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蒂尼打破了谁国家队的记录?

马尔蒂尼打破了谁国家队的记录?,第1张

  保罗·马尔蒂尼 Paolo·Maldini

  1968年6月26日出生在意大利米兰

  身高:187CM

  体重:78KG

  父亲:塞萨尔·马尔蒂尼

  母亲:玛莉亚·露易莎

  两个弟弟: 亚历桑德罗、皮埃尔

  三个姐姐: 莫尼卡、多纳德拉、瓦伦迪娜

  妻子: 阿德尼安娜.费莎(意大利籍委内瑞拉人,时装模特)

  儿子:克里斯蒂安·马尔蒂尼 丹尼尔·马尔蒂尼

  效力球队:AC米兰

  国家队出场情况:126场

  位置:后卫

  号码:3号

  保罗的自传http://postbaiducom/fkz=129776094

  意甲首次出场时间: 1985122 乌迪内斯——AC米兰(1∶1)

  欧洲赛事首次出场时间:198598 奥塞尔—— AC米兰(1∶3)

  代表国家队首次出场: 1988331 南斯拉夫——意大利(1∶1)

  首次担任国家队队长: 1994628 意大利——墨西哥(1∶1)

  青少年时最崇拜的运动员: 罗伯特·贝特加

  最喜欢去度假的地方: 撒丁岛

  最喜欢去的国家: 美国

  最喜欢读的文学作品: 惊险小说

  最喜欢的作家: 乔恩·葛瑞萨姆

  最喜欢的**: 《无罪的沉默》

  最喜欢的男演员: 布鲁斯·威利斯

  最喜欢的女演员: 齐蒂埃·佛斯特

  最喜欢的音乐: 打击乐、摇滚乐

  最喜欢的食物: 意大利通心粉

  假如没从事足球: 从事田径或网球运动

  学历:高中(只读到三年级就退学了)

  童年的志向: 成为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

  最喜欢的动物: 猫

  足球运动员中最喜欢的朋友: 科斯塔库塔

  最讨人喜欢的足球运动员: 海因斯·隆巴多

  最正派的足球运动员: 查瑞斯·瓦德尔

  最令人心痛的比赛:90世界杯 意大利——阿根廷

  最大的快乐: 夺得第一块金牌

  最喜欢生活的城市: 纽约

  最不愿意生活的城市: 东京

  主要荣誉:

  七次意大利甲级联赛冠军:1987/1988,1991/1992,1992/1993,1993/1994, 1995/1996,1998/1999, 2003/2004

  五次意大利超级杯赛冠军:1988、1992、1993、1994、2003

  四次欧洲冠军杯冠军 : 1988/89, 1989/90, 1993/94, 2002/2003

  四次欧洲超级杯冠军 : 1989, 1990, 1994, 2003

  二次丰田杯冠军 : 1989, 1990

  二次世界足球先生 : 1994, 2003

  安布罗吉诺金奖(米兰城的市民最高荣誉奖 2003)

  首届欧足联终身成就奖2003

  1988年,意大利欧洲杯季军。

  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季军。

  1994年,美国世界杯亚军。

  2000年,法国欧洲杯亚军。

  9次入选欧洲全明星阵容(1988,1989, 1990, 1993,1994,1995,1998,1999,2002, 2003)

  2006-12-28 05:04 回复

  职业旁观者

  3位粉丝

  2楼

  保罗马尔蒂尼出生在意大利米兰,是前意大利主帅老马尔蒂尼的儿子,在1988 年的欧洲锦标赛上崭露头角,过去10多来一直被认为是意大利最优秀的后卫,是目前意大利代表国家队出场最多的球员。

  他不仅防守好,左路助攻更是其拿手好戏,亦能司职中后卫。曾在1994年被英国《世界足球》评为年度世界最佳球员。�

  1985年1月20日代表AC米兰队客场1:1平乌迪内斯队的比赛中首次出场意甲联赛;1985年9月8日代表AC米兰队客场1:3负法国奥塞尔队的比赛中首次出场欧洲赛事(欧洲联盟杯);1988年3月31日代表意大利队客场1:1平南斯拉夫队的比赛中首次出场国际比赛。

  保罗马尔蒂尼无疑是世界上最好的左后卫之一,他已经参加了三届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为国家队出场121次创造了意大利记录。1988年3月,保罗马尔蒂尼首次被召入意大利国家队,获得的最好成绩是1994年世界杯亚军。

  保罗马尔蒂尼和他的父亲塞萨尔马尔蒂尼的职业生涯很相似,都是AC米兰的最忠实的球员,都是意大利国家队的队长。老马尔蒂尼是意大利60年代最伟大的球员之一,后来担任意大利国家队主教练,率队参加了1998年世界杯。

  保罗马尔蒂尼是AC米兰一手培养的优秀球员之一。1985年,16岁的保罗马尔蒂尼就代表AC米兰在联赛中登场。他是九十年代中前期AC米兰王朝的大将之一,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

  保罗马尔蒂尼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型后卫,与对方前锋的对抗中,他总是以智谋取胜,很少采用犯规战术,公平竞赛的精神在他身上得以最好的体现,这也是年轻球员学习的榜样。凭借出色的技术、优秀的身体条件、开阔的视野、对比赛形势良好的判断和恰到好处的助攻,球场的左路完全在他的掌握之中。

  如果说世界足坛上还有一位球员能够把天才少年、老当益壮、忠心不二、精神领袖、英俊美男这几个词集于一身,那么答案毫无悬念,这个人肯定就是保罗马尔蒂尼。

  除了没有代表意大利国家队站到世界顶端以外,马尔蒂尼几乎赢得了作为一名后卫所能赢得的所有荣誉。在他二十二年的职业足球生涯中,他始终身披红黑战袍,并随AC米兰获得了7次联赛冠军、四次冠军杯冠军、三次欧洲超级杯冠军和两次丰田杯冠军。

  1985年1月,未满17岁的马尔蒂尼就在AC米兰得到了第一次登场亮相的机会。十年之后,26岁的马尔蒂尼赢得了世界足球先生的称号,这也是世界足球先生唯一一次被后卫队员获得。也许当时没人能够想得到,又是一个十年过去,马尔蒂尼不仅没有衰老,反而再次帮助球队在2004年重夺意甲联赛冠军。直到现在,已经38岁的马尔蒂尼仍然是AC米兰后卫线上的主力。无庸置疑,他已经成为AC米兰的象征。

  1988年3月,20岁的马尔蒂尼首次得到了意大利国家队的召唤,从此他便成为由钢筋混凝土之称的意大利后防线上最重要的球员。直到2002年世界杯后马尔蒂尼宣布退出国家队,他成为历史上为蓝色军团出场次数最多的球员,共出场126次。如果不是他坚持不再身披蓝色战袍,他完全有可能突破这个纪录。对于马尔蒂尼来说,比赛几乎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在俱乐部,马尔蒂尼在2005年9月突破了由佐夫保持了12年之久的意甲出场570场的纪录。加上其他杯赛和欧洲,以及国家队的比赛,如果马尔蒂尼能够踢到他合同期满的2007年,他完全可以轻松地突破职业生涯1000场比赛的大关。这实在是一个奇迹。可以说,马尔蒂尼作为职业球员的一个标杆,几乎无人能够超越。

  与职业生涯的辉煌相比,马尔蒂尼的技术和球风也始终令人称道。作为史上最佳防守球员之一,马尔蒂尼是令人尊敬的对手。他从来不是依靠粗野的犯规和多余的动作来阻截前锋,而是依靠极佳的选位、清晰的判断、对上抢时机的精确把握以及优秀而全面的技术。很多时候,前锋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和他的身体接触就被断掉来球。以至于许多解说员都曾经说过,看马尔蒂尼的防守就像在欣赏艺术。在场上,他表现得是如此成熟,几乎从不犯错,即使是初登职业赛场时,马尔蒂尼就已经就表现得像个老手。他的才华和想象力还常常能令他从左路插上助攻,并往往能在关键时刻突破对手的防线,甚至亲自射门得分。

  1994年的世界杯,意大利队的防线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小组赛中,中后卫队长巴雷西受伤离场的时候,26岁的马尔蒂尼和队友们一起筑起了坚实的屏障。凭借坚不可破的防守和罗伯特·巴乔有如神助的射门,意大利队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杀入了决赛。决赛中,巴雷西伤愈复出,拥有最锐利箭头的巴西队突然在蓝色的海洋中陷入了困境。巴西队拥有世界最佳右后卫尤尔津霍,然而他昔日犀利的助攻被镇守左边的马尔蒂尼一一化解。后来举起2002年世界杯的巴西队队长右后卫卡福,当时还只是尤尔津霍的替补。1994年英国《足球世界》年末评选中,马尔蒂尼被读者选为当年世界足球先生。

  从1990年到1998年三届世界杯,拥有马尔蒂尼的意大利队从来没有在淘汰赛中输球(常规时间)。他们之所以没有登上世界之巅,缘于三次都倒在了点球大战上。

  作为一名后卫,马尔蒂尼进球不多,但是他的进球都较为重要。在马尔蒂尼的职业生涯中,有两次得分令人回味无穷。一次是在1994年11月20日的米兰德比中,国际米兰的冯托兰率先打破僵局,AC米兰随后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在久攻不下之际,马尔蒂尼杀入禁区,接直传球转身扫射,皮球直入远角,扳平比分。另一次是在98-99赛季的最后阶段,当时AC米兰落后领先的拉齐奥7分,而拉齐奥竟然遭遇了两连败。在关键时刻,马尔蒂尼杀红了眼,在对阵帕尔玛的比赛中在禁区前一脚抽射打开了球队的胜利之门。最终AC米兰奇迹般地创造了五连胜,反超拉齐奥1分夺冠。

  2000年的欧洲杯,马尔蒂尼在国家队尝试了一个新的位置:中后卫。当时佐夫执教蓝衣军团,他排出的马尔蒂尼、内斯塔和卡纳瓦罗搭档的三后卫阵形,在半决赛对东道主荷兰队的比赛中上演了一场经典的矛盾之战。开场不久被罚下一人的意大利队顽强地顶住了荷兰队一轮又一轮的狂攻。马尔蒂尼、内斯塔和卡纳瓦罗三人的补防和抢截密不透风,甚至使荷兰队在点球点上都失去了信心。这场比赛惊心动魄,而逆境下意大利的后卫线经受住了考验,也成为防守教课书般的典范。

  也许是受到了墨西哥队博尔格蒂和韩国人安贞焕面对马尔蒂尼时诡异的头球攻门的打击,也许是因为厄瓜多尔裁判偏袒东道主韩国队的做法的伤害,也许是参加了4次世界杯却始终空手而回的经历令人伤心,在2002年世界杯后,创造了国家队出场纪录的马尔蒂尼宣布退出国家队,也交出了佩带多年的队长袖标。他的离去令意大利球迷扼腕叹息,他们纷纷挽留这名伟大的后卫。然而马尔蒂尼不为所动,一如他始终展现的成熟和魅力。

  在离开国家队后,马尔蒂尼在俱乐部又迎来了一个高峰。03-04赛季,他率领球队再次夺得了阔别多年的欧洲冠军杯。在接下来的04-05赛季,他赢得了职业生涯中第7个联赛冠军。04-05赛季,欧洲冠军杯和联赛的两个亚军对于AC米兰来说也许有些遗憾,但是对于一名已经37岁的老将来说,还有什么需要过分要求的呢?

  也许马尔蒂尼是不会老的。尽管已经37岁了,他依然像20年前一样身披红黑战袍,在圣西罗球场上奔跑。他俊美的外貌始终是球迷津津乐道的话题,尽管他当选国际足联二十世纪最佳左后卫依靠的不是外貌而是出类拔萃的球技和近乎完美的表现。马拉多纳曾经这样说过马尔蒂尼:他的长相太美了,他不应该踢足球。然而马尔蒂尼用自己辉煌的职业生涯让球王看到,他不仅应该踢球,而且会一直不断地踢下去。甚至在2005年的冠军杯决赛中,他还从后卫线插上率先为AC米兰射门得分。05年10月9日,刚刚突破了佐夫的联赛出场纪录,马尔蒂尼又在对雷吉纳的比赛中,完成了他职业生涯中第一次梅开二度。他始终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记录,他用自己的表现诠释了一名完美球员的忠诚和品格。

  2003年,马尔蒂尼成为欧足联终身成就奖的第一位获得者。他在场上场下的表现都堪称楷模,以至于国际足联官方网站曾经这样形容马尔蒂尼:在眩目而又充满商业气息的现代足球世界中,马尔蒂尼真称得上是一粒珍贵的宝石。

  2006-12-28 05:10 回复

  职业旁观者

  3位粉丝

  4楼

  UEFA<<冠军>>杂志的马尔蒂尼专访

  时间:04/12/07

  保罗马尔蒂尼,我们这个时代最出色的后卫,在赛场上威风八面而场外却鲜有听闻,不过,利用这次UEFA<<冠军>>杂志的Kevin Buckley的采访,他作了一次他称之为“不同寻常的访谈”,揭示自己在继承家族传统职业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侮辱责难、最后一次为足球落泪的情形以及他最喜欢的PIZZA。

  1984年普拉蒂尼率领法国赢得欧锦标赛冠军,(这一年)卡卡刚刚2岁,Bob Geldof还从来没想到过“Live Aid”赈灾演唱会,同一时间里,在意大利北方,一个无忧无虑、满脑袋浓密深色头发的15岁学生,象数以千计的其他米兰城的少年一样,身背双肩书包、乘坐地铁、嘴啃PIZZA、在Esselunga超市里购买小东小西。

  1985年1月,这位少年在对乌迪内斯的比赛中踏上圣西罗的草坪,他的生活轨迹从此被改变了;在首次和有冷面之称的巴雷西等大牌登场亮相后的第三年,少年老成的他已经穿上了无人能抗拒的国家队兰衫,保罗。马尔蒂尼从此以后为国家队效力达126场,打破记录,比他的导师巴雷西出场的次数还多,同时,身着红黑剑条衫为米兰赢得俱乐部级别的所有最高荣誉。

  今天,这位少年已经36岁,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回望首次亮相,他依然记得:“15岁的我过着正常的生活,突然间我从Esselunga降到圣西罗!”他大笑:“16岁刚过,我就一下子进入了一线成年队。一切发生的如此之快,我完全没有时间来思前想后,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这是秋天一个多雾的下午,离瑞士边界不远,淡淡的阳光试图穿透米兰内洛上空厚厚的云层,米兰内洛是AC米兰俱乐部的圣殿,球员在这里训练、吃喝、常常也住在这里,电动门和穿制服的警卫保护他们不受外界的干扰。马尔蒂尼闲闲地坐在一张深色木制长凳上,俯瞰从运动员住所那舒展开的缓坡。服贴的头发是刚剪过的,比原来的发型要短,那闲散的姿态让人觉得是位在(享受)表演间歇的领唱歌手,然而,他那精干的身躯、强壮的大腿以及右膝上横着的3英寸疤痕道出的却是另外一个故事。

  攀登到事业的顶峰是一回事,而到底是什么让 'il Capitano'(注:意语的队长)能保持如此之长的高水准 “这是由一联串的事情造成的,”带着那种稳处事业顶峰人士的谦虚他回答道:“我出生在米兰,首先,身为米兰人为米兰踢球,这本身就是件非同寻常的事。”

  2006-12-28 05:19 回复

  职业旁观者

  3位粉丝

  5楼

  马尔蒂尼一直住在这座城市里,他的白色别墅就在米兰城西离圣西罗15分钟的车程,“我父亲参与谱写过俱乐部的重大历史篇章,我以队长的身份赢得冠军杯,而我父亲也是以队长的身份赢得冠军杯的,这其中故事交织着故事,这本身就象是部小说。”然而,要构思一部小说,这样的情节是会被剔除掉的,因为(这样的巧合)难以令人置信。

  有一个著名的足球运动员作父亲对少年时期的马尔蒂尼而言,不是件轻松的事。“噢,是的,人心之险恶是难以估量的。”他坦言:“我曾经试图堵塞自己的双耳。我知道我父亲是名足球运动员,但是作为一个10岁的孩子,我无法懂得他曾经有多红;那时我常常在米兰郊区的小片空地上玩,时不时有人欺辱我,骂我父亲是这样那样的米兰分子”(注:原文里的Milanista意语既可指米兰的球员亦可指米兰的球迷。)

  马尔蒂尼是米兰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首次登临意甲赛场的球员。“我必须立刻证明自己能来此地并非沾了自家姓氏的光。”他说道。完全靠自身的努力,17岁时他首次为意大利U-21登场,年仅18岁效力国家队。“当他把我召进U-21 时,有人批评我父亲,说胡闹,我才17岁,怎么可以和那些1963、1964出生的人同台,因为我是1968年出生的。有时候,那些人说话可真不经过大脑。”这话印在纸上,也许显得马尔蒂尼(有些)慷慨陈词,事实上,说完后他就笑着等下一个提问了。

  他的父亲恺撒曾在俱乐部和国家队都作过他的教练,被敬称为 'il Mister' (先生) - 这是英国对意大利足球开山鼻祖留下的影响;当马氏父子的职业生涯道路交汇时,他在训练中是如何称呼他的父亲的呢?“爸爸。我怎么可能叫得出口‘先生’? 开玩笑。”他很决然地说。

  你是如何面对自自己的父亲作你的教练?“非常幸运的是,凭借和自己的父亲的良好父子关系;同时,对我们必须共同努力要作的事情,毫不畏惧。“开始时,是”有点不太自在,主要是我这方面,”他承认,但接着说:“如果人们推选他作国家队教练,我是国家队队长,(共同)出征世界杯比赛,为什么要惧怕他人的流言蜚语呢?”

  有趣的是,父子家庭聚会从来不谈足球。“不,不谈,”他回答道:“我们间很少谈足球,尤其是在家里。我们受够了足球。”在我们的谈话过程中,常常谈到话题是“如何远离足球”,他在自己家里采用同样的“饭桌上不谈比赛”的政策;如此以来至少保证,马氏家里的圣诞晚餐上,如果有人玩得高兴过头时不至于出现“你得过几个冠军杯”如此之类的内部相互攀比事件。

  他可以说是为激情而非金钱在踢球,“经过20年(的职业足球),我不需要为金钱而卖命。”然而,他又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职业人,极其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作为足球豪门之一的公共代言人的身份,很少放松这根弦,他那一闪而过的迷人微笑是训练有素的,但是,应对媒体不是他喜欢的消遣活动。“我大概有15年没有读过<<米兰体育报>>了,”他说,然而,对於我们双方的谈话他倒是很热心,(因为)它不同于“那种程式化的采访,让人实在无话可说。”他那特有的、轻柔、抑扬顿挫的笑声变得更为真挚起来。

  2006-12-28 05:20 回复

  职业旁观者

  3位粉丝

  6楼

  他事业上的起伏破折是众所周知的:赢得多个冠军杯和意甲联赛冠军,点球错失世界杯冠军,差43秒而失之交臂的欧锦冠军。足球是否曾经让他痛哭过?

  “嗯。。。”他沉吟着,头偏向一边,凝视远方,整整5秒钟的沉寂后,他回应:“没有,作职业球员以来(没有哭过)。”然后,他承认到:“我哭过一次,那是我8岁的时候,妈妈对此非常愤怒,因为我哭只是为了自己没能取胜。”

  马太太的训斥一定是非常严厉的,她儿子的下唇从此未再打过颤, 即使有意大利铁汉之称的巴雷西在1994年世界杯决赛点球落败巴西也曾失声痛哭过 。“那是些令任何人都感到难过的时候,我的性格可以说让自己比较容易面对这样的打击,-因为我知道已经为比赛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所以我可以抱怨比赛的结果,但不可以自责没有尽力。对我而言,谈胜利远比谈失败跟难开口。”

  不论是胜利还是失败,看来都不能阻断马尔蒂尼对足球或者自己工作的热爱。米兰的不知疲倦的中场、被传是未来队长袖标接班人的加图索评论道:“当我看到保罗训练时,最令我吃惊的是,为米兰奉献20年后、有着这样的成就后,他仍然保持同样的激情,我,自愧弗如。你知道,有时候你就是不想参加训练,身体犯懒,你多多少少想装病、装伤,可是保罗?从来没有这种时候。他是真正的表率,从不对人大声呵斥,在场外,也从不见他发火。”

  马尔蒂尼场上的形像,-不苟言笑、全神贯注于自己的本职-,会轻易地被看作是傲慢的表现, 但是,私底下,他决非如此;他是一个职业人士,清楚意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并对此深以为傲,然而,也随时乐于把功劳归功于队友和俱乐部。“不,他完全不是傲慢的人 , ” 他的好朋友、俱乐部和国家队的队友、现在亚特兰大踢球的阿尔贝蒂尼说。最常用来修饰他的形容词是'equilibrato'( 稳重、平衡 ), 在狂热迷乱的意大利足球界能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这是他的生活态度,”加图索回答道,就这么简单。

  马尔蒂尼回答:“这些都取决于你自己。情非所愿,我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宁愿在场外成为隐形人。” 的确,象这样一对一的采访就象马尔蒂尼得红牌一样罕见,-550场意甲比赛只有3张红牌, “其它2 还是3次在电视上抛头露面的事,大概是5年前吧,记不清了。”他说,“一旦训练结束、比赛的终场笛声吹响,我关注的就只有我的家人、我自己的事情。”

  他和阿德理雅娜,一位委内瑞拉出身的前模特,结婚并育有二子,8岁的克理斯蒂安和3岁的丹尼尔。“只有这样才能延续(自己的)足球生涯,我以为,如果你回到家里仍放不下足球,那只会更快地消耗你的状态。”

  如何处理好现代足球生活方式这个话题,揭开了最近有关罗马队颇有非议的球星托蒂和“坏小孩”卡萨诺报道的讨论,-前者在2004年欧锦赛上因向对手吐口水被禁赛,后者接二连三地和教练及俱乐部官员发生摩擦;“对深受骄纵、任其为所欲为的球员或者任何人来说,犯错是很容易的;他可能会生活在现实之外,脱离周围环境,”马尔蒂尼娓娓道来,很注意地强调他所说的是一般泛指情况。

  但是,难道不是公众和媒体对球员施加了难以承受的压力?“不,这种压力并非那么可怕,在生活中的某一时刻,一个球员不能总让人把(自己)当18岁的毛头小伙子对待,对我而言,这是事关责任心的问题,是事关长大成熟的问题,我这是泛指生活,而不是仅指足球。”

  2006-12-28 05:21 回复

  职业旁观者

  3位粉丝

  7楼

  从意甲的“外交官”马尔蒂尼口中说出这样的话,是人们能听到的最近乎于严厉的批评。“关于罗马,我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发言的,我自己从未亲身经历过,那里的情形比较困难,我认识从前在那踢过球的球员,对他们而言,这里(米兰城)是天堂,不仅指足球,而且也指生活方面。内斯塔(从前在拉齐奥踢球)那时不敢出去就餐,因为总会碰到些罗马的球迷,(尽管)他和他的未婚妻在一起,这些人(仍然)会上来辱骂他。在米兰这里,我可以去任何一家餐馆而绝不会遇到这种事。 这并不是说罗马人缺乏教养,” 他说,“ 而是在罗马,他们对足球的狂热蔓延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对球员来说不是什么好事,对所有的人都造成负面影响。他们把你吹捧到天上,也许从此以后,你甚至无法过上正常的生活。”

  那他是否介意,如果他的两个儿子中有一个想步他的后尘呢?“我决不会将他硬推入这个职业,但是,如果我可以祝福他有一个和我一样美好的生活的话,为什么不呢?除非我疯了,才不希望他享有这样的生活。”经过位20年的职业足球,现在,他喜欢“有益的压力,”他说,“(它让)你成为一个男人,成为一个球员。”

  突然间,他跳起来,就好像小学生被上课的铃声惊醒,“我必须要去训练了,如果迟了,是要受罚的。”他嘟囔着,“即使我是队长。” 伴着马氏那独特的跑步姿态,他迅速地消失在碎石渣铺成的小道上。 几分钟后,其他3个百万富翁在刺耳的急促刹车声中匆匆赶到;显然,安切洛蒂对罚款是一点也不含糊的。

  几天之后,当米兰的3号散着步走过来,继续我们之间的谈话和接受拍照时,他颇具冷幽默地提到他上次差点儿就被罚款:“我用了30秒赶到训练场。”

  既然米兰是座让球星们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他们自己)生活的城市,那么他上一次乘地铁是什么时候?(译者注:3条横贯东西南北的地铁是米兰城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

  “最后一次让我想想,”他停顿下来,“最近这18年以来,没坐过 。”他一边笑着小心地爬上一只椅子的上面,摆出姿势等待被拍照,一边开着玩笑: “不要掉下来,弄伤了自己。”

  18年?

  “哎,那会儿我还没考到摩托车驾驶执照。”

  坐的是哪一条地铁线路?

  “地铁一线,”他毫不迟疑的回答,“背着书包去LOTTO参加训练。”(译者注:地铁一线是去圣西罗的方向的。)

  那么,上次是什么时候他出去吃PIZZA、喝啤洒的?

  “啤酒?我不喜欢,但是,PIZZA,喜欢,”他说, “可以说非常喜欢,”他颇有点负罪感地补充道,好像生怕队里的营养师在偷听,“坦率地说,我喜欢TRANCIA。”

  TRANCIA是指刚出炉的厚厚的PIZZA被切成一块一块的,常被买TAKE-AWAY的人分块买走。这么说AC米兰的队长喜欢那种相当于(美式)的厚底PIZZA?很多他的同胞认为这种PIZZA根本是对(意大利)烹饪的亵渎。他随即列了几家他晚上溜出去光顾的餐馆;问他店家是否对他的光顾感到惊讶?

  “不,他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作为球星,他是否享受优惠价?

  “没有的事。”对这个问题很是热心的队长接着补充:“有时,客场比赛后,我会和朋友出去,找家在米兰城边的PIZZERIA(译者注:专门作PIZZA的餐馆)吃饭。有时,晚上8:30我们在罗马比赛,凌晨3点我会晃到( PIZZERIA) , 因为我饿了 。

  餐馆的工作人员对此有何反应 ?

  “他们会说:‘这回点什么?’ ” 他笑道。

  阿尔贝蒂尼证实了这一点:“噢,是的,我常会和保罗一起出门进城,要瓶啤酒,点一个PIZZA,这座城市能让人放松下来,米兰城对名人处之泰然。”保罗最爱饮料是可乐(!)。“他那时常嘴不停地喝可乐,”阿尔贝蒂尼笑着说,“而且,他那会总喜欢吃有软芯的糖,我也是。”

  话题回到足球上。运动生命长是一回事,但是当他已踏入生命的第37年头时,到底是什么能让马尔蒂尼那能保持如此的高竞技水准?“我,(虽然)不能用幸运这个词,(但是)退出国家队有助于我增加休息恢复时间,当然更主要的是,训练,”他说,(讲话的同时)仍然耐心地站摄影师的凳子上,等着被拍照,如果这会儿有教练组的工作人员走过来,他一定会被罚惨了。

  此为摘录 详情请见http://tiebabaiducom/fkz=158533437

本以为圣诞假日的故事是欢快愉悦的,可是在毛姆这里是行不通的,哪怕就是圣诞假日,一样酣畅淋漓地展现出人性。

查理自小便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整个家族在英国也是受人尊敬,从祖父开始逐渐跻身英国上流社会。查理作为家族子弟,每年都有固定的分红收入,家里有着不小的房地产生意,而且有贵族在宫廷。莉迪娜是俄罗斯人,在苏丹宫作妓女,自幼家庭贫困,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有过一段自认为幸福的婚姻。按照莉迪娜自己的说法,身在苏丹宫是为了给自己的老公罗伯特·伯杰赎罪,伯杰在监狱里承受刑罚,自己则在外面替他赎罪。

家境优渥的查理在父母地支持下,自己来到巴黎度过圣诞假期,查理再英国有一个发小、铁磁西蒙。西蒙在巴黎做一名记者,野心勃勃,而且表现相当不错,所以查理一来到巴黎回去见了西蒙。西蒙知道查理此行的目的,肯定要给好友找找乐子,当然查理也不排斥。

西蒙带着查理来到苏丹宫,就是所谓的妓院,在这里查理遇见了利迪娜。莉迪娜长相并不算多好,典型的俄罗斯妇女,据说西蒙之所以推荐她,那是因为她床上功夫特别好。西蒙先是和利迪娜一起跳舞,然后两人一起回到房间。

在房间里,莉迪娜向查理讲述了自己的人生故事,尤其是关于自己老公伯杰的。莉迪亚和伯杰婚后算得上比较幸福,因为她自幼家境悲惨,婚后伯杰一如往常爱她。伯杰给莉迪亚买昂贵的包包,时候手表,还有各种各样的东西。

利迪娜和伯杰是在一家剧院认识的,她喜欢听歌剧。一次偶然机会,伯杰遇见了利迪娜,此时利迪娜正在一家工厂上班,伯杰是如此英俊潇洒,而且能说会道,更重要的是对女人很有一套。伯杰和利迪娜就音乐很投缘,而且很快就赢得了利迪娜的喜爱,两人坠入了爱河。

就在伯杰带利迪亚见了自己母亲之后,伯杰和利迪娜结婚了。就在婚后,利迪娜才发生自己老公的种种异常,因为以前利迪娜根本不知道伯杰是干什么的。她发现,其实自己老公没有工作,整日都很悠闲,而且又能买得起很昂贵的东西送给她,原来伯杰是个偷车贼,还有其他违法勾当,这一切都在利迪娜的嘴中娓娓道来。

伯杰还是想要寻求刺激,后来他杀了一个人,算是他的朋友和金主,想要钱就给他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伯杰为了冒更大的险,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利迪娜是犯罪分子的老婆,也是一个妓女,她对伯杰的爱至死不渝,以至于查理也根本没兴致和利迪娜做爱了。

就这样,查理重新认识了西蒙,认识了新朋友利迪娜,见识了底层俄罗斯人在巴黎的世界,回到英国以后,很多东西查理更不明白了。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19290504——19930120),英国著名影星和舞台剧女演员,奥斯卡影后,世人敬仰她为“人间天使”。身为好莱坞黄金时期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她以高雅的气质与有品味的穿着著称。赫本晚年投身于慈善事业,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的代表人物。作为亲善大使,她不时举办一些音乐会和募捐慰问活动,造访贫穷地区儿童,足迹遍及亚非拉许多国家,成为深受各国人民尊敬的伟大的艺术家和人道主义大使,被誉为上帝在人间的“天使”。1992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1993年获奥斯卡人道主义奖。1999年,她被美国**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三位。2002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其纽约总部为一尊7英尺高的青铜雕像揭幕,雕像名字为奥黛丽精神。

1、成长故事

 1929年5月4日,奥黛丽·赫本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父亲约瑟夫·维克多·安东尼·赫本-鲁斯顿是一位英国银行家,母亲艾拉·凡·赫姆斯特拉是荷兰贵族后裔,有男爵的封号,家族谱系甚至可以回溯到英王爱德华三世。

 注奥黛丽·赫本同时是英王爱德华三世和苏格兰玻斯威尔第四代侯爵詹姆士·赫本(即苏格兰玛丽女王的第三任丈夫)的后裔。在詹姆士·赫本的后裔中,与奥黛丽同一时代的好莱坞名人还有凯瑟琳·赫本和摩纳哥前大公雷尼尔三世(娶好莱坞影后格蕾丝·凯丽为王妃轰动了全世界,被称为世纪婚姻),而英王爱德华三世的后裔中也有亨弗莱·鲍嘉这样的好莱坞明星。实际上他们和奥黛丽是远房亲戚。

 赫本的全名原本为“奥黛丽·凯瑟琳·鲁斯顿”,但在二战发生后,由于约瑟夫偶然发现自己的母系先祖中有“赫本”这个姓氏,于是把自己的姓氏改为“赫本-鲁斯顿”。因此,奥黛丽的名字也相应修改为“Audrey Kathleen van Heemstra Hepburn-Ruston”。

 童年

 奥黛丽·赫本童年赫本在六岁时就读于英国伦敦的贵族寄宿学校(1935年~1938年)。但那时她的父亲支持纳粹,忽然不告而别,抛下他们一家人。这件事在赫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很大的创伤。1938年赫本的父母亲正式离婚了。虽然约瑟夫在赫本的希望和要求下取得了探视权,实际上约瑟夫并没有来看她。二次大战继续,赫本跟随母亲一起回到荷兰的姥姥家。1939年时她进入安恒音乐学院(Arnhem Conservatory)学习芭蕾舞,之后二战爆发,宣称中立的荷兰被纳粹占领。当时的身份文件大多为手写,为避免她原本非常英国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烦,她母亲篡改了自己的身份文件替她制造了一个荷兰假名艾达·凡·赫姆斯特拉(Edda van Heemstra,Edda与Ella写法上很相似,便于伪造),但是这个名字从未合法登记过。

 少年

 当纳粹侵占安恒后,有谣传母亲的家族带有犹太血统。青年原本富裕的男爵家族被视为帝国敌人,不但财产被占领军没收,赫本的舅舅也被抓入集中营。在战争的饥荒期间,赫本经常靠郁金香球茎及由豌豆粉做成的“绿色面包”充饥,并喝大量的水填饱肚子。营养不良促使她的身材逐渐瘦削。虽然如此,赫本仍然不断锻炼她最爱的芭蕾舞,即使穿上最难捱的木制舞鞋。赫本曾为荷兰游击队秘密工作(包括表演芭蕾舞募集捐款、传递情报等),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过贡献。1944年安恒战役,青年坦克军官特伦斯·杨参加了战斗,正是这场战役奥黛丽·赫本一家从纳粹手中解放出来,23年后,成为导演的特伦斯·杨执导了赫本主演的悬疑惊悚片《盲女惊魂记》。

 青年

 二战后,赫本与母亲带着省吃俭用存下来的100英镑迁至英国伦敦。她在这边打工边寻找深造的机会。

 1948年,赫本进入著名的玛莉·蓝伯特(Marie Rambert's)芭蕾舞学校学习,期间曾因缴不上高额学费而返回荷兰,并在一部宣传片中饰演一位空姐。经过数月训练,赫本被告知不适合做芭蕾舞者。面对家庭的经济压力,她转而成为 模特儿,并参与歌舞团演出。赫本击败多数应征者,成为音乐剧《高跟纽扣鞋》(High Button Shoes)的合唱团员。由于表现突出,她还参与了另一部音乐剧《鞑靼酱》(Sauce Tartare)的演出。

 1951年,赫本正式成为**演员是在英国**《天堂笑语》出演的时候,此后在**中扮演一些较次要的人物。她在《神秘客》中首次扮演配角,之后在**《双姝艳》里施展她的舞技,同时接演另一部**《蒙特卡罗宝贝》(Monte Carlo Baby)。为了拍摄后者的法国翻拍版《前进蒙特卡罗》(Nous irons à Monte Carlo),奥黛丽要到法国出外景。演出期间却被坐在台下的法国著名女作家高莱特夫人一眼认定她就是自己作品《金粉世界》(Gigi)中“姬姬”一角的化身,夫人邀请她到纽约好莱坞出演音乐剧《金粉世界》的女主角,开启了赫本到美国发展的机缘。同时,她还被《双姝艳》的导演推荐给威廉·惠勒,参加了新影片《罗马假日》的试镜,获得非常好的赞誉,从而得到这部**的女主角角色。

 1952年奥黛丽·赫本到美国正式参与舞台剧《金粉世界》的演出。其间十分出色,广受人们的欢迎,因此获得世界戏剧大奖(Theatre World Award)最佳女主角。但为赶拍《罗马假日》,在《金粉世界》巡回八个月演出后被迫结束。这年因无法兼顾事业与婚姻,她取消与未婚夫詹姆士·汉森(James Hanson)的婚约,但两人日后仍保持良好的友谊。

 1953年,与好莱坞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一起主演的**《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正式上映,由于她的成功演绎,该片放映后迅速风靡世界。赫本在片中扮演楚楚动人的安妮公主形象,表现出公主高贵、优雅的气息,外貌优美脱俗,体态轻盈苗条,一头黑色短发。在那个性感金发女郎受欢迎的年代,赫本的形象却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著名的赫本头表现出的天真无邪,使她成功地赢得到多数人的赞赏,一下子成了国际流行发式。一时间,赫本成了国际知名人士,全世界都在播放她的新闻片,电视台用黄金时间赞美她。大量的报纸欣喜若狂地赞美她的美貌、活力、妩媚、典雅,人们称赞她是继嘉宝和褒曼之后的最佳女演员。许多报纸评论称赞赫本说:“一位新嘉宝诞生了!”据说英格丽·褒曼在意大利观看《罗马假日》时,竟发出一声惊叫,她丈夫罗西里尼问她:“你为什么叫喊”褒曼说:“我被奥黛丽·赫本深深感动了!” 赫本不仅俘虏全世界亿万影迷的心,同时连评论家们也都不知不觉被她吸引。1954年3月25日,赫本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三天后,因《翁迪娜》(Ondine)中的精彩表演再荣获托尼奖(Tony Award)殊荣。

 1954年她与亨佛莱·鲍嘉、威廉·荷顿又一同演出比利·怀德拍摄的爱情片《龙凤配》。后来由于《翁蒂娜》的演出加上抽烟过量,赫本在医生的建议下到瑞士休养。不久接受参与《美人鱼》演出的梅尔·费勒(Mel Ferrer)的求婚,两人于9月24日步上红毯。

 1955年奥黛丽·赫本再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可惜未获奖,同年因意外首度流产。之后几年,她主演的《战争与和平》、《甜姐儿》、《黄昏之恋》等片都获得不错的评价,声势扶摇直上。但丈夫梅尔的演艺却遭遇挫折,逐渐转到幕后。

 1959年赫本三度怀孕,为防止半年前的流产再度发生,她推掉包括《西城故事》等片的片约,直到生下第一个儿子西恩·赫本·费勒(Sean Hepburn Ferrer)后才同意主演《蒂凡尼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虽然《蒂梵尼的早餐》的作者属意原出演舞台剧的主角饰演女主角霍莉·戈莱特丽(Holly Golightly),拍摄过程赫本也一度为了主题曲是否采用亨利·曼西尼(Henry Mancini)与约翰尼·莫瑟(Johnny Mercer)的《月亮河》(Moon River)而与**公司起冲突,事后证明她的演出与坚持是对的:1961年奥斯卡金像奖获得两项音乐性奖项,奥黛丽·赫本第四度获得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这部影片使她的演艺生涯再创高峰,但她开始挑战更有演技难度的作品。同年年底,赫本接下《双姝怨》的演出,但评价平平;之后的《谜中迷》试图挑战悬疑片的角色。但她最成功的作品还是1964年主演的《窈窕淑女》(My Fair Lady),这部改编自同名音乐剧的歌舞片获得8项奥斯卡的奖项,但主演的赫本却因导演让由别人幕后代唱的关系无法获得提名。

 晚年

 赫本的第二次婚姻,与多蒂的结合使她息影七年,广大观众十分怀念她,**公司和圈中的人物都希望她能再次出山。1976年,不安于“贤妻良母”生活的赫本终于重返影坛,与因演007谍报员詹姆斯·邦德而名噪一时的辛·康纳利一起主演《罗宾汉和玛莉安》,影片描写中古传说中随十字军东征归来的农民英雄罗宾汉与离别十八载的爱侣之间的一段深情。该片的首映式在纽约举行。当赫本前往出席之前,她非常不安,阔别影坛七年,**事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会怎样对待她

 在首映式之前,赫本还不得不尽快飞往好莱坞,在美国**学院表彰威廉·惠勒接受终生荣誉奖的仪式上发言。她朗读了一首自己写的诗,结果博得满堂喝彩,这使她又惊又喜。接着她又飞往纽约参加首映式。首映式在广播城市市音乐厅举行,赫本一到,约有6000人向她欢呼,用唱歌的声调齐唱到:“我们爱你,奥黛丽!”赫本对此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她被人们的热情感动得热泪盈眶,她说:“看到人们并未对我感到腻味,我很感动。”

 然后她再飞往好莱坞,出席该片在西部的首映式,并在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发仪式上担任授奖人。这对**明星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荣誉。赫本息影七年,感触颇深,但她最难忘的是,好莱坞没有忘记她,**没有忘记她,广大观众没有忘记她。

 1980年冬赫本遇见了罗伯特·沃尔德斯,这个后来被她称为“灵魂伴侣”的男人影响了赫本原已经出现危机的婚姻。在赫本与安德烈·多蒂离婚后,两人最后成为永久的人生伴侣。

 她虽然息影多年,但演技并未逊色。继《罗宾汉和玛莉安》后,她又主演了《血统》(1979)、《哄堂大笑》(1981)、《直到永远》(Always)(1989)。进入70年代以来,欧美的妇女解放运动日趋高涨。妇女不再满足于做男人的玩物和附庸。她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和男人一样工作奋斗。不少女演员成功地塑造了这种新女性的形象,很受欢迎。相比之下,赫本复出后仍然跳不出天真无邪、活泼善良的少女形象,这就不能不给人一种落伍、怀旧的感觉,令人感到哀叹、惋惜,这也是她重返影坛后所拍四部影片均不很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无论如何,奥黛丽·赫本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她在黄金时代所创造的银幕形象,正如她自身一样,留给人们美好的印象太强烈了。她在**史上所占的独特的一页,是不会被岁月所抹掉的。1991年4月22日,美国林肯中心**协会向赫本授予Gala荣誉奖,该项奖自1972年起每年向全世界最资深望重的艺术大师颁发,获奖者先后有卓别林、劳伦斯·奥立弗、伊丽莎白·泰勒、詹姆斯·史都华等影界巨星,这是对赫本影坛生涯以及非凡演技的崇高褒奖。

 赫本晚年,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1988年,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在这个职位上,她不时举办一些音乐会和募捐慰问活动,并不时造访一些贫穷地区的儿童,足迹遍及埃塞俄比亚、苏丹、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孟加拉等亚非拉许多国家,受到当地人民的广泛爱戴和欢迎。1992年底,她还以重病之躯赴索马里看望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儿童。她的爱心与人格犹如她的影片一样灿烂人间。

 当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雷莎修女获悉奥黛丽·赫本病危的消息时,她号召所有的修女彻夜为奥黛丽·赫本祷告祈使其能奇迹般地康复。1993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托洛彻纳茨(Tolochenaz)的住所,因结肠癌病逝。为表彰她为全世界不幸儿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将该1993年度奥斯卡人道主义奖授予了她,此时赫本已离世,由其子西恩·赫本·费勒代领该奖。

  2、演艺经历

 二战后,赫本与母亲带着省吃俭用存下来的100英镑迁至英国伦敦。她在这边打工边寻找深造的机会。

 1948年,赫本进入著名的玛莉·蓝伯特(Marie Rambert's)芭蕾舞学校学习,期间曾因缴不上高额学费而返回荷兰,并在一部宣传片中饰演一位空姐。经过数月训练,赫本被告知不适合做芭蕾舞者。面对家庭的经济压力,她转而成为 模特儿,并参与歌舞团演出。赫本击败多数应征者,成为音乐剧《高跟纽扣鞋》(High Button Shoes)的合唱团员。由于表现突出,她还参与了另一部音乐剧《鞑靼酱》(Sauce Tartare)的演出。

 1951年,赫本正式成为**演员是在英国**《天堂笑语》出演的时候,此后在**中扮演一些较次要的人物。她在《神秘客》中首次扮演配角,之后在**《双姝艳》里施展她的舞技,同时接演另一部**《蒙特卡罗宝贝》(Monte Carlo Baby)。为了拍摄后者的法国翻拍版《前进蒙特卡罗》(Nous irons à Monte Carlo),奥黛丽要到法国出外景。演出期间却被坐在台下的法国著名女作家高莱特夫人一眼认定她就是自己作品《金粉世界》(Gigi)中“姬姬”一角的化身,夫人邀请她到纽约好莱坞出演音乐剧《奥黛丽·赫本金粉世界》的女主角,开启了赫本到美国发展的机缘。同时,她还被《双姝艳》的导演推荐给威廉·惠勒,参加了新影片《罗马假日》的试镜,获得非常好的赞誉,从而得到这部**的女主角角色。

 1952年奥黛丽·赫本到美国正式参与舞台剧《金粉世界》的演出。其间十分出色,广受人们的欢迎,因此获得世界戏剧大奖(Theatre World Award)最佳女主角。但为赶拍《罗马假日》,在《金粉世界》巡回八个月演出后被迫结束。这年因无法兼顾事业与婚姻,她取消与未婚夫詹姆士·汉森(James Hanson)的婚约,但两人日后仍保持良好的友谊。

 1953年,与好莱坞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一起主演的**《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正式上映,由于她的成功演绎,该片放映后迅速风靡世界。赫本在片中扮演楚楚动人的安妮公主形象,表现出公主高贵、优雅的气息,外貌优美脱俗,体态轻盈苗条,一头黑色短发。在那个性感金发女郎受欢迎的年代,赫本的形象却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著名的赫本头表现出的天真无邪,使她成功地赢得到多数人的赞赏,一下子成了国际流行发式。一时间,赫本成了国际知名人士,全世界都在播放她的新闻片,电视台用黄金时间赞美她。大量的报纸欣喜若狂地赞美她的美貌、活力、妩媚、典雅,人们称赞她是继嘉宝和褒曼之后的最佳女演员。许多报纸评论称赞赫本说:“一位新嘉宝诞生了!”据说英格丽·褒曼在意大利观看《罗马假日》时,竟发出一声惊叫,她丈夫罗西里尼问她:“你为什么叫喊”褒曼说:“我被奥黛丽·赫本深深感动了!” 赫本不仅俘虏全世界亿万影迷的心,同时连评论家们也都不知不觉被她吸引。1954年3月25日,赫本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三天后,因《翁迪娜》(Ondine)中的精彩表演再荣获托尼奖(Tony Award)殊荣。

 1954年她与亨佛莱·鲍嘉、威廉·荷顿又一同演出比利·怀德拍摄的爱情片《龙凤配》。后来由于《翁蒂娜》的演出加上抽烟过量,赫本在医生的建议下到瑞士休养。不久接受参与《美人鱼》演出的梅尔·费勒(Mel Ferrer)的

 求婚,两人于9月24日步上红毯。

 1955年奥黛丽·赫本再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可惜未获奖,同年因意外首度流产。之后几年,她主演的《战争与和平》、《甜姐儿》、《黄昏之恋》等片都获得不错的评价,声势扶摇直上。但丈夫梅尔的演艺却遭遇挫折,逐渐转到幕后。

 1959年赫本三度怀孕,为防止半年前的流产再度发生,她推掉包括《西城故事》等片的片约,直到生下第一个儿子西恩·赫本·费勒(Sean Hepburn Ferrer)后才同意主演《蒂凡尼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虽然《蒂梵尼的早餐》的作者属意原出演舞台剧的主角饰演女主角霍莉·戈莱特丽(Holly Golightly),拍摄过程赫本也一度为了主题曲是否采用亨利·曼西尼(Henry Mancini)与约翰尼·莫瑟(Johnny Mercer)的《月亮河》(Moon River)而与**公司起冲突,事后证明她的演出与坚持是对的:1961年奥斯卡金像奖获得两项音乐性奖项,奥黛丽·赫本第四度获得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这部影片使她的演艺生涯再创高峰,但她开始挑战更有演技难度的作品。同年年底,赫本接下《双姝怨》的演出,但评价平平;之后的《谜中迷》试图挑战悬疑片的角色。但她最成功的作品还是1964年主演的《窈窕淑女》(My Fair Lady),这部改编自同名音乐剧的歌舞片获得8项奥斯卡的奖项,但主演的赫本却因导演让由别人幕后代唱的关系无法获得提名。

 赫本的第二次婚姻,与多蒂的结合使她息影七年,广大观众十分怀念她,**公司和圈中的人物都希望她能再次出山。1976年,不安于“贤妻良母”生活的赫本终于重返影坛,与因演007谍报员詹姆斯·邦德而名噪一时的辛·康纳利一起主演《罗宾汉和玛莉安》,影片描写中古传说中随十字军东征归来的农民英雄罗宾汉与离别十八载的爱侣之间的一段深情。该片的首映式在纽约举行。当赫本前往出席之前,她非常不安,阔别影坛七年,**事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会怎样对待她

 在首映式之前,赫本还不得不尽快飞往好莱坞,在美国**学院表彰威廉·惠勒接受终生荣誉奖的仪式上发言。她朗读了一首自己写的诗,结果博得满堂喝彩,这使她又惊又喜。接着她又飞往纽约参加首映式。首映式在广播城市市音乐厅举行,赫本一到,约有6000人向她欢呼,用唱歌的声调齐唱到:“我们爱你,奥黛丽!”赫本对此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她被人们的热情感动得热泪盈眶,她说:“看到人们并未对我感到腻味,我很感动。”

 然后她再飞往好莱坞,出席该片在西部的首映式,并在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发仪式上担任授奖人。这对**明星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荣誉。赫本息影七年,感触颇深,但她最难忘的是,好莱坞没有忘记她,**没有忘记她,广大观众没有忘记她。

 1980年冬赫本遇见了罗伯特·沃尔德斯,这个后来被她称为“灵魂伴侣”的男人影响了赫本原已经出现危机的婚姻。在赫本与安德烈·多蒂离婚后,两人最后成为永久的人生伴侣。

 她虽然息影多年,但演技并未逊色。继《罗宾汉和玛莉安》后,她又主演了《血统》(1979)、《哄堂大笑》(1981)、《直到永远》(Always)(1989)。进入70年代以来,欧美的妇女解放运动日趋高涨。妇女不再满足于做男人的玩物和附庸。她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和男人一样工作奋斗。不少女演员成功地塑造了这种新女性的形象,很受欢迎。相比之下,赫本复出后仍然跳不出天真无邪、活泼善良的少女形象,这就不能不给人一种落伍、怀旧的感觉,令人感到哀叹、惋惜,这也是她重返影坛后所拍四部影片均不很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无论如何,奥黛丽·赫本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她在黄金时代所创造的银幕形象,正如她自身一样,留给人们美好的印象太强烈了。她在**史上所占的独特的一页,是不会被岁月所抹掉的。1991年4月22日,美国林肯中心**协会向赫本授予Gala荣誉奖,该项奖自1972年起每年向全世界最资深望重的艺术大师颁发,获奖者先后有卓别林、劳伦斯·奥立弗、伊丽莎白·泰勒、詹姆斯·史都华等影界巨星,这是对赫本影坛生涯以及非凡演技的崇高褒奖。当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雷莎修女获悉奥黛丽·赫本病危的消息时,她号召所有的修女彻夜为奥黛丽·赫本祷告祈使其能奇迹般地康复。1993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托洛彻纳茨(Tolochenaz)的住所,因结肠癌病逝。为表彰她为全世界不幸儿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该1993年度奥斯卡人道主义奖授予了她,此时赫本已离世,由其子西恩·赫本·费勒代领该奖。

3、坎坷情路

 赫本的初恋发生在她事业起步初期,对方是英国企业家詹姆斯·汉斯。尽管母亲一再劝告赫本事业和爱情难以两全,但赫本始终抱着鱼与熊掌兼得的幻想。但随着《罗马假日》在全球范围的成功,赫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裂痕和矛盾不可避免的产生。思前想后,赫本痛苦的放弃了青涩的初恋。

 在《罗马假日》的伦敦首映式上,赫本与美国影人梅尔·费勒(Mel Ferrer,[4]与赫本婚姻存续:1954 - 1968)结识。费勒比赫本大十四岁,他的成熟气质俘获了赫本的芳心,二人很快合作出演《美人鱼》并举行了婚礼。公主有了称心如意的归宿,二人还诞下一子西恩。但之后赫本的事业一帆风顺,如日中天,而费勒却始终在二流作品中挣扎。生活在赫本光芒掩盖之下的费勒压力越来越大,婚姻裂痕渐渐显现。尽管赫本试图挽回 ,但这段婚姻还是在1967年走到尽头。他们的关系即使在最轻松愉快的时刻,也有某种程度的紧张。还有一点,作为一个国际知名人士和影坛巨星的丈夫,费勒不愿做她事业的陪衬和保护人,更不安于个人事业的暗淡。赫本力图忍让和克制。然而,尽管“她为挽救他们的婚姻关系以做了所能做的一切”,尽管曾许下宏愿,要为影视界众眷属树立榜样,与法瑞尔白头偕老,但是,使人无法抗拒的是,在结婚10年后,他们最终还是在拍《窈窕淑女》期间出现了裂痕,赫本逐渐意识到一个早已存在的事实:费勒对她的控制多于爱;费勒对她不忠的行为时有发生。赫本终于明白,她的白头偕老梦完全只是一厢情愿。1968年秋天,这对夫妻在瑞士相聚了,此间,赫本又经历了一次流产,这次流产像不祥之兆笼罩着他们的婚姻,至此,赫本与费勒的婚姻关系完全结束了。赫本对此十分痛苦、失望,她对格里高利·派克说:“我一直尝试,极力想保住我们的婚姻,但太难、太难了。干我们这一行,常常要表演热烈、爱抚,有时就不免假戏真做。在这个圈子里,婚姻真难维持啊!请你相信,我是把婚姻、家庭生活放在第一位而把事业放在第二位的。”

 1968年,赫本在希腊旅行期间邂逅心理医生安德烈·多蒂(Andrea Dotti,与赫本婚姻存续:1969 - 1982)。多蒂是意大利人,从少年时开始就是赫本的崇拜者,此时他以意大利人特有的热情感染了赫本。二人不顾年龄的差距举行了闪电式的婚礼,并诞下一子卢卡。赫本接受上次婚姻失败的教训,彻底息影。虽然,意大利、罗马,赫本的成功一生都要感谢这个地方,但是,赫本从一开始就不知道的是:在意大利人的观点里,一个男子不认为他一结婚就该终止他自由的性生活,有一部分人认为在结婚之后有一个甚至几个情妇都是很合适的。多蒂婚后时常弄出许多丑闻,甚至同当时罗马城里最声名狼藉、最妖艳的美女搞在一起。当时,一份刊物《国家调查》刊登了这一事件:“多蒂是个 的儿子,而奥黛丽却是个圣人。多蒂时常带女人上夜总会。当奥黛丽在罗马时,他就装得像个天使。当多蒂和女演员、模特儿在一起被人拍照时,多蒂非常狼狈,恨不得把这些女人藏进汽车里。”

 这对赫本的打击很沉重,她幸福生活的美梦又破灭了,她的婚姻又一次以悲剧告结束。赫本别无选择,她已为离婚做好了准备。多蒂对此很恐慌。他俩决定上夏威夷的火奴鲁鲁去度第二次蜜月,但事实证明这也是徒劳。但此时她已为这段不值得付出的婚姻浪费了一个演员的黄金时代。

 1980年,赫本与罗伯特·沃特斯相遇,这个后来被她称为灵魂伴侣的男人当时正遭受丧妻之痛,两颗受伤的心灵同病相怜,缓慢而坚定的靠近。此后二人相濡以沫十多年,直到赫本病逝。因为罗伯特,赫本度过了平静和美好的晚年。

4、社会活动

 赫本晚年,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1988年,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在这个职位上,她不时举办一些音乐会和募捐慰问活动,并不时造访一些贫穷地区的儿童,足迹遍及埃塞俄比亚、苏丹、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孟加拉等亚非拉许多国家,受到当地人民的广泛爱戴和欢迎。1992年底,她还以重病之躯赴索马里看望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儿童。她的爱心与人格犹如她的影片一样灿烂人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3338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0
下一篇2023-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