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十年的介绍

结婚十年的介绍,第1张

《结婚十年》是2009年09月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民国著名女作家苏青。1943年在《风雨谈》杂志连载,受到当时上海普通市民的热烈追捧。后来苏青把它结集出版,人们争相购买,盛况空前,这本书一共印了36版,可谓是创造了当时出版行业的一个奇迹。正因为《结婚十年》这本小说,苏青得以和当时上海另一位女作家张爱玲齐名。

文|猪小闹

1

在张爱玲的散文里,我们不难看到一个名字,那就是苏青。

用张爱玲自己的话说: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是我甘心情愿的。

从上面这几句话里,可以看出张爱玲对苏青才华的欣赏认可,以及惺惺相惜之情。要知道张爱玲的清高可是从骨子里带来的,不会说一些场面赞扬话。

说起来,苏青与张爱玲,本不是同一条起跑线上的人。苏青家世普通,虽然接受过高等教育,但因结婚甚早,丈夫不能挣钱养家而离婚。

为了生存,她迫不得已拿起笔来写文字来换钱。

在民国那样的时代里,苏青独自一人带着三个孩子打拼,可谓一直都见识到生活中的“虱子"了。

但是张爱玲却不一样,显赫的家世,优质的教育,虽然也曾经历过曲折,可是她却从来不曾愁过现实中的柴米油盐,所以她的人生走向,更倾向于“华美的袍子”。

因为所处环境不同,也就造成她们文字的不同方向。

张爱玲从小便被誉为奇才,文字冷竣、苍凉,明明看起来繁花似锦的场景,却又透露出残忍的血腥刀光。

她本人也像是躲在生活大舞台帷幔后面的眼睛,冷冷的观察身边生活中的一切,再用一种苍凉的手势表达出来。

而苏青的文字大多写实、字字到肉,她写自己人生中所磨砺的一切,表达出大部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柴米油盐、有浓烈的人间味。

就连张爱玲都说苏青的文字热闹,真情实意,是真实的生活写照,具有打动人心的亲切感。

2

两个人生道路并不相同的人,因为文字被人们并列在一起,是好还是坏呢?

于张爱玲来说,对苏青,她应是有喜欢的,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她的散文里经常提起她。

但于苏青来说,张爱玲能不能算她的好友呢?

苏青首办杂志,以“叨为同性”为由请当红作家张爱玲赐稿,以达到杂志畅销的目的。

就如张爱玲《我看苏青》里说:苏青与我,不是像一般所想的那样密切的朋友,我们其实很少见面。也不是像有些可以想像的,互相敌视着——

或者,一开始苏青接触张爱玲,大家只是合作关系,但是因为彼此的才华,两人渐渐发展成好友。

张爱玲对苏青,是带着欣赏眼光的,她欣赏苏青的办事泼辣、文字大胆,以及她乐观的人生态度。

可是对苏青来说,她仿佛更在意张爱玲对她的评价与态度,例如她会对张爱玲说: 为什么你的小说里没有一个人像我的?我一直留意着,总找不到。

再有,苏青曾大胆在媒体面前放言:女作家之中,我只看张爱玲的。

虽然两人都各自对对方才华认可,但是回看张爱玲对苏青的态度,却显然理智的多。

张爱玲在《我看苏青》里解释说:我写的那些人,他们有什么不好我都能原谅,有时候还有喜爱,就因为他们存在,他们是真的。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知道我同他们混在一起,得不到什么好处的,如果必须要接触,也是斤斤较量,没有一点容让,总要个恩怨分明。但是像苏青,即使她有什么地方得罪我,我也不会记恨。

把苏青跟自己书中人物等同起来,这样来看,苏青与张爱玲,中间还是存在着一定隔阂—— 虽然会喜欢,却不愿意与这类人完全厮混在一起。

另外,张爱玲又在文中说,苏青对于她,更是象征了一种物质生活——中国风味的房,雪白的墙,金漆桌椅,豆绿糯米瓷的茶碗,高高的一盆糕团,和苏青的气味。

3

在民国那个时期,张爱玲跟苏青如同两朵奇世双姝,在文坛里熠熠生辉。

苏青为人泼辣、人也生的美丽,可在民国时代做美女作家,一本杂志的创始人,她生存的环境当然没有那么单纯与容易。

而最终让她与张爱玲的关系越来越远的原因,跟胡兰成也多少有些关系。

苏青比张爱玲认识胡兰成更早,有次苏青寄本杂志给胡兰成,里面恰巧有张爱玲的小说《封锁》,胡兰成一见张爱玲的文字,即刻倾心,于是写信给苏青,问作者是谁。苏青回答,是个女子。

就这样,这世界上该发生的关系,终于还是会发生。张爱玲不可救药地爱上胡兰成,而胡兰成也跟苏青有过一段暧昧,这样错综复杂的关系,让这两位女子的友谊由此分道开始。

4

苏青的文字《续结婚十年》里写到这件事,文中将胡兰成化名为一个名叫“谈维明”的男人,巧舌如簧,知识广博,藐视一切,让苏青惊叹:他虽然长得不好看,又不肯修饰,然而却有一种令人崇拜的风度!他是个好宣传家,当时我被他说得死心塌地的佩服他了。

两人很快发生了关系,但是结束后两人关系直转急下,男人似乎把苏青当成了交际花,在性爱后问她:你满意吗?接着又问:你没有什么病吧。

泼辣敢当的苏青当然是被激怒了,毫不客气地说:我是不满意。在我认识的男人当中,你算顶没有用了,滚开,劝你快回去打些盖世维雄补针,再来找女人吧。

这个细节在张爱玲的《小团圆》里也有描述此桥段,不知道是胡兰成详细地告诉了她,还是她在苏青的文章里看到了。虽然胡兰成说她并不在意,但是实际上张爱玲在不在意,他并不能知道。

可能只有在许多年后写成的《小团圆》里的文姬(即苏青原型),张爱玲描述她的外表时,她才毫不客气地表达了她的恶意。

当然,这是后话了。

5

“友谊”两个字在女人这里,有时候会坚如磐石,有时候会危如累卵,会随着人的心境变化而定。

苏青与张爱玲都是对生活热爱的女性,也是相当自我的女性,可能她们也都有着不甘示弱的个性,直到最终两人走向陌路。

当然,只要是女性,都逃不过爱人与朋友之间,关系绝不能有混淆的魔咒里。

苏青是女人,张爱玲当然也是。

她们相识为传奇,陌路为遗憾。

只是,谁又能否认她们是这世界上两朵奇姝呢?

有人说,张爱玲与苏青,是雍容华贵与质朴自然的两极。

我觉得她们更像是两个季节:

一个是秋天,清傲独立,生而传奇。

另一个是夏天,兴兴轰轰,烟火人生。

战争结束后的张爱玲与苏青,选择了不同的方向。

张爱玲去了美国,过着遗世而孤独的生活。

而苏青,则很快适应了新中国,换上了人民装。但可惜的是,她终究没有摆脱动荡社会里带来的隐患,最终绝望而死。

至此民国时代的绝代双姝,终究成为文坛史上的一抹血红色的记忆。

END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解析:

从张的散文中才知道苏青。从张的俏皮文字里,我对苏青的最初印象是这样的:一个不爱张扬、性格也温和一些、为别人考虑得很多的、普通又不普通的女子。普通,是因为她“本心是忠厚的,她愿意有所依赖;只要有个千年不散的筵席,叫她像《红楼梦》里的孙媳妇那么辛苦的在旁边照应着,招呼人家吃菜,她也可以忙得兴兴头头。她的家族观念很重,对母亲,对弟妹,对伯父,她无不尽心帮助,出于她的责任范围之外。……她的恋爱,也是要求可信赖的人,而不是寻求 ”(《我看苏青》)。不普通,是因为一向心性极高的张爱玲还说:“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心甘情愿的。”苏青三十年代在上海与张爱玲一样凭手中一支笔而走红文坛,但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找到她的作品并不容易。我从张爱玲、胡兰成的文中得知她的代表作是《结婚十年》,但完完整整读到它是在1995年,当时在长沙教育街有一个私营书店卖的书都很有特色,我是那里的常客。书店老板为我弄到了当年6月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苏青小说选》,书里收入了她的三部小说,其中就有《结婚十年》。

苏青的真名是冯允庄(1914—1982),浙江宁波人。曾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外文系,后因结婚、怀孕而中途退学。1935年,以“冯和仪”名投稿《产女》给林语堂主办的刊物《论语》,后改题为《生男与育女》发表,从此开始了创作。四十年代初因婚变而成为职业作家,以文为生。1943年,长篇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在《风雨谈》开始连载,一时被目为“大胆女作家”而毁誉纷纷。该书次年出版单行本,半年内再版九次,被视为她的代表作。到1948年底,该书已有十八版之多,苏青也名声大噪。1947年,《续结婚十年》出版。苏青还写作了大量散文小品,结集为《浣锦集》、《涛》、《饮食男女》、《逝水集》,此外还有长篇小说《歧途佳人》等。苏青还进入出版界,主办《天地》杂志,创办《小天地》杂志及四海出版社。抗战胜利后,苏青因在沦陷区写作活动作为“落水作家”被传讯。建国后留居上海,担任越剧团的专职编剧,后因被诬为“胡风分子”而被关进提篮桥一年多,她的创作生涯也就这样进入低谷。“文革”中她在劫难逃,多次受批斗。1982年病逝于清贫潦倒中,一代才女就这样在人生舞台上寂寞地谢幕。

苏青和张爱玲有许多相似处,因此我们今天回看她们的友情和相互理解,总会想到“惺惺惜惺惺”这句配她们似乎有点嫌俗了的老话。二人几乎同时走红,都是她们那个时代的奇女子——靠文字和才气赢得了一份可贵的独立生活和独立人格。但福慧不能双修又似乎是男权文化统治下女性的命运梦魇,她们在情感生活上都不如在文坛上那样幸运,她们是投入了高成本获得自己职业成就的。而苏青尤为辛苦,由于她生活的担子更重(因为她婚后生了三个孩子,离婚后有两个是跟在她身边由她一人抚养的),她不得不做许多于传统文人不屑的事,如亲自与出版社讨价还价,甚至自己背着书去卖,等等。因为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她甚至受到同时代许多男性文人的抨击中伤。在这些中伤过她的先生们看来,苏青身为一个女人,又是一个女文人,自然应该有才气又有温情,最好是还能在男性的文人面前顺从、恭敬、惶恐。锱铢必较,不免显得犹太人气了,有失清高。可是他们很难体会一个单身女文人的过分谦让和不计得失是要有丰富的人脉或经济才撑得住的,而这两者对苏青都堪称稀缺资源。

苏张二人因着先天和后天的差异注定走的不是一条路。张爱玲对人性看得透,透到玲珑透明,丝毫不漏,所以她选择出走大陆,以后的生活虽然也有些紧张波折,但她还能始终以她既赖以为生又赖以慰心的文字生涯厮守。去国四十多年后,1995年的9月8日,张爱玲在纽约的公寓孤独地离去。苏青留在了上海,和越剧尹派创始人尹桂芳合作,为越剧团编戏,穿上了列宁装、黑布鞋。她是真心想低下姿势来的,但她没能如愿。因涉嫌“胡风案”,至亲骨肉都与她划清界限,断绝往来。据说苏青的晚景凄凉,贫病缠身,但求速死。苏青死后三年,女儿和外孙将她的骨灰带到了大洋彼岸。苏青历经挫折却还保持一种对生活的纯真,还持有一份对世俗生活的信念和向往、乃至追求,所以不走张的路。据说她临终时曾希望葬回老家,没想到造化弄人,她最终还不得不和张爱玲一样远涉重洋。不同的只是张在生前,她在身后。

张爱玲的小说也好,散文也好,字里行间总透着一种张力,也不只是惊艳,还有一种冷峻,所以读她的东西时,你往往会患失语症,就像看一个着装绮丽的女子一脸从容在水上滑过,云淡风轻地。你心中叫奇,却被镇住了,说不出话来。放下书,往往会叫你兀的生出一些自卑——怎么你只敢在心里想的、而且想到了也说不出的她就一下点得这么透?苏青的文字则不然,是那种热闹平常的人间柴米油盐,就是写夫妻吵架也是热闹的,是很具有烟火气的那种,所以读苏青的文字,你常常会不由自主进入书中的人物角色,因为那些人物的软弱、庸俗、狭隘、嫌隙和善良、希冀也是我们都有的。苏青也很聪明,但她本质是入世的,所以她想过一种平常生活,她后来没有走也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许多出版社都因出版各种版本的周作人和张爱玲而赚了大量码洋,但苏青一直寂寞着。她在世的最后几年里想再看一遍自己的《结婚十年》,却因该书被视作禁书,苦索得不到。还是友人蔚明先生到处打听,找到一本花钱复印了一册送给了她。

张爱玲身前身后都一直是热热闹闹的,就连她在美国的最后那些年,也还有台湾一些报刊的记者蹲守在她住所前,想得到点有关她的新闻满足真伪张迷们,甚至有记者还去翻捡张扔的垃圾袋,想从中扒出点什么炒作。苏青则在她写作生涯本应进入辉煌的时候哑然,沉入在寂寞中。

也许,这种寂寞也合了苏青的意,她本来就是想过平常人家日子的,恰如她的文字惊艳不足,平实倒不乏。所以读过她的小说后,人们会觉得犹如看了一部反映市井人家的生活剧,有感动,记得那些细节真实的故事(如小孩长牙、出麻疹,夫妻为生活小事斗嘴、和好),却不会觉得有什么可供引用的语录或真言值得记下。苏青是你我身边的那种许许多多的妇人,她们甘心把机锋藏起,在家庭和婚姻中消磨自己,只为一家团圆,儿女平安。这样的人太多,也就失去了传奇意义,也就落得寂寞。

话是这样说了,可心里放不下。这些年来,每每看到评论张爱玲的文章,甚至还有高谈阔论胡兰成的文字也屡屡见于一些读书类专栏或刊物,就想起苏青。想起她身前身后的寂寞,从我第一次读到《结婚十年》,我就感到这种寂寞的沉重。就像今天人们说到巴黎和会只谈顾维钧,不谈陆征祥一样,造成这种无视真实的寂寞不可能是资讯短缺,只能说是乡愿。

二人都——终——归于落寞!

参考网址有一篇比较论,你可以参考一二。

《结婚十年》(苏青)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45F6svZOK9f929Sl6fpAw

提取码:ujv3

书名:结婚十年

作者:苏青

豆瓣评分:79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9-1

页数:260

内容简介:

《结婚十年》讲述苏青十年的婚姻生活,其中不乏有快乐,伤心,可谓五味俱全。对于为人妻,为人母的女人来说,它是一本能引起共鸣的文字,对于那些情怀初开的少女,更是一本关于婚姻的教课学。

为人子,为人妻,为人母,是作为一个女人最完美的一生历程。每次花前月下,甜蜜温柔的话语带来的是天真浪漫的幻想;成为新娘的那一天,会是世界上最令人羡慕的人,所有的祝福都化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小宝宝的出生,给平淡的生活无疑增添了许多的快乐,让你暂时忘掉由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带来的心烦意乱。

作者简介:

苏青简介:苏青(1914年~1982年) 中国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海派女作家的代表人物。浙江宁波人。1933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外文系,后肄业移居上海。

 

1944年3月16日,在上海《新中国报社》社宅,召开女作家聚谈会上,苏青和张爱玲就有一番对白。

主持人问,苏青读哪一位女作家的作品苏青马上回答:“女作家的作品我从来不大看,只看张爱玲的文章。”

主持人又问张爱玲的意见,张说,古代的女作家中最喜欢李清照。近代的最喜欢苏青,她踏实地把握住生活的情趣,苏青是第一个。她的特点是“伟大的单纯”。经过她那俊洁的表现方法,最普通的话成为最动人的,因为人类的共同性,她比谁都懂得。

苏青,曾与阮玲玉、张爱玲、宋美龄、王映霞、胡蝶等被称为“十个上海滩的女人”。在二十年代的上海,上海文坛同时出现了2位女作家,一个是张爱玲,令一个就是苏青,她们既是好姐妹,也是文坛挚友,当时被称为“孤岛时期荒芜文坛上并列的奇葩”,在当年,苏青的影响和张爱玲不相上下,1945年第14期16卷《杂志》曾刊登过一篇《苏青张爱玲对谈记》,编者就把她们两位同时称为“当前上海文坛上最负盛誉的女作家”。

苏青写文章十分大胆,在那个年代,她写情爱,写婚姻,写男人女人,就敢直言无忌地坦承女人的性心理,仿佛裸体站在世人面前谈天说地,时而推心置腹,时而玩世不恭,时而还调侃一下观众,她说:“婚姻虽然没有意思,但却也能予正经女人以相当方便。一对男女再没有情义些,同睡在一张床上,总不能相安事实吧!”

“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情应该先是挑逗的,然后当慢慢地满足她、安慰她。”

“虚伪是女人的本色。”

“我敢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女人不想永久学娼妇型的!”

“四五十年光阴守着一个丈夫或妻子,试想这是什么味儿”

“我需要一个青年的、漂亮的、多情的男人,夜里偎着我并头睡在床上,不必多谈,彼此都能心心相印,灵魂与灵魂,肉体与肉体,永远融合,拥抱在一起。”

真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

也正是由于这些毫无顾忌地说出了女人真正所想的,苏青被一些人称为“文妓”。而张爱玲却对此莞尔一笑,说:“听上去有些过分,可笑,仔细想起来却也是结实的真实。”

苏青1914年5月12日出生于宁波乡间外婆家里,原名冯和仪,取自“鸾凤和鸣,有凤来仪”。苏青祖父冯止凡为清末举人,后来经商,成为富甲一方的豪绅,家中置地达千亩。

其父冯松雨,是庚款留学生,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回国后在上海某银行任经理。苏青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她曾回忆故居与祖父:“我只知道我家的房子很大,走出大门不远处,有一石桥名浣锦桥。幼小的时候,我常常随着祖父到桥边去。看着汤汤流水,祖父和我讲起那美丽的西施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8岁那年,苏青跟着父母来到上海,进入一家私立小学读书。苏青生性聪明,加上开朗活泼,家境殷实,很受老师宠爱。可好景不长,在1921年上海信交风潮中,大批银行倒闭,冯松雨冯松雨被债主逼得走投无路,忧愤成疾英年早逝,家里失去了生活支柱,母亲只好带着苏青返回故里。

债主很快找来,祖父咬着牙还了儿子所欠的债,不久也魂游天国,苏家因此由盛转衰。苏青的母亲深明大义,节衣缩食供养子女读书。

名嫒的华贵典雅自从娘胎里就开始熏陶,尽管家境败落,苏青丝毫不减蕙质兰心,在学校很显风头。初中毕业的时候,学校排练好《孔雀东南飞》,苏青饰演的女主角形神兼备,让男主角李钦后神魂颠倒,在台下看戏的李钦后的老爸当场就定下了这位儿媳妇。

李钦后的父亲李星如早年在恒永钱庄做经理,他知道如何拍股东马屁,如何投机做买卖,后来脱离这家钱庄,自己斥资开了元泰钱庄,自己当老板,李家由此渐渐富有起来。

后来,李家请人带着重金厚礼上门提亲。生活拮据的苏青母亲并没有一口回绝,说是考虑考虑。她到底经不起那媒人的劝说,说什么两家联姻后,冯**和弟弟的读书就都没有问题了。订婚的一笔聘礼,可以折成现金存放在东家的钱庄里,随时可以取用。苏青的母亲终于答应了,条件只草草谈了一个,必须要让苏青读完大学才能结婚。

苏青初中毕业后,升入浙江省立四中学读高中。

苏青在四中时就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天分,她不仅在学校办的刊物上发表文章,而且还在宁波当地报纸上发表文章。她的语文老师也曾给予她很高评价:“不独为宁中之秀,抑且为中国之光。”同学们称她为“天才的文艺女神”。

进入高中三年级时,她继《享乐主义》后,又连续撰写了《破除迷信》、《异端思想》等论说文章,分别发表在校刊《四中学生》1933年第一期和第二期上。后面这两篇论说文较之《享乐主义》一文,已有了很大进步,表达更加精练和娴熟,不难看出,在成为作家之前的苏青,已经有了很好的文学理论基础。

苏青不仅有很强的文学才能,还有着很强的表演天赋。早在上初中时,每年她都要参加“元旦演剧”活动。

当时她所演剧目多是富于反抗性的,如郭沫若的《卓文君》、王独清的《杨贵妃之死》等,在学期的最后一个元旦,革命狂热已渐渐消失,校中充满着恋爱空气,表演多是《复活的玫瑰》、《青春的悲哀》、《孔雀东南飞》、《弃妇》等,把同乐会变成了同哭会。

进入省立第四中学第一个元旦,苏青因在一次英语讲演竞赛中背了一篇《Self—Education》(《自我教育》),得奖后被学校剧团邀去,演了英文剧《A Fickle Widow))(《轻浮的寡妇》)。这个剧是《今古奇观》中庄子休妻的故事,英文教师把它写成英文剧,让苏青和同学们去演。这次演出开了四中男女同台演出之风。

1933年苏青考入中央大学外文系,是温州地区六县中惟一一个考入的学生,李钦后则考入了上海东吴大学法律系。但当大学未毕业,李钦后生怕苏青在读大学期间移情别恋,因而要求现在就结婚,苏青很不情愿现在中断学业,但母亲苦苦相劝,无奈,最终同意结婚。1934年,两人结婚。

苏青和李钦后结婚,举行的是新旧合璧式婚礼。一半儿是坐花轿,一半儿是进教堂。

坐花轿是宁波十数个世纪以来的乡俗,据说南宋高宗为报答救命之恩,降旨给宁波姑娘出嫁的特权,苏青出嫁亦不例外。

母亲伴女儿出嫁前一晚同睡是当地的规矩,好在夜里教给女儿做媳妇的道理。李家从县城到后仓冯家20华里,迎亲花轿到来已近中午。在这之前苏青不能起床,等到花轿到了才能起身穿衣,由伴娘为她化妆。那时母亲早已起身料理杂事去了,化妆这个事由二姑母冯祖群来亲自指点,她给她穿的是淡红色绸装、

手捧绢制鲜花、大红缎鞋,为是图个吉利。房间里也挤满了看客,二姑母得意洋洋,巴不得多来些人欣赏才好。

梳洗打扮完毕,鼓乐响起。苏青循俗由弟弟冯和侃抱上轿,她欲哭不能,累得弟弟额上青筋暴胀,好容易来到轿前,她赶紧下来钻进轿里。4个轿夫上来关好轿门,放好轿顶,花轿在音乐声中起程。

走了很长时间,花轿在青年会礼堂停了下来。在骚动声中她走下轿来,一个穿银色衣裳面孔苍白、敷粉施朱的**,来打量她一番,回来悄声说:“这个新娘子是宁城打扮,没有上海派头。”苏青听得刺耳,不禁动起气来。

那个穿银装的**,是李钦后外婆家的表嫂——瑞仙,丈夫死了,如今在家守寡。

苏青随着音乐的节拍,一步一挨的来到礼堂中间站定。等了许久,李钦后在众人掌声中被拖了出来,这也是宁波人的规矩,以表无奈之举。二人站定后婚礼便开始了,苏青与李钦后相对而立三鞠躬,来宾纷纷涌了上来,占据了主婚人的位置,主婚人、介绍人也被挤到一旁。

婚礼在一阵阵吵闹声中总算办完了。结婚人、主婚人、介绍人通通在结婚证上盖章,苏青与李钦后向来宾致礼后,伴娘才陪着退了出来。在耳房换过妆,他们重又回到礼堂,向长辈族人、亲人献茶行礼。

后来李钦后招呼瑞仙来见礼,她不胜幽怨地嗔道:“你倒好,也是搭我寻开心。”撅起红菱似的嘴巴装出生气的样子。李钦后一笑,她也忍不住笑了。

见礼毕,天全黑了。李家是宁波富商,亲族也多,都到他家吃喜酒。

洞房花烛夜亦是热闹非凡。前厅、中厅、后面的正厅,汽油灯照得雪亮,摆满了大席,这晚共百桌有余,宾客一二千人。

客人散后,伴娘帮苏青卸了妆,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只剩下梳妆台上一对花烛,她们叩过头,道声“早生贵子”,便退了出去。床上只有一枕一被,李钦后早已捷足先登,紧紧裹在被里,苏青不好意思掀开,她倚在梳妆台前,不禁独自垂泪。

新婚第二天,苏青患了感冒。晚上,当她从公婆房里请过晚安回到新房时,在门口无意间听到丈夫与瑞仙的对话,先是瑞仙的声音:

“看你对我们这样,昨夜同着你的新娘,又不知怎的……呢!”

“别瞎说,昨天夜里,我真的同她一些关系都没有,我的好嫂子……”

“得哩得哩,”瑞仙的娇声又接上来了,“你同她有没有关系干我屁事!瞧,人家今天疲倦得已经连眼圈都有些黑了,鼻子红红的,都是你太狂,才害得她伤风!”接着,便是一阵嗤笑。

苏青听了,气得几乎要昏过去。苏青与李钦后的婚姻,一开始便显露了危机。

后来,瑞仙去了青岛,这才使苏青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

1934年寒假结束以后,苏青、李钦后分别回到各自的学校。

不知自何时起,苏青胃口不大好,起初并未在意,因为她精神一直萎靡不振,总以为是精神的因素。继而常常犯恶心,可是仍未引起注意,直到例假没有来,也还没朝怀孕方面去想,只当是患了什么妇女病,于是到医院去就诊。

医生稍事检查,便以安慰的口吻对她说:“请放心,没有什么病,你是有喜了。”这话在苏青听来却如晴天霹雳,这一惊非同小可,她既无这方面的常识,也就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眼泪立时便流下来了。

此后的一段日子,苏青便在是否堕胎的考虑中犹豫,先是担心手术中会出危险,后来却又莫名其妙地生出一些母爱的感觉,每次走过百货商店,总要忍不住多瞧几眼橱窗里陈列着的小孩衣帽以及玩具之类,就在这延宕中,肚子渐渐大了起来,决心日减,终于什么也没有做。胎儿五六个月时正好暑假来临,苏青便先到上海,与李钦后一同回到婆家待产。

苏青的公公与婆婆欢天喜地地把有喜的媳妇迎进家门。

全家人笑逐颜开,盼望苏青生个宝贝儿子,给李家续上香火。夜里一家人坐在厢房里闲谈,父亲李星如早已按捺不住心情的激动,对儿子说:“我生平不曾做过缺德的事,如今苏青有了喜,生下来要真是个儿子,取名‘德’字不可少。大的叫承德,以后再生,二的叫怀德,老三叫仁德,老四叫什么德,我一时难以想出来。”婆婆亦说:“叫承德好极了,阿青一定养男孩,因为她的肚子凸出在前面,头是尖的,腰围没有粗,后面看起一点不像大肚子。”

母亲知道苏青回来了,曾几次差人来李家看望,带来不少好吃的食品。并让来人对苏青说,好好保养身体,生个胖小子,连外婆也有面子。

此后的日子,苏青几乎成了一尊佛,被全家供养起来,天天好菜好饭,就连举手之劳公婆也不让她动,生怕动了胎气。

生产的日子终于来到了。过程颇不顺利,苏青痛苦不堪,几乎使尽了浑身的气力,孩子还是下不来,她忍受不住,便哭嚷起来,后来声音也微弱了……最后医生动了剪子,孩子才落地了。

“是个女孩”,医生说完,霎时,一切都安静了下来,连婴儿的哭声仿佛也低弱了许多。刚刚沉浸在新做了母亲的巨大欣慰中的苏青一下子又跌入空虚与惭愧的深渊中,她甚至失去了睁眼的勇气,只屏息竖耳听那门口传过来的声音,她知道一家人都聚在那里听消息呢。

“也好,先开花,后结子!”先是一个女人的声音。

接着另一个声音道:“明年准养个小弟弟。”

听着婆婆似乎咳嗽了一声,没说话。

一会儿医生忙完了,丈夫、婆婆及小姑进来了。

李钦后附在产妇的耳边,轻声说:“你好好休息一下吧!”

婆婆只敷衍了一句“你再睡一忽儿”,便离开了。

此后婆婆只是站在产房门口吩咐指挥,再也不肯进房来,说是“红房”进不得,进了下世便有罪过。

几天后,苏青有了奶水,可是公公与婆婆却不让她自己喂孩子,说是这样奶水断得快,明年就不能早些养个男娃了。

奶妈很快便被找了来。

孩子跟了奶妈,苏青一人睡,觉得很空虚,想到自己的孩子偏要让她去吸别人的奶,自己有奶却不能喂,既替孩子委屈,又为自己委屈,不由得暗自哭泣。半夜里乳房胀痛得实在厉害,便高声唤奶妈抱过孩子来吃些。可是奶妈起先装睡不应,继而以孩子会受凉为由推托,想必是早已受过公婆关照。苏青不禁拍床大怒道:

“我叫你抱过来,你敢推三阻四我的孩子难道还要你作主吗”

奶妈遂欠身劝道:“少奶奶你且忍耐些吧,奶头痛些时就会好的,没有了奶时你的身上就会来了,老爷太太巴不得你再快些替他们养个小孙孙呢。”

苏青后来写的《结婚十年》也就是一本自传体小说,就是完整地记录了自己的十年婚姻,如果按照这个小说的描述,在结婚之时,苏青已经身怀有孕,她是带孕成婚的,这样结婚后不久身形就起了变化,也就无法再继续读书,于是只好辍学回家。但她没想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浪漫就在于他们没有结婚,如果结了婚,他们也许同样会成为一对怨偶。结婚后,李家很盼望苏青能生个儿子,但没想到苏青偏偏生了个女儿,因而苏青备受婆家的冷眼。

在苏青产后一周,李钦后就返回上海继续读书,他临走的时候说:“我要带你到上海去了,时时,刻刻,月月,年年,我们永远在一起。”果然,在这年冬天,李钦后就在学校旁租了一个很小的房子,然后把苏青接来,与苏青同来的还有她娘家的女佣人林妈。而苏青的女儿留在了祖父母身边,由奶妈照料。

结婚后他们还有一个苦恼,那就是李钦后结婚后在上海找到一份教师的工作,但薪资微薄,因此日子过得很清苦。苏青本来是出身大户人家,并没有过上几天苦日子,结果一结婚就开始为柴米油盐发愁,李钦后也因为已经成人独立,不好再向家中伸手,因此两人总是入不敷出,为此也常常发生争吵。

有一次,当苏青向李钦后要钱买米,李钦后此时也正为家中清贫而烦恼,听后沉下脸来没好气地说:“没有米你去买不就得了,干吗对我说。”苏青被他这种态度也弄得恼火起来,提高嗓门说道:“那买米的钱呢”

“那个我可不知道。”李钦后冷冷地回答。

苏青偷眼看了一下林妈,她虽不好插话,但看出她似乎在说:“天下有这么不讲理的姑爷”。

苏青瞪着眼前这个不讲理的男人,气得一字一句地说:“我问你要钱又不是花在我一个人身上,而是买米做饭给大家吃的!”

没想到,李钦后听了不但没有安慰苏青,反而大声说道:“嫌我穷你现在就给我滚,滚回你的娘家!你问我要钱,我问谁要钱”

苏青正要争辩,结果正在火头上的李钦后抬手就给了苏青一个耳光,大喊道:“你也是知识分子,可以自己去赚钱啊!”

苏青怒吼道:“我出去也不怕饿死,真是倒霉,嫁你这种只会做寄生虫的男人!”

李钦后眼睛一瞪,连脖子都红了,大喝一声说:“你要出去马上给我滚蛋!”说完就揪住苏青的头发往外拖,林妈更加着慌,拼命把二人隔开,李钦后一面喘着气,头也不回地跑下楼去了。

苏青好像被打醒了一样,这之后,她每天都去买一份《新闻报》,她不看新闻,只看招聘广告,然后发出一份份求职信,但没想到,这雪片一样的求职信发出后就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就在苏青倍感失望的时候,她突然注意到报摊上那花花绿绿的各种报纸、杂志,忽然灵机一定,为什么不写稿子赚钱呢当时上海的报摊上琳琅满目地拥挤着许多杂志,较为有名的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文饭小品》等,其中以《论语》影响最广。

苏青回家后就提笔磨墨,很快写了一篇短文《产女》,写好后她就寄给了《论语》杂志——因为她生了一个女孩,正因此又受了婆家的气,自己也就憋了一肚子窝囊气,于是全部倾倒在纸上,提笔开篇就写道:

古国古礼,无子为七出之一,为人妻者,无论你德容言工好到怎样程度,可是若生不出儿子的话,按理据法,就得被丈夫逐出去,即使“夫恩浩荡”,不忍逼令大归,你就得赶快识趣.劝夫纳妾图后,自己却躲在“不妒”的美名下噙着眼泪看丈夫和别的女人睡觉。反之……

有意思的是,她又在文中论述了生女儿数量的烦恼,她说:“一女二女尚可勉强,三女四女就够惹厌,倘若数是在‘四’以上,则为母者苦矣!”结果,她后来果然一口气生了4个女儿(夭折一个),直到第5个孩子才是个男孩。

当时《论语》的主编陶亢德看到此稿后,连连称赞,认为是“女性独立意识的苏醒”,改篇名为《生男与育女》,然后刊登在1935年6月16日的《论语》上,不久,苏青不但看到了这篇印成铅字的文章,而且还拿到了5元钱的稿费,这当即让她兴奋不已,随之自信心迅速膨胀,她说:“我也能用智慧赚钱了。”

这之后,她又在《论语》上发表了《我的女友们》,说的是她自己在婚前和婚后的变化,回想婚前校园里的逍遥自在的生活,昔日的女友们都难得联系了,不由地感叹道:“女子是不够朋友的。无论两个女人好到怎样程度,要是其中有一个结婚的话,‘友谊’就进了坟墓。”

陶亢德慧眼识英才,屡次向苏青约稿,并推荐给其他编辑朋友。苏青一发不可收拾,又在林语堂的《宇宙风》上发了不少文章。1937年,苏青正式起了个笔名“苏青”,以后一直沿用。

别的女人有了丈夫的孩子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上海也动荡不安,而苏青就在“八·一三”上海抗战的隆隆炮声中生下了第3个女儿。

苏青产后没几天便匆匆出院了。当时李钦后的胞弟李钦若正寄住在他们这里,他当时还是重庆中央大学的一名学生,因患胃病来到上海待在哥嫂家里。宁波婆家很快接连来了几个电报,催他们回乡。可是因欲逃离上海的人太多,李钦后奔走了几日,还是没弄到车船票。苏青觉得他们作哥嫂的对弟弟负有保护的责任,在这战乱的关头,首先得照顾他的安全,于是与李钦后商定让李钦若先走,他们夫妻过后再设法离开上海。在苏青生产的第9天,李钦后送弟弟上火车,不料被奔命的人潮挤得下不了车,只好经杭州先回家乡去了。过后苏青只好抱着半个月大的婴儿和林妈逃难回宁波。

在码头上,人海中的苏青抱着婴儿顶着太阳拼命往船上挤,待好不容易上了船,也只在煤舱里寻得一席之地。婴儿早已哭哑了喉咙。苏青想给她喂奶,可哪里还有半点奶汁!望着怀中的小生命来到这世上没几日便受这等苦,苏青气急攻心,当时只希望女儿早些断气,“何苦来这人世间受苦”

直到了半夜里,旁边才有个妇女实在看不下去,从小包袱里取了块饼干扔给苏青,苏青嚼烂了再喂给孩子。煤舱里没有窗户,几百人坐在里边,四边只有两个小圆洞透气,可还有人在不停地抽着香烟。苏青呛得受不了,爬起来站到船舷边,给强劲的海风一吹,猛然想起自己还在月子里呢!回到舱里只觉口渴难耐,便不顾一切地花高价买了海水喝下去……

等上海战事稍稍平息,苏青与李钦后、李钦若又回到上海去。因为战乱,新生的孩子就没带走,苏青忍痛把她寄养在一个农民家里。

不料那养娘是个自私而脾气暴躁的女人,她有奶喂了自己的孩子,哪会给苏青的孩子吃,只给她吃些烂山芋,哭时还要打,害得常年生病,骗去了医药费却不给找医生,直到快死了,才慌忙到城里来找公婆。公婆也不告诉苏青,只给了奶妈一笔埋葬费,便把女儿的尸体埋在了野外。

三女之殇,给苏青的刺激极深,她既恨只幼吾幼而不及人之幼的人,又深深自责自己的失职。后来,,她在多篇散文中发出爱护孩子救救孩子的呼声,这应当与她自己有丧女之痛的经历有关。

后来,苏青、李钦后、李钦若重返上海,李钦后在一家银行找到一份工作,此时,有了银行稳定的工作,夫妻二人总算是过上了一段平稳的日子,经济条件渐渐有所改善。

不久后,弟弟李钦若向哥哥建议说:“你为什么不挂牌当律师呢自由职业总是少些拘束,用不着坐在写字间熬时间,看人家脸色行事。”

李钦后对弟弟的意见深以为然。

于是苏青便和李钦若为他开办律师事务所四处寻找房子,他们看了许多房子,不是弄堂太脏,就是交通不便。李钦后最后说,只有一个原则必须坚持,那就是外观要好,里面差些倒可迁就。

有一次,李钦若兴冲冲地跑来说,霞飞路西段有一处大洋房,那里面有几问要出租,不妨去看看。

他们走到那里,房子没租到,却碰到了老同学赵琏。她问苏青住在上海多久了,有几个孩子并噙着泪告诉苏青,她与徐讦结婚已经4年,他根本不爱她,现在已有2个女儿。

徐讦听到外面有人说话,他从后房走出来,口中衔着烟斗,惊喜地说:“是你吗真的是你吗我们好多年不见了。”

徐讦告诉苏青,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附近有新房在建,每幢费用低,样式和颜色也很美。他还劝苏青说,不久他们将搬到那里,苏青也搬来,一起做个邻居好往来。

1939年6月,苏青的第4个女儿出生了。

不同的是,小叔李钦若亲自给她取名菱菱,丈夫李钦后却对这个小女儿格外关爱,视若掌上明珠。尤其花在菱菱身上的钱,几近于奢侈,天天不是牛奶、鸡蛋,便是水果、鱼肝油。他还听信中医的话,喂她桂圆汤、胡桃茶、参须汁等,吃遍了人间所有贵重的食品。他只要同菱菱在一起,什么事都可忘掉,女儿半夜醒来,他也要她骑在自己的背上玩上一会儿。

1939年秋天,苏青与李钦后果然搬进了辣斐德路新居。房子全幢3层楼,卧室在2楼。明亮的房间里,摆满了租来的家具,窗帘是用彩花轻绢制成,他们仿佛又重温起燕尔新婚的旧梦。

开业那天,徐讦和赵琏也来了,还有许多亲朋好友。桌上堆着鲜花,墙上挂了祝贺开业的字画,有许多镜框无法悬挂,只好放在地下,不然要挂满几个房间。

李钦后的律师生涯就这样轰轰烈烈的开始了。起初,事业进展的并不顺利,上门的业务没有几件,生意冷清。

过了不久,委托李钦办事的人多了起来,案件也接得多起来,从此他的律师事业才渐渐进入佳境。

这段时间可以说是李钦后和苏青婚后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但让苏青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一股暗潮却在悄然涌动。

作家徐评的妻子赵莲是苏青五姑母的一个学生,人长得非常漂亮,两家为邻后就常有走动,苏青和赵莲原本像姐妹一样成为闺中密友,但没想到,渐渐的,赵莲和李钦后却暗中生情,因为那段时间赵莲家收入微薄,夫妻间经常吵架,赵莲觉得自己的丈夫很窝囊,什么能力也没有,反而觉得李钦后不仅人长得比较帅,而且颇有头脑,因而不知不觉中已经移情别恋;而李钦后与苏青已经结婚数年,感情渐趋淡漠,对赵莲这样的漂亮女人递送来的秋波自然难合难弃。

而就在李钦后和赵莲暗越藩篱的时候,暂住在哥哥家的李钦若因李钦后整天在外吃喝玩乐的时候,整日一个人在家的苏青于是常和李钦诺聊天,日久生情,叔嫂两人渐渐走到了一起。

苏青内心十分矛盾,她深知她的行为在当时那个时代是如何的大逆不道,她也知道她与钦若的感情发展下去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可是所谓感情,就是一种明知不可为却忍不住偏要为之的东西。

苏青一度沉浸在愧与悔的交织中。虽然他与丈夫有裂痕,但万不至于做出这等事来,她无法用丈夫对自己不好来原谅自己与小叔的恋情,她所受的民族文化的熏陶及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使她陷于深深的自谴自责中,她惶惶不可终日,苦苦在痛苦中挣扎。

不久,苏青即断绝了与李钦若的这份感情。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的日军攻进租界,租界这块最后的孤岛也被日军淹没了,结果原本平静的生活一下又跌入了深渊。一切都变了,李钦后的律师事务所关门歇业,收人顿时锐减,而这时苏青的公公、婆婆还有小姑夫妇都来上海,他们也都依靠李钦后生活。现在,收入大幅减少,开支却成倍增加,战时的上海又到处都是紧缺,生活一落千丈。李钦后此时也没有任何办法,渐渐消沉起来,整日常借酒消愁,夫妻间重起干戈。无奈,公婆他们只好又回宁波去了,李钦后此后也常常夜不归宿。而雪上加霜的是,苏青又怀孕了。

一天,佣人王妈对苏青说:“少奶奶,我告诉你一句话,你听后可别生气。我也是听邻居穆太太女佣说的,穆太太有一次在爱多亚路大沪饭店(1933年建造)舞场碰到过少爷,他在同一个漂亮的女友谈着知心话。听说这个女朋友从前常到我们家来玩。”

苏青听后几乎晕了过去,猜想这个女的一定是赵琏。

这天,苏青怒气未消,气得把昨天为李钦后备的饭菜也倒掉了,李知道后又打了她两记耳光,还说:“以后你就靠稿费为生好了,今后再别向我要钱!”说完穿上大衣径自走出门去。

到了下午,苏青的肚子痛起来,她躺在床上一声不响。但出乎意外李钦后下午5点就回来了,看她睡在床上便问哪里不舒服。苏青一阵心酸,眼泪流个不止。李钦后讪讪地说:“我是近来脾气不好,在外面也常同人闹架,昨夜是一个朋友请客,徐讦也在,他最近决定到内地去了。”

此时,苏青告诉她肚子有些绞痛,他真的有些慌了。当晚上即联系住进了医院。

1942年正月初四午夜,苏青生下了儿子元元。

李钦后高兴极了。他一边向佣人致谢,一边对帮忙的弟弟说:“终于有儿子了,父亲知道了不知怎样高兴呢!”

苏青也感到应该把这个喜讯告诉公公,当天夜里便让李钦后拟好了电报。

就在苏青生下儿子的第3天,徐讦差人给她送来了一封信。说他今天就要到内地去了,祝福她平安,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还说有些话他不能对她说,总之他是不想留在上海了。

苏青看了信对李钦后说:“徐讦去内地,赵琏不同去吗”

李钦后含糊其词地说:“恐怕不会吧。”

苏青又说:“那么赵琏一个留在上海怎么办呢”

李钦后沉思半晌说:“他们最近已经离婚了。”苏青装作要睡的样子,告诉李钦后给她盖上一些衣被。他未加思索便将自己的大衣盖在苏青身上。当他离开房间后,苏青从他的衣兜里摸出一个皮夹,里面装着赵琏给他的一张微笑的照片。事情果然得到了证实。

李钦后天天出去,不到半夜不回来。苏青不再追问他,他也不再向她解释。赵琏写信来向她道贺生子,她向李钦后说,便也向赵琏问好,关于徐讦的事希望她不要太难过。李钦后听了不高兴地说:“徐讦的事与她有什么相干,我知道你是成心让她难过。”

终于挨到满月,因许多人都送了礼,苏青问李钦后要不要请客。李钦后勉强说:“不过请一次也好。”说完便出去了。请客的钱还是弟弟李钦若借钱给垫付的。

等到晚上客人散去后,赵琏独自找苏青来了。她的态度很忸怩,一面尽量坦然,一面笑着说:“有孩子的女人很幸福吧”

苏青道:“那也要看幸福能坚持到多久。”

赵琏道:“但是要全凭你自己去努力啊。”

苏青道:“假如另外有人也在努力,去夺走你的幸福呢”

赵琏道:“那也没有办法,因为人类都是自私的。”

赵琏走后,苏青明白李钦后是靠不住了,但是为了维护孩子的幸福,她只有忍耐,天下哪有中途变心的母亲呢。她觉得,一个女人可以放弃十个丈夫,却不能放弃半个孩子。

春天到了,苏青把元元整理得利落干净,把菱菱打扮得格外漂亮。她穿一件浅红薄呢夹袄,外加纯黑窄腰长大衣。佣人替她抱着菱菱,她把元元放在童车里,一路推着,路人不时投来羡慕的目光。然而,这些人哪里知道她心里正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与悲伤呢她天天计算着如何弄买菜买米的钱,不过吃完了又该怎么办呢她心中一片茫然。

李钦后告诉她,他已没有固定收入,因此也不能给她固定的生活费用。高兴时给一点,不高兴时就没有了。苏青责备他不该如此不讲道理,他反说你有

本领自己去管好了。

苏青没有办法,只好忍气吞声地挨着。

一天晚上,赵琏又悄悄地跑来看苏青。她穿着一件半旧的碎花绸夹袍,面容显得有些憔悴。她半晌没有说话,最后才毅然对苏青说:“我觉得我很冒昧,有句话想问你,你同钦后还相爱吗”

苏青心里虽然不快,但面子上仍装得诚恳,回答道:“当然,我相信我们一向是相爱的。”

赵琏沉默了半晌,只得老实说:“你觉得他真得靠得住吗因为他对我……别人都说……”

苏青忙截住她的话说:“我是十分相信你的,也相信他,别人的话我决不瞎听,我们原本是好朋友。”

赵琏无可奈何地流下了眼泪,说她已有了2个月的身孕。

苏青没有想到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没办法,苏青也只好提出离婚,但李钦后却说离不开孩子和妻子。而赵莲听到这个结果后,十分失望,她走了,不久堕了胎,悄然离开上海。

但此事对于李钦后来说,思想一直很矛盾,他一方面舍不下妻子儿女,另一方面又舍不下赵琏。赵琏的走,他又迁怒于苏青。他说:“现在我可明白你的心,这次我上了你的当,实际上你并不需要我,让我替你挂个虚名。我要报复你,让你吃尽苦头,从此你休想向我要一文钱!”

说完,李钦后便离家出走了。

李钦后走了。她的心里更加空虚,仿佛大地失缺了一切重量,她望着西天那轮红日,慢慢地沉下去。她茫然感到,他们的婚姻也已走到命运的尽头。

好强的苏青决意不依靠男人,她凭着手中一支笔,拼命地写稿挣钱。

她曾冷漠且骄傲地对人说,“我家中的一颗钉子都是自己买的!”

为了生活,苏青只好拼了命的赚钱。苏青回忆道:“日间我带领两个孩子,晚上写文章,稿费千字二三十元不等,我常常独坐在电灯下一直写到午夜。暑天的夜里是闷热的,我流着汗,一面写文章,一面还得替孩子们轻轻打扇,不然他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打断我的思绪。等我写完已经快要到五更了。”

苏青回想李钦后这桩十年婚姻,从同学到订婚,从结婚到生儿育女,从故乡到上海,一步步走来,她尝到了幸福与痛苦两枚果子。她非女权主义者,她本想做一个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写写文章,实现她的文人梦。然而,当丧女的痛苦刚刚过去、产子的快乐还没有享受的时候,丈夫的移情别恋像一声霹雷,给她带来更大的打击。

她的一腔悲愤无处发泄,只好把他落到纸上。这真是“明月做旧,晓风写惨”,她痛苦地撰写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结婚十年》。

她曾为这部书稿起了两个名字:《怀抱集》和《结婚十年》。她写信给在青岛读大学的妹妹冯和侠(苏红)商量,觉得后一个更有特色,于是便这样定了下来。

1943年,苏青的代表作、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正式连载,通过女主角“青妹”的不幸遭遇,折射了旧时代受到新教育之女性对婚姻的无奈:父母之命不敢违抗、对心仪的男同学不敢表白、当上少奶奶空虚无聊、生下女孩又遭公婆白眼。

苏青以女性的角度看待新旧思想的冲突,折射社会变迁,表达普通职业女性务实而不避利的特点,充满了女性的自觉、迷惑和焦虑。这些都足以引起社会学家的关注。

她又适时地提出“婚姻取消,同居自由”的观点,甚至毫不避讳大谈性问题,许多关于婚姻生活中女性性心理的真实描写,又能引起意*男的联想。

她写婚外恋,写离婚后带着孩子与各种男人打交道,感慨独立人篡誊世之不易,在社会上始终需要依托男人的全部感受。也能激发女同胞全的共鸣。

这部小说上市后 , 结果很快成了最畅销的书,在短短半年中竟然连续印行了九版,到1948年就发行到18版,这种情况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亦属罕见,她于1947年写作的《续结婚十年》也同样发行了4版。

日子在奋斗中一天天过去,一天,李钦后终于回来了。

然而,家庭生活并没有因李钦后的回来而改善,夫妻关系却更加恶化了。

李钦后仍不肯承担养家的责任,对苏青态度更加恶劣。

苏青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婚。

签字“仪式”是在苏曾祥的家庭诊所里进行的,就由苏医师做了证明人,几位看护**也做了旁观者。

德国留学回来的博士苏曾祥医师是苏青在学校里认识的,她美丽、高雅、善良,二人很快成了好朋友。当她知道了苏青的身世后,她很同情她的遭遇,因为她也是离婚的人,有过切身的体验。

在这之前,苏青和李钦后已谈了离婚问题,他表示同意。二人协商的结果,孩子都归李钦后,办理离婚手续只找朋友证明,不用找律师,亦不用登报声明。

那时找亲友证明签离婚协议,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因为在人们传统观念里,叫做“劝和不劝离”,谁也不愿出面作证明。于是苏青想到自己在困难时给予帮助的苏曾祥医师。李钦后对此也没有意见。

苏医生爽快地签了字。苏青考虑到李钦后没有职业,为孩子计,她给了他4万元诸币,李钦后也照此收下。

李钦后签完手续先走了。

苏医生把苏青留下来,向她道歉,说刚才自己不应该这样冲动,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医生。

苏青说:“这哪能怪你,我还要向你致谢呢。”

苏医生要留她吃饭,她说要回家取东西,婉谢了。

然而苏青走出诊所,才感到心里一片茫然。她喊了一辆黄包车,心神不定的回家去。

回到家里,佣人正在喂元元吃饭,菱菱蹲在地上,由李钦后用汤匙一口一口喂饭。她见妈妈回来了,急忙推开李钦后的手,呼唤着向苏青跑来。李钦后热情地让她坐下来吃饭,她摇了摇头,说是拿东西来了。

苏青含着眼泪整理自己的东西,那一件件衣物都留着往日的回忆。有一件大衣是李钦后陪着她买来的,时价不菲,她怔怔地望着它,心里不免触起旧情。李钦后似乎也察觉到了,他说:“这件大衣质料还好,不过现在流行大袖口的了,你有空就去把它改一改再穿吧。”她不禁感激地点了点头。

家中所有的棉被,差不多都是她当年的嫁妆,照理都应该拿走,但是真的拿走了,李钦后和孩子就要挨冻。她决定把自己盖的大红缎绣花被带走,正待

包裹时被菱菱看到了,她高兴得手舞足蹈地说:“菱菱要盖大红被!菱菱要盖大红被!”

为了不伤孩子的心,苏青换了一条蓝缎的,李钦后从旁劝说:“小孩子又懂什么,哄哄她就行了。你是盖惯这条被的,还是把它拿去吧。”

苏青答道:“不,我没有什么好的东西留给孩子,她喜欢这条被就留给她盖吧。”

整理好衣物后,她要告辞了。在家做佣人的老妈妈忽然背过脸去,眼泪涌流不止。苏青低声对她说:“请你好好照顾元元吧,过几天我会再来看你们。”

菱菱这才明白过来,嚎啕大哭,跑过来拉住苏青的旗袍不肯放手,她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

李钦后说:“你就在这里多耽搁一会儿吧,让孩子们睡熟了再走。”

此时她的心情十分复杂。

菱菱、元元都跑过去与她拥抱,轮流着吻他们的面颊。

最后苏青对李钦后说:“我看还是哄菱菱去看**吧,到了戏院门口,你抱着她进去,我乘机溜走得了。”

于是,3人从家里出来,乘上汽车,向影院方向而去,到了影院门口,她乘坐了另一路汽车离去。

她无法想象,孩子们在影院里是如何吵着找妈妈的。

苏青离婚时,他们正好结婚十年,她说:“现代的社会太容易使得青年男女离婚了,于是他们便离了婚。相聚相离,一切简单得就像童年时候玩的过家家,区别大概只在于如何将中间的过程复杂化。”

张爱玲说:“其实她丈夫并不坏,不过就是个少爷,如果能够一辈子在家里做少爷少奶奶,他们的关系是可以维持下去的。苏青本性忠厚,她愿意有所依附,只要有千年不散的宴席,叫她像《红楼梦》里的孙媳妇那样辛苦地在旁边照应着招呼人家吃菜,她也可以忙得不亦乐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2585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8
下一篇2023-10-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