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黑的真正的起源应该是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是起源于人们对火神的崇拜,小两口结婚过日子人们当然希望的是红红火火,所以很早的人们娶亲时是要点着火把的,点着火把难免会弄到脸上黑的,
二是起源于古代的抢婚。为了避免被抢,故意在娶亲的时候抹一脸的黑,这该是最现实的做法。
三是驱邪避凶,保佑平安的意思。
为什么现在人们还要抹黑呢?
一些主持婚礼的人们,大都说图个喜庆和热闹。总结了一下大概的说法有三个:
1,新郎到女方家,女方的嫂子们或其他的姊妹抹黑,说明新娘在家和大家的关系好,新娘在家有地位,嫂子们也很羡慕姑娘找了个好郎君,所以抹上黑不能让你太英俊了。
2,给新郎抹了黑后,就会有人问新郎洗喜不洗喜,新郎一定会说洗喜,本来就是喜事,所以人们就是图个喜个吗。
3,现在办事的时候,男方家的小辈们也会给新郎的父母也抹上黑。而女方家的小辈们也会给女方家的父母也抹上黑,这里除了图个喜子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让来取亲一眼就能认出女方的父母。同时女方家送亲的人们一眼也能认出男方的父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记号了。
1、在河南地区,嫂子给将嫁的妹妹梳头,这有两种情况,一是梳成髻,即媳妇头,意味着妹妹将成为人家的媳妇。一是还按闺女的发式梳,即梳长辫子,意即妹妹是待出阁的闺女,等到婆家后,再由婆家嫂子或者婶子大娘挽成髻。给姑娘梳头时有歌。
在豫北长坦县,其歌词为:“前拢七,后拢八,婆家娘家一齐发。婆家发了二顷半,娘家发了二顷八,走到半路发庄嫁。”
2、订婚要给订礼 双方家人吃饭。
3、准备结婚的前一个月吧,男方要带上足够的钱去给女方买衣服、首饰之类,衣服要买好几套,在婚礼时候穿。
4、结婚的前几天两家人要在一起商量婚礼的细节。
5、婚礼当天新郎要在婚礼当天的早上去接新娘,越早福气越多。
6、新娘有弟弟或者侄子“把轿门”,男方家要准备足够的红包给把轿门的,要是把轿门的不放行,新娘是不会“下轿”的。这个“把轿门的”还拿着新娘陪嫁的柜子箱子等的钥匙,一串钥匙要给一个红包。
7、新娘进去新郎家之后,开始拜天地高堂、对拜等,完了之后 司仪会主持新娘“改口”就是喊“爸、妈” 新郎家长要给“改口费” 。
8、入洞房,大家回避,新娘换衣服之后,新郎的妹妹或者侄女端一脸盆水给新娘,新娘可洗手示意,然后给妹妹或者侄女红包。
9、然后大家闹玩一番,基本都是拉着新郎打油,给新郎新娘伴娘伴郎脸上涂抹煤黑,这些人要机灵闪躲,要不弄到衣服上很让人心疼的。
10、然后开饭,大吃一顿酒席 。
河南婚礼酒席有三八场,分别是八个热菜、凉菜、汤。
八八四,貌似减少4个汤或者凉菜。
八碗四,最薄的席了,八个热菜,4个凉菜。
结婚当天算起,第三天女婿要回门,就是回到新娘的娘家在摆桌请客。
1)如果有钱也是一种错,那我情愿一错再错。
2)废话是人际关系的第一句。
3)鸭子太嚣张,兔子太多嘴,我是猪,我很乖。
4)不管多大岁数的人类成员,在钱面前,一概年轻。
5)下围棋的人就是爱打劫。
6)兄弟我先抛块砖,有玉的尽管砸过来。
7)有困难要帮,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帮。在美人面前则修正为:有危险要救,没有危险制造危险也要救。
8)俺从不写错字,但俺写通假字。
9)智力测验就是要看倒底笨到了什么程度。
10)某人宗旨:一个臭皮匠,弄死三个诸葛亮。
11)我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你往火坑里跳,我会闭上眼睛的。
12)理想的世界=免费电话+免费上网。
13)我想当皇帝,怕罗嗦;想当官,怕事多;想吃饭,怕刷锅;真想揍你一顿,怕惹祸。
14)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我就只有三个字:"我都说!"
15)我买了一个一英寸的显示器,这样可以使我的错误看起来要小一些!
16)不是我不小心,而是我故意的!
这个习俗不只是信阳有,很多地儿都有(驻马店也有此习俗)。一般大家都知道结婚当天,给喜公公喜婆婆打花脸,是很热闹的一件事,这和傣族的泼水节相似,也是在祝福被新人的父母。
不过要说打花脸(可能有的地方称为抹黑脸)的由来,是因为过去穷,家里基本上都是用地锅做饭,烧的都是柴火。在新人结婚的头一天,男方家的人会聚在一起吃一顿饭,因为明天,家里就会多一口人(指新娘子进门),也会多做一人的饭。为了庆贺新人,大家就把地锅炉子里的柴灰挖出来,在婚礼当天和上些水,抹在新郎父母的脸上,如此,新娘子以及娘家人便一眼就可以认出亲家。
虽然现在地锅已经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但这个习俗却保留了下来。现在打花脸大都是图个热闹,喜庆,以一种好玩的心态来祝福一家人。现在多用化妆品来打花脸,也有用鞋油的。
1、河南商丘:婚宴要喝王八汤,新人万年福禄长
商丘的结婚风俗,在新人行拜礼时,可以用鞋油、锅底灰涂抹在新郎及其父母的脸上以表同喜,抹得越多,祝福越长久。
吃喜酒是重要的部分,五六十年代基本不存在娘家人吃喜酒一说。七八十年代吃喜酒已经比较普遍,但喜酒比较简单,有二十四个盘儿。而现在喜酒是越来越丰盛,各种肉食都已经上桌,比如“王八汤”就是象征新人千年和美万年福禄。
2、河南许昌:兄长端斗更加有,犁上浇醋踩石头
婚礼当天,迎亲的人数是单数,接到新娘后刚好凑成双数,以求好事成双。回去的路上,迎亲的人要“搜查”嫁妆,女方提前包有油馍、火烧、鸡蛋等食品放在里面,增加喜庆气氛。
迎亲车仗到家门口,要绕着迎亲的车轿放鞭炮,另一人用铁丝提着一个烧得通红的犁铧紧跟其后,并向犁铧上浇醋,称为“激犁”,取的是“吉利”的谐音。男方也要给新娘下轿礼,地上放有一块红纸贴面的石头,叫“接脚石”,脚踩在接脚石上,有“脚踏石(实)地”之意。
新娘下来后,点燃两堆谷杆,新娘要从中间穿过,传说谷杆火能够辟邪。新郎的兄长或本门兄长端一个斗在前面引路,斗里面放粮食,粮食上插柏枝,柏枝上挂红枣,也有粮食上插一杆称,称上挂九枚铜钱。这叫“兄长端斗,越端越有”。
3、河南周口:看好不看隔年好,敬烟数量不能少
由媒人介绍男女双方认识。男方口袋里面必须有香烟3包以上,另外给媒人一包到了女方村庄见人就发,能间接的提高成功率。如果男方认可女方,第二天和女孩子上集,让家人见面,同时把见面礼给女孩,之后开始下礼。礼分干礼和湿礼,干礼为全现金,湿礼为物品。
注意,“看好不看隔年好”,今年见的面,一般都是本年结婚。结婚前,每逢收小麦中秋,男方要带礼物到女方家里看望未来岳母。同时,男方负责买好所有家具,陪女方上几次集,去找下婚礼当天的录象、拍照、婚纱事宜。
婚礼当天,男方要给女上方车礼、离娘费。女方到男方家里,先给未来公婆端洗脸水,费用不等。
/iknow-piccdnbceboscom/2934349b033b5bb584c0efc239d3d539b600bcf3"target="_blank"title="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2934349b033b5bb584c0efc239d3d539b600bcf3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934349b033b5bb584c0efc239d3d539b600bcf3"/>
4、河南漯河:恋爱结婚五阶段,新妇下厨始做饭
漯河青年从恋爱到结婚一般都要经过五个阶段:提亲、相亲、恋爱、订亲、结婚。婚宴上,新郎的父母要向客人敬酒,祝客人吃饱喝好。有好事者趁此机会将早已准备好的颜料往新郎的父母脸上抹,这叫“打花脸”。
酒过三巡,新郎新娘开始向宾客敬酒。宴会最后一道菜是丸子汤或鸡蛋汤,表示宴席结束。婚后第三天,新娘要下厨房做饭;吃了早饭,然后同夫婿一道回娘家,叫“三日回门”。回门以后一切转入正常,开始过甜蜜的生活。
5、河南南阳:夜娶习俗不复现,一曲发嫁把手牵
谈到南阳的婚俗,不能不说“夜娶”。“夜娶”是古代“昏礼”和抢婚习俗的再现,究其原因,清光绪《新修南阳县志》记载:“居民逼其虐势,不敢白昼婚娶”。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朱柽),受封于南阳时,看到谁家有喜事就率人强抢新娘。
为了使新妇免遭蹂躏,百姓只好“灵活”地把娶亲改在夜晚。根据南阳传统,新娘在出门时,即使心情高兴,也要装出哭相。因此,旧时南阳各地都编有很长的煽情《发嫁歌》并流行民间:“太阳出来一点红,千金姑娘上楼棚。千金姑娘楼棚跨,一溜金莲到婆家。
6、河南信阳:女子开脸男喝汤,夹块鸡肉喂虎狼
信阳淮滨、固始、息县等地,迎亲时间均在凌晨或清晨。潢川、商城县城关的习俗则在午夜。男家洞房、中堂、门、窗及树干张贴大红“_”字。新娘则请儿女双全的妇女“开脸”——用两根线绞除脸上汗毛。光山县迎亲时,新郎喝“龙汤”(一条整鱼或鸡肉烧制),而后掏出“封子”赏钱。
到男家后,由男家迎亲、牵亲的妇女各2名和1名递锡壶的少女等人打开轿门。新娘接锡壶后下轿,意即承当媳妇。拜堂后入洞房,先由新娘吮一口枣做的子孙汤,接着有人端来一碗鸡汤,新娘夹块肉掷于床下,意在喂虎狼怪物,以后生子好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