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lyn Monroe
(1926年6月1日~1962年8月5日)
出生地:洛杉矶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星座:双子座
生日:1926年6月1日
祭日:1962年8月5日
身高:166CM
三围:89厘米-56厘米-89厘米
最爱喝的酒:香槟和伏特加
最喜欢唱的歌:钻石是姑娘最好的朋友(Diamond is a girl best friend)
最喜欢的雕塑家:罗丹
拥有的汽车:黑色“雷鸟”跑车、 黑色卡迪拉克敞逢车
成名作品:《尼亚加拉》(1953年)
生平
[编辑本段]
1926年6月1日玛丽莲·梦露出生于洛杉矶综合医院里,本名诺玛·莫天森(Norma Jean Mortenson),诺玛的身世坎坷,在她出生前,父亲买了一辆摩托车,然后骑上它,直直地往北朝旧金山去,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留下家人与未出世的诺玛,也因此在她心目中的父亲形象永远模糊。至于母亲葛蕾蒂丝虽然生下了她,却生而不养,不但男女关系复杂,还几乎连孩子的父亲是谁都搞不清。
葛蕾蒂丝曾在当时的大片厂当过**剪接师,却没尽当母亲的责任,九岁的时候,母亲仍然接受不了父亲离去的事实,被关进精神病院。1941年,小诺玛到了加利福尼亚的“安娜姨妈”家。一年后,16岁的诺玛与大自己四岁的詹姆斯多尔蒂结了婚,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家。不过这是个没有爱情的婚姻,二年后丈夫应征入伍,当时正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久丈夫以不满诺玛新职业为由提出了离婚,于是在她20岁时就结束这段婚姻。凭着较好的外型,玛丽莲·梦露当起泳装模特儿,她美丽的倩影四处流传,最后传到一代**大亨霍华休斯手上,请她参加试镜,她的经纪人却建议她选择更具规模的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1946年,诺玛被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大老板看中拍板雇用,从此有了这个艺名——玛丽莲·梦露。初期的工作并不顺利,她只是在一些影片中跑跑堂,说几句“Hello!”之类的台词,无奈之下为了五十美元,玛丽莲答应拍裸体照,只为了汽车不被典当,成名后此消息被小报爆出,面对舆论玛丽莲却没有否认,使她反而得到大众的同情。1950年约翰大胆启用玛丽莲,让她在《柏油丛林》担任了一两场重头戏。紧接着玛丽莲与蓓蒂黛维斯等几位大明星拍摄了《伊芙的底细》,出场时间虽然很短,但她那天真无邪,使人听了浑陶陶的对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福克斯公司等影片一结束,便与她签定续订七年合同。
1947年玛丽莲·梦露拍了第一部**“The Shocking Miss Pilgrim”,但她在片中只是小配角,之后的几部片也不见起色,福克斯公司不愿和她续新约,她只好重回模特儿一行,并开始上表演课。1949年她为《花花公子》杂志拍摄裸照,之后接了“彗星美人”(Al-lAbout Eve)、“夜阑人未静“(The Asphalt Jungle)两部影片,尽管片中的她仍旧是小角色,但已开始受到影迷注意。
进入1950年代,“飞瀑怒潮”(Niagara)、“妙药春宵”(Monkey Business)、“绅士爱美人”(Gentlemen Prefer Blondes)、“大江东去”(River Of No Return )、“七年之痒”(The Sev-en Year Itch)等,一步步奠定她银幕性感女神的形象。而她与棒球明星乔狄马吉欧、现代剧作家阿瑟米勒结了又离的婚姻,加上与总统肯尼迪的绯闻,交织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情爱世界。
在53年之前,玛丽莲在影评界虽时获赞誉,但**公司总是把她拘囿于演“白痴美人”一类角色,为求发展,她上迈克尔契诃夫剧院听戏剧课,排古典剧。这时,有位记者认出“金色之梦”月份牌上的裸体模特儿即为玛丽莲,消息透露出来,非但没有毁掉她的前程,反而引起观众好奇,对她更为关注。1953年是玛丽莲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尼亚加拉》里第一次担任主角。影片以有名于世的大瀑布为背景,烘托玛丽莲优美的体态。该片上映以来,场场爆满,她不仅一跃成为第一流的明星,而且成了好莱坞一手炮制的最了不起的神话。
1954年玛丽莲与棒球健将乔·迪·马吉奥结婚,无奈这位球界巨人醋劲不小,对她限制极多,两人最终分道扬镳。她第二次婚姻只维持九个月,十月二十七日宣布离婚,十月六日的一场记者会,玛丽莲的律师以 ''事业上的冲突'' 解释离婚的原因。
在**里多次以花瓶角色演出后,玛丽莲开始想追求更进一步的演艺事业及摆脱她 ''浅薄金发美女'' 的形象。 一九五六年开始在纽约演员工作室Lee Strasberg 的教导下进修。 那一年玛丽莲与摄影师Milton Greene开创玛丽莲梦露**制作公司。 后来制作出的《公共汽车站》(Bus Stop)(1956) 及《王子与舞女》(The Prince and The Showgirl )(1957) 是两部展现玛丽莲高水准演出能力的**。
1956年7月1日她又与剧作家阿瑟米勒另缔良缘,他们是在1951年拍《青春常驻》一片时就认识的,1961年的The Misfits 是米勒写给梦露,也是她最后完成的一部**。玛丽莲的第三次婚姻结束于1961年的1月20日。
婚前玛丽莲的每部影片都超乎寻常的卖座,特别是在《七年之痒》这部片中她站在地铁口的镂空铁板上,下面刮上来的风把她的裙子吹得鼓涨起来,成了她影片里最著名的镜头。不过梦露已经不满足于傻瓜美人这种角色了,紧接着演出的《公共汽车站》里,她把自己的生活经历融汇进人物身上,而且演戏才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片中,她出现在小酒吧时,真有光彩华艳、蓬荜生辉之感。
1957年与劳伦斯奥立佛合作的《王子与舞女》遭受从未有过的失败,淡出二年后,玛丽莲很小心地接下了这部《热情似火》,影片拍摄很辛苦,她为此两次小产,不过这一切都值得——《热情似火》成为她票房收入最高的影片。
1960年玛丽莲与克拉克盖博合演了《不合时宜的人》,谁也不曾料这分别是他们俩的最后一部影片,停机没几天,克拉克盖博因心脏病猝发而不治身死。同年十一月她与丈夫阿瑟米勒正式分开,这次离异造成的感情创伤始终未能平复。她神经衰弱严重起来,只得进精神病院作一短期疗。一年后神采飞扬的玛丽莲接拍新片《濒于崩溃》,这是她自那张杂志裸照以来,第一次同意在片中拍裸体镜头。
1962年6月1日,她在剧组摄影棚里,庆祝她三十六的生日。为了证明自己丰腴如初,风韵依然,玛丽莲在伯特斯特恩的摄影机前取一幅透明纱巾略事遮掩,拍下生平最后一组极有魅力的照片。八月四日一个周末的星期六,是梦露悲剧一生的高潮。这一天早晨,人们还看见她脸庞鲜艳。谁也没有料到,这是临终前的最后光彩。
1962年玛丽莲·梦露在工作与身体状况都不佳情况下,为了拍“双凤奇缘”(Something's Got to Give)和**公司闹得不愉快,5月19日她竟然不顾工作径自应邀为总统肯尼迪献唱“生日快乐”。这一年8月5日她突然辞世,“双”片未完成,反而留下一句经典的“Happy Birth-day Mr President”在人间。
1962年8月5日清晨,玛丽莲的女管家发现她卧室的灯还亮着,她一丝不挂地躺在床上,在她在加利福尼亚的洛杉矶刚购置的房中离开了人世。她的私人医生断定她死于凌晨3点40分。洛杉矶的验尸官后来说,她的死是因为“过量用药,是急性巴比妥酸盐中毒”。梦露去世前几天,她的医生给她开了一种烈性的安眠药巴比妥酸盐。因为在这之前,她由于未能担任一个**角色而感到有些压力,并且有点心神不安,但很快就恢复正常了。尽管她以前曾试图自寻短见,但玛丽莲之死出现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使自杀之说令人生疑。
影片年表
[编辑本段]
《危险的年代》(Dangerous Years)(1947年)《夏日闪电》
(1948年)《歌舞团的女人们》(Laddies of Chorus)(1949年)
《去托马霍克的票》(ATicket toTomahawk) (1950年)
《柏油丛林》(The Asphalt Jungle)(1950年)
《彗星美人》(All about Eve) (1950年)
《干劲十足的人》(1950年)
《正确的穿越》(又名《罪有应得》)(RightCross) (1950年)
《家乡的故事》(HometownStory) (1951年)
《青春常驻》》(又名《豆蔻年华》)( As Young As You Feel )(1951年)
《爱巢》(Love Nest) (1951年)
《让我们使它合法化》(又名《让我们堂堂正正结婚吧》)(Let'sMakeitLegal (1951年)
《夜阑人未静》(Clash By Night) (1952年)
《我们没有结婚》(We Are Not Married) (1952年)
《无需敲门》(Don'tBothertoKnock) (1952年)
《恶作剧》(又名《猴儿干的好事》《妙药春宵》(Monkey Business) (1952年)
《欧-亨利的客满》(OHenry's Full House) (1952年)
《尼亚加拉》(Niagara) (1953年)
《绅士爱金发女郎》(Gentlemen Prefer Blondes) (1953年)
《如何嫁给一个百万富翁》》(How to Marry A Millionaire) (1953年)
《大江东去》》(River of No Return) (1954年)
《没有像娱乐业那样的事业》(又名《轻歌曼舞好营生》)(There is No Business Like Show Business) (1954年)
《七年之痒》(TheSevenYearsItch) (1955年)
《公共汽车站》(Bus Stop) (1956年)
《王子与舞女》(The Prince And The Showgirl) (1957年)
《热情似火》(Some Like It Hot) (1959年)
《让我们相爱吧》 (Let's Make Love ) (1960年)
《不合时宜的人》 (The Misfits) (1961年)
《濒于崩溃》》(Something Got To Give) (1962年)
鸡尾酒
[编辑本段]
中文名称:玛丽莲·梦露
英文名称:Marlyn Monroe
材 料:伏特加45毫升、金巴利10毫升、甜味美思5毫升
制 法:将材料倒入调酒杯中调和均匀后注入鸡尾酒杯。
详细说明
这款酒将金巴利鲜红的色彩、微苦和甜味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似乎体现了玛丽莲·梦露那多彩有复杂的一生。而甜味美思的香甜味道又柔和地渗透其中,是一款美轮美奂的鸡尾酒。
玛丽莲·梦露之死
[编辑本段]
虽然世界上存在着几百本关于梦露和梦露之死的书,但是有关她的资料本身都已消失不见或随她一起被埋葬了。而在2005年8月,86岁的洛杉矶退休法医约翰·麦纳来到《洛杉矶时报》记者福杰·贝克莱特的办公室。他带来梦露死前给心理医生格林逊的录音带。
梦露死去的两天后,格林逊就交给朋友麦纳两盘梦露死前一天寄来的磁带。麦纳答应格林逊不把它们交给警方,直到43年后,他经济陷入困境,才不得已将磁带卖给记者。许多尘封的关于梦露的往事又再度被揭开。
如果我们把胶片重新倒回到1960年1月,我们就会看到当时梦露到格林逊办公室时的情景。那时,梦露已经历过三任心理医生,外界风传她有“忧郁症”。事实上,当时的梦露常常神志不清,整个剧组不得不等她清醒过来。为了不拖延影片的进度,有人找到了和好莱坞关系密切的心理医生拉尔夫·格林逊,他的病人包括彼得·洛(《北非谍影》的导演)、费雯·丽。“这是一个处于极度慌乱中的女人,一个大量吸毒和服药而可能自毁的女人。”那个人在给格林逊介绍他未来的病人时这样说。
许多有关格林逊和梦露的胶片就此展开,它们大多是通过心理倾诉的方式显现的,断断续续、甚至混乱:一个从小被母亲抛弃,父亲又不知去向的女孩,流落在一个个寄养家庭里,幼年时受过性侵害和继父的骚扰;孩提时代的精神创伤让她长大成人后无法自我尊重,总是担心被人抛弃;这个34岁的女人一直认为自己是个被人遗弃的孩子,在公共场合,她竭力让自己吸引人,而独处时,却完全忽略自己,她用拍照来抵御焦虑,却在面对**镜头时经常性口吃;童年的创伤和好莱坞颠狂的环境复加在一起,而她的抵御方式是每天服用20片巴比妥,吞下很多镇静药,甚至被人送进精神科封闭病房……
格林逊曾试图用“移情”疗法来治愈梦露,他把她带进他的家庭,让她感受家的温暖,参与到她的工作和生活中,还为居无定所的她圈定了合适的房子。就在他以为她的病情将要好转的时候,她的生命却戛然而止了。
虽然在《梦露的最后岁月》中,有关她死亡的真相都隐匿在那些断续的黑色片段里,但我看到的玛莉莲,在踏进好莱坞的那一刻,已然死去。
她被好莱坞塑造成一个虚假形象、声音、性格,甚至走路姿态的性感偶像,这种不真实让她时常需要对着镜子发呆上几个小时,以分清镜子里的人是谁。这个从小缺乏被爱的女人,如果没有踏进好莱坞,或许只需要普通女人那样的一点运气和智慧,找到一个爱她又可以给她安定的男人,建立家庭,生两个孩子,就能弥补深心里最大的那个缺口。但命运让她踏进了好莱坞——这座放大着残酷,外表五光十色、内里却千疮百孔的空城。
聚光灯内,她是白色的女王,聚光灯外,她被爱人抛弃、被朋友出卖,男人们有些因为她是梦露而离开她,有些却因为她不是“梦露”而离开她;她被所有人瓜分,每个人都从她身上截取一块作交换,连死后被解剖挖去内脏的身体,也被高价卖给记者拍照。葬礼上依然美丽的她,事实上只是个身体里填充着塑料的“布娃娃”,她在万众瞩目里落下了自己的最后一幕,也许只有这最彻底的告别,才可以把梦露重新还给她自己。
这是一本有些悲怆甚至残忍的书,因为它袒露了太多的真相,也是一本珍贵的书,因为它把梦露生前没有得到的真实,还给了她。
姓名:吴剑华
五行分别是:木金水
笔画分别是:7 15 14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数分别:8(金) 22(木) 29(水) 36(土) 15(土)
总评数理得分:61 分
详细解说如下:
天格数理 8(金)[又称先格,是祖先留下来的,对人生影响不大],暗示:
(八卦之数)八卦之数,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无穷无尽。 (半吉)
人格数理 22(木)[又称主格,是姓名的中心点,主管人一生命运],暗示:
(秋草逢霜)秋草逢霜,困难疾弱,虽出豪杰,人生波折。 (凶)
为人热心,具有为他人服务的精神,个性倔强而固执,喜欢强辩,内心常有空虚烦闷的倾向。
地格数理 29(水)[又称前运,是前半生的命运,会影响中年以前],暗示:
(智谋)智谋优秀,财力归集,名闻海内,成就大业。 (吉)
总格数理 36(土)[又称后运,是后半生的命运,影响中年到老年],暗示:
(波澜重叠)波澜重叠,沉浮万状,侠肝义胆,舍己成仁。 (半吉)
外格数理 15(土)[又称灵运,主管命运之灵力、社交能力和智慧],暗示:
(福寿)福寿圆满,富贵荣誉,涵养雅量,德高望重。 (吉)
天、人、地三才 8 2 9(金木水)暗示健康、生活是否顺利为:
成功运被压抑,不能伸张,易失败流转、病难。(凶)
1、总论:早年有不祥之兆,凭努力及耐力,中年可成功发展,但事业有盛衰起落之灵意,处事应多谨慎注意。天运五行属火之人,中年后财运甚丰。
2、性格:行事稳重可靠,注意实际与工作,肯为他人牺牲,是讲义气的类型,但有时对自己满怀信心,容易陷入一意孤行,应改进。
3、意志:意志坚定,靠自己的毅力突破万难,耐心亦佳,能忍受艰苦,是创业的人才。
4、事业:中年前事业阻挠很多,如能经得起考验,中年后有成就事业之象,但须忍耐导重行事。
5、家庭:父母无荫,亲友难助,夫妻缘薄,子女亦难靠。
6、婚姻:男娶克勤克俭之妻,婚后家内不安;女嫁好胜寡和之夫,婚后多争执。
7、子女:女孩多于男孩,性格较孤独,身体状况不佳。
8、社交:人缘及社交能力还不错,肯为人操劳,但主观较强,容易被人误会,须改进。
9、精神:表面似乎乐观,但理想太高,达成不易,精神烦闷不安。
10、财运:财运不稳定,时贫时富,财务问题应慎重处置。
11、健康:易患神经衰弱、肠胃、头痛、肾脏机能、妇人病等症。
12、老运:一生劳碌,晚景较安定,但家内欠温暖,精神烦闷不安。
人格与外格(二五)搭配,暗示人际关系、社交能力、事业等信息为:
外表柔和,内心刚毅,爱好名声,重理而不轻易服人;性格易变,有猜疑嫉妒心;少劳多得。勤勉者可成功,但有胃疾。 (半吉)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是他的名句。李商隐是怀州河内(今焦作沁阳)人。李商隐写这首诗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弃世,所以很多人认为应该是写给他在长安的朋友的,但我更原意认为是写给和他阴阳相隔的妻子的。雨夜无尽,作者独自一人远在他乡,忆起曾经和自己相濡与沫的妻子,希望到黄泉之下,或者再来生再和妻子“话巴山夜雨”。下面是一些文学家的关于这首诗的赏析:
赏析一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赏析二
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妻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准儿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姚培谦在《李义山诗集笺》中评《夜雨寄北》说:“‘料得闺中夜深坐,多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是魂飞到家里去。此诗则又预飞到归家后也,奇绝!”这看法是不错的,但只说了一半。实际上是:那“魂”“预飞到归家后”,又飞回归家前的羁旅之地,打了个来回。而这个来回,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对比。桂馥在《札朴》卷六里说:“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这着重空间方面而言,指的是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巴山)的往复对照。徐德泓在《李义山诗疏》里说:“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这着重时间方面而言,指的是今宵、他日、今宵的回环对比。在前人的诗作中,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却不能不归功于李商隐既善于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发挥独创精神。
上述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体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宋人王安石《与宝觉宿龙华院》云:“与公京口水云间,问月‘何时照我还?’邂逅我还(回还之还)还(还又之还)问月:‘何时照我宿钟山?’”杨万里《听雨》云:“归舟昔岁宿严陵,雨打疏篷听到明。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这两首诗俊爽明快,各有新意,但在构思谋篇方面受《夜雨寄北》的启发,也是显而易见的。 (霍松林) 。
赏析三
此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即“内人”,通常指自己的妻子。当时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他的妻小却远在长安(今陕西西安),长安在巴蜀东北,故称寄北。
这是一首朴素的小诗。整首诗明白如话,明朗清新,没有起兴,没有典故�也不用象征。这在李商隐的诗里并不多见,他大部分作品以词采“华艳”著称。这首诗短短四句,只是娓娓道来:你问我何时归来,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归期。眼下这夜色中的巴山,秋雨绵绵,池塘里秋水已满。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的巴山夜雨呢?
一般说来,近体诗是要避免字面的重复的。可是在这首诗中,作者却好像刻意地重复着“巴山夜雨”这个短语,而巴山夜雨,也确实成为全诗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意象。这一意象在诗里出现两次,但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
第一次出现的“巴山夜雨”,在“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是诗人现实中的背景,它点明诗人当时所在的时空位置:秋天、雨夜、巴山;也是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情愁的写照。巴山,这里代指蜀地,在李商隐时代,还是未被开发的“凄凉地”,唐代的另一诗人刘禹锡就曾感慨“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秋雨绵绵,秋夜漫漫,独处凄凉之地,诗人的身世之悲,漂泊之感,思念之情,一如巴山夜雨,池中秋水,淅淅沥沥,在心头漫溢。
行笔至此,那凄苦的秋风秋雨,似乎已浸透纸背,寒入骨髓。然而,诗人此时笔锋一转:“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个温馨浪漫的画面,立刻取代了刚才的凄风苦雨。而此处的“巴山夜雨”,是在想象中,拉远成一个淡淡的记忆——那迷蒙阴冷的秋夜,仿佛只为烘托西窗下这摇曳的红烛;那巴山淅淅沥沥的雨声,仿佛只为此时耳畔的喁喁私语伴奏。同样的巴山夜雨,瞬间变得如此温情脉脉,令人怀念。幸福也许就是这样,它需要对比、需要映照,在与过往不幸或者愁苦的比照中,现时的幸福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现吧?用现在人们常说的话,就是“忆苦思甜”。而在李商隐这里,就是与爱妻共剪西窗烛时,依偎一起遥望巴山夜雨。在诗人写下这样的诗句的时候,他实际上还是在“此时”遥望“彼时”的幸福,因为巴山夜雨还没有从现实的背景转化成回忆的背景,他只是在此时想象着、憧憬着自己在不远的未来,可以以那样的方式,幸福地遥望此时。但即使只是一种对幸福的遥望,也已经让诗人沉浸在某种幸福之中了。夜色中的巴山、池塘里的秋水,也因此被抹上一层诗意的美丽。
有人考证,认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公元851年)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时作。那时诗人妻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为此,也有人认为此诗是诗人寄给长安友人而非妻子。但李商隐入梓州,与其妻去世,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去世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如果这样的推测成立,那么这首《夜雨寄北》,实在是一首伤心之作。诗人在巴山夜雨中对幸福的遥望,如果终究没能在现实里落脚,那它又是以怎样的伤痛结束?这一切今天的我们已无从知道,只是,当我们今天再读这首诗时,会不会感动于那样一种遥望?一边是天人永隔,一边还在浑然不知地深情遥望。在那音讯难通的时代,在那生离犹如死别的日子,他们的思念比之现代的情侣,是不是更深挚,更真切?
诗人是否得到他遥望的幸福,我们不得而知,他也再无交代,但是,他的诗歌至少描述了这样一种可能:即使在巴山夜雨那样的愁苦中,幸福,也是可以遥望的。(来源:五车书斋)
以上赏析出自
http://wwwmcscnnet/shicishangxi33aspx
赏析四
情深意远 思绪缠绵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
王艳荣
(四平广播电视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夜雨寄北》一诗,指出了李商隐诗歌创造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形象、细腻、含蓄、深刻。�
关键词:多种风格;错位的视角;委婉;情景交融;含蓄
李商隐(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的诗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正如周振甫所评:“有百宝流苏的绮丽,有千丝织网的细密,有行云流水的空明”�①,他的诗歌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辟了一种新的意境,丰富了唐诗的艺术成就。本文仅就李商隐《夜雨寄北》一诗的赏析,揭示其诗歌创作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形象、细腻、含蓄、深刻。�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 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俗话说:小别胜新婚。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在其笔下就呈现出“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般的挚着热烈,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首小诗写得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直叙其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蕴无限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亲爱的妻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何日是归期,那么,现在我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自己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在我国古诗中写相思之情的诗,往往并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杜甫的《望月》就是通过设想妻子在月夜对自己的思念来表现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淋淋。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淋之雨,而且写了地下所积之雨。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那么, “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这样,情景交融就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
如果说前两句是实写当前景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是虚写未来情。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诗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态:一个是动态“共剪”,一个是语态“却话”。“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一个“共”字极写了亲昵之情态。而“何当”一词却又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这美景原来不过是诗人追念、向往的,至于何时重回温柔乡中,一切都在“未有期”中。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又是多么无奈的事情。这一句,字字含情,却又不着一个“情”字,表达非常含蓄。�
传情莫过于语言,“言为心声”,诗人想象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进行心灵的交流。“却话”是回溯追想,诗人此时设想彼时,而彼时正谈论此时,谈论的是巴山夜雨之时的思念之情。在这首短小的四句诗中两处出现“巴山夜雨”的字样,这种情况在一般的古诗中是绝少见的,这是因为“巴山夜雨”给诗人的感受是非常复杂深沉的,是最凝炼的景语,又是最深切的情语,既写景,又抒情,是情景交融的诗的意境。在这首诗中如此使用,就非常含蓄,引人联想,别具一格。�
这首诗,前两句写现实情景,含有离愁别绪;而后两句写未来相会时的景况,含有欢聚的情绪。离愁是实,欢聚是虚。虚写未来的欢聚,正是为了衬托眼下的孤寂和思恋之情,对欢聚盼之愈强,当前的思恋之情便反映得愈深,愈难排遣。两相对照,更深刻地表达了现实的离愁和深切的思念。�
形象、细腻、含蓄、深刻,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1 沉香屑第一炉香的经典语句
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
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沉香屑·第一炉香》 “总有一天,你不得不承认我是多么可鄙的一个人。
那时候,你也要懊悔你为我牺牲了这许多!一气,就把我杀了,也说不定!我简直害怕!”薇龙笑道:“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沉香屑·第一炉香》 “她在人堆里挤着,有一种奇异的感觉。
头上是紫黝黝的蓝天,天尽头是紫黝黝冬天的海,但是海湾里有这么一个地方,有的是密密层层的人,密密层层的灯,密密层层的耀眼的货物……然而在这灯与人与货之外,还有那凄清的天与海——无边的苍凉,无边的恐惧,她的未来,也是如此——不能想,想起来只有无边的恐怖,她没有天长地久的计划,只有在这眼前的琐碎的小东西里,她的畏缩不安的心,能够得到暂时的休息。” 女人真是可怜男人给了她几分好颜色看,就欢喜得这个样子! 。
2 结合张爱玲,谈谈你对《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爱情和亲情的理解20 世纪四十年代的一个阳光午后,一位端庄沉静的民国女子敲响了鸳鸯 蝴蝶派大师周瘦鹃的家门,她递过的手稿名叫《沉香屑,第一炉香》。
在一代名 家面前,她那闲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大家风范,让人暗中称奇。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位置。
充沛于张爱玲小说的各式各 样又大同小异的旧式家庭人事纠葛,其实就是同一主题的复奏。从某种角度看,也可以说成是张爱玲对自己对家的概念的一遍又一遍的诠释。
她通过对困境的细 致描摹,把人物的悲惨命运尖锐的揭示出来,清晰地给人们展现了中国几千年来 的人情世故的困境。在我眼里,她是以异者自居的。
她这般的冷眼看世界,完全是因为她的生长 环境和人生经历。她的身世有一点寒气逼人,生在地位显赫的封建世家,却又正 逢乱世,不曾感受到家的温暖,或者可以说她的童年是黑暗的。
生母流浪欧洲,剩下她和弟弟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中成长。离开父亲前往母亲那里后,母亲给了 她两条路:要么嫁人,用钱打扮自己;要么用钱读书。
其实这句话让我很震撼,她的家给我的感觉就是冷漠,所有人的关系只靠金钱维系着。即便有那么高的才 分,即便早年的散文里那样眉飞色舞骄傲无匹,但是其实内心里,她一直非常自 卑。
因为母亲的不接纳,因为父亲的不接纳,因为爱人的不接纳。所有的亲密关 系,都进退得失微妙尴尬,她活得小心翼翼。
这或许就是导致她作品充满悲观和 势利的主要原因。张爱玲小说里的爱情是没有青春、幻想、热情和希望的,有 的只是虚妄和苍凉。
那冰冷彻骨而又充满感情的文字,那荡气回肠而又充满绝望 的故事,让我久久无法忘怀。《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好的小说之一。
这应该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斗智之作。范 柳原与白流苏没有爱,他们并非善男信女,在爱情路上各出奇谋,他们各有各的 心思和目的,不得不将情感一笔一笔地算清楚,在日常生活里,他们之间存在一 场征服的战争,他们内心明争暗斗。
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他们急切地想要 抓住一些实实在在的物质,用那些冰冷的奢华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与绝望。在这场 爱的游戏里,双方都要倾出一生智慧,才能成为胜利的一方。
白流苏与范柳原这 一对现时的男女,因为炮火,互相关照,最后走到一起,做成了夫妻。这是张爱 玲的故事里,少有的圆满结局。
苏青赞美《倾城之恋》:“作者把这些平凡的故 事、平凡的人物描写得如此动人,便是不平凡的笔法。《倾城之恋》里充满了苍 凉、抑郁而哀切的情调。
这是一个怯懦的女儿,给家人逼急了才干出来的一个冒 险的爱情故事。她不会燃起火把泄尽自己胸中的热情,只会跟着生命的胡琴咿咿 哑哑如泣如诉地响着,使人倍觉凄凉,然而也更会激起读者的怜爱之心。”
《半世缘》是张爱玲小说的一大代表。顾曼祯,这个为了家庭生计而默默奔波、劳碌的女子,在整本小说中,她的命运可以说是最悲凉而最无奈的了。
明明是那 么善良和那么进步的一个女青年,却要被旧社会的所谓“规矩”推向万劫不复之 地。世钧和曼桢的爱情是真实的,双方都付出了真挚的感情。
但是一对真实相爱 的恋人为什么最后不能走到永恒的港湾?从客观来说是世事难料,阴差阳错。好 多次他们的关系都到了立刻就能突破的地步,却又由于这样那样的事情而错过。
每每读到这些地方不禁让我们感叹。从主观来说却是由于他们面对爱情时的犹豫 与猜疑,他们都不能全身心的投入。
当爱情遭遇犹豫与猜疑时,就注定了这段爱。
3 分析《沉香屑》中葛薇龙的形象葛薇龙是著名现代女作家张爱玲的成名作<;沉香屑--第一炉香>;的女主人公,本是一名普通的小女子,一位单纯的中学生,为了学业,她向自己的姑妈求助;为了生存,为了莫名的爱情,她成为了自家姑妈和丈夫的工具,用自己的人格、尊严和身体保卫自己的爱情她的身上笼罩着浓浓的灰色乃至灰黑色的悲剧色彩张爱玲用无情的笔调,平静而锋利地,真实而残酷地谱出了葛薇龙人生的悲歌
4 《灵魂摆渡》里有关张爱玲的句子有哪些
1 童年的一天一天,温暖而迟缓,正像老棉鞋里面,粉红绒里子上晒着的阳光。——张爱玲《童言无忌》
2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
3 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 ——张爱玲
4 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张爱玲《小团圆》
5 你,是医我的药。——张爱玲《倾城之恋》
6 乔琪没有朝她看,就看也看不见,可是他知道她一定是哭了。他把自由的那只手摸出香烟夹子和打火机来,烟卷儿衔在嘴里,点上火。火光一亮,在那凛冽的寒夜里,他的嘴上仿佛开了一朵橙红色的花,花立时谢了,又是寒冷与黑暗……——张爱玲《沉香屑 第一炉香》
7 要得到男人的心要通过他的食道,而得到女人的心要通过她的阴道。——张爱玲《色戒》
拓展:灵魂摆渡经典台词
1 忘川之畔,与君长相憩,烂泥之中,与君发相缠,寸心无可表,唯有魂一缕,燃起灵犀一炉,枯骨生出曼陀罗。
2 人活着就会失去,你失去的不会再来,你争取的永远都会失去!
3 我不该只是等待,我应该去寻找。
4 你要成佛成仙,我跟你去,你要下十八层地狱,我也跟你去。你要投胎,我不答应!
5 死亡与夜色为友,揭开了黄泉的一角,寄予这生命,时机一到,他便降临到你身边。
6 这个世界上,有五种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肉眼,肉身之眼,晦暗不明,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明不见暗。你看到的,你相信的,真的存在吗?
7 阿茶:我可以让你抵抗时间的侵袭 弹琴盲人:那我是不是也就失去了时间?
8 她们宁可做一时的女王,不愿一世的平庸。
9 如果还有机会的话,我一定会让你回到我的身边,我不想让你和别人结婚。
10 我们还活着的时候,幸存者便逝去了,未来降临的时候,我们已经不再属于未来,那渴望已久的冥冥未知,不过是死亡罢了,唯有死亡。
5 对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的看法《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可以称作是尖锐矛盾冲突中的典型代表。
葛薇龙原本是一个纯洁而富个性的女学生。由于家境贫穷,不得不违拗地向生活腐落的富孀姑母求助。当她第一次踏入姑母的华艳的豪宅,就深深被“依稀还见的那黄地红边的窗棂,绿玻璃窗里映着海色那巍巍的白房子盖着绿色的琉璃瓦”所震惊,她内心只觉得很有点像古代的皇陵。还未谙熟世事的她,已经慢慢卷入这种半封建式豪奢腐化的生活氛围。
早是年老珠黄的姑母当然不是省油的灯,她为了“用这女孩吸引男人”从而收留葛薇龙,心里早早打起了她的如意算盘。
单纯爱美而又世俗的女学生,到底脱不了孩子气,当她面对着一大橱华美的衣服,“忍不住锁上了房门,偷偷地一件件试穿着。”,热乎劲一过,葛薇龙又突然醒悟:“一个女学生那里用得着这么多?这跟大三堂子里头买进一个人有什么分别?”虽然她已经对以后在梁家扮演的角色心知肚明,但顽强的虚荣心和物质欲,无形中战胜了她脆薄而孱弱的抵抗力,她满脑子回味着“柔滑的软缎”,对自己连说两遍“看看也好!”
逐渐沉迷于靡丽生活的薇龙,如果说还来得及挽回,那么暴雨夜里司徒协确套在她手上的那副玉镯子,则是彻彻底底地把她囚囿于奢华的堕落中。与此同时,不幸地,她又忍不住爱上了一个放荡不羁的纨绔子弟乔琪,还一心想着“要离开这儿,只能找一个阔人,嫁了她。”正如张爱玲笔下的许多女子,把嫁个有钱的阔佬,作为女人生命中必完成的一项光荣“职业”。
她自恃深爱着乔琪,我们清醒地换一个层面说,她始终挚爱的,只是那个半封建气息十足的男人的金钱。当她在约会当晚发现了乔琪之后,爱已蜕化为零,而虚荣欲却膨胀前进。她已经无法摆脱,只有继续选择留下,把自己的青春,卖给了梁太太和乔琪。
小说到此戛然而止,没有再写这位美丽的女学生,交际花排定的悲剧。可我们已明晓结局定是一潭绝望的死水,幸福是什么,薇龙永远都不会明白。
张爱玲在这篇“《沉香屑——第一香炉》中,硬是一片片地把结痂的伤口,剥划出淋漓的鲜血,让读者触视无法完美的痛罪。她一直在理智而清醒地把薇龙推到人性的决裂口,然后步入深渊。当我们被惊醒时,才恍然大悟,葛薇龙的故事似乎就是每个时代,人性中的一个噩梦。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是他的名句。李商隐是怀州河内(今焦作沁阳)人。李商隐写这首诗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弃世,所以很多人认为应该是写给他在长安的朋友的,但我更原意认为是写给和他阴阳相隔的妻子的。雨夜无尽,作者独自一人远在他乡,忆起曾经和自己相濡与沫的妻子,希望到黄泉之下,或者再来生再和妻子“话巴山夜雨”。下面是一些文学家的关于这首诗的赏析:
赏析一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赏析二
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妻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准儿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姚培谦在《李义山诗集笺》中评《夜雨寄北》说:“‘料得闺中夜深坐,多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是魂飞到家里去。此诗则又预飞到归家后也,奇绝!”这看法是不错的,但只说了一半。实际上是:那“魂”“预飞到归家后”,又飞回归家前的羁旅之地,打了个来回。而这个来回,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对比。桂馥在《札朴》卷六里说:“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这着重空间方面而言,指的是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巴山)的往复对照。徐德泓在《李义山诗疏》里说:“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这着重时间方面而言,指的是今宵、他日、今宵的回环对比。在前人的诗作中,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却不能不归功于李商隐既善于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发挥独创精神。
上述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体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宋人王安石《与宝觉宿龙华院》云:“与公京口水云间,问月‘何时照我还?’邂逅我还(回还之还)还(还又之还)问月:‘何时照我宿钟山?’”杨万里《听雨》云:“归舟昔岁宿严陵,雨打疏篷听到明。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这两首诗俊爽明快,各有新意,但在构思谋篇方面受《夜雨寄北》的启发,也是显而易见的。 (霍松林) 。
赏析三
此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即“内人”,通常指自己的妻子。当时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他的妻小却远在长安(今陕西西安),长安在巴蜀东北,故称寄北。
这是一首朴素的小诗。整首诗明白如话,明朗清新,没有起兴,没有典故�也不用象征。这在李商隐的诗里并不多见,他大部分作品以词采“华艳”著称。这首诗短短四句,只是娓娓道来:你问我何时归来,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归期。眼下这夜色中的巴山,秋雨绵绵,池塘里秋水已满。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的巴山夜雨呢?
一般说来,近体诗是要避免字面的重复的。可是在这首诗中,作者却好像刻意地重复着“巴山夜雨”这个短语,而巴山夜雨,也确实成为全诗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意象。这一意象在诗里出现两次,但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
第一次出现的“巴山夜雨”,在“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是诗人现实中的背景,它点明诗人当时所在的时空位置:秋天、雨夜、巴山;也是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情愁的写照。巴山,这里代指蜀地,在李商隐时代,还是未被开发的“凄凉地”,唐代的另一诗人刘禹锡就曾感慨“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秋雨绵绵,秋夜漫漫,独处凄凉之地,诗人的身世之悲,漂泊之感,思念之情,一如巴山夜雨,池中秋水,淅淅沥沥,在心头漫溢。
行笔至此,那凄苦的秋风秋雨,似乎已浸透纸背,寒入骨髓。然而,诗人此时笔锋一转:“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个温馨浪漫的画面,立刻取代了刚才的凄风苦雨。而此处的“巴山夜雨”,是在想象中,拉远成一个淡淡的记忆——那迷蒙阴冷的秋夜,仿佛只为烘托西窗下这摇曳的红烛;那巴山淅淅沥沥的雨声,仿佛只为此时耳畔的喁喁私语伴奏。同样的巴山夜雨,瞬间变得如此温情脉脉,令人怀念。幸福也许就是这样,它需要对比、需要映照,在与过往不幸或者愁苦的比照中,现时的幸福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现吧?用现在人们常说的话,就是“忆苦思甜”。而在李商隐这里,就是与爱妻共剪西窗烛时,依偎一起遥望巴山夜雨。在诗人写下这样的诗句的时候,他实际上还是在“此时”遥望“彼时”的幸福,因为巴山夜雨还没有从现实的背景转化成回忆的背景,他只是在此时想象着、憧憬着自己在不远的未来,可以以那样的方式,幸福地遥望此时。但即使只是一种对幸福的遥望,也已经让诗人沉浸在某种幸福之中了。夜色中的巴山、池塘里的秋水,也因此被抹上一层诗意的美丽。
有人考证,认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公元851年)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时作。那时诗人妻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为此,也有人认为此诗是诗人寄给长安友人而非妻子。但李商隐入梓州,与其妻去世,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去世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如果这样的推测成立,那么这首《夜雨寄北》,实在是一首伤心之作。诗人在巴山夜雨中对幸福的遥望,如果终究没能在现实里落脚,那它又是以怎样的伤痛结束?这一切今天的我们已无从知道,只是,当我们今天再读这首诗时,会不会感动于那样一种遥望?一边是天人永隔,一边还在浑然不知地深情遥望。在那音讯难通的时代,在那生离犹如死别的日子,他们的思念比之现代的情侣,是不是更深挚,更真切?
诗人是否得到他遥望的幸福,我们不得而知,他也再无交代,但是,他的诗歌至少描述了这样一种可能:即使在巴山夜雨那样的愁苦中,幸福,也是可以遥望的。(来源:五车书斋)
以上赏析出自
http://wwwmcscnnet/shicishangxi33aspx
赏析四
情深意远 思绪缠绵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
王艳荣
(四平广播电视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夜雨寄北》一诗,指出了李商隐诗歌创造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形象、细腻、含蓄、深刻。�
关键词:多种风格;错位的视角;委婉;情景交融;含蓄
李商隐(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的诗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正如周振甫所评:“有百宝流苏的绮丽,有千丝织网的细密,有行云流水的空明”�①,他的诗歌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辟了一种新的意境,丰富了唐诗的艺术成就。本文仅就李商隐《夜雨寄北》一诗的赏析,揭示其诗歌创作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形象、细腻、含蓄、深刻。�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 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俗话说:小别胜新婚。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在其笔下就呈现出“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般的挚着热烈,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首小诗写得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直叙其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蕴无限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亲爱的妻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何日是归期,那么,现在我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自己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在我国古诗中写相思之情的诗,往往并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杜甫的《望月》就是通过设想妻子在月夜对自己的思念来表现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淋淋。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淋之雨,而且写了地下所积之雨。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那么, “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这样,情景交融就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
如果说前两句是实写当前景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是虚写未来情。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诗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态:一个是动态“共剪”,一个是语态“却话”。“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一个“共”字极写了亲昵之情态。而“何当”一词却又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这美景原来不过是诗人追念、向往的,至于何时重回温柔乡中,一切都在“未有期”中。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又是多么无奈的事情。这一句,字字含情,却又不着一个“情”字,表达非常含蓄。�
传情莫过于语言,“言为心声”,诗人想象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进行心灵的交流。“却话”是回溯追想,诗人此时设想彼时,而彼时正谈论此时,谈论的是巴山夜雨之时的思念之情。在这首短小的四句诗中两处出现“巴山夜雨”的字样,这种情况在一般的古诗中是绝少见的,这是因为“巴山夜雨”给诗人的感受是非常复杂深沉的,是最凝炼的景语,又是最深切的情语,既写景,又抒情,是情景交融的诗的意境。在这首诗中如此使用,就非常含蓄,引人联想,别具一格。�
这首诗,前两句写现实情景,含有离愁别绪;而后两句写未来相会时的景况,含有欢聚的情绪。离愁是实,欢聚是虚。虚写未来的欢聚,正是为了衬托眼下的孤寂和思恋之情,对欢聚盼之愈强,当前的思恋之情便反映得愈深,愈难排遣。两相对照,更深刻地表达了现实的离愁和深切的思念。�
形象、细腻、含蓄、深刻,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以上赏析出自
http://wwwjlrtvujlcn/xb/fileaspfileid=2000414010
最好不要报团,团队玩起来没意思,走马观花。
方案路线:从云南丽江向西南出发,经大理,腾冲,瑞丽后返回昆明,全程以汽车作为最主要交通工具,行程超过1500公里。选择丽江和昆明作为假期的起始地和结束地,是因为这两地皆是前往云南旅游的必经之地。当然也可以反着走,从昆明出发到丽江结束
第一天(D1);丽江:黑龙潭公园,白沙,束河。
今天的行程安排是丽江黑龙潭公园,然后租自行车骑车去白沙古镇和束河古镇,傍晚返回丽江古城。
提早起床,赶往古城北的黑龙潭公园看日出。公园离古城很近,沿古城古城东大街到古城水车,之后沿着水流往北走十多分钟便可到黑龙潭公园,门票¥40。黑龙潭的日出很漂亮,站在岸边可以看到玉龙雪山在潭中的倒影。黑龙谭潭中有很多的鲤鱼,感兴趣的话可以在潭边小贩处买鱼食喂鱼逗乐。从公园回古城后,早餐推荐去大石桥旁的瑞煜小吃。他们家的凉拌米线,鸡豆凉粉和鸡爪的味道不错。早餐费用¥6。
早餐后,在古城内租一辆自行车出发,租车费用¥10。之所以骑车前往白沙和束河,主要是这两个地方离古城不不远,都位于古城北边。更重要的是这一路景色宜人,适合随时随地停车照相。出古城,沿香格里拉大道向北骑,在一大转盘处有标识,右侧通白沙,左侧通束河。建议先去白沙。
白沙乡位于丽江大研镇以北8km处,骑车1个多小时便可到达。曾是宋元时期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至今仍保存着明代的木氏土司建筑以及壁画(白沙壁画)。门票¥15。白沙乡位于玉龙雪山山脚下,在公路上能拍到不错的片子。参观完白沙后原路返回,前往束河。束河的门票是¥30。束河的人工景点相对古城来讲多了点,但纳西文的路牌很有特色。越往里走越能看到原汁原味的古镇。古镇里也有四方街,吃的东西不贵,午饭费用¥10。
结束了一天的游玩,晚饭可以在古城内的顺水楼解决,推荐凉拌吹肝,豆豉烤鱼。人均费用¥30。也可到新城七星街上的草墩罗非鱼庄去吃罗非鱼火锅,活鱼只要¥7/斤,晚餐人均¥25。
晚上可在古城转悠,体验四方街的热闹和老民居的静谧。晚上住古城的客栈,费用¥30。
门票:¥40+¥15+¥30=¥85
食宿:¥6+¥10+¥25+¥30=¥71
交通:¥10
总计:¥85+¥71+¥10=¥166
第二天(D2);丽江-大理古城。周城买蜡染,喜洲严家大院,,三塔倒影公园,洋人街。
早起后,在瑞煜小吃吃完早餐,费用¥6。出古城,去丽江长途汽车站。买去下关的车票,票价¥43。注意,下关是大理州的州府,去大理古城要提前半个小时下。建议可以不要直达大理,顺路可以游玩周城和喜洲两个地方,他们是大理白族村寨中地方民族特色最浓的地方。周城位于大理古城北23公里处。在周城,你还可以看到丰富的民族扎染制品,价格比古城要低。喜洲位于大理古城北18公里处,喜洲的白族民居很有特色。最有名的应该是严家大院了,从公路口可以坐电动三轮车去,价格¥2一人。严家院子是民国时著名大商人“永昌祥”商号严子珍的故居,也是当年拍《五朵金花》时公社大院的外景地。严家大院门票¥10。在大院里,可以品尝白族的三道茶,看表演。午餐可以在喜洲解决,也可到古城解决。费用¥15。
到达大理古城后,大理的客栈也很多。建议去城北福康里的清馨庭院或福馨庭院住宿,性价比很高。住宿费用¥25下午可以在古城内转转,大理古城不大,东南西北方向各有城楼。南门的城楼顶上景观最好,是鸟瞰古城的最佳角度,门票¥2。接近黄昏的时候,可以去三塔倒影公园看崇圣三塔在夕阳下的倒影。不推荐去三塔公园,门票太贵且不值得。可以去北门坐马车到三塔倒影公园,往返车费大致¥4一人。三塔倒影公园门票¥4。
晚餐推荐去人民路上的益恒饭店,是老字号店。特色菜有沙锅鱼,酱爆螺肉,木瓜鸡等。晚餐费用¥20。入夜后,可在古城的洋人街转悠,酒吧很多。在喧闹的洋人街上,居然能找到一家书吧:懒书吧。环境很好,推荐。大理的小吃不少,因盛产青梅,青梅制品很多。在大理,最常见的小吃是云南十八怪之一:牛奶做成扇子卖的乳扇。推荐去邮电局对面的乳扇店吃,价格也不贵,¥2一个,不过奶膻味有点大,可能一些人吃不惯。对了,大理的酸奶也不错,可以一尝。
门票: ¥10+¥2+¥4=¥16
食宿:¥6+¥15+¥20+¥2+¥25=¥68
交通:¥43+¥4=¥47
总计:¥16+¥68+¥47=¥131
第三天(D3);大理:洱海,苍山,大理-下关。
大理最有名的景点就是苍山洱海了,今天去洱海,苍山后,在顺路前往下关。因为开往腾冲的班车是由下关始发的。
早餐推荐去福合园,它位于玉饵路和复兴路的交界处。门面很不显眼,但米线和饵丝的味道很好,尤其是饵丝,很筋道。早餐费用¥3。
去洱海,可在洋人街乘2路车在才村码头下,车费¥1。洱海游船票面价格¥100。但可以跟拉客的当地妇女砍价到¥25。游船在洱海里停靠观音阁和金梭岛,来回约1个多小时。观音阁门票¥10,金梭岛门票¥3。返回古城洋人街车费¥1。
苍山修了两条索道,分别是感通寺索道和中和寺索道。因时间有限,建议从感通寺索道上,上山后沿着玉带云游路走5km,到达七龙女池后便可返回,再从感通寺索道下,顺路可以去清碧溪。往返时间约4个小时。感通寺索道往返票价格为¥82,但如果在居住客栈的老板处买,可以便宜到¥45。另外在洋人街上,也有很多索道售票点,应该也能讲价。建议还是从客栈老板处购买,可以省下不少钱。从古城可搭乘4路公共车,在感通寺索道外的公路口下车,车费¥2。路口有小巴开往索道,车费¥3一人。
从苍山下来公路后,还可搭乘4路车或小巴前往下关。车费约¥2。在建设路上的下关客运站下车,买明日前往腾冲的车票。下关发往腾冲班车最早的是10点,票价¥82。之后便可按个人喜好自由活动了,建议去双桥园吃米线。
门票:¥25+¥45+¥10+¥3=¥83
食宿:¥70
交通:¥45+¥1+¥1+¥5+¥2+82=¥136
总计:¥83+¥70+¥136=¥289
第四天(D4):下关-腾冲。
下关前往腾冲的班车是早上10点,所以早上不必太急。早餐还是米线吧,费用¥6。腾冲位于云南西南,距下关有6~7小时的车程。不过车况和路况比较好,也不至于过于疲惫。一路上要翻越高黎贡山,景色很美。在中午大巴会在保山市的蒲缥镇停留,让乘客吃午餐,餐费¥10。待抵达腾冲新客运站,基本上要到17点了。新客运站附近住宿不方便,建议打的¥5到城区苍山南路一带找住宿。腾冲县政府对面的广厦宾馆双人标间¥35。
去腾冲,一定要去县政府侧的腾越食府夜市去品尝当地小吃。推荐去里面的腾冲四街华艳小吃,炒螃蟹、炒罗非鱼和大救驾一流。也可品尝一下傣族特色的小吃:撒撇。晚餐费用¥15。
腾冲曾是东南亚重要的的玉石宝玉交易中心,若有兴趣的可以去玉石宝玉交易中心看看。腾冲的物价很低,在这里能玩好吃好。
门票:无
食宿:¥6+¥10+¥15+¥35=¥66
交通:¥5
总计:¥66+¥5=¥71
第五天(D5);腾冲:热海,国殇墓园,和顺乡。
腾冲是个有着奇特景观和丰富历史文化的滇西重镇,也被称为极地边城。她是这次假期的重点,相信来此的游客一定不会失望而归,这也是我专门安排在此地玩满2天的理由。
热海和火山公园是腾冲最有名气的自然景区了。今天安排热海,明天再去火山公园。早餐可以在酒九庄,饵丝或大救驾,费用¥6。之后乘2路车到热海路上的车站,转乘小面的去热海,车费一共要¥6。热海门票¥30,遍山的地热都很发达。不仅有各式各样的温泉,还有地热奇观,甚至手摸山岩都能感觉到是热的。热海景区内有名的温泉有热海大滚锅(徐霞客游记里有专门介绍过),大滚锅水温高达97度,当地村民用草绳串起鸡蛋扔进去煮,这就是云南十八怪之一的“鸡蛋串着卖”了。景区内还有送胎井,珍珠泉,蛤蟆泉,眼镜泉,鼓鸣泉等特色热喷泉,非常的奇特。喜欢温泉浴的可以去美女浴温泉体验一把在大自然中泡露天温泉的感受,另加门票¥60。离开温泉区后,会路经热田景区,让你有飘行在云雾中的感觉。出热海后,还搭乘小面的¥6回腾冲县城。午餐费用¥10。
位于县城西南1km处的国殇墓园内埋葬着为收复腾冲而牺牲的3346名有姓名的中国远征军将士。该墓园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人认为,作为一个有历史良知的国人都应来此拜祭!让更多的人知晓那段历史,也向保家卫国的先烈们致敬!可在县城内乘4路车前往,车费¥1。门票¥20。
从国殇墓园出来后,可搭乘面的¥2到和顺乡。和顺去年刚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首,门票¥50。可游览和顺图书馆、弯楼子、滇西抗战纪念馆、艾思奇故居、元龙阁等景点。之后可在和顺过夜,也可回县城过夜。晚餐¥15,住宿¥35。
门票:¥30+¥60+¥20+¥50=¥160
食宿:¥6+¥10+¥15+¥35=¥66
交通:¥6+¥6+¥1+¥2+¥5=¥20
总计:¥160+¥66+¥20=¥246
第六天(D6);腾冲: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北海湿地。
早餐¥6,在县城花¥1搭乘2路到西门。那里有去腾冲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方向的出租车或班车,都是坐满人后才开。出租车是¥15一人,班车是¥7一人,因路况很不好且要行40分钟。建议搭乘出租车前往。若搭乘班车的话,则在马站乡下车。腾冲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内有97座火山体,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休眠期天然火山群。门票¥30,包括大空山、黑鱼河和柱状节理三个分散景点。后两个离售票处较远,需另行搭乘车子前往,时间若紧的话可不去。大空山相对海拔只有100多m,可以沿着火山岩修建的楼梯拾级而上。到山顶后甚至可以步行下到火山口里。在山顶,张目四望可以看到周围的火山群。游览玩火山公园后,原路返回腾冲,车费¥15,午餐¥15。
下午还是在西门车站附近搭乘前往北海湿地的小面的,车费约¥5。北海湿地33处国家重点湿地之一,也是云南省唯一的国家湿地保护区。这里最奇特的是浮在水上的草甸可以当船划。北海湿地最美的季节应该是4-5月,遍地盛开着紫色的北海兰。北海湿地门票¥30,进去后换要先雨鞋,搭乘渔船在湿地里转一圈,途中可以下船在当地村民引导下体验行走于湿地有惊无险的感觉,刺激!换雨鞋费用¥2,导游费¥2。
晚餐可以在湿地边的农家饭店吃河鲜,也可回县城的腾越食府吃炒螃蟹,车费¥5,餐费¥15,住宿¥35。
门票:¥30+¥30+¥4=¥64
食宿:¥6+¥15+¥15+¥35=¥71
交通:¥1+¥15+¥15+¥5+¥5=¥41
总计:¥64+¥71+¥41=¥176
第七天(D7);腾冲-瑞丽;瑞丽弄安金鸭塔。
今天就结束腾冲的美妙之旅,前往云南傣族特色浓郁的城市-瑞丽。瑞丽位于云南西南边陲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同西双版纳一样都是傣族的聚居地。早餐¥6,之后打的¥5前往腾冲客运站。早上10:10有趟开往瑞丽的班车。车票¥36,中巴,车况很差,建议一定要坐前面。车程近6小时,中午车会在陇川户撒芒东路口停留,路口上有很多卖户撒刀的店,买完后可以直接托老板邮寄回家,省得路上惹麻烦。有兴趣的游客可以选购。过户撒后,车会翻阅一座山,转弯很急。建议晕车的游客要提前服用晕车药。下午约16点,可抵达瑞丽客运站。下车后,推荐前往南卯街的利民宾馆住宿,双人标间¥40。
瑞丽与缅甸只有一江之隔,在市区能看到很多不分男女都穿着裙子的缅甸人。很有异国特色。友情提示:瑞丽靠近金三角,又是国家贸易口岸,来往人士较复杂。一定要提高警惕,入夜后偏僻一点的街道少去。
瑞丽地处南亚热带,终年气温很高。可以去南洋宾馆下的步步冷饮店吃特色冷饮,该店的服务生都是缅甸人,推荐大家品尝下异国特色的冷饮:波露多。店内的炒米饭也很有特色。冷饮费计¥10。瑞丽市内除了弄安金鸭塔外就没有什么景点了,都分散在市区外面。弄安金鸭塔里南卯街不远,步行可前往,无需门票。
晚上可前往华丰批发市场的夜市,内有专门的泰国缅甸食品店,也能吃到正宗的傣族撒撇,¥4一份。
门票:无
食宿:¥40+¥10+¥10+¥4+¥40=¥104
交通:¥36
总计:¥104+¥36=¥140
第八天(D8);瑞丽:姐告,大等喊,南茹河淘宝场。
南卯街上的饮食店不多,早餐可以去街西侧的一家米线店吃米线,费用¥4。姐告是我国在瑞丽江对岸唯一的一块国土,是瑞丽出境缅甸最大最重要的公路口岸,被称为:“天涯地角小深圳”。这里有中国边境唯一的两国街—中缅街,街上有上百家两国的商品门市。从瑞丽打的前往费用¥10。中缅街上有很多买玉石的店铺,倘若不识货最好不要购买。
返回瑞丽后,午餐¥15。大等喊傣家寨位于瑞丽西南20公里处,大等喊傣家寨内还有一座寺庙,它建于清乾隆年间,其建筑风格别有特色。可以在瑞丽城区搭乘中巴前往,费用¥5。在前往大等喊的路上,还有喊沙村,一国两寨等景点,都不需门票。瑞丽又有“孔雀之乡”的美称,在喊沙村以及大等喊中能看到很多野生的孔雀。从大等喊出来后,可以同方向前往弄岛的南茹河淘宝场,拦中巴车费¥5,门票¥50。淘到的宝石归自己,但加工费需另计。从淘宝场返回瑞丽车费¥10。晚餐¥15,住宿¥40。
门票:¥50
食宿:¥4+¥15+¥15+¥40=¥74
交通:¥10+¥10+¥5+¥5+¥10=¥40
总计:¥50+¥40+¥74=¥164
第九天(D9):瑞丽:姐勒金塔,畹町,莫里原始森林,瑞丽-昆明(夜班车)。
历史上瑞丽是“乘象国”中心地带,全民信仰小乘佛教,现有众多的文化遗迹。瑞丽东北的姐勒金塔就是东南亚五座名塔之一。前往姐勒金塔可搭乘前往畹町的小巴,在姐勒村下,车费¥3,姐勒金塔门票¥2。
参观完金塔后,可以回到公路上拦前往畹町的小巴,车费¥5。畹町是中国最小的城市, 畹町真正的迷人之处在于那座毫不起眼的畹町桥上。畹町桥是中国国西南之门户,滇缅公路之锁钥,中印公路之纽带。在抗日战争中,它是盟军援助中国战略物资的最重要陆路通道。周恩来也曾与缅甸总理并肩走过它。在畹町吃午餐,费用¥10。
前往莫里原始森林,因司机要等游客游览后返回瑞丽,所以要在畹町包车。包小巴费用¥60。莫里原始森林门票¥15,它是一个纯粹的亚热带雨林,雨林内古木参天,清幽异常,有很多平时难以见到的植物。雨林深处是有条高达40m的瀑布—扎朵瀑布。
在从莫里返回瑞丽的途中,可以在芒令村的“独树成林”景点停留,不需门票。
返回瑞丽后,前往瑞丽客运站购买晚上开往昆明的夜班车,车费¥200。瑞丽距昆明880km,车行14多小时。需注意的时,出芒市的时候会路过检查站,会有缉毒武警上车检查,要预先准备齐全证件。
门票:¥2+¥15=¥17
食宿:¥4+¥10+¥5=¥19
交通:¥3+¥5+¥60+¥15+¥200=¥283
总计:¥17+¥19+¥283=¥319
第十天(D10);昆明:世博园,金马碧鸡坊。
班车早上抵达昆明西苑长途车站,在车站附近饭店吃早餐,费用¥5。休息片刻后,去火车北站转71路公交车在世博园下,车费¥1。世博园还是很值得去的,票价¥100。园区很大,有园林园艺馆和民族风情馆等,可以转上大半天。
从世博园返回昆明市区后,可去桥香园吃米线,餐费¥15。可到昆明市中心的金马碧鸡坊,它是昆明的象征建筑物。它旁边就是繁华的南屏步行街,是昆明市民的购物街。街上有家乐福,游客可以在此采购返程所需的食品以及当地特产。
至此,便结束了10天的完美假期。行程超过1500公里。
门票:¥100
食宿:¥5+¥15+¥15=¥35
交通:¥2+¥10=¥12
总计:¥100+¥35+¥12=¥147
10天假期费用分项消费如下:
门票:¥575
食宿:¥644
交通:¥630
费用总计:¥1849。
注:以上所有价格是基于2005年初的本人实际消费计算而得,只做参考之用。
个人简历:本人现为电子工程师,崇尚自助游。曾多次自助出行,游历过甘肃,川西和云南。本人最为得意的自助游经历是和女友一道从四川成都出发,游历川西,滇西,最后返回成都。行程4300余公里,日程30天,平均花费95元/人。一路吃好,玩好,住好。
原名:诺玛琼培克
艺名:Marilyn Monro
生日:1926年6月1日
逝世:1962年8月5日
出生地:美国洛杉矶
爱好:唱歌
头发:金**
身高:1664公分
体重:532公斤
胸围:89厘米
腰围:56厘米
臀围:89厘米
最爱喝的酒:香槟和伏特加
最爱吃的食物:鱼子酱、老鸡蛋、冰淇淋、蛋糕
最喜欢的雕塑家:罗丹
最喜欢唱的歌:钻石是姑娘最好的朋友
拥有的汽车:黑色“雷鸟”跑车、 黑色卡迪拉克敞逢车
成名作品:《尼亚加拉》
生前作品:(部分)
《慧星美人》(1950年)
《柏油丛林》(1950年)
《青春常驻》(1951年)
《尼亚加拉》(1953年)
《金发女郎,君子好逑》(1953年)
《如何嫁给一个百万富翁》(1953年)
《七年之痒》(1954年)
《公共汽车站》(1956年)
《王子与舞女》(1957年)
《热情似火》(1959年)
《不合时宜的人》(1961年)
《濒于崩溃》(1962年)
在美国和西方世界,玛丽莲梦露这个名字几乎是无人不晓的,即使在今天她仍然是大多数美国人心目中的“性感女神”。50年代和60年代初,这名从孤儿院出来的姑娘红透整个好莱坞,使多少爱慕虚荣的少女羡煞;而她在36岁的风华之年突然自杀身死,又使万千影迷困惑不解。
1926年6月1日,原名诺玛琼培克的玛丽莲出生在洛杉矶综合医院里,此时父亲已经离开她远走他乡,母亲常酗酒,人事不知。因此她从小便寄居在别人家中,从这一家到那一家,从孤儿院以收容所,别的孩子流连于童年的欢乐,她已尝到颠连困苦的滋味。九岁的时候,母亲仍然接受不了父亲离去的事实,被关进精神病院。1941年,小诺玛到了加利福利亚的“安娜姨妈”家。一年后,16岁的诺玛与大自己四岁的詹姆斯多尔蒂结了婚,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家。不过这是个没有爱情的婚姻,二年后丈夫应征入伍,当时正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久丈夫以不满诺玛新职业为由提出了离婚。诺玛的新职业是在一家时装店作摄影模特。
1946年,诺玛被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大老板看中拍板雇用,从此有了这个艺名——玛丽莲梦露。初期的工作并不顺利,她只是在一些在影片中跑跑堂,说几句“Hello!”之类的台词,无奈之下为了五十美元,玛丽莲答应拍裸体照。1950年约翰大胆启用玛丽莲,让她在《柏油丛林》担任一二场重头戏。紧接着玛丽莲与蓓蒂黛维斯等几位大明星拍摄了《伊芙的底细》,出场时间虽然很短,但她那天真无邪,使人听了浑陶陶的对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福克斯公司等影片一结束,便与她签定续订七年合同。
至53年之前,玛丽莲在影评界虽时获赞誉,但**公司总是把她拘囿于演“白痴美人”一类角色,为求发展,她上迈克尔契诃夫剧院听戏剧课,排古典剧。这时,有位记者认出“金色之梦”月份牌上的裸体模特儿即为玛丽莲,消息透露出来,非但没有毁掉她的前程,反而引起观众好奇,对她更为关注。1953年是玛丽莲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尼亚加拉》里第一次担任主角。影片以有名于世的大瀑布为背景,烘托玛丽莲优美的体态。该片上映以来,场场爆满,她不仅一跃成为第一流的明星,而且成了好莱坞一手炮制的最了不起的神话。
1954年玛丽莲与棒球健将乔。迪,马吉奥结婚,无奈这位球界巨人醋劲不小,对她限制极多,两人最终分道扬镳。1956年7月1日她又与剧作家阿瑟米勒另缔良缘,他们是在1951年拍《青春常驻》一片时就认识的。婚前玛丽莲的每部影片都超乎寻常的卖座,特别是在《七年之痒》这部片中她站在地铁口的镂空铁板上,下面刮上来的风把她的裙子吹得鼓涨起来,成了她影片里最著名的镜头。不过梦露已经不满足于傻瓜美人这种角色了,紧接着演出的《公共汽车站》里,她把自己的生活经历融汇进人物身上,而且演戏才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片中,她出现在小酒吧时,直有光采华艳、蓬荜生辉之感。1957年与劳伦斯奥立佛合作的《王子与舞女》遭受从未有过的失败,淡出二年后,玛丽莲很小心地接下了这部《热情似火》,影片拍摄很辛苦,她为此两次小产,不过这一切都值得——《热情似火》成为她票房收入最高的影片。
1960年玛丽莲与克拉克盖博合演了《不合时宜的人》,谁也不曾料这分别是他们俩的最后一部影片,停机没几天,克拉克盖博因心脏病猝发而不治身死。同年十一月她与丈夫阿瑟米勒正式分开,这次离异造成的感情创伤始终未能平复。她神经衰弱严重起来,只得进精神病院作一短期疗。一年后神采飞扬的玛丽莲接拍新片《濒于崩溃》,这是她自那张月份牌照片以来,第一次同意在片中拍裸体镜头。1962年6月1日,她在剧组摄影棚里,庆祝她三十六的生日。为了证明自己丰腴如初,风韵依然,玛丽莲在伯特斯特恩的摄影机前功尽弃,取一幅透明纱巾略事遮掩,拍下生平最后一组极有魅力的照片。八月四日一个周末的星期六,是梦露悲剧一生的高潮。这一天早晨,人们还看见她脸庞鲜艳。谁也没有料到,这是临终前的最后光彩。
那天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是自杀还是谋杀?
见过现场的人说:她脸朝下躺着,毯子滑在一旁,全身赤裸而僵硬。死去之际,手还抓着电话。她要找谁,或许是总统的弟弟,或许就是美国总统肯尼迪本人,然而电话的另一头没有回音,绝望之下,她服用了过量的安眠药,于是乎,香消玉殒,便再也没有醒来……
时光荏再,作为**业的产物,好莱坞的神话,玛丽莲梦露并没有死,永远都是生气勃勃的,她完美的体型,自然弯曲的睫毛,洁白无瑕的牙齿和偶尔挑逗的动作,可谓是“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形象仍印成千千万万份撒向人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