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用红绳怎么捆梳子

结婚用红绳怎么捆梳子,第1张

1 带在手上的红绳怎么绑

编法

材料:红绳(文具店里有,叫尼龙绳,一米做一条会有剩一些)可以添加一些装饰像十字架之类的

PS:(至于绳子:我建议各位亲去买编中国结用的那种朱红色的绳子,颜色亮,质量也好,又粗。亲们一定要买质量好的。这个绳子我们戴上以后就不摘了。)

1,抓着绳子的一头,另一手将绳子转向一个方向,可以一小段一小段的转,直到正条绳子都转过, 两个人的话,可以一人抓,一人直接将整条绳子转动,转到整条都硬起来就ok了

2转完了不要松开把绳子对折成两段,会变成一条麻花,不要急着打结

3取一小段麻花,其他的松开

4就在此处打个节,一个节完成,下面的两条呢,两只手一起来,往同一个方向转,固定住上面的麻花

也转到转不动了,就把上面的麻花松开,下面的两条自然会成麻花,再在这打个节,照旧

打完5个节后,把剩下的剪掉,尾巴用火烧烧。

系法:红绳子就系在右手手腕上,长度正好贴合手腕,不像多数人系得松松的(然后一抬手会滑到小手臂、手放下来又滑到手腕上),只是觉得贴合的正好,再在绳子上打5个结,代表5只而且可以完全和那些因为其它原因而系红绳子的人完全区分开,最重要的是可以随时随地的看到,随时随地的想到神起,而且这样的系法一点不影响写字。

表哥结婚,这也是我自懂事来第一次完整地参加一次婚礼,结果让我很震惊!没想到在如此文明的时代会有这样低俗、野蛮的婚俗。首先是婚宴上,我们这边有闹新娘和公公的习俗。(原因可能是由于传统中“扒灰”的说法)虽说是闹着玩,但碰上恶俗的人也会闹得很低级很庸俗。首先,他们抓着新郎的父母防止他们临场逃脱,用墨汁口红等在他们额头上画个“王”字,嘴唇上画上两撇很长的胡子,穿上红色的戏袍。新郎父亲身上挂着“我要烧火”或者“正宗烧火佬”的木牌并带上高帽子。母亲身上挂着“你烧火,我不管”的木牌,手举大蒲扇。主持人宣布婚礼开始一番介绍以及行三拜礼后,就开始他们所谓的“好戏”了。那些好事者将新娘和公公放进事先准备好的模型船上,(船是空心,套在新娘和公公身上的)新郎在船前拉着纤绳,婆婆在后面扇着扇子在全场绕场一周。这些都是当事人在被迫的情况下完成的,还只是最简单的,如果碰上更无聊的人,可能还会有更恶劣的行为,比如让公公背着新娘绕场走或者做出一些低级的动作等。我舅舅是个很传统的文人,很清高也很文明,嫂子也是中学教师,昨天这么一闹真的让他们以及我们这些旁观者觉得很不堪,非常损他们的形象。但是又没法子,这儿习俗就是这样,只能接受。接着就是晚上闹洞房,闹事者(原谅我这样称呼他们,因为实在太暴力野蛮了)由新郎的朋友和同事组成,他们事先准备好用铁丝电线丝等缠好手臂粗的木棍,闹洞房的第一个节目就是闹事者们每人用这种木棍打新郎三棍,这个打还不是轻描淡写地打,下手非常重,新郎只准穿一条裤子。昨晚他们打表哥的第一棍就把他打跪到地上,十几二十来个人,每人三棍可想而知,据说有打得新郎一两个月起不了床的。更有甚者昨晚还有人提出用被子蒙着表哥用棍子一顿乱扑的,因为太危险被阻止。在打新郎时,新娘还不能有劝阻等举动,要不然打得更凶闹得更凶。昨晚看到这些,实在不忍心,偷偷溜走了。感触很深,结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大事,婚礼应该是很喜庆浪漫的,即使不浪漫也没必要办得这么庸俗野蛮。高兴的事弄成了对人的折磨,何必呢?这样的婚礼举办的有意义吗?如果我结婚要办成这样,我宁愿选择不办。两个人安安静静度过蜜月也许更好。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泉州的公园、小巷、别墅区成了新人们婚纱照的拍摄胜地。穿着大红旗袍、撑红伞的新娘子不多见了,而拖着华丽婚纱和新郎在街边、海边拍照的新娘见怪不怪。随着与世界的一步步接轨,一向以保守婚俗著名的泉州人开始从传统的条条框框走出来,礼仪程序逐渐简化。然而,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积淀,使得有些“古礼旧家风”仍存在现代泉州人的婚姻习俗中。 说起泉州的婚嫁习俗,不仅礼节繁多,而且每种习俗都富有地方色彩,千奇百怪,令人叹为观止。在举行正式婚礼之前,“行大礼”等准备工作就得花费许多心思,包括“戴手镯”、“送花”、“请鞋样”、“轿前盘”等步骤,这些婚前习俗,很大程度上等价于结婚,在“花包”的礼节上就能看出泉州人对“行大礼”的重视程度:一般“花包”每个重一斤左右,用上等的精白面粉做皮,白糖、花生、肥肉、冬瓜糖等做馅,面皮的正中,要盖上圆的双喜字。除此之外,还要准备一担 “礼担”,连同“轿前盘”一起送往女方家感谢女方父母养育之恩。随着时代的前进,旧婚俗中一些奇异的习俗,逐渐消失于城市人的视线里,在闽南的一些乡村婚礼中,则还在沿用。  ●婚庆中的一些习俗  “滚床”盼子  在南安、晋江等地都有“滚床”的习俗,婚礼前一天,新郎家要叫一个属龙的“少年家”到新房的婚床上“滚床”,小男孩吃过红枣和花生后,在新郎的床上睡一夜。这是从关东流传到闽南的风俗,据说当时关东大地人烟稀少,生产力低下,为了从事繁重的农业、渔猎生产,每家都希望男丁兴旺。有一赵姓人家连续生了6个姑娘,把赵姓夫妻愁坏了,有天中午,赵氏劳累后睡着做一梦,梦中一白发老者告诉她,欲得子,可借一儿童在炕上滚三滚,赵氏醒来,对丈夫说了梦中情形,丈夫大喜,即上兄弟家抱来一对双胞胎儿童,扔到炕上滚了三滚。过了10个月后,赵氏产下一对双胞胎儿子。用男孩滚床能生小子一事从此在关东盛行,并传入闽南。传说虽说带有重男轻女的嫌疑,却平添着结婚的喜庆气氛。  “盐米” 撑红伞  婚礼当天,新娘从娘家迎出去的时候,媒婆会拿着“盐米”从新娘家出来后边走边撒,据说这是为了祭祀路神,与我国传统婚姻礼俗中“撒谷豆”之习相近。“撒谷豆”出现在西汉,两宋时北方盛行,其传统的说法是为了“禳三煞”,亦即驱鬼避邪,只是“撒谷豆”多为北方遗俗。出门后新娘就要撑开红伞 “犹抱琵琶半遮面”,怕与人“相冲”。 因为闽南人以红为尊、为大、为喜、为吉,所以喜好用红伞。  跨火炉 熄明火  新娘到达新郎家门口时,要跨过一个火炉,人们认为这样可以利用火神的威灵,将新娘在其家里和沿途所招惹的邪气烧尽,并让男方兴旺,表达着泉州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新郎家的厨房不能烧火,一切明火都要熄灭,灶洞里面要放上一碗水,而且新郎家的人这时要回避,不能见到新娘。据说见到了就会“无缘无分”。 接着媒婆还会让新郎新娘面对面、背对背贴着。面对面贴着,寓意心心相印,背对背贴着,寓意“金银满背”。 头次客 双人返  婚礼第二天,新娘一早就要回娘家,俗称“头次客”,“双人返”或“新娘做客”,父母家人要设宴款待女儿女婿。这天早上,娘家会叫人过来(一般是新娘的弟弟)来把新娘接回家,这里有个小忌讳,新娘要回娘家的时候,要静静地走,不能告诉家人,新郎也要同往。接近傍晚的时候,新郎家就会派新郎的弟弟到新娘家接新人回来。  ●婚庆中要准备的一些物品  扇子针线盒  准备扇子两把、针线盒一个(里面的针得拿掉)、龙凤剪、尺、镜子、梳子、灯(灯和镜子得事先自己偷偷带到男方家里藏起,婚后取出),这些东西都要贴上喜字和红纸。婚礼当日上车后,把扇子扔出车外,女方父亲拾起藏衣服里带回家收好。  五谷春牛图  婚礼当天新娘的内衣裤上得缝着小圆铝片,包里还得带些五谷和春牛图、小圆片(圆片到男方家泡茶时放在茶里,据说这样可以让新娘和男方家里人有缘)。  带尾的甘蔗  第二天新娘家要送给新婚夫妇两根用红绳绑住的带尾甘蔗,把它竖在新房门后。寓意新婚夫妻相亲相爱“有头有尾”,夫妻甜蜜美满幸福。  近一个世纪闽南婚庆演变史  ●专家说史  近一个世纪闽南婚庆演变史  据民俗专家黄炳元介绍,民国时期,闽南陆续出现了文明结婚,无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青年经人介绍或自己相识,经过一段时间交往、恋爱,经双方家长同意而结婚,新式婚礼的形式趋于简单,去掉了坐花轿、拜天地、闹洞房等习俗。有的新娘出嫁就坐汽车,陪同的亲人则坐人力车,新娘不一定要穿红衣服,可身穿白色礼服,这在传统习俗中是非常忌讳的,总之,整个婚礼趋势从传统的封闭式开始走向开放。20世纪四五十年代,处在新中国建设时期,闽南婚事从简成为风尚,结婚时请支腰鼓队庆祝就已经不错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资匮乏,所有东西凭票购买,很多人为办一场婚礼,要从亲朋好友那里借粮票、布票、烟票、糖票;上世纪80年代,市区一般人家出的聘金要2万元,冰箱、电视机、洗衣机和录音机成为新人们结婚时显摆的东西。20世纪90年代开始,婚事形式开始丰富多彩,婚纱照、花车、礼服、酒宴,逐渐成为婚礼上必不可少的元素。  进入到21世纪,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传统的风俗已渐渐消失,而此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却渴望起了那种怀旧的感觉,他们认为怀旧是一种文化的追忆,同时也是一种时尚的体现。  泉州古婚娶习俗程序  ●古婚礼六大程序  据《泉州旧风俗资料汇编》记载:“婚姻大事,古有六礼”,这婚姻六大程序分别为:  纳采:由男家具备礼物,遣人(一般用媒妁)前至女家,纳其采择之礼,意在征求女家允许其婚娶之期。 问名:以男家主婚人名义,具书至女家问女之名,女家复书具女之出生年月以告。  纳吉:意谓归卜于庙得吉兆。使复于女家,表示婚姻之事已定。  纳徽:后改称“纳币”,俗称“过定”。择吉具书,备送礼物、章服等于女家。女家受物复书,回送礼物,如“纳采”之仪。  请期:择吉具书,备礼物告女家,女家受礼复书,其仪如“纳币”。  迎亲:婿(新郎)服礼服,率仪仗从妇舆(花轿)至女家,奠雁毕,乘马先返于门,妇至,降舆;婿引导入室,行交拜合卺礼(此礼泉俗鲜用,一般俱用采舆迎妇)。  ●嫁娶当日的仪礼  踢轿门:花轿抵达男家,一时鼓乐、鞭炮齐鸣,喜气洋洋。  送嫁娘忙备小火炉,放置在新人进入洞房必经之处。炉上置生猪肉一片、芦刺,撒食盐、白米、铅粒于热炭上。  送嫁娘一手捧米筛,一手握铅米,引新郎倒步至轿前,背向轿门,使劲倒踢一脚,轿内新娘亦须使力还踢轿门一脚。这是在用特殊语言向众宣称:日后乾纲振作,男不惧内;坤道树立,女不示弱。这一来一往,以脚还脚,当然各有幕后人为之指导,似乎闻到了八千年前那场父权制代替母权制的激烈革命的火药味。  请出轿: 男家于迎娶前,必先选请一男孩,大多为亲属中的平辈或下辈,最好生肖属龙;如无属龙的,其他亦可,但寅年出生属虎的不行。  新郎踢过轿门,送嫁娘即引男孩至花轿前三五步,作一长揖,请新娘出轿。礼毕退。  牵新人::男家主妇,于择吉迎娶有期,预请亲属中福命大的女长辈如婶母、朋眷,届期莅男家。俟“请出轿”后,奏三通鼓吹喜乐,由送嫁娘引福命妇至轿前,启轿门,手牵新娘出轿。送嫁娘一手捧米筛,一手握铅米,将米筛为新娘遮面,边念四句,边撒铅米,同牵新娘的福命妇拥新娘慢步跨过火炉,踏上瓦片,进入洞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5455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5
下一篇2023-10-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