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每一章概括

伊索寓言每一章概括,第1张

第一卷

  狐狸和葡萄 狼与鹭鸶 小男孩与蝎子 掉在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 寡妇与母鸡 徒劳的寒鸦 站在屋顶的小山羊与狼 山震 善与恶 老猎狗 蚂蚁与屎壳郎 公鸡和宝玉 小鹿与他的父亲 两只口袋山鹰与狐狸马与马夫农夫与蛇吹箫的渔夫 人与森林之神 苍蝇与蜜 两只打架的公鸡 老鼠与青蛙 叼着肉的狗 公牛与车轴 狼与小羊 熊与狐狸 田鼠与家鼠狗、公鸡和狐狸 狮子与报恩的老鼠 海鸥和鸢 卖神像的人 牛和蛙 众树与荆棘 乌龟与鹰 骡子 乌龟与兔 猫和鸡 说谎的放羊娃 病鹿 老太婆和酒瓶 月亮和她妈妈 驴子与蝉 狐狸和樵夫 狼与逃进神庙的小羊

第二卷

  

  口渴的鸽子 小蟹与母蟹 骆驼与宙斯 一只眼睛的鹿 朋友与熊 牛栏里的鹿 烧炭人与漂布人 狮子、驴子与狐狸 驴子与小狗风与太阳树和斧子 兔子和猎狗 恋爱的狮子与农夫 金枪鱼与海豚狼与羊群 瞎子和小野兽 胃与脚 大力神和车夫 断尾的狐狸 灯 兔与青蛙 母狮与狐狸 渔夫与小梭鱼 农夫与他的儿子们 农夫和鹳 鼹鼠 老太婆与医生 燕子与乌鸦

  狼与老太婆 主人和他的狗 猴子与海豚 受伤的狼与羊 农夫与争吵的儿子们 老太婆和羊 人与同行的狮子 被狗咬的人 马和鹿 捕鸟人和冠雀 挂铃的狗 行人与梧桐树 牧人和丢失的牛 蝮蛇和锉刀芦苇与橡树

第三卷

  

  宙斯与众神 樵夫与赫耳墨斯鹅与鹤 蜜蜂与宙斯 狮子与驴子合作打猎 山羊与牧羊人 挤牛奶的姑娘 牛和屠夫

  偷东西的小孩与他母亲 猫和鼠 太阳结婚 蚊子与公牛 被射伤的鹰 马槽中的狗 老鼠开会 狮子、熊和狐狸

  狐狸和刺猬 生金蛋的鹅 狮子和海豚 号兵 夜莺与鹞子 夜莺与燕子 作客的狗 青蛙求王 白松与荆棘

  百灵鸟和小鸟 击水的渔夫 贼和看家狗 驴子与农夫 老人与死神 医生与病人 鸟、兽和蝙蝠 两个 锅

  猫和生病的鸡 狼与母山羊 骆驼和阿拉伯人狼与牧羊人 行人与斧头 驴子、狐狸与狮子 欠债的雅典人

  狮子和野驴驴子和驴夫 老鼠与黄鼠狼 鹿与葡萄藤

第四卷

  篱笆与葡萄园 狐狸与面具 父亲与女儿 马与驴子 老狮子与狐狸 山羊与驴 鹰与乌鸦 口渴的鸽子 小母牛与公牛 秃头武士 狐狸和鹤 斑鸠与人 牧人与野山羊遇难的人与海 运神像的驴子 小猪与羊群 猎狗与野兔 小孩与栗子 小山羊与吹箫的狼 青蛙庸医 蚂蚁与鸽子 披着狮皮的驴 伊索在造船厂 洗澡的小男孩 农夫和狗 狮子与农夫 马与驴子 铁匠与小狗 丑陋的女仆与阿佛洛狄忒 狼与狮子 渔夫与大鱼和小鱼 孩子和青蛙 公鸡与野鸡 驴子、公鸡与狮子 河流与海 运盐的驴子 狮子和他的三个顾问 黑人 渔夫与金枪鱼 狐狸和豹 猴子与渔夫 鹰与屎壳郎 白发男人与他的情人们 母山羊与葡萄树 病鸢

第五卷

  小孩和苎麻 捕到石头的渔夫 三个手艺人 驴子和他的影子 饥饿的狗 狮子与公牛 翠鸟 牧人与海 燕子与蟒蛇 女主人与侍女们 守财奴 鬣狗与狐狸 迈安特洛斯河边的狐狸 吹牛的运动员 狼与马 老狮子 肚胀的狐狸 赫耳墨斯与雕刻家 天文学家 磨坊主和儿子与驴子 争论神的人 鹿与洞里的狮子 海豚、鲸与白杨鱼 泉边的鹿与狮子

  狐狸和鳄鱼 狐狸和狗 胆小的士兵与乌鸦 丈夫与怪癖的妻子 农夫与杀死他儿子的蛇 狐狸和为王的猴子 狐狸和狮子 狐狸和关在笼里的狮子 狐狸和猴子争论家世 农夫和毛驴 还不了愿的人 杀人凶手 农夫与命运女神狡猾的人 农夫和狐狸 农夫和树 遇难的人 发现金狮子的人

第六卷

  

  农夫与狼 骗子 青蛙邻居 人与宙斯 人与狐狸 三只公牛与狮子 女人与酗酒的丈夫 女巫 胆小的猎人与樵夫金丝雀与蝙蝠 黄鼠狼与爱神 黄鼠狼与锉刀 演说家 第欧根尼与秃子 旅行的第欧根尼 农夫与鹰 橡树与宙斯 樵夫与橡树 赫耳墨斯与地神 赫耳墨斯与忒瑞西阿斯赫耳墨斯与手艺人 赫耳墨斯的车子与亚剌伯人 太监与祭司 宙斯与狐狸 宙斯与人 宙斯与阿波罗 宙斯与蛇 宙斯与善 宙斯与乌龟 宙斯做判官赫拉克勒斯与雅典娜 赫拉克勒斯与财神 英雄 宙斯和猴子 哲学家、蚂蚁和赫耳墨斯 赫耳墨斯神像与木匠 孔雀和天后赫拉 众神保护下的树 两个仇人 宙斯与受气的蛇 蝮蛇和狐 蝮蛇和水蛇 鹞子与蛇 蛇的尾巴与身体 蛇、黄鼠狼与老鼠

第七卷

  

  蛇与蟹 蛇和鹰 庸医嘶叫的鹞子 捕鸟人与眼镜蛇 捕鸟人、野鸽和家鸽 捕鸟人和鹳 捕鸟人和斑鸠 母鸡与燕子 老马 马、牛、狗与人 马与兵 大树和芦苇核桃树 河里拉屎的骆驼 蔷薇与鸡冠花 骆驼、象、猴子 跳舞的骆驼 人与骆驼 蟹与狐狸 狐狸和狮子 狐狸和荆棘 跳蚤和公牛 跳蚤和人 两只屎壳郎 河狸 苍蝇 蚂蚁

  蝉与狐狸 蝉与蚂蚁 弹琵琶的人 觅食的鸟 小偷与公鸡 池塘里的蛙 猫和公鸡 孔雀和白鹤 孔雀与寒鸦

  狮子、老鼠和狐狸 狮子和鹰 狮子国王 狮子和兔 狮子、普罗米修斯与象 狮子和野猪 疯狮子与鹿 狮子、狐狸与鹿

第八卷

狮子和青蛙 狮子、狼与狐狸 蚊子与狮子 种菜人 种菜人与狗 两只狗 狼与狗 小狗和青蛙 牧羊人与狗 猪与狗 鬣狗 猪与狗争论生产 小偷和狗 母狗和她的小狗 家狗和狼 猎狗和狐狸 狗和屠夫 猎狗与众狗 乌鸦与狗 田螺 狗和海螺 兔与狐狸 狗与狐狸 野猪与狐狸 小猪与狐狸 狼、狐狸和猿猴 狮子和牧羊人 披着狮子皮的驴子

  驴子和马 马和驴 苍蝇和拉车的骡子 顽皮的驴 买驴子的人 野驴和家驴 狼与驴子 驴与骡子 驴子、乌鸦与狼 驴子们求宙斯 病驴和狼 野驴与家驴妄自尊大的狼 鹿、狼和羊 牧羊人与小狼

第九卷

  

  牧羊人与狼 牧羊人与狼崽 野驴和狼 小羊羔和狼 狼医生 狼与狗打仗 狼、羊群和公羊 占卜者蜜蜂和牧人养蜜蜂的人 僧人 年轻人与屠夫 年轻的浪子与燕子 吃肉的小孩 小孩与乌鸦 小孩与画的狮子 人和蝈蝈 跳蚤与运动员 骡子和强盗 两个士兵和强盗 补鞋匠改做医生 兄和妹 乌鸦和羊 说大话的燕子与乌鸦 鸽子与乌鸦 白嘴鸦与乌鸦 乌鸦 乌鸦与狐狸 乌鸦与赫耳墨斯 蚱蜢和猫头鹰 黄蜂和蛇 行人与乌鸦 蝙蝠、荆棘与水鸟 蝙蝠与黄鼠狼 寒鸦与乌鸦 橄榄树和无花果树冬天与春天 强盗与桑树 百灵鸟葬父亲 麻雀和野兔 鹦鹉与猫 燕子与鸟类 天鹅

第十卷

  

  天鹅与主人 冠雀 猿猴和两个人 猴子与骆驼 猴子与小猴 狼与狗 驴子与狗 狗和狼 睡着的狗与狼 牧羊人与狗 寒鸦与狐狸 寒鸦与鸽子 逃走的寒鸦 吃饱了的狼与羊 牧羊人与羊 公牛与野山羊 公牛、狮子和猎人 老鼠和公牛 公牛和小牛犊 行人与真 行人与赫耳墨 行人与幸运女神宣誓之神 普罗米修斯与人 老鹰、猫和野猪 乌鸦与蛇 战争与残暴 河水与皮革 墙壁与钉子 蚯蚓和蟒蛇 贼和旅馆老板 神射手和狮子 船主和船夫们 人、马和小驹 猎人和骑马的人 野猪、马与猎人 黄蜂、鹧鸪与农夫 行人与浮木 航海者 富人与制皮匠 富人与哭丧女 驴子与青蛙 病人与医生

  在东北地区有座蜚声海内外的名山,它既是图们江、鸭绿江、松花江三江之源,又被称作是人参、貂皮、鹿茸角“三宝”之乡,它就是绵延千里、巍峨壮观的长白山,其主峰白头山插入云天,常年云雾缭绕,隐没于茫茫林海雪原之中。

长白山地区是满族文化的发祥地。战国时《山海经》一书有“大荒之中,有山日不成,有肃慎氏之国”的记载,肃慎、挹娄,都是满族的先人。从肃慎至勿吉、挹娄、棘鞠、女真――满族的先民在长白山区繁衍生息了三千余年,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木屋文化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山民的木屋在漫漫林莽中显得分外耀眼,它全是原木“嗑”成的,外面糊满黄泥巴,房上铺木瓦片,清一色的红松,泌漫着油脂闪亮欲滴。房前立着烟囱,高过房檐,缕缕炊烟从中飘起,散发着薪木燃烧的馨香……这是长白山区满族民间建筑的写照。木屋的形成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渐演变发展来的。

彰显满族先民的独特文化

商周时代满族的先人尚没有固定的居所,以狩猎为生,居住于深山穷谷中,其路险阻,车马不通,夏则巢居,冬则穴处。战国以后逐步有了农业生产,地产五谷,擅养家畜,能织麻布,其居住仍为土穴。北朝及隋唐的史书记载了民族建筑已由地下建筑向地上转化。至辽代的棘羯人始有房屋,但还是春夏居其中,秋冬仍穿地为洞。金、元、明时期,女真人的住房有了很大发展,上面覆以女瓦,门口朝南,炕的出现解决了取暖问题。这时,满族先人已经开始屋居耕食,真正走向了定居生活。

长白山区满族住房保持着金代女真的建筑风格,依山谷而居,联木为栅,屋高数尺,覆以木板或以桦皮或以草覆盖,墙垣篱壁都用木材,门口向东,环屋为土床,寝食起居于其上,最重要的还是用于取暖。可是那个时代的木屋是什么样子已无实物留存,但在清代的时候,去过长白山实地勘查的许多官员在随笔诗作中多有记述。1886年,勘疆大吏吴大澄来到长白山珲春等地,对木屋有所描述:“平林密密断云遮,不见遥村板屋斜。落日放牛无数点,料知山下有人家。”这板屋即是木屋,为当年林中人家。清代诗人缪润绂在一首诗中描绘了木屋的温热御寒特性:“柴烘炕暖胜披裘,宿火多还到晓留。谁道塞寒衾似铁,黑甜乡好更温柔。”在深山老林中有几间冬暖夏凉的木屋,算是当时山民理想的住处了。

木屋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当地人称为“木嗑楞”,意为用原木凿刻垒垛造屋,如同上下门牙咬合样,又称之“霸王圈”,意喻非常牢固,即使有霸王的骁勇也无可奈何;建筑学上称之“井干式”房屋,如同用原木围成的井口护栏。这种房子不用石、砖、瓦,而是全用原木堆砌,然后在里外两面涂抹黄泥,挡风御寒;不精雕细刻,而是斧砍创削,木料纵横交错。因山林交通险阻,砖瓦难以运进山来。而长白林海中,树木漫山遍野,任其锯取,是最廉价的易得到的建房材料,甚至不用花钱,可自己上山寻木,运下山来即可自由锯取为囱、为瓦、为墙,真是应了那句老话“靠山吃山、靠山住山”。满族先辈以狩猎捕捞为业,少有金属器物,所以建屋的木头不锯不雕,加工粗放,省时省力,以原木垒垛,甚至连树皮也不剥掉,至后世山民仍沿袭这一古风。这样的建筑比较耐用,因建屋的木材为松木,耐用、耐潮、耐腐蚀,可经百年风雪而不朽。东北地区天气严寒,周期很长,因此建筑的保暖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木屋保暖性能好,这种原木加泥巴的墙壁可达近一尺的厚度,足以抵御北国的严寒,即使屋外有再大的风雪,屋里仍然温暖如春。木屋的种种优势,使它得以在长白山区传承至今,为满族及后来迁徙来的其他民族所接受、延用。

纷呈的构建展示着诱人魅力

长白山区的木屋,是以木为屋――木墙、木瓦、木烟囱。但是,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用途,使木屋有不同的种类,对材料的选用、建造的方法、木屋的大小高矮有多种不同。木屋的建筑样式可分为木嗑楞、马架子、口袋房、地戗子等;按建筑材料可分为木嗑楞、泥灌墙、垡土墙等。

要说最典型的木屋当属木嗑楞,意为用原木凿刻垒垛造屋,四周墙体用原木垒加而成,是山民延用至今的木屋。生活在莽莽原始森林中的山民建屋,俯首可得的建筑材料是大树,砍倒即用,略施斧砍、锛削,以原木垒垛而就,古朴天成。这种木屋不用石基,先沿房框四边向下挖出约30厘米的土沟,将原木横卧四周,其上用原木层层垒加,垛成木墙。拐角处原木的头儿伸出墙外,纵横二木相交处,呈十字形,稍加斧削,使其紧紧咬嗑在一起。横木至门窗口时,原木与原木之间用“木蛤蚂”相连结,以起到稳固的作用。木嗑楞房屋大小不同,有一间、两问、三间、五间不等。

井干式房屋在中国有久远的历史。据考古资料,商朝后期陵墓内已使用井干式木椁,周朝、汉朝陵墓内也使用井干式木椁,汉初宫苑中也建有井干楼,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传统。千百年来,这种样式也在周边森林民族中得以延用。

木嗑楞的一个特点是在房屋的中间和四个墙角安装木柱,用它支撑房柁和墙壁,立柱列于屋外。木嗑楞住房从基础至平口要垒加九层或十一层原木,按民间习俗,建筑上讲求奇数(单数),这要根据木料的粗细来定。木料小头直径在18厘米以上称为原木,小于18厘米则为檩材。原木细了两面涂泥后,墙体太薄,冬季御寒性能差。在漫江镇的西头山脚下, 户人家建有一座木嗑楞二层楼实属罕见。此木楼的下层在搭建到第9层原木时,顶端摆放一排细木杆,为楼板,楼板上面再往上搭垒11层原木至房顶,房盖铺木瓦。室内没有楼梯上下,而是巧妙利用地形,从山坡上平搭木梯进入二楼。在长白山区的木屋考察中,木嗑楞楼房仅见这一例,体现出山里人的智慧。

有一类叫做地戗子的木屋,也称之马架子、口袋房、筒子房,是大小、长短有别的不同称谓。地戗子是长白山木屋的一种,较之纯正的木嗑楞住房要矮小、原木要细。戗子大小不等,少则仅容一人,多则可住百人。建造方法也有不同,均为就地取材,用树木、树皮、茅草及泥巴。简易的造屋方法是,砍伐碗口粗的木杆,用树皮要子捆缚两个大小、角度相同的人字架,顶端镗一根杆为梁木,下端埋进土里踩实,再在人字架两坡上纵横搪绑一些细木杆,形成框架,这就是屋盖儿,其上苫盖桦树皮、黄波萝树皮或茅草。

还有一种戗子是暖戗子,这要比冷戗子建筑精细,除人字形房架外,还有4根柱脚,埋在土里,柱脚用以支撑房架,四面有墙,墙体用原木垒,但木料较细。两根木料之间用和好的泥填抹,着泥掺草,增强拉力,称之“草粘泥”,满语叫“哈拉”。暖戗子也是房山头开门,屋内有炕,锅灶盘在炕前,俗称“头顶锅”,烟囱修在后墙外,是用中空的树筒做成的。这灶里烧树枝,可用来做饭或是烘烤潮湿衣鞋,灶烟可用以熏呛小咬蚊虫,火光还有恐吓野兽侵扰的作用。为了冬季保暖,下 雪后常要往戗子四周培雪,再浇水,形成一个冰壳,不透风、不散热。

地窖子是戗子的一种,是当年满族先人由穴居地下向地上住房转化的过渡模式,是满族居住传统文化的遗存。其特点是屋子为半地下建筑,建屋时先按屋子大小挖一个矩形的地窖,深浅两、三尺不等,然后在上面搭人字架,两面坡上苫草或铺桦树皮。也是房山头开门,两侧无墙。地窖子在半地下,主要是为了取暖,这种房子冬暖夏凉,地窖子里面有炕,炕头有灶,屋外有烟囱。因其半在地下,屋内潮湿,又因低矮,屋内光线差。地窨子建造材料就地取材,搭建容易,又能取暖做饭,适于在山里种地的农民,种参的参农等居住。多在地窖子四周种植黄烟,其气味有驱虫驱蛇的作用。

木嗑楞房屋前墙、后墙均有窗,有的房山墙也开窗,其作用是通风、透光。长白山区的木屋则多为支摘窗,这是上下两扇组合的窗式,一般为上大下小,上扇可以支起,下扇可以摘下,所以称支摘窗。支起上扇能通风采光,下扇则有遮掩作用,可避免外面览无遗。卧室的窗多为两樘并列,中间有一宽窗框相隔。厨房的门两边有窗,不能支摘,称为马窗。窗下垫有厚木板,称之窗台板。卧室多有后窗,造形相同。上扇窗有木窗格,有诸多变化,如横竖格、方胜格,盘肠格等,上面多糊纸,其特点是“窗户纸糊在外”,成为关东“三大怪”之一。当年糊窗的纸为当地土法生产的麻纸,质地粗糙,透明性差,拉力也差,常常在纸上勒上麻纰,以增加拉力,还要刷上豆油,使纸半透明又可抗雪雨。还有用高丽纸者,这要结实耐用许多。上扇窗上端有轴,可向上支起来,但要向里开,用棍支或用钩挂。因为山里的木屋为保暖,都很低矮,房檐低于窗框,上扇窗只能向里开。下扇窗四周有方格,近代以来开始镶装玻璃,透光好,屋里亮堂多了。夏秋季节,此扇窗可以摘下来,室内有南北穿堂风,十分凉爽。

长白山木屋是以木片、桦皮代瓦或披苫山草,木瓦――山民也称之“苫房子”。这木瓦必须是劈出来的,板上呈现沿木丝的若干沟沟,利于排水。而不能用锯成的木板,这种板表面太光洁,不利于“顺水”。劈成的木瓦宽窄不一,长短也不尽相同。将木瓦从下而上层层铺到房顶上,为防止狂风吹动,“大索牵其上,更压以木”。有的用片石压在脊瓦上,使木瓦牢固。木瓦可使用几十年不朽烂、不变形。天长日久白黄颜色的木瓦会氧化而变为灰色,如同青瓦般素雅,背坡的木瓦则长满鲜绿的苔藓,如同琉璃般古朴。在山里,也有用桦树皮为瓦的,此物简易、省力,剪成较长的大片儿,可为一米左右,也是一种较好的苫房材料,也有的用苫房草苫房,但三五年需更换一次,不耐用。木瓦构成了长白山木屋的靓点。

长白山木屋的木烟囱,是又一靓点,这木烟囱是一棵空树筒,又粗又长,高过屋脊。淡淡青烟袅袅升腾,散发着薪木燃烧的馨香。在深山老林中,多有枯死的参天大树,木心朽烂而成空桶,这是制作木烟囱的理想材料,锯取又粗又直的段,长约3―4米,直径约50厘米左右。用火燎尽树心朽木,再灌涂稀泥巴后立于檐外,底部有一横树筒和炕相通。这种木烟囱经久耐用,可几十年不朽,至今犹存,满族将烟囱称之为“呼兰”。乾隆皇帝曾在东巡时写诗赞美:“木柱烟囱犹故俗,纸窗日影正新嘉。盆中更有仙家草,五叶朱旒拙四桠。”

结构与陈设尽显地域特色

长白山木屋是满族的文化遗存,其室内结构也具有浓郁的地域特点,它包括间壁墙、火炕、笆棚。木屋的大小按“间”计算,常见为三间,也有两间者。以三间房为例,中间为外屋,即厨房,有房门通屋外。两头各一间为里屋,即卧室,称为东屋与西屋。有门与外屋相通。早期的木屋,里、外屋连在一起,锅台与炕只有一矮墙相隔,从锅台可迈到炕上去,所以有“越过锅台上炕”这句比喻。做饭时满屋是烟、气,很不方便。后来,外屋、里屋有了间壁墙。将两屋隔开,只有一门相通,居住条件得以改善,间壁墙成为了木屋的重要结构。间壁墙构建的材料有多种,其构建方法是在两屋之问立木杆多根,下接大地,上连房柁,木杆之间用各种材料铺编成墙。

火炕的出现解决了当年满族先人的取暖问题,使其住房从穴居转为地上。火炕是木屋的采暖设施,人们饮食起居均在炕上,因此就有了满族的炕上文化。炕是利用柴灶做饭的余热,即烟通过炕洞流通过程中将热量散发到室内,达到取暖的目的。满族先人为了扩大采暖面积,抵御长白山区的严寒,通常居室内砌有两铺炕,即南炕与北炕,称之为对面炕。还有的满族人家西墙下也设炕,屋里三面环炕,称拐子炕、万子炕、曼子炕等。女真时代,这三面炕是不能随便住的,“南日主,西日客,北日奴,”此俗延袭至今。通常是老两口住南炕,小两口住北炕,睡觉时炕前悬挂幔帐,彼此隔开。西炕较窄,多不住人,西炕为贵,是供奉祖先的地方,所以外人不能随便坐在西炕上。冬天,木屋人的重要活动都在炕上,睡觉时炕很热,炕头上烙得你直翻身,山里人认为热炕解乏,劳累时睡一宿热炕就歇过来了。白天三顿饭都在炕上吃,全家人围坐在炕桌四周,热菜、热炕,越吃越热火。老头、老太太冬天不出门,不下地,坐在热炕上守着火盆抽烟,大烟袋抽的滋啦响。妇女坐在炕上纳鞋底儿、缝补衣裤、奶孩子。来了客人,忙让到炕上坐,不等客人脱鞋,就将你到炕上去了,然后递上烟笸箩,请客人抽烟……炕的宽度按人的高度决定;炕的高度以成人的膝盖为标准,通常60―70厘米,如用砖砌,有七层锅台八层炕之说;炕面铺石板,里面有烟道,炕面抹泥,炕头要厚,炕梢要薄。炕上铺席子,用芦苇、高粱篾或椴树皮编织。

笆棚就是木屋内的天棚,也是利用森林资源中的材料,在房盖人字形的两坡檩木之间铺上的建材,上面抹泥、铺瓦,下面为棚,山民称之房笆。构建房笆的材料有多种,常见的用树皮,如桦树皮、松树皮等均可,纵向搭铺在檩木之间,密密实实,承重性能好。厨房间的笆棚经年烟熏火燎已呈黑色。还有一种笆棚是用杏条编成帘子铺列的。杏条,学名胡枝子,多年生落叶灌木,柔韧结实,是编筐的好材料,生长三年的杏条色发黑,条子粗而硬,适于编房笆,山民称之“笆帘子”,也许民俗中有“编笆”之说是源于此吧!里屋(卧室)则看不见房笆,而是在下面另外吊糊一层纸棚,多糊窝纸,这是一种印有彩色图案的花纸,专用于糊墙、糊棚。近年也有的人家糊报纸。山民习俗是每年春节前打扫尘土,然后糊墙、糊棚,所以木屋的棚是年复一年,糊了 层又一层,好看又暖和。室内的结构与笆棚相关联的是搁板,满语称之“额林”,这是在外屋(厨房)、里屋(卧室)的房梁上安装两根长木杆,上面横铺上木板,这是设在高处的家具,上面可存放地瓜、黄烟、大酱块子、过季的衣被等物。隔板高离地面二米以上,能充分利用室内空间,不影响地面人的活动和物品的摆放,隔板在居室高处,有独特的使用价值。

一进木屋的房门就是厨房,也叫灶间,是烧火做饭的地方,在门的东侧、西侧都砌有锅台,分别与东屋卧室的炕、西 屋卧室的炕相通。如是对面炕,厨房北面也有锅台。锅台多是用石头砌的,约有50厘米高,如用砖砌,约为七层。上面安锅,称为“锅腔”;前面有方洞,是烧火的地方,称为“灶门”;后面有洞连通炕洞以排烟,称为“喉咙眼儿”。饭锅都是铸铁翻砂制造的,锅盖则是木板做的,分为两瓣即两个半圆形。这种木锅盖很厚、很重,盖在锅上很严实,不漏气。山民的锅用处可大了,烧水、做饭、做菜都用它。没有炒勺,无法炒菜,所以农家菜多为炖菜、熬菜和汤菜。为了省柴、省时,常常是饭菜一锅出,如炖豆角时先炒一下,锅里添上汤,四周贴上大饼子,再支上锅叉子,叉子上铺帘子,帘子上蒸茄子、土豆、地瓜等,还有一碗鸡蛋糕儿。然后盖好锅盖,用抹布蒙好锅盖缝,不让漏气。这要掌握灶里火的大小,适时撤火。等到时候,一开锅热气腾腾,大饼子带金黄的嘎渣儿,地瓜土豆甜又面,豆角熟了,汤烤干了,饭菜全好了,与此同时,炕也烧热了。灶里的烧柴多为木袢,火硬又抗炼,燃烧后灶坑里还有许多红火炭儿,可扒到泥火盆里放置炕上,供老人孩子取暖。炭火上面有灰,不透空气,并不燃烧,用火筷子一叭啦,火炭露出来后马上闪现红火,暖手、点烟、烤干粮……灶坑的炭火有时扒到灶口,上面放上锅撑子,可用水壶烧开水、泡茶、烫酒;也能将土豆、地瓜等埋在灰火中,一会就烧熟了,不会烧焦,黄黄的嘎渣,令人垂涎。锅台附近有水缸、菜墩等物,墙上挂着锅叉子,是用一个树叉子制作的,还有锅帘子,是用高粱的细秆穿成的,还有刷帚、戗锅刀、榆树条编的笊篱等一应俱全。木屋室内陈设,包括里屋、外屋的主要陈设,里屋有祖宗板、摇车子、家具;外屋有石磨与缸坛。这些陈设体现了山里木屋人的生活与饮食习俗。

木屋人家的家具主要有炕柜、大高桌、炕桌等,多为年轻人结婚时的彩礼或嫁妆,工匠制做家具时都是挑选长白山里的好木材――红松、白松、刺儿楸、黄菠萝、榆木等,木质坚硬,有天然纹理,耐用而美观,这些家具都用厚木板、粗木方卯榫相连,不用钉子。民歌中多有描述:花手巾,包银子,打发俄云(满语:姐姐)出门子。额娘陪送疙疸柜儿,铜闩铜锁带铜穗儿。麻花褥子麻花被儿,木底绣鞋装满柜儿。

家具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炕柜,是横卧在炕上的柜,因其形似琴,又称之为炕琴。山里人家的柜放在炕上,因为白山黑水问的广阔地域,天气寒冷,人们起居、饮食均在热炕上,称之满族的“炕上文化”。炕柜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存放衣物用的,中间有两扇门或两边为门。下部为四个抽屉,盛放针、线、剪、锥等物件。炕柜上面是放被褥和枕头用的,早起将被、褥叠好,花面向外,被腰和褥子的镶边构成几条竖线。被褥两边是摞放枕头的地方, 边四个,枕头顶向外,红红绿绿,五光十色,十分好看。对于炕柜,不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称谓,在长白山区称之炕琴,因柜卧放炕上,形状如琴;在伊通带称之疙疸柜;在吉林一带称之描金柜,因柜上用金线描绘有吉祥图案。炕柜多为木板素面,呈现木材的天然纹理。柜面上有黄铜裸钉的折叶、了吊、抽匣上的铜穗儿――拉手。这些铜件有蝶形、鱼形、桃形等变化,上面有冲凿线条时刻画的图案。至日伪时期,炕柜上出现了镶装的浮雕式彩色瓷砖,人们称之“瓷砖柜”。这些炕柜是当时重要的家庭陈设。

山里人家的桌子也是重要家具,常见的是大高桌和炕桌,结婚时或由娘家陪送,或由婆家制作,都是不可缺少的。大高桌是放在厨房里的家具,即是桌又是柜,而炕桌专门用于吃饭,当年的习俗是长辈、小孩、客人坐在炕上用炕桌吃饭,而妇女、伙计则在厨房围坐在大高桌四周用餐。在漫长的冬季,人们坐在热炕上,桌上热菜、热饭、还有烫热的烧酒,真是越吃越热呼。桌面四周有裙板,四条矮腿有横撑拉连,全为卯榫结构。炕桌饭前饭后也放在炕上,上面放茶具和烟笸箩,人们围桌而坐,吸烟、喝茶、谈天说地……这些具有满族传统的家具――炕琴、疙疸柜、描金柜、大高桌、炕桌、火盆桌等成为山里人家生活中的重要器物,更与山里妇女的家务劳作息息相关,相随相伴至终生。民间家具构成了木屋文化中的精彩之作。

山里的木屋人家,种植苞米并以之为主食,需要自己加工成包米面等,用来做饭、蒸馍。加工粮食是山里妇女的一项主要劳动,都是现扒苞米现推磨,称之“现吃现推”。有条件的人家用驴拉磨,没条件的人家就用人来推,这可是个笨重活,没锻练过的转几圈儿就头晕眼花了。磨盘上平时可用来堆放菜蔬、盆碗等物,当案几使用。磨盘下面是磨架子,多用木墩或木方支撑,有的人家利用磨架子空间钉成一个鸡窝,冬天里将鸡圈在里面。如今,山里多已通电,粮食加工均用小型“脱粒机”、“磨面机”,省时又省力,随之屋里的磨成了无用之物。但是在漫江镇孤顶子后山上的几户人家还没有拉上电,仍然有盘石磨。石磨是往昔木屋人家的重要陈设,是一个时代的标识。

木屋厨房里的陈设,除了石磨,再就是缸、坛了,常常是顺着后墙排好一溜缸、坛、罐之类。农家多用大缸,秋冬季节怕冻的东西都放进屋子,置于缸内。靠近锅台的是大水缸,能装三、四挑水,再就是酸菜缸、咸菜缸、猪食缸。厨房地上、案几上还摆放大大小小的许多坛罐,里面装的多是成鸡蛋、咸鸭蛋、咸鹅蛋,还有用来装盐、酱等物,都是厨房所需之物。这摆放一溜的缸坛之类,是山里人家勤劳致富、丰衣足食的象征。

柴草垛艺术使欣赏者流连忘返

木屋人家都有一个或两个、三个柴草垛,这是做饭、烧炕、取暖用的。山里人家不仅“吃山”、“住山”,还要“烧山”,那就是做饭、取暖都烧的是木柴。要度过漫长寒冷的冬季,那就要大劈柴袢子可劲儿烧,直烧得炕头睡不得人,烧得满炕冒热气,正如俗语说的“炕热屋子暖”。如此大量的取暖烧柴,就需要多作储备。当年山里人家烧的都是好木头,有节子的,嫌不好劈,不要;茅柴,嫌不抗炼,不要;根叉、树根,嫌不好码垛,不要……这些木柴的保存方式是码成垛,少占空间又不漏雨雪,所以根据不同的木柴品类形成了不同的码垛方式,山民讲求实际,又讲求美观,创造了许多“款式”的柴草垛“艺术”,与木屋、木仓形成了完美的和谐统一。

从山里拽回来的木头,粗细长短都有,首先是要将这些木头用锯拉成段,要将木头一端放到“锯架子”上,这是用木头制作的架子,高约半米,上端为V字形,然后是下锯拉,每段80厘米左右。这拉柴火的锯各种各样,早先用的是大把子锯,锯把很长,可两手握锯。还有腔锯,是拉粗木头的,两个人拉,一推一送。后来有了油锯,是林场采伐用的,烧柴油,既快又省力。如今山民锯木头用上了电锯,以电为动力了,接上电就吐吐响,链缝锯飞转,实现了“电气化”。拉成段的木头要用斧子劈成袢子,这可是力气活,山里人家挑水、劈柴火是棒劳力才能干得了的活计。这斧子是特制的,斧刃宽、斧把长,称为开山斧。将锯成段的木墩立在地上,两手握着斧把,抡起斧头用力下劈, “咔嚓”一声,木头一分两瓣,然后再逐次劈成小袢。将劈好的木头袢子码成垛是技术,也是艺术。那就是要垛的高、上盖不漏、不会倒塌。还要码的好看,袢子横竖交叉,相互搭拉,如同用砖砌墙,横砖、立砖交错一样;如同铺设地板块,横竖颠倒可变化成多种几何图形一样,真是一件件木砌工艺品。这些木样新旧不一,色彩或亮或灰,形成不同色调的抽象图案。1988年在漫江镇漫江边的一个袢子垛,呈一个立起来的长方形,两边的木袢子横一层竖一层互相勾连,成为边框,中间的袢子全是袢子头向外,新木的头淡**,旧木的头青灰色,两种颜色的袢子错落组合,成为了一幅绝伦的壁画,不知出自何人“手笔”,令观者惊叹称绝。

茅柴是以长白山里的多种灌木为烧柴,如杏条、榛柴、老鸹眼、柳毛子、菠萝稞子等。如今对森林中的树木,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严加管护。所以山里人家逐渐改变了原来粗放的生活方式,除了仍烧乔木的枝桠和林中的倒木、朽木外,多用镰刀割茅柴,用榆树要子捆成捆,从山上拉回来码垛。这要有技术,先打好垛底儿,用几根木杆铺在下面,再将柴火捆摆上去,与地面形成一个空间,有隔湿作用。好的柴垛是下窄上宽,呈倒梯子形。到了一定高度,下面的人用木叉叉住茅柴捆,甩到垛上去,上面人两手接住依次摆放,各捆之间互相咬在一起,不会散垛、榻垛。垛顶码成两面坡,如同房盖,不漏雨。做饭抱柴火时,从下面拽,甚至掏成一个大窟窿,柴垛也不会倒。许多人家在茅柴垛周围栽种葫芦、角瓜、面瓜等攀缘植物,大叶子长满垛顶,果实一个个从垛边垂下来,十分好看。

山里人家也烧农作物的秸秆,主要是包米秸子,除了喂牛就是烧火。苞米秸子捆成捆,码垛方法同茅柴垛。山里人家在秸秆垛四周也常栽种瓜果类植物,**的柴、绿色的叶、橙色的果,如同一件巨大的盆景。木屋人勤劳而智慧,将生活装点得实用而好看,走近了木屋之家如同走进了木文化的陈列馆,柴草垛艺术将使欣赏者流连忘返,难舍难分。

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伊索寓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书中不少内容是影射当时社会现实的,如《狼和小羊》《猫和鸡》就以绝妙的讽刺笔法,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赫剌克勒斯和财神》则把为富不仁的富人与坏人归于一类,表现了穷人对为富不仁者的不满。书中更多的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狐狸和山羊》写的是掉在井里的狐狸哄骗山羊下井,然后踩着山羊背跳出井底,却扔下山羊不管的故事,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乌龟与老鹰》通过乌龟非要学飞翔不可,结果摔死的悲剧,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伊索寓言》还有不少故事是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的,像《蚯蚓与狐狸》《鼹鼠》嘲笑吹牛皮说大话,《蚂蚁与蝉》讽刺好逸恶劳,《骆驼与宙斯》批评贪得无厌,都对人们有教育意义。这些故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是《伊索寓言》的魅力所在。

《伊索寓言》中的角色大多是拟人化的动物,它们的行为举止都是人的方式,作者借以形象化地说出某种思想、道德意识或生活经验,使读者得到相应的教训。这些故事有的教导人们要正直、勤勉;有的劝人不要骄傲、不要说谎;也有的说明办事要按照规律,量力而行;还有不少反映了强者虽凶残但却常被弱者战胜的等等。内容 思想、道德意识或生活经验

其实北京的寺庙也不少。今天边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哪个寺庙比较灵异,还有一些关于寺庙门票交通的问题。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寺庙。

戒台寺

祈求消灾避祸。

“白云山满钟?马头从不朝西。也就是说,这就像一场梦,因果报应还欠戒台。”

戒台寺始建于隋代。因中国最大的佛坛而有“天下第一坛”的美誉。大殿依山而散,建筑幽僻古朴,以“禁坛、奇松、古洞”著称。自建成以来,许多学者在这里留下了诗歌和歌曲,加深了寺庙的文化底蕴。

如果去的早,每天还可以看四景,分别是“早上看日出,晚上看日落,晚上看北京城和灯火”,会让你流连忘返。

门票:45元;戒台寺和潭柘寺80元,只能在潭柘寺购买。

交通:乘坐931、948路公交车到戒台寺景区。

潭柘寺

寻求职业和学习

戒台寺的邻居是潭柘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古寺,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素有“潭柘寺先于北京城”之说。

潭柘寺有着悠久的祈求新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历代从贵族到小卒都热衷于在此祈福,可谓香火鼎盛。从明朝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求仕。据说是北京最有效的寺庙。

潭柘寺也是著名的避暑山庄。寺内的古银杏树“御树”和“汪裴树”举世闻名。毗卢阁殿前东侧,有两棵清代种植的紫玉兰树。“二乔玉兰”取三国大乔小乔之寓意,为玉兰树之冠。每当紫玉兰树盛开的时候,寺庙就会举行盛大的玉兰庙会。

门票:55元

交通:乘坐931、948路公交车。

龙泉寺

求结婚生子

坐落在网络名人名寺凤凰岭,许多高级知识分子出家的地方,著名的贤治就是一个崭露头角的,在国内外佛教界形成了独特的一景。

每年春节期间,这里都会举行许多佛教活动,如庙会迎春、团圆饭、敲钟祈福、供奉祭品、赐八官阁戒律、斋戒、诵经等。如果你想祈祷,现在就可以准备。

门票:无,需要25元购买凤凰岭景区门票。

交通:乘坐346路公交车到景区。

红螺寺

求结婚生子

红螺寺始建于东晋,至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它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佛教园林——什邡永久寺,也是北京气功的发源地。它是“京北第一古刹”,千百年来一直是佛教圣地。后人总说南有普陀,北有罗红。

在民间广为流传:“男女和谐,红蜗牛”的意思是男性最好在雍和宫祈福,女性最好在红螺寺祈福,尤其是结婚。红螺寺很有效。

另外,红螺寺有一条观音路,路上有一尊观音像。想要孩子的可以来这里,据说很灵验。

门票:54元

交通:地铁15号线到后沙峪站,在路对面坐867路到景区。

大觉寺

祈求好运

又名西山学园寺,大觉寺,历来以清泉、古树、玉兰闻名。学园寺的玉兰、法源寺的丁香、小虫寺的牡丹并称为京城三大花坛。

学园里还有八个独具特色的景点:古寺兰香、千年银杏、老藤柏、松鼠柏、灵泉泉水、辽代古迹、松柏宝塔、碧云清池。

每年在学园都会举行新年祈福活动。就像无限的佛堂

“压岁钱”是北京特有的活动,“踩年”就是踩芝麻秆,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拜年方式。云居寺里埋着稀世珍宝。石经——《房山石经》。可以说,云居寺是佛经的聚集地。其收藏的石经、纸经、木刻经被称为“三绝”,被誉为“北京的敦煌”。这里保存着大量唐、辽时期的石塔、砖塔,也珍藏着举世瞩目的佛教文物,使云居寺享有“北方大寺”的美誉。

寺内大悲殿有一尊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在这里要个孩子很有效。朝圣者许愿后,如果愿望成真,需要归还一个假娃娃。因为娃娃太多,寺外还建有“娃娃仓库”,“童子带观音”成为云居寺的一道独特风景。

门票:40元

交通:天桥乘坐917路杜诗支线云居寺站下车;北京西站乘坐6437次列车,在云居寺站下车。

云居寺

寻求职业和学习

唐朝著名官员尉迟恭监督了和平寺的建设,唐太宗李世民亲自题写了它。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有人曾说,先有和平寺,后有潭柘寺。历史事实,后人不得而知。

这座寺庙是一座四合院建筑。同时,寺门内有一棵1300多年树龄的古槐树。大殿前有银杏树和白松,都有很长的历史。据说这里是当地人祈求风调雨顺的福地。

门票:5元

交通:乘坐345路公交车到德胜门昌平终点站下车,换乘357路公交车到南口镇,然后直接乘坐小巴。

敕赐和平寺

烧香祈福结婚。

北京最著名的祈年寺,每年春节,寺里都会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僧人会念经《大威德金刚》,《吉祥天母回供》《永保护法》,祈求世界和平,国家富强,人民平安。

北京习俗:“雌雄和谐,红蜗牛”的意思是男的在雍和宫祈福最好,女的在红螺寺祈福最好,尤其是结婚,很有效果。

雍和宫是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原为雍正四爷的住所。乾隆称王后,改建成西藏喇嘛庙。因为这里曾有过两个皇帝,所以也被称为“龙乾福地”。这座庙是黄瓦红墙,规格和紫禁城一样。

门票:25元

交通:地铁2号线、5号线就在雍和宫站外。

雍和宫

表示好运

光思寺是第八师现存最重要的寺庙。圣雄宝殿内有已故泰国高僧国王1989年赠送的释迦牟尼佛铜像。

根据佛教的历史,佛陀有两颗灵牙留在地球上,一颗在斯里兰卡,一颗在中国。这颗牙齿存放在灵光寺,所以这里成了全世界佛教僧尼朝拜的地方。

门票:无

交通:乘坐347、389、598、958、972路公交车在八大处站下车。

灵光寺

数罗汉布的命运

西山最精美的古寺建于元代。寺内有印度金刚宝座塔,仿杭州净慈寺建有罗汉殿。

碧云寺的罗汉堂是最值得一去的地方。你可以选择任何一个阿罗汉,算到你自己的年龄。这个阿罗汉的身份、表情、动作都可以预示你当年的命运。

门票:10元,需要先买香山门票。

交通:乘坐563路公交车在香山公园东门站下车。你可以走着去。

碧云寺

询问儿童和健康

苗丰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北方宗教和民俗活动的重要场所。这里供奉着道教、佛教、儒教和民俗的神灵。每年春节都会敲响“吉祥钟”和“太平鼓”,这是祈求吉祥的传统民间活动。

据说敲钟是为了祈求家庭幸福;第二,祈求健康长寿;三次祈祷财富和

白云寺是道教全真龙门派的祠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先后成立了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组织。

每年春节期间,这里都会举办盛大的民间庙会,尤其是春节期间,游客爆满,热闹又有效!

门票:10元

交通:乘坐26路、45路、80路、717路公交车在白云观站下车。

也就是说,不管是元旦还是春节,去这些寺庙道观祈福就好了。尊重传统,祈求吉兆也是好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5572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6
下一篇2023-10-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