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婆婆在婚礼当天穿的,与婚礼风格相称的衣服:
1)中式婚礼
如果您的孩子的婚礼是中式的,婆婆的衣服也应该是中式的。您可以选择的衣服是唐装、旗袍。或一些带有粒状衣服的深红色的紫红色、,可以使她的岳母看起来更加精神和气质。
2)西式婚礼
如果夫妻俩举行的婚礼是西方风格的,婆婆可以穿两件式礼服或礼服,看起来很体面。颜色可以选择一些更优雅的颜色,例如紫色、蓝色等。
2、除了款式外,还可以从婆婆的身材中挑选衣服
1)瘦身
您可以选择简洁大方的晚礼服,款式不要太露头,剪裁的腰部可以勾勒出轮廓。胸部、肩部的褶皱可以使您看起来更饱满,而窄裙可以衬托腿部线条。
2)圆饱型
如果身体比较圆润饱满,则可以选择一些夏季款式较窄的长裙,这样可以适当地修正身材的缺点,还可以穿一些配饰以引起注意。
岳母
3)高大坚固
如果岳母的身体比较高大而结实,则可以选择膝盖以上的连衣裙。另外,最好在套筒上选择七点套筒或五点套筒。对于鞋子,您可以穿裸色的半跟鞋,而且看起来很长。
总的来说,婆婆的礼服黑色、紫色等高贵的色彩均可选择。首饰的搭配要和服装风格一致。母亲的妆容要简洁大方,只略施淡淡妆即可。
如果新人举办的是中式婚礼,新娘新郎的服装都是以中式为主,那么婆婆在服装上可以选择颜色较为明亮或者喜庆的旗袍或者唐装。比如选择紫红色、或者暗红色带有花纹的服装,这样看起来会显得整个人特别精神。
如果婆婆的体型比较圆润丰满,可在旗袍的外面加一件相配的开衫或者披肩来修饰腰身。
如果新人举办的是西式婚礼,建议婆婆尽量挑选西式的套餐,比如两件套的套裙或者是一些比较职业的连衣裙,显得婆婆更加的大方得体。在颜色上则可以选择黑色、紫色等高贵的色彩。
如果婆婆的身材很好,皮肤又比较白,那么红色、橘色的套装都是可以的,可以突显出婆婆稳重高雅的气质;如果婆婆的皮肤比较暗黑,可以选择颜色较深的套装。
在我们的传统礼节里,得体的穿着打扮是一个家庭良好文华修养的体现,尤其是在重大节日里。比如儿女婚礼那天,对双方家庭来说都是很隆重的时刻。新人们打扮得帅气漂亮,父母们穿得端庄优雅,能为各自的家庭增添不少光彩呢!那么作为婆婆妈妈们,新人婚礼那天该如何穿着打扮呢?今天我们就来讲讲。
1 服装颜色要慎重选择
虽然儿女结婚是喜庆的时刻,但婆婆妈妈们尽量不要穿正红色,颜色过于鲜亮不仅会抢了新人的风头,而且难免显得俗气。像暗红,深蓝,宝蓝,紫红色这几种颜色都很不错,会很显气质。
不过在挑选这几种颜色也要注意色泽和色调哦,同一种颜色,有些很雅致而有些却显得廉价,这都是色泽和色调不同的原因。
2服装款式要根据婚礼选择
如果举行的是中式婚礼,婆婆妈妈们最好选择旗袍或者唐装,这样更符合婚礼的主题,而且穿起来也很显精神。如果婆婆妈妈们的体型偏胖,尽量选择改良版的旗袍,宽松的版型能遮住你的赘肉,看起来更得体大方。
如果举行的是西式婚礼,那么婆婆妈妈尽量选择西式礼服,比如两件套的套装裙或者连衣裙都可以。但是要注意面料不要过于透明,否则会显得不够庄重。
3根据自己的体型选择服饰
婚礼上,合身的着装很重要,所以婆婆妈妈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体型来选择合适的服饰。腰腹比较粗的母亲,建议选择一些上窄下宽的高腰连衣裙,可以很好修饰身形。同时佩戴一些夸张的配饰,比如项链和手镯,可以让别人忽略你身材的不足。
而手臂和腿部线条不够完美的母亲不妨选择过膝款的连衣裙,袖子选择五分袖或者七分袖,可以遮挡住胳膊的赘肉,也可以外搭一件薄披肩或者罩衫,更优雅得体。
4 鞋子的选择
婚礼上,婆婆妈妈们穿的鞋子可以跟衣服采用同色系搭配,考虑到母亲们要奔波走动,所以首选半高跟皮鞋。鞋子款式不要太过休闲,比如露脚趾的鞋子不要选。颜色可以选择米色和黑色,或者裸色鞋也OK,可以跟任何服饰搭配。
除了上面说到的这些,还有其他要注意的小细节, 比如婆婆妈妈们的妆容要得体,上个淡妆会让你更优雅。另外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得体大方。这就是关于婆婆妈妈在儿女婚礼上着装打扮的细节,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哦!
前年儿子结婚,我是操办主力,因为媳妇是远嫁,小两口工作又很忙,所以我张罗得多一些。考虑年轻人的审美,婚礼选择西式的,媳妇不是张扬外放的性格,所以现场也是以白色和藕粉为主要颜色,第一次跟婚庆公司见面商量大体风格时,我建议简约、高雅,儿子和媳妇欣然同意,后面的事也就全权委托我了。
当然,毕竟是小两口自己的婚礼,捧花、随手礼、喜糖、伴郎伴娘服装这些都是儿媳自己做主,需要我帮忙时我再给出建议,一切都挺顺利。
最后轮到作为准婆婆的自己,选择穿什么出席婚礼时,却犯了难。
我平时是比较喜欢鲜艳的颜色,尤其年纪大了以后格外喜欢大红大紫这样色彩比较强烈的颜色,款式虽然不夸张但配上图案和颜色,看起来多少还是比较扎眼的。
但因为媳妇是远嫁,亲家那边婚礼现场虽然会过来几位至亲参加,但毕竟是远嫁女儿、又不能很多亲戚都到现场见证,所以我觉得从亲家的感受来说,不舍的情绪可能会大过喜悦的情绪吧。
不想站在台上我们儿子一方看起来欢天喜地、主人姿态,亲家一边嫁女儿依依不舍、远行送人的感觉,这样很大的反差。所以我决定收敛往日的风格,礼服尽量低调一些,最后选了一款藕色、暗纹的套装。记得给媳妇看我选的礼服时,她还有些差异,可能原以为我会一如既往穿得更张扬一些吧。
后来儿媳妇说我的礼服有些素雅,送了我一枚胸针搭配,我很喜欢。当然,背地里我把一串很大气的珍珠项链偷偷拿给儿子,让他以准女婿的身份送给了丈母娘,婚礼前还嘱咐化妆师特别给亲家母做了发型、画了妆。
婚礼很顺利,后来看制作好的视频回顾,很庆幸当初的选择,虽然我穿的礼服站在台上不那么出众,但我们四个老人和小两口、三个小家一个大家站在台上的画面很和谐,没有主宾之分。我和亲家母的藕荷色和浅紫色礼服,衬得儿媳妇的雪白婚纱和大红礼服格外耀眼。
当然,平日里我还是我自己,喜欢怎么穿就怎么穿,大花大朵、红的绿的依旧随心所愿,但是作为婆婆的在儿子婚礼上的相对低调穿法,我觉得也很成功!
不能抢了儿媳的风头,大气得体就好
婆婆的衣服一定要大方得体,不要太出挑。选衣服的布料要跟自己的年龄相符。不要选薄纱一些年轻化的衣服。因为那天的场合一定要稳的住。如果身材还可以就选长袖旗袍,如果稍微有一点胖,我觉得唐装也是不错的建议。颜色可以选的偏暗一点。比如说紫色,暗红色。妆容简单大方就可以了。不要太浓。可以给喜公公选一条跟你的服饰同色系的领带。
总的来说,婆婆的礼服黑色、紫色等高贵的色彩均可选择。首饰的搭配要和服装风格一致。母亲的妆容要简洁大方,只略施淡淡妆即可。
1、中式婚礼
如果新人举办的是中式婚礼,新娘新郎的服装都是以中式为主,那么婆婆在服装上可以选择颜色较为明亮或者喜庆的旗袍或者唐装。比如选择紫红色、或者暗红色带有花纹的服装,这样看起来会显得整个人特别精神。
如果婆婆的体型比较圆润丰满,可在旗袍的外面加一件相配的开衫或者披肩来修饰腰身。
2、西式婚礼
如果新人举办的是西式婚礼,建议婆婆尽量挑选西式的套餐,比如两件套的套裙或者是一些比较职业的连衣裙,显得婆婆更加的大方得体。在颜色上则可以选择黑色、紫色等高贵的色彩。
如果婆婆的身材很好,皮肤又比较白,那么红色、橘色的套装都是可以的,可以突显出婆婆稳重高雅的气质;如果婆婆的皮肤比较暗黑,可以选择颜色较深的套装。
咳咳咳,若干年后我也是喜婆婆。
喜婆婆喜公公也会中式、西式各来一套,分清主人和宾客的位置、顺序;不抢风头也不超过婚礼的两个主角。配饰以淡雅、明朗、干净、喜庆、长辈的风格为宜。礼服既有传统中式服装、也有西式典雅长裙,手持蓝、紫红等颜色配的花束,佩戴爸爸妈妈的胸牌,给儿子儿媳准备好礼物和花朵。如果讲话的话,要准备必要的话术和内容。
既热闹又个性,既传统又 时尚 ,热热闹闹、欢欢囍囍把儿媳妇娶进门。给儿子儿媳一个美好而热烈、庄重而喜庆的祝福婚礼仪式。既文明又不失欢乐。婚礼也是有内外有别、长幼有序、亲家公婆的位次排列。
喜婆婆的礼服尽量低调一些,选一款藕色、浅紫色、淡蓝色等低调浅淡色调的衣服,喜公公的礼服也应该是蓝色、浅灰等颜色;如果是中式服装就庄重喜庆一些,不要抄了儿子媳妇的彩头。
所以喜婆婆公公在儿子婚礼中的服装搭配也是很重要的,是婚礼成功出彩的重要部分。
端庄大气喜气就行
希望帮到你
,中间印刷内容,表层滴透明水晶胶,此胸牌可留透明周边,可显得非常高档,美观,经久耐用。滴胶胸牌制作,广东滴胶胸牌,PVC水晶滴胶胸牌,滴胶胸牌制作厂,卡盟胸牌厂,广州鼎鹏公司,胸卡胸牌是在胸前以示工作身份的卡片,又称胸号牌是一种悬挂或串扣于上衣,左方的一种编号或介绍小标牌胸牌,大多数佩戴在西装、正装、西服上的徽章,起到一种介绍的作用。一般为长方形胸牌,。胸章胸牌多为2-3cm左右大小,上面可以放企业名称、企业LOGO、姓名、编号、职务、所属部门、企业形象等一种或多种,由于胸号牌规格比较小,所以上面内容尽量简写。多适用于各行各业企业公司、中心机构、公共事业性营业大厅与服务窗口,无领域局限性。胸号牌也称胸牌、PVC水晶滴胶胸牌,编号牌、雕刻牌、工号牌、胸章、徽章、胸徽、胸卡等。
胸卡的一般标准尺寸是88×57mm。胸卡是在胸前以示工作身份的卡片,又称胸号牌是一种悬挂或串扣于上衣左方的一种编号或介绍小标牌,大多数佩戴在西装、正装、西服上的徽章,起到一种介绍的作用。一般为长方形,英文badge。多适用于各行各业企业公司、中心机构、公共事业性营业大厅与服务窗口,无领域局限性。
胸卡的一般标准尺寸是88×57mm。胸卡是在胸前以示工作身份的卡片,又称胸号牌是一种悬挂或串扣于上衣左方的一种编号或介绍小标牌,大多数佩戴在西装、正装、西服上的徽章,起到一种介绍的作用。一般为长方形,英文badge。多适用于各行各业企业公司、中心机构、公共事业性营业大厅与服务窗口,无领域局限性。胸牌虽小,但五脏俱全。材质、规格、形状、印刷可以多种多样,俨然是一个小玩国。其分类也很繁多。依材质分类:不锈钢胸牌、亚克力胸牌、铜质胸牌、钛金胸牌、沙金胸牌、沙银胸牌等。依用途及功能分类:员工胸牌、服装修饰胸牌、企业标志胸牌等。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胸牌都用到了水晶滴塑的工艺,使产品逐步走向工艺美术化、立体化、高档化,提高各类产品在市场的竞争能力。胸牌水晶滴塑的制作由2种胶组成,普遍叫AB胶。它是一种现代表面装饰材料,主要成份高分子透明树脂,简称A组份。环氧丙烯酸树脂加催化剂,简称B组份,分软质水晶胶和硬质水晶胶二种。
苗族银饰可分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盛装饰 苗族银饰和童帽饰等,都是由苗族银匠精心做成,据说已有千年历史。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除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个别地方还有脚饰。
具体如下:
头饰:
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 苗族银饰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
1·银角
银角分三种类型,即西江型、施洞型、排调型。西江型银角两角分叉,主纹通常为二龙戏珠形象,龙身、珠体均为凸花,高出底面约1厘米。西江型银角因体积大而颇具恃色。其宽约85厘米,高约80厘米,饰件高度超过佩戴者身高的一半,即使在世界上也堪称一绝。姑娘们佩戴时还要在银角两端插上白鸡羽,鸡羽随风摇曳,使银角显得更为高耸,巍峨壮观中兼有轻盈瓢逸之美。西江型银角造型简朴, 线条明快,最具古风。施洞型银角又称银扇,因其在分叉的两角间均匀分布四根银片颇类扇骨而得名。银角主纹亦为二龙戏珠,龙、珠皆单独造型制作,用银丝同主体焊连。两角顶端为钱纹,四根银片高过两角。顶端为蝴蝶,蝶口衔瓜米垂穗。银片间立六只凤鸟,展翅欲飞。各型银角中,施洞型银角造型最繁绸奢华,制作亦最为精细。佩戴者行走时,银角上龙凤颤动,跃然譬项。同为银扇形的舟溪苗族银角,两角间数根扇片,无装饰,薄而轻。排调型银角同上述两种银角有所区别。其一,佩戴不是靠插针,而是靠银片紧裹头帕起到固定作用。其二,银角似角似羽。两角一分为二,远观似角,近观如羽。正中开出一支,顶端则明显为变形银羽。突出三艾皆插白鸡羽。造型主题的含混冲突,是根植于造型者宗教观念中万物有灵多元表现意识的物化。经实地考察,排调亦为巫术发达地区,当地敬奉的神邸共148种。
2·银帽
银帽分为三种类型,即重安江型、雷山型、革东型。银帽为苗族盛装头饰,由众 苗族银饰多的银花及各种造型的鸟、蝶、动物和银键入银铃组成,给人以满头珠翠、雍容华贵的印象。重安江型银帽为半珠形,全封顶,分内外两层。内层用缠布铁丝编成适于顶戴的帽圈,外层分三段,上段为帽顶,通冠由成百上干的银花组成,簇簇拥拥,十分繁密。帽顶正中,银扇高耸。银扇四周,有数只凤鸟、蝴蝶、螳螂高处花簇之上,或翔或踞,形态逼真。中段帽箍为压花银片,上有二龙戏珠纹样,两侧有孩童嬉戏形象。下段沿帽箍垂下一排吊穗,皆以银链相连,银铃叮当。冠后拖三组银羽,共十二根,羽长及腰。重安江型银帽的造型及结构设计充分吸收了古代“步摇”之长。步摇出现于战国时期,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宋玉的《风赋》。其曰:“主人之女,垂珠步摇”。《释名·释百饰》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步摇具有两个特征,一为垂珠,二为颤枝。重安江型银帽凡银花、银凤、银虫均用簧形银丝与帽体相连,并作颤枝处埋。额前流苏低垂,戴帽人举手投足,则银花晃动,流苏轻摇,整个银帽顿时被注入生命活力。雷山型银帽上大下小,无顶,通高约30厘米。其恃点是注重突出帽围的平面装饰,帽围约10厘米高的银片上布满凸纹动物及花卉形象,帽围前叠饰蝶、鸟等单体银片,并以银丝焊连,层次感极强。帽顶为颤枝银花,银光闪烁,花姿绰约。银帽下部为齐眉流苏,密匀整齐。革东型银帽,半封顶,是银围帕和银替的组合体,较为简单。
3·银围帕
银围帕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将散件银饰固定在头帕上,另一种则整体为银制,内衬布垫或直接固定在头上。贵州都匀坝固苗族将五件银帽饰缀在红绿竖条相间的头帕上,正中银饰稍大,缀于额部,其余四件稍小,对称缀于两耳前后,均为镂空银花。该头帕银色闪烁,布彩绚丽,相得益彰,颇有特色。罗甸逢亭苗族在青色包头帕上,横排五个圆锥形银饰,纹样皆为铜鼓纹,并以两根银链相连。每个圆锥形皆垂吊有蝴蝶瓜米穗。雷山苗族把二十个涡纹银帽饰分上下两排对称地钉在15厘米高的红布上,排间缀长方形银花片,红白相衬,色彩对比鲜明。整体为银制的以施洞苗族银马围帕最为精致。其分三层,上层为二十九个芒纹圆形银花;申层正中镶嵌圆形镜片,镜片两侧各有十四位骑马将士;下层为垂穗。银马围帕以骑马将士为主纹。兵士们披盔戴甲,队列整齐;骏马蹄踏银铃,威武雄壮。贵州凯里舟溪苗族的银帕中间宽,两端窄,系于额际,颇类古代首饰中的抹额。
4·银发簪
苗族银发簪式样极多,题材以花、鸟、蝶为主。虽然同样是花,但单瓣、复瓣,或束或簇,繁简密疏,造型大不相同。就风格而言,有的发簪纤巧细腻,灵秀生动,有的古拙朴实,浑厚凝重,各具特色。雷山西江苗族银发簪数十朵连枝银花呈扇形展开,绿、黄、红、白四色料珠装饰花蕊。扇心有五只银凤昂首欲鸣。其排列疏密有致。发簪平伸譬后,如雀尾般散开,很是美丽。凯里苗族的银蝶发簪三支为一套,五花银簪插在头顶,双花银簪分插左有。施洞苗族银凤发簪造型生动,风头冠雄嗓秀,凤颈用银丝编织,质感极强。王司苗族银凤簪的造型则手法夸张。银凤背上满布银花,翅腹密垂灯笼穗、叶片穗。整簪以鸟身为中心,辅饰的银片、垂穗呈辐射状向四周伸展,恰似一团锦绣花簇。苗族银饰所显示出的不同风格及特征,极大程度上同当地服装绣染纹饰紧密相关。如与壬司苗族属同一文化地域的丹寨苗族,其蜡染纹饰中也常见鸟背生蔓、蔓头长鱼、鱼口吐枝、枝头绽花的形象,表达了当地苗族笃信生命不灭、循环无穷的观念。
5·银插针
银插针同属银发簪类,但通常造型简单,因此单独列类介绍。
插针的类型很多,有叶形银插针、挖耳银插针、方柱形银插针、钱纹镶珠银插针、几何纹银插针、“寿”字银插针、六方珠丁银插针等等,数不胜数。
苗族插针的佩戴方式各有不同。龙里苗族银插针为三个银泡,每个银泡上吊三个银铃,插于髻后。施洞苗族龙首插针大小不等,大的用于节日,小的为日常生活中所佩戴。其插法为横向贯穿顶髻,留出一截簪杆斜出髻顶,格外惹眼夺目。黎平苗族宽花插针柄部为双层桃形,中间厚,四周薄,上部饰有单层花瓣,造型与众不同。从江苗族的斗签插针簪独具特色,一式数支,团团围住发髻,虽不能遮风避雨,却艳艳生辉,别有一番情趣。贵阳苗族银牛角簪造型如银筷,十支一套。每支根部皆垂有吊穗,佩戴时自左向右插入发髻,横成一排,远观犹如排炮。
6·银网链饰
银网链饰属发簪类,都柳江流域较多见。典型的有坠鱼五股网链饰,由插针穿环固定,五股银链如网张开,罩在簪后。清水江流域流行的毛虫形银围带也属银网链饰。其为八棱空心圆条,以银丝编织而成,用来装饰脑后发髻。
7·银花梳
银花梳既可梳发、压发,又是装饰品,通常内为木质,外包银皮,仅露梳齿,梳背上银制各类形象以为装饰。其造型有繁有简。雷山西江苗族银花梳梳背满饰花、鸟、龙、鹿等形象,是花梳中的上乘之作。都柳江流域的银花梳,往往在梳背上装饰十数位菩萨形象或尖角状物,并附有长长的银链。戴上花梳后,银链分五层或六层呈梯形自然垂下。而凯里炉山银花梳只是在木梳外包上一层压花银片,制作较为简单。
8·银耳环
银耳环是苗族银饰家族中款式最多的一支,仅贵州博物馆不完全的收藏,已近百种。耳环分悬吊型、环状型、钩状型、圆轮型四种,以悬吊型、环状型较多。其多样的款式,一是得益于仿生设计的大量运用。苗族耳环造型除了常见的花、鸟、蝶、龙等题材外,其他形象亦多有出现。湘西苗族的茄子形耳环,从对整体造型的把握,到茄柄、茄蒂等细节的处理,都忠于原型,力求逼真。流行于贵州都匀的蒜蔓耳环,将蒜蔓杆设计为环,一笔略过,着力喧染作为坠饰的蔓尖部分。整个耳环造型简约,风格独特。松塔形耳环以剥离后的松球为原型,自下而上,层层收敛,韵律感极强。塔尖处理成铜鼓纹圆顶,虚实结合,相得益彰。类似的设计还有牛角形耳环、钉螺坠耳环、催米虫耳环、隋蜒耳环等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苗族银匠师承自然、积极进取的创作精神。二是得益于相同题材不同的处理手法。如造型并不复杂的牛角形耳环,即有四棱柱、刻花挖槽四棱柱、刻花扁平形、丝编圆柱形之分。题材相同的坠朵花耳环,不同造型的更是不下数十种。另外,苗族银匠还善于从生产、生活中捕捉灵感。都柳江流域水源充足,池塘、稻田养鱼十分普及,流行黎平迫东一带的坠鱼罩箩耳环便是当地捕捞方式在银饰上的反映。罩箩当地叫圆箩,无底,捕鱼时先将鱼罩在箩内,然后抓获。坠鱼罩箩耳环上段为箩,以银丝编就,沿箩口为鱼坠,鱼头朝箩,仿佛成群结队的鱼儿游迸罩箩,寓意芋收。按照文化生态学的观点,文化形态首先是人类适应生态环境的结果,作为银饰,也离不开其独特的地域性,并直接受到它的影响。苗族耳环的款式如此丰富多样,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苗族分支众多。同一分支内,往往男女耳环不同,婚前婚后有异,而且与其他大件银饰相比,耳环较少受到经济因素的限制,因此,在所有苗族银饰中以耳环分布最广,款式最多。
9·银童帽饰
由于苗族视银为避邪之物,生活在清水江流域的苗族有给儿童饰银的习俗。 银饰通常钉在童帽上。传统的童帽饰造型多见狮、鱼、蝶等形象,还有受汉族文化影响的“福禄寿喜”、“长命富贵”等字样及“六宝”等,构思巧妙,造型别致。贵州施洞有一种专为婴儿特制的银菩萨帽饰,一套九枚,件小,片薄,份量轻,适于不堪重负的婴幼儿佩戴。
苗族银头饰还包括银护头花、银顶花、银瓢头排等。
苗族银质头饰的贴力在于其特殊的组合、特殊的佩戴方式以及同头帕相得益彰的搭配。这种组合方式非常传统,银簪的位置、银梳的方向、银帕的围法以及所有散件的佩戴,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随心所欲。往往是由母亲亲手为尚不精通的女儿逐一插戴。头饰的偏重位置亦因地而异,或髻顶,或额前,或髻侧,或脑后。有些地方并不把头饰直接插于髻顶发间,而是以"青布蒙头",把饰件固定在头布上,展现出独特的装饰风格。
胸颈饰
胸颈饰包括:银项圈、银压领、银胸牌、银胸吊饰等。
1·银项圈
苗族很重视对胸颈部位的装饰,由此银项圈成为银饰中制作考究的一支。 西江千户苗寨夜景其可分为链型和圈型两种。链型以链环相连,可活动变化;圈型则用银片或银条制成圈形,定型后不可活动。少数亦有链圈合一的。此外,在贵州都柳江流域还流行一种银排圈,即套圈,每套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由内及外,圈径递次增大。属于链型的有“8”字环形项链、金瓜项链、串珠型项链、四方形项链、响铃项链等。属于圈型的有扭索项圈、绞丝项圈、串戒指项圈、百叶项圈、 篓花项圈、藤形项圈、银龙项圈、方柱扭索项圈。链圈合一的有百家保锁带链项圈。串戒指项圈很奇特,是以篓花银片为内圈,用十四枚戒指串成的。为避免戒指重叠,以银丝将戒指等距固定,戒面以蝶及瓜米为垂穗。绞丝项圈呈绞花状,系用两根银条互相穿合,连续编圈制成,两端用细银丝扭索缠成圆柱形。其造型华丽。银龙项圈为双层,以银片拼合,里层扁平,表层呈半圆弧状。其上为凸纹二龙戏珠图,项圈下缘垂十一串银吊,吊分四级,为蝶、莲台菩萨、银铃、叶片等形象。其造型饱满,工艺复杂,是苗族银项圈中的精品。藤形项圈制作工艺较简单,但古枝扎藤的造型却令人感受到山野清新的气息。
2·银压领
银压领是流行于湘西和贵州清水江流域苗族地区的压饰,因佩戴后可平贴衣襟而得名。银压领系从长命锁演变而来。长命锁的前身为"长命缕",始于汉代,是人们为避不祥,端午节时悬挂于门帽的五色丝线。至明代,演变成儿童专用颈饰,后逐渐发展成长命锁。长命锁在黔中和清水江流域的部分苗族地区,还保持原始的长方形,锁上镂有"长命富贵"等宇样,往往同项圈连体或配套使用。银压领脱离原型较远,为半圆形或腰子形,体积增大数倍,纹样丰富,制作工艺复杂。 湘西苗族的银压领为腰子形,表面镂空二龙戏珠的纹样,并垂十只蝴蝶,每蝶垂三根银链叶片吊。长16厘米的银吊如瀑布倾泻,掩及肚腹。雷公山脚的银压领更是兼用圆雕、浮雕及透雕技术,造型繁复,工艺精美。压领主纹为两只圆雕银天麟,可活动的镂空银球居中,其上银龙腾跃,其下银花簇簇。
3·银胸牌
银胸牌系部分苗族地区流行的胸饰,通常为单层长方形或半圆形篓花银片制成,形状规整,佩戴位置较银压领、银锁靠上。同银压领一样,银胸牌也是由长命锁演变而来,因此,这三种银饰在同一苗族分支内一般只使用其中一种,而不会两种以上并存。有的银胸牌为单片,体形小。也有的银胸牌较大,且两三片拼连,几乎遮住佩戴者的整个胸腹,装饰效果十分夸张。
4·银胸吊饰
常见的银胸吊饰有蝶形吊、鸟形吊、鱼形吊、钱纹吊、骑马人物吊等等,通常由银链、吊牌、坠饰组成,多级,一级一形,递次而下,多者可达四至五级。流行于都柳江流域的蝶形吊体形最大,分五级,总长在85厘米以上。该地的鸟形吊造型原始粗扩、朴拙可爱,堪称一绝。大部分地区的胸吊饰以精美取胜,玲拢剔透。其多以“五兵”为坠。以兵器为饰的"五兵佩", 流行于汉代,是当时的避邪之物。苗族银腑吊饰中常见的兵器有刀、枪、盾、餐、棍,以及苗乡不见使用的剑、哉、涧、矛、铲 等。苗族银饰一方面保留了“五兵佩”的形制,另一方面又对 其进行改造,加入牙签、挖耳勺、大铲、镊子等坠饰,所以,"五兵佩"在苗乡被称为“牙签吊”。其他银饰,如压领、腰吊饰也 多有以五兵为坠的。
手饰
手饰包括银手镯、银戒指。
1银手镯
手镯亦称手圈,是苗族银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型不一,形式多样。多数苗族分支的手镯款式统一,妇孺老少皆然。苗族手镯有空心筒状型、绞丝型、编丝型、浮雕型、镂空型、篓花型、焊花型等等。不同类型及风格的手镯 反映出苗族不同分支的审美差异。风格粗扩的手镯光面无纹,硕大沉重;风格细腻的手镯用极细的银丝编织或焊成空花,工艺精致。浮雕型手镯以连续花枝纹或龙纹居多。龙纹手镯双龙盘旋,龙眼凸出,生动夸张。焊花型手镯以网状银丝为面,以梅花或乳钉为纹,极富民族色彩。雷山独南苗族的乳钉纹筒状手镯造型最为特殊。其镯面颇宽,类似同古代盔甲配套的护腕。
苗族手镯的佩戴方式也极具特色。贵州施洞苗族饰镯不以一对为限,实际佩戴多达四五对。从江苗族则以五对为套镯,排列于腕肘之间。唐代盛行用金银条盘制的状如弹簧的"臂圳",又叫“跳脱”,是从北方传来的少数民族妇女饰物。
2·银戒指
苗族戒指的戒面较宽,几乎遮住整个指根表面。戒面为浮雕花鸟或镂空花朵及绞藤等。对于佩戴位置没有明确规定。贵阳附近的苗族戴戒指,须戴八枚,拇指之外,每指一枚。 同其他银饰相比,传统的银戒指样式最少,流行面最窄。
衣饰
衣饰包括:银衣片、银围腰链、银扣等。
1·银衣片
贵州清水江流域的苗族盛行穿着银衣,银衣片是银衣的主要饰物。银衣片分主片和配片。主片压花,纹饰精美,用来装饰衣摆、衣背等主要部位。配片稍小而简单,用来装饰衣袖、衣襟、衣摆边等处,或者缝饰在主片排列的间隙中,起喧染及衬托作用。施洞苗族银衣片主片有44件,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种,表面浮雕狮、虎、魔麟、凤凰、锦鸡、龙、仙鹤、蝴蝶、花卉、罗汉、仙童等形象,三排为一组,上圆中长方下正方。帽式银衣泡595个,同主片配套,为辅饰。蝴蝶铃铛吊60件,用于衣摆、袖口等部位,形成银衣声源。西江苗族银衣主片24件,皆有垂吊。其中衣摆片11件,装饰腰腹部位;衣背片13片,分五排布局,上下两排各两片,中间三层各为三片。中心片最大,内圈为雀鸟花枝图,第二圈为乳钉纹,第三圈为连续花草纹。配片为5件蛹纹三角形银衣片,专为装饰衣摆角而特制。蛹形银铃吊皿件,装饰在腰带上。 银衣片用法在同一地区基本相似,件数因家境不同可多可少,纹饰则各有不同,题材多样,保守估计也有数百种之多。
2·银围腰链
多数苗族地区盛行以围腰作为主要衣饰,其中部分地区俗以银链为围腰带。银围腰链多以梅花为链环造型,有单层、双层两种,两端同围腰的连接部为蝶、钱、球等形象的银饰。
3·银扣
银扣主要流行于都柳江流域的苗族地区,男女皆用,分为带链银扣及银扣两种。带链银扣用于右大襟衣的前脚处,装饰性较强;银扣则多用于对襟衣,扣形花样较多,有梅花扣、 金瓜扣、铃挡扣、双球扣等,亦有以铜扣、锡扣代替者。
背饰
背饰包括银背吊、银背牌等。
1·银背吊
银背吊分为实用性及装饰性两种。实用性银背吊又称背扣,流行于贵州都柳江下游的苗侗地区。当地姑娘喜穿胸围兜,银背吊连接围兜带,悬于背部,既可调节兼作领口的脚围口的高度,又可作为装饰品。这种银背吊或用筷子粗细的银条盘成螺旋纹,或为方形,重者可达三百余克。装饰性的银背吊流行面较厂,尤以黔中一带苗族为多,常见的有蝶形吊和葫芦吊,大多用来装饰妇女背小孩的背扇。
2·银背牌
装饰风格和效果颇类银衣。不过,银背牌是将组合银片缝在长方形背布上,而非直接钉于衣背,穿卸比银衣更为方便,却缺少了几分银衣的雍容华贵。
腰坠饰
腰坠饰包括银腰带、银腰吊饰等。
1·银腰带
银腰带主要流行于贵州黄平苗族地区,当地叫银菩萨腰带,即把数十或上百个银菩萨分两排或三排缝缀在布腰带上。贵州省博物馆藏银腰带一件,其上105个银菩萨造型独特,姿态各异,显示出苗族银匠高超的想像力和非凡的创造力。
2·银腰吊饰
银腰吊饰佩于腰部两侧,以右侧居多。由于佩戴位置不同,腰吊饰比腑吊饰要小,但是却更精致,造型亦更加丰富。
脚饰
贵州黎平个别苗族地区有戴脚饰的习俗,脚饰为扭丝状,儿童佩戴用来避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