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魔方中小山秦丽结婚了吗

幸福魔方中小山秦丽结婚了吗,第1张

秦丽没有和张山在一起。

《幸福魔方》,东方卫视新年新节目,突破了原先情感类节目主持人、当事人、调解人各居一面的场景,设计了“玻璃屋”的舞台,主持人和当事人坐在“玻璃屋”中,各当事人和心理疏导师围坐四周,组成一个360度的全景空间,节目创意和片头来自美剧《Lie to Me》(《千谎百计》),并延续了该剧的风格。

节目题材

东方卫视《幸福魔方》制片人陈晔认为,《幸福魔方》特别“贴近生活”,选题是主流色彩的话题,杜绝“小三”一类的边缘华话题。

陈晔表示,“每一期节目,都能够给受到伤害的双方提出正确的、人道的和温馨的解决办法,给矛盾双方带来了全新的心灵解脱以及关系的再建,给观众有很大的启发。就此,牢牢地吸引了一批忠诚度较高的观众,构建了《幸福魔方》的收视基本盘。”

婚姻是一座城,城的美好,不仅需要男人来建设,还需要女人添砖添瓦。婚姻是一座庙,庙里供奉的不是佛,而是未来,若想要这座庙变得更加光亮且富有佛性,那么就需要男人爱女人,女人爱男人,男人与女人一起打扫庙里存在的灰尘。婚姻里,最怕的是什么?男人无主见,女人太心软。男人无主见,就会在建设婚姻这座城的时候,被外来的人肆意干扰,使得这座城建设的乱七八糟,女人太心软就会让婚姻这座庙宇,被外来人肆意践踏,永远不会变得更加光亮且富有佛性。

婚姻里,谁能够肆意干涉男人与女人好不容易组建的城池或庙宇?毫无疑问是婆家人以及娘家人。这两家人是亲人,与男人与女人的婚姻有秘密的小通道,通过这条小通道,婆家和娘家就能够在男人与女人的婚姻里毫无忌讳的来回奔走和破坏。男人和女人若想要守护好自己的城池或者庙宇,让自己的婚姻有更美好的未来,面对婆家和娘家的“亲情绑架”,就不能太心软和无作为。懂得不妥协,才能让婚姻不断向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有一位女性读者程女士,她和自己的老公张山结婚差不多有4年的时间,程女士有一个小叔子,婆婆很疼爱他,为了他,程女士的婆婆一直以亲情绑架自己的儿媳和儿子,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程女士的婚姻经历,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帮助。

程女士和老公张山2015年结婚。婚后,张山在市区开办儿童绘画培训班,事业刚刚起步,由于名气不响,生源很少,所以当初办班装潢的费用二万多元还没法还。程女士是私营企业的普通员工,虽然工作清闲,但是工资微薄。婚后的生活过得很拮据。

不久,程女士的孩子降生了,初为人父的程女士的老公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穷则思变,他和同住市区的大学同学一起,将儿童绘画培训改为高考美术生考前集训班,地点转移到重点高中旁的门面房内。想不到经营思路的转变,让生意越来越红火。经过几年辛苦地教学,许多学生考上了重点美术院校,张山手里也有了余钱。

本来以为岁月静好,三口之家从此过上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谁知,老家的一个电话让张山陷入了沉思。

电话是程女士的婆婆打来的,情绪比较焦躁。问题是张山的大弟弟要与相恋二年的女友结婚,女方娘家要求有新房,不住老家的旧房子。镇上的房子首付要十几万元,他大弟弟刚工作,手里根本没积蓄,女方还催着要买房。无奈之下,程女士的婆婆向张山寻求资助:“阿山,我和你爸种家里的几亩地,只够平时吃喝的,没有积蓄。现在你弟要娶媳妇买房,你看,你能不能给资助点啊?听说你开了学校,有家底。”听到母亲哽咽地请求,张山心软了,他问:“妈,我只是办个班而已,手里也没太多,弟弟需要多少?”“你就支持十万吧,其余的让他找朋友再凑凑,先把首付交了,贷款让他自己慢慢还。” ,婆婆一开口就是十万元,这让程女士和张山都为难了。

家里的积蓄一共就只有不到十一万,孩子马上就上幼儿园,如果这十万给弟弟,程女士自己就要借钱给孩子上学。张山和程女士商量:“老婆,希望你能理解,爸妈不容易,我们还有学校,钱还能再挣。”程女士理解张山的难处,家里负担重。程女士想:“谁让我们是老大呢,为爸妈分担些吧。”

之后张山更加勤奋地经营培训班,好口碑带来的影响力,让生意开始火爆起来。正当程女士和老公张山都沉浸在创业带来的成就感中时,老家的婆婆来了。她单独和张山说:“你二弟秋天就要结婚了,就住家里不买房了。但是,女方家要十五万元的彩礼,原本想退婚的,但是姑娘怀孕了,说退婚她就要去县里告你弟。你帮帮他吧,阿山,你不能不管。”,婆婆的哭诉让张山沉默了。

老公无奈向程女士开口:“我弟也没办法了,你看现在拿不出钱就僵在这儿了。”程女士平静地和老公说:“你的家人把你当作提款机,依赖你,只要用钱就想到你。你二弟的彩礼钱为什么要我们出?”张山难为情地说道:“老婆,我不想让妈为难。”程女士则是理所当然地说道:“当然不能让公婆负担啊,你二弟有装潢手艺,他可以用老家房子抵押,贷款他自己做工慢慢还,不行吗?”

最后,在程女士的坚持下,张山没有再资助弟弟,婆婆气得和程女士一家断了往来。程女士跟我说完她的经历,问我:“老师,我跟你说这些,就是想问问你,婆婆“亲情绑架”,我没有妥协,婆婆生气和我们断绝了往来后,我该怎么办?”

当时,我给她的回答是:“你的做法很对,婆婆以亲情的名义,不顾及你们的婚姻幸福,让你们拿钱给你们的二弟本身就不对。若是你们真的妥协了,说不定你们的婆婆还会在她二儿子生完孩子后,让你们帮着抚养呢?当然我说这话,并不见的是这样,只是一个举例,说明一个问题,孝敬婆婆是没错,善待婆婆是没错,但是我们不能任由婆婆在自己的婚姻里乱来,这样只会让我们的婚姻变得不幸福。

不管是男人娶了妻,还是女人嫁了人,守护小家的幸福是最重要的,至于婆家人和娘家人的事情,只要不是太过分或者伤及到自己婚姻幸福根本的事情,可以帮,反之,我们不能任由婆家人和娘家人胡来。对于你婆婆不再跟你们往来这件事,我个人建议,老年人总是会有想通的一天,你们过你们的日子就可以。”

上文我讲过,婚姻即是一座城,又是一座庙,想要让城变得更加富丽堂皇,想要让庙变得光亮且有佛性,那么男人和女人在婚姻里不仅要互相有爱,也要在经营婚姻的时候,把肆意践踏自己婚姻幸福的人,拒之门外。记住一句话“佛有慈悲心,亦有金刚怒目”,我们不能因为对方是自己的婆婆或者是自己的母亲就心软,倘若她们真的爱我们,那么她们就不会做出来破坏我们婚姻的事情。所以,遇到“亲情绑架”的婆家和娘家,我们不能妥协,懂得拒绝,才是让婚姻长久幸福的唯一办法。

河南这位父亲是因为三次核酸检测报告确认儿子在郑州。在自己寻找没有结果的情况下,他向派出所以及办事处,甚至还有媒体求助。最后在各个部门的帮助下找到了离家出走了八年的儿子。在张山这位父亲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的深深的爱。

张山夫妻两人只有一个儿子 ,夫妻两人对孩子给予厚恩。但是孩子从初中起就沉迷于网络游戏。初中毕业就不上学了,开始四处打工,挣的钱都去了网吧玩游戏。挣不到钱就问父母要,父母不给就吵架。到了结婚年龄,父母托人给孩子介绍了女友,但是儿子的心思仍然在玩游戏上。在一次争吵的时候 ,儿子赌气说“我的事情不用你们管,再管我明天就走”。张山赌气说“走了就不要回来”。就因为一句气话,儿子从此离家出走。父子彼此之间有八年没有再联系。

在这八年里,夫妻俩跑遍郑州周边的各个地。但是每次都是失望而归。张师傅为了找到儿子,每年都会去郑州的工地打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郑州的第一次核酸检测中,竟然在相关的软件中看到儿子在郑州检测核酸的报告。在这么大的郑州找到一个人还是很难的,于是张师傅想到求助派出所和当地的媒体。在这些部门的帮助下,张师傅很快的找到了自己的儿子居住地。父子相见非常激动 ,这么多年来彼此都有很大的变化,多年来,压在张师傅心头的石头终于搬走了。

经一事长一智,张师傅的儿子经过这八年的磨砺,以后能够好好工作 ,体谅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弥补自己这么多年来给父母带来的痛苦,也希望这一家可以幸福而又平静的生活。

大家是否记得《三国演义》中张山饰演的赵云将军,高大英勇,他就是张嘉芸的父亲,现在是国家一级演员。

不仅如此,张嘉芸的母亲一家更有来头。外祖父陈强是新中/国的第一位国际影帝,大舅陈佩斯是家喻户晓的喜剧演员,母亲陈丽达则是一位**剪辑师。

可即使生在这样的演艺世家,张嘉芸也并没有明星梦,而是和其他小孩一样按部就班地去完成自己的学业。

从小到大生活在父母港湾中的张嘉芸被保护得很好,也是一个听话的孩子。

直到高二那年,张嘉芸意识到自己虽然学习能力很强,但是在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决定出国留学。

最终被加拿大排名前三的UBC数学系录取,开启了四年美好的大学生活。

毕业后的张嘉芸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选择在港城大的大数据专业继续攻读研究生,成为班里为数不多的女生。

从本科到研究生,虽然张嘉芸就读的专业都是别人眼中看起来枯燥又难懂的理科,但她本人可并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

本身就有着姣好的颜值,再加上173cm的身高,让张嘉芸看上去简直就是标准的九头/身/美/女,分分钟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相比同龄人的学生气,大学时期的张嘉芸反倒多了几分成熟与精致。经常会在社交平台晒出各式各样的美甲,以及领略异国风景与 美食 的照片。

结束学业后的张嘉芸回到了自己出生长大的城市帝都,并进入互联网大厂工作。

闲暇之余会去各地打卡探店,处处透露着高贵精致,可谓在最美好的年纪活成了别人眼中理想的自己。

但张嘉芸才不是空有一副好皮囊、只懂吃喝玩乐的女生,在2020年,她接到了《最强大脑》节目组的通知,经过层层选拔成为强者区的参赛者。

此刻,你是否会觉得生活是不公平的?

有的人只是好好生活都已经很费力了,而有的人本就拥有很多,生活还给予他们额外的馈赠。

无疑,张嘉芸是个幸运的女孩儿,可她的幸运并不止于此。

现在的张嘉芸应该会十分感谢18岁时自己出国留学的决定,因为她遇到了此生挚爱。

她和男友马修相识于UBC大一的计算机课,和无数校园恋的开始一样,美好又浪漫。

马修以辅导功课为由,每晚都会陪着张嘉芸上自习,然后再开车带着她吃宵夜,尝遍了温哥华的 美食 。

不过,张嘉芸说马修到现在都不承认是自己追的她,也是很可爱的男生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两人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为大学生活又增添了一抹明亮的色彩。

爱情最好的样子就是两个人共同成长,张嘉芸和马修就是这样。

张嘉芸不太懂人情世故,马修就带着她一起看世界;马修不够成熟,但遇见张嘉芸,他开始有了自己明确的人生规划。

身处异国,两人一起经历喜怒哀乐,也因为马修的存在,张嘉芸多了一份笃定的安全感。

大学毕业后,两人一起申请研究生,张嘉芸去了香港城市大学,而马修则考取了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硕士。

在两人身上,除了看到具备考取名校的实力, 更值得欣赏的一点是,虽然两人是在恋爱期间,但并没有绑定要去同一所学院,而是出于对未来以及自身的考虑,选择了各自认为适合的学校。

难免会异地,但这也是考验感情最好的时机。只有对的人,才能经得住时间和外界的考验。

张嘉芸和马修的状态似乎从未受到异地分离的影响,不在一起时两人各自奔赴前程,重聚后却又像初在一起时那般美好,每个节日都会如约而至的出现在彼此身边。

对于未来,张嘉芸也有着自己的规划,主业是在互联网公司从事数据类工作,副业做自媒体。直到计划变现,张嘉芸才意识到想要把这两者都做好是件不容易的事。

于是,工作了四个月的她还是选择辞职专心做自媒体,并移居深圳。

当时的张嘉芸已经收获了一部分粉丝,很多人对她的选择表示可惜,毕竟是名校毕业的高材生,怎么就选择当网红了呢?

但身为男友的马修却一直都鼓励她做自媒体,从拍摄的专业相机到视频剪辑的课程,马修都亲自做功课,十分上心。

而且张嘉芸也坦言,自己喜欢分享也十分热爱自媒体这份工作,同时,能够让自己的价值更大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做到让自己经/济独立。

其实,张嘉芸的男友马修是潮汕人,家境也很殷实,而张嘉芸本身的家境也很不错,完全可以过享受人生的生活,但她还是选择做一个独立的女生,真是太清醒了。

对于恋爱的相处之道、女性成长,张嘉芸都有着自己清晰的认知,这与她原生家庭的教育分不开,这才是见过世面的女孩的样子。

张嘉芸曾分享过一条视频,关于ding级/富/二/代的择偶标准:精神层面要契合;家教要好;有能力,并且有自己的生活与事业

在张嘉芸和马修的恋爱中,不仅能看到世俗意义上的浪漫和美好,更重要的是两个人内心给予彼此的支持与认可,还有不可或缺的经历,都是这份感情能长久下去的滋养。

虽然两人的爱情长跑达六年,张嘉芸也曾说过马修就是那个想让自己托付终身的人,两人的内心深处也早已默认对方是自己今后人生的另一半,可该有的仪式感一个都不少。

2021年11月21日,马修精心准备了一场隆重的求婚,说是婚礼现场都不为过。花海一般的求婚现场,以及家人、好友的见证,是张嘉芸曾经幻想过的画面就这样发生了。

作为家里的独生女,张嘉芸的父母十分开明,并没有因为私心把女儿留在身边,给远嫁深圳的女儿购置了一辆保时捷作为嫁妆。

两人的婚房也十分气派,是坐拥深圳前海的海景房,视野开阔,每天能看到如此美的风景真是想心情不好都难。

不过,最值得期待的还是张嘉芸和马修备受瞩目的婚礼。

20人的接亲团,刺绣精美的中式嫁衣,还有广东媳妇特有的猪牌和金手镯,不但不俗气,反而氛围感拉满。

婚礼晚宴以高级酷炫的 科技 感为主题,融合了两人在UBC读书时的场景,以及加拿大枫叶的点缀,非常完美。

要说别具一格还属婚房的布置,游泳池上搭中式鹊桥,再将红色的玫瑰花瓣洒落在泳池中,有创意又应景,一个“美”字都不足以形容。

婚礼后不久,张嘉芸又解锁了自己的新身份,成为一名准孕妈。

就在6月11日,张嘉芸和马修的小公主出生了,正式成为一家三口。而张嘉芸的状态依旧很好,不少网友都夸仿佛是抽空生了个娃一般。

产后第五天,张嘉芸入住了深圳一家天花板级别的月子中心,宽敞的落地窗每天都能看到蓝天大海,室内从设计到母婴产品都是高配,宝宝也会被24小时照顾,产后抑郁在这里应该不存在吧,真的是无微不至。

在月子中心的第二周,张嘉芸的身材就基本恢复到了孕前,迫不及待地开始试穿新衣服,哪里看得出是刚生完孩子的妈妈。

同样是产后妈妈,有人坐月子一地鸡毛,有人因此产生矛盾,而有的人却成为婆家捧在手心里的公主。

不得不说,嫁对人真的可以省去很多烦恼。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张嘉芸一样,但拥有清晰的三观,注重提升自己,保持独立的赚钱能力,你的人生就不会差到哪里。

愿每一个女生都能够不负自己,不负未来,活出自己的满分人生。

张蓉芳是中国女排“五连冠”时期的主力队员,享有“怪球手”“网前魔术师”的美誉。1986年,她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带领中国女排夺得世锦赛冠军。

张蓉芳的丈夫胡进曾是中国男排的主力二传手,夺得过世界杯第五名的好成绩。

胡进两次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但带队成绩都强差人意。

张蓉芳与胡进都热爱排球,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他们是世界上唯一一对担任过国家女排主教练的夫妻。

因为排球,张蓉芳与丈夫大半生分居,他们的婚姻充满着悲壮与传奇,泪与痛始终相伴……

张蓉芳1957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父亲张凌云是河南省新蔡县人,在成都沙河工程水文系统当工人。

张蓉芳的母亲高青莲是四川人,在成都著名的小吃龙抄手店当服务员。

张蓉芳共有兄弟姐妹7人,她在家排行第四。小时候的张蓉芳患有小儿支气管炎,哮喘很严重,母亲带着她四处求医。服用大量的中药后,张蓉芳的身体康复了。

由于家里孩子多,10岁时张蓉芳就帮母亲干家务,她居然能挑100斤的大桶,左右邻居啧啧称奇。

张蓉芳是排球天才,13岁被四川女排选中。1976年,国家女排主教练袁伟民觉得张蓉芳是一棵有潜力的好苗子,将她调入国家队集训。

张蓉芳从没出过远门,不愿意去北京,加上她不会说普通话,担心无法和队友交流,因此张蓉芳迟迟不去国家队报到。

最后教练帮她买了火车票,将张蓉芳“押”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

张蓉芳身高只有174米,是国家队中最矮的,但袁伟民却让她打主攻。这样的身高扣球,很难突破高个子对手的拦网。

倔强的张蓉芳不服输,苦练扣球技术,终于练出了 “三快一刁(眼快、手快、脚快、球路刁)”的绝技。

除了在4号位进攻,张蓉芳还擅长打2号位,扣球又快又刁,被誉为“怪球手”“网前魔术师”。

古巴的路易斯、美国的海曼、克罗克特等世界级重炮手,最怕张蓉芳扣球。她在4号位高高跃起时,对方不知道张蓉芳会将球打在哪里。

“五连冠”时期的中国女排,张蓉芳一直是郎平的对角。郎平身高184米,扣球威力无比。两个主攻手一个怪,一个扣球力量大,撑起了中国女排的进攻大旗。

上世纪80年代初,张蓉芳与国家男排的主力二传胡进相爱了。胡进1955年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比张蓉芳大两岁。

胡进是革命后代,父亲胡其洲早年参加新四军,1952年转业到浙江省公安厅工作。

1954年,胡其洲调往辽宁省鞍山钢铁公司上班,1998年离休。

胡进的弟弟胡禹在华东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工作,妹妹胡晓在鲁中冶金矿业集团服务教育处当老师。

身高185米的胡进,11岁进入辽宁省鞍山市业余体校练排球,后被学校送到北京 体育 学院深造。1971年胡进毕业后进入辽宁省青年排球队,1974年入选辽宁省排球队。

与张蓉芳一样,胡进也于1976年入选国家排球队,并担任队长。

1977年,胡进以主力二传的身份与汪嘉伟等队友参加世界杯,结果夺得第5名。

1979年,胡进参加第二届亚洲排球锦标赛,又与队员们夺取冠军,胡进被授予“最优秀运动员”称号。

当时国家男、女排同在一个院子里训练,张蓉芳和胡进天天碰面。年轻时的胡进长相帅气,身材挺拔,一有时间就自学英语。

张蓉芳对胡进的印象相当好,觉得这小伙子不仅帅气,还有上进心。于是有热心队友为张蓉芳和胡进牵线搭桥。

但胡进婉拒了,他担心退役后自己回辽宁,张蓉芳要回四川,两人跨省分居不现实。张蓉芳却放不下胡进。

有一次,两人吃完饭从食堂走出来,张蓉芳在胡进后面唱了一首歌。胡进回头一看,发现张蓉芳一脸羞红。

张蓉芳川妹子的泼辣劲上来了,大胆地说:你怎么这么骄傲?我就那么不入眼吗?

这句话像子弹一样射中了胡进,瞬间他对张蓉芳的爱战胜了内心的顾虑。1981年,两人相爱了。

同年,张蓉芳与队员们赴日本参加第3届世界杯女排赛,一举夺得冠军。从此张蓉芳和中国女排开启了“五连冠”的辉煌。

1982年9月,世界女排锦标赛在秘鲁举行,张蓉芳与队员们再夺世界冠军。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张蓉芳以中国女排队长的身份,带领队员们夺得奥运金牌。张蓉芳以主力主攻的身份,成就了中国女排的“三连冠”。

她因此当选为“全国十佳运动员”,还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张蓉芳和中国女排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激励全体国人昂扬奋发,被载入史册,中国女排也成为一种力量的象征。

1984年12月4日,27岁的张蓉芳因为年龄偏大,从国家女排退役了。在队里举行的欢送会上,张蓉芳哭得不能自已。

袁伟民让她说几句话,张蓉芳一直在哭,根本停不下来,欢送会只得提前结束。

此时,胡进已先一年退役了,在北京 体育 学院教练大专班深造。张蓉芳与胡进准备于1985年春天结婚,谁知张蓉芳刚从中国女排退役,胡进就被调入中国女排当教练,协助主教练邓若曾。

在这种情况下,张蓉芳与胡进只得将婚礼推迟。

张蓉芳退役后回到老家四川,担任省体委副主任。她一边在机关上班,一边进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深造。

1985年7月,张蓉芳与胡进结婚了。婚后夫妻俩两地分居。

这年秋天,胡进协助邓若曾带领中国女排夺得世界杯冠军,创造了中国女排的“四连冠”。

1986年,邓若曾因为身体原因辞去中国女排主帅的职务。

此时距第10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开幕仅剩3个月,张蓉芳被火速安排救场,接替邓若曾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担任教练。

张蓉芳是1986年7月担任主教练的,这时她已经怀孕几个月了,只有郎平知道此事,队友们都被瞒住了。

张蓉芳每天在场上一站就是八、九个小时,双腿又肿又酸。因妊娠反应严重,张蓉芳孕吐很厉害,经常吐得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

当时中国女排很多老队员与张蓉芳是同一批的,不好管理,张蓉芳有时在场上喊破嗓子也没人听。

她与郎平去老教练袁伟民家里哭诉,袁伟民耐心安慰开导她,要她工作再做得细一些。随后张蓉芳组织队员们开会,原来她们有顾虑,担心主攻不下球。

当时中国女排的两位主攻,一个是来自福建的侯玉珠,另一个是来自辽宁的姜英,绝对进攻实力都不是太强。

张蓉芳让大家统一思想:让两个副攻杨晓君、梁艳,及接应郑美珠,掩护两个主攻进攻。

这年10月,第10届女排世锦赛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举行。实力最强的古巴队,因为超级球星路易斯刚刚生了孩子没有参加比赛,这给中国队提供了机会。

最终在决赛中,中国女排以3比1战胜古巴队,以8战全胜的战绩夺冠。这是中国女排连续第5次夺得世界大赛冠军,由此成就了“五连冠”的伟业。

紧接着,张蓉芳又带队夺得第10届亚运会冠军。

1987年春天,张蓉芳与胡进的儿子降生。为纪念第10届女排世锦赛及第10届亚运会那段带孕征战的岁月,张蓉芳和丈夫给儿子取名“胡十”。

儿子出生后,张蓉芳被调入排管中心工作,后担任排管中心的副主任。

1988年,中国女排参加汉城奥运会,张蓉芳出任中国女排的领队。在与秘鲁队的半决赛中,中国女排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被对方翻盘,结果被挤出决赛圈。

最终在争夺第三名的比赛中,中国女排战胜日本队,夺得铜牌。

中国女排兵败汉城,让球迷在感情上难以接受。球迷将怨气全发泄在张蓉芳身上,有的给她寄绳索,有的给她写言辞激烈的抨击信。

其实张蓉芳心里比谁都痛,可她不能倾诉,只能在丈夫胡进面前落泪。

1989年,中国女排换帅,胡进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胡进年富力强,懂外语,眼界开阔,是中国女排最合适的主帅人选。

他手下的那批队员有赖亚文、巫丹、李国君、李月明、苏慧娟等,实力都很强。在世界大赛中,对古巴女排取得了12连胜。

在与美国女排的比赛中,中国女排也是3比0完胜对手。

胡进带领中国女排夺得1989年世界杯季军、1990年世锦赛亚军、1991年世界杯亚军,这份成绩单还算亮眼。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媒体已提前将中国女排这枚金牌算到账上。然而,由于中国女排过于乐观,赛前对困难估计不足,结果遇到很大的困难。

加上在比赛中,中国女排的主力接应巫丹,因为感冒服用了队医配的含有“的士宁”的中药,这是国际奥委会禁止服用的药物。结果巫丹被国际排联禁赛。

中国女排在小组赛连输3场,最终只夺得第7名。这是中国女排在奥运会上的最差成绩,胡进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有的球迷为发泄愤怒,将张蓉芳也牵扯进来,说他们在中国女排开“夫妻店”。其实为了避嫌,张蓉芳在胡进担任主教练后,就主动提出不再分管中国女排。

不可否认,胡进是一位敬业的教练,业务水平也很高。有媒体认为,他对队员不够狠。

在北京集训的日子,胡进无暇顾家,家庭和儿子全部推给了张蓉芳。

他每天早早出门,经常要深夜才回家。他付出了很多,却没有取得预想的成绩,这让他心有不甘。

1993年,胡进离开中国女排,当时他心中的失落和困惑难以言表。春节过后,胡进去马来西亚执教,担任该国男排主教练。张蓉芳带着儿子留守北京,夫妻俩开始跨国分居。

张蓉芳心脏不好,腰椎也有伤,她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儿子,生活里有很多艰辛。胡进每次打电话回来,张蓉芳都说家里一切都好,你安心执教。

然而放下电话,想到生活中的种种委屈,泪水就会不自觉地涌满她眼眶。

儿子经常嘟着小嘴巴问张蓉芳:爸爸怎么老不回家?张蓉芳安慰儿子:爸爸很不容易,也是在为我们这个小家奋斗,你别怪他。

胡进在马来西亚男排执教待遇优厚,队员们很尊重他,但胡进内心并不快乐。他始终觉得,自己是国家培养起来的,应该为国家效力。

1994年初,成都科利多贸易发展总公司女排俱乐部成立,想请胡进担任主教练。相关人员与张蓉芳取得联系,希望她与胡进沟通。

随后张蓉芳在电话里与丈夫说起此事,胡进表示愿意去四川执教。1994年春节过后,胡进辞别妻儿,去了成都执教。

他是北方长大的,不适应四川的饮食,经常在宿舍里泡方便面吃。只要有一个队员还在场上训练,胡进就不坐,一直站着执教。

1994至1999年,胡进带领四川女排夺得全国锦标赛冠军,他连续4年当选为“四川省十佳教练”。

而张蓉芳虽然离开了女排一线队伍,但仍心系中国女排。胡进离队后,张蓉芳以老队友的身份与郎平取得联系,说服郎平放弃在国外优厚的执教待遇,回国出任女排主教练。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郎平带队夺得银牌。

1999年,郎平因为身体原因离开国家女排,胡进再度萌生了出山的念头。作为排管中心副主任,张蓉芳不同意丈夫的决定,一个星期没理胡进。

但胡进内心始终涌动一种壮志未酬的遗憾,再度执教的念头非常强烈。他不顾妻子的反对,积极参加国家女排主教练的竞选。

国家 体育 总局排管中心两次开会,讨论是否让胡进出山,为避嫌张蓉芳都没有参加。

最终经过多方面的综合考虑,排管中心决定再度让胡进担任国家女排主教练。

回到家,胡进动情地对妻子说:国家培养了我,现在国家女排有困难,我应该挺身而出,怎么能为了自己的名声就逃避?我是一个男人,应该直面挑战!张蓉芳流下了复杂的泪水。

1994年4月,胡进再次出任国家女排主教练。当时舆论哗然,张蓉芳与胡进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有的说他们在中国女排开“夫妻店”,还有的说张蓉芳将郎平挤走了,让自己的老公上位。

为了避嫌,张蓉芳又像上次丈夫担任女排主教练一样,不再分管中国女排,改为分管篮球、跳水等比赛项目。

第二次出山,胡进努力想把中国女排带上更高的台阶。虽然家离训练馆很近,但胡进干脆住进了国家 体育 总局的宿舍里,一个星期都不回家一次。

张蓉芳的腰椎间盘突出很严重,不能久坐,不能弯腰,去商场买桶油都拎不动。正上初中的儿子在家里照顾妈妈。

有时张蓉芳在床上起不来,儿子就将他抱起来。儿子抱不动流泪了,张蓉芳也哭。

张蓉芳知道丈夫心里憋着一口气,总想证明自己。因此家里即便有再大的困难,她也不打扰丈夫。

为让丈夫取得好成绩,带领女排夺取胜利果实,张蓉芳专门赶到崇文门派出所,将儿子的名字“胡十”改为“胡实”。

然而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女排只获得第5名。国内舆论哗然,球迷再次发出“倒胡”的呼声,张蓉芳也受牵连,被不理智的球迷谩骂。

两次执教中国女排,都没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这成了胡进心中永远的痛和遗憾。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没有得到回报,那种遗憾和纠结无法用语言形容。

然而胡进也不是没有功劳,他发掘了赵蕊蕊、周苏红、张越红等队员,为陈忠和接手中国女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1年胡进离开中国女排,再次回四川女排当主教练。张蓉芳与丈夫又开始了分居。

这时四川女排陷入低谷,但胡进还是将四川女排带了出来。其中四川女排的陈静获得2003年世界杯、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

此后的十多年里,胡进一直在四川执教,他与妻子团聚的时间屈指可数。

在分居中,张蓉芳将儿子带大了。家里两次搬家、装修房子,胡进都没有过问,都是张蓉芳与儿子一起忙前忙后。

2013年10月20日,张蓉芳的儿子胡实与佟灵雪在北京结婚。胡进与妻子一道出现在儿子的婚礼上,看着妻子鬓边的白发,胡进眼睛湿润了。

几十年来,自己与妻子长期分居,很少过问家里的事,是张蓉芳任劳任怨在为家里付出。要是换做别的妻子,早已怨气冲天,但张蓉芳从未与自己吵过架。

胡进真切地意识到,在与张蓉芳的婚姻中,自己是受益者。

2014年,胡进远赴福建女排执教,继续与张蓉芳分居。2015年,张蓉芳因为身体原因,辞去排管中心相关的领导职务,退休回家养病。

这时她的腰椎间盘突出已相当严重,在儿子儿媳的照顾下,张蓉芳开始接受系统治疗。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康复,2018年张蓉芳的腰伤大为好转,开始能够正常生活。

而胡进2015年就到了退休的年龄,2017年全运会结束后,他离开福建女排回北京生活,张蓉芳与丈夫终于不再分居。

心有愧疚的胡进在家里照顾妻子,承包大部分家务。儿子儿媳也在北京,逢年过节会过来团聚,张蓉芳终于过上了正常生活。

2021年10月,四川排管中心主任张山与胡进取得联系,希望他再来四川女排执教。胡进前前后后在四川女排执教15年,对四川女排有着很深的感情,有意接受对方的邀请。

随后他与妻子商量此事。

四川是张蓉芳的老家,加上胡进痴迷排球事业,张蓉芳支持丈夫出山。

2022年4月,67岁的胡进第三次执教四川女排。队里都是一些年轻的小队员,名帅胡进来执教,队员们都很高兴。

胡进远赴四川执教后,张蓉芳又开始与丈夫分居。

从1985年两人结婚至今,张蓉芳大半生都是与胡进在分居中度过的。与一般夫妻相比,他们的婚姻多了一份悲壮和荡气回肠,其中有幸福、牵挂,但更多的是艰辛和眼泪!

-END-

父亲辞世后,母亲因悲伤过度患上脑萎缩。在母亲的“懵懂”暮年里,陈佩斯放慢了生活和事业的脚步,像呵护初生婴儿般呵护着老母亲。他知道,对于老母亲来说,他的陪伴,是最真的爱、最好的孝!2012年6月26日,老艺术家陈强辞世。相知相伴62年的老伴李玉洁整天沉浸在怀念与悲痛中。

半个月后,李玉洁身体开始出现异常,失忆,健忘,厌食,身体迅速消瘦下去。面对前来探望的亲友,老人总是说错人家的名字;明明是夏天,老人却将毛衣披在身上母亲这是怎么了?

陈佩斯和妹夫张山带母亲去医院。

医生说: “这是脑萎缩的症状。人上了年纪,过度悲伤和缺乏睡眠,容易引发脑萎缩。发展下去会变成老年痴呆症。你们要多陪陪老人,让其保持愉快的心情,还要补充健脑食物。”听到这些,陈佩斯心里一紧。母亲蕙质兰心,聪慧、温婉,怎会与“老年痴呆”沾上关系?

张山安慰陈佩斯: “二哥,咱妈这个病三分治七分养,我和丽达会尽心尽力照顾好咱妈,您放心吧!”

张山是北影资深演员,这些年因照顾岳父母,放弃了很多拍戏机会。陈佩斯感激地看了妹夫一眼:“你和妹妹的付出,二哥都记在心里。”

李玉洁与陈强育有两儿一女。大儿子陈布达在铁路系统工作,一直与父母分开单过。老二陈佩斯和女儿陈丽达两家与父母同住。

这年8月,陈丽达的甲亢越来越严重,在医院接受治疗。张山既要照顾岳母,又要跑医院给妻子送饭,还要陪女儿去少年官练习舞蹈,常常连饭也顾不上吃。张山的奔波忙碌让陈佩斯很不安。

他与张山商量:“这些年我陪伴爸妈的时间太少了,心里一直愧疚。现在就剩妈了,‘我不能再留下遗憾。今后你安心照顾丽达,我来给妈妈尽孝。”

陈佩斯将自己创办的大道文化公司交给妻子打理,亲自在家陪护母亲。老人觉少健忘,夜里每隔两三个小时就起床一次。一听见动静,陈佩斯就会醒来: “妈,您这是千什么?”

老人显得焦躁不安:“厨房里的液化气还没关。”

陈佩斯拿条毛巾被披在母亲身上,小心翼翼跟在后面。煤气阀门明明关了,母亲又打开。陈佩斯赶紧关上阀门,耐心哄母亲回房间睡觉。一个晚上折腾几次,陈佩斯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早晨,陈佩斯会扶着母亲到小区里散步。晨练的老人们热情地打招呼,母亲却显得有些茫然,往往辨认良久也想不起对方的名字。

照顾母亲吃饭也是一件棘手的事。李玉洁牙齿残缺,肠胃功能弱,两个多月就瘦了十多斤。为给母亲增加营养,陈佩斯将水果、菜叶、百合熬成果蔬粥,一匙一匙喂母亲。多食坚果可以健脑,可母亲嚼不动,陈佩斯就把果仁用料理机打碎,然后用温开水调成糊,喂给母亲吃。

一个个温暖的午后,陈佩斯一边熬中药,一边给母亲讲自己小时候的调皮事儿。灶上的开水滋滋冒着白气,砂锅里的中药弥漫着悠悠药香,母子俩面对面坐在藤椅里,小花猫温顺地蹲在脚边。一切是那么安详宁静,富有烟火气息。

近年来,陈佩斯主演的话剧有很多演出商找上门来,请陈佩斯商演。陈佩斯实话实说: “妈妈身体不好,需要照顾,走不开。”

对方大惑不解:“您这是大材小用,照顾老人请个护工不就行了?”

陈佩斯一声轻叹:“护工怎能替代儿子?当年老爷子病重,我因为忙,没给他喂几次饭翻几次身,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难受,我不想让这种遗憾留在母亲身上。”

尽管陈佩斯腾出所有的时间照顾母亲,可母亲的病似乎并未好转。

一天凌晨,陈佩斯起夜,发现母亲房间的床头灯亮着,人却不在。他摸摸被子,竟是凉的。原来母亲已出去很久了!陈佩斯赶紧唤醒妻子,敲开张山夫妇的房门,一家四口拿起手电,分头出门寻找。初冬的午夜寒气逼人,陈佩斯一边找,一边大声呼唤母亲。那一刻,他一遍遍自责,要是夜里多去查看两次,要是自己睡觉不那么沉,就不会出现这种状况。

天色微明,陈佩斯夫妇终于在离家两公里的街心花园找到了母亲。老太太穿着毛衣,下身只穿一条单薄睡裤,冻得瑟瑟发抖。陈佩斯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赶紧将母亲背回了家。

担心母亲再次出走,陈佩斯将家里的座机和自己的手机号码全写在她的衣领上,还在母亲身上挂了一个身份牌。他与左邻右舍打招呼:“大爷大妈,要是看到我妈一个人在院子里,麻烦你们通知我。”

李玉洁退休前是北京**制片厂的美工师,对色彩、构图非常敏感,陈佩斯买回精美拼图,将色块打乱,引导母亲还原各种图案。母亲每拼对一幅图画,陈佩斯就陪着母亲画一幅画,以示对母亲的奖励。渐渐地,母亲完成一幅拼图的时间越来越短,这表明老人的脑萎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温暖舒心的亲情氛围,也能唤醒母亲的记忆。陈佩斯的儿子陈大愚在英国留学,每隔两天就给奶奶打越洋电话,绘声绘色讲述自己在英国的见闻。结婚前,陈佩斯与父母住在北京**学院制片厂宿舍区,那里的点点滴滴在母亲心里烙下了深深印记。

2013年5月,陈佩斯陪母亲重返当年住过的地方。当年的老同事,如今多已发白齿缺,见到李玉洁格外亲切,围在一起嘘寒问暖:“那时陈强老师去外地拍戏带回土特产.你挨家挨户送,最后自己却没尝到。”“当年你孩子多,有时你加班回不来,孩子就在我们家睡觉,佩斯将我家炕席都尿湿了。”

陈佩斯笑着问母亲:“妈,这些事您还记得吗?”李玉洁微笑颔首。

回忆与父亲相处的日子,能最大限度唤醒母亲的记忆。

2013年9月,陈佩斯对母亲说:“妈,爸走了一年多了,我想将您与爸共同生活的岁月记录下来,算是儿女对爸爸的怀念。”

李玉洁含泪说: “我同意。”

于是,母子俩开始坐在电脑前写回忆录。

陈佩斯提出一个个问题,带老人穿越记忆时空:“妈,您还记得当年与爸爸在延安结婚的场景吗?当时都有谁参加了婚礼?”“爸爸在《白毛女》中扮演黄世仁,下了戏被观众追着打,听说你也被误伤了?”他用这类提问“逼迫”李玉洁去尽力回忆尽力思考。

渐渐地,奇迹出现了,在陈佩斯的努力下,李玉洁能清晰地回忆往事,很多重要日期和人物,老人都能准确地说出来。没有问到的事情,她也能主动陈述出来。

去年12月,陈佩斯陪伴母亲完成了回忆录,了解内情的人纷纷感叹:这是孝心创造的奇迹!

母亲孝子

飞碟射击女运动员

资料性别:女 身高:1米63 生日:1968323 籍贯:四川南充 项目:射击(飞碟) 运动简历:很小就到少年体校学篮球,1984年入选四川省射击队,16岁半时才第一次摸枪,1989年入选国家集训队。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张山创造了女子双向飞碟200发200中的成绩并夺得金牌。这是她运动生涯的第一个高峰。随后该项目被国际奥委会取消。5年过后,1997年IOC宣布恢复此项赛事,张山重出江湖,并于次年夺得开罗世界杯赛冠军,为中国射击队拿下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第一张入场券。成绩:1989年 意大利世界飞碟射击锦标赛女子双向飞碟个人与团体冠军1990年 第45届世界射击锦标赛冠军并打破由她本人保持的世界纪录1992年 巴塞罗那奥运会资格赛上200发200中,打破了世界纪录1992年 巴塞罗那奥运会冠军1998年 开罗世界杯赛冠军2005年 十运会女子双向飞碟金牌 平全国纪录 2007年 飞碟世锦赛女子双向飞碟由魏宁、张山和于秀敏组成的中国队在团体比赛中夺冠,214中的总成绩打破世界纪录, 美丽张山 演绎“飞碟”人生 在采访张山之前,记者首先做了一个随机调查,让50名女性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女性奥运冠军,有趣的是,大多数人并没有选择当红的体育明星,而是选择了张山——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双向飞碟项目的冠军。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百发百中”的传说,而张山却把传说变成了现实,人们对张山的记忆大多也停留在15年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她不仅创造了200发子弹无一脱靶的奇迹,还上演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好戏。 记者虽然未能面对面地采访张山,但是从电话中的交谈可以感受到,她是一个乐观、开朗、爽快的人。总之,出生于四川的她就是一个典型的“川妹子”。 明年,张山就40岁了,一个“奔四”的女人,却依然“驰骋”于赛场,国际、国内的赛事不断,她每次都匆匆忙忙地往返于国内国外之间。一直以为,张山退役后重回靶场,是为了再拿几次世界冠军,再夺几枚奥运金牌,通过对她的采访,才知道,这样的想法未免有些庸俗。 张山说,刚开始练习射击的时候,别人说自己是天才,而自己却没有认识到。现在,她才觉得自己的的确确是这方面的天才,所以,她认为,应该继续为双向飞碟这个项目努力,因为这个项目本身给她带来了太大的满足和太多的乐趣。她说自己永远都不会退役,她和飞碟是不可能分开的,她最享受的境界,是人、枪和飞碟的完美结合。 在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张山的一句话给了记者极大的震撼,她说:“我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是人家说张山你打得真好,你打得真准。我最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在后面看你打枪真是一种享受,太好看,太美了。没准在多少年以后,你们会看到双向飞碟比赛的赛场上有一个老太太还在打枪,那不可能是别人,肯定是张山。” 谁说女子不如男 张山上演“花木兰” 1992年7月28日,第25届奥运会的双向飞碟比赛在巴塞罗那举行,“川妹子”张山上演了一出精彩的现代“花木兰”剧目,这位“巾帼英雄”不仅打出了225靶223中的好成绩,而且还击败了众多须眉,成为首位在奥运会男女混合项目中击败男对手的女将。领奖台上,获得亚军的奥地利运动员和获得季军的意大利运动员将张山高高举起。 随后,奥运会的比赛规则作了修改,取消了男女选手混合比赛的规定,这让张山成为了这个项目中唯一的一位战胜男选手的女子运动员。 张山的胜利书写了世界射击史的一段奇迹,而鲜为人知的是,当年,为了压缩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规模,张山差一点儿就失去了参加巴塞罗那奥运会的良机。 张山恐怕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那段往事,她回忆说:“我特别喜欢比赛,因为我觉得比赛就像过一个节日一样,我们要享受的是一种快乐。记得巴塞罗那奥运会之前,我一直紧张地备战,作了充分的准备,没想到,由于要压缩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规模,当时的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决定不让我参赛了,国家射击队的总教练们听到这个消息后,坚决反对,他们说我是很有希望夺冠的。最后,国家体委采纳了射击队的意见。” “意外”走上射击场 进步神速无人比 张山出生于四川南充的一个普通家庭,她有两个哥哥,在家排行老三,她走上射击道路,纯属是一次“意外”事件,因为在进入射击队之前,张山在四川南充的一所很有名气的中学——南充一中学习,而且她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在中学当老师的父亲自然在张山身上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当张山一步步向考上名牌大学这个目标迈进的时候,1984年的一天,四川省射击队的江泽祥、周杰等几位教练到南充一中挑选队员,看过了一些学生后,教练们普遍有一种感觉——失望。正当教练们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校领导说还有一个学生比较机灵,建议让他们看看再走,于是教练们便答应再等五分钟。 过了一会儿,已经放学回家的那个比较机灵的学生赶回了学校,这个女学生往教练们面前一站,就给了教练们眼前一亮的感觉,通过测试,教练们发现她眼到,手到,反应快,非常适合练习飞碟项目。那时候,这个女学生除了在学习上充满灵气以外,还是校篮球队的队员,再后来,她就离开了熟悉的校园,放下了手中的篮球,扛起了枪,走上了射击场。这个比较机灵的女生,就是8年后站在奥运冠军领奖台上的张山。 江泽祥教练对张山的射击训练有过一段这样的评价:“1984年10月,张山开始了系统的射击训练,在刚开始接触飞碟这个项目的时候,她确实进步神速,经过半年多的系统训练,她就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重返校园学经济 声声枪响召唤她1993年全运会后,国际奥委会取消了双向飞碟比赛,张山“失业”了,离开赛场的她首先去圆了自己的大学梦,25岁的她成为了四川大学经济系年龄最大的一名学生。1997年,正在准备毕业论文的她已经决定要重新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就在这时,从国际射联和国际奥委会传来了消息:女子双向飞碟项目被列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在离开枪声的日子里,张山发现:人不在,心却在枪上,走了这段路,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熟悉的枪声召唤着张山,她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射击队,归队的转天就开始训练,强烈的归属感告诉她:我能行,这个项目还是非我莫属!果然,复出不久的张山就取得了悉尼奥运会射击比赛的第一张入场券,但是很遗憾,此后她的成绩一度不尽如人意,她没能进入奥运会的决赛。 雅典奥运会前夕,张山在四川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学院的MBA,每天下课后赶到靶场训练,为了争取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参赛资格,她付出了很多,最终却是以失败告终,但她并不甘心。 张山告诉记者,她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参加明年举行的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新闻,北京奥运会说吧),为国争光。为了这个理想,她现在虽然不在国家队训练,但是依然过着以训练为主的生活,每周参加3至4次的训练,并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参加奥运会选拔赛。“今年8月份有3次选拔赛,明年2月份和3月份还有3次选拔赛,女子双向飞碟在北京奥运会中每个参赛国最多只有一个参赛席位,中国依靠东道主身份已经自动获得了一张入场券,但只能有1个人代表中国参加比赛。我年龄大了,但是心态还不错,我给自己制定了更高的目标,还在拼搏,就是为了带动年轻运动员。”张山说,“现在比赛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享受。飞碟是一个非常美的项目,我参加比赛就是要让所有观众看到飞碟美在哪里。” “射”中洋白马王子 “巴哥”“山妹”结连理 2004年11月7日,36岁的张山把自己的终身交给了47岁的澳大利亚裁判巴恩斯,他们在成都结婚了,伴娘是巴恩斯的两个女儿艾玛和凯恩,而这段跨国婚姻的红娘就是射击。巴恩斯幸福地说:“我追张山10年了,能倒在她的枪口下,真是无比陶醉啊。” 1993年,在西班牙举行的一次射击比赛上,张山和巴恩斯相识了,他们一见如故,但两个人当时都有各自的家庭,所以他们就像好朋友一样相互问候。巴恩斯虽然多次入选澳大利亚国家射击队,但成绩都不尽如人意,他非常钦佩张山的精湛技艺。1995年后,两个人再也没有在国际大赛中碰到过。 巴恩斯的两个女儿相继出生后,他退役经商,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他一直无法割舍对射击事业的钟爱,所以又重新回到了射击场,2000年悉尼奥运会,巴恩斯和张山再一次见面了,巴恩斯已经成为了一名裁判。张山回忆说:“印象最深的是他挺着大大的肚子,但动作却非常灵活,他跳过来送给我们每个队员一个熊猫之类的小玩具,其中也给了我。” 从此以后,张山开始注意巴恩斯了,而已经离异的巴恩斯听到张山离异的消息后,便送给张山两个特殊的礼物——带有澳洲特色的袋鼠和考拉玩具。“我要你把它们带在身边,它们随时会把我的祝福送给你!”张山接受了巴恩斯的礼物,高兴地说:“我叫你‘巴哥’,好吗?以后我就把你当成我的哥哥。”而“山妹”则是巴恩斯对张山的昵称。 从2003年张山和巴恩斯“坠”入爱河,到2004年喜结连理,再到现在,两个人一直过着幸福而又甜蜜的生活。张山说她自己很幸福,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参加北京奥运会,然后生一个可爱的小孩,做一个贤妻良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3852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1
下一篇2023-10-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