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父母没得选择,但我很幸运

杨振宁:父母没得选择,但我很幸运,第1张

母亲

“1926年,我4岁的时候,母亲开始教我认方块字,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一共教了我三千多字。现在,我所认得的字加起来,估计不超过那个数目的两倍。”杨振宁在《读书教学四十年》写道。

母亲在杨振宁小的时候,就把智慧的方块字这个种子种入,让杨振宁永生不忘,他在自己60岁生日时出版的《杨振宁选集》一书的扉页上,工整而庄重地写下“献给母亲”四个大字,以此抒发他对母亲的深情。

可能有人会认为,不就是教个字嘛?

谁不会呀。

但事情其实没那么简单,杨振宁的母亲是当时指腹为婚,是个典型的裹着小脚的妇女,结婚以前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更别说识字了。

那她是怎么教杨振宁的呢?

她一字字地学,然后一个个认真地教杨振宁。

杨振宁有这样的母亲,是他一辈子的福气,也难怪他会那么深情的写下“献给母亲”四个大字,以抒发对母亲的深情。

母亲晚年时候,杨振宁也多次将母亲接到自己的身边照顾陪伴。

“这一切,也让晚年的母亲由衷地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和自豪。

1987年,杨老太太仙逝,享年91岁。她带着满足和欣慰悄然地走了。……

就在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那五年时间里,杨振宁的母亲带着杨振宁度过了一段非常艰难的岁月。

也正是由于这一段艰难的岁月,使得杨振宁在他幼小的心灵就深深地爱着母亲,在他心目中,母亲是最伟大的。

在杨振宁看来,没有母亲的爱,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杨振宁。

也正因为如此,杨振宁一直把母亲对他的爱铭记在心,而他对母亲那份爱更是深情而执着。”《杨振宁科研与爱情的故事》一书写道。

5岁那年,杨振宁的叔叔请来了一位老先生,教杨家的孩子们“读书”。

从此,杨振宁开始了读书生涯。

老先生教的是《龙文鞭影》,是中国旧时的启蒙读本,主要功能就是认字,开蒙。

其实这本《龙文鞭影》比我们熟知的《三字经》、《百家姓》好,因为整本书都是四个字一句,每四个字就是一个历史故事。

可惜教书先生没有讲故事,而且让学生死记硬背。

教书先生在台上认真地教,孩子们认真朗读,已从母亲那里学会了三千多字的杨振宁自然很快就把《龙文鞭影》背得滚瓜烂熟了。

母亲边学边教,给孩提时候的杨振宁播下了智慧的种子,让他终身受益。

后来,尤其《龙文鞭影》时打下的功底,让杨振宁的国文课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后面,读书对杨振宁来说是很不费劲儿的,谁让他有个好母亲,从小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他不像一般孩子觉得读书苦,而是相反,他生来就有极强的好奇心,敏锐的观感。

所以他对很多东西都有兴趣,在运动方面他会溜冰、打冰球、打墙球和骑自行车。

基础好的他,是有充足时间做这些的!

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可能一般人觉得没什么,但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

有些科学家就因为只会科研,没其他兴趣爱好,结果逼出问题来,甚至想不开自杀。

杨振宁的科研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碰上困难的时候,他可以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释放,还有就是文学功底不错的他(后文会讲),可以把实验过程和心得写下来,写着写着,也许就有灵感了。

从小教孩子识字,对一个人未来有好处,毕竟字是后面一切的基础。杨振宁的母亲做到了,而且做得比大多数母亲好。

后来杨家请教书先生来教,也是个明智的选择,毕竟自己没懂那么多知识,该让别人教,就让别人教。

现在,真正不认识字的父母很少,就算不认识杨振宁母亲也是榜样。

孩子在不断成长,当自己教不来或教不动,就该寻找外部的帮助,更何况现在可以选择的培训机构那么多。

只有父母不愿意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父亲

6岁那年,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从芝加哥大学获数学博士学位回国(有的资料说是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数学博士)。

同样,杨振宁也具有数学天赋,他的笔算和口算都是同学们中的佼佼者。

但遗憾的是杨振宁的动手能力一般,手工做得不太好。一次手工课上,杨振宁兴致勃勃地捏制了一只“鸡”。

回家里给爸爸妈妈看,父母笑着说,“很好!很好!是一段藕吧!”

也许这,提前预示了后来杨振宁从事的是理论物理学研究,而不是和他的同乡、同学、同伴,后来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一样,从事应用物理学研究。

再后来,敏锐的杨武之觉察到儿子有不同寻常的观察力,开始以文学和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他。

部分人小时候动手能力都不强,愿父母们和杨振宁父母一样,别为难孩子们,用智慧给他们正确地培养方式吧。

杨振宁在《父亲和我》一文中写道:

厦门那一年的生活我记得是很幸福的,也是我从父亲那里学到很多东西的一年。那一年以前,在合肥,母亲曾教我认识了大约3O00个汉字,我又曾在私塾里学过《龙文鞭影》,可是没有机会接触新式教育。在厦门,父亲用大球、小球讲解太阳、地球与月球的运行情形;教我英文字母。当然也教我一些算术和鸡兔问笼一类的问题。不过,他并没有忽略中国文化知识,也教我读了不少唐诗,恐怕有三四十首;教我中国历史朝代的顺序:夏商周等。

杨武之经常会跟杨振宁讲历史、科学,并且提到诺贝尔奖金。童年的杨振宁说他将来要得到诺贝尔奖。还好杨武之没有像一些父母,说不可能,甚至教训一顿。20年之后,杨振宁童年的话竟成事实。1957年,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令中国人感到欣慰和自豪的是杨振宁和李政道此次赴斯德哥尔摩,持用的还是当年留学出国时的中国护照。”《诺贝尔奖坛上的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的故事》一书写道。

1934年秋,杨武之休假去德国柏林大学研究数学一年,这段时间杨振宁每星期帮母亲写信。

在信中有时还与父亲讨论代数或几何题目可以有多种解法的心得和体会。

在异国他乡的他,为杨振宁在数学方面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感到欣慰高兴。

对于儿子在数学方面的优异表现,杨武之当然早就知道。

如果换成一般的父母,这时会刻意在数学方面提早把微积分和解析几何教给杨振宁,他自然能理解和接受的。

但是,智慧的杨武之并没有这样做,他没有选择拔苗助长。

“他深深明白,学好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健全的人格,比当什么天才儿童更重要。

杨武之认为,一个人只要有了全面、稳固的基础和正确的学习态度,打好底子,以后要学什么、专攻什么,也是事半功倍和不会走弯路的。

所以,当所有人都劝他早早让儿子多念一些数学的时候,杨武之却反其道而行,在杨振宁初中一、初中二那两年的暑假,请来了一位家庭教师丁则良先生。

丁则良是清华历史系雷海宗教授的得意弟子,他是专门来教杨振宁读《孟子》的。”《杨振宁科研与爱情的故事》一书写道。

杨武之这位数学博士,没有提早向儿子灌输一些数学方面的高深知识,而是让儿子学习诗、歌、词、赋,学习历史和古文等文学类的知识,这些在以后很难有时间认真学习的东西。

正如杨振宁后来回忆时所讲:

我九、十岁的时候,父亲已经知道我学数学的能力很强。到了11岁入初中的时候,我在这方面的能力更充分地显示出来。

回想起来,他当时如果教我解析几何和微积分,我一定会学得很快,会使他十分高兴。

可是他没有这样做。

我初中一年级与初中二年级之间的暑假,父亲请雷海宗教授介绍一位历史系的学生教我《孟子》。

雷先生介绍他的得意学生丁则良来。丁先生学识丰富,不只教我《孟子》,还给我讲了很多上古历史知识,是我在学校的教科书上从来没有学到的。

下一年暑假,他又教我另一半的《孟子》,所以中学的年代我可以背诵《孟子》全文。

《孟子》是中国科举制度要求考生必背的内容。已过古稀之年的杨振宁回忆道:“《孟子》里头有很多关于儒家的哲学,你可以了解整个中国的思想方式。

现在回想起来,这对于我整个的思路,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这比我父亲那个时候找一个人教我微积分要有用得多。”

经过两个暑期的学习,杨振宁在初中阶段已可以背诵全部《孟子》,并在中国历史、包括学校课本没有教的上古史方面增加了不少知识。

杨振宁后来一再指出,这个阶段的学习确实对他以后的工作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父亲杨武之书架上有很多英文和德文的数学书籍,杨振宁常常翻看。

他也多次去问父亲各种问题,他总是说:“慢慢来,不要着急”,只偶尔也给他解释一两个基本概念。

不揠苗助长,在父亲这里是一以贯之的。

“投考西南联大前,杨武之已开始为儿子讲解一些近代数学的基本观念和精神,让他读一些英文数学书籍,包括赫地的《纯粹数学》及贝尔的《数学人》,以及讨论群论、无限大等问题,令杨振宁在这一个时期对数学的兴趣和了解进一步提高。

数学是理论物理学工作者最重要的工具。

在西南联大,杨振宁受到了极为严格的数学基础训练,历年考试成绩均名列前茅。

在西南联大里,不仅有像杨武之、姜立夫、江泽涵等中年数学家,而且拥有一批像陈省身、华罗庚等著名青年数学家。”《杨振宁科研与爱情的故事》书中写道。

华罗庚和杨武之有师生之谊。

这些都给了杨振宁不可磨灭的印象。

在四十多年后,杨振宁在《杨振宁论文选集》中还写道:

我的物理学界同事们大多对数学采取功利主义的态度。

也许受我父亲的影响,我较为欣赏数学,我欣赏数学家的价值观,我赞美数学的优美和力量:它有战术上的机巧与灵活,又有战略上的雄才远虑。

而且,奇迹的奇迹,它的一些美妙概念竟是支配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

人文知识

杨振宁在物理学方向的成就是众人皆知的事情,如果聆听他的演讲,阅读他的科学随笔,就会发现他在文、史、哲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

杨振宁弟弟杨振平,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初中的时候,无聊起来有时翻开大哥高中时的国文课本,记得在李白的《将进酒》长诗后面有他写的几个字‘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绝对!’

多年后我问他为何把王维的《渭城曲》的一句和李白的《将进酒》的一句凑在一起,他说那是父亲当年在安徽某小城的一个酒家看到的一副对联。”

可见,杨振宁文学不错,父亲对杨振宁的爱好和兴趣,影响颇深。

“至于文学方面,振宁在高小时期已经看了大量的章回演义小说。如《水讲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镜花缘》以至《七侠五义》《江湖奇侠传》等。

另外,杨振宁对图书馆的一些科普书也很感兴趣。这些科普书都是国外一些物理学家写的,国内有人将它们翻译成中文。

杨振宁把这些科普书的中译本从图书馆借出来,认真地阅读。

尽管有些内容他不能完全理解,但给了他很多的‘营养’,对他很有帮助。

杨振宁对书中所描述的科学上新的进展、许多奇妙的几乎不可置信的知识,产生了向往的感觉,这对他以后学物理都有一定的帮助。”《杨振宁科研与爱情的故事》一书写道。

杨振宁虽然在西南联合大学学的是物理专业,但接受的是通才教育。

杨振宁后来回忆道:“我记得很清楚联大的大一国文是必修课,当时采用轮流教学法。每一位教授只讲一个到两个礼拜。

一般说来,轮流教学法的效果通常是很差的,会产生混乱的情况。

不过那时的教授阵容实在很强,轮流教学法给了我们多方面的文史知识。

记得教过我大一国文的老师有朱自清先生、闻一多先生,罗常培、王力先生等很多人。”

在这些老师的熏陶下,杨振宁打下了深厚的人文知识功底。

1999年的一天,杨振宁深情地说:“清华园是我儿时长大的地方。今天早晨起来,我从招待所的窗户看去,就是我念小学的学校。”

并且幽默地说:“我有种异样的感觉,好像人生走了一个圈。”

是啊!童年人生这多重要的时期!也许哪天我们老了,忘记了青年、中年和老年的一切事物,但童年终究是忘不了的。

理解童年,反思童年,懂童年,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

年龄相差很大的夫妇很常见,但大部分年龄相差很大的情侣在结婚前可能会犹豫不决,或者后来的婚姻在年龄相差很大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并不幸福。 那么,让我们来介绍一下年龄相差很大的夫妇是否合适。

  幸福与否,不是由年龄决定的。 心和行动的决定很多。 年龄相差很大的男女,男性比女性好。 会好起来的。 女性分娩后,可能会有精神,衰老得很快。

  幸福不是年龄,而是他对你好不好。 每个人的经验都不一样,所以心的年龄也不一样。 如果两个人合得来的话,不管相差多少岁都适合结婚。 纵观人类历史,夫妻年龄差距最大的可以达到95岁。 最受欢迎的是法国总统和他的妻子,年龄相差24岁。 扬振宁和第二任妻子翁帆结婚时,扬振宁巳82岁。 当时翁帆28岁,两人相差54岁,但年龄不影响夫妻感情。

  最主要的还是两个人的性格、三观,我觉得这两点比较合适。 年龄差不是什么问题。 如果单纯是年龄差的话,男性比女性大3岁或4岁比较合适吧。

  年龄一样的话,两个人共同的话题会变多。 如果男人比女人年长,男人相对成熟,所以照顾女人,疼你。 当女性大于男性时,女性往往会转向男性。 但是,我认为这是绝对没有结婚的,自己的婚姻必须自己主张,才能知道幸福与否。

  当一个人遇到爱情的时候,我认为年龄对两个人来说只是一个数字。 我身边有同龄在一起的夫妇,也有分开十几岁在一起的夫妇,但同样的他们有幸福的婚姻生活。

  外祖父和外祖母属于外祖父比外祖母大10多岁的结婚年龄之差。 因为祖母比祖父小很多,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祖父有时把祖母当成妹妹一样照顾。 就像运送水一样。 祖父在自己在祖母身边的时候,不让做这样的体力活。

  我想这就是爱的样子。 虽然结婚生活短暂,过了漫长的几十年,但两人的交往方式,却像是坠入爱河的情侣所拥有的样子。 有一次,祖父会做孩子气的事,但祖母忍不住说祖父的话。 看着爷爷因为做错了事被奶奶骂得不吭声的样子,我觉得这是另一个小幸福。

  1信任是经营婚姻生活最必要的能力

  信任对婚姻最重要。 婚姻就像两个伴侣,要相信对方是自己的缘分伴侣,随时相互支持、相互信任。 难关在一起度过,幸福在一起享受! 有了“信”,人才立得住。 这是婚姻和谐的基础。 信任是经营婚姻生活最需要的能力。 请一定要记住。 请相信你的恋人。

  2做到“无关紧要”

  不管是男是女,经营婚姻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必须做到互不“扯上关系”。 这并不意味着不关心,不介意,而是充分信任。 不管对方的信息是男是女,不管对方平时是否和异性交往,这都是最低的信任。 但是,很多人还有另一种关系。 那就是我真的不关心,我不在乎。 这表明我真的不爱你,真的已经厌倦了,所以学习找出哪个是“不相关的”很重要!

  3合适的浪漫

  “结婚是爱的坟墓”,很多人可能会这么说。 其实这是对婚姻的误解,婚姻有时可能是负担,但更多的责任,幸福,陪伴,担心! 结婚需要经营。 适度浪漫对缓和彼此的关系真的很重要。 这可以互相增加润滑剂,使婚姻更好、更顺利地进行。

婚姻登记处是人们进行结婚或是离婚登记的场所,新人们在进行婚姻登记时都要先了解清楚这个位置。就比如说萧山区, 萧山区民政局 婚姻登记在哪、结婚登记三大要点,一起来看看。

萧山区民政局 婚姻登记在哪

萧山区民政局 婚姻登记在个月迁入市民服务中心办公,原萧然路279号不再受理婚姻登记业务,受理时间也有所调整,婚姻登记受理时间是11:45,下午13:00—16:45,六上午9:00—11:30,下午13:00—15:30,周六不受理离婚登记。

萧山区市民政局服务中心位于市心北路880号的农业大厦内,交通很方便,你可以乘坐二号线振宁路站A出口就可以到达。萧山区市民政局服务中心建筑面积9800余平方米,共三层,每层设A、B、C、D四大区域,分别是相关部 门窗 口及后台办公用房。

结婚登记三大要点

第一要点:网上预约流程

结婚登记有些地方需要在网上预约申请,有些地方可以直接到婚姻登记处登记,网上预约的方式具体如下:

1、网上预约。可以自己登陆民政局的网站,直接在网上进行预约。

2、电话预约。现在通讯非常方便,只要有电话就能解决很多问题。结婚预约登记方式还可以通过语音电话或人工电话进行预约,预约时要输入双方的证件号码、预约登记日期和联系电话等信息。

3、现场预约。现场预约相对前面两种方式会比较麻烦,当事人或委托他人,带好结婚登记所需要的证件材料前往婚姻登记处进行预约。

第一要点:准时登记

1、在网上办理预约之后,必须按时登记,否则预约将作废。

2、如果你选在特殊日子登记结婚的话,新人朋友最好多关注下民政部门发出的预约通知,最好提前1-2个星期预约,以免领证人数太多会限制预约人数。

3、虽然提前预约成功,但是在当天领证的人肯定很多,所以在这重要的日子新人们最好早点去排队,不然就要等很久的时间了。

第三要点:结婚登记流程

一、提交证件

1、一定要带好双方的身份证及户口本原件,如果是集体户口,要到所在单位要来集体户口首页的复印件并加盖公章,还有自己的集体户口页原件。另外,还有新人的结婚证件照片也要准备好。

二、结婚登记审查

1、登记管理机关会对新人所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查,看证件是否有效、资料是否齐全。

2、审核好资料之后,询问相关的情况,看是否符合结婚条件(如:双方是否达到法定婚龄,是否重婚等等)。

三、结婚登记

1、如果符合结婚条件的,等证件办好之后马上就会发放结婚证。

2、假如之前有离过婚的,应当注销离婚证。

我语录:关于 萧山区民政局 婚姻登记在哪、结婚登记三大要点的内容介绍到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结婚登记一定要去民政局的婚姻登记处才能进行,而且要带上很多相关的证件,大家千万不要忘记哦。

幸福不在于岁数的大小,而在于他对你好不好。不同的人,由于经历不同,心里的年龄是不同的,只要两个人合适,差几岁都适合结婚。纵观人类历史,夫妻年龄相差最大的可以达到95岁。最热门的是法国总统和他的妻子,年龄相差是24岁。扬宁和他的第二个妻子翁帆结婚时,扬振宁巳经到了82岁,当时翁帆才28岁,两人相差54岁,但年龄并没有影响这对夫妻的恩爱。

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两个人的性格、三观,这两点合适,年龄差距真不是太大的问题。单纯来说年龄差距的话男人比女人大三四岁的样子比较合适吧。

年纪如果相当,那么两个人的共同话题会多一些,如果男生比女生大,那么男生相对成熟会多照顾女生一些,一直宠着你。如果女生比男生大,女生就会多迁就男生一些。但这只是我认为,婚姻没有绝对,自己的婚姻要自己去主张尝试才知道,是否幸福合适。

我觉得当人遇见爱情的时候,年龄对于两个人来说就只是一个单纯的数字而已。我身边有同岁在一起的夫妻,也有相差十多岁在一起的夫妻,但是同样的他们都有幸福的婚姻生活。

  杨振宁,安徽省合肥县人,民国十一年八月二十二日出生。一九二八年就读厦门国小、一九三三年就读北平崇德中学、一九三八年插班昆明昆万中学高中二年级、一九四二年西南联大毕业、一九四四年西南联大研究所毕业、一九四五年在西南联大附中教学后赴美、 一九四八年夏完成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一九四

  九年秋天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一九五七年获诺贝尔物理奖、一九五八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一九六五年应纽约州立大学校长托尔邀请筹备创立石溪分校研究部门、一九六六年离普林斯顿赴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主持物理研究所,担任教授至今。杨氏於一九三八年以高二的同等学历,考取当时由清华、北大、南开三个大学合并的西南联大的化学系, 后来改念物理系。 

  一九五七年,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学金。他们这项贡献得到极高评价,被认为是物理学上的里程碑之一。尽管他们早已入了美籍,但也是“美籍华人”,消息传来,中国人无不引以为傲。 杨氏也是以曾经接受中国文化的薰陶为自傲的,那年他们在接受诺贝尔奖金的时候,由他代表致辞,最后一段,他说:“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这就是: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於现代科学。” 

  在教了十七年书之后,杨氏於一九六六年,离开普林斯顿大学,前往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主持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工作。 他认为是自己“走出象牙塔”,重新出发,科学界人士对他再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可能性,抱持期待与乐观。杨夫人杜致礼女士,出生名门, 为杜聿明将军掌珠,专攻文学,中英文造诣均佳,曾在台湾教过英文,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中文, 言谈举止富书卷气,育子女三人,老大杨光诺电脑工程师,老二杨光宇,化学家,杨又礼,医生。

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

杨振宁 (Chen Ning Yang)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原籍安徽省原凤阳府。杨振宁的父亲杨克纯(字武之)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数学博士,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主任多年。杨振宁1938年至1944年在中国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杨振宁的学士论文的导师是吴大猷,硕士论文导师是王竹溪。1945年赴美求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8年至1979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和波兰、美国等6所院校的理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研究员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66年起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艾伯特·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1999年5月21日正式退休,石溪分校同日将理论物理研究所命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同年被该校授予一等荣誉博士学位。

杨振宁于1956年与李政道教授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因而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原理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对称性的认识,为人们正确认识微观粒子世界开辟了新天地。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大大促进了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研究。在粒子物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另外,杨振宁还是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诸多领域中重要研究方向的先驱和奠基人。

1971年以来,他多次到中国探亲、访问和讲学,同时努力帮助中国学者和留学生在美进行科研和学习,在促进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1998年6月,清华大学授予杨振宁为清华大学名誉教授,1994年6月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夫人杜致札(已故)是杜聿明的女儿,她是杨振宁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附属中学教书时的学生。他们于1950年结婚,生有两子一女:长子杨光诺、次子杨光宇和女儿杨又礼。

先说一下我的想法。

我想,如果两个人都是各自的工作都还不错,父母也还在身边的情况下,那我觉得年纪差距大一些不是什么大问题。

两个人的工作都比较好,那就意味着两个人的收入基本上也差不多。虽然生活在一个城市,但是大家生活习惯不一样,三观也会不一样。所以如果两个人都是比较独立的人,而且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那么彼此之间也会比较容易沟通。

当两个人有了孩子之后,更能理解彼此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也会有更多的话题聊。

如果两个人相差太大了,那么就要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了。因为年纪相差太大了的话,一方面是经济压力大一些,另一方面也会在未来的生活中遇到更多问题。比如说一个家庭还好一些,但是另一个家庭就不一定了。两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还会有更多冲突。所以说这方面就比较难解决了。

我想,如果是年纪相差太大的话,还是不要选择结婚吧!虽然结婚了之后可能会很幸福。但是一段婚姻中不单单只是夫妻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就行了,而是要考虑到双方父母啊什么的。毕竟结婚之后可能会有孩子之类的问题,孩子出生之后家庭也不能少了老人和孩子呀!

这个问题我之前就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我觉得如果真的要结婚的话就要去考虑这个问题了。

首先一定要考虑到对方父母是否同意和认可。因为在一些地方上还是存在着这样的一些观念的,比如说彩礼呀什么的。

而且如果说男方父母不同意的话,那么以后有矛盾什么的也很难解决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3625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1
下一篇2023-10-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