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亲摆果子茶怎么摆

定亲摆果子茶怎么摆,第1张

按照各地的风俗不同来摆放,共8样即可。

婚礼果盘里摆放水果最吉利的是红枣、花生、栗子、桂圆。寓意早生贵子。一般的果子茶是苹果、火龙果、榛子、开心果、瓜子、糖、点心2种。有的地方摆果茶还有,饼干,茶叶水,喜糖,水果,喜烟。总之摆够8件即可。

果子茶也叫茶食。周作人《南北的点心》茶食是喝茶时所吃的,与小食不同,大软脂,大抵有如蜜麻花,蜜糕则明系蜜饯之类了。从文献上看来,点心与茶食两者原有区别,性质也就不同,但是后来早已混同了。

根据传统习俗,结婚送好一般分为要好、看好和送好三个步骤。

1、结婚要好就是大家共同商讨在结婚前选定一个双方认可的吉日作为婚礼的举办时间。

2、看好是为了算出婚礼的吉日良辰,同时还要算出婚礼随行之人,例如接亲之人在属相上的忌讳。择定吉日后,便写成婚书送往女家,这就是看好。

3、最后就是结婚送好,送好不仅是送婚书送嫁娶的好日子,而且男方还要向女方送上聘礼与礼金。送好意味着一场婚姻的开端。办的好不好自然会影响未来的婚期和女方家的心情。

结婚送好送什么?

1、衣物:送给女方的红色衣服、红色鞋子,寓意红红火火。

2、三金: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寓意情比金坚, 真爱永固。

3、礼金:礼金需要选择一个吉利的数字,一般都是选用2、6、8这样好寓意的数字。至于具体数目由当地风俗和两家商量决定。

4、礼品:除了上述一些东西,可以带一些有传统美好寓意的礼品,如寓意年年有余的鱼,寓意甜甜蜜蜜的四色糖、寓意子孙兴旺的各种果干等等。将这些聘礼准备好后,用红布包好,上插柏枝,代表着“长命百岁”,这样送好就算是完成了。

礼仪习俗·婚嫁礼仪

大 中 小来源: 时间:2008-05-03 20:11:22 浏览449人次

洞房花烛是人一生之大事,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当代家庭子女少了,儿女婚事不仅是儿女个人的事,而是一家之大事。同时由于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婚俗场面日益崇尚豪华排场。

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郑州人的恋爱婚姻观念得到更大程度的解放和进步,不论城乡,自由恋爱、自主结婚成为婚姻主体。在一系列的婚俗事象中,基本承续了传统的婚姻礼仪,当然也有摒弃、有创新。综合郑州城乡婚俗,整个婚俗礼仪过程大致有提亲、见面(或说为相亲)、定亲、看好、送好、嫁娶六道程序,另外还有婚后的拜庙、回门、望夏、送扇等,这里按先后次序分为婚前礼、婚日礼、婚后礼三方面进行记述。

婚前 婚前礼即婚礼之日以前有关婚姻的常行礼仪,大致包括提亲、见面、定亲、看好儿、送好儿等五项内容。

提亲。虽然现今多是青年男女自由恋爱而结婚,但二人自己相识而相爱的少,大部分还需要有媒人即介绍人在中间牵线搭桥,即便是自谈的多数也要请媒人象征性的走一下提亲过场。现在以说媒赚取钱物的专职媒人基本没有了,因此媒人对当事人哄、骗、瞒的现象消失了。虽然现代人不十分讲究“门当户对”,但还是要求个双方条件相当。介绍人认为男女二人般配,便向双方提亲,介绍对方情况;也有介绍人受一方之托,向另一方提亲并介绍对方情况。双方均认为合适,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打听了解对方的个人及其家庭情况,在巩义一带还要打听对方的“门风”好坏(即对方的内外血亲有无狐臭病的遗传)。如双方都感觉满意,即可往下进行。

见面。男女双方将愿意见一见的意思向介绍人表明后,介绍人就约定见面的时间、地点。在城镇,男女双方个人或家长、亲友陪同到约定地点见面,介绍人介绍双方认识,二人进行初次交谈,并互留****。到此介绍人的工作就基本完成。双方互相满意,以后就会自行联系交往,进入相处谈恋爱阶段。在农村,双方见面并进行简单交谈后,男方满意,就拿出准备好的见面礼(钱或物)送给女方;女方也满意,会收下见面礼,并将准备好的小礼物(多为钢笔、笔记本之类)回赠对方,算是确定了双方的婚姻对象关系或说是恋爱关系,在农村也称作“小定”。

定亲。男女交往相处一段时间后,相知相爱,非常满意,双方向各自父母进行汇报,父母无异议,就可以定亲了。在城市,一般是双方父母见见面,商谈一下孩子结婚的大概时间及一些具体事宜,同时男方父母送给准儿媳红包和一些衣物,亲事就算定下了;也有的由男方准备一桌酒席,邀请至亲,举行简单的定亲仪式。在农村,定亲仪式相对隆重一些,在商定的日期,男方准备两三桌酒席,邀请媒人和双方至亲到场,宣布双方孩子定亲,并向女方下聘礼。聘礼一般是若干礼金和衣服、金银首饰等。

看好儿。看好儿就是选定结婚的好日子。现时人选择结婚日子,不论城乡都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的,即请懂阴阳八卦的先生依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测算,并参考当事人意见,择吉选定日子;另一种比较简单,双方及其家长商量选择一个农历的双日为吉日。或者就选在某个节日期间,如五一、十一或元旦、春节。吉日选定后,由先生或毛笔字写得好的人写好婚书,即将吉日通知女方的文书。

送好儿。把婚书送达女方家中称为送好儿。男方一位长辈带上礼品和婚书送到女方家中,同时商议筹办婚庆典礼的具体事宜。

在登封、巩义一带农村,还有送蜜食一道程序。蜜食为拌了蜜或糖的条状油炸面食,男方送给女方,以此回赠添箱的亲友乡邻。数量多少根据女方的需要而定,常是几百至上千根。用箱装了,车运到女方家中。同时,还要送去给女方准备的红色婚衣,所以送蜜食又称送红。

送好儿以后,双方就开始了婚礼的紧张筹备,登记、照相、制作请柬、通知亲友。男方定婚车、酒席,请司仪、宾相、摄像和接亲客,购买各种所需物品;女方制作购买嫁衣、嫁妆,租定婚纱,请送亲客等。

结婚日 即结婚大礼,有添箱送礼、铺床、运嫁妆、迎娶、行结婚典礼、吃喜酒、合卺等项。

添箱送礼。添箱是指女方而言。婚期来到,女方亲友乡邻知道后,便给待嫁的姑娘送添箱礼,也叫压箱礼。添箱礼品不拘一格,轻重程度和送者的经济情况及送者与新嫁娘的亲疏都有关系,有衣服、布料、毛毯、被子、被面、被罩、床单、锅、盆、花瓶等各种工艺品及金银首饰等,或直接送礼金若干;送贺礼则指男方而言,亲友乡邻得知男子娶亲的喜信后,便送礼品以示祝贺,也叫送人情。所送贺礼轻重及品类,和女方的添箱礼相差不多。送添箱礼或贺礼均忌送钟,因钟与终谐音,“送钟(终)”为大不吉利。

铺床。娶亲的前一天晚上,男方家布置新房,近处亲友自动前来帮忙,人们一边干活一边说笑,十分热闹。新房布置好后,男方父母为新人铺床,并在褥子上、被子里放些核桃、红枣、花生、带籽棉花、楝枣、火棍、砖头之类,同时嘴里说着“早生贵子”、“连生小子”、“铺上一把棉,生女又生男”等。铺好后有的还往上撒芝麻、黑豆、糖块等。这时围观众人随着唱歌谣、打趣逗乐等,还有人用锅底灰给准公婆抹花脸,一派喜庆气氛。当夜新房不能空房,须有人睡,或是新郎或是其弟侄等人,称作压床或暖房。

运嫁妆。女方的嫁妆多是箱、柜、桌、椅、沙发、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电脑等,视家庭经济情况或多或少。所有嫁妆均贴上双喜字和红封条,绳索扎缚好,在结婚的前一天晚上或当日早上用汽车运送男家。男方招待送嫁妆之人酒饭,走时还要给每人送礼包(装烟酒、馒头)和红包(装钱)。

迎娶。结婚这天,新郎西装革履、胸别红花,有的还十字披红;新娘美容、盘头,头戴珠花,穿白色或红色婚纱。举行典礼后再换上大红中式婚衣。农村有人不习惯穿婚纱,就直接穿上大红婚衣。迎娶一般用红色或黑色轿车,轿车数目多少不等,数辆十数辆甚至数十辆。新娘坐的车以红绸挽的彩球装饰或用红玫瑰花装饰,称为彩车,其它迎亲车辆或拴朵红花或拴红布条或贴写有“美满婚姻”、“幸福姻缘”、“天作之合”等吉祥字样的红幅。同时,用花轿迎亲的传统婚俗也在回归,特别是登封一带农村,花轿迎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吉日一早,一切准备就绪,迎亲队伍出发,炮队、乐队在前,媒人、引礼人、驾毡人领着新郎、娶女客随后。到女方家后,女方给司机(轿夫)、乐队人员、录像人员发红包,并以烟、茶、糖、糕点招待。女方礼宾引导新郎等迎亲人员行披红、谢厨、拜祖仪式。然后三请新娘、拜别父母、照合影像,新娘上车启程。仍是炮队、乐队、录像在前,然后是娶女客、新郎新娘,送女客在后。

迎亲队伍回到男方家停在大门口,有人执燃放着的长挂鞭炮绕车或轿正三圈儿、倒三圈儿,以驱避妖邪。然后,新郎搀扶怀抱花束的新娘下车,踏着毡往家走。新娘进门时撒喜钱、彩纸屑、喷彩条,“跨鞍过柽”,来到天地桌前。送女客自有人接待安排,上茶、送红包等。在市区,多在包酒席的饭店举行典礼,就把新娘直接迎接到饭店,其他礼节程序相同。

行结婚典礼。结婚典礼也叫拜堂。这天,男家院内张灯结彩,正面墙上贴着大红双喜字,下方放八仙桌,叫天地桌。桌上摆花供或水果糕点之类,放一个贴着红双喜字的斗,斗内是五谷粮食,上插秤、尺、杼各一,桌上还有一面镜子、一本万年历、一台油灯和一个香炉、三个酒盅。郊县农村,还要在典礼开始前于天地桌旁燃几张黄裱纸打发游魂野鬼,以免其捣乱。典礼在司仪主持下进行,仪程大致为主婚人(多由男方单位领导或村中长者担任)讲话、证婚人(多由女方单位领导或媒人担任)讲话、来宾代表致词、新郎新娘介绍恋爱经过、拜堂。拜堂之礼一般为鞠躬,先拜天地,再拜高堂,最后夫妻对拜,新郎抱起新娘进入洞房。至此拜堂仪式结束。

进入洞房后,小姑子给新娘端水洗脸,新娘换下婚纱,穿上大红婚服。

吃喜酒。拜堂结束后,婚宴开始。娘家送客坐首席,上菜也从首席开始。司仪引导新婚夫妇先谢厨,即给厨师及服务人员敬烟酒、送红包。接着,新郎新娘从首席开始依次敬酒。宴席结束,主送客拜见亲家公、亲家婆,说几句客套话,商量一下回门的事情,稍坐后亲家公婆带着送女客到新人房内,向自家姑娘告别,众人齐出相送到门外上车。

送女客走后,公婆引导下,新郎陪同新娘拜见男方族内长者及亲戚中的长者,从辈份最高、年纪最大者开始,依次拜下去。受拜者须送装有若干钱钞的红包给新娘,称作拜礼。

合卺。合卺就是新婚夫妇唱交杯酒,多为晚饭时在新房内进行。此后还有闹新房、听新房等项目。

婚后 新婚仪式后,还有瞧亲、拜庙、回门、望夏、送扇等礼仪。

瞧亲。婚后第二日,新娘的伯或叔、舅、兄弟去新郎家瞧姑娘,俗称“瞧亲”。去时给姑娘带些饺子、果子等吃食。旧时姑娘出嫁到了一个新环境,周围都是生面孔,怕姑娘不习惯或受委屈,故娘家人去瞧看,给姑娘一些安慰。现时这些已不必要,但习俗如此,大家还是照规矩行事。

拜庙。在古代,新妇婚后要在公婆引导下到族内祠堂参拜,把自己来为新妇之事告知祖先,此后才算真正成为夫家的人,否则便名份不正,现在不过走个过场而已。拜庙在婚后第三天早上进行,多是拜祖先牌位或到祖坟叩拜。市区人结婚一般无此项礼仪。

回门。回门是新娘婚后第一次回娘家,多在结婚的第三天。新郎陪新娘一起前往,另有弟侄辈一两人随同,说是挑礼担的,实为新郎的保驾。结婚当晚男方弟侄辈闹新娘,回门时则是女方弟侄辈闹新郎。此日岳父招待新女婿颇为重视,席面非常丰盛,还要请本族或当地有头脸者陪客。回门这天,新娘一般不兴住下,要随新郎返回婆家。过几天娘家会专门来人请姑娘。

望夏。新婚后第一个夏天来临时,新郎新娘要带礼品去看望岳父母,以表孝敬、体贴之心,谓之“望夏”。

送扇。新婚夫妻“望夏”之后,新娘父母买了扇子、凉床、凉席等消暑之具,择吉日让新娘兄弟送给新娘。现在多送电扇、空调等。

其它婚俗 除正常的婚姻外,还有一些其它的婚姻形式,如娃娃媒、换亲、转亲、招赘等,但这些婚姻形式已非常少见,比较常见的为再婚。青壮年再婚或一方初婚、另一方再婚的,婚姻礼仪程式一如初婚。老年人再婚时,因儿女都大了,结婚程序就简单得多,双方一起去办了结婚登记,一家人或几个好友吃顿饭就算完事。20世纪90年代后期,老年人再婚时兴起了婚前财产公证,以避免双方子女为财产发生矛盾。

回族的婚礼可真是回族人民名副其实的终身大事,因此回族的老人都把为儿女完婚的责任称为“卸担儿”。出于对回族婚礼的重视,回族结婚风俗的讲究也非常多,尽管随着地区的差异婚礼形式稍有不同,不过所有的回族婚礼习俗却都是遵从教规而来的。

 提亲

 回族当中有句俗话:“一家女儿百家奔。”当回族姑娘长到十六七时,就有人上门提亲。提亲一般都是男方家通过各种途径看准女方家的姑娘后,请媒人去提亲。回民请媒人一般要两个以上,一个代表男方家的媒人,一个代表女方家的媒人。男方家的媒人提亲时,要带上茶、糖等四色礼,并通报男方家的姓名、家庭经济状况和教派等情况,有的还详细介绍男方家小伙子的相貌、性格、文化程度、手艺等,女方家长听后觉得大体合适,便给男方家媒人给话。女方家也请媒人到男方家看家道,并由男女双方媒人安排姑娘、小伙子在集市或亲戚朋友家见面,看男女双方相互能否看上相貌人品。见面后如无反对意见,男方家父母或其他人带上四色礼,小伙子还要带上见面钱,在媒人的陪同安排下正式见面。姑娘一般由姑妈或嫂嫂领着当面看女婿,媒人此时问小伙子和姑娘同意不同意。小伙子此时给姑娘见面钱,一般同意就接收,不同意则不接收。有些地方姑娘收了小伙子的见面钱后还给小伙子回赠小礼品。过去回族女子怕羞,不敢在客人或父母面前说婚姻事,不敢张口说同意不同意。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或媒人就观察表情,如果低头微笑,就说明同意;如果沉脸、哭泣或发脾气,则说明不同意,就不强迫,但也有不少父母包办的婚姻。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现在有些青年男女互相早巳认识,彼此也了解,互有爱慕之心,但还要请媒人给双方家庭说明情况,走个过场,否则会受到讽刺。回民择偶不“合八字”

 不管是自由恋爱的,还是经人介绍的,只要双方表示同意,则要尽快准备“定茶”。

 (二)定茶

 有些地方的回族也叫“说色俩目”或“道喜”。定茶一般要选择主麻日(星期五),男方家要准备回民喜欢喝的花茶、绿茶、陕青茶、龙井、毛尖等各种高中档茶叶,还要准备一些红糖、白糖、桂圆肉、核桃仁、葡萄干、红枣、花生米、芝麻等等,然后分别包成一斤重的小包,每个小包上放一条红纸,表示是喜庆的事。另外,还给未婚妻送二至三套合体、漂亮的衣服,由男方父母和未婚夫一起送去。女方家要宰鸡、宰羊,以糖茶、宴席热情款待。吃完宴席,双方当着众亲戚朋友的面,互道“色俩目”,表示这门婚姻大事已经定下和许诺,今后一般不再变更和许配他人。女方家在送客人时,还要给男方家以适当的回赠礼,表示意志坚定,决不反悔。

 (三)插花

 回族也叫“定亲”,有的地方还叫“提盒子”,也叫纳聘礼,意思是为姑娘插朵美丽的花。

 插花一般是在女方喝了“定亲茶”以后,媒人根据女方的需要,由男方纳合理的聘金,回民叫“麦哈尔”,并适当购置一些化妆用品、日常生活用品、四季服装或布匹材料、手表、自行车、录音机等等,以及送相当的装饰品,如手镯、戒指、耳环等,还要准备一只羊、一百斤大米和若干糖、茶等。如果不赠送聘礼,则婚姻无效。这些东西一般由女方或男方长辈或同辈妇女去陪同购买。

 插花一般都定在主麻日,男方由一位阿訇等带领,父母和嫂子或奶奶、婶子跟随。女方家也有一位阿訇或回族老人在家迎客,接盒子接聘礼。女方家还要炸油香、宰羊、过“尔麦里”。“尔麦里”,即由男女双方请的阿訇或懂得伊斯兰教义的人,诵读《古兰经》有关章节,其余人聆听。“尔麦里”过后,两家人和亲戚一起赴宴,这时相互寒暄,讲婚配和攀亲的重要意义。最后由双方商量结婚的大致日期,以便做好准备。

 插花这天,有些地方的回民由嫂子或奶奶故意将一对青年男女安排在一起吃饭、干活儿,增进了解,加深感情。

 送聘金没有规定,一般是根据男方的经济条件量力而行,不强迫。通常情况下,不得少于一两纯银,但无论多少都要履行这一习俗。回民认为,赠送聘金,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男子对婚姻大事不严肃,朝三暮四,随意离婚,从经济上有所牵制;另一方面也是保障女子生活的一项措施。长期以来,在回族当中形成了男子如果无理提出离婚或中断婚姻关系,男方所赠的聘礼和东西不能索回。

 但有些地方的回民,由于受中国封建社会买卖婚姻的影响,所索聘礼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给家庭贫穷者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娶亲

 回族青年男女结婚不看黄道吉日,一般都是以伊斯兰教的主麻日或主麻日的前日以及阴历双日为佳期。在结婚的前一两天,由男方带一只羊、一百斤大米和半斤重的大馒头、油香若干个,送到女方家去,这叫催装礼,意为请女方家老小放心,保证姑娘过门后,好光阴赛蜜糖。女方家接受催装礼后要尽快做准备。结婚当天上午,如女方家住得较远,接亲车要早点出发,主要是怕与怀孕的妇女相见,要图吉利。宁夏泾源等回族聚居区在娶亲这天,男方家还要请一位结婚不久的新媳妇去接亲,临去时还要带些核桃之类的东西,到女方家后先把核桃之类的东西撒到院子里,乘人不注意时赶忙到客屋吃饭;之后,陪同新娘上车。女方家一般在结婚头一天要设宴款待亲戚朋友和邻里乡亲。来的人一般都要给新娘送衣服、袜子、鞋、毛巾被、布料和钱,回民管它叫“填箱”。结婚这天上午,姑娘要洗大净,这叫“离娘水”。要绞脸,用交的线绞掉脸上的汗毛。梳妆完之后,要穿上红色的棉袄,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要穿上,这叫“厚道”,主要是讲究吉庆,如果穿得太薄,则认为是“薄情寡意”,头上要搭上一块红绸子或红纱头巾,将新娘的面孔盖得严严实实。然后从近邻和亲友中请几位上有老、下有小、夫妻和睦、儿女双全的人去送亲,回民也叫吃“宴席”。在送亲途中,若遇其他娶亲人马,新娘子要互相交换腰带,以防“冲喜”。

 回族的婚礼习俗图册

 接亲车快到男方家大门口时,新郎要由姐夫带上跑步迎上去,围着接亲车转一圈,故意碰一下车,这叫“撞亲”。到大门口时,恭贺新喜的人要自动排成两行,迎接新娘和送亲的宾客,并向来宾道“色俩目”问好。然后将宾客安排到客屋先喝茶、入席。男方家还要从新房门口到大门口,铺上红毡或毛毯子,没有条件的,新娘的哥哥或舅舅要抱着新娘走进洞房。无论如何,新娘的鞋是不能沾土的。同时,将新娘的陪嫁物和箱子也抬进院里的桌子上,待男方家给了开箱钱或搭门帘钱后,女方家陪新娘的嫂子或新郎才揭新娘头上的“搭妇巾”。

 (五)念“尼卡哈”及其他

 当新娘子人了洞房,送亲客人进屋后,主人一方面安排接待客人,一方面请阿訇给新郎新娘念“尼卡哈”:在堂屋正中设一张方桌,上方坐阿訇,左右坐证婚人和父母亲,地下铺上毯子,新郎、新娘跪或站在上面,聆听阿訇的教诲,阿訇宣读《古兰经》有关片断,再用汉语作一番解释,其大意是:结婚是成人的标志,是夫妇做人的开始,从此做人应尽种种责任;要严守教律,孝敬父母,待人谦虚,主持家务,奉公守法,上进求学等。然后阿訇面对证婚人问新郎:“你愿娶她为妻吗”新郎如愿意则应马上表态。再问新娘:“你愿意嫁给他吗”新娘如表示愿意,阿訇就宣布,从今天起,你们二位正式结为夫妻,并告新郎、新娘互敬互爱,白头到老。证婚仪式结束后,新郎、新娘准备人洞房时,教长或家长将早已准备好的果子、糖、枣子、核桃、花生向新郎、新娘身上撒去,意为感谢真主赐给的良缘,祝新郎、新娘长生到老,早生贵子。有些地方新人人洞房时,将喜枣、喜糖等撒向围观的群众,以表示喜庆的施舍,众人皆从地上抢着拣,回民把撒喜也叫撒金豆。

 这种撒喜的习俗早在元末明初就已盛行。据《清源全氏族谱》“丽史”篇载,“西域回回那兀呐,选民间女子入其室,为金豆撒楼下,命女子攫取以为戏笑”。可见过去有些富商是用真正的豆粒黄金来撒喜,后来劳动人民因没有黄金,就用自己喜爱的枣子、糖、花生、核桃等来代替。

 撒喜以后,开始耍新郎,不能让他随便进洞房,新郎一般要请姐夫等人保驾或掩护,准备冲进洞房。如不慎被恭喜的人挡住了,要将锅底黑粉、墨汁等往新郎面上抹,直到抹成“黑包公”时才放进洞房。有些地方不耍新郎耍公婆。当新娘人洞房后,众乡亲把公婆簇拥到院子里,耳朵上挂两串红辣椒,头上戴上破草帽,脖子里挂一个铜钟,反穿皮袄,倒骑毛驴,在众人的逼迫下,让公婆骑上毛驴转圈圈,逗笑话。回族群众认为,结婚三天没大小,不耍不热闹。山东泰安和曹县的回民婚礼习俗也很有趣,新娘子在媒人带领下,和婆家所有的亲戚见面,新郎拿着墨碗随从,新娘见一位亲戚,用毛笔在他脸上画一下,谁的脸上画得最多,谁就最受新娘尊敬。

 有些地方当天晚上的晚饭由新娘做长面,以示茶饭水平。吃过晚饭,开始闹洞房,大家民主推荐一位能说会道、幽默风趣的人当司仪,出点子,串节目,新郎、新娘在威逼和笑声中表演夫妻共啃一块糖、说绕口令等各种节目。

 闹房结束后,新郎、新娘要交换礼品。新郎要给新娘送一个装着20元或50元钱的小红包,新娘给新郎送一个红布蛋蛋或“针扎子”,表示恩爱夫妻、同甘共苦、永不分离。新郎还要问新娘是否懂得伊斯兰教的最基本教义,如答上,才能度蜜月,答不上新郎表示再教授,新娘要乐于接受才行。

 第二天拂晓,新郎的嫂子要将热水和汤瓶放在新郎、新娘的屋门口,新娘、新郎都淋浴。吃罢早饭后,新郎的奶奶和其他人,要领着新娘认婆家大小。有的地方新娘三天不出门,到第四天才开始认大小。认长辈时,新娘要长长叫一声,长辈要响亮地答应一声,,然后要略表心意,给新娘见面礼物或钱,以示纪念。

 (六)表针线

 回民也叫摆针线,一般都在结婚的当天下午或第二天上午举行。

 摆针线,过去是为了看新娘子的针线活做得如何,将她未过门时给公婆做的鞋、丈夫的衣服、绣花枕套、荷包等一一展示出来让众人欣赏。同时,选一个才思敏捷、能说会道的人即兴编词演说,夸耀称赞和渲染,向众人们介绍新娘是个心灵手巧、精明能干的人。

 现在摆针线,主要是众人看看娘家给新媳妇陪嫁了什么东西,男方家给新婚夫妇购置了什么家具、电器以及生活用品。当摆针线仪式准备好时,男方家选请一位说客,赞扬女方家买的东西又多又好,心实礼厚。说完赞扬词,说女方家把金山一样的一口子人送来了,还陪这么多东西,我们顶恩不起,向女方家亲戚道“色俩目”。

 女方家一般也要请说客,回敬男方,渲染夸奖男方家富裕大方,给后代安置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好家庭。有的地方说完表针线歌,还要替媒人、厨子说一段,赞扬他们的功劳。

 (七)回门

 婚礼后三天或七天,新郎要准备礼品陪同新娘回门,也叫回娘家,看望岳父母及亲属。岳父母家也要事先做好准备,款待女婿女儿。宁夏固原、泾源等地的回民习惯用鸡腿来款待重要客人和亲友。除此以外,新娘家亲戚还要一家挨一家的请新郎、新娘吃饭,并给新娘回赠礼物。回门的当晚,新郎要赶回家中,新娘一般住上三五天或一星期后再由娘家人送回家或新郎自己来接回家。

 回族婚礼 - 海南回族婚礼

 在海南省三亚市羊栏镇回辉、回新两个回民村庄人口约7000人,村里有蒲、海、江、李等姓氏。据史料记载他们有唐代来琼的阿拉伯和波斯船员及商人的后裔、有宋元明清历代从大陆迁入海南的后裔,但大多数是宋明过琼的占城人后裔,即现在越南占族人的后裔。海南回族婚礼独具一格。他们并不禁止同其他民族通婚,但对方应信仰伊斯兰教,婚礼按照伊斯兰教仪式举行。

 海南回族婚礼图册

 回族的青年男女经过自由恋爱成熟并告知父母征得同意后,由男方委托村中得高望重的长辈为媒到女方家提亲。订婚日男方的家长在本村长辈和好友亲朋的陪同下,携礼金、槟榔、饰品、糕点等礼物前往女家。姑娘亲自出来接待,并热情接受礼品,表示双方愿意结合,随即双方家长商量缔结良缘的良辰吉日。婚礼多从星期四起至星期日结束共四天。

婚礼果盘里放什么水果最吉利

1、婚礼果盘里放什么水果最吉利: 红枣,花生,栗子。寓意早生贵子。

2、苹果、花生 - 红枣 - 桂圆 - 代表早生贵子 家里摆放香蕉橙子都可以。

3、四样干果:红枣(早)花生(生),四样点心:沙琪玛 西饼 喜糖 红鸡蛋,四样水果:苹果(平安)金桔(吉祥)。

结婚的时候可以选一些有好彩头之意的水果。

比如苹果(寓意平平安安)、葡萄(象征着子孙满堂)、桔子(有吉祥如意的意思)、桂圆、莲子(象征着早生贵子);

结婚摆什么水果---般不选用的

有些水果虽然好吃,但是其名字的发音有些不好听,尤其是在结婚这样的大喜之日更是忌讳这些。比如桃、梨、草莓、桑葚等,这些水果一般来说都是不作结婚摆盘的。

女方家结婚当天桌上摆放什么水果摆几样

1、西瓜

西瓜是招待客人常见的水果,而且西瓜也非常适合做一些花鸟造型,所以在结婚的水果盘中西瓜是经常出现的水果之一。

2、苹果

苹果一直都被称为平安之果,西方国家的平安节就会互送苹果,苹果也有祝福平安的意思。苹果是一种一年四季皆有的水果,而且富含维生素,对人的身体有非常多的益处,是结婚桌子上不可缺少的东西。

3、冬枣

红彤彤的冬枣非常符合结婚喜庆的气氛,而且还有早生贵子的潜在含义,脆甜可口的冬枣一定能让宾客一同感受新人的幸福。

4、桂圆

桂圆是结婚必备的物品,不仅摆在桌子上,也会与红枣、花生、莲子-起摆在新人的婚床上,寓意早生贵子。

5、香蕉

香蕉从字面意思来说是新人以后生活相互交融,彼此不分离,从口感上来说比较柔软,不用担心长辈咀嚼困难。

撒谷扬豆:新娘上轿前,要请一位福寿双全的老太太,手持装有谷子、豆子等五谷杂粮的器物,到处撒播,最后一把要撒在花轿当中。当花轿来到男家时,也有人照样撒谷扬豆。这样做的含义是,女方希望女儿出嫁后吃穿不愁,享受清福;男方则希望娶新妇后带来好运,五谷丰登!也有的说这种习俗是为了避邪,撒一些粮食给那些捣乱的鬼神,阻止他们进家门。现代婚礼中有人在楼梯上撒麦肤也是取此意。

撒谷豆习俗已隐含有祝子之义。因为撒谷豆壁三煞的原因,不仅仅在于三煞会危害尊长,而且会造成新婚夫妇婚后无子。三煞本来是隐身在门上的,新娘入门,它们便会附身而进,造成危害。看来,新娘是最容易招致邪魔缠身的人,是不祥之人。这种观念必然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含义。许许多多婚礼辟邪仪式,都是围绕驱除附在新娘身上的邪魔而进行的,应该是出于同样的观念。后文将作详述。

宋朝,撒谷豆习俗已在民间流行。《梦梁录》:“迎至男方家门首,时辰将正,乐官妓女及茶酒等人,互念诗词拦门,求利市钱红。克择官执花斟,盛五谷、豆、钱、彩果,望门而撒,小儿争拾之,谓之‘撒谷豆’,以压青阳煞耳。方请新人下车……”《东京梦华录》也说:“……新妇下车了,有阴阳人执斗,内盛谷、豆、钱、果、草节等,咒祝望门而撒,小儿辈争拾之,谓之‘撒谷豆’,俗云压青羊等杀神也……”宋朝撒谷豆的目的在于压青阳(羊),与汉代压三煞是一致的,只不过经过演化,所压对象已由三煞演变为其中的一煞青羊。至晚近,一些地方的婚礼习俗仍保留着撒谷豆的遗存形式。

民国三十三年《洛川县志》:“新妇下轿,提斗入室。另一善口技者,手执枣刺一根,满悬果食之类,高声朗唱‘拉枣歌’;放纸炮;取升了内预盛之五谷、草根,抓向新妇抛掷。”

在有些地方,撒谷豆演变为撒米。在举行撒米仪式时,还要以鸡血祭奠花轿,以加强驱邪的效果。民国二十四年《云阳县志》:“女至婿门外停轿,傧导新郎出,对轿赞三揖。庖者挈雄鸡抉冠血祭舆,掷于舆后,复掬米舆上,其名曰‘回车马’。谓新妇先灵随舆来者,为此厌之。”

撒米也有在女方家举行的,也为古代之遗俗,因为汉代撒谷豆,既要在男方家举行,也要在女方家举行。民国二十年《嘉禾县图志》:“花轿离女家时,洒水散米。”民国十九年《龙山乡志》:“女登舆,障以伞,以柏叶杂米撒之。”

撒谷豆遗俗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传承。湖北鄂西土家族地区就曾有这种遗俗。清同治九年《长乐县志》:“迎亲将及门,必于门外设一座,上列香、烛、酒、帛、鸡一只或蛋一元,米一升,请士人端拱祝回女家宅神。祝毕,手握米抛掷新妇轿,谓之‘拦车马’,亦曰‘回神’。”

清光绪六年《巴东县志》:彩轿“将至门,预请秀才一人,穿公服,排香案灯烛,案上置米一升,婿立秀才后。秀才迎女轿,撒米三揖,婿随揖,名曰‘拦车马’。”土家族诗人田泰斗还写了一首《竹枝词》描绘长阳撒米习俗:“回神暂驻七香车,米粒声声响轿纱,我替广寒仙子怯,惊心已入小郎家。”读其诗,如闻米粒撒到彩轿上发出的沙沙声响。

藏族有撒青稞麦婚仪习俗,其俗也可视为由汉族撒谷豆习俗传承而来。民国二十五年《西域遗闻》:“婚期,设凉棚于门外,高设坐垫,撒麦为花,坐女于上,父母与亲朋列坐于旁,陈肴核、茶酒于小几食之。亲朋各以稞麦故意掷女身,乃共扶女至婿家。”清宣统三年《西藏新志》:“至婚期,女家于门外盖大棚,室内中央高铺蒲团,撤(撒)布麦以为花,女坐其上,父母坐左右,亲友等雁行坐。桌上列果物、糖枣等数盘及茶、酒、米粥。女皆食毕,二家亲友扶女步行至男家,所距道远,则乘马。亲友各获青稞麦向女撤(撒)布,女家赠哈达于亲友。”藏族又有撒五谷婚仪,与汉族撤谷豆原始形式很接近,从中也可见撒青稞麦与撒谷豆的渊源关系。民国十九年《西藏纪要》:“新妇进门时,迎者匿于黑暗之处,趁新娘不觉时大吼一声,随撤(撒)五谷一把,使新妇惊愕,以为可以将新妇随身带来之恶魔吓出。”

撒谷豆的另一表现形式是撒草。草指谷物茎秆,为谷类的角征。撒草与撒谷豆的意义是完全相同的,两者同出一源。明朝周祈《名义考》:“京师娶妇之家,置草于门,以徘方尺幂其上,人多未知其故。昔汉京房之女适翼奉子,奉择日迎之,房以其日三煞在门。”撒谷

豆与撒草同为一种仪式的不同形式,所以两者往往相互交融,难分彼此,撒谷豆仪式往往既用谷豆,也用草(切成一节一节的草)。撒草仪式没有像撒谷豆仪式那样广为流传,但也未断其流,至晚近仍未消绝。民国二十年《成安县志》:“新娘来到男家,……进行时,有晚辈儿童用草、枣、铜钱等物洒新娘身上,曰‘撒草料’。”

从汉至晚近,撒谷豆及其变形形式撒草一直盛传不衰,并且遍布我国广大地区,可以说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婚礼辟邪仪式。那么,追究起来,在人们的观念中,撒谷豆与撒草仪式为什么能起到为婚日辟邪的作用呢按马之(马肃)先生的解释,是因为谷豆、草均为牛羊饲料,鸡也要啄草觅食,抛撒这些饲料,可以饲三煞神牛神、羊神、乌鸡神,以免除其对婚姻的危害。这种解释可能有民间说法方面的依据,但并不能揭示该俗的真实内涵,也不够全面。因为从前引资料来看,撒谷豆与撒草仪式所辟为害邪魔,并不仅仅限于三煞,至少还包括女方的祖灵。要了解撒谷豆与撒草的真正奥秘,必须从分析谷豆、草的文化含义入手。草为谷豆的替代物,其文化含义与谷豆相同,因此,我们只需分析原型物谷豆的文化含义。

谷,在古代可以作为一切颗粒状态的农作物果实的总称。《说文》:“谷,续也,百谷

总名。”在古人看来,豆也属谷类。古人所说九谷,即包括豆类。《格物总论》:“九谷者,稷、秫、黍、稻、麻、大小豆、大小麦是也。”古人又常以五谷来概括谷类,“五谷丰登”成为最流行的祈祝丰年的吉祥用语,所以撒谷豆又可称为撒五谷。总之,撒谷豆,就是撒各种谷物。谷物为农业社会人们赖以生存的最根本的生活资料,古人奉以为珍宝,并创造出谷神,春祈而秋报,谷物由此而成为吉祥物。谷物的丰收,成为国兴民富、天下太平、政治昌明、人民有德的象征。《格物总论》说:百谷,“盖人食之则饱,不再

食则饥,未也不资以为生也。”《渊鉴类函》引杜甫《策》说:“谷者,百姓之本。百役皆出。”同书引范子《计然》说:“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也。”这些引文说明,古人以谷为生命之本。谷由于对生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而引起古人崇拜。古人崇拜谷,创造了神稷神,加以祭祀,以祈五谷丰收。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一四引《孝经纬》:“稷,五谷之长也,谷众不可遍祭,故立稷神以祭之。”稷神,本为自然神,后经人神化为人神,一些开创农业行先河的祖先都被奉为稷神,最著名的稷神为周人祖先弃,称为后稷。《山海经·大荒西经》说:“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海内经》说:“后是播百谷。”《国语·周语》说:“稷勤百谷而山死。”《淮南子·汜论》说:“周弃作稼穑死而为稷。”稷或后稷应是周弃死后被奉为谷神的神名,因其神名远播,记其生前事迹亦用神名。典籍中又有称其他农业神为稷的例子,又说明稷为通用的谷神名。汉朝蔡邕《独断》:“稷神,盖厉山氏之柱也。柱能殖百谷,帝颛顼之世,举以为田正,天下赖其功。周弃亦播殖百谷。以稷五谷之长也,因以稷名其神也。”此说很有见地。由此可见,古人所祭的谷神稷神,已不是一般的

自然神,而是上升到了祖先崇拜的神灵。而谷物,正是由于与祖先崇拜的联系而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着神圣的宗教意义。

由于上述原因,谷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神圣之物,同时也成为吉祥物。古人认为:五谷丰收是天时、地利、人和、无疾无妖的祥兆。《禾记》说:“夫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民有德而五谷昌,疾疹不作无妖,祥德盛而教尊。五谷时熟然后赏之以乐。”古人相信:谷物在梦中出现,则大吉,预示着发家致富。《梦书》说:“五谷为财饮食物。梦见谷,得财、吉,五谷入家,家当盛。”古人还相信:军营中若生谷,也为大吉。《兵书》说:“军中地

生五谷,将军得天道,大吉。”古人还以谷为医治疾病的良药。《周礼》说:“疾,医以五味、五谷、五乐、养其病。”古人将谷称为嘉谷,视为与凤凰、麒麟等同样珍贵的吉祥物,据《史记》记载,齐桓公俗祭祀天、地,管仲加以制止,其原因之一是“嘉谷不生。”其文说:“齐桓公欲封禅,管仲曰,‘今凤凰麒麟不来,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而俗封禅,毋乃不可乎!”

谷为吉祥物,具有种种神奇的力量,所以,人们认为婚礼仪式撒谷豆能够起到辟邪作用。

另外,谷为种子,繁殖力强,这也是古人将其用于婚仪的原因。《格物总论》说:“昔

春而种者,子粒耳,秋而收者,万颗也;划春而入土者,升斗耳,秋而登场者,仓箱也。”古人崇拜谷种的繁殖力,并且以为谷种与人可以相互感应,谷种的繁殖力可转移至人身上,用以繁衍子嗣。撒谷豆辟邪婚仪中,也潜含有祝福祈子之义。后来,在一些地方,撒谷豆的辟邪意义逐渐淡化,祝福祈子意义则越来越突出,撒谷豆遂由辟邪仪式转化为祝子仪式。广西柳江等地的壮族有撒五谷的婚礼习俗。新娘来到男方家门口时,一位上下辈双全的妇女,手持“五谷袋”,要边念吉辞,边向新娘头上、身上以及新娘来的路上撒五谷(玉米、小麦、黄豆、稻谷、荞麦等),以祝愿新娘早生贵子。甘肃积石山的保安族称撒五谷为撒五色粮。仪式是在女方家举行的。迎亲队伍来到新娘家,新娘即将上轿前,用右手端着装有麦、豆、青稞、玉米、糜谷的五粮盘,边倒退着往大门外走,边用左手抛撒五色粮,堂屋、院子、畜圈等处都要撒到,以祝福娘家五谷丰登、牛羊满圈。此谷也有祝殖求子之义。另外,撒谷豆 的变形形式撒草的功能,后来也由辟邪转化为祈子。陕西关中地区旧时有散草婚俗。迎亲时,花轿来到男方家门口,一个提着斗的人便出来边走边将斗中盛着的麸皮、谷草秆、核桃、红枣等向新妇身上抛撒,同时,还要即兴唱歌:“一撒麸,二撒料,三撒新媳妇下了轿;一撒金,二撒银,三撒新媳妇进了门;新媳妇,好脚手,走路好像风摆柳;今年娶,明年抓,生下个胖娃叫大大(爸爸)。”转换了功能的撒草婚仪,增添了果子类抛撒物,以突出其祝子意义。

撒谷豆婚仪由辟邪意义向祝子意义的转化,反映了婚仪中的辟邪习俗逐渐转化为祝子祝福习俗的基本趋向。当然,撒谷豆在不同地方的传承演变情况是不同的。也有不少地方的撒谷豆婚仪,直到晚近,仍偏重于辟邪功能,谷物的辟邪意义仍十分突出。

以前人结婚吃的九个碟子菜叫“九子碟”,后来也有“十五圆”。

“九子碟”或“九五乐”果子盘,取“九五”为尊,乐在其中之意。九子碟在大户人家很流行,一般在新婚或结婚纪念日等喜庆场合使用,专为贵宾盛装各色水果或茶点,以示对宾客的热情和敬意。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4716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3
下一篇2023-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