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礼仪
仪容仪表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一个人的卫生和修养习惯。服饰、形象与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1、个人卫生: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么标致,服饰多么华贵,若蓬头垢面,满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和勤更衣勤洗手等个人的卫生。不要在人面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最好不要太大,对人口沫四溅。
2、穿着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
言谈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等,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如今,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仪态举止
1、谈话姿势: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颌、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3、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或两膝合并倾斜;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见面礼仪
握手礼
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与人握手。在正常情况下,握手的时间不宜超过3秒,必须站立握手,以示对他人的尊重、礼貌。
握手也讲究一定的顺序:一般讲究“尊者决定”,即待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出手来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应。若一个人要与许多人握手,那么有礼貌的顺序是:先上级后下级,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
鞠躬礼
鞠躬,意即弯身行礼,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方式。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行礼,或是边鞠躬边说好听的话。鞠躬前视对方,以表尊重的诚意。
致意
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常用于相识的人从各种场合打招呼。在社交场合里,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
公共礼仪
公共场所
影剧院
观众应尽早入座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间应当有礼貌的向已就座者示意,合其让自己通过;通过让座者时要与之正面相对,切勿让自己的臀部正对着人家的脸,这是很失礼的应注意衣着整洁,即使天气炎热,也不要袒胸露腹,在影剧院千万不可大呼小叫,笑语喧哗,要把手机调成振动,也别把影院当成小吃店大吃大喝;演出结束后观众应有秩序地离开,不要推搡。
图书馆、阅览室是公共的学习场所。
①要注意整洁,遵守规则。不能穿汗衫和拖鞋入内。就座时,不要为别人预占位置,查阅目录卡片时,不可把卡片翻乱或撕坏,或用笔在卡片上涂抹划线。
②要保持安静和卫生。走动时脚步要轻,不要高声谈话,不要吃有声或带有果壳的食物,这些都是有悖于文明礼貌的。
③对图书馆、阅览室的图书桌椅板凳等等属于公共财产,也应该注意爱护,不要随意刻画,破坏。
乘车礼仪
1、骑自行车: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骑车时不撑雨伞,不互相追逐或曲折竞驶,不骑车带人。遇到老弱病残者动作迟缓,要给予谅解,主动礼让。
2、乘火车、轮船:在候车室、候船室里,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喊叫。上车、登船时要依次排队,不要乱挤乱撞。在车厢、轮船里,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丢纸屑果皮,也不要让小孩随地大小便。
3、乘公共汽车:车到站时应依次排队,对妇女、儿童、老年人及病残者要照顾谦让。上车后不要抢占座位,更不要把物品放到座位上替别人占座。遇到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的乘客应主动让座。
旅游观光礼仪
1、游览观光:凡旅游观光者应爱护旅游观光地区的公共财物。对公共建筑、设施和文物古迹,甚至花草树木,都不能随意破坏;不能在柱、墙、碑等建筑物上乱写、乱画、乱刻;不要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污染环境;不要乱扔果皮纸屑、杂物。
2、宾馆住宿:旅客在任何宾馆居住都不要在房间里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客人。对服务员要以礼相待,对他们所提供的服务表示感谢。
3、饭店进餐:尊重服务员的劳动,对服务员应谦和有礼,当服务员忙不过来时,应耐心等待,不可敲击桌碗或喊叫。对于服务员工作上的失误,要善意提出,不可冷言冷语,加以讽刺。
1问候礼
问候礼是服务员对客人进店时的一种接待礼节,问候礼在日常的使用中又分以下几种不同的问候。以问候、祝贺语言为主
(1)初次见面的问候。客人刚刚进入火锅店时,与客人初次见面,服务员应说“先生(女士),您好(或欢迎光临),我是×x号服务员(我是小x),很高兴能为几位服务。”,这是客人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我统计了我200多个学员的店面情况,凡是店面服务培训到位,服务好的店比服务差的店,生意至少好15%以上。有很多学员认为,在我们店里学习炒好火锅串串底料就了事,而忽略了最后几天的理论培训,事实说明还是不行的。(2)时间性问候礼。与客人见面时,要根据早、午、晚大概时间问候早上好”“您好”“中午好”“下午好”等
(3)对不同类型客人的问候。到火锅店用餐的客人类型很多,火锅店服务人员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客人进行问候,如:对生日的客人说“祝您生日快乐”,对新婚的客人说“祝您新婚愉快”等
(4)节日性问候。节日性问候一般用在节日前或节日后的问候语言,如元旦(新年)国庆节等,可问候“节日快乐新年好等。
(5)其他问候。客人身体欠安时,客人醉酒、发怒时,都应对客人表示关心。
2称呼礼
是指日常服务中和客人打交道时所用的称谓。称呼要切合实际,如果称呼错了,职务不对、姓名不对,不但会使客人不悦,引起反感,甚至还会产生笑话和引起误会。
(1)一般习惯称呼。在称呼别人时,一般称男子为“先生”,未婚女子
为“**”,已婚女子称“女士”,对不了解婚姻状况的女子称“**”,戴结婚戒指和年龄稍大的可称“女士”。
(2)按职位称呼。知道职位时要称呼其职位,如:王局长、李主任等。3应答礼
是指火锅店服务员同客人交谈时的礼节。
(1)解答客人问题时,必须保持良好的站立姿势,背部不靠着其他物体,讲话语气温和耐心,双目注视对方,集中精神倾听,以示尊重。
(2)对宾客的赞扬、批评、指教、抱怨,也都必须有恰当的语言回答,不能置之不理,否则就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3)火锅店服务员在为客人服务时,语气要婉转,如客人提出的某些问题超越了自己的权限,应及时请示上级及有关部门,禁止说一些否定语,如“不行”“不可以”“不知道”“没有办法”等,应对顾客回答:“对不起,我没有权力做主,我去请示一下领导,您看行吗”
4握手礼
是人们交往时常用的一种礼节。它是大多数国家的人们见面或告别时的礼节,行握手礼时,距受
五大礼仪分别是什么
五大礼仪分别是什么,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的礼仪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礼包含了礼制精神原则,以及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现代文明社会的礼仪很多也是从传承发展而来。下面来看看五大礼仪分别是什么?
五大礼仪分别是什么1一、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
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二、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沿用至今的拱手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
拱手礼:用于一般性的打招呼。即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作辑礼
揖让: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等也常行作揖礼。
即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跪拜礼:传统社会对至尊者。
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三、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何种身份坐何位置有一定之规,盲目坐错席位,视为失礼行为。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 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
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四、饮食之礼——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
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
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
五、拜贺庆吊之礼——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
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
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
诞生礼: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自然隆重热闹。
婴儿满月时,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鞋帽衣物。
冠笄之礼: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
加冠礼:男子20岁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会事务的资格。
加冠礼
绾发加笄礼:女子15岁行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现代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强调青年人的成年意识。
绾发加笄礼
婚嫁:传统婚礼有六道程序,所谓“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
寿诞礼:一般在四十岁以后开始举行。
生日庆生礼:亲友送寿礼致贺。
丧礼: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们要奉上挽联、挽幛或礼品、礼金。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气象。
五大礼仪分别是什么21、商务礼仪
商务礼仪是根据礼仪适用对象二产生的一个礼仪分支,指的是商务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礼仪规则。礼仪不仅能体现出一个组织内在和外在的`形象,也是一个优秀的商务人员业务能力的亮点,是个人素质的体现,更成为一个组织形象的延伸。
2、政务礼仪
政务礼仪是政府职能部门在政务交际过程中,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祝愿、慰问以及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
3、军事礼仪
军事礼仪体现军人的职业素养,代表一个国家的军事水平和国力的强盛。了解和掌握有关军事礼仪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军人这个特殊群体的礼仪知识。
4、出行礼仪
驾驶机动车、骑自行车时应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遇车队、非机动车或行人时,主动礼让。骑车进出有人值守的大门,下车推行,以示尊重。在允许或指定区域停放车辆。在没有明确禁鸣喇叭的区域,也应尽量少按、轻按喇叭。
5、馈赠礼仪
馈赠物品要注意时机与场合。到他人工作之处或到对方居所向其赠送礼品时,应在见面之处把礼物赠予对方。当自己以东道主身份接待来宾,通常是在对方告辞之前向对方赠送礼品,在告别宴会上赠送或到其下榻处赠送都可。
五大礼仪分别是什么3什么是行走之礼
1、并行
两人并行,并排行走,“尊贵的位置”在右边;三人并行,“尊贵的位置”则在中间;四人并行,最好分前后两排行走或单列前行。
2、上下楼梯
坚持“右上右下”原则。上下楼梯、自动扶梯的时候,都不应该并排行走,而要从右侧上下。
3、课间活动时间,要轻声慢步,在走廊上可以两人一排并列行走,如有三人时,按前后顺序排成一列行走,严禁三人及三人以上并列一排行走,以免影响楼道正常通行。
4、放学时,从教室里有序出门,走靠近教室的楼道依次下楼;出操时,各班走学校规定的楼道两列纵队下楼;操场出操和集会疏散时,按规定的校园通道和楼道,两列纵队返回教室。
要做一个有礼貌有教养的学生,同学们要克服以下不正确的走路姿势和方法:
1、走路时弯腰驼背,弓着背走路。
2、走路大摇大摆或左右摇晃。
3、走路双手反背在身后。走路时也不能把双手插在裤袋内。
4、不能随意打闹,横穿竖跑。
6、上楼下楼时不走右边,要么上窜下跳,要么几人挽着手旁若无人地并排上下楼。
职场礼仪 之 握手礼仪
在交际应酬中,相识者之间与不相识者之间往往都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向交往对象行礼,以示自己对对方的尊重、友好、关心与敬意。此种礼仪,即所谓相见礼,也就是人们会面时约定俗成互行的礼仪。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人们所采用的相见礼往往千差万别、互不相同。其中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有点头礼、举手礼、致意礼、脱帽礼、拥抱礼、亲吻礼、鞠躬礼、合十礼、吻手礼、吻足礼、碰鼻礼、拱手礼、叩头礼、跪拜礼、屈膝礼等。但是,当今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国最为通行的相见礼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采用的握手礼。
握手礼,通常简称握手。学习握手礼,应掌握的要点有握手的时机、握手的次序、握手的方式、握手的禁忌,等等。此外,对国内外目前常见的其他相见礼,亦应略知一二。
一、握手的时机
何时宜行握手礼?这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微妙的问题,它通常取决于交往双方的关系、现场的气氛,以及当事人个人的心情等诸多因素,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一个人若要在人际交往中显得彬彬有礼,那么就应了解在什么时候应当握手,在什么时候不必握手,否则即为失礼。
1.应当握手的场合
下列时刻,一般应与别人握手:
遇到较长时间未曾谋面的熟人,应与其握手,以示为久别重逢而万分欣喜。
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同相识之人道别,应与之握手,以示自己的惜别之意以及希望对方珍重之心。
在家中、办公室里以及其他一切以本人作为东道主的交际场合,迎接或送别来访者之时,应与对方握手,以示欢迎或欢送。
拜访他人之后,在辞行之时,应与对方握手,以示 再会 。
被介绍给不相识者时,应与之握手,以示自己乐于结识对方,并为此深感荣幸。
在社交性场合,偶然遇上了同事、同学、朋友、邻居、长辈或上司时,应与之握手,以示高兴与问候。
他人给予自己一定的支持、鼓励或帮助时,应与之握手,以示衷心感激。
向他人表示恭喜、祝贺之时,如祝贺生日、结婚、生子、晋升、升学、乔迁、事业成功或获得荣誉、嘉奖时,应与之握手,以示贺喜之诚意。
他人向自己表示贺喜、祝贺之时,应与之握手,以示谢意。
对他人表示理解、支持、肯定时,应与之握手,以示真心实意。
应邀参加社交活动,如宴会、舞会、音乐会之后,应与主人握手,以示谢意。
在重要的社交活动,如宴会、舞会、沙龙、生日晚会开始前与结束时,主人应与来宾握手,以示欢迎与道别。
得悉他人患病、失恋、失业、降职、遭受其他挫折或家人过世时,应与之握手,以示慰问。
他人向自己赠送礼品或颁发奖品时,应与之握手,以示感谢。
向他人赠送礼品或颁发奖品时,应与之握手,以示郑重其事。
2.不宜握手的场合
在下述一些时刻或场合,因种种原因,不宜同交往对象行握手礼。此时,可采用对方理解的方式向其致意。
一是对方手部负伤。
二是对方手部携带物品。
三是对方手中忙于他事,如打电话、用餐、喝饮料、主持会议或与他人交谈,等等。
四是对方与自己距离较远。
五是对方所处环境不适合握手。
二、握手的次序
在正式的场合,行握手礼时最重要的礼仪问题,是握手的双方应当由谁先伸出手来 发起 握手,即握手的先后次序问题。倘若对此一无所知,在与他人握手时,轻率地抢先伸出手去而得不到对方的回应,那种场景是令人非常尴尬的。
1. 尊者决定 原则
根据礼仪规范,握手时双方伸手的先后次序,应当在遵守 尊者决定 原则的前提下,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尊者决定 原则的含义是:当两人握手时,首先应确定握手双方彼此身份的尊卑,然后以此而决定伸手的先后。通常应由位尊者首先伸出手来,即尊者先行。位卑者只能在此后予以回应,而绝不可贸然抢先伸手,否则就是违反礼仪的举动。在握手时,之所以要遵守 尊者决定 原则的好处也体现对位尊者的尊重,也是为了维护在握手之后的寒暄应酬中位尊者的自尊。因为握手往往意味着进一步的交往的开始,如果位尊者不想与位卑者深交,便大可不必伸手与之相握。换言之,如果位尊者主动伸手与位卑者相握,则表明前者对后者印象不坏,而且有意与之深交。
2.具体的情况
根据具体情形而言,握手时双方伸手的先后次序大体包括如下几种情况:
一是年长者与年幼者握手,应由年长者首先伸出手。
二是长辈与晚辈握手,应由长辈首先伸出手。
三是老师与学生握手,应由老师首先伸出手。
四是女士与男士握手,应由女士首先伸出手。
五是已婚者与未婚者握手,应由已婚者首先伸出手。
六是社交场合的先至者与后来者握手,应由先至者首先伸出手。
七是上级与下级握手,应由上级首先伸出手。
八是职位、身份较高者与职位、身份较低者握手,应由职位、身份较高者首先伸出手。
3.特殊的情况
若是一个人需要与多人握手,则握手时应讲究先后次序,由尊而卑,即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长辈后晚辈,先老师后学生,先女士后男士,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上级后下级,先职位、身份高者后职位、身份低者。
在公务场合,握手时伸手的先后次序主要取决于职位、身份,而在社交、休闲场合,它则主要取决于年纪、性别、婚否。
在接待来访者时,这一问题则较为特殊一些:当客人抵达时,一般应由主人首先伸出手来与客人相握。而在客人告辞时,则应由客人首先伸出手来与主人相握。前者是表示 欢迎 ,后者则表示 再见 。若这一次序颠倒,则极易让人发生误解。
应当强调的是:上述握手时的先后次序可以用来律己,却不必用来处处苛求于人。如果当自己处于尊者之位,而位卑者抢先伸手要求相握时,最得体的做法还是应与之配合。若是过分拘泥于礼仪,对其视若不见,置之不理,令对方进退两难,当场出丑,也是失礼于对方的表现。
三、握手的方式
握手的标准方式,是行礼时行至距握手对象约一米处,双腿立正,上身略向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握手时应用力适度,上下稍许晃动三四次,随后松开手来,恢复原状。具体来说,握手时应加以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神态自然
与人握手时,理当神态专注、热情、友好、自然。在通常情况下,与人握手时,应面含笑意,目视对方双眼,并且口道问候。
在握手时,切勿显得自己三心二意,敷衍了事,傲慢冷淡。如果在此时迟迟不握他人早已伸出的手,或是一边握手,一边东张西望,甚至忙于跟其他人打招呼,都是极不礼貌的。
2.姿势正确
向他人行握手礼时,只要有可能,就应起身站立。除非是长辈或女士,否则坐着与人握手是不合适的。
握手之时,双方彼此之间的最佳距离为一米左右,因此握手时双方均应主动向对方靠拢。若双方距离过大,显得像是一方有意讨好或冷落另外一方。若双方握手时距离过小,手臂难以伸直,也不大雅观。最好的做法,是双方将要相握的手各向侧下方伸出,伸直相握后形成一个直角。
3.手位恰当
在握手时,手的位置至关重要。常见的手位有两种:
一是单手相握。以右手单手与人相握,是最常用的握手方式。
单手与人相握时,手掌垂直于地面最为适当。它称为 平等式握手 ,表示自己不卑不亢的态度。
与人握手时掌心向上,表示自己谦恭、谨慎,这一方式叫做 友善式握手 。
与人握手时掌心向下,则表示自己感觉甚佳,自高自大,这一方式叫做 控制式握手 。它是通常不宜采用的。
二是双手相握。双手相握,即用右手握住对方右手后,再以左手握住对方右手的手背。这种方式,适用于亲朋故旧之间,可用以表达自己的深厚情谊。一般而言,此种方式的握手不适用于初识者与异性,因为它有可能被理解为讨好或失态。这一方式,有时亦称 手套式握手 。双手相握时,左手除握住对方右手手背外,还有人以之握住对方右手手腕、握住对方右手手臂、按住或拥住对方右肩。除非至交之间的交往,此类做法最好都不要滥用。
4.力度适中
握手时,为了向交往对象表示热情友好,应当稍许用力,大致握力以在两公斤左右为宜。与亲朋故旧握手时,所用的力量可以稍大一些;与异性以及初次相识者握手时,则千万不可用力过猛。
总之,在与人握手时,不可以毫不用力,不然就会使对方感到缺乏热情与朝气。但也不宜矫枉过正,如果在握手时拼命用力,不将对方握得龇牙咧嘴不肯罢休,则难免示威或挑衅之嫌。
5.时间得体
在普通情况下,与他人握手的时间不宜过短或过长。大体来讲,握手的全部时间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握上一两下即可。
握手时两手稍触即分,时间过短,好似在走过场,又像是对对方怀有戒意。而与他人握手时间过长,尤其是拉住异性或初次见面者的手长久不放,则会被人误解。
四、握手的禁忌
在人际交往中,握手虽然司空见惯,看似寻常,但是由于它可被用来传递多种信息,因此在行握手礼时应努力做到合乎规范,并且避免下述握手的禁忌。
不要用左手与他人握手。尤其是在与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时需要牢记此点,因为在他们看来左手是不洁的。
不要在握手时争先恐后。应当遵守秩序,依次而行。特别要记住,与基督教徒交往时,要避免两人握手时与另外两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状。那种形状类似十字架,在基督教徒眼中是很不吉利的。
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与人握手,才是被允许的。
不要在握手时戴着墨镜。只有患有眼疾或眼部有缺陷者,方能例外。
不要在握手时将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
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依旧拿着东西而不肯放下。例如,仍然拿着香烟、报刊、公文包、行李等。
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好像根本无视对方的存在,纯粹是为了应付。
不要在握手时长篇大论、点头哈腰、热情过度。那样子会显得过于客套。过于客套,有时会使对方不自在、不舒服。
不要在握手时仅仅握住对方的手指尖,好像有意与对方保持距离。正确的`做法,是要握住整个手掌,即是对异性,也要这么做。
不要在握手时只递给对方一截冷冷的手指尖,像是迫于无奈似的。此种握手方式在国外叫做 死鱼式握手 ,被公认是失礼的做法。
不要在握手时把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个没完。
不要以肮脏不洁或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手与他人相握。
不要在与人握手之后,立即擦拭自己的手掌,好像与对方握一下手就会使自己受到 污染 。
不要拒绝与他人握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这么做。
五、常见的其他相见礼
在国内外交往中,除握手之外,以下几种相见礼也颇为常见。
1.点头礼
点头礼,又叫颔首礼,它所适用的情况主要有:路遇熟人;在会场、剧院、歌厅、舞厅等不宜与人交谈之处;在同一场合碰上已多次见面者;遇上多人而又无法一一问候时。
行点头礼时,一般应不戴帽子。具体做法是,头部向下轻轻一点,同时面带微笑,不宜反复点头不止,也不必点头的幅度过大。
2.举手礼
行举手礼的场合,与行点头礼的场合大致相似,它最适合向距离较远的熟人打招呼。
行举手礼的正确做法是:右臂向前方伸直,右手掌心向着对方,指尖朝上,其他四指并齐,拇指叉开,轻轻向左右摆动一两下。不要将手上下摆动,也不要在手部摆动时用手背朝向对方。
3.脱帽礼
戴着帽子的人,在进入他人居所,路遇熟人,与人交谈、握手或行其他相见礼,进入娱乐场所,升挂国旗,演奏国歌等情况下,应自觉主动地摘下自己的帽子,并置于适当之处,这就是所谓脱帽礼。
女士在社交场合可以不脱帽子。
4.注目礼
注目礼的具体做法是:起身立正,抬头挺胸,双手自然下垂或贴放于身体两侧,笑容庄重,双目正视行礼对象,或随之缓缓移动。
在升国旗、游行检阅、剪彩揭幕、开业挂牌等情况下,适用注目礼。
行注目礼时,不可歪戴帽子、衣衫不整、身体东斜西靠、嬉皮笑脸、大声喧哗、打打闹闹。
5.拱手礼
拱手礼,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相见礼。目前它所适用的场合,主要包括过年时举行团拜活动,向长辈祝寿,向友人恭喜结婚、生子、晋升、乔迁,向亲朋好友表示无比感谢,以及与海外华人初次见面时表示久仰大名等时刻。
拱手礼的行礼方式是:起身站立,上身挺直,两臂前伸,双手在胸前高举抱拳,自上而下或者自内而外,有节奏地晃动两三下。
6.鞠躬礼
鞠躬礼,是目前在国内主要适用于向他人表示感谢、领奖或演讲之后、演员谢幕、举行婚礼或参加追悼活动等场合。
行鞠躬礼时,应脱帽立正,双目凝视受礼者,然后上身弯曲前倾。男士双手应贴放于身体两侧裤线处,女士的双手则应下垂搭放在腹前。下弯的幅度越大,所表示的敬重程度就越大。鞠躬的次数,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在日本、韩国、朝鲜,鞠躬礼应用十分广泛。
7.合十礼
合十礼,亦合掌礼,即双手十指相合为礼。其具体做法是:双掌十指在胸前相对合,手指并拢向上,掌尖与鼻尖基本持平,手掌向外侧倾斜,双腿直立站立,上身微欠低头。一般而论,行此礼时,合十的双手举得越高,越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但原则上不可高于自己的额头。
行合十礼时,可以口颂祝词或问候对方,亦可面含微笑,但不准手舞足蹈,反复点头。
在东南亚、南亚信奉佛教的地区以及我国傣族聚居区,合十礼最为通用。
8.拥抱礼
在西方,特别是在欧美国家,拥抱礼是十分常见的相见礼与道别礼。在人们表示慰问、祝贺、欣喜时,拥抱礼也经常使用。
正规的拥抱礼,讲究两人正面面对站立,各自举起右臂,将右手搭在对方左肩后面,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对方右腰后侧。首先各向对方左侧拥抱,然后各向对方右侧拥抱,最后再一次各向对方左侧拥抱,通常一共拥抱三次。在普通场合行此礼,不必如此讲究,次数也不必要求如此严格。在中国,除某些少数民族外,拥抱礼不常被采用。
9.亲吻礼
亲吻礼,也是一种西方常用的相见礼。有时,它会与拥抱礼同时采用,即双方相见时既拥抱,又亲吻。
行亲吻礼时,通常忌讳发出亲吻的声音,而且不应将唾液弄到对方脸上。
在行礼时,双方关系不同,亲吻的部位也会有所不同。长辈吻晚辈,应当吻额头;晚辈吻长辈,应当吻下颌或吻面颊;同辈之间,同性应当贴面颊,异性应当吻面颊;接吻即吻嘴唇,仅限于夫妻与恋人之间,而不宜滥用,尤其不宜当众进行。
10.吻手礼
吻手礼主要流行于欧洲国家。它的做法是:男士行至已婚妇女面前,首先垂首立正致意,然后以右手或双手捧起女士的右手,俯首以自己微闭的嘴唇,去象征性地轻吻一下其手背或是手指。行吻手礼的地点,宜在室内为佳。
吻手礼的受礼者,只能是妇女,而且应是已婚妇女。手腕及其以上部位,则是行礼时的禁区。
、什么是礼仪?
答: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2、什么是礼貌?
答: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应具有的相互表示敬意、友好、得体的气度和风范。
3、什么是礼节?
答:礼节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示出的尊重、祝颂、致意、问候、哀悼等惯用的形式和规范。
4、什么是仪表?
答: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如容貌、服饰、姿态等。
5、什么是仪式?
答:仪式是指在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如发奖仪式、签字仪式、开幕式等。
6、礼仪的六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共同性、继承性、统一性、差异性、阶级影响性、时代发展性。
7、礼仪的四个原则是什么?
答:尊重的原则、遵守的原则、适度的原则、自律的原则。
8、礼仪的四个功能是什么?
答:沟通功能、协调功能、维护功能、教育功能。
9、为什么说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答: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10、为什么要讲究礼仪?
答:讲究礼仪并非是个人生活小节或小事,而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的现实反映,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11、礼仪对社会的作用是什么?
答:对社会来说,礼仪能够改善人们的道德观念,净化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化素质。
12、礼仪对个人的作用是什么?
答:对于个人来说,礼仪可以建立自尊、增强自重、自信、自爱、为社会的人际交往铺平道路,处理好各种关系。
13、加强个人自身修养要做到什么?
答:(1)要自觉提高个人品德修养; (2)要有正义感和原则性; (3)要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肋人为乐。
14、 怎样陶冶自我情操?
答:(1)加强科学文化的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2)性格乐观、开朗、大方;(3)热情诚恳、善解人意、善良友好。
15、交友的原则是什么?
答: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宽宏大度、不卑不亢。
16、 什么是化妆?
答:化妆是人们在政务、商务、事务及社交生活中,以化妆品及艺术描绘手法来装扮自己,以达到振奋精神和尊重他人的目的。
17、 仪表礼仪应注重什么?
答:应该注重仪表的协调,注重色彩的搭配,注重场合。
18、 佩戴饰物要注意什么原则?
答:无论佩戴的是何种饰物,都必须配合自己的体型、脸型及服装的美感。
19、 佩戴戒指在不同的千指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答:一般来说,戴在食指上表示求婚;中指上表示正处往热恋中;无名指上表示已订婚或结婚;小指上则表示独身;而大拇指上一般不戴戒指。 20、 选择项链主要考虑哪些方面?
答:项链的选择,价格并不重要,个管是什么样的款式,与年龄、肤色、服装的搭配协调才是主要的。
21、说明饰物中耳环的作用?
答:耳环除了具有装饰作用外,还有保护视力、防治眼病、预防和治疗近视的作用。
22、选戴手镯时应注意什么?
答:如果只戴一个手镯,应戴在左手上;戴两个时,可每只手戴一个,也可以都戴在左手上;戴三个时,应都戴在左手上,不可一手戴一个,另一手戴两个;手镯要与戒指、服装样式协调统一。
23、胸针是一种什么样的装饰品?
答:胸针是人们佩戴在胸前的一种装饰品,广义的胸针包括别针、插针、胸花等。
24、选戴眼镜时应注意什么?
答:眼镜影响整个面部轮廓的印象,选戴时应注意镜框形状和脸型必须平衡:镜框颜色应与肤色相协调。
25、女性的披肩起什么作用?
答:披肩除了装饰外还有应付早晚温差大的作用。
26、女性皮包的作用?分为几种?
答:是女性在各种场合中都不可缺少的饰物,它既有装饰价值又有实用性。就外型和用途来说可以分为三种:肩挂式、平提式、平拿式。
27、女性服饰中丝补袜的作用?
答:一双漂亮的丝袜可以衬托出女性腿部的曲线美和神秘感,丝袜是女性必备的服饰。
28、戴什么面料的手套可使女性显得温柔,更加女性化?
答:针织手套。
29、行握手礼要注意什么?
答: (1)上下级之间,上级伸手后,下级才能伸手相握; (2)长辈与晚辈之间,长辈伸手后,晚辈才能伸手相握; (3)男女之间,女士伸出手后,男士才能伸手相握 (4)握手时,男士应脱下手套,女士如戒指戴在手套外面可不脱手套; (5)握手时,应伸出右手,绝不可伸出左手; (6)握手的力量要把握适中,既不能有气无力,也不能太用力。
30、跨国文化交流的人如何注意无声语言“手势”的交流?
答: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化习俗,无声语言也因民族而异。在某一国家或地区内一种手势可能十分普遍,而在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内,这种手势可能毫无意义,甚至意思完全相反。所以进行跨国文化交流的人来说,最保险的行动准则是“入乡随俗”,这样可以避免误会,避免陷入困境。
31、 简要说明接待礼仪的重要性。
答:迎来送往是社会交往接待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和重要环节,是表达主人情谊、体现礼貌素养的重要方面。尤其迎接,是给客人良好印象的最重要工作。
32、 简述接待人员在走廊的引导方法。
答:在客人二三步之前,配合步调让客人走在内侧。
33、 简述接待人员在楼梯的引导方法。
答:当引导客人上楼时,应该让客人走在前面,接待人员走在后面;若是下楼时,应该由接待人员走在前面,客人走在后面。上下楼梯时接待人员应该注意客人的安全。
34、 简述接待人员在电梯的引导方法。
答:引导客人乘坐电梯时,接待人员应先进入电梯,等客人进入后关闭电梯门;到达时由接待人员按开电梯门,让客人先走出电梯门。
35、 简述接待人员在客厅的引导方法。
答:当客人走入客厅,接待人员用手指示,请客人坐下,看到客人坐下后,才能行点头礼,后离开。如客人错坐下座时,应请客人改坐上座(靠近门的一方为下座)。 36、 乘车礼仪中小轿车的座位如何排定。
答:如有司机驾驶时,以后排右侧位为首位,左侧次之,中间座位再次之,前座右侧殿后,前排中间为末席,如果由主人亲自驾驶,以驾驶座右侧为首位,后排右侧次之,左侧再次之,而后排中间座为未席,前排中间座则不宜再安排客人。
37、乘车礼仪中旅行车的座位如何排定。
答:司机座后第一排即前排为尊,后排依次为小,其座位的尊卑以每排右侧向左侧递减。
38、 馈赠礼仪中礼物应如何选择?
答:一是向受礼者较为接近的人打听来了解对方需要什么;另一是靠自己平日观察他的爱好,留心他说过需要什么,这样出其不意,让他收到一份渴望已久,非常适合的礼物。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表现
1、称谓称呼方面
在西方,称呼是比较笼统的,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很多称呼。例如,西方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女士或**,而在我国“先生”第一解释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
随着改革开放,先生已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西方人称”uncle”,可以涵盖我国的婶婶,伯母,姨。他们对这些方面的关系也不如中国分明,中国父亲那边的为伯伯,姑姑,堂兄妹,母亲方为舅,姨,表兄妹。在西方人们见面时喜欢直呼其名。而在中国,人们喜欢加上职位,xx经理,xx总裁等。这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西方人很少用正式的头衔称呼别人,正式头衔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高级宗教人士等。
2、交际语言方面
中国人通常是见面点头致意,握手或行拱手礼,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认为欠身显得自卑,拥抱是最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与吻手礼也较为常见。在我国除了见面和告辞时使用,在表示祝贺、感谢或互相鼓励时也使用。发展到现在,被简单的“你好”,“再见”所取代。
可是西方的贴面礼、亲吻礼、吻身礼,让国人仍很不习惯接受。中国在见面时喜欢客套的问去哪了?有没有吃饭?西方则认为这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感到奇怪。送客离开时,中国人习惯挽留,说“走好”“慢走”,而西方仅微笑作再见就可。
3,宴请方面
酒文化在中国由来已久,被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或缺的。酒杯不空茶水不满。在西方,通常喝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
在中国,宴会喜欢共桌共菜,西方则认为不合卫生,实行分餐制。中国人宴请时,觥筹交错,歌舞升平。西方则要求少声响少动作,用餐程序较多。
4,禁忌习俗
中国人不喜欢说4,因为与“死”同音,认为8、6吉利,偏向于双数,追求成双成对。西方人不喜欢13。缘起基督中的故事最后的晚餐,犹大出卖耶稣,有13个人。也不喜欢星期五。中国人尊老,而西方人忌老。
中国人喜**,有图腾为“龙”,视为龙的传人。而西方则认为龙是蛇,基督中蛇就是撒旦、是魔鬼,**暗含断交之意。
国人在馈赠送礼时不可“过时送礼,事后补礼”。与年长者不能送“钟”,乌龟有“王八”之称,亦不可。外国人在送礼时不求贵重,意到便可。送礼收礼时亦少有谦卑之词。但礼品包装要求精美。在与人交谈时,西方人忌谈论个人私事、年龄、婚姻、收入等。中国人则习惯称自己“礼不好,请笑纳”。
5,日常行为习惯
在中国,人们对个人隐私的界限远没有这么深刻,人们并不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生活作一般了解。日常生活中,中国人拜访他人表示热忱。而西方人在拜访前,要跟这人预约,突然造访会造成受访者不快,因为会打乱别人的工作安排。西方人比较忌讳别人探听其隐私。中国人比较热情,愿意帮助他人,喜欢询问别人可有什么帮忙。
比如,中国人会直接询问别人所购物品价格,在中国人看来,物品贵贱只代表物品质量。西方人则认为是隐私,不宜直接询问。中国人的空间距离较近,经常可以看见中国少女亲昵而行。西方人认为中国人过于亲近,中国人认为西方人冷淡、傲慢、过分疏远。这都是东西方文化观念差异导致的。东方人重义重情,西方人崇尚个人独立。
中西方交际礼仪的差异
一、招呼语的差异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去上班呀?”“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这种问候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西方人最常用的问候语大多有两类:第一,谈天气。如英国人见面说:“今天天气不错呵!”这是因为英国终年西风带的影响,大西洋吹来的潮温气流使得天气无常,就连天气预报也没准,因此人们最关系天气。第二,谈近况。但只局限于泛泛而谈,不涉及隐私,可以说:“最近好吗?”初次见面总要说:“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客套话。
二、称谓的差异
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
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在英国,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
西方在称谓上似乎“不拘礼节”,习惯于对等式的称呼。如家庭成员之间,不分“上下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认为你不懂礼貌,分不清上下长幼尊卑了。
对于家庭成员以外的称呼,中国人往往尊称对方为“李老师”、“陈师傅”,有时在姓后面加上此人当时所担任的职务,如“黄局长”、“王经理”等。但英美人除了几个传统习用的称呼――博士、医生、法官、教授等之外,对“李老师”、“陈师傅”一类的称呼是不能容忍的。也很少听他们称呼别人为“黄局长”“王经理”等。因为这一类称呼还没有变为像“博士、医生、法官、教授”等一样成为传统习用的称呼。
三、告别语的差异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
一位美国人在和他的中国朋友告别时说:“我会保持联系。”可是这位中国朋友等了一年多也未见只言片语,便抱怨他不讲信用。其实,这句话仅仅是一种告别词语,相当于“再见”,说话人并无他意,更没有作任何许诺。此外,西方文化中如果客人想告别,通常要提前几分钟将告别的意思暗示或委婉地向主人表达,并征得同意,然后才可以离开。如果突然说“时间不早了”,随即站起来和主人告别,这在西方文化中是被认为不礼貌的。
中西方礼仪的起源
中国礼仪和西方礼仪有着不同的起源。
1、中国礼仪的起源
在中国,礼仪等于礼节和仪式。礼仪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法和对鬼怪神灵的信仰。人们认为所有的事情被不能看到的鬼怪所掌控。所以,礼仪源自对鬼神的信仰,以及对鬼神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信仰。中国是一个充满仪式的国家。追溯到五千年前,礼仪过去是传统文化的核心。至今,礼仪已经真正地改革了。因此它变成现代文明的仪式。中国礼仪在中国文化扮演着法律性的角色。礼仪的起源能够追溯到人类的早起时期。据说在中华民族最开始的时候,礼仪是伴随着人类活动和一个原始宗教产生的。礼仪是处理人、上帝和鬼神这三者之间关系的体系。据说在古中国有五种典礼。其实礼仪可以分为2个主要部分,一个是政治,另一个是生活。在礼仪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形成了我国的法律体系。礼仪的本质是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和鬼神信仰的关系。
2、西方礼仪的起源
在西方国家,“礼仪”这个词的意思是“远离草地”。路易十四的园丁发现贵族走过他的花园,然后他放置了(礼仪)的标志警示了他们远离草地。公爵和公爵夫人依旧直走路过这些标志时,由于这种公然无视,凡尔赛下令,没有人能不遵守礼仪。后来礼仪的意思包括法院职能的传票,说明了一个人的`立场和指示了一个人该做什么。礼仪像语言一样已经进化了,但是字面上依旧有远离草地的意思。直到1960年代,毫无疑问一个好的礼仪是很重要的,但是随着70年代的解放,正式礼仪的普及率下降了。在2004年,回归传统的价值观成为一个新的重点。适当的礼仪给孩子和成人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不仅提供了竞争优势,而且赋予了他们一种自信感。
拓展内容
中西方餐桌礼仪
1、餐桌气氛上的比较
总的来说是西方餐桌上静,中国餐桌上动。西方人平日好动,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地去静静切割自家的盘中餐。中国人平日好静,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反映出了中西饮食文化上的根本差异。
2、餐桌举止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们在出席各种正式的会餐时也是比较讲究的,但是在现代风俗变迁和发展中,有进步的一面,也有落后的一面,有对传统的观看来,这种超负荷的饮食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危害人体。尽管中国人讲究食疗、食养,重视以饮食来养生滋补,但我们的烹调却以追求美味为第一要求,致使许多营养成分损失破坏,因此营养问题也许是中国饮食的最大弱点。
3、西方烹调遵循的是规范与科学
西方人强调科学与营养,因此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菜谱的使用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西方人总是拿着菜谱去买菜,制作菜肴,但相比起来,还是一个非常机械的东西,而这导致了西餐的一个弊端)))缺乏特色。当人们身处异地想品尝当地美食时,肯定是不会有人选择肯德基或麦当劳之类食品的。另外,规范化的烹调甚至要求配料的准确,调料的添加精确到克,烹调时间精确到秒。由于西方菜肴制作的规范化,使其毫无创造性。令西方人不能理解的是,中国烹调不仅不追求精确的规范化,反而推崇随意性。翻开中国的菜谱,常常发现原料的准备量、调料的添加量都是模糊的概念。而且中国烹调中,不仅讲究各大菜系要有各自的风味与特色,即使是同一菜系的同一个菜,所用的配菜与各种调料的匹配,也会依厨师的个人爱好特点有变化。同样是一道/麻婆豆腐,为四川客人烹制和为苏州客人烹制,所用的调料肯定是不同的。而在西方,一道菜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面对不同的食者,都毫无变化。
4、崇尚自由的西方人重分别与个性
在中西饮食文化之中也明显体现出这种文化特征。西菜中除少数汤菜,正菜中各种原料互不相干,鱼就是鱼,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这体现了继承,也有对传统文化习俗的违背。比如就餐时的衣着,要远比过去随意多了,可着中山装、夹克或西服等,这也正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变迁和发展,这正是中西方文化融汇,相互发生正迁移作用最好的。
例证。
当今许多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不喜欢吸烟或喝酒,许多人也不喜欢别人在他们的住处吸烟喝酒。而在当今的中国,许多人既吸烟又喝酒,有一种社会怪现象似乎是不吸烟不喝酒就无以社交。所以在中国的餐桌上依旧存在吞云吐雾、烂醉如泥的陋习,尽管他们知道这有伤风范,但依旧不能禁绝之。想必这就是文化迁移和发展的不完全性、不彻底性的表现,我们有必要在正确理解和认识文化现象的基础上,不断推动人文文化的发展,提高民族人文素质。
座位的排序
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坐次安排。中国人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在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对于餐桌的规矩,西方人进餐用刀叉,中国人用筷子。当然刀叉和筷子的用法都有各自的规矩。通过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比较,不仅仅反映了各地的文化传统,还折射出不同民族心理、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社会关系、社会礼仪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即西方文化主张个人荣誉、自我中心、创新精神和个性自由,而中国文化主张谦虚谨慎、无私奉献、中庸之道和团结协作;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家庭结构简单;而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家庭结构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多为四代同堂等。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的信息误解,甚至伤害对方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诞粗俗。因此,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研究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对比研究过程中,各自的优、缺点显而易见。这种研究有利于文化的正迁移作用,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促进本民族语言、人文文化的发展。
法国餐桌礼仪七忌
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赴会时稍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过15分钟便会给对方不重视约会的坏印象。在点菜时自己应选定想吃的食物,如果看遍菜牌也没有头绪的话,可请侍应为你推荐餐厅的招牌菜,但要给明确的表示,如想吃海鲜、不吃红肉等,切记事事拿不定主意,只懂说“是但(随便也罢)”的人只会为同台客人添加麻烦。用餐要注意的细节甚多,但其实大部分也是日常的礼仪,只要保持冷静,不做大动作,不出声响或阻碍别人用餐的话已算合格。
1、使用餐具最基本的原则是由外至内,完成一道菜后侍奉收去该份餐具,按需要或会补上另一套刀叉。
2、吃肉类时(如牛扒)应从角落开始切,吃完一块再切下一块。遇到不吃的部分或配菜,只需将它移到碟边。
3、如嘴里有东西要吐出来,应将叉子递到嘴边接出,或以手指取出,再移到碟子边沿。整个过程要尽量不要引别人注意,之后自然地用餐便可。
4、遇到豆类或饭一类的配菜,可以左手握叉平放碟上,叉尖向上,再以刀子将豆类或饭轻拨到叉子上便可。若需要调味料但伸手又取不到,可要求对方递给你,千万不要站起来俯前去取。
5、吃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大力擦,注意仪态用餐巾的一角轻轻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便可。
6、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应该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面。进食时身体可略向前靠,两臂应紧贴身体,以免撞到隔壁。
7、吃完每碟菜之后,如将刀叉四边放,又或者打交叉乱放,非常难看。正确方法是将刀叉并排放在碟上,叉齿朝上。
中西方婚礼礼仪
中西方婚礼地点差异
作为人们一生最重要的日子之一,作为一对幸福恋人新的起点,中国人的婚礼是隆重热闹的。古代的时候,人们会在自己家里或是酒楼里摆上酒席以宴请亲朋好友作为新人的见证。在当代中国,新人一般会邀请亲朋好友去酒店或是宾馆。会在酒店宾馆里将排场弄得很大,突显婚礼隆重、热闹的特点。
而在西方,人们的婚礼一般是在教堂或者是其他比较安静的地方举行,井井有条,不像中国婚礼般热闹。西方的婚礼突出庄重和圣洁,追求浪漫与实在的结合。
中西方婚礼着装差异
中国传统婚礼进行时新郎和新娘具着红色的礼服。中国人的婚礼离不开红色,习惯以鲜艳的颜色来烘托气氛。因此,历朝女式婚服颜色为大红色已成了定制,以示喜庆,衬托新人,预示未来生活蒸蒸日上,幸福美满。新娘礼服为广袖对襟翟衣,头戴珠凤冠。值得说明的是,翟衣上面的图案很有讲究。对襟本身就有完整的对称感,且在中国文化里本身就代表合称、合美的意思,而上面密布的左右对称且成双成对的锦鸡图案,则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里夫妻生活的和美、和乐。一般新娘在婚礼当天高挽发髻,区别于未婚女子。而在婚礼当天,新娘子以红色头盖蒙面,象征着童贞、年轻、纯洁。结婚后由新郎亲手揭开。
而西方的新娘则穿白色的礼服。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1850年到1920年之间,白色亦是富贵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所代表的纯洁意义更远超其他。西方认为白色与童贞有关。古罗马的新娘穿着白色的婚纱,蒙着鲜橙**的面纱,象征着激情的火焰。在西方的天主教传统里,白色代表着快乐;其他一些地区,白色在他们的婚礼和葬礼里指示各种各样的通路典礼和意义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大多数的新娘只能穿传统的国家服装,只有上层阶级才能穿代表权力和身份的白色婚纱。一直到近代,贵族阶级的特权消失以后,白色的婚纱才成为普通新娘的礼服。
中西方文化婚俗差异
中国的传统婚俗有“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而“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而在这之间更有换庚谱、过文定、过大礼、安床等一系列的活动。而在这些活动中有着大量的禁忌和礼俗,比如新娘嫁妆中要有剪刀、痰盂、尺、片糖、银包皮带、花瓶、铜盆及鞋、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及利是伴着(丰衣足食)等物,每样物品都有其不同的含义。同时,在婚礼进行时也有一定的顺序,按一般的情况,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有:祭祖、出发、燃炮、等待新郎、讨喜、拜别、出门、礼车、掷扇、燃炮、摸橘子、牵新娘、喜宴、送客、闹洞房、三朝回门。由此可以见到我国文化的繁琐,但不要以为繁琐是我国婚礼的特有特征,其实,不同国家虽然有不同的婚俗,但从繁复的细节与用品的喻意,都可见对婚姻的尊重和期许无分国界。
在西方国家中,婚礼时有旧、新、借、蓝等习俗。旧是指母亲传下来之婚纱,头饰或首饰,代表承受美好的一切;新是指朋友送的礼物如裙子,饰物,象征新的生活;借是指可向任何人借东西回来,据说从富裕亲友借来金或银放在鞋内,象征带来财运;蓝是指新娘的一些小饰物或花束用蓝色,意味着新娘的纯洁及贞洁。而在进行婚礼时,西方亦有大量的习俗。比如,在结婚时新娘总要带着一方手帕,西方人认为白手帕象征好运。根据民俗说法,农夫认为新娘在磨擦婚当天所流下的泪能使天降甘露,滋润家作物。后来,新娘在新婚汉天流泪,就变成她将有幸福婚姻的好兆头。而在婚礼典礼时,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据说,古时候,盎格鲁撒克逊的新郎必须保护新娘子免得被别人抢走。在结婚典礼时,新郎让新娘站在自己左边,一旦情敌出现,就可以立即挥出配带于右边的剑,吓退敌人。在进行结婚晚宴时,要特别定制结婚蛋糕,根据历史记载,自罗马时代开始,婚礼结束时,人们会在新娘头上折断一条面包的材料小麦象征生育能力,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新人必须以糖霜,就形成今天的结婚蛋糕了。由此可见,西方的婚俗并不比中方简洁。
中西方婚礼差异有哪些
1、为什么新娘要穿白色礼服?
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这就如同在中国,红色象征着喜庆一样。在1850—1990年间,白色也是富裕的象征。到了20世纪初,白色代表纯洁的意义就远超过其他。所以白色通常都是西方婚礼的首选颜色,更是象征着新娘的美丽和圣洁。
2、西式婚礼上,为什么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
西方婚礼与传统的中国婚礼不同,西方婚礼不是遵循“男左女右”的位置站立。那是因为在古时候,盎格鲁萨克逊的新郎常常必须挺身而出,以保护新娘免得被别人抢走。在结婚典礼时,新郎让新娘站在自己的左边,一旦情敌出现,就可以立即拔出佩剑击退敌人。
3、为什么要切婚礼蛋糕?
依照欧洲传统习俗,在西方婚礼上新娘和新郎要隔着糕饼接吻。有一位聪明的糕饼师灵机一动,将各种糕点混在一起,再加盖一层雪白的糖霜,就成了现代的婚礼蛋糕。切蛋糕时,新郎和新娘必须两个人一起用刀切下第一块蛋糕,不能一个人切,也不要请他人代劳。
4、为什么新娘要戴面纱?
最初,新娘的面纱象征着青春和纯洁。据说,当年西方婚礼上有位美丽的贵族女孩,不经意地站到了白纱窗帘后面,她的丈夫见了惊为天人、赞叹不已,这给了她在婚礼时带白纱的灵感,她的举动立即掀起一阵风尚,这也就是今天新娘戴白面纱的习俗由来。
中西方拜访礼仪
在称谓和称呼方面
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通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例如西方人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为女士或者**。而“先生”一词在我国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我们在建国后熟人称呼经常在其姓名后面加上“同志”一词,比如,开会的时候,某某领导讲话,“向某某同志学习”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就不必细说了。但是,在当今生活中,随着改革开放,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
在见面交往礼节方面
中国人通常是见面喜欢点点头,握握手或行拱手礼,或者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觉得欠身似乎显得自卑。在西方,特别在欧美国家,拥抱礼却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和吻手礼也是常见的西方见面礼。握手礼来源于西方人类半野蛮半文明时期。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作为见面和告辞的“握手”礼节,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在我国,握手礼不但在见面和告辞时使用,而且还作为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因此是社交中应用最广泛的致意礼节。见面、道别时的礼貌演变到今天就是“你好”、“再见”两个短语,客气的顶多再互相握下手,在各种古怪疾病流行的今天显得简洁而卫生而又体面。然而西方国家,见面就要先送贴面礼、亲吻礼和吻手礼,让我们很不习惯也不能接受。
在宴客方面,喝酒
历来被中国人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一环。中国通常遵循的是酒杯不能空茶水不能太满,在西方人他们通常喜欢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他们的行为会随女主人的动作而进行。中国是一个酒文化大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酿酒工艺和人们赋予酒的美好寓意,使饮酒成为中国人宴请宾朋、交际应酬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也令老外折服,使他们也对中国的白酒满怀好奇心,但他们对中国酒桌上的强行劝酒有多反感。就如我们正常的中国人对老外的贴面礼排斥一样。
问题一:礼仪分为哪几种类型? 交际礼仪的特点种类作用
一、礼仪和礼节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交活动中所共同遵守的礼节、仪式,即必须严格遵守的一种礼貌行为规范和法则。 礼仪和礼节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礼节是待人接物的规矩,表示尊敬、祝颂、哀悼等,属于礼仪行为规范。这些规矩往往是约定俗成、相沿成习的。 礼仪和礼节是有区别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而礼节则是这种行为规范的具体表现形式。比如,在举行婚礼仪式时,夫妻互拜、互赠礼物,主婚人、证婚人讲话就属于礼仪的一种具体礼节。
2、礼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礼节则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中国是一个礼仪大国,远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就非常重视礼节,并把礼节作为约束人们的行为和安邦治国的一个重要手段。统治阶级要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有很多礼节已被逐步淘汰。但礼仪则变化较小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礼仪一般是在比较正规的场合下运用,而礼节则是人们日常交际也要运用的一些具体规则。很明显,礼仪是针对公关交际活动的整体而言的,礼节不仅在正规交际场合中常用,在非正规交际活动中也常用。例如,公关交际场合中常用的握手、问候就只是一种具体礼节。
二、交际礼仪的种类
1、日常交际礼仪:日常交际礼仪即非正式场合中的仪式和礼节,主要包括:称呼、迎候、介绍、致谢、致歉、告别、握手、拥抱等礼节。
2、公关场合交际礼仪:公关场合中的交际礼仪是指正式公关交际活动中常用的礼仪,即正式交际礼仪。它主要包括舞会礼仪、晚会礼仪、宴会礼仪和开业、剪彩等各种庆典礼仪。
(1)、宴会礼仪:设宴招待来宾,是公关交际活动中常用的一种礼节。公关交际活动中常用的礼仪交际形式有宴会、招待会、茶会、工作进餐等。日常交往常有家宴、便宴等形式。
(2)、晚会礼仪:晚会礼仪是社交活动中诸如为庆祝节日或有重大意义的纪念日而举行娱乐性活动所运用的一种交际形式,对于联络感情,加深友谊,扩大社交范围是很有益的。
(3)、舞会礼仪:舞会礼仪即在种种舞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礼节,也是社交活动的一种形式。它的形式活泼,气氛融洽,格调高雅,宜于在节庆日、周末和生日、婚礼等喜庆礼仪中举行。
(4)、开业、剪彩等庆典礼仪:开业典礼是指企业或服务行业开张时举行的仪式。剪彩礼仪是指重大工程竣工或开业典礼,以及其他庆典所动用的仪式。
三、交际礼仪的特点
1、交际礼仪行为的规范性:规范性是交际礼仪的本质特点。它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而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对此,交际礼仪都有明确的规定。
交际礼仪的规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的规范性:人们无论谈论什么事都要运用礼貌语言。例如,人们见面时相互问候,告别时说声再见,以及在交谈中双方所使用的都是比较规范的礼貌语言。
(2)、行为的规范性:在公关礼仪活动中,人们究竟应该怎样施礼都有一定的规范。例如,人们见面时以握手等行为表示问候,告别时用握手、招手表示再见。关系特别的甚至以拥抱、亲吻表示问候和告别。及至对于怎样握手、拥抱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2、交际礼仪范围的普遍性:交际礼仪既然是人们交际必须遵守的规范和法则,那么它的形成和发展就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从古至今,礼仪自始至终地贯穿于人们的一切交际活动中,并且普遍地被人们所接受和确认。
3、交际礼仪形式的多样性:交际礼仪的种类繁多,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就其日常交际活动中常用的礼仪就有鞠躬礼、握手礼、亲吻礼、拥抱礼等多种形式,正>>
问题二:礼仪的分类及类型 第一类是日常生活礼仪:包括见面礼仪、会绍礼仪、交谈礼仪、宴会礼仪、会客礼仪、舞会礼仪、馈赠礼仪及探病礼仪。
第二类是节俗节庆礼仪:包括春节礼仪、清明礼仪、端午礼仪、重阳礼仪、中秋礼仪及结婚礼仪、殡葬礼仪和祝寿礼仪。
第三类是商务礼仪:包括会议礼仪、谈判礼仪 、迎送礼仪及谈判禁忌知识等。
其他还有公关礼仪、公务礼仪、家居礼仪和求职礼仪等等。
送礼的礼仪探病礼仪 结婚礼仪 祝寿礼仪 殡葬礼仪 社交礼仪技巧
问题三:礼仪有哪些种类 ?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礼仪之邦”。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无论是工作、学习、交际、娱乐,我们都在提倡讲文明,讲礼仪,“礼仪”一词可以说妇孺皆知。但礼仪的定义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内容,它的规范对象和适应范围是什么,在学术上属于什么学科,有些什么类别和作用,我们应当怎样学习和应用礼仪知识?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知道的。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仪表、穿着、交往、沟通、语言、情商等内容。
礼仪规范的对象是个人行为修养,它适用于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交往。
礼仪是从属于公共关系学的一门学科,是公共关系学的一个子学科。公共关系学是现代社会中一个社会组织塑造组织形象的科学,礼仪作为子学科塑造的则是个人形象。
礼仪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类。因为礼仪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各分支礼仪内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礼仪内容都大体相同。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讲,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讲,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适用艺术,是一种交际方式和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讲,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礼仪的主要功能是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自身修养和素质;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
从团体的角度来讲,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大凡国际化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礼仪也是获得国际认证的重要软件。
礼仪包含“礼”和耽仪”两种形式,礼者敬人也,要知礼、懂礼、讲理,要示人以尊重。“仪”即仪式,就是表现形式。要将你所掌握的礼仪知识准确、恰当地表现出来。
礼仪的要求是看对象讲规矩。我们学习礼仪知识要从理论上系统学习,尽可能多地掌握相关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实践、恰当运用。在“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个人的修养和素质得到提高,从而促进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
近年来,国内很多企业、事业单位,都开始重视礼仪,定期开展礼仪培训工作,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倡导个人礼仪,扎扎实实地开展礼仪培训,礼仪之花就将会开遍我们的社会。
问题四:现代礼仪包括哪些内容 基本简介
社交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和国际交往活动中,用于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的首选行为规范和惯用形式。这一定义包含了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社交礼仪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规范就是规矩、章法、条条框框,也就是说社交礼仪是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的条条框框,告诉你要怎么做,不要怎么做。如你到老师办公室办事,进门前要先敲门,若不敲门就直接闯进去是失礼的。社交礼仪比起法律、纪律,其约束力要弱得多,违反社交礼仪规范,只能让别人产生厌恶,别人不能对你进行制裁,为此,社交礼仪的约束要靠道德修养的自律。
第二,社交礼仪的直接目的是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尊重是社交礼仪的本质。人都有被尊重的高级精神需要,当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按照社交礼仪的要求去做,就会使人获得尊重的满足,从而获得愉悦,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第三,社交礼仪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没有它,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就会遭到破坏,在这方面,它和法律、纪律共同起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一目的,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非常重视社交礼仪规范建设。
第四,社交礼仪要求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活动中遵守。这是它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社交礼仪规范就不一定适用了。如在公共场所穿拖鞋是失礼的,而在家穿拖鞋则是正常的。
主要目的
社交的重要性,也可以说是社交的功能与作用。 综合来讲,人们从事社交活动主要目的有以下四点:
交流信息
也叫信息资源共享。我们在生活中需要获取大量信息以供生计参考,由于个人的活动范围有限,直接获取一手信息资源的能力也就受到很大的限制,而这众多的信息大多是在我们与他人打交道时所获取来的。比如,我们开车到另外一个地方,而其中有段路正在修路或发生交通事故而禁止通行,那么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个信息的话,我们便会按原路线行进,在中途不得不改道而行,但是如果我们通过朋友或亲戚或同事或者广播电视网络等社会媒体那里得知此消息后,我们便可提前修正去往的路线,少走冤枉路。
增进感情
在社交上投入的时间将带来感情上的收获,如我们与亲戚朋友在一起休闲娱乐。
建立关系
社交在很多情况下是建立诸如商业合作、感情姻缘等关系的纽带。
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记得要学会跟进关系,避免忘记。日近日密,日疏日远。
充实自我
丰富人生阅历和人性情感。
相关礼仪
每个人每天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要同各种人接触,在见面时行使正确而优雅的见面礼,会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时也显示出你优雅的气质。
握手礼
握手礼是在一切交际场合最常使用、适应范围最广泛的见面致意礼节。它表示致意、亲近、友好、寒暄、道别、祝贺、感谢、慰问等多种含意,从握手中,往往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情绪和意向,还可以推断一个人的性格和感情。有时握手比语言更充满情感。
(一)握手礼行使的场合
迎接客人到来时;
当你被介绍与人认识时;
久别重逢时;
社交场合突遇熟人时;
拜访告辞时;
送别客人时;
别人向自己祝贺、赠礼时;
拜托别人时;
别人帮助自己时,等等。
(二)握手礼行使的规则
行握手礼时有先后次序之分。握手的先后次序主要是为了尊重对方的需要。其次序主要根据握手人双方所处的社会地位、身份、性别和各种条件来确定。
1.两人之间握手的次序是:上级在先,长辈在先,女士在先,主人在先:而下级、晚辈、男士、客人应先问候,见对方伸出手后,再伸手与他相握。在上级、长辈面前不可冒然先伸手。若两人之间身份、年龄、职务都相仿,则先伸手为礼貌
2.如男女初次见面,女方可>>
问题五:[礼节礼仪]称呼的种类有几种 称呼的种类大约有以下四种:
一、姓名称谓
姓名,即一个人的姓氏和名字。姓名称谓是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称呼形式。用法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全姓名称谓,即直呼其姓和名。如:“李大伟”、“刘建华”等。全姓名称谓有一种庄严感、严肃感,一般用于学校、部队或其他等郑重场合。一般地说,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指名道姓地称呼对方是不礼貌的,甚至是粗鲁的。
名字称谓,即省去姓氏,只呼其名字,如“大伟”、“建华”等,这样称呼显得既礼貌又亲切,运用场合比较广泛。
姓氏加修饰称谓,即在姓之前加一修饰字。如“老李”“小刘”“大陈”等,这种称呼亲切、真挚。一般用于在一起工作、劳动和生活中相互比较熟悉的同志之间。
过去的人除了姓名之外还有字和号,这种情况直到解放前还很普遍。这是相沿已久的一种古风。古时男子20岁取字,女子15岁取字,表示已经成人。平辈之间用字称呼既尊重又文雅,为了尊敬不甚相熟的对方,一般宜以号相称。
二、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是对有亲缘关系的人的称呼,中国古人在亲属称谓上尤为讲究,主要有:
对亲属的长辈、平辈决不称呼姓名、字号,而按与自己的关系称呼。如祖父、父亲、母亲、胞兄、胞妹等。
有姻缘关系的,前面加“姻”字,如姻伯、姻兄、姻妹等。
称别人的亲属时,加“令”或“尊”。如尊翁、令堂、令郎、令爱(令嫒)、令侄等。
对别人称自己的亲属时,前面加“家”,如家父、家母、家叔、家兄、家妹等。
对别人称自己的平辈、晚辈亲属,前面加“敝”、“舍”或“小”。如敝兄、敝弟,或舍弟、舍侄,小儿、小婿等。
对自己亲属谦称,可加愚字,如愚伯、愚岳、愚兄、愚甥、愚侄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亲属、家庭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亲属称谓上已没有那么多讲究,只是书面语言上偶用。现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亲属称谓时,一般都是称自己与亲属的关系,十分简洁明了,如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等。
有姻缘关系的,在当面称呼时,也有了改变,如岳父--爸,岳母--妈,姻兄--哥,姻妹--妹等。
称别人的亲属时和对别人称自己的亲属时也不那么讲究了,如:您爹、您妈、我哥、我弟等。不过在书面语言上,文化修养高的人,还是比较讲究的,不少仍沿袭传统的称谓方法,显得高雅、礼貌。
三、职务称谓
职务称谓就是用所担任的职务作称呼。这种称谓方式,古已有之,目的是不称呼其姓名、字号,以表尊敬、爱戴,如对杜甫,因他当过工部员外郎而被称“杜工部”,诸葛亮因是蜀国丞相而被称“诸葛丞相”等。现在人们用职务称谓的现象已相当普遍,目的也是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礼貌。主要有三种形式:
用职务呼,如“李局长”、“张科长”、“刘经理”、“赵院长”、“李书记”等。
用专业技术职务称呼,如“李教授”、“张工程师”、“刘医师”。对工程师,总工程师还可称“张工”、“刘总”等。
职业尊称,即用其从事的职业工作当作称谓,如“李老师”、“赵大夫”、“刘会计”,不少行业可以用“师傅”相称。行业称呼。
直接以被称呼者的职业作为称呼。例如:老师、教练、医生、会计、警官等等。
四、性别称呼
一般约定俗成地按性别的不同分别称呼为“**”、“女士”、“先生”。其中,“**”、“女士”二者的区别在于:未婚者称“**”,不明确婚否者则可称“女士”。>>
问题六:女子礼仪属于什麽类别的课程 属于文科类。艺术系。
艺术课程是将各艺术门类具有内在的关联(如通感、通识、价值、功能等。)和艺术学习内容及其他形式的内容统整在一起的,在同一人文主题统领下的一种课程模式。学生通过这些内容和过程,获得特定的艺术知识和技能,惧到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对艺术的理解,可以净化自己的心灵和情感、提高人文素质。 如果将这种理解加以分析,可以得出关于综合艺术课程的如下具体内涵:
1、综合艺术课程所涵盖的课程内容既有各艺术门类的学科知识,亦有学生获得的主体经验;
2综合艺术课程以统整或去边界的方式将有同一主题的课程内容组织在一起:
3、综合艺术课程将学科课程内容组织在一起的依据是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如课程内容同性的关联性和课程内容价值或功能的关联性等;
由此可至是包含的。
问题七:论礼仪在社交中的功能和作用 论礼仪在社交中的功能和作用
我国是文明古国,富有优良的文明礼貌传统,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培养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礼仪。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礼仪看作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把文明礼貌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对个人而言,则是衡量道德水准和有无教养的尺度。一个人以其高雅的仪表风度、完善的语言艺术、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示自己的气质修养,赢得尊重,将是自己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础。
一、礼仪社交概述社交礼仪是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通过语言,仪表,仪容与举止等表现出来的行为规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社交礼仪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并纳入道德文明建设的内容。随着人们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正确地面对和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课题。由于社交礼仪是调节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讲求社交礼仪有利于在社会中建立互相尊重、友好合作的新型的人际关系,因此,人们就很有必要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礼仪知识。所谓礼仪,既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是人际交往的行为秩序。其具民族性、地域性和国别性。随国际交融的普势化,礼仪亦日益显其普认性特质。这是人类文明时代行指征。作为社会群落分子的每个人,立足现世尤必具备礼仪和法律两大行为规律。然礼仪侧于道德层面,而法律则重于惩戒层面,亦即前者重自律后者重他律。“礼”的含义是尊重。孔子云:”礼者,敬人也。”从本质上讲,”礼”是一项做人的其本道德标准。”礼”所规范的是一个人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对待社会的基本态度。”礼”的基本要求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并尊重社会。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所讲究的自然的现代礼仪。一般而论,现代礼仪通常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其一,普遍性。在任何国家、任何场合、任何人际交往中,人们都必须自觉地遵守礼仪。
其二,规范性。讲究礼仪,必须采用标准化的表现形式,才会获得广泛认可。
其三,对象性。在面对各自不同的交往对象,或在不同领域内进行不同类型的人际交往时,往往需要讲究不同类型的礼仪。
其四,可操作性。在具体运用礼仪时,”有所为”与”有所不为”都各自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方式与方法。
人们在创造优美物质环境的同时还应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生活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和进取。同时,还
应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表现、欣赏和发展自己,从中享受无尽的乐趣。一个人能否对现实社会或周围环境有良好的、积极的适应是衡量他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准。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可以让我们大家认识到应该积极适应社会,自觉参与社会活动,改造、变革社会环境,促使社会发展进步,同时改造、发展和实现自我。
二、社交礼仪的功能与作用综合来讲,人们从事社交活动主要目的有以下四点:
1、交流信息 也叫信息资源共享。我们在生活中需要获取大量信息以供生计参考,由于个人的活动范围有限,直接获取一手信息资源的能力也就受到很大的限制,而这众多的信息大多是在我们与他人打交道时所获取来的。比如,我们开车到另外一个地方,而其中有段路正在修路或发生交通事故而禁止通行,那么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个信息的话,我们便会按原路线行进,在中途不得不改道而行,但是如果我们通过朋友或亲戚或同事或者广播电视网络等社会媒体那里得知此消息后,我们便可提前修正去往的路线,少走冤枉路。
2、增进感情 在社交上投入的时间将带来感情上的收获,如我们与亲戚朋友在一起休闲娱乐。
3、建立关系 社交在很多情况下是建立诸如商业合作、感情姻缘等关系的纽带。在建立关系的过程>>
问题八:礼仪考试要考什么??? 中国形象设计协会 ,参加注册礼仪培训师训练营, 考试合格颁发《注册礼仪培训师证书》。
礼仪培训师:
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礼仪是成功形象的诠释,是为人处事、安邦定国的规范和制度,但凡文明的民族,都很注重形象及修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影响力越来越高,在各行各业中出类拔萃的精英人士,都需要有全面的现代形象礼仪知识。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形形 的人,如何正确掌握场合礼仪规范,树立良好的 、企业及个人形象,保持强大的文化竞争力,在日常交往中事事合乎规范,处处表现得体,是每位现代人士事业成功的必修课之一。
尽管得体的形象不一定是成功的保证,但不得体的形象注定要失败。
这是一个1分钟的时代,前30秒向人们展示你是谁,后30秒让别人决定是否接受你。在这短暂的1分钟里,很少有人能够洞察到你的内心和智慧,你的仪表形象决定一切。只有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你才有可能开始第二步。相反,如果你的第一印象很糟糕,恢复形象是十分艰巨和漫长的。不是每个人都有美丽的外表,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魅力。在社会的大舞台上,美丽经不起太多的风吹雨打,只有魅力之花才能永远盛开!
问题九:礼仪培训有什么意义? 礼仪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从心底里产生对他人的尊敬之情。礼仪无需花一文而可以赢得一切,赢得陌生人的友善,朋友的关心,赢得同事的尊重伐礼仪如同春风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沟通着人们的情感,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使人彼此关注,相互理解。礼仪看起来只是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非常细小的事情,它却代表着一种深刻的道德指引,能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个人。礼典礼仪培训机构,自 2000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传统礼仪、现代礼仪的研究与推广工作以“实战、实用、实效”为自己的神圣使命。我们为客户量身定做各类型礼仪培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