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簿原件,本人身份证,结婚证。根据查询百色靖西市公安局官网显示,该市分户口需要携带户口簿原件,本人身份证,结婚证等手续。分户是指公民虽同居一处,经济独立,分开生活或有工作证明的,可以申请分户,另立户籍档案。
壮族人民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基础上,创造了壮戏。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壮锦是壮族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织锦艺术,已有一千年的发展史,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壮族的山歌因南北方言不同而有“欢”、“西”、“加”、“比”、“抡”等不同称谓。壮族人定期还举行唱山歌会“歌圩”,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内容有请歌、求歌、激歌、对歌、客气歌、推歌、盘歌、点更歌、离别歌、情歌、送歌等。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就是歌手的典型代表。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 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关于绣球最早的记录可见于宁明花山壁画,当时是一种球状青铜武器,打猎时投出去砸猎物,这也是古书上将壮族的绣球称作飞砣 ( 驼 ) 的原因。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这期间,各家各户吃五色糯米饭。云南文山一带还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会。过去,壮族一年种一造(即一季)水稻,三月初三是备耕时间,歌圩就是为春耕农忙做物质的和精神的准备。吃五色饭、五色蛋,是预祝五谷丰登的意思。
壮族古文字
唐代,壮族已有舞蹈,如舂堂舞以舂米为内容,以敲击声伴舞。宋代有扁担舞、采茶舞、捞虾舞、春牛舞等。男的舞姿刚健有力,女的婀娜多姿。这舞蹈流传至今。在汉族戏剧的影响下,大约在清代,壮族开始出现戏剧。一种是用壮语演唱的壮剧、师公戏、木偶戏;另一种是在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歌舞剧。壮剧又分为流行于田林、西林、百色一带的“北路壮剧”,是在滇戏的影响下,于民间说唱曲艺“板凳戏”的基础上形成,吸收了滇戏的唱腔,伴奏的乐器有壮族的马骨胡、葫芦胡、木叶和汉族的笛子、三弦、二胡。
歌圩
歌圩盛行于壮族地区。各地圩期不完全一样,但大体上春秋二季为最盛。春季多于春节后的一段时间,为正月初四或正月初七、二月十九、三月初三、三月十六等等;秋季则多于中秋节后的一段时间,为八月十五或九月初九、十月初十等。此外,还有不定期的歌圩,这是经常的普遍的。传说很早以前,一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很漂亮,又很会唱山歌,远近的小伙子都想向她求婚,于是老歌手提出赛歌择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以期被老歌手和姑娘挑中。从此,形成了定期的赛歌 -- 歌圩。定期歌圩一般一年举行三两次,规模大者上万人参加,小者也有一二千人。
歌会
歌会与歌圩有所不同,大概是从歌圩派生出来的。歌会的会期不一定,只要有需要,随时都可以进行。参加歌会的人数多者上千,少者三二十。歌会上所唱的歌,主要是以表现壮族人民变革社会、变革生活的思想 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为主题。其内容大体从开篇歌开始,进而到献歌、赛歌、评歌、和歌、学歌、团结歌等。参加歌会的一般是对时政有所感的成年人。
铜鼓
的绝大多数县份已发掘出不同时期的铜鼓。铜鼓的类型很多,大小不一。鼓面圆平,鼓身中空无底,装饰着各种图案花纹。在历史上,铜鼓既是乐器,也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从冶炼技术和造型技术来看,在广西田东县锅盖岭出土的属于战国时期的铜鼓,在广西贵县、西林县出土的属西汉时期的铜鼓,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壮锦
壮锦是壮族人民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它用棉纱和五色丝绒织成,花纹图案别致,结实耐用。壮锦的生产,远在1000多年前的唐、宋时代已有记载。到了清代,壮锦生产已遍及壮族地区,成为壮族人民的被服所需和市场的畅销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壮锦得到新的发展,花纹图案不断创新,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如壁挂、台布、坐垫、沙发布、窗帘等。广西靖西、宾阳等地生产的壮锦,畅销国内外。
壮拳
在壮乡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而且还是壮族独特的习俗。如明代桂西壮人,男孩长到十来岁,就要教他练武。当地土司提倡群众习武,群众也崇尚武术,每年冬闲时节,壮乡的各个村寨都延聘师傅传授武艺。这种习俗经久不衰,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后。而今壮乡的传统武术又逐步恢复发展起来。
猜码
猜码(就是划拳)在广西各地都比较流行。一般都在朋友聚会、新人结婚、过年过节的酒桌上候进行,一般情况按桌上的人数平分成两队(大多为男人)进行比赛,输的一方要喝酒,其特点就是声音特别大,一般用桂柳话来猜,也有用壮语猜。在有新人结婚的时候,划拳和对歌都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节目
1广西靖西绣球城
壮族。绣球通常由彩色刺绣制成,是中国人特别是壮族人常见的吉祥物。
2广西百色靖西绣球文化
在壮乡有一个关于绣球的美丽传说。据说800多年前,靖西县旧州古镇下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户贫苦人家。我可怜的儿子阿迪爱上了邻村的女孩阿秀。阿秀美丽、善良,深爱着诚实、勤劳、勇敢的阿迪。
一年春天,当阿秀在赶集时,他被镇上一个有钱有势的女学生吸引住了。他想和阿秀结婚。阿秀以死相威胁,坚决拒绝了。当女学生得知阿秀深爱着邻村的阿迪时,为了让阿秀放弃,女学生翻了个白眼,做了个计划。他贿赂政府,把阿迪关进地牢,罪名是捏造的,判他死刑,等待秋后的惩罚。听到这个消息后,阿秀仿佛晴天霹雳。他在以泪洗面呆了一整天,哭得死去活来。阿秀哭瞎后,阿秀开始为阿迪缝制绣球,阿迪将在秋天被斩首。针扎了我的手,血流在绣球花上。被血浸泡后,绣球花上的花变得更鲜艳,叶子更绿,鸟儿更鲜艳。经过9981天,绣球花充满了阿秀对阿迪的深爱浸透了阿秀的血用完了。
当阿秀卖掉自己的珠宝,贿赂狱卒,并在家人的陪同下,抚摸骨瘦如柴、在黑暗潮湿的地牢里被折磨得死去活来的阿迪时,阿秀绝望了,摸索着一个绣球,把它戴在阿迪的脖子。这时,我看到一道闪光,阿秀、阿迪和他们的家人漂到了一座美丽富饶的山脚下,那里远离魔鬼。
后来,阿秀和阿迪结了婚,生了一儿一女,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经过口口相传,慢慢地绣球成了壮族人的吉祥物,壮族青年男女爱情的信物,然后就有了抛绣球、狮子滚绣球等民俗活动。
幸福的
3靖西绣球街在什么地方
去一些乡镇买!都是手工制作的~家庭作坊~既能帮助村民,又能享受观光~多好啊!啊~~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我没去过那里?南宁周边有很多壮族乡镇~莱阳头条。
只要庄乡有~武鸣和靖西(靖西那以绣球闻名,曾经给外界送绣球过节日,它it’你的问题有点远,但它开车去不远!百色)等地~~如果着急的话只能去贸易厂和商场买了!想看一看手工的~可以去那里了解一下莱阳的头条。
4靖西绣球城为何迟迟不完工
先做一个布壳——用浆糊把四层棉布粘在一起,然后在基布上粘上各种颜色的丝织品,压成平整坚实的布壳;然后,叶子就做好了。一般来说,不管大小,京西绣球的叶子都是12片,一个球。
第二,绣叶子。
这一步更重要。一般绣球图案越小越简单,绣球图案越大越复杂生动。
根据传说,有一种说法是除了中间的四片花瓣,其余都需要上面的四片花瓣必须是鸟,下面的四片花瓣必须是动物
对于直径小于6cm的绣球图案,老街的每个女人基本都能自己画出来。
但是如果直径在8cm以上,比如12cm、20cm甚至1m、2m,应该绣什么图案,图案上的颜色怎么搭配,都是擅长绘画的人先画出来,配好颜色,别人再临摹。
第三步,制作三角纺锤形球形阀体。
以前绣球里的馅料多为绿豆、玉米、棉籽或谷壳,可以让绣球有一定的重量,适合投掷;同时也是一种比喻,把友谊和爱情的种子抛给对方,或者表示爱情像青豆一样长久。
我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古州古街的绣球花里种满了旧棉花。后来因为不卫生,容易受潮,就用不易吸水的木屑填充。
5广西靖西绣球之乡
第一步制作布壳——用浆糊将四层棉布均匀粘合在一起,再将各种颜色的丝织品粘合在基布上,形成平整坚实的布壳;然后,叶子就做好了。一般来说,不管大小,京西绣球的叶子都是12片,一个球。
第二,绣叶子。这一步最重要。一般绣球图案越小越简单,绣球图案越大越复杂生动。根据传说,有一种说法是除了中间的四片花瓣,其余都需要上面的四片花瓣必须是鸟,下面的四片花瓣必须是动物对于直径小于6cm的绣球图案,老街的每个女人基本都能自己画出来。但是如果直径在8cm以上,比如12cm、20cm甚至1m、2m,应该绣什么图案,图案上的颜色怎么搭配,都是擅长绘画的人先画出来,配好颜色,别人再临摹。
第三步,制作三角纺锤形球形阀体。以前绣球里的馅料多为绿豆、玉米、棉籽或谷壳,可以让绣球有一定的重量,适合投掷;同时也是一种比喻,把友谊和爱情的种子抛给对方,或者表示爱情像青豆一样长久。我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古州古街的绣球花里种满了旧棉花。后来因为不卫生,容易受潮,就用不易吸水的木屑填充。
最后一道工序,将浓缩的三角形梭形阀体首尾相接缝制成一个球,再用珠子、丝带等小饰品点缀,做成一个精致玲珑的绣球。
用丝或布制成,直径5~6厘米,内填细沙石,重150克,球用90厘米长的绳子系住。在绳子的末端系上三块长4厘米、宽05厘米的布,在球的下部缝上五块长5厘米、宽05厘米的布作为球钉,就制成了比赛用的绣球。比赛时要准备三个五种不同颜色的绣球。
这个绣球分两层。第一层是18mm的白色珠子:一圈五颗珠子,第二圈六颗珠子,第三圈六颗珠子,第四圈每朵花六颗、五颗、六颗、五颗、六颗、五颗、五颗、六颗珠子。可以借鉴葫芦底的做法。第二层是在第一层的基础上,换了色珠后,用银珠装饰。
6广西靖西旧州绣球
绣球最大,最短,男女相爱。
新年之际日,百岁寿星可以去捡柴火。
一顶草帽盖地,天外种稻。
它它不叫南海,它那里叫北海,海边的红树林已经怀孕了。
象鼻喝水山色,米粉吃三大派。
宗巴大如小猪,石头当宝卖。
礼品店卖棺材,满大街都是踢腿。
山在城内,建筑在城外,乐业县天坑成群结队。
千年铜鼓可以不破,华山壁画难猜。
最后是十八怪在广西被审判。
01、绣球最大马最矮广西靖西、德保旧州的绣球的小马很有名。绣球是广西壮族的最爱和吉祥物,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泾县出产的绣球,因其结构独特,选材考究,均为手工制作,小巧玲珑,色彩斑斓,是广西绣球的上乘之品。景县曾为日本国立民族博物馆收藏制作了一个超大型绣球(12m),后来又专门为港澳回归制作了197m和2m的超大型绣球。德保矮马是中国稀有的纯种马,也是世界上最矮的马。德保矮马主要产于广西的德保、靖西等县。它的身高在106cm以下,最矮的只有85cm,比世界闻名的英国追马还要矮。1989年,德保小马队亮相北京亚运会开幕式,引起中外观众的极大兴趣。
[02男女爱情歌唱平台广西被誉为歌的海洋。农历三月初三的歌会是一个盛大的节日
[03新年祭蚱蜢Day];蚱蜢是壮语,即蛙,蚂蚱图腾是壮族人崇拜的图腾之一。庄是种稻民族,视蛙为雷神的保护神,来到世间治理雨水。青蛙叫,雨来了。在东兰、巴马、田e、凤山等地的马怪节每年正月初一到二十五,仍然会举行祭祀青蛙和祈雨的节日。蚱蜢崇拜带有浓厚的稻作文化特征。
[04一个百岁老人能打死柴火广西巴马的百岁老人数量现居世界五大长寿区之首。2000年,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巴马有74名百岁老人,占全县的31美国人口。中外研究人员发现,巴马人的主要因素中国人长寿有四个方面:第一,他们有特殊的自然环境;第二,有独特长寿功效的食物;三是老年人坚持长期生产劳动;第四,日常生活规律,性格乐观开朗。
[05一顶草帽盖地有一个故事在广西流传很广。一个农民上山去耕地。当他完成工作后,他习惯性地计算他的情节,但不管有多少情节丢失。最后,当他拿起草帽准备离开的时候,突然发现草帽上盖着他丢失的情节。广西喀斯特地貌总面积895万平方公里。勤劳的山民因地制宜地在山里开垦出小块田地。流传了几十年的民间谚语一个勺子,一个碗,和一顶草帽,是不是形象的说八山一水一田。
[06水稻生长在天空]如果一顶草帽遮住了地面主要反映了广西大石山区恶劣的生存状况,那么以龙胜龙脊梯田、金坑梯田为代表的梯田文化反映了广西人民争天夺地的精神面貌。龙脊梯田梯田和金坑梯田相邻,分布在海拔300米到1500米之间,从山脚蜿蜒到山顶。山丘如螺,山峦如塔,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其规模宏伟,气势恢宏,有世界上最高的露台
唐不叫南海北海就地理位置而言,北海明明在南方,但为什么叫北海而不叫南海?关于北海地名的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两种代表性的说法。首先,300多年前,渔民生活在南湾,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村庄。由于南湾的渔民经常航行到北港避风,渔民们称北部水域为北海gt;久而久之,北海就简称为北海了。当地有句谚语说北海前有南湾。其次,北海是壮语。用这里土著壮族人的话来说,贝与谐音巴,并且北海意为入海口,即入海口。北海是壮语地名的遗存。
[08海边红树林孕北海山口红树林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8000公顷。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主要保护对象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红树林最令人惊讶的是其独特的胎生繁殖模式。种子可以在树的果实中发芽,长成幼苗,然后脱离母株,落入泥土中发育生长。即使幼苗落入海水,被海浪冲走,也能随波逐流,存活数月,遇到泥沙,几个小时就能生根发芽生长。
09、象鼻山饮水山矗立在桃花江和漓江交汇处的象鼻山,看上去就像一头大象,长长的象鼻卡在汹涌的江水中。根据传说,这是一只被玉帝骑着的大象,玉帝被追踪并在大象背上扔了一把剑,因为他没有我不想回到天堂。大象死了,但变成了一座石山,它背上的剑柄变成了花瓶塔,把大象永远留在了漓江上。象山有n
[10米粉吃三大馅饼广西人对米粉情有独钟。他们不仅热爱它,还拥有独特的米粉文化。南宁桂林老朋友面粉马肉米粉和柳州螺蛳粉被称为广西三大名粉。
[11宗巴大如小猪广西美国少数民族在中国新年假期期间制作粽子,而且比其他地方的粽子大,这让外地人感到惊讶。这种饺子叫做枕头饺子本地的。它有小猪那么大,一家人可以吃好几天。风魔是特大号的粽子。腊月二十八,女子先将糯米用水浸泡,浸泡一夜,滴干,用盐、胡椒、姜等调料拌匀,用叶洛。有的中间有四季豆,有的里面塞着腊肉和鲜猪肉,形状像竹筒,有的是方的。这种粽子是节日里家人团聚的食物,也是馈赠亲友的礼物。
[12石头当宝卖奇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柳州的奇山怪水。多亏了这份福气,柳州地区出产的奇石种类繁多,质量上乘。有9类,50或60个品种,他们被称为柳州奇石是世界上最好的。玩石艺术已经成为深受柳州市民喜爱的社会文化现象,不仅吸引了众多玩石人士,也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玩石产业。
[13在礼品店卖棺材]在中国有一句流行的谚语我生在苏州,长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死在柳州意味着柳州棺材质量上乘,全国知名,死了有一副就够了。现在人们对葬已经不感兴趣了,柳州的长寿板行业也已经今非昔比。但柳州棺椁作为工艺品仍然很受欢迎,尺寸也变小了。有些人买它作为家庭装饰,并喜欢它的谐音升官发财。它被称为长寿棺材,多由香樟、雪松、雪松等珍贵木材制成,主要有白寿、百福、九龙三种图案。
[14街上到处都是踢腿]摩托车俗称踢广泛应用于广西城乡,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交通工具。据统计,南宁市每25人就拥有一辆摩托车,其密度远高于其他城市,并且有全国独一无二的摩托车专用道,是名副其实的骑着摩托车的城市。
[15山在城中,楼在城外];这座山在城市里,这座建筑在山的一侧是广西很多城市的特色。岐山美丽的山峰与建筑、天桥比肩而立,自然景观与城市文明如此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家在风景区,这是当地居民引以为豪的事情。以桂林山水为代表的自然景观被誉为世界级的旅游瑰宝。为了保护自然景观,桂林很少有新的高楼。
[16乐业县天坑被成群放置];天坑是岩溶地区地下河大规模塌陷造成的。广西乐业县天坑群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大的天坑群,全县已发现28个天坑群,几乎涵盖了各种天坑和洞穴景观,其中大石围天坑为世界第二大天坑。
[17千年铜鼓可以不可破广西是铜鼓的大本营,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铜鼓,而且数量和种类也最多。铜鼓在广西少数民族中象征着权威和财富。令人惊讶的是,许多铜鼓在几千年后仍被用于民间节日。
[18华山壁画难猜华山壁画是壮族先民在左江流域沿岸的悬崖峭壁上绘制的。有1900多个表情各异的人物,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山壁壁画分布之广,绘制地点之险峻,画面之宏伟,绘制条件之艰苦,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但先民们究竟意欲绘制这幅大型岩画,至今仍是一个谜。
7广西靖西绣球的制作方法
首先做一个布壳——粘四个l
根据传说,有一种说法是除了中间的四片花瓣,其余都需要上面的四片花瓣必须是鸟,下面的四片花瓣必须是动物
对于直径小于6cm的绣球图案,老街的每个女人基本都能自己画出来。
但是如果直径在8cm以上,比如12cm、20cm甚至1m、2m,应该绣什么图案,图案上的颜色怎么搭配,都是擅长绘画的人先画出来,配好颜色,别人再临摹。
第三步,制作三角纺锤形球形阀体。
以前绣球里的馅料多为绿豆、玉米、棉籽或谷壳,可以让绣球有一定的重量,适合投掷;同时也是一种比喻,把友谊和爱情的种子抛给对方,或者表示爱情像青豆一样长久。
我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古州古街的绣球花里种满了旧棉花。后来因为不卫生,容易受潮,就用不易吸水的木屑填充。
在后一道工序中,将浓缩的三角形梭阀体尖端缝成一个球,再用珠子、丝带等小饰品加以装饰,就制成了一个精致精美的绣球。
8靖西绣球城真实
旧州,原名那前,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城南9公里处。它历史悠久,风景如画,壮族风情浓郁,被誉为庄活博物馆。壮族制作绣球的历史悠久,而九洲绣球因其结构独特,选材考究,全手工制作,小巧玲珑,色彩鲜艳,是广西绣球的优势产品。
绣球花的前世
我们一踏上旧州的石板路绣球一条街,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这条临河而建的街道独特的民族风情:石头地板,大青砖墙,厚厚的红棕色木门,坐在古民居前缝制绣球的妇女。他们面前的木桌上摆满了鲜艳的布条、丝带和丝线。在自己做的木架上,红黄蓝绿的绣球系在红丝带下,或大或小,五颜六色,把斑驳的老街照得亮堂。
绣球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在当时,它是一种由青铜制成的古老乐器-;飞拓,主要用于战斗和狩猎。后来,飞拓逐渐发展成现在的绣花布包,即绣球。近千年来,绣球花作为爱情的信物一直受到青年男女的喜爱。每逢春节、三月三、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壮族青年男女都会被邀请到村边、河边的草滩上聚会。男女分开,互相唱歌,表达感情。然后女方把绣球扔给对的人。如果你们是两情相悦,你就可以开始新的生活
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作为壮族男女爱情信物的绣球,演变成了馈赠亲友、传达感情的吉祥物。现在的旧州,从七八岁的小姑娘到六七十岁的老太太,都会穿针引线做绣球,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绣球生意。九洲绣球按刺绣方法可分为两种:一般绣球为单线绣,绣在花瓣织物上的各种图案平整,线条和色彩如画,刺绣方法和工艺较为简单;然而,绒绣绣球用多线刺绣有更精致复杂的图形,勾勒出来的东西生动而富有立体感。生物要喷出来,堪称绣球中的极品。
九洲绣球的做法极其讲究。不仅全是手工制作,工艺流程也相当严谨精致。
首先做一个布壳——用浆糊把四层棉布均匀地贴在一起,然后在基布上贴上各种颜色的丝绸面料,形成平整坚实的布壳;然后,叶子就做好了。一般来说,不管大小,京西绣球的叶子都是12片,一个球。
第二,绣叶子。这一步最重要。一般绣球图案越小越简单,绣球图案越大越复杂生动。根据传说,有一种说法是除了中间的四片花瓣,其余都需要上面的四片花瓣必须是鸟,下面的四片花瓣必须是动物对于直径小于6cm的绣球图案,老街的每个女人基本都能自己画出来。但是如果直径在8cm以上,比如12cm、20cm甚至1m、2m,应该绣什么图案,图案上的颜色怎么搭配,都是擅长绘画的人先画出来,配好颜色,别人再临摹。
第三步,制作三角纺锤形球形阀体。以前绣球里的馅料多为绿豆、玉米、棉籽或谷壳,可以让绣球有一定的重量,适合投掷;同时也是一种比喻,把友谊和爱情的种子抛给对方,或者表示爱情像青豆一样长久。我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古州古街的绣球花里种满了旧棉花。后来因为不卫生,容易受潮,就用不易吸水的木屑填充。
最后一道工序,将浓缩的三角形梭形阀体首尾相接缝制成一个球,再用珠子、丝带等小饰品点缀,做成一个精致玲珑的绣球。
抛绣球择婿的方式虽然在古人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这种情节的描写还是有一定根据的。据说,抛绣球与壮族民俗有关。早在二千年前绘制的花山壁画上,就绘有一种用青铜铸制的古兵器 飞砣 。这种兵器多用于狩猎,可以击中相距一定距离的猎物。随着历史发展,这种原始的兵器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人们以飞砣来命名一种彩球。宋代时,抛接彩球的游戏就已是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了。宋代诗人朱辅的《溪蛮丛笑》中记载: 土俗岁极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来抛接,名 飞砣 。 这种彩球以圆形最为常见,也有椭圆形、菱形等。它大如拳头,内装实物,上下两端分别系有彩带和红坠,扔抛之下彩带飞舞,耀眼夺目。这种彩球就是以后绣球的雏形。
直至今日,抛绣球的习俗仍在广西地区广泛流传。每当男女青年互相爱慕要表达心意之时,便借抛绣球来选择心仪对象。在当地的歌场上,壮族小伙与姑娘们各分队伍,对唱山歌,寻找中意对象。有了心仪的对象,姑娘们便将各自用花布精心做成的绣球,抛向自己心爱的小伙子。假若小伙子也满意,就会在绣球上系上赠物,抛给自己倾心的姑娘。一来二去,一对情投意合的青年男女便定下了终身。
在今天东南亚的越南、缅甸、泰国和南美洲墨西哥的部分地区,当地的人民也有制作绣球、将绣球作为吉祥物馈赠亲朋好友的风俗。墨西哥人的绣球比较小,颜色鲜艳,制作精美。每逢佳节或贵宾来临,好客的墨西哥人就会给客人或长辈馈赠绣球,代表吉祥如意。泰国当地的居民将绣球视为佛的替身,认为经常佩带有驱邪健体的功效。
壮族风俗习惯
建筑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因为我们的周围不是山就是水,所以不喜欢都难,呵呵~)。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现在好多了,因为改革开放了嘛0。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这个有一部份居民还保持着)。�
服饰
壮族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壮族女子的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裤角稍宽,头上包提花毛巾,腰间系精致的围裙;小伙子多穿对襟上衣,腰间系一条腰带。
婚俗
“炮火”入洞房
壮族的一种婚俗。迎亲那天新娘要经过“炮火”的洗礼后才能进门入房。这个婚俗,在广西田阳县玉风等壮村流行。新娘来到新郎家以前,要稍停片刻,做好“冲锋”进门的准备,因为在门口、厅堂、洞房等三个地方分别由七八个男青年组成的“炮火”组,手拿着串串鞭炮等着新娘过来。当新娘将要靠近门口时,“炮手”们点响鞭炮,形成道道“火墙”,挡住新娘的进路。如果是胆小的新娘,这时只好退却在门外,再等第二次“冲锋”。“炮手”们也总结胜利的经验,做好第二次的“阻击”准备。可以说,新娘不经过两三次的“冲锋”是进不了门的。围观的客人,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新娘经过苦战跃进门口,来到洞房门前,这是难通过的最后一关,因为“炮手”要放“火炮”。这时,聪明的伴娘和迎娘左右“侦察”,乘“炮火”稀疏时夹着新娘跳到洞房里。顿时欢声雷动,祝贺新娘“旗开得胜”。婚宴后到掌灯时分,客人们还要观看新娘在迎娘的指引下摸黑出门“挑水”。新娘将把水缸挑满,这是在考验新娘是否吃得了苦。就这样,直到夜深了新娘才能入洞房。
背字
在广西宜山和环江县交界的一些地方,壮族青年结婚,至今流行“背字”习俗。“背字”是壮话译音,实际上背的不是“字”,而是一条长一丈四尺、宽一尺多的宽带,由女方母亲用自织自染或买来的深黑色(以此色为最优)土布缝制而成。女儿出嫁那天,让男方指派“背字”人把布带“背”回新郎家,以备外甥出世作襁褓之用。这种习俗,当地壮语称作“背字”。“背字”的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生父生母双全;未婚的青少年男子;机灵识礼。“背字”仪式在女方家里的正厅举行。主持仪式的人必须是村上德高望重、当了爷爷的长者。长者首先向“背字”人敬上两杯当地名酒,“背字”人很有礼貌地双手捧杯,恭敬地给长者回敬两杯,双方都要一饮而尽。接着长者把准备好的带子从“背字”人的两肩绕过扎紧,继而又互相敬酒,说吉利之语。“背字”完毕,鸣放鞭炮,欢送迎亲者平安返回。“背字”人向长者鞠躬辞别,步出大门,打开雨伞,意为庇护“外孙”离开姥姥家。回到男方家,家主烧香放炮,欢迎“背字”人胜利归来。少倾便举行“卸字”仪式,同样由长辈主持,互敬酒后,长者轻轻解下布带,交给家母保管。新郎父母还要酬谢“背字”人。时过不久,新娘及其女伴便成群结队来到新郎家,喜日更加热闹。
新娘过河
流行在广西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内的壮族婚俗。在桂北山区,本来只有四五十里的山路,却要涉水过五六次河,跨过三四座桥。所以成亲时,新娘过河过桥都要请人背。背新娘的人称为“水手”,多是未婚男青年。过河时,鸣炮三声,喇叭齐鸣,“水手”两掌按住自己的膝盖,弓下腰,背好后才能过河或过桥。背新娘特别讲究文明礼貌,行动上不能有半点粗野,更不能调笑。所以背新娘的人多是品德最佳者。过河时,“迎娘”(由未婚女青年担任)在旁边给新娘打雨伞遮荫,在宽约五六十米的河面上,迎亲队伍拉成一条线,热闹非常。上岸后,乖巧的“迎娘”把伞放得很低,不让别人偷看蒙着面纱的新娘。龙胜的壮族婚姻是要过“三关”闯“十门”的。先谈恋爱,后定亲,才能成亲,谓之“三关”。迎接、对歌、出门、穿村过寨、过河过桥、入门、唱调、回门、回家、入洞房,谓之“十门”。“过河”只是“十门”中的第五个“门”,“十门”过了才能入洞房。
勒惹和卜基
壮家妇女生勒惹(壮语,即婴儿)时,其家婆要亲自去寻找“奶妈”,以替媳妇奶孩子。这是为了让产后的媳妇能好好休息,保养身体。“奶妈”一般由产后五个月的妇人充任,不要报酬。能当上“奶妈”非常光荣,有“第二妈妈”之美誉。孩子长大后,逢上喜庆佳节,都要带上礼物到“奶妈”家拜候。四五岁的孩子如果体弱多病,父母就要找“卜基”(壮语,即第二父亲)做孩子的靠山,确保孩子身体健康。“卜基”非常尽“职”,“上任”后,常和孩子父母商量,请医问药,多方料理,让孩子健康成长起来。孩子长大后,也象对待“奶妈”那样对待“卜基”,尽其孝敬之心。
踩高跷进村
广西龙州县金龙地区的壮族村寨里,人们出门或进村都要踩着高跷行走。出门到村口。就把高跷挂在特定的钉子上,然后下地劳动或去其他地方。进村时就从钉上拿下高跷踩着,到家门口的石阶前跳下,再将高跷挂在门边,洗净手脚,方踏梯上楼。据说这是祖先传下的鞋,他们地处亚热带,常年多雨,道路泥泞行走不便,如带着泥脚进屋,实在不卫生,就发明了这种呈“非”字形的“高跷鞋”。
社公祭
是广西环江壮族每年夏历除夕祈求新的一年禾苗茁壮成长,祈求小孩不病和家畜肥壮无病的祭社仪式。
以下是我们壮族的节日:
铜鼓节
东兰县隘洞、长乐乡一带壮族传统节日。分别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举行。届时,各村的小伙子组成铜鼓队,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其法是大鼓对大鼓,小鼓对小鼓,以四面为1组,每鼓3人,轮换着打,不能中断。以打得响亮动听、节奏明快、耐力持久为胜。比赛往往通宵达旦。同时,男女青年结伴纵声对歌。比赛结束,人们以从家里带来的粽粑等食物进行野餐,欢歌笑语响彻山谷。
蛙婆节
东兰、南丹、天峨等县壮族民间传统节日。俗称蚂 节。节期从农历正月初一至三十(有的地方至十五)日,以大村寨为单位或几个村寨联合举行,有“请蛙婆”、“唱蛙婆”、“孝蛙婆”、“葬蛙婆”等祭祀仪式。整个节日活动以赞颂蛙神给人间带来雨水、保佑丰收的功绩贯穿始终,为乐神娱伯歌舞盛会。人们把大年初一找到的第一只青蛙奉为神圣,抓获此蛙者受到敬重和拥戴,并成为当年主持祭蛙仪式的首领。现代蛙婆节已演变成群众娱乐节庆活动和歌会,故又有“蚂 歌会”之称。
吃立节
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民间节日。“吃立”壮语意为“欢庆”或“补过春节”。相传在1894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法国侵略者进犯边疆,为打击侵略者,当地青壮年纷纷拿起武器,保卫家园,所以未能按时过春节。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将士凯旋归来,乡亲们杀鸡宰羊,做糯米糍粑,盛情款待,欢庆胜利,补过春节,并相沿成俗。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农具节
桂西南地区壮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九日举行。是日,各家各户把自家加工制作的各种农业生产工具,挑到圩上,依次排列成行,有犁架、牛轭、簸箕、畚箕、扁担、锄头、犁头、耙、锄柄、箩筐、竹垫、谷箩、谷桶及家具等。人们纷纷选购以备春耕。
花婆节
壮族传统节日。民间传说,壮族始祖 六甲是从花朵中生出来的。后来主管赐花送子之事。所有的人都是从 六甲花园中的花转到世上来,故其被奉为花婆神。农历二月二十九为花婆神的诞辰日。壮族妇女举行祭祀仪式,村寨里同一辈的妇女结异姓姐妹,凑钱备办鸡鸭从和香烛钱纸,供祭花婆神,然后成群结队到野外采花来戴,祈求生育和保佑小孩健康成长。没有生育的妇女,是日要到野外采花来戴,以求花婆神赐花送子。若日后怀孕,为使小孩出生后有灵魂,须请师公到野外念经求花,还要在路边小沟做架桥仪式,把花从桥上接过来。小孩出生后,要在产妇床安上花婆神位,定期祭拜。此俗现已淡化。
三月三歌节
壮族传统节日。亦称三月歌圩。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农历三月初三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制作五色糯饭,染红彩蛋,欢度节日,有的持续二三天。各地歌节有特定的聚会场地。一般为峒场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参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老人小孩亦来游乐助兴。在歌圩场四周,摊贩云集,民间贸易活跃。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著名的歌圩有巴马的盘阳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阳的乔业、田东的仰岩、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处。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对歌交情,情投意合者便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演壮戏等娱乐活动。歌节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为弘扬民族文化,198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了“三月三”歌节活动,全广西各地歌手云集南宁,全国各兄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外国友人也前来观光,盛况空前。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把“三月三”定为文化艺术节。
宋淳祐年间(1241-1252),浙江畲族蓝姓始祖蓝敬泉支族由福建罗源迁徙至金丘驮磨庵,自此金丘村成了景宁畲族的聚居地和蓝姓畲民入浙的最早发祥地。因当年垦地掘得黄金数金,故取名金丘。
古老神奇的畲寨金丘村,自有着灿烂的畲族文化,其中的婚嫁习俗更是古朴、带有宗教色彩、极富浓郁的畲族风情。
畲族婚俗实行一夫一妻制,早先实行族内远房成婚,对歌找恋人,自许终身,后来逐渐演变为经媒人介绍,双方同意后聘礼成婚。
嫁妆是一些劳动工具和木质家具为主,还有一些稻、麦、豆、花生等种子,寓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婚嫁仪式有拦路、举礼、喝宝塔茶、脱草鞋、借镬、杀鸡、撬蛙、对歌、对盏、留箸、留风水、行嫁、拜堂、传代、回门等礼仪环节。
其中拦路对歌、借镬杀鸡等仪式极具趣味、富有特色。
结婚这天,迎亲队伍到女方大门时,有一个热闹的场面叫“拦路”,也叫“拦门”。意在让迎新队伍多放鞭炮、多递小红包,增添喜庆气氛。
媒人放三只响炮,报讯迎亲队伍的到来,女方也随即放两炮表示做好迎接。然后,便是女方的阿姨舅母姑嫂们拿着杉枝拦门要求对方多放鞭炮,并要求对歌,等亲家伯赤郎做出回应。
男方用右手折下三枝杉枝抛路边,再折一枝抛路下,递给“接礼包”,姨母姑嫂们接过红包才放行。此时鼓乐鞭炮齐鸣,喜迎迎亲队伍进门。收礼后,给迎亲队伍每人一碗肉丝面,吃过后,脱草鞋,洗脚,换上新鞋,叫“脱鞋礼”。
接着,便是在新娘家中堂举行的“捉田螺”仪式,即家族中较有威望的男女双方长辈分别排一排,两两一对,相互作揖,一躬到底,力求手掌碰地,以示尊敬,因为十分像捉田螺的姿势,所以也叫“捉田螺”仪式。
婚宴晚餐由男方宴请女方客人,感谢对新娘的养育之恩,叫“请大酒”,但必须在男方向女方借炊具后才能办酒席,借炊具的的仪式叫“借镬”。
借镬时,中堂祖宗香案上点上香烛,赤郎来到灶前,阿姨舅母端来一面盛着猪肉、豆腐、香烛的米筛,向赤郎作个揖,赤郎回礼后再向灶神作揖,将米筛放在灶台上,开始唱歌以对女方的赞美。然后,女方姑嫂们将能藏的炊具都藏起来,赤郎年“借镬”词,词中涉及各种炊具,念一样拿一样,如有遗漏也不会告诉少了什么,而是要赤郎重新“借”。
“借”齐炊具后,由赤郎执刀杀鸡。
杀鸡时,地上摆着碗,如果血滴到外面地上,就要罚酒,一滴罚一碗。爱耍的姑娘们会趁机故意推搡赤郎,使鸡血滴到碗外,罚赤郎喝酒,甚至把锅灰抹到他脸上,戏耍热闹。总之,整个借镬的过程是充满欢乐和情趣的,是畲族婚嫁中独特的习俗。
晚餐由“亲家”主位,请女方贵宾,如舅公、舅舅等坐中堂首席。婚宴中会有劝酒、敬酒、等活动。新娘手托木盘或米筛,上面放着一对银手镯,一只九连环银戒指,点一对红蜡烛,放三只酒杯,在赤娘的陪伴下逐桌唱劝酒歌。
歌毕,每人都给一个红包,畲语叫“撬蛙”。
宴后是热闹的对歌活动,长夜对歌,天将分晓时唱“催亲歌”,歌毕,新娘打扮完毕,对歌就此结束。接着就是“别亲上轿”,有“留箸”和“衔千金饭”的仪式。在中堂的方桌上摆好供品“三牲一付”,后面摆一大碗饭。娘家有几人就摆几双筷子,分成两把放在碗后面。请本族长老讲祝语后,新娘由其哥哥或弟弟抱入中堂,站在凳子上“溜筷子”:新娘拿起桌上的两把筷子交叉递给哥或弟,对方又将筷子从新娘腋下放回原来的位置上,如此进行三次,结束。接着新娘告别父母,低头衔三口饭,吐在准备好的手绢里,由哥或弟包好放进新娘的衣袋,由“带来娘家饭,养大夫家猪,年年兆丰年”的寓意。
事后,新娘接伞遮头动身起步到中堂要进二步、退三步,畲语叫“留风水”。然后“传代(袋)”出门。这时大小鞭炮齐响,“踏路牛”在前头开路,新娘上轿“行嫁”。三天后“回门”。
传统的畲族婚嫁习俗是畲族文化的经典之作,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异常名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