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茶文化
导语: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食茶的记载,而且随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中国的茶早在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南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耳其。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回国,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尔后,茶叶从中国不断传往世界各地,使许多国家开始种茶,并且有了饮茶的习惯。
又到春茶采摘时,漫山的茶树,宛如一颗颗小星星,在云遮雾绕的山间,时隐时现,此情此景,即使没有饮茶,仿佛也让人尝到了新茶的甘甜和芳香。
名茶飘香 万国来求
黄山之麓,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春游黄山,傍晚迷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寺院。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一周,升腾,转圈,化作一朵白莲花,然后散成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满室清香。知县惊叹不已,问后方知此茶名为“黄山云雾”,由此与长老结下茶缘。时光辗转,后来,这个知县得以在皇帝面前重演“白莲”奇景,皇帝大悦,将知县官升几品,留在帝都。然而,这个知县却心系“云雾”,怎么也不愿意离开黄山,最终弃官为僧,传为佳话。
传说虽不可考,但这名山竞秀的土地,却积淀着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对于徽茶历史,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丁以寿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据他介绍,关于徽茶最早文字记载见近两千年前的《桐君录》:“酉阳、武昌、庐江、晋陵皆出好茗。”汉、晋时的庐江郡辖今安庆、六安、合肥的部分地区,从那时起皖南、皖西两大茶区初步形成,奠定了后世安徽茶区的格局。东晋元帝时,有记载宣城茶叶入列贡茶,可见徽茶当时品质颇高。到了唐宋时期,歙州(今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地区茶叶因量大质优,受到民间热捧。据记载,歙州所产茶品质优异,河北、山西等北方地区“人皆尚之”。每到新茶上市季,在往返歙州的数千里道路上,茶商络绎不绝,“浮梁歙州,万国来求”,“摩肩接迹而至”。祁门境内遍山植茶,以茶为业者达十之七八,衣食、赋役全仰仗茶叶。同一时期,宣州鸭山茶与舒州天柱茶并列,名重一时,风靡江南,远传京洛,时人谓之“名茶辈出,万国来求;名器佳泉,茶道大行”。
明清时期,徽商崛起。徽茶借徽商席卷全国,远传海外。当时,徽州休宁松萝茶,与长兴罗岕茶、苏州虎丘茶为当时茶界“三甲”,曾引来郑板桥赞美,“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在《红楼梦》中,有一段关于贾母饮茶的描写,当时妙玉端茶给贾母,贾母说“我不吃六安茶”。这段描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清朝期间,六安茶已进入王侯将相家,成为当时的名品。
清末,徽茶传承创新,厚积薄发。一飞冲天的黄山毛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夺金的太平猴魁、风靡欧洲的祁门红茶、独树一帜的六安瓜片均创制于这一时期。 1955年,中国茶叶公司评选全国十大名茶,此四样茶榜上有名,徽茶占之近半。同时,皖产名茶还有歙县老竹大方、石台雾里青、岳西翠兰等一大批,这些名茶如群星一般,闪耀在中华茶文化的璀璨天空。如今,黄山毛峰等绿茶制作技艺更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期待在新的历史时期会有更好的发展。
品味宁静 修身立德
两千年时光荏苒,今天的茶,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然根深蒂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同时,茶又成为人们修身养性的重要元素——“琴棋书画剑,茶酒诗礼花”。
民俗专家宋国强说,茶最早的表述文字是“查”,意为用完餐后喝一碗茶汤,用来减除油腻、消化食物、排除毒素。后到汉代为“荼”,直到唐代,茶成了人们的日常饮料,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便把“荼”字减去一横,成为今日的“茶”了。宋国强认为,茶的兴盛与汉晋佛教传播、道教兴起有关。佛家眼里,茶是禅定、心静的必备之物;道家眼里,茶有助炼“内丹”的作用,同时也是升清降浊、轻身换骨、修炼长生不老的好材料。对茶叶的这些看法和做法,已经脱离作为饮料的物态形式,始有茶文化之端倪。过去由于条件所限,茶树是不能移植的',因此茶有“不迁”的别称,进而被赋予从一而终、忠诚不叛的寓意。至今,在我国的不少民族中,订婚、结婚的仪式上,以茶敬客仍是一项主要仪式,这一仪式的来源大多也就是由于茶树 “不迁”的特性。
对于皖产名茶,安农大茶研所丁以寿副所长如此概括:“黄山毛峰,芽尖峰芒,滋味醇甘,香气如兰;六安瓜片,去梗去芽,汤色澄明,回味悠长;太平猴魁,两叶一芽,平扁挺直,龙飞凤舞……”在丁以寿看来,中国人以茶养生、修性、联谊、示礼、怡情、育德,在一杯杯品茶中升华而成的茶文化,是融茶与自然、社会、人文、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文化体系,蕴涵着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各个层次,以奉献、利人、利国、俭清和真为精神,集中继承和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诚处世的思想。
如今,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快节奏时代,也有不少人开始思考、寻求一种让心灵沉静下来的慢生活,而让人静心,莫若品茗:捧着一杯香茶,让人在饮茶中品味宁静、平和,使绷紧的心弦得以松弛,倾斜的心理得以平衡。按照丁以寿的看法,这不仅是精神上的享受,还是一种修身立德的有效途径。
科学饮茶 健康之道
每当新茶采摘季,不少指导人健康饮茶的书籍也应时而出,其中,“喝茶健康、健康喝茶、喝健康茶”这一新概念正逐步进入人们视野,呼吁更多的人在品茶的同时,认识茶的健康价值,在科学饮茶中增进健康。
茶叶含有茶多酚、茶色素、茶氨酸和茶多糖等多种有益成分,这些成分在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防癌、降血脂、增强记忆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功效,保健作用不胜枚举。
喝茶讲究健康科学的方法。茶有绿茶、花茶、红茶、乌龙茶等多种类,各有特色和优点,根据自己喜好,不必特别在意季节区分。从营养保健角度看,沏泡茶叶有不少讲究:除非嫩叶新茶用85度左右水,一般需用沸水沏泡,可使更多茶多酚溶于水中。在平时的饮茶中,如果我们习惯于加片柠檬片或金桔,利用维生素C可使人体对茶多酚吸收率提高多倍。
一天喝几杯茶为宜曾有人戏称:一杯为品,两杯为饮,三杯四杯就是饮牛饮马的蠢物了。其实,习惯于饮茶的人,可以在上午下午各喝两至三杯。不仅可以喝茶水,沏泡后的茶叶也可以吃,其中富含维生素E、食物纤维等有助健康的物质。现在,随着人们对于“纯天然”食品的重视,天然的茶叶也逐渐受到人们热捧,对此,不少专家呼吁:饮茶本是“雅”事,经营者要以人为本,生产无公害的茶叶,让馥郁的茶香一直飘下去……
;鲍恂,字仲孚,崇德人。
跟从临川昊澄学《易》,爱好古文,极力施行,-写了《太易传义》,学者称赞他。
霾至至年问,被推荐授为温州路学正。
不久召入翰林,不上任。
洪武四年,开始科举取士,召为同考官。
考试完毕,辞官而去。
洪武十五年,与安吉余诠、高邮张长年、登州张绅,都因为通晓经术且老成,被礼部主事刘庸所推荐,召到京城。
鲍恂八十多岁,张长年、余诠也遇了七十,赐命坐着备顾问。
第二天一并任命为文华殿大学士,都因老病坚决推辞,于是放他们回去。
张绅后到,任为鄂县教谕,不久召为右愈都御史,最终官任浙江左布政使。
第二年以老儒身份被征召的人,叫全思诚,字希贤,上海人,也被授为文华殿大学士。
第二年又请求退休,赐敕命让他退休。
现代的许多人都非常非常讨厌收到请帖。收到请帖,无外乎就是要去送礼,要去喝喜酒,送去祝福。
许多人去喝喜酒,也都是因为没有办法,为了维护关系,也因为面子过不去,都会应酬。但他们大多数都希望能赶紧吃完饭,然后离开。有一些人去喝喜酒甚至连饭都没吃,红包给了,寻了一个机会找个借口就赶紧偷偷溜走。
其实不管是有钱人,还是没钱人喝喜酒,都是一样。很多有钱人请客更是如此,因为许多有钱人都很忙,时间都很少,经常忙于各种合同之间,他们都自认为自己的时间非常宝贵。
早在在霍英东长孙霍启刚和郭晶晶的婚礼上,李嘉诚受邀出席,但他和普通人一样,连饭都没有吃,就匆匆离开了。
甜茶相请真尊敬,郎才女貌天生成
霍英东的长孙霍启刚与“跳水女皇”郭晶晶两人在中国香港沙宣道霍家大宅举行婚礼仪式。郭晶晶当时已经是跳水项目的世界冠军,霍启刚是霍家的长孙,才华出众,经营有道。
再加上霍英东的地位以及霍家的声势,所以霍启刚的婚礼当时也是轰动了整个中国香港,当年香港有头有脸的人都出席了两人的婚礼。
有政界大佬、商业大亨、娱乐巨星、知名体育运动员,例如李兆基、刘德华、成龙、伏明霞、吴敏霞等人都出席了这对才子佳人的婚礼。其中有一位较为特殊的人物,他就是当年的中国香港首富—李嘉诚。
李嘉诚,中国香港首富、长江集团创办人。而霍英东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也是中国香港著名的实业家,跟李嘉诚的交际往来应该很多。但李嘉诚在霍英东长孙的婚礼上却只待了十分钟就离开了。
当时的那场婚礼出席人数超过千人,就连当时的五大特首和他们的妻子都出席了霍启刚和郭晶晶的婚礼送去了他们的祝福。当时宴席上共有150桌,李嘉诚在当天并没有入席,只是在现场停留了一会儿便走了。
虽然霍家这种大家族的婚礼是比较隆重的,非常正式的,有许多复杂的仪式,婚礼持续的时间也很长,一直到当天晚上的11点才结束,但大多数的宾客还是很给霍家面子的,都撑到最后才缓缓离开。
当时的记者以为李嘉诚该为霍家新人准备一份大礼,但只是匆匆忙忙地离开了。这让记者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李嘉诚这个首富不想给霍家面子嘛?
不是敌人,只是不一样
李嘉诚和霍英东两个人有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出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李嘉诚仅比霍英东小两岁,他们都是商界的富豪。但他们两个却一点都不一样,可以说性格上截然相反。
霍英东作为第一批富豪,但是他和李嘉诚不一样,霍英东虽然也是个商人但他们的初心不同,霍英东一心爱国,他也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霍英东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第一个在中国内地投资,当时内地的经济环境混乱,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但霍英东赤子之心,一心只为支持国家建设,不顾自身利益。
曾有人这样评价他:在整个商界,个人的经历能与中国沉浮史和发迹史如此息息相关的只有霍英东。
李嘉诚不一样,李嘉诚是一个小心谨慎的商人,他的一生只为利益。李嘉诚在大是大非面前总是小心翼翼,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因为在李嘉诚看来,自身利益是最重要的。
没有把握的事情,他不会轻易去做,他一旦去做了,就说明他很有把握。李嘉诚曾说过,不做最后一个吃铜板的人,也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李嘉诚是为金钱,这一点他自己也曾公开承认,而他的一生就是在稳中求胜。
他自己也曾公开发表过言论,他只是一个纯粹的商人,追求的只有利润,不要用空洞的道德来衡量他。
李嘉诚在慈善事业方面的付出也远不及霍英东,霍英东是大慈善家,是真心做慈善,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国家发展得更好,而李嘉诚他只是在为他的商业发展铺路,本质上还是商业化的。
道不同而不相为谋,李嘉诚与霍英东虽然观念不同,但他们也没有尖锐的矛盾。李嘉诚做的慈善都是带有商业性质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建设的学校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了。他的公司在不断的发展也拉动了产业链的发展。而且他的行为也没有对国家不利,只是一个单纯的商人在追求利益。
这样看的话,霍英东和李嘉诚交情也比较浅,他们二个人对于财富的观念大不相同,那也没有必要赶鸭子上架非要结成好朋友,君子之交就可以。
君子之交淡如水
李嘉诚与霍英东君子之交的情分能够出席霍启刚和郭晶晶的新婚现场,也算是情谊到了,媒体记者或者其他人也没有必要道德绑架李嘉诚,甚至谣传李嘉诚与霍家出现矛盾。
李嘉诚和霍英东两人虽然志向不同,走的路也不同,最后的境遇也会不同,但这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李嘉诚选择打造商业帝国,获取经济利润,他的选择是他自己做的,不分对错,而且很显然他在这条路上很成功,15年的首富,足以证明。
霍英东一生为国,他的慈善,他为我国足球、排球等运动事业的贡献,对经济的贡献,为申奥的贡献,都将被我们永远铭记。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人生观念,我们无权干涉,我们无法强求两个理念不合的在一起,我们更多的是要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而不是断章取义地去讽刺、造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