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的寓意和象征

灯笼的寓意和象征,第1张

灯笼的寓意和象征

 灯笼的寓意和象征,在生活当中,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或多或少了解过灯笼,一般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就会在自家门前挂上灯笼,传说挂上灯笼就能赶走年兽,下面我整理了灯笼的寓意和象征。

灯笼的寓意和象征1

  代表团圆。

 灯笼的颜色有红色、**、蓝色、绿色、紫色、白色、黑色等,最常见的为红色的灯笼。中国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灯笼也是中国人喜庆的象征,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会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

  红灯笼的历史由来:

 灯笼,又统称为灯彩,乃是古时灯具的一种,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虽然,早在西元八世纪的唐朝就有记载使用灯笼的起由,但是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

 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于汉朝初年,但也有相传唐明皇于元宵节在上阳宫大陈灯影,是为了庆祝国泰民安,才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着“彩龙兆祥,民富国强”,花灯的风气至今仍还广为流行。

  红灯笼的分类:

 从种类上分,有宫灯、纱灯、吊灯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中国的灯彩综合了绘画艺术、 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在中国古代制作的`灯彩中,以宫灯和纱灯最为著名。红灯笼的存在价值:红灯笼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至今仍在中华大地流传着。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还是一个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重要象征符号。在我们国人眼中,红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因而人们都喜欢这件喜气洋洋的美好物品。

 尤其在海外华人聚居的地区,比如唐人街,一年四季悬挂着大红灯笼。这种传统,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丰富的文化底蕴。红灯笼俨然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

 红灯笼是一种民间的手工工艺品,它精美绝伦,造形多样在民间流传了几千年,同时在如今过年和正月十五时,都仍然保留着挂红灯笼的习俗,家家户户的门庭或院落悬挂上一盏红红的大灯笼,一到大年三十夜点亮直到大年初一早晨,象征着辞旧迎新,恭贺迎春的吉祥。

灯笼的寓意和象征2

 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徵,吴敦厚说,他以前做新娘灯(即宫灯)就代表婚礼喜庆;竹篾灯则告示这是丧葬场合;伞灯(字姓灯),因「灯」与「丁」语音相同,意味著人丁兴旺。所以,过去每家都有字姓灯,悬挂在屋檐下和客厅中。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

 除了照明以外,灯笼还有其他意义。每年正月私塾(古代的学校)开学时,家长会为子女准备一盏灯笼,由老师点亮,象徵学生的前途一片光明,称为「开灯」。

 后来就由此演变成元宵节提灯笼的习俗。由于字音和「添丁」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祈求生子。到了日据时代,爱国志士们在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教导子孙认识自己的文化,所以又具有薪火相传的意义。

  灯笼传说

 传说姜子牙封完神后,自己却没有什么司职,只有某位神仙出游时给打替班。大年三十众神都归位,姜子牙却没有地方可去,百姓见他可怜,就在高杆头点一盏灯,让他在灯下蹲上一夜。久而久之就形成点灯笼的习俗。

灯笼的寓意和象征3

 春节挂灯笼,指的是挂红灯笼,每到过年人们都换上红色的灯笼,象征团圆意义、红红火火。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灯笼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其实在过去有条件的人家都会挂灯笼,但红色灯笼通常是在春节、元宵节期间换上。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庙宇中、客厅里,处处都有灯笼。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红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

 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中国的灯彩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利用各个地区出产的竹、木、藤、麦秆、兽角、金属、绫绢等材料制作而成。

 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可以营造一种喜庆欢乐的氛围。每逢过年时都要准备上一盏红红的灯笼悬挂在门庭或屋中。红红的灯笼在大年三十夜里点燃悬挂于门庭或屋中既照亮了黑夜又照亮了全家人的祥和幸福。

 每逢重大节日、良辰喜庆之时,全国许多城镇的街道、商店、公园,甚至一些大型建筑物和私家宅院的门口,都会挂起圆圆的大红灯笼。到了夜晚,一盏盏灯笼点亮,红光四射,显得隆重热烈、喜气洋洋。

 然而,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国际地位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灯笼”有了认同感,他们把它看成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而给予尊重。

 红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寓意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所以人人都喜欢。尤其在海外华人聚居的地区,比如唐人街,一年四季悬挂着大红灯笼。这种传统,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丰富的文化底蕴,红灯笼俨然成了中国文化的符号。

长明灯,意思是前途一片光明。也有关系比较要好的朋友送工艺家居灯既实用又美观,现在朋友之间送礼都讲究实用性,又不是利益性的贿赂。

“送灯”的时间一般选在正月初八之前,两个大灯笼,配上十只蜡烛。灯笼挂在门前,誉为其前途光明,幸福美满之意。给出嫁的姑娘送灯,还要带上面塑的各种礼馍,礼馍有一个大蛤蟆,四周配以鸡、鱼、龙、风、和一些象征蝌蚪之类的面团。

头年送灯,首先送的是石榴灯,意谓石榴开花,喜得贵子,而后儿女如同石榴般的群星璀璨。

有句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舅(着旧),过年了,舅舅要给外甥买一个新灯笼。无论是多穷的人家,年礼可以没有,但外甥的灯没有是不行的,这叫娘家人给闺女“抬点儿”,婆家也会怪这个理儿。灯笼的品种很多,有四角八角、圆形的,有鱼灯、荷花灯,有内壁上画着人物花草的彩灯。天一黑不用人打招呼,孩子们就自动组合成一队,越走人越多,打着灯围胡同转,一边转一边唱:“打灯笼玩儿,抱小孩儿,金鱼拐子大花篮儿……”孩子们玩得有滋有味,也招来大人围看,边看边夸口谁家的灯笼好。

新婚过年送灯笼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送宫灯是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幸福美满;送小灯笼是祝愿女儿孕期平安。女儿出嫁后的第一个冬天,母家怕女儿在婆家受冻,有送炭基、火盆、火炉等御寒用具给女儿、女婿的风俗。

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河南信阳一些地区在元宵节送灯给逝去的先人,以表达哀思和祝愿,是当地祭祀先人的一种传统习俗。

送灯的传说:

1、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2、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3、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4、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以上内容参考 -送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5867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6
下一篇2023-10-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