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一人不可能都有出家的因缘,大都是居家修行,大可不必为结婚之事烦恼。有的怕结婚了会被生活所累从而耽误了自己的修行,怕影响自己将来往生极乐世界。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结婚生育后代也是正常的事情,也是一定的因缘。 结婚我们也可好好修行,就看如何用心了。婚姻有好的因缘有坏的因缘,不是互相报恩的就是互相讨债抱怨的,总之无论是何种因缘我们都要学会在环境中修行。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思想行为,能够在任何因缘中“忍辱”,以此功夫化解任何因缘。结婚也是了断我们的一些业力,结婚也是我们渡众生的好事,因为结婚了我们就有家庭,我们可学做一个佛化的家庭,带动周围的人们,给在家学佛的和不学佛的做一个好榜样。无论是恩爱的夫妻还是吵闹的夫妻,我们都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这个家庭,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一定要有恒心毅力。 自己好好念佛求生净土的同时,给自己的家人和邻里做个好样子,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你有一定的耐性,如果是恶性的婚姻在改变不了的同时,就得逆来顺受,了断此恶缘,为自己往生做好准备,同时也不可放弃化解这份婚姻,以佛学的观点清静平等对之,争取佛力加持让家庭改变,逐渐变好,如有可能还能改变成一个佛化的家庭。这需要自己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念佛。所以在家学佛无论结不结婚都要做个好样子,不结婚就要专一修行,不然就要结婚。因为必竟是在家修行,如果不结婚人们的闲言碎语很多,会给周围的人带去不好的印象,认为学佛学的都不结婚了,会有很多人对佛教有误解。 所以结婚也好不结婚也好,都要善巧方便的为大众着想,在任何环境中做个好样子。所以结婚也不是坏事,只要你内心坚定,愿力很强,一心求生净土就好。至于自己的婚姻是好是坏都不要去管他,都是了断一场因缘,自己在家庭中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份。尽力带动家庭一起学佛,一起觉悟,将来同证菩提,同往西方。如果不能就自己好好念佛,在家庭中做好父亲和母亲,对儿女也要负责。虽然都是不同的因缘聚合到一起,我们都要用平等欢喜心对待。好缘也好,坏缘也罢,你都要学会把佛法运用到生活中,给人们带去慈悲和快乐,内心一定要平静。所以结婚也是修行,各行各业,各种因缘环境都是我们的修行之处,所以只管好好念佛,其他的一切随缘,该来的一定会来,一定要平和处之。(海涛法师开示)
可以。
1《善生经》里释迦牟尼佛讲述了夫妻关系的问题。夫妇之间该如何相处。介绍给大家:
善生。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相待以礼。二者威严不媟。三者衣食随时。四者庄严以时。五者委付家内。善生。夫以此五事敬待于妻。
丈夫对待妻子、尊敬妻子有五件事情。第一就是以礼相待。尊重妻子,作为丈夫是不可以不尊重妻子,至于打骂之类的问题就更不应该了。
其次是威严不媟。 这个威严并不是要整天板着脸,一丝不笑。威严是要有个大丈夫的样子。媟,是轻薄、不庄重。就是不要猥亵。男子汉的要有男子汉的气度。
第三呢,是衣食随时。就是要供养家庭用度,随时衣物饮食都是丈夫的责任。挣钱养家哦。
第四,是庄严以时。这个庄严可不是庄重的意思,是指装饰,打扮。要负责妻子的装饰、首饰。凡是结婚后不给妻子买首饰衣物的要痛心忏悔,痛改前非,直奔商场。
平时该送花送花,该给巧克力给巧克力。
(看到这里女同胞们是不是对世尊非常崇拜啊)
第五,是托付家事。家里的事情嘛,让妻子作主。由她打理。我们只负责国家大事就可以了。
妻复以五事恭敬于夫。云何为五。一者先起。二者后坐。三者和言。四者敬顺。五者先意承旨。善生。是为夫之于妻敬待。。
妻子呢也有五件事情,对待丈夫。这可是非常有智慧的家庭哲学哦。
先起、后坐。这是个礼节啊,而且还挺古老。现在都是女士优先了嘛。其实这里说的是尊重,在礼节上。其实在家里自己怎么过无所谓。在外面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现在不讲究女性该先起后坐,但这个问题还是如此。在外人前一定要尊重丈夫,男子汉们都比较好面子的。这个就不多说了。
和言,言语在女孩子来说特别要避免刻薄、尖酸,如果女人和颜悦色,说出来的话要比音调调高八倍更有效。糖衣炮弹成功率比较高。很多婚姻问题都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如果你想婚姻幸福,那么家庭当中如果做到和言,成功了一大半呢。
敬顺,一说这个恐怕很多女同胞要不高兴了。为什么要敬顺他,而他不敬顺我?其实敬顺不是说你什么都顺从。是指你要尊重丈夫的想法和意愿。有关于家庭的问题你的想法不是不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但要尊重对方的想法、习惯。不要试图改变他什么、塑造他什么。如果你真的敬顺、尊重,大丈夫们倒是一般很容易被同化掉。
先意承旨,是什么?是指不等到他开口就能知道他想什么、要做什么。帮他做好。这个要求很高哇。其实并不是那么困难。结婚多年的老夫妻很多都可以如此的,对方还没开口,就知道他要什么。更何况男人的想法并不难琢磨。如果你能做到这种境界。不要说担心什么第三者、婚外情。你就是赶他出去,他都赖着不走地。
如是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2对于配偶性欲如何,我们首先要从自己身上看。因为修行向来是针对自己的,‘修理’的向来不是别人。
欲念婆娑世界的人都有,不过有轻有重。如果真的没有了欲念,那么此生之后当能生天、或有净愿,往生诸佛净土。
《楞严经》对于欲念,有过描述:
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中心不流逸澄莹生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如是一类名四天王天。
如果不能舍弃夫妻恩爱,但是却可以不犯邪*,那么命终可以生四天王天。
于己妻房*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命终之后超日月明居人间顶。如是一类名忉利天。
如果欲念已经微薄,但是自处的时候仍然会有欲念,不能完全舍弃。命终可以生到忉利天。
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间世动少静多。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类名须焰摩天。
如果有了欲念暂行房事,过后没有思念。于人世间事,少动多静。命终的时候可以安住虚空。超于日月。身有光明。生须焰摩天。
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命终之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如是一类名兜率陀天。
平素没有欲念。但是逢夫妻等事,未能违逆(这里是说违逆自己的欲念,不是违逆他人),将来可以生兜率陀天。
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命终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类名乐变化天。
我没有欲心。但不过是应对方的要求行事。命终之后生乐变化天。
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终之后遍能出超化无化境。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
已无世间欲心。对于男女之事、房事只不过是顺应世间规范、道德要求。已然超越欲念。生他化自在天。
从上面的开示,我们了解了对于欲念,佛弟子跟随修行进步会有什么现象。欲念是逐渐淡薄的。首先我们要做到,不邪*。然后是事来则行、事后不想。再进一步是,为了顺应夫妻生活、世间道德规范而行,但自己已经不再有此欲想。最后则是超越此念。
佛弟子对于夫妻生活,并不是苛求对方如何,而是看自己如何。看自己是不是能够不邪*,是否平素还想?是否过后还回味?是否能够行事时候欲念已经淡薄。而不是让对方如何如何。假如这些都做到了,那么对方则会安心,我们也不会担心什么婚姻问题。
活佛不可以结婚,佛教徒有三皈五戒是禁止结婚的,只有还俗才可以结婚。佛教的五戒,是在家优婆塞、优婆夷的受戒条,具体戒条如下:
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出家为不*戒)。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
而杀盗*妄四条属于性戒。酒是属于遮戒。这五戒并不仅是在家人应遵守的戒,而是一般佛教信徒应守之道德,不过后来却把这五戒、与出家的戒律对比,而认为它是在家的佛教徒之戒。其实正是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戒和菩萨戒的基础。
扩展资料
从历史上看,活佛转世的产生和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活佛转世制度最早出现于藏传佛教后弘期,1288年,噶玛噶举派首创活佛转世制。1332年后,该派教主噶玛拔希之转世让迥多杰曾先后两次应诏赴元朝,受到器重,受封“灌顶国师”称号,赐玉印等。
活佛转世便得到中央王朝的承认和保护。活佛转世制度有效解决了寺庙、土地和牲畜等财产的继承和管理、信众的信仰归属、教派间的财权争夺等问题,因此得到各派的认可和使用
宁玛派、觉囊派、格鲁派等教派也通过活佛转世来解决各自的法统传承问题,其中最著名的格鲁派(黄教)的达赖和班禅两大转世系统创立于16世纪中叶。
-活佛
-三皈五戒
藏传佛教,也分出家和在家,出家人,当然不能结婚。没有出家的藏传佛教徒都可以结婚。
在藏传佛教里,有些活佛、上师都是没有出家的,这一点是很特殊的。比如密勒日巴尊者的师父就是没有出家的佛教大师,名叫玛尔巴,有妻子。他把许多印度佛经翻译成藏文,是了不起的一代宗师。
佛教徒分在家教徒和出家教徒,出家教徒不可结婚,在家教徒可以。历史上以在家教徒的身份取证的佛教徒也非常的多,结婚与否与*心是否去除,以及与是否能够证悟,没有必然联系。佛教,戒定慧,是唯一解脱路径。
从传承地区来讲,佛教可以分为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等等。无论是哪个传承地区的佛教,都是只有在家人(居士)类可以结婚,出家人不可以结婚,这是铁律。比如藏地佛教的有些结婚的活佛,请注意,他们穿的衣服与出家人有别,不是出家人的福田衣,表示他们并非是出家人。另外,日本佛教的出家人可以结婚,但这是违背佛教戒律的,严格意义上来讲,一旦身穿福田衣就属于出家范畴了,所以属于败坏佛法范畴。
在我们传统意识里,佛教的人是不能结婚的,但是活佛却是可以结婚的。
在世人传统观念中,僧人是不可以结婚的。但了解藏传佛教的善友们却发现,西藏历史上中出现过许多结婚生子的大成就者。
活佛可以,但藏传释教的和尚不成以。
因为在藏区旅游时见到过一些已经当作家的活佛,或者在互联网上看到过关于活佛成婚的报道,良多人便由此作出判定:藏传释教许可和尚成婚。
首先僧人是绝对不允许结婚的,但活佛分为出家活佛和在家活佛两种。
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独有的。宗教上认为,高僧大德圆寂后,灵魂转生为新的肉身,继续完成弘法大愿。活佛转世有一套既定仪轨和批准手续,包括寻访灵童和金瓶掣签是法定程序,不得任性。
藏传佛教允许一些有修为的在家居士(瑜伽士)传法,所以在家活佛虽然是活佛形象和地位,但其实他们没有受比丘戒,并不是僧人的身份。
藏传佛教戒律有沙弥戒、比丘戒和菩萨戒数百条,潜心修行的人都应严格遵守。戒律规定出家修行的活佛或喇嘛不可以结婚。只有在家修行或者还俗的活佛或喇嘛才可以结婚生子,但不得穿袈裟,这叫还戒,就是把这条戒律还给了佛祖,表示依然遵守戒律。
同时藏传佛教又分为“法脉传承”与“血脉传承”两种不同形式的传承体系,通常只有延续“血脉传承”的在家活佛才会选择结婚。
所以,活佛是可以结婚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