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简介,第1张

白居易别称:诗王、诗魔。字号: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河南新郑。出生时间:772年2月28日。去世时间:846年9月8日。主要作品:《直中书省》《新亭病后独坐招李侍郎公垂》《忆江南》《家园三绝》《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主要成就:新乐府运动主要倡导者、写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关于白居易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白居易的诗词

《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引/琵琶行》、《卖炭翁》、《观刈麦》、《大林寺桃花》、《池上》、《花非花》、《直中书省》、《浪淘沙》、《浪淘沙》、《长安早春旅怀》、《家园三绝》、《新亭病后独坐招李侍郎公垂》、《放言五首·其三》、《咏怀》、《题岳阳楼》。

二、主要成就

官场

翰林学士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_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江州司马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书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的时候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

贬官江州(现九江)给白居易以沉重的打击,他说自己是“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

杭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822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在杭州任职期间,他见杭州一带的农田经常受到旱灾威胁,官吏们却不肯利用西湖水灌田,就排除重重阻力和非议,发动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坝水闸,增加了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今杭州)、盐官(今海宁)之间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白居易还规定,西湖的大小水闸、斗门在不灌溉农田时,要及时封闭;发现有漏水之处,要及时修补。白居易还组织群众重新浚治了唐朝大历年间杭州刺史李泌在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的六口井,改善了居民的用水条件。

文学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三、轶事典故

爱恋湘灵白居易11岁那年,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邻女》,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赞美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贞元十四年(798),白居易27岁的时候,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分别是《寄湘灵》、《寒闺夜》和《长相思》。由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与湘灵经过17年的相处和8年的相恋,感情已经很深了。离别后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虑过结婚问题。但是湘灵担心她家门第低,攀不上白居易。最后表示了愿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恳切愿望。贞元十六年初,白居易29岁考上了进士,回符离住了近10个月,恳切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封建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白居易无奈,便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秋,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门户大于一切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他们的婚姻无望了,但他们深厚的爱情并没从此结束。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惩罚母亲的错误,并三次写了怀念湘灵的诗:《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在近8年里,母亲再没让白居易和湘灵见面,也不允许他提起湘灵。白居易37岁时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但直到元和七年还写诗思念湘灵。例如《夜雨》、《感镜》等。后来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这时白居易已经44岁,湘灵也40岁了,但未结婚。这首诗里白居易再次用了恨字,此恨与《长恨歌》的恨不会毫无关系,所以说白居易亲身经历的这段悲剧般的爱情为《长恨歌》打下了基础。直到白居易53岁的时候,他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看到变换旧村邻而湘灵已不知去向的时候,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恋爱悲剧才划上了离开的句号。

樊素小蛮在杭州刺史位上,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里有池塘,可泛舟。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这个数字可不算小。他喝酒时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素口蛮腰,蓄妓(这里的妓,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妾或家庭歌舞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纵自娱。他蓄妓与嗜酒无度,直到暮年。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唐孟_《本事诗·事感》中记载:“白尚书(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现代人形容美女说樱桃嘴、小蛮腰或杨柳腰,就是从白居易那里学过来的。白居易后来老了,体弱多病,决定卖马和放妓,他不希望他们跟着自己吃苦。但是他心爱的马居然反顾而鸣,不忍离去。樊素和小蛮等对白居易还是蛮有感情的,都不忍离去。樊素感伤落泪地说:“主乘此骆五年,衔橛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中_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虺愦。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以送主一杯。一旦双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白居易也长叹道:“骆骆尔勿嘶,素素尔勿啼;骆返庙,素返闺。吾疾虽作,年虽颓,幸未及项籍之将死,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姬!素兮素兮!为我歌杨柳枝。我姑酌彼金缶,我与尔归醉乡去来。”当然最后于白居易70岁樊素和小蛮还是走了。白居易思念中写道:“两枝杨柳小楼中,_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独扉;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这个醉吟先生,当然就是他自己。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友、琴侣一起游乐。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

家酿名酒白居易自家酿的酒,质高出众,他为自家的酒作诗道:“开坛泻_中,玉液黄金脂;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客,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白居易卷》)。白居易造酒的历史不但有记载,而且直到今天,还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传。

心瞩洛阳贞元十五年(799年),白居易从江西浮梁县到洛阳省母。贞元二十年(804年)二月,白居易任校书郎时,曾春游于洛阳。长庆四年(824年)五月,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满,不想去长安,打算回洛阳隐居。便将自己剩余的俸薪,又加上两匹马作价的钱,在洛阳履道里(今洛阳市东南赵村东狮子桥一带),买下原散骑侍郎杨凭的旧宅。实现了他“但道吾庐心便足”的夙愿。不久白居易又奉召出任苏州刺史。宝历二年(826年)他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太和元年(827年),他奉使到洛阳,与皇甫镛、苏弘、刘禹锡,姚合交游。太和三年(829年),白居易57岁,罢刑部侍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四月到洛阳,长期住在洛阳龙门东山香山寺,至直18年后终老。正象他自己所说:“往时多暂住,今日是长归”。白居易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诗词流传至今三千多首,数量居唐代名诗人之首。会昌二年(842年),白居易71岁时,他与香山寺僧如满,结香火社,白衣鸠杖,自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他做官30多年,以清贫自守,体察民情,从未忘记老百姓的疾苦。他73岁时捐资并提议民众共同治理被称为“八节滩”的伊河险段,使得“夜舟过此无倾覆,朝径从今免苦辛”,自居易对这件事十分欣慰,他临终前一年,写的《欢喜二偈》中,就有这么二句:“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太和六年(832年)七月,白居易把自己为元稹撰墓志的钱,捐献给僧人修正香山寺,使香山寺面貌一新。开成元年(836年),白居易自编《白氏文集》65卷,共诗文3255篇。藏于洛阳圣善寺钵塔院,为后人研究唐代的社会情况和诗歌创作,提供了大量有用的史料。他留下的3000多首诗中,讴歌洛阳的就有800多首。如《洛城东花下作》中的“记得归诗章,花多属洛阳”。《柳枝词八首》中的“何以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在白居易的笔下,人们了解了洛阳的美容,对洛阳更加热爱。正如唐代诗人徐凝在诗中写的“今到白氏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会昌四年(844年)春,白居易已73岁了,他还到赵村(今洛阳市东南部)观赏杏花,写了《游赵村杏花》诗。会昌五年(845年),自居易和在洛阳的6位年过70的朋友,组成7老会。后来95岁的僧人如满和136岁的李元爽,也参加了7老会,号称“九志图”。他们饮酒赋诗,在诗坛上传为佳话。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与世长辞。临终前,他遗嘱“不归下王圭,葬于香山如满之侧”,想永远与洛阳山水为伴。家人依照他的遗嘱,将他埋在龙门东山琵琶峰上。人们为了更好地纪念这位伟大诗人,在琵琶峰上对其墓加以扩建,建成了“白园”。整个白园庄严肃穆,质朴典雅,布局结合地形,峰回路转,曲径通幽,依山筑房建亭,高低错落。

西湖白堤在白居易到西湖以前,西湖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整治。遇到干旱天气,西湖水很浅,不够灌溉农田;每到下大雨,又会湖水泛滥,不能积蓄。这种情况使西湖不能尽到最大的效用,造成农用和民用的水源都发生问题。白居易是怀着“下恤民庶”的抱负来到杭州做刺史的,到任以后,就把彻底治理西湖这一工程提到议事日程上。他任杭州刺史的主要政绩之一,就是在西湖东北岸一带筑成捍湖大提,有效地蓄水泄洪,保证农田有水灌溉,人民有水喝。这个筑堤蓄湖的工程在白居易离任前的两个月得以竣工。824年三月,白居易亲自写了《钱塘湖石记》一文,刻成石碑,立在湖岸上。这篇碑记就成为关于西湖水利的重要历史文献。白居易修建的捍湖大提,人们就称它为“白公堤”,表达了对白居易的爱戴与怀念。当然白居易在筑堤捍湖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麻烦。例如,当时有些人对筑堤设闸、决放湖水来灌溉农田的举措十分担心,而且提出了反对意见,白居易对此一一作出了解释与批驳。并且,白居易也对湖堤筑成后西湖的蓄水量与放湖水灌农田的实际功能作了细密的测算。当然,最后捍湖大堤的建造是十分成功的。到明代,白公堤仍然存在,它不仅是一座水利设施,而且还是当时杭州一条热闹繁荣的交通要道。只可惜白公堤的原址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了。人们游览西湖,就以白堤为白公堤的替身,来寄托对白居易的爱戴与怀念之情。当然,其实我们今天说的白堤并不是白居易建造的白公堤。白居易于长庆二年十月赴任杭州刺史,前后三年,实际时间仅20个月。在这不算长的时间里,白公却为杭州做了多件大事,对杭州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杭州这个山明水秀的城市,三面环山,山泉淙淙不竭,又有周边三十里的西湖,蓄着一湖淡水,按说水源还是相当充裕的。但是在唐代,居民的饮水却大成问题。原来,杭州濒临钱塘江,由于受钱塘江咸潮的长期侵蚀,地下水又咸又苦,根本不能喝。唐代的杭州范围比今天要小得多。城中居民大多住在井边,取井水饮用,而井水却是咸苦的,到西湖取水还有一段距离,到四周山中溪涧取水,路途更远。居民为解决日常引用水问题,往往跑来跑去,浪费时间又浪费力气。第一位浚六井,解决饮水问题的官员是李泌。李泌所始建的六井,不是从地表向下深挖而取地下水的井,而是引西湖水通过管道到一定位置而蓄水的井,类似于蓄水池,其水源就是西湖。只要西湖水不干涸,城内井中就淡水不竭,居民们就可免除远途取水疲于奔波之苦。白居易到杭州做刺史,距李泌建造六井已经四十年。这时,地下引水管道已常常淤塞,水流不畅,影响了城内六井的供水。白居易发现了这个问题,决心继续李泌这一利民业绩,彻底治理西湖,疏通六井。他在823年秋天到824年春天,亲自主持并完成了西湖水的规模巨大的水利工程。

长安居大不易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谒顾况。况谑之曰::“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况叹之曰:“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典出《唐摭言》卷七)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自称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祖先是山西太原人,后来又迁居到陕西韩城,最后定居在陕西下_。据说白居易刚生下来才两个月,①奶妈抱着他,并指着家里的书让他看,他虽然口不能言,但心里却早已认识“之”、“无”二字了。所以后来人们在谦逊地称说自己所识别的东西不多抑或知识有限时,便往往会用上这典故,说是“略识之无”。稍微长大了,白居易尤其喜欢读书,而且他的记忆力之好极为惊人,凡是他过目的书,就没有不把它紧紧记在了脑子里的。而他诗文里所透露出来的非凡才华,便更是让人吃惊不已了。诗才已经不同凡响的白居易,在16岁那年便只身来到了京城长安。他闻名去拜访当时掌管编纂国史以及为朝廷起草文告诏令的著作郎顾况,以便请顾老前辈对自己的诗作进行亲切指点。而苏州人顾况却是一个自视甚高、很少对他人有所推许的著名诗人,尽管他家门口车水马龙,来拜访和求教的人很多。那天傍晚,仆人就要掌灯开饭了;一个行色匆匆的小青年竟在此时此刻递上了他自己的名刺,并在他诗稿的封面署上“白居易”这三个工整的楷体字。因频繁接待来访客人业已有些疲惫了的顾老诗人,一眼瞥见“白居易”三字,遂禁不住大笑起来:“呵呵,好大的口气!要知道,京城长安现在米价高得很,平时就是想居住下来也挺不容易呀,更何况居然要想白白居住!”说完,他趁家人还没有把饭菜摆上桌来的当儿,便漫不经心地浏览起白居易呈给他的诗稿。一打开扉页,里头第一首就是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五律,其诗云: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②当他看到颔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眼睛蓦然一亮,顾老诗人就再也不能移开目光了。可以想见,此时他固然已不敢再漫不经心了。他一手捻着他那把略已花白的胡须,一手紧握着诗稿,转而细细地品味起来,并不时点了点头。然后他又腾出了那只轻捋胡子的手拍案叫绝道:“能写出如此之好的诗句,要想在长安居住下来,又有何困难可言哉!老夫刚才的话,只不过是开开玩笑的啊!”这是顾老诗人欣赏白居易该诗中野草所蕴涵着的顽强生命力,纵然在历经野火焚烧之后,但它一经那春风(请注意,此二字在古代诗文中是一个蕴涵极为丰富的词汇)吹拂,它便又生机勃勃地绽出嫩芽,并开始生长和迅速繁衍起来了。作为一个人,难道就不应该像这株莽原上的野草一样,在逆境中顽强斗争,以期倔强地生存下来吗?而这,该是多么需要精细观察和深刻领悟呀!不用说,这正是作为诗人所必备的良好素质,所以顾老诗人不禁为眼前这位天才少年所深深折服了。接下来,得到了老诗人顾况的大力赞扬和多方介绍,少年白居易的诗名顿时便传遍了整个京城。但非常遗憾,由于白居易还没能得到更为强有力的引荐,虽然在长安居住了三年,他却并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出路,于是只得黯然离开了。直到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年),他才以高科考取进士,此后便踏上了仕途。再就是他的诗名不但在全国知名,到处流传着他许多杰出的作品,而且他的诗名还传到了鸡林国,也就是现在的朝鲜。可见,顾老诗人当年并没有看错白居易。按:①然据白居易《与元九书》则称七、八个月也。②20世纪许多选本亦据《唐才子传》仅仅选录该诗前四句,要知道这并不科学;而且,它也是对白居易诗作的肆意阉割。至于其颔联,乃系是流水对的构句方式,同时它还使用了“隔句拗救”这作诗技巧。

四、作品介绍

一圣二仙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中国三大诗人,人们尊杜甫为“诗圣”、“诗史”,尊李白为“诗仙”,对白居易称“诗魔”等,日本学界则称白居易为“诗神”。其实,在唐代对白居易的称呼是“诗仙”,请看唐宣宗的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而李白的“诗仙”是清代文人给予的称呼。因此,学者认为:中国诗坛应该是一圣二仙。

创作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作品风格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

主要作品《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问刘十九》《买花》《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放言》《池上》等。

白居易与符离姑娘湘灵的长恨歌

 白居易与符离姑娘湘灵的长恨歌,白居易是幸运的,睢南古原春草启其诗魂,然而他的情感生活却是痛苦的,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白居易与符离姑娘湘灵的长恨歌,一起看下吧。

白居易与符离姑娘湘灵的长恨歌1

 白居易是幸运的,睢南古原春草启其诗魂,宿州符离少女湘灵助其情思而成为“长恨歌主”,然而他的情感生活却是痛苦的、不幸的,其情感世界是寂寥的、落寞的,这体现在他的宿州符离情结中。综观其诗文,其中26首情诗不乏对恋人湘灵的刻骨相思,对“不如村妇”的妻子杨氏的鄙夷,对生母的隔膜与无奈。他在以一对三的纠结中痛苦挣扎,以侄为亲子,以诗为命伴,以思忆为慰藉,在深广的落寞中终其一生。

  剑断连理

 白居易生于下邽(陕西渭南),父白季庚为彭城县令,因说服徐州刺史李洧脱离叛藩归顺中央,唐德宗擢升其为徐州别驾兼徐泗观察使。因战乱而将家安在辖境内稍安定的符离县。建中三年(782年)十岁的白居易随家定居在县东关外毓村宅东林草堂。在母亲严格管教下,经五年苦读,学业大进。于是南游苏、杭饱览江南风物以广见识。中秋归来,发生了影响终生的大事:他发现在看热闹的人群中,竟有一位天仙似的少女。略加辨认,原是五年前曾青梅竹马嬉戏的小丫头湘灵。蓦然见到,几疑嫦娥临世!几年来湘灵在闺中亦风闻白公子才貌超群,猛见其格调儒雅、风度翩然,不由得心头一热,莲脸生晕。白居易看在眼里,刻在心中。四目传情,默然而散。

 才子佳人,情窦初开,于是双双陷入深深的初恋之中。数日来,白居易眼前总有湘灵俏丽的倩影。激情难抑,于是吟成《邻女》一绝:“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湘灵得诗的反应只能从想象中得之,白居易呢,仍朝思暮想,坐立不宁。有时院中伫立,凝望东邻湘灵绣楼,有时桌前痴坐,长吁短叹。苦思数日,吟成小诗一组《昼卧》:“抱枕无言语,空房独悄然。谁知尽日卧,非病亦非眠。”《夜坐》:“庭前尽日立到夜,灯下有时坐彻明。此情不语何人会,时复长吁三两声。”《暮立》:“黄昏独立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肠断是秋天。”《有感》:“绝弦与断丝,犹有却续时。唯有衷肠断,应无续得时。”

 “抱枕无言”,虚拟也;“非病非眠”,相思也;“长吁”、“肠断”,相思之深也……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痴情爆发难抑。白居易为此写了民歌体小诗《花非花》以咏其与湘灵的幽会:“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如朝云无觅处。”他把如花而不是花的湘灵喻为与楚襄王幽会的“朝为云暮为雨”的巫山神女。

 “清风吹枕席,白露湿衣裳。好是相亲夜,漏迟天气凉。”诗题为《凉夜有怀》,题下自注:“自此后诗并未应举时作。”此注明示为早年作,内容与《花非花》相类,而《期不至》则寓有淡淡的愁思:“红烛清樽久延伫,出门入门天欲曙。星稀月落竟不来,烟柳朦胧鹊飞去。”《春眠》:“枕低被暖身安稳,日照房门帐未开。还有少年春气味,时时暂到梦中来。”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严酷的现实降临了:贞元四年(788年)春,父亲移官衢州别驾,白居易只有随家赴衢州。相聚半年,山盟海誓将成泡影。也许母亲已察觉防范,竟无告别的空隙!白居易匆匆写下了《潜别离》:“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期矣!”揪心情、愤懑恨,洋溢在字里行间,摧肝裂肺,令人不忍卒读。

  刻骨相思

 在衢州,父母对白居易督责有加。向学之隙,白居易常冥想苦思,怀念湘灵。秋去冬来,相思弥深。忆宿州符离东林草堂的温馨,对比眼前的凄冷,赋《冬至夜怀湘灵》:“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反复瞻玩,犹感不足,深深的无奈中再赋《寄湘灵》:“泪眼凌寒咽不流,每临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倚栏杆独自愁。”

 由于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心情又坏,加上相思的折磨,不到两年,已疾病缠身。白居易赋诗纪之:“久为劳生事,不学摄生道。年少已多病,此身岂堪老。”苦思苦恋中,又捱了一年多,春草春花撩得春心缭乱,假托《古意》为题叹道:“脉脉复脉脉,美人千里隔,不见来几时,瑶草三四碧……昔为连理枝,今为分飞翮。寄书多不达,加饭终无益。心肠不自宽,衣带何由窄”

 白居易以养病和无人切磋学业为由,恳求父母让自己暂回符离白幼文处。年过花甲的白季庚爱子心切终于违背妻子的意愿,断然让儿子回符离。白居易如出笼鸟、脱钩鱼,与“符离五子”刘五、张仲素、贾握中兄弟等共同研读,抽暇泛舟陴湖,登长岛、三山,游武里山、流沟寺,盘桓在诗酒间。更重要的是祖从兄幼文理解并支持白居易,使之与湘灵继续交往,重温旧梦、寻故情。

 好景不长,贞元九年(793年),白季庚又移官襄阳别驾,白母以白季庚年老多病为由,逼白居易随父去任所而断与湘灵交往。白居易留恋符离,勉强拖了一年,因父病无奈才恋恋不舍地赴襄阳看父亲。行前白居易与湘灵挥泪话别,多情的湘灵取出自己常用的双盘龙铜镜赠给白居易,供其路上使用、把玩。

 白居易见到扶病的老父,感慨万千。次年,白季庚卒于任所官舍。白居易葬父于襄阳东津乡南原后并未庐墓而偕母回符离服孝丁忧。在母亲的严格管束下与“符离五子”共同研读备考,与湘灵偶有交往,亦遭母怒斥。

 贞元十四年(798年),母令白居易服满即去浮梁县白幼文处。次年秋去宣城应乡试,中举后赴西京。贞元十六年(800年),白居易春闱及第后旋即赶回符离。贞元十八年(802年)秋,再赴西京时,因白居易誓娶湘灵的抗争失败,湘灵已感到前路渺茫,于是把精心绣制的“锦表绣为里”的履綦赠与白居易,以表达“双行复双止”的最后希望。在料峭的寒风中,濉水上白居易的乘船开动了,望着送行的人群中湘灵挥动的白手绢,白居易肝肠寸断地吟着《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贞元十九年(803年),经吏部考核,白居易拔萃登科,题名雁塔,授予校书郎,时年32岁。冬,回符离搬家,结束了长达22年的宿州符离的生活,故他把符离看作故乡。

 岁月悠悠,一个西风袅袅的秋日,那一次的伤别,诗人濡墨写下痛楚的《感秋寄远》:“惆怅时节晚,两情千里同。离忧不散处,庭树正秋风。燕影动归意,蕙香销故丛。佳期与芳梦,牢落两成空!”佳期不再,芳梦无踪,两情何堪……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白居易的校书郎期满,便准备制举考试,但仍忆念着符离的恋人:“悠悠一别已三年,相望相思明月天。肠断青天望明月,别来三十六回圆!”(《三年别》)

 元和二年(807年)秋冬,35岁的白居易仍苦恋着湘灵而不愿结婚。他由周至县尉调回京城,长夜漫漫,面对孤灯成《独眠吟》二首:“夜长无睡起阶前,寥落星河欲曙天。四五年来明月夜,何曾一夜不独眠!”“独眠客夜夜,可怜长寂寂。就中今夜最愁人,凉月秋风满床席。”

 终身不娶的对抗,直抗到37岁,抗不住体弱多病的母亲和族人、亲友的苦劝,最后,白居易和杨氏**结成夫妇。杨**何许人也高官杨汝士之妹;夫妻情如何从寥寥的几首赠内诗中可知。新婚诗洋洋30句,多唠唠叨叨的说教,有“情”的一句是“君虽不读书”;尔后的《赠内》诗有“莫对明月思往事,损君颜色减君年”,往事似与湘灵有关。更有“柔桑初绿即为别,柿叶半红犹未归。不如农妇识时节,解为田夫秋捣衣”。半年长别为何颇堪回味。更有甚者,题为《赠内》竟曰“三声猿后垂乡泪”——乡、乡关、故乡、故园等在白诗中均指宿州符离,白居易在杨氏面前已毫不掩饰对湘灵的相思了。诗人与杨氏的“冷战”似在加剧,当白居易调升,杨氏得授邑号时,他对杨氏的鄙夷与斥责已溢于言表。他说:“吾转官阶常有愧,君加邑号有何功……倚得身名便慵堕,日高犹睡绿窗中!”《妻初授邑号告身》杨氏读之作何感想

  此恨绵绵

 结婚三年,即元和六年(811年),母亲看花堕井而逝,白居易为母丁忧而居下邽渭村。时间宽裕,他回忆和湘灵相处的始终,忍不住拂拭摩挲湘灵馈赠的、饱含深意的双盘龙铜镜并赋《感镜》(五古五韵):“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终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龙双人单,情何以堪!

 在一个夜雨绵绵的晚上,萧萧雨声中诗人愁思满怀地长吟:“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乡远不得见,无日不瞻望;肠深解不得,无日不思量……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夜雨》)

 丁母忧自然会经常忆及母子关系,思前想后感慨殊深!隔膜与冷淡源在母亲认为湘灵美艳有余妇德不足而难为“命妇”。坚持正统的生母极力反对,何况门不当户不对。至其泣求诗人聘娶杨氏时,虽勉强应承终致夫妻间若即若离同床异梦而遗恨无穷。考白诗近3000首竟无片言只语及于生母,其隔膜可见。亲子、夫妻关系的冷漠、凄清,更凸显了往日宿州符离生活的温馨。在情感的沙漠中徜徉的诗人,对少年时恋人的相思油然增多、加浓。

 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被贬江州。次年,因晾晒衣物发现珍藏的湘灵赠与的信物,不禁感慨系之!于是惆怅地赋《感情》以寄嗟叹:“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自吾谪江郡,飘荡三千里。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今朝一惆怅,反复看未已。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况经梅雨来,色暗花草死。”故乡初恋心上人的馈赠啊,深寓双行双止的深意浓情,竟履双人只可奈何!睹物思人,别时情景历历、话语谆谆……

 长庆元年(821年),白居易在京任主客郎中知制诰期间,因登楼而又望故乡,再赋《寄远》:“欲忘忘未得,欲去去无由。两腋不生翅,二毛空满头!坐看新叶落,行上最高楼。瞑色无边际,茫茫尽眼愁。”苍茫的暮色,无端无绪,无边无际,尽是诗人的离情别绪,无尽的相思与无奈!

 长庆四年(824年),年过半百的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回京,途经宿州,返故居,赋《甬桥旧业》,见到了湘灵。他满怀内疚与慨叹吟《逢旧》七绝:“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应被别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见恪守非己不嫁的湘灵旧容虽减而风韵依然,新恨徒添,恨何如哉!

 太和八年(834年),白居易再经宿州,泊舟重访故居,赋五律《汴河路有感》:“三十年前路,孤舟重往还……啼襟与愁鬓,此日两成斑。”想象啼襟成斑的四十七年前恋人仍独守西楼,自然渴望重温旧梦。据传湘灵不愿衰颜相见而回白居易一纸,大意说,赖父母的理解支持,得以践终身非汝不嫁的承诺;父母仙逝后,兄弟孝友,遵亲遗命,令己以居士身份,西楼奉佛诵经;家产尚丰,温饱无虞,晨钟暮鼓应和木鱼,三十年来,早成习惯,老大修道,尘心死灰……白居易于心不甘,探亲访友,盘桓数日,湘灵频频入梦,因赋《梦旧》问湘灵:“别来老大苦修道,炼得离心成死灰。平生忆念消磨尽,昨夜因何入梦来”

 “因何入梦”之问是含泪的幽默吧!传说湘灵见诗淡然一笑,令胞弟传话:“既然梦中已见,就是话别了——极乐世界再见吧!”

 白居易怏怏地离开曾生活二十二年的故乡,虽获得了炽烈永恒的真情却有始而无终。他可是怀着憧憬与希冀重返故乡的啊,或因聪慧多情的湘灵羞以缁衣衰颜见故人而欲定格形象于青蛾靓颜,故尔避免了花甲恋人苍颜互睹垂涕的尴尬。然而,苍髯白发的诗人行将永别曾给予自己欢乐与真爱的东林,永别生活成长足足半个世纪的故乡古符离,尤其是欲见而未得见的恋人,心情如何实难想象!

 诗人就要离开了,希冀与失望、温馨与凄清、甜蜜与苦涩、欣喜与悲怆,一齐涌上心头,汇聚成莫可名状的怅惘与落寞。他轻轻地呼唤着:白鹭翔泳的陴湖!红鲤嬉游的濉水!秀丽静谧的流沟寺!恬然安堵的朱陈村……颇不情愿地踏上黄尘漫漫、衰草瑟瑟的荒城古道。

白居易与符离姑娘湘灵的长恨歌2

  白居易记一个擅长写草的人草民就要像个草民

 既然,我们都说自己是草民,但很多草民,却不像个草民,不脚踏实地,不贴地而行,不绿草如茵。

 自以为芳草能侵官道,老想着违背草民本分。

 公元788年,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写了一首关于草的诗。他去京城,投靠当时的名士,大诗人顾况。顾况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叫白居易。顾况说,“长安米贵,居不大易”,京城吃住房价都贵,居住是不易的。小伙子当场背诵了自己的“草”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顾况立即说:小朋友,别说是长安,就是整个天下,你都可以“居易”了。

 当时流传了这样的说法:顾才子掣开金锁匙,白乐天撞破铁门关。

 不知道是白居易,发迹于草,还是情有独钟,还是草民情结,还是独有心得。

 从此,他善写草,爱写草,名诗迭出,名句炫目。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白居易独任苏州刺史、杭州刺史,真是别无他人。

 苏州杭州,之所以叫天堂,不就是因为花草别致,景色才怡人吗。白居易是在苏州为官后的十多年才回忆写下了《忆江南》。他对江南的记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几乎全是草色痕迹,草的影子,草的耀眼。

 他的政绩标签就是西湖的白堤,这就是一个草的美颜。当年他写下了《钱塘湖春行》,如今谁人不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又谁人能忘记“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把草写到了极处,写到了顶端,写到了天下级别的名句。

 难道是你以草为本,才使你政绩彪炳,才使你笔下生辉。

 大家都知道白居易不但小诗写得好,而且还特别擅长写大诗。他的《琵琶行》,他的《长恨歌》,都是唐朝的扛鼎之作,都是唐朝的压卷之作。《琵琶行》开篇就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荻花、荻草,一上来用草开篇,用草铺垫,用草定调。《长恨歌》结篇却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借身处底层,埋在泥土里的根枝,用情垫底,用情结语,用情归依。

 白居易后来虽说做官了,而且还不小,但他眼中,草仍是主题,他仍是草的主笔。

 他的《酬梦得以萱草见赠》“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

 他的《续古诗十首》“雨露长纤草,山苗高入云”,

 他的《天津桥》“柳丝袅袅风缲出,草缕茸茸雨剪齐” ,

 他的《早春独游曲江》“冰销泉脉动,雪尽草芽生”,

 草,在白诗中,俯拾即是,应接不暇。作者笔下草木百媚,读者眼中满眼春晖,等等。

 心中有草,眼中有景,笔下有情。

 为什么这么情系于草,为什么晚年还恋着家乡,取号香山居士?

 白居易从小就爱着一个邻居姑娘,姑娘叫湘灵。但湘灵出身草民,他们被阻挡于门第,未结成连理。白居易离开家乡时,湘灵送他两样信物,一面刻有双盘龙的铜镜,一双她亲手缝制的绣花锦履,白居易珍藏了一辈子。到了37岁,白居易才结婚,后来还偶遇湘灵一面,而湘灵一直飘零,终生未嫁。

 白居易从19岁开始,为她写了一辈子的诗,特别是《长相思》,真是行行有草,句句深情:

 九月西风兴,月冷露华凝。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二月东风来,草拆花心开。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真不知白居易的寓意,不知道白居易的情缘,解释只有读者,意会只靠后人。

 不管哪朝哪个大诗人,死去,能引起皇帝为他作诗纪念,恐怕只有白居易。白居易75岁去世,他去世后,唐宣宗专门写诗悼念:“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在那个时代,真是极高的荣誉,极高的赞誉,但这却给了一个善于写草的人。

"汝下身心不用忙必定不招冤与祸",就是说你不要着急忙着做什么事情"清闲无忧静处坐饱后吃茶时坐卧"如果没什么事情呢,就静坐坐,意思就是顺其自然现在不要没事找些事做可能是你们商量结婚时间太短了吧,也许时间放长点,准备时间充足点就好了

江西历史文化名村有哪些

历史文化名村是一座城市文化的载体。一座城市的传统文化会随着时代慢慢消逝,只有在那些古老的村落当中,一些比较传统的旧习俗和文化才能够得以留存下来。在江西文化中也有许多传统的历史文化随着一些村落流传至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江西的历史文化名村吧。

首批历史文化名村

景德镇

浮梁县鹅湖镇高岭东埠村

上饶

婺源县江湾镇汪口村

婺源县江湾镇晓起村

婺源县秋口镇李坑村

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

婺源县江湾镇江湾村

婺源县思口镇延村

吉安

吉水县金滩镇燕坊村

吉水县金滩镇桑园村

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_陂村

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钓源村

安福县洲湖镇塘边村

宜春

丰城市张巷镇白马寨村

丰城市筱塘乡厚板塘村

赣州

安远县镇岗乡老围村

于都县马安乡上宝村

龙南县关西镇新围村

瑞金市九堡镇密溪村

寻乌县澄江镇周田村

鹰潭

贵溪市耳口乡曾家村

南昌

安义长埠镇罗田村,水南村

石鼻镇京台村

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

南昌

进贤县架桥镇陈家村

宜春

万载县株潭镇周家村

高安市新街镇贾家村

宜丰县天宝乡天宝村

吉安

吉安县横江镇唐贤坊村

安福县金田乡柘溪村

吉水县金滩镇仁和店村

青原区富田镇陂下村

景德镇

浮梁县勒功乡沧溪村

浮梁县江村乡严台村

上饶

婺源县思口镇思溪村

婺源县浙源乡虹关村

婺源县镇头镇游山村

婺源县思口镇西冲村

婺源县段莘乡庆源村

抚州

东乡县黎圩镇浯溪村

赣州

赣县白鹭乡白鹭村

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

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

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

铜鼓县排埠镇

新建县大塘坪乡汪山村

南昌县三江镇前后万村

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

江头毛家村

浮梁县西湖乡_溪村

婺源县浙源乡凤山村

婺源县紫阳镇考水村

横峰县姚家乡兰子畲族村

乐安县牛田镇水南村

金溪县双塘镇竹桥村

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

定南县天九镇九曲村

赣县湖江乡夏府村

兴国县梅窖镇三僚村

莲花县路口镇湖塘村

分宜县分宜镇介桥村

修水县山口镇

都昌县苏山乡鹤舍村

崇仁县相山镇浯漳村

黎川县华山场洲湖村

乐安县湖坪乡湖坪村

吉水县白沙镇桥上村

峡江县水边镇湖洲村

永新县石桥镇樟枧村

金溪县琉璃乡东源曾家村

德兴市银城镇新营村

德兴市海口镇

乐平市涌山镇涌山村

浮梁县浮梁镇旧城村

浮梁县峙滩乡英溪村

泰和县马市镇蜀江村

泰和县螺溪镇爵誉村

青原区富田镇横坑村

安福民风民俗6个

安福南乡的民间风俗独具特色,文明礼仪繁杂而隆重,如从一个人的出世、三朝,满月、周岁、发蒙、结婚(找媒人,吃饭,给见面礼,看人家,定日子,过担,结婚、回门这些程序),做寿到丧葬,又如建房子的捡(挑)日子动土、挖基、缮架到(过窝)乔迁新居,又如“吃新”过年、三礼五节等仪式风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据有关记载:“吃新”又叫“尝新”,“吃新节”,是安福县南乡片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也是当地一年当中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吃新节”是唯一没有确定日期的节日,其时间大约在农历“小暑”到“大暑”之间,以早稻成熟为标志。因各村水土、气候条件不一致,早稻成熟往往会相差一天或几天,所以,各村的“吃新”也有先有后。现在“吃新”的具体时间基本上由当地乡政府来确定。同时由于地域和风俗的不同,各地吃新仪式稍有不同,但供奉新谷、祭拜神灵、祭祀祖先、按长幼辈分依次入席尝新的仪式程序几近雷同,更重要的是各地都很重视“吃新节”。节日当天,各村外出务工经商村民纷纷赶回家过节,村民们精心摘取颗粒饱满的稻穗,捆扎成稻束,供奉神灵,祭拜当地谷神和祖先,并在随后按长幼辈分,依次入座就餐,餐席以新米饭、米粉蒸肉为主,还有鲜嫩的茄子、辣椒、黄瓜、南瓜、豆荚等时令蔬菜以及鸡、崖、鱼、肉等。“吃新”,不仅仅能表明农民劳作之后,对即将收获的无比喜悦之情,更重要的是一种增进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间和睦团结的传统风俗、是该县不可多得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研究该县民间古风古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吃新”是指早稻收割时吃头回新米的意思。节日时间为一天,按照南乡惯例由洲湖镇政府决定并张榜公布,大约在每年的公历7月上、中旬,南乡各乡镇统一过“吃新”节。在安福南乡,“吃新”节与春节一样重要而隆重,俗称“吃新过年,不说假的”。在中秋节还有烧塔的习俗,每到中秋节年轻人和学生就会到处去捡许多残瓦片搭成一座一人多高的塔,由几个小孩敲打着村里的铜锣去家家户户捐稻草,大人还会用稻草圈起来放在塔顶上烧,说是烧元鞑子,这样的活动会持续烧3个晚上。家家户户在月亮出来时都会放鞭炮,把家里的月饼,广橘(柚子)等等圆的食物摆在桌上供月亮公公。

在过春节初一那天小孩都要穿新衣服,在这一天父母交代小孩不许讲脏话,不许骂人,同村的人都要到村里人家去拜年贺喜,初二那天才可以出门走亲戚。春节初七八开始舞龙灯(在以前还会有舞狮灯),第一天舞龙灯先要去村口的小河边给龙上水,也就是拜河神的意思,然后才可以去家家户户舞龙灯贺春,在春节十三那天舞龙灯结束,在那天晚上要熄了灯悄悄地把龙灯抬到初时给龙上水的河边,脱掉龙身上的纸片再一把火烧了,就这样舞龙灯就结束了。吃完元宵春节就过完了。

文化风气

安福县南乡地区文化底蕴深厚。宋元以来,文风蔚然,人才辈出,乃人杰地灵之域、物华天宝之地。历代名人学子、忠臣义士不乏其人:唐禅宗七祖行思、文学家刘_、诗人王庭_、宰相彭时、理学名家邹守益、文武女豪刘淑英、"七君子"之一王造时、爱国诗人王礼锡等均出生于此。功勋卓著的安福南乡籍老红军有,王元和、廖明、毛少先3位授衔将军,为南乡历史谱写了新的篇章。

安福南乡内古代民俗文化村落很多,较大型、有价值的当数洲湖镇的塘边村、甘洛乡三舍村、金田乡柘溪村、洋门乡槎江村和高州村等。明清建筑群上百座,造型别致、雕工精美、文化底蕴深厚,是旅游观光和历史研究的好去处。

塘边古村,是江西省安福县的一个自然村,离县城约30公里,交通方便。1996年在京九铁路沿线旅游资源普查中被发现。这些年来,对外有了一些宣传介绍,来古村参观、考察、游览者络绎不绝。2003年8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省首批“历史文化古村”。2014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_箕晒谷,教崽读书”是南乡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重文敬士、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南乡人在勤于务农、经商之余,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

在南乡有历史悠久的安福县洲湖中学,学校前身为著名理学家邹守益于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倡立的复真书院,为当时著名的讲会式书院之一。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改名为“复真学堂”。民国初年(1911年)改为“复真学校”。洲湖中学是江西省乃至全国连续办学史最长的学校之一。悠久的办学历史形成了“崇真求实,开拓进取”的优良校风,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各类人才。恢复高考以来,为高校输送优秀新生500多人,培养出处级以上干部40人,博士27人,教授17人,以及一大批副教授、硕士、企业家活跃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骨干人员。教师公开发表论文达130余篇。在县级以上的各类教学竞赛中,先后共有316多人次获奖。

南乡妇女有事没事还会凑到一起喝“表嫂茶”。喝茶的名义很多妇女怀孕吃好事茶,小孩出生后吃三朝茶、满月茶、周岁茶,开始上学读书吃发蒙茶,考取大中专学校吃升学茶,女子出嫁前吃妹妹茶,娶了媳妇吃新人茶,做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大寿则更要吃祝寿茶,建房要吃挖基,缮架,过窝茶,老人过世后要吃“倒七”茶、“烧衣”茶,连请木工做寿棺也要吃“合千年屋”茶,吃这些茶,都是不请自到,顺手带点小意思,或四五个鸡蛋,或几斤花生,捧个南瓜,冬瓜,一篮子芋艿都可以。过完春节还有开春茶,农忙茶,小生产队里也要一起吃表嫂茶,隔壁邻舍空暇也凑一起,你家吃完我家吃,家家户户吃遍了也就开始农忙了。

江西古民居分布和特点?

1分布:

凝聚江西本土文化精髓的赣派古民居

客家民居的发祥地——赣南围屋

中国画里的乡村民居——婺源徽派古村民居

抚州

乐安县

流坑村

湖坪村

水南村

广昌县

驿前镇

黎川县

洲湖村

南城县

源头村

宜黄县

棠阴镇

临川区

玉隆万寿宫

祝家村

兰溪村

东乡县

上池村

金溪县

游垫村

吉安

安福县

塘边村

柘溪村

葱塘村

吉水县

桑园村

燕坊村

吉州区

漠陂村

钓源村

卢家洲村

文石村

石边村

永新县

乌石村

龙源口

埠前镇

在中村

万安县

银塘村

潞田村

遂川县

郡背村

集合村

旺坊村

洛阳村

泰和县

爵誉村

蜀江村

L饶

婺源县

晓起村

理坑村

思溪村

李坑村

汪口村

洪村

延村

游山村

庆源村

广丰县

十都村

龙溪村

鄱阳县

桥头村

西山村

山上计家村

马家边村

铅山县

河口镇

石塘镇

上饶县

灵山石人殿

新余

分宜县

尚睦村

渝水区

汉泉村

鹰潭

龙虎山风景旅游区

上清古街

贵溪市

耳口村

萍乡

安源区

盛宣怀公祠

芦溪县

刘凤诰宗祠

江霞村

莲花县

阳春村

胡塘村

宜春

丰城市

白马寨村

厚板塘村

宜丰县

上高县

堆峰村

上梅村

奉新县

赤田村

岳家村

靖安县

大团村

九江

永修县

河桥村

梅棠村

武宁县

横路镇

修水县

竹嘏村

百寿村

景德镇

乐平市

浮梁县

东埠古街

瑶里古镇

南昌

安义县

京台村

罗田村

南昌县

前后万村

进贤县

旧下村

陈家村

三房村

雷家村

赣州

龙南县

燕翼围

龙光围

沙坝围

乌石围

信丰县

甫下村

案山村

寻乌县

周田村

晨光镇

中和村

定南县

八乐排围新围文昌阁

安远县

东生围

全南县

雅溪围

兴国县

三寮村

南康市

谭邦城

赣县

白鹭村

夏府村

章贡区

南市街灶儿巷

架芜村

会昌县

羊角村

宁都县

洛口村

于都县

上堡村

大余县

杨梅村

瑞金市

密溪村

石城县

礼地村

上犹县

营前镇

崇义县

聂都村

2特点:

江西有众多的古村古民居,其中有47个被列为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们或隐藏于葱郁的林木之中,或建造在秀美的峡谷之地,或坐落于潺潺的溪水之边。古村民居和青山绿水互为点缀,呈现出一幅野碧风清、沁人心脾,乡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田园风光画图。难怪明代才子汤显祖将其视为 “只见青山浓翠,绿水渊环,鸟兽肥润。但有人家所在,园池整洁,檐宇森齐”的理想中的居所。

这些古村古民居,多为明清时期的原物,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背景。它们或以当时的官商资本为经济基础。或以迁徙而居的客家文化传承为背景,在多元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深邃的、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说它们是江西的一个活的历史博物馆_点也不为过。因为当你一旦与这些古村古民居深入接触,你就会发现这幅被历史尘埃所遮掩的画卷,在当时是何等的辉煌、何等的繁荣,在当今又是何等的宝贵、何等的重要! 江西著名历史学家周銮书先生在考察千古第-村流坑古村时,感叹地说:“流坑是古代吉、抚二州文化的代表,是江西古代文化的缩影,是中国古代农村文化的典型,具有重要的保护、研究、观赏价值。”

今天,这些深藏于青山绿水之中的有着厚实文化底蕴的古村民居,当然不再只是专业探访者研究的目标,而更多地已成为久居城市的人们,在厌倦了城市的喧嚣之后,希望寻找的宁静、舒适、安详的“世外桃园”之所在。

安福县塘边村海拔高度

塘边村属浙西山区,山脉多属昱岭大山脉,地形地貌呈“峡谷形”,两侧青山叠翠,中间谷深水长,海拔一般在300米---1000米之间。塘边村属浙西山区,山脉多属昱岭大山脉,地形地貌呈“峡谷形”,两侧青

地理 地处江西省东北部。位于北纬 27°34' 至 29°34' 、东经 116°13' 至 118°29' 之间。东邻浙江衢州,南连福建南平,西濒鄱阳湖而接九江,北连景德镇和安徽徽州,居于闽、浙、皖、赣四省结合部而成为江西的 “ 东大门 ” 。 全市东西长约 210 公里 ,南北宽约 194 公里 。土地总面积约 228 万平方公里 , 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1365% 。境内东南北部三面环山,西部临水,中部丘陵广布。基本地貌以山地、丘陵、湖泊为主。地型大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西向依次为边缘山地、丘陵、平原和湖泊。北部黄山尾闾蟠结在皖赣之间 , 东部怀玉山脉绵延于赣浙边境,东南部武夷山脉迤逦入赣闽怀抱 , 西北部则与九江、南昌共托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昌江、信江、乐安江流贯全区。全境丘陵占总面积的 75 % , 水面占 11%, 岗地、平原占 14 %。历史沿革上饶之名得于“山郁珍奇”,素称富饶之地。秦属九江、会稽、丹阳3郡。汉为豫章、会稽、丹阳3郡。三国吴属鄱阳、会稽、新都3郡。晋属鄱阳、新安、信安、建安4郡。隋开皇九年改鄱阳郡为饶州,后罢饶州复鄱阳郡。唐武德五年改鄱阳郡为饶州,是域属饶州、衢州、歙州。乾元元年析饶州之弋阳、衢州之常山、玉山3县置信州,是域属饶州、信州、歙州,隶江南东、西2道。宋主属信州上饶郡、饶州鄱阳郡,隶江南东路。元主属信州路、饶州路及铅山州,隶江浙行中书省。明洪武九年分江西为五道,是域主属九江道饶州府、湖东道广信府。清沿明制。民国初主属豫章道、浔阳道。1932年主属江西第四、第六行政区。1949年属上饶、乐平2专区,辖景德镇市和上饶、弋阳、横峰、铅山、余江、广丰、东乡、玉山、贵溪、乐平、德兴、鄱阳、万年、余干、婺源、浮梁16县。1950年乐平专区更名为浮梁专区,上饶专区增设县级上饶市。1952年上饶、浮梁2专区合并设立鹰潭专区,旋改称上饶专区。1953年景德镇市升为地级市,由省直辖。1957年鄱阳县更名为波阳县。1958年浮梁县划归景德镇市。1960年上饶县并入上饶市。1964年恢复上饶县。1968年东乡县划归抚州专区。1970年上饶专区改称上饶地区。1983年乐平县划归景德镇市,贵溪、余江2县划归鹰潭市。1990年德兴县改市。2000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上饶地区和县级上饶市,设立地级上饶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信州区。上饶县建于东汉未期建安年间,约公元205年前,初属豫章郡,不久改属鄱阳郡。晋初并入葛阳县,仍属鄱阳郡。南宋复置,隋开皇九年(589),再度并入葛阳县,属饶州。十二年,葛阳改称弋阳。唐武德四年(621),上饶县析出重置。七年,省入弋阳,乾元元年(758),再度析出重置,隶于江南东道信州。宋,仍属信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隶于江浙行省信州路。明洪武三年(1370),信州路改为广信府。四年,广信府隶于江西行省。民国3年(1914),上饶县隶于豫章道。15年,直属江西省。21年,隶于江西省第六行政区。27年,县城上饶镇改称广平镇。1949年5月3日,上饶县解放,广平镇及附近部分城区析出建立上饶市,全市总面积6468平方千米,隶于上饶专区。1960年3月,上饶县并入上饶市,全市总面积扩至255468平方千米。1964年4月,上饶县重新分出,上饶市辖域仍同建国初。1993年5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将上饶县的沙溪镇、灵溪乡、秦峰乡、朝阳乡划归上饶市管辖,市域面积扩到3386平方千米。相当于原有面积的5倍,仍隶属上饶地区行政公署管辖。2000年7月10日,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通知,撤销上饶地区和县级上饶市,原上饶市改称信州区,隶属新设立的地级上饶市管辖。 行政区划江西省管辖。下辖十县一区 ( 信州区、 上饶县、广丰县、玉山县、婺源县、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弋阳县、横峰县、铅山县 ) ,代管一市(德兴市)。 资源自然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 70 余种 , 为江西省重点矿产资源区。储量居全国之冠的德兴铜矿是亚洲最大的铜矿。金、银储量分别占全省的 866 %和 65 %以上。上饶、广丰磷矿是江南八大磷矿之一。花岗岩、大理石、砚石等石材绚丽多彩、品种齐全,总储量达 440 亿立方米。煤炭、石灰石、瓷土、膨润土等非金属类矿产资源储量也非常丰富 ,

事例一:2004年。5月份,湖口县流泗镇东风村潘家村落社区方舜家请石匠潘修水建房子,由于潘修水不小心将一块砖头,从二层砸向另一帮工的头上,顿时鲜血直流,人被送到医进行治疗,共花去医疗费三千多元。受伤者伤好出院后,找房主要求他付治病用的医疗费。房主不答应,认为受伤者是自己请来帮工的,但砖块是石匠不小心失手砸到受伤者,与自己无关。石匠潘修水则讲,他是房主请来建房的,自己是不小心失手将砖块摔下去的,出了事应由房主负责。受伤者由于房主、石匠都不肯付医疗费,非常恼火,找了自己的兄弟、本宗族的人准备到房主家闹事,眼前一场宗族械斗群体事件将发生。

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民间纠纷调解站站长潘茂国知道后,立即与其它成员一道上门劝阻,由于潘茂国为人很正直,处事公道,非常受村民尊重,在他的劝阻下,一场械斗避免了,但医疗费的事情仍摆在他们的眼前。他们通过法律咨询后,三番五次、不厌其烦地到房主、石匠家上门宣讲法律知识。讲清到底谁应该承担责任,同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耐心细致的做工作。最终,不仅房主和石匠都同意按比例付给受伤者医疗费,而且三家当事人继续互相来往,和睦相处。

通过这场纠纷调解后,村落社区的村民更加信任协会纠纷调解站了,无论大事还是小事,村民都到纠纷调解站去说,从而使一起起纠纷不出村落就化解了,村落里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全镇处于前列。

事例二:5月8日,于都县贡江镇东溪村庄上组村民黄某甲,急切地找到该村的村干部邬元发,心情激动地叙述了他近段时间的烦恼。

2月11日,黄某甲6岁的儿子与本组另一村民黄某乙10岁的女儿在一块儿玩耍时打架,被黄某乙的女儿打成轻微伤甲级,花去医药费1000余元。黄某甲找黄某乙要求其承担责任、赔偿医药费时,黄某乙不但不赔偿医药费,反而恶言相向,蛮不讲理,拒不赔付医药费,态度很恶劣。无奈之下黄某甲只好找到了村委会干部,村干部得知情况后,马上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黄某乙故伎重演,摆出一付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就是不赔医药费,村委会干部调解失败。正在此时的黄某甲灰心了,扬言要打黄某乙出气。此时此刻,该村干部始终坚持“为民解忧、为民解困、为民所想、为民所急”的理念没有变,邬元发又召集该村委会的几个干部,经多次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黄某乙还是故伎重演,就是不赔医药费,村委会的调解又一次的失败。在这无奈之下,该村干部亲自找到该镇司法所所长巫建洲同志。巫建洲所长听了情况介绍后,立即同该村干部一起前往东溪村调查核实情况,并找到黄某乙,向他和风细雨地讲解了法律知识,并拿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和他一起学习,指出作为家长有义务监护和教育好自己的小孩。同时,也有义务为未成年的孩子造成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既然孩子给他人造成了伤害后果,作为家长的理应为此负责任,要是对方诉讼到法院,你远不止出点药费,反而还要出诉讼费,那样损失会更大。一番有理有据的调解后,黄某乙深刻认识到自己拒不赔付药费是错误的。当场乐意地写下调解协议书,表示愿意赔偿黄某甲小孩的全部医药费1100元。同时,承认自己平时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表示以后会加强教育自己的小孩。至此,两家因小孩打架发生的纠纷圆满地划上了句号。

临走时,黄某甲由衷地说:“感谢司法所,感谢村干部免费为我讨回了公道。”此事的调解成功,树立了该村干部的新形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真正做到了“以实事感人”,始终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理念,真正是“三个代表”精神落到实处的具体表现。

事例三:永丰县三坊乡下坊村委会上坊村落社区村民王振银,因右上腹疼痛,今年4月前往吉安市第一中心人民医院住院诊治。经该院详细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应尽快进行胆囊切除手术。

4月15日上午9时35分,王振银进人手术室,中途心跳骤停,抢救无效,11时20分死亡。未经家属同意,院方擅自将尸体运往吉安市殡仪馆冷冻。王振林家属找院方理论,院方却避而不见。王振银家属一筹莫展之际,电话告知上坊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协会连夜召开会议,决定委派王振林前往协商调解。

王振林到达吉安市第一中心人民医院后,先详细了解事故经过,并想方设法找到院长。院长说,死者因患有心脏病,院方检查不出来,不能称医疗事故。王振林据理力争:手术前医生已做了检查和化验,均未查出死者患有心脏病,象这种手术出了人命怎么不是医疗事故?事故发生后,院方为何不及时告知家属,擅自将尸体运往吉安市殡仪馆?最后,在王振林的搓合下,死者家属与院方达成如下调解协议:院方赔偿死者家属1万元,并退回死者家属手术费866元。

事例四:2004年正月初六上午,艳阳高照,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悦之中。永丰县三坊乡下坊村委会上坊村落社区村民王老汉家大门两侧贴着“八旬乐逢盛世,一心再献社区”的寿联,厅堂正中红烛高照,喜爆声声,宾客盈门。看着儿子和媳妇为自己八十大寿忙碌的身影,王老汉满面红光,喜气洋洋。当协会会长登门道贺时,王老汉握住会长的手,连声说:“我老汉有今天,应当感谢党和政府,也应当感谢我们协会。”

王老汉为什么要感谢协会呢?这还得从去年10月说起。2003年10月15日上午,协会全体成员正在集中政治学习,主老汉愁眉不展,泪痕未干,踉踉跄跄来到协会,诉说与儿子媳妇吵口的事情:王老汉因无米下锅,早饭后便去儿子家称口粮谷。儿子默不作声,媳妇借故大吵大闹,不肯称谷。王老汉大骂媳妇是母老虎,儿子是忘恩负义的中山狼。说到伤心处,王老汉顿足捶胸,失声痛哭。

会长安慰王老汉说:“这件事我们协会一定会管,而且会管到底!”

下午2点,调解组一行5人来到王老汉儿子家。会长说明来意后,详细询问吵口的事,调解站站长则认真作着记录。此时,王老汉儿子默不作声,媳妇自知理亏,说话也比平时小声多了:“我们不是不肯称谷,我们是要他下午来称谷,可他一听就发火了!”几位老年会员接着说,这样就好!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古话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现在王老汉八十岁了,理应由儿子、媳妇赡养。

最后,达成了调解协议:每月按时称口粮谷100斤,茶油1斤。

自此之后,王老汉儿子和媳妇的态度大有改变,不仅按时称口粮谷,而且对老人非常孝敬,逢年过节,儿媳妇还请老人到家吃团圆饭,今年正月初六又主动操办起王老汉的八十大寿。此事,在村落传为美谈。

事例五:都昌县阳峰乡南坂村有一对结婚多年的夫妻,生有一男一女。丈夫在外打工期间受到不良影响,不顾妻儿在外寻欢作乐,甚至提出要与妻子离婚。村志愿者协会占昌支、占民福二位会员了解情况后,主动上前调解,他们又是写信又是电话,耐心劝说男的改正错误,并自己掏钱坐车到男的打工工地,做耐心的说服工作,终于感化了男方,使一宗已闹到法庭的离婚案以撤诉告终。

事例六:浮梁县曹家坦村落社区两妯娌闹家庭纠纷,打得不可开交,社区民间纠纷调解站得知后,立即上门调解处理,先自己掏钱让伤者去治疗,然后对当事人进行严肃批评教育,经过耐心细致的教育调解,妯娌消除了误解,和好如初

事例七:浮梁县瑶里村落社区,有一陈姓青年好逸恶劳、不赡养母亲,在“五老”的教育下,小陈与母亲签订了赡养协议,并且逐渐改掉了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气。

事例八:2003年夏久旱无雨,永丰县佐龙乡南塘村落社区一百多亩二晚缺水待插,部分村民认为南塘人多势众,预备夜间突击抢水。志愿者协会发现苗头后,逐个做思想工作,并加派人员和抽水机日夜轮班抽水,既缓解了旱情,又避免了一场宗族械斗的发生。

事例九:都昌县瓦塘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成立后的几天里,邻村郑家死了人,送殡队伍要穿村而过。这在以前瓦塘村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也是没有先例的。如强行通过,会激化矛盾,造成严重后果。当时有的村民上前阻拦且言语激烈,协会民事纠纷调解站得知后立即出面调解,耐心说服本村村民,使送葬队伍顺利通过,化解了一场纠纷。程浪村有二户邻居为争地皮由口角纠纷发展到双方准备斗殴,经过村落社区民事调解站双方协商调解,化解了矛盾,平息了纠纷,使俩邻居握手言欢,重归于好。

事例十:都昌县徐埠镇合力村委会新舍村落与邻村石家山村因元霄节烧灯的地址争执有几十年的历史,年年都闹得不可开交,出现过几次流血事件。协会成立后,今年元霄节民事纠纷调解站的同志主动做工作,劝说村里的年轻人,利用村民学校这块阵地,组织村民学法、懂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化解了一场有可能流血的事件。邻里之间只要有矛盾,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尽量把工作做在萌芽状态。

事例十一:永丰县佐龙乡南塘村委会南塘村落社区村民艾加佰与艾加贤因宅基地纠纷,多次争吵不休,并造成双方斗殴,伤人住院,上诉至法院也未得到解决。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民间纠纷调解站站长艾文豪带领几个同志主动上门,面对面谈心,进行调解,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最终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解决了这起矛盾,增强了邻里团结,维护了社会安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6500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8
下一篇2023-10-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