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长卫作品《孔雀》之意义,至今还没有人指出。在柏林的时候,这位外表木讷的摄影师,谦逊地向德国人表示自己碰到了好剧本。其实他超出了曾与之合作过的任何"大师"。他自己正走向大师。而在他之前,中国大陆根本没有出现过大师。我的个人观点:华语**的大师一直在台湾。有首歌谣也许听过,被传诵在《孔雀》描写的那个年代:报告司令官,我老婆在台湾,没有裤子穿,捡了一块布,缝了个三角裤。就是这样一个台湾,八十年代初开始了**新浪潮运动,出现了杨德昌和候孝贤两位影像文化大师。当时台湾流行着功夫片、琼瑶爱情片和军教宣传片。他们的出现,使一种**成为台湾几十年间历史及社会变迁的一个注解、一份见证。 "个人成长的故事里隐喻着集体成长记忆的主题。" 顾长卫的《孔雀》似乎开始了这样的隐喻。如果看过杨德昌的《一一》的人,甚至会觉得《孔雀》背景音乐的风格和出入方式,以及某些场面的剪辑,与《一一》颇为相似。这不是贬低《孔雀》,把它与戛纳**节的获奖影片相提并论,并不丢份。陆川这个**圈的后生小子去拿金马奖的时候,想的是去台湾与杨德昌谋一面,可见这位台湾导演对**科班生的影响力。 原本我们大陆的观影者也该从影像里经历一些变化。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给无数个体带来频繁震荡,震荡之下形成纷乱的人生细流。"第五代"的**工作者理应与台湾同行一样,呈现人生细流表现人性江河——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但一切被忽略和遮蔽了。从1988年著名的《红高梁》起,便开始走向了虚幻的浪漫主义。那时我们还以为发生了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其实仅仅是场面和情节上的低层次鼓噪。这种风格如今仍存活、残喘、延续在"**奇才"张艺谋的影片里。依旧是夸张的情感、杂耍的情节、媒俗的场面,今天的《十面埋伏》只不过是技术上稍加精良的十多年前的《红高梁》。 戏剧性的事情是:当年《红高粱》的摄影师——可能将被后人称作"后第五代"的顾长卫——许多年以后才拍摄了中国大陆首部大师级**作品——印有**事业管理局公映许可证的《孔雀》——中国**的文艺复兴,一下子晚了十七年。 看**时第一遍的感受最重要,也最直接,犹如与美好恋人的头一次见面。把《孔雀》介绍给周围的人看,自己一旁再看,不知不觉看了四遍,这是在解读**了,与初恋的情人已混得相当熟,起初愉悦的感觉快要消失殆尽了。然后去天涯的独立**、去西祠的后窗、去网易的**版区,拜读高手与俗手的读解,无疑这是在糟蹋这部**了,与恋人上了床,已经是满眼不堪三月暮。 在河南安阳街头的菜摊子跟前,在一堆红艳艳的西红柿的陪衬之下,她的情感在压抑中释放,在宣泄中哀伤。我也情不自禁悲从中来。看到卫红"姐"与"初恋情人"街头偶然相遇——对面相逢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个段落,以及紧接下来的孔雀开屏,才觉得顾长卫终于找到了想要述说的事情,影片的高潮到来了也就结束了。 回首青春只有万般无奈,往昔的热情连点余温都没有留下。青春与世俗总归是格格不入。青春过后,上面的灰尘一定会很厚。 同学毕业前语重心长之语犹在耳畔:**终归是**,不要太迷恋呵。是啊,正如青春终归是青春,不要执著太久。 "手风琴"和"降落伞"都是"梦想"的象征物和代名词,沸腾的"开水壶"才是世俗生活。年轻的"姐姐"看一眼"开水壶"而不加理睬,是个错误,不实际必将失败。她想当伞兵是少女的罗曼蒂克在起作用。两个女配角中单纯的"胖姑娘"当上伞兵,是"胖姑娘"那个诡计多端的姐姐在起作用,是利益的主动出击,是河南人的市侩主义。卫红"姐"善意的心计再多,也敌不过世俗的力量。她只能导致干爸"摸电门",虽然干爸在她的感召之下,曾经翩翩起舞。尽管那是一段相当不错的热情的朝鲜舞,尽管那是一段久违了的青春之舞,然而青春就是狐狸精。热情就是害人精。干爸的自我觉醒、神采飞扬,也只在一瞬间迸发,通常我们把这叫:找到感觉了。他的家人不会理解,在他们眼里,这是"勾引"惹得祸,理应代表世俗的力量去痛殴高卫红。卫红的妈妈不理解女儿,时常抬起紧绷的下巴,用疑惑和冰冷的眼神打量"姐":你以为你是谁?啥都看不上眼?这样的眼神,我们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遭遇过,大人们搞不懂小孩到底在想什么。我们都曾经与俗尘格格不入。 顾长卫这部忧郁潮闷的影片,还是给了青春一些亮色。夏日的午后,阳光照射在楼顶之上,树叶被风吹得簌簌作响,伞兵好象和云朵一起从天而降,飞机的轰鸣声渐渐远离。手风琴和钢琴配合画面情绪来回地交替,一会儿拉长一会儿跳跃,时而梦幻般舒缓时而爱情般明朗。高卫红自制降落伞,并系在自行车上飞翔的那个片段,近乎疯狂,可以看做是青春的礼赞。有人说换斯皮尔伯格来导演,一定会让她的自行车飞起来,就象《ET外星人》那个著名镜头。其实顾长卫已经很出格了,已经够浪漫了。早有聪明的看客质问了:在物质匮乏的年头哪能缝制这么漂亮奢侈的降落伞?那得多少布票啊?由此知道,中国的**观众从来不容许挥霍意念,这就想拽顾长卫一把,让他跌个重重的跟头,就象导演让卫红妈妈奋不顾身地把卫红拽下来一样。 那个全家打蜂窝的细节,是个高度凝练的诗意化场景,也只有**才能够做到。换用文学手法无法表达,只能是一个句子:高家一家人在打蜂窝煤的时候,一场急雨把一切都淋湿了。**中的场面却让我们产生无限联想。《孔雀》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而且每场戏几乎都是一镜到底。这个场面我计算了一下,共2分38秒。聪明的看客说自己的老爸打蜂窝前都知道预料天气的,有失手的时候,但也不会象片中那样狼狈。面对此情此景,要从生活真实性上挑毛病,只能误解**艺术。从艺术手段看到思想的表达,从场面之中和情节之外领悟诗的层次,唯有大师才留给观众这样的思考空间,因为大师信任观众。毛主席的毕生精力是让我们吃饱,江主席是让我们吃好,胡主席将要让我们思考。可是有些匠人"艺术家"毕生精力是镜头拍得好让观众跟着情节跑,走马官花打打杀杀严禁随便思考。这恐怕违背"三个代表"。 其实影片中的这个场景是司空见惯的,成年人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最大的戏剧性也不过如此。我们都观察过蚂蚁窝,这个场景就好象一双眼睛在观察蚂蚁窝。倒不是表现手忙脚乱,而是生活如此地真实和如此地平庸,确实叫人感到手足无措。"姐姐"想要走出这个画面,却四脚朝天滑到了,美丽的女孩象征着理想和青春,却这样地弱不禁风。 一相情愿的追求不光发生在充满灵气的姐姐身上,连"脑子有点笨"的哥哥高卫国也有追求。他的理想是"交朋友"。 "我的工作换了五、六个了,连个朋友都交不住" 他竟然还想交女朋友。那个场景着实迷人:哥哥站在木房子一旁,面带憨笑目光迷离,街上散发着夕阳的余辉,一群下班的女工渐渐占满镜头,身后的情侣骑着自行车鱼贯而过。受到了感染,他情窦初开,眼光不错,一下子相中了纺织厂的一枝花——陶美玲。这必将是充满人性关怀的美丽一幕,爱情面前人人平等。看客们当年是否追求过班花?追求过校花?就没有犯过傻?恐怕还不不及"哥哥"的色胆大呢。你是孔雀,也开屏给大家看看? 哥哥的戏份与姐姐旗鼓相当。很多人持"三段论"的观点,认为结构简单明了,通过姐、哥、弟的各自故事来组织全片。我认为全片是统一在一个主题意念之下的完整故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姐姐毫无例外是根主线,哥哥和弟弟由她来贯穿。姐姐与招兵的"初恋情人"街头相遇作为故事结尾,正好前后呼应。 尤其欣赏哥哥"送伞"一段。傻哥哥冒着小雨,迈进校园的月亮门,踱着小碎步,与朗读《荷塘月色》的画外音——"零星点缀着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地打着盹"——构成绝佳的声画关系。从教室出来,又被优雅的歌喉所吸引,驻足女厕所门旁仔细倾听。我没听错的话,厕所的姑娘哼唱的是**《小街》的插曲。《小街》是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后轰动一时的影片。郭凯敏饰演文革时的右派子弟,他到剧团给女友(张喻饰)偷假发被一群人追赶,打成了瞎子,这个悲剧片段的背景音乐是《妈妈留给我一首歌》。傻哥哥听傻了,听入迷了,不知道一次纯正的暴力殴打将要莅临到自己头上。八十年代的伤痕**中的插曲,预示下面发生的事情,倒是有点幽默的成分。不过弟弟将伞尖扎向自己的哥哥的时候,气氛才变得格外沉重。 弟弟的性格在哥哥的故事里就得以表现了。如果说姐姐是孤傲的,哥哥是平和的,那么弟弟则是古怪的。如果说姐姐回归于世俗中的平淡,哥哥回归于世俗中幸福,那么弟弟可用"堕落"于世俗来形容。原本都与俗尘格格不入。但理想是伞,世俗是大地,终有一天人们会降落。和陶美玲一样:昔日人人环绕,如今黄花堆积,借酒浇愁;和征兵帅哥一样:昔日光环四射英姿飒爽,如今落魄街边,嚼着韭菜包子,即使还是一口纯正的北京话。 河南安阳的街头,姐姐卫红笑着看着自己的梦中情人。然后转过身,似乎一切都已经释然。她对弟弟说那是"一个爱着我的人"。镜头跟随弟弟的视线,我们发现帅哥身后一个女人提着一捆卫生纸从商店走出来。仔细一看:她竟然是"胖妹妹"的姐姐!"胖妹妹"的姐姐竟然成了招兵帅哥的妻子! 俗尘中人生竟然是这样!美好的愿望往往成空!人生是被选择的! 公园孔雀开屏这个场面长达4分20秒。孔雀在前景,后景中三家人分别走过。这个场面一镜到底是有难度的。他们说完话离开,然后孔雀开屏,倘若在一个时间段、用一个镜头拍下来,就绝对经典了。这不好安排,只能靠巧合,所以有个很明显的叠化。倒不如把结尾"弟弟"的画外音叙述提到孔雀开屏前面来,镜头再回到公园,最后看到孔雀开屏这个景象。这样既掩饰了那个很拙的叠化,又能延长情绪的长度。放在结尾的话,我猜想顾长卫可能担心这个时候**院的观众已经探头探脑地纷纷离开座位了——呵呵,这是中国观众的通病——不能体会他的深远意境了。
希望采纳
《道 德 与 法 治》之《岁岁花相似之“祸起萧墙”》(20160606)
周卫红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女人,善良、淳朴、贤惠、勤劳,她和丈夫陈大志结婚二十年,一直过着平静的生活。不过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被打破,这一天,周卫红来到乡下给婆婆王玮兰过生日,她意外发现婆婆家里竟然有另外一个女主人陈凤英。陈凤英身边还有一个八岁的儿子冬冬,管王玮兰叫奶奶。冬冬和陈大志小时候长得一模一样,脖子上还 戴 着陈大志家祖传的玉坠。周卫红立刻明白了真相,教师出身的她隐忍了下来,事后找到陈凤英,让陈凤英告诉她事情的前因后果……
在国内的大环境下很多人都觉得结婚是生孩子的前提,因为单亲妈妈很容易就会受到其他人的轻视,而且单亲妈妈的生活将会变得非常的辛苦。国内的社会本身就存在着非常大的压力,很多人在单身的时候只能勉强维持一个人的生活需求。在有了宝宝以后单亲妈妈可能就没办法出门工作了,这个时候不要说挣钱养孩子了,自己的生活都有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很多人都觉得没有结婚就生孩子是非常困难的。
在怀孕的时候没有办法好好工作,在生了宝宝以后也没有办法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所以母子二人的生活就会变得非常差,在这个时候就只能选择寻求父母的帮助了。可是父母在年龄大了的情况下也没办法给女儿太多的支持,因此没有结婚就生孩子确实会导致生活的水准慢慢的下降。所以很多人都表示在生孩子之前一定要结婚,否则一个人养孩子简直是太痛苦了。
而且虽然大家的思想都在慢慢的进步着,可是很多封建的想法依旧没有出现变化。比如很多人都觉得没有结婚就怀孕是一种败坏风俗的表现,甚至还觉得不结婚就生孩子完全就是一种不自爱的行为,所以担心妈妈往往会受到很多人的指责。女孩子的家长也多半都不会允许自己的女儿未婚先育,如果发现了这种问题往往都会劝女孩子将宝宝打掉。
也就是说未婚生子不仅仅只是会受到生活压力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身边人的指责,如果选择了这样的行为的话很容易就会导致家人以及本人都受到抵制。众人看来结婚了以后才能生孩子,结婚了以后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完整的家庭,有了爸爸妈妈的陪伴孩子才能好好的长大,所以大家才会觉得生孩子的前提就是结婚。
我需要的记忆,不是越痛苦越要回忆,而是想拾取当年我错失的快乐时光,用以珍惜我当下用心经营的幸福。
如果当年的小伙伴看见现在的我,一定会吃惊大喊:“天啊!这是你吗?”
当然是我,只不过胖乎乎的圆脸有了尖下巴,说话开始慢条斯理,甚至好长时间在倾听不说一句,是岁月这个坏家伙悄莫悄声夺走了我的能言善辩,赶走了我的纯真与快乐,留下一副成熟的皮囊给我,让我似乎看透人世间的浮华,实则却把记忆牢牢地镌刻在我的回忆里,让我有了沧桑感。
我的快乐,只能打开回忆这扇门,才能从记忆里找到片片碎碎,去弥补缺失的那块净土。
1、能说会道的小女孩
小时候我特能说,尤其是看到哪个小伙伴手里有了我稀罕的东西,说起话来就更灵活,一直到那件东西到了我手里才罢休。而那些东西无非就是在河套里捡的光滑溜圆的小石头,还有当时无论男女都喜爱的子弹壳儿,还有一些好看的水果糖纸,我把忽悠到手的这些小东西都放在一个小纸盒子里。
这个小纸盒还是我从奶奶手底下抢来的。
奶奶喜欢搜集废弃的纸箱子,把这些纸箱子浸泡在一个大盆里,一直把这些纸箱壳子浸泡成纸浆,然后用手挤捏成一个个团子,均匀地烀在模型外面,想做圆圆的笸箩,这个模型就是一个大大的黑陶盆,底朝上放好,把挤捏好的团子均匀抹在陶盆上,从底部开始,沿着两边向下;如果想要一个不深不浅的笸箩,只涂抹到半截即可,浅一点的,在顶端处向下一点点就成。纸泥团子要摸得均匀,厚薄要得当,并且要一样厚薄,否则,做出来的东西不结实也不美观。
把涂抹好的大小陶陶罐罐摆放到太阳底下晒干,取下晒干的坯子,放到一边。买上几张花色纸,用刀裁成上宽下窄的纸条,用调好的面浆糊把这些纸条一个挨着一个贴在坯子上面,各种大小不等的笸箩、小纸缸就这样装扮得漂漂亮亮,成了好看又耐用的家什。
那时闺女出嫁都要带几个这样的笸箩和小纸缸:要用有着牡丹花样的纸糊上,用红纸剪的 双喜字贴在侧面。我结婚时就带着四只这样的纸缸,还有一对四方形的笸箩,是奶奶给我提前就准备好的。
每次奶奶做这些事,我都会跟着她一起做。高兴地捞出盆里浸泡的纸浆,双手紧握一大团挤出多余的水分捏成一团,笑呵呵地对奶奶喊:“看,我又挤出一个饼子!”说完“啪”地烀在陶盆上面,用手拍打拍打,一个小手掌清楚地印在上面。
奶奶带着老花镜抬起眼睛,那眼睛越过镜框看着我,笑呵呵地说道:“嫚嫚学会了做笸箩呦。”
“嘿嘿!”摔完一个,看见奶奶从一个小陶罐上取下一个小笸箩形状的纸胚,身边有裁好的新鲜纸,准备给笸箩贴纸,便扔下手里的东西,去抓彩纸“我要贴纸!要贴纸!”
“哎呦,先把手擦干净了!”奶奶心疼地直喊。每次她用的纸总是缺失那么几张,所以每次都要多买些纸预备给我祸害,这个待遇,在村里我是唯一的。
而那个小纸盒子就是我在奶奶收集众多的纸箱堆里发现的,小巧玲珑,粉红色的外壳,有一个山水图案我记得非常清楚,其它的倒是忘记了,当时我发现宝贝似地抓起它就不松手,也是它个子小,奶奶才给了我。从此我就有了一个百宝盒,顺手忽悠来的稀奇玩意儿都放在里面,后来忘记扔在那个犄角旮旯里了。
我的小伙伴多是弟兄姐妹好几个,我只有一个弟弟,又是家里第一个出生的孩子,母亲结婚三年才有的我,所以受到宠爱是必须的。
给小伙伴说的故事,都是是奶奶晚上睡觉讲给我听的。而讲故事,是我忽悠大法最厉害的招数,谁也招架不住,都会心甘情愿奉上我想要的东西。
我的小伙伴也有聪明的,发现自己喜欢的东西到了我手里,很快反应自己上当。别小看小孩子,我们也讲信用的,心里虽是后悔难过,大多是死咬着牙,也不反悔。只是回到家里,眼泪忍不住,在家长逼问下才道出实情。因为在大人眼里这些小东西是不上眼的玩意儿,所以聪明的家长顶多教育她的孩子,不要跟我来往,免得学坏。还真有听话的孩子,果真离我远远的不跟我玩耍,我也不甚在意,仍然我行我素。
有人开始背地里嚼我的舌根,说这孩子也不知道随了谁的体性,真能忽悠人!说我的父母都是少言寡语的老实人,怎么会有我这么一个能说会道的闺女,说话不仅有条有理,还处处透着大道理!(其实是说我编排的故事),那些六七岁的娃们鼻涕还擦不干净,就喜欢听我讲故事,我也不嫌弃他们鼻子下厚厚的鼻屎,他们只要有我喜欢的东西就成。
长舌妇们的的闲言碎语丝毫没有影响我天然忽悠人的本性,于是有了后来我此生唯一一次跟人打架的光辉记录,直到今天,那个被我欺骗了的男孩子,如今也是快到爷爷辈的人了,还记恨着我对他当年做下的事,对我仍旧不理不睬的。有时回娘家看见他,想上前热情打个招呼,他把脖子一扭,看旁边的粪堆也不看我。这件事说来话长,更是我的一段心酸历史,我得理理情绪慢慢讲
我母亲整日里上不完的工,干不完的家务活,根本没时间带我跟弟弟两个人,于是奶奶白天黑夜带着听话的我,弟弟小,白天由奶奶带着,晚上跟着母亲睡。
夜晚,昏暗的煤油灯光把母亲给全家人缝补衣衫的影子映照在窗户纸上,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是在一个月圆的夜晚,我被奶奶讲的小神嫚故事,弄得兴奋又害怕,多喝了几口水,于是半夜爬起来上茅厕。回来时便看见窗户上母亲飞针走线的影子。这个影子深深镌刻在我的记忆里。
外婆没了之后,外公和三个舅舅的衣服,都是母亲负责洗洗缝缝,所以即便农闲,母亲也不能像别的女人那样安心编制地毯,绣麻布花之类的手工活,那可是额外挣工分的,母亲却因为这些不能挣一分。
寒冬腊月,河水结冰,母亲每日要拿着斧头砸开冰窟窿洗衣服,一洗就是半天,一双手的关节落下类风湿的病症,如今十个指关节弯曲变形得很厉害。
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能在地上画白色杠杠的滑石,也不知道那些伙伴在哪里找到的,他们都很宝贵的收着,我的忽悠大法第一次失去了作用。我用损失一块白色小石子的代价,探听到他们找滑石的地方。
我在一处废弃的窑洞旁边捡到几个还没有我指甲大的小滑石,可是跟人家真正的相比,我捡来的很明显是假的!
很快我盯上了李庆手里一块有我手掌大的那块滑石 ,谁让他在我面前显摆地划来划去,地上的白色杠杠画得清楚又粗壮。我羡慕极了,央求他敲下一小块给我,这家伙死活不肯听我的好话。
“就这么一小块!”我食指和拇指圈了一个小圆圈给他看,意思是给我这么一丁点就行。
“锤子一敲打,滑石就裂开很多片。”他很聪明。
“那就正好呗,多分给我几块,你也有许多块不是?”我继续游说。说了半天他仍然不上当,这可愁死我了,还从来没有这么失败过。
那天晚饭我少吃了半碗豇豆汤,母亲问我怎么不吃,奶奶说,她本来就不愿喝豇豆汤,说着便下炕去土灶上生火,用大铁勺燎了一个大鸭蛋,还加了一点猪大油,我跟弟弟分着吃了。直到现在,我仍然想着那晚的煎鸭蛋味道,独特的香味,是现代锅灶煎不出来的味道。就在那个吃鸭蛋的晚上,我想到了得到李庆手里化石的办法。
这个插曲让我一点不认同别的小伙伴为躲避考试得零分不敢吃鸭蛋,理由是零蛋的别名就叫鸭蛋。可是我不认同的理由是,正是吃了奶奶给我的煎鸭蛋,我才变得聪明能想出一个这么好的办法。
我父亲有一个装工具的木头箱子,摆放在正屋炕对面的桌子下。
子弹壳儿是当时孩子们心中的神圣之物,它使当年所有人的英雄情结大大爆满,是射向坏蛋的利器象征。
为了得到滑石,我撒了一个谎,说那个木箱里有满满的一箱子弹壳,是我爸当兵时攒的。我用十个子弹壳儿换他的滑石,这次他痛快答应。于是接下来就有了李庆雷打不动到我家的奇怪事。
“你又来晚了,我爸早走了。”每次我都会无奈对李庆说同样的话,此时,装在布兜里的滑石我已经玩了几天。而他总是很有耐心的继续来我家蹲点,寻找我爸开箱的机会。
纸终究包不住火,当李庆发现我欺骗了他,瞪着发红的眼睛跟我拼命的时候,我是真的怂了,挨了他几拳后,我才真的发狠开始跟他扭打在一起。
他是第一个受我欺骗,且受骗时间还很长的小伙伴,当然,自那天我们狠狠打了一架后,我的伙伴里再也没有了一个叫李庆的人。而我悄悄地把小纸盒里的东西给那些小伙伴还回去,放在他们家大门口,至于看没看见,我不知道,反正自打过架之后,我是再也没有喜欢上别人的东西,即便喜欢也会在心里默默羡慕着,没有像以前那样付诸行动去索取 。
因为我的母亲知道整个事件的原委后,狠狠揍了我一顿,我还记得当时她眼里含泪,手里拿着鸡毛掸子抽我的屁股,我硬是没吐口说一句我不敢了的怂话,还是奶奶在一边看得心疼把我从母亲的魔爪下救出来。
有些东西在心底逐渐生长扎根,有些东西永远失去只能靠记忆索取一些温馨。母亲用鸡毛掸子给我上了人生第一堂课——不要贪欲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我牢牢记在心里,至今没忘。而那个能说会道的小女孩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得沉默寡言。
2、记忆挺会骗人的
我觉得我人生的记忆开始于一双粉红色的塑料凉鞋,具体什么样子不记得,脑海里只留下那是粉红色的模糊印象,之所以有印象全是来自母亲温暖的怀抱。
寒冬腊月是农闲时间,又是预备过大年的秧歌最好的排练时间,秧歌队熟练场地,要在村里穿街走巷,也是农村人打发冬季寂寞的最好娱乐。
当时我大概三四岁吧,母亲要抱着我出门看秧歌,我非要穿着夏天的那双粉红塑料鞋上街。
外面天空正飘着零星雪花,天冷极了。见我哭着不穿不罢休,母亲无奈只好给我穿上凉鞋,可是因为我要赤脚穿,母亲以丢下我在家为要挟,迫使我只好答应套上棉袜子,身上披着带着虎头帽的斗篷。母亲把我仔细地包裹严实急匆匆出门看秧歌,锣鼓声已经到了家门口。
长大后我问母亲,“那双小凉鞋最后哪里去了?”母亲想了想说不知道。虽然我每年都会有新的塑料凉鞋,可是能记住的只有粉红塑料凉鞋,就连最今几年的夏天凉鞋加起来也不如来自童年的这双,因为它深深刻在我的记忆里,岁月让它越来越清晰,却把后来的一切东西给模糊掉。
母亲说我是个很特别的小孩,看**、看戏能从头看到尾,一点儿不睡觉,别的孩子都是睡得死沉沉的被父母抱回家。睡着的孩子不如清醒的孩子抱着松快,试想本来看**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看完之后母亲要抱着睡得死沉死沉的孩子往家走该有多累,而那时做父亲的一般都不会伸手主动帮助抱孩子,抱孩子都是做母亲的事。
出门到邻村看**,大人们都愿意带着我这样的孩子出门看**,不愿带容易睡着的孩子。有时听到广播大队院子放**,爱睡觉的孩子都会被母亲们逼着白天睡上一觉,这样晚上就不会容易睡过去。而我从来不用被母亲拘禁在家睡觉,白天照旧爬坟头抢山头做大王,玩得满头大汗,夜晚不眨眼看**到完场。
我比别的孩子幸福的是冬天我有一件保暖用的虎头斗篷,披在身上,戴着边缘毛茸茸的帽子,包裹严实,被母亲抱在怀里看戏、看**,这些我都莫名记得很清楚,问母亲我当时有多大,母亲说那时我三岁。
“三岁?我三岁就记事了?”我不可思议。母亲笑着说道:“你刚出生,你外婆看你精气神儿很充足,担心你养不活,要不是政策不允许,怕是要到庙里求来平安符给你带着,就这样,你外婆还是偷偷找人给你打了一把银锁,希望保你平安。”
这把银锁我至今保存完好,准备留着给我的女儿做念想。外婆在我三岁时就去世,可惜我记得那双粉红凉鞋,记得看戏看**,却把外婆的影子留在模糊的意识里,提起她,只有来自血脉的熟悉感,还有这把小银锁,其他的,却是再也记不得半分。
3、杨山大伯的狗眼丢了
杨山大伯,是我小时候唯一害怕的人。因为在我小时候,他老是跟我作对,漫山野岭追赶我,当时我都怀疑他这是把我当成敌对方来追赶,那个猛呦,幸亏我当时拿着一个破篓子,即便被他没收归公,母亲也不会因为一个破篓子揍我屁股。
这个上过战场打过仗的老军人,他好胳膊好腿回到家,就是没了一只眼睛。大人们的话我不相信,杨山大伯的两只眼睛明明好好的,怎么会少了一只?除了左边那只不会眨眼皮子,其他的没有什么不同。
那个年代提倡集体主义,一切为公,个人不能侵害集体利益。但是村里的小孩子们是没有这个觉悟的,尤其是我。
我们结伴成群,分散在村里各个地方寻找能吃的东西,春末夏初,庄稼地里的鲜嫩豌豆角,连带着外壳吃在嘴里都甜丝丝的;偷偷拿着火柴点燃一把柴火,烧麦粒吃,还可以搓着麦粒生吃。
而杨山大伯则是带着几个跟他差不多岁数的老头,对我们这些顽劣孩子严防死守,但是怎么也避免不了集体财产每日都要损失一丢丢。有那倒霉孩子被当场抓住,得,他的爹娘会有一段时间之内抬不起头。不过这类事件多了,也就没有大人太在意集体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了,相反普遍认为,反正孩子吃了能把他咋地?还赚个肚子饱饱的。于是有的孩子本来很老实,在家长有意无意的怂恿下也加入到我们这个队伍。
杨山大伯看着越来越无法无天的孩子们,只能让大队长增派巡逻的人员。于是很不凑巧,有一次偷掰玉米棒子,被我的亲大爷给逮住了,被逮住的还有跟我一起的两个小伙伴。我见是自家人,亲热地直喊:“大爷爷!”
大爷爷把我们掰下的玉米棒子收缴在一起,装在他不知道没收谁的麻袋里。巡逻队的这几个老头权力很大,发现谁在偷或是正在偷集体的东西时候,一定会收缴他手里一切东西,包括这个小偷的私人物品,一切充公。用杨山大伯的话说,不动动筋骨,长不了记性。
毕竟有一家人这层关系,最终大爷爷并没有没收我们的篓子,我们几个高兴地正要跑开,又被大爷爷喊住:“卫红,你们几个不要跟人说这事!”我们使劲点头表示不跟人讲的决心。我们都是讲信用的,果真对谁都没有提,再说,被巡逻队捉住多丢人,谁也不会拿自己的尊严给人当笑话糟践。当时我特骄傲的,得意地对两个小伙伴说:“还是我大爷爷好。”
他们猛点头,因为激动,说不出话。
不过“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这句话很快灵验到我身上。
一次我们五六个人被果园里熟透的水密桃引诱得直流口水,便聚到一起商议怎么穿过荆棘屏障到里面去。
实在是果园里的桃子太引诱人了,想不犯罪都不行,看,不光小孩子来,就连几个半大小子都偷摸着上来了。第一次合作,我们都很兴奋。找到一棵桃树,对着树枝上的桃子上下其手不亦乐乎。
“住手!”仿佛响了一个炸雷,杨山大伯犹如战神从天而降落在我们当中。还等什么,赶紧跑啊!
等我反应过来,已经落在最后,我舍不得手里的桃子,拿着紧跟前面的小伙伴跑,杨山大伯在后面追赶。我不光手里拿着桃子,裤布袋里还一边一个装着大桃子,有了累赘,就跑不开,加上杨山大伯人高马大,很快就要被揪住袄领子了,我的脖颈都能感觉到他手掌的温度。
正考虑要不要扔掉桃子来个轻装上阵使劲儿跑,后面传来杨山大伯的喊声:“快停住,停下来!”
我心善,头也不回关心问道:“干嘛要停下?才不!”强忍着回头的冲动继续跑。
前面的小伙伴回头还使眼色催我:“赶紧跑!别信他!”
好吧,继续跑,后面杨山大伯有点急了,大声喊:“别再跑了!回来帮我找找眼睛!找到眼睛,你们摘得桃子可以拿走!”
大伯他这么一说,我立马停住转身,除了最前头的几个半大小子哈哈大笑着跑远了,我们几个小的老老实实回来帮着杨山大伯找眼睛,眼睛怎么会掉在地上,还要人帮忙寻找?实在是好奇极了。
我们叽叽喳喳向后走过了五六棵桃树,终于在一株开着**花朵的植物旁边,找到了一颗晶莹剔透有黑有白两种颜色珠子——杨山大伯的眼睛。这珠子还真的像眼珠子!我们裂开嘴巴及其满足地笑了。
接着在我们吃惊地张大嘴巴观看下,杨山大伯不慌不忙在袖口上擦了擦珠子,掀开眼皮把珠子放进眼眶里,原来如此!大伯瞬间又成了一个双目炯炯有神的老汉,好奇心得到满足,我们个个又成了缩头小鹌鹑。
杨山大伯 果然讲信用,我们几个正大光明地带走了偷摘的桃子。后来据我母亲说,杨山大伯掏钱给了大队说是他买的桃子给几个孩子吃,关于那几个逃走的半大小子,他们的父母都被大队罚了不少的公分,他们挨了家长一顿好揍。
很快关于杨山大伯丢掉眼睛的事传遍了全村,都说上级给他安装的是狗眼,我分辨说不是狗眼,是一个像眼睛的水晶,任我说破嘴皮子他们也不相信,硬说那是狗眼,几个女人还狠狠地咬牙把狗眼说得挺重,他们的儿子就是那几个半大小子里的。
我呢,从此后有了集体观念,再也不带着小伙伴去祸害庄稼,而是规矩地背着小书包到学校读书了。
后记:
都说幸福的童年治愈人生,不幸的童年一生被治愈。我的童年无疑是幸福的,许多事一下子被记忆勾起,而这一下子说不完写不完,让我深深遗憾,愚钝的我无法进一步深刻描绘出那个年代的风土人情,只能偶尔想起一点,记下一点,希望点点滴滴的片片碎碎,能够组合出一副比较完整的思念画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