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泡沫是东亚人口危机最大的因素,如何才能改善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房地产泡沫是东亚人口危机最大的因素,如何才能改善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第1张

东亚这种“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模式,在高速发展期追求“低抚养比”、“人口红利”,相当于高负债高杠杆,当然,操作得当会有“经济奇迹”,“跨越式发展“。但是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低抚养比,意味着更高的劳动人口比例,更多的精力可以用于工作,甚至意味着更多的“双职工家庭”,人口红利。同时也意味着,当“人口红利”一代逐渐老去,顶上来的“低抚养比”时代的少年儿童,是天然少得多的。

另外,东亚工业化社会“30年时间走完100年的路”,也使得东亚社会从多子多福、婴儿潮、人口爆炸,到不婚不育、少子化、,比西方快得多。也更加凶猛,生育率曲线也自然会出现非常陡峭的暴跌。从人口红利到老龄化,也就一两代人。父母辈,60后的婴儿潮,生3个都算少的;而现在呢,同龄人,个个奔三了,别说二胎,大把大把的连对象都没有、也不着急找,只有父母辈甚至祖辈在干着急"婴儿潮"一代将在有生之年目睹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老龄化。中国人口老龄化短期不可逆,中国目前到未来15,生育助力的独生子女,一对夫妻要生三到四个孩子才能达到逆老龄化的趋势,在目前经济形势和消费观念下,这基本不可能。

所以为了以后老有所依,现在开始,投资理财,开展副业,节省开支都是很有必要的。土豪请无视不要想着如何暴富,对于养老的资金,一定不要刻意的追求高收益,因为收益和风险是相对对应的,不管别人怎么宣传介绍什么理财产品收益有多高,千万不要受不了诱惑而掉入非法理财的陷阱之中,一定要选择安全、正规、低风险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钱财。

随着未来老龄化加重、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对健康越发重视,公司的前景是一片光明,更何况对比医疗器械板块。连续不断的医药集采的原因,主要就是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庞大,医保难以承担,只能通过集采来降低财政负担。

有网友说,我们天生缺资源,欧美又在关键技术上实行封锁,西方资本有较强的控制力,特别是美元霸权。所以,东亚不得不内卷。我觉得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也不仅仅如此,除此之外其实还包括了东亚国家文化、社会保障和充分竞争方面的原因。

内卷,是这几年讨论度很高的一个名词,我们很多人都有句口头禅叫“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算了,还是卷吧。”而内卷这个词又在我们东亚地区流行,比如中国的“鸡娃”,日本“社畜”,韩国的“高考”。

那么还有哪些原因造成东亚国家普遍比欧美更内卷的呢?下面结合我的理解,具体来说说原因:

一、东亚国家的儒家文化影响。

中日韩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儒家文化强调“入世”,强调“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儒家文化圈的人总是想着大家都过得好不行,我一定要比大多数人更好,特别是在教育上。

比如说在中国,前两年公园相亲角上的简历,985本硕,180,30岁+.年龄逐渐具象成一个指标,催婚,生育,倒数的时钟,一路想努力读书、做题、跳槽想甩掉的压力,却只是捡回一个又一个包袱。而且胎教学古诗,适龄了挤着头读小学,卷生卷死考高中念大学、考研、考编、35岁职场分水岭,一个又关口,将我们从小到大都不得不内卷。

与之相比的欧美,我有个大学同学在英国留学,据她所说,周围的同学遍布各个年龄段,公寓里有好多学生会读好几个本科,不喜欢就换,跟玩儿似的。你可以弃文转医,读到一半突然回去结婚,或者中年觉得工作不顺的时候再回到校园,没什么奇怪的,一切都很寻常,她们眼里仿佛没有"多少岁就该怎样"这种定义。不再被框定于年龄这种概念,也就意味着你可以做任何你喜欢的选择。

因此,其实从文化上就可以看出来东亚的内卷与欧美国家的放松之间的云泥之别。

二、社会福利保障机制没有欧美国家健全。

欧美国家原始积累的财富和GDP收入足以支撑欧美国家的高福利制度,比起欧美的这种高福利制度,即使是东亚的发达经济体韩国、日本等也望尘莫及,国民生活压力极大,甚至还出现退休老人八十多岁还需要通过开出租、送外卖等赚取生活费的窘境,因为这些国家的财政难以支撑欧美那样的福利,人们生活得相对要艰难许多。

比如日本的现在的养老金危机,只能通过延长退休年龄,甚至最近有专家呼吁老年人通过自杀来缓解养老金危机。因为社会福利保障机制没有欧美健全,更何况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东亚的人民对家庭的观念更重,几乎都会为下一代拼尽全力,提供支持,自然会更加内卷,真的是活到老干到老,那种到了年纪就退休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三、竞争环境的影响。

以中国为例,全国高考人数近年来维持在900-1000万左右,录取率在2020年已达到9034%,截止到2023年预计毕业生人数在1158万人。

大量的大学生毕业后,那么学历贬值就是自然的事情了,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普通本科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211、985的学历才勉强是某些单位的敲门砖。而显而易见的是,好的工作岗位是有限的,比如教师,以及少部分薪资待遇大幅度超越体制内的体制外岗位,部分大厂职位、少部分外企岗位。随着竞争越来越充分,工作的竞争肯定会愈加白热化,在学历方面如此,在其他方面亦然,充分的竞争会让内卷愈加严重。

以上就是我对东亚国家比欧美国家内卷严重的一些见解,当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基本国情和实际情况,因此还是要综合认识。

婚姻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对于很多女性来说,除了要离开自己的父母家庭,还需要适应新的家庭生活。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女方在婚后往往需要在婆家谋生,而很多时候,由于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女性不得不依赖男性经济支持,这也让婚姻中的女性变得更加脆弱和不稳定。

"娘家的路是用钱铺出来的"这句话,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共鸣,特别是对于那些已婚女性来说。在婚姻中,很多女性依然需要依赖父母的支持,甚至需要借贷来支撑家庭的生计。这是一种很现实的情况,尤其是在中国的传统家庭中,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仍然很低,经济上也很不独立。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已婚女性往往会面临很多压力和挑战。

首先,对于许多女性来说,婚姻之后需要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就是找到一份工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女性并不具备足够的工作经验和技能,这使得她们很难在职场上获得成功。此外,对于那些有了孩子的女性来说,还需要面临育儿和工作之间的平衡问题。这些困难使得女性很难在经济上独立,而需要依赖娘家的支持。

其次,很多女性在婚姻中也面临着经济上的压力。由于男女收入不平等和社会结构的限制,很多女性的收入往往比男性低。而在婚姻中,由于家庭责任的分配和社会观念的影响,女性往往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务和育儿工作。这使得她们很难在经济上独立,并且需要依赖丈夫的收入来支撑家庭的生计。在这种情况下,娘家的支持就显得非常重要。

最后,娘家的支持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支持。在婚姻中,女性往往面面临着来自丈夫和婆家的各种压力和挑战,而且很多时候女性往往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在这种情况下,娘家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娘家的支持可以让女性感到被爱和关心,可以给予她们信心和勇气,让她们在婚姻中更加坚强和自信。

一、初婚年龄上升的原因

1、教育程度的提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教育程度不断提高。这也意味着他们在求学期间更加专注于学业,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谈恋爱和结婚。

2、经济压力的增大

现在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对于年轻人来说,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在拥有稳定的工作和足够的收入之前,很多人都不愿意轻易结婚,因为这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更多的经济负担。

3、社会观念的改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很多年轻人开始追求自由、个性和平等,他们更加重视自我实现和事业发展,而非传统的家庭生活。

二、年轻人面临的挑战

1、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结婚和生育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此,很多年轻人在拖延结婚时会面临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家,而社会上也存在着一些观念,认为晚婚晚育会影响到家庭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

2、婚恋观念的转变

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很多年轻人开始更加关注自我实现和事业发展,他们更加注重个人的感受和幸福感,而非单纯的结婚和生育。因此,很多年轻人在面对婚姻时会更加谨慎和理性,更注重自己和对方的感受和需求,这也会带来更多的挑战和选择。

3、爱情观

在传统的观念中,结婚通常是基于家庭、财富和地位等因素的考虑,而现代年轻人则更加注重爱情和感情的选择。他们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爱情的基础上,而不是基于其他的因素。这也意味着他们会更加谨慎地选择自己的伴侣,这会增加他们结婚的门槛和时间成本。

三、年轻人面临的选择

1、自由恋爱

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年轻人更加注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他们更加倾向于自由恋爱。在自由恋爱中,他们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伴侣,不受传统的观念和限制,这也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和自由感。

2、延迟结婚

现在的年轻人更加注重事业和自我实现,因此,很多人选择延迟结婚。在拥有稳定的工作和足够的收入之前,他们不愿意轻易结婚,因为这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更多的经济负担。这种选择也会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去追求自己的事业和梦想。

3、结婚但不生育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年轻人选择结婚但不生育。他们认为,婚姻的意义不在于生育后代,而在于相互扶持和支持,共同度过人生的旅程。这种选择也为他们带来更多的自由和空间,去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4、同居

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很多年轻人开始选择同居。在同居中,他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对方,了解彼此的习惯和生活方式,更加自由地享受爱情的美好。同时,这种选择也会让他们更加谨慎地考虑自己和对方的未来。

总的来说,年龄上升是社会进步和人们观念转变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选择,他们需要更加谨慎地考虑自己的未来和幸福,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感受。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加理解和支持年轻人的选择,尊重他们的个人意愿和自主性。我们应该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加关注初婚年龄上升对社会的影响,尤其是对家庭、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影响,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个人意识的觉醒,人们对婚姻的态度逐渐多元化,传统婚姻观念正在受到挑战和冲击。

一、现代中国婚姻观的变化

1婚姻观念的多元化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中国的婚姻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传统的父母包办婚姻渐渐地被年轻人的自主选择所取代。许多人开始注重婚姻的感情基础和平等性,而非传统的门当户对和男尊女卑。同时,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另外,随着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许多人更加注重事业和个人发展,而非传统的以家庭为中心。因此,婚姻也逐渐变成了平等、互相支持和共同发展的伴侣关系,而非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

此外,同性恋婚姻的合法化也在逐渐推进,这也是当代中国婚姻观念多元化的一种表现。虽然这一现象在中国仍然存在争议,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和尊重同性恋者的婚姻权利。

当代中国婚姻观念的多元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传统的婚姻观念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但人们开始注重婚姻的平等性、自主选择和感情基础,同时也开始接受和尊重多元化的婚姻模式。

2婚姻制度的变革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婚姻制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孩政策”、“婚姻登记制度”和“离婚制度”的改变。

首先,“一孩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家庭中的子女数量明显减少,婚姻关系也因此发生了变化。在过去,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多子多福”,因此家庭中生育多个子女被视为一种美德。而随着“一孩政策”的实施,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子女的素质教育,而非数量上的追求。

其次,婚姻登记制度的实施为婚姻制度带来了新的改变。婚姻登记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婚姻制度的现代化,使得婚姻关系不再仅仅是传统习俗和道德准则的约束,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关系。这也使得婚姻关系更加规范和稳定,婚姻质量得到提高。

最后,离婚制度的改变也对当代中国婚姻观产生了影响。过去,离婚被视为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即使夫妻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也往往选择忍耐和维持婚姻。而如今,离婚不再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法律规定了离婚的合法程序,社会也逐渐接受了离婚这种现象的存在。这使得夫妻之间的矛盾得到了更好的解决,同时也促进了婚姻的发展和进步。

当代中国的婚姻观念正在经历着多元化和现代化的变革,传统观念和现代理念的碰撞正在为中国社会带来新的思考和变革。

3婚姻观的国际化

当代中国婚姻观的变化之一是婚姻观的国际化。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婚姻观念开始受到国际影响,包括西方的个人主义、浪漫主义和性解放观念等。同时,中国的婚姻观念也开始影响国际社会,特别是东亚和发展中国家。

在国际化的影响下,中国的年轻人开始更加注重婚姻的个人选择和爱情的自由。传统的父母包办婚姻逐渐被年轻人自主选择的婚姻所取代。同时,婚前性行为和同居现象也逐渐普及。这种婚姻观的转变使得婚姻更加平等、自由和多样化,但也引起了家庭伦理和传统道德观念的争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中国的婚姻观念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和多元化的发展,从传统的家庭观念转向更加个性化和自由化的价值取向。

二、当代中国婚姻观的问题与挑战

1婚恋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婚姻和恋爱的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

一方面,婚恋自由的观念日益普及,年轻人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感受和选择,而不是盲目追随传统观念;

另一方面,社会压力和经济压力也让许多人难以找到合适的伴侣,导致了“剩男”、“剩女”等现象的出现。

同时,婚姻观的多元化也导致了不同族群、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对于婚恋问题的态度和看法存在差异,这也给婚姻观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另外,一些不良的婚恋观念和行为也给当代中国婚姻观带来了问题和挑战。例如,一夜情、婚外情、离婚率高等问题都表明一些人的婚姻观念和行为已经脱离了传统的道德底线,对于家庭、社会和个人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提升婚姻观念的道德素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从而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2家庭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家庭结构和家庭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家庭观念强调家庭的和谐、稳定和传统角色分配,而现代的家庭观念则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平等,以及男女角色的平等。这种变化在中国尤其明显,许多家庭遇到了矛盾和挑战。

一方面,许多年轻人更加注重自由和个性,对家庭传统角色的分配和家庭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给传统的家庭观念带来了挑战。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许多年轻人需要同时照顾老年人和孩子,这给家庭带来了更大的负担和挑战。此外,一些现代的家庭观念也存在着实际问题,比如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沟通和信任问题,以及夫妻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支持问题。

当代中国的家庭问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探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促进家庭和谐和个人自由的平衡。

3社会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一些问题对婚姻观产生了负面影响。例如,一些城市的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加大,导致年轻人更加注重事业发展,而忽视了婚姻和家庭。此外,城市化进程也导致年轻人与家庭、传统文化的疏离,进一步削弱了婚姻观念的传承和发展。此外,性别平等、同性恋和单身等新的社会现象和观念的出现,也对传统的婚姻观提出了挑战。

斯文·赫定

斯文·赫定(SvenHedin,1865年2月19日~1952年11月26日),瑞典人,世界著名探险家,他从16岁开始,一生从事探险,因为探险,他终身未婚,与姐姐相依为命,走完他的人生之路。他的名字,在他的祖国,不但路人皆知,而且为人们所热爱崇敬,与诺贝尔有齐名之誉。

中文名:斯文·赫定

外文名:SvenHedin

国籍:瑞典

出生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出生日期:1865219

逝世日期:19521126

职业:探险家

代表作品:《亚洲腹地探险八年》、《我的探险生涯》

生平

1865年2月19日,斯文赫定诞生于瑞典首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15岁时,他在瑞典目睹了极地探险家诺登舍尔德从北冰洋航行中凯旋。从此之后,他受到激发,决心成为探险家。

19岁时(中学刚毕业),诺贝尔投资沙皇俄国中亚巴库油田,当地一位工程师想为儿子聘请家教,他就毫不犹豫的踏上了离乡之路。1886年春天,合同期满,赫定南下做纵贯波斯的旅行,为广袤的亚洲腹地深深吸引,终生事业方向由此确定。此后长时间的探险生活,甚至使他无暇娶妻。他说:我已和中国结婚了。

1886年,他师从德国地理学家和中国学专家李希霍芬。这段求学生涯唤起了他对德国的热爱,并且促使他下决心到中亚探险,将亚洲地图上那片无人走过的未知区域了解清楚。

在获得博士学位,学习了多种语言和方言以及两次穿过伊朗的旅程之后,他没有听从老师的建议继续学习以通晓地理学研究方法。结果,后来他不得不将他的探险收获交给其他科学家进行评估。

1894年到1908年之间,在中亚的高山和沙漠中三次勇敢的探险中,他研究了中国的新疆(新疆建省于1884年)和西藏的部分地区,并绘制了地图。这是从未有人探索过的区域。

1909年,他返回斯德哥尔摩,受到了如同当年诺登舍尔德那样隆重的欢迎。其实在1902年,他已经被推举为瑞典最后一个无冕贵族。他被认为是瑞典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因为他未婚且无子女,他的家庭支系不存在了。他是两个科学学院的成员,因此他在诺贝尔奖的科学和文学两项评选中有发言权。

赫定的记录为绘制中亚的精确地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第一个在探险过程中聘用当地科学家和研究助手的欧洲科学探险家。尽管他主要是探险家,但他也是发掘中亚古代佛教废墟的第一人。他对考古的主要兴趣是发现古代城市,而不想进行彻底的发掘。尽管身材矮小,戴着眼镜,一副学究气的外表,赫定却证明了他是一个坚定的探险家。在其长期探险生涯中,有好几次他从敌对武装力量和大自然的狂风暴雨中逃生。他的科学文献和夹杂着自己的照片,水彩画,素描的旅行记录,他为年轻人撰写的历险故事和他在国外的演讲使他成为世界知名人物。

作为中亚和西藏的专家,他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接近欧洲和亚洲的君主和政治家以及地理组织和学术协会。他们不但在运输和资金上帮助他的探险,还以钻石镶嵌的精美十字架,金质奖牌,名誉博士学位和豪华热烈的接待宴请来换取他对那片处于权力真空的地区的独特见解。

斯文赫定是一个坚持自己见解和工作方法的人,在20世纪也是如此。这一点使他不去考虑二十世纪的社会和政治动荡,想法和行动始终一致。

“赫定从未见到一个新瑞典:他对于移民风波,劳工运动和贸易联盟的进展,工业化进程和大众宗教复兴都很陌生。他也不赞成普选投票,特别是君主政权下的民主选举。赫定是一个坚定的保皇党,反对议会制,他是民族主义者和军国主义者。他相信只有一个国家准备保卫自己直到流尽最后一点血才配享有自由。”_EricWennerholmloccitpp142f

考虑到斯堪的纳维亚的安全问题,他赞成建造瑞典号战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发表文章拥护德国君主和战争行为。由于这次政治问题,他在德国的战时敌对国丢失了科学声誉,不再是地理组织和学术协会的会员。同时也失去了未来探险计划的支持。

1923年他到美国和日本演讲。在这次不太成功的演讲之后,他旅行到北京,打算考察突厥斯坦。但是不稳定的政治态势阻碍了这次活动。他只好坐汽车游览了蒙古并且乘坐西伯利亚火车穿过这片地区。

在瑞典和德国政府的资金支持下,他领导了在1927年到1935年间的中国瑞典联合科学考察。这是一次在蒙古和中亚地区的国际性,跨学科的科学调查,其中包括从六个国家来的37位科学家。尽管这次考察遭到了示威,但是经过几个月的谈判还是成行了。他也要求签署合约要求保障旅途自由,因为他们的枪支,300头骆驼和行为在战争时期很像武装部队。不过,筹措资金仍是赫定的个人责任。

1926年冬,第五次抵达中国,受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委托,为开辟经中亚通往中国的航线做气象探险,带来一支由不同学科科学家组成的大规模远征队--所谓的“中瑞探险”(部分经费来自德国政府及德国航空),探险队主要探索戈壁沙漠和蒙古等地。

1927年1月30日,在北京西郊张作霖大帅府,得到了北洋政府的许可。后遭到中国国内舆论反对。3月9日,斯文·赫定致函沈兼士,请沈带向中国学术团体协会转达:将此行所获历史文物全数由随行中国学者带回北京,3月10日,与北京学术界进行谈判和沟通。4月26日,双方达成一致,签订了“中国学术团体协会为组织西北科学考察团事与瑞典国斯文·赫定博士订定合作办法”19条。5月29日,西北科考团出发。

由于每况愈下的健康,突厥斯坦地区的内战和长期的监禁,七十岁的赫定在大萧条时资金贬值导致探险支出上升之后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供给考察的后勤处于战争区域,考察队的研究区域的道路上也发生着激烈的军阀混战。无论如何,这次考察是一次科学上的胜利。考古发掘的物品被送到瑞典评估。按照签订的合约,三年后必须送还中国。

1935年,赫定以演讲的方式使瑞典还有中国国民党政府和纳粹德国政府了解了他对中亚地区的独特观点。并且和蒋介石和希特勒的政治代表进行了面对面的讨论。

从1937年开始,考察汇总的科学材料由斯文赫定和其他考察成员发布,总共超过50本书。这使得世界各地可以研究东亚地区。当他为印刷成本用尽所有资金之后,他典当了自己颇有价值的好几件房屋那么多的藏书,将剩下的材料出版了。

虽然不是国家社会主义者,历来亲德的他却极为天真地轻信了纳粹德国将会保护斯堪的纳维亚免遭苏联侵犯。这种幻想使他陷入了与国家社会主义党成员接近的危险。后者利用他发表言论。这一点损坏了他的名誉,在社会上和科学界被孤立了。不过,通过和纳粹的通信和面谈,他成功的营救了十个被判处死刑的犯人,解救了许多从德国集中营释放的犹太人。

大战后期,美国军队故意没收了赫定计划的中亚地图集。后来,美国陆军制图局寻求赫定的帮助并且资助印刷出版他的毕生成果——中亚地图集。任何人,只要比较一下1891年的阿道夫·希特勒地图集,就不能不佩服斯文·赫定在1893年到1935年所取得的成果。这套地图被美国陆军用于解释卫星图像和美国空军在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时用于导航。

因为他和纳粹德国的接触并且在德国滞留了几十年,他的研究在德国和瑞典都成为了禁忌。不过,他的科学文章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翻译成中文,被评估并吸收进中国的研究。根据他在1935年向中国政府所做的建议,他选择的路线被用于建设街道和铁路,以及在塔里木盆地和延吉盆地修建水坝和运河灌溉新型牧场。中瑞联合考察队发现的铁矿,磁矿,石油,煤矿,金矿将公开开采。考察的发现还包括许多尚未发现的动物植物,以及恐龙和灭绝的有角动物的化石。所有这些都以科学后缀hedini命名。只有一种发现中国研究者等到千禧年后才命名:在1933年和1934年斯文·赫定发现的楼兰沙漠中的信号塔的遗迹。这点证明长城曾经延伸到新疆。

从1931年到1952年逝世,斯文·赫定居住在斯德哥尔摩一处地角极佳的现代化高层建筑中。在楼梯间的入口,可以看到装饰性的水泥浮雕地图,展示了他在中亚的研究领域。还有喇嘛寺庙的浮雕,这是他带到芝加哥参加1933年世界博览会的复制品。

1952年10月25日,赫定在遗嘱中表示,他的书籍版权和大量私人财产归瑞典皇家科学院所有,后来成立的斯文·赫定基金会接管了所有权利。1952年12月1日,举行了赫定和哀悼仪式,参加者包括瑞典王室的代表,瑞典政府,瑞典的学术机构。他的墓碑放置在斯德哥尔摩AdolfFredrik教堂的墓地。

两项成绩使赫定名满天下。一个是发现楼兰古城,一个是填补地图上西藏的大片空白。(当然这都是从欧洲人的角度来说,赫定通过精确的描述,第一次把它们纳入西方知识体系。赫定因此成为世界级偶像,激励了包括斯坦因等一批人步其后尘)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老罗斯福总统对赫定的介绍者说:你该不是说,这就是那个赫定吧?而当时很多西方国家领袖以结交赫定为荣,英国驻印度总督寇仁勋爵亦曾允诺提供一切条件帮助赫定探险西藏。可惜他旋即去职,英国政府的态度也完全转变——禁止赫定从印度入藏,使得他只能绕道克什米尔。

发现古迹

1886年秋天,斯文赫定进入大学学习。1890年4月,斯文赫定再次踏上远赴中东的征途。作为瑞典王国外交使团的翻译,他圆满完成了任务,并在国王支持下,开始了他在亚洲的第二次探险旅行。1890年12月,他由沙皇俄国进入中国新疆省,抵达中亚名城喀什。1891年1月初,斯文赫定离开中国,返回瑞典。1893年10月16日,斯文赫定又一次离开故乡,前往亚洲。1894年2月进入帕米尔高原,并在慕士塔格山脚下住了一段时间,曾试图攀登这个名副其实的"冰山之父"。1894年5月1日,抵达喀什。1895年2月17日,斯文赫定走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由于经验不足、条件恶劣,经过苦苦支撑才被正巧路过的一支骆驼队搭救。

1896年1月,他在塔瓦库勒装备了驼队,向东穿越沙海,1月23日黄昏,驼队来到一片久无生机,死树枝全脆得像玻璃的废墟,也就是当地人所谓的丹丹乌里克——象牙房子,整个遗址气势恢宏,建筑规格不同寻常。这个远离近代绿洲带的往古沙埋古城,曾是古国于阗的重镇,面后来,斯坦因、特林克勒等在这儿都作过发掘,所获颇丰,它的存在至少证实,千年之前塔里木的沙漠绿洲格局与今天迥然不同。丹丹乌里克对再现中国古代西域文明发展程度最高的塔里木河流域精彩纷呈古城邦具有里程碑意义,后来赫定还探访了通古孜巴斯特的原始村落,初次由南向北纵穿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证实了野骆驼乐园的存在,抵达罗布荒原,使“罗布泊位置”这个“世纪之争”迈出了一大步。

1899年,斯文赫定又在瑞典国王经诺贝尔的资助下,在新疆进行了第二次考察探险。1900年,由于一个偶然机遇,他发现了楼兰古城。1907年,斯文赫定第四次来中国,他的主要目标是西藏。

斯文赫定再次踏上中国的大地,是1926年的冬天。这次他不是单枪匹马前往中国,而是带来了一支由瑞典人、德国人及丹麦人组成的探险队。但考察还在筹备中,就遭到北京学术界的一致反对。经过近六个月的谈判,斯文赫定中原和北京的中国学术团体协会就即将进行的考察他成了协议。协议的最重要部分是:本次考察由中国瑞典双方共同组成中类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另一些吸收了五名中国学者和四名中国学生;考察团采集和挖掘的一切动植物标本文物矿物质样品等等,都是中国的财产。

重访中华

1927年5月9日,斯文赫定和徐炳旭率领一支空前规模的现代化科学考察队离开北平,前往中国西北。1933年10月21日,斯文赫定等受当时中国国民党政府铁道部门委托,对勘测考察修建一条横贯中国大陆的交通动脉的可行性。一九三三年夏天,斯文赫定提出了优先考虑新疆的问题,其具体措施,首先是修筑并维护好内地连接新疆的公路干线,进一步铺设通往亚洲腹地的铁路。把着眼点放在加强内地与新疆的联系上,这是自辛亥革命以来具有远见卓识、忧国忧民的中国政治家、学者一再强调的共识。

整个考察活动从1927年开始到1935年结束,这八年当中的经历、甘苦、成败得失,都忠实地记录在《亚洲腹地探险八年》当中。

箱底护照

同时,在《我的探险生涯》中,也可以找到中国主权意识觉醒的证据。赫定最早进入中国是1888年底,他抵达新疆西部一个有中国驻军的边境据点时,驻军统领柯安当晚就前来拜访并致赠礼物。这个细节表明,当时中国人还没有现代边界意识,至少不认为赫定属于非法越境,而把他当作正常客人对待。但是到1906年赫定筹划第三次入藏,印度政府就建议他申请中国护照。赫定终于从中国驻伦敦公使(当时中国与瑞典没有外交关系)那里拿到了前往新疆的护照。(当时西藏禁止一切外国人进入,赫定便谎称要去新疆)

赫定自认为是一个信守诺言的绅士,但这似乎只对个人有效。欺骗一个国家,从未使他良心不安。大概这也是因为,在他的观念里,新疆和西藏只是中国的势力范围,而不是中国本身。对于中国主权的尊重,那是很久以后的事。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人把他归于殖民主义探险家并不算冤枉。

当时,赫定的确没把中国护照放在眼里,甚至打算一烧了之。这也不能完全怪他,因为这本护照在整个行程中基本上都压箱底了。即使行踪暴露,西藏地方官员照例对他阻拦,也从没有怀疑他是否非法入境,更不曾要求验看护照。这说明当时的中国虽已表面上接受国际规则,但并不能推行到基层。在地方上,还是老办法。

赫定的护照只发生过一次效用,班禅因此确认他是客人,决定接见他。护照的概念,及于班禅的身边人而止。

做西方人

赫定探险新疆和西藏,最主要的动力是那里的很多地方“从来没有西方人去过”,他想做“第一个西方人”。这是一种偏见,但也有合理的成分,那就是把人类的知识进行西方式的精确描述。如果没有赫定,也许楼兰古城的命运就是永远沉睡地下。赫定想做"第一个"的念头近乎偏执。例如,当他听说英国人杨赫斯本已经率兵打进了拉萨,他就对这座魂就都喜欢都还不行的圣城掉头不顾。他最得意的是弄清楚了外喜马拉雅山一带的地理状况,填补了"地图(欧洲版)上的空白"。为此他斤斤计较于"外喜马拉雅"(西藏冈底斯山脉)的命名权,对于支持他观点的学者和探险家感激不尽。换句话说,赫定数十年探险生涯的动力是追求荣誉,探求知识的渴望倒还在其次。

在《我的探险生涯》中,赫定都是从西部进入中国,前一次是翻越帕米尔高原,后两次通过克什米尔。返回的路线比较多,除了走原路,一次是从北京向北穿过蒙古经西伯利亚回国,还有一次是直接翻过喜马拉雅山进入尼泊尔回到印度。除了走蒙古那次,这些路程都非常艰险,如果不是久经考验,仅高山反应就不容易对付。

验证宿命

赫定的探险表明(或者说再次证明),就新疆和西藏而言,从外部进入要远比从内地到达困难得多。喜马拉雅山的几个山口也许是例外,但那只是针对和平商旅而言,一旦发生战事,守住少数几个山口,喜马拉雅就是不可逾越的。自古以来,没有任何人能够翻越喜马拉雅成功入侵西藏(英国人杨赫斯本在1904年做到这一点,盖因他的武力优势太过明显。此前的廓尔喀人或许也算一次,但旋即被击退,而他们本身也是山地民族)。相反,从内地进藏尽管路途遥远,但不存在无法克服的天险。西藏的地形面对内地则呈缓降之势,它的险峻更在于面对境外的那一边。新疆的情况更是这样。从地形上说,它向内地是敞开的--河西走廊自然连接新疆的罗布泊地区。但是面对外界,除了西部的伊犁河谷,皆是崇山峻岭。古代中国人第一次知道高山反应,也是在那里体验的。瘸子帖木耳曾于1405年从中亚撒马尔罕出发,试图征服中国,不过很快就病死途中。幸亏他来不及尝试,否则局面一定会很难看。19世纪阿古柏以中亚为基地征服新疆西部,但只是"窜犯"那个档次,在左宗棠的大军面前不堪一击。左宗棠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及后勤人员,很难想象他的对手能够通过新疆西部少数的山口做到这一点。

19世纪英国和沙皇俄国在中亚竞争甚烈,但都承认中国政府对新疆和西藏的控制权,除了势力均衡的考虑,也是因为从外部进入那里实在太过困难。中国以当时的弱势地位,仍能维持在新疆和西藏的统治格局甚至有所进取,交通相对便利当是决定性因素。

地理因素是自然天成的,很多时候,它本身也就是一种无法逾越的宿命。

一生旅程

1885年,时年20岁的斯文赫定获得了去沙皇俄国巴库做家庭教师的机会,工作完成后进行纵贯伊朗的旅行,然后从中东返回瑞典。这是他此生中亚旅行的开端。1890年4月,赫定再次踏上远赴中东的征途。

1890年12月,他由沙皇俄国进入中国新疆,抵达中亚名城喀什。1891年1月初,斯文赫定离开中国,返回瑞典。

1894年2月斯文赫定曾试图攀登这个著名的"冰山之父"。

1899年,斯文赫定前往新疆进行了第二次考察探险。1900年,由于一个偶然机遇,他发现了楼兰古城。1901年曾前往藏北探险考察,被西藏地方政府阻拦,1902年经印度返国。

1907年,斯文赫定第四次来中国,他的主要目标是西藏。他从克什米尔进入西藏西部,途经藏北抵达西藏腹地,会见班禅喇嘛。对西藏部分山川地形绘制了地图。

1926年冬天,斯文赫定带领一支由瑞典人、德国人及丹麦人组成的探险队再次来到中国。但考察还在筹备中,就遭到北京学术界的一致反对。经谈判,斯文赫定与北京的中国学术团体协会就即将进行的考察达成协议。协议的最重要部分是:由中国瑞典双方共同组成中类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考察团采集和挖掘的一切动植物标本文物矿物质样品等,都是中国的财产。1927年5月,斯文赫定和徐炳旭教授率领科学考察队离开北平,前往中国西北。

1933年10月,斯文赫定等受当时中国国民党政府铁道部门委托,勘测修建一条横贯中国大陆的交通动脉的可行性(即后来的兰新铁路)。整个考察活动到1935年结束。

传说

关于海市蜃楼般的“沙埋古城”传说,几百年来一直在喀什噶尔、拉吉里克、玛拉巴什、叶尔羌,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绿洲的居民中传播不息,1895年4月10日这一天,斯文·赫定驼队离开了麦盖提的拉吉里克村,驼队有8峰骆驼、两条狗、3只羊、1只公鸡和10只母鸡,有够一行食用三四个月的粮食,全套皮大衣、冬装,以及足够装备一个警卫班的3支长枪、6支短枪,还有从气温表到测高仪等一应科学仪器可是,惟独没有带上足够的饮水!因而精良装备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穿越叶尔羌河与和田河之间的广袤沙漠时,几乎葬送了整个探险队!几天之后就耗尽了所带饮用水,在此后行程中,他们喝过人尿、骆驼尿、羊血,一切带水分的罐头与药品也是甘露,最后,不得不杀鸡止渴,可割掉头,母鸡的血已经成了凝固的“玛瑙”。和田河可望而不可及的河岸林带,赋予了他们超常的毅力,可是当他们最终挣扎着来到和田河时,却发现那实际上是季节河,这个意外使他几乎崩溃。但幸运的是,和田河中游一处全靠旺盛泉水才保持在枯水期也不干涸的水潭拯救了他们。此后,探险家斯坦因、瑞典科学家安博特都找到过这个水潭。他们最终丧失了全部骆驼、牺牲了两个驼夫、放弃了绝大部分辎重,遗失了两架相机和1800张底片,从此塔克拉玛干沙漠有了一个别名“死亡之海”,斯文·赫定则从灭顶之灾中获取了受用终生的教益。

世事福祸相因,此后的探险途中,他用铅笔速写代替照相,竟然造就了一个极具个人特点的画家,一生留下了5000多幅画;因缺水“败走麦城”,导致此后40年探险生涯铭心刻骨的教训,他的一大发明就是选择冬天,携带冰块进入沙漠。在无边沙漠夺路而走,却将他引导到了一处处重要古城遗址:丹丹乌里克、喀拉墩、玛扎塔格戍堡直到发现楼兰古城。

考察年表

·1865年2月19日,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1886年4月-8月,游历波斯、伊拉克

·1890年4月,出使波斯

·1890年12月-1935年2月,先后5次进入中国

·1894年4-8月,几次攀登慕士塔格峰,达到6300米处

·1895年4月-5月,从西向东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1896年1月-2月,从南向北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现两处遗址

·1896年2月-4月,考察塔里木河,进抵罗布泊

·1896年7月-11月,上青藏高原,穿越可可西里和柴达木盆地

·1899年12月-1900年2月,从东向西南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1900年3月,考察罗布泊,3月28日发现楼兰古城

·1900年4月-5月考察罗布泊,漂流塔里木下流

·1900年7月-12月进入藏北高原考察

·1901年1月-3月,考察罗布泊,挖掘楼兰遗址

·1901年5月-12月,考察了西藏广大地区

·1907年9月,考察神山冈仁波齐峰,发现恒河源头

·1934年4月-6月,考察罗布泊,助手考古学家贝格曼发现了小河墓地

·1934年10月-12月,考察新疆到敦煌的线路,并探查丝绸之路的线路

近亲(或称亲缘关系)是指三代或三代以内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如果他们之间通婚,称为近亲婚配。他们双方有太多相似的遗传因子,后代无法从他们那里产生变异,有害基因将之传递给子孙。

如果这一基因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其子女就可能因为是突变纯合子而发病。因此,近亲婚配增加了某些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的发生风险。近亲婚配使子女中得到这样一对纯合或相同基因的概率增加,这一相关系数称为近婚系数 (inbreeding coefficient,IF) 。

禁止近亲结婚

由于近亲结婚的夫妇,双方有较多相同的基因,容易对生存不利的隐性有害基因在后代中传递(即纯合),因而容易出生素质低劣的孩子。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人群中每个人约携带 5 ~ 6 种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随机婚配(非近亲婚配)时,由于夫妇两人无血缘关系,相同的基因很少,他们所携带的隐性致病基因不同,因而不易形成隐性致病基因的纯合体(患者)。

而在近亲结婚时,夫妇两人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很大,容易在子代相遇,而使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升高。

因此,根据我国目前的人口形势和医疗水平,为了尽量减少近亲结婚造成的遗传缺陷,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历史习俗

在东亚,中国、朝鲜自古有同姓不婚的原则,不能与同一父系祖先的男女(堂亲)结婚,但允许同一母系祖先的男女(表亲)结婚。在西汉,汉惠帝的皇后张氏是同母姐鲁元公主的女儿,为舅甥婚。而汉武帝的皇后陈氏亦是姑姑馆陶公主的女儿,为表姐弟婚。但亦有例外,透过参照骨品制,在新罗的王族间会通婚,如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可结婚。

在天主教,近亲通婚是被禁止。然而,欧洲的王族、贵族等,由于经常互相通婚,非近亲间的婚姻变得几乎不可能,因此得到教会的特别豁免。然而,这一特别的豁免,却成为了后来他们离婚的借口,使他们在同时禁止离婚的教会中因为特殊的近亲婚姻而亦获准离婚。美国有25个州是禁止表/堂兄弟姐妹(first cousin)结婚的。而在其他地方(包括华盛顿特区)都是可行的,但是其中七个州有附加条件。有些是年龄限制,有些要求夫妻至少有一个无生育能力,有些要求遗传专家的证明。

在古埃及,虽然亦不容忍近亲婚姻,但在某些情况下,却是被鼓励的。这关系到维持权力统治者的血统纯洁性。南非和中东国家20-50%的婚姻是在嫡表亲甚至是更亲近的亲戚之间结婚。世界10%的人是与远房堂亲甚至更亲近亲戚之间结婚,或父母是表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5389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5
下一篇2023-10-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