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些法律案件具有争议性、最好是近两年的、不是近两年的也行、还要加上案件结果!O(∩_∩)O谢谢!!

有没有一些法律案件具有争议性、最好是近两年的、不是近两年的也行、还要加上案件结果!O(∩_∩)O谢谢!!,第1张

  2011年争议性强的大案

  NO1  天价过路费案

  河南禹州农民时建峰为逃避过路费,拿着两套假的军车牌照营运,8个月内共计通行2362次,逃费金额为人民币3682万余元。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时建峰无期徒刑。其后,时建峰自曝是为弟弟顶罪,其弟时军峰随之自首。2011年1月16日,河南省高级法院和平顶山市中级法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对负责此案的4名责任人进行问责。

  点评:时建锋一定不会想到,自己的案子会把四位法官“拖下水”,还引起了公众对天价过路费的愤怒和追问。尽管案件伴随着法院问责、案件再审等程序淡出了公众视野,但高速公路收费却“依然故我”。

  套军牌躲过路费,时家兄弟的行为当罚。但依照一审法院认定的“8个月获利20余万元,应缴过路费368万元”一算,如果不逃过路费,时家兄弟简直是在给收费站打工,而且还越打越亏。如果守法一定亏,违法或许赢,谁会心甘情愿地守法?

  NO2  药家鑫故意杀人案

  2010年10月20日晚,药家鑫驾车与一骑车女子相撞,事后这位学生娃将伤者连刺8刀致其死亡。2011年4月22日,西安市中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药家鑫死刑,陕西省高院二审维持一审判决。6月7日,药家鑫被执行死刑。此后,药父以名誉侵权为由起诉药家鑫案受害者家属代理人张显。

  点评:药家鑫案从被媒体报道到死刑执行,对于该如何判决,一直纷争不断。案件审理过程中,甚至出现了罕见的“旁听人员旁听案件反馈意见表”——法院直接向旁听人员发问:您认为对药家鑫应处以何种刑罚?您对旁听案件庭审情况的具体做法和建议?

  药家鑫死后,药父在微博上公开致歉,并表示“药家鑫从一个懂事的孩子,优秀的学生,到一念之差犯下杀人罪,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平时管教孩子过于严厉,令孩子在犯错之后害怕面对,不懂处理,最终酿成大罪。”事件对被害人张妙一家来说是惨剧,对药家鑫一家来说也是悲剧。药父的这段话,或许值得大家思考,面对同样的情况,我们能不能正确处理?

  NO3  许云鹤案

  2009年10月21日,天津车主许云鹤沿天津市红桥区红旗路行驶,遇到正在红旗路上由西向东跨越中心护栏的王老太倒地受伤。许云鹤称是下车搀扶王老太,而王老太则称,被许云鹤撞倒。二人发生争议。2011年6月16日,一审法院判决许云鹤赔偿王老太10万余元。判决理由是:车主许云鹤发现王老太时只有四五米,在此短距离内作为行人的王老太突然发现车辆向其驶来,必然会发生惊慌错乱,其倒地定然会受到驶来车辆的影响。由于没有有效的人证、物证,到底是撞人还是扶人,案情扑朔迷离……

  点评:如果没有此前的彭宇案,许云鹤案或许不会这么“红”;如果没有此后众多跌倒没人敢扶的老人,许云鹤案或许也不会被推向风口浪尖。到底是撞人还是扶人,只有案件当事人心里明白。寄望法院来“还原真相”,是为难法官。但法官“知难而进”,以似是而非的鉴定结论作为裁判依据,无视倒地者违法翻越护栏的行为作出判决,无疑是人们无法接受判决的重要原因。缺乏良知,是法律很难惩罚的,但司法者至少应该在手执法槌时尽力呵护良知,而不是作出可能戕害善意的判断。

  NO4  李昌奎案

  残忍杀害19岁少女及其3岁弟弟的李昌奎,2010年7月15日被云南省昭通市中级法院以强奸罪、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判处死刑。然而,2011年3月4日,云南省高级法院二审以相同罪名终审判处李昌奎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被害人家属对这一判决结果不满,开始申诉。此结果引起网民热议,有人甚至直接将此案称为“赛家鑫”案。8月22日,云南省高级法院对该案依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并当庭宣判:撤销原二审死缓判决,改判李昌奎死刑。9月29日,经最高法院核准,李昌奎被执行死刑。

  点评:李昌奎案再审被改判死刑是依法改判,还是迫于民意的“网络审判”?李昌奎有自首情节,为何还要判处死刑?该案的改判是否会引起“翻案风”……一个因邻里纠纷产生的案件,引来了诸多关于司法领域深层次问题的质疑。李昌奎死或者不死,该案结果迥异的一二审判决已在人们心中产生了疑惑;而不论裁判者承认与否,激烈的民意必然影响了该案最后的走向。

  法院如何保证司法公证?法官如何更加中立而超脱?李昌奎案告诉我们,这不仅仅是法院和法官自己的事情。

  NO5  徐文被砍案

  2011年9月15日下午4点多,一名就诊男子在北京同仁医院将耳鼻咽喉科主任徐文砍伤。徐文被行凶者连砍17刀,倒在血泊中,后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行凶男子逃离约2小时后被抓获。  据介绍,目前徐文治疗的重点,是尽一切可能恢复其肢体功能。徐文本人表示,对她来说最大的安慰莫过于再重新回到手术台上。

  点评:当“治与被治”的医患关系转换成“砍与被砍”的行凶者与被害人关系时,简单地呼唤健全卫生法治或提倡医患互信,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徐大夫的遭遇令人心痛。但抛开个案来看,医患关系早已变得“步步惊心”——患者时时担心大夫给自己开大单,大夫刻刻防着成为医疗纠纷的被告……以药养医是公开的秘密,更是导致医患彼此不信任最重要的原因。

  徐文事件后,卫生部发言人公开表示,“医院是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场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加强平安医院建设,改善医疗执业环境,保证医院正常诊疗秩序……”是啊,医院是看病就医的场所,卫生部是不是应该为净化这样的场所来点实际行动?

  躲不开的几重门

  NO1  “李刚门”

  曾经因一句至今也不明来源的“我爸是李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河北大学“10·16”校园车祸案2011年1月30日一审宣判,法院认定李启铭醉酒驾驶,致1人死亡1人受伤,且肇事后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判处李启铭有期徒刑6年。

  2010年10月16日晚,李启铭酒后驾车到河北大学新校区生活区,将两名女生撞倒。警方经对李启铭采血并对所驾车辆进行检测,鉴定为醉酒超速驾驶。

  点评:“李刚门”之所以引起公众的愤怒,或许不是因为李启铭醉酒驾驶的罪大恶极,而是案件涉嫌特权的干预。大家憎恨和担心的是特权,以及特权带来的司法不公。尽管“他爸是李刚”的李启铭还是被判了6年有期徒刑,然而,让人忧虑的是,“李刚门”冷了,类似事件又热了。“我爸是县长”、“我爸是国法”、“我爸是村长”……高调“拼爹”的丑恶事件此起彼伏地进入公众视野。到底是法大于权还是权大于法?到底有没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众多的“我爸是××”中,难免让人心生疑惑。

  NO2  “艳照门”

  2011年8月初,网络曝出河南汝阳县人大某主任上演“艳照门”,发帖人帖出四张照片,照片中男子全身赤裸与一女子身体接触。洛阳市纪检委随后成立专案组介入调查。经查,确定网帖中的当事人为汝阳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田汉文。此后,田汉文因“艳照门”事件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涉嫌的其它问题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很快,昆明也曝出官员“艳照门”——该市发改委副科级干部成某聚众*乱。9日成某被开除党籍、行政撤职。同日,当地警方发布消息称,成某被勾引*乱遭偷拍……

  点评:官员陷“艳照门”,不仅刺激着公众神经,也令“官员的私德底线何在”成为喧嚣背后一个发人深省的话题。还值得注意的是,当汝阳和昆明两地官员的“艳照”初现网络之时,两人所属单位都采取了不承认是“自己人”的态度。但事件末了,“传闻”还是被证实了。不论当事人此后如何被问责,事件反映出的官员个体道德沦丧与他们所在单位的急于否认,着实让群众失望了一把。

  NO3  “十重门”

  5月8日,故宫博物院发生窃案,香港两依藏博物馆在斋宫临时展出的7件展品失窃。由此打开了故宫今年遭遇的第一重“失窃门”。5月11日,北京警方将犯罪嫌疑人抓获,部分展品被追回。5月13日,故宫博物院有关负责人来到北京市公安局赠送锦旗。但是,一面写着“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的锦旗引发“错字门”事件;此后,又传闻建福宫成为富豪会所的“会所门”;8月1日,故宫向国家文物局和文化部上报了宋代哥窑瓷器精品的损失情况,发生了“哥窑门”;再后来是瞒报门、屏风门、封口门、拍卖门、古籍门、逃税门……

  点评:从“失窃门”到“封口门”,故宫今年的“门”真是这道关了那道开,好不热闹。当这道道“大门”被打开之后,人们惊讶地发现,在国人心目中如此神圣的故宫,日常管理竟存在那么多问题。故宫博物院郑欣淼院长事后承认,“十重门”暴露了故宫平时的管理工作存在诸多缺陷、漏洞和不到位,向公众诚恳致歉。并承诺打破故宫的封闭状态,与外界建立常态的沟通机制,保证公开透明。然而,道歉与反思容易,怕只怕发现了违法违规者却不问责,更怕“批评接受,行动照旧”。

  NO4 “家暴门”

  2011年8月30日,李阳在家中对其美籍妻子李金实施家暴,致李金额头、耳部、腿部等多处严重受伤。事后李金在微博上披露李阳的家暴行为,事件受到各方广泛关注。10月,李金向北京市朝阳区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在起诉书中,李金称李阳曾在媒体上公开表示其与妻子李金没有感情,与李金结婚只是为了研究美国家庭教育而做的一个实验,三个女儿只是实验品。此种说法更是让李金的感情受到极大伤害。同时,李阳曾多次对李金实施家庭暴力。

  点评:李阳“家暴门”的曝光,引来了人们对家庭暴力问题的关注。我国的家暴现象非常严重——全国妇联有关调查显示,在27亿中国家庭中,有近30%存在家庭暴力,其中,施暴者九成是男性,每年有近10万个家庭因家庭暴力而解体。对于遭遇家暴的受害者,不少“专家”的建议都是及时就医留证据、及时报警或者是向相关机构求助。然而,现实是不尽如人意的。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律规定,而很多被施暴者害怕“家丑外扬”,再加上一些地方的公安和相关机构不爱管这样的“家务事”,导致家暴不断升级。或许,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完善立法,让相关部门承担起更多的职责,更要帮助受害者克服不愿开口的“心理关”。

  NO5  “电梯门”

  7月5日,由京港地铁公司运营的北京地铁4号线,发生重大电梯故障事件,造成1死、3重伤、27人轻伤的结果。事故电梯由奥的斯提供。2010年12月深圳地铁电梯故障事件,使用的电梯也是由奥的斯生产。北京市质监局11月25日发布消息,“7·5”北京地铁四号线自动扶梯事故调查工作结案,调查组认定这是一起责任事故,广州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北京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奥的斯电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被罚款总计50万元人民币。

  点评:如果不是“7·5”北京地铁四号线自动扶梯事故,我们从不曾知道原来天天乘坐的绿色环保地铁中隐藏着如此巨大的安全隐患。尽管奥的斯因此被罚,承认自身存在问题,甚至声称,奥的斯中国公司已经制定并实施彻底的整改方案,但经历过这一事件的人心中对自动扶梯的隐忧很难短期消除。更让人关心的,是整个地铁运营的安全。除了自动扶梯,地铁信号系统出错,导致了上海地铁追尾事故。没有屏蔽门还导致北京不止一次出现自杀者跳下地铁的悲剧……

结婚了。姜波,男,老北京旗人民俗美食家,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国家级点心技师营养师。美食家已经结婚了。姜波师承13位国宝级大师,国宝级烹饪大师刘俊卿老先生入室亲传弟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蜜供姜第五代传人,北京市东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曾任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建福宫餐饮市场出品总监。

复建时基座八成没更换 建福宫花园被焚毁后,园内的古建仅剩地面基座。博物院古建修缮中心主任李永革介绍,在复建中,根据不改变文物原状的保护原则,凡是能够使用的原物都没有进行更换。在复建施工前,专业人员对残存的石材进行了物理检测,发现清代作为基座的石材更加坚固。因此,对于下沉的基座,施工中则是增加了柱子高度。花园内80%的石基座没有更换。 一种石材在全国寻访两年 复建工程中难度最大的是采购材料,复建使用的材料都要去原物产地采购。在延春阁东侧的院内,两处约3米高的虎皮石墙已经坍塌大半,清代使用的是多种颜色的砂质石材。为了寻找同样的石材,工作人员花费了两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搜寻,最终找到。 用进口胶水粘破损古石礅 根据“保持现状、恢复原状”的古建修复原则,工作人员对建福宫花园内断裂、残损的石刻、石座、石礅大量使用了粘结拼补技术。古建工人对石礅断裂面进行清洁,然后用还氧树脂粘合,24小时后完整的石礅表面仅能看到裂纹。据专家介绍,粘结的石质文物在不受外力“破坏”的情况下能够保持100年以上。此次建福宫花园的粘结材料是从瑞士进口的。 史料钩沉 神秘大火疑为太监纵火 建福宫花园,位于紫禁城内西北隅,始建于清乾隆5年(公元1740年)。乾隆去世后,嘉庆皇帝曾下令将此处收藏的珍宝玩物全部封存。至清末,像敬胜斋这样的建筑,基本为堆放珍宝所用。不仅如此,一些楼阁平时还供奉不少金佛、金塔及各种金质的法器和藏文经版以及清代9位皇帝的画像、行乐图和名人字画、古玩等,连溥仪结婚时的全部礼品也都存放于此。 1922年,已被赶下皇位但仍住在皇宫的溥仪想知道这里共存放有多少珍宝,决定来一次彻底的清点。结果,清点工作刚刚开始,一场神秘大火冲天而起,将建福宫花园以及在此存放的珍宝烧了个精光。 由此,关于这场大火便有了这么一种说法:太监利用职守之便,监守自盗,为逃避清点,掩盖罪行而故意纵火。虽然此种说法缺乏证据,但事实是一座巧夺天工的园林和难以计数的珍宝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重建与否曾争论半世纪 自从建福宫花园被焚后,要求对其重建的想法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但在学术界始终存在着两种态度和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建福宫花园既已被焚毁,从保存文物遗址观念出发,应对此状况进行完整地保留,不动一草一木。 另一种观点则说,从故宫整体风貌的完整性考虑,应予以重建。 两派观点争论多年,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环境及文物保护环境的改善,重建的观点逐渐被多数人所认可。

紫禁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四面围有高10m的城墙,城外有宽52m的护城河,真可谓有金城汤池之固。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的复杂。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东六宫东侧是天穹宝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宫西侧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外朝、内廷之外还有外东路、外西路两部分建筑。外东路南部是皇子居住的撷芳殿,俗称南三所,北部是乾隆皇帝营建的太上皇宫殿——宁寿宫。外西路南部是皇太后居住的慈宁宫、寿康宫,北部除皇太后居住的寿安宫外,还有英华殿等佛堂建筑。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面阔11间, 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

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明间设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00m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角(音录)端、仙鹤和香亭。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角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813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中和殿,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殿名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

中和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金砖铺地,建筑面积580㎡。屋顶为单檐四角攒尖,屋面覆**琉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殿四面开门,正面三交六椀槅扇门12扇,东、北、西三面槅扇门各4扇,门前石阶东西各一出,南北各三出,中间为浮雕云龙纹御路,踏跺、垂带浅刻卷草纹。门两边为青砖槛墙,上置琐窗。殿内外檐均饰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殿内设地屏宝座。

中和殿门窗的形制取自《大戴礼记》所述的“明堂”,避免了三座大殿的雷同。

明清两朝,太和殿举行各种大典前,皇帝先在中和殿小憩,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视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皇太后上徽号,皇帝在此阅视奏书。玉牒告成,恭进中和殿呈御览,同时要举行隆重的存放仪式。

保和殿,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中和殿后,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谨身殿,嘉靖时遭火灾,重修后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为保和殿。

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00㎡,高2950m。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内外檐均为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六架天花梁彩画极其别致,与偏重丹红色的装修和陈设搭配协调,显得华贵富丽。殿内金砖铺地,坐北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安板门两扇,上加木质浮雕如意云龙浑金毗庐帽。建筑上采用了减柱造做法,将殿内前檐金柱减去六根,使空间宽敞。

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宴,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清顺治三年(1646年)至十三年(1656年),顺治帝福临曾居住保和殿,时称“位育宫”,大婚亦在此举行。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年)亦居保和殿,时称“清宁宫”。二帝居保和殿时,皆以暂居而改称殿名。清代殿试自乾隆年始在此举行。

文华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协和门以东,与武英殿东西遥对。因其位于紫禁城东部,并曾一度作为“太子视事之所”,“五行说”东方属木,色为绿,表示生长,故太子使用的宫殿屋顶覆绿色琉璃瓦。文华殿初为皇帝常御之便殿,明天顺、成化两朝,太子践祚之前,先摄事于文华殿。后因众太子大都年幼,不能参与政事,嘉靖十五年(1536年)仍改为皇帝便殿,后为明经筵之所,建筑随之改作黄琉璃瓦顶。嘉靖十七年(1538年),在殿后添建了圣济殿。明末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后,文华殿建筑大都被毁。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始重建,其时武英殿尚存,因此“一切规橅殆依明制为之”。乾隆年间,在圣济殿遗址上修建了文渊阁。

文华殿主殿为工字形平面。前殿即文华殿,南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明间开6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门,次间、梢间均为槛窗,各开4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窗。东西山墙各开一方窗。殿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文华门。后殿曰主敬殿,规制与文华殿略似而进深稍浅。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东西配殿分别是本仁殿、集义殿。

明清两朝,每岁春秋仲月,都要在文华殿举行经筵之礼。清代以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侍郎等人充当经筵讲官,满汉各8人。每年以满汉各2人分讲“经”、“书”,皇帝本人则撰写御论,阐发讲习“四书五经”的心得,礼毕,赐茶赐座。明清两朝殿试阅卷也在文华殿进行。

明代设有“文华殿大学士”一职,以辅导太子读书。清代逐渐演化形成“三殿三阁”的内阁制度,文华殿大学士的职掌变为辅助皇帝管理政务,统辖百官,权限较明代大为扩展。

武英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熙和门以西。正殿武英殿南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须弥座围以汉白玉石栏,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武英门。后殿敬思殿与武英殿形制略似,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东西配殿分别是凝道殿、焕章殿,左右共有廊房63间。院落东北有恒寿斋,西北为浴德堂。

明初帝王斋居、召见大臣皆于武英殿,后移至文华殿。崇祯年间皇后千秋、命妇朝贺仪也在此举行。明代于武英殿设待诏,择能画者居之。

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攻入北京,成立大顺政权。但很快就因军心懈怠,无力抵抗入关的清兵,只在四月二十九日于武英殿草草举行了即位仪式,翌日便撤离北京。

清兵入关之初,摄政王多尔衮先行抵京,以武英殿作为理事之所。清初武英殿用作皇帝便殿,举行小型朝贺、赏赐、祭祀等仪典。康熙八年(1669年)因太和殿、乾清宫等处维修,康熙皇帝曾一度移居武英殿。

康熙年间,首开武英殿书局。康熙十九年(1680年)将左右廊房设为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之事,由亲王大臣总理,下设监造、主事、笔帖式、总裁、总纂、纂修、协修等30余人,由皇帝和翰林院派充。康熙四十年(1701年)以后,武英殿大量刊刻书籍,使用铜版雕刻活字及特制的开化纸印刷,字体秀丽工整,绘图完善精美,书品甚高。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命将《永乐大典》中摘出的珍本138种排字付印,御赐名《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世称“殿本”。道光二十年(1755年)后刊书甚少,仅存其名。武英殿之书凡存而不发者一向贮于敬思殿中。嘉庆十九年(1814年)夏清查存书,将完好者移贮武英殿,残缺之书变价出售,此后敬思殿实际作为存储版片之处。

同治八年(1869年)武英殿被火焚,烧毁正殿、后殿、殿门、东配殿、浴德堂等建筑共37间,书籍版片焚烧殆尽。同年重建。

乾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

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 ,檐角置脊兽9个,檐下上层单翘双昂七踩斗栱,下层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金龙和玺彩画,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窗。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明间前檐减去金柱,梁架结构为减柱造形式,以扩大室内空间。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宝座上方悬“正大光明”匾。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后檐设仙楼,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殿内铺墁金砖。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

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作为明代皇帝的寝宫,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由于宫殿高大,空间过敞,皇帝在此居住时曾分隔成数室。据记载,明代乾清宫有暖阁9间,分上下两层,共置床27张,后妃们得以进御。由于室多床多,皇帝每晚就寝之处很少有人知道,以防不测。皇帝虽然居住在迷楼式的宫殿内,且防范森严,但仍不能高枕无忧。据记载,嘉靖年间发生“壬寅宫变”后,世宗移居西苑,不敢回乾清宫居住。万历帝的郑贵妃为争皇太后闹出的“红丸案”、泰昌妃李选侍争做皇后而移居仁寿殿的“移宫案”,都发生在乾清宫。明代乾清宫也曾作为皇帝守丧之处。

清代康熙以前,这里沿袭明制,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

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约为明嘉靖年间建,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殃及此殿,是年重建。

交泰殿平面为方形,深、广各3间,单檐四角攒尖顶,铜镀金宝顶,黄琉璃瓦,双昂五踩斗栱,梁枋饰龙凤和玺彩画。四面明间开门,三交六椀菱花,龙凤裙板隔扇门各4扇,南面次间为槛窗,其余三面次间均为墙。殿内顶部为盘龙衔珠藻井,地面铺墁金砖。明间设宝座,上悬康熙帝御书“无为”匾,宝座后有板屏一面,上书乾隆帝御制《交泰殿铭》。东次间设铜壶滴漏,乾隆年后不再使用。西次间设大自鸣钟,宫内时间以此为准。

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清代,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每年正月,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吉时,设案开封陈宝,皇帝来此拈香行礼。清世祖所立“内宫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曾立于此殿。皇帝大婚时,皇后的册、宝安设殿内左右案上。每年春季祀先蚕,皇后先一日在此查阅采桑的用具。

坤宁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清沿明制于顺治二年(1645年)重修,十二年(1655年)仿沈阳盛京清宁宫再次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延烧此殿前檐,三年(1798年)重修。

坤宁宫座北面南,面阔连廊9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明代是皇后的寝宫。清顺治十二年改建后,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改原明间开门为东次间开门,原槅扇门改为双扇板门,其余各间的棂花槅扇窗均改为直棂吊搭式窗。室内东侧两间隔出为暖阁,作为居住的寝室,门的西侧四间设南、北、西三面炕,作为祭神的场所。与门相对后檐设锅灶,作杀牲煮肉之用。由于是皇家所用,灶间设棂花扇门,浑金毗卢罩,装饰考究华丽。

坤宁宫改建后,即成为清宫萨满祭祀的主要场所,其中宫的地位并未改变。康熙四年(1665年)玄烨大婚时,太皇太后指定大婚在坤宁宫行合卺礼。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大婚,溥仪结婚也都是在坤宁宫举行。雍正以后,皇帝移住养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宁宫,坤宁宫实际上已作为专供萨满教祭神的场所。

宁寿宫位于皇极殿后,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为宁寿宫后殿,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将前殿建为皇极殿,原匾额移至后殿,遂改称后殿为“宁寿宫”。

宁寿宫建于单层石台基之上,台与皇极殿相接,四周以黄绿琉璃砖围砌透风灯笼矮墙。宫面阔7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式顶。檐廊柱枋间为镂空云龙套环,枋下云龙雀替,皆饰浑金,堂皇富丽。内外檐装修及室内间隔、陈设皆仿坤宁宫。东次间开门,置光面板门两扇,上为双交四椀亮子,门左右下砌槛墙,上安直棂吊搭窗。余各间均为槛墙、直棂吊搭窗。每间上部各安双交四椀横披窗3扇。后檐明、次间为门,每道门双交四椀菱花槅扇4扇,余各间砌墙。室内吊顶镞花蝙蝠圆寿字天花。迎门一间后檐设一小室,内置煮肉锅灶。西侧3间敞通,安木榻大炕,设有萨满教神位及跳神用法器,为祭祀之所。东侧两间相连为卧室,后檐设仙楼,东山墙辟门,可通庑房。宁寿宫两侧建庑房及南转角与东西两庑相连,两庑各9间,均于南数第3、6间开门。殿后左右各有一座砖砌的方形烟囱,上安铜顶,为宁寿宫灶房及室内烟道所用。改建后的宁寿宫成为紫禁城内除坤宁宫以外的另一处体现满族风俗的重要建筑。

乾隆皇帝《宁寿宫铭》补记称:“盛京大政殿后曰清宁宫,祖宗时祀神之所,祭毕,召王公大臣进内食祭肉。国初定鼎燕京,则于乾清宫后殿坤宁宫行祀神礼,一如清宁宫之制,至今仍循旧章。余将来归政时,自当移坤宁宫所奉之神位、神竿于宁寿宫,仍依现在祀神之礼。”说明了宁寿宫改造的原因。

宁寿宫原为龙凤和玺彩画。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曾一度住在宁寿宫,遂将外檐围廊改为苏式彩画,失去了庄严的风格。1979年重新修缮后,恢复了乾隆时期的风貌。

慈宁宫位于内廷外西路隆宗门西侧。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是在仁寿宫的故址上,并撤除大善殿而建成。万历年间因灾重建。清沿明制,顺治十年(1653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均加以修葺,将其作为皇太后居住的正宫。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兴工将慈宁宫正殿由单檐改为重檐,并将后寝殿后移,始定今之形制。

慈宁宫门前有一东西向狭长的广场,两端分别是永康左门、永康右门,南侧为长信门。慈宁门位于广场北侧,内有高台甬道与正殿慈宁宫相通。院内东西两侧为廊庑,折向南与慈宁门相接,北向直抵后寝殿(即大佛堂)之东西耳房。前院东西庑正中各开一门,东曰徽音左门,西曰徽音右门。

正殿慈宁宫居中,前后出廊,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面阔7间,当中5间各开4扇双交四椀菱花槅扇门。两梢间为砖砌坎墙,各开4扇双交四椀菱花槅扇窗。殿前出月台,正面出三阶,左右各出一阶,台上陈鎏金铜香炉4座。东西两山设卡墙,各开垂花门,可通后院。

明朝慈宁宫为前代皇贵妃所居。万历年间慈圣李太后,泰昌元年(1620年)万历帝郑皇贵妃、昭妃等人曾在此居住。天启七年(1627年)明熹宗卒,其皇贵妃等人移居此处。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孝庄文皇后始居慈宁宫,自此成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住所,太妃、太嫔等人随居。

慈宁宫主要是为太后举行重大典礼的殿堂,凡遇皇太后圣寿节、上徽号、进册宝、公主下嫁,均在此处举行庆贺仪式。特别是太后寿辰时,皇帝亲自率众行礼,并与近支皇戚一同彩衣起舞,礼节十分隆重。

若皇太后薨,梓宫奉安于慈宁宫中,皇帝至此行祭奠礼。

寿康宫,位于内廷外西路,慈宁宫西侧。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始建,至乾隆元年(1736年)建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

寿康宫南北三进院,院墙外东、西、北三面均有夹道,西夹道外有房数间。院落南端寿康门为琉璃门,门前为一个封闭的小广场,广场东侧是徽音右门,可通慈宁宫。

寿康门内正殿即寿康宫。殿坐北朝南,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出廊,明间、次间各安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门4扇,梢间为三交六椀菱花槅扇槛窗各4扇,后檐明间与前檐明间相同,其余开窗。殿内悬乾隆皇帝御书“慈寿凝禧”匾额,东西梢间辟为暖阁,东暖阁是皇太后日常礼佛之佛堂。殿前出月台,台前出三阶,中设御路石,月台左右亦各出一阶。

寿康宫东西配殿面阔各3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前出廊。东配殿明间安槅扇门,西配殿明间槅扇、风门为后来改装。次间均为槛窗,每间用间柱分为两组,窗棂均为一抹三件式。两配殿南设耳房,北为连檐通脊庑房,与后罩房相接。

寿康宫以北是第二进院,后殿为寿康宫的寝殿,额曰:“长乐敷华”,有甬道与寿康宫相连。殿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檐出廊,明间安步步锦槅扇、玻璃风门,次、稍间安窗,上为步步锦窗格,下为玻璃方窗。室内以槅扇分为5间。后檐明间开槅扇门,接叠落式穿堂,直达后罩房。

寿康宫为清代太皇太后、皇太后居所,太妃、太嫔随居于此,皇帝每隔两三日即至此行问安礼。乾隆朝孝圣宪皇太后、嘉庆朝颖贵太妃、咸丰朝康慈皇太后都曾在此颐养天年。孝圣宪皇太后去世后,乾隆皇帝仍于每年圣诞令节及上元节前一日至寿康宫拈香礼拜,瞻仰宝座,以申哀慕之情。

寿安宫位于内廷外西路寿康宫以北,英华殿以南。始建于明代,初名咸熙宫,嘉靖四年(1525年)改称咸安宫。清初沿明制,雍正年间在此兴办咸安宫官学,乾隆十六年(1751年)咸安宫官学移出。同年,乾隆皇帝为庆贺皇太后六十寿诞,将此宫修葺一新后改称寿安宫。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为皇太后七十圣寿庆典,在院中添建一座3层大戏台。嘉庆四年(1799年)将戏台拆除,扮戏楼改建为春禧殿后卷殿。

寿安宫南北长107 m,东西宽78m,总占地面积8400㎡,前后分为三进院落,东西各有跨院。正门寿安门为随墙琉璃门3座,当中门内设四扇木屏门照壁1座,上覆黄琉璃瓦顶。第一进院正殿为春禧殿,旧建筑何时被毁不详,现有建筑为1989年重建。此殿南向,面阔5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明间开门,其余为槛窗。殿左右辟穿堂门,与第二进院相通。

中院正殿寿安宫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明间退进1间,设步步锦槅扇门4扇,次间、梢间设槛窗。后檐明间开门,次间、梢间设槛窗。殿两侧山墙各出转角延楼,环抱相属,向南与春禧殿后卷殿两山相连。

寿安宫后为第三进院,院中叠石为山,东西各有3开间小殿,名为福宜斋、萱寿堂。

寿安宫是皇太后及太妃、嫔等人的居所。明代仁圣太后、天启年间乳媪客氏曾在此居住。乾隆年间,孝圣宪皇太后六十及七十岁圣寿节,乾隆帝都亲率皇后、皇子、皇孙等人至此跪问起居,进茶侍膳,于堂前跳“喜起舞”贺寿,并于宫中设宴,王公、大臣及王妃、公主分坐于东西两侧延楼中,陪同赏戏。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畅音阁戏台修建完毕,次年皇太后逝世,寿安宫戏台便逐渐荒废。嘉庆四年(1799年)奏准,拆去寿安宫戏台,在扮戏楼位置建春禧殿后卷殿,用以收贮南府升平署之行头、切末

英华殿位于紫禁城内廷外西路西北,始建于明代,初曰隆禧殿,隆庆元年(1567年)更为今名。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修。英华殿是明清两代皇太后及太妃、太嫔礼佛之地。

整座院落南北长80m,东西宽约60m ,占地5000㎡左右。分为南北两进院,南院中部辟山门,门后为宽敞的庭院。第二进院门为英华门,正北即英华殿,门、殿之间有一碑亭,。殿后宫墙西北隅辟门,北出可至神武门内西横街。英华殿院落东西两侧原各有一座跨院,东跨院及内诸旗房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拆除,改为西筒子路北段,西跨院至今尚存。

英华殿坐北面南,面阔5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明间开门,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门4扇,次间、梢间为槛窗,三交六椀菱花槅扇窗各4扇。殿内设佛龛7座,供西番佛像。殿前出月台,上陈香炉1座。台前有高台甬路与英华门相接。甬路两侧菩提树各1株,为明万历皇帝生母圣慈李太后亲手所植。殿前碑亭内石碑上刻乾隆御制英华殿菩提树歌、菩提树诗。殿的左右有耳殿各3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均明间开门,双交四椀菱花槅扇门4扇,次间为槛窗,双交四椀菱花槅扇窗各4扇。

明代每年万寿节、元旦于英华殿作佛事,事毕之日有人扮作韦驮,抱杵面北而立,其余僧众奏诸般乐器,赞唱经文,并于当晚设五方佛会。每逢夏历四月初八“浴佛日”,供糕点“大不落夹”200对,“小不落夹”300对,供毕分别赐予百官。明慈圣皇太后薨,万历皇帝上尊号曰“九莲菩萨”,奉御容于殿中。

清代皇太后、皇后俱以此处为礼佛之所。祀神日于案下设小桌,供奉“完立妈妈”。平时每月供乳饼及水果,设太监专司香烛、扫洒、坐更等事。咸丰二年(1852年),咸丰帝亦曾亲诣此殿拈香礼拜。

御花园的东南、西南角分别有琼苑东门和琼苑西门与东、西六宫(俗称“三宫六院”――编者注)相通。后三宫两侧以东、西六宫为主,形成内东路、内西路。东六宫(钟粹宫、承乾宫、景仁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之南为斋宫、毓庆宫、奉先殿,以北为乾清宫东五所;西六宫(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启祥宫〉)之南为养心殿,以北为重华宫、漱芳斋。东西六宫均为永乐时建造,现在看到的多为明代建筑,每一座宫都是一座院落,有前后殿和配殿,墙高院深,门户严密,是明清两代后妃居住的地方。有些宫中还有庑廊回转相连,并有树木花卉与建筑交相辉映。现其中有室内原状陈列,参观者可以想见当年后宫的日常生活。

  琼苑东门南转为长康左门,从此往南经近光左门直到内左门的一条街称为东一长街。街东由北至南有大成左门、广生左门、咸和左门、仁祥门。

  进入大成左门内有钟粹宫,原名咸阳宫。咸丰帝幼年时曾随母亲孝全成皇后在此居住,后慈安太后也曾在此住过。这里现辟为玉器馆。陈列的玉器展示了我国玉器从距今五六千年至清代的发展脉络,将其艺术造诣、时代面貌作了扼要介绍。

  广生左门内的承乾宫,明代时是东宫贵妃居住的地方。进入咸和左门有景仁宫,康熙帝就出生在这里。

  此三宫之东为东二长街,北端千婴门,南端麟趾门。街西由北到南有迎瑞、履和二门;街东有昌祺、德阳二门。

  昌祺门内有景阳宫,富藏图书。后殿为御书房,东配殿称静观斋,西配殿称古鉴斋。景阳宫现辟为珐琅器工艺馆。展品从宫廷4000多件珐琅器藏品中鉴别精选,按年代为序,基本反映了金属胎珐琅器在我国的生产制作和发展概况。

  德阳门内有永和宫。出麟趾门东有凝祥门,内有延禧宫,清末欲改建成水晶宫。拟用金属搭架,玻璃为墙体、地板,宫殿四周凿水池蓄水,身在其内,如在水晶宫中。然而开工不久清朝灭亡,工程遂止。

  东六宫东面的小街称东小长街,北通乾清宫东五所,当初为年少的皇子所居住,后自东向西将收藏古玩器皿的古董房、收掌御用衣物的四执库、支给年赏的敬事房、寿药房和宫廷画工所在地如意馆迁移到此。街东,北有祭祀昊天上帝的天穹宝殿,是道教活动场所,南有茶库、南果房、缎库和祭神库。街南端是一条东西向的横街,东端是苍震门,门外南北向的长街就是东筒子;西端为咸和左门。

  东一长街仁祥门内的斋宫,是清帝为表示诚意在重大祭祀典礼的前两天住宿斋戒之处。斋宫后有诚肃殿。景运门东前星门内有宽广的惇本殿,殿后的毓庆宫是明清两代皇子的住所。

  景运门东诚肃门外原有侍卫值房,立旗守护。内“工”字型台基上豪华的奉先殿中,原供奉清代列祖列宗的神主牌位,元旦、冬至、万寿(皇帝生日)等重大庆典前,都要在前殿大祭;遇先帝、先后圣诞和祭辰及清明、中元等日在后殿行礼。每年皇帝木兰秋狝亲射的鹿獐等物,先到此进献,以告慰先帝、先后。琼苑西门南转为长康右门,往南经近光右门直到内右门的一条街称为西一长街。街西从北至南有大成右门、咸和右门、遵义门。

  大成右门内的储秀宫初名寿昌宫。慈禧初封兰贵人时就住这里;晋升懿嫔后,在此生下同治帝载淳;为庆祝50岁生日,已经住到长春宫的慈禧,又搬回这里,修建宫殿耗银63万两,院内游廊墙壁上的题词就是当时大臣为她祝寿的《万寿无疆赋》。

  储秀宫后面是丽景轩,曾经是溥仪夫妇的西式食堂。前殿体和殿原是翊坤宫后殿和储秀门旧址,慈禧当政时改建,这使储秀宫与翊坤宫相连成为四进院落。慈禧住储秀宫时,在翊坤宫(原名万安宫)接受妃嫔朝拜;在体和殿用膳,寿膳房每天需用50两白银,每餐有主食十几种,菜肴二三十种,另有各式茶点。慈禧还在此为光绪主持选皇后、妃子的仪式。

  体和殿南咸和右门内有永寿宫,曾用过长乐宫等名字。顺治的恪妃、嘉庆的如妃都曾在此居住。现今故宫博物院常在此处举办一些临时展览。

  此三宫西为西面二长街,北端百子门,南端螽斯门。街东有长泰、崇禧二门,街西有咸熙、敷华两门。从这些门的名称中,可以看出皇家希望子孙万代,又渴望能够长治久安的心情。

  咸熙门内咸福宫后有同道堂。敷华门内长春宫里,乾隆朝的孝贤皇后以及慈禧都在此住过。其后有座宫殿称作怡情书史,存放后妃册宝。南面的体元殿是晚清拆除太极殿后殿的长春门时,在旧址上建造的,与殿后檐相连的戏台是长春宫戏台。慈禧50寿辰时与宫内妃、嫔、命妇在此看戏半个月之久。再往南的太极殿原名未央宫。 

  百子门以北原为西五所,也是少年皇子居住地,乾隆时改其西面两所为花园,东三所为重华宫(乾隆作皇子时住此,后升为“宫”)、漱芳斋。

  以重华宫为主体的建筑群分三路,中路正对西二长街。重华门内崇敬殿、重华宫、翠云馆,装饰精美,格调高雅。东路以漱芳斋为主,后殿内有“风雅存”室内小戏台,院子里有紫禁城内第二大戏台漱芳斋戏台。现在这里是贵宾接待室。西路原来是重华宫厨房。

  太极殿西侧有延庆门,内为延庆殿,立春时,皇帝在这儿九叩迎春为民祈福。北出广德门,就是建福门,前殿抚辰殿,是每年宴请来朝番部的地方。正殿是建福宫,收藏历代皇帝像。殿后有惠风亭。

  这些建筑西北有建福宫花园,其中的静怡轩、延春阁、中正殿、宝华殿和梵宗楼,都在1923年建福宫火灾中烧毁了,只有西侧的雨花阁幸存。雨花阁是三层楼的建筑,楼垂脊上有雕龙,十分华丽,是典型的藏传佛教建筑,其中系统完整地保存了佛教密宗四部修习的教规和法器。2000年4月,在建福宫遗址上开始了复建工程。

  西一长街遵义门内的养心殿是“工”字形建筑,分前后两殿,自雍正朝始,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之地。西暖阁内,皇帝批阅奏章,审阅殿试考卷,与军机大臣商议军政大事。东暖阁内,同治、光绪幼年时,两宫皇太后慈安、慈禧在此垂帘听政;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溥仪在此召开“御前会议”,作出了退位决定。养心殿内正中有“中正仁和”的匾额,表现了皇帝的执政理想。西暖阁有两小房间,乾隆开辟这里收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询《伯远帖》,三帖为稀世珍宝,故名三希堂。养心殿东有体顺殿,院内有巨大的水晶石,寓意光明磊落、纯洁无瑕,西有燕禧堂,南有御膳房,专做皇帝用膳、各宫馔品和各处供应节令的宴席。

  东筒子街东有蹈和、履顺二门,东侧的建筑现称宁寿全宫,宫西墙有保泰门和钦禧门。乾隆为了不超越祖先康熙皇帝在位的年数61年,曾经表示在位年数到了60年就传位给下一代,退而作太上皇。为给乾隆当太上皇做准备,乾隆三十六年到四十一年,仿大内中轴的殿宇规制,在原宁寿宫的基础上修建了这组规模宏大、气魄宏伟的建筑群。

  其中,锡庆门内南墙上有九龙壁,是皇极门的照壁(大门外对着大门做屏蔽用的墙壁),用琉璃砖瓦建造,上面饰有九条蟠龙戏珠,在波涛云气之中,九龙姿态生动,色彩和谐,壁顶端采用黄瓦庑殿顶,下部为汉白玉须弥座,所谓须弥座。是指刻有凹凸线脚和文饰的底座,工艺水平相当高。

  皇极门内正殿为皇极殿,是乾隆准备作太上皇时举行典礼的地方。嘉庆元年,乾隆在此摆设千叟宴,5000多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应邀赴宴。慈禧七十寿诞时,在这里举行典礼并接见10多个国家的使臣。这里现辟为珍宝馆。展品充分展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皇家华贵堂皇的气势,是华夏文明辉煌的结晶。

  皇极殿后有宁寿宫,仿坤宁宫形式重建,是准备用于太上皇祭神的宫殿。宁寿宫后建筑分为三路。 

  中路养性殿是乾隆归政后的寝兴之地,实际并没住过。乾隆年间曾在此赐宴群臣,慈禧一度在其东暖阁用膳。殿内气氛肃穆、布局庄严。西暖阁有墨云室,是因为乾隆喜爱毕沅进呈的一方雕刻云纹的古墨而得名。

  养性殿后为乐寿堂,慈禧晚年曾居住过。殿后有颐和轩,乾隆起这个名字预祝自己晚年幸福,殿中有匾“太和充满”。西庑墙上嵌有敬胜斋石刻。轩后为景祺阁。

  养性殿往东可进入东路的阅是楼区域,这里是紫禁城内最大的看戏、演戏场所。坐北朝南的是阅是楼,两层。每逢元旦、万寿等重大节日,帝后在楼内看戏,王公大臣分列于两侧回廊。这里现有宫廷戏剧展览,展出宫中剧本、道具、戏装、原状景观以及当年宫内演戏的剧照和有关绘画,反映了清宫演戏的情况。阅是楼对面是朝北的畅音阁,是宫中最大的戏台,台分上、中、下三层,分别称为福、禄、寿台。寿台台面有地井和天井,井旁有绞盘,这些设备便于演出神仙鬼怪上天入地的剧目。阁后有扮戏楼,旧时每逢在这里演出,演职人员须由扮戏楼进入。

  阅是楼后寻沿书屋有座垂花门直通院内,那里的宫殿称为庆寿堂,往北是景福宫,乾隆即位49年,欣喜地看见第五代玄孙出生,御题“五福五代堂”匾悬挂于此。宫殿西北的佛日楼、梵华楼是供佛的地方。

  养性门西有衍祺门,里面就是宁寿宫花园,是宁寿宫后西路的建筑,又称乾隆花园。园内有亭台楼阁,苍松翠柏,玲珑堆石,曲径通幽,布局疏朗,景色秀丽。古华轩内悬挂的匾额全是御笔;禊赏亭中意趣古雅;遂初堂、符望阁则取周甲(六十年)禅位,天遂人愿的意思;玉粹轩、竹音馆幽雅别致;倦勤斋内小戏台匠心独具。倦勤斋东有珍妃井,珍妃是光绪的宠妃,同情支持变法维新,慈禧扼杀戊戌变法后,将其打入冷宫,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慈禧在仓惶出逃前命太监崔玉贵将珍妃推入井中淹死。珍妃井正北就是贞顺门,是宁寿宫区域的北门。

  宁寿宫建筑群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前后有别,功能各异,亭台楼阁一应俱全,从打理庙堂之事到日常生活休息,皆得其所,是大内的“具体而微者”。

  紫禁城中的西侧隆宗门外有以慈宁宫为中心的大型建筑,皇帝去世后,留下的妃嫔等按不同等级被安置于此。宫殿前的花园内,昔日各种建筑与花草树木、游鱼飞鸟共成幽雅环境。西面有寿康宫,西北面有寿安宫、春禧殿,英华殿前有两棵菩提树,相传是明神宗的母亲亲手种的。

  紫禁城的西北角,是从前宫中的城隍庙,由内务府掌管其中的祭祀。庙东有为御用马匹祭祀的马神庙,还有皮库的一部分。

  由此往东,顺贞门正对的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又称玄武门。因避讳康熙皇帝的名字“玄烨”而改名。门楼上设有钟鼓,用来起更报时。另外,昔日选秀女也在此处。神武门城楼上现在有紫禁城宫殿建筑展览,以大量的照片、实物和模型形象生动地展示紫禁城宫殿建筑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紫禁城内四角,均有角楼,用于瞭望和戒备,多角交错的建筑形式,在防御的同时极富装饰效果。

  紫禁城宫殿的命名在清代可以概括为三类,一类为沿用明代的旧称;一类为皇帝根据宸制亲自撰拟;一类是当宫殿落成,由南书房翰林拟出几个名称,列单呈进,由皇帝御笔圈定。宫殿名称含义丰富,极尽祥瑞之意,既好听,又好看。

  故宫博物院是在这些宫殿遗址及明清收藏的基础上建立的全国最大的博物馆,既是皇宫遗址博物馆,又是综合性的艺术博物馆,也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1961年,故宫博物院被国务院首批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定列入“世界遗产清单”。它每年都在热情地接待数以百万计的国内外参观者,让他们赞叹流连,为人类文化交流起着重要作用。(《人民日报海外版》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6595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8
下一篇2023-10-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