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把原配夫妻称为“结发夫妻”,那么这种称谓是怎么来的呢?是指把两个人的头发缠结在一起吗?
关于“结发”的来源有一个传说:古代有位皇帝在登基前夕,辗转反侧难以成眠,皇后便问他有什么烦心事。原来,当时人们判断一个人的学识是根据胡须的长短衡量的,而这位皇帝的胡子非常短,他担忧朝中的文武大臣轻看自己,帝王的威信难以建立。皇后听完后,剪下了自己的长发嫁接到皇帝的胡须上,这样皇帝的胡子看起来就很长了。次日早朝,大臣们看到皇帝一夜之间胡须猛长了一大截,长须已经过腰了,确信他是真龙天子,无不恭顺臣服。皇后为了与皇帝分忧,甘愿挥起剪刀剪断青丝,接到夫君的短须上,这种须发相接的做法成了一段极美的佳话,后人便以“结发夫妻”来称呼恩爱有加的夫妻。
关于“结发夫妻”还有一个说法。它源于古代的结发仪式。据《礼记》记载,古代女子如果有了婚约,便会用发绳把头发束起,代表已经许给了人家。这根发绳要等到结婚以后,由女子的新婚丈夫亲自解下来。此种做法就是结发仪式。
结发仪式源于成人礼。古代女子15岁就算成年了,需要参加“笄礼”,在仪式中,女孩改变少女时期的发型,把长发扎起来,代表可以出阁了。据有关史料记载,并不是女孩年满15岁就一定要参加“笄礼”,而是许配人家后才需参加举办的“笄礼”,后来笄礼仪式演变成了结发仪式。唐朝时这种结发仪式已不流行。新婚夫妻喝完交杯酒后,各剪断一绺头发缠系在一起,寓意夫妻同心、喜结良缘。之后“结发夫妻”就成了原配夫妻的代称。
结发是一种婚姻习俗,一种象征夫妻结合的仪式。当夫妻成婚时,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男女双方结为夫妻。结发本指女子许嫁时的系缨束发,后移指成婚当夕的夫脱妇缨。
出处:出自西汉诗人苏武创作的一首五言诗《留别妻》,“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翻译:从成年时就结为夫妇,相亲相爱两不相疑。欢乐只在今天晚上,两情欢好要趁这美好的时刻。
扩展资料:
“结发夫妻”由来的故事介绍:
唐代宗在位时期,皇宫有个伶官,叫贾道冲。伶官就是宫廷为皇室人员唱歌跳舞的艺人管理者,贾道冲在宫中时间久了,知道了很多宫廷隐私。
某一天,贾道冲嘴巴不严,对外透露了宫中的秘密,惹怒了唐代宗。皇帝一气之下,赏赐毒酒给贾道冲喝,那意思是让他永远闭嘴。贾道冲接过皇帝使者送来的毒酒,放在桌子上看,一时百感交集,想当年,皇帝对自己是何等宠爱,因为多嘴多舌被赐死,死得有点冤啊!贾道冲望着毒酒发愣的时候,从小就孝敬父亲的贾直言此刻看在眼里,疼在心头。
贾直言想不出救父亲的办法,狠狠心,打算替父亲喝下毒酒。贾直言假装提醒父亲拜一拜四方的神灵,趁着使者不注意的时候,端起毒酒,一饮而尽,随即倒在了地上。也许皇帝根本就不想让老贾死去,也许这毒酒属于唐版假冒伪劣产品,总之,贾直言在第二天又死而复活。
人们发现,鸠毒从小贾的脚底排泄出来了。唐代宗听到这个消息,对贾直言的孝心十分感动,诏命赦免贾道冲的死罪,改判父子流放岭南。贾直言和妻子告别的时候说:“我这一去生死未卜,你还年轻,可以改嫁他人,别等我了!”
妻子董氏没有回答他,取出一根绳子把头发扎起来,裹上布帛,这才对丈夫说:“不是夫君亲手解开,我就这样一直不打开头发。”过了二十年,贾直言才被朝廷释放。回家后,妻子的头发还是他临走时的样子,包裹的布帛还在。
贾直言解开了董氏的包裹和绳子,董氏去沐浴洗发的时候,头发竟然都掉光了。“结发夫妻”即源于此,一个“结”字包含着妻子对于丈夫的忠贞不渝,一个“解”字,无限的辛酸和哀愁在顷刻间释然。贾直言后来成了藩镇将领刘悟的幕僚,精明能干,常劝谏刘悟听命于朝廷,“美誉日闻于朝”。
刘悟采纳了贾直言的谏言,“终身不亏臣节”。贾直言后来入朝为太子宾客。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三月,贾直言病逝,唐文宗为此“废朝一日”,追赠工部尚书。
-结发
结婚当天新娘要不要盘发呢?在古代女子盘发就代表已婚,留发和梳辫的多为未婚女子。到现在就演变成结婚当天盘发,那么结婚当天一定要盘发嘛?为什么要盘发?不盘的话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
结婚当天头发要盘起来吗
关于结婚当天要不要盘发,其实还是要根据你们当地的习俗来,有的地方认为结婚当天就必须要盘发,有的地方则没有严格要求。盘或者不盘大家可以自行按照你当天的服装搭配来。如果你们那边有习俗的话,那就严格按照你们的习俗来吧!免得被人说闲话!
为什么要盘发
结婚当天为什么要盘发呢?有人认为结婚举报婚礼的时候一定要盘头发,不然头发放下来比较容易乱,如果遇到大风那就没什么发型了。另外也有人认为出门的时候可以散着,等敬酒之后必须要盘起来。走个仪式。
出嫁前梳头要给多少红包
新娘出嫁前盘头发,肯定要有人替新娘子梳头盘头的,那么新娘子家里的人一定提前都准备好了红包,但是红包的金额具体应该是多少?还要综合考量下,比如有的人是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来决定,也会根据自己家里的条件来决定,但是至少也得200元以上。正常的梳头红包,在200~1000元之间给梳头发的人发红包,也要讲究一些比较吉利的数字,就比如中国人特别喜欢的2、6、8、9这4个数字,所以大家围绕着几个数字给人家包红包就行,千万记得避开一些不吉利的数字,比如3、4、7。
总结:关于结婚当天要不要绑头发,第一星座网还是建议各位新娘都把头发绑起来,除了地区习俗要求,还有的是可以防止发型被风吹乱。
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古时候,人们都极其重视婚姻,在嫁娶这方面有着很多的文化。那时的男人娶妻都是明媒正娶,仪式十分的大。有的夫妻是父母在他们年幼的时候就给他们结下姻缘,而有的是他们彼此仰慕对方,心生爱意,自己私定终身。不管是怎么样结为夫妻,在嫁娶这块都有着很多讲究。
在中国古代婚礼中,有着许多我们现在早已失传的仪式。在当时结为夫妻需要听父母之言,需要父母给他么安排婚礼。在当时“结发”和“结髻”是先后出现的两个重要仪式,它们两者都是用新婚男女的头发作为定亲,结婚的信物。结发就是将两位即将结婚的新人的一缕头发取下,然后将它们缠绕在一起,这就是当时广为流传的结发仪式。
在当时结发是女子身份的象征。若是正经人家的姑娘,在结婚前都会定亲,结发仪式也十分受重视。当时还有一种做法就是用一种特殊的丝绳将头发扎起来。这种绳子就做“缨”,它是一种丝绳。女子许配人家以后,用“缨”来束发,以表示她有了亲事。别人就不要再有什么想法了。
到成婚时,由新郎亲手解下“缨”,正式结为夫妻。在正式成亲那天,这个绳子必须由她的丈夫亲手解下。这时候她就正式成为人妻了。在此之前,新娘和别人都不能将其取下。因为取下来就相当于对新郎的不尊重,可见当时的礼仪文化还是很讲究的。
“结发为夫妻”里的“结发”说的是古代男子在娶妻子的当天,会将两人的头发各自剪下来一缕,用绳子束在一起,表示从此两人生死与共,成为一体。
古代人对于头发的看重程度远远超过现代人,从古人对于头发的言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就可以看出来。而且我们经常会在很多影视剧里看到古代人要么割袍断意,要么削发断情,可见头发于他们来说是有特殊含义的。
古代无论男女,都有留长发的习俗,除了出家人,其余的人全部都是如此。而所谓的“结发”则是通过两人头发的交集来谕旨两个人关系的亲密程度。
古代男子到了结婚年龄之后,便会跟女子结婚,只有明媒正娶的女子才有资格与丈夫结发。新婚之夜新婚夫妇喝交杯酒的习惯现在还在民间的婚礼上流传着,不过结发这个传统已经被逐渐取消掉了。其实新婚夫妇喝完交杯酒之后,就要完成“结发”的仪式。新婚夫妇两人并排坐好,由主事人帮忙从各自的长发里剪出一缕头发,用红色的头绳捆束在一起。
完成“结发”的夫妻才算是真正的夫妻,而与男子结发的女子也被人们称之为“发妻”,发妻在家中的地位非常的高,可以说是仅次于男主人。两人不仅可以生同衾,还能死同穴。
一般来说在古代,男人一般只能有一个发妻,如果发妻去世之后,想要再娶就不能用“结发”这个仪式了。可见古代人对于发妻的看重程度也是非常高的。
在古代,头发被认为是人体最珍贵最神圣的部分,一个人头发的蓄养方式和造型选择都是它的主人身份的某种反映。在许多文化中,妇女的头发都被认为具有性感魅力,以致于结婚以后,头发都要被遮掩起来,以避免引起他人的欲望。
中国古代女子不一定是结婚后才盘发的,古代女子到15岁时,要举行笄礼,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表示成为成年人。这是为什么古代把十五岁称为“及笄”到后来,清末民初的女子习惯,幼女留双短辫,少女梳单长辫,成年妇女挽发髻。束发结簪表示已为人妇,为处女生涯的完结,为之结束,这是“结束”一词的由来。中国儒家传统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精母血,焉可弃乎“
所以,人们一生是不理头发的懂的这些就可以理解:
1、为什么和尚剃度就算是出家、遁世,表示他已经不是这个世界上的人了。
2、为什么明末清军要求汉人剃发引起那么大的反抗,并造成那么大的屠杀。
3、曹操用割发代替砍头,史家并不认为是敷衍了事。妇女盘发最初只是为了方便,妇女一生不理发,头发越来越常,大约到15岁的时候,就必须盘起来,才不至于妨碍行动。后来,人们就赋予这个事情一个特殊的意义。古代女子到15岁时,要举行笄礼,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表示成为成年人,成为她的成年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