

境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兽类20多种,鸟类30余种,两栖爬行动物10多种,鱼类15种,昆虫类30余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朱_(红鹤)、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扭角羚)、金钱豹、白冠长尾雉等6种。尤以世界珍禽——朱_,闻名全球。1981年5月曾在本县四郎乡金家河、八里关乡姚家沟首次发现,当时仅7只,止2003年底,朱_种群数已超过400只。二级保护动物11种,有:狗熊(黑熊)、鬣羚(苏门羚、明鬃羊)、猕猴、岩羊(石羊)、灵猫(大灵猫、九节狸)、水獭、大鲵(娃娃鱼)、锦鸡(金鸡)、红腹角雉(野鸡)、长耳_(猫头鹰)、雀鹰(鹞)。

旅游资源

洋县地处汉江之滨,青山碧水,风景秀丽。境内可开发的旅游项目繁多,现已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有:世界珍禽朱_生态园游览区,古柏环绕的龙亭蔡伦墓祠和蔡伦纸文化博物馆,金碧辉煌的智果寺藏经楼,松青竹茂、四季如春的石关青武山(青山观浏览区),群峰竞秀、层峦叠翠的华阳森林公园(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古朴雄伟、结构精美的开明寺塔。傥滨公园正在筹建之中,还有风光旖旎的两角山、金鸡山,“宫殿锁烟霞,流泉万壑幽”的丰都山,“雷向江中驱乱石,水从天上倒狂澜”的黄金峡奇观等待开发的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和自然风光旅游项目。

地方特产

黑米,洋县种植黑稻米,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自西汉汉武帝时代开始,直到清朝末年,洋县黑米均是向帝王进献的贡米。 洋县黑米色泽乌黑,内质色白,煮成粥为深棕色,味道浓香,营养价值甚高。据1981年陕西省粮油检测站化验分析:黑米含蛋白质85%,比普通大米高17%;含赖氨酸等8种氨基酸,比普通大米高15%。另据商业部有关部门化验分析:黑米每百克内含维生素B1021mg,B2016mg,含脂肪28%,另外含磷、钙、铁、锌等无机成分也比较高。

2021年4月,洋县入选2021第二届中国文化百强县。

2020年11月,2020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名单揭晓,洋县榜上有名。

2020年11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洋县为首批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洋县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6月,洋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二十五军))。

2019年3月,洋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川陕片区)。

2018年2月,洋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洋州街道下辖村委会包括北街社区居委会、南街社区居委会、东街社区居委会、西街社区居委会、青年路社区居委会、东城社区居委会、西南坝社区、傥滨社区、洋州明珠社区居民委员会、东咀村委会、白鹤村委会、东联村委会、平溪村委会、贯溪村委会、龙泉村委会、梁家村委会、云阳村委会、何家村委会、木瓜园村委会。

节日习俗,剧种,文艺表演:

陕南民歌

汉中秦岭巴山地区,自古迄今有传唱民歌、山歌之风,内容广泛、丰富,形式多样、活泼。或一人独唱,或两人对唱。有通山歌(又称茅山歌、放牛歌、姐儿歌)、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仪式歌(迎亲歌、哭嫁歌、拜寿歌、祝酒歌、拳歌、礼宾歌、孝歌、说春歌、劝善歌、拜香歌、佛句等)、盘歌、儿歌等。一般情趣诙谐,幽默含蓄,曲调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细腻,多有川楚之风,不似关中陕北民歌粗犷豪放。

锣鼓草

山区农民集体换工在田间薅草时,为加快进度,一至三人在人群后,边敲锣鼓,边唱督工歌,随机随情编唱,尤其多在进度慢或做活质量差者身后边敲边唱,以激励干活加快进度,提高质量。该形式使生产场面热闹活跃,消除劳动者疲乏、劳累、寂寞之感。

社火

全市各县流行。一般在春节时街镇村巡回表演,形式多样。有悬台芯子、高跷、地社火等,以各种脸谱服装扮演戏剧人物、场面,溶音乐、舞蹈、美术、杂技于一体。陕南悬台芯子社火尤为著名,多层钢架上迭次饰立戏剧人物造型,有多至五六层者,惊险异常。还有舞狮、彩莲船、竹马、龙灯、板凳舞、贝壳舞等形式。

焰火

又称“放花”。一般于春节或元宵节等喜庆节日放焰火。洋县磨子桥焰火自清代以来为最著名者,曾奉调入京参加国庆焰火晚会。主要有竿子花、笸篮花、马花、冲天炮、满天星、流星赶月、闹龙宫、火树银花、连珠炮等160多个品种,五光十色,绚丽多彩。

汉调二簧

陕南地方戏剧,由汉水流域的山歌、民歌、小调发展而成,音调为汉中一带发音,与湖北汉调戏相似。长于文戏,巴山气息浓郁,音调幽雅,唱腔婉转,道白柔和,语言风趣,表演细腻,纯朴大方,唱腔及念白巴山音韵很重,以川味见长。板式有上、下调之分,上调多用于表现悲怆、凄凉、愤慨情绪;下调多表现舒畅、明快豪放情绪。汉台区、西乡县、镇巴县等地20世纪60年代以前多表演汉调二簧,今渐无。

汉调桄桄

又称汉中梆子戏,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陕西九大剧种之一,也是陕南最大的剧种,属梆子腔戏。其唱、白吐字归韵,均以汉水流域语音为基础,用梆子乐器击节发出响亮节拍。始于元代,既有秦腔高亢激越特点,又溶入川剧、汉调二簧柔和婉转之长,形成鲜明地方色彩和风格。汉调桄桄音乐优美,语言幽默、风趣,通俗易懂,表演动作大方,朴实,唱腔喜怒哀乐界限分明,生、丑、净、旦,行当齐全,唱、念、做、打,和谐完整,颇能代表汉水流域人民温和典雅、纯朴大方的性格特征。

端公戏

本为古代巴蜀巫师(端公)跳神的歌舞形式,后发展为民间歌舞剧,属地方小剧种,一般为男女二人演唱,多表现男女爱情内容,故又称“对对戏”。适宜排演小型剧目,其唱腔朴实柔和、表现形式活波洒脱。唱词幽默风趣,艺术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传统民居

陕南地区,有山坳、河沿和平坝,居民根据地势、原料等条件,建有各种民居,传统的住房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石头房:多建于山区,镇巴、西乡山区很普遍。顾名思义,石头房以石为基本材料。通常是后墙靠山崖,三边以石头砌墙,屋顶木架上铺以油页石板。石头房经风耐雨,造价低廉。竹木房:四壁用圆木垒成,并留有门窗。屋顶用毛竹搭在木梁上,再以竹篾条结扎并以蓼叶覆盖。有的人家在横梁上架木,上铺密竹,抹上灰泥,成为顶楼,上置火塘,用以炽烤和存放粮食。竹木房多建于林边及山坳,南郑、宁强和城固等山区常见。吊脚楼:多建于沿江集镇。吊脚楼以木桩或砖石为支撑,上面架以楼板,四壁或用木板,或用竹排涂灰泥。屋顶铺瓦或茅草。吊脚楼窗子多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楼。吊脚楼开间不大,但楼—厂可防水,楼上很凉爽。三合院和四合院:多见于平坝城镇。三合院有正房3间,中间为堂屋,东西为厢房2—3间。正房前方屋檐外伸,可用来吃饭、歇脚。厢房开间比正房小,两端有围墙相连,墙中间朝南刀:门。四合院由正房、厢房和过门组成,中间有——天井,比三合院更讲究。,三合院和四合院居室以土坯、砖石、木料为基本材料,大门多向南,忌朝西。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砖房和城市楼房日益多起来

特色饮食

汉中面皮

大米浸泡、磨浆,加水稀稠相宜,蒸成薄片,待冷却后切成条, 具有色白、薄、光、嫩、细、柔、韧、香等特点,再辅以豆芽、菠菜、胡萝卜丝、辣椒油、大蒜汁或生姜汁、精盐、醋等调料。凉拌后红绿相映、黄白互衬、色泽鲜亮,食之爽口,气味芳香,风味独特。面皮除凉食外,还可切片晒干油炸,雪白透亮,香酥迷人,在宴席可与虾片媲美;还有炒、烩等吃法。为本地风味独特的地方名小吃。与菜豆腐搭配是汉中人最喜欢的早餐。

菜豆腐

菜豆腐,又称菜豆腐粥,为大众化食品。将黄豆浸泡、磨浆,用细箩或纱布滤去豆渣,煮沸,然后加入浆水菜酸汤点清,待形成豆腐时,再滤出豆腐压成块。豆腐质地细嫩,色泽青白如玉。吃法有酸甜之分:用所剩的酸浆水加入大米煮粥,快熟时加入所制豆腐,粥食之酸香可口;用白水加大米煮快熟时加入所制豆腐,该粥食之醇香甘甜。食酸味豆腐时,配以油煎辣椒、蒜泥、芫荽等拌成的佐菜。

浆水面

汉中各地均喜食浆水面,尤其城南关幺儿拐的浆水面,其味酸、 汉中浆水面辣、清香,别具一格。浆水菜的菜以芥菜(俗称花辣菜)为佳,或用白菜、芹菜等制作,将菜在沸水中煮烫至半熟,放入瓦盆罐,加入浆水汤,一至二日菜色变成金**,再用食油、精盐,加蒜苗炒熟,配以葱花、姜末、花椒粉等调料及豆腐丁,烩入炒熟的浆水菜内作臊子。浆水面条人工擀作,页宽、条长、片薄。熟面条调上浆水菜臊,浇上辣椒红油。其色红白黄相间,入口酸辣清香,是汉中有名的风味小吃。

天麻 

汉中天麻历史悠久,产量多,质量优,而与四川、贵州、云南、 汉中天麻湖北利川和吉林天麻,并列为全国六大著名天麻。汉中天麻个头大,表面皱纹紧密,皮细肉厚,质地坚实,断面白色,半透明,无空心,是天麻中的上品,在药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味甘,性微温,无毒,益气养肝。主治头晕目眩、肢体麻木、息风定惊、肝风内动、惊痛抽搐、小儿惊厥、口眼歪斜、语言蹇涩、神经衰弱等症。陕西汉中、云南昭通及四川巴山丘陵地区,为我国野生天麻三大产区。除销于国内,还出口港澳等地。陕西省天麻的分布,以汉中为中心,主要产于宁强、勉县、留坝,城固、南郑、西乡、镇巴和商洛地区的丹凤、山阳等县。其中勉县的天麻以张家河乡的最为出名 !

红豆腐

全市各县均产,以城固县上元观镇红豆腐最 为著名。用优质黄豆制成豆腐块,切一寸见方,恒温发酵,以食盐、花椒、大香、桂皮、良姜、砂仁等19种调味品浸拌淹渍后晾干,再用大曲酒、辣酱调制混合入坛密封,用自然气温调节坛内温度,使二次发酵,存放三年而成。外观枣红色,内呈杏**。口感松软、细腻、咸辣。1981年全国调味品评比会上被评为同类产品第三名。

黄酒

洋县、城固等县生产,以洋县谢村黄酒最为著名。谢村黄酒自清同治元年(1862)始酿,迄今仍享盛誉。黄酒以小麦作曲料,用乌药、栀子、肉桂、黄柏、细辛、当归、菊花等10多种中药材制成酒曲,精酿而成,酒味香醇浓郁,色泽橙亮透明,深受消费者喜爱。

罐罐茶

略阳县传统茶点,有水泡茶、油炒茶、面罐茶等种类,后者最具特色。用小罐盛水,放入茶叶,置火上煮熬,边煮边放入面糊加清油,调以茴香、藿香、生姜、食盐、核桃、肉丁、鸡蛋花等调味品及佐料。清早或客来时,煮茶就以早点而饮食,提神暖胃,爽口宜人。此种茶食本为氐羌人生活习俗,流传至今。

西乡牛肉干

相传有100多年历史,采用优质“西镇牛”肉为原料,烘烤而成,皮呈褐色或咖啡色,精肉呈桃红色,切面带光泽,香酥可口。

腊肉

腊肉,又叫烟熏肉。每逢冬腊月,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乘鲜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七至十五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进行加工制作。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或挂于烧柴火的灶头顶上,或吊于烧柴火的烤火炉上空,利用烟火慢慢熏干。秦巴山区林茂草丰,几乎家家都烧柴草做饭或取暖,是熏制腊肉的有利条件。如自家不烧柴火,便托乡下亲友熏上几块。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陕南腊肉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腊肉从鲜肉加工、制作到存放,肉质不变,长期保持香味,久放不变质。

黑米与黑米酒

汉中洋县盛产黑米,也是黑米的原产地。相传为西汉著名外交家张骞在洋县、城固交界处发现并选育而成。史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由于珍稀名贵,故又有“黑珍珠”之美称。 黑米酒,就是选用当地特产的优质黑香米为原料,采取特殊的制曲、发酵、糖化、蒸馏、陈酿、勾兑等工艺精酿而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0757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4
下一篇2023-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