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什么要赐死珍妃?

慈禧为什么要赐死珍妃?,第1张

珍妃这个人想必大家都知道,她是清末最具叛逆的一代名妃,当然也是光绪帝最为宠爱的一位妃子。她这一生虽短暂,但却经历了别样的人生。

金井一叶堕,凄凉瑶殿旁;

残枝未零落,映日有辉光;

沟水空流恨,霓裳与断肠;

何如泽畔草,犹得宿鸳鸯。

上面这首诗是清代学者恽毓鼎为悲叹珍妃之死而作的。她在清末妃嫔当中有较大的影响。说她有较大影响。并不在于她生前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而主要是她一生的悲惨遭遇,先是被慈禧幽禁,而后又遭残害的人生结局,使人感到她死得可惜,同情她的不幸遭遇,憎恨慈禧太后的心狠手辣。

珍妃(1876--1900)生于光绪二年(1876年)二月初三,姓他他拉氏,满洲镶红旗人。其祖父乃陕甘总督裕泰,珍妃与其姊瑾妃自幼随长善在广州长大。南国滋润的水土和丰富的物产哺育了她。广东是清朝最早开口通商的口岸之一,中国古老文化与西方文明又熏陶了她。珍妃在那里也接受过海外思潮的影响,思想较为开通,性格也很开朗。珍妃的这些经历使她与别的满洲贵族**有所不同,在入宫前接触了解了很多新的东西。

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皇帝虚岁18了,已到结婚年龄。西太后慈禧决定为光绪成亲。慈禧不顾光绪本人的反对,给光绪物色了一个他并不喜欢的皇后。她就是慈禧亲弟弟、副都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名静芬,比光绪大3岁,时年已21。她成为晚清历史上的又一位叶赫那拉氏皇后。

选妃当天,光绪在这60多人里面一眼就看中珍妃,因为这个姑娘简直太出色了。于是光绪傻呆呆地拿着一个玉如意,犹豫不决。因为这个玉如意递到谁手里,谁就是皇后了。而实际上,慈禧早就提前把意图给光绪说得很清楚了。无奈之际,只好将玉如意交到了隆裕手里。这样,隆裕就成了光绪的皇后。

皇后选定了,剩下就是要选出两个妃子。李莲英为了还珍妃父亲的这个人情,在慈禧面前大力鼓动,于是慈禧同意将珍妃和瑾妃一起带到了宫里。

据珍妃的侄儿回忆说:珍妃与瑾妃临行前跪在母亲面前眼含热泪向老人告别:“额娘,我们走了!”这时她们母亲心里都非常清楚,入宫之后就如同生离死别,宫廷家法森严,要想见面比登天还难,而且她们对慈禧的狠毒早有耳闻,说不准哪—天会祸从天降;想到这些,珍妃姐俩哭得更加痛心。为了使两个女儿今后在宫中安心生活,减轻思母之情,珍妃母亲“强抑泪水,伸手打了俩女儿一人一个嘴巴,说道:“只当我没生你们这两个女儿!”珍妃姐俩就这样与家人在痛哭声中进了清宫。

两姊妹同时入选宫中,15岁的姐姐封为瑾嫔,13岁妹妹封为珍嫔,为九等宫女序列中的第6等。直至光绪20年甲午春(1894),因慈禧太后七旬万寿加恩,两人同时晋嫔为妃(第4等),前面还有皇后、皇贵妃、贵妃三个等级。

珍嫔因年幼而最活泼,又聪明伶俐。光绪其时也不过十七八岁,每日凌晨寅时上朝,午时退朝还宫,工作时间长达七八小时,很是辛苦。珍妃日侍左右,想着法子顺应光绪的喜爱。她不拘虚礼,有时扮成宫女,有时扮成太监,有时女扮男装,如同英俊少年。加之她本来就工翰墨会下棋,与光绪共食共饮共玩共乐,对于男女之事毫不置意,是以博得光绪专宠。光绪退朝后经常临幸珍妃的景仁宫。当时作为一朝天子的光绪在政冶上受到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压制,不能独掌政权;生活上受到慈禧太后严密控制和虐待,心中非常烦恼,现在能有珍妃这样一位年轻貌美、活泼伶俐的妃子来陪伴,心中自然很高兴。同珍妃在一起使他忘却了许多烦恼。史载“德宗尤宠爱之,与皇后不甚亲睦。”

光绪在大婚后专宠珍妃,作为慈禧内侄女的隆裕皇后因失宠,醋意大发,由忌而恨,隆裕的怨毒愈积愈深,渐渐地怀恨珍妃的心几乎超过怀恨光绪的心了,她自己也知道无从再掩饰;而且觉得无须掩饰,她几乎在每个人的面前咒诅过珍妃。当她们每天早上一起到太后宫里去请安的当儿,隆裕从不曾把眼腈向珍妃瞧过一次,只当眼前没有这个人一样。隆裕为了泄愤,常在慈禧面前说珍妃的坏话,告她的状。但是,一开始的时候,珍嫔和慈禧的关系还很好。珍嫔心灵手巧,写字画画的技艺提高得极快,非常挑剔的慈禧太后也常夸奖她。不仅如此,珍嫔还经常随敦宜皇贵妃、瑜妃等人,有时也随隆裕皇后、瑾殡,一同陪慈禧太后去中南海、北海、颐和园、圆明园、静宜园(今北京市香山公园)等处游玩。在满目葱郁的山坡、波光粼粼的水上,珍嫔活泼开朗的性格总会不时地流露出来,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看在慈禧太后的眼里。在日常生活中,珍嫔也能与慈禧太后和平共处。

慈禧这人有时说来也怪,她喜欢聪慧的,但你又不能太过于聪慧,太笨拙的她老人家自然上看不上眼。其实珍妃就是宫廷政治的牺牲品。在她刚刚进宫时,是养在深闺中的千金**,并不懂得什么政治。进宫之后,恰逢皇帝和隆裕皇后不睦,她便利用女人的本能和智慧,努力博得皇帝的宠爱。不仅参予协助皇帝料理政务,连慈禧太后披阅奏章时,也从旁窥伺,体察懿旨。她还恃宠在皇帝面前举荐私人,一个是她的兄弟志锐,一个是她的蒙师文廷式。皇帝虽然亲政,却缺乏羽翼,难以同太后形如密网的控制相抗衡,极想亲擢一二通才以资驱使,又苦于难觅亲信。不管这二人是否牵扯两妃的裙带,都不失为当朝名士,思之再三,决定提拔志锐为礼部侍郎,文廷式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在老于世故的皇太后看来,年方十八的珍妃不正是自己青年时代的影子吗这是她断断不能容忍的。且看朝中,文廷式,以及珍妃的长兄志锐等人都主张对日作战,支持光绪帝掌权,反对慈禧太后干预朝政,反对手持外交事务的李鸿章对日妥协退让的主张。志锐公然参劾她的心腹孙毓汶、徐用仪,御史安雄峻、张仲炘、侍读学士文廷式、侍郎长麟也点名指斥李鸿章,其势汹汹,宛然形成一股势力。连皇帝也大有主张,不大遵从她的控制。而在后宫波澜中,她又偏向娘家侄女隆裕皇后,不能容忍光绪皇帝专宠珍妃一人。就在此时,李鸿章授意其心腹——御史杨崇伊上奏慈禧诬陷说,文廷式企图支持珍妃夺嫡,取代隆裕皇后,反对慈禧听政,支持光绪自主朝政。慈禧接到奏报,以“交通宫闱,扰乱朝纲”的罪名,迅速做出罢黜两妃的决定,将文廷式革职,押回原籍,永不录用。并授志锐任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远远地放逐出京。太后外战外行,内战却有泼辣手腕。

珍妃在这件事过后,又因私卖官缺一案泄漏,并且顶撞慈禧,使慈禧更为恼火。她对光绪的一些维新措施本来就不满,一贯认为“祖制没有的东西就不是好东西”,当得知珍妃竟敢勾结太监私下卖官,还趁机贪污,岂能不火冒三丈?于是有了珍妃被杖责的事情发生。不仅如此,慈禧还援宫中成例,犯事儿的嫔妃均交皇后严加管束,珍妃被幽闭于宫西二长街百子门内牢院,命太监总管专门严加看守,暂时与光绪隔绝,不能见面。不过第二年,珍妃就被释放出来,又开始在光绪身边为他排忧解难,对他嘘寒问暖。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中国在甲午战败之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光绪帝也想励精图治,振兴国家,并希冀在变法中从慈禧手中夺回实权,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皇帝。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辅佐下推行变法。珍妃对光绪帝的变法活动,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和帮助。珍妃在政见上是支持光绪帝变法维新的。她在康党和光绪帝之间居中协调,代呈奏议,起到了旁人难以企及的作用。她自幼在广州长大,因而对康有为这个广东人的映像也很好。康有为没有专折奏事之权,他的很多奏章都是珍妃代为传递的。而且,作为光绪所宠爱的一名妃子,珍妃在光绪变法期间在精神上和生活上给予了许多支持和帮助,对光绪的变法活动在客观上也起了推动作用。

但是,这次变法活动遭到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势力的竭力反对,帝后两党的斗争异常激烈。后来由于袁世凯的告密,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捕杀维新党人,变法运动遭到了顽固派的血腥镇压。珍妃在政变发生后,也被慈禧抓了去遭受廷杖并贬入冷宫。

这次珍妃被囚禁在景祺阁北头一个单独的小院里,名东北三所。东北三所和南三所,都是明朝奶母养老的地方。奶母有了功,老了,不忍打发出去,就在这些地方住,并不荒凉。珍妃被囚禁之前,这个小院原是侍从下人居留的地方,珍妃入住后,正门被牢牢关上,打上内务府的十字封条,人进出走西边的腰子门。这里就是所谓的冷宫。珍妃住在北房三间最西头的一间,屋门从外面倒锁着,吃饭、洗脸等均由下人从一扇活窗中端进递出。

庚子年(1900)7月20日,八国联军即将兵临城下,北京城里一片风声鹤唳。慈禧决定携带光绪等一行人出走西安。慈禧一行离宫出走的日子为7月21日,慈禧沉珍妃在头一天的下午。领班太监崔玉贵、王德环奉慈禧之命提前将珍妃带到乐寿堂的颐和轩。据崔玉贵回忆,珍妃被带到时,身穿淡青色绸子旗袍,头冠则被摘去两边的垂络。慈禧端坐殿中,说洋人马上要打进城来了,外面乱糟糟的,谁也保不定会发生什么事儿,万一受到侮辱,那就丢尽了皇家的脸,对不起列祖列宗,即明确暗示珍妃自尽。珍妃愣了一下,说:“我明白,不会给祖宗丢人的。”慈禧见珍妃不松口,又说:“你年轻,容易惹事!我们要避一避,带你走不方便。”珍妃据理不让:“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下皇上坐镇京师维持大局。”这话戳到了慈禧挟持天子的痛处,当即恼羞成怒,大声呵斥:“你死到临头,还敢乱说!”珍妃顶撞:“我没有应死的罪!”慈禧说:“不管你有罪没罪,都得给我死。”珍妃说:“我要见皇上一面,皇上没让我死!”言下之意你慈禧说了不算,得皇上下令才行。慈禧嚷道:“皇上救不了你!来人,把她扔到井里去!”崔玉贵、王德环一起连揪带推,将珍妃丢进了贞顺门的井里,珍妃一路挣扎呼叫皇上,最后大声喊道:“皇上,来世再报恩啦!”

她深爱的皇上没能在她最危急的时刻来救她,甚至连最后一面也没能见到。珍妃所以在冷宫里忍辱等了三年,无非是盼望光绪好起来,自己也跟着好起来,“但愿天家千万岁,此身何必恨长门”,只求光绪能好,在冷宫里忍几年也算不了什么!当双方困难时期,彼此隔离,“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她和光绪的心情,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在老太后那样的凶狠压迫下,光绪又怎能好起来呢?

1901年春和议成,八国联军将退,慈禧命崔玉贵回京探听消息,并查看宫内事宜,见珍妃所投之井依然如故,便命内务府将珍妃从井中捞起,装殓入棺,7月24日葬于阜成门外恩济庄内务府太监公墓南面的宫女墓地。1901年11月28 日,慈禧、光绪还宫,11月30日即下懿旨:“上年京师之变,仓促之中,珍妃扈从不及,即于宫闱殉难,洵属节烈可嘉,加恩着追赠贵妃,以示褒恤。”慈禧假惺惺地以贞烈殉节掩世人耳口。而且为避舆论,借故将崔玉贵谪贬,弄得好像都是手下太监闯的祸。民国二年(1913),45岁的隆裕皇后逝世,与光绪合葬景陵。瑾妃此时已升为皇贵妃,因上面已无皇后管着,成了宣统必须尊敬的皇太贵妃,对宫中事务有了相当的决定权,于是趁机将妹妹从宫女墓地迁葬光绪景陵妃嫔园寝。皇家规定,皇帝皇后的墓地称陵寝,嫔妃的墓地称园寝。瑾妃还为珍妃立碑称“恪顺珍贵妃之墓”,总算为妹妹争到了她应有的名分。也许,在今人看来迁葬这种名分毫无意义,人已早死,再要这种名号有啥意思?然而,在当时人的眼里,那可是马虎不得的大事。尤其对宫中嫔妃来说,一辈子争的要的,还不就是一个称谓名分?瑾妃还在珍妃遇害的井旁立了一小小灵堂,供着珍妃的牌位,灵堂上悬挂一额纸匾,上书“精卫通诚”,颂扬珍妃对光绪的一片真情。

珍妃是光绪帝真正倾心爱恋的女人。她的一生,短暂而又凄美,她与光绪帝患难与共的感情,至今仍让人唏嘘不已!

光绪帝之所以洞房花烛夜痛哭,他哭的是自己,恨自己堂堂一国之君,连婚姻大事都不能做主,娶不了心爱的女人为妻,所以悲愤之下痛哭流涕。光绪帝作为晚清的君王,他的一生是可悲的,当时同治帝驾崩之后,没有留下任何子嗣,为了江山社稷慈禧太后决定过继自己妹妹的儿子,就这样刚刚两岁的光绪帝被抱入了皇宫。

从小就失去母爱的光绪帝逐渐变得敏感而内心,但随着时间的增长他也意识到自己身份的不同,内心渴望能做出一番事业,但当时朝政大权都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根本一丝一毫都不当给光绪帝,光绪帝几次据理力争都败下阵来。光绪的抗争让慈禧太后也意识到,光绪已经长大了,不在是任由自己拿捏的孩子了。

在光绪帝又一次要求亲证的时候,慈禧以先成家后立业为由要求光绪帝大婚,之后内务府开始为光绪帝筹备婚事。而慈禧太后对于皇后的人选早就盘算好了,但光绪还在兴高采烈的憧憬。在正式选秀之前,内务府送上了照片,光绪一眼便相中了户部侍郎的女儿他他拉氏也就是后来的珍妃,在和慈禧表态之后,被慈禧太后义正言辞的拒绝。

之后慈禧太后亲自指定人选,那就是自己的内侄女,光绪帝的表姐,对于这个表姐,光绪帝虽然熟悉但一点男女之情都没有,而且还是慈禧太后选的人,更让光绪帝非常厌恶。可此时的光绪帝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在慈禧太后的威严之下只能默默接受,在大婚的当天,光绪帝有如一个傀儡一样任人摆布,而在仪式结束之后二人回到洞房的时候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光绪帝放声大哭。

1900年的一个午后,慈禧突然宣召已经在冷宫住了两年的珍妃,珍妃虽然心里知道肯定没什么好事,但还是化了美美的妆前去拜见慈禧,两个人秘密交谈不到半小时,珍妃就被慈禧身边的太监扔进了一口井里,事后《清列朝后妃传稿》里记载:" 妃有宠于帝, 光绪二十六年各国师入京师,帝西狩,妃仓猝不能从,于宫中殉焉 。"后来这口井成为了故宫一大景点——珍妃井。但看一下现在井口的大小,怎么能扔下去一个人呢?另外慈禧为何非要将一个在冷宫苟延残喘的妃子置于死地呢?这一切都要从12年前说起。

1888年,光绪18岁,到了该亲政的年纪,也到了该结婚生子的年纪,于是慈禧决定为他选个皇后,说是选,其实慈禧心里早就想好人选了,那就是她弟弟的女儿叶赫那拉氏,而光绪是慈禧的妹妹的儿子,两个人是亲表姐弟,但慈禧认为这是"亲上加亲"。虽然皇后人选已经定了,但形式还是要走的,看过《甄嬛传》等后宫剧应该对选妃流程十分熟悉,初选后入围的有5人,叶赫那拉氏自不必说,其次还有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和礼部左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而且站次都是排好的, 叶赫那拉氏自然在第一排,德馨女儿在第二排,长叙女儿在第三排。

按照规矩,皇帝选妃的时候拿两样东西,如意和荷包,皇帝把如意给谁,谁就是皇后,把荷包给谁,谁就是妃嫔。选妃之前,光绪也请示过慈禧,说皇后人选由母后定夺就好,但慈禧怎么能落下干扰皇帝选妃这样的话柄呢,就坚持让光绪自己选,没想到光绪当真了。但凡光绪你情商高一点,你都应该知道站第一排是什么意思,但光绪拿起如意径直向第二排的德馨女儿走去,慈禧一看不好,提着嗓子叫了一声"皇帝",光绪回头看她时,慈禧便朝着第一排的叶赫那拉氏使了个颜色,光绪惊愕了一下,赶紧灰溜溜地退了回来,将如意交给叶赫那拉氏,就再没心思选下去了。之后, 慈禧帮光绪选了第三排的长叙家的两个女儿,而第二排的德馨家的女儿则送出了宫

最终, 皇后定为叶赫那拉氏,就是后来的隆裕皇后;长叙的两个女儿后来被封为瑾妃和珍妃,珍妃是妹妹,这一年她13岁。 如果按照颜值排名,珍妃确实是三个妃子中的佼佼者,也难怪光绪后宫"佳丽三千",独宠她一人,她一直劝皇上要雨露均沾,可皇上就是不听呢。但俗话说得好" 秀恩爱,死得快 ",光绪天天跟珍妃在一起, "日侍皇帝左右,与德宗共食饮共玩共乐,对于男女之事毫不在意",他们两个人是开心了,但慈禧的侄女隆裕皇后被冷落了,就天天去慈禧面前哭诉,时间久了,珍妃在慈禧眼里自然就成了个"小狐狸精",但这毕竟只是后宫之间的事,还不至于让慈禧起杀心, 但要命的是珍妃还把自己的小胖手伸到了朝政之上。

清朝对于妃嫔每年的俸禄是有严格规定的,珍妃作为"妃"每年可领的俸禄有300两白银,搁她姐姐的话每年也够花了,但珍妃花销比较大,爱买奢侈品,而且给下人赏钱从来只看心情不看钱包,别人一年的俸禄她一个月就花完了。珍妃深知"开源节流"的道理,节流是不可能了,只能开源了,于是她就 效仿慈禧老佛爷卖官鬻爵 ,一开始她还只卖些小官,够零花钱就够,但慢慢的她觉得这是一个生钱道,胆子越来越大,最后竟卖起了"上海道"这样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上海市市长,换来了四万金,而这个市长竟然还是一个大文盲,可以说是十分荒唐。

纸终究包不住火,珍妃卖官鬻爵的事暴露后,慈禧十分恼火,质问道:"他事犹可宥,汝宁不知祖宗家法而黩货若此,谁实教之?"( 你不知道卖官这事为家法所不允吗?谁教你这么干的? )珍妃也不是善茬,直接怼回去:"祖宗家法亦自有坏之在先者,妾何敢尔,此太后之教也。"( 祖宗家法可不是我先破坏的,这都是太后你教我的 )你想想慈禧听到这句话的心情,我猜想此时慈禧心里想的是:你个小丫头片子做错了事不思悔改,还讽刺我,老娘这么做是为了国家,你就是为了个人私利,你跟老娘能比吗? 小李子,给我打。 珍妃最终被处以杖刑,而且是脱光了打屁股那种,也可以说是自作自受了。

但这次杖刑并没有让珍妃长记性,她最终还是踩到了慈禧的"高压线",那就是戊戌变法,在这场慈禧和光绪的政治大战中,她毫无疑问是站在光绪这一边的,珍妃生在南方,从小接触西方文化,她一直鼓励老公光绪独立,摆脱慈禧控制,结果大家也知道,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彻底对光绪失望,珍妃也被打进了冷宫。这里说一句,宫里没有专门一个宫殿叫做"冷宫",而是不招待见的妃子住在哪个宫殿,哪个宫殿就是冷宫。据清宫太监讲述,珍妃被慈禧处罚,住在故宫最边缘的一个角落, 人称"东北三所",也叫"故宫隐秘的角落" 。这个东北三所是明朝奶妈住的地方,冷清程度可见一斑,而珍妃住进来以后,屋门常年是被锁着的状态,只有一扇窗户是可以打开的,每天吃饭洗脸都由两个老太监从窗户送进来,可以说跟监狱没什么区别。

珍妃从1898年住进冷宫,一直到1900年被投井,再也没有见过光绪,没有爱情滋养的她自然也没有了神采,本以为会这样孤苦的度过一生,但1900年的一个午后,珍妃25岁,冷宫的门被打开了,珍妃年轻的生命也提前结束了。于是就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珍妃被慈禧召见,两个交谈了半个小时,具体内容没人知道,但其实也不难猜:慈禧直截了当的告诉珍妃, 八国联军要来了,我们母子俩要跑路,但带着你也不方便,但你要是被联军糟蹋了吧,有损大清皇室名声,你说怎么办呢?是你自己死呢?还是我帮帮你呢? 珍妃当然也知道这一切都是借口,你个老妖婆就是想弄死我而已,于是吵吵着见皇帝,慈禧看她这样是不会自杀了,就让太监"帮"她投井了。

珍妃投井后一年,清政府和八国联军初步达成协议,1901年议和成功。但慈禧并没有着急回宫,而是先派大太监崔玉贵回宫打扫庭院,顺便处理井中珍妃的遗体,可能是完全泡在冰凉的井水中的缘故,珍妃的遗体并没有严重腐烂,只是膨胀变形,内务府置办了一口棺材,将其草草下葬于宫女墓地。回宫后, 为了堵住众人口舌,慈禧对外宣称是珍妃自杀投井,而光绪此后再也没有宠幸过任何一个人,自然也就没有子嗣。 到了宣统年间,此时珍妃的姐姐瑾妃已经是端康皇太妃,1913年隆裕皇太后病故,溥仪主持其和光绪合葬,端康皇太妃便提议把自己的妹妹珍妃之墓也迁往皇陵。溥仪同意了,并把珍妃的名号追封为皇贵妃。

最后解释一下,珍妃井直径不到十寸的井口,怎么扔进一个大活人的呢?那是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珍妃井已经不是原来的珍妃井了,井沿是慈禧命人另修的,并且用一根大铁棍锁住了井口,为的是让人们停止使用这口井。原来的井扔进一个大活人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其实珍妃和慈禧有很多地方都是比较像的,比如都独得皇帝恩宠,都爱参与政治,都有家族势力。我比较好奇的是,如果放任珍妃成长,她有没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慈禧呢?

在中国历史上,清朝乃至是中国的最后一位太后叫做隆裕太后,这位太后的医生都是非常悲催的,先前长相也不太好看,所以不受皇上的喜欢。而且在众多的历史书中,大家都喜欢,把隆裕太后描写成一个非常昏庸而愚蠢的人,但是隆裕太后其实是出生于书香门第,博览群书,演技也非常开阔,只不过没有得到皇上的宠爱,甚至还遭遇了家庭暴力。

隆裕太后的相貌确实非常一般,甚至之前有传教士来到中国之后,都说隆裕太后长得受瘦骨嶙峋的,脸非常长,皮肤是灰**,牙齿还有很多蛀牙,但是为人非常和善,并没有任何傲慢的举动,总是会以礼待人。隆裕太后在刚刚结婚的时候和光绪帝大婚,在结婚那天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紫禁城突然起火了,烧了太和殿的门,这就导致隆裕太后没法坐轿子走过第2道门,所以最后只能够从纸扎的太和门下面经过。

在结婚之后,光绪皇帝也不怎么喜欢隆裕太后,只不过特别害怕慈禧才不得不娶她。当时光绪皇帝最喜欢的人是珍妃,有一次真非要穿光绪皇帝的龙袍,光绪皇帝也脱了下来,没想到后来这件事情被慈禧知道了,慈禧就非常生气,但是珍妃和皇上却怪隆裕,觉得是隆裕因为吃醋而告状。然后在大庭广众之下对隆裕太后恶语相向,还打了隆裕,隆裕也因此大病一场。

清朝发动了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太后被光绪皇帝给囚禁了起来,这个时候光绪经常很烦躁,所以动不动就拿隆裕太后出气。隆裕太后在宫里面不受丈夫的喜爱,也得不到慈禧太后的欢心,在宫里面活得非常悲惨。后来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都去世,辅仪登基隆裕太后就被称为皇太后。只不过这个时候民族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还进了武昌起义,清朝的大权基本上落在了袁世凯的手中,所以后来就经历了南北议和,隆裕太后亲笔签下了退位的诏书。因为隆裕太后一直觉得愧对于清朝的列祖列宗,所以心里面一直闷闷不乐的,每天都非常忧愁,最后积劳成疾而病逝,去世的时候仅仅46岁。

首先说光绪选妃。

光绪十四年,光绪帝18岁了,慈禧为他筹办婚事。经过多轮选美,最终的选后、妃活动在太和殿进行。最终闯入“决赛圈”的是五位秀女:叶赫那拉氏、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和礼部左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

按照规定,选中为妃的授予荷包,选中为后的授予如意。这时慈禧把如意递给光绪,让他挑皇后先。面对一字排开的五位佳丽,光绪很为难。当然不是因为美色当前难以抉择,而是因为他知道慈禧是假意让他自选,所以他不敢擅自做主。但慈禧仍故作姿态,坚持要光绪自选。光绪这才慢慢走到德馨的大女儿面前,刚要把如意递给她,这时慈禧一声大吼:皇帝!并暗示他把如意交给叶赫那拉氏。光绪无可奈何,只好把如意按慈禧要求授予了叶赫那拉氏。

此时,本来还要选妃。但慈禧看到光绪中意的是德馨的两个女儿,担心她们一旦被选为妃可能会夺宠,便不再做戏,不容光绪再选了,匆匆命公主把两对荷包给了长叙的两个女儿,光绪选妃结束。

再说德龄公主

裕德龄,满族,著名旅美作家。其父为清驻法公使裕庚。

一八九五年,德龄九岁时随父出使日本,后又去巴黎,成为著名舞蹈家伊莎贝拉•邓肯的入室弟子。

一九O三年,裕庚任满回国,十七岁的德龄随全家回到北京,与妹妹容龄一起,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封为御前女官,做“传译”(即翻译)。

一九O七年五月,德龄与美国驻沪副领事怀特结婚,并于一九一五年移居美国,开始用英文写作。有《瀛台泣血记》、《清宫二年记》、《御香飘渺录》等纪实类作品。在多部作品中均署名为“德龄公主”,在海外名噪一时。

一九四四年,德龄在加拿大遇车祸丧生,终年五十八岁。

德龄不仅姿容绝伦,而且还从国外带来了许多洋玩意,启迪了慈禧对"新生活"的想往,德龄、容龄在宫里侍奉慈禧两年中,做过慈禧御前英、法等文的翻译,美国公使康格夫人和汉文秘书维廉斯太太、俄国伯兰桑夫人、西班牙公使德卡赛夫人和**、日本公使内田夫人、葡萄牙代办阿尔美达夫人、法国代办托兰夫人、后来的日使伊集院夫人等来宫都由德龄、容龄等陪同和翻译。德龄、容龄轮做慈禧画像的替身模特,并同美国画家卡尔陪住多日。德龄还做了光绪的英文教师,并经常为慈禧等人在宫里译读外文报纸。日常,姐儿俩陪伴慈禧化妆、游玩、看戏、学车、写字、观花、赏狗、掷骰和筹备各种节日。按其父卿位,德龄不够封郡主的资格,但经宫中几人回忆,慈禧70岁万寿节期间,慈禧的确曾懿封(特封)德龄、容龄为郡主(满语为和硕格格),由于西方没有公主、郡主之分,国外译者曾把德龄郡主翻译成德龄公主,闹得沸沸扬扬。翻译家秦瘦鸥先生介绍她的作品曾说过:"其实,不但照中国的习惯,已经覆亡的一朝所颁给的种种头衔都得一律作废,便是真要保留她在满清一朝所取得的封号的话,也只能称为德龄郡主,因为她和她的妹妹容龄女士(封山寿郡主)都不是努尔哈赤的嫡裔,根本没有晋封公主的可能性。"德龄自言通晓八国语言。

德龄的著作,都是由英文版出版的,德龄著作的译作者影响最大的是顾秋心和秦瘦鸥。

光绪皇帝只有三个女人,第一个是皇后,慈禧的侄女叶赫那拉氏,还有两个是亲姐妹俩,分别是珍妃和惠妃,光绪和珍妃感情最好,这就冷落了皇后隆裕,更激怒了太后慈禧,所以光绪悲惨的二十几年开始了。所以慈禧在八国联军攻进皇城逃跑的时候让催玉贵将珍妃投到井中害死了。

所以可以推论新太后是皇后隆裕,慈禧的侄女叶赫那拉氏

一般人都知道皇帝的子嗣都是很多的,但是清王朝时好几个皇帝却没有一个后代,比如光绪帝,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是清朝的第11位皇帝,4岁就登上皇位了,去世时已经38岁了,很多人都好奇他为什么在位三十四年没有子嗣呢

从光绪的纳妃的时候说起,光绪帝在位时一直受慈禧太后的控制,现在选妃的时候也无法避免,慈禧要让光绪帝选他弟弟的女儿,光绪没有办法只能选了,慈禧她弟弟的女儿,就是后来的隆裕皇后,光绪帝的亲表姐,因为光绪帝对他完全没有意思,所以结婚之后也一直冷落他,这是光绪帝和皇后没有后代的一个原因

光绪帝还有一位妃子叫珍妃,因为她没有什么心计,所以光绪帝很喜欢她。所以隆裕皇后是嫉妒,并且经常给慈禧讲珍妃不好,后来其实珍妃是怀上过光绪帝的孩子的,但是由于隆裕的坏话,珍妃被慈禧施以了杖刑,就这样,珍妃和光绪帝的孩子没有了。并且珍妃因为这件事之后还患了妇科病,难以受孕。

再后来就是戊戌变法的时候了,说慈禧害怕光绪帝的新政妨碍他的统治于是就发动了政变,囚禁的光绪帝,光绪帝开始了他十年没有人身自由的幽禁生活,而且珍妃也被慈禧让人投入了井中,所以光绪帝就更没有机会有后代了。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光绪帝从小身体不是很好,一直以来身体就很虚弱,加上光绪帝之后,被慈禧太后控制,精神状况不是很好,他被幽禁的期间也有许多疾病缠身,这使他丧失了一部分的生育能力。所以,光绪帝在位这么多年来没有后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5263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5
下一篇2023-10-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