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与哪些名人是好朋友?

金庸与哪些名人是好朋友?,第1张

金庸先生著作无数,后又被翻拍成**,因此金庸先生与娱乐圈的许多小哥哥**姐甚至导演啥的都是好朋友哟。比如大家比较熟知的陈乔恩,张纪中,胡歌等等。

比如早期在拍摄天龙八部的张纪中导演,就因为对整个剧集的情景布局和剧情上对原著颇为尊重(对比港版的那一部天龙八部的假山假水),而受到我们金庸先生的好评呀。

而且在金庸先生92岁大寿之时,张纪中还亲自飞往香港祝寿。

金庸对于胡歌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人,向来低调的他居然也在微博上悼念金庸先生,足以见得两人交情不浅。

其实两人背后是有一段故事的,当时胡歌被金庸先生选中出演2006年的《射雕英雄传》,但是胡歌突然突发意外,脸部重创,眼睛需要重塑,但是心灵的煎熬对于胡歌来说更为撕心裂肺,毕竟当时整个剧组都延搁下来等胡歌。

其实不仅如此。当时虽然已经签投了整个《射雕英雄传》的合同,但是由于胡歌的情况不知一年半载可以痊愈,因此,这个合同也是终止付款,导致唐人影视资金链出现极大的赤字,更不巧的是,射雕英雄传的版权马上又要到期了,又要有新的电视剧进驻新射雕改编事宜。

就在整个唐人影视和胡歌彷徨失措时,是金庸先生站了出来,分文不收的多给了唐人影视一年的改编权,甚至还亲自给胡歌写:读过大难,将有大成,继续努力,终成大器!

这份情谊,我想胡歌应该是终身难忘了。

二.香港才子团

金庸先生与黄沾、蔡澜与倪匡并称为香港的四大才子,四个人的情谊也是很深厚。金庸先生也说过蔡澜是除了他妻子林乐怡之外与他结伴同游,经历过最长旅途的人呢。

而黄沾关系好到直接在金庸家里在大家的见证下求婚的。

倪匡也是更为被称为金庸先生的头号粉丝,并且他本人也是出版过很多关于金庸小说研究的作品(直接出了5部之多)。

三.家族圈

如大家所熟知的,金庸的表哥是当时剑桥大学者风流倜傥的徐志摩,金庸的姑父呢是陆军上将蒋百里,金庸表姐夫是钱学森(这个厉害了我的金庸)。。。金庸表外甥女是琼瑶(果然是作家世家)

四.工作圈好朋友

与他一起创办《明报》的沈宝新,倪匡。

        “曾经是孤独相随,心中挥不去无限伤悲,总想拥有春光的明媚,祈求真诚地敞开心扉。在那严冬给我温暖,在那黑夜给我光辉,无私的友爱最珍贵……”在海宁市长安镇一幢残旧的职工宿舍楼里,盲女艺人谢晓曼深情地为我们唱起了由她丈夫竺盛祥作词、谱曲的《友爱万岁》。拄着双拐的竺盛祥神情专注地看着爱妻,有些腼腆地说:“这支歌是我求婚时送给晓曼的聘礼。”

 谢晓曼与竺盛祥因音乐而结缘。从2001年起,他俩带着先天性眼疾的4岁儿子,一家三口开始登台表演歌曲、相声、小品等节目,至今已参加过全国坐式排球锦标赛开幕式、中国桐乡菊花节开幕式等大型演唱会的表演。2005年10月,一家三口自编自演的音乐小品《爱》夺得了“江南文化艺术节”家庭才艺大奖赛唯一的金奖,被誉为残疾之家的“吉祥三宝”。

 新春来临,谢晓曼一家“三喜临门”:住进了126平方米、三室两厅两卫的新家;竺盛祥被《嘉兴日报》评为“积极通讯员”;儿子竺子健期末成绩优秀,被评为“学习积极分子”。

 春节前夕,谢晓曼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大年三十,他们一家三口将回晓曼的湖州老家过年。去年,大家是在竺盛祥老家宁波过的年。两人商量好了,夫妻轮流着到对方老家过年。她说,回顾2006年,全家收获很多;而2007年呢?等过完春节,她的按摩店会搬到单位临街的店面里,生意肯定会兴隆起来。丈夫的事业、儿子的学习都会越来越好。

  抛家离乡:多难灵魂找到栖息地

 1967年的一个冬日,谢晓曼在湖州一个普通家庭呱呱坠地。一岁多,正是学走路的时候,邻居看晓曼老是摔跤,提醒她父母去看医生,结果很不幸:女儿遗传了父亲的白内障。

 就在不懂事的孩子们“瞎子、瞎子”的嘲笑声中,晓曼慢慢长大。因为她的眼疾,所有的幼儿园拒收;到了上学的年龄,仍是一样的遭遇。当晓曼得知自己的一位邻居是一所小学的校长后,她天天去磨:“叔叔,我要读书,让我读书好吗?”好心的校长被感动了,破例收下了她。

 别人上课是眼耳手并用,但晓曼只能用耳听,每次考试交的都是白卷。“我书读了三年半,却没写过一个字。”晓曼说。三年后,老师婉转地劝她:“晓曼,你别再来学校了,你家里条件也不好,还是跟你爸学点艺术吧。”晓曼的父亲虽然眼盲,却是湖州湖剧团的琴师,吹、拉、弹、唱都有一手。父亲在把不幸带给晓曼的同时,也把他的艺术天分遗传给了女儿。小小年纪的晓曼很早就显露了艺术天赋。在校的时候,音乐是她的最爱,学校有什么活动,音乐老师就让她上台献唱。

 无可奈何地离开了学校,晓曼除了帮母亲做家务外,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她一有空就去路口听高音广播,并很快就能把广播里的各种越剧唱腔模仿得惟妙惟肖。她参加湖州市越剧清唱比赛,还获得过一等奖。后来,她拜师学习苏州评弹,五年间唱遍了江浙沪大小书场。

 1989年4月,为了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晓曼离开家乡来到举目无亲的海宁,走进由雪豹集团组建的残疾人“自强艺术团”。在这里她遇上了比她早两个月来的竺盛祥。

 竺盛祥来自镇海农家,家里兄弟姐妹四个。才一岁多时,竺盛祥发高烧没有及时医治得了小儿麻痹症,从此双腿永远站不直了。8岁那年,他缠着父母非要上学,父母只好让同校的哥哥每天背着他去学校。很快,他成了一名勤奋好学的学生。

 转眼哥哥小学要毕业了,但竺盛祥还有两年,怎么办?父亲买来了双拐,对竺盛祥说:“给,今后它们就是你的双腿!”竺盛祥拄起双拐刚一迈步就跌倒了,但“狠心”的父亲仍逼他自学。一次又一次跌倒和站起,他被摔得头破血流。终于,他能拄着双拐走路了!

 为了早日减轻家里的负担,中考成绩优异的竺盛祥报考了中专,得知自己考了全校第一,竺盛祥欣喜若狂,然而命运再次和他开了玩笑,因为体检“不合格”而被拒之门外。但他不甘心,转而到当地的一所高中求学。可常常有老师劝他:“盛祥啊,你书读得再好,将来哪所大学会要你啊?”

 一年后,竺盛祥辍学了。找工作,四处碰壁。他只好买来电器维修书自学,开始给别人修收音机、电视机,赚点小钱维持生计。空余时间,他开始攻读音乐、文学。

 竺盛祥勤奋好学的身影、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了一位健康善良的姑娘,但很快被姑娘的父母发现了,刚刚燃起的爱情火花被生生掐灭了。

 “老天,你为什么这么残酷啊?”他用泣血的心写了一首歌《爱的呼唤》:“在我童年天真的年纪,我拥有许多梦的美丽……在我少年向往的年纪,心中充满着美好的希冀……却不想在我青春的年纪,渴望需要的爱离我而去……啊,爱呀爱,我深情地把你呼唤!”

 1987年9月,宁波市举行文艺汇演,竺盛祥饱含深情的演唱一举成名,《爱的呼唤》获得了演出、创作两个一等奖!

 他被安排到当地的一家福利企业上班。

  音乐结缘:共筑一个完整的家

 1989年2月,竺盛祥放弃了“铁饭碗”,带着自己的艺术梦想,走进了海宁“自强院”。很快,他就成了艺术团负责人之一。当时,艺术团人才众多,唯独缺女声独唱演员。

 晓曼的到来,让竺盛祥眼前一亮:“这不是最佳人选吗?”

 于是,每次排练民歌,竺盛祥总把话筒递给晓曼,又把自己作词作曲的歌让晓曼演唱。初来乍到,竺盛祥就像大哥哥一样处处关心她。艺术团组织外出,同事说:“晓曼,你眼睛又看不到,去干吗?”晓曼说:“我想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气息,听听鸟叫也好啊。”于是,竺盛祥就成了晓曼的“眼睛”。大家开玩笑:“咦,你俩倒真是天生一对!”晓曼羞红了脸,但心里甜滋滋的。而竺盛祥在日常的接触中,也对晓曼暗生情愫。

 1990年春天,艺术团到温州演出。温州残联理事长王洪铨带着晓曼来到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了医生细致的检查。检查结果是可以开刀。晓曼去征求竺盛祥的意见,竺盛祥马上说:“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你也不能放弃!”

 “好心人”在得知竺盛祥让晓曼到医院治眼睛一事后,都来劝他:“晓曼眼睛好了,还会嫁给你吗?”竺盛祥听了只是憨厚地笑笑。倒是晓曼忍不住了,她问:“若我眼睛好了,你会怎么样呢?”竺盛祥知道晓曼的意思,毫不犹豫地回答:“如果你觉得还值得选择我,那请选择我;如果你不选择我了,你也没错。我决不会阻挠你!”

 就这样,在竺盛祥的陪同下,晓曼来到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免费做了手术。术后,晓曼视力一度达到003,但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因视神经萎缩,晓曼的眼睛又恢复了原状。

 这次手术后,两个人的心贴得更近了。1992年3月,这对艺术搭档成了人生伴侣。1997年1月,他们迟来的爱情结晶———儿子子健降生了。令人伤心的是,夫妇俩一直担心的事也发生了———儿子的眼睛不幸遗传了晓曼的眼疾。

 他们的不幸很快传到了省残联,当时的理事长林清和马上联系了当时的浙医一院院长、眼科专家王竞动了手术。遗憾的是,由于孩子视神经在胚胎时就发育不全,所以虽然白内障拿掉了,但还是需要戴1800度的眼镜来矫正视力。每年需定期复查配镜。现在子健已改戴1500度的眼镜,视力是003

  幸福奥秘:人生与残疾无关

 10岁的竺子健目前就读于长安镇辛江小学,是班里的文艺委员。

 竺盛祥说儿子成绩优秀,是学校文艺活动积极分子,征文、奥数屡屡得奖,还是《南湖晚报》的小记者。

 在竺盛祥看来,儿子虽然视力残疾,但一样可以拥有健康的心灵、健康的人生。从儿子开始懂事起,竺盛祥就有意识地购买有关残疾名人的书念给他听,后来父子俩又一起看:张海迪的、史铁生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霍金的……2005年,竺子健参加海宁市中小学生征文大赛,他写的《学习霍金,战胜困难》得了一等奖。

 谢晓曼说:“我们是残疾人,在很多人的眼里我们是不幸的,但我们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在晓曼的眼里,自己一家人虽然残疾,但仍拥有美好幸福的人生。

 儿子常常对她说:“妈妈,我每天放学回来老远就能听到你快乐的歌声。”晓曼说:“宋祖英说‘把歌声融入到生活中’,我就是这样。”

 谢晓曼从艺20余年,登台表演达700多场(次),去过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出访过日本,被中国台湾媒体誉为“大陆盲人音乐家”。她先后夺得过第三届全国残疾人歌手大赛银奖,全国首届乡镇歌手电视大奖赛唯一的民族唱法一等奖等佳绩,是嘉兴市十大歌手和海宁市的十佳歌手。1995年,她在东京音乐厅为亚太福利大会作“压台”表演,一人自弹自唱,连续唱了《茉莉花》、《四季歌》等六首中、日歌曲,《读卖新闻》、《朝日新闻》等配发照片给予了报道。

 近几年,为方便照顾儿子,晓曼已逐渐减少了演出。“万一有一天我嗓音倒了,如果有一技之长,照样能养活自己。”在这一想法的驱使下,晓曼又报名参加了盲人按摩技术班的学习,通过考核,取得了盲人“高级按摩师”的资格证书。

 在“自强院”,她开了间盲人按摩室。虽然生意比较清淡,但她对未来充满信心。谢晓曼乐观向上的精神感染并激励了许许多多的残疾人,大家推选她担任了嘉兴市盲人协会副主席、海宁市盲人协会主席。

 在简陋的按摩室里,我们看到一边靠墙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医学按摩书,这些书有空竺盛祥就会耐心地读给她听。晓曼说,作为盲人协会主席,我不能只要求自己积极向上,还要鼓励其他盲人朋友向上,有时间我就会和盲人朋友电话沟通。“我觉得,作为残疾人,社会的关爱固然重要,但经济上还要靠自己努力。”

 2003年,竺盛祥取得了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专科文凭,并被评为“全国自学成才先进个人”。去年,竺盛祥又通过了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所有科目的自考。

 除了工作,竺盛祥业余时间还经常在各类报刊中发表作品。2006年3月起至今,就已在《南湖晚报》的“嘉兴球迷论坛”发表了50多篇评论文章。

 竺盛祥说,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并不富有,但绝对是精神上的富翁。

 “你们快乐的源泉是什么?”记者问。

 竺盛祥不假思索地回答:“家庭和谐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晓曼说:“平时一家人在一起说说笑笑唱唱,有困难一起扛,我们三个人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大的风雨也能扛过去。”

下句是笑书神侠倚碧鸳。

这两句诗对金庸先生一系列小说的归纳,“飞”是指飞狐外传,“雪”是指雪山飞狐,“连”是指连城诀,“天”是指天龙八部,“射”是指射雕英雄传,“白”是指白马啸西风,“鹿”是指鹿鼎记,“笑”是指笑傲江湖,“书”是指书剑恩仇录,“神”是指神雕侠侣,“侠”是侠客行,“倚”是指倚天屠龙记,“碧”是指碧血剑,“鸳”是指鸳鸯刀。

扩展资料: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并被调往《大公报》香港分社。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

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1994年,受聘北京大学名誉教授 。

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荣誉教授。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金庸-

鲁迅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代表作品: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巴金

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代表作品: 《家》、《春》《秋》

沈从文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沈从文1988年病逝于北京。代表作品: 《边城》,《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

泰戈尔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吉檀迦利》,《戈拉》。

老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夫人胡絜青(1905-2001)。代表作品: 《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

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代表作品: 《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

闻一多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汉族,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中国***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郭沫若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汉族,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徐志摩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汉族,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1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代表作品: 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射手座)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代表作品: 《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雨果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品: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海上劳工》

季羡林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代表作品: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印度简史》;《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的作品《七颗钻石》《跳水》《穷人》已被收入人教版和冀教版小学语文书。

毛泽东

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1976年逝世于北京。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的理论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代表作品: 《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等

茅盾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10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7
下一篇2023-06-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