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卢斯和莫德尔的唏嘘人生:性格注定他们的失败

保卢斯和莫德尔的唏嘘人生:性格注定他们的失败,第1张

性格决定领导者的命运----保卢斯元帅和莫德尔元帅的唏嘘人生!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主宰人生。人的性格渗透于行为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人有自身的气质和性格, 性格本身谈不上好坏之分,只不过每个人都有不同,并且每个人的性格一但形成就很难改变,性格确实能决定命运的走向。而领导者的性格就更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了,特别是领军万人的将军其性格更显关键,孙子兵法说:“夫将者,人命之所县也,成败之所系也,祸福之所倚也。”可见将军的性格影响到一支军队的战斗力。说了一堆话其实是个引子,只想评论一下两战中纳粹德军中的两个将军,其性格的形成对其军队的成败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保卢斯本不应座上集团军司令官的位置,却机缘巧合座上集团军司令官的位置,以致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全军覆没;而莫德尔座上合适的位置,获得了勒热夫反击战的胜利,性格上的差异得出完全不同的战果,当然两人最后的结局却更令人唏嘘。

弗里德里希·威廉·恩斯特·保卢斯为一教师之子,其父曾经设法为保卢斯弄得海军军官学校的学位,但并不成功。保卢斯在1910年2月进入德国陆军步兵团充当候补军官,他在1912年7月与一罗马尼亚女贵族结婚。他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后晋升为上尉。1939年,他获晋升为少将并参与二战。1939年9月德军正式入侵波兰,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保卢斯所在的第10集团军曾经参与对波兰、比利时、法国三国的战斗(第10集团军后易名为第6集团军),他担任参谋长一职,这使得他累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这些阅历为日后他担任东线要职所不可或缺的。1940年9月,经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将军推荐担任陆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他也是纳粹德国对苏入侵的“巴巴罗萨”计划的主要策划者之一。1941年12月,在赖歇瑙元帅的推荐下他被授予第6集团军指挥官一职。其后,第6集团军被派往东线进行苏德战争,并委以参与斯大林格勒战役。

瓦尔特·莫德尔,1891年1月生于德国的根廷。父亲是音乐教师, 1909年中学毕业后到帝德国陆军服役,次年晋升为少尉。一战时期,先在西线作战并参加过凡尔登战役,曾数次负伤而获一级铁十字勋章,后调入总参谋部工作,而这对没有进过军事学院的莫德尔来说实在是一种殊荣。大战结束后,赴东普鲁士的第2步兵团任职,在此期间莫德尔晋升很慢,到1932年11月才成为中校, 1934年10月莫德尔晋升为上校。希特勒上台后,莫德尔很快成为狂热的纳粹信徒,经戈培尔介绍而受希特勒接见并得到赏识和重用,这为他以后担任要职起到关键的作用。1938年莫德尔晋升为少将。二战开始后,莫德尔担任第4军参谋长,在北方集团军群编成内参加波兰战役。在对法战役中因战功晋升为中将,不久又调任第3装甲师师长,驻扎东线准备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后,莫德尔率部在中央集团军群的第2装甲集群编成诸多会战,包括明斯克、斯摩棱斯克的大合围。1941年9月莫德尔的装甲师作为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的先头部队与第1装甲集群的先头部队第9装甲师会合,将50多万苏军封闭在基辅附近的合围圈内,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一次合围,此战役莫德尔获得铁十字骑士勋章并晋升为装甲兵上将。

1942年7月纳粹德军放弃全面进攻而进行重点进攻,保卢斯授命指挥第6集团军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他为人谦逊但性格比较柔弱内向,做事过于谨慎优柔寡断,相信很多人都认为保卢斯不是合适的司令官人选,他倒是很合适的参谋人员,“巴巴罗萨”计划的制定他是主要参与者并且在实战中该计划被认为是良好的、有见地的。他能担任第6集团军指挥官更多的原因是原指挥官赖歇瑙元帅去世,而他作为第6集团军的参谋长依次递补,当然背后哈尔德将军在德军高层中为他出了力。保卢斯不贪图功名,但缺乏那种在紧要关头作为杰出指挥官所必须具有的坚定性格,这是很至命的弱点。虽然他做了指挥官并不代表他能力出众并得到下属的拥护,赖歇瑙元帅比较地亲民能和下属打成一片,而保卢斯有严重的洁癖,一天要洗很多次澡换多次衣服,这样的人那里适合上战场更别说和下属打成一片,第6集团军的士兵和下层将官很少能见到保卢斯,这样的层级阻隔对军队的士气是很受影响的。第6集团军实力并不差,拥有士兵27万(不少人是参加过很多战役的老兵),重型枪炮3500支,坦克350辆,飞机1100架,还有纳粹德国的盟国罗马尼亚、意大利部队的支援;最关键的是第6集团军的侧翼有霍特指挥的第4装甲集团的有力支持,相对于对面的苏军保卢斯的实力强劲得多。然而,纳粹德军冲过了顿河后情况就不太妙,在斯大林格勒城下未能将苏军主力合围,亦没能将苏军赶过伏尔加河对岸,更没能封锁伏尔加河渡口,使苏军的援军源源不断从伏尔加河对岸增强到斯大林格勒城内。作为指挥官指挥上保卢斯很有问题,将纳粹德军珍贵的坦克用来在城市内打巷战,纳粹德军逐街逐楼和苏军争战。苏军将军比保卢斯聪明,苏军士兵敢于和纳粹德军打近战夜战,两军犬牙交错使纳粹德军的大炮和飞机派不上用场,德军士兵的生命就在这近战中不断地消耗掉了。1942年11月19日,苏军开始实施天王星行动,集中了143个师共1106万人对德军进行反攻,至11月30日,苏军将德军第6集团军的5个军22个师、及罗马尼亚和意大利部队共约27万人合围在斯大林格勒150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第6集团军只有约5万人的部队被分割在包围圈之外。当时苏军是同时发动两个战略反攻,目标分别是斯大林格勒的德军第6集团军和勒热夫突出部的德军第9集团军。

反攻勒热夫是1942年11月25日开始,代号火星行动,由朱可夫指挥,参战部队总兵力达190万人,苏军兵力真是够多了。为何苏军要在勒热夫实施反攻因这个城市有其重要的战略价值。勒热夫是苏联中南部一个城市,距离首都莫斯科不到100多公里,1942年4月莫斯科战役虽然纳粹德军失败了,但勒热夫还在德军掌握之中,这让斯大林如芒在背如坐针毡,勒令必须根除这一隐患,铲除突出部上的德军势力。而德军方面虽没能力再次进攻莫斯科,但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必须在勒热夫固守,对莫斯科形成隐形的威胁以提振其纳粹德国及其盟国。纳粹第9集团军据守勒热夫突出部将近一年,德军依托地形构筑纵深防御,将城镇乡村修建成要塞据点支撑防线,在这南北长150公里、东西宽不足100公里的勒热夫突出部,宛若斜 苏军莫斯科防线的一把锋利匕首,德军精确部署了交叉火力网等待苏军。第9集团军原任司令因病不能理事,谁来担任新的集团军司令当年和莫德尔官阶相同的将军有10多位,论资排辈的话莫德尔完全没机会做司令官,然而希特勒选择了莫德尔,这应是莫德尔作为一个狂热的纳粹信徒这种背景有关。莫德尔接任第9集团军司令后可谓受命于危难之时,第9集团军驻守本地后经过一系列激战人员损失惨重,本来编员26万人,此时只剩下不足6万;莫德尔抵达集团军司令部时,看见的是一张张沮丧绝望的脸,他本是个很有活力的人,设法极大地鼓舞德军的士气,莫德尔没有坐以待毙,不断地从希特勒处要求援兵,他的努力没白费,第9集团军补充了3个装甲师、 3个步兵师和一些独立部队,在莫德尔鼓励下,第9集团军恢复了士气和战斗力。当德军和苏军重新开战时,莫德尔打破以往的传统将坦克师拆散出来,以少量坦克加小股步兵组成一个个战斗群分置于一个个关键的战位,这种做法令德军的学院系将领所不齿亦令苏军不胜其烦。苏军原以为消灭了德军坦克就大功告成,而现在只感觉老是有消灭不净的德军坦克在战场上时隐时现,双方战士只能在阵地上胶着在一起。

性格决定了遇到某些事情的时候,一个人的反映及处理方式,不同的处理方式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不同的结果自然会给每个人带来不同的影响,大量的结果自然形成了每个人特有的生命轨迹,也就是命运。性格决定领导者的命运,每一个领导者都应该知道,战场上的决策失误,会带来人员上的伤亡;领导就是做决策的人, 快速决断是做领导的必然素质。当第6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被包围时,保卢斯和莫德尔的表现完全不同,完全是懦夫和英雄的区别。纳粹德国委任最能干的元帅曼施泰因组织援兵来营救第6集团军,援兵以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为先导向斯大林格勒前进,其所属的第57装甲军一度突破了苏军第51集团军在阿克赛河上的防线。曼施泰因写道:“12月19日,第57装甲军获得了一个值得敬佩的成功。它居然渡过了阿克塞(Aksai)河,向北挺进达到了米希柯伐(Mishkova)河,其矛头实际上距离南面包围圈已在30英里以内!救兵的接近使第6集团军可以突围的机会终于来到。假使第6集团军现在开始突击,而第4装甲集团军则仍继续向北进攻,或至少能吸引敌人的兵力,敌军就面临两面夹攻的情况,这至少有希望建立足够的接触,使第6集团军获得其继续突围时所需要的燃料、弹药和食品。为了这个目标,集团军群总部已经集中了一支运输纵队,装载了3000吨的补给品跟在第4装甲集团军的后面前进,并且还加上牵引车以便拖救第六集团军炮兵中的机动部分。只等坦克打通一条道路之后,即使是暂时的,这支运输纵队也准备冒险直向被围的集团军冲去… 若说仍有救出第6集团军的机会,则这个机会就只有12月19日那一天了。集团军群总部已经给予了这个命令,尽管第6集团军的突围也许会遭遇到困难,而集团军群正面的其余部分也正在处于危险的情况之中。眼前的问题——那就是从12月19日到25日——却还是第6集团军能否与愿否实际执行我们所给予它的命令。”1 曼施泰因深知自己的兵力不雄厚,能打开一条通道很不容易,并且苏军人数上占多数,随时可增兵封锁这条连接第6集团军的通道,所以曼施泰因和他的参谋长不断联系保卢斯及其参谋长要求第6集团军突围出来和第4装甲集团军会合。此时第6集团军虽然被包围了一段时间但战斗力尚存,还有100多部坦克可使用;两军相距只有30英里,只要第6集团军拼命冲出应能突围成功的。但,保卢斯真的太听话太没主见了,希特勒是下达了死守斯大林格勒的命令,但德军高层及总参谋部、德军前线指挥官都看出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是没有前途的,不断地请求希特勒允许第6集团军突围,希特勒态度暧昧,只要保卢斯敢于发出突围的命令,那怕事后可能被撤职但起码27万的人命有可能可保住,可惜啊,保卢斯没有下突围命令,不需两天苏军的援兵到了,曼施泰因担心营救不成反被苏军包了铰子,只能全师而退,这下子第6集团军距德军后方距离就不是30英里,德军再没能力派部队前来营救第6集团军,第6集团军只能在斯大林格勒等死了。曼施泰因写道:“保卢斯将军终于让这个最后机会溜走了,当他首先犹豫踌躇,而最终还是反对这次冒险时,他之所以如此,的确还是感觉到自己所背负着的责任。虽然集团军群总部希望用自己的命令来解除他的责任,但他却仍感到无法卸责——或者是对于希特勒,或者是对于其自己的良知。在集团军群总部命令立即突围后的这一个星期之内,第6集团军的命运也就完全决定了。”2

当苏军的“天王星行动”与“火星行动”两大凌厉攻势同时打响,“天王星”惨白的寒光映照着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阴郁的面容,而在“火星”烈焰的怒卷舔噬中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则岿然不动。勒热夫开战后莫德尔虽然补充了数个师,但当苏军朱可夫和科涅夫两大猛将统领190万人来攻,这点补充兵力远远不够用。 莫德尔的指挥不是没有收到干涉的,希特勒及莫德尔的上司有很多命令来的,莫德尔只以战场的实际情况来指挥不盲从命令,这远比保卢斯聪明。“火星”作战体现了朱可夫的典型风格,苏军7个集团军将在东、西、北三个方向,以泰山压顶之势对德军发起向心攻击,其中主攻方向位于勒热夫突出部的东西两侧。朱可夫打算从这里腰斩德军防线围歼第9集团军,然后挥师南下会同其他5个集团军向维亚兹玛发动钳形攻势,进而围歼德军第3装甲集团军。经过3天激战,苏军第31集团军无法撼动德军扼守的防线裹足不前。苏军第20集团军的第一攻击波突破了德军前沿防线并向纵深挺进,目标是切断德军的生命线——勒热夫-维亚兹玛铁路。但突破后的苏军一路遇到星罗棋布的德军据点,遭受来自四面八方的火力阻截以致暴露在雪原上的部队伤亡惨重。这时莫德尔出击了,以德军第5装甲师和第78步兵师沿勒热夫-维亚兹玛铁路南北对进,发动凌厉反击并切断突苏军的后路,苏军不得不放弃原计划转头向东突围,激战5天,苏军伤亡3万余人,损失200辆坦克无力再战。战事进入第二周,苏军在东、北、西三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都因为德军顽强的纵深防守而显露疲态,不得不转攻为守。苏军攻势成了强弩之末,莫德尔立刻抓住机会翻盘。德军反击指向突破最深的苏军第41集团军,向苏军据守的突出部两侧发动钳形攻势。3天以后4万苏军被德军包围。朱可夫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他表现出超人的果敢,孤注一掷将战略预备队投入进攻,企图从勒热夫突出部东侧击破莫德尔的防线救援被围苏军。苏军数10万官兵和350辆坦克,在宽仅4公里的正面猛攻德军的坚固防线。经三天激战,苏军损失坦克300辆,官兵伤亡数万完全失去了进攻能力。至此苏军的进攻失利了,被围苏军丢弃所有重武器向西突围并付出惨重代价后返回苏军战线。至此“火星行动”作战以苏军惨败告终。苏军阵亡和被俘26万余人,伤残人员不详,损失坦克1800多辆大炮1100多门。德军的伤亡约在4万人左右。勒热夫之战莫德尔一战成名,被视为“转危为安”的将领,被称为希特勒的“救火队员”。 勒热夫之战胜之不易,莫德尔向希特勒陈述坚守勒热夫突出部是一个战略错误,倘若德军早些弃守突出部缩短防线,就能省下十几个师的防守兵力增援第6集团军,斯大林格勒的悲剧就不会上演。鉴于斯大林格勒后德军人员欠缺,1943年1月希特勒迫于危急形势,终于同意放弃勒热夫突出部。想撤出并不容易,苏军30多万人三面包围着勒热夫,德军稍有些动静都有可能引来苏军的打击。莫德尔作了精心的准备,巧布疑兵德军有序后撤。当苏军发现德军的真实意图并全线追击,太晚了,莫德尔最终将第9集团军25万官兵毫发无爽地撤了下来。“为将之五德——智、信、仁、勇、严 ”,莫德尔应该都具备了。

人的性格固然千差万别,但有担当应是一个人必须具有的本质,有担当就是有责任心有责任感,这样的人才可靠。作为将军有担当才能令下属信任你,才能同心向目标前进。勒热夫之战后,莫德尔得到希特勒极大信任,每当东线战事那里有危险时,希特勒就第一个想到莫德尔,他就要赶去“救火”。莫德尔后出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同时兼任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官,至此半数以上的东线德军归莫德尔指挥,他的军事生涯达到顶峰。踌躇满志的莫德尔没有料到,东线德军已大不如前,这个烂摊子连他这个“东线消防队员”也无力回天,但他还是努力支撑着。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希特勒急调莫德尔接替克卢格任西线德军总司令兼B集团军群司令,他继续做着“消防队员”的角色,在1944年9月盟军发动“市场-花园”行动,希望直取德国鲁尔地区,以便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 莫德尔沉着应战挫败了蒙哥马利的进攻,获得了他本人及纳粹德国最后一次大的胜利。其后,战争已逼近德国本土,纳粹德国已是大厦将倾,德军已是士气全没德国失败在即,莫德尔怀着对国家的忠诚而努力支撑着。1945年4月,莫德尔所部西线20多万人被盟军合围在鲁尔工业区,莫德尔既没有执行希特勒关于炸毁所有工厂的命令,也拒绝接受盟军要他投降的命令。他解散了部队,让德军战士各自逃生,这一命令使很多德军免于在战争的最后几天丧生。莫德尔说:“一名元帅不会成为阶下囚,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的。”4月21日,莫德尔在杜伊斯堡附近的树林中举枪自杀。而保卢斯,在第6集团军将要失败前,希特勒授予保卢斯德国陆军元帅节杖,以鼓励其继续抵抗下去。希特勒希望保卢斯能够战斗到底或自杀殉国。但苏军快将攻入德军司令部时,保卢斯却选择了投降。1952年他从苏联的战俘营被释放回东德的德雷斯顿,于1957年2月1日,在被苏军俘虏14周年“纪念日”的当天,保卢斯因长期患病而去世。其实他的政治生命在第6集团军投降的那天就已经死去了,其后的10多年他都是行尸走肉过日子。德国人,尤其是有亲属在东方战场死亡的德国人都诅咒保罗斯,指责他未能拯救装备精良的三十余万大军自己却苟且偷生。这个罪名一直伴随他到生命结束。 莫德尔不是一个战略家,也缺乏隆美尔、曼施坦因的人格魅力,以自杀为他的国家献出了生命,起码他是个真正的军人;至于保卢斯实在难言是个合格的军人。

当然,他们两人所效力的政权是个罪恶的、反人类行为的政权,纳粹德国再多的胜利都只是给人类社会以更多的灾难,对于他们的功过人们要以批评的眼光来看待,保卢斯元帅和莫德尔元帅虽性格有异,取得的成果有异,都不能改变他们为罪恶政权效力的本质,都不能改变纳粹德国是一个罪恶政权的事实!

诺罗敦·西哈努克 (Norodom Sihanouk) 1922年10月31日生于金边,系诺罗敦和西索瓦两大王族的后裔,已故诺罗敦·苏拉玛里特国王和哥沙曼·尼亚里丽王后之子。

他早年曾就读于越南西贡(今胡志明市)和法国巴黎,1941年4月被王位委员会推选为国王。1946年至1948年,他在法国索缪尔骑兵军事技术及装甲兵学院接受高等教育。1952年至1953年,他以柬埔寨国王身份向法国提出独立要求,并于1953年11月9日使柬埔寨获得完全独立。

1955年4月,西哈努克将王位让与其父苏拉玛里特后,开始组建“人民社会同盟”,并亲自担任该联盟主席至1970年。

1955年4月,他代表柬埔寨出席万隆亚非会议,并宣告柬埔寨为中立国。1955年至1957年,他3次出任柬埔寨首相兼外交大臣,并于1956年2月至9月任柬埔寨王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1956年,他与南斯拉夫总统铁托、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总统纳赛尔、印尼总统苏加诺和印度总理尼赫鲁共同签署了不结盟运动宣言,成为不结盟运动的缔造者之一。1958年7月,他再次出任柬埔寨首相。

1960年其父逝世后,西哈努克宣誓就任国家元首。1970年3月18日朗诺-施里玛达集团政变后,他寓居北京,并于同年3月23日宣布成立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并任主席,领导民族解放斗争。1974年4月17日,民族统一阵线在柬埔寨取得全面胜利后,他就任民主柬埔寨国家主席。1976年4月,他辞去国家主席职务。1981年3月,他成立争取柬埔寨独立、中立、和平与合作民族团结阵线,并亲自担任主席至1989年8月27日。1982年7月9日,他就任民主柬埔寨(1990年2月3日改名为柬埔寨)主席。1991年7月17日,他被推举为柬埔寨全国最高委员会主席。同年10月23日,他率柬埔寨全国最高委员会全体成员出席巴黎会议,并签署了“关于全面政治解决柬埔寨冲突的协定”。11月14日返回金边后,他被柬埔寨四方一致拥戴为国家元首。

1993年6月14日,柬制宪会议通过决议,完全恢复西哈努克亲王在1970年3月18日违宪政变前的一切权利和地位,并授予他国家元首的所有权力。同年9月24日,柬埔寨颁布新宪法,恢复君主立宪制。同日,王位委员会一致选举西哈努克为国王、终身国家元首。2004年10月6日,西哈努克国王发表告同胞书,宣布由于健康等原因决定退位。

西哈努克国王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长期致力于中柬友好事业,并多次访问中国。他曾先后创作了《怀念中国》、《万岁,人民中国;万岁,主席毛泽东》和《啊,中国,我亲爱的第二祖国》等赞颂中柬友好的歌曲。他也曾多次慷慨解囊,向中国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捐款。

西哈努克1952年4月与诺罗敦·莫尼列·西哈努克结婚。他们生育了诺罗敦·西哈莫尼国王和诺罗敦·诺林达拉邦王子。

在韩国1-5级现役都要去服兵役:

5级已经是得过严重疾病但可独立生活者,短期军事理论培训

4级是身体较健康可尝试1年的简单军事训练

3级是22个月,身体受过伤但恢复良好,可执行军事任务

2级是26个月,是基本现役

1级是3年,是身体状况特别好而且本身从事相关行业者,一般为空军和海军

在韩国一般人集中在2级和3级,好像2级是最多的,一般分配是军方分配,但会考虑到服役者的背景,比如,我韩国学生的哥哥是汉城大学(现在的首尔大学)英语系的,所以在兵役分配时候把他分配到美国驻韩的军事基地,可以发挥他的长处,把洪京民送到宣传部门也是这个道理,因为他是歌手,不过这不是绝对的,神话进炮兵,装甲兵都是可能的,主要看上级分配。

不用去服兵役的人除了有钱人可以用钱买之外,还有(这里指韩国公民)

1)6级现役精神异常者,重大疾病和残疾人(河丽秀是这一级因为韩国把变性算精神异常)

2)在奥运会得过奖牌和亚运会得金牌的人,还有韩国国脚(知道韩国足球为什么强了吧,不进国家队都要去军营里受苦,谁还不玩命踢啊!)

3)博士(这类人用脑受保护,所以就不用他们保家为国了),小学文化水平的(因为文化水平太低,教他们军事理论估计学不会,韩国围棋很厉害的李世石就是这个水平的,人家是为了下围棋,上完小学以后就专攻围棋了,兵役也就不用去了)

4)到了服役年纪但却负担3个人及以上生活的,举个例子来说,某君18岁高中毕业结婚,在21岁前生了2个孩子(或更多个孩子),老婆没有工作,那这个人兵役不用去了,不然一去2年多,孩子老婆都饿死了,不过这个引发了韩国早婚风潮,所以好像有要改的趋势。

5)文身很多的人(超过全身皮肤1/3),因为文身很多是影响军容风纪的,所以兵役法有这条,但是对于第一次体检没有而复检时文身的(就是明显为逃兵役而文身的)要关1年牢,罪名是蓄意破坏身体逃避国家责任,去年首尔抓了100多。

6)28岁以上的男人,都可以不去了,不过这种情况很罕见,比如你要服役时候是26,但恰好出了车祸,成了植物人,在床上躺了2年半奇迹般苏醒,28岁半了,也就不用去了。

其实还有一些就不说了,有几种情况可以延期服役

1)在学中,就是在大学期间或是研究生在学,出国留学等,都可以申请最多2次的兵役延期,过了两次就不能再延了,这可以解释韩国男人跑到中国来,可以延长服役时间,只要延过28岁,就可以不去了。

2)意外伤害,就像上面的植物人例子,还有腿断了等等的。

(擦汗,干脆一次写个彻底吧,让大家彻底了解韩国兵役) 在韩国服兵役是很苦的,男孩子去服兵役家里人都会很难过,一般2级现役只有第二年中秋和春节可以回家(只有3天,路上要远的话,没准在家只有2天),平时都没有放假,第一年尤其苦,没有假期,还要忍受长官和前辈的非人虐待(说不定还有性骚扰),前辈兵可以恣意使唤新兵,有的新兵不能忍受就会选择极端方式(比如自杀,这在韩国造成很大话题),不过熬过第一年,到了第二年,你就是前辈了,就再可以使唤新兵了,所以心态就变好了,假期也有了,就会比较好一些了。韩国人认为只有当过兵的人才是真正的男人,女人也会喜欢这样的男人,但是韩国男人从心底还是不愿意去当兵的,因为实在是太苦了。韩国是岛国,属于全民防卫体系,所以男人都要去当兵,在欧洲一些小国里也是这样的,台湾也是这样,但是管制没有韩国兵役法这么严格,大家不妨以小国的心态来看待这种法律就能理解韩国为什么这样了,没有全军事化的话,可能会有亡国灭族的危险(中国要也这样都去服兵役,那全世界都要注意中国了,怕咱们会占领全球,再说国家也养不起几亿兵啊)另外,韩国发兵役通知书不是按照年龄而是按照户口登记日来发的,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金东万第一个领到兵役通知书,没准当年他爸没喝酒清醒的时候一高兴,生他第二天就去报户口了,那么他当然排的比较早。如果神话想不服兵役,能用的办法只有考博士,变性两种了,现在生2个以上的孩子是来不及了,参加奥运会也来不及了,那个文身也不行了,至少ANDY和DONGWAN已经第一次体检过了。想延期的话,就像DONGWAN一样研究生读个4年,有学籍就是不毕业,或是像SUNG一样随便找个大学注册一下,去了开学典礼就不去了,但是有学籍就是大学生,是延期的凭据,再有就是来中国吧,然后说一起留学中,能延2次,这样像ERIC没准捱到28,就不用去了。PS。我觉得JUNJIN的身体状况,没准是4级,前HOT的TONY是3级,DONGWAN怎么也是2级,他们公司努力找病例争取3级吧!!SUNG也应该是3级,完了公司再争取4级吧!呵呵,艺人的兵役就是争着把级数降低,到了河丽秀那级,就不用去了。

希澈的话~应该算4级的~~毕竟出过车祸~~身体不是很好的~~

德国装甲之父古德里安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1888年6月17日出身于一个德国军人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通信兵、步兵和骑兵部队任职。一战结束后,古德里安开始探索装甲兵理论,他的装甲理论最初来自于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富勒等装甲战理论先驱们,他将他们的理论加以发展成具体的战术公式,提出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坦克,实现战役突破和包围的崭新战术思想,并且训练部队运用武器将此战术付诸实施。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德国开始扩军备战。不久,在一次现代兵器发展表演会上,当古德里安精心安排的小型装甲部队迅速通过主席台时,希特勒面对这壮观的军容情不自禁的高呼起来“这就是我需要的东西!这就是我想要的东西!”早在希特勒上台之前的一年,希特勒就提出了他的闪电战理论,而古德里安则为这一战争理论提供了坚实的装甲理论基础。而他一手创建和训练的装甲部队更成了希特勒实现他闪电战理论的物资基础。所以利德尔哈特评价道:“是古德里安用他的装甲思想和行动,帮助希特勒改写了世界历史”。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德国装甲兵得到迅猛发展,古德里安也连获升迁,先后出任德军第2装甲师师长、第16装甲军军长、机动兵总监等职。1938年10月,古德里安获晋陆军二级上将军衔。

1939年8月,古德里安被任命为第19装甲军军长,一个月后就参加了波兰战役。他率领的第19装甲军作为德北方集团军群的开路先锋,在空军配合下实施高速度大纵深的推进。德国仅用35天便置波兰于死地。这是德军装甲部队与空军联合作战的理论第一次用于战争实践中。这种战略战术使西方目瞪口呆,不久在英美报刊上就出现了一个新名词——“闪击战”,并叫人谈虎色变。

1940年5月10日,法国战役打响,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再次作为攻击前锋,只用两天时间穿越阿登山脉100多公里长的峡谷,攻占色当。5月14日,古德里安的3个装甲师强渡马斯河。之后他以每昼夜30—40公里的速度向西推进。古德里安所率装甲军的推进速度不但令联军措手不及,而且也令德军统帅部不安,他的上司曾两度下令他暂停前进,但古德里安不惜以辞职抗争。禁令解出后,他的速度比以前还快。5月20日,他扫过亚眠,在阿贝维尔附近抵达英吉利海峡,完成了一个举世震惊的大包围圈,把北部法兰西和比利时的所有盟军都装进了口袋。5月24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已到达格拉夫林,离敦克尔克还有10英里了,而在其右翼的莱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也已到达艾尔—圣奥梅尔—格拉夫林运河一线。两支装甲劲旅只须再努把力,即可将联军主力彻底消灭在滨海地区。然而就在这时,他们却接到了元首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命令。于是,古德里安和莱因哈特只得遵命停在运河一线按兵不动,而眼睁睁地看着英法比联军从敦刻尔克上船逃走。战后,身在战俘营里的古德里安仍对希特勒那个“拆断他装甲部队挺进矛头”的命令耿耿于怀:“俘获(英国远征军)大好机会却给希特勒的神经质弄糟了”。1940年7月,古德里安以其在法国战役中的杰出表现被希特勒晋升为一级陆军上将。

1941年5月,古德里安任第2装甲兵团司令。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兵团与霍特的第3装甲兵团做为中路德军的两支铁拳,先后对明斯克、斯摩棱斯克成功实施了钳形包围,歼灭了苏军大量有生力量。他与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兵团对基辅的合围更是现代战争史上装甲部队成功突击的典范战例。1941年9月30日,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军团首先拉开了“台风”行动的序幕,在布良斯克围歼了苏布良斯克方面军,直抵莫斯科城下,但俄罗斯严寒的冬天使他的攻势锐减。12月4日,当气温降至零下52摄氏度时,德军再也不能作战了,古德里安怀着一颗沉重的心,他决定先撤退了,这是他那支所向无敌的装甲兵团自从踏平波兰以来的第一次撤退。古德里安也因这次擅自撤退而被希特勒免职。其后,随着德军在苏德战场上的节节失利,希特勒又起用他担任装甲兵总监和陆军总参谋长。

1945年5月,古德里安向美军投降,作为战俘被关押在纽伦堡监狱。苏联想起诉他的战争罪行,但西方盟国没有接受。古德里安被关押了3年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以古德里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只是战争的执行者,而没有虐待战俘和屠杀无辜平民的罪行,使其未列入战争罪犯,于1948年将其释放。古德里安获释后,仍一如既往地迷恋坦克,经常同英美坦克专家就坦克问题交换意见。为揭示德国装甲兵发展历程,总结他指挥装甲部队的经验,他撰写了他的回忆录《一个士兵的回忆》和德国坦克部队发展和战术的专著《坦克——前进》(因他早亡而未能最终完成,由他的好友门泽尔将他生前所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和编辑,并最终出版)。1954年5月14日,古德里安因病而逝,享年66岁。他被后人称为德国装甲兵之父,至今,他的遗像还挂在德国陆军装甲兵的军营中,以作为后世的楷模。

陈青云

陈青云,武侠小说家,台湾鬼派开山掌门,“鬼派天下第一人”。1962年受诸葛青云《夺魂旗》“白骨血旗”的启示,写了《音容劫》之“鬼琴魔音”、《铁笛震武林》之“魔笛摧心”、《剑冢》之“掘墓人”、《鬼堡》之“血骷髅”,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大受中下阶层读者欢迎,与当年“正宗武侠泰斗”卧龙生为同一畅销级别。陈青云爱写:主角冷傲独行,邪魔歪道、恐怖血腥、阴森鬼气,想象力十分可观。

中文名:陈青云

别名:陈昆隆(本名)

国籍:中国

出生地:云南省云龙县

出生日期:1928年

逝世日期:1999年

职业:武侠小说家

主要成就:台湾武侠小说“鬼派天下第一人”

代表作品:《黑儒传》、《残人传》、《铁笛震武林》、《罗刹门》、《鬼堡》、《病书生》

人物经历

1928年出生于云南省云龙县。

1946年离开云龙,保送进了云南省行政干部训练团。

1947年去昆明学习度量衡检验,后来又进了兽医训练班。

1948年考入昆明北校场26军通讯干部训练班受训。

1949年调职前往蒙自。

1950年随军从蒙自经过近3个月的徒步跋涉,抵达越南的金兰湾。

1953年抵达台湾省高雄市。

1960年因健康原因,退役。

1961年和夫人陈素霞结婚,次年长子若之出生。

1962年首部小说《残人传》完稿,《铁笛震武林》出版,次年随着《残肢令》出版,奠定“鬼派”第一人的江湖地位。

1975年任台中科教中心主任。

1983年辞职,专心于小说创作。

1989年携次子若华返乡探亲。次年母亲去世,闻讯后健康情况进一步恶化,创作了最后一部小说《怪侠古二爷》。

1997年检查出癌症,拒绝截肢,次年癌细胞扩散。

1999年去世,终年71岁。

写作经历

1961年的一天,在台湾云阳的北港一间出租屋内,陈青云问妻子:你存折上还有多少钱?妻子拿出存折,陈青云拿过来,取出最后一点钱,去了高雄,半个月后回来时多了一部书稿,这就是《残人传》。书稿寄去了台湾的清华出版社,一家人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等了多长时间无从考证,只知道他们那天已经没米下锅,夫妻二人正陷入绝境之时,门外来了一个人,站在院子里问道:“陈青云先生的家在这里吗?”陈青云便将来人请入屋内,来人进屋之后表明是清华出版社的编辑,说出了那句让陈青云终身难忘的话:“你的书稿我们社决定出版!”。

之前陈青云写作过一些散文和诗歌,但是一直都没能打响,用内地的话来说,是个典型的文学青年。当时在台湾,武侠小说是禁书,说它是“腹诽文学”,当时台湾的社会非常黑暗,人民物质和精神非常贫乏、压抑,或许这也和台湾后来武侠小说盛极一时有关,它给人们提供一种暂时的安慰,一个逃避现实的空间。而60年之后,气氛开始宽松,也正是这个时候,卧龙生和诸葛青云等人开始写作武侠小说。陈青云写的第一部是《残人传》,但实际上出版的第一部书是《铁笛震武林》,以其鲜明的风格引起极大的反响,到写作《鬼堡》的时候,他已经奠定了“鬼派第一人”的江湖地位。60年解禁以后,光台湾便先后有348人写武侠小说,发行2000余部,40000余集。可以说陈青云在这样的环境中最终能成为一代名家,极为不易。他最畅销的作品是《死城》,在内地前后印了5版,每一版都不会少于5万册,这还只是正版。香港评论界最推崇他的《醉书生》、《黑儒传》,陈昆俊先生比较欣赏《罗刹门》,但他认为,陈青云最好的作品是他的中篇武侠小说和他后期的推理小说。海内外评论界对陈青云作品的评价,主要认为他的作品语言古朴,较好地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字之美,早期作品情节怪异,但后期作品偏重于更为深刻的内容,思想更为精辟。

陈青云最后一部作品是他回大理探亲之后写就的《怪侠古二少爷》,从此封笔,把书稿寄到弟弟手中,由内地的花城出版社出版。陈青云笔耕数十年,具体到底有多少作品,实际上连他自己也不完全清楚,大概有百余部,近三百集,三千六百万字之多,现在很多国外图书馆都收藏有陈青云的书,特别是华人多的地方,象多伦多的图书馆就藏有他的作品集。陈青云的**和电视实际上也拍过不少,但是在内地放映的不多。言谈中,陈昆俊老先生一再为陈青云在内地的影响不大而感到自责。他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陈青云的作品尽量搜集齐全,然后为他出一套全集。

陈昆俊老先生认为帮他的大哥出一套全集,是他应尽到的义务,他觉得他这个大哥靠写作吃饭非常不容易。他特别提到陈青云晚年在家信中说过,写作是一条寂寞而漫长的道路。

上世纪60年代的台湾第一代新派武侠作家,大多是由内地迁去,又多半以军人居多,如当过通信兵的陈青云、装甲兵的柳残阳及卧龙生等。战争的阴影往往会在他们的作品中体现,如陈青云在越南集中营的非人经历,不仅对他的健康造成了摧残(一直有肺结核和痛风的疾病),还对他的创作造成了重大影响,使得他的早期作品多有影射集中营的意象(如《鬼堡》和《死城》)。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风光的武侠小说家背后隐藏的不幸经历。写作是一条寂寞而漫长的道路

在晚年的时候,陈青云把自己毕生的积蓄,都投入了一家投资公司,打算就此封笔养老,谁料那家公司后来却卷款外逃,血本无归。该事件可算得上是台湾当年的一件轰动社会的大事,受牵连的投资者达到一万多人。具体损失情况不得而知,陈昆俊老先生只是叹息着说,那一次把陈青云的棺材本都赔进去了。

云龙有千年的诺邓古村,有八大盐井的繁华往事,有“中国桥梁博物馆”的美誉,出过王九龄、董泽这样创办了东陆大学的名人,如今,环抱它的群山上,又多了一座衣冠墓,一位落叶归根的老人结束了历经磨难的一生,回到了他的故乡,不再离去。

人物轶事

陈青云为什么会走上写作武侠小说的路,陈昆俊先生道出了真相。陈家祖上几代人都是贡生,他的姑父则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父亲是滇缅公路盐务转运站的主任,自幼家庭富足,家教良好,后来情况突变,父亲被下属的亏空所累,又不肯妥协,便被投入保山的监狱,后来遭到日本人的轰炸,监狱被夷为平地,父亲才死里逃生。从此家道中落,之后陈青云在昆明学习度量衡检验,毕业的时候,他的旅费被科长装进了自己的腰包。那时候他还在东陆大学中文系旁听,正值当时的《正义报》招编辑,他去考试取得了第一名,却被总编的内弟把他顶替了再加上后来他被迫参军,一路从开远徒步走到越南的金兰湾,路上所受非人的折磨实在非笔墨所能形容。而陈青云年幼时的性格是非常浪漫的,据陈昆俊先生所说,每到月明风清的夜晚,陈青云就邀约一帮同学到云龙的虎山上,带上酒和乐器,饮酒唱歌,通宵达旦。他还演话剧,写诗歌。可以说后来所有的遭遇,和他之前的生活形成了太过巨大的反差,逐步地改变了他对世界的看法。陈青云书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容貌俊美,心中却有太多仇恨,可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正是陈青云的真实写照。他之所以被误解成“鬼派”,主要是因为他以《鬼堡》和《死城》系列而成名,书中虽然没有鬼神,但是他最擅长营造阴森恐怖、有如地狱一般的氛围,台湾评论家叶洪生因此为他定义为“鬼派”,虽然陈青云为人低调,不愿介入门户之争,但据陈昆俊先生介绍,他实际上是不同意这种分类的。类似的风格,只是出现在他早期作品中,而从1970年开始,陈青云便开始转型,作品更加注重整体结构以及推理,因此对他简单地归以“鬼派”,实在值得商榷。坊间传说陈青云模仿诸葛青云的说法也值得商榷,一则是陈青云的笔名是从初中开始就使用了,它实际上来自于云龙当地的一座桥,该桥名字就叫青云桥。青云桥是由陕西巡抚杨名_所建,距今已有180年的历史。二则陈青云作为所谓的“鬼派武侠第一人”,其源头是大理白族民间传说,以及一本叫《大理古遗文摘抄》的书,陈昆俊先生说他们小的时候都看过那个书,书的内容很怪异,可以说是大理这块神奇的土地给予了他最初的灵感。据说在阔别家乡几十年后回家探亲的时候,陈青云依然能讲一口流利的白族话。

40年生死两茫茫

陈青云的家坐落在云龙县的老街上,我和朋友,以及云龙县委宣传部的陈部长一同前往。陈青云老家的这所宅子不大,但很精致,一进院子,迎面就是他亲手题写的匾额“青云居”,下面是六扇对开的镂空雕花木门。两边是二层楼的书房,上楼到书房里面去,是漆过的书架,里面码放着版本纷杂的作品。据陈青云的胞弟陈昆瑜先生介绍,这些书基本上都是盗版,陈青云上次回家所做的主要事情,就是搜集各地的盗版,维护版权。据说当时他在各地收集的盗版书的种类多达两百多种。

在客厅里,我看到了陈青云先生的遗像,照片上的他地阁方圆,剑眉星目,双眼有神。当地县委宣传部的陈部长告诉我,这座宅子是1989年陈青云阔别家乡40年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家省亲时所修,当时他修此屋的目的,是为了回乡养老。之后因为身体原因,一直到1999年去世,他再也没有踏上过这块生养他的土地。

陈青云先生的表弟杨德昭说,陈青云的父亲在他失去音讯之后没几年便去世了,陈青云排行老大,其余兄弟几人,全由母亲一手带大,他们的母亲20岁的时候产下陈青云,一直等到83岁,才终于盼到长子归来。家中人几十年一直在寻找这个长子的下落,开始以为他在越南,不知道1953年他就到了台湾的高雄,从此在台湾定居,娶妻生子,成为无数两岸分居的悲剧之一。当年陈青云是通过美国的一个朋友才和家中取得联系,之后费尽周折,花甲之年的陈青云先生才能从台湾赶过来,转了几次车之后才回到家中,一进门便跪在地上大哭,当时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在和陈青云失去联系的几十年里,陈青云的母亲一直焚香祷告,祈求能保佑她儿子平安归来。而就在陈青云先生回家后的第二年,他的母亲便去世了。

陈青云的名字在云龙县家喻户晓,都因那次他衣锦还乡。云龙县的人都知道他们这里出了一个扬名海外的武侠作家。最有意思的是,陈德瑞女士告诉我,他们其实很早就看过陈青云的小说,只是不知道这个鼎鼎大名的作家就是他们生死未卜的大哥,后来恢复了联系之后,陈青云也从未提起自己的写作,直到后来将要返乡之时,他才不经意地提到,那个写武侠的陈青云就是自己,众人闻之都感叹世事奇妙。

名作选叙

《鬼堡》

内容概述:

“鬼堡!鬼堡!在武林人的心目中,他无异是死亡之神的宫殿。”(引于原文楔子)“没有星星!没有月亮!夜空,一锭墨黑,伸手不见五指。一直隐隐的雷声过后,接着是一大片耀目难睁的闪电,给这漆黑的大地,带来了刹那的光明!风,呼啸着掠过原野,带起一片沙沙之声。就当闪电乍明的刹那——照见了一条荒芜的乡村道上,一个臃肿的黑影,健步如飞。闪电再亮——原来那臃肿的黑影,是两个身影的重叠,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背上背着一个中年男子,那少年丰神似玉,而那中年似乎带着重病,奄奄一息,骨瘦形消。”(引于原文第一章《白骨堆中话血劫》)

且说那主人公韩尚志,得知血劫后,又得知生母“赛嫦娥王翠英”血仇不报而下嫁天齐教主后,又于奔走官道之时为天齐首席堂主“彩蝶李芸香”所擒,遂自言恨天下所有女人。行至江边,小叫花趁李芸香之际解其穴位,带走他。但见江中鬼堡,堡上绘有血骷髅图案,与家中厅壁上别无二致,是以认定堡主为仇。两人义结金兰,后为李芸香所追,奔入林中而二人分离。随后,迷路于林中,虽内功深厚(但师叔“毒龙手张霖”并未传他武艺),然不足以在这等黑暗之处洞悉事物,伸手不见五指中,阴差阳错,得“地脉灵泉”脱胎换骨,又得“灵龟上人”的灵龟输功,且得到武林至宝“佛手宝笈”的一只,学会“浮光掠影”身法,“灵龟三式”掌法,及武林失传绝学“龟息大法”。急于赴鬼堡复仇,却被击落江心,幸临泉护身,有为原在李芸香轿中听到的为之所灭的八义帮帮主吴由道之女吴小眉所救于“听涛小筑”中的闺阁中三日,醒后便走。后来在擅闯天齐教总坛所在连环套时为教主夫人,即其生母所擒于死牢,得“失魂人”、“有心人”母女暗示以“龟息大法”装死逃脱,易容“病神”,依“失魂人”直言赴鬼堡,偶遇“天南‘幻魔宫’帝君魔魔尊者(魔中之魔)唐争”传以衣钵。奉师命赴堡与“鬼堡之主”“昊天一怪欧阳亮”挑战途中,巧遇并毁了叛逆“暂摄‘幻魔宫帝君’韦逸民”派来中原采取少女元阴的“鬼堡_6天南帝君驾下禁宫侍卫‘青衣侍卫毕黎’”,就下的女子正是其救命恩人吴小眉。后赴鬼堡因激怒堡主被囚于石室,为结拜兄弟“小叫化东方慧”所救。回覆师命后,出洞随人跟至其墓前,方知东方慧女扮男装,因其曾言恨天下女人,故不道出。韩尚志现身,吴小眉悄然离去。“失魂人”母女曾劝东方慧,否则会发生悲剧。此时却忘却一切,却殊不知悲剧正悄然上演沉浸在此片刻后,东方慧因难言之隐而离去。韩尚志则在“失魂人”的警告下,二入连环套,解救吴小眉,并杀了李芸香,搏“天齐教主”(为什么打引号,这里就不多说了)不过,历险终出连环套,然吴小眉身中剧毒。索性遇其祖父“不老先生”,交付之。又偶遇“魔幻宫”长老院十长老中的五位,五长老险被韦逸民手下暗算,幸为所救。赴天南途中与“阴煞莫秀英”相遇,以其夫“阳煞高士奇”消息换全部“佛手宝笈”。又再遇坎坷,毁卧虎山庄,救险被庄主郝通天以獒犬与人相交的吴小眉。后来终于练就“须弥神功”于人称“死亡谷”,且为五十年前巨魔“黑白双煞”拜为主人。又于大荒山“大荒神尼”(后来得知是他的师太上祖母)处中计于吴小眉订婚。赴天南途中遭“天齐使者程威远以天南”恶鬼珠牌暗算而身负重伤,又为一个红衣**慕容黛所救,以姊弟相称。后回天南平叛逆,带“黑白双妖”至大谅山黑谷“毒池”求“万毒祖师”解其“易形毒果”之毒。

赴鬼堡,幸为东方慧所制止,险误杀鬼堡主人,方知父门鬼堡,堡主“昊天一怪东方亮”是其师祖,爱人东方慧竟是其师姑。后于八义帮总舵“舍身崖”救吴小眉,并使其手刃仇人“天齐使者程威远”。为救小眉,赴滇西洱海之滨苍山雪洞寻“神州一丑”求“续命金丹”,而慕容黛(人称“蜂后”,其实不然)以“紫元丹”维持其七天性命,因其数量有限,故只有七天时间。途中遇为天齐教追杀的师弟张少坤(即“天齐教少教主余少坤”),被托以一物于其母,并重创随后而至的“天齐教主余丙南”。归途遇“失魂人”抱其丧女“有心人”于余少坤墓前,上前询问之下方知“有心人”为自己之妹“韩尚香”。二人合葬后,回鬼堡得知东方慧已自碎天灵而死。又逢天齐教围攻鬼堡,堡中石室所囚诸魔皆已被人暗闯鬼堡而释,因“天齐教主余丙南”正是其大师伯邢世杰,故对鬼堡布置了若指掌。惨烈搏斗中,老哥哥“南丐”率众解围。

后,从慕容黛得知吴小眉失踪,字条请赴九曲岩寻“通宝罗刹”处。去后方知有人易字条,非其所劫,转折之后拜认师母、师姊(与“灵龟上人”相关)。与其师姐下山共寻之,途经连环套,单骑而入,血洗连环套。救吴小眉,断余丙南右臂,“南丐”摔为天齐教所并诸派遗部前来助战。事了后,特许“黑白双妖”退出“天南派”复“天一门”,之前携“翠红仙子丁红”至苍山雪洞。在之前于丁红对话之际,吴小眉已留笺而去。之后,踪迹余丙南之徒至“天绝谷”。杀余丙南,卸其首,拎至鬼堡前面其母,归韩庄祭亡灵。母遗言,务寻到吴小眉,韩家不可绝后。服制百日后,她遵从母命,去寻觅吴小眉,然而,人海茫茫,何处觅芳踪。

《残肢令》

甘露帮掌门人因《乌木宝录》全家被杀,20年来乔装残肢令主报仇雪恨。临终嘱咐徒弟杨志宗找回秘籍。杨志宗巧服牛龙蛟内丹和天鹏彩卵,又得海鸥令主暗助,以残肢令主身份杀了五大首敌,找回秘籍,练成乌木神功。最后找到母亲,海鸥令主则是他的生父。

《黑儒传》

丁浩被望月堡恶奴打得半死抛尸荒野,为沈刚所救,又被黑儒收为弟子,两年后学成出山,为黑儒调查当年的九龙令一案,利用黑儒身份引起天下局势变化,渐渐引出真相。此过程中丁浩作为第一代儒侠,以其执着、果决、痴情、勇敢、正直而又偏执酸腐的气质,令读者为之神动,是陈青云笔下最成功的主角之一。

江湖历险过程中,丁浩与梅映雪(余文兰)互生情愫,又与血影夫人、古秋菱两位美人发生感情纠葛,而梅映雪却疑似只是利用他。但丁浩专情执着,终于发现梅映雪只是被金龙帮所控制,并将她救回,最后趁金龙帮与望月堡火并之机,解决赵元生、郑三江两大仇敌,与梅映雪终成眷属,花好月圆。

《罗刹门》

大风镖局,坐落在许州城南门外的正街,紧邻着祥云大客栈。

镖局占地极广,几乎是正街半边的一半,进大门是一广场,停放镖车之用,两侧靠墙是两列大马厩,百来匹马进去还有余裕。中间一段是连栋大屋,后面隔着院子是。在的内屋,后院隔着墙是一座废弃了的宅第,宅第占地与镖局相等,大门开在后街,三进两跨,外加庭园,相传这是一位致仕知府的宅第,与镖局同属一位主人,不幸遭了回禄,一半全毁,由于子孙不争气,没有修复,十年前被毁的这一半卖给了一个叫李大风的兴建了这一间大风镖局。

作品

伪作:

《一剑三鹰》为幻龙《苍穹血影》

《金蛇梭》为幻龙所作

《玉棺劫》为司马长虹所作

《铁拐丧江湖》,作者不详

《玉剑香车千里花》,作者不详

《挥剑问情》,作者不详

《女血神》《天下第二人》为田歌所作

评价

陈青云简化了武功的概念,用“功力”一词代之,书中的武学修为综合为一个量的比较,以“金刚不坏之身”、“全身不畏指掌兵刃”等等来描述,虽然常常被诟病为战斗场面乏力。不过换一角度而言,这种做法间接加快了读者的阅读速度,到也有助于突出鬼派的特点。

武功的简化对应的是功力的直接间接比拼,在没有玄幻的时代,陈青云对于武林控制得杂而不乱,主角武功盖世剧情却仍能奇峰横生,自有过人之处。后来的港漫无疑也受到了陈先生的启发。

陈青云作品的人物智商亦往往受到诟病,但必须要指出,书中很多人物忍受了二十年的潜伏,另一个角度看并非缺乏智商。陈先生早期为了营造主角举世皆敌气氛的写法,并不成熟。到了中期,陈先生已经抛弃这种写法,转为以密集的斗智斗勇来展开剧情,虽然由于剧情需要,仍有着部分低智商角色,但对于大局影响并不大。

陈书以“复仇”为宗旨,当年确能独树一帜,但“仇恨”只是控制小说气氛的一方面,陈青云的作品更多体现的还是正义、怜悯、宽恕、公正、仁爱、信诺,不以复仇而滥杀无辜,亦并非以复仇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偶有偏激滥杀桥段,亦非作者本意。譬如《黑儒传》一书主角丁浩作为第一代儒侠类角色,即陈先生真实的自我写照,对于第四次武侠革命的发起者孙晓写作卢云这个角色,都有着不小的影响。舆论对鬼派评价较低,并不在开创鬼派的陈青云,而在于模仿者舍本逐末,大量使用魔尊天下、血洗武林之类粗暴残忍的剧情,且许多跟风作被冠以陈青云之名,影响极坏。

陈书的情节大抵有相似之处,主角出场时大都身负血海深仇,而牵引人物常喜隐了身份,以“XX人”自称,他()她)们也成为推动情节的隐藏线索。陈书的层次结构并不好,在人物的安排上往往不注意铺衬,读来常有生硬的感觉,不过陈倒是善用气氛渲染和煽情来掩盖,往往使读者忽略了衔接。陈驳架长篇的能力有限,故其作品篇幅都不长,注重于短篇的格局利用和伏笔的联结,效率极高,虽然并不精致,却富于流畅度,又台词的写作能力十分强大,善于利用台词营造气氛。

陈先生不喜修饰,这点极似其友司马翎,所以他的开头和结局大多显得俗套,甚少有回环点睛,生辉之笔,但他不善结尾却善于收尾,解决悬念的能力乃是一绝,能够利用弱的框架写出很强的故事,这是当代绝大部分武侠玄幻作者所不擅长的。

一言蔽之,陈的武侠不断进步别具风格,想象力奇崛,贡献不可低估,当年销路实是情理之中。

1887年11月24日,曼施泰因出生于东普鲁士的柏林,刚出生时,又名弗里茨·埃里希·冯·莱温斯基,出身在名门贵族,是炮兵上将爱德华·冯·李文斯基(1829-1906)和海伦·冯·希普林(1847-1910)的第十个孩子。曼施泰因的母亲海伦的小妹妹赫德韦格·冯·希普林和步兵上将乔治·曼施泰因(1844-1913)结婚之后很长时间没有子嗣,所以曼施泰因还没有出生前就决定过继给他的姨父。曼施泰因刚出世不久,莱温斯基就给老曼施泰因发了电报:“你今天得到了一个健康的孩子。母子平安。恭喜。”

曼施泰因不仅仅其父是普鲁士将军,他的两个爷爷也是普鲁士将军(其中一个在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率领一个军),他的舅舅也是将军;大名鼎鼎的陆军元帅兼德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也是他的伯父。他命中注定要以军人为职业。曼施泰因在斯特拉斯堡接受中学教育(1894-1899),这里在1870到1871年的战争后就成为了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然后他在位于普伦和格罗斯利希费尔德的少年候补军官团度过了六年时光(1900–1906)。1906年3月,曼施泰因作为一名见习军官参加了近卫军步兵第3团(Garde zu Fuß)。1907年1月,晋升为少尉。

1913年,曼施泰因选送到柏林军事学院学习。1914年,晋升为中尉。同年,曼施泰因又回到近卫步兵第3团,不久后担任近卫第2后备团的副官。 1914年曼施泰因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当时正值一战爆发,他担任第2近卫预备团中尉副官。战争期间曾先后在比利时、东普鲁士、波兰作战。还担任过参谋长、骑兵师作战科长、步兵师作战科长。得到一级铁十字勋章和霍亨索伦王室勋章。1915年,曼施泰因晋升为上尉。

1918年,战争结束后的曼施泰因参加重建德国国防军的进程,担任连指挥官。曼施泰因战后继续留在军队,在20年代,他参加重建德国国防军的进程,《凡尔赛条约》限定魏玛共和国只能拥有最多10万人的军队。1920年晋升为连长,1922年晋升为营长。1927年晋升为少校,且在总参谋部工作,并出访国外了解军事情况。直到1933年纳粹党篡夺权力,结束了魏玛时期,德国开始扩充军队,破坏《凡尔赛条约》。1927年,曼施泰因晋升为少校。由于访问过一些欧洲国家的装甲部队,曼施泰因得到了很多经验和信息。1932年,曼施泰因晋升为中校,次年晋升为上校。1935年,曼施泰因进入德国陆军总参谋部。1936年10月,他晋升为少将,出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首席军需部长,随后升任德国陆军总部首席副总参谋长,开始接触德国陆军的高层决策机构。1938年4月,曼施泰因担任第18步兵师师长。1939年4月,曼施泰因晋升为中将。 1939年8月18日,曼施泰因调任南方集团军总部的参谋长,司令是龙德施泰特上将,准备实施入侵波兰的“白色计划”(Operation Fall Weiss)。在这里,他和龙德施泰特的作战处长衮特·布鲁门特里特上校一起制定作战计划。龙德施泰特采纳了曼施泰因的方案,此方案要求将南方集团军的主要装甲单位集中到瓦尔特·冯·赖歇瑙上将率领的第10集团军,以求得决定性的突破,从而在维斯瓦河以西包围波兰军队主力。其他两个从属于南方集团军的军团,威廉·李斯特上将率领的第14集团军和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上将的第8集团军,则负责在两翼支持赖歇瑙的装甲突击力量直捣波兰的首都华沙。

私底下曼施泰因对于进攻波兰并不是特别热心,他认为波兰作为德国和苏联之间的缓冲区更好,而且他也担心进攻波兰将会导致盟国进攻,从而将德国拖入两线作战的窘境。在德占区,南方集团军集群于1939年9月1日顺利发起进攻。第10集团军的装甲兵部队追赶上了撤退的波兰人,使他们来不及建立防线,第8集团军在他们的侧翼,防止分散的波兰军队在罗兹、拉多姆、波兹南地区集结,形成比较联贯的军队。按照原计划,南方集团军应该首先向维斯瓦河直进然后转向华沙,鉴于战场形势的变化,曼施泰因和龙德施泰特决定在拉多姆地区对波兰军队进行合围。包围取得了成功,清除了从南部到华沙的成规模的抵抗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曼施泰因以参谋长的身份在幕后发挥影响,为德军进攻法国战役规划了以施里芬计划的基本架构,此计划为德军装甲集群主力配置在北方的A集团军群,目的是攻占法国北部的广大临海土地,以准备跟英国作战(当时德国各高层军官并不认为可以在西线战场上得到决定性的胜负来击败法国,与其去强求那不可能的幻想,不如以局部胜利为目标,因此才打算效仿施里芬计划),其正面强攻比利时和荷兰,跟英法主力硬碰硬。但曼施泰因认为: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居然无法制定出更好的计划,而还要去仿照前人的计划。因此他修改了此计划,主张应将装甲集群主力配置在南方的B集团军群,穿越阿登山区,由后方截断孤立的英法主力军队。

他的计划一开始并未受到重视。尔后由于一架联络飞机失事迫降于比利时,机上的军官以及进攻计划被比利时所截获后转交英法,引起了总参谋部的震动。在经过多次努力提交计划的情况下,得到了希特勒的接见,接见中他向希特勒介绍了自己的计划, 进而得到了在军事上爱冒险的希特勒大大赏识,并且被付诸实施,德军最终得到极大成功,装甲兵部队一路直冲英吉利海峡,英法联军只好沿海路撤回到英国,也注定了法国的溃败。

在1940年的法国战役中,德军并不像大家所想像的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实际上法军无论从人数还是坦克数量上来讲都多于德军,但德军通过集中装甲集群的力量,在拥有正确的战略战术思想和富有冲劲的将军的前提下,最终得到了极大的成功,以闪击战一举打垮了法国。此时曼施泰因只担任第38军军长进行追击残余法军的工作,被明升暗降的挤出了总参谋部。 1941年,希特勒转向苏联发起了巴巴罗萨行动,300万德军分成北方、中央、南方三大集团军群向苏联进攻,曼施泰因此时终于如愿以偿指挥一个装甲军,曼施泰因隶属于北方集团军群的第56装甲军军长,他率领的第56装甲军在开战后的4天内,冲入苏联境内达200公里的进度,打得苏军措手不及,他认为装甲兵部队就是要不断向前冲,以机动的方式深入敌阵纵深,迫使敌军无法重整旗鼓组成新的防御阵地,一旦停下来就会成为敌军的标靶,因此要不断前进,最终得到了4天长驱直入达200公里的成就。后来由于德国的一个秘密计划在送到军部时被缴获。曼施泰因保证不再突进那么远。

1942年,希特勒为了消除苏联对罗马尼亚油田的轰炸威胁,准备进攻苏军位于黑海的克里米亚半岛最大的海军、空军基地,于是他任曼施泰因为第11集团军司令。曼施泰因率领第11集团军表现活跃,该军团不仅攻占克里米亚半岛,在苏军享有海空优势的情况下,击败3至4倍以上的苏军。此时苏军穿越刻赤海峡向克里米亚半岛发起逆袭,他立刻决定停止进攻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对苏军发起反击,成功阻止了苏军的进攻,俘虏苏军17万人,最终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被攻克,这场塞瓦斯托波尔战役让曼施泰因得到了他的元帅权杖,他的成就已经足以证明其将道的卓越至极。 正当曼施泰因元帅准备穿越刻赤海峡,加入进攻高加索地区的行列时,希特勒却下令第11集团军必须北上列宁格勒,拿下该城。对此曼施泰因非常反对,他认为就算将第11集团军充当集团军的总预备队,也总比将其浪费在一个次要战场上任其消耗要来的明智。但最高统帅部的决定已经无法更改,因此第11集团军必须北上,准备拿下列宁格勒。第11集团军抵达后,曼施泰因决定以切断补给线的方式围攻列宁格勒的北极光计划,此举势必要在其他方面冒着相当程度的风险,抽调部分兵力加以突袭苏军的补给线。当第11集团军发起进攻后。苏军完全受到了奇袭,就在曼施泰因即将成功之际,希特勒又下令要他去解除苏军另外的威胁。但他认为这是发起此次攻势所必须承担的风险,如果不冒险的话是无法拿下列宁格勒的,但希特勒仍坚持先解决眼前的危机,于是德军歼灭了苏军第2亲卫队。同时噩耗传来,曼施泰因的儿子吉罗阵亡了。对于痛失爱子的他此时无法悲伤太久,因为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被包围了,必须等着他去解救。

1943年3月10日,在戒备森严下,希特勒飞到顿河集团军群在乌克兰扎波罗热的总部。德国陆军元帅曼施泰因与汉斯·包尔和德国空军元帅沃尔弗拉姆·冯·里希特霍芬,在当地机场迎接希特勒。此时的第6集团军还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由于希特勒下令不准后撤,突围的时机早已失去。对此曼施泰因认为第6集团军如今被大量的苏军包围,如果擅自突围,则后方必将会引来数百万的苏军追兵,不如先以第6集团军吸引大量苏军包围,等位于高加索地区的A集团军群先行撤退以后,才能避免德军整个南翼遭到歼灭。

当经过希特勒同意撤出A集团军群后,曼施泰因命令何立德兵团(由罗马尼亚的第3集团军,以及第4集团军的残部组成)东进发起佯攻,再由第4装甲集群从南边突袭斯大林格勒以解救第6集团军。南边的苏军完全受到了奇袭,因为他们认为德军再也无力抵抗,想不到居然发起反击,就在霍特上将的第4装甲集团军攻到距斯大林格勒仅30公里时,保卢斯上将以并未收到元首的下令撤军行动,以及燃料不足为理由选择拒绝突围,如今再也无法挽救第6集团军的命运,德军的首要任务就是赶紧将A集团军群撤出,以挽救整个南方战场,让第6集团军继续吸引苏军包围,直到A集团军群全军安全撤走。 1943年1月,保卢斯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但他却选择投降,率领第6集团军仅剩的90,000人投降,只有5,000人在战后才重返德国。2月,德军开始进行重组。曼施泰因的顿河集团军群与B集团军群合并,组建成新的南方集团军,由曼施泰因指挥。1943年2月21日,他对过度拉长的苏军侧翼发起了反攻。这次反攻被证明是一项重大的成就。曼施泰因的军队进展迅速,孤立了苏军的前进单位和苏联红军被迫停止大规模进攻行动。至3月2日,霍特的第4装甲集群的坦克先头部队和肯普夫的军团支队会师,切断了苏联西南方面军的大部分军队。至3月9日,德军已经在克拉斯诺格勒和巴尔文科夫对苏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估计有23,000名苏军士兵被击毙,另有9,000人被俘虏。此外,615辆苏军坦克与354门火炮被缴获。这是德军在二战中最成功的反击战,也是德军在东线最后的胜利。曼施泰因再次向前推进,其先锋是保罗·豪塞尔的武装亲卫队第2装甲军,经过被称为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的血腥巷战后重夺哈尔科夫。为了表彰曼施泰因的这一贡献,得到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武装亲卫队第2装甲军攻占别尔哥罗德。曼施泰因策划在夏季发起一项代号为“反手一击”的大胆行动,其目的是通过迂回到在亚速海的罗斯托夫,以围歼苏军,但希特勒却选择比较传统的堡垒行动,以旨在粉碎位于库尔斯克的突出部。

在堡垒行动中,曼施泰因率领军队从南边实施夹击,尽管有所损失,他仍成功地实现他最初的目标,对苏军造成更多的伤亡。率领苏军防守库尔斯克的格奥尔基·朱可夫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也称赞曼施泰因。但由于京特·冯·克鲁格和瓦尔特·莫德尔在北部地区领导的夹击几乎彻底失败了,长期缺乏步兵的支援与预备队,以及盟军入侵西西里的爱斯基摩人行动,希特勒下令取消进攻,同时抽调曼施泰因的装甲兵部队和战斗资源撤出库尔斯克会战,曼施泰因因此提出抗议,指出胜利几乎在望,因为他觉得他已经取得了局部优势,只要再作出多一点努力,他可以在苏军出击预备队前攻破防线。当堡垒行动失败后,苏军对精疲力竭的德军发起了大规模反攻。

德军的胜利,在意义上是要歼灭被合围的苏军,这既需要完成合围(这是德军的北部和南部的坦克会师)又需要长期的封锁包围圈,以消灭在包围圈内的苏军。即使第一步已经做到了,并不等于第二步就会自动完成。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始终没能迫使苏军作出重大后撤,除了像哈尔科夫的临时性逆转。德军在库尔斯克的进攻暂停后,苏军便有足够的力量立即展开反攻。 1943年9月,曼施泰因将军队撤回到第聂伯河西岸,对追击的苏联红军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从1943年10月中旬至1944年1月,曼施泰因稳定了南方的战局。然而,苏军从基辅形成了一个突出部,到达关键地区日托米尔。这时德军实施了成功的反击,其中武装亲卫队的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和第2帝国装甲师与第1、第7、第19、第25装甲师、第68步兵师(第4装甲军的一部分),在日托米尔前面迂回苏军侧翼。他们在赫尔曼·巴尔克将军的指挥下,在布鲁西洛夫与拉多密歇等地得到了几个值得注意的胜利。巴尔克和他的参谋长本来想进攻突出部的根部,向基辅前进,但艾哈德·劳斯将军却赞成采取更审慎的方式。

1944年1月下旬,曼施泰因在苏军的进攻下被迫进一步向西撤退。1944年2月中旬,他违抗希特勒“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战线”的命令,下令南方集团军中的第11和第42军(包括6个师共56,000人)于1944年2月16至17日从“科尔逊口袋”中突围。最后,希特勒在行动开始后接受了这次撤退行动,下令突围。 1944年3月,苏军又再度展开攻势,随即突破第4装甲集群与第1装甲集群之间的空隙,准备将第1装甲集群赶往罗马尼亚山区,执行包围歼灭。朱可夫将装甲集群兵力集中在东南边,准备等第1装甲集群往南退却后进行围歼,此时曼施坦识破朱可夫的意图,于是严格禁止第1装甲集群退往罗马尼亚山区,但若想向西突围又必须面对苏联两个战车军团阻挡在前,曼施泰因为此要求第4装甲集群东进与第1装甲集群会合,1944年4月,两集群成功会师,第1装甲集群的200,000人得以避免斯大林格勒式的全军覆没,虽然朱可夫得知德军并不是向南而是向西后,立刻命令部队向西追赶,但为时已晚,以为可以瓮中捉鳖的朱可夫又被曼施泰因摆了一道。 尽管曼施泰因从不怀疑希特勒最高统帅的地位,但他却也认为最高统帅只需要关心政治、外交、局势、策略,对于在战场上战略战术性的问题,只需交付给将领即可,尤其是他对于希特勒的静态硬性防御政策,完全无法认同。继续跟希特勒争论有关在东线的总体问题。曼施泰因主张有弹性的机动防御战略。他准备放弃领土,企图迫使苏军要么过于分散,或者前进的装甲矛头可以在两翼反击,以到达围歼他们的目标。希特勒忽视曼施泰因的意见,继续坚持静态战。在所有阵地上,德军必须捍卫到最后一人。由于这些频繁的分歧,曼施泰因公开主张希特勒放弃对军队的指挥和交由战争的专业人士管理,首先是建立东线战场总司令一职。但希特勒多次拒绝了这个想法,他担心这样会削弱他在德国拥有的权力。

这种争论也惊动一些希特勒最亲密的伙伴,如赫尔曼·戈林、约瑟夫·戈培尔、海因里希·希姆莱,他们都并不准备放弃任何权力。希姆莱开始公开质询曼施泰因的忠诚,他旁敲侧击地向希特勒进言,曼施泰因是唯心主义者和失败主义者,不适合指挥部队。曼施泰因的频繁争吵再加上这些指控,导致了希特勒于1944年3月31日决定解除曼施泰因的指挥权。1944年4月2日,希特勒任命莫德尔,一位坚定的支持者,代替曼施泰因为南方集团军司令。尽管如此,曼施泰因得到橡叶带宝剑骑士铁十字勋章,这是德国军队中第三个最高的荣誉。

他被撤职后,曼施泰因进入了一所在布雷斯劳的眼科诊所进行切除白内障的手术。他在德累斯顿附近休养,然后完全退出兵役。虽然他没有参加在1944年7月企图刺杀希特勒的行动,但他在1943年左右已从亨宁·冯· 特雷斯科等人中知道有关的阴谋。尽管曼施泰因也同意这种改变是必要的,但他拒绝加入他们的行列,因他仍然认为要遵守自己的职责。他还担心,一场内战将随之而来。虽然他没有参加策划行动,他也没有背叛他们。1945年1月下旬,他从他的家园集合了他的家人,把他们疏散到德国西部的格尼茨。他于1945年8月23日向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投降,被英军逮捕。 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德波战争爆发。在曼施泰因的策划下,德军南方集团军连续围歼波军主力,很快包围波兰首都华沙。9月28日,波军投降。波兰战役后,曼施泰因多次修改制定了著名的“曼施坦因计划”,准备入侵法国。该计划充分展现了闪击战的思想和创造力的精髓。按照他的想法,德军将集中使用装甲兵部队穿越阿登森林,突破色当,迅速攻占马斯河的桥头堡,向东进攻,绕过马其诺防线,将法军切断在北部。希特勒采纳了这个计划。1940年2月1日,曼施泰因担任德军第38军军长。在法国战役中德军装甲集群洪流滚滚席卷而下,英法联军全线崩溃,英军从敦刻尔克狼狈撤回英国,法国很快沦陷。

1941年2月,曼施泰因担任装甲军第56军军长。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曼施泰因指挥的第56军在5天内前进320公里,几乎冲进了列宁格勒。9月,曼施泰因成为南线德军第11集团军司令。他的集团军成功进入克里米亚,俘虏43万苏军。1941年冬,曼施泰因顶住了苏军的冬季反击,继续向南前进。1942年7月1日,曼施泰因的军队攻克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同日,曼施泰因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随后,第11集团军被转到北线,加入北方集团军群。8月,曼施泰因负责指挥围攻列宁格勒。11月,曼施泰因担任重新组建的顿河集团军群(包括第4装甲集群、第6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其中的第6集团军和部分第4装甲集群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曼施泰因的任务就是解救这些被围困的军队。

曼施泰因于1942年12月12日指挥军队发起进攻,到1942年12月24日,德军前进至距斯大林格勒仅50公里的地方,但由于苏军的顽强阻击,曼施泰因的顿河集团军群被挡住了,被迫后撤200公里。1943年2月,曼施泰因被任命为德国南方集团军司令,在哈尔科夫反击战中重新攻占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这是德军在二战中最成功的一次反击战,也是德军在东线最后的胜利。

从1943年7月至8月,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爆发的大规模坦克会战,德国党卫军第2装甲军损失惨重。此后,曼施泰因的南方集团军被迫节节撤退。1944年2月中旬,曼施泰因违抗希特勒的命令让第11军和第42军从“切尔卡瑟口袋”突围。 二战期间,曼施泰因被认为是德国陆军中最优秀的将领。对于各种战术运用自如。曼施泰因具有极高的战略天赋,擅长组织计划周密的闪击战。曼施泰因第一个主张陆军建立突击炮兵种。

最能体现他战略水平的是对法作战的“曼施泰因计划”。二战中,整个法国战役都是按照这个计划为蓝本执行的。“曼施泰因计划”简单明了,击中要害。它针对盟军的战略部属,出其不意的反主攻方向从北方的B集团军群转到A集团军群。因为这就要求主攻装甲部队穿越密林覆盖的阿登山地,而当时坦克部队从来没有尝试过在这种地形前进。而且突破之后主攻部队的南侧翼完全暴露,这里赌的就是法军主力已经在北方穷于应付,南方则被钉死在马其诺防线,没有实力攻击A集团军群暴露的南翼。这是典型的“有算计的冒险。但是曼施泰因本人并没有作为A集团军群参谋长参与与法国战役的指挥,他在开战前从A集团军群参谋长调任步兵第3军军长。后来的事实明,曼施泰因赢了。

保罗·豪塞尔(德语:Paul Hausser,1880年10月7日-1972年12月21日),是一名德国将领,在两次大战的战间期期间服役于魏玛共和国国防军,军阶为中将,退役后加入武装党卫军,并作为主要领导者之一;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先后在东线及西线皆有辉煌胜利纪录,且两次战斗负重伤导致一只眼睛失明;战后加入前纳粹武装党卫军老兵互助会(HIAG),并积极争取武装党卫军的荣誉和法律地位。值得注意的是他在纽伦堡审判是做为证人而非战犯。

早年

豪塞尔出生在哈弗尔河畔勃兰登堡一个普鲁士军人家庭,父亲库尔特·豪塞尔(Kurt Hausser)是陆军中校退役,豪塞尔于1892年子循父业加入德意志帝国陆军,并于1896年于Köslin军官学校毕业,毕业后又再到柏林“帝国教导团”“普鲁士军官团”受训,于189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毕业后1899年3月20日领兵德军第155步兵营上尉营长驻军于波森省(Posen)的Ostrowo;1903年10月1日他转任德军第2步兵团参谋5年,直到1908年10月1日,德国陆军送他一样大礼物:挑选保送他到位于首都柏林的“战争学院”学习,直到1911年7月21日毕业;1912年起他平步青云,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担任德军参谋本部高级参谋;战后续留任于德军(凡尔赛条约限制陆军十万人,能留任者多是菁英份子),1927年晋升上校。

1930年代

他在1932年1月31日自德国陆军(Reichswehr)中将官阶退伍;退伍后他参加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退伍军人右翼政治组织:“钢盔,前线兵爷联盟”,随即成为该政治组织“勃兰登堡-柏林”分部领导;不久,该组织与纳粹前身“冲锋队(褐衫队)”合并,在武装党卫队崛起取代“冲锋队”后,他成为武装党卫队重要成员之一;1934年11月成为武装党卫队上级领袖,1935年成为上校督导,1936年升迁为武装党卫队旅队领袖。

第二次世界大战

豪塞尔参加了1939年波兰战役,他职务是研究德军与武装党卫军协同作战的观察员,1939年10月纳粹党SS-VT部队开始组成,并新组织一摩托化步兵师给豪塞尔统领,不久此师改名为武装党卫军第2装甲师,取名“帝国”师,于1940年法国战役中参战并加入巴巴罗萨作战,于1941年时,豪塞尔获得骑士铁十字勋章,1943年时再获得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驻防诺曼底时又获得橡叶骑士带宝剑铁十字勋章。在俄国作战时,他负伤多处且一只眼睛失明;康复后1943年6月他带领新组建的武装党卫军第2装甲军团,在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时,德军濒临崩溃,他毅然违抗希特勒再三下达的“不准撤退”命令,率军撤退而未被被红军包围消灭。1943年3月他又夺回哈尔科夫;紧接着是库尔斯克战役这场坦克会战,他率领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军,下辖:武装党卫军第3坦克师、武装党卫军第2坦克师参战;库尔斯克结束后,一改编组后的新军团交给他指挥:武装党卫军第1师、第2、第3、第9师、第10共五个装甲师,由他率领驰赴急援诺曼底登陆后初步战事, 当德军第7军团司令弗雷德里希·多尔曼病逝,便改予豪塞尔统领,经过法莱兹包围战后,豪塞尔离开他的大军去养伤──因为他再度重伤,被子弹射过口颊;豪塞尔于1944年8月又升官为武装党卫军最高集团领袖,之后带伤复出,任德国G集团军司令,任期自1945年1月28日至4月3日,之后直到德国5月初投降时,他担任阿尔贝特·凯塞林元帅司令部的军事参谋长。

个人生活

1912年11月9日与Elisabeth Gérard(1891年生)结婚,1913年生一女。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Heinz Wilhelm Guderian) 于1888年6月17日生于但泽南部魏克塞尔河附近的Culm(当时属德国,现属波兰)。从 1901年到1907年,他就读于军事学校和柏林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他作为一名准尉加入了他父亲指挥部队。1908年,他到梅斯的军事学院学习,晋升为少尉,后又回到了原部队。1911年,古德里安和Margarete Goerne相爱,但他父亲认为他还太年轻而不应该过早结婚,因此派他到第三无线电营执行任务。1913年,他终于和Margarete结婚,他们生有两个儿子,二战期间都跟随装甲部队作战,老大后来成为了一名将军。 1913年10月,他与在汉罗福省驻防时相识的玛加丽特哥尔尼**结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骑兵部队担任指挥官和参谋。1922年,他调到陆军运输处,开始确立机械化观念。青年时的古德里安,就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从不满足于现有的战术、技术和兵器。他经常在《军事周刊》杂志上发表探讨当代军事问题的文章,以至这个周刊的主编阿托克将军经常访问这位年青的军官。他常常利用战术演习和兵棋推演的机会,发表自己关于战车将成为地面战场主宰的新观念。于是,古德里安逐渐有了名气。1931年,他出任摩托化部队总监部的参谋长。 1934年7月,德国组建了装甲部队,希特勒派古德里安为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系统地研究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战术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英国人利德尔·哈特和富勒的军事理论,逐渐萌生了以机械化部队为主体,各军兵种密切协同的战术思想,希特勒信奉的机动、攻击、迅速的“闪击战”理论,也为古德里安欣然接受。装甲兵总监这个职务,使古德里安得到了把自己的战略战术思想付诸实践的机会。 1930年,德国的摩托化部队只有几辆陈旧的装甲侦察车和几个摩托车连。到1932年,参加演习的摩托化分队还在使用模型坦克。古德里安担任装甲兵总监后,德国装甲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希特勒非常欣赏古德里安坦克战的理论和实践,他不仅在财力物力上优先满足装甲兵发展的需要,而且每当演习和试验新坦克时,他都亲临现场。当他第一次参观古德里安组织的坦克群进攻演习时,面对排山倒海的钢铁洪流,他高兴得手舞足蹈:“这正是我想要的东西!”1935年3月,希特勒彻底撕毁了凡尔赛条约,德国陆军当年就把一个装甲旅扩编为三个装甲师,每个师有561辆战车。古德里安是其中的师长之一。 古德里安的过人之处是他的战术远见。他设计的作战形式就是坦克集群的高速进攻。1936年至1937年,他写了一本名叫《注意——装甲兵》的书,书中阐明了他以后在战争中运用的坦克战术。1938年,希特勒任命古德里安为机动部队总监,统管装甲部队的一切组织和训练事项。这一年,德国又试制成功了两种新型坦克,这两种坦克在策二次世界大战中是德国装甲部队的基本装备。同年,希特勒吞并奥地利时,古德里安率两个装甲师打头阵。尽管路上有些战车因技术故障而抛锚,但还是在两天之内前进了数百公里,创造了部队机动速度的新记录。从而显示了装甲部队的优越性。 1939年,古德里安任第19军军长。这个军包括一个装甲师和两个摩托化步兵师,在闪击波兰的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出色地执行了希特勒速战速决的战术原则,也使自己提倡的“闪击战”理论获得了惊人的成功。古德里安把他所在的“北方”集团军群中的两个装甲师和两个轻装甲师集中起来使用,横冲直撞,锐不可当,强渡了那累夫河。9月14日,突破了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的筑垒地域,17日与“南方”集团军群的前卫装甲部队在布格河畔的符沃达瓦会师。古德里安像隆美尔一样,从来不在后方指挥,他总是乘坐装甲指挥车与先头部队一同前进,靠无线电同他的指挥机关和各师师长保持联系。有时由于前进速度过快,甚至进入己方的炮击区而险遭厄运。 波兰投降后,古德里安又转战西线。他所在的19军属伦德施泰特指挥的“A”集团军群。1940年5月,该军作为在色当地区的攻击主力,从法军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5月13日就渡过马斯河。一天之后,古德里安坦克军在色当以西和以南扩大了桥头阵地,并击退了法军第三装甲师的多次反击。当时在他看来,只有两件事可以阻止装甲部队的前进,即汽油耗尽和到达英吉利海峡。但是,德国最高统帅部包括希特勒在内都对装甲部队高速进攻获得的巨大战果感到惊疑,为防止法军发动翼侧反击,急令各坦克部队停止前进。对前线情况了如指掌的古德里安及一些前线指挥官们认为,这无异于放弃奇袭,会丧失一切初步战果。于是他们据理力争,终于获准作进一步的“强力侦察”,“扩大桥头阵地”。古德里安对这项命令加以灵活解释,率领部队沿索姆河一线神速前进。5月18日到达圣康坦,19 日强渡索姆河,20日其前卫抵达阿布维尔和英吉利海峡,接着又由阿布维尔向北推进,22日占领布伦。6月初,古德里安被任命为第二集团军司令,率领所部又取得了一连串的重大胜利。古德里安和他的坦克兵拖着德国陆军前进,创造了现代史上空前的胜利。 1941年6月28日,德国发动侵苏战争,古德里安指挥的装甲兵团属中央集团军群,担负了向莫斯科方向突击的任务。战争初期,他们节节获胜,10月份,曾攻到距莫斯科几十公里的地方。但到12月初,由于冬季的来临、苏军的英勇抵抗和德军战略目标分散等各种原因,进攻莫斯科之战以失败告终。12月6日,古德里安被撤职,编入预备役,过了一年多闲散生活。1943年2月,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遭到惨败之后,又重新起用古德里安,任命他为坦克兵总监,让其负责装甲部队的发展、组织和训练。在他任职期间,德国著名的虎式和豹式坦克投入生产并装备部队。 1944年7月,谋杀希特勒的事件败露后,与此事无关的古德里安出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但这时德军的失败已成定局,第三帝国大厦将倾,已是独木难支。1945年3月底,希特勒免去了古德里安总参谋长的职务,再次将其贬入预备役。5月10日,古德里安被美军俘虏。不久获释。 1954年,古德里安病逝。这位坦克战专家虽然到底没有挤进元帅的行列,但他为法西斯德国称雄一时所起的作用以及所负盛名,并不亚于纳粹德国26位元帅中的任何人。他的肖像至今仍挂在德国的装甲兵军营中 古德里安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1888617~1954515),德国陆军一级上将(1888-1954),杰出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装甲战的倡导者。 1888年6月17日,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古德里安在维斯托拉河边的库尔门地方出生了。他的父亲菲特烈古德里安是第二波美安里亚轻步兵营的中尉,而他的先世只有地主和律师两种职业。他的母亲。卡拉娜克尔齐霍夫。 因为他父亲是个职业军官,于1891年调驻阿尔萨斯州的柯尔马。6岁那年。他就在那里入学读书了。到1900年,他的父亲又调驻柏林州的圣阿伏德。这个地方小,没有高级中学,所以家里就必须将他送到一个可以寄宿的学校里去。因为当时他父亲的收入很有限,所以他父亲希望他的两个儿子都以军人为职业,因此他父亲就把选定军官学校作为他们的升学对象。1901年4月5日,古德里安就和他的弟弟一起进入了巴顿地方的卡尔希鲁赫军官学校,一直到1903年4月1日,古德里安才转到柏林附近的学校——大里希特场的中央军官学校去学习军事。1907年2月,古德里安毕业了。他被分配到驻在罗林州,比特赫的第十汉罗福里亚轻步营当见习官,而这个营的营长又恰恰正是他的父亲。这个意外的好运使古德里安在离家6年之后,又可以暂时享受一下家庭生活的快乐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6194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7
下一篇2023-10-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