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举隋朝到清朝每个朝代的两个皇帝的名字,和他们做过的一件事

例举隋朝到清朝每个朝代的两个皇帝的名字,和他们做过的一件事,第1张

  隋朝皇帝

  隋炀帝(杨广)历来以残暴著称,其实他也很有文才,不过才能没有用到正地方,反而成为他鄙视文人所依赖的条件。文才出众的大臣好几个都被他借故害死。此外,他的文才还用来拒绝纳谏,如果看出来谁的奏章是在指他的过错,是在进谏,他肯定要想方设法地打击报复,因为说话的内容刺激了隋炀帝而被赐自尽的大臣有很多。在三次征伐高丽结束后,太史令庾质因为劝谏他不要到洛阳巡游,说应该让百姓有个喘息的机会,结果被他杀死。时间一长,大臣们就没有敢于进谏的了。这就为小人的横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隋文帝杨坚(541年-604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北周武帝时袭爵隋国公,大定元年(581年)代周称帝,国号"隋",改元开皇,是为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隋朝大军渡过长江天险,攻占陈都建康(今南京),俘获后主陈叔宝,陈朝灭亡。至此,西晋末年以来延续近三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宣告结束,这是隋文帝的一大历史功绩。

  唐朝皇帝:

  性情皇帝唐玄宗(李隆基)进入古代娱乐圈儿,对于众多戏子而言,实在是个不小的鼓励。唐玄宗在“梨园”戏班,非常喜欢扮演“丑角”,剧中凡有“丑角”可演,无论角色大小,唐玄宗总是演得很认真。因他是一国之君,登台演出且扮演丑角,有失帝仪君威,于是在演出时,他特意在脸部挂上一小块白玉片儿遮面。后来丑角艺人在演戏时,就效法唐玄宗,在脸上涂出一个类似白玉片的白粉块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戏曲舞台上的丑角脸谱。

  唐高祖(566~635年),即李渊,唐朝建立者。公元618~626年在位。字叔德。赵郡昭庆(今河北隆尧东)人,一说出自塞北。袭唐国公爵。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任太守留守,乘隋朝在农民大起义打击下土崩瓦解之时,起兵取长安,次年建立唐朝。玄武门之变后,传位次子世民,称太上皇。

  唐高祖李渊出生在南北朝末期的北周,七岁就袭封唐国公。他为人倜傥豁达、任性直率 、宽仁而容众。隋文帝独孤皇后是他的叔母,因此在隋朝一直做高官。当时隋炀帝荒*无道,李渊暗中结纳了许多豪杰。

  李渊虽不是很好声色,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他决定起兵反隋却是中了美人计。

  当初隋炀帝在江都沉湎于声色,天下风烟四起,隋朝的江山已经摇摇欲坠了。李渊官任太原留守,儿子李世民心怀大志,他倾身下士,结识许多英雄密图举事。晋阳令刘文静与宫监裴寂和李世民经常往来。刘文静十分器重李世民,劝他趁天下大乱的时候乘虚入关以成就帝业。李世民早有此意,只是怕李渊不从,刘文静便与李世民商量了一条计策。

  第二天李世民将密谋告诉宫监裴寂,与裴寂也策划了一番。又过了一天,裴寂在晋阳宫设宴邀请李渊。隋高祖杨坚当初在长安城东建造了一座大兴城,隋炀帝后来营建东都洛阳,他在这两处都置了行宫。晋阳宫就是行宫之一,裴寂是管理行宫的官吏。

  李渊到了行宫赴宴,美酒佳肴畅饮无数,已经醉得晕了头。忽然门外进来两个绝色的美女,她们一起向李渊敬酒,不一会儿李渊已酩酊大醉。两个美女扶李渊去睡,李渊稀里糊涂地与两个美女上了床。待醒来后闻见一阵异香,他十分惊奇,再一看原来是身边的两个美女在被子里陪着。李渊便问这两个美女的姓名和身份,美女自称是宫眷。李渊吓得魂飞天外,他哆嗦着穿衣服站起来,二美人忙劝慰他说:“主上失德,各处已乱离成这样,妾没有公的保护,免不得被人污戮,所以裴寂让妾托身于君,希望在乱世中保全性命。”

  李渊哪里还敢说话,他急忙跑出行宫,正遇见裴寂。李渊一把拉住裴寂责问:“你为什么害我?!”裴寂笑着将李世民将举兵的情形告诉李渊,他说:“现在盗遍天下,城门外就是战场,即使徇小节也免不了一死。假若举义师不但可以免祸,而且还可以得到江山。”李渊回到家里踌躇了几天,咬牙决定反隋。裴寂又进献宫女五百,米九百万斛,杂彩五万段,铠甲四十万首相助。裴寂所进献的宫女五百可能是作为军妓。

  隋朝灭亡后又经过几年的艰苦争战,李渊统一了全国,开创了唐朝二百九十年的基业,中国古代历史步入最辉煌的时代。

  古人形容中国各个朝代时有一句谚语:汉经学,晋清谈,唐乌龟,宋鼻涕,清邋遢。所谓的“唐乌龟”是说唐朝宫廷里面红杏出墙的事情格外多,许多帝王不明不白地戴上了绿帽子。但是开国皇帝李渊的妻子窦皇后却恰恰相反,是一位难得的好妻子。

  李渊的结发妻子窦氏是京兆始平人,她的父亲是隋朝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一生下来头发就垂过颈项,三岁的时候一头瀑布似的乌发长得与身子一样齐。她喜欢读《女诫》、《列女》等传,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周武帝特别喜欢这个外甥女,让她在宫中生活。当时周武帝纳突厥女子为皇后,但是他很厌恶这个突厥女子。幼小的窦氏便悄悄地对周武帝说:“现在四边不静,突厥的力量还很强大,希望舅舅抑情抚慰突厥皇后,以苍生为念。只要得到突厥的帮助,江南、关东就不能为患了。”周武帝听了她的话十分吃惊,便采取了她的意见。

  父亲窦毅听到了这件事,就对妻子长公主说:“我们这个女儿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配凡俗人,应当为她求得一个贤夫。”于是在女儿长大出阁的时候,窦毅在门口的屏风上画了二只孔雀,给每一位求婚者两支箭让他们射孔雀,让窦氏藏在帏幕中偷偷看是否有自己中意的男子。

  前后数十位求婚者都没能射中那只孔雀,这时李渊来了,他拉开弓两发皆中孔雀的一只眼睛。窦毅十分高兴,藏在后面的窦氏也看上了风姿倜傥的李渊。于是二人结成了一段良缘。

  周武帝死后窦氏追思不已,如同丧了亲生父亲那样。后来隋文帝逼迫北周末帝禅位,窦氏听到了消息后流泪不止,她自投于床上说:“恨我不是个男子,以救舅氏的危难!”窦毅与长公主急忙掩住她的口说:“你不要再妄言,这是灭族的话!”

  窦氏侍奉元贞太后,以孝而闻名。元贞太后一向有羸疾不愈,时常达到了撒手人寰的地步,后宫诸妃因为太后性情严厉,探望时远远看一眼就匆忙离开了。只有窦氏昼夜服侍,几乎不脱衣服鞋袜,动辄一个月。

  宋朝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是宋的开国皇帝。涿州人,父赵弘殷为后唐、后晋和后汉军官。赵匡胤在后汉初年应募入伍,成为郭威的部下。郭威发动兵变建立后周,他积极参与,被重用为典掌禁军。周世宗柴荣时,他又因战功升任殿前都点检。掌握了后周的军权。

  周世宗柴荣死后,7岁的独生子柴宗训即位,这就是周恭帝。由于年纪太小,由宰相范质、王溥辅政。政局不稳,人心浮动,谣言四起,一些忠于后周的官吏,马上就敏锐地意识到动乱的根源十有八九要出在赵匡胤那里,指出赵匡胤不应再掌禁军,甚至有的人主张先发制人,及早将赵匡胤干掉。可周恭帝只是改任赵匡胤为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此时,赵匡胤及其心腹也在加紧活动。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在周世宗去世后的半年里,禁军高级将领的安排,发生了对赵匡胤绝对有利的变动。先看殿前司系统,原来一直空缺的殿前副都点检一职,由慕容延钊出任,慕容钊是赵匡胤的少年好友,关系非同一般;原来空缺的殿前都虞侯一职,则由王审琦担任,此人也是赵匡胤的“布衣故交”,与当时已经担任殿前都指挥使的石守信一样,都是赵匡胤势力圈子中的最核心人物。这样,整个殿前司系统的所有高级将领的职务,均由赵匡胤的人担任了。 再看侍卫司系统。在这一系统的高级将领中,原来赵匡胤只与韩令坤有“兄弟”之谊,当时他正领兵驻守在淮南扬州,京城中实际上只剩下副都指挥使韩通,虽然不是赵匡胤的人,但势孤力单,无法同赵匡胤抗衡。

  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一,后周君臣正在朝贺新年,突然接到辽和北汉联兵入侵的战报,大臣们慌作一团。小皇帝柴宗训征得宰相范质、王溥的同意后,命令赵匡胤率领禁军前往迎敌。

  赵匡胤接到出兵命令,立刻调兵遣将,正月初二即率兵出城。跟随他的还有他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谋士赵普。当天下午,到达了离开封几十里的陈桥驿。晚上,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兵士们倒头就呼呼睡看了,一些将领却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有人说:“现在皇上年纪那么小,我们拼死拼活去打仗,将来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现在就拥护赵点检作皇帝吧!”大伙听了,都赞成这个意见,就推一名官员把这个意见先告诉赵匡义和赵普。

  那个官员到赵匡义那里,还没有把话说完,将领们已经闯了进来,亮出明晃晃的刀,嚷着说:“我们已经商量定了,非请点检即位不可。”赵匡义和赵普听了,暗暗高兴,一面叮嘱大家一定要安定军心,不要造成混乱,一面赶快派赵匡胤的亲信郭延斌秘密返回京城,通知留守在京城的大将石守信和王审琦管好京城内外大门。没多久,这消息就传遍了军营。将士们全起来了,大家闹哄哄地拥到赵匡胤住的驿馆,一直等到天色发白。

  晚上,赵匡胤假装不知,喝得大醉而睡,一觉醒来,只听得外面一片嘈杂。接着,就有人打开房门,高声地叫嚷,说:“请点检做皇帝!”赵匡胤赶快起床,还没来得及说话,几个人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披在赵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回京城。

  赵匡胤骑在马上,才开口说:“你们既然立我做天子,我的命令,你们都能听从吗?”

  将士们齐声回答说:“自然听陛下命令。”

  赵匡胤就发布命令:到了京城以后,要保护好周朝太后和幼主,不许侵犯朝廷大臣,不准抢掠国家仓库。执行命令的将来有重赏,否则就要严办。

  赵匡胤本来就是禁军统帅,再加上有将领们拥护,谁敢不听号令!将士们排好队伍开往京城。一路上军容整齐,秋毫无犯。

  到了汴京,又有石守信、王审琦等人作内应,没费多大劲儿就拿下了京城。

  将领们把范质、王溥找来。赵匡胤见了他们,装出为难的模样说:“世宗待我恩义深重。现在我被将士逼成这个样子,你们说怎么办?”

  范质等不知该怎么回答。有个将领声色俱厉地叫了起来:

  “我们没有主人。今天大家一定要请点检当天子!”

  范质、王溥吓得赶快下拜。

  周恭帝让了位。赵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国号叫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经过五十多年混战的五代时期,宣告结束。

  宋徽宗(赵佶)挖地道密会名妓李师师:李师师是汴京永庆坊染技工匠王寅的女儿。王寅的妻子生下女儿就去世了,王寅用豆浆当奶水喂她,婴儿才没有死去。在婴儿时代,从来没听她哭过。汴京有个风俗,生了儿女,父母若是宠爱他们,一定要让他们在名义上出家,到佛寺去度过一个时期。王寅疼他的女儿,就把她送到宝光寺。她这时才会笑,一个老和尚看着她说:“这是什么地方?你到这来呀!”她突然哭了起来。和尚抚摸她的头顶,她才不哭。王寅暗暗高兴,说:“这女孩真有佛缘。”凡是佛门弟子,俗称为“师”,所以这女孩取名叫“师师”。师师四岁的时候,王寅犯罪,被拘捕入狱,竟死在狱中。师师没有人可以依靠,有一个娼妓李姥收养了她。等到师师长大,无论是姿色还是技艺,都很出色,没有人比得上她。因此在所有街坊的妓院中就属她最有名。

  徽宗皇帝登上王位,喜欢奢侈豪华的生活,而蔡京、章淳、王黼这一帮人,就借着继承祖宗遗志为理由,劝徽宗重新推行“青苗法”等制度。京城里粉饰成一种富足欢乐的气象。集市店铺里的酒税每天约有上万贯。金银珠玉、绸缎布匹,国库里堆得满满的。于是童贯那批人又诱导皇帝,让他沉迷于声色犬马、宫室园林的玩乐。凡是国内的奇花异石,几乎都被搜罗来了。皇帝又在汴京城北边修建了一座离宫,名叫“艮岳”,但是他在里面寻欢作乐,时间一长,也感到厌倦了,还想微服出宫去寻花问柳。皇帝有个贴身内侍名叫张迪,是皇帝信任宠爱的宦官。张迪没有受宫刑之前,是京城里的一个嫖客,常到各处妓院,所以和李姥很要好。他告诉皇帝说姓李的色艺双绝,皇帝就很心动。第二天,命令张迪从皇宫库藏中拿出紫茸两匹(八丈),霞毵两端(十二丈),瑟瑟珠两颗,白银二十镒(四百八十两),送给李姥,说是大商人赵乙,想来探望她。李姥贪图财物,高兴地答应下来。

  入夜以后,皇帝换了衣服混杂在四十多个太监当中,到了镇安坊,镇安坊就是李姥所住的那个街区。皇帝挥手叫其他的人不要跟来,只跟张迪两人慢慢走进去。只见房屋矮小简陋。李姥出来迎接,行了普通的礼节,还端出几种时鲜水果,有香雪藕、水晶凤眼等,其中鲜枣有鸡蛋那么大。这些都是连大官们来时也不曾端出来过的。皇帝每样尝了一颗,李姥又殷勤地陪了好久,但就是没看到师师出来见客。皇帝一直等待着。这时张迪告辞退出,李姥这才引皇帝到一个小阁子里。窗边摆着书桌,架上有几卷古书,窗外几丛竹子,竹影错乱晃动。皇帝悠然独坐,心情很安详,只是不见师师出来陪客。一会儿,李姥领皇帝到后堂,只见桌上已摆好了烤鹿肉、醉鸡、生鱼片、羊羹等名菜,饭是香稻米做的,皇帝就吃了顿饭。

  饭后,李姥陪他聊天话家常,又过了好久,师师却始终没有出来相见。皇帝正感到疑惑,李姥忽然又请皇帝洗澡,皇帝推辞不想洗,李姥走到他跟前,在耳朵旁边说:“我这孩子爱干净,请您听她的。”皇帝不得已,只好跟着李姥到一座小楼下面的浴室洗澡。洗好后,李姥又领皇帝坐到后堂来。重新摆下一桌水果糕点和酒菜,劝皇帝畅饮,但李师师却始终没有出现。过了很久,李姥才举着蜡烛,领着皇帝到卧室。皇帝掀开门帘,走进房间,里面只有一盏灯放着微弱的光。也没有师师的踪迹。皇帝更加感到奇怪,在床前走来走去。又过了好久,才见李姥挽着一个年轻女子姗姗而来。女子化着淡妆,穿的是绢衣,没有什么艳丽的服饰,刚洗过澡,娇艳得像出水的莲花。看见徽宗,像是不屑一顾的样子,神态很高傲,也不行礼。李姥对徽宗耳语说:“这孩子喜欢静坐,冒犯您了,请不要见怪。”替他们放下门帘就出去了。这时师师离开座位,脱下黑绢短袄,换上绸衣,卷起右边袖子,取下墙上挂着的琴,靠着桌子,端端正正地坐好,弹起《平沙落雁》的曲子来。手指在弦上轻拢慢捻,弹出的声音韵味淡远,皇帝忍不住侧耳倾听,连疲倦都忘了。等到三遍弹完,鸡已经鸣过,天都要亮了。皇上赶忙掀开门帘走出去。李姥也赶忙为他献上杏酥露、枣糕、汤饼等点心,皇帝喝了一杯杏酥,立刻走了。太监都偷偷地等在外面,马上护卫着他回宫。这是大观三年八月十七日的事。

  元朝皇帝:

  忽必烈与涮羊肉的起源:涮羊肉在中国可是家喻户晓的名吃,据说他的起源还与元世祖忽必烈有关。直到现在在日韩地区,还有人把吃火锅叫做吃“忽必烈”

  涮羊肉传说起源于元代。七百多年前, 元世祖忽必烈统帅大军南下远征,经过多次战斗,人困马乏,饥肠辘辘。忽必烈猛地想起家乡的莱肴——清炖羊肉。于是吩咐部下杀羊烧火。正当火夫宰羊割肉时,探马突然气喘吁吁地飞奔进帐禀告敌军大队人马追赶而来,离此仅有十里路。但饥饿难忍的忽必烈一心等着吃羊肉,他一面下令部队开拔,一面喊着:“羊肉!羊肉!清炖羊肉当然是等不及了,可生羊肉不能端上来让主帅吃,怎么办呢这时只见主帅大步向火灶走来,厨师知道他性情暴躁,于是急中生智,飞快地切了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里搅拌了几下,待肉色一变,马上捞人碗中,撤上细盐、葱花和姜末,双手捧给刚来到灶旁的大帅。

  忽必烈抓起肉片送进口中,接连几碗之后,他挥手掷碗,翻身上马,英勇地率军迎敌,结果旗开得胜,生擒敌将。

  在筹办庆功酒宴时,忽必烈特别点了战前吃的那道羊肉片。这回厨师精选了优质绵羊腿部的“大三叉”和“上脑”嫩肉,切成均匀的薄片,再配上麻酱、腐乳、辣椒、韭菜花等多种佐料,涮后鲜嫩可口,将帅们吃后赞不绝口,忽必烈更是喜笑颜开。厨师忙上前说道:“此莱尚无名称,请帅爷赐名。”忽必烈一边涮着羊肉片,一边笑着答道:“我看就叫涮羊肉吧!众位将军以为如何”从此,涮羊肉成了宫廷佳肴。

  但直到光绪年间,涮羊肉才逐渐走向民间。

  成吉思汗被咬掉生殖器而死:成吉思汗陵。这座陵墓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至于大汗的尸身葬于何处,这至今都还是一个未解的谜团。

  成吉思汗给后世留下的诸多谜团,吊足了无数人的胃口。其中,最具魅力的历史悬念都是与死有关:一是怎么死的?二是死了葬哪?

  这里,先说怎么死的。

  依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当年(公元1368年)年底即下诏篡修的《元史》记载,成吉思汗之死很明了,病重不治:“(公元1227年)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啥老徒之行宫。”《元史》总编辑、一代大文臣宋濂,仅仅用了20个字,就交代清了一代天骄“崩”的过程。但,文字看似言简意赅,实则语焉不详,因此后世一直弄个明白,成吉思汗到底怎么死的;蒙古民间传说,成吉思汗被西夏王妃咬掉生殖器而死是怎么一回事。

  关于成吉思汗的死因,大概有五种,多与西夏有关。

  其中最正统的,也为更多人的知道的,就是《元史》中采信的“坠马说”。

  坠马说

  蒙古人撰编的《元朝秘史》(卷十四)记载,“成吉思既住过冬,欲征唐兀。从新整点军马,至狗儿年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从行。冬间,于阿儿不合地面围猎,成吉思骑一匹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坠马跌伤,就于搠斡儿合惕地面下营。次日,也遂夫人对大王并众官人说:‘皇帝今夜好生发热,您可商量’。”

  “唐兀”,是当年蒙古人对西夏人的叫法;“狗儿年”,是宋理宗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这里交代一个史实,成吉思汗于1226年秋天,带着夫人也遂去征讨西夏国。冬季时,在一个叫阿儿不合的地方打猎。不想他的骑的一匹红沙马,却让一匹野马惊了,导致没有防备的成吉思汗坠落马下受伤,当夜就发起了高烧。1227七月“不豫”,病根即在此。为什么一次坠马伤重成这样?据说是流血太多。

  当时,也遂请随从的将领商议这事怎么办,有人建议反正西夏城池都在,一时半会也逃走不了,干脆回去养伤,等好了再来攻打。成吉思汗一生要强,心想如果这样回去会让西夏人笑话。也该他魂断西夏,成吉思汗派员去西夏国探听情况时,正好西夏一叫阿沙敢不的大臣讥笑,有本事你就来过招。成吉思汗听说后,表示宁死不退兵,遂挺进贺兰山,将阿沙敢不灭了。但此后,成吉思汗的伤病一直未好,反而加重,到1227年农历七月十二(今阳历8月25号)病死了,时虚岁67。如果当时成吉思汗回去了,这病根子就不会落下了。

  雷电一直被古人视作最可怕的自然力。我国古文字中的神字便是双手握雷电的形象。成吉思汗死后18年,一位罗马教廷的使节来到蒙古,发现蒙古人也十分惧怕雷电。这位异乡人还作出了一个判断,成吉思汗是死于雷击。

  雷击说

  这种说法比较离。出使蒙古的罗马教廷使节约翰•普兰诺•加宾尼在其所文章透露,成吉思汗是可能是被雷电击中身亡。约翰•普兰诺•加宾尼当时到达蒙古国时,发现夏天的雷电伤人事故频发,“在那里却有凶猛的雷击和闪电,致使很多人死亡。”因为这原因,蒙古人很怕雷电。南宋彭达雅所著《黑鞑事略》记载,“鞑人每闻雷霆,必掩耳屈身至地,若躲避状。”约翰•普兰诺•加宾尼为葡萄牙人,出使中国的确实时间是公元1245-1247年,由教皇诺森四世派遣而来,回去后向教皇提交了题为《被我们称为鞑靼的蒙古人的历史》出使报告。约翰•普兰诺•加宾尼来时距成吉思汗死亡只有18年,比马可•波罗早30年,记叙并非无稽之谈。

  “中毒说”

  这种说法,来源于《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是十三世纪意大利商人,于1275年到达中国。其时正是元世祖忽必烈当政时间,有元朝有过17年的交往。其在游记中记叙的成吉思汗的死因:在进攻西夏时围攻太津(吉州,古要塞)时,膝部不幸中了西夏兵士射来的毒箭。结果可想而知,毒箭攻心,伤势益重,一病不起。但民间另有传说,成吉思汗是“中毒”而死,但却不是中了西夏兵士的毒箭,而是让被俘虏的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下了毒,当时这位西夏王妃乘陪寑之机行事的。

  明朝皇帝:

  “天才木匠”明熹宗秘事:中国古代称皇帝为天子,既然是天子,必然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天子的身份也使他们不能无拘无束地享受平民的生活,明代就有这样一位天子,如果他不做皇帝,肯定会是一个很好的木匠,那就是明熹宗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在历代帝王中是很有特色的一个皇帝,他心灵手巧,对制造木器有极浓厚的兴趣,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部要亲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史书上记载;明代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喜宗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来,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明喜宗还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态,五官四肢,无不备具,动作亦很惟妙惟肖。喜宗还派内监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价购买,熹宗更加高兴,往往下到半夜也不休息,常令身边太监做他的助手。

  北京地名与朱棣(明成祖): 今天朝阳东坝地区有马厂、马房、驹子房、行宫庙等许多与马字和帝王行迹有关的地名,这是为什么?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为了捍卫王室安全,把儿子们分封到北方各重镇和全国著名城邑驻守。其中四子朱棣,被封为北平的燕王。

  建文帝继位后感到自己受了威胁,就削废诸藩,将五个叔叔降为庶人。远在北平的燕王朱棣不等被人收拾,就凭借多年苦心经营的兵力和谋略,于1399年七月起兵杀出北平,直取南京。名义是铲除皇帝身边奸臣,为国消除灾难。不料刚出北平,就在今天东坝与南来之敌交锋,展开厮杀。这里是北平背负重山,面对平陆,诸山之水连河通海,坝河、亮马河、温榆河交汇处。

  朱棣骑一匹青骢马,被敌军追逼到一条河沟边。眼看就要没命,情急之下他问坐骑:你能跨过这沟,让我脱险吗?说完一抖缰绳,这马驮着朱棣噌地一下连跨三道河沟,甩脱追兵,化险为夷,最后累死。朱棣这才得以连陷通州、蓟州、德州、济南、宿州、扬州,1402年六月攻占南京,七月宣布称帝,年号永乐。 迁都北平改为北京后,为纪念当年初师遇险,坐骑忠勇,就在东坝建了马神庙,塑马供于庙中,当神祭祀。

  传说立庙之后,那马活了,常在夜间糟践庄稼。农民不堪其苦,偷着将庙毁了。传说归传说,朱棣迁都北京后,东坝以其水草丰美,宜于牧养皇家马匹,而一度成为明王朝的御马苑。这里每隔三四里建一个马厂,大大小小共有二十多个,养马若干,可谓遍地开花。每个马厂都有围墙,墙里盖有马棚,墙外草地平旷,马群悠闲自在。母马怀孕产崽,就盖了驹子房负责接生。

  1452年,景泰皇上还命在东坝建了三十间驼房,养过骆驼。1460年,失了王位又复辟成功的皇上明英宗得意洋洋,年号改为天顺。他这年就亲临东坝,到马厂视察点验仪仗卫兵。

  御马苑如此受到皇上重视,当然要立祠纪念,而且礼制规格也高,不归一般祭祀官员领导,而是直接隶属皇家专管宫廷祭祀的光禄寺。每年春节、冬至、皇上生日,都由宫内太监或近臣侍僚前来拜祭。到万历年间,马房增到二十四个,逆贤宦官为讲排场,就在东坝建了城墙。每来检查工作,都要在城楼上升坐喝酒,直到深夜。城下则燃起焰火花炮助兴,热热闹闹如过元宵。

  这一切都烟消云散。而马厂、马房、驹子房、行宫庙等与马字和帝王行迹有关的地名,就这么留存下来了……

  清朝皇帝 :

  康熙(清圣祖玄烨)与“宫门献鱼”:“宫门献鱼”原是一道民间菜肴,名称为“腹花鱼”,是用鲜活鳜鱼为主料烹制而成的。相传,清代康熙皇帝在1670年巡视江南察访民情,在暗访宫门岭时首次品尝到此菜。并提笔挥写了“宫门献鱼”四个大字,后面落上了题款“玄烨”二字。店家不知玄烨是谁,只是见字写得挺漂亮,便将它挂在墙上。

  乾隆(清高宗弘历)“元旦开笔”的故事:清嘉庆元年正月元旦子时(公元1796年2月9日凌晨0时),紫禁城外迟迟的迎岁钟鼓声和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仍在夜空飘荡。养心殿中,乾隆皇帝早早起了床。86岁的他脑海中依然恍惚着前夜所作《除夕》诗中的两句:此日乾隆夕,明朝嘉庆年。

  据嘉庆称:早在乾隆六十年宣布他为皇太子后,曾将他召到养心殿,专门教授元旦“明窗开笔”的仪典。因此,整个开笔的书写及遣词用句,嘉庆完全拷贝父皇。唯一也是最重要的区别是,开笔的年号处没有写“乾隆六十一年”,而赫然书写“嘉庆元年”。“金瓯永固”杯只有一个,要摆在老皇帝的养心殿中,毓庆宫中的屠苏酒可盛在别的什么杯中。但不知顒琰所阅的时宪书上的年号是“乾隆”还是“嘉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年元旦,嘉庆没有创作新的“元旦开笔”诗。

  作为清朝每年新春皇帝迎春仪式的“见证”,历年元旦皇帝所书的“开笔”档案原件,都保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而开笔所用的暖砚、笔墨及“金瓯永固”杯等物品,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均保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几乎所有的皇帝都是“色鬼”的代名词,三宫六院,佳丽如云。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乾隆眼里,香妃是天外来客,是异域珍宝。她身上特有的香气,更是人间奇迹。等到她站在自己的面前时,见惯了天下美色的皇帝,也禁不住怦然心动。她带着天山的秀色,带着异城的风情,亭亭玉立,似天山上盛开的雪莲,又如草原上怒放的野花,端庄高贵而又娇艳无华。

香妃这个名字被人熟知,是在大清覆灭之后,因一副画像而出名,在画像中,这个女子十分年轻,并且打扮的也是神采奕奕,不像是满清的女子,在画像下面更是特别注明,她是新疆人,身有异香。但是,香妃这名字到底是因何而起,我们也不能妄下论断。经过考证,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虽然没有香妃这个人,但是,的的确确是有香妃这个人物的原型,真实的姓名为容妃和卓氏,这个结果也是十分有争议的,但到现在已经得出来一致的结果,香妃、容妃就是一个人。

乾隆中期,清军入回疆,定边将军兆惠将香妃俘获带回北京献给乾隆。乾隆一见倾心,执意要纳她为妃。但香妃性格刚烈,誓死不从。香妃在身上藏了一把利刃,每当乾隆想要靠近她,香妃就拿出利刃以示绝不屈服。乾隆想尽办法讨香妃欢心,希望她能回心转意,为此特意建造一座宝月楼,供香妃居住,但香妃一直不为所动。香妃姿色俊美、能歌善舞,又善骑射和舞剑,乾隆十分喜爱这位具有异域情调的美女,进宫后第三年,便晋封她为容嫔,后又被晋封为容妃。其兄也被晋封为辅国公。

乾隆还特准她在宫内可以穿本民族的冠服,并专为她设了回回厨师。乾隆每次外出总要带着这位香妃,成为他形影不离的最宠爱的妃子。香妃究竟是凭借什么让乾隆金屋藏娇?这还要从乾隆在疾驰的骏马上向雄鹿射出致命一箭的那一瞬间说起,乾隆之所以命人作画纪念,大概是因为,那一刻,他身后的递箭之人和之前大不一样了这位女子能代替大内侍卫完成马上递箭的高难度动作,神情还如此淡定,可见其骑术精湛,身手矫捷。

乾隆皇帝为何独宠香妃?秘密藏在一个画师所作的画卷之中

  唐明皇与杨贵妃根本不是什么爱情故事!唐明皇只是看重杨玉环的美色罢了!如果他爱杨贵妃,他完全可以放弃权力。要知道,杨贵妃最后是被他赐死的!!

  焦仲卿-刘兰芝

  范蠡-西施

  吕布-貂婵

  牛郎-织女

  董永-七仙女

  梁山伯-祝英台

  司马相如-蔡文姬

  李靖-张红拂

  李隆基-杨玉环

  李益-霍小玉

  陆游-唐婉

  赵明诚-李清照

  张君瑞-崔莺莺

  赵孟頫-管道升

  冯梦龙-侯慧卿

  许仙-白素贞

  沈复-陈芸娘

  侯方域-李香君

  柳梦梅-杜丽娘

  冒辟疆-董小宛

  李甲-杜十娘

  吴三桂-陈圆圆

  马皇后和明太祖

  马皇后(1331-1382)安徽宿州人,“有智鉴,好书史”,她早年丧母,被郭子兴夫妇收养为义女。郭子兴作农民起义军元帅时,马氏嫁给了英勇善战的朱元璋。郭子兴性情暴躁,气度狭小,在别人挑拨下把朱元璋关了起来,不给饮食。马氏偷出刚出炉的热饼,揣在怀里给朱元璋送去,以至烫伤了胸脯。在朱元璋领兵征战的年代,她还亲手为将士缝衣做鞋。一次,与朱元璋敌对的陈友谅大兵临城,不少官员百姓准备逃难。在人心慌乱的紧急时刻,马皇后镇定如常,“尽发宫中金帛犒士”,稳定了军心,为朱元璋获得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马皇后和他患难与共。因此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对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对她的建议也往往能认真听取和采纳。朱元璋几次要寻访她的亲族封官加赏,都被马皇后劝止。朱元璋性情暴烈残忍,为了保住朱家子孙日后的统治地位,不断寻找借口屠戮功臣宿将。对此,马皇后总是婉言规劝,使朱元璋多少有所节制。马皇后一直保持过去的俭朴作风,平日穿洗过的旧衣服,破了也不忍丢弃。并教导妃嫔不忘蚕桑的艰难。遇到荒年灾月,她带领官人吃粗劣的菜饭,以此来体察民间疾苦。1382年(洪武十五年)五十一岁的马皇后病逝。临终嘱咐朱元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并愿“子孙皆贤,臣民得所”。

  朱元璋常将马皇后的贤德与长孙皇后相提并论,她们的确可以先后媲美。清上官周《明太祖功臣图》中马皇后画像朱元璋雄才大略,很快在濠州红巾军中崭露头角,不免遭人侧目,郭子兴亦对他有疑忌。诸将出征,掳获物都要贡奉郭子兴,元璋不猎取私财,无从进纳,更容易引起郭子兴的不快。马氏见此情形,就把自家财产送给养母张夫人和郭子兴妾张氏,请她们在义父前给干女婿说点好话,以弥缝裂痕。有一次,郭子兴把元璋关了禁闭,不给饭吃,马氏心痛丈夫,把刚烙得的烧饼放在怀中偷偷送去,等到事后才发现胸前的皮肤都烫焦了(《明史·高皇后传》),可见这对青年伉俪感情的深厚。平时马氏对元璋生活的关照之好自不必说了。当时因战乱缺乏食粮,马氏在家省吃俭用,把粮食和好的食品留给丈夫,以至有时自己饿肚子。这些事朱元璋铭感五内,当皇帝后还向大臣讲述,把它比作刘秀困在河北得到冯异豆粥麦饭的美事。据《明书》记载,朱元璋与陈友谅对垒时,曾被对方追击,马氏背着元璋逃跑,太子朱标为此绘有图像,放在怀中。后来朱标与乃父政见不合,元璋追打他,他故意把图像遗落在地,元璋见到,痛哭一场,也不打儿子了(《明书·懿文皇太子纪》)。这个记载未必是真实的,不过马氏不像当时的其他妇女缠足,是天足者,背丈夫是有可能的。马氏自奉节俭,衣服穿破了还要补了穿,听女史讲元世祖昭睿顺圣皇后用旧弓弦织成绸,做衣服穿,马后就命用旧料织治,做成盖被、巾褥,送给孤寡老人。

  马皇后对子女仁爱,勉励他们学习,要求他们生活简朴,有比穿衣、用物的,加以教诲,又把宫中利用旧料织成的被褥送给他们,并解释说:你们生长在富贵家庭,不知纺织的难处,要爱惜财物。她对待养子如同亲生的,而且始终如一。

  和朱元璋血缘最近的亲戚是侄儿朱文正,文正在对陈友谅战争中立功,因叔父未及时赏赐而不满,元璋因此杀了文正身边的亲信,还要治他的罪。马后也把文正当儿子看,这时劝元璋:这孩子立了好多战功,守南昌尤其不易,况且只是性急要强,并不是反叛,不要追究了,元璋这才将文正免官了事。这一事例说明马后保护了亲属正当权益。

  马后对娘家人极为怀念,每当说到父母早逝就痛哭流涕,朱元璋也因关心她而及于外家,要为马后访察亲属,以便封赏。马后认为封外戚容易乱政,不是好事,不让访找。事实上马后是孤儿,娘家已没有人了。元璋只好追封马公为徐王,郑媪为王夫人,在宿州为他们设立祠祭署,以邻居王姓主持奉祀的事。

  马后与身边的妃子和宫人也是和睦相处,是比较慈惠的。妃嫔中有人生儿子,一定厚待他们母子。马后以皇后的身份,还要管丈夫的饮食,宫女认为她不必这样做,她说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尽做妻子的责任,再一是怕皇帝饮食有不中意处,怪罪下来,宫人担当不起,她好承受着。她也设法保护宫女,有一次元璋盛怒要立即惩罚一个宫中下人,马后也假作发怒,命把那人捆绑起来,交给宫正司议罪。元璋不满地责问她:这是你皇后处理的事情,为什么要交给宫正司马后回答:赏罚公平才可以服人,治理天下的君主,哪能亲自处理每一个人,有犯法的应当交给有关部门去办。元璋又问,那你为什么也发火她回答说,当皇上愤怒时,我故意也发怒,把这事推出去,消释你的烦恼,也为有司能持平执法。这一事表明她对丈夫、宫女双方都是关怀的。

  清上官周《明太祖功臣图》中宋濂画像命妇入宫朝见,马后以家人礼来接待,给人以温暖,对朝臣的家庭也给以关心。有人告发和州知州郭景祥的儿子要杀乃父,朱元璋欲以不孝罪处郭子死刑,马后知道了,说这是传闻之词,不一定真实,何况郭景祥就这么一个儿子,处决了他就绝后了。朱元璋一调查,果然是传闻不实,不是马后的劝说,郭家就家破人亡了。洪武十三年(1380),知制诰宋濂因长孙宋慎陷入胡惟庸党而获罪,元璋要处他极刑。宋濂是明朝开国“文学之首臣”(朱元璋《高皇帝御制文集·赠翰林承旨宋濂祖父诰》),又是太子的师傅,这时他已告老还乡,与胡党毫无牵涉。元璋搞胡党扩大化,宋濂眼看要遭殃,马后及时出面救援,她说:老百姓请一位先生,还知道终生不忘尊师的礼节;再说他致仕回籍,京中的事必定不知道,可别冤枉了他。但是元璋一心惩办胡党,不听马后的劝告。一次马后陪丈夫吃饭,她不喝酒,也不吃肉,元璋问为什么不吃不饮,她说:听说宋先生获咎,我不近荤酒,为他祈福,希望他免祸。听了这番话,元璋动了恻隐之心,饭也不吃了,第二天赦免了宋濂的死罪。

  马后对士庶的生活也有所关心。明朝太学建成,朱元璋临幸回宫,马后问有多少学生,回答有几千名。当时有些太学生携带眷属在京,他们没有薪俸,无法养家,马后建议按月发给口粮,元璋接受了,专门设立“红板仓”,存储粮食,发给太学生。此后,“月粮”成为明代学校的一项制度。

  明初有个商人沈万三,是“赀钜万万,田产遍吴下”的江南第一大财主(董谷《碧里文存》),据说朱元璋建设南京城,洪武门至水西门一段城墙由他出资修筑。又据说沈万三要求出钱犒赏军队,元璋问他,我有百万军士,你能普遍犒劳吗?他不知收敛,满有把握地说可以每人发给一两银子。这样的人,富可敌国,敢同天子抗衡,激恼了君主,要以乱民的罪名杀掉他。对此,马皇后劝解道:沈万三富是富得出奇,但他没有犯法,也没有谋图造反,杀他没有道理,也不符合法令,还是不杀的好。元璋听了她的话,免沈万三一死,把他流放到云南。

  对于太医院的医生,马后也照顾他们的利益。马后最后一场病是严重的,元璋命太医诊治,但马后不服药,元璋强要她吃药,她说:如果我吃药无效,你就会杀死那些医师,那不等于我害了他们吗!我太不忍心了。元璋希望她医好,就说不要紧,你吃药,就是治不好,我因为你,也不会惩治医生。但是马后还是不用药,以致死亡。马后替医生着想竟至不顾自身的治疗。她死于洪武十五年(1382),享年51岁。

  马皇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很得体。当朱元璋在甥馆时,与义父母及其家人;独立成家后,与义子,与丈夫的子女;做皇后以后,与妃嫔,与宫人,与命妇,与朝臣,与娘家,种种关系,料理得妥切,与人关系融洽。她能做到这种程度,重要的在于她按“待人以宽,责己以严”的原则去办事,与他人的矛盾就易于化解。

  马皇后的所作所为,赢得了丈夫的尊敬与爱护。她生前,朱元璋褒奖她,比诸历史上的贤后唐太宗长孙皇后,为她父亲起坟立庙;她死后,朱元璋不再册立皇后,表示对她的敬重和怀念。这一对同甘苦共患难的夫妇,互相眷恋,互相体贴,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丈夫多妻妾,她的生活还是完满的。

  《明史》赞扬马皇后,“母仪天下,慈德昭彰”。

  还有,唐明皇与杨贵妃根本不是什么爱情故事!唐明皇只是看重杨玉环的美色罢了!如果他爱杨贵妃,他完全可以放弃权力。要知道,杨贵妃最后是被他赐死的!!

这里有清朝乾隆皇帝的女儿的衣冠冢,所以叫做公主岭。

固伦和敬公主,为乾隆帝第三女,其母为弘历嫡妃富察氏(孝贤纯皇后),雍正九年(1731年)五月二十四生。乾隆初年封固伦和敬公主称号。

十二年(1747年)三月,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辅国公色布腾巴勒珠尔。和敬公主卒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其遗体葬于北京东郊的东坝镇附近。

当时根据色布腾巴勒珠尔家族政治、经济地位上的需要,将和敬公主的衣冠埋于自己的领地,即今公主陵遗址。公主陵位于公主岭市北郊5公里的土岭上。土岭有九峰,号称“九凤朝阳”,中峰最高,公主陵就坐落在的中峰脚下。

清光绪三年(1877年)清朝在柳条边之外的扼要之地建怀德县,驻地八家子(今怀德镇)。解放后,迁至今公主岭市区所在地。

1898至1903年沙俄修筑中东铁路时,称今公主岭为“三站”,日本侵占东北时期,因清朝公主陵墓在其北侧,改“三站”为“公主陵”,因忌讳“陵”字不祥,遂将“陵”谐音为“岭”。

“陵”改为“岭”的另一种说法是由于公主岭地处松花江和辽河流域的分水岭上,遂将“陵”改为“岭”。从那时起,公主岭这一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扩展资料:

乾隆十二年(1747年)三月,公主下嫁色布腾巴勒珠尔,但在乾隆十年十月指婚后就为她准备婚礼,选择公主府邸。公主本下嫁蒙古王公,但是乾隆帝不忍爱女远嫁,破例准其留驻京师。

按照清朝以往的惯例,出嫁蒙古的公主是不允许长住京城的,和敬公主之留住在当时有些特殊原因。和敬公主是乾隆帝的元配发妻富察氏所生,虽排行第三,实际是乾隆的大女儿,因为在她之前的两个小公主都在生下不到两年就天折了。

乾隆帝与孝贤皇后富察氏感情甚笃,这位公主也是乾隆的掌上明珠,不仅公主不愿离开父母及京城,乾隆与皇后也不愿女儿远居蒙古,所以婚后便一直居京。额驸色布腾巴勒珠尔也就一直陪公主在京长住,其子也在京成家、任职。

她也是居于京师而享受1000俸银的第一位公主(只有远嫁蒙古的公主才可领取1000俸银,留京公主只能领取400俸银)。

和敬公主府与当时的亲王、贝勒府为邻,同时也是清代唯一的一个固伦等级的公主府,它的另一个特点是体现了中国建筑的生活化、住宅化,特别是院内的十字游廊,夏季可以遮阳挡雨,晚上能乘凉,冬季可以挡风挡雪。公主府共建房239间,用银29880余两。

额驸九岁就养育宫中,随皇子们一起读书,足见乾隆对他的重视。乾隆八年封辅国公,为清朝历史上最年轻的辅国公。

乾隆十年(1745年)十月乾隆帝就为和敬公主选择了额驸,即蒙古科尔沁部台吉色布腾巴勒珠尔。额驸9岁养育宫中,随皇子们一起读书,皇帝视为半个儿子。

乾隆时时怜念固伦和敬公主是孝贤皇后留下的惟一骨血,因此对额驸色布腾巴尔珠尔也别有一番深情。

在平定准噶尔战争中,额驸色布腾巴尔珠尔纵容阿睦尔撒纳,按律当诛,来保向乾隆请求道:“希望皇上念及孝贤皇后,怎么忍心让公主守寡?”于是乾隆帝免去了额驸的死罪。

固伦和敬公主卒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其遗体葬于北京东郊的东坝镇附近,与色布腾巴尔珠尔合葬。

当时根据色布腾巴勒珠尔家族政治、经济地位上的需要,将固伦和敬公主的衣冠埋于自己的领地,即今公主陵遗址。

按照清朝的惯例,只有皇帝之墓称陵,而此处之所以称公主陵,其原因有二:一是固伦和敬公主生前深受乾隆皇帝的宠爱,又其夫战功卓著;二是葬于科尔沁领地,距京遥远,称“陵”以提高其政治地位。

公主陵位于吉林省公主岭市北郊5公里的土岭上。土岭有九峰,中峰最高,公主陵就坐落在“九凤朝阳”的中峰脚下。此地原科尔沁左翼中旗,是科尔沁境内地势之冠,所以固伦和敬公主墓建在此处。

——公主岭

——固伦和敬公主

中国古代的帝王多短命,为什么乾隆却能够长寿

1、除去死于权谋斗争和意外的皇帝,可以从其他寿命较短的皇帝的身上总结出以下原因:过度操劳皇帝这份工作的操劳程度其实远超人们的固有印象。由于并不存在上班下班的说法,所以皇帝可以说是“007”工作制的标准代言人。

2、这与他的生活习惯一定是密不可分的,乾隆在位时非常注重养生,将自己的长寿之道总结为以下16个字: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

3、长期锻炼身体现在我们都相信科学,可以去健身,游泳,跑步。可是古代没有这么多说法。但是乾隆的一生,经常出去溜达。六下江南就是很好的印证。一般的皇帝都在宫中,不知不觉就养成了久坐的习惯。

乾隆算不算是中国古代最有福气的皇帝

1、乾隆是最有福气的皇帝,因为康熙皇帝还活着时把他接进宫里悉心培育,帮他平定了外患,父亲解决了内忧。

2、乾隆帝六下江南,江南之风景美名胜甲于天下,所去之地皆是美不胜收、人杰地灵,一路上更是极尽铺张奢侈,乾隆帝真的是一个幸福的皇帝,太平盛世,经济繁荣,他才有机会赏这江南之美景。

3、绝对是乾隆,不只是清朝,中国历史上乾隆都算得上是最幸运的。首先从继承皇位来看,乾隆继位是最顺利的,雍正时期九龙夺嫡,康熙虽然8岁登基,但前期基本上是四大辅臣执政。

4、清朝最有福气的君王是乾隆帝,因为他继位时,他的父亲雍正帝给他留下的是一片鼎盛局面。但是乾隆帝不争气啊,以至于在他死后,他的陵墓还遭到了孙殿英的挖掘,连尸骨都被士兵们扯着辫子给拖出棺材了。

5、是否最幸福不知道,但肯定是最幸运的。中国整个古代史,没有一个皇帝能与乾隆相比幸运。第一:乾隆自出生后,少病无灾,十分健康,顺利长大成人。

福报大:乾隆,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有幸见到上下七代人

1、乾隆活了89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也有幸见到了七代人。康熙康熙,乾隆的爷爷,康熙于1722年驾崩,这时候乾隆11岁。雍正雍正,乾隆的父亲,雍正于1735年驾崩,这时候乾隆25岁。

2、这是乾隆八十八岁时作的诗,他说自己身经七代人,再活上十年就百岁了。此时他的玄孙载锡虚岁十三,乾隆就忙着为载锡娶福晋。乾隆自号十老全人,自诩多福多寿,玄孙已经十三岁了,再添子嗣自己就可再多见一代人。

3、他见到了三代人,小时候的道光帝就曾经见到了晚年的乾隆皇帝。而且可以和乾隆一起交谈。

4、最后,不知是不是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长寿的原因,乾隆皇帝也非常长寿,这对母子一个活了84岁,一个活了89岁,成为了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家母子,当时康熙皇帝在位时间是60年,所以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以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

5、中国历史上活的最长的皇帝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谁是中国历史上最有福气的皇帝为什么

1、提到最有福气的皇帝,无疑就是清朝皇帝了(撇开客观因素)。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清朝堪称清朝福禄娃的几位皇帝。

2、众所周知,乾隆帝喜欢写诗,其中很多都是怀念妻子富察氏的。

3、我认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幸运的的皇帝是汉献帝刘协,原因如下:幸运之一:忍辱负重,明哲保身汉献帝刘协出生帝王之家,自小对残酷的宫廷斗争耳濡目染,也练就了自己明哲保身的智慧。

4、若要说历史上最幸运的皇帝,那乾隆绝对要排第一位,乾隆是雍正的第四个儿子,本不应该当皇帝,可是他的前三个哥哥,早早的就夭折了,这也导致了乾隆一生下来就被立为太子。

男子拿祖传发簪向女友求婚,女友嫌老气拒绝,专家:还好她不识货

祖传的东西一般都是很珍贵的,上面不但代表了祖祖辈辈的信念,更有着非常大的潜在价值。婚姻之事也向来不是盲目而为,只有两人真正的合适才能有机会走到一起,今天要说的就是祖传的文物与婚姻的事情。

很多人认为老物件很俗气,尤其是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对于古董的价值了解不多,山东的一位男子曾经就出了这样的事情。这位男子曾经拿着祖穿的一个发簪向她的女友求婚,不料却被女友嫌弃老气给拒绝了,女友一气之下还认为小伙不够爱她,因此跟他分了手。

小伙真的是欲哭无泪,心有不甘的他带着这件祖传的发簪上了一档鉴宝栏目,结果这下可真的不得了。专家在鉴定完之后表示,这是一件货真价实的古文物,价值估计在数百万。他们表示,还好他的女朋友不识货,不然这么好的文物可惜了。

小伙子说,这件文物他们家里已经传过了好几代人,而他的爷爷和爸爸当年都是把这个金簪当成定情信物送给了他们的妻子,而他们婚后的生活也都是幸福美满的。到了小伙子这一代,他们也像父辈那样,将这对爱情的见证物送给自己的女朋友,不过令小伙没想到的是女友竟嫌老气拒绝了。

专家表示,这件价值不菲的宝贝属于乾隆时期的文物,在乾隆年间,正是清朝发展的鼎盛时期,这对金簪就是乾隆皇帝赏给别人的。金簪上雕刻了龙与凤,象征了夫妻之间的情感,小伙虽然与女友分手了,但也认识到了婚姻的真谛。

精致的金簪不但彰显了当时的制作工艺,更是表现出大国的魅力。男子不识货的女友因此丢失了价值百万的东西,真的是以貌取人是我们的大忌,不仅人如此,物也如此。所以我们不应只注重外表的华丽,更加要注重内心的品质。对于此事,你是怎么看的呢?

这个看过,搜了一下:

对联,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而析字联,则是联苑的一朵奇葩。析字联是根据汉字结构的特点,通过分拆离合,巧妙地制成联语。它不仅要保持对联的对仗特色,还要受所析的字形结构的严格约束,因而制作的难度相当大。传说过去有个才貌超群的倪姓姑娘,曾以对联征婚,她出的上联为:

妙人儿倪家少女

结果,尽管慕名求婚的男子接踵而至,但一个个都在这道难题面前丧气而归。因为这是一副极为精巧的析字联,出句不仅切合姑娘的身份,而且句首的“妙”字拆开正是句末的“少女”二字,而“倪”字则由“人儿”二字组成,离合拼接,天衣无缝,要对出下联实属不易。

大家比较熟悉的析字联: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前七刀、后八刀。

上联将“冻”字和“洒”字分别拆成“东二点”和“西三点”;下联则把“切”字和“分”字分别拆成“七刀”、“八刀”,与上联对得十分工整、巧妙。

此外,诸如:

一明分日月;

五岳各丘山。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踏破磊桥三板石;

分开出路两重山。

也是过去人们所乐道的析字联。但这些析字联都有个共同的缺陷,即寓意平淡。纵然对仗工整,只能算精巧的文字游戏,并没有多少艺术价值。真正优秀的析字联,必须是对仗、析字、寓意三者兼美。古往今来,这类佳作为数并不很多,试举几例如下:

清朝乾隆年间,直隶学政吴省钦主持乡试,公然贪赃受贿,录取不才。落第生员愤愤不平,其中一才子将“吴省钦”三字拆开,制成一妙联:

少目焉能评文字;

欠金岂可望功名。

横批是:口大欺天。

对联张贴到考场门口后,引起全城轰动,弄得吴省钦声名狼藉。

昔有潘、何两姓农户联姻,来客作贺联:

有水有田方有米;

添人添口便添丁。

上联将“潘”字分拆为“水、米、田”,下联将“何”字分拆为“人、口、丁”,饶有趣味。

相传明朝才子杨溥,幼时家贫,县官要他父亲服劳役。因其父年老体弱,杨溥再三请求减免。县官出一上联要杨溥应对:

四口同图,内口皆归外口管;

出句拆解“图”字,意指在他的管辖范围,就得听他安排。杨溥稍加思索,对道:

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

对句拆解“伞”字,表达了“请大老爷关照”的意思。县令听后,为少年杨溥的奇才所折服,便免了杨溥父亲的劳役。

古代名士贾席珍为陈家颜所聘的私塾先生,两人逗笑属对。陈出句:

贾席珍失去珍珠宝贝,方为西席;

贾对道:

陈家颜割落耳朵颜面,才是东家。

这副对联,分拆“贾”、“陈”二人姓名,成为趣话。

唐文宗年间,广东封州出了个神童莫宣卿,6岁即能吟诗作对。梁县令不信,有次路过莫家,便进去探个究竟。见到一个小孩,随口问道:“你是莫家小公子吗?”小孩答道:“是,大人。”由于回答较快,梁县令误听成“是大人”。心里不高兴,便想挫挫小孩的傲气,于是吟出一上联:

廿日小孩岂称大;

莫宣卿听出梁县令的出名弦外有音,是将自己的“莫”姓拆字为联,即针锋相对地答道:

三两木头不成官。

对句也把县令的“梁”姓拆解成联(“两”字的别体为“刀”)。梁县令见他如此聪明机智,连声称赞:“果然名不虚传!”后来,莫宣卿17岁便考中状元,时人誉为“岭南八才子”之一。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权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有人拆解“洪宪”二字,撰联讽之:

帝非帝,王非王,丢人缺德;

满不满,汉不汉,有共无和。

上句解拆“宪”(繁体字为“宪”)字,说上有宝盖,却不是“帝”字,中间有王,却又非“王”字,底下是“德”字的一半,也不成“德”字,故斥之“丢人缺德”。下句射“洪”字:虽有三点水旁,却非“满”非“汉”,“洪”字右半边是“共”字,正好引申为“有共无和”。

福州有家报纸则刊出《讨袁征联》,出句为:

或入园中拎出老袁还我国;

这也是一则别出心裁的析字上联:从“园”字中拎出“袁”,放入“或”,刚好成了“国”字。文义上表达了“要把窃国大盗袁世凯揪出来,还我共和国”的深刻意思。联语犀利,拆字新奇,一时广为流传,闹得连袁世凯都知道了。

然而,这副上联却因其过于奇巧而一时竟无应对者。直到袁世凯临终时,才有人模仿老袁自白的口气对出下联:

余登道上不堪回首望前途。

“首”字从“道”字中离去,加进“余”字,刚好成了“途”字。此下联刻画了袁世凯处于穷途末路的凄凉心境,与上联的对仗、呼应都恰到好处。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搞得民不聊生,蒋管区教职员生活也困苦不堪。某教授愤而写出一联:

欠食饮泉,白水何堪足饱;

无才抚墨,黑土岂能充饥!

这副对联,分拆“饮”、“泉”、“抚”、“墨”四字,构思新颖,文字泼辣,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是有力的控诉。

说到这里,本文该结束了,但有的读者可能还在为“妙人儿倪家少女”尚无下联感到遗憾吧?说来也是一段佳话,如今这则难对终于有了下联。不过作出下联的并非文坛泰斗,而是大数学家华罗庚。

1981年4月,华老到安徽合肥讲学,住在稻香楼宾馆。一天散步时,遇到宾馆女服务员小倪。华老兴致很高,脱口说了句“妙人儿倪家少女”。下联该怎么对呢?华老慧目一转,眼光落到中国科技大学派来照料他的张医生身上,顿时续出下联:

搞长弓张府高才。

下联与上联对得自然贴切,情趣盎然,逗得在场的人都笑了。不经意间,数学大师攻下了一道联苑的“哥德巴赫猜想”难题!

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IMQif7fi-uaAjfy6feowRGWezlTsTvTPVZXgR-JW7725TLskhZwAEa2KCHBJPK_WiuzeBRmcWZFAbwHvAh-97q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638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