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的时候要有哪些仪式?

结婚的时候要有哪些仪式?,第1张

首先,要提到的是我们的“喜酒”文化。在我家乡,喜酒是结婚典礼上必不可少的一环。通常,新人的家人会提前邀请亲友们参加婚礼,安排好座位并准备好酒菜。在喜宴开始之前,新人会在宴席上走一遍礼仪,向亲友们敬酒,并接受他们的祝福。而在这场喜宴上,有着一些别致的传统习俗。

首先是“敬新郎”,这是新人向亲友敬酒时的一个传统习俗。在酒杯中放入硬币,新人喝完酒后,要把杯子砸在地上,以求吉祥。硬币则代表着财富和好运,而杯子碎了则寓意着摆脱不顺的厄运。这也是亲友们向新人表达祝福和祈愿顺利的方式。

另外一个传统习俗就是“抢新娘”。在新娘离开家门前,新娘的兄弟会拦在门前,要求新郎赔钱才能让新娘出门。这一习俗的寓意是新郎要对新娘负责任,也象征着兄弟之间的亲情和羁绊。

除了喜宴之外,我家乡还有一些别具特色的结婚习俗。比如,新人在婚礼前要到父母双方的坟前磕头祭祖,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祈求新婚生活顺利。在这个过程中,亲友们会祝福新人,希望他们婚后生活幸福美满。

还有一项特别的习俗是“打老虎”。这个习俗在我家乡很流行。在新娘离开家门时,她要穿过一条由新郎和伴郎手臂交叉而成的“虎穴”,象征着新娘要勇敢地走过人生中的障碍。而新郎和伴郎则会拦住新娘,使她不能轻易通过“虎穴”,这也是为了考验新娘的勇气和决心。

此外,还有一些其它的传统习俗,比如新娘要穿着新衣,戴着嫁妆,下嫁新家。新郎则要穿着正装,头戴新红帽,象征着迎娶美满的妻子。在出嫁的路上,还有一项重要的环节是“烟火迎亲”。新娘到达新家后,新郎会在门口放烟花,欢迎新娘的到来。这也象征着新人婚后生活甜蜜,如烟花一般灿烂美好。

另外,在我家乡,结婚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就是“过大门”。在新娘进入新家的门口前,会有一块红色的布挂在门上,新娘需要先踏过这块布,然后再由新郎扶进门,象征着新娘进入新家,成为新郎家庭的一员。

此外,在结婚仪式结束后,新郎还要在新家门口放鞭炮,象征着婚姻的开始和新人生活的顺利。而在结婚的第二天,新人还要回到新娘家中,拜访新娘的父母,并向他们敬酒,表示对新娘家庭的感恩和尊重。

这些都是我家乡的结婚习俗,每个习俗都寓意深刻,充满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些习俗的背后,蕴含着对幸福美满婚姻的祝福和期望,也表达了人们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和尊重。

问题一:参加朋友婚礼礼金一般给多少好 各地有各地的行情,而且要根据双方之间的关系如何 。

正常情况下,是礼尚往来,即你没有结婚的,你给对方上多少 ,对方将来给你回多少 。

我们普通县城,三百到五百,关系好的八百到一千。

问题二:结婚礼金一般给多少 结婚送礼金五大讲究 礼金送多少要综合考虑,因为送结婚礼金的多少是建立在你的工资基础上的,也是跟与新人的关系有关。送结婚礼金可是有很多讲究的哦,看看中国传统的结婚礼金都有哪些讲究吧。

结婚礼金参加婚礼的人向举行婚礼的新人赠送的现金,也称之为‘喜钱’。结婚是喜事,礼金的数额也要吉利,通常为双数,以2、5、6、8等数最受欢迎,无非取“好事成双”、“六六大顺”等含义。

从表达同事朋友情谊的象征发展到现在成为衡量人际关系好坏的标准,礼金送多少直接关系到今后感情的维系和发展。有关结婚礼金讲究:

有调查显示,受访者参加一次婚礼的礼金支出大约占月工资收入的10%-20%,而近两年在价位方面更是有所抬升。30岁以下的受访者中有60%表示不堪重负,特别是每逢“五一”、“十一”结婚高峰期前后,60%的年轻受访者当月80%以上的支出用于送礼,40%的受访者当月全部收入用于礼金支出。

有人不禁要问,到底现在礼金行情是多少以白领价位为基准,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红包厚薄先掂量关系:一般来说,送多少要看和新人之间关系。在礼节上没有必要充胖子也不能坏了规矩,否则可能导致关系的急转直下甚至破裂。当然,送礼金原则上遵循量力而行。

礼金究竟送多少:

有朋友列了个送礼金的方案给我,掂量了一下基本上可以遵循这个价位。

最低――去过算数型:一人/200元,二人/500元,一家/800元

标准――礼尚往来型:一人/500元,二人/800元,一家/1000元

细分来说:

1普通同事、朋友:200元-300元比较适中。关系好一点的那就再加一些。同事之间也可以一起拼凑一个吉利的数字包个“大”红包。

2开裆裤朋友、死党:不少于600元。数字是不是要再往上走,就视你的荷包而定了。

3家里的亲戚:1000元以上。关系特别近的,家里长辈交情好的甚至上万,这就没个准儿了。

小提醒:古语有云,礼尚往来。如果以前别人来喝过你喜酒的话,那么回礼的金额通常不少于所收礼金的数目。

送礼金的讲究:

1礼金的数字尽量讨好彩头,最好成双,但要跳过4这个数字。以2、5、6、8等数最受欢迎。当然,666、888之类的更好。

2携家眷出席的通常不低于600元。我的朋友有句话很实在:“现在两个人去,不拿1000块实在是不好意思坐下来。”礼金涨得真结棍,工资都没有涨得这么快。

3伴娘伴郎一般不用送礼金。关系好的姐妹淘或者哥们儿就买个结婚礼物就可以了。总的来说中国的礼金文化是门大学问,每个人都避免不了有人情的往来,所以可以到wed114/ask/cat_5多了解下礼金的相关知识,希望能起到参考的作用。

问题三:结婚礼金吉利数字 一般给多少合适 168――“学生包”,100+50+10+5+2+1=168。即用一百元、五十元、十元、五元、两元、一元纸币包成的168礼金。适合没有经济实力的学生,既实惠又讨口彩。

188――“100+50+20+10+5+2+1=188”,即在“168”基础上再加上二十元纸币的“188”。适合没有经济实力的学生,既实惠又讨口彩。

288――取尾数谐音“发”的寓意。

366――取尾数顺顺利利的寓意。

600――代表大家都顺,数字6本来就是个吉利数字,带6的600又是双数,00又代表朋友夫妻二人花好月圆,圆圆满满,既然顺应了结婚红包宜讲究双数,以表达好事成双的祝福。整数也干脆利落,好听又吉利。

红包

666――可代表顺顺顺,意思是祝福夫妻二人顺顺畅畅,你也一帆风顺。

800――数字8向来被视为吉利数字,谐音“发”,意寓发财,顺利。

888――可代表发发发的意思,意思是祝福夫妻二人发财,顺利。

999――意思是你和朋友的友谊天长地久,夫妻恩爱也长长久久。

1001――这个一般适合父母送给新人,千里挑一。

1314――一生一世。意寓新人感情甜蜜,长长久久,一生一世。

tetui/zixun/2016/1019/572595

问题四:一般同学结婚给多少礼金合适 600吧送个吉利的数字,心意不在于多少。

我结婚的时候好些朋友都送得400,四季发财。

当然,任何事都有两面性,你忘好的方面想就可以了, 所以4这个并非不吉利。

问题五:结婚时男方给女方多少礼金才合理? 听到这期结婚给多少礼金好?其实每个相爱的男女都不希望存在这样的给不给礼金啊....但是每个地方的习俗是不一样的,那就存不存在卖女儿什麽的,为什麽这麽说呢?没钱的男方如果跟女方结婚没有钱,如果女方硬要的话,也许男方会说:又不是卖女儿,这就是啦!,最主要的是如果男方没钱又存在这种习俗,那男方现在没钱可以跟女方父母说现在年轻创业阶段,等我努力挣到钱再好好回报二老....,如果父母开明也就同意了,如果有的父母就不是很开明,那就需要双方努力啦千万不要因为这种问题而埋怨对方而分开,爱情是来之不易的,不是没办法只是没想到更好的办法而已!-------------------------------------------------------彩礼数每个地方都不一样,不管各地风俗是多少,也不管男方有钱没钱,我想至少是应该给到当地最低通常的一个标准我结婚时没有要金银首饰衣服房子之类的,身外之物要来觉得矮人一截,但唯独彩礼有些在意,潜意识里还是希望男方不要给的少得让人下不来台面,当时是8800,不是说要很多,至少别人一般是多少就行了我们这边女方接受彩礼后都会陪嫁所有生活家电,电脑,家具,代步工具之类远不只彩礼那么多彩礼给少了,不嫁的人也很多,大都是没有感情基础相结合的相亲人士,要么就是羿地相结合不同标准后争羿的产物当然这个标准肯定是当地收入支出后基本上都能接受的一个数字,像那种彩礼少了不嫁的情况就不会有了两个人准备过一辈子,一辈子很漫长,准备携手夕阳了,两个人相互体谅一点,女生决定嫁个人不容易,男生取个人回家也不简单!刘某-------------------------------------------------------各位看官:  我也是个没有结婚的单身,我感觉,这个结婚的彩礼是因人而异,家里富裕了就适当的多给点,不够宽裕的,就少给点,纯属自愿,也是为了当地风俗,女方也不要因为这个而伤感情;2如果男方家境不怎么好,那为了结婚所要的彩礼、房子、车子而拿不出来,父母就会想方设法到处去借,还很可能碰壁,男方的父母心里也不好受啊,都会以为这个媳妇是买来的,虽然说为了儿子的幸福,他们愿意去碰壁,但是我们自己忍心吗?如果借到了,婚也结了,钱都是借的,父母年龄大了不可能再有这个精力去奋斗还贷款了和借的钱了,这个重担就要落到新人的肩上,痛苦的还是自己,而且到了最后公婆发现这个媳妇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他们又是怎么看待这个媳妇的,这样就会引起婆媳的不合和家庭的矛盾(这一条也是好多婆媳关系恶化和家庭的破裂的导火线)。3女方将女儿养这么大实属不易,但是男方将儿子养这么大也不容易,要相互体谅,结婚是连个人也是两个家庭的大事,结婚本身费用就比较高:定亲礼、彩礼、三金、酒席、嫁妆、其他杂项,总的加起来就不是个小数目了,希望各位能够为双方家庭多多考虑,家境不好的,能省则省,毕竟都是双方家庭的钱啊!家境好点的,就要看自己需要多大的面子了,呵呵!以上纯属个人见解!不是针对女方,这也是当今社会存在的真实的现实,如果有说的不妥之处,请各位谅解!李某-------------------------------------------------------我是06年结的婚,老公是湖南人,我是山东人,带老公回家的第一年,也不算订婚,就是想让老妈看看他,给了我妈4000块钱,那也不算礼金,因为那是我自己的钱,所以有时感到挺亏的,不过还好,老公对我很好,我也每年过都会寄钱给我爸妈。---------------------->>

问题六:很要好的朋友结婚,礼金送多少合适? 一看交情,二看当地行情,三看收入水平。具体送多少,要在这几个基础上取个让你朋友既感到高兴,又不要觉得有压力的值就好。举例说吧,你们交情肯定是不错了,如果你月入5000,当地一般能拿得出手的礼金若是500,那就建议你拿1000元就可以了。这个数比一般的朋友要高,也不伤你的元气,而且不会给朋友太大的压力,如果你非要拿2000,那你朋友就会有压力了,因为中国人讲的是礼尚往来,我不想再解释为什么有压力。这些是指你们是纯粹的好朋友那种的拿法。如果你们还有事业、工作或某些方面需求、互惠的东西在里面的话,那你最低要拿个2000,而非1000了。道理自己想去吧。

问题七:现在结婚礼金一般是多少 各地的风俗不同

而且也不知道你们的关系

如果关系一般给二百

关系不错给一千也可以

问题八:现在结婚,礼金一般送多少的 可以根据当地习俗来定 我结婚的时候没要彩礼

问题九:现在结婚礼金一般是多少啊? 要看地方的,我在江苏无锡。

我们这一般家里穷一点的,最少聘礼要给12万8千,黄金首饰不算。

一般条件一般的就是15万8 加黄金,条件好的就是几十万聘礼了。

但是我们这的聘礼给了以后,结婚后都是由新娘保管的。

而不是外地卖女儿,收了彩礼后,娘家拿掉的。都是由新娘支配,娘家收到礼金后,家里穷的就是礼金来多少给女儿多少,条件好的娘家反而再多给点钱给女儿带婆家去的。

问题十:结婚一般彩礼多少钱啊 一般一个地方一个风俗,彩礼钱也不一样。我们这是万紫千红一片绿另加一动不动

  每个地方每个时代的婚礼仪式各异,我根据网上的资料整理如下,希望对您有用:

  (一)婚前礼:

  是在婚姻筹划、准备阶段所举行的一些仪节。先秦时,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种(加上正婚礼时的亲迎,即所谓的“六礼”),后代又逐渐演变出催妆、送妆、铺房等仪节。在古代封建社会,婚姻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婚前礼的一切仪节,包括从择偶至筹备正式婚礼的一系列环节,几乎都由父母双方的家长包办,真正婚姻的当事人反而被排除在外。又因为男子的社会地位比女子尊贵,因此,求婚也多 结婚礼仪——轿子。以男方为主动。男方家长想为儿子娶亲使,先请媒使向女家提亲(称“下达”),如果女家接受了这门亲事,就开始进行纳采、问名等一系列仪节。

  (二)纳采

  是男方向女方正式求婚的第一步。在双方约定进行“纳采”礼的这一天,男家派出的媒使手捧一只活雁作为贽见礼物(最初用活雁作为贽礼,即取雁为候鸟,秋南飞而春北归,来去有时,从无失信来作为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象征;又取雁飞成行,止成列,以明嫁娶必须长幼有序,不能逾越的意思。后来也用羔羊、白鹅、合欢、胶漆等作为贽礼的),来到女家大门外,对女家摈者(辅助行礼的人)说:“您家主人非常盛情,赏给某某(婿名)一个妻子,某某(婿父或兄)根据祖先遗下的规定,让我来向您家主人请求举行选择贵府**的仪节。”女家主人得到通报后亲出大门迎接,宾主互作一揖让之后,媒使再次向女主人表达前来行纳采礼节的意思。主人答礼,收下活雁并谦让一番。媒使见婚事得到女方家长的正式应允,就告辞回去复命了。催妆 送妆 铺房这三项仪节在先秦文献中未见记载,是后代在婚礼的演变中发展出来的。

  (三)催妆

  是男家派人携礼催请女家及早为新娘置妆的仪节。宋代,亲迎前三日,男家送催妆花髻、销金盖头、花扇等物至女家,女家则答以金银双胜御、罗花璞头、绿袍、靴等物。

  (四)送妆

  是亲迎前数日,女家派人将嫁妆送至男家的仪节。嫁妆往往用箱笼装着,也有人家为炫耀陪嫁,将嫁妆用方桌一一铺开,排成一个纵队浩浩荡荡地送至男家。嫁妆通常有箱柜、被褥、首饰、衣服、绸缎、文房四宝及金银器皿等,还有以田地房屋、店铺、当铺作为陪嫁的。浙江一带,嫁妆中有一种叫做“子孙桶”的(大桶上有一大盖,为新娘生育时用),桶中盛有红蛋、喜果、谓之“送子”,有祝福之意。绍兴一带,还有送“女儿酒”作为嫁妆的,即在女儿满月或数岁后,即酿酒数坛埋入地下,待女儿出嫁之日,取出作为嫁妆礼品送至男家。

  (五)铺房

  是女家派人至男家铺设新房的仪节,有时和送妆同时进行。宋代,亲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铺设帐幔、被褥及其它房内器皿,并且备礼前来暖房。然后以亲信妇人或从嫁女使看守房中,不许外人进入,以待新人。铺房人必须是福寿双全、家境富裕的“好命婆”,以取吉祥。现代有些地方还流行此俗。

  (六)亲迎

  是新郎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节,也是古今婚礼中最为繁缛隆重的仪节。椐《仪礼士婚礼》记载,结婚那天傍晚,新娘穿上结婚礼服——系有浅红色花边的纯衣(丝质衣服),头上戴着“次”(编好的假发套),向南站在房中,身右站着保姆,新娘的女随从则披着白黑色相间的外衣,站在后面。 当新郎穿着礼服,带领着墨车(新郎坐车)、彩车(新娘坐车,设有帏帘)、从车、仆人等迎亲队伍来到新娘家大门外时,女家主人亲自出来迎接,经过一番揖让,双方来到堂上,新郎向岳父行过稽礼(古代跪拜礼中最重的一种,需磕头至地多时)的大礼之后,新娘就从房里走到东阶上她父亲跟前,父亲告诫她道:“今后要时刻小心、恭敬、谨慎,不要违背你公公婆婆的意愿。”同时,将一件衣服给她,作为告诫的证物。接着,新娘再来到西阶上她母亲跟前,母亲给她在腰间系上一条带子,并接上佩巾,然后告诫她道:“勤勉、恭敬,好好完成你公公婆婆吩咐你的家务。” 随后,新娘随新郎下堂来到大门口,新娘披上御尘的外套登上彩车,并从新郎手中接过驾车的带子。于是,新郎驾着彩车往前走,在车轮转了3周后,新郎将车子交给驾车的,自己则乘坐墨车先走,因他还要到自己家门前迎候新娘。

  (七)亲迎

  流传到后世,多以花轿、喜车、彩船等迎娶新娘,新娘的结婚礼服多为绣有龙凤图案和彩饰的凤衣凤冠,垂下丝穗以遮面,也有以红巾一帕、纸扇一把以遮面的。当新郎亲迎来到女家时,新娘往往哭哭啼啼不肯上轿,新娘的亲友则要当众试才——请新郎赋诗,新郎在当场吟诵了“催妆诗”后,新娘方始起身上轿。上轿前,女家先使一妇人手持灯或镜子向轿中照一下,谓之“照轿”,认为这样可以压邪。 近代,花轿起轿后,女家在门口泼上一盆水,原意是认为水可以涤除污秽,当然也可以压邪治鬼,后来演变成“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祈祝女儿出嫁之后和婆家关系融洽,不要被斥退回。

  (八)花轿

  在迎归男家的路上,前呼后拥,好不气派:最前面的是开道的,紧随的是执事的、掌灯的、吹鼓奏乐的,然后才是新娘的花轿。沿路吹吹打打,呈现出一派喜庆景象。 花轿迎至男家,邻人乡亲还要索取吉利钱,谓之“拦门”:送亲者以铜钱向空中扬撒,儿童争着去抢,叫做“撒满天星”,另有一个手执花斗,将所盛之谷物、豆子以及金钱、果子等物望门而撒——据说是用以禳避阻挡新妇进门的煞神——称为“撒谷豆”。 新娘要下轿了,但双脚不能履地,只能履青布条、毡席或麻袋。因古人认为,地与天都是神圣的境界,不得侵犯,而新娘的脚一旦与土地接触,难免会触犯地神,因此,必须铺上毡或席来避免。唐代白居易《春深娶妇家》诗记叙了这一习俗:“青衣转毡褥,锦绣一条斜。”宋代改毡为席,称做“传席”或“传袋”,即以席或麻袋辗转传递,直到洞房前,席谐音“息”(即小儿、后代),袋谐音“代”,都是传宗接代的意思。后来也有使女家亲戚中力气较大者抱新娘下轿登床的,演变至今,已成为娘家小舅子抱新娘上轿、下轿的了。当新娘来到新房门前时,还要从马鞍上跨过去,以示平安,也有跨火以压邪的。

  (九)拜堂

  是新娘过门后拜见天神地祗、男家祖宗、公婆亲戚及夫婿的仪节。先秦时,新娘拜见公婆是在新婚的第二天清晨。新娘沐浴后,由赞者引带着去见公婆。新娘双手捧着盛有枣子和栗子的竹盘,走到公公的坐席前,脸向东行拜礼,然后上前一步,跪坐下,把竹盘摆在席上,公公用手抚了一下,站起来回拜,新娘再行拜礼,然后下堂,从女随从手里接过盛有肉干的竹盘,走到婆婆的坐席前,进行如同刚才一样的仪式。接着,赞者代替公婆向新娘行一种以甜酒赐给新娘的礼节,然后,新娘再用根据规定准备好的食品向公公婆婆行“馈食礼”,以表示公公婆婆的生活,今后要由她来照料。 第三天,公公婆婆再以“一献之礼”赐还给媳妇。再公公婆婆和媳妇相互敬酒之后,公公婆婆由西阶下堂,新媳妇由东阶——这是主人的方位——下堂,显示新媳妇已取得了接替婆婆做家庭主妇的资格。 再拜见公婆后第三个月的某一吉日,新媳妇要到夫家的祖庙行“庙见之礼”——即拜见夫家的列祖列宗,以慰先祖在天之灵。经过这一系列仪式,新媳妇才算正式成为夫家家族中的一员。从汉魏到唐代,北方一带,拜堂有在“青庐”中举行的。所谓“青庐”就是在住宅的西南角“吉地”,露天设一帐幕,新娘从特备的毡席上踏入青庐,公公婆婆则踏着新娘的脚印随后而入,以压媳妇的锐气。新娘入门后,先拜猪圈及灶,然后夫妻交拜,第二天再拜见公婆及亲戚。后来,逐渐把拜堂这一仪式改在新婚之夜进行。新郎迎请新娘进门后,各执一端用红绿彩缎结成的同心结,并立在高烧大红龙凤喜烛的堂前,请男家福寿双全的太太,以秤杆或机梳挑去新娘的蒙面巾。新郎新娘先拜天地,然后依次拜见公婆及尊长亲戚。这时,拜与被拜的双方往往要互赠礼物。最后夫妻交拜,礼毕之后,新人由亲友送入新房。

  (十)酒筵合酒

  古往今来,酒筵几乎是每对新婚夫妇行婚礼时必不可少的仪式,流传到今天,“吃喜酒”已成为民间行婚礼的简称。当然,酒筵有蘩有简,规模不等,但最主要的意义,则是新郎新娘的婚姻得到了亲朋好友的承认。因此,酒筵也是婚礼中最具有社会意义的环节。 先秦时代,新郎新娘的酒筵并不和众人在一起,而是在新房中专设一席,新郎新娘在司仪的指挥下,相对而坐,按照一定的程序服用一些饭菜酒食之后,即告撤席,时间不很久。在酒筵上,最具有意义的仪式无过于“合酒”了。“合酒”,是以线相连,新郎新娘各执其一,相对饮酒的仪式。酒杯一分为二,象征夫妇原为二体;以线连柄,则象征两人通过婚姻而相连;合之则一,象征夫妇虽两体犹一心。新婚夫妇在酒筵上共吃一鼎所调制的菜肴,同喝一杯,象征夫妻间互敬互爱、亲密无间。 由于这一仪式意义深远,所以后来的婚礼中都少不了这一节目,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名称有所不同(“饮交杯酒”)、器皿也有所变化、饮酒的形式也不一样。 秦汉以后,在婚礼酒筵前后,又增加了“撒帐”、结发等仪式。当新郎将新娘迎入新房后,两人一起在婚床帐中女左男右对坐,随后由前来参加婚礼的女宾或司仪边唱边向帐中抛洒金钱彩果,即所谓“撒帐”。接着,将一些预先从新郎头上取下的头发交给新娘,让她和自己的头发梳结在一起,称为“结发”。这以后,新郎就从床上下来,到外室接受亲友道贺,招待众人参加酒筵,而新娘则仍然在帐中继续安坐,直到酒筵结束,新郎再度回房为止。

  (十一)闹房

  在近代,这是新婚夫妇在婚礼之夜在新房接受亲友祝贺、嬉闹的仪节,民间有“新婚三日无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的说法。在先秦时代,新郎新娘酒筵的结束,标志着婚礼之夜仪式的基本结束,接下来,新郎新娘就安寝了。大约在汉代时,参加婚礼的宾朋不甘就此罢休,于是就有了“听房”的做法:新婚之夜,爱看热闹的人悄悄来到新房窗外,偷听新郎新娘的言语及举动,以此为笑乐。传衍至晋代,民间已有戏弄新娘的习俗:于大庭广众之前,以各种怪问题来难新娘,甚至对新娘施以种种恶作剧。后来流行的“闹房”,可能就是这一习俗的演变。 各地的“闹房”有不同的方式、方法,闹的程度也有文雅和粗俗之分,有时闹过了头,往往给主宾双方带来尴尬和不快,但因为它给婚礼增加了热烈的气氛,所以后来的婚礼中往往少不了这一节目。

1、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详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2、六礼: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3、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4、闹洞房:旧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5、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除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胡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俗和讲究都不一样。

6、上头:男女双方都要进行的婚前仪式。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上头”是一个非常讲究的仪式。梳头要用新梳子,助“上头”的人必须是“全福之人”,即这人是六亲皆全,儿女满堂之人。

7、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姊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8、换庚谱:男方和女方的家庭互相交换家谱,作为定亲的凭据。媒人提亲后,如男女的时晨八字没有相冲,双方就会换庚谱。

9、过文定,过大礼:男家会选择一个吉日,带著一些礼品到女家,礼品一般都是三牲,酒礼等,并正式奉上聘书。“过文定”举行後,就会举行“过大礼”的仪式,这是订婚的最隆重,也是最重要的仪式;因为这仪式过後就等如正式定立了婚约。

10、哭嫁:在古时,因为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女儿出嫁後,就很难有机会可以见到家人。而事实上,出嫁後的女子也不是可以像今天一样,随时可以返回娘家探望家人的,回娘家需要得到夫家的批准。 

此外也有以下的说法:说哭嫁是源自古时妇女不能拥有自由的婚姻,所以她们会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古时不公平的婚姻制度。

-中国传统婚礼

结婚礼金一般给多少

 结婚礼金一般给多少,大家应该都清楚一般都是要给礼金的,但是很多朋友因为没有经验不知道大概要给多少,其实不同的地方关于礼金也是有差异的,以下结婚礼金一般给多少。

结婚礼金一般给多少1

 1、一线城市

 结婚礼金是指参加婚礼的宾客们用红包袋封好,用红包来表示对结婚新人的祝贺。不同地区的礼金也会不一样,例如在上海、北京等这些一线城市同事和朋友间的结婚礼金一般是在200到800元左右。到底是多少就根据自己与新人的关系来定了。记住送礼金的时候要避免像400、700等这样的数字,这些数字在很多地方的意思都是比较不吉利的。

 2、二三线城市

 在有些二线城市结婚礼金比一线城市还高,因为这些地区生活的人们比较安逸,生活压力没有一线城市那么大,也比较讲究面子。例如宁波、丽水等一些地方,他们的结婚礼金一般在200到1000元左右。一些关系很好的甚至更高,还有亲戚朋友直接送家电或结婚首饰的。在三线城市,结婚礼金一般是100到500元左右。一般都是100元起步价,关系好的500元就算出手阔绰了。

 3、朋友关系

 婚礼礼金给多少还要看你与新人的好友程度如何,如果是普通朋友或同事的话一般200元左右就可以。如果是好兄弟、闺蜜的话就可以选择520或666、688、888等这些吉祥数字,不仅大方有面子,而且寓意都非常不错。记住礼金一般都是双数,寓意成双成对,如果非要送单数的话就可以像333之类的数字,寓意三三见九,长长久久。

 4、亲戚关系

 如果是亲戚结婚的话也要看亲戚亲疏关系,一般都是200到1000元左右。一般男方的的亲兄弟姐妹会送得比较多,甚至送结婚戒指之类的首饰。还有一些同辈的亲戚、例如好几个舅舅,这时候送礼金的时候他们就应该提前商量了,尽量做到大家送的一致。

结婚礼金一般给多少2

  一、订婚礼金一般给多少

 1、订婚礼金都是提前给女方家的,有的女方家长会通过男方这次给礼金来看这场婚事的,如果男方的诚意不够的话,女方家长会叫一个双方家长都认识的人把这礼金退还给男方家。要事男方家给的礼金让女方家很满意的话,女方家长就会开始着手准备婚礼的事情了。

 2、对于订婚的礼金来说,礼金数字都是很吉利的数字,礼金数额还是很讲究的,虽然钱不是很多,但是也是表达对爱情应有的尊敬。男方家根据自家的情况来决定,不是说越多就越有面子之类的,女方家也不会说逼着男方家要多少,能表达自己的心意就好。

 3、 在没有结婚之前,男方家也不一定要给女方家礼金,假如男方答应买房子的话,一般女方家都不会要订婚礼金。对于我们来说,订婚礼金也就是一个形式。要是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就更不会在乎这订婚礼金了。每个父母都不希望给孩子们增加负担,他们都希望两人过的幸福快乐就好。

  二、订婚定金一般给女方多少

 一般都是提前给,女方家长是通过男方给礼金的诚意来看待这场婚礼的,如果诚意不够,女方会托人把礼金退还,诚意满满,那女方家长便会开始准备宴会事宜,邀请男方来家里,举行订婚宴仪式。

 订婚礼金的数字都是比较吉利的那种,还是很讲究的,有时虽然钱不多,但是也算是表达一种对爱情应有的尊敬。参考:10001万里挑一、15010万无一失、18000要发、21000两愿意、31800三家一起发、48000四平八稳、50001掌上明珠、150000万紫千红。

  三、订婚礼金有什么

 1、希望送个1999吉利的结婚礼金的朋友,送之前要了解下当地习俗有没有规定整数送的习惯,如果讲究的就加一块,既然默认整数吉利,就不要另外设置一个1999这样创意来。

 2、如果当地没有整数的习俗,那么你就可以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结婚送礼金送多少,如果你预算送100-300之间的礼金,吉利的数字就有1314(一生一世),1588(图的就是一辈子我发发),1666(人生一路顺风如意),1688(一路发发),1888(一辈子发之意),1999(一辈子长久),2009(两人婚姻长久),2188,2998等这些数字都可以给。

 3、婚礼通常都讲究成双成对这样的寓意,所以尽量送双数。有些地方认为尾数带数字8都吉利,觉得8寓意人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可引申为祝福新人日子越过越好。送结婚礼金什么数字好,也有人认为如果只是送整数,没有个尾数什么的,觉得没有出头之间,通俗点就是不太吉利。所以,送礼时可按照当地的习俗来送,喜欢整数的就送整数礼金,喜欢有个尾数的就送个吉利的非整数礼金。

 4、多数地方以数字6与数字8为主要的吉利数字,甚至流行这样的顺口溜,“六六大顺,六六福福”,“一路发,要得发,不离八”。如果你要送吉利数字,新人那边也不讲究整数的,那么你可以围绕数字6与8来展现一些数字吉利创意。

 有些地方会订婚礼金这样的习俗,但有些地方也不会讲究这些。其实接亲网我觉得订婚礼金或者见面礼这些都是在婚前表达自己诚意的一种方式,很多时候都是不能用金钱的数量来代替的,虽然金钱数量看起来多也比较能够表达自己的诚意。好了,今天接亲网我为大家推荐的内容到这里就全部结束啦!

结婚礼金一般给多少3

  朋友结婚随礼给多少,该怎么给呢?

  1、根据对方随礼决定

 中国讲究人情往来。在给朋友随礼的时候,可以根据对方之前随礼的金额作为参考。比如之前都给的600,那你就不能低于600这个数,但也不宜超出太多,像666或者800就比较合适。

  2、根据关系决定

 双方关系的深浅影响着随礼的金额。如果平时就不怎么联系,突然邀请你参加婚礼的,那么这种情况下,随500元就可以了。如果是家中亲戚或闺蜜的话,那就多多益善,也可参考同行宾客的金额决定。

  3、根据习俗决定

 某些偏远地区,对礼金还是有明确规定的。有的甚至比城市还要高。因此参加婚礼前还是要了解一下当地风俗。

  4、根据经济能力决定

 给随礼也要按照自己的经济能力来,不要为了面子而超出自己的能力。比如你月薪3500,参加婚礼给了6k+,这明显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经济压力。相反,如果你月薪上万,随个100、200也不合理。所以大家还是要保持平常心,理性对待。

  5、根据婚宴规模决定

 其实,参加婚礼就是去吃一顿饭,给新人送祝福。如果新人选择在高档五星级酒店办婚礼,你只随了300,这样就不太好了。因此,大家可以事先了解一下婚宴的大概价格,这样就不会丢面子了。

  6、根据寓意决定

 中国人随礼讲究吉利,而且形成一种数字文化。一般不会用带"4"的数字。像“6、8、9”这些吉祥寓意的数字更适合这样喜庆的场合。

  一、交杯酒与结发夫妻

  “合卺”这个词对于现代人而言是陌生的。然而,新郎与新娘的“交杯酒”却是每一个结过婚或参加过婚礼的人非常熟悉的。“合卺”就是指新婚夫妻在洞房之内共饮合欢酒。卺是飘之意,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用以饮酒,就叫合卺,合卺始于周代,后代相卺用匏,而匏是苦不可食之物,用来盛酒必是苦酒。所以,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自此已结永好,而且也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正如《礼记》所载:“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宋代以后,合卺之礼演变为新婚夫妻共饮交杯酒。《东京梦华录·娶妇》记载:新人“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饮讫,掷盏并花冠子干床下,盏一仰一合,谷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这个仪式的象征意义是意味深长的。

  用彩绸或彩纸把两个酒杯联接起来,男女相互换名,各饮一杯,象征此后夫妻便连成一体,合体为一。当然很多情况下,“惟新妇羞涩,不肯染指一尝”。(民国:《解县志》)

  饮过之后把杯子掷千床下,以卜合谐与否,如果酒杯恰好一仰一合,它象征男俯女仰,美满交欢,天覆地载,这阴阳合谐之事,显然是大吉大利的了。民国时期,山西民间结婚,拜天地之后,“导入洞房,婿先进,上床踏四角,新娘继入,坐床后隅,饮交杯酒,是日‘合卺’,合卺之后,尚有谒祖日见勇姑等礼,大抵于结婚之翌日行之”。(民国:《浮山县志》)

  今天,山西农村青年的婚礼上,交杯酒是必不可少的,但其形式比古代要简单的多。男女各自倒酒之后两臂相勾,双目对视,在一片温情和欢乐的笑声中一饮而尽,或者是在洞房或是在举行婚礼的大厅、饭店、酒楼。按民俗传统,交杯酒是在洞房内举行的,所以都把合卺与入洞房连在一起,但不管此俗的表现方式有何不同,其寓意与心态都是一致的,结永好、不分离的暗示对于新婚夫妻今后长期的婚姻生活都会产生影响。

  当人们置身于偏僻山村的婚礼中,不管平常人们的生活多么艰辛,但通过交杯酒所洋溢出的欢笑,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照婚礼习俗,在交杯酒过后,常常还要举行结发之礼。结发在古代称合髻,取新婚男女之发而结之,新婚夫妻同坐于床,男左女右。不过,此礼只限于新人首次结婚,再婚者不用。人们常说的结发夫妻,也就是指原配夫妻,娶妾与续弦等都不能得到结发的尊称。

  古代婚俗中,结发含有非常庄重的意义,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消失,但结发这一名词却保留下来了。结发夫妻受到人们的尊重,结发向征着夫妻永不分离的美好含义,如同交杯酒一样,在农村仍然得到大多数人的充分肯定和赞许。

  在男人们可以娶妾、养姨太太的时代,结发夫妻就显得尤为突出。以至于不论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新科进士,还是突发横财的商人地主,在攀援富贵、寻花问柳、续纳小妾之时,一般都要对结发夫妻保持一定的尊重。

  在中国人的心理和情感上,从古至今,漫漫几千年,尤重结发夫妻。

  因为结发意味着“第一次”。在男女授受不亲,人们一生中深交的异性寥若星辰的情况下,结发,意味着第一次接受了异性的新鲜,第一次发出会心的微笑,第一次品尝了爱的幸福,第一次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庭。所以,无论如何,这个第一次都是弥足珍贵,值得珍惜的。

  此外。结发还具有庄严、神圣、天意、缘份等等得到社会认可的深层含义,在此基础上,婚姻的双方产生了义务和责任感。

  --------------------------------------------------------------------------------

  二、闹洞房的秘密

  闹洞房是婚礼的最后程序,也是任何婚礼都不可少的内容,它是婚礼的高潮,也是最热闹最有趣的节目。

  新婚之夜,亲戚朋友围坐房中,对新娘百般戏谑,称之为“闹房”、“戏新娘”。闹的方式各种各样,各地有同有异。总括起来可分为文闹和武闹两种。文闹以较文雅的方式,往往都是向新娘出谜语、对对子,请其讲述恋爱经历及平常不见于口的男女之事,山西民间有称“说令子”,妙趣横生,迫使新娘无法对答而大出洋相,借以取乐。“是夕,好事者多以谈谐语编为词调,强使新妇歌之,名曰‘闹房’。近则变本加厉,庆贺之忱出以戏谑,抑失礼之甚矣。”(民国:《翼城县志》)武闹是使用较为粗野的方式,不仅口出秽言,还对新娘动手动脚,颇有恶作剧的性质。

  闹洞房时,平辈的、晚辈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纷纷拥入新房,喜笑逗乐,尤其是新郎的朋友,他们极尽所能,想出种种方式,让新娘当众表演,以逗乐取笑,俗话说“三日没大小”,除了爹妈都能闹。这期间,人们之间随随便便的关系是礼俗所允许的,很多禁忌都被解除了,颇似西方文化中的狂欢节。因此,无论如何戏闹,如何难以接受,新娘是万万不能反目生气的。如若气走了闹洞房的人,将被视为是新娘的任性,人缘不好,日后的光景就不会好过。

  闹洞房是对新婚夫妻的一种祝贺方式。在民俗中,人们认为洞房中常有狐狸,鬼魅作崇,为了趋逐邪灵的阴气,增强人势的阳气,才闹洞房的,所以民间俗语说“人不闹鬼闹”。

  闹房在功能上也是对新婚夫妻的考验,包括机智与耐心,原本是一种“关口考验”,但在民间往往行之过分,成为陋俗。

  闹洞房的习俗起源甚古,《汉书》记载“燕地嫁娶之夕,男女无别,仅以为荣。”(《汉书》,《地理志》)闹房之俗可能起源于“听房”。在新婚之夜,亲朋好友在洞房窗外窃听新媳妇的言语和动作,人们感兴趣的无非就是男欢女爱之事。从性心理的角度讲,这种举动似乎正是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意*”之举。以后逐渐演变成为戏弄新娘的闹洞房。此种风俗行至唐代,风行民间,不但男方亲属,贺宾客朋都有戏弄新娘的权利,连不相干的陌生人,也可以中途阻拦,品头论足,抚摸取笑,需索于难。这种习俗由古至今,已由个人行为变为集体行为。

  综观闹洞房之俗,驱动人们听房、闹洞房的心理动机是复杂的。

  首先,这是一种人们性意识的外化与下意识的冲动,人们从闹房戏妇与抚妇之中,表现了对异性的某种挑逗,发泄出来之后便可克服既羡且忌的心理,以达到性在“下意识”界域的某种平衡,这种对异性的态度与行为在平时是受到严格限制的,闹洞房正好提供了一种机会。

  其次,闹洞房是传统婚姻中包办婚姻的产物。因为只有在新婚典礼之后,激动的新郎才可搞开新娘的红盖巾,这对新人以前不相识,无相交,更无情感的沟通,第一次见面便要共堕爱河,显然是陌生和难堪的。因此,闹洞房习俗可以消除彼此的距离和陌生感,协调俩人之间的紧张气氛,融洽感情。无疑,洞房之闹是百米赛跑前的必要准备。

  再者,在兴旺发家的心理趋动下,大多数的新婚之家,都存在着既苦于众亲友之闹,又乐于让其闹的双重心理。

  闹房可以使双方的亲友们熟悉起来,显示家庭宾朋满座,兴旺发达,增进亲友间的沟通与感情,以及邻里间的和睦。

  热闹是中国人生活的美学理想,闹洞房正是臻于此境的手段。热闹了才能形成喜事喜庆的氛围,闹是一种快乐的场景,是一种欢腾与兴旺发达的象征,只有闹、大闹特闹,喜庆才有市场,财路才可大开,人丁才能兴旺。

  --------------------------------------------------------------------------------

  三、洞房验贞

  在中国,性行为是一种受习俗高度制约的行为。人们不仅对公开的、合法的性关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且习俗的规范试图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缝隙之中。

  在《诗经》中,我们可以谈到许多妇女与情人们私奔的故事,至少在孔子时代,社会上层中,男女之间的性关系之混乱多少有如堕落的罗马时代。当时离婚很容易,再婚也并不难,少女的贞操还不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

  然而,随着儒学的兴起,特别是宋代的理学泛滥之后,妇女被认为要对社会道德负起责任,理学家们强迫妇女生活在禁闭的世界里,寡妇再嫁是道德上的罪恶,极其珍视妇女的贞洁。

  此后,中国人对于妇女贞洁的崇拜也就成了一种心理上的痴迷。这种痴迷的一个恶劣的例子便是所谓的“洞房验贞”。这种习俗把新娘子的贞洁与否,变成了一种当场验明并有众人在一旁作证的赤裸裸的处女检验,可悲的是,新郎并不以为这是对自己情感的亵读,新娘也不觉得是对自身人格的侮辱。习俗已经扭曲了人们的心灵。

  洞房验贞的习俗在民间被称作“验红”、“授巾”,古已有之。一般是在结婚之日,由新娘之母送给女儿或者女婿的白色巾帕,以为初行房事时之用,民间也称“喜帕”。

  旧时,历朝定婚礼,都有授巾之礼。有的地方如广东,授巾之后,新郎新娘关门入室,云雨作爱,而新郎的父母亲友则在门外静候,风流之后,新郎手捧朱盘,盘内放着所授之巾,盖以红帕,其所示新娘为处女新红,众人皆大欢喜,纷纷表示祝贺,并以烧猪送于新娘娘家。在此之前,娘家人一直揣惴不安,惟恐新娘不见处女红。

  由于处女膜是否破裂成为检验贞女的唯一标准,一旦未见其红,新郎与家人便要归因于新娘不贞,至少在心理上要产生很大的猜忌与不和,形成隔膜。轻者使新娘无言以对,受辱终生,在婆家和丈夫面前无地位,重者由媒人遣送女子返回娘家。

  重视处女红,是中国社会的普遍观念。善于观察的文人们又把其赋予了浪漫的情调。

  王实甫的《西厢记》在记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幽会之后,特别提及香巾,他写道:

  “(后庭花)春罗儿莹白,早见红香点嫩色,灯下低睛觑,胸前着肉揣,畅奇哉,浑身通泰,不知春从何处来。”

  剧作家汤显祖在其《邯郸梦》那颇具艳丽色彩的对白中曰:“好夫妻进洞房花烛,……大河犯客槎,猛擒拿,无媒织女容招嫁。休计挂,没嗟呀,多喜檀郎蘸眼惊红乍,美人带笑吹银蜡。今宵同睡碧窗纱,明朝看取香罗帕。”

  陶宗仪的《辍耕录》记载了一个人娶新娘后未见处女红,文人袁可潜赠与如梦令一首“今夜盛排宴筵,准拟灵芳一遍,春已去时,问甚红深红浅,不见,不见,还你一方白绢。”

  今天,在山西农村,验红之俗已不多见。但有些地方常在新婚的第二天早上,把见红的白毛巾放在新房外的明眼处,以示外人表明新娘是处女。

  --------------------------------------------------------------------------------

  四、婚礼习俗

  完整的婚礼习俗在古代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但是明清以来,山西各地完整的六礼已经不复存在,如大量地方志中所载的,“婚礼各处不同,大约六礼之中,仅存其四:问名、纳采、请期、亲迎而已,亦有不亲迎者。”(乾隆:《平阳府志》)

  解放以后,在婚礼形式上新旧相间,而新的婚礼形式逐步在取代旧的形式。新的,较为文明和现代的婚礼形式在民国期间就已在山西各地开始实行,作为一种新的婚礼习俗,我们把它详述如下:

  “结婚证书,仍用向来红柬,但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新郎、新妇,俱署名耳。其结婚仪式,系就庭前设礼案,奏乐,由司仪人入席面北立,宣唱:“男女宾人席”而北立。男女族主婚人人席,而南立。男女族全体人入席,而东西立。证婚、介绍人入席,而南立。纠仪人人席,而北立。男女宾相引新郎、妇人席,俱面北立。

  奏乐。证婚人读证书,并为新郎新妇交换饰物。新郎、妇行结婚礼,东西向立。双鞠躬。奏乐。

  主、征婚人致训、箴词,新郎、妇谢证婚、介绍人,三鞠躬。

  男女宾代表致颂词、赠花,两鞠躬。奏乐。

  新郎、新娘致谢词,两鞠躬。

  女宾代表唱文明结婚歌。

  证婚人、介绍人、男宾、女宾俱退。

  新郎、新娘谒见男女主婚人及男女全族全体礼,奏乐,男女主婚人及各尊长面南立,三鞠躬,男女平、晚辈面东而立;两鞠躬。男族女族全体行相见礼,东西相向立,两鞠躬。

  男女嫔相引新郎、新娘退。男女两家主婚人及男族、女族全体、纠仪人、司仪人俱退。礼毕筵宴。”(民国十二年:《临汾县志》)

  今天山西农村的婚礼习俗也大体如此,仅是在内容与形式上更富有一些时代特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3398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0
下一篇2023-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