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779-831,别名元微之、元威明,唐代诗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和中坚力量,代表作有《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等。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欢迎大家阅读。
早年经历
元稹的家庭世代读书为官。他的祖父元悱曾经担任过南顿丞,父亲元宽也曾经担任过兵部郎中。元稹长得清秀可人,父母都非常宠爱他。从三四岁起父亲就教他读书写字,背诵古诗。然而,好景不长,元稹八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前母所生的几个哥哥,不愿供养后母和弟妹们。年轻的母亲郑氏只好带着子女离开洛阳到凤翔去投依娘家,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坚强贤淑的母亲没让生活的重担压倒,她一方面料理子女的生活,一方面加强对子女的教育。
凤翔是唐代西北要地,有重兵把守,社会一时比较,元稹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母亲郑氏贤能知书,善于持家,白居易曾大加称赞:“今夫人女美如此,妇德又如此,母仪又如此,三者具美,可谓冠古今矣”。元稹自己也在《同州刺史谢上表》中曰:“臣八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充肠。幼学之年,不蒙师训,因感邻里儿稚,有父兄为开学校,涕咽发愤,愿知诗书。慈母哀臣,亲为教授。”可见元母不仅持家有道,还亲授元稹诗书,担任起教育子女的重任。元稹自小勤奋好学,不仅直接受教于母亲,还常常从邻人家里借书,然后徒步去姐夫陆翰家求教。表兄胡灵之又教他诗歌格律和骑马射箭。九岁时,元稹作诗成熟,惊叹于长辈。因成长于民间,他对边塞风云和农村凋敝已有所了解。
初进宦海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十五岁的元稹以明两经擢第。唐代科举名目甚多,而报考最多的科目则为进士和明经两科。不过两科相比也有难易之分,进士科难,“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科“倍之,得第者使一二”,故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而唐代文人也更为看重进士科。元稹为尽快摆脱贫困,获取功名,选择投考的为相对容易的明经科,一战告捷。及第之初的元稹却一直无官,闲居于长安。但他没有终止勤奋学习。家庭藏书给他提供了博览群书的条件,京城的文化环境和他的广泛兴趣,陶冶了他的文化修养。次年得陈子昂《感遇》诗及杜甫诗数百首悉心读之,始大量作诗。
贞元十五年799年,二十一岁的元稹寓居蒲州,初仕于河中府。此时,正当驻军骚乱,蒲州不宁。元稹借助友人之力保护处于危难之中的远亲。乱定,与其家少女相爱。不久,元稹牵于功名,西归长安应制科试。
选婚高门
贞元十八年冬802年,元稹再次参加吏部试。次年春,中书判拔萃科第四等,授秘书省校书郎。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二十四岁的元稹与大他八岁的白居易同登书判拔萃科,并入秘书省任校书郎,从此二人成为生死不渝的好友。元稹出身中小地主,门第不高,只有入仕以后,才有结婚高门的资本,如今作了校书郎,这时,元稹正值风华正茂,才华横溢,自然就把终身大事提上了日程。据韩愈《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墓志铭》云:“选婿得今御史河南元稹。祺时始以选校书秘书省中”,元稹授校书郎后不久便娶韦夏卿之女韦丛为妻。十月,岳父韦夏卿授东都留守,赴洛阳上任,由于韦丛是”谢公最小偏怜女”,割舍不下,于是元稹、韦丛夫妇一同侍从韦夏卿赴洛阳。元氏在洛阳没有住宅,元稹夫妇就住在东都履信坊韦宅。
一贬江陵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四月,元稹和白居易同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元白同及第,登第者十八人,元稹为第一名,授左拾遗。元稹一到职立刻接二连三地上疏献表,先论“教本”重视给皇子选择保傅,再论“谏职”、“迁庙”,一直论到西北边事这样的大政,同时旗帜鲜明地支援裴度时任监察御史对朝中权幸的抨击,从而引起了宪宗的注意,很快受到召见。元稹奉职勤恳,本应受到鼓励,可是因为锋芒太露,触犯权贵,反而引起了宰臣的不满,九月贬为河南县尉。白居易罢校书郎,亦出为县尉。此时,母亲去世,元稹悲痛不已,在家守孝三年。此后,三十一岁的元稹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元和四年春809年,奉命出使剑南东川。初登官场,意气风发,一心为民,报效国家,遂大胆劾奏不法官吏, 许多冤案,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和崇高赞誉。白居易更是作诗赠他“其心如肺石,动必达穷民,东川八十家,冤愤一言申”。这一举动触犯了朝中旧官僚阶层及藩镇集团的利益,很快他们就找了机会将元稹外遣——分务东台。东台就是东都洛阳的御史台,用意在于将他排挤闲置。即便遭受到这样的打压,元稹仍然坚持为官之初的原则,秉公执法。元和四年809年,正值仕途受挫时,其娴熟聪慧的妻子韦丛盛年而逝,韦丛之死,对元稹打击很大,使他常常夜不能寐。由于难遣伤痛,元稹写下了有名的悼亡诗——《遣悲怀三首》。
元和五年810年,元稹因弹奏河南尹房式开国重臣房玄龄之子不法事,被召回罚俸。途经华州敷水驿便宿于驿馆上厅,恰逢宦官仇士良、刘士元等人在此,也要争住在上厅,元稹据理力争,却遭到仇士良的漫骂,刘士元更是上前用马鞭抽打元稹,打得他鲜血直流,最终被赶出了上厅。后来唐宪宗便以“元稹轻树威,失宪臣体”为由,贬元稹为江陵府士曹参军。从此开始了他困顿州郡十余年的贬谪生活。
二贬通州
元稹因才华出众、性格豪爽不为朝廷所容,流放荆蛮近十年。随即白居易也贬为江州司马,元稹量移通州司马。虽然通州、江州天远地隔,可两人来往赠答,计所做诗,有自三十韵、五十韵直至百韵者。江南人士,驿舍道途讽诵,一直流传至宫中,里巷之人互相传诵,致使市上纸贵。由诗中可知其流离放逐之心境,无不凄惋。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正月,三十七岁的元稹一度奉诏回朝,以为起用有望。途经蓝桥驿曾题诗留赠命运相似的友人刘禹锡、柳宗元。抵京后,与白居易诗酒唱和,意气风发。元稹收集诗友作品,拟编为《元白还往诗集》,但书稿未成,却突然与刘禹锡、柳宗元一同被放逐远州。元和十年815年三月,元稹“一身骑马向通州”,出任通州司马。流落“哭鸟昼飞人少见,怅魂夜啸虎行多”《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的通州,他“垂死老病”,患上疟疾,几乎死去。曾赴山南西道兴元府求医。潦倒困苦中,诗人只能以诗述怀,以友情相互慰藉。在通州完成了他最具影响力的乐府诗歌《连昌宫词》和与白居易酬唱之作180余首。
三贬同州
随着平淮西后的大赦和元稹知己旧识崔群、李夷简、裴度相继为相,逐渐改变了他在政治上长期受压抑的处境。元稹于元和十三年818年已代理通州刺史,岁末,转虢州长史。元和十四年冬819年,唐宪宗召元稹回京,授膳部员外郎。宰相令狐楚对其诗文深为赞赏,“以为今代之鲍、谢也”。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及位后,因宰相段文昌之荐,元真授祠部郎中、知制诰。唐穆宗为太子时已喜爱元稹诗歌,此时特别器重于他,经常召见,语及兵赋及西北边事,令其筹画。数月后,被擢为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与已在翰林院的李德裕、李绅俱以学识才艺闻名,时称“三俊”《旧唐书·李绅传》。在迅速升迁的同时,元稹陷入了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漩涡,与李宗闵的积怨爆发,埋下党争的种子。不久,由于误会等原因,裴度弹劾元稹结交魏巨集简,元稹被罢承旨学士,官工部侍郎。次年春,元稹、裴度先后为相。在唐王朝与地方军阀的斗争中,元稹积极平息骚乱,拟用反间计平叛。可觊觎宰相之位的李逢吉与宦官勾结,派人阴谋诬告元稹谋刺裴度,后虽查 相,但元、裴被同时罢相。元稹出为同州刺史。长庆三年823年,他被调任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唐敬宗宝力元年825年,元稹命所属七州筑陂塘,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在浙东的六年,元稹颇有政绩,深得百姓拥戴。
四贬武昌
唐文宗大和三年九月829年,元稹入朝为尚书省左丞。身居要职,有了兴利除弊的条件,他又恢复了为谏官时之锐气,决心整顿 官员,肃清吏治,将郎官中颇遭公众舆论指责的七人贬谪出京。然而因元稹素无操行,人心不服。时值宰相王播突然去世,李宗闵正再度当权,元稹又受到排挤。大和四年830年正月,元稹被迫出为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军节度使。大和五年831年七月二十二日暴病,一日后便在镇署去世,时年五十三,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白居易为其撰写了墓志。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描绘了菊花的情态,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语言淡雅朴素,饶有韵味。
离思元稹
其一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离思五首 其一
离思五首 其一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其二
山泉散漫绕街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其三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曲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离思五首》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写的一组著名的悼亡绝句,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写了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其中尤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为世人所称颂。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第七集剧情当中刘秀的妹妹刘伯姬发现了阴丽华的身份,原来阴戟就是女扮男装的丽华,刘伯姬威胁让她离开,到底刘伯姬为什么不喜欢阴丽华?历史上刘伯姬怎么死的?她和刘秀什么关系呢?
其实,刘伯姬不喜欢阴丽华主要是怕她害了自己的哥哥刘秀,她不想让丽华影响自己哥哥的前途,而且在她心中,阴丽华更是配不上自己的三哥刘秀,所以才故意为难她。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刘伯姬为什么讨厌阴丽华 历史上刘伯姬怎么死的
据悉,在历史上刘伯姬在刘秀当皇帝以后被封为宁平公主,后来与李通结婚,但是在结婚7年以后,刘伯姬病逝,只有30几岁就离开了人世,结局也很让人慨叹!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最新的剧情当中,阴丽华假扮男子来找刘秀,刘伯姬听闻刘稷说起阴家小子厉害,好奇来看,发现了‘阴戟’即是丽华。
丽华一直化名阴戟追随在刘伯升和刘秀的身边,这日,刘伯升送了一套新的盔甲给她,可她在房间里更衣时却无意被刘家小妹刘伯姬发现了她的女儿身。刘伯姬不相信丽华的抱负,认定她是为了刘秀而来。刘伯姬一直觉得丽华配不上情深意重的刘秀,她要求丽华在三日之内离开,否则就要告发她。
内容提要: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第七集剧情当中刘秀的妹妹刘伯姬发现了阴丽华的身份,原来阴戟就是女扮男装的丽华,刘伯姬威胁让她离开,到底刘伯姬为什么不喜欢阴丽华?历史上刘伯姬怎么死的?她和刘秀什么关系呢? 其实,刘伯姬不喜欢阴丽华主要是怕她害了自己的哥哥刘秀,她不想让丽华影响自己哥哥的前途,而且在她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廷(又作慰庭、慰亭),号容庵,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今项城市)袁张营村人,故又称袁项城。
早年经历
袁世凯出身官宦家族。父祖多为地方名流。袁家在清道光年间开始兴盛,袁世凯的从叔祖父袁甲三曾署理漕运总督,并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为淮军重要将领。他出生的那天,袁甲三正好寄信至家,言与捻军作战得胜。他的父亲因此将他取名为“凯”,并按照家族族谱的谱名字辈“保世克家启文绍武”,给他命名“世凯”。
祖父袁澍三乃地方名绅,曾任陈留训导,父袁保中官至候补同知。叔父袁保庆曾在袁甲三的军中带兵,官至二品江南盐道道台。生母刘氏是项城县南顿人,袁保中的妾室。袁世凯自幼过继给袁保庆为嗣子,少年时随嗣父先后到济南、金陵等地读书。袁保庆病故后,复随堂叔袁保恒至燕京念书。
1876年秋,赴陈州参加乡试不中,年底与沈丘于氏结婚。1878年袁保恒去世,返回项城,移住陈州,与当时正在陈州授馆的徐世昌结交,拜为金兰。1879年秋,再次乡试不中,遂弃文就武。1881年5月,袁世凯至山东登州,投靠袁保庆的结拜兄弟吴长庆,任“庆军”营务处会办。吴长庆出身淮军,为庆军统领,统率庆军六营驻防登州,督办山东防务。
在朝鲜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朝鲜高宗李熙之父云岘君李昰应利用军队兵变,成功夺权;朝鲜“事大党”与云岘君有隙,请求清廷出兵平乱,袁世凯乃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征朝鲜半岛。吴长庆的幕僚马建忠设谋,要袁世凯将云岘君拘捕,云岘君被掳至保定问罪后,当年年仅23岁的袁世凯,则以“通商大臣”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式陆军并控制税务。
188
在之前的情节中,白卉子为保护家族不被外人非议而“拆台”林心如。先是戳破她女扮男装继而又说她是“祸水”,为保三哥还搅乱林心如和袁弘的感情。至此,两人关系已经变成了在雨下的泡沫,一触就破了。通过之前的塑造,白卉子的这种小刁蛮、小任性的小姑子的形象已经活灵活现的呈现了出来。
刘伯姬(公元前2年---公元30年),生于西汉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南阳蔡阳(今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西南)人。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汉景帝刘启的七世孙。父刘钦,西汉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南顿)县令,母湖阳(今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湖阳镇)大富豪樊重之女。
伯姬兄妹6人,长兄刘縯、次兄刘仲、三兄刘秀(东汉光武帝),长姊刘黄、次姊刘元。在排行中刘秀居五,伯姬居六为小妹。父母去世后,刘秀9岁、伯姬4岁,由叔父刘良将他们从南顿带回南阳白水乡(今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南)抚养成人。
在历史上,刘秀的妹妹刘伯姬也是一位很有名的人物,刘伯姬虽系一贵族秀女,却也表现出了大智人勇的英雄气概。
在近日剧情中,韩夫人料定白卉子护兄心切,唆使她冲去生病林心如那里明嘲暗讽,直接将林心如气到吐血昏倒。就在要被责罚的时候,一直默默保护她的夫君李通愿一命相抵。患难见真情,李通的一片真心打动了白卉子。当她决定接受李通的时候,李通却“一纸休书”要还她自由。不愿再错过真心人的她,一把撕掉“休书”,随后真情告白李通要做他真正的妻子。
在《秀丽江山之长歌行》刘伯姬之前喜欢的应该是邓禹,在历史上刘伯姬最后嫁给了李通,据悉,刘秀做了皇帝以后,封自己的小妹为宁平长公主,她最后和李通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但是据说在结婚7年以后,刘伯姬病逝,只有30几岁就离开了人世,结局也很让人慨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