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教历史

*** 宗教历史,第1张

宗教文化

到 旅游的朋友通常会看到磕长头这种 宗教文化,这在藏传佛教盛行的地区,是信徒与教徒们一种虔诚的拜佛仪式。

在各地通往 的大道上,人们不时地见到信徒们从遥远的故乡伊始,手佩护具,膝着护膝,前身挂一毛皮衣物,尘灰覆面,沿着道路,不惧千难万苦,三步一磕,或积月、或积年而至 朝佛,相识的人 们三五成队,在共同信念的支配下,虔诚地移步而行。

久远的过去,朝佛的信徒双手空空,衣粮不备,沿路乞讨。

当今一般的是有一信徒专司衣粮,主管磕长头信徒的衣食住等方面后勤,为同伴提供方便,并且此人不得更换他人磕长头。

而磕长头的信徒则一丝不苟,绝不想用偷懒的办法不来减轻劳累,遇有交错四辆或因故暂停磕头,划线或积石为志,就这样不折不扣,矢志不渝,靠坚强的信念,步步趋向圣城 。

于行进中磕长头,信徒们遵循这样的程序:首先取立正姿势,口中念念有词,多为诵六字真言,读作“淹嘛呢叭咪”,是印度佛教密宗的“真宝石”(似汉地佛教徒常诵的“南无阿弥陀佛”,为难解的佛教术语),一边念六字真言,一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行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双手合十移至胸前,迈第三步时,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

再站起,重新开始复前,该过程中,口与手并用六字真言诵念之声连续不断。

还有一种为原地磕长头,于殿堂之内或外围。

教徒们与信徒们身前铺一毡或毯,原地不断磕长头,只是不行步,余者与行进中的磕长头一样,或还愿,或祈求保佑,赐福免灾因不同心理意愿,而犹入无人之境;教徒们认为在修行中,一个人至少要磕一万次。

叩头时赤脚,这样才表示虔诚。

还有一种是围绕着寺庙,依顺时针方向自寺院正门开始,面向寺庙侧向行进磕头,亦是三步一磕,绕寺而行;或侧向寺庙,向前叩进,亦为三步一磕,仪式中诵唱佛经,以六字真言为多。

磕长头当与藏传佛教有关,更与汉族的磕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跪拜礼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使用年代最长、最繁缛的一种基本礼节。

《周礼·春官·大祝》中记载了九种拜礼:“一日稽首,二日顿首,三日空首……”,说明了远在周代这种礼节已成熟而被广泛推广。

“神腰及股而势成危者为跪,因跪而益至其恭以头着地为拜。”跪从字面上讲是足之势成危状,对于被行礼之人,行礼者处于人身不安全之状,首先以态证明自己对被行礼之人无伤害而无需防范;拜,则从其意而观之,是说明行礼者对被行礼者表示谦恭,口服心服,甘于受制于人,俯者低视,双手下垂及地,臣服于君之状不言而喻。

只有到1912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才宣布取消君臣之间膜拜之礼。

唐与吐蕃相通,揭示了两优秀民族之间更大规模的相互学习。

磕长头,应当是“稽首,服之甚也”之沿续,在佛教的威召下,信徒们为表明其信仰之虔诚度,而将跪拜礼更加繁缛化,加上全身俯地,益示之臣服。

慢慢地,这种仪式不但在宗教领域被推广,而且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并加以采用。

这种播种虔诚,一生又一生而又劳而无获的仪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终究将只是一种历史现象而已。

磕头与鞠躬

磕头

磕头也是 常见的礼节,一般是朝觐佛像、佛塔和活佛时磕头,也有对长者磕头的。

磕头可分为磕长头、磕短和磕响头三种。

磕长头时两手合掌举过头,自顶、到额、至胸,拱揖三次,再匍伏在地,双手直伸,平放在地上,然后,再起立如前所做。

磕响头时还有一种磕头方法,先合掌连拱三揖,然后拱腰到佛像脚下,用头轻轻一顶。

鞠躬

对长辈或受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四十五度,帽子拿在手上低放近地。

对一般人或平辈,鞠躬只表示礼貌,帽子放在胸前,头略低。

有时也合掌与鞠躬并用,对尊敬者合掌要对头,弯腰点头,回礼动作也相同。

藏族的敬语和称谓

藏族非常注意使用敬语,这种风气 人更为讲究。

在 甚至整个 ,每句话都有3种讲法,一是普通话,一是敬语,一是最敬语。

无论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是这样。

地位相同的人相互用敬语,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也用敬语,对地位悬殊的人用最敬语。

不会敬语的人被认为缺少教养,而敬语用错了,便会闹出笑话。

藏族人非常重视称谓,称谓不准确,往往被认为不懂礼貌。

在对方名字后面加一个"拉"字,表示尊敬。

例如称格桑为“格桑拉”,扎西为“扎西拉”;教师称为“格拉”,厨师称为“玛青拉”等等。

见面礼与馈赠

见面礼

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置于手上,弯腰45度;见到平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有时合掌与鞠躬并用,合掌要过头,表示尊敬。

馈赠

藏族十分重视馈赠,凡有喜庆必送致贺。

一般是有送必有还,且还礼的数目往往要加一倍,否则即为小气和失礼。

敬酒茶

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便会敬酒,一般是青稞酒。

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十五度至二十度。

敬献客人时,客人须先啜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要掺满,最后再喝干一满杯。

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会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您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懂得礼貌。

崇高的礼节——献哈达

“哈达”,藏语“礼巾”之意。

是藏传佛教格鲁教派的礼敬用品,现在已成为藏族人民生活中最普遍而崇高的礼品。

“哈达”是用丝绸或绢纱做成的长带,有粗细三等,按质料分为一般棉纱织品称“素希”。

中级为丝织品,称“阿希”。

高级织品称“浪翠”,一般是敬献给政治、宗教的***物,或有卓越战功的英雄。

不过做为一种崇高的礼品,人们并不讲求质料之优劣,只要能够代表崇高的感情和美好的盛愿则可。

“哈达”长短不等,一般约二至五尺左右,也有丈许或者更长一些的。

普遍都采用白色织物。

藏族人民认为白颜色象征着纯洁,可以带来吉祥,标志着崇敬之情。

当然也有**和蓝色的,但比较少,除了敬献活佛,平常不多用。

在藏族和蒙古族地区,献哈达是一种既普遍而又崇高的礼节。

无论节日、婚礼迎送贵宾,还是敬献活佛或丧葬祭祀时均有献哈达的习惯。

献哈达是文明与礼貌的表现。

藏族禁忌与注意事项

1、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啦"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

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

室内就坐,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

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

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

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2、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杀生,受戒的佛教徒在这方面更是严格。

虽吃牛羊肉,但他们不亲手宰杀。

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3、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4、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5、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6、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信仰苯教的则从右边绕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7、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8、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9、进寺庙时,忌讳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

对于喇嘛随身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动手抚摸;在寺庙内要肃静,就座时身子要端正,切忌坐活佛的座位;忌在寺院附近大声喧哗、打猎和随便杀生。

10、忌用单手接递物品。

主人倒茶时,客人须用双手把茶碗向前倾出,以表敬意。

11、忌在拴牛、拴马和圈羊的地方大小便。

12、忌用有藏文的纸当手纸或擦东西。

13、进入藏胞的帐房后,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不得混杂而坐。

14、忌将骨头扔于火中。

15、藏族家里病人或妇女生育时,门前都做了标记,有的在门外生一堆火,有的在门口插上树枝或贴一红布条。

外人见到此标记,切勿进入。

16、藏族一般不吃鱼吓、鸡肉和鸡蛋,不要勉强劝食。

但现在这类饮食习惯已有很大改变。

17、每人均有凶日和吉日。

凶日中,一切事情都不能做,只能在家里念经或出去朝佛。

人们相信藏历的每一个地支终了、第二个地支开始时是一个凶年,如每个人的13岁、25岁、37岁、49岁(以此类推),都是凶年或"年关",要特别小心,只有多念经、放布施才能避免灾难。

到 旅游的游客通常对藏装很感兴趣。

藏装,藏语称为“曲巴”,虽有地区差异,但其基本特征是大襟、宽腰、长袖、超长、无扣、藏装品种多样,可分为长袖高领衬衣、宽腰粗布衬裤、长袖皮袍、布袍、无袖袍、长坎肩、短坎肩、围裙、腰带、靴、帽等。

藏装的特点是宽大、保暖、实用、一衣多用。

藏袍长过身高,左襟大,右襟小,无领。

着装十分讲究,先穿上衬衣和衬裤,然后将袍底提至习惯高度,一般男至膝,女至脚面,再用腰带扎紧,前面要平整,后面折皱要有序。

腰带扎好后放下衣领,将提起的部分垂悬于腰部,形成一个自然的宽大的囊袋,可以随身携物乃至放婴孩。

穿好袍后一般要露出右臂,有的则将双袖横扎于腰际,裸其双臂,露出高领衬衣。

接着再穿靴载帽,佩挂各种饰物。

康巴服饰农区和牧区有所区别,主要反映在服装用料和头饰上。

过去农区主要以氆氇为衣料,也有用布或毛哗叽的;牧区则使用耐寒的绵羊或山羊皮,一般为皮朝外毛在内的板皮袍。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康巴藏族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请同在无论农区或牧区,衣料质地都有了很大的改进,除劳作时穿习惯的氆氇袍外,平时一般都穿锦花袍、绸花袍、绣花缎袍、提花皮面袍等。

此外,农牧区藏装都有镶边的习惯、一般镶上黑色平绒、毛呢或彩色氆氇,也有许多在衣襟、袖口、底边等处镶上水獭皮、虎、豹皮等动物皮毛。

镶边大约宽10至15厘米,也有宽达30多厘米的。

藏风藏俗

1、成丁礼:

藏族女子至十六七岁便要择吉日举行成丁礼仪式。

这天家长要请一位生年属相好、父母双全、有福气的同龄女性,给姑娘梳两条辫子(卫藏地区的 都梳一条辫子,成年后就改梳两条辫子,带“邦典”,表示到了成婚年龄),戴上“巴珠”头饰,围上“邦典”彩裙,然后由父母、亲友及来宾向姑娘献哈达表示祝贺。

仪式结束后,姑娘在三四位亲友陪同下,前往寺庙朝佛,回来后摆宴招待亲友来宾。

成丁礼之后,姑娘就可心参加男女之间的社交,并可行婚嫁之事。

2、婚俗:

一夫一妻制是藏族主要的家庭形式。

在民主改革前经济落后,为防止财产分散,曾存在过一妻多夫、兄弟共妻、姐妹共夫等婚姻现象。

一夫多妻制的情况多发生在上层家庭,即领主、土司通过联姻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藏传佛教中的黄教严禁僧人娶妻,而其余各派的僧人则可以结婚。

藏族婚礼仪式独具特色。

婚日一早,鸡刚叫头遍,新朗家的舅舅及亲友数人至女方爱迎亲,新娘由亲戚女伴陪送。

男家村邻每家赠送一桶清水,从门前依次排成长龙,最末一只桶旁,男方主人放置若干茶包,茶新娘下马踏用,以此祝福新人生活美满富足。

新娘下马后,由送亲人在每个桶上放一条哈达以示对村邻的感谢。

新娘进门前,男方亲友用柏树枝蘸水扬洒,有时还撒麦子,据说可祛魔除邪。

入室后,新郎家长向新娘捧敬一碗牛奶,祝他们爱情真挚纯洁。

主婚人将一条哈达抛挂中柱,讨求吉样。

继而由主婚人念颂词向新人祝福,然后众人庆贺嬉闹,尽歌酣舞。

新人床上铺一洁白毡子,上用青稞、小麦画上吉祥图案。

新娘在男家住一日或三日后返回,有的地方新娘要数月后才到男家,开始夫妻生活。

3、名字:

藏族名字有名无姓,一般有男女性别之分,通常是两字或四字。

名字多取自佛教经典,故重名的人较多,但可在名字前加上大、小、本人的特征、出生地、居住地或本人职业等以示区分。

婴儿出生后,父母请喇嘛为之行命名礼。

喇嘛取名多源于佛经,并且选的是含有"美"与"福"的字眼,如扎西彭措(扎西意为吉祥,彭措意为长寿)、晋美才仁(晋美意为无畏,才仁意为长寿),等等。

4、丧葬

藏族的葬仪分塔葬、火葬、天葬、土葬、水葬、复合葬等六种。

(1)塔葬

藏族的最高葬仪。

享受这种葬礼的仅限于 、班禅或其他大活佛。

大活佛圆寂后,遗体用各种名贵药材及香料反复脱水,干后用绸麻包裹,装入灵塔内永久保存。

灵塔分金、银、铜、木、泥几种,根据活佛的地位高低而定。

、班禅圆寂后要建金灵塔,而甘丹赤巴只能建银灵塔。

灵塔存放在各寺院里。

(2)火葬

仅次于塔葬的高级葬仪,只限于活佛和大喇嘛,其他死者不得享受此种葬礼。

火葬时将遗体捆成坐姿并固定于木架柴堆上,由喇嘛念经超度死者灵魂,同时在柴堆上洒油点火。

焚尸完毕,将骨灰带到高山之巅顺砚播撒,或撒在江河之中。

新都桥一带礼葬火葬为圣葬,葬式很特别。

人死后由几位长者擦洗尸身,把四肢交叉又叠起,五官中塞入酥油,然后用白布将尸体缠裹,死者头部画上"卐"符号,左胸画6个星星、9支弓箭、1条鱼、1个牛头。

再把尸体置于堂屋地板上,请喇嘛念3天经。

火葬时给死者准备五谷和糖类一起火化。

另外还要准备161根小木棍、39个麦面小饼和39个酥油包,用作烧祭神灵和饿鬼。

(3)天葬

天葬,就是将死者的尸体喂鹫鹰。

鹫鹰食后飞上天空,藏族则认为死者顺利升天。

天葬在天葬场举行,各地有固定地点。

人死后,停尸数日,请喇嘛念经择日送葬。

出殡一般很早,有专人将尸体送至天葬师首先焚香供神,鹫见烟火而聚集在天葬场周围。

天葬师随即将尸体衣服剥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尸体,肉骨剥离。

骨头用石头捣碎,并拌以糌粑,肉切成小块放置一旁。

最后用哨声呼来鹫,按骨、肉顺序别喂食,直到吞食净尽。

(4)土葬

土葬本是藏族原始固有的葬俗,但天葬盛行以后,藏族认为土葬者不能转世而很少使用。

土葬目前主要在四川甘孜和阿坝自治州部分地区流行。

德格县城一带葬地下撒五谷,尸用布包裹,接着用土打紧填埋,不能垒坟堆,上面放一块刻有咒经的玛尼石,插上经幡,葬仪即告结束。

(5)水葬

水葬主要有两种形式。

其一是整尸抛入江河之中,甘孜雅江扎巴地地区盛行此俗。

一般是两人送葬,将尸背至水深急流之处抛入江中,并在入水处熏烧糌粑,葬仪即告结束。

其二雅江日依一带,人死后马上在腰际上砍一刀,然后头脚相叠捆好,放入背兜丢入河中,如甘孜德格龚垭地区的水葬。

(6)复合葬

即先土葬,后火葬,再水葬,历时一年,且祭仪频繁,法事不断,常见于藏东珞瑜地区,藏族幼儿夭亡,一般不举行葬礼。

5、生育

藏族小孩生下来的第三天(女孩是第四天),亲朋好友携青稞酒、酥油茶、小孩衣物等前来祝贺,并举行旁色仪式(旁色,藏语意为清除晦气)。

旁色是吐蕃时期留下来的古老仪式。

这天早上,人们在生了小孩的人家门口放一堆小石子,生的是男孩,便堆上白垩小石子;生的是女孩,什么石子都可以,并在石堆旁燃烧松柏香枝。

前来祝贺的人们,首先在石堆和香堆上糌粑面,然后再进入主人家门。

孩子满月之后,便要选择黄道吉日举行出门仪式。

这天,母子(女)俩都换上新装,由亲人陪着(陪同的人也穿新衣裳)出门,首先到寺庙朝佛经 人到大昭寺),祈求菩萨保佑新生儿长寿,在世上少受灾难。

然后到亲朋好友家串门,多选择有福气的人家,以期孩子将来也能建成幸福家庭。

孩子第一次出门时,人们往往在其鼻尖上擦一点锅底,意思是使婴儿出门时不被魔鬼发觉。

节庆习俗

--------------------------------------------------------------------------------

藏历公历节日时间对照表

节日   藏历        2005年

藏历新年 1月1日         2月9日

传昭大法会 1月3、4日-25日    2月16日-25日

酥油灯花节  1月15日        2月23日

驱鬼节   12月29日        2月27日

燃灯节   10月25日      2月26日

--------------------------------------------------------------------------------在 繁多的节日中,受到群众广泛重视的是藏历新年。

了解西 间迎新年的相关传统民俗,可以看出人们对过年所怀有的特殊感情和重视程度。

如农民在收割时将头次割下的青稞留下来作为欢度新年时献给神灵的供奉;牧民留下每次生下小牛的母牛之头道奶打出的酥油作为新年献给菩萨的供品。

男人们打完场就开始做迎接新年的准备,把每座房屋都粉刷得洁白、美观,每当这个时候亲友、邻居们总是带着美酒前来祝福,妇女们选择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将自己亲手纺织的氆氇拿到河边洗涤,亲友邻居们也要捧上茶酒,祝福这家主人藏历新年将穿上新的衣服……为迎接新年而举行诸如此类的大小民俗活动十分繁多,无法在此一一说明。

每年的脂月二十九是迎新年的最后一个也是最热闹的一个活动。

西 间传统习俗,每年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都要举行驱“鬼”仪式。

(日喀则地区是藏历十一月二十九日,林芝地区是藏历九月三十日驱鬼。

)包括各派宗教寺院都要在同一天举行。

按古老传统民间普遍都是吃完晚饭后举行这一仪式,人们把它称为”固朵”意为二十九驱鬼。

它源于原始图腾崇拜的民间宗教。

在广大藏族人民群众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已进入高科技的年代,这种传统习俗虽已在许多方面淡化或简化,但它的主要内容还仍存在于民间。

各宗教派别举行的这种仪式,他们虽都是从形式上借鉴民间的“固朵”但其内容大都与各自教派的宗教思想结合为一体。

他们使用各种金刚表演舞并举行驱魔送崇食子的仪式,藏语称为“固朵尔”,意为甘九朵马,该活动都在当日的白天举行。

一年一度的民间“固朵”驱鬼仪式,人们要准备一顿十分有趣的而且非常特殊的晚餐。

过去由于 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等原因, 的晚餐大都喜欢用青稞、糌粑等做成稀粥或者汤面片,藏语统称为“突巴”。

送鬼这天的晚餐称为“古突”因为其含有九种食物,如麦片、豌豆、面疙瘩、人参果.萝卜等。

为了使这一特殊的晚餐具有浓厚的喜庆气氛,还特别选择不同象征意义的物品,如有的物品象征吉祥,有的象征人的个性以及性格特征等。

这些具有预示性特征的食物包进面团里,同面疙瘩一起放到陶罐中煮成可口的面食。

吃“古突”前每人手中失拿一团湿面并捏紧后揉擦自身的各个部位,嘴里还要念到:“呀!在新一年的十二个月三百六十天里,我心上的苦难和身上的病痛以及一切邪气和晦气都请您带到大海的对岸。”然后又把粘满疾病和晦气的面团放到装有“鬼”形象的破陶罐中。

这一切进行完毕,家庭女主人亲自掌勺为大家盛饭,当有人吃出日、月、书本和佛像等形状的食物时,人们放下手中的碗,举起酒杯唱酒歌,向他们敬酒表示吉祥祝福;有人吃出包有羊毛、石头、火种和奶制品的食物时,大家对此纷纷评头论足,夸赞他们的性格象羊毛一样柔软、他的意志象岩石般的坚硬,对待别人象烈火一样热情,他们的心灵象 一样纯洁;吃出包有食盐、辣椒、瓷片、歪脖子人形状和木炭等食物时,人们规劝他们劳动时 不要象食盐般沉重,对人不能象辣椒一样尖嘴薄舌,别象瓷片一样好吃懒做,干活儿不能歪着脖子不行动,做人不能心太黑,并要求以上人们要用歌声表示防患于未然;如果年青的姑娘吃出背野孩子形状的食物时,大家哄堂大 笑并提醒她们要注意保持自己的纯洁;有一种称为“斯玛热果”的全身长满刺的食物,谁吃出它说明此人处处伤人无法和睦相处,为此要罚酒并让他学驴叫、狗叫等。

最后每人将碗中剩下的“古突”倒人送鬼的破陶罐中,还要说:“今天我让您吃饱喝足之后,让您带走家中所有邪气晦气等,您必须做到头也不回地到那遥远的地方去。”一家人在欢乐喜庆的气氛中结束这一特别的晚餐。

饭后举行驱鬼仪式,由一人端起装有“鬼”的破陶罐走在前头,后面跟着的人高举火把喊着“滚出来,滚出来!”把鬼驱赶到十字路口处,然后人们回到关闭的家门前,共同歌唱赞门歌:

大门就是黄金的门,

洁白的”香布”是天上的云;

松儿石的门槛多美丽,

如意树的门极亮堂。

吉祥的大门朝向东,

日月的光辉照满家;

招财引福全满堂,

福气上升高又高。

我们赶走家中的鬼,

邪气晦气全灭亡;

干干净净回来了,

请给我们开大门。

大门打开了,门槛内已燃起了一堆火,从门外进来的人都要一一从火堆上越过,这时有人向他们泼水表示邪气都洗尽。

腊月二十九日的传统驱鬼仪式,就在这种极其独特的娱乐活动中结束了。

坐帐 “拜天地”后,领亲人分持花烛将新人导入洞房。临时在洞房墙上挂上一盏用植物油点燃的油灯,称为“长命灯”。一会儿,会有人上去拨亮,边唱道:“拨拨灯,拨拨灯,来年生个闹人精”。新娘端坐喜床上,称为“坐帐”。这时,新郎上前用秤杆挑去新娘头上的“蒙头红”,意为“新人见面,称心如意”。然后坐在新娘左边,新人同饮交心酒。 分大小 待亲朋满座、宾客盈庭之际,新郎新娘同回案桌前,依序向长辈一一跪拜。姑、姨受头拜,拿头礼。所有受拜者均送给“磕头礼”,称为“分大小”。礼毕,酒宴开始,亲朋欢聚一堂,开怀畅饮。 酒宴 安排酒宴是办喜事的主要工作。一直到现在,乡村还都是自家买菜,请厨子。厨子一到,就给开刀礼,多少不限,并送两条毛巾。支锅,买菜,赁桌子。物资匮乏的年代,多为拌面过油,俗为“油炸面粘”。一般乡村没有炒菜。一律合碗席,三顿停,盖着蒸。红事情,好的制十个盘子八个碗,也有八个盘子八个碗,称二八席;后来逐步发展,又加四个炒碗、四个大件,称三八席。盘子多是四荤四素,如猪肝、猪血、炸酥鱼、热豆腐,凉调藕片、菠菜、豆角,萝卜、绿豆芽都有;碗为整个的鸡鸭鱼肉,另加粉几、丸子、海带之类,最后上个鸡蛋汤。男家的婚宴,过去是三顿饭,头天中午一顿,娶亲那天早、中各一顿,以中午的那顿饭最为丰盛。女家一般两顿,头天过轿一顿,第二天发嫁早晨一顿。 酒宴上,新郎新娘挨桌挨个给客人敬酒。俗话说:“喜酒不醉人”,新人端起来的酒,不能不喝。找清的实在不能喝的长辈,免了也就算了。有脾气欢的亲友,早已喝了八九分,被新人最后一灌,烂醉如泥,闹出不少笑话,为喜事平添气氛。 开脸 酒宴后,由两个儿女双全的妇女为新郎新娘铺床,将早已准备好的红枣、栗子等物置于铺盖之下,意为“早立子”。之后为新娘“开脸”,就是为新娘美容,如修细眉毛,剪齐鬓角等,意为“别开生面”。妯娌们用红线将新娘脸上不规则的毛发揪掉,边揪边唱: “揪脸人不怠慢,揪脸还得红鸡蛋。 红鸡蛋,满脸转,今年喝喜酒,明年吃喜面。” “开脸”表示女子已婚,一生只举行一次。 闹洞房 古称“谑亲”、“戏妇”,俗称“暖房”、“闹房”、“闹新媳妇”、“戏新郎”等,特指新婚当夜在新房内举行的以戏谑新娘、新郎为主要内容的一种庆贺形式。人们认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闹洞房能驱邪避祟,保佑新郎新娘婚后生活吉祥如意,兴旺发达。宾客、亲友、邻里、村人,特别是表兄、表弟、表侄,不分辈份高低,男女老幼,均可参加闹房,乱,谓之“新婚三日无大小”。如故意念一些拗口的诗词、歌谣,让新娘学着念,或出上联要新娘接下联等。新娘不能令众人满意,就会被罚糖果饼食或酒。或让新娘讲一些具有性的隐喻的谜语或笑话,使她难以出口。有的闹房,要新郎新娘做出一些动作来,像当众拥抱、接吻,或接近于此的事,如将一根筷子放在油瓶里,只露出一点头来,要新郎新娘用舌尖将其舔出,或吊起一只苹果,要两人同食等等,花样百出。也有人作极不雅观的“闹喜”言行,使新人不堪入目。甚至直接对新娘百般戏谑,动手动脚。 听房 闹房活动的自然延续是“听房”,即贺婚的亲友散去,新婚夫妇闭户休憩后,又有人悄悄转回,躲在窗外窃听或偷窥房内动静,以新婚夫妇的亲昵语言动作甚至于性行为取乐谈笑。一般情况下,听房以新郎的表嫂子等女性眷属或表亲男性朋友为多。更为出格者,还有乘人不备潜伏在婚床下听房的。非常喜闹。 有的深宅大院,外人进不去,或刮风下雨无人听房,长辈便一把扫帚靠在新房的窗户外当作人。趣味讲究。 认祖 拜三朝 新婚第三天,一早拜三朝,即新郎新娘由妯娌们(大多是近房老嫂子)领着陪同去男家祖坟祭拜,谓之“认祖”,也叫“烧喜纸”。回来后嫂子领着,拿块二尺见方的红布,铺在家族长辈的堂屋当门磕头问安,受拜者均须给新娘“磕头钱”,称“拜三朝”。讲究的人家,溜门子磕头,一房人家家都磕。其意义在增进新娘与男方家族成员之间的了解,确认新娘在男方家族中所占据的地位。是日,新娘兄弟多前来会见,晓知回门日期。回门见到爹娘问起时,好说婆家门户大,人头胜。稀里糊涂几乎拜了半个村。 新娘在新婚二日或三日后入厨房做饭,洗手做糕汤。 回门 婚后新郎新娘同去拜见岳父岳母或女方亲友,有的带些粉丝、糖果、点心等礼品,谓之“回门”。旧时在大年初四回门的多。慢慢地,三朝后,就有新郎、新娘在婚后第六天,同往女家拜见岳父母和女方亲友。女家盛宴招待“贵客”和三亲六戚及八方朋友。新女婿的宴座必须设在正堂首席上坐。饭前女方弟弟给姐夫端洗脸水,姐夫须给小舅子掏钱。午后则回,不在娘家过夜。娘家给女儿带上一块圆饼馍,说是给婆婆吃,堵住嘴,日后少嫌弃,不要比鸡说狗。 回门婚俗,从新娘方面说,表达出嫁后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对新郎来说,除感谢岳父岳母恩德外,还有拜会结识女方亲友的意思,带有认亲的性质。 现在社会交流广了,发达了,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婚后两天三天就有回门的。 分家 分家时,父母要给买锅碗瓢勺,置新灶。一般小锅挨着大锅,锅门不能朝南,意思是烧的难,吃的难,难做饭。只有庙里的和尚支锅门朝南。要刷新房,留燕路,祈望“燕子不进愁门”。选好日子,父母买上很多菜,儿媳妇锅上做饭,婆婆烧锅,一家人吃饭庆贺。 乡下,父母要分米分面分田地等;城里,要给一定的生活费。旧时有的还立有分家单。 无论城乡,青年人婚后都要和父母在一个灶上同吃一段时间。往后,城里人因工作关系多嫌不方便,乡下人因各种原因(大多是兄妹多,妯娌间不好处),便另起炉灶,分家单吃。开伙的那天,请亲朋好友来吃头顿饭,称为“燎锅底”。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颁布《婚姻法》,废除包办婚姻、买卖婚姻及“童养媳”、“纳妾”等封建婚姻制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择偶方法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单位工作人员率先移风易俗,实行恋爱婚姻,订婚自主,不择生时,不要聘礼,双方到民政部门履行结婚登记手续,举行简单仪式。但由于传统婚姻观念和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农村大多还是强制与自由结合的半自主婚姻,即媒人搭桥,父母作主,当事人点头。20世纪60年代,青年男女效法外地,实行“旅行结婚”、“集体结婚”,不宴宾客。现时,自由恋爱、自主婚姻早已普及。很多人是靠父母、亲戚、同学、好友、老师、师傅等人的介绍或工会、团组织举办的联欢会、游艺会、舞会、茶话会相识相恋结婚的。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征婚和婚姻介绍所寻找恋爱对象的人也越来越多。 建国初,物资匮乏,青年男女只要感情成熟,往往两只单人床一并就成家了。有的知识青年结婚,邀请亲友吃点喜糖,无所谓婚礼。即使在农村,多数青年男女也不刻意追求物质条件,而讲究思想感情。20世纪60年代,盆桶家具乃至衣料棉线要凭结婚证才能适量供应,以敷喜事所需。20世纪70年代以来,农村逐渐出现女方索要彩礼的不良风气。什么“毛头羊、盖子猪,三转一响大瓦屋”,“三转”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一响”即收音机,还有“过河干”(的确良等化纤衣料)等等。后升格为“四礼不缺塞手中,三间瓦房有电灯”,四礼就是见面礼、优质衣料、上车礼、下车礼。20世纪80年代,女方要求男方准备电视、冰箱、洗衣机、自行车、家具等大部分甚至全部结婚用品。农村的嫁女开始讲究生活质量,什么“两棚楼,四合院,打轧井好浇菜,不与老的一个院。”这话也不是不孝顺老的,是说现在条件好了,想单住,图利索。有的男方事先将一些大件新婚用品送至女家,权作女儿出嫁之日的嫁妆。有的还要求男方送数额较大的人民币。城市,青年男女互相攀比,要求越来越高,婚事开支名目繁多,费用节节攀升。当前,婚房、喜宴已是“老礼儿”,首饰礼服、婚纱照,包括婚车、摄像等在内的婚庆服务和蜜月旅行成了结婚过程中的重要开支。婚宴规模越办越大,少则二三十桌,多则四五十桌,甚至上百桌,迎娶车队由以前的一两辆,增至四五辆,近年有的十几辆,几十辆,而且一色的高级小轿车,组成长蛇阵似的迎娶车队。结婚全套费用在5-8万的占相当比例,10万元以上操办一个婚事的也不乏其人。说明群众生活日渐富裕,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实际上,多数新人往往工作不久,手头积蓄有限,大操大办所需开支几乎都是父母多年的积蓄,甚至是他们的“养老钱”。目前,妇联、文明办、工会等社会组织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婚事新办的文明新风,引导举办集体婚礼、旅游婚礼、植树婚礼等,既隆重、热闹,又喜庆、节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现时,婚礼多选择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假日举行,新人在饭店准备酒席招待亲友。席间,新郎、新娘向来宾依次敬酒,客人和长辈们回说祝贺的话。宴后散发喜糖。而且内容、习俗呈现出中西合璧、传统和现代相互渗透、紧密结合、丰富多彩的特点,如赠送结婚戒指,新娘着白色婚纱,新郎着西服,设置伴娘,拜堂后新郎抱(或背)新娘上楼进洞房。汽车(轿车)迎娶已成为普遍现象。迎娶汽车漂漂亮亮,喜气洋洋,车身上缀满鲜花,车窗玻璃上贴上大红的“喜”字,称为“花车”。花车在大街上疾驰而过,吸引行人驻足观望,成为一大景观。还有的追求婚礼的新颖独特,以给宾客及自己留下难忘的记忆,以三轮车迎亲,长长的三轮车队在街市缓缓驶过,新娘新郎的风采路人尽睹。沿用的习俗也有所变异。撒帐多用糖果和彩色纸屑抛撒。拜堂行鞠躬礼。喝交杯酒搬到了婚宴上。闹新房主要是向新人表祝福,也包括喜宴上的闹喜,如让新郎新娘接吻、吊吃果糖,年轻人搂抱新娘与之合影,要求新郎新娘介绍恋爱经过。集体婚礼的新人们有的还向贫困学子捐献爱心善款,将爱的真谛升华;有的种植象征爱情长存的“爱情树”,以铭记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昭示着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建国前,男婚女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至于男女本人没有自主权,自由恋爱被视为“大逆不道”。正常的婚俗,一般要经过通媒、定亲、送婚帖、贺喜、迎亲、住日子等过程。通媒男到十五六岁甚至十二三岁,即由父母央媒求亲,也有在儿童年龄即定婚的,俗称“娃娃亲”。若女方聘媒向男方求亲,名曰“倒提媒”,如女方要求男方条件高,习称“攀亲”。双方父母在对彼方年貌、人品及家庭财产情况探听了解后,认为基本可以,即行“允婚”。允婚时必男家先允,女方后允,互相允婚后即委托媒人换“小启”(俗称换小字),载明属相年庚及生辰日月。双方央人(多为算命先生)“合八字,无冲克和不中意处方可成亲。再另择吉日交换正式婚约,称“大启”。也有到男家亲自看的,叫“相亲”,若相不中,则不吃男家饭告辞。男女通婚年龄以女大为贵,俗说“女大一,穿金衣”、“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五,赛老母”。

  定亲多称“传柬”或“换帖”。男家写好柬帖(即定婚书)附彩礼送女家,女家回帖,作为定亲的依据。换柬后,亲友邻居送物送钱祝贺,男家备酒席答谢媒人和亲友。

  送婚帖又叫“送年命帖”。男女到结婚年龄(一般女在十八岁以上,男小则十二三岁、大则二十几岁),男方根据女方的命相,请人择定吉期(俗称“选日子”、“看日子”),并将吉期通知女方,女方若同意,便选择吉日良辰,正式向女方送婚帖。帖上写明迎亲日期、新妇冠带、坐帐、开面、梳妆、上下轿的方向及禁忌等事宜。女方家中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置办被褥、衣物、首饰、家具等陪嫁,做婚嫁准备。

  贺喜婚前,男方.的亲友邻居都备礼品祝贺。称“贺喜”。向待嫁的女子送喜礼,称作“填箱”或“添箱”。男方在结婚前一天备席庆贺。

  迎亲俗称“办喜事”。迎亲的前一日,女方即将嫁妆送至男家。男方帖喜联、挂喜幛、铺炕、填枕头做好迎娶准备。晚上,新郎给近处的亲友长辈“行礼”。迎亲这天,按既定时辰,男方排列仪仗,吹鼓手奏乐,用轿(较贫者用车)到女家迎娶。娶亲有“大娶”与“小娶”之分。一乘轿为小娶,即备花轿一乘将新娘抬来,谓之“不迎亲”;大娶用两乘轿,新郎乘官轿到女家迎亲,另一花轿为新娘所备,去时由幼童乘坐,俗称“压轿童子”;轿内还要放一只大红公鸡,回时女方压回一只母鸡。不论大娶或小娶,其习俗大致相同。嫁女开脸、上头后便开始少吃少喝、坐炕待嫁的“禁闭”生活。男方到女家迎亲必须带红袄、红毡、红头巾等。

  是日,新娘早起梳妆打扮,蒙上头红,吹鼓手高奏喜乐,新郎在送女客的陪同下,拜辞岳父母,例行“谢亲”等礼,然后新郎先上轿,新娘由自家亲人用椅子抬入轿内,俗称“发轿”、“升轿”,宾客坐车随行。新娘升轿离家时必洒泪而泣,以示依恋。路上,大红纱灯开道,笙箫唢呐齐奏,车马轿夫前簇后拥,轿面四闭,新娘不得与外界接触,若路人相遇,即躲避让道。来到男家村头和门首,鞭炮齐鸣,并按规定的时辰和方向落轿。即有人点燃草束绕新娘所乘彩轿一周,称之“燎轿”,传说可以驱除邪气与不祥。在鼓乐及鞭炮声中,由娶女婆和陪女扶驾新娘进入大门,脚踏红毡(曰倒毡),至院内摆设的香案前,与新郎并立,行拜天地之礼,礼毕,新娘入洞房。有的地方入洞房时,男家长辈则在院子里撒大枣、栗子、花生(有的地方缝在被角内或装入枕头内),亦取谐音“早得贵子,并男女花着生”之意。洞房花烛高照,新郎揭去新娘的蒙头红,同吃“宽心面”、共饮“交杯酒”,并例行填枕等仪式,新娘开始“坐帐”,亦称“坐床”,多为一天。是日,不论辈份大小,好事者大闹洞房,直至深夜。新婚夫妇睡下后,有青年男女窗下“听房”(听悄悄话)的旧俗。新婚日,男家张灯结彩,帖红喜联,杀猪宰羊,盛宴款待亲友。境内还有抢娶的风俗。即同时同村若有多家娶亲者,则认为谁抢在前头谁家吉祥。故迎娶的时辰多在黎明之前。

  住日子、会亲家婚后第三天,新娘回娘家住两日,曰“住对日”,或女家下帖接闺女请女婿。,新郎、新娘双方同去岳家,此谓“回门”或“认亲”(俗说“接三天”)。女家设宴款待女婿,俗称“请女婿”。接三天回来,新娘拜见公婆及近族长辈,并祭告于祖祠或去祖茔祭奠,然后下厨房做饭。至第六日,男家复设宴“会亲家”,同时宴请至亲好友。聊城一带除3天回门外,娘家人还要接6天、9天、12天等;同时还有“住对月”的风俗,即新婚后一个月,娘家人把新娘接回去住几天,然后送回婆家。这种风俗至今存在。至此,整个婚礼程序结束。如此繁缛礼节,贫寒人家难以讲究,极贫者则由老人陪同新娘持一小包袱至男家即为完婚。

  建国前,境内男女早婚现象较为普遍。富裕之家多有十几岁甚至八九岁即成婚娶妻者,女子的结婚年龄多在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之间,有的“童养媳”十二三岁即被迫“圆房”成婚。另外,男子可以一夫多妻,除“正配”以外,其他均称为“妾”。未婚青年男女死后,也有的经人撮合将尸骨并葬一处,配成“冥婚”,亦称“结鬼亲”,或叫“阴亲”。贫困者无力娶妻,亦有入赘于女家成婚者,俗称“倒插门”,或“招养老女婿”。还有抢婚(多为寡妇再嫁)、近亲结婚等陋俗,建国后均被革除。

  嫁女忌讳较多,如做嫁衣忌用寡妇及儿女不全者,寡妇不当送女婆,姑姑不迎娶新娘,姨、嫂不送娶,俗云:“姑不娶,姨不送,嫂子送了光着腚”。

  建国后,人民政府大力提倡自由恋爱和喜事新办,繁缛礼节多被革除。城乡自由恋爱者增多,但多数仍需媒人说合。双方认为合适,即安排见面,若互相有意,双方交换手绢或钢笔之类,此谓“换手绢”或曰“小见面”,然后约定订婚日期和仪式。订婚日,男方携带重金、重礼送至女家,女家设宴待客,即为“定婚”。女方同意后,择日到男家,称“认家”,男家长辈给“见面礼”。多有趁此照定婚像者,个别仍有换帖者。到了国家规定年龄,男女同到政府登记领取结婚证。多数认为不举行婚礼不谓结婚,故多另行婚礼。婚礼较之过去大为简便,一般由婆家用车辆接新娘,也有娘家送来者。新婚之日,男家张灯结彩,燃放鞭炮,盛宴宾朋。闹房之俗依然。城镇青年视举行集体婚礼或旅游结婚为时髦,简便文明,愈来愈兴。但是,门当户对的旧观念还根深蒂固,仍有恋爱不自由、索要彩礼、变相买卖婚姻、包办婚姻及早婚等现象。

  凡结婚者,男方亲友街坊多有道喜者。至亲厚友贺礼较厚,一般多送喜幛。喜幛一般有布料,亦有丝绸、毛料、被面、毛毯等,也有送工艺装饰品者,讲究实用的则送炊具、茶具等生活用品。街坊一般关系者多“凑份子”相贺(多为现金),每份多少不等。现金用红纸包好,俗称“红包”。主家下帖宴请送礼者。近年,喜宴之风愈来愈盛,规格也越来越高。女方在出嫁之前,亲友多送些衣料、时装等物品,以示祝贺,也有相助之意。

  下面是现在聊城结婚的具体细节,供你参考:

  山东聊城冠县一带农村结婚习俗(细节)

  参加了个婚礼,是聊城冠县那边的,挺热闹把过程写下来,与大家同乐!!

  新娘新郎是媒人介绍的,(现在农村大多数也是自由恋爱了,介绍的越来越少了)不过在介绍之前他们就认

  识,是小学同学

  结婚前一些时间,女方家里准备好了嫁装,等结婚那天女方带入男方家里而男方准备好的是:一座新房子,再加床等用品结婚前几天,新娘要找好伴娘和化妆盘头的人员伴娘一般是自己院里的(直系或旁系亲属)

  结婚当天早上,新郎家先出车来新娘家拉嫁装(这一趟新郎不来),等拉走嫁装之后新郎等一队人马浩浩荡荡的来到新娘家,进新娘家后,要亲手给新娘带上喜花,女方要准备给他们做喜面然后新郎和女方全家人合影冬天新娘穿的一般都是里面套着一身红的套装,外面套婚纱,婚纱外面披两条红绸缎(也有披一条的)新娘要离开娘家,伤心的哭泣,不想离开新娘上车时,要换双新鞋再上车然后就一路的回新郎家去了记得回去的路和来时的路一定不要是一条,不能走回头路新娘要随身带的有:铜镜和糖果,在半路时,新娘把铜镜翻到正面来,是辟邪的

  来到新娘家,新郎把新娘从车里抱到院子里,院子里有好多男方院里的人,在院子的上头摆上两把椅子,是让新郎的父母坐的他们在院子里举行了:一拜天地,二拜爹妈,夫妻对拜的礼节在举行仪式的中间,有好多人和新娘新郎闹,让他们抱一个,还有人跑过去把两人推到一块越闹越旺,如果没人闹的话,就显得不太好啦然后让新娘入东屋或西屋里吃喜面,新娘子吃了不能咽,得吐到门后面,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然后新娘进喜房,里面的人把门关上,不让进,给新娘新郎出难题,让新郎把新娘抱起来,应该说是举起来,让里面的人看到为止进入喜房,又是一顿闹闹一会,就该新娘子给大家磕头了,其实也不是真磕,主老婆婆喊着人名,最后掬一个躬就行了磕完头,亲朋好友都开始拿"头钱"都拿完后,让新郎妈当面数,最后由她出钱凑个整数,给新娘收着这些都完后,开始吃饭,新郎家自己请的厨师,在自家做每个村上都有这样的厨师,手艺很不错在吃饭期间,新郎和几个人轮番敬酒,新郎不喝再后来就是双方父母聚聚,在见面时,摆上好菜好茶,但谁都不能动,只能看,这是习俗,不知道什么原因

  然后新娘子随父母回家,等新郎晚上去接回来接回来后,可就是进入了闹洞房阶段了,不过俺没参加,没能见识当晚的热闹忙忙碌碌的一天过去了,再接下来就是每天都有男方院里的人请新娘吃饭,认认门

  刘小宝:尊敬的各位领导,北京市的亲爱的朋友们,过年好!

  鼠年到了,我代表我们鼠辈,祝愿鼠年见大喜,鼠胆似熊皮,鼠肚能撑船,鼠目望

  千里! 另外今天又是我的老同学,结婚大喜的日子,好,吉时已到,

  本司仪郑重宣布,婚礼现在开始,下面有请我的老同学新郎阿巩携新娘,是谁我还不知道,

  入场奏乐!

  冯 巩: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位朋友 各位来宾 咱们北京的父老兄弟姐妹们

  我又结婚了!

  刘小宝:恭喜你啊

  冯 巩:同喜

  刘小宝:等会儿

  冯 巩:你要干吗

  刘小宝:我想参观参观

  冯 巩:你拿回去

  你刚给你媳妇离婚,感情上正处于饥饿期,所以你一定要牢记你妈的教导,自己饿的在难受

  也别惦记着邻居的回锅肉

  刘小宝:我我早改吃素了

  好 接下来我们欢迎新郎为新娘掀盖头, 额……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脸,你的脸儿细又长啊,好像那夜里的月亮,你的脸儿细又长啊,好像那夜里的月亮掀盖头

  流小宝:你娶的是我媳妇儿??

  冯 巩:这 这不应该做的嘛

  刘小宝:你应该做

  宋 宁:哎哎……他这是怎么了

  冯 巩:坏了 他死机了

  宋 宁:啊……

  冯 巩:没事 三十秒后重新启动

  宋 宁:咱这玩笑是不是开大发了

  冯 巩:对重症就得用猛药,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一次假结婚,目的是希望他们能破镜重圆,你们支持我吗?

  谢谢……在座的,都是我的亲友团哪

  刘小宝:喔……

  宋 宁:开机了

  刘小宝:喔……

  冯 巩:改震动的了

  刘小宝:老同学,你真行,我刚给她分手,你就给我玩个前仆后继,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冯 巩:前浪倒在了沙滩上

  刘小宝:可你浪在大能不能娶我媳妇儿啊

  冯 巩:自从你们俩办完离婚手续,她就不一定是谁家的媳妇儿喽

  刘小宝:她从前毕竟是我的

  冯 巩:以后你就交给我吧

  刘小宝:这个!咱们可是老同学

  冯 巩:现在不是流行杀熟嘛

  刘小宝:朋友妻不可欺

  冯 巩:你放心,我不客气

  刘小宝:我不跟你说,你这么做,你不怕受到舆论的谴责

  冯 巩:娶朋友的媳妇儿,让别人说去吧

  刘小宝:老婆……

  冯 巩:别,前老婆

  刘小宝:前老婆,你下岗再就业的速度也太快了

  宋 宁:看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重头再来

  冯 巩:好

  宋 宁: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冯 巩: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刘小宝:等等

  冯 巩:我们正互动呢,看成败,人生豪迈

  刘小宝:你还唱

  冯 巩:我这腿还没有放下来呢

  刘小宝:咱们毕竟是夫妻一场, 情不在 梦也不在 我今天就不该来

  冯 巩:你站住,你干吗去啊

  刘小宝:回家

  冯 巩:你是干嘛的

  刘小宝:婚礼主持

  冯 巩:你主持人不好好主持你回家干嘛

  刘小宝:不是,我再主持也不能给我媳妇儿当主持吧

  冯 巩:你怎么这么没良心哪,别人家媳妇儿结婚你有求必应,如今你自己家的媳妇儿嫁人,你却袖手旁观

  刘小宝:那你说我应该怎么办

  冯 巩:你应该扶上马送一程嘛

  刘小宝:这个 好 我媳妇儿都归你了 还要扶上马送一程好 朋友们 接下来是我们婚礼的开场戏 夫妻喝交杯酒 上二国头

  冯 巩:我们不会喝酒

  刘小宝:我知道,高度的, 朋友们 接下来我们有请二位新人共同举杯,我们要胳膊双肘相对 内心自我陶醉 两眼深藏妩 媚 一杯美酒下去 干 我让你们喝成终身残废 为了一生一世, 干

  宋 宁:为了相爱永远 前老公 你替我干

  刘小宝:我替你

  宋 宁:以前不都是你替吗

  刘小宝:不这 不对 以后也是我替呀 我看呀小子灌你酒 我喝不死他 干

  你没喝?

  冯 巩:我不会喝

  冯 巩:老婆 你替我干

  刘小宝:别介她替你干 谁替她啊

  宋 宁:你

  刘小宝:我

  宋 宁:咱不差这一杯

  刘小宝:不是对 能替老婆喝酒的男人 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 干

  哎 不对 她现在是你老婆

  冯 巩:只要能把酒喝掉 是谁老婆不重要

  刘小宝:不对不对,重要 朋友们 接下来是我们婚礼的重头戏由新郎向新娘求婚 磕头 磕响头

  冯 巩:你们家结婚给媳妇儿磕头啊

  刘小宝:啊我磕了

  冯 巩:你当年磕了吗?

  刘小宝:我磕了

  冯 巩:我不信

  刘小宝:你凭什么不信

  冯 巩:你真磕了

  刘小宝:我真磕了

  冯 巩:你当时怎么磕的

  刘小宝:我就这么磕的亲爱的 嫁给我吧

  怎么样

  冯 巩:什么怎么样

  刘小宝:我磕完了

  冯 巩:我怎么没看见

  刘小宝:大家都看见了是吧

  冯 巩:你看见了吗 没看见 都没看见

  刘小宝:好好好没看见 好好好 那咱们就看一下

  冯 巩:你干什么你 你这打桩呢你这儿 真磕啊 亲爱的你能嫁 这是多么熟悉的脚啊

  郭 月:这是多么熟悉的脸啊

  臭小子 我在家包饺子的功夫 你跑这娶媳妇来了

  冯 巩:我本来想请你给我当伴娘的

  郭 月:你说嘛你 还当伴娘

  宋 宁:她 她是谁呀

  冯 巩:她是我老婆

  宋 宁:掐死你

  刘小宝:合着你没离婚哪

  冯 巩:她说我离不离 她 她 她不在乎

  刘小宝:你们家锅里有剩饭还跑我们家锅里抓馒头

  郭 月:怎么说话呢啊 谁是剩饭 谁是剩饭 这抓你们家馒头了我还抓你们家花卷呢 服吗

  冯 巩:服吗?

  郭 月:服嘛 你竟然背着我干出这种事来 我现在就给你离婚

  冯 巩:你给我离婚 你一个人怎么生活啊

  刘小宝:嫂子我不是还单身着呢嘛

  郭 月:哪儿凉快去哪待着去 自己媳妇儿嫁人 还湉着个脸当司仪呢看你那摸样

  冯 巩:他长的跟地雷似的 好嘛 局部地区有雷雨

  郭 月:走 咱现在就离去‘

  冯 巩:我不走 我不去

  郭 月:你不去 我去

  冯 巩:你回来

  郭 月:你干嘛

  刘小宝:你也有今天哪哈哈

  冯 巩:呸 我们这么做不都为了你吗?你当初非要跟他离婚,可离了你就后悔,你说你舍不得,你听说她离开你以后,开

  了个花店,你

  你自己不去买花,你动员我们这些亲友团轮流去花店,我爸爸都八十多岁的人了,让他撺缀着天天去买花,买了花之

  后没地儿搁,

  他就站在胡同口啊,见了老太太就送,送的全胡同老头,没有一个跟我爸爸玩的

  刘小宝:那回头我陪咱爸玩行吗

  冯 巩:那天我儿子放学,说他们班一个同学写了一篇作文,把大伙都念哭了,标题是《爸爸》

  刘小宝:怎么念的

  冯 巩:我从小就是我爸的粉丝,他长的倍爱人,他头像葫芦娃,脸像机器猫,腿像阿童木,身材像忍者神龟,随便一组

  装,他就是我心中的变形金刚,可后来我发现,他真的变了形了,他经常为一点小事,跟我妈妈整宿的PK,有一天他竟然

  说他要走 他就在也不会来了,我当时就急了,我跑到院里把他自行车气门芯给拔了,可第二天他愣是骑着俩钢圈冒着火

  星子就跑了,当天晚上我就做了个梦,我梦见哪吒骑俩风火轮到我们家来了,我仔细一看我爸爸,我一头扎进他的怀里说,爸爸,你可回来了,我倍儿想你爸爸,嗨爸爸,你怎么才踩俩风火轮来啊,你要是踩这五个来,您就是奥运形象大使啊。

  这孩子就是你的儿子

  刘小宝:好儿子

  宋 宁:我的好儿子

  郭 月:哎 妹子 你自己有 亲我的干嘛

  冯 巩:只要他们能和睦 谁亲我都行

  郭 月:不行 老公 合着今天你们可是故意做了个局,想让这傻小子浪子回头

  冯 巩:就这意思啊,朋友们,我们今天的婚礼 就到此结束了 那边还有四个媳妇儿 等我结婚呢

  郭 月:还去啊 咱们应该将今天的婚礼进行到底,下面我宣布进行婚礼的压轴戏,夫妻双方入洞房,走啊,奏乐

  停 你干嘛去

  冯 巩:我不是入洞房去嘛

  郭 月:哎呀 人家入洞房,有你嘛事,过来,啊

  冯 巩:啊

  郭 月:老公 老公 打疼了吧 咱们的洞房在这边真的 几位 我可就不客气了啊

亲戚,本应是带来温暖的人,再不济,也不是带来灾难的人。

可如今年轻人,不怕老板、不怕同事、不怕父母,就怕那些八竿子打不着亲戚,过年聚会哪儿也不去,仿佛躲瘟神一般,躲着那些令人糟心的亲戚。

高考了吗?学习怎么样啊?呦,考得这么次啊,不如我家孩子,我给你说啊……

呦,考得这么好啊,嗐,不就比我们家谁谁谁高几分,好大学没什么用,不如跟我们家那个似的,考个专科,早找工作,你说你大男人上学……

知乎上有一句话,对亲戚的概括非常准确:在你落魄的时候看不起你,在你过得好的时候挤兑你。

这种亲戚,完全可以用我国相声表演艺术家,郭德纲先生的段子形容:你不戴帽子的时候,亲戚问你,你怎么不戴帽子呢?在你戴帽子的时候,亲戚又问你,谁让你戴帽子的?

那种不知道算是亲戚,还是朋友的人,用亲戚的语气,哪壶不卡提哪壶。

仁、义、礼、智、信,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一丝应该有的样子,毫无界限感。

前日,一对新人的婚礼,便是被这群没有边界感的亲戚搅黄的。

这对新人在相亲中认识,对这种形式不抱希望的彼此,结识后发现相见恨晚。

很快,双方开始筹备婚礼,由于双方家庭条件差不多,也没有贪婪之徒,所以双方的彩礼、车房很快就谈妥了。

结婚前一个星期,二人领了结婚证,并且执宾演练了一下婚礼内容,在场众人全部表示满意。

可是在婚礼当天,出了乱子。

在新郎进门迎娶新娘时,新郎按照之前说好的,改口钱、糖果,挨个分发。

可是有些女方亲戚不守规矩,多次要钱,虽然男方为了息事宁人给了钱,但此时节已经有了火药桶。

当忍过了种种屈辱戏耍后,终于迎娶到了新娘。

可是女方不守规矩的亲戚实在是无礼,在新人向父母敬茶时,出来挑事。

按照当地规矩,二位新人应该对着新娘父母鞠躬、敬茶、改口,然后收取新娘父母的改口钱。而且计划上也是如此。

如此简单的流程,被一位女方亲戚硬生生毁掉了婚礼。

一位女方亲戚站出来起哄,说要新人双膝跪地,新郎忍了。

随后这位亲戚又喊道,要让新郎磕三个响头。新郎本想忍了,被家里年纪大的长辈拉了起来。男方亲戚忍不住了,站起来说到:我们那边的规矩是只在清明的时候给死人磕头。

新娘父母本来把改口钱递了过去,却被女方亲戚拦了回来。大妈们说如果此时给了,女方今后一定被男方看不起。

双方亲戚开始大打出手,新郎受了伤,人数少,开着婚车跑了。

此后在气头上的男方,提出退彩礼钱,赔偿损失。

过后,有意妥协,想重办宴席的女方再度和男方吵了起来。

这种没有界限感、瞎胡闹般的亲戚,无非是在给他人的人生添乱。

笔者认为,并且一直以来都是,当有亲戚心理没数,失去边界感的时候,三言两语还回去,和流氓相处的最好方法就是互拼下线,不然就会像水蛭一样吸住你的伤口。

          藏族是我们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个,他们最先的时候就是世代居住在青藏高原的原住民。藏族的人口还是少数民族中非常多的,而且分布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都有,全世界的藏族人口差不多有将近七百五十万。            

             藏族的历史非常的重要,在我国是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有独属于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有自己的 文化底蕴。他们还有自己的信仰,他们很多都信仰藏传佛教。藏族的其他方面也有很多的成就。尤其就是藏医和藏族的雕刻都是闻名的。他们的藏医医学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发达程度难以想象。              

         藏族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对于礼仪也是十分的重视。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他们在日常的时候遇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礼数。例如在平时遇到尊敬的人或者长者的话,都要脱帽,还要弯腰四十五度。平辈只需要轻轻点头就好。这就是一种礼貌。              

         献哈达就是藏族人待客的最高的礼遇。对来访的客人表示最高的礼节,表达自己的真诚的敬意和欢迎。这个哈达就是白色的纱巾或者丝绸。有时候也有浅蓝色的,还有淡**的。当然白色就是最为常见的。            

     他们藏族人在朝觐佛像,佛塔还有拜访的时候,要磕头。不是普通的磕头,而是要磕长头,就是双手合掌举过头顶,在头顶,额头胸口的地方,要拱揖三次。然后匍伏在地上。然后伸直双手。这就是磕长头。这个就是表示自己的尊敬和祝福的意思。

  婚庆主持词

  1 安场

  大家好!稍等片刻咱们这次庄严而神圣的新婚庆典仪式就要开始了。首先有请双方主婚人到前面就座;首先,请允许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来自英雄辈出的水泊梁山,我就是《水浒传》里那位英俊潇洒、武功超群、QQ聊天、网络游戏,全部精通的帅哥——武松(新郎名)-------武大郎

  凭借着我和新郎的交往得到了新娘的力支持,赢得了这次现场直播主持的机会。

  ——感谢新郎 ,感谢新娘,感谢大家,感谢网络游戏,感谢QQ聊天室和网易泡泡堂、、、、、

  2、开场词

  尊敬的的各位亲朋好友大家好,喜鹊喜期抱喜讯,喜男喜女唱喜歌,喜时喜辰喜相逢,喜烟喜酒迎喜客。今天空气飘香喜从天降,典礼现场欢声笑语喜气满堂。,很高兴大家来参加XX先生和XX的结婚典礼。我代表二位新人向各位的到来表示忠心的感谢!

  3、 宣布开场

  今天是公元200#年的#月#号,农历#月#日。今天最高兴的要数我们的新娘新郎了。

  (大声):有请新娘新郎入场!大家掌声欢迎!

  《放鞭炮、奏《猪八戒背媳妇》)

  (旁白):盼望着,盼望着,猪八戒来了,不,新郎官来了,新媳妇来了。

  新娘高兴得扶着新郎才能走,新郎高兴得要新娘扶着才能走;

  伴娘伴郎,在用秒表记录着世界上最幸福、最漫长的脚步;

  可爱的金童玉女 ,在前面,引领着金光大道。

  真可谓:一见钟情,两厢情愿,三生有幸,四季同心,五子登科,六六大顺,七星报喜,八面呈祥,久久长长,十分美满。》

  我们的新娘和新郎正款步走向红地毯,手挽着手,她们一路走来,肩并着肩,沐浴着欢乐和朋友们祝福的目光,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各位来宾,今天我们的X先生和S怀着两颗彼此相爱的心,终于走上了这庄严神圣的婚礼圣堂!

  4采访新人

  接下来允许我向各位来宾介绍一下今天的二位新人,请看我们的新娘:万种风情!万般妩媚!万分柔情!万分蜜意!回头一笑百媚生,超级女声无颜色!此人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哪。(提高声音)大家说,对不对?

  (哄闹应答中,大声):我们的新郎眼光真独到!

  再看我们的新郎:有一点点高度,一点点风采,一点点风度;一点点人才。(提高声音)对不对?

  (哄闹应答中,大声):可就是这一点点,打动了新娘的芳心若水三千,只取一瓢!才子三千,只求XX。佳丽三千,只娶XX。

  请问X先生,您愿意娶您身边这位X为您的妻子吗?从今以后,无论新娘是窈窕淑女还是母夜叉;无论新娘是青春年少还是白发苍苍,你都愿意娶她为妻吗?

  (愿意)

  无论新娘是只上厅堂还是不下厨房,无论新娘是柔情似水还是横眉怒眼,你都愿意她做你的妻子吗?(愿意)

  那么好请问Y:您愿意嫁给在您身边这位X先生为您的丈夫吗?无论新郎的工资是几百、上千,还是几万、几十万;无论工资上交50%、100%还是200% ;无论是交工资还是不交;您,都愿意他做您的丈夫吗?

  (愿意)

  无论新郎是骑毛驴还是蹬烂自行车;无论新郎是喝东西南北风和还是山珍海味;无论新郎是住中南海还是秋杜甫草堂,您——都愿意他做您的老公吗?

  (愿意)

  (大声):大家听清楚没有?

  。大家都听清楚了!都愿意!而且,也得到了公证员的认可。

  那,以啥为证呢?

  天为证,地为证,来宾为证,掌声为证,笑声为证,摄像师为证,伴娘伴郎为证,金童玉女为证,亲朋好友为证!

  但,最重要的,要以信物为证!——纳投名状来:

  下面,有请新娘新郎交换信物。

  什么信物呢? 哦,是—— 猪八戒的手指,简称“戒指”!

  (交换戒指,背景音乐,轻扬)

  旁白:这是一块石头,一块普通的石头,一块精美的石头,一块疯狂的石头;普通的石头见证岁月的苍桑、爱情的坚强,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唱出了爱情的幸福和美满,这一块疯狂的石头,见证着历史,见证着责任,见证着承诺。

  有请新娘新娘交换戒指————

  (新郎给新娘戴时),这一戴,戴上了国家工商总局认可的注册商标——中国名牌!XX

  牌!

  (新娘给新郎戴时):这一戴,戴上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注册商标——世界名牌!

  XX牌

  现在,你们就是——原装正版的通过了ISO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两口子了。

  (鼓响三声)

  5开香槟喝交杯酒

  以后的生活也将会是杯中美酒一样的滋润,一样的流淌;这需要新人两双手共同的把握, 需要他们两颗心相互的寄托,日子因此而绵延流长 请新郎新娘互敬交杯美酒象征着他们俩永远的甜甜蜜蜜,恩恩爱爱,。问新人香不香甜不甜。简简单单的3字胜过千言万语。

  5证婚人

  下面我们有请今天婚礼的证婚人:。。。先生上台致证婚词。感谢。。。先生的精彩发言

  6三拜

  下面,进入感恩篇——磕头要磕响(同时礼仪举KV版,从台左走到台右,背景音乐短——主持示意停)

  新娘新郎听令:(大声):一拜宾客——

  (面向来宾)

  一鞠躬,感谢你们身体的支持,劳累你们高贵的脚步!金贵的身体!

  二鞠躬,感谢您们目光的支持,感谢 你们一如既往的关怀!

  三鞠躬,感谢你们掌声的支持,有你们的鼓励,新娘新郎,才会大胆的走到今天。

  四鞠躬,感谢你们经济的支持,不仅带来了祝福,还带来了红包。

  感谢你们的支持! 感谢你们的关怀! 感谢你们的红包!

  接下来,有请双方父母大人上场。

  (背景音乐,旁白):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父母四人坐定)

  新娘新郎听令:请问,坐在你们面前的是谁?(父母)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该如何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呢?

  大家说呢?

  (七嘴八舌),该磕头时就磕头哇!千个!万个!都不够哇!

  磕一万个头?

  要不:。先磕3个。剩下的,按揭。我们要与时俱进哈。那按揭的期限呢?

  (新娘):一辈子!

  (新郎):如要加个具体的时间呢?—— 一 万 年!

  (大声):二拜高堂:

  (男女一齐)

  第一磕:永远淘气的孩子给你们磕头了!

  第二磕:永远努力的孩子给你们磕头了!

  第三磕:永远爱着你们的孩子给你们磕头了!

  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都无法表达儿女对父母的感谢。

  这里,就让我们的新娘新郎给父母献上一杯清茶!

  因为,一切,尽在清茶中。(新娘新郎给父母献茶)

  一杯清茶,一份感谢!一杯清茶,一份祝福!

  一杯清茶,一生感谢!一杯清茶,一生祝福!

  (父母给新娘新郎红包)

  看见了吗?还有大红包!这可是世界上最大的红包。

  因为,他装的是岂止是人民币,而是父母对儿女的挚爱!对儿女的祝福!对儿女的牵挂!对儿女的依恋!

  祝福新娘新郎的父母们,健康长寿!也祝福天下所有的父母们,长寿健康!

  接下来,有请新娘新郎,

  (大声):夫妻对拜!新郎想说些什么(我爱你)

  主持人:什么是“真情”?什么是真诚?什么是忠诚?什么是缘分?一切尽在不言中!

  此时无声胜有声。

  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对最幸福的人。

  掌声中,由伴娘伴郎缓缓扶起。

  常言道:十年修的同船渡,百年修的共枕眠。今生相伴实不易,千里姻缘情线牵。

  7主婚词

  在今天这个大喜日子里,其实最高兴的肯定是两位新人的父母了。望着自己含辛茹苦培养成才的孩子,就在今天即将开始拥有自己组建的小家庭,而今天,除了对新人表示最诚挚的祝福外,更应该对新人的双方父母表示敬佩与感谢,所以,请大家用最最热烈的掌声有请今天婚礼的主婚人新郎新娘的父母登场。(出场站定)

  站在我们新郎旁边的这二位就是我们新娘的父母。父亲: 先生; 母亲: 女士。站在我们新娘旁边的这二位就是今天新郎的父母,父亲: 先生 ;母亲: 女士。

  同样我们掌声欢迎二位的到来,此刻我想他们一定有很多的心理话想说给二位新人听,

  好首先我们就有请XX先生说说他的心理话,好下面有请XX先生致主婚词(感谢X爸爸的发言字字情真意切)

  听完新娘父亲的致词。我们再听听新郎父亲是怎么说的),(感谢父亲的发言,饱含了殷殷的希望二位牢记在心)

  常言道:十年修的同船渡,百年修的共枕眠。今生相伴实不易,千里姻缘情线牵。

  8 结束

  好!各位领导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今天的新婚庆典到此告一段落。

  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的是2008年“XX杯 ”喝喜酒比赛。

  开赛前,先送我们在座的 所有来宾一副对联。

  上联是: 吃,吃尽桌上美味不浪费。下联是: 喝,喝尽幸福美酒不要喝醉。

  横批是赵本山的一句 名言: 吃好喝好!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新娘新郎,祝愿所有来宾朋友们:

  读书的,都考北大清华!上班的,都加薪晋级!当官的,都步步高升!经商的,都财源广进!养老的,都健康长寿!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北京人结婚是怎么的呢老北京 文化 的准新人们可以来了解一下北京人结婚讲的什么“礼”。下面我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北京结婚礼仪流程,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北京结婚礼仪流程

 北平昔称北京,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改置北平特别市,十九年又改称北平市,直属行政院管辖,简称院辖市,位币河北省的北部。因有“文化故都”之称,其习俗对社会生活之影响,当更深远。

 按北平婚礼,一般常见者有四种,所谓北礼、南礼、旗礼、回礼;不过自民国以来,“南礼”似乎融会于“北礼”之中,进而统称“北平婚礼”了。

 一、合婚

 合婚之俗,并非一市一县所独有,全国各地大多如此,当然北平也不例外。在北方记一个人的年岁,最重十二生肖,尤其婚姻大事,都以生肖属相的相生相克取决行止。

 人们为子女择偶,必须经“媒人”往返两家“提亲”,其步骤是,先由媒人问明女孩的生肖属相,并索取“八字”,把女孩的“八字”送到男家,再索取男孩的“八字”复送女家,双方互请“算命先生”算命,如男女命中没有相克之处,且有成亲的可能时,才进行议婚,否则虽然“门当户对”也只有作罢了,此举俗称“合婚”。

 议婚能否成功,最大的关键,全在合婚的“算命先生”一言而定。因此如其中一方极盼能成好事,竟有预先向合婚“算命先生”行贿的人家。

 俗语说:“白马犯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错,龙兔泪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男女有以上相犯的属相,婚事就难以说合了。反之,倘二人的属相相生,别的条件就都可通融。相宜匹配的属相是:“鼠配牛,虎配猪。羊配兔,马配狗。”这是男女两造最重视的。又:男家求亲,最忌 属虎 、 属羊 的姑娘。俗语说:“虎进门,必伤人。”而属羊的姑娘也有“命硬克夫”之说。因此倘有女家急于求偶,而极中意某家男孩时,为达到目的,常常隐匿真实属相,否则就难以成功。

 二、相亲

 合婚结果,如双方属相不相犯时,第二步手续就是相亲,由双方家长会同媒人,约定场所,或在任何一方的家中相见,俗语叫“相亲”。双方所注意的,是男女相貌是否端正,肢体有无残废,此举多半是由媒人陪同男家的人约在女家相聚,但也有约在男家的,届时女家更要留意男家的家庭情形,及经济状况。倘若见室内陈设豪华,则以为其家境富裕,当然乐意攀亲;若见室内萧条,家徒四壁,而且子女众多,则以为其家境贫困,议婚时就会采消极态度了。

 相亲的结果如双方都很满意时,再根据男女八字检查二人的“三堂”。所谓“三堂”,就是查双方父母有无相妨之处。倘能得吉,然后就写婚书,且将上轿、下轿和拜天地的时辰、方位,以及纳币、亲迎的日期,都详细的写在婚书上。

 三、放小定

 男女双方都认为可以成亲时,下一步就是下“小定”礼。“小定”的礼物,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普通人家差不多都是四盒礼。如金镯子、戒指、如意、以及钗钏钻珥之类的各种首饰,分装两盒;衣料及绣花裙子等物,也装成两盒。首饰都是以纯金为主,其次是包金,再次也有买银镯子的,当然要以双方社会阶级及经济情况而定。

 当天女家要摆设整桌酒席,款待来下礼的大媒,讲究的人家,还有二十样果子,这些果子是四荤、四蜜、四干、四鲜、四点心等。女家收到男家的礼物之后,也要回送男家四样礼物,如:文房四宝一盒,靴(鞋)帽一盒,长袍马褂一盒、衣料一盒。这些礼物就在当天烦请媒人带回,送到男家。

 四、择日子

 北平结婚很少在旧历正月,订婚也很少在腊月,因正月娶媳妇主妨公婆,腊月订婚主克败婆家,所以有:“正不娶,腊不订”之谚。但无论在何时迎娶,必须要选择一个好日子。而且男家在选择好日子的前几日,一定要请媒人去女家,询明姑娘的“小日子”。即月信日期暴在上半月或下半月,以便选定吉日,据说,若迎娶时适值新娘月信来潮,有“红马上床,家败人亡”之说,所以都很重视。若新郎年幼,未入洞房之前,作父母的必谆谆告诫,勿行逾节,惟恐洞房之夜新娘即受孕,则所生之孩子,叫“迈门子”,大不吉利。因此“择日子”是非常重要的。

 五、放大定

 迎娶的日子决定之后,紧接着就是“放大定”,又称“通讯过礼”。在婚姻过程中,这个礼节很重要,所以仪式也很隆重。除“龙凤帖”具有特殊意义外,其他礼物与“小定礼”都差不多。礼物的数最和品质,虽无一定标准,但在原则上,都是分为“四色”礼。如:

 (一)衣料首饰类 有已裁制好的衣服,也有衣料以及各种首饰。

 (二)酒肉食品类 有双鹅双酒、羊腿、肘子(即蹄膀)及各样蒸食。

 (三)面食类 有龙凤饼、水晶糕及各样喜点。

 (四)果食类 有四干果、四鲜果。

 在这些礼物中的双鹅、双酒以及各种果食,都具有深远的抽象喜意,譬如以酒来说,自古以来,无论任何喜庆,莫不讲究“羊羔美酒”,或谓“无酒不成席”,证明酒礼是不可缺少的。而鹅是从古礼用雁演变而来的,因古礼的六礼中,有五礼都用雁,主要是因雁是一种信鸟,婚姻大事不可儿戏,双方都要守信。但北方雁甚难得,所以就以鹅代替。按一般习俗,这双鹅双酒,女家只收半数——一只鹅、一坛酒。另一半就在当天请媒人退还男家,这是女家对男家的一种礼貌。至于果食,更有趣味性的意思。如四干果中必有:红枣,花生、桂圆、栗子等四种,这是取“枣(早)生桂(贵)子”的意思。如在四鲜果中有苹果,就象征“平平安安”,但绝对不可用梨,因“梨”与“离”同音,要避免夫妻“分离”之嫌。总之,被选用的果子,都各具不同的吉祥意义。

 “放大定”之礼,不比平常,除两位大媒必须参加,并负责“过礼”外,新郎的母亲也要参加,也有另请亲友中的女眷二人一块儿参加的。而女家则象“放小定”时一样款待;把所有的礼物都分装在箱、盒里,并加以红封条,届时雇工人抬着送到女家,两人一抬,普通人家都是送四抬礼,有钱人家则多送八抬。女家收到礼品后,照例由幼童当面开礼盒。在开盒之前要先向礼盒作三个揖,再用手拍礼盒三下,然后把封条撕去。打开礼盒时必先看到一个红封套,里边放有银元或铜元若干枚,这都归开礼盒的幼童所得。首饰盒里有一付镯子,一定要由新郎的母亲给姑娘带在腕上。带镯子时还要说些吉利话,如:“白头楷老,吉祥如意”等词句。据说此举的用意,是为了新娘过门后要听婆婆的话,以防婆媳间不和睦。

 事后,女家必将男家送来的龙凤喜饼以及各种点心,分给亲友,借以宣扬女儿待嫁有期。亲友们也都分宴待嫁姑娘,并赠送一些胭脂、宫粉或衣料等物,俗语叫“添箱”。

 六、送嫁妆

 送嫁妆是女家的事,大约都是在吉期前一两天举行。

 把所有的陪嫁,分装在箱子及食盒里,雇人抬着,两人一抬,由新郎的兄弟押送到男家,据李家瑞编的《北平风俗类征》记载:“前一日,女家请男宾四人,六人或八人送妆,男家亦请人迎妆,物以抬数计,中等之家,大半为二十四抬,三十二抬,四十八抬,富者则自数十抬至百馀抬不等,贫者则十六抬,十二抬,再次则仅备女子常用之物若干,雇扛肩人送去,不上抬。若抬数多者,妆奁前导以鼓乐,男家迎以鼓乐,然近亦有于娶日送妆者。”从“妆奁前导以鼓乐,男家迎以鼓乐”的记载中,可以看出“送嫁妆”之举是很隆重的,有钱的人家嫁女儿,正好趁着“送嫁妆”的机会以炫耀富有,并且还有陪送土地和店铺的;陪送土地的方式,是在嫁妆的行列里,由人抬着几块土坯。要送店铺,就是把该店铺的招牌取下,一并抬送到男家。

 男家收到这些嫁妆以后,新郎要在当天去女家“谢妆”。谢妆要行磕头礼,但不作停留,磕过头之后就回家。嫁妆中的每一箱匣,都在四角上放上一个红包,有包铜元的,也有包角票的,这并无客观标准,只是象征着一些喜意而已。

 七、亲迎

 吉期一到,新郎要亲自率领仪仗前往迎娶,并且要按照《通书》上所规定的时辰出发。在起轿前,先由两个男人熏轿,并用一面镜子、一本《宪书》,向轿内幌照几下,用以驱邪。有钱的人家娶媳妇场面特别大,仪式非常隆重,各种仪仗排列的次序大约是“顶马”(在迎亲仪队中,有一人盛装骑马负责开路并指导整个行列,名曰顶马)在最前边,其次为回避牌、吹鼓手(即今之乐队)、铡锣、缀灯、旌旗等,可谓:旗、锣、伞、扇一应俱全;同时把金瓜、钺斧、朝天镫等各种兵器,也都排列在仪仗的行列里,场面之大,声势之成,实在难以形容。新郎的绿帏座轿居前,新娘的绣花大红轿随行于后,真是威风凛凛,象是“大老爷”出巡一样,此时此地之新郎,正如状元及第,难怪说结婚就是“小登科”了。

 场面大的仪仗,一排列就占满一条街。其中有两个防煞的人责任最重,他们各拿一块红毡,随行于花轿两旁。途中遇有井泉庙宇时,必须张毡遮盖新娘的花轿,以防邪魔作祟。另有娶亲太太二人,娶亲官客二人或四人。也分乘轿子一块儿随仪仗前往。照例新娘的花轿不能空着,所以必须由一个父母双全的幼童坐在里边压轿,而且手里还提一把茶壶,俗称“提茶壶的”。茶壶之中,装清水少许,豆腐一块,上插蝙蝠形红绒花一朵。因为豆腐与蝙蝠,第二字都与福字同音,象征双福临门。又在茶壶上盖四方红罗一块备用。因罗与乐音略同,象征终身快乐!男家为了能顺利达成迎娶新娘的任务,要在事先预备若干“红包”,各包铜元、制钱、或角票等,交娶亲官客见机备用;花轿抵达女家门前时,女家一定大门紧闭,娶客在外叩门,催请新娘上轿。这时女家院内必有人隔门要“红包儿”,娶客就把红封包儿,递过去之后,里边才开大门,并令吹鼓手吹打奏乐。然后娶客又把预先带来的制钱铜元等向门内投撒,俗语叫“撒满天星”。女家的执事们把娶客迎入院中,花轿也跟着抬入。女家以茶酒款待娶客,并把准备好的“子孙碗箸”放在娶客面前,请娶客带给男家。“子孙碗箸”不可磕碰损坏,否则主男女福寿不长,所以双方都认为事关重大,特别小心;此时男家的娶亲太太就把“提茶壶”的幼童所带来的红绒花及四方红罗交与女家的送亲太太,女家再请亲友中的女眷二人,一共四人分持红罗盖头的四角,先在新人面前四人传递,嘴里说:“四季平安,百年好合,白头到老,吉祥如意”等吉利话。然后把红绒花给新娘戴上,再把“红罗盖头”盖在新娘头上,娶亲太太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在花轿未到之前,女家即由家人把新娘头顶上的头发,分下一缕挽一发髻,取“结发夫妻”的意思。新娘上轿的时候,必须有人在地上逐次接铺红毡,使新娘足不沾地,由二人搀扶上轿。也有由新娘的父兄抱着新娘上轿的。新娘在轿内无论冷热,头上的“盖头”都不许摘去,虽在炎夏,也不例外。在起轿前,新娘的父母必对花轿详加检查,以策安全。起轿后仍派新娘的兄弟二人随行于花轿两旁,俗语叫“扶轿杆”。同时也请送亲太太及送亲官客一同随轿“送亲”。一直送到男家为止。

 八、拜天地

 娶亲的花轿及仪仗回到男家门前时,男家亦照例大门紧闭,说是可以煞煞新娘的性子;此时女家来的送亲官客必向前叫门,再三请求始能开门。这种情形和女家对付男家的娶客是一样的,但没有送红包儿和撒满天星之举。大门开开之后,花轿抬进庭院,要先过火盆,送亲官客和新娘的兄弟,就随着花轿进入庭院休息,男家以酒筵相款待。

 下轿的时辰一到,把花轿抬到大厅门口。执事人等各司其职,准备新娘下轿。此时新郎官先向轿门作三个揖,于是由送亲太太启开轿门,由伴嫂(即今之伴娘)搀新娘下轿。然后递给新娘一个小瓷瓶,俗称“宝瓶”,瓶内装以五谷及黄白戒指两枚或四枚。新娘把宝瓶抱在怀里,然后由伴嫂及送亲太太搀扶,姗姗而行。另由两人前后接铺红毡,使新娘脚不沾地。此时新郎已站在天地神案前,手持弓箭向新娘身上轻射三箭,借以驱除邪魔。 射箭 的姿势是射一箭退一步,然后新娘跨马鞍,走火盆,这些关节过了之后,就在供案前举行结婚大典,俗语叫“拜天地”。

 拜过天地之后,就引新娘进入洞房。事前先请两位“全福人”把炕(或新床)铺好,新娘入内便盘膝端坐帐中,俗称“坐帐”,又称“坐福”。并撒喜果于帐中,此举正如唐代“撒帐”之遗风。此时由新郎揭开新娘的“盖头”,俗语叫“初会”或叫“露脸”。遂即摘下新娘头上戴的绒花,这朵绒花,新郎可任意放置,据说放在高处即可生男,放在低处即可生女,现在看来都是迷信。但在当时因受社会背景所使然,认为一切是应该的。

 九、吃子孙饽饽

 “坐帐”之后,接着的节目就是吃子孙饽饽。子孙饽饽是送亲太太从女家带来的,仍由三位送亲太太各取一碗,分送给新夫妇交换进食。吃过子孙饽饽,又吃长寿面,长寿面是由男家准备的,取“子孙万代,长生不老”的意思。接着就是饮“交杯”酒,就是用一条红线绳子,两头各系一只酒杯,由娶亲太太送给新郎,送亲太太送给新娘,各饮半杯而再交换一次,所以叫“交杯酒”。交杯酒礼是在洞房之内举行,然在大厅里又摆一桌酒席,俗语叫“摆圆饭”或“团圆饭”。席间新郎新娘坐上座,娶亲和送亲太太及其他宾客均坐陪座。筵席一开始,新郎 新娘必须都先吃一大口馒头,据说是意味新夫妇,今后必有“满口福”的意思。

 十、闹洞房

 “闹洞房”是代表喜气的,所以家家户户,只要娶媳妇儿,就要闹洞房,而且闹的越热闹越好,既没有时间性,也没有空间性,古今皆“闹”!只是闹的程度不同而已,有些文雅之士,动口不动手,有些莽汉粗夫,则尝因酒后乱性,以致闹成过失杀人的惨剧!如应劭《风俗通》所载:“汝南张妙会杜士。士家娶妇,酒后成戏。张妙缚杜士,捶二十下,又悬足指,士遂至死……。”由此可见,闹房之俗,自两汉以降,一直是盛行不衰的。

 俗语说“三天无大小”,是指在新婚后的三天之内,不分大小(长幼)辈分,都可以参加“闹洞房”,话虽如此,实际参加的,都是平辈的。族亲方面当然是堂兄弟姐妹们,姻亲方面,就是姑表、舅表、姨表的表兄弟姐妹们,一定参加。如大家族支系旁系关系众多,参加闹房的人,也一定很多。人一多,就会七嘴八舌,甲让新娘这样,乙又让新娘那样。当然都是男女间一些难为情的举动。最时髦的举动,是让新郎与新娘“亲嘴儿”!“亲嘴儿”就是“接吻”,民国初建,虽已西风东渐,但以中国人保守的程度而论,男女青年当众“亲嘴儿”,当然也是一件大事,所以当有人喊“亲嘴儿”时,羞得新娘面红耳赤,不敢抬头,于是大家更起哄:“亲嘴儿!亲嘴儿……!”如此情形,新娘当然不堪其苦,但也无可奈何,因参加闹房的人,都是新郎的亲戚和族中兄弟姐妹,并且也是为贺喜而闹,所以多苦都要忍耐,否则越闹越凶,不但可能闹到通宵达旦,而且徒伤感情。

 闹洞房之俗,虽说很普遍,但北平究竟是一个古老的文化都市,有些人家,家长的思想过分保守,以为“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婚礼始终应在严肃气氛中举行,这种家庭当然只有“免俗”了。

 十一、分大小

 拜家庙拜祠堂统称为拜祖先,这是拜过天地之后,一个最重要的节目,因新娘“过门”之后,就是丈夫家的一员,而不拜祖先是不算数的,所以拜祖宗是很重要的。

 拜过祖先之后,就要“定名分”,俗语叫“分大小”。就是要认识婆家家庭分子中的长幼辈分。人口简单的小家庭。新娘就在洞房之夜叩拜公婆和认识家族近亲的辈分关系,惟如大家族人口众多,洞房之夜不及一一叩拜,所以必须在次日上午由妯娌陪同分别拜见。拜见长辈必须磕头,对平辈则以作揖及双手拜拜为礼。拜过家族就拜前来贺喜的亲友。并且无论拜见何人,都要夫妻同拜,俗语叫“双礼”。无论家族或亲友,要是长辈对新娘都有赏赐,普通都是送一红包,内封银元或钞票,数量多少都没一定。也有送首饰、衣料等贵重物品的,俗语叫“贺红”,亦称“见面礼”。

 十二、会亲

 新婚次日,新娘拜过祖先家族及亲友之后,男家尚有一项重要礼节,就是会亲家,简称“会亲”。据李家瑞编《北平风俗类征》说:“是时,新娘姑、姨、娘舅、外祖、外母齐集于男方。对新郎之父母,说些客气之谈,为新娘免灾。吃酒时,一人一席,至多两人一席,但必须二人作陪。如是,女方来十位宾客时,而男方必须二十人作陪也。此时,新郎向女方之来宾行礼,来宾即赠以带子(表示生子)、扇子(表示生个善子)和钱袋。袋中有钱一吊者,为当朝一品,二吊者为和合二仙,三为三台子贵,四为四季平安,五为五子登科。以至于七、八、九、十,也都念念有词。”由此可以看出“会亲”之宴,相当隆重,并且要“一人一席”,还要“二人作陪”一节,对“亲家”的宾客又是何等尊敬不过从“对新郎之父母,说些客气之谈,为新娘免灾”这些话中,又可体会到当时的新娘在婆家的处境了。

 十三、回门

 “回门”之俗,南北相似,就是婚后第一次,女家接新娘归宁,同时新郎也要一块儿去,俗语叫“回门”,或“三朝回门”。不过也有在四日归宁的,也许是因大户之家礼节繁缛之故。一般婚姻过程,大致是从“议婚”起,到“回门”止,就算完成了。惟回门之日,新夫妇不能在女家过夜,必须在当天赶回男家。此后九日,十二日,十八日,女家都给新娘送食物,俗语叫做单九、双九、十二天。婚后满一月时才能回娘家住一月。在娘家住一月再返婆家,俗语叫“住对月”。以后逢年过节,女家都会接姑娘回家过节,借以团聚数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5738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6
下一篇2023-10-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