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 歌剧 晴朗的一天 到底是单三还是复三呀

急 歌剧 晴朗的一天 到底是单三还是复三呀,第1张

1827) 是十八世纪后年叶以来世界最著名的德国 音乐家。1770年12月26日贝多芬诞生于 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恩城。他的祖父原是荷 兰籍,移居德国后,曾任当地宫廷乐长。 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宫廷御厨的 女儿。贝多芬生长的年代,正是约瑟夫二 世实行"开明专制"的时期,波恩的统治者也实行了一些改良的 措施。波恩成了当时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地之一。贝多芬的幼年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但是,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 嗜酒成癖的父亲败坏了家业,他企图把四岁的贝多芬变成摇钱 树,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强 迫孩子练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后把孩子从熟睡中拖起 来拉琴,不满八岁的贝多芬被强迫在寇恩的听众面前表演、卖 艺,十一岁的贝多芬就开始在剧院的乐队里工作。这种严酷的童 年生活,使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独立的以音乐谋生的道路,同时 也就养成了他坚毅倔强的性格。

从1781年起,贝多芬在剧院工作的同时,跟乐队指挥奈弗学 习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和作曲法。奈弗是位很有修养、倾向 于启蒙运动的作曲家.指挥家,他对发展德国的民族歌剧、清唱 剧都曾有过贡献。贝多芬通过向这位老师学习,认识到学习德国 民族音乐传统的重要,并在奈弗的引导下也接受了启蒙运动的影 响,对德国当时的进步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1787年以后,贝多芬担起了全家生活的经济重担。但贝多芬 并未被艰难困苦的适遇所屈服,他设法在波恩大学旁听哲学课, 他醉心于诵读和研究古代神话、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古典文学,他 对莎士比亚、席勒、歌德等人的作品非常喜爱。他虽然没有莫扎 特的早熟天赋,也没有莫扎特优越的学习条件,而他那孜孜不倦 的自学所取得的成就,是他所有的前辈都不及的。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莱茵河流域进步的反封建运 动,对贝多芬的思想成长起了巨大的作用,他逐渐把追求"自由、 平等.博爱"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1790年他创作的大合唱《约瑟 夫二世之死》,把约瑟夫二世当做人民的救世主来赞颂,这一方 面表现出他对共和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贝多芬早年对改良 主义的不合实际的幻想。这部作品也是贝多芬把声乐和交响乐溶 为一体的最早尝试。

1792年,贝多芬在海顿的鼓励与支持下,来到维也纳定居。 他起先是以一位天才的青年钢琴家出入维也纳的贵族门庭,并受 到贵族们的热情接待和保护,他也曾一度产生过对上流社会的幻 想。但是,贝多芬所处的时代毕竟与海顿,莫扎特的时代不同, 时代赋予贝多芬更成熟的资产阶级自觉性和个人的自信和自尊。 因而他一开始就不甘愿做贵族门的奴仆,而是要与贵族们有平等 的地位。后来贝多芬渐渐发现自己的资产阶级理想和当时的封建 社会有着很大的矛盾,再加上他1796年开始面临耳聋的威胁,使 贝多芬很快增长起一种对现实不满,对个人命运反抗的思想感情。

1797年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对一个音乐 家说来,再没有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恶魔限制了作曲家同外 界的交往,妨碍了他的钢琴演奏,他不得不放弃演出 ,而长期隐 居在维也纳乡村。

从1800年起,贝多芬在创作上很自然地逐渐 脱开海顿和莫 扎特的影响,力求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追求新的理想。他于 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了他在创作 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熟时期。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力极 为旺盛,表现出巨人般的工作能力,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品。贝 多芬成熟时期作品的基本思想逻辑——“通过斗争,得到胜利", 在这一时期中逐步得到确立,英雄性、群众性的交响乐新风格形 成了,革命的内容、戏剧性的交响乐发展手法、形式上的各种重 大革新等等,在这一时期都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贝多芬最杰出 的作品,几乎都是在他后半生三十年生涯的耳聋状态中创作的。

1815一1819年是贝多芬经历的四年危机时期。当时,欧洲陷 入了反动的封建复辟时期,资产阶级的革命力量遭到扼杀,黑暗 笼罩着欧洲大陆。这个时期贝多芬的思想较为复杂,他的自信和 坚定被失望和动摇所袭扰;创作上的英雄风格向抒情性风格转 变;作品很少,大部分时间花在收集、探索和改编欧洲各国的民 歌上。这充分说明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共和主义者是有其历史局 限的。然而,贝多芬最后终于从沉默中挣扎出来,度过了他的危机 时期。从1819年起,贝多芬重又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反封建的 斗争中来。此时他创作的五首钢琴奏鸣曲、五首弦乐四重奏,乃 至他创作中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等作品都 具有深刻的意义。但贝多芬最后的晚年是他一生最悲惨、最痛 苦的年月,孤寂和贫困的威胁使他穷愁潦倒,孑然一身,1827年 3月26日病逝于维也纳。据说在他临终的一刻,暴雨雷电交加, 贝多芬举起干枯的手臂向天空作最后的奋击。这种生命不息战斗 不止的精神,全部贯注在他那些不朽的巨作中。

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着卓 越的音乐天斌、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 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 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 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 想。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术 形象相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乐作品,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 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快乐的 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历程, 他的九首交响曲象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

通过对贝多芬九首交响曲的研究和分析,特别是其中四首 (即第三.五、六,九首)标题性交响曲的剖析,我们不仅可以 了解贝多芬全部创作的基本面貌和他那伟大而纯真的思想,而且 可以了解到交响乐创作上的重大革新,可以看到交响乐是如何从 海顿、莫扎特时代过渡到以舒柏特、门德尔逊为代表的新发展时 期。早在贝多芬在世时他就已被公认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音乐家, 他既是伟大的古典作曲家,又以浪漫派的先驱而载入史册。

生平作品

交响曲C大调第一号交响曲D大调第二号交响曲降E大调第三号交响曲(英雄)降B大调第四号交响曲C小调第五号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七号交响曲F大调第八号交响曲战争交响曲(威灵顿的胜利)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合唱)

管弦乐G小调小提琴浪漫曲F大调小提琴浪漫曲

弦乐四重奏降E调第十二号A小调第十五号降B调(大赋格曲)降B调第十三号升C小调第十四号F大调第十六号伟大追逸曲

宗教音乐D大调(庄严弥撒曲)

钢琴作品给爱丽丝

歌剧费德里奥

合唱曲合唱幻想曲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F大调(春)C小调奏鸣曲G大调(克罗采)

协奏曲C大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降B大调第二号钢琴协奏曲C小调第三号钢琴协奏曲C大调六重协奏曲G大调第四号钢琴协奏曲D大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降E大调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皇帝)

序曲雷奥诺拉序曲柯里奥兰序曲艾格蒙序曲雅典废墟序曲史蒂芬生序曲命名日庆典序曲

奏鸣曲 变奏曲C小调钢琴奏鸣曲(悲怆)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月光)D大调钢琴奏鸣曲(田园)降E大调英雄变奏曲D小调钢琴奏鸣曲C大调钢琴奏鸣曲(华德斯坦)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告别)E小调钢琴奏鸣曲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汉马克拉维亚)狄亚贝里变奏曲

《月光》

创作于1801年。尽管在过去一首音乐因为有了俗称而变成非常通俗化的例子不少,但从来没有像这首奏鸣曲这样,因“月光”这一俗称而变成名满天下的名曲。“月光”这一名称,据说是缘于诗人雷尔斯塔布(1799-1860)评论说:第一乐章使人想起“犹如在瑞士卢塞恩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轻舟一样”。由雷尔斯塔布的出生年推测,“月光”的俗称成为一般化,是在出版后经过相当时日以后的事情。不过,这首乐曲似乎一开始就有了相当的名气,使贝多芬反而有一点感到心烦,究其原因,不能否认的,不但是因为这首乐曲含有容易招来文学面上的遐想要素非常强烈,因而成为蜚声鹊起的原因,而且除了“月光”以外,也另有各种独创的解释和牵强附会的传说。其实这首奏鸣曲贝多芬自身的命名是与作品27之1同样是“幻想曲风的奏鸣曲”。在第一乐章,一样是全部为舍弃奏鸣曲形式的幻想性的,即兴性的柔和抒情曲,到第二乐章即转换气氛,然后到达于属于这一奏鸣曲重心的第三乐章。第三乐章是热情的奔流,不但其奔流的激烈是在这一时期的所有奏鸣曲中极为罕见,而且是结构非常卓越的奏鸣曲形式。如果将此第一乐章的瞑想性,第三乐章的激情性与当时的贝多芬的恋爱事件、耳疾,以及一八O二年的海里根城遗书等一连串的悲剧看来,是有不可分的关联,似乎也说得通,然而遗憾的是并没有具体的资料能证实这些关联。 演奏时间:大约十五分钟。

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向往着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烈拥护者。1798年,柏纳多特将军(1763—1844)出任法国驻维也纳大使,贝多芬常到他的家里,并和他周围的人有密切的交往。1902年,贝多芬在柏纳多特的授意下,动手写作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在他的心目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1904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响曲》,他准备把它献给拿破仑。正在此时,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到了维也纳。贝多芬从学生李斯(1784—1838)那里得知这个消息时,怒气冲冲地叫道:“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现在他也要践踏人权,以逞其个人的野心了。他将骑在众人头上,成为一个暴君。”说着,走向桌子,把写给拿破仑的献词一撕为二,扔在地板上,不许别人把它拾起来。

过了许多日子,贝多芬的气愤才渐渐平下来,并允许把这部作品公之于世。1804年12月,这部交响曲在维也纳罗布科维兹亲王的宫廷里初次演出。1805年4月在维也纳剧院的第一次公开演出,是由贝多芬亲自指挥的,节目单上写着:“一部新的大交响曲,升D大调,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先生作,献给罗布科维兹亲王殿下。”奇怪的是,贝多芬不说是降E大调,而说是升D大调。1806年10月总谱出版时,标题页上印着: 英雄交响曲 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从此,《第三交响曲》就被称为“英雄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的《c小调交响曲》(作品67)开头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1)的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8之3)第三乐章、《热情奏鸣曲》(作品57)第一乐章、第三《雷奥诺拉》序曲(作品72)、《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74)等作品中,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

《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拿破仑的一个旧日的卫兵,听了第四乐章开头的主题,不禁跳起来喊道:“这就是皇上!”

柏辽兹把《命运交响曲》中惊心动魄的斗争形象,看作是“奥赛罗听信埃古的谗言,误认黛丝德蒙娜与人私通时的可怕的暴怒。”

舒曼认为:“尽管你时常听到这部交响曲,它对你总是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总教人感到惊恐一样。”

1830年五、六月间,门德尔松在魏玛逗留了两星期,和歌德作最后一次会晤,在钢琴上为他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听了《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大为激动,他说:“这是壮丽宏伟、惊心动魄的,简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许多人一起演奏,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1841年3月,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奇妙的东西,那末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对《命运交响曲》作出非常中肯的概括。

第七交响曲

瓦格纳称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作品92)为“舞蹈的极致”、“最高形式的舞蹈”、“按照理想形式的身体运动的最妙的体现。”据说有一次他想在李斯特的钢琴伴奏下,用舞蹈来表现《第七交响曲》。瓦格纳的理想,后来由俄国舞剧编导马辛实现了。1938年,他把这部交响曲编成了芭蕾舞,表现一个寓言式的故事情节——世界的创造和毁灭:

第一乐章:创造——在创造精神的指引下,混沌世界变成了植物和动物的有秩序的住所。出现了男人和女人,还有危险的蛇。

第二乐章:大地——地球上出现了憎恨和强暴。一群男人和女人哀悼着被谋杀的少年。

第三乐章:天空——天空中的神和女神对大地上的骚乱无动于衷,依然尽情欢乐。

第四乐章:酒色和毁灭——人们沉于酒色。神看见他们恶劣地模仿上界的欢乐,因为愤怒,用火毁灭了世界。 1938年5月,这出舞剧由巴西尔的俄国芭蕾舞团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作了第一次演出。

贝多芬大事年表

1770年 12月17日,路德维希——宫廷歌手约翰·凡·贝多芬和妻子玛利亚玛格达蕾娜的第二个孩子,在波恩圣雷米吉乌斯教堂受洗。

1778年 3月26日,“六岁童星”首次登台公演。

1779年 10月,克里斯第安戈特罗布内弗来到波恩,担任贝多芬的老师。

1782年 通过弗兰茨·盖哈尔德·韦格勒结识了封·布罗伊宁一家。 根据德赖斯勒尔的一首进行曲所作的九首变奏曲在曼海姆出版。

1784年 2月15日,科隆大主教和选侯马克西米利安·弗里德里希逝世;玛丽亚·特雷西亚 女皇最小的儿子马克西米利安·弗兰茨即位。6年27日,成为波思宫廷乐队的正式成员。

1787年 3月至4月,首次去维也纳旅行,与莫扎特会面。7月17日,其母因肺结核病故。

1788年 贝多芬后来的朋友和资助人华尔斯坦伯爵来到被恩。12月14日,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在汉堡逝世。

1789年 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

1790年 2月20日,奥皇约瑟夫二世逝世。见多芬患下腹疼痛症。 12月25日,约瑟夫·海顿旅行途中路过波恩。

1791年 3月6日,演出一首骑士芭蕾舞的配乐。�12月5日,沃尔夫冈·阿马道伊斯·莫扎特在维也纳逝世。 1792年 11月2日,开始第二次维也纳之行。是年至1793年底,师事海顿。12月18日,其父在波恩逝世。

1793年�年底或者1794年初,在李希诺失斯基亲王举办的家庭晚会上首次演出三首三重奏。

1794年 寓居李希诺夫斯基亲王家中。

1795年 3月29日,首次在绍也纳公演。

1796年 2月至6月,游历布拉格、德累斯顿、莱比锡和柏林普鲁士王宫。波拿巴统兵进攻意大利。

1797年 1月31日,弗兰兹·舒伯特出生于维也纳附近的利希滕塔尔4月6日,在小提琴手、友人舒潘策希举办的音乐会上首次演出五重奏(作品16号)。5月,开始结识特蕾泽和约瑟菲妮·封·布伦什维克。

1798年 出现最初耳疾症状。

1800年 4月2日,在胡浮堡皇宫剧院举办首场个人音乐会,首次上演《第一交响曲》和《管弦乐七重奏》。

1801年 爱朱丽叶塔·桂察尔迪6年1日和11月L6日,先后写信向友人阿芒达和韦格勒披露日渐重听的实情。

1802年 10月6日和10日,在海利根施塔特写下遗嘱。

1803年 4月5日,在维也纳歌剧院举办音乐会,首次上演《第二交响曲》和《第三钢琴协奏曲》。夏,在巴登和德普林谱写《英雄交响曲》。开始向奥地利鲁道夫大公爵传授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

1804年�秋天至1807年底,与约瑟菲妮·封·戴姆相爱;她娘家姓布伦什维克。5月20日,波拿巴称帝,宣告为拿破仑一世。8月11日弗兰兹一世就任奥地利皇帝。

1805年 4月7日,首次公演《第三交响曲(英雄)》。 11月13日,法军占领维也纳。11月20日,首次上演《菲岱里奥》。

1806年 3月29日,首次上演《菲岱里奥》第二曲本。10月,与李希诺夫斯基亲王断交,结识拉苏莫夫斯基伯爵。12月23日,首次上演《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1号)。

1807年 3月,在格布科维茨亲王宫邸举办专场音乐会,首次演出《第四交响曲》、《科里奥兰序曲》和《第四钢琴协奏曲》。

1808年 10月,吉罗姆·波拿巴王室聘请贝多芬前往卡塞尔。12月22日,在维也纳歌剧院举办音乐会, 首次上演《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 曲》和《合唱幻想曲》 �������

1809年 2月26日,鲁道夫大公爵、洛布科维茨亲王和金斯基亲王许诺给贝多芬支付年金。 4月9日,奥地利对法国宣战。 5月10日,法军再次占维也纳。 5月31日,约瑟夫·海濒逝世。奥地利蒂罗尔地区和德国爆发反抗拿破仑的运动。

1810年 春,爱上特蕾泽·封·玛尔法蒂。

1811年 3月15日,“金融专利笔鼓杲鸨嶂怠 8月1日,抵达泰普里茨,结识阿玛里埃·西博尔德。 11月28日,在莱比锡举办《第五钢琴协奏曲》的首场演出。

1812年 6月24日,拿破仑举兵进攻俄国。 7月6和7日,致书“永恒的情人”。 7月19日至23日,在泰普里茨与歌德多次会晤。10月19日,法军开始撤退。

1813年 夏,逗留于巴登。 6月21日,威灵顿在维多利亚大败法军。反抗法国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纷起。 12月8日,在维也纳大学礼堂举办音乐会,首次上演《第七交响曲》和《战争交 响曲》。

1814年 2月27日,首次上演《第八交响曲》。 4月6日,拿被仑在枫丹自露退位。4月,结识安东·申德勒。4月15日,卡尔·李希诺夫斯基亲王逝世。5月23日�状紊涎荨斗漆防锇隆返谌尽 9月18日,维也纳会议开幕。 11月29日 为维也纳会议与会者举办盛大音乐会。

1815年 1月25日,最后一次以钢琴演奏家的身分演出。 3月1日,拿破仑离开流放地区尔巴岛重返大陆。夏,逗留于巴登和德普林。 11月15,其弟卡尔去世,贝多芬成为侄子卡尔的监护人。

1816年 2月2日,侄子卡尔就学于詹纳塔西奥·德尔里奥开办的青少年教养院舒潘策希四重奏组解散。夏,逗留于巴登。自10月起,因感冒引起的各种疾病久治不愈。12月16日,约瑟夫·弗兰茨·洛布科维获亲王逝世。

1817年 夏,在海利根施塔特和努多夫逗留。

1818年 夏,在默德林逗留。

1819年 安东·申德勒成为贝多芬的助手。开始用“谈话册”与人交谈。

1820年 4月8日,成为侄子卡尔的惟一监护人。�夏,逗留于默德林。

1821年 夏,逗留于德普林和巴登。患黄疸病。

1822年 夏,逗留于德普林和巴登。11月9日,俄国的尼古劳斯·伽列青亲王约请贝多芬写三首弦乐四重奏。

1823年 5月4日,舒潘策希从俄国返回。 夏,逗留于赫岑多夫和巴登。

1824年 2月,维也纳艺术爱好者致书贝多芬,请求他在维也纳上演新作。4月18日,《庄严弥撒曲》首次在彼得斯堡上演。5月7日,在克思滕托剧院举办音乐会, 首次上演《第九交响曲》。夏,逗留于维也纳附近的彭青和古腾布仑。

1825年 3月6日,由舒潘策希四重奏组首次演出作品127号四重奏。 5月,患严重肠炎。夏,逗留于古滕布仑。10月,迁入西班牙式公寓。

1826年 身心遭受重创。 3月21日,首次公演作品130号四重奏,该曲末乐章是时为《大赋格》。7月30日,侄子卡尔企图自杀。 9月29日,动身去弟弟约翰的住地格耐克森多夫。 12月2日,返回维也纳,贝多芬病情严重,患有肺炎、肝硬化和腹水症。 12月20日,第一次腹腔穿刺。

1827年 1月3日,写下遗嘱。 1月8日,第二次穿刺。 2月2日,第三次穿刺。 2月下旬,贝多芬病危。 2月27日,第四次腹腔穿刺。3月24日,失去知觉。 3月26日,下午5时45分,贝多芬逝世。是时狂风怒吼,电闪雷鸣。

文身一词来源于太平洋中塔希提岛的土语“talu”,英文名称“tattoo” 即由 talu演化而来。

文身现象源远流长,其产生、演变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考古学、人类学、民俗学的大量研究报告和文物、文献记载也表明:文身这种身体装饰行为由来已久。

据考古学家发现,早在公元前二千余年古埃及发现的木乃伊上就有文身现象,腹部刺着平行的线条。这种文身的干尸,在西伯利亚的古墓中也有发现,时间断定为公元前300年。“魏伦道夫的维纳斯”是欧洲旧石器时代的一件在理石雕像,她身上出现的红色图案的痕迹,为绘身的遗像。被称为西方史学之父的古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左其手记中写道,“没有文身的人就不是好的出身”。②希罗多德约生活于公元前484—前425年左右,可知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也盛行文身,并且成为上层社会出身的象征。公元前54年恺撒大帝远征英伦三岛时,也记述了当地土人实行文身的事实。实际上,现代文身是以詹姆斯·库克的发现,并以近现代仍然保存于澳大利亚土著、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亚、拉美、非洲及东南亚的落后氏族、氏族部落为参照体,从而引起了许多人对文身的狂热,并引发了现代文身艺术化的革命。

文身在我国也是古来已有的文化现象,据历史文献记载的关于文身的称谓就有多种:黥、刺、雕、镂、绣、扎、刻等,与之相关的词语更是丰富多彩:刺墨、雕青、雕题、刺青、刺面、刺额、黥刺、黥面、镂身、镂肩、绣面、绣脚、刻划、点青等。我国近现代仍施行文身的民族,对文身习俗也有专门的称谓。如傣族称文身为“曼克(mank)”;彝族则把文身叫“马扎”,施墨称为“马扎拖”;海南黎族用汉语把文身叫做“拍面”、“画面”、“绣面”;但黎语则叫文身为“模欧(mu-ou)”、“打登(tatan)”等。

据考古学家刘敦愿的考证,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文身现象。③在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人头彩陶瓶上,人的面部、颈部、肩部都绘有鸟兽花纹图案。这些即是当时人们文面和方向的反映。在殷商墓葬和甲骨文中,文身的遗迹就更多了。关于文身的明确的文字记载始于周代。《左传·哀公七年》载:“太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裸以为饰。”太伯、仲雍投奔于吴,断发文身乃是入乡随俗。从史料记载来看,中国各民族的文身习俗十分普遍,如古代越人、百越、匈奴、羌族、藏族等。《礼记·王制篇》说:“东方四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战国策·赵策》云:“黑齿雕题,鯷冠秫缝,大吴之国也。”是指吴国的文身。《墨子·公孟篇》:“越王勾践,剪发文身。”《庄子·逍遥游》:“越人断发文身。”则指越国的文身。另外《史记》、《汉书》、《隋书》、《新唐子》、《酉阳杂 》、《永北府志》、《台湾府志》等④,对文身的记载,可谓史不绝书。

文身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世界各地普遍地存在。从寒冷的北极(新西兰的毛利人)到南半球(西萨摩亚的萨摩亚人);从非洲(苏丹的贾阿林亚人,夏伊基亚人,利比里亚的土著人,坦桑尼亚的玛孔德人)到美洲(查科地区的印第安人);从亚洲(菲律宾的尼格利陀人,印度尼西亚的达雅克族人)到大洋洲(马绍尔群岛上的土著人);从平原、山地到海洋、岛屿;从白种人、黑种人到黄种人、红种人,都把文身作为生存的一种手段,不断传承,不断完美。所以,与其说它是一种文化,毋宁说它是一种艺术,一种在身体上雕刻的艺术。

关于文身的源起,至今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可以说每个民族远古文身产生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在同一个民族内,各个部落也不尽相同。综观世界上一些民族文身习俗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渊源,概括而言,目前大体上有如下原因:

1、图腾说。文身作为具有文化功能的标志符号而存在,最初是表示民族图腾标记。在早期,人们认为自己起源于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物体。他们相信与自己相伴相随的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物体具有特殊的亲缘关系,把它们视为祖先、新族或保护神。他们往往把自己崇拜的图腾形象绘刺在自己身体上,作为永久性标志。民族与民族间崇拜的图腾,从外民族看来,他们往往是同一的,久而久之;图腾崇拜就成为民族的标志。澳大利亚南部伯尼凯亚部落袋鼠民族的人,以袋鼠为自己的图腾,后来也就成为了该民族的标志。

2、宗教信仰说。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科学知识贫乏,当人们面对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和诸多自然现象时,如日月星辰,电闪雷鸣等,他们感到自然界是神秘而可怖的。再由于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构造和生理现象,不能解释梦和死亡,所以他们相信灵魂,“这样也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⑤。原始人用万物有灵的观念去解释一切自然现象,这也是文身起源的思想基础。他们想通过文身祈求神灵保佑,求得吉祥平安;或者说想通过文身避免妖魔鬼怪的危害。这种观念在非洲苏丹土著民族中较普遍。

3、成人礼说。文化人类学家从未否认过文身与成人礼相关,事实上,许多民族和部落,成人礼也就是文身礼,即当青少年达到一定的年龄,都要隆重举行“成年礼”仪式,在身上绘刺花纹图案作为进入成年阶段的标记。在波利尼西亚,青年男女若未文身则不算成人,也不能结婚。文身作为成人礼在非洲和澳大利亚同样流行。

4、性吸引说。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是基于成人礼说的。而且举行了成人礼就证明他们已经成熟,可以选择、成熟的异性,以保证随之而来的婚姻——性关系。有研究者认为文身最初是人类为了赢得异性的喜爱所作的美化装饰。因为文身能让身体更性感,更能引起异性的回应。

5、美饰说。文身被一些民族视为人体的一种美丽装饰,是人体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具体地表达了一些民族的审美意识。格罗塞说:“原始民族的画身,主要目的是为美观”①。

6、战争标识说。原始民族时期,狩猎和战争是最主要的活动。为了便于在混战中识别本部落的人,于是各部落都有自己永久性的标记——文身。同时也作为勇敢的象征。如波利尼西亚人就有为了让满身都有文身而不但建立功勋的制度。

7、身份等级说。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文身被用来标示尊贵、等级地位。在马克萨斯群岛,只有贵族可以从头面到手指、脚趾,包括全身都刺上花纹。在台湾高山族的各族系间,对平民和贵族在文身上的权利有很详细的规定,如年龄、图式、部位、颜色等。

8、功用说。在早期,文身的产生有其强烈的功用目的。如翁格人是了防止蚊虫叮咬等实用目的而进行绘身的。后来的求福避祸、图腾崇拜也由此说发展而来。

另外,还有研究者持巫术说、祖先认同说、摹仿说等。毫无疑问,对文身源起的这些阐释都能说明某一方面的问题,但文身是一个复杂的文化艺术现象,经历了人类漫长的历史,简单地用某一种说法是不可能全面阐释其源起的。

根据文身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条件以及当下的实际情形,笔者认为文身现象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它满足了人类生命追求的某方面的需要。封孝伦先生认为,“人的生命是肉体的生物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统一体”⑥。因而文身现象产生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满足生物生命的需要,在落后的原始社会,经济条件低下,想借助文身维持生命的生存(包括自己的生存和种的繁衍)。如功用说和性吸引说。二是满足精神生命的需要,由于那时科学知识贫乏,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如电闪雷鸣等)和自己的身体构造等缺乏认识,因而无法解释那些神秘的自然现象、梦和死亡,转而相信灵魂、鬼神,并用万物有灵来解释一切。如图腾说,宗教信仰说,巫术说等便成为文身源起的说法。三是满足社会生命的需要,原始部落以狩猎和战争为主要活动,常常为争夺领地、食物、配偶等而站,在同一部落也要划分等级,这样文身便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成人礼说,战争标识说,身份等级说等。

文身伴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历史。无论文身者出于什么样的动机选择以身体为载体;无论把文身看成原始的神秘,还是看成当今“另类”的时尚,我们不可否认,对这一古老艺术的继承和发展,隐藏在它背后的是人类对生命(身体)奇迹的礼赞和对大自然的崇拜。

刺青的最早由来已不太可考,不过它是「图腾」艺术延伸,却无从置喙。「图腾」二字,从北美奥日贝人(Ojibways)的土语转化而来,原意为「种族」、「家庭」,代表一种特殊的社会体制,用以区分阶级或民族。

图腾是人类崇拜某种动物,或震慑於宗教信仰、自然现象,而发明的代表性图案,如同中国人习惯自称「龙的传人」,龙因此成为中国的象徵图腾,在当时,具有浓厚的寓意。

而后,将图腾刻画於身体皮肤之上,则成「刺青」,起初只是将颜料涂於皮肤,再来因为永久性的考量,而发展出切痕技术,最后又要兼顾美学与立体表现,成为今日栩栩如生的刺青。

文身一词来源于太平洋中塔希提岛的土语“talu”,英文名称“tattoo” 即由 talu演化而来。

文身现象源远流长,其产生、演变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考古学、人类学、民俗学的大量研究报告和文物、文献记载也表明:文身这种身体装饰行为由来已久。

据考古学家发现,早在公元前二千余年古埃及发现的木乃伊上就有文身现象,腹部刺着平行的线条。这种文身的干尸,在西伯利亚的古墓中也有发现,时间断定为公元前300年。

“魏伦道夫的维纳斯”是欧洲旧石器时代的一件在理石雕像,她身上出现的红色图案的痕迹,为绘身的遗像。被称为西方史学之父的古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左其手记中写道,“没有文身的人就不是好的出身”。

希罗多德约生活于公元前484—前425年左右,可知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也盛行文身,并且成为上层社会出身的象征。公元前54年恺撒大帝远征英伦三岛时,也记述了当地土人实行文身的事实。

实际上,现代文身是以詹姆斯·库克的发现,并以近现代仍然保存于澳大利亚土著、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亚、拉美、非洲及东南亚的落后氏族、氏族部落为参照体,从而引起了许多人对文身的狂热,并引发了现代文身艺术化的革命。

扩展资料

古代意义

文身(Tattoo)在古代起因很多,也比较复杂,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早在原始人类时期,那时的古人就会用白泥或燃料在身上、脸上画出纹络。其作用一是美化自己,二是吓唬敌人。

初民最初用粘土、油脂或植物汁液来涂抹身体,是因为认为这对身体是有益的,如古代挹娄人“冬以豕膏涂身以御风寒”,后来,逐渐觉得这样涂抹身体是美的,于是就为了审美的快感而涂抹其身体。

战斗和狩猎负伤而留下的疤痕被妇女认为是勇武壮美的男子的标志,也会使残体装饰盛行起来。而更多的原始人在自己的皮肤上画一些被认为是他们部落祖先的动物-图腾,一旦它作为本氏族正式成员的标志确立起来,文身也就成了一种制度。

至于有些古书上记载的“文身以避蛟龙之害”则又是另一种风俗观念了。估计约一万四千年以前的石器时代,埃及金字塔内存放超过四千年的木乃伊,男女贵族身上各刻有明显的文身杰作。文身被定义为他们社会等级和部落联盟的诠释。

-tattoo

-文身

  其实看书是很私人的,可能这个时候你在恋爱中,那么你自然会对木心情有独钟,可能这时候你正人生低谷,那么你可能会想读《自杀俱乐部》,下面,为您带来“让你相逢恨晚的50本书”,欢迎大家的阅读哦,更多内容尽在。

  1《肠子》

 恰克帕拉尼克

 推荐理由:我就喜欢重口味。

 2《培根随笔》

 推荐理由:我看了五六七八遍,每次遇上聊得来的爱书的小伙伴就送这个,自己每次遇到不顺心的事也看,随手翻几页你就想开了

 3《please kill me 请宰了我 》

 推荐理由:不用怀疑这就是书名,充满魔性的书。访谈的语言拼凑起来的摇滚史:地下丝绒,妮可、伊基、纽约妞、性手枪等等这些名字,书中更多讲他们自己,是一个时代。

 4《人间失格》

 太宰治

 推荐理由:“生而为人对不起”这句话,让我沉思了很久。

 5《1984》

 乔治奥威尔

 推荐理由: “栗树荫下,我出卖你,你出卖我”,认清现实比喝鸡汤强多了。

 6《白夜行》

 东野奎吾

 推荐理由:一直喜欢日本作家对人物心理的剖析

 7《S》

 推荐理由:打开这本书后整个书的做旧非常完美,连纸张气味都是图书馆的味道,里面各种明信片、信件、纸条、餐巾纸、剪报甚至罗盘,要根据这些线索来阅读整个以小说为背景而铺开的爱情故事 给我一个超大的惊喜

 8《围城》

 钱钟书

 推荐理由:小学就借来看过,结果看了2页退回去了

 考研的时候又拿来看,以为能因为不好看而去看专业课。结果,发现,太牛逼了!韩寒啊,所有的后辈啊,从结构到措辞,都是借鉴这位老先生的!人物关系,心理描写,人性洞察,人物对话——堪称完美,多一分则蠢,少一分则傻

 9《门萨的娼妓》

 伍迪艾伦

 推荐理由:就是喜欢伍迪艾伦的幽默,毫无抵抗能力…

 10《刀锋》

 毛姆

 推荐理由:年轻时该看看,忠实于自己多么重要。

 11《我爱问连岳》

 推荐理由:会发觉原来他读过那么多书,随随便便就掉个书袋。还有他对无解的情感问题总是有解,就像我不会做的数学题他总能解开。

 12《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推荐理由:一场户外哲学之旅,良质的探索。

 1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高铭

 推荐理由:打开了异世界的大门,多年来的脑洞得到了认可。

 14《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

 钟伟民

 推荐理由:冲着书名就得看系列。。。

 15《黄金时代》

 王小波

 推荐理由:文字太美了。说不出好的推荐语。反正不读是你的损失。

 16《北回归线》

 亨利米勒

 推荐理由:一开篇,亨利米勒就口出狂言:“这本书是对人格的污蔑、诽谤、中伤。

 17《无人生还》

 阿加莎克里斯蒂

 推荐理由:全部死光光,后续很多小说借鉴的套路,哈哈哈,这个feel倍儿爽

 18《我们仨》

 杨绛

 推荐理由:原来平淡就是幸福。

 19《床笫之间》

 麦克尤恩

 推荐理由:写的一些色情的事儿却只让人觉得人这种动物真是捉摸不透。

 20《老妓抄》

 冈本加乃子

 推荐理由: 把非常细小的欲望,天塌了似的往大里写。

 21《我的好朋友都死了》

 推荐理由:冲书名必看系列。。。

 22《十宗罪》

 推荐理由:足够血腥暴力 满足各种变态

 23《楼下的房客》

 九把刀

 推荐理由:我推荐给两个同事看,一个看完一天没跟我说话,另一个跟我绝交了

 24《眠》

 村上春树

 推荐理由:看完后背脊凉凉的,惊!细思又极恐

 25《卡尔维诺诗集》

 推荐理由:一个字“美”!

 26汪曾祺全集

 推荐理由:一个人口味最好杂一点,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27《失落的秘符》

 丹布朗

 推荐理由:里面关于共济会的知识,简直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28《小时候》

 桑格格

 推荐理由:看了可以开心一个月

 29《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推荐理由:初中看完突然世界观就变了

 30《寂寞的频率》

 乙一

 推荐理由:比起暗黑风格,更喜欢治愈的乙一。

 31《太阳照常升起》

 海明威

 推荐理由:很适合秋天读,很悲壮。

 32《维罗妮卡决定去死》

 保罗柯艾略

 推荐理由:我活得不耐烦,可我又不想死。

 33《一句顶万句》

 刘震云

 推荐理由:越读越苦。

 34《瓦尔登湖》

 梭罗

 推荐理由:浮躁的时候看了会平静下来。

 35《喜宝》《我的前半生》《 如果墙会说话》《爱到荼蘼》

 亦舒

 推荐理由:亦舒是我一辈子的人生导师,虽然也有很多渣作品。她的三观简直影响我发育。喜欢亦舒的女的,都巴不得独立到哼哼哈嘿。

 里面所有的男主角都叫家明,女主角都喜欢黑白灰,自己有个小公寓,不爱结婚不爱生子,聪明利落有小脾气但是不靠男人养活,家明一定长相伟岸,脾气很好,开宾治车,能够随叫随到,温暖又大气。

 亦舒开始写家明的时候,是香港70年代

 里面的职场文化,都会文化

 放在现在看,一点都不过时

 包括穿戴搭配,人际关系,还有装逼技巧。

 36《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米兰昆德拉

 推荐理由:人物性格非常有特点,通过对男女主经历的描写让人逐步推断出性格产生的原因,说实话还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代入感太强)。还提出了生活大写的牧歌和小写的牧歌的概念。我周围的大多数人都看不下去或者觉得看不懂让我简直桑心。

 37《河岸》

 苏童

 推荐理由:这是我近五年来看完的屈指可数几部小说中我觉得最好看的,还记得当时看完有许多感想好像想喷发,最后却只憋出一句:你父亲是一条鱼,他回到了水里,你又该去哪里呢苏童就是这样,最下里巴人的语言,却好像要告诉你最道破天机的道理,我就是这样,总以为明白了不得了的道理,却永远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38《隐秘盛开》

 蒋韵

 推荐理由:写暗恋写得最好的小说,看完会哭。我觉得我这辈子没少暗恋,后来那个写山楂树的作者也写过一个暗恋的小说,都没有这本书到位。看完隐秘盛开,就觉得千万不要说自己有过暗恋的快感了,跟人家一比,我就是一个俗人。

 39《怒江之战》

 南派三叔

 推荐理由:南派三叔的场景描写太精妙了,妈蛋看完后,我都觉得自己站在了泥地里,有种马上要买个烘干机来的感觉。

 40《我的脖子让我很不爽》

 诺拉艾芙隆

 推荐理由:女人的智慧,被幽默到!

 41《我纷纷的情欲》

 木心

 推荐理由:我绝不相信这是个老头儿写的情诗。。。

 42《包法利夫人》

 福楼拜

 推荐理由:感谢我早早读到了这本书,让我坚决不当包法利夫人。

 4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斯台芬茨威格

 推荐理由:一个男人能把女人的心里描写成这样,不得不服。

 44《流动的盛宴》

 海明威

 推荐理由:喜欢海明威的浪漫,想去巴黎。

 45《霍乱时期的爱情》

 加西亚马尔克斯

 推荐理由:看完只想告诫自己,千万不要等一个人等那么久。

 46《the Great Gastby》

 推荐理由: 看英文原著!!!强推!!!美国人一般写作手法很纪实并没有什么很美的所谓的“废话”。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还有书中各种隐喻都是很少见的。难得我看了两到三遍的一本原著书

 47《罗杰疑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

 推荐理由:一种叙述性诡计,最后凶手竟然就是书中的“我”。。。不小心剧透了会被打么

 48《岛上书店》

 加布瑞埃拉泽文

 推荐理由:没有人是一座孤独 喜欢麻油叶小公举的一定也会喜欢

 49《霸王别姬》

 李碧华

 推荐理由:看了不下五遍。爱恨嗔痴谈恋狂,放在历史洪流中之中,更是颇具感染力。很喜欢李碧华能直刺人神经的笔触。

 50《柔软》

 廖一梅

 推荐理由:让我真正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看自己,也学会温柔地与自己妥协,慢慢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作为一个悲观的完美主义者接受这个有缺憾的世界。

Bob Dylan

鲍勃·迪伦 Bob Dylan

Bob Dylan 的原名是Robert Allen Zi-mmerman,1941年5月24日生于明尼苏达州的杜勒斯(Duluth),6 岁时全家移居到一个叫希宾(Hibbing)的靠近矿区的小镇上,少年时期的Dylan 只不过是一个喜爱音乐的平凡男孩,对乡村乐感兴趣。以Hank Will-iams, James Dean, Woody Guthrie, Robe-rt Johnson 和 ARTHAR Rimband为偶像。直到14岁时,Dylan在戏院里看到了《Blackb-oard Jungle》中的摇滚狂热, 从此他发现了音乐的另一种功能——它的社会学效应。摇流乐的歌词使人振奋,反映着青少年的个性、野心与叛逆。自此以后,希宾小镇再也拴不住他的心了。1961年1月,Bob Dylan从明尼苏达州立大学辍学,开始专心致力于歌唱工作,并来到纽约Cate Wha 民谣音乐城(Folk City)和煤气灯(Gaslight)等著名的表演场所演出。由于 Dylan的民谣歌曲受到知识分子的喜爱与支持,CBS的制作人John Hammond 与他正式签定了合约,不久Albert Closeman 担任了Dylan的经纪人。此刻的Dylan是民谣风暴的煽动者,CBS 公司旗下最受重视的新人,也是年轻一代民谣歌手中最具潜力、呼声最高的艺人。Bob Dylan 的处世作《Bon Dylan》于1962年发表。其中收录了Woody Guthrie 推崇的《Song To Wood》和谈纽约生活感触的《Talking New York》,整张专辑的风格,带有浓厚的Woody Guthrie式民谣气息。 另一方面 Dylan也采取客观的立场,来审视当时政治及社会事件,创作了不朽名曲《Blo-wing Changin》,一跃而成为超级巨星。Bob早期的一些作品是以传统旋律为基础的,后来逐渐吸取了乡村音乐的因素和黑人音乐并加以创新。Dylan 的抗议歌曲对当时青年人的心灵起了巨大的震憾作用,因而促使六十年代美国青年的大觉醒。他在六十年代后期 的创作开始自我回归,具有宗教式的超脱感。1965年8 月,Dylan的专辑《High way 61 Revisited》发表,获得好评, 此时他的身价已跃升到了流行音乐的顶点,并正式确立了摇滚音乐家的地位。七十年代Dylan 的作品吸收了Jazz 和Blues的元素,歌词充满了

哲理性,带动了七十年代的美国青年,也不再是反抗的狂热者,而是逐渐安定下来,出现了哲理性的趋向。纵观其音乐生涯,Bob Dylan 真正赋予了摇滚乐以灵魂。

2):Elvis Presley

“猫王”原名艾尔维斯普莱斯利,1935年1月8日出生 于美国南方的一个小村镇,叫图普洛。二次大战结束后,猫王随父母迁徙到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猫王的父亲是个卡车司机,经常失业,一家人在生活中很少看到玫瑰色。16岁时,他就开始干活,或给有钱人修剪草坪,或开卡车,挣点钱贴补家用。孟菲斯市位于密西西比河畔。这是一座痛苦的城市,也是布鲁斯音乐(一种伤感的美国黑人民歌)的故乡。猫王从小喜欢音乐。夜晚,他听当地广播电台放的音乐节目,黑奴后裔们唱的福音赞美诗使他身心愉悦。后来,他得到一把吉他,就自己弹弄。

有时候,他也去城里比勒街上去溜达,那条街上有很多家下等民歌厅。他也曾克服腼腆心理,斗胆上去唱一唱,人们只是发现他有一副天赋的好嗓子,唱完还是去当每周挣几十美元的卡车司机。有一次,在乐曲休止间,为了使乐队开心,他晃荡左腿,摇摆胯骨,随后,他的嗓音也同身体动作相配合,把黑人的心灵和热情溶入已被唱滥了的牛仔歌曲,结果竟唱出了奇迹。1955年,他的一曲《伤心旅馆》不仅倾倒黑人,而且也受到白人的喜爱。1958年,猫王去服兵役,又为摇滚音乐走向世界点了一把火。

1956年,当猫王刚开始走红的时候,美国一位红衣主教就发表讲话,提醒人们警惕在一部分美国青少年中正蔓延着一种新的信仰。他说,这种信仰崇尚粗鲁、无礼、非道德和堕落,还说猫王道德不良。但他的话没起什么作用,猫王的歌曲越来越火爆,猫王也成为美国青少年、特别是少女们崇拜的偶像。每次他在台上一开始动作,台下青少年的座椅就跟通了电一样,这些观众也如醉如痴地跟着摇滚起来。

贴子相关:

这一年,在美国20张最畅销唱片中,有14张是猫王的作品。他首次去好莱坞拍了**《温柔地爱我》,**拍成后仅放映4天就收回了成本。这个纪录保持了近20年,才被《星球大战》这部影片打破。这一年,他财源滚滚,一下子成为百万富翁:电视出场费10万美元,演唱会收入20万美元,唱片专利45万美元,签订的片约25万美元。而18个月以前,他还是个每周只挣35美元的卡车司机。

但是,他大红大紫的时候,也是他悲哀的开始。这一年,他在全美国东奔西跑地演出,行程几万公里。由于缺少睡眠,他在神经上受到了损害,记忆力下降。他也是孤独、酒精和毒品的受害者。后来,他在佛罗里达住进医院,医生建议他休息,但他已身不由己。1977年6月,他最后一次在拉皮德城举行演唱会时,连《温柔地爱我》这首歌的词也记不起来了。8月16日,他去世了,当时他才42岁。他一生中共录制了各种歌曲720首,开了1600多场演唱会,平均每两天半就有一场。他太疲倦了。

猫王离去了,但他把摇滚乐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战后美国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都痴迷于他。猫王的演唱确立了摇滚乐的楷模,后来所有摇滚歌手都步其后尘而行。他的唱片共卖出15亿张,连今天最红的歌星迈克·杰克逊也难望其项背。他在世时,就同玛丽莲·梦露、约翰·肯尼迪一样,成为传奇人物。他死后,人们对他就像对待一种宗教一样。今天,在美国可能有不知道总统姓甚名谁的人,但却找不到不知猫王的人。根据美国一家权威的民意测验机构最近公布的调查结果,至今仍有17%的美国人相信猫王并没有死,他仍活在某个地方,说不定什么时候他就会露面。

Iggy Pop

1947年4月21日,在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的一个小镇上,“朋克之父”——Iggy Pop(伊基·波普)出生了,他的父亲是一名英国移民,母亲则是一个本地人。在The Doors乐队的影响下,Iggy与来自Chosen Few乐队的Ron Asheton共同成立了名为Psychedelic Stooges的乐队。Iggy做新乐队的吉他手和主唱,Asheton出任贝斯手,不久后Asheton的兄弟Scott成为了乐队的鼓手。1967年的万圣节期间,Psychedelic Stooges乐队推出了他们首张专辑。70年代末期兴起的朋克浪潮吸引了Iggy Pop,1977年,Bowie和The Stooges来到柏林录制了专辑《The Idiot》以及《Lust For Life》,而Bowie则出任乐队的键盘手。其中歌曲“Nightclubbing”、 “The Passenger”以及“China Girl”被誉为The Stooges

的柏林三部曲。70年代末期Iggy与Arista唱片签约,与Glen Matlock以及Ivan Kral乐队合作发行了系列专辑。1982Iggy离开摇滚乐坛,开始着手编写自传。在离开的这段时间内,Iggy也戒除了毒瘾而且结婚了。1985年Iggy出山,与Steve Jones乐队合作发行了一系列专辑。尽管Iggy Pop以及The Stooges已经老去,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对现在以至将来摇滚乐的深远影响。

推荐专辑:《The Idiot》1977、《Brick By Brick》1990

相似艺人:David Johansen、The New York Dolls、Lou Reed、Ian Hunter、Mott the Hoople

音乐根源:The Doors、The Rolling Stones、The Velvet Underground、The Who

James Taylor(詹姆斯 泰勒)

这位在流行歌坛中征战了32年的老将,是美国摇滚音乐发展的见证。他来自于波士顿的音乐之家,具有忧郁内向的外表与气质,他用倾向于民谣的摇滚曲风立足歌坛,总共打造了15张精彩的唱片。2002年他推出了最新专辑《十月之路》,他以温暖的男声、独特的口音和原声吉他的光彩,塑造了一张真实而毫不逊色的唱片,其中的标题曲,令他连续第二年获得格莱美最佳流行男歌手提名。

Michael Jackson

麦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 迈克尔·杰克逊是80年代美国最令人瞩目的超级歌星,1958年生于一个多子女的黑人家庭。父亲曾是乐队的吉他后,杰克逊与4个哥哥自幼喜欢摆弄乐器,弹唱娱乐。在父亲的培育下,他7岁就与兄长一起首次登台演唱,12岁时,“杰克逊五兄弟”演唱组已经是闻名全美,唱片售出数百万张。1982年,迈克尔在昆西·琼斯导演的黑人音乐片《小天才》中,扮演角色,并在昆西·琼斯的帮助下灌录了第一张个人专辑唱片《离开大墙(Off The Wall),发行量1300万张。当年12月,他的歌曲《颤栗者》(Thriller)轰动整个西方流行乐坛,其单曲唱片的发行量达3000万张,创世界最高纪录,并获各国赠送的黄金和白金唱片100多张。迈克尔第年都要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并以他独创的新颖奇特的“太空舞步”(Moon Walk)使千万乐迷为之倾倒。他的MTV《周末夜晚的狂热》(Saturday Night Feaver)也创MTV录像带的销售纪录。 迈克尔出唱片的频率不快,到1987年,他的第2张个人专辑《真棒》(Bad)才发行,世界各国再度括起一阵迈克尔的旋风。他的第三张专辑唱片《危险》(Dangerous)直到1991年岁末才迟迟推出,其中的歌曲《黑人和白人》(Black and White)3个星期内就售出1000万张,再创单曲唱片发行的世界纪录。1995年,他推出了第4张个人专辑《历史:过去、现在和未(History ast、Preseent and Future,book I)。迈克尔以他独特的嗓音,夸张而出色的舞姿,富有个性的服饰和表演,多年来称霸流行乐坛,1985年,迈克尔·杰克逊和莱昂纳尔·里奇共同谱写,由美国45位歌星联合演唱,昆西·琼斯负责制作的,为求援非洲饥民而义卖的唱片《天下一家》(We Are The World),震撼了亿万人的心,风靡全球。

作者: lijiapu 2005-11-27 11:01 回复此发言

--------------------------------------------------------------------------------

3 摇滚明星全介绍(1)

迈克尔·杰克逊主演的**《比利·吉恩》(Billie Jean)曾获奥斯卡最佳短片奖。

Moby

原名:RichardMelvilleHall

生日:1965年9月11日(现年38,未婚)

出生地:纽约哈林区(出生的时候刚好扫到嬉皮文化的尾巴)

职业:多重身份,兼具制作人、创作家、DJ,还曾是个朋克小子。

昵称:莫比

(因为家人跟「白鲸记MobyDick」的作者HermanMelville有亲戚关系)童年:两岁时,在大学教化学的父亲在一场车祸中丧生,莫比由母亲、外祖父母带大,家住康乃狄克州郊区,受母亲的朋友影响,习惯过着反波希米亚文化的生活。他在8岁时就开始自己写歌了。Moby全靠波西米亚式的母亲Betsy将他一手拉扯大。她母亲是位画家兼钢琴手,打扮得嬉皮味十足,并且经常带小Moby去参加摇滚音乐会。这对他以后的从艺历程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Moby的现场演出是长久以来最感性、最煽情的。这在电子音乐中很罕见。在现场,“Porcelain”(瓷器)显得很缠绵,叫人惊叹莽撞小子也能捣鼓出如此简约的旋律来;“Go”(行)带有19世纪经典歌曲的味道;“Honey”则加快了速度,闯进了punk-blues的地界。Moby毫无表情地站在键盘后,沐浴在豪华的声音景观中。

Prince

音乐风格:Pop/Rock(流行摇滚),Funk(疯克音乐),Urban(城市音乐)

王子(Prince)全名为Prince Rogers

Nelson, 1958年6月初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Minnesota)的一个爵士乐手家庭, 唱歌,弹琴是他逃离家庭不和睦的好方法。1976年,Prince年移居纽约,组织起《香槟酒》乐队,在夜总会演唱,为他今后的音乐生涯打基础。1978年华纳唱片公司推出了他的第一张专辑《For You》,同时单曲《Soft And Wet》 在R&B榜上创下了不错的成绩,不久又推出《Controversy》,《Prince》和《1999》逐渐在乐坛树立起自己的形象。Prince的最终胜利是1984年的《紫雨》(Purple Rain)。这是一部半自传式的影片,讲述了一位来自贫民区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同名音乐专辑一经推出,即刻成为全美红极一时的唱片集,其中的《当鸽子哭泣时》一曲中,怪诞的节奏,和醉意浓重的嗓音营造了一种全新的音乐风格,成为1984年的最佳曲目,并使Prince获得第27届葛莱美最佳摇滚组合奖和奥斯卡最佳**歌曲奖。这使他跃升为超级巨星,攀上了个人演唱事业的顶峰。1988年Prince举行了一场规模盛大的以“neupioneercom好”为名的演唱会,以摇滚乐的独特视角展现了现代人对性的观念。1989年,P-rince 为**《蝙蝠侠》创作的主题曲《蝙蝠舞》闯入了排行榜前列,取得了不凡的成绩。而他的最新单曲《Seven》已经杀入Bi-llboard AT40三甲之内,Prince也是流行乐坛上第一位连续11年拥有10大作品的音乐人。prince这位与Michael Jackson 分庭抗礼的

乐坛巨人,凭藉着超人的音乐才华,取得了艺术上和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Tom Waits

Tom Waits(汤姆.威兹)的音乐风格不全是爵士时而摇滚、时而电子,有时抒情像个诗人、有时民谣起来像巴布.狄伦式的说书人但都颓废的可以。歌曲内容也多描写失意、绝望、社会中下阶层人们生活的缩影常是他笔下的题材。不仅音乐上、形象上亦是如此:拉遢的衣着、不修边幅、永远懒洋洋、永远刁根烟…;威兹嗓音较起路易.阿姆斯特朗有过之而无不及,却没有到洛.史都华沙哑的地步,只能以粗糙来形容,如同光着脚走在砂石地上的感觉。1949年12月7日出生于加州的汤姆.魏兹在乐坛上就是这么独具特色,因此拥有着一批死忠歌迷。汤姆.威兹一直在烟雾弥漫的小酒馆中演唱,Rickie Lee Jones(瑞克.李.琼丝)曾跟他一起表演过,从1979年Jones出版的首张同名专辑里就可发现他们两人相近的乐风。汤姆.威兹的音乐分野在1980年,在此之前是Asylum唱片时期(隶属华纳旗下)音乐上较有浓厚酒馆音乐风格;八○年代之后跳槽Island唱片,乐器使用较复杂,乐风也比较多变,为**配乐、音乐剧的产生、演**、打入英国音乐市场都在这时期。《Used Songs 1973-1980》精选了汤姆.威兹在华纳唱片期间所出的七张专辑中的十六首歌曲,不敢说是畅销曲,因为多年来纵使专辑出版近二十张,两次拿到葛莱美:一次在1992年以《Bone Machine》得最佳另类专辑;1999再以《Mule Variations》得到最佳现代民谣专辑,不过威兹始终未曾发行流行单曲。这些歌曲里大家熟悉的应该有三首分别被老鹰合唱团、“工人皇帝“布鲁斯.史宾斯汀、洛.史都华翻唱过的"Ol 55"、"Jersey Girl"和"Tom Trauberts Blues"。其它都是汤姆.威兹以钢琴、吉他伴随着简单节拍唱出一段段为生活奋斗的故事。

1947年4月21日,在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的一个小镇上,“朋克之父”——Iggy Pop(伊基·波普,原名是詹姆斯·朱厄尔·奥尔斯德伯格)出生了,他的父亲是一名英国移民,母亲则是一个本地人。在The Doors乐队的影响下,Iggy与来自Chosen Few乐队的Ron Asheton共同成立了名为Psychedelic Stooges的乐队。Iggy做新乐队的吉他手和主唱,Asheton出任贝斯手,不久后Asheton的兄弟Scott成为了乐队的鼓手。 1967年的万圣节期间,Psychedelic Stooges乐队推出了他们首张专辑。 70年代末期兴起的朋克浪潮吸引了Iggy Pop,1977年,Bowie和The Stooges来到柏林录制了专辑《The Idiot》以及《Lust For Life》,而Bowie则出任乐队的键盘手。其中歌曲“Nightclubbing”、 “The Passenger”以及“China Girl”被誉为The Stooges的柏林三部曲。这两张颇具流行特色的专辑意外地成为了他事业最辉煌的顶点,《The Idiot》最终排名美国排行榜第27位,而莱蒙斯最好的成绩也不过才40多名。不久,他开始改做硬摇滚,而此时朋克摇滚才刚刚红火起来,1978年的现场专辑《TV Eye》虽然成绩平平,却使他成为最早涉足硬摇滚的朋克之一。 Iggy Pop一直致力于发展自己的事业,虽然没有固定的乐队,但他还是执著地坚持了一贯的朋克精神。这段时间,他共推出了数张专辑,无一不是1979年硬摇滚专辑《New Values》的标准翻版,这段时间是Iggy Pop历史上最多产的阶段,尤以1982年专辑《Zombie》为最,他几乎包括了Iggy Pop单飞后所有的重要作品。专辑发行后,Iggy Pop淡出摇滚界,在离开的这段时间内,Iggy戒除了毒瘾而且结婚了。 1985年Iggy出山,与Steve Jones乐队合作发行了一系列专辑。直到1986年才迟迟推出专辑《Blah Blah Blah》。这张硬摇滚专辑虽然没有什么作为,但是他再次开始了Iggy Pop事业,确保了Iggy Pop 1990年专辑《Brick By Brick》的巨大成功。《Brick By Brick》成为他事业上最成功的作品,不仅诞生了他第一支Top40单曲“Candy”,而且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绩。进入90年代后,Iggy Pop开始走下坡路,1993年和1996年,他先后完成朋克硬摇滚专辑《American Caesar》和《Naughty Little Doggy》,成绩一般。 1999年,最新专辑《Avenue B》上市,这张专辑一改一贯尖锐的朋克态度,以民谣的面孔出现在世人面前。或许,他真的老了70年代末期Iggy与Arista唱片签约,与Glen Matlock以及Ivan Kral乐队合作发行了系列专辑。1982 Iggy离开摇滚乐坛,开始着手编写自传。尽管Iggy Pop以及The Stooges已经老去,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对现在以至将来摇滚乐的深远影响。 推荐专辑:《The Idiot》1977、《Brick By Brick》1990 相似艺人:David Johansen、The New York Dolls、Lou Reed、Ian Hunter、Mott the Hoople 音乐根源:The Doors、The Rolling Stones、The Velvet Underground、The Who

国 籍: 美国

Iggy Pop

出生时间: 1947

风格类型:

Album Rock(专辑摇滚)

Detroit Rock(底特率摇滚)

Hard Rock(硬摇滚)

Proto-Punk(原型朋克)

1947年4月21日,在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的一个小镇上,“朋克之父”——Iggy Pop(伊基·波普,原名是詹姆斯·朱厄尔·奥尔斯德伯格)出生了,他的父亲是一名英国移民,母亲则是一个本地人。在The Doors乐队的影响下,Iggy与来自Chosen Few乐队的Ron Asheton共同成立了名为Psychedelic Stooges的乐队。Iggy做新乐队的吉他手和主唱,Asheton出任贝斯手,不久后Asheton的兄弟Scott成为了乐队的鼓手。1967年的万圣节期间,Psychedelic Stooges乐队推出了他们首张专辑。70年代末期兴起的朋克浪潮吸引了Iggy Pop,1977年,Bowie和The Stooges来到柏林录制了专辑《The Idiot》以及《Lust For Life》,而Bowie则出任乐队的键盘手。其中歌曲“Nightclubbing”、 “The Passenger”以及“China Girl”被誉为The Stooges的柏林三部曲。这两张颇具流行特色的专辑意外地成为了他事业最辉煌的顶点,《The Idiot》最终排名美国排行榜第27位,而莱蒙斯最好的成绩也不过才40多名。

不久,他开始改做硬摇滚,而此时朋克摇滚才刚刚红火起来,1978年的现场专辑《TV Eye》虽然成绩平平,却使他成为最早涉足硬摇滚的朋克之一。Iggy Pop一直致力于发展自己的事业,虽然没有固定的乐队,但他还是执著地坚持了一贯的朋克精神。这段时间,他共推出了数张专辑,无一不是1979年硬摇滚专辑《New Values》的标准翻版,这段时间是Iggy Pop历史上最多产的阶段,尤以1982年专辑《Zombie》为最,他几乎包括了Iggy Pop单飞后所有的重要作品。专辑发行后,Iggy Pop淡出摇滚界,在离开的这段时间内,Iggy戒除了毒瘾而且结婚了。1985年Iggy出山,与Steve Jones乐队合作发行了一系列专辑。直到1986年才迟迟推出专辑《Blah Blah Blah》。这张硬摇滚专辑虽然没有什么作为,但是他再次开始了Iggy Pop事业,确保了Iggy Pop1990年专辑《Brick By Brick》的巨大成功。《Brick By Brick》成为他事业上最成功的作品,不仅诞生了他第一支Top40单曲“Candy”,而且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绩。

进入90年代后,Iggy Pop开始走下坡路,1993年和1996年,他先后完成朋克硬摇滚专辑《American Caesar》和《Naughty Little Doggy》,成绩一般。1999年,最新专辑《Avenue B》上市,这张专辑一改一贯尖锐的朋克态度,以民谣的面孔出现在世人面前。或许,他真的老了70年代末期Iggy与Arista唱片签约,与Glen Matlock以及Ivan Kral乐队合作发行了系列专辑。1982Iggy离开摇滚乐坛,开始着手编写自传。

尽管Iggy Pop以及The Stooges已经老去,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对现在以至将来摇滚乐的深远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5290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5
下一篇2023-10-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