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的结婚法定年龄为什么比女生晚

男的结婚法定年龄为什么比女生晚,第1张

男性的结婚法定年龄比女性晚,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 生理差异:男性比女性生理上更为成熟,因此法律允许男性在一定年龄之后,有能力承担婚姻和家庭的责任。这种责任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包括对家庭和伴侣的照顾和保护。

2 传统角色分配: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中,男性更多时候是扮演力量者和决策者的角色,因此法律认为男性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成熟,以便有能力承担这些角色和责任。

3 控制人口:法律规定结婚年龄的目的是控制人口增长。由于男性比女性有更长的发育期,所以将男性的结婚年龄设定得比女性晚,这有助于减缓人口增长的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男性的结婚法定年龄比女性晚,但这并不意味着男性在婚姻中需要承担比女性更多的责任。在现代社会,男女在婚姻中的责任和义务已经越来越趋于平等。

结婚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而在中国,结婚除了需要男方家庭准备彩礼,女方家庭还需要准备嫁妆。嫁妆是女方家庭在女儿出嫁时送给女儿的礼物和陪嫁的物品,但是对于是否应该有嫁妆这个问题却引起了一些争议和讨论。有些人认为结婚有彩礼就该有嫁妆,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嫁妆是一种封建习俗,应该被摒弃。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下面我将从文化传承、经济实际和性别平等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嫁妆是中国古代婚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古代,嫁妆是一个女子成为新娘的必备条件之一,它代表着女方家庭的身份地位和名誉,也是女儿将要离开家庭、走向婚姻生活的象征。因此,对于一些有着浓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家庭来说,嫁妆仍然有着一定的意义,不仅代表着家族荣誉感的传承,也体现了家庭对女儿的爱和关怀。

其次,经济实际也是影响嫁妆问题的因素之一。传统上,男方家庭在结婚时需要准备彩礼,而女方家庭则需要准备嫁妆。然而,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状况的变化,一些家庭可能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传统的嫁妆。此外,一些女性也会因为对男性家庭的经济负担感到压力,或者认为嫁妆只是单纯的传统礼节,缺乏现实意义。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是否应该有嫁妆这个问题也需要考虑到家庭的具体经济状况。

最后,性别平等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在传统的中国婚姻习俗中,男方家庭准备彩礼,女方家庭则要准备嫁妆。这似乎显得有些不公平,因为在这种传统中,女性的价值被定位为“出嫁”的嫁妆,而不是社会参与和贡献的能力。进一步地,这也支持了一些人认为嫁妆是一种性别歧视的观点。因此,我们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女性平权的态度。

综上所述,是否应该有嫁妆这个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家庭经济状况和性别平等。在我看来,对于传统文化有深厚情感纽带的人来说,嫁妆可能仍然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对于其他家庭来说,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实际和性别平等的态度来决定是否需要准备嫁妆。不管是哪种做法,我们都应该尊重每个家庭的主观意愿和选择,并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

清朝末年,随着西方思想的流入,男女平等思想逐渐在中国生根发芽,传统妇女的地位也进入了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很多接受新思想的女性,开始为自己的权利而抗争。

她是民国第一女刺客,被冠上“民国最传奇女子”,她一生得到了太多“第一”。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她完全不放在心上,天生叛逆,绝不忍受任何封建思想的束缚,她就是郑毓秀

1891年3月20日,郑毓秀出生在广东省广州府新安县一个大户人家。祖父郑姚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著名的商人,家族生意遍布广东香港一带,父亲郑文治则在北京从政,于户部任职,生活在这样一个有钱有势的家庭中,郑毓秀可谓是从小的生活就令人艳羡不已。

幼年的郑毓秀就是生活在这一个大家族中,祖母是家族主人,所有郑氏家族,亲戚们都生活在郑氏大院中,女人们都必须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可偏偏郑毓秀完全不会理会这些。

当时,一般女孩在四五岁的时候就要缠足。缠足开始于北宋后期,兴起于南宋,到了明清时代,进入鼎盛时期, 社会 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要纷纷缠足。除了大脚趾,其他是个脚趾都要用布向内紧紧裹住,直到成年,可想是多么的痛苦。一直抗争到9岁,郑毓秀被祖母要求必须缠足。

祖母派人绑住郑毓秀的四肢,给她缠了足,当天晚上,郑毓秀疼得无法入睡,实在受不了就偷偷解开了白布,第二天祖母再一检查露馅儿了,祖母要责罚她再次给她缠起来,可这郑毓秀说什么也不肯,满地打滚,对祖母大喊大叫,还以死相逼,祖母也只好妥协了。

逃过了缠足,却逃不过包办婚姻,13岁,家里为郑毓秀谈妥了一门亲事,两广总督岑春煊的儿子,等郑毓秀满16岁的时候就把婚事办了。可郑毓秀哪是个按常理出牌的人,她继续大哭大闹,可这一次家里没人搭理她了,她想到了一个更绝的办法!

直接给南方写一封信,表明自己誓死不嫁的态度,让南方知难而退,主动退婚。这男方家被她这么一闹,还真就退了婚,可这郑家又再一次爆发了激烈矛盾,郑毓秀干脆选择离家出走!

要说这一次的负气出走,也不只是她的赌气,而是她其实早就计划好了要去日本。她听正在读大学的哥哥曾说过日本有很多革命党人去那里寻求支持和帮助以及学习,就是在听了哥哥的话后,郑毓秀决心去日本寻找革命党人。

1907年,郑毓秀跟随姐姐一同去了日本,在日本郑毓秀见到了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在他们的推荐下,很快加入了同盟会。

返回国内后,郑毓秀利用自己千金大**的身份,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结交权贵,给自己打造成了一个社交名媛的人设,在当时,她可是和宋氏三姐妹齐名的京津两地的名媛。

以社交名媛的人设为革命作掩护,很快就派上了用场。从1905年到1908年,为推翻清王朝,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六次武装起义,可都相继失败了。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疯狂攻击革命党暴力革命,批评革命党领袖是唆使别人送死的为自己谋取名利的远距离革命家,一时间,革命党内出现了一股倒孙狂潮。为了挽救革命,挽救同盟会,成立了一支敢死队,专门策划和执行暗杀活动。

积极投身革命的郑毓秀,便是敢死队的成员之一,当时暗杀最好的武器就是炸药,郑毓秀就以自己家产业遍布京津两地,自己还是社交名媛的身份,帮组织运送炸弹。当时最快捷的方式是坐火车,郑毓秀以做生意为借口,频繁地往返于京津两地。

最多一次,郑毓秀帮助运送过136斤炸药,在同盟会表现极为出色。她很快得到了一项很重要的刺杀任务,1912年,刺杀袁世凯!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大总统,从此革命军和北洋军开始了拉锯对战。袁世凯野心逐渐膨胀,一方面,威逼清帝退位,另一方面耍阴谋诡计对付革命党。

1912年1月16日,以郑毓秀为领导的12人刺杀小组就埋伏在袁世凯回家的必经之地,北京东华门附近的一个茶楼。当袁世凯的马车刚经过茶楼时,早埋伏好的暗杀成员,从茶楼里冲了出来,向他的马车投去了三枚炸弹。一声巨响,马车旁边的队长和另一个士兵,当场被炸飞,可由于位置偏了一些,袁世凯不仅没有受伤,反而从马车上淡定地走了下来,指挥卫队,抓捕刺客,现场是人群四处逃窜,一片混乱。

郑毓秀见行动已经失败了,为了帮同伴们争取多一些撤退时间,她毫不犹豫地朝天开了两枪,现场是更加混乱了。郑毓秀正想趁此时直接用枪射击袁世凯,可惜的是,由于她没有受过严格的军事射击训练,枪械出了问题,右手拇指卡在了撞针上,顿时是血流如注。

无奈之下,郑毓秀只好放弃刺杀计划,她机智地把枪一扔,将流血的手插进上衣口袋,冲着维护秩序的袁世凯士兵大吼道:“岂有此理,那些个无法无天的革命党,竟然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干这种事情?”士兵们一看郑毓秀穿着得体,气势又很足,心想这是个人物,不敢惹,郑毓秀轻松地逃离了现场。

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统治中国上千年的封建帝制,宣告彻底结束。可没过多久,有朋友又通知郑毓秀,她上了别人的暗杀名单,此人正是袁世凯,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刺杀袁世凯之后,没过多久,郑毓秀又参加了另一场暗杀活动,刺杀爱新觉罗良弼,此人是努尔哈赤的幼弟巴雅喇的八世孙,宗社党的首领。辛亥革命以后,清王朝摇摇欲坠,可部分贵族是固执守旧,不甘心退出 历史 舞台。1912年1月19日,良弼组织成立宗社党,强烈反对清帝退位,还妄想保留清王朝的统治。

这一次依然是由郑毓秀组织策划,为了吸取上一次的经验,郑毓秀决定以一人近距离接近良弼,采用“人肉炸弹”炸死他。方案定下之后,自告奋勇当刺客的是彭家珍,可这让郑毓秀有些犹豫,因为彭家珍正和她的亲姐姐热恋呢,而且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最后在彭家珍一再坚持下,郑毓秀同意了他去执行任务。

彭家珍化妆成清朝军官,称有要事到良弼府上面见,结果正巧的是与良弼在他家门口碰了个正着,只听砰的一声,彭家珍头部被炸,当场牺牲,良弼因医治无效而死掉了。由于郑毓秀在一些细节上的疏忽,她也被暴露了。

原本听说袁世凯要刺杀自己,郑毓秀全然无惧,大义凛然地称“让他们来吧!用我的血证明他们卑劣无耻,去唤醒那些还相信袁世凯的民众吧!”

可当郑毓秀听到父亲说了一件事后,她改变了主意。一日父亲来找她称北京的家突遭不明来历的搜查,家里被弄得乱七八糟,郑毓秀猜出肯定是袁世凯弄得,为了不拖累家人,她决定去法国留学。

郑毓秀顺利进入法国索邦大学,攻读法学专业,成功地加入了法国法律协会,成为第一个加入协会的中国人, 1924年郑毓秀拿到了法学博士学位,成为国内第一位女博士

1926年,郑毓秀回到国内在上海法租界开了律师事务所,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律师 。当时北京政府公布施行的中国第一个《律师暂行章程》里规定,充任律师者必须为中华民国,满20岁以上男子。郑毓秀反复研究上海的司法制度,虽然女性不能在国际混合法庭和中国法庭出任律师,但作为一名取得法国律师牌照的中国人,她可以在法租界的法庭出现,于是她与合伙人魏道明,也就是后来她的丈夫,两人终于取得了法国领事馆的同意,“魏郑联合律师事务所终于开办,1927年, 8月,她和魏道明结婚。 。

当时很多工商巨头,如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这些上海流氓大亨,见外国人对郑毓秀、魏道明尊敬有加,也想办法巴结两位大律师,一些政府要员也想与之攀上一点交情。

1931年,孟小冬与梅兰芳四年婚姻走到尽头,孟小冬伤心欲绝在大公报连登三日离婚告示,可两人在法律上还是夫妻。对孟小冬早已暗生情愫的杜月笙帮她找到了郑毓秀,为孟小冬办理离婚案。

在郑毓秀为孟小冬出庭辩护下,最后判定梅兰芳赔偿孟小冬4万元赔偿费。为孟小冬辩护成功, 让郑毓秀在京津两地也声名鹊起,同时也让所有人知道了女性也可以很好地保护好自己的权利

郑毓秀专门帮女性打离婚官司,因为在她幼年记事起,母亲的痛苦遭遇是被自己看在眼里,她励志要为广大女性摆脱封建思想的枷锁,倡导女性独立。父亲当时在做官,两三年都不回家,母亲饱受相思之苦,后来得知父亲在京组建了新的家庭,而她的母亲什么也不能做,整日以泪洗面。可在当时的 社会 三妻四妾很正常,祖母不但不同情儿媳反而让她要注意仪态,不要被外人所耻笑,这令郑毓秀对母亲的遭遇很愤怒。

郑毓秀积极投身女权运动,尤其在妇女维权上,但在当时的 社会 ,女性无论遭受了多大委屈,都是隐忍,根本没有勇气主动提出离婚。当时专打离婚官司的郑毓秀也引起了很多男性的不满,胡适就曾说她“这般女人太不爱惜脸面。”多次受理离婚官司,让郑毓秀开始思考,离婚的目的是什么? 离婚虽易,但 社会 对离婚女性的态度和法治体系的不完整,经济上不独立,才是中国女性地位低下的源头

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时决定设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逐渐实施,而 郑毓秀作为女权运动的领头人,被选入第一届立法委员会,参与修订《中华民国民法典》草案,委员会中仅有两名女性,另一位是宋美龄

草案规定: 男女在家中享有平等权利,未婚已婚女子,与男子同享平等的继承权,夫妻彼此都有继承遗产的权利,未婚成年女子有权签订或废止婚姻契约,已婚妇女有权保留自己的姓氏,可以不冠夫姓

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享有权利和义务的大法,在妇女权利上做了很好的诠释和界定,一夫一妻制新概念,在民法草案中终于得到了落实

后来, 郑毓秀被任命为上海法政学院院长,上海地方审判厅厅长,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法官 。丈夫魏道明被任命为司法部主席秘书,两人投身政治中,律师业务也就此停止。

魏道明政绩颇高,后又升任南京市特别市长,几年后调任台湾主席。1948年,蒋介石突然一纸调令,命陈诚取代魏道明任台湾省主席,这也是因为一个学者,一个军阀,魏道明与蒋介石之间永远做不到推心置腹,从此魏道明和郑毓秀移居美国,淡出了政治舞台。

在国外的生活并不好过,两人一度困顿迷茫,在巴西从事商业活动,由于经营不善且人脉生疏,生意也没什么起色,后来两人又回到了美国。1954年,郑毓秀左臂病发,被迫切除左臂,疾病缠身,她的生活简直是度日如年,因身体受到重创,心理上也产生了重大变化,再不是从前那个仗义疏财的女侠,郑毓秀开始对金钱越来越看重,无论走到哪儿,她都要随身携带着一个大手提包,里面装着她多年的积蓄,曾经收来的宝贝,每一件都价值不菲。

1959年,饱受病痛折磨的郑毓秀走完了她传奇的一生,客死他乡,逝世于美国洛杉矶,享年68岁。

前半生可谓非常风光,后半生晚景凄凉,郑毓秀的一生充满了太多变幻。可人无完人,我们不做过多品评。 她的一生可谓太过传奇,尤其是她对中国女性解放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是我们都应永远铭记的。

其实是同意的,大部分现在的社会来说所谓的男女平等,但是有哪里真的是做的完全的男女平等的。就可能我是一个女性,所以我对于女性有很多自己的看法。

1生育: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女性除了生育在一个比较痛苦之外,其他的压力没有男性大,但是很享受,你除了生育这个宝宝之外,你生育完了之后所有的种种难道不是要靠妈妈来去处理的?喂母乳,起夜,然后还要为了小孩子,戒掉很多不能吃的,就怕影响母乳的营养等等。有目前的人才可能能做到公司和共同的沟通,然后能够去给更多营养的,给自己变换做好吃的,共同进步,但是能有多少?你10个有没有能找得到一个就很不错了。

2教育:小朋友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如果说在面对于现在男女平等的时候,男生有自己的事业,女生也有自己的事业,但是面临出去的是更多,如果两个人共同有事业的情况之下,孩子没有教育好,以现代社会还有家庭观念来说,更多的是去责怪那个当妈妈的,为什么不能把孩子教育好,那请问一下,为什么这一个东西不去责怪爸爸,爸爸为什么要有自己的事业,男性为什么要有自己的事业,现在不是男女平等吗?那凭什么男的有事业不会被责怪,女的有自己的事业就说不,兼顾好自己的家庭,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小孩。

3家庭:很多现在都要说彩礼的问题,但是我想问一下,现在来说那各自赡养各自的父母就好了,可以不要彩礼,但是你现在你连基本的物质条件你也不能满足到给我,你连给我的心意你也不能给我看得见,就想让我无条件的嫁到你们家,有可能要陪你去赡养你的父母呢,请问凭什么呢?你可以各自的去赡养,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说家庭里面是两个人共同付出的,那么可以两个人搬出来,哪怕是租房子住,也不要住在各自的父母家,有多少男性的父母,他是能够完全做得到开明的,就会觉得好像女生要彩礼就是物质。

4感情:男女之间谈感情其实是最卑微的事情,千万不要图一个人对你好,如果我图一个人对自己好,那么一旦这个男的对女的不好了,或者女的对男的不好了,肯定就会撕得不行的。

5条件:很多男的会认为说,女性她要有自己的事业,也要兼顾好自己的家庭,什么东西都要做到完美,而男性回来就像大爷一样,就是因为他在外面工作一天累的,他回来就要想说,而不会去换位思考,女性,其实在外面工作了一天也很累的,如果不能做到互相的去包容,互相的去理解,只要让女的无酬劳动,打两份工的话,那请问一下这个女生他在物质上面不依赖你,然后在精神上面不依靠你在家庭里面,他自己可以独当一面,我不明白现在这样社会还为什么好,结婚又或者说为什么还要有男性会想要找到一个免费的保姆,除非把自己锻炼成一个保姆了之后再去找一个女王回来。

-01-

有朋友在为这一段话而感到困惑,她是这样说的:

钱我可以自己赚,孩子我可以自己生自己养,那我要男人干什么呢?

想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如果男人既不够体贴疼爱你,又不能帮你做家务带孩子,那对女人来说婚姻有什么价值?

你说,我结个婚,样样都靠不到,我图啥?

包括很多单身的人也有这种疑惑,女人什么都会,还要男人干嘛?要男人做什么,自己赚钱自己花。多个人还要注意沟通、还有掌握说话沟通的分寸,时刻要照顾对方的感受。

唯一让我觉得受益,就是心动,恋爱时的多巴胺冲动;这些过后一切都是费神、费力的磨合和互相忍让和舍弃自我的包容。 婚姻存在价值是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02-

结婚这件事本来就是男人得到的东西远比女人多。

平心而论,很多时候,女人不结婚确实要比结婚活得更开心。但是人总是不想孤独,无论女人还是男人,希望建立亲密关系,哪怕最后失去了这段亲密关系,这个过程没法代替,只有自己经历了,获得过、失去过,才能放下。

总之,记住结婚是为了自己,不结婚也是为了自己,我们都在为了自己变得更幸福而努力。

结婚或不结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既然你觉得不结婚比较好,那你就不结婚好了。

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负担起全部的责任,当你能完全对自己负责任而不依赖别人的时候,就是最强大的时候。

女权不是强势或者扮演受害者,是我们承认男女差异的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再讲平等,才更为理性。

女人什么都会了,其实就是给自己有更多选择权,有更多选择权的人,犹如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类似的道理。当我什么都会了,我可以选择在我想依靠你的时候依靠你一下,感受一下被宠爱的感觉。

当我不需要依靠你或是你无法靠得住的时候,我也有选择权可以转身离去,靠我自己过好这一生。有了你的照顾与温柔,那是锦上添花;没有你的照顾,我也可以到处开花。

其实,正常经济独立的现代女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所以大城市选择独身的女人越来越多,主观和客观因素都存在。但是同时独身的男人也不少,我周围就好几个,经济收入不差,房子和车子都置齐了,不谈恋爱不结婚,自己一个人也过得很滋润,没人在旁边逼逼叨,还有养两只猫的。

所以不能说结婚这个事情对谁有利无利,如果你觉得铁定亏,一开始不投入就好了,现在的社会包容很强,不结婚,自己怎么舒服怎么过。

但是有一天你撞见爱情了,觉得就是这个人了,就会想到结婚,就会想到和ta一起生个孩子,注意不是为了谁而生孩子,而是让自己的DNA流传下去,当然婚姻生活肯定是各种问题都有,鸡毛蒜皮的,背叛暴力的,觉得憋屈就分开,只要自己经济独立,不依附任何人,永远有再次选择的能力。

其实大部分婚姻都是合作关系,分享快乐分担责任,到了中年老年还有互相照顾。

所以不能单纯的说自己什么都会,还要另一半干什么,无论男女,这种论调就像“天下的男人都没有好东西”一样,太片面,处处跟另外一个性别对立起来,女性拼了那么多年的女权,实际就是平权,不要自己设置围栏,把对方当成合作者,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男人。

所以,这是很多女人在婚姻里的思维误区,总觉得他就应该这样,所以达不到期望就闹就作就开始怀疑婚姻怀疑人生。

-03-

婚姻除了相互陪伴,有组织金钱约束,更多的还是个体和思想的独立,前提是我们要成熟,正因为价值观和思想没有在轨迹上,我们走了很多错的路,用错了方法。

当这些观念都比较成熟的时候,我们才能处事不惊,能够理性一些,能够客观一些。虽然难,非常难,也得历练,无论什么阶段,只有多看多听多学习。

其次,本来女人在婚姻中就承担着巨大的生育成本,所以自古以来,女人都要选择财力雄厚的男人来保障自己后代的生存。如果真的既不体贴温柔。又没有金钱保障,自己又经济独立的话,可以考虑自己带孩子过,起码不用看着对方糟心。

我记得有句话是,我们不是不想要,而是不知道怎么得到我们想要的。以前我也会跟我妈说,人为什么要结婚呢,为什么要生孩子,自己过不好吗?

遇到我男朋友之后,我才明白,我不是不想结婚,只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人结婚。所以还是要想清楚,到底是不想结婚,还是没有合适的人选。

作为已婚女人,来讲讲我感觉到的结婚的好处:

1,他不只是个"搭伙"的人,也已经是最亲近的人,最好的朋友,是个能分享观点有趣的事,可以向他哭诉的伙伴,我也是他的伙伴。不过我们都离家乡很远,且是两个宅人,所以没太多亲人朋友依靠,就彼此依靠。

2,两个人在一起家务变多了,但是他会帮忙做家务,他下班比较早,所以加班回家的我就看到热饭上桌,虽然自己住的时候会直接代餐奶昔解决也不费事,可是每天都吃得很好,真的好幸福,这种烟火气就是一种温暖。

另外,我自己有点洗洁精过敏,所以刷碗也不是我洗,收拾东西洗衣服拖地我周末会拖一遍。

3,有些事真的是需要多个人帮忙多个分担,比如车子突然启动不了就不那么慌,生病了就不那么惨,搬家的时候不那么烦,都是最近半年一起经历的,和一个人住的时候对比就差很多,心态上也差很多。

4,两个人存款凑凑可以在一线城市买房了,工资还月供也没有压力,有点小开心。

5,两个人都不舍得给自己买东西但是舍得给对方,所以互相买买买,想要的都有了。

当然,不结婚住在一起也没差的,不过当时男生很想结婚,很需要这个安全感,双方爹娘也很需要,我就say yes,毕竟也认定这个人,所以结婚是恋爱的好结果吧,某一方会需要这个安全感。

挑个有责任感的人,恋爱的时候好好调教,自己有钱有爱好有底线,都会很幸福的。

所以,在平等婚姻里,你要求对方温柔体贴,对方也会要求你温柔体贴,体贴是相互的。

如果你选了一个不体贴的男人,那是你的选择问题,也可能是两个人的感情出了问题。

但你不能说所有婚姻都没有意义,没有价值。

婚姻不可能是完美的,但也不应该是苦大仇深的。

每个人的需求不同,体现在心里的价值也不同,不可一概而论。

婚姻不是人生的必选项,它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正因为现代女性足够独立,才让我们对婚姻有了自主权和选择权不是吗?

刚过三八节,朋友圈无论是少女还是**各种晒,有晒男朋友红包的,有晒老公礼物的,还有晒公司节日福利的,各种各样,仿佛上个月的情人节又重新演绎了一遍。

我不反对女性的平等人权,男人对女人的适当呵护也是应该的,但是女人往往把男人的这种呵护用金钱来衡量,谁给自己花钱多谁就更爱她,而这种风气已经变得理所应当、心安理得。

旧社会的妇女地位很低,所以新中国妇女解放,但到如今,中国妇女的地位让中国的男人压力巨大。

我倒是觉得,已经到了提高中国男人地位的时候了。

我们来看看作为现代中国男人有多苦(以下我说的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个别情况不谈):当还是人家男朋友的时候,为讨好女方,哪个男人不是细心呵护、任劳任怨,几乎所有赚来的钱都用在了女友身上,快要结婚的时候还得考虑房子,榨干自己父母所有的积蓄和未来自己几十年的钱。还有巨额的聘礼和攀比成风的婚宴。结婚以后,家里的钱很多都是女方保管。现在的女人很多都不会做家务,不懂得经营家庭,因为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如果男的会做饭还好,如果两个都不会,那只能天天吃外卖。有了宝宝后,这种呵护又上升到另一层次,几乎是供着,女人和孩子让男人身心俱疲。

上述我描述的不是个别现象,是现身说法,很多男同胞应该也有和我一样的感受。社会对女人的宽容度比男人高很多。男人挣钱养家是责任,而女人相夫教子却成了女权者攻击男女不平等的借口,她们主张女性独立,这是对的,但现在很多女人把相夫教子似为对女性的不公,也成为她们逃避责任的理由。

还有的女人会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对其他男人感激,却无视一直辛苦付出的丈夫。对老人的孝顺那更是妄想,不去索取已经很好,很多婆媳不和我认为是自私造成的。

如果连女人都歧视女人,如何谈两性平权? 有一次我带女儿去参加先生公司的尾牙,遇到一位怀了女儿的准妈妈,第一次见到女儿,开口便说:「哎呀,长得好像爸爸哦,没关系,叫爸爸努力赚钱,长大去整型。」先不论我听到的当下有多么不悦,对方多么失礼白目。只是,一个女性,同时怀着女儿的女性,看待自己的性别,看待未出世的女儿,竟也如此轻薄无知,而且不、自、知。

「谢谢,大家都说女儿长得像我,怕她嫁不出去,我得努力存嫁妆了。老婆剖腹产,还在休息,等到了月子中心,再告诉大家地点罗!」

今早打开手机,研究所同学的群组里就传来这个好消息,又有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还有下面长长一串复制贴上的祝福,新手爸爸必然是喜悦的,但他回复的玩笑话,却让我连再多一个复制贴上的祝福都吝啬。

「怕她嫁不出去」?! 所以她一出生,你就认为她这一生的终极目标就是「嫁出去」!于是,爸爸得「努力赚钱存嫁妆」,既然长得不够美,那至少要有丰厚的嫁妆,才会有人愿意娶!所以,对方是看在钱的份上才结婚,这样也可以吗反正,至少有本钱嫁出去,是吗!是吗!

我的确是多想了,其实这样的玩笑话,从来没有少过,若是女儿长得像妈妈,爸爸也会说:「还好长得不像我,长得像妈妈一样美,不用担心嫁不出去了。」平心而论,这的确是赞美孩子的模样,但也只是换句话说的性别歧视。连身为女性,我也年近40岁才慢慢弄懂,原来从小到大,我们被教的「女性自重」多么贫乏,除了「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能让别人任意碰触」之外,我们甚至不知道如何尊重自己的性别,而该捍卫日常中许许多多的语言与行为歧视,因为就连女性自己都不知道那就是一种不平等的对待,常常也跟着答腔、起哄。

例如,当我的女儿出生后,常有人说「还好长得像妈妈,一样漂亮」,当时连我也这么想「还好长得像我呀」,觉得对方同时称赞了我们母女。现在回想,「还好」二字,是多么的不、必、要!而这类的话,说的女性竟然比男性还多。在我认同的当下,原来自己骨子里也同意了「女生的先决条件,就是要长得漂亮」,若是长得美,烦恼就会少了一大半;若长得不美,该怎么办很多人会说「那就要用功读书罗!」这样不对吧!不管是何种性别,即使因为外表而得到许多方便和好处,但不论是念书、工作…做任何事都该认真尽责,不是吗!没有追求内在的充实,只强求外表的美丽,这样的价值观,如何活出生命真正的光采

又有一次我带女儿去参加先生公司的尾牙,遇到一位怀了女儿的准妈妈,第一次见到女儿,开口便说:「哎呀,长得好像爸爸哦,没关系,叫爸爸努力赚钱,长大去整型。」先不论我听到的当下有多么不悦,对方多么失礼白目。只是,一个女性,同时怀着女儿的女性,看待自己的性别,看待未出世的女儿,竟也如此轻薄无知,而且不、自、知。

今时今日,挞伐男性对女人的性别歧视,争取女性平权之余,我发现,其实连女人自己都歧视女性,这很好理解,因为我们被教导得实在太浅、太少了,过去我根本没有认真想过,这些充斥在生活中的话语,隐含着多么根生蒂固又扭曲的价值观,而女性自己都毫无意识也不自觉,更何况男性一出生,大部分是在「太好了,是儿子呀」的欢喜与认同下长大,他们更难有机会被教育要如何尊重其他性别。

或许,当女性真的发自内心,真正认同自己的性别时,两性平权才能再跨出一大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3265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0
下一篇2023-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