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圆明园路拍照1小时收费2万元 物业:是服务费
最近,上海圆明园路拍照收费被曝光,引发了网友热议,然而,小新检索发现,事情似乎并非如此简单……
5月8日下午,准新娘李**一行人来到圆明园路拍摄婚纱照,却被保安以“拍婚纱照必须到物业公司办证”的理由阻拦。
圆明园路是外滩源物业管理处的管理范围,记者随后在探访中了解到,在这里拍摄购物网站商品广告和婚纱照,收费为两小时300元;平面广告拍摄则要收费20000元一小时。外滩源物业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解释说,他们收取的是“服务费”,市民和游客拍照不收费。
物业的回应引发了网络热议,有人认为这是强盗逻辑,有公共资源私用之嫌:
三梦帝王:可以给他,但前提是营业执照,收费许可拿出来,拿不出来就是瞎扯淡
我叫瞪哈拦:收费可以,拿发票。
甜甜的茧中美丽:这赚钱又快又多啊
跌落在草丛里的一朵云:打劫还有理
HughDevil: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
上海兔斯基:公共道路物业也有权收费?
KuuNiAr:有收费许可证吗?开得出发票吗?收的钱上税吗?
但也有网友对管控措施表示理解。
最不靠谱的多多:商用没毛病啊
apo_007:确实拍婚纱照该收费,去炮台湾和共青森林公园的时候也都是在拍结婚照的,太影响普通游客了
Keytoh:可以理解啊,不然谁都去拍照多影响景区啊
_聪吖Cong:有道理,毕竟拍广告和商业照影响其他人,当然前提这路物业是物业管辖区域
那么,这个马路收费的事情是最近刚出现的吗?小新查询后发现,并不是。位于上海黄浦区圆明园路的“洛克外滩源”拥有多栋优秀历史建筑和高档酒店、餐厅、奢侈品专卖店,一度曾是婚纱外景拍摄、商业街拍的热门场所。据媒体报道,管理方的收费起始自2013年。而因收费带来的争议也始终未停。2014年3月就发生过市民认为拍摄收费不合理与保安发生争斗的事件,一度惊动警方。
那么,洛克外滩源为何要对商业摄影收费呢?
相关物业管理人员在2014年的媒体报道中,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回复:“收费之前,商业摄影多得都要扑出来了,单是影楼来拍婚纱照的,一天至少有20对。”负责人称拍照的人多了,势必会对环境、秩序产生影响,也发生过拍摄公司阻碍圆明园路正常通行的情况。物业方还强调,洛克外滩源对商业拍摄进行收费并非肆意,而是上报后经过批准才执行的。
这个说法也得到了黄浦区外滩风景区管理办公室的认同,在2014年澎湃新闻的报道中,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洛克菲勒集团外滩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于洛克外滩源内的房地产开发、经营、租售及物业管理。也就是说,圆明园路步行街的整体道路养护、市政建设等基础设施的费用支出都是由相关专门从事外滩源开发的管理公司进行主导。“商家对涉及自己管辖区域内的其他商业行为进行收费管理,无可非议。权利和责任是相对应的,物业管理公司为了保护区域内的整体环境和公共秩序,制定必要的限制管理措施,合情合理。”
自主管理所以收费合情合理?
快评:“管理=收费”的套路也该换换了
管理权的归属为物业的收费行为提供了合法性,但这也不意味着收费管理的方式就获得了合理性。
查询可知,历年来,因物业方管理不够精细而误判“商拍”的例子并不罕见,而因此带来的争论乃至冲突也时有发生。这在提倡精细化管理的大都市,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究其根源,粗放式的管理思维经年未变,恐是症结所在。我们当然可以想象,在外滩源这种具备典型建筑的马路上,若不加限制,商业拍摄的云集必然会给市民出行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管理就是收费”这样的思路也未免简单粗暴,管理的目的在于维持景区道路的良好运营形象,但收费方式的粗线条却使景区形象受到了差评,这不得不说是违背了初衷。
据最新媒体报道,时至今日,物业方也未对具体的收费依据、办法提供详尽的执行细则,或者至少未能在执行中做到程序公开透明。给人的观感就是:“保安觉得你是商拍,你就是商拍”。
从一个粗放的管理思维出发,演化出更为简单的收费依据,不设相关标识、不做收费提醒,分明是合情合法的管理行为,却给人以“路霸”强行收费的印象,这一点值得物业方深思。
而对于风景区管理部门来说,除了要保证景区秩序的平稳运行,更要对风景区的精神文明负责到底。自主管理的道路不是不受监管的道路,收费不仅要合法,更要与上海的城市文明形象相契合。
“以人为本,不违初心。”要不要收费,具体如何收费,这或许值得管理部门和物业方再细作斟酌。
上海人泛指有上海户口的人,包括①上海本地人、② 历史 时期移民到上海的外地人、③近代引进(人才)户口、④结婚后落户上海户口的、⑤“蓝印”户口。
上海本地人一般就是上海农民,分布在以前的“县”、农村或郊区,就是现在的松江区、浦东新区、宝山区、青浦区……,据 历史 记载,上海最初是隶属江苏的延伸区域。也有人称呼上海本地人为“上海乡下人”,即农民的意思。这“乡下人”都是以前的称呼,现在几乎没人这样叫,为什么?因为很多市区老城厢都动迁了,安置房都在郊区,城里人都成了乡下人。况且,郊区的上海人都有宅基地,遇到拆迁安置费和房子明显比市区的多,令人羡慕不已,女孩子都钟意拆迁大户。
上海人(移民而来的),严格的说应该是分布在上海市区的人口,静安区、黄浦区、卢湾区、虹口区、普陀区、杨浦区等。上海人祖籍都不是上海,在实行“落户”政策之前,到上海做生意的、打工的,甚至是解放前逃难到上海的,都拥有了上海户口。上海人的祖父辈大多来自宁波、淮北、山东等。在市区有比较优越的学习和工作环境,直到今天,也是寸土寸金的地方。
人才引进。高级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是有机会进上海户口的。
与上海人结婚满规定年限的配偶,经户主(或产权人)同意,可以落户上海。
蓝印户口是指对在本市投资、购买商品住宅或者被本市单位聘用的外省市来沪人员,具备规定的条件,经公安机关批准登记后加盖蓝色印章表示户籍关系的户口凭证。持蓝印户口者,在入托、入园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申领营业执照、安装煤气和电话等方面享受本市常住户口的同等待遇。蓝印户口不是常住户口,,每年须进行年检,不符合年检的,给予注销。
要区别“正宗”上海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身份证,只要是310开头的都是。前面说的①②以及在上海新生儿都是310开头,而③④⑤是新上海人。
上海以前分区和县,区里面户口的大都是叫上海人,县户口的上海本地人
上海本地人其实就是原松江府和太仓州的原住民。上海人是指开埠后来的移民加上老城厢本地人共同形成的一个新族群,和本地人的区别就是一个属于海派文化,另一个属于本帮文化,本地人是松江系的本帮文化和太仓系的苏帮文化,说白了就是松江人和太仓人。上海人的 历史 很短,没有松江人 历史 长,地盘也就内环内一带,而且开埠前也是人家松江人的地盘,上海开埠后江浙粤移民加上老城厢的松江上海县本地人在一起慢慢融合出了海派文化,形成了现在的上海人,解放前后又来了大量的苏北人,进一步形成了上直角下只角之别的上海人,经过几代人努力和建设,就像以色列人一样,不但在别人地盘上扎根下来,而且还创造出了移民为族群的海派文化,一步步靠这个文化的凝聚力脱离了松江府管辖,成立了淞沪市和上海特别市,最后又并入了老东家松江府的所有土地和邻居太仓州的嘉定县,然后就奠定了现在的上海市,按理说郊区本地人其实都是松江人和太仓人,但毕竟已经被上海收购,不过文化上却和海派文化的上海人格格不入,所以只能称呼他们为上海本地人,为的就是和上海主流文化的海派文化做个区分。
上海人指的是爷爷辈是从全国各地而来,在上海扎根,生儿育女,有个上海户口,父母这一辈人算半个上海人,到了孙子辈,老家话都不会说了,只会说上海话的人,这辈人经过了三代的本土化,成为了现在的上海人,上海本地人最简单的理解就是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上海周边的土著原住民,他们被称为上海本地人,不要太有钱哦
上述提问的简短答案就是,上海本地人就是上海市的郊县人,又称上海农民。上海人是专指上海市区城里人。一个以农业为主,另一个是靠工业吃饭。另一个区别就是说话的语音语法明显不同哒!
那得从长说:唐天宝十年成立华亭县从此开始孕育上海随着长江带来泥沙淤积海岸越来越外移土地逐渐多了!公元1291年升华亭县为府更名为松江府至元1292年析华亭县东六乡(有说八乡)成立上海县治所上海镇即今豫园老西门附近故称老城厢!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辖苏州河以南地区至海岸线南至今金山漕泾山阳西至青浦东青龙镇上海铺下海铺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岸线的外移于雍正四年从上海县析出两个乡成立了南汇县东南两个乡成立奉贤县!嘉庆十五年由上海南汇两县析出了川沙厅1911年改名为川沙抚民厅1958年改名为浦东县(黄浦江沿岸地区)遂后改名为川沙县即上海县孕育出了三个县!同年上海县析出吴泾闵行两镇成立了闵行区即上海卫星城!1840年后英国开埠,苏州河黄浦江交汇处(外滩源)即外白渡桥至今九江路外滩!至此中国开始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宁波人苏北人及苏州一带居为了谋生来到了上海开始了在租界里搭屋建设,本地人称他们为江北棚或者叫棚户区。1928年国民政府将英法日等租界地区及公共租界及非租界地区成立上海特别市治所老西门地区把周边郊县划入江苏省,1958年重新划归上海市!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为了与时倶进提升政府职能进行合并!上海县前前后后析出了新泾乡虹桥乡东部给了长宁区虹桥乡东南部龙华乡给了徐汇三林乡给了浦东新区同时于92年与闵行区合并成立新闵行区治所莘庄镇。附上海县各治所老城厢北桥莘庄!至此700年 历史 的上海县完成了她的使命她孕育了新时代的上海市!你现在知道本地人与上海人的区别了吗?还有新上海人!
讲的比较全面,基本赞同。其实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一个是在租界里形成的海派文化,另一个是当地的乡土传统文化。
上海本地人是指祖籍上海并且从小就在上海生活的上海居民;上海人是指具有上海户籍的人。
1291年(元朝至元廿八年)设立上海县,县治定于上海镇(南市),县衙设在上海镇来榷场(今称为十六铺)。
要知道两者什么意思,必须先知道他们各自的来历,都怎么回事。
上海人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上海人就是所有有上海户口的人,以及原来有上海户口的人。狭义上海人专指上海老市区(中心城区)居民,就是改革开放前浦西中山环路之内的居民,以及浦东沿江属于杨浦、黄浦和南市区的居民,再加上原来是这些地方户口的人。说早点就是清代上海县范围内的居民加上后来的移民。
广义的先不谈,只说狭义上海人怎么来的。清朝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租界建立,这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吸血点,也让中国人看到了列强的建设模板。上海就在租界和之外的华界市区(清代上海县)的基础上一点点发展起来。1927年上海从江苏省析出,成立特别市,范围只是租界加华界市区(包括上海县城和毗连地区以及宝山县毗连地区和浦东毗连地区)这么点,几乎没有郊区,市政府也管不了租界。这个范围内的原来居民被称为上海本地人,这也是狭义的上海本地人概念。在狭义的上海本地人基础上,由于租界和华界的发展,由于太平天国动乱,由于抗日战争,在近百年的 历史 中数次大的事件导致上海急速扩张,发展为远东第一大都市。这片土地上的人口结构发生重大改变,从主要是从上海本地人为主变为大量移民主要是江浙两省移民占绝对优势的态势。于是上海的方言从嘉兴话的一种(上海本地话)变成了独立的上海话,就是以本地方言为基础,吸收大量江浙方言,主要是以宁波话为代表的各浙北方言和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各苏南方言形成的,也有少量江淮官话、粤语、英语的词汇融入。如今的上海话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上海土语,同一小片的还有苏锡土语、嘉兴土语、沙地土语。上海人就是这么来的,正是他们开创了中国独特的海派文明。
现在说说上海本地人。他们也有广义的狭义的两种概念,狭义的前面说过了,租界和华界里的原来居民。那广义的上海本地人是怎么回事?建国后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发展受到限制,首先就是面积太小了,没有发展空间,居民所有口粮和副食品都要从外地调运,于是中央决定,扩大上海管辖范围。这个工作于1958年完成。先是把松江地区撤销,下辖县由苏州地区代管,之后原松江地区若干个属县划入上海,接着原松江地区其他属县也划入上海,最后南通地区崇明县划入上海,原松江地区彻底不存在了,整个工作一年内完成。这十个郊县在1958年之后成为上海市的一部分,这些地方年纪大些的居民现在去老市区仍然习惯性叫做“去上海”,因为1958年之前是真的从江苏去上海。由于这十个郊县居民的方言和狭义上海本地人的方言类似,都属于嘉兴话的范畴,于是他们也被称为上海本地人,兼有郊县人的意思,这就是广义上海本地人的来历。
为什么会把同一个上海市管辖的地区和居民自动分那么清呢?首先申明这是内部划分,对外全部都是上海人,不分具体。那么对内分那么清干嘛?我再次申明,这不是故意分的,而是 历史 造成的,是自然而然的。
前面已经讲过各自的来历,闻名于世的上海海派文化由狭义的上海本地人和移民共同创造,1958年以后划入上海的十县居民没有参与。但是1958年之后的上海建设是全体上海人民共同创造的。由于行政区划的变更,在口语中说到上海本地人常常会导致误解,认为他们是上海原住民,他们代表了正宗上海文化。其实我已经说清楚了,海派文化没有那十县的事,上海人、上海话的形成都没有他们什么事。最正宗上海人说的就是开创海派文化的上海人,他们主要是移民,还有少量老市区原住民,也就是狭义上海本地人,现在这两种人都不复存在,只有上海人了。
我们现在说的上海人和上海本地人的意义往往是指狭义的上海人(老市区人)和广义的上海本地人(郊区原十县人),因为广义的上海人(整体上海居民)是对外说的,而狭义的本地人(清代上海县人)基本不存在了,都成为狭义的上海人了。而十县居民正在和上海人从行政融合到心理融合的道路上迈进,尤其是目前上海的人群划分已变成上海人和外地人,在人口之比几乎各半的态势下,早晚有一天无法区分什么是本地人还是上海人,从本地人已是上海人,到本地人就是上海人的日子不会很远了。
1291年(元朝至元廿八年)始设上海县,最早的县治定于上海镇(原南市区今黄浦区),县衙设在上海镇来榷场(今称为十六铺)。
看来很多所谓的上海人对上海本地人与上海人两者的区别,普遍存在着误区。所谓的上海本地人也就是居住在原10个郊县的人,但也并不全是农民,属农民身份的也就占70%左右,还有30%左右都是居在县城或其他城镇中的居民。这些人倒是世居住在属于上海的这块行政区域土地上。而所谓的上海人也就是居住在上海市区的这些居民,但你如要追踪他们的身世足迹,只要上朔到他们的爷爷辈,那90%都是从外省进入上海的外地人。他们的祖籍基本上都是苏北籍、宁波地区籍(并不是专指宁波市,大部分是宁波市周围的一些县)、也有少量广东籍、苏南籍,当然还有零零散散来自全国各地的。至于上海哪个县是最早设立的,根据 历史 记载应该是松江县,后被称为松江府。现在上海市区城隍庙这一区域就是原属于松江府管辖的上海县。所以,现在的上海人根本没有必要再为谁是正宗的上海人而争论不休。无非就是居住在市区的人与居住在郊区的人区别。
如今对于多数年轻人来说,举办婚礼似乎成了一种负担:尴尬无聊的婚礼环节,走流程般的婚礼模式…都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再办婚礼。
如果不想要千篇一律的婚礼,就给自己的婚礼增添一些创意环节,举办一场最有意思的婚礼仪式!
一、签到区创意
签到区是宾客参加婚礼的第一印象,自然要从一开始就给大家眼前一亮的感觉~
1、若是户外婚礼,可以制作一个没有装饰的独特拱门,当亲友来临时,给他们一人一支鲜花,让他们随心装饰这扇拱门,待所有宾客到齐,新人再一起走过拱门,不仅接受了亲友满满的祝福,还能让宾客迅速进入婚礼氛围。
2、若是室内婚礼,可以准备一个拍立得以及足够的相纸,与到场的宾客进行合影,然后将照片挂在照片墙上,超有仪式感~婚礼结束后还能将照片赠予宾客,留个纪念~预算充足的新人可以这样准备。
或者可以准备一个迎宾背景板以及足够的便利贴,宾客可以在便利贴上写下祝福,并贴到背景板上,婚礼结束后将这些便利贴收纳在一个盒子里保存起来,留下大家美好的祝福~
二、新人出场创意
新人是婚礼这天的主角,出场仪式自然要独特一些~
1、若是中式婚礼,可以模仿古代成亲的方式,新郎与新娘共执红绸彩球,一前一后缓缓入场,非常庄重的仪式感。
2、若是西式婚礼,可以安排两位小花童,背着白色羽毛翅膀,手握仙女棒,在新娘入场前轻轻一挥,大喊:新娘仙女来啦~然后新娘入场,这个场面会非常可爱有趣~
3、新娘可以不挽着父亲的手入场,而是新郎主动来迎接。比如让伴郎伴娘分别站在舞台两侧,手上各拿一支鲜花,新娘在门口等着,新郎在走向新娘时,接过伴郎伴娘的鲜花,最后组成手捧花,递给新娘。
4、如果新娘有喜欢的卡通人物,比如哆啦A梦、迪士尼,新郎还可以cosplay出场,逗新娘开心。
三、送戒指创意
新人交换戒指是整场婚礼的重头戏,高光时刻也能增添一些小创意,让这个环节更加浪漫哦~
1、首先将传统的戒枕换成更有创意的自制戒盒,比如户外婚礼可以采用木质原料,制作成方正的盒子形状,更有大自然的原始感。
2、准备一个小箱子,在里面放几个氢气球,并将戒指穿在气球的绳子上,让新郎或新娘打开箱子,气球飘起,直接互相戴上戒指。
四、婚礼环节创意
别具一格的婚礼环节,能给婚礼增添更多创意色彩哦~
1、婚礼的主角不光是一对新人,双方的父母也是这场婚礼的重要人物。父母能看着我们长大成家,却看不到我们变老的样子。所以新人可以给自己化上老年妆,录一段小视频,让父母看到,我们到老也会是幸福的~
2、如果觉得上面这个环节太煽情,可以用一些轻松的方式感谢父母,比如举办一个“颁奖晚会”,可以给父母,给伴郎伴娘都设置奖项,在轻松搞笑的氛围中感谢父母,感谢亲朋好友~
3、你还可以将自己的婚礼办成演唱会,在每位宾客椅子上放一个荧光棒,当新郎新娘在舞台上时,台下的宾客可以挥舞手中的荧光棒,就像置身于演唱会舞台,还能增加宾客的参与感。
五、回礼创意
给宾客的回礼,也能多动些巧思哦~
1、在准备喜糖盒的时候,可以在一些喜糖盒里加一些特别的小礼物,随机分配在每张宾客桌上,分发喜糖时和宾客们说一声,会给人特别的小惊喜~
2、如果不想送喜糖,也可以送些别的精美小礼物哦,比如室外婚礼可以送小盆栽,根据自己的婚礼主题,想一个契合的回礼~
我曾经看到过一整场都是以宠物为配角的婚礼,宠物都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