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男士参加婚礼穿什么衣服

夏季男士参加婚礼穿什么衣服,第1张

  1、如男士在酒店参加婚礼,可以选黑色的西装,因为黑色是经典之色,是永不过时的时尚之色。2、除了正统的西装外,也可以尝试西方流行的燕尾服。3、如果身形矮小或偏胖,一定要选择单扣西服,瘦长身形的男士可以选择三扣西服。

  男士在户外参加婚礼,可以选择天空蓝色、浅粉色或是淡紫色亚麻衬衫和长裤,再加上一双棕色的牛津鞋、孟克鞋或者乐福鞋都能让你应付婚礼场合。在炎炎夏日中随意穿着也能保持凉爽,透气性好。

  男士还可以选择条纹衬衫,跟其他衬衫相比,竖条纹衬衫具备一定的正式感,但又没白衬衫的职业单调感,跟格纹衬衫比起来,竖条纹既显瘦,还能拉伸视觉比例。里面加一件短袖的打底汗衫,可以帮你避免汗大湿衫的尴尬,将下摆塞进休闲裤或者九分西裤里面就可以营造出休闲而不失格调的轻熟风,非常百搭。

  男士选择服装的时候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气质的,要不然的话很容易产生不好的印象,而得体的服装就可以增加个人的魅力值。

和服(吴服)是日本民族的传统服装,它是在依照中国唐代服装的基础上,经过1000多年的演变形成的。日本人将他们对艺术的感觉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了和服上。

和服种类繁多,无论花色、质地和式样,千余年来变化万千。不仅在男女间有明显的差别(男式和服色彩比较单调,偏重黑色,款式较少,腰带细,附属品简单,穿着方便;女式和服色彩缤纷艳丽,腰带很宽,而且种类、款式多样,还有许多附属品),而且依据场合与时间的不同,人们也会穿不同的和服出现,以示慎重(女式和服有婚礼和服、成人式和服、晚礼和服、宴礼和服及一般礼服)。和服本身的织染和刺绣,还有穿着时的繁冗规矩(穿和服时讲究穿木屐、布袜,还要根据和服的种类,梳理不同的发型)使它俨然成了一种艺术品。设计师不断在花色和质地上推陈出新,将各种大胆的设计运用在花色上,使现代印象巧妙地融入了古典形式之中。

江户时代以前,和服的“浴”字是指“热水”,那时候人们把和服称作“汤帷子(Yukatabira)”。帷子指单衣,即用于单穿的衣物。古时的浴室基本上都是蒸气式的,和现在的桑拿很相似。人们为了防止被墙壁和柱子烫伤,都穿着汤帷子入浴。汤帷子被称为“和服”始于江户时代。

后来,人们逐渐改变了入浴的形式,洗浴时不再穿衣,而是浸泡在热水中。于是,这种和服便成为洗浴完毕后穿着的简单衣物,并作为夏季休闲体现个人情趣的衣物延续至今。从价格上来说它和真正出席宴会的和服相差很大,一般在10万日币左右,而一般的和服则至少要100万。

最初的日本服装是被称国"贯头衣"的女装和被称为"横幅"的男装。

所谓"贯头衣",就是在布上挖一个洞,从头上套下来,然后用带子系住垂在两腋下的布,再配上类似于裙子的下装,其做法相当原始,但相当实用。

所谓的"横幅",就是将未经裁剪的布围在身上,露出右肩,如同和尚披的袈裟。

日本的和服,就是以此为基础逐渐演经而成的。在日本出土的公元素至7世纪的古墓的人偶埴轮上,已经有了各种和服的形象资料。

公元8世纪,中国唐代服装传入日本,对日本的和服产生了很大影响。

当时和服的名称,如"唐草"、"唐花"、"唐锦"等。"贯头衣"、"横幅"以及后来的"和服",受到了东南亚的中国唐代服装的影响。但是在裁剪和制作上,和服却有其独到之处:和服属于平面裁剪,几乎全部由直线构成,即以直线创造和服的美感。和服裁剪几乎没有曲线,只是在领窝处开有一个20厘米的口子,上领时将多余的部分叠在一起。如将和服拆开,人们可以看到,用以制作和服的面料,仍然是一个完整的长方形。

由于和服的裁剪制作具有上述特点,所以在量体裁衣方面比较自由。在制作和服时,较少为人的体型所左右,高矮胖瘦不同的人,即使穿着同一尺寸的和服,也很少给人以衣不合体的印象。因为,它可以因人而异,在腰间调节尺寸。和服虽然基本上由直线构成,穿插在身上呈直筒形,缺少对人体曲线的显示,但它却能显示庄重、安稳、宁静,符合日本人的气质。

不仅如此,和服同时也顺应日本的自然;日本绝大部分地区温暖湿润,因此服装的通气性十分重要。由于和服比较宽松,衣服上的"透气孔"有8个之多,且和服的袖、襟、裾均能自由开合,所以十分适合日本的风土气候。

各种和服在款式和穿着方式上有"大同",也有"小异",正是这些"小异",具有服装的一项重要功能:显示身份、年龄、所属的社会阶层。以女性的和服为例,这种"小异"主要表现在袖子上。和服的袖子大致分为"黑留袖"、"色留袖"、"本振袖"、"中振袖",等等。

1"留袖",即袖子相对较短。

2"黑留袖"和服往往点缀有精致的花纹,它是中年妇女的礼服,一般在比较隆重、庄严的场合,如婚礼、宴会时穿着。

3"色留袖"是有各种颜色的和服,穿着者比穿"黑留袖"的人年轻,也是隆重场合时穿着的礼服。

4"振袖"是未婚的日本青年妇女的传统服装,比较豪华,一般只在庆贺典礼、毕业,以及新年时穿着(今天,即使在这种时候也很少有人穿着这种和服)。

所谓"振袖"就是长袖,往往长达1米左右,垂至脚踝。

5另外,还有一种被称为"色无地"的和服,在平时穿着。"色无地"没有花纹图案,但有颜色。

通气,是和服的一大优点和特征,因此和服的袖口、衣襟、衣裾均能自由开合。不过,这种开合,尤其是衣襟的开合,有许多讲究。不同的开合,具有不同的含义,显示穿着者不同的身份。例如,艺人在穿着和服时,衣襟是始终敞开的,仅在衣襟的"V"字型交叉处系上带子。这种穿着方式,不仅给人以一种和服似脱而未脱的感觉,显示一种含蓄的美,而且能显示从事该职业的妇女的身份。反之,如果不是从事该职业的妇女在穿着和服时,则须将衣襟合拢。但即使是合拢衫襟,其程度也有讲究,并以此显示穿着者的婚姻状况:如果是已婚的妇女,那么

衣襟不必全部合拢,可以将靠颈部的地方敞开。但如果是未婚的姑娘,则须将衣襟全部合拢。事实上,和服的穿着有着如此之多的讲究,以至在日本有着专门教人如何穿着和服的"教室"。

和服的历史

传说中日本神治时代有位依邪那歧命神,他在举行祓除(用斋戒沐浴等方法初灾求福)之事时,常常脱去上衣、袴、带,裸露身体。据后人考证,传说中描述的神治时代相当于日本的原始社会时期,那个时代日本人生活的遗址现已发现数千处,其分布区域,北起北海道,南至九州,几乎遍布全日本。原始社会的日本人以群体方式过着迁徙不定的生活,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和采集(不要总是想到帝国时代去)。也许就是在那个时代,日本人开始了用动物的皮毛或者树叶加工御寒,走出了裸露的时代。 在绳文式文化时代后期(日本新石器时代,相当于前800-前500年)和弥生式文化时代(日本使用弥生式陶器的时代,相当于前300-300年),日本出现了两种基本的服装式样。一种是套头式圆领衫,造型类似于今天的圆领针织套衫;另一种是对襟式,门襟采用左衽,领尖至腰间,等距两初用细绳系结扣接,袖子为筒形袖,长度在膝以上。与上衣配套的还有袴、领巾、于须比。袴原指穿在下身遮掩于上衣内的一种裆布,但是这里的袴是指有腿部连接的类似于裤子的下装。男子有一种称为裳的缠腰,缠腰绕系于上衣,由于系结出现褶裥,使服装产生了一些变化。女子大都穿裳,与男子不同的是,女子裳长及地,形式与今天朝鲜妇女裙"其玛"颇为相似。

领巾一般作为装饰搭挂在两肩,搭挂的形式不限,通常是又个人的爱好决定的。在生产劳动中领巾还时常被用作挽系长袖的带子,或者作替代包袱布之用。在别离的场合,人们挥动着领巾,以示依依不舍的心情,它与后来明治时代流行的以挥舞手帕表示告别的作用是一样的。于须比是一种比领巾大且长的一种带状织物,蒙在头晌垂绕至腰间。古代日本妇女忌讳被男子窥容,所以用于须比蒙面。

据《古事记》、《日本书纪》、《植轮图集》、《古语拾遗》等文献记载,日本绳文式文化时代后期和弥生式文化时代的服装已经采用楮布、麻布、棉粗布、藤布、科布等植物纤维材料制作,带子是选用倭文布。服装材料的出现笼罩着神话的光晕,如天日鹫神裁楮织布、日长白羽神自创麻布以利民用。

染色在当时已经比较普遍,据《应神记》载景行天皇时,平民已经知道用茜草染红、靛蓝染青、荩草染黄、橡果染果黑、紫根染紫。染织品大多无纹,偶有一些印纹,一般都是直接利用树叶花草擦印完成的。所用的植物有月草、燕子草、榛、山蓝、忍冬等。

1奈良时代:日本上古时代的粗布服装,窄袖斜襟,与古代中国穿着十分相似。但是,真正有文字记载,将中国服饰引进日本,并使之制度化的,应该是从奈良时代开始。日本的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批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艺术、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时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衣服令"规定了礼服、朝服和制服――朝服包括冠帽,按官职等级区分;制服是无官职的公务人员的服装,按行业分类。总体而言,奈良时代的服装色彩还是较为简单的。 平安时代:到了平安时代(九世纪以后),由于国风的盛行,日本和服渐渐摆脱外来的影响,发展出独有的奢美与精致的特色,其衣服色彩开始多样化,衣袖也向宽大方向发展。举个例子,熟悉日本史的人一定听过"唐衣"和"十二单"。唐衣是盛装(礼服)的一种,以紫、绯为贵,金碧辉煌,美丽异常。十二单实际是一种穿着方式,她并不是十二层单衣,而是在单衣上叠十二层被称为圭的服装,圭轻薄透明,多层圭叠起时仍然能隐约看见单衣或表着的颜色,倍添朦胧恍惚的美感。从这里也可略窥日本人的审美观,既喜欢抽象化的美,又喜欢真实细致地反映自然世界的美感。

2镰仓时代:由于过度腐化,穷奢极欲,公卿统治终于衰退。镰仓时期,相对精干、简易的武家文化出现,这一时代特征也反映在服装上。当时,元朝统一中国,并连续十次侵犯日本:日本人为了便于战争,服装又回复朴素,宽袖又变回窄袖。

3室町时代:室町时代,在衣服上印上家纹(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纹,估计家纹数目超过二万种),便服设计开始礼服化。直垂和侍乌帽子是时髦的男装,普及很广。而女装则更朝简单化发展。

4桃山时代:织田信长的安土、桃山时期(十六世纪中叶),人们开始讲究不同场所穿着不同服式,于是出现了参加婚宴、茶会时穿的"访问装"和参加各种庆典、成人节、宴会、相亲时穿的"留袖装"。女子流行穿着小袖:虽然美丽,但比起唐衣之类,还是简陋。这一时期,带有鲜明民间性的"能乐"逐渐成型,绮丽豪华的"能"装束出现。此时,公卿的服装没有大的改变,基本是平安时代宫廷服装的延续,而公卿与武家的最终融合是在明治时期,那是后话。

5江户时代:江户时代是日本服装史上最繁盛时期,其时,男装、女装虽有变化,(如女装的小袖形状变得接近现代,而男装流行羽织<以黑五纹为正装,茶、黄次之>,带结开始流行。)但是,基本格局已定,到了明治时代,现在意义上的和服就定型了,此后一直没有太大变化。我们现在今看到的和服大都是沿续了江户时代服装特式。

和服的美术

日本的绘画史一直是与中国的美术史同步的,特别是在中国唐代的时候,佛教艺术传人中国及日本,无论是寺庙中的壁画塑像还是生活中的肖像画,两个国家都有相似之处。

真正反映日本和服的绘画作品主要是日本的风俗画。日本的 风俗画兴起于室盯时代(1392-1573年),相当于中国的明代。 当时有许多中国的风俗画传入日本,如反映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生 产过程的《耕织图》,被日本画家作为一种模式来效仿,以致日本 也出现了许多版本的《耕织图入有狞野永纳本,也有和歌山县高 野山遍照尊院的彩绘屏风《织图》等。但日本风俗画的真正兴起是在江户时代,当时虽然有一派古典画派专以传统物语为绘画题材,如源氏物语、净琉璃物语等都相继出现于当时皇宫贵族的屏风上,这种传统题材一般用传统的绘画手法来表现。画中人物穿着的都是当时宫中的华丽衣服,造型风格有些类似有职雏人形。 但当时更多的是同时绘于这些屏风上的风俗画,这是江户初期 (16世纪初)的一大特色,其绘画中心在京都,当时正值广仁文明之乱之后,京都的经济正在复兴,作为复苏象征的明广九年的 园祭活动也在京都一年一度地举行,正因为如此,一系列的屏风图大量出现,如狞野永德的《洛中格外图》,此图有三种版本,盯田本、历博乙本、上杉本,此外还有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洛中风俗图》屏风(17世纪前半)、静嘉堂文库的《四条河原游图》屏风,这些屏风的题材颇有些类似于唐代的游春图,但人物更为众多,场面更为宏大,其中突出的是歌舞伎的内容。如四条 河原和六条柳叮。前者是歌舞伎兴起的中心地,后者是游女歌舞 伎云集的地方。开创于庆长八年(1603年)的北野社头歌舞伎在一夜之间流行起来。庆长末年在四条河原常设舞台,供六条柳町游女们来表演,当时有大量的文字记载了这一风俗,当地成为京都的文化中心地。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和服的穿着情况。

但是,歌舞伎的盛况为当政者所反感,宽永十六年政府下令禁止歌舞伎,所以在宽永年间大量增加的是室内游乐图。

到江户中期,与风俗画相对应的是桃山时期的浮世绘,浮世绘是从室内游乐图中抽出单独的一个美人进行描绘,这种形式在宽文时代特别流行,因此称为宽文美人图, 其中的《八千代大夫图》是特别优秀的作品。

17世纪中叶,在江户的出版物中出现了版画插图,绘制这些插图的称为板下绘师,大多都是无名的绘师,其中脱颖而出的是菱川师宣(-1694年),师宣曾担任进原西鹤《好色一代男》江户版的插图作者,其中的每一幅插图都能独立欣赏。师宣是一枚绘的创始人,他所作的《见返美人图》中的美人身穿红色小团花地的刺绣大团花图案的和服,美人回首,巧笑倩今,极为动人。

明和二年(1765年)开始流行以俳人为中心的绘画。用豪华的多色摺招版画来制作,其中优秀的作者是铃木春信(1725-1770年),其版画有如锦之美,故称锦绘,其所绘美人尤以柳腰为美,风靡一时。春信以后的美人画代表有胜川春章、鸟居清长等,但最为有名的浮世绘大家则数喜多川歌磨(1753-1806年),其画大多是半 身绘或大首绘,如《妇人相学十躯》等。此后有许多反映蚕桑或纺织生产的风俗画也用了这种浮世绘的风格,画中的女性穿的则是下层劳动妇女的和服。

日本到现代还有美人画这一专门画派,所画大多都是穿和服的日本妇女。

从明治三十年开始,日本的画家开始创造了新的美人画法, 大约可以分成三个流派,一是从浮世绘中脱胎而出的近代美人画派,以关东镝木清方为代表;二是以贵妇和上流社会的太太们为主的美入画,以圆山四条为代,其中上衬松园的作品中有着成群的穿和服的日本太太,丰姿绰约,脸庞丰润,所描绘的和服制作方法也十分清楚,是绞缬还是友禅,都能分清;三是东西合壁的美入画,以西洋画的风格来描绘穿着和服的日本妇女。

上述与和服有关的美术作品。不但保存了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和服的色彩、面料、图案、款式和配饰,还反映了和服的穿着方法,以及穿了和服的日本人的举手投足的千姿百态。此外,这些作品事实上是艺术家眼中的和服,流露了艺术家及其同时代人对和服的态度和感情。

和服的种类

和服的种类很多,不仅有男女和服之分,未婚,已婚之分,而且有便服和礼服之分。男式和服款式少,色彩较单调,多深色,腰带细,穿戴也方便。 女性和服款式多样, 色彩艳丽,腰带宽,不同的和服腰带的结法也不同,还要配不同的发型。已婚妇女多穿"留袖"和服,未婚**多穿"振袖"和服。此外,根据拜访、游玩和购物等外出的目的不同,穿着和服的图样、颜色、样式等也有所差异。

1留袖和服:女性参加亲戚的婚礼和正式的仪式,典礼等时穿的礼服,主要分为黑留袖和色留袖。以黑色为底色,染有五个花纹,在和服前身下摆两端印有图案的,叫"黑留袖",为已婚妇女使用;在其他颜色的面料上印有三个或一个花纹,且下摆有图案的,叫"色留袖"。

2振袖和服:又称长袖礼服,是**们的第一礼服,根据袖子长度又分为"大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其中穿得最多的是"中振袖"。主要用于成人仪式、毕业典礼、宴会、晚会、访友等场合。 因为这种和服给人一种时尚的感觉,所以已婚妇女穿"中振袖"的也越来越多。

3访问和服:是整体染上图案的和服,它从下摆,左前袖,左肩到领子展开后是一幅图画,近年来,作为最流行的简易礼装,访问和服大受欢迎。开学仪式,朋友的宴会,晚会,茶会等场合都可以穿,并且没有年龄和婚否的限制。

4小纹和服:衣服上染有碎小花纹。因为很适合用于练习穿着,所以一般作为日常的时髦服装,在约会和外出购物的场合,常常可以看到。小纹和服也是年青女性用于半正式晚会的礼服。

5丧服:连腰带在内全部为黑色,丧礼时穿。

6婚服:结婚时穿的礼服。

7浴衣:沐浴之前所穿。

8男式和服:男子和服以染有花纹的外褂和裙为正式礼装。除了黑色以外其它染有花纹的外褂和裙子也只作为简易礼装,可以随便进行服装搭配。

9素色和服:这是一种单色和服(除黑色以外),如果染有花纹可以作礼服,如果没有花纹则作日常时装服。

10"付下"和服:袖子,前后身,领子的图案全是自下而上的方向印染的和服总称。比访问和服更轻便舒适。

11十二单:乃是古代妇女进宫或节会时所穿的盛装礼服。分为唐衣、单衣、表著等,共十二层

和 服 的 穿 法

和服的穿法

练习和服的基本穿法,熟练后,会穿得很漂亮。如果让别人穿,穿时容易,解时难。 穿出和服的韵味要掌握以下要点:

首先第一步是穿上足袋(袜子),然后按顺序整齐穿上,带子不能系得太紧。

1. 披上和服,把内衬衣的袖子套进和服袖里。把和服的背缝调整到后背中心,然后用夹子把衬衣与和服的领子固定住。

2. 用手提起领子并调整下摆的长度,以不接触到地面的长度为止。

3. 打开和服把前领放到腰骨的位置,决定正面的幅宽。和服边缘与身体侧边对齐为宜。

4. 决定幅宽后,慢慢把正面打开,接着把底面合身定宽,然后把右手所拿着的领子下部提高10公分,使下摆线程倾斜状。

5. 重复正面,把左手所拿的领子下部分提高5公分,注意不要错位。腰间出现后皱折往上调整。

6. 在腰间系上第一根细绳。带子从身体正面往向系,在背中交差后线回到前面打结。

7. 把腰间的皱折拉平。手从和服袖裉下的开衩处伸进去检查和服是否被带子夹住,弄平背后多余的部分。

8. 同样把胸前多余的部分平整好,把皱折拉到腋下,两手抓住两袖边,轻轻拉袖口。

9. 检查两领子是否整齐交差好,如有错位,把手从袖裉下的开衩口伸进去调整。领口开衩不能太在也不能太小。

10. 在胸下系上第二根细绳,多余的部分一定要拉整齐,正面重复的部分程水平状。

11. 端正腰身,在胸前系上一条叫"伊达"的小带子,因为小带子有伸缩性,注意不要系得太紧。

12. 检查胸前和后背是否有折和松懈,有的话,往腋下这边拉平整。

整体完成后用大镜子检查是否有差错,然后摘下领上的夹子。

和服带子的系法

下面介绍一种基本的系带方法,操作简单易学,使用场合较广。如果是你一个人系带的话,可以在胸前打结,然后右手拿着结子,左手拿住后背的下侧,从右方向把结转到背后。

1. 把腰带宽上下对折,贴在腰上,取好打结眼的长度,结眼长以20公分为宜。

2. 把打结眼的部份挂在肩上,剩下的部份严整地围腰两圈。

3. 围腰两圈后剩下的带子对折后与挂在肩上的一端打结。

4. 两脚稍分使身体稳定,然后用力勒紧带子。

5. 拿起打结眼的部分叠成三折。

6. 用一条绳子绕两肩一圈系好,用夹子把结眼部份固定在绳子上。

7. 把结翅部份的皱折拉平整。

8. 结翅的长度与两肩同宽,正面朝上卷好。

9. 拿起结翅,在带子衬垫上放入带枕后卷好。

10. 把结翅叠成漂亮的褶,贴在后背上。

11. 把结翅打开整理漂亮。

完成后再做一次检查调整好结翅的角度。

和 服 的 禁 忌

和服的着装禁忌

据说,周武王气绝后,有12人小臣分别拿着武王常穿的冕服,分头爬上各处屋顶上面,面向北方大声叫喊:"天子回来啊!"连叫三声后,又回来把冕服盖在武王身上,希望武王的魂魄可以跟了衣服回来。(想起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里公瑾死掉后一干人等一边用衣服招魂一边大叫"都督归来"的情形没有) 日本也有用衣服"招魂"的习俗:人们或者在死者的枕边,或者登上房顶朝向高山大海,或者挥动死者衣服大声呼唤死者回来。为死者洗用过的衣服时,要面北而洗,夜半晾晒。洗完晾干后,必须整整齐齐叠好,收藏一段时间后再用棒敲打几下,生者才能穿用。因此,人们在日常浆洗衣服时,都绝不朝北晾晒,而且夜间也不挂在外面。

在城市,正月初一,大部分家庭都不洗衣服。古俗,每月的一日、十五日、二十八日,甚至彼岸等祭日也不得洗衣。这固然是节假日需要好生休息,也是畏惧这一天祭祀对象的魂灵飘游而过时附在晾晒的衣服上。新穿刚做好的衣服时,有的地区(如纪州)先将衣服披在柱子上;有的地方(冲绳)要口唱"我也千年,柱也千年"、"衣服单薄,身板结实"。即使不先给木柱穿,也要叠好后敲打两下再用。这都是出于担心衣服上藏有某种魂灵的缘故。收藏一段时期后用棒敲打,或者先给木柱穿,从主观愿望来讲,希望起到化解的作用,去灾避邪。

《无何集》载:"毋反悬冠,为似死人服",河南沁阳一带有"反穿罗裙,另嫁男人"的传说。由于死者去的是一个与阳世截然相反的阴间世界,所以死后要反穿衣,反戴帽。日本习俗,人死了下葬时,要左向掩衣襟,意味着死者的一切装束都与生者相反。所以,平时人们穿衣服时,最忌讳领子窝在里面,或者以后为前,以里为面。

同样,由于"万物有灵"思想,人们认为自己穿用的衣服必然寄存有自己的灵魂,把自己穿用的衣服赠给最亲近的朋友,意味着把自己的魂魄也赠给了对方,足见一片诚心。有的人赠衣时,还在兜内放一枚五圆的日币,这是取五圆的谐音,表示"御缘"(与您有缘)之意,目前还存在的赠"买衣服钱"、"买腰带钱",都是这种习俗的表现。

和服的色彩禁忌

《中国民间禁忌》一书中曾将服饰的颜色归纳为四:贵色忌、贱色忌、凶色忌、艳色忌。

《礼记》载,天子弹服装因季节不同而颜色不同,按季节的阴阳五行,分为青、赤、黄、白、黑五色。

唐太宗贞观四年定百官朝服颜色,紫列朱前: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

可以这样说,日本历史上的色彩禁忌与这些都有不同程度的相似之处。

推古天皇十一年(605年),圣德太子颁布"冠位十二阶",按阶位用冠。

从上至下是德(紫)、仁(青)、礼(赤)、信(黄)、义(白)、智(黑)。这六种颜色和冠位又分别细分为大小两种,共十二阶。

日本历史上曾定桔**、深红色、青色、深紫色分别为皇太子、太上皇、天皇、和亲王的礼服用色,限制他人使用。尤其深红色和深紫色,更不准皇室以外的人使用,这种规定一直持续到1945年。

在日本高松冢古坟壁画上,除有唐装男子和女子画像外,尚有作为四方守护神的青龙、朱雀、白虎、玄武(黑龟)画图。直到今天,在日本的一些地方穿着和服时,非隆重仪式,一般不选用白色和红色。因为白色代表神圣、纯洁;红色象征魔力。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噩耗传来,举国哀恸,山河同悲。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个一生致力于让14亿中国人吃饱饭的当代“神农”,以稻济世,消除饥馑,让一个物阜民丰的时代书写下了他丰碑一般的名字。

对于国家而言,我们失去了一位全民英雄;对于袁隆平的妻子邓则来说,她失去的则是生命中陪伴她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灵魂伴侣。

5月24日上午,在告别仪式现场,遗体上覆盖国旗的袁隆平安卧于鲜花翠柏丛中。

在庄严肃穆的大厅,哀乐低回,一片悲声,夫人邓则坐在轮椅上,俯身与爱人做最后的告别,伤恸难抑,怆然泪下。

那年,大诗人贺铸离开苏州时,念及亡妻,提笔写下“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的伤悼之句。

袁隆平的离去,对于邓则而言,不止是“头白鸳鸯失伴飞”,更将是永远的“同来何事不同归”。

1953年,袁隆平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从西南农学院(今西南大学)农学系毕业,被分配到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

那年,他23岁。

阡陌纵横的田野,麦浪逶迤的乡间,尽管工作的地方偏僻落后,但他还是将它当做了心中的“桃花源”。

当时的袁隆平虽然到了“男大当婚”的年纪,却一心痴迷于农学研究,从来没有心思谈恋爱。

袁隆平和邓则

十年后,袁隆平已迈入而立之年,仍是“孤家寡人”一个。

提亲的人倒是不少,皆无功而返。

后来在老同学的牵线下,一个在农技站工作的叫邓则的姑娘被介绍给了袁隆平。

这个秀外慧中的女孩子性格很好,落落大方,笑容明朗。

不过当时的邓则颇为踌躇,在她的心目中:“袁先生人好,课讲得也好。”

毕竟曾有师生的身份之隔,这让她顾虑重重:“老师和学生谈恋爱算怎么回事?将来我怎么称呼他?他都30多岁了,比我大8岁,会不会年纪相差太大了?”

但在媒人的助力之下,两个互抱好感的人渐生情愫。

年轻时的袁隆平(前排右二)

1964年正月初五,黔阳地区举办职工业余篮球赛,作为队员,邓则也参加了,赛场正好选择在安江农校的礼堂球场。

热心的“红娘”们提议,不如趁热打铁将袁隆平和邓则的喜事办了!

大赛组委会临时调整比赛场次,以使比赛和婚事两不误。

袁隆平为来不及送新娘一件礼物而过意不去,于是悄悄地对邓则说:“我给你买件新衣服好不好?”

邓则知道袁隆平是个穷书生,干脆拒绝了:“不要不要!”

老实巴交的袁隆平就依了邓则。

从认识到结婚,他们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两个异常传统的知识分子,却用了现代人最 时尚 的“闪婚”形式敲定了终身大事。

**《袁隆平》剧照

后来,袁隆平每每向人提及此事,都难掩一脸自豪:“自己这辈子最幸福的时刻,就是邓则毫不犹豫答应他求婚的那一刻。”

在顾漫的小说《何以笙箫默》中,以琛对默笙说:“如果说三年后你注定是我女朋友,我何不提早行使我的权利呢?”

浪漫从没有时代的分野,它只存在于两颗决意奔赴彼此的心中。

结婚时,袁隆平34岁,邓则26岁。

由于条件所限,他们没有置办任何结婚用品,也未举办像样的婚礼,邓则当时穿上一件红色的球衣就代表“出嫁”了!

新婚不久,袁隆平兴致勃勃地邀请邓则去游泳。

这个在科学领域严谨得一丝不苟的男人,在面对爱妻时,也偶有古代骑士般的浪漫。

邓则回忆说:那天袁隆平开会开到晚上11点,回到家非拉她去游泳不可。临出门前,袁隆平还特意带了一把小剪刀。

邓则感到莫名其妙。

青年袁隆平

袁隆平解释说河里有很多渔民布下的渔网,要是游泳时不小心碰到鱼钩,他就能马上剪开帮她脱身。

婚后如此惬意的生活倏忽而逝,“位卑未敢忘忧国”,对于一个将科学研究当做毕生使命的人来说,袁隆平的日程表里似乎只有四个字:只争朝夕。

此前中国发生的大饥荒让袁隆平内心无比震撼,作为一个农学系毕业的大学生,他立志为挣扎于饥饿与死亡边缘的苍生带来活下去的希望。

因为屡屡失败,当时的美国、日本还有菲律宾的研究团队已经放弃了杂交水稻的研究,但袁隆平却决意将这条无比漫长而崎岖的科研之路矢志不渝地走下去。

为了早日攻克技术难关,袁隆平带着妻子和学生三人,在茫茫的稻田中拿着放大镜,头顶烈日,双脚踩在烂泥里,同时还要忍受着各种蚊虫的叮咬,一株一株,一穗一穗地寻找天然的不育株,他们用了整整16天,查看了近14万株水稻后,真的发现了一株天然不育株。

一年后,他们再度发现了六株不育株,这给他们的研究带来了一线曙光。

经过两年积累,袁隆平发现杂交水稻的结实率高达80%——90%,由此成为划时代的发现。

当袁隆平一心扑在研究上时,邓则也准备迎接第二个孩子的到来。因为丈夫分身乏术,邓则只能请母亲来家里照顾她,这就需要增加一个床铺。

邓则在学校借了一张便于拆卸的床,只需要袁隆平抽时间组装上就行。

将所有的智慧都用在了科研上的袁隆平,在平时的生活中却是笨手笨脚:“就是这样简单的事情,袁先生都做不来,怎么拼都不是张床的样子。”

但邓则丝毫没有埋怨过袁隆平。

亦如当年的杨绛,面对幼稚又孩子气的丈夫,曾不无骄傲地说,“我最大的功劳是保住了钱钟书的淘气和那一团痴气。”

上世纪60年代末期,上级为了让袁隆平把杂交水稻研究搞下去,决定调袁隆平到省农科院工作,而邓则未能随调,只好带着孩子们留在了黔阳。

从此,关山迢遥,夫妻双方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异地分居生活。

这样,照顾家中的老人以及3个孩子的重担全部压在了邓则一个人的肩上。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邓则同样有自己的远大梦想,但当“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时,她还是做出了应有的取舍。

袁隆平为此心怀愧疚,更对妻子充满了感激。

几年后,他沦为被批斗的对象,研究所也被打砸一空,这让袁隆平伤心欲绝,万念俱灰。

邓则将残存的秧苗偷偷收好,藏起来继续培育,为袁隆平后来的“杂交稻”研究成功保留下来了希望的“火种”。

1975年,袁隆平的父亲去世。

父亲临终前表示:隆平正在忙着搞杂交稻试验,重任在身,无论如何不要他回来。

操持完丧事后,邓则才含泪给丈夫写了一封信,告诉他父亲去世的消息。

1982年除夕,已在南方育种基地埋首科研整整十多年的袁隆平第一次回家过春节。

正月初二那天,邓则因积劳成疾,突患急性病毒性脑炎,被送进了怀化地区医院抢救。

邓则昏迷长达半个月。袁隆平夜以继日地守候在妻子身边。

他为她擦拭身体,勤换衣服,一勺一勺地喂鸡汤;还为她背唐诗,讲故事,用英语哼唱《老黑奴》:

“我听见他们轻声把我呼唤

我来了

我来了

我已年老背又弯

我听见他们轻声把我呼唤 ……”

这位擎起了中国农业一片天的科学巨擘吃过无数苦,遭了太多罪,钢筋铁骨铸就的意志力,让他默默承受了一切艰辛与磨难。但面对长久陷入昏迷状态,生死难料的妻子,他经常暗自垂泪。

半个月后,邓则终于睁开了眼睛,神情恍惚地看着丈夫,缓缓地吐出她一直以来对他惯用的称呼:袁先生。

“谢天谢地,你总算醒了!”

那一刻的袁隆平激动得老泪纵横。

接下来,他严格遵照医生的嘱咐,每隔一小时帮妻子翻身,经常为她按摩。

一个月后,邓则出了院,没留下任何后遗症。

袁隆平在妻子康复后又投入到了紧张的科研工作中,对此,邓则全力支持,从无抱怨。

后来,全家迁往长沙,住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这对分居了20年的“牛郎织女”才真正朝夕相处。

因为感觉对妻子亏欠太多,袁隆平补偿妻子的最实在方式就是为她“买买买”。

他自己平时连50块钱的衣服穿出破洞都舍不得换,但只要是给邓则买东西,袁隆平往往会拿出“一掷千金”的慷慨。

55岁的时候,袁隆平进京开会,迫不及待买了礼物托人捎回家,并写信给妻子:

“在京给你买了两条裙子和一件汗衫,两黑一深蓝。这是我第一次买裙子,不知什么号码适合你穿,只好买两条供你选择。”

邓则收到丈夫的礼物,开心得像个孩子。

60岁的时候,袁隆平一家从偏僻的农校搬到长沙的新房。

新家窗明几净,并安了煤气热水器,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但每次邓则洗澡,袁隆平都在外面大喊:“邓则!邓则!”

她被吵得心烦意乱:“你喊什么,洗个澡都不消停!”

后来邓则才知道,原来是袁隆平害怕她煤气中毒,非要听到妻子的回应才放心。

2006年,邓则和单位同事在去延安参观的途中遭遇车祸,导致腿部严重骨折。

身在北京参加政协会议的袁隆平因为担心邓则,等不及会议结束,做完报告的当天就匆匆赶到了西安。

“在电话里听秘书形容我的病情,他还是担心。只有亲眼看见我的情况他才能松气。这么多年了,袁先生这份细心的爱还是蛮感动我的。”

邓则63岁时学会了开车:“当初征求袁先生意见,他还是特别支持。我学了一个月,轻松过关。”

袁隆平虽然鼓励妻子学车,却不建议她常开。

邓则说有一次两人去城里办事,袁隆平坐过一次她开的车,尽管妻子开得小心翼翼,但袁隆平还是反复提醒:“他害怕坐我的车,可能我年纪大,他不放心。”

邓则每次想开车出去逛逛,几乎都过不了丈夫这一关。袁隆平只要看到家里有年轻人可以充当司机,就坚决不允许妻子碰方向盘。

邓则的安危与冷暖成为他晚年时心中的头等大事。

袁隆平闲暇时,会抽出时间与妻子去老年艺术团。

袁隆平拉小提琴时,邓则会在一旁弹钢琴或唱起歌。

夫唱妇随、琴瑟和鸣的一幕让无数人感动不已。

银婚纪念日的时候,袁隆平给邓则补办了婚礼。

他在努力偿还心愿,也尽力弥补妻子心中的遗憾。

袁隆平90岁生日那天,蛋糕推上来后,袁隆平不顾众人的目光,首先挖下一勺,喂给一旁的妻子,看着邓则吃下去,袁隆平笑得特别开怀……

这一辈子,袁隆平一共写过两封“情书”。

他把一封“情书”写在了广袤的大地上,却将另一封“情书”写在了与邓则相濡以沫的平凡岁月里。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是属于一个心中永远装着国家和人民的赤子的豪迈情怀;

“不须耳鬓常厮伴,一笑低头意已倾”这是属于他与妻子死生契阔,爱意永随的长相悦。

“ 据我所知,你的杂交水稻的研究非常坎坷,异常艰辛。”

他说:“挫折和失败,一直伴随着我走这条路,说出来你也许不信,我是一个可以把生命当歌唱的人,你看,每天太阳照常升起,只要有阳光,就会有生命的交响曲。”

在袁隆平弥留之际,家人为他唱起他生前最喜欢的《红梅花儿开》:

“田野小河边红梅花儿开,

有位少年真使我心爱,

可是我不能对他表白,

满怀的心腹话儿没法讲出来……”

但他却从此没有醒来。

“我余生的时光,都是在通往你的路途;我余生的每一天,都将是思念你的每一天。”

禾下乘凉,无日或忘;蓬山有路,归期莫待。

再见,我的姑娘;

再见,我的少年!

文/荠麦青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3170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0
下一篇2023-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