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这本书的情节是怎样的?

《骆驼祥子》这本书的情节是怎样的?,第1张

《骆驼祥子

第一章

攒钱买车(一起)

情节纲要:初到北平祥子拉车攒钱买车买上新车

人物形象

祥子:老实善良、淳朴、木讷、勤快、吃苦耐劳,勤劳顽强,独立自强。

主题透视:祥子在自食其力的劳动中充满自信,想通过个人奋斗走向人生的成功。

感悟启示:不合理的教育抹杀儿童的天性,对我们当今的教育有一种警示作用。

第二章

第一次打击(一落)

情节纲要:连人带车被抓随军苦役趁乱逃跑

人物形象

祥子:坚韧中带着一些软弱。

主题透视:展示军阀混战下的北京底层市民生活痛苦的图景,表现了作者对罪恶社会的痛恨。

感悟启示:祥子和保尔坚信,不管怎样失败,总有成功时刻,他们仍然不停地为自己的事业奋斗着。

第三章

贩卖骆驼

祥子连夜带了逃兵丢下的三匹骆驼逃命,天亮的时候来到一个村庄,他把三匹骆驼卖给一位养骆驼的老人,得到三十五元钱。

第四章

绰号的由来

情节纲要:祥子卖骆驼重返北平绰号的由来重回人和车厂拼命干活攒钱

祥子人生中的第二起:卖骆驼,租车攒钱,准备买新车。“骆驼祥子”绰号:暗示了祥子具有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的精神。

人物形象

祥子:积极、坚定。刘四爷:残忍霸道、精明世故、阅历丰富,典型的剥削阶级人物。虎妞:虎头虎脑,大胆泼辣、做事爽快利落,有心计又有些心理扭曲。

感悟启示:祥子虽然失去了他的第一辆车,但他的理想没有破灭。骆驼成为祥子的精神安慰与寄托。

第五章

怒辞杨宅

祥子仍然省吃俭用,但他的思想和为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在杨家拉上“包月”只四天就被折磨得不得不辞掉了。

第六章

虎妞设诱

情节纲要:怒辞杨宅再回人和车厂醉迷虎妞

人物形象

祥子:吃苦耐劳,自尊好强,善良坚韧,有反抗精神。杨太太:冷酷无情、为富不仁、剥削下人。虎妞:自私霸道,大胆泼辣,敢于追求幸福,真诚对待祥子。

主题透视:祥子怒辞杨宅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和样子都是在被压迫后反抗。

感悟启示:杨太太、刘四爷这类人是造成祥子极端贫困的社会根源。祥子的心理世界显露出“沉沦”“堕落”的苗头。

第七—八章

曹府拉车(二起)

情节纲要:曹宅拉包月热心高妈寒风中拉车

人物形象

曹先生:正直、善良,进步的旧知识分子。高妈:曹家女仆,精明能干,善良热情,常常开导祥子。祥子:有理想、有目标、自尊好强,有责任心。

感悟启示:曹先生和曹太太的和气,使祥子重拾了生活的信心,体现了正直和进步的旧知识分子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人生要有奋斗目标,并要为之不断努力。

第九—十章

虎妞骗局 老马祖孙

情节纲要:虎妞怀孕祥子掉入陷阱老马祖孙

骗局:虎姐为了得到样子而谎称自己怀孕,单纯的祥子被欺骗了。

人物形象

虎妞:假装怀孕骗样子,可见她善玩心计。作为车厂老板的女儿,大胆泼辣,狡诈丑陋,是可恨的;又被自私的父亲剥夺了青春,得不到丝毫的关爱与爱怜,是可怜的。老马:年老穷苦的车夫,与孙子小马相依为命。他的悲惨遭遇让祥子看到了未来的自己,祥子的信念开始动摇。

主题透视:老马祖孙的遭遇,反映了战乱频繁、黑暗混乱的旧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的迫害,暗示了样子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第十一—十二章

曹家遇险(二落) 在王家的一夜

情节纲要:曹家遇险被孙侦探敲诈老程处过夜

第二次打击:样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搜去。祥子对生活的无奈与心死。

人物形象

孙侦探:奸诈、狡、贪婪、残酷。样子遭受的第一次打击也和此人有关。那时他是孙排长,他的手下抢了祥子的车,还抓走了祥子;想勒索曹先生时,却抓到了祥子,敲诈了祥子所有的积蓄,使祥子第二次买车的希望破灭。阮明:曹先生的学生,思想激进。因曹先生没有给他及格的分数而怀恨在心,到党部告发了曹先生。祥子:内心正直。被孙侦探敲诈了所有的积蓄,却没有动曹家的资财分毫。

感悟启示: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数而改变,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最终却不一定能够真正获得成功。就像祥一样,他努力,就是为了寻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结局却很悲惨。

第——15章

三回人和车厂 刘四爷的生日 与虎妞结婚

情节纲要:三回车厂为刘四爷办寿宴父女冲突与虎妞结婚

人物形象

祥子:无奈、心死、妥协。这时的祥子言听计从,与一直想靠拉车自食其力的祥子对比,判若两人。被迫结婚表现了他的软弱与认命。虎妞:敢于追求幸福,真诚对待祥子。为了爱情与父亲决裂。以自己的狡黠和强悍如愿地嫁给了祥子,虽有自私自利的一面,但却能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刘四爷:自私、霸道、封建。

主题透视:父女冲突:自私霸道的刘四爷不愿意让虎妞嫁人,更不愿意虎妞嫁给祥子,以后白白地继承他的遗产,因而与虎妞发生了冲突。这些体现了当时人们自私狭隘的心理。

感悟启示:人生要自己专舵握,否则不可能幸福。

第十六—十七章

市侩虎妞 再次买车(三起)

情节纲要:再次拉上车虎姐低价买二强子的车虎妞和小福子

人物形象

虎妞(在大杂院):玩弄心计、自私、市偿、爱享乐、看不起穷人。祥子: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转变为软弱、颓废、陈木。小福子:善良、可悲。刘四爷:冷酷自私。二强子:脾气暴躁、不负责任、自私自利、酗酒成性、爱慕虚荣、自暴自弃。

感悟启示:大杂院普通居民的苦难生活,是黑暗生活的真实写照,为写祥子最终走向堕落交代了社会背景。

第十八章

在烈日和暴风中拉车

情节纲要:在烈日和暴风雨中拉车祥子生病

样子生病的前因后果:生活所逼、天气酷热、风雨骤至、客人无情,最终大病一场。

人物形象

祥:;坚忍痛苦、吃苦耐劳的品格。在烈目和暴雨下,样子体会到世态炎凉、社会的不公。

情节勾连:暴风雨:暴雨中的祥子哆嗦得像风雨中的一片树叶,但他还得拉车;

第十九章

虎妞难产

祥子病了一个月,还没完全康复就拉上了车,没几天,他又病了,一病又是一个月。祥子生病期间,小福子来和他说说话,虎妞醋劲大发,有意破坏小福子的“生意”,小福子忍受屈辱拉着弟弟来向她赔罪,两人重归于好。为了维持生计,祥子拼命拉车挣钱;虎妞怀孕之后,不运动又贪嘴。最后因难产而死。

第二十章

妻死卖车(三落)

情节纲要:虎妞难产而死卖车料理后事夏家拉包月

虎妞难产:不科学的保胎方法,好吃懒做的生活习性,思想上的迷信和别人的冷漠欺骗,贫困无钱医治,最终虎妞难产而死。这对刚燃起对生活希望的祥子又是一次打击。第三次打击: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样子又卖掉了车。祥子的希望完全破灭。祥子开始从坚忍、要强走向绝望、堕落。

人物形象

祥子:第三次买车后,祥子由自尊好强、吃苦耐劳、与命运抗争变成了麻木颓废、好占便宜、自暴自弃。

主题透视:作者借虎妞的死批判了吃喝享乐的思想意识和愚昧的生活习惯,以及“蛤蟆大仙”为代表的迷信思想。

感悟启示:经过“三起三落”,祥子买车的愿望终成泡影。在万恶的旧社会,善良的人没有出路,依靠个人奋斗没有幸福,只有更加悲惨的会运。

第21—22章

逃离夏家,巧遇刘四

再进曹府,重燃希望

情节纲要:祥子变了逃离夏家,巧遇刘四再进曹宅,重燃希望

人物形象

祥子:对刘四爷的报复,可以看出祥子也有爱憎分明的一面。刘四爷:只顾享乐,不管自己的女儿,可见其极端自私。但得知女儿的死讯后,却又十分痛苦,可见其也有柔弱的一面。小福子:年轻、要强、勤俭。她曾是黑暗的社会现实留给祥子对生活的最后一线希望。

感悟启示:虎妞的死让刘四爷真正感到了孤独,真正感到了自己除了钱以外什么也没有了,甚至连女儿的坟也不能看上一眼。亲情无价,希望我们不要在失去它后才去珍惜。

第23—24章

小福子自杀,彻底绝望

个人主义末路鬼

情节纲要:寻找小福子得知小福子上吊,万念俱灰出卖阮明末路鬼

彻底绝望:曹先生的帮助令祥子重拾了一点儿希望;但小福子的死让祥子最后的希望破灭,祥子彻底走向堕落。祥子:从满怀希望到彻底堕落发生的事件:车被兵抢去;钱被孙侦探敲去;虎妞死去;小福子自杀。

人物形象

祥子: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

主题透视:小福子自杀后,祥子生活的信念悄然死灭。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已被生活的磨盘碾得粉碎。这有力控诉了黑暗势力对善良美好人性的扭曲摧残。

感悟启示:困难总会让我们变得懦弱,但我们要战胜心中的恐惧,成为生活的强者。

《骆驼祥子》主题透视

小说通过描写祥子拉车生涯中的三起三落最后沦落末路的经历,揭示了战乱频繁、黑暗混乱的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摧与迫害,告诉人们单靠个人的力量奋斗是没有出路的,从而表现了作者对罪恶社会的痛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批判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旧中国人民的愚味、保守、落后的国民性。

体会感悟老实、健壮、坚忍的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后,变得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成为了一具自暴自弃的尸走肉。由此可见,在当时的社会中,个人的努力不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靠个人的力量奋斗是没有出路的。

生平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逝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编辑本段]著作概论

著作概论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和《春》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伴随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乐。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朱自清散文感情的真挚更是有口皆碑。他的《背影》、《悼亡妇》等,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揉造作,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尤其是在《背影》中,朱自清对父亲朱鸿钧的感情之深让读者感到了一丝丝的怀念和感动。他在《论逼真和如画》、《论标语口号》、《钟明<呕心苦唇录>序》等文章里,强调“真”“就是自然”,强调“修辞立其诚”,强调“宣传与写作都不能缺少……至诚的态度”。正是这种“至诚的态度”,使他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都倾注在字里行间。而这种从心灵深处流露出来的喜怒哀乐之情,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朱自清走上文学道路,最初以诗出名,发表过长诗《毁灭》和一些短诗,收入《雪朝》和《踪迹》。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致力于散文创作,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和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有写景文、旅行记、抒情文和杂文随笔诸类。先以缜密流丽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写景美文,显示了白话文学的实绩;继以《背影》、《儿女》、《给亡妇》等至情之作,树立了文质并茂、自然亲切的“谈话风”散文的一种典范;最后以谈言微中、理趣盎然的杂感文,实现了诗人、学者、斗士的统一。他对建设平易、抒情、本色的现代语体散文作出了贡献。

作为学者,他在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诸方面研究上都有实绩。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国文教学》(与叶圣陶合著)和讲义《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等。著述收入《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作品集《雪朝》(诗集)1922年出版 商务

《背影》(散文集)1928年出版 开明

《踪迹》(诗与散文集)1929年出版 亚东图书馆

《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年出版 开明

《你我》(散文集)1936年出版,商务

《伦敦杂记》(散文集)1943年出版,开明

《国文教学》(论文集)1945年出版,开明

《经典常谈》(论文集)1946年出版,文光

《诗言志辨》(诗论) 1947年出版,开明

《新诗杂话》(诗论)1947年出版,作家书屋

《标准与尺度》(杂文集)1948年出版,文光

《语文拾零》(论文集)1948年出版,名山书屋

《论雅俗共赏》(杂文集)1948年出版,观察社

《朱自清文集》(1—4卷)1953年出版,开明

《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下册)1981年出版,古籍

《朱自清序跋书评集》(论文集)1983年出版,三联

《朱自清散文选集》1986年出版,百花

《朱自清全集》(1-3卷)1988年出版,江苏教育(未出齐)

朱自清散文集:

1 《匆匆》

2 《歌声》

3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4 《温州的踪迹》

5 《背影》

6 《航船的文明》

7 《荷塘月色》

8 《我爱的女人》

9 《<梅花>后记》

10《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11《怀魏握青君》

12《阿河》

13《儿女》

14《哀韦杰三君》

15《旅行杂记》

16《飘零》

17《说梦》

18《白采》

19《一封信》

20《序》

21《春》

22《绿》

《匆匆》朱自清(被选入人民出版社‘实验人教版’六年级教科书)

《春》朱自清 (被选入人教版初一上语文教科书、浙教版六年级下语文教科书、上海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下语文教科书)

背影

朱自清

赏析:《背影》是记实散文,朱自清作,写于1925年10月。《背影》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它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这话道出了《背影》的写作缘由、描写重点和写作特点等,可以作为理解文章的钥匙。

荷塘月色/朱自清

朱自清的名、字的由来

据说,朱自清出生后,由于其父朱鸿钧,十分喜欢苏东坡,就从东坡的诗句“腹有诗书气自华”,给儿子取名“自华”。而朱自清外号“实秋”,除了因为算命先生说他“五行缺火”,以“秋”字取“火”外,还包含了“春华秋实”的寓意。“朱自清”一名则是他自己在上大学前改的,取其“清”者“清账”、“清偿”、“清楚”之意,他要以“清”字自励。而这个名字,又的确反映了朱自清一生凛然不屈的气节。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自清这个名是1917年改的。1916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按照正常学历,他需要读两年预科,升入本科后还要读四年,由于家境的渐近窘迫,他已经不能按部就班地学满这漫长的六年时光,便在上预科的第二年跳级报考本科,并且被录取。此时他为了激励自己,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严”中“自华”二字就改名为自清,表明自己甘于清贫。这就是朱自清名的由来。他的字为佩弦,也是有典故的。《韩非子•观行》:“西门豹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弦,绷紧,性刚劲。朱自清取字佩弦,有明显的勉励意义

函请接济家父

芦沟桥事变发生之后,朱自清先生转往大后方,他写信给当时在上海教书的李健吾,请他就近接济自己住在扬州的老父亲,李健吾自然不会让老师失望。那么,朱自清先生何以有信心如此重托他人呢?原来,这二人之间早已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1925年暑假过后,朱自清先生应聘来到清华大学担任了中国文学系的教授。李健吾这时刚好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考取了清华大学中文系。上第一堂课,朱自清先生点名,点到李健吾时,问道:“李健吾,这个名字怪熟的,是不是常在报纸上写文章的那个李健吾?”李健吾回答:“不敢瞒老师,是我。”确实是在师大附中读书时,李健吾就和蹇先艾等组织了爝火社,从事新文学活动了。“那我早认识你啦!”朱先生高兴地说。下课后,朱自清先生劝李健吾:“你是要学创作的,念中文系不相宜,还是转到外文系去吧。”当时中文系只念古书,所以朱自清先生这么说。李健吾听了朱自清先生的话,第二年就转到外文系去了。师生虽不在一个系,但李健吾写了作品,都先送给朱先生看,始终把朱自清先生当作导师。朱自清先生也每次都字斟句酌地帮李健吾定稿。多年互动,使他们真挚的师生情笃定终生。

宁饿死拒受美援面粉

四十年代的中国,百业萧条,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连高等法院的教授也难以维生。贫病交加的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朱自清,一家老少只是以稀粥糊口,食不饱腹。当局为缓和教授们的不满,给他们发了“面粉配给证”,凭证可购买美国援助的平价面粉。

美国的驻华大使司徒雷登、驻沪总领事卡德宝大放厥词,攻击中国人民不识好歹,恩将仇报。据此,张奚若、吴等著名学者,于一九四八年六月十七日起草了《百十师长严正声明》,反击美国政府的诬蔑与侮辱。声明最后说:“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下列同人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配给证,特此声明。”

六月十八日,吴先生拿了声明书来了朱自清家中征求签名。由于长期的困苦生活和工作劳累,朱自清正胃病严重复发卧床不起,此时的朱自清先生,已经重病缠身而且无钱医治,吴先生对朱自清说:“朱先生家老少九口,日子过得特别艰难,若在声明上签字,经济损失都比别的教授都大。但我还是来了,是为尊重你的意见,总之是不要勉强。”

“我的秉性,吴先生是知道的。春秋时气节之士坚持不吃嗟来之食活活饿死,傲骨可嘉,足可为人师表。故我宁可饿死,也不要带有侮辱性施舍的美援面粉。”朱自清说罢,支撑着坐起来,毫不迟疑地拿起笔,在声明上工工整整写了“朱自清”三个字。

当天晚上,朱自清在日记里写了下面一段话:

在拒绝美援和美国面粉的宣言上签名,这意味着每月的生活费要减少六百万法币。下午认真思索了一阵,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我们反对美国扶植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个人的责任。

六月二十一日,朱自清嘱夫人陈竹隐退还了“面粉配给证”。次日他瞥见书架上存有几张当月的面粉票,马上对妻子说:“快去退了,还有小半袋面粉一并带走,干净彻底。”

8月上旬,朱自清先生病情恶化,入院治疗无效,不幸于12日逝世,延至八月十二日,朱自清因药石罔效不治逝世,终年仅50岁。弥留之际曾张合嘴巴似有话说。夫人陈竹隐俯下身去,他吃力地、断断续续地说:“有一件事务必牢记,我是在拒绝美援的文件上签了字的,今后无论如何困难,都不能再要配给的美援面粉。”

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这让我们看出了他热爱民族的伟大精神!

其他

朱自清在西南联大教书时对学生热情鼓励,但并不轻易称许,往往为一个问题会与学生争得不可开交。他曾风趣地对学生说:“你们不易说服我,我也不易说服你们,甚至我连我的太太也说不服,虽然民主的精神在于说服。”

朱自清对教学十分认真,他对学生作业格式有具体规定:作业本第一页要空下来,把一学期作文题目依次写下,并注明起讫页数,以便查阅。

朱自清治学上认真严肃,从不滥竽充数。1934年应郑振铎邀请,一个晚上赶写了一篇《论逼真与如画》,其材料依据《佩文韵府》,因来不及检查原书,就在文章后面写明是“抄《佩文韵府》”。

朱自清写作时,喜以笔尖沾纸,速度不快,往往要细心斟酌后才写下,所以写下后无需多加删减,即成佳作。在清华大学时,他每天只能写500字;而李长之有一天曾写过15000字的论文,还外加两篇杂文。

朱自清、浦江清等相约在每周三下午2至5时,在清华园中文系会议室,把《历代诗话》和《历代诗话续编》分人剪贴,另设总论及杂类,均按罗马字母排列,半年后完成剪贴《诗话大系稿本》。

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曾提及蝉,有人说蝉在夜晚是不叫的。他请教昆虫学家后说:“我们往往由常有的经验作推论。例如有些蝉子夜

晚不叫,推论到所有的蝉夜晚不叫。”

1921年除夕,叶圣陶与朱自清促膝长谈,点起两支白蜡烛。朱自清即写了只有三行的《除夕》:“除夜的两支摇摇的白蜡烛光里,我眼睁睁瞅着,1921年轻轻地踅过去了”。

1923年8月俞平伯写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同年10月朱自清也以同名写了一篇。原来是两人同去的,各写所见,倒为后人留下散文游记两篇,可以一比异同。

朱自清晚年在书案的玻璃板下压有纸条,上书:“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朱自清逝世,许德珩写挽联:“教书三十年,一面教,一面学,向时代学,向青年学,生能如斯,君诚健者;存留五一载,愈艰苦,愈奋斗,与丑恶斗,与暴力斗,死而后已,我哭斯人。”

[编辑本段]名家论佩弦

ming jia lun pei xian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引》: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叶圣陶《朱佩弦先生》: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每回重读佩弦兄的散文,我就回想起倾听他的闲谈的乐趣,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盎然。我常常想,他这样的经验,她这样的想头,不是我也有过的吗?在我只不过一闪而逝,他却紧紧抓住了。他还能表达得恰如其分,或淡或浓,味道极正而且醇厚。”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

吴 晗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95页)我对这件事特别感到亲切、悲愤。事隔十几年了,现在读到这几句话,当时情景还历历在目。所谓“救济粮”是这么一回事:1948年6月间,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法币像大江东下一样,时时刻刻在贬值,买一包纸烟要几万块钱。教授的薪水月月在涨,但法币贬值更快,物价涨得更快,原来生活比较优越的教授们,此时也和广大人民一样难以生活下去。特别是家口众多的人,生活更为困难。国民党政府也知道人民的怨恨,特别是高等学校知识分子,他们更是对这种情况忍受不下去。于是便耍了一个手法,发了一种配

购证,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美援的面粉”。也正当这个时候,美国政府积极扶助日本,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发出诬蔑和侮辱的叫嚣。一面是廉价收买,一面是扶植日本,侮辱中国人民。我们一些人商量了一下,要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

声明是这样的:

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与的下列同人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特此声明。

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声明写好了,要征集签名,也和往常一样,决定每人负责联系若干人,年纪大一点的教授多半是归我跑腿的。我拿着稿子去找朱自清先生。当时,他的胃病已很重了,只能吃很少的东西,多吃一点就要吐,且面庞瘦削,说话声音低沉。他有许多孩子,日子过得比谁都困难。但他一看完稿子,便立刻毫不迟疑地签了名。他向来写字是规规矩矩的。这次,他还是用颤动的手,一笔不苟地签上了他的名字。于此,也应该交代一笔,1946年从昆明回到清华园以后,他的态度有了显著的改变,不再沉默了。他反对内战,讨厌国民党。对***的看法也开始改变了,他曾在公开集会上朗诵解放区的诗歌,有时候还和学生们一起化装扭秧歌,弄得满头是汗。在反对美国反对国民党的一些宣言、通电、声明等等的斗争中,我总是找他。他一看见我,也就明白来意,“是签名的吧?”看了稿子,就写上自己的名字。就我记忆所及,大概十次中有八九次他是签名的。也有不签的时候,原因是文字的火气大了一些。这次,我也曾找了另外一些教授,都是平时比较熟的,或是住在附近的,大多数签了名,但也碰过钉子。有个教授只有三个孩子,但他的答复很干脆:“不!我还要活!”朱自清的胃病是饿出来的,家里人口多,要他养活。在昆明的后期,有人算过帐,我们这类人的薪水折合战前的银元仅约十几元钱。 朱自清对政治是关心的,但不大发表意见,可说是温文尔雅,没有火气。抗战时期,消息被国民党封锁了,对于国民党对日本帝国主义消极抗战,对***却积极摩擦,掀起几次反共高潮的真实情况,大后方的人们是不清楚的。他认为只要抵抗,生活过得苦一些也应该,少发牢骚。昆明的许多政治活动,他虽然同情,但很少参加。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暗杀了闻一多,他感到极大愤慨。复员回到北平以后,又看到美帝国主义帮助国民党发动内战,大打特打,他的态度变了,在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除了很少几次的例外,他参加到我们的行列里来了。有几件事值得提出,一件是他对编纂《闻一多全集》的努力,我在全集的跋文中曾指出:

佩弦先生是一多十几年来的老友和同事,为了这部书,他花费了一年的时间,搜集遗文,编缀校正。拟定了目录……一句话,没有佩 弦先生的努力,这集子是不可能编辑的。

在当时,编印一多全集这一举动,就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抗议和谴责。相反,和有些人相比,这些人曾经是一多的同班或者旧时同学,有二三十年的交谊,但在一多死后,却从来没有关心过这件事,也没有写一篇纪念的文字。另一件是他对青年学生的爱护。举一个例子,有一回他系里的两个学生打架,一个是民主青年同盟的,一个是国民党三青团的。打架的原因当然是政治性的,两人都到老师面前告状。自清先生怕民青这位同学吃亏,背地里劝他让一点。我在知道这件事情以后,便写一封信提出意见,请他要考虑政治上谁对谁不对,大概措辞的口气尖锐了一些。第二天他就到我家里来了,非常认真严肃地说明他的用意,春秋责备贤者,他说了进步的学生几句,目的是为了保护他,免遭三青团的报复,同时,他也同意我的意见是正确的。事后我把这情况告诉了民青的同学,这个同学也很感动。他对国民党特务统治的反对,虽然没有大声疾呼,却也可以从我亲身接触的一件事看出来。这时候,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挽救濒于死亡的命运,加强了对高等学校的特务控制。为了抗议,我写了一篇学术论文《明初的学校》,说的是明初,骂的是国民党反动派,送给学校刊物《清华学报》发表。学报的编辑有些是国民党员,他们当然不肯发表,认为这不算学术性文章。我和自清先生谈起,他也是学报的编辑委员,写信给主编,极力主张发表,终于发表了这篇文章。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由于他被胃病长期折磨,身体过度衰弱,但他也明白天快亮了,乌云就要过去了,好日子要来到了。他感到欣慰,在自己的书桌上玻璃板下,写了两句诗:“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是从唐人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套来翻案的。这两句诗十分贴切地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情。

7月23日,在清华大学工字厅举行“知识分子今天的任务”的座谈会,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的政治活动。我亲自到他家请他,和他一起漫步从北院走到工字厅。他走一会儿,停一会儿,断断续续地对我说:“你们是对的,道路走对了。不过,像我这样的人,还不大习惯,要教育我们,得慢慢地来。这样就跟上你们了。”开会时他也发了言,主要一段话也还是这个意思,他说:“知识分子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帮凶帮闲,向上爬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有这种人。一条是向下的。知识分子是可上可下的,所以是一个阶层而不是一个阶级。要许多知识分子都丢开既得利益,是不容易的事。现在我们过群众生

活还过不来。这也不是理性上不愿意接受,理性是知道应该接受的,是习惯上变不过来。”

自清先生在理性上知道要丢开既得利益,要过群众生活,他又进了一步了,这是大踏步前进的一步。他拒绝购买美援面粉,在签了名以后,这天的日记记了这件事:6月18日,此事每月须损失600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决心。

不止如此,在逝世前一天,他还告诉他夫人:“有一件事得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自清先生是旧时代知识分子中的典型人物,他曾经是自由主义者,他不大喜欢参加政治活动,特别是比较激烈、斗争性较强的政治活动。但是,他具有正义感,随着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奴役、压迫的加强,和向中国人民的武装挑衅、屠杀、镇压,他毕竟忍受不住了。他说话了,行动了,通过文化生活、朗诵诗歌和扭秧歌,表明了他的态度。

另一方面,他坚决不走中间路线,第三条道路,当时有人要他参加国民党办的中间路线刊物《新路》,他坚决地拒绝了。但是他却带病参加了我们的座谈会。

他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在衰病的晚年,终于有了明确的立场,抬起头来,挺起脊梁,宁肯饿死,坚决拒绝敌人的“救济”,这种品德,这种气节,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毛泽东选集》第4卷,1499页)毛泽东同志赞扬了闻一多、朱自清的骨气,说“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这是我们未死者,特别是一多先生和自清先生生前战友的责任。这种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颂歌,还有待于未来。这一篇文字,只能算是重读《别了,司 徒雷登》一文所引起的一些回忆罢了。

从古到今,我国都是非常讲究伦理纲要的,尽管在我国历史上有存在过近亲结婚,但是并没有牵涉上直系亲属。然而在古埃及的皇室,却是不会受到这种约束的。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讲究文明的国家,从古到今都是。但是在古埃及的时期国王是有权利迎娶自己家族内的女性的。由此可以看出有些国家即便发达,但在文明上却没有进化。

说起埃及,大家会想到些什么呢我们了解到的埃及有伟大宏伟的金字塔外。埃及也是一个崇尚神明的国家,在埃及的文化中神明高于一切,甚至连皇帝都需要被冠上神之子的名号才会使臣民更加信服。埃及人的眼中沙漠是黄金,尼罗河是神明的馈赠,他们是被神所眷顾的一群人,大自然的一切东西都是神给予自己的宝藏。

“法老”这一词在古埃及里面最初的意义是代表国王的王宫,最后渐渐演变成了国王的称呼。国王为了更好的统领子民便给自己冠上太阳神之子的名号。埃及的皇室成员都称自己为太阳神阿蒙拉的孩子。而为了保证自己神族的血统,法老会在神庙中选择侍奉神明的女子作为自己的妻子,侍奉神明的女子被誉为神明的使者,这样一来法老就算是变相的与神明同婚了。再者法老会从自己的家族中挑选女子来婚配,以产下自己具有神族血统的孩子,所以近亲婚姻在王族中是很普通的一件事情。

古埃及人对于血统非常的看中,所以在古埃及兄妹、姐弟之类的亲戚通婚都是很常见的。当然不同辈分的通婚也有,只是不太常见罢了。大家都知道古代的希腊神话里面。地位最高的神明“宙斯”就是近亲结婚,他的老婆赫拉是自己的姐姐。所以异常崇尚神明的古埃及人纷纷相仿,都觉得近亲结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毕竟“神”都是这么做的。

古埃及的第十八王朝时期,有一位法老迎娶的正妻就是自己的生母。不仅如此,他还娶了自己与母亲生下来的女儿。真好奇当时的人应该怎么称呼她,叫公主还是王妃

综上所述大家都知道古埃及是为了血脉才会选择近亲结婚的。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因为科技与社会的进步都知道近亲结婚会对后代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在现代的法律上只要是被发现近亲婚姻的人,婚姻都是不受法律认可和保护的。那么归根究底我们不能近亲结合是因为后辈会受到影响。那么当时文明相对发达的埃及人会不知道吗还是因为自己明知道会影响后代还是选择用这种捆绑的婚姻方式作为砝码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呢

第六、七单元 经济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思想文化(18-24课)

  30、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的“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3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

  时 期 发展状况 原 因

  洋务运动到清末 民族工业萌芽,难以生存和发展 封建制度的阻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发展的黄金阶段 1、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2、辛亥革命的推动

  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发展受挫 1、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的压迫

  3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a.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发展水平落后;b.发展不平衡。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沿海沿江发达,广大内地落后

  33、19世纪初,西方发明的轮船、火车在近代相继传入中国。

  中国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凇沪铁路

  34、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后来,照相和**也传入中国。

  35、1872年上海创办了《申报》,1897年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36、科技思想简表

  代表人物 主要贡献 主 张、地 位

  詹天佑 设计人字形路轨、修建京张铁路 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侯德榜 侯氏制碱法 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

  魏源 编写《海国图志》(史、地) 师夷长技以制夷 爱国思想家

  严复 翻译大量西方书籍、《天演论》 效法西方,维新改革 启蒙思想家

  37、戊戌变法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38、清政府1905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清末)

  39、文学艺术成就(可连线补充)

  文学:鲁迅 《狂人日记》、《孔乙已》(他的小说为现代文学奠定基础,杂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空前高度)

  郭沫若 《屈原》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美术:徐悲鸿 《愚公移山》,

  音乐: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思考:为什么我国在古代科技发明领先于西方,而到了近代西方的科技发明却领先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

  ①中国近代科学的落后有封建制度统治的原因,在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下,统治者实行的重农抑商的政策、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乃至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科学技术没能拓展自己发展的空间;

  ②从教育制度上看,八股取士的科举在鼓励士人在考举人、考进士、考状元,埋头故纸堆,死记硬背四书五经,不注意发明制造,缺乏对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没有把自然科学与生产技术结合起来;

  ③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古代是农业文明发展先进的国家,其科技发明属封建社会的农业文明,而近代的科技发明以近代科学理论为基础,其科技发明成果能转化为生产技术和生产力。日益丰富着近代工业社会的物质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3249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0
下一篇2023-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