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马上要抗日英雄事迹!

急急急!马上要抗日英雄事迹!,第1张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50多年了,但是,他的英雄事迹和献身精神将永远鼓舞和激励我们,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为了纪念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为了学习和发扬王二小的革命精神,我给大家讲几个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生在苦难中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于1928年出生在河北省沫源县上庄村,他英勇牺牲是在1941年9月16日,牺牲时年仅13岁。

1939年9月的一天,王二小和几个小伙伴正在山上放牛,忽听远处传来枪炮声。他们看到一些逃难的老百姓,推着小车,背着包袱,搀扶着老人,有的妇女还抱着孩子,由北向南走进了上庄。这是怎么回事呢?

王二小把牛托付给铁旦,和几个小伙伴跑进了村子。只听一个中年难民嚷道:“日本鬼子从张家口往这边打来了,你们怎么不跑啊?”

王二小一听日本鬼子来了,急急忙忙跑回家里。

王二小的家是什么样呢?

原来,他们家不是本村的人,因为穷只得住在庄北一个破奶奶庙里。奶奶菩萨早就拆掉了,屋里只有一个破土炕和一张破桌子,几口缸里有点儿杂粮。

二小慌慌张张跑进破庙,一进屋就说:“爹,娘!日本鬼子打过来了,快跑吧!”

二小爹有病,正躺在炕上呻吟着,娘说:“你爹病成这样,往哪儿跑啊!”爹说:“还不快放牛去,丢了人家的牛,赔得起吗?”

日本鬼子真的打到上庄来了。

这天,天刚蒙蒙亮,日本鬼子一个中队开到了上庄村北头,中队长桥本拿望远镜朝村里瞅了一会儿,就下令开枪开炮。村里一下子像开了锅,子弹、炮弹一起飞进了村。好多房屋被炸塌了,着起了火,哭声四起。

二小爹正躺在炕上不住地呻吟,二小的哥哥王石头和二小俩钻到了破桌子底下。一颗炮弹打来落到破庙的房顶上,掀掉了大半个屋顶。房梁坍了下来,正好砸在二小爹身上,二小娘也被埋在了土里。二小和哥哥从桌子底下爬出来一看,爹已经断了气,赶紧把娘从乱士石里救了出来。

二小爹被砸死了,全家人痛哭流涕。好心的邻居齐存礼听到王家的哭声跑了过来,也难过他说:“别哭了!小日本真狠,不让老百姓活了。”他知道二小家里穷,又说:“俺家老爷子有一口棺材,先给你爹用吧!”

齐存礼和王石头把棺材抬了过来,在奶奶庙后面挖了一个长方形的坑,把二小爹入殓,埋葬了。

二小爹被日本鬼子害死了,二小的哥哥王石头又被抓去修炮楼。

这天一大早,村长冯进财和日本鬼子中队长桥本在村子里抓劳工。村里的人都恨冯进财,不叫他村长,叫他塌鼻子。塌鼻子村长把桥本领到奶奶庙前。

桥本拍了拍王石头的肩膀,说:“你的。。。身体。。。好好的。。。修炮楼去!”说着,两个日本鬼子就把王石头捆了去。

塌鼻子村长让两个村丁把二小家的粮食又抢走了。还把二小家的一根木头也搬上了车。王石头被抓去修炮楼,每天背石头,运木料,修路,砌墙,没有吃的,累死累活地拼着命干。

二小妈生着病,心里惦着石头:干那么重的活,不吃东西哪成啊!可是,家里没有粮食,只得熬了一罐稀粥,罐口上扣了一个粗碗,里面放了一点儿小葱和咸菜,让二小给哥哥送去。二小提着粥罐,来到修炮楼的工地。四面拉着铁丝网,20多个日本鬼子端着枪,手拿皮鞭。

二小找了半天,才看见哥哥和八、九个青年农民,每人背着一块长方形的石头,低着头,弯着腰,一步一步艰难地向炮楼走去。他们汗流满面,汗水湿透了衣衫。日本鬼子发现谁走得慢,就上去用皮鞭子狠狠地抽打。一个日本鬼子朝王石头肩上使劲抽了一鞭子。王石头一个趔趄没有站稳,石头掉在了地上。鬼子小队长又往石头身上狠抽了十几鞭子,还用脚踢他。王石头用力从地上爬起来,心中怒火燃烧。心想:你这个小日本这么狠,今天也让你看看中国人的厉害。说时迟,那时快,王石头突然从地上搬起一块大石头,走到鬼子小队长身后,猛地朝他的头上砸去。鬼子小队长倒在地上见阎王去了。

王石头此时像一头猛牛,大声喊道:“乡亲们!咱们不给鬼子干了,快跑啊!”

王二小躲在一棵大树后面,看见哥哥朝对面山上跑去,日本兵开枪打死了好几个人。

日本兵把好多民工又抓了回来,继续修炮楼,二小也被抓了去。日本鬼子对民工看管的更严了。

这一天晚上收了工,二小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他走到工地北头靠铁丝网的地方坐下来,把罐口上的粗碗拿下来,端起罐子喝玉米粥,就着小葱和咸菜。一天没吃东西了,很快粥喝得差不多了,二小发现罐底还有7个鸟蛋。这是妈妈专门给他拿来的,妈妈一个也没留。

二小吃了一个鸟蛋,真香啊!他忽然想起,家里什么吃的也没有了,妈妈什么也不吃,怎么行呢?想到这儿,二小下决心要逃回家去看看妈妈。

二小一直没有睡,他在仔细观察着工地上的动静。一弯明月升到了半空,繁星满天。民工们劳累了一天,都东倒西歪地倚着石头睡着了。十几个日本鬼子和伪军背着枪,打着手电在工地上巡逻,一个鬼子还牵着一条狼狗。

二小发现鬼子和伪军巡逻有一定的路线,从工地的一头到另一头来回走,走一趟至少有五、六分钟。这不是一个空挡吗?

二小趁着鬼子和伪军走远了,用一根木棍把铁丝网撑开,把身子缩成一条扁鱼似的钻了过去。

巡逻的鬼子发现有动静,立刻打开手电,军犬也奔了过来。敌人开枪了,军犬狂叫着。二小仗着路熟,钻过铁丝网,接连翻了几个跟斗,滚到了山坡下,抄小路跑回了奶奶庙。

屋里漆黑,一点地动静也没有。二小摸了半天,好不容易找到了火柴,把小豆油灯点着一看,他惊呆了。他看到娘一动不动地躺在炕上,双眼紧闭着,用手一摸娘的头和手,冰凉冰凉,不由得痛哭起来。娘是活活饿死的啊!

爹被日本鬼子害死了,哥哥被日本鬼子逼得逃跑了,妈妈又被活活饿死了。二小的心里对日本鬼子充满了仇恨。他默默地想,这深化大恨一定要报!

奔向解放区

王二小从敌人修炮楼的工地上跑出来以后,鬼子到处抓他。二小在上庄呆不下去了,怎么办?

齐存礼叔叔说:“从咱们这儿往南一百多里地,是八路军的巩固区,你去找八路军吧!”二小想到他娘刚去世,为难地说:“俺娘。。。。”话没说完,齐存礼就说:“你娘的后事,俺帮你办。”

齐叔叔的儿子铁旦把一小袋贴饼子放在二小的手上,说:“二小哥,这点儿干粮,你路上吃吧!路远,多小心。。。。。。”说着,眼泪流了下来。

王二小向娘磕了一个头,走出了家门。

二小走在狼别沟里,天黑漆漆的,路上净是大大小小的石头,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在地。起风了,又下雨了。二小摔倒,又爬起来,他找来一根树枝拄着。走着走着,二小听到了狼的嚎叫声,两条恶狼紧紧地追着他。他想起爹的话,看见狼不能跑,你跑他就追,你蹲下来拿块石头,狼就不敢过来了。想到这儿,二小蹲下拾起两块石头扔向了狼,狼果然跑掉了。

王二小在漆黑的山路上跌跌撞撞地走着,忽然觉得肚子饿了。他掏出一个贴饼子,一边走一边吃着,肚子好受多了。这时候,日本鬼子的巡逻队过来了。5辆摩托车,“轰隆隆”的响声越来越大,车上还架着机枪,闪亮着车灯。二小赶紧躲到一个山洞里。

山洞里冷飕飕的,还滴着水,二小想睡也没法睡,只好来回蹦达暖暖身子。天亮了,二小不敢在大路上走,等到天黑才继续赶路。秋雨又下了起来,秋风一阵阵刮着,二小顶风冒雨,咬着嘴唇向前走。他心里恨透了日本鬼子。

走着走着,他远远看见不远处的一个山头上亮着灯光,前边有人家。他已经非常疲乏了,但是灯光又给了他希望。他奔着亮光,艰难地来到一座茅屋旁,轻轻地敲了几下门。没有动静,二小耐心地站在门外。过了一会儿,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开开了门,吃惊地说:“哎哟,孩子,你咋弄成这个样子?”

二小难过地说:“爷爷,我是上庄人,爹娘都被鬼子害死了,哥哥被抓去修炮楼也不知跑哪儿去了,鬼子还要抓俺,俺没处。。。。。。”

老人赶紧把二小拉进屋,说:“快脱了衣服洗一洗吧!”

屋里收拾得挺干净,墙上挂着一支猎枪,还有兔皮、狼皮、狐皮。老人看样子是一位猎人。

二小洗完澡,换上干衣服,挺舒服。这时候,天快亮了,老人端来了热粥、窝窝头。吃完了饭,老人问二小:“孩子,你叫啥名字?要上哪儿去啊?”

二小说:“俺叫王二小。俺要去找八路军,为俺爹娘报仇!”

老人说:“找八路军,还有一百多里地哪!先睡一觉,天黑再走!”

王二小美美睡了一大觉,直到天黑。

二小要上路了,老人拿出一些窝头、兔肉,让二小路上吃。二小心里感到暖融融的,说:“老爷爷,谢谢您了!”

老人笑了笑,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俺儿子也是八路军。日后,你打鬼子立了功,俺老汉还要给你庆功呢!”

二小背上包袱,在夜色中上路了。

一路上刮着风,还下着雨,二小也看不清路,不知摔了多少跟头,浑身是泥,两腿无力他感冒发烧了。一不小心踩着一块石块,摔倒在地上,再也没力气爬起来了。二小己经来到了狼牙口村的街上,都半夜了。

狼牙口村的农会主任高林山开完会回家,发现街边躺着一个孩子,已经昏迷不醒了。他赶紧把孩子抱回家,让妻子去熬了一碗姜糖水。高林山给二小脱下湿衣服,替他洗了身子,换上干衣服。妻子端来了姜糖水,二小咕通通就喝了,瞪着眼睛问:“这是什么地方啊?”高林山告诉二小:“这里是二区南马庄乡狼牙口村。你淋雨晕倒在街上,俺把你抱回来,可醒过来了。孩子,你叫啥名儿,从哪儿来啊?”

二小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眼泪也流了下来。过了一会儿,二小才说:“俺家在六区上庄。鬼子打死俺爹,饿死俺娘,抓走俺哥,又要抓俺。。。。。。”二小难过得说不下去了。

高林山安慰二小说:“孩子,你别愁,这里是巩固区,俺们农会会照顾你。你在上庄干些啥营生啊?”

二小回答说:“俺给地主放牛。”

高林山说:“那好,俺家有牛,村里还有六、七户有牛,你就放牛吧。”

从此,二小就为这六、七户人家放牛。轮流在各家吃饭睡觉。二小放牛挺认真,大家对他也挺好,还送他衣服、鞋袜。

参加儿童团

一晃,王二小在狼牙口村已经好几个月了,生活得很好。这里和上庄不一样,上庄是敌占区,这里是八路军的巩固区。特别是,这里不仅有八路军、民兵队,还有儿童团。

这天,天快黑了。王二小放牛回村,看见村边大槐树下,儿童团长雷娃正在领着儿童团员练操。儿童团员们个个精神抖擞,有的戴着八路军军帽,有的用木棍或秫秸杆当枪,有的腰里还扎着一条;旧皮带。他们还高声唱着《儿童团团歌》:

我们是儿童团员,

我们为抗日站岗。

手握着红楼枪呀,

哪怕那个风雨狂。

你要想过路么?

请你拿出路条!

二小听着听着,心里不觉有点地难受。人家儿童团员多神气呀,自己来了几个月了,就整天放牛。。。。。。

回到高主任家里,二小还是闷闷不乐。高林山看二小这样,就问:“二小,有啥不高兴的事呀,嘴巴撅得比天高?”

二小低着头不言语,过了一会儿,他对高主任说出了自己的心事:“村里的娃娃们都参加了儿童团,就俺不是!”

高林山一听笑了起来,说:“我当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呢,这好办,你写一个加入儿童团的申请不就行了?可有一样,参加了儿童团可要积极的干!”

二小在高主任的帮助下,很快写了一份参加儿童团的申请。

二小真的成了一名儿童团员,甭提多高兴了。在儿童团里,二小比谁都干得积极。除了站岗查路条,二小做了不少事。

骑兵连的战士接到命令到下壶关打鬼子去了。这一天,高林山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一脸愁云。二小见了,忙问:“大伯,你有啥心事啊?”

高林山说:“部队走了两三天了,可是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听不到枪炮声。他们带的干粮不多,你说急人不急人!”

二小听了也说:“他们的马草也不多。”

两个人都动起了脑子。二小灵机一动,说:“大伯,俺们现在就发动大伙准备口粮、军草,后半晌就给部队送去。我这就跟雷娃说一声儿,发动儿童团员上山去割马草。”

高林山听了直点头,心想,这孩子还真有点子。

全村人都忙着生火,烙贴饼子。20多个儿童团员都到村北的山上割马草去了。

二小挥着镰刀,数他割得快。你看,他把小布衫也脱了,只剩下红肚兜,光着膀子,弯着腰,手快如飞。他还挺有心眼,准备了两把镰刀,磨得光光的换着使。二小割满了两筐青草,又帮着别的女孩子割,还不到晌午,儿童团员们就完成了任务。

吃完晌午饭,民兵和儿童团员们就出发了。每个儿童团员都背着两筐草,天气又热起来,脸上直冒汗,可没有一个人喊累。

在下壶关的山头上,骑兵连吴连长首先从望远镜里看到老乡们和儿童团的送粮送草队伍。他骑着战马飞快迎过来,拉着高林山的手说:“谢谢你们,你们来得太好了!”他又转过身来对儿童团员们说:“你们立了一大功。咱们的军马没有草吃就不能打仗,你们的草送的真及时,谢谢你们了!”

儿童团员听了吴连长的话都非常高兴,这草没白割,挨点儿累也值了。

战斗很快打响了,骑兵连消灭了鬼子的一个中队,缴获了不少枪支弹药。

日本鬼子不甘心在下壶关的失败。他们打听到我们的骑兵接受了新的任务,转移到别的地方作战去了,就由日本鬼子的中队长佐佐木带着一个小队日本鬼子和一排伪军来袭击狼牙口村。

佐佐木一伙来到狼牙口村,却发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圈里猪也没有,村子里静悄悄的。佐佐木发火了,问道:“八路的没有。。。。。。老百姓、牲口。。。。。。统统的哪里去了?”

翻译官报告说:“老百姓都跑了,牲口、粮食全坚壁起来了。”

佐佐木举起战刀,下令:“搜!给我搜!”

日本鬼子到山沟里搜,也不见人影。过了一会儿,伪军排长来报告:“太君,烨树沟里发现了几十个老百姓!”

佐佐木的小眼睛一转,大叫道:“把他们。。。。。。统统的。。。。。。包围起来!”

群众被包围了起来,山头上架起了机枪。

鬼子中队长佐佐木站在岩坡上开始训话了,叽里呱拉不知说的什么。翻译官说:“太君说了,你们不要怕,只要说出八路军在哪儿,粮食、弹药藏在哪儿,就没事儿。”

没有一个人说话,山谷里静静的。佐佐木气得脸像猪肝,大声吼道:“快说!再不说。。。。。。统统的。。。。。。死啦死啦的。。。。。。。”

半天,还是没人说话。佐佐木冲下岩石坡,抓住一个青年农民的衣襟,毗牙咧嘴地说:“你的快说。。。。。。八路军在哪儿?粮食藏在哪儿?”

那个青年农民“哇哇”地叫着,佐佐木使劲地打他、踢他,他叫得更凶,还是说不出话来。

高林山对佐佐木说:“他是个哑巴,不会说话。”

佐佐木一把抓住了高林山吼道:“他是哑巴。。。。。。你的会说。。。。。。八路军在哪儿。。。。。。粮食藏在哪儿?”

高林山不慌不忙地说:“俺是个老百姓,俺不知道。”

翻译官帮腔说:“快说吧!不然劈了你!”

佐佐木气急了,举起军刀就要劈过去。

就在这紧急的时刻,王二小挺身站了出来。他想,高大伯是农会主席,是他把自己抱回家里,是他们一家无微不至地关心自己,他不能死啊!

佐佐木收起了军刀,向二小问道:“你的小孩。。。。。。你的。。。。。。怎么知道。。。。。”

二小沉着地说:“我天天在山上放牛,我怎么不知道!”

佐佐木狡猾地说:“你的。。。。。。小孩。。。。。。不骗人。。。。。。”

在鬼子威逼下,王二小只好走在前面带路。两个伪军在后面紧跟着他。

王二小东走西转,把鬼子兵领进了深山沟。远远的看见前面有一个山洞,二小指着说:“太君!你看,就是那个洞!八路军的伤员、粮食就藏在那儿!”

佐佐木逼着二小:“你先。。。。。。进山洞。。。。。。”

二小急忙钻进了山洞。鬼子们慢吞吞地跟着。山洞里的路二小很熟,他像一只小兔子,连走带蹦,把鬼子落在后面。左拐右拐,二小来到一个叫猫儿洞的地方,把身子缩成一条扁鱼似的钻了过去,气得佐佐木直跳,骂道:“中国小孩。。。。。。狡猾。。。。。。”说着,掏出手枪朝洞里开了几枪。

二小早就钻出洞,飞也似的跑到烨树沟,大声对高主任和乡亲们喊道:“赶紧钻到洞子里,鬼子要来了!”

乡亲们安全转移,骑兵连把鬼子和伪军包围起来。

乡亲们把二小围了起来,高林山抱起了二小,大家都夸二小机智勇敢。高主任说:“孩子,是你救了俺,救了乡亲们!”村妇救会曹主任也搂着二小说:“是你用调虎离山计救了乡亲们,多聪明的一个孩子!只想着大伙儿,就没想到自己的危险。”

王二小参加儿童团以后,经受了锻炼,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他在迅速、茁壮地成长!

血染南河滩

九月十六这一天,太阳快要落山了,二小甩着鞭子赶着牛要回家了。忽然呼隆一声响,二小一看,是鬼子兵踩响了南河滩上的石雷。

有40多个鬼子来抢粮食和弹药,还要消灭八路军的伤员。他们来到南河滩上,大摇大摆,还边走边观景。

鬼子要去狼牙口村,那里藏着粮食、枪支和弹药,还有八路军的伤员。

走着走着,一座山挡住了鬼子的去路。鬼子中队长高崎用望远镜看了半天,也闹不清前边的路应该怎么走,他们面前有3条路,走哪一条呢?

中队长高崎急得直冒汗,把大个子军曹喊来命令说:“这里有3条路,你去看看定哪一条?”鬼子们停下来,有的去河边洗手、洗脸,有的去喝水。高崎发火了:“不准洗手洗脸,快归队。。。。。”

大个子军曹跑回来向高崎报告:“中队长!路不好找,在那边山上有一个小孩。”

高崎大声喊道:“快抓来!”

二小被军曹拽着来到高崎面前。

高崎问道:“小孩!你的。。。。。。什么的干活?”

二小答道:“俺是放牛的!”

高崎又问道:“小孩。。。。。。八路的。。。。。。在哪里?”

二小说:“俺不知道。”说完就要走。高崎一把抓住他:“你的。。。。。。不要怕。说出来。。。。。。八路在哪儿。。。。。。给你金票。”

二小半天不言语,军曹上来吼道:“小孩。。。。。。不说。。。。。。死拉死拉的!”

二小一看,不给带路不行了。心想,也好,俺们的队伍在崖口两边的山头上埋伏着呢,我路又熟,把鬼子带进。。。。。。,想到这儿,二小装作害怕的样子说:“太君!俺想起来了,晌午的时候,有不少八路军开到南马庄去啦!”

恶狠狠的军曹举起拳头,两个小眼珠滴溜溜转,吓唬二小:“小孩。。。。。。你不要。。。。。。撒谎!”

二小生气地说:“反正俺看见了,信不信由你!”

高崎看天快黑了,急着说:“小孩。。。。。。你的。。。。。。带路!”

二小领着鬼子兵在沙滩地上向西走去。

河滩上有好多大大小小的石头。几个鬼子踩在石头上,都摔倒在地上,哇啦哇啦叫道:“小孩。。。。。。你带的。。。。。。什么路?”

二小撅着嘴也大声喊道:“这圪塔就是这号路!”

二小领着鬼子兵绕过河滩向南走去。河的东面是石岭子山,西边是香炉山。两座山都有几十丈高,在这两座山岭上埋伏着我们的骑兵连,一排在西边香炉山上,二排在东边石岭子山上。

鬼子兵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山沟。这时,石岭子山上的八路军骑兵连的战土开了枪,子弹嗖嗖地射向敌人,七、八个鬼子应声倒地,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鬼子见左边有八路,又朝石岭子崖下躲避,右边香炉山上的八路军正好打个正着。鬼子兵成堆地倒下,鬼哭狼嚎地叫了起来。鬼子兵朝两边山上开枪,可是射程打不到,白费子弹,一个高个子鬼子兵朝崖上扔手榴弹,可是,手榴弹碰到崖边又呼拉拉掉了下来,在鬼子堆里爆炸了。

鬼子中队长高崎气急败坏,连叫“上当,上当”。他一眼看见,王二小这时飞快地向西跑去,便拼命地追了上去。他掏出手枪朝二小射了过去,二小背中枪弹倒在南河滩上。军曹也跑了过来,用刺刀猛刺二小的胸膛,又把二小用枪尖高高地挑起来,摔在大石头上。我们13岁的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他的鲜血染红了大石头。

1941年农历九月十六,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在南河滩,八路军和老乡得到了安全。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后,他的英雄事迹传遍了解放区的每一个村庄,感动着每一个老乡。当时在晋察冀边区工作的文艺战士方冰和劫夫知道了王二小的事迹也感动万分,他们立即进行创作,仅仅用了半天时间就写出了著名的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歌唱二小放牛郎》用叙事的手法生动地介绍了王二小的英雄事迹,充满无比崇敬与深

切缅怀的真挚感情,不仅使人听了无比悲痛,而且激励斗志,催人向前。

今天,我给大家讲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最后,我想把《歌唱二小放牛郎》唱一遍。我不会唱歌,用歌声来缅怀英雄,同时表达我们继承和学习英雄革命精神的决心。

歌唱二小放牛郎(歌词)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孩子却不知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掩护着几千老乡。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敌人快要走到山口,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

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四下里乒乒乓乓响起了枪炮,敌人才知道受了骗。

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我们那十三岁的王二小,可怜他死得这样惨。

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间,他的脸上还含着笑,他的血染红蓝蓝的天。

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它把这动人的故事传扬,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连云港四大民俗(婚嫁篇) 戳锅腔祈婚和放船求偶民间不分男女,12岁时无人作媒提亲订婚,家长们就开始紧张,要灶爷和腊月30日接灶爷晚上,男孩用烧火叉向锅塘内捣动,边捣边说:“戳锅腔捣锅洞,今年婚姻动,说个花媳妇,灶老爷面前多上供”,连说七遍。女孩害羞,由母亲代劳,与男孩说的内容相同,只是加上祈婚人的名字,改花媳妇为小女婿。居山临海的渔村大龄女孩用梭蟹背壳或大乌贼背骨作船体,用鱼骨贝壳等制作成精巧桅杆、顺风旗、仙鹤 、蟠龙等,装饰在船上作为信物。每年三月三早晨,女孩们拿自己的小船到通海山涧上游,将船放在涧内顺水流至海边,此船被男青年捡得即凭信物到女家提亲,女方辨明信物确是自制亲事就成了。如此求偶方 式千年成俗,每年三月三男青年到海边涧口候船,不得上山;女孩上山放船,亦不得到海边。有些大龄男女,私下相约信物形态及放大船时间地点,一般均能如愿以偿,成全了不少有情人。聘媒合婚传柬男女到了订婚年龄,家长看中了谁家孩子(一般为男方主动,俗谓一家有女百家求),聘请媒人先打听对方年龄,以便按生肖属相和五行命相推算可否合婚。传统的口诀为:“白马犯青牛,辣鼠一旦休,蛇虎如刀绞,鸡犬泪交流”,这叫犯四大忌。五行口诀为“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叫五行相克, 一般只要不犯四大忌和五行不相克,即可做亲。此时,媒人可前往说合,俗叫说媒或提亲。双方父母同意后, 男方家长给女方只写一个字或四个字,男柬写“恳”或“敬恳金诺”,女方写“诺”或“恭答玉音”。这种婚柬叫“启柬“或”捏死口“,不算正式婚约。启柬之后,由男方择吉日,备喜宴,邀媒人、代笔人、族长和舅父等赴宴,正式向女方写出婚约。女方接到男柬后,留下红线,用原绿线缠束,再回赠文房四宝或一盆万年青。这过程俗叫传柬或过小礼。 开生庚过大礼到结婚时间,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商量,女家家长同意后,将女孩的出生年月日时写在红纸上, 俗称“坤造行庚”或开生庚,由媒人传给男方。男女喜事的喜期、喜房、喜床、冠笄、开脸等时间方向,均按女方的生庚八字推算确定。推算过程叫合年命,将合年命的事项写在红柬贴上,俗叫“合卺”或时书。将 合卺所定喜期通知女方,俗叫送日子。为方便女方筹办嫁妆及诸般喜事用度,要送上一笔较重的礼物礼金,这叫过大礼。一般大均为四样:一是四件衣料,其中必有衷衣和棉袄;二是四件或八件金银首饰;三是数量 不待的礼金;四是包数逢双的喜果子。社会成俗过大礼要视家境情况而定,男富女贫,礼物礼金足够女方喜事开支而有余。男家贫穷,只送衷家棉袄两件布料即可。 催妆和正日子 民间俗行婚嫁喜期为三天,第一天叫催妆,男女双方喜主要把诸般喜事事宜准备完毕,女方最忙,上午要宴请贺客,其中必有一席是新娘与**妹们的告别宴。女方要将全部嫁妆发送到男家,俗叫“过嫁妆”。所有嫁妆安排就绪后,由舅父亲自过目上锁,将钥匙交与新娘。陪嫁姜一般人家为箱柜两样头、箱柜桌椅四件头,以及大八件小八件等四个档次。极富人家赔嫁有“全房管”即家庭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还有的陪送用红纸包着的青砖和土金坯,一块砖代表一排盐滩,一块土金坯代表百亩良田,所陪嫁之资足够女儿出嫁后过一辈子好生活。极贫人家可以不赔嫁妆,只是一方围裙打个包袱。故民意有“陪不尽的闺女,过不尽的年”之谚。催妆之日男方家要祭祖和贴红对联,除接收过来的嫁妆外,要把抬新娘的花轿发往女方家,晚上要有男童压床,第二天为正日子,即喜期的吉日,新娘做过冠笄关目之后坐花轿到男家,花轿动身时母亲嫂子等要哭嫁,不哭嫁会生哑吧。新郎家大宴贺客,必有一桌为新郎及其小史弟的酒席,叫陪郎酒。新娘午时进门,坐富贵、拜堂、喝交杯酒、闹房等。第三天叫分三,新郎新娘拜上辈、搂锅、吃团圆饭、开脸,进入正常生活。 做官当娘娘和抢上风 民间有“结婚小登科”之说。喜事正日这天,新郎穿上全新的喜庆服装,帽子两边插上绒花(荣华富贵), 又叫状元花,全天他只能支配别人,任何人不能支配他做事,就是地方官府也不能干扰他,俗谓“一辈子就做这一天官”,故名新郎官。新娘子亦是正日子做一天娘娘,身穿大红、肩着霞 、头戴珠冠、足登凤鞋、怀 揣三官镜、手捧三官经、端坐在花轿内,前有大红伞鼓乐鸣锣开道,左右有安香把护卫,途中包括官吏出巡在内任何人都为新娘让道,就是经过庙门河桥坟场,均要放鞭炮惊告鬼神回避。如果路上遇到两顶抬新娘的 花轿,并预测必在前方某贫路口交会,认为准能跑在对方之前通过,谁就能得到加倍的喜气好运,运亲喜主立即动员轿夫稳抬花轿拚命地跑,抢选通过的加双倍喜钱,这叫抢上风。双方轿夫舍命争夺的抢上风场面, 是海州婚俗中独具风采的景观,给人们的印象最深。 闹房闹房是整个喜事最热烈的场面。拜堂之后,约从未时开始、亥时结束,共五个时辰举行闹房,喝交杯酒、破 果碟、拦新娘、送新郎新娘、撒帐、戳窗等十二个程式,还可插入耍大伯头、嬉老公公、捉弄新姑爷、捉弄伴娘等四项活动。按俗每个程式动作,必须说若干喜话,其内容雅俗共赏,令人捧腹。即便有些语言动作超过常规,也是俗规所允许,不得变脸反目。 过对月和回门鞋喜事当月俗行“不空房”,新郎新娘不得外出过夜。满月后新娘可以回娘家过几天,也可夫妻一同到娘家过一个月,叫双回门又叫过对月。无论双回门还是单回门,在娘家时间内要为夫家从老老少每人做一双鞋子,若家境贫穷,可只为丈夫做一双鞋,统称回门鞋。 连云港四大民俗(生育篇) 孕前四忌女孩从小开始即有四忌:一忌手对手接递食盐。日常生活中如女子之间须接递食盐,则一方把食盐放下,另一 方重新端起。二忌空肚子产房。未孕妇女俗叫空肚子,不得进婴儿未满月的产(住房)。三忌新人见红人。未满月产妇叫红人,亦为空肚子,未满月的新娘子不能见到红人,若无意中相见,新人要首先将自己的钮扣解开一个。四忌红人见红人。若无意中相见,则用竹制 的小升桶(量粮食的器具)互相扔接,边说“给你升(生)”、“给你生”。有喜忌讳多 民间称有孕妇女 为有喜、怀着、嫌饭或害伢子。妇女一旦有喜,为了能顺利生出健康美丽聪慧的孩子,俗行许多忌讳。(1)不分四季都要把裤脚扎紧不进风。(2)晚上天空有星时,不得在室外活动。(3)不得坐在水缸上。(4)不得坐在囤粮的“摺子”上。(5)不得从水牛绠上跨过。(6)不吃兔子肉。(7)不吃驴肉。(8)不吃麻雀蛋。(9)不吃鸽子蛋。(10)不吃鳖。(11)不吃鳗鱼。(12)不吃泥鳅鱼。此外,提倡孕妇多吃煮鸡蛋,多吃桂圆和苹果。拜送生吃过路面 孕妇临产期,婆母要领其夫妇到三官庙、观音庵、百子庵内的催生娘娘、送生娘娘神像前烧香磕头, 祈祷保佐按时平安送生。有的孕妇过了产期尚未生产,则回到娘家或娘门的亲戚家吃过路面。凡见到出门的姑娘带着大肚子进门,家人就知原由,立即做好三碗面条,放在桌上时将装面条的碗先后 顺序放乱,由孕妇不自觉地先吃某碗,先吃的第一碗恰巧是装的第一碗,预示回家后第一天就生,先吃的是装的第二碗,回家第二天生孩子,孕妇吃过面条,必须立即回家等待生孩子。 埋衣胞起小名 胎盘俗叫衣胞。孩子出生后将男孩衣胞埋在大门内,有埋在父母床前地下。女孩衣胞埋在门外, 有的埋在类坑边。有的多胎没成活,则把衣胞埋在三贫路口地下,供人践踏。男孩出生后均要起个乳名又叫小名。起小名的一般俗规为按出生的时间及出生时的处置情形取名。有的孩子一生下 即用红头绳扣住拴在床腿上,即起名扣住或大扣小扣。有的孩子落地时用破铁锅卡一下,取名为卡住或大卡小卡。有的在装衣胞的罐子内放黑蕃谷或黑叫驴的毛,取名大谷或黑叫驴。有很大一 部分是按孩子出生的年份和时辰,用相对应的十二生肖为名,如大牛小牛、大虎小虎、大龙小龙、大马小马等等,忌用鼠、猴、兔、猪为名。 改暗烧满龙 新生儿第12天,俗叫“十二朝小满月”。 除舅家“送祝母”酒席招待外,要大宴宾客、点烛烧香放鞭炮、祭祖和答谢天地,此日孩子要从暗房中抱出,向祖宗神龛和谢天地的香案前磕头,这是新生儿第一次到产房外见亮。祭祖谢天地 之后,父亲要拿一个小板凳上放三个塑有龙形的馒头,在床前、门前、灶前、水缸前、河边、沟边、桥头、土地庙,总之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关的地方,烧龙牌纸磕头,祈祷床神、门神、河神等等 保佑孩子平安,这叫“烧满龙”。完整的烧满龙要共烧36份,一般人家只在几处重要的地方烧几份。 满月躲尿窝新生儿满月是件喜事,除宴请宾客外,主要办三件事。一是煮红蛋祭祖,又叫上喜坟, 向列祖列宗报喜添丁。同时,向四邻亲友送喜蛋报喜。二是产妇在满月这天不得做任何家务劳动,要吃七顿饭,将扁担放在门槛上,产妇在扁担上躺一会。这些统称“带病”,寓意可把一个“月地 里”惹来的病,全部给满月这一天带走。三是给新生儿戴上银锁银项圈。一些娇苗男孩在耳垂处戴金银耳坠,有的在鼻子上扎个“拘子”。 满月第二天,立妇要抱着新生儿到娘(舅)家住几天, 这叫躲尿窝。躲尿窝的新生儿一到舅舅家,先在灶门前尿泡尿,然后外祖母、舅母等要作象征性对孩子“又打又骂”,这就长时算躲了尿窝。舅家富裕,母子可多住几天,最长可住一个月;舅家贫困, 中午吃顿饭就可回家。 剃百岁头吃百家饭 新生儿百日,亲友送些衣物、首饰表示祝贺。孩子100天,要象征性剃头,俗叫剃百岁头。娇苗孩子 要在后脑处留一点不剃,留下一绺长发叫百岁毛又叫小龟尾巴。百岁毛稍长可编成小辫子,至12岁生日时方可剃去。百日剃头,这是人生第一次剃头,剃头时要用米和茶叶泡水洗头,剃头师傅每剃一刀 要说一句喜话,家长要请剃头师傅吃喜饭并给喜钱。在过百日时,有些亲近热心的亲友,主动象征性地凑百家粮,使孩子“吃百家饭”。在凑粮中最喜凑刘、石、陈、傅等姓粮食,忌凑王、史、温、朱 等姓的粮食。有的象征性凑粮又凑钱,一定要凑齐百家钱,为孩子买件衣服,这叫“穿百家衣”。抓周 新生儿1周岁生日,要作一次庆贺,除为孩子从头到脚做“一身新”之外,用葱、笔、砚、书、秤、算盘 等一起放在桌上,让孩子自己去抓拿,抓了葱无灾,抓了书能识字做官,抓了算盘会做生意等等,这叫抓周。穿黄马褂换大襟 穿黄马褂和换大襟 按节令每年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统称“天社”,“社”谐音“赦”。 新生儿遇到第一个社日,要穿黄马褂。黄马褂为黄布做成的对襟外套衫,前后胸各绣一个团框,内绣团形四字组合,如“天运交社”、“天赦百岁”、“福寿康宁”、“长命富贵”等等。 一些娇苗男孩从 出生到12岁,均穿左开襟衣服,12岁生日到舅父家,由舅父做一件右开襟蓝色大褂穿着回家,从此即与常人一样穿右开襟衣,这叫“换大襟”,换了“大襟”的孩子就一生平安了。 连云港传统民俗闹元宵(图)见参考资料元宵节,港城上下热闹欢腾,连云港民俗博物馆在新浦苍梧绿园举行的民俗表演吸引了全城的男女老少,传统的舞龙、小花船、当地的淮海戏争相斗艳,整个公园人山人海。附:民俗节日一览表海州元宵灯会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在连云港市海州区举办。海州元宵灯会历史悠久,在仿古公园朐园内,游人可观赏海州民间各式彩灯艺术品,民间文娱演出,花卉展等。 连云港玉兰花会 每年4月10日至14日,在东磊举办一次。花会以玉兰为题,进行诗词、书画、摄影等艺术交流。早春时节,玉兰花不待新叶吐绿,便抢先绽放了。千杆万花,交相辉映,如玉树雪山排空而出。一朵朵,亭亭束素,宝容皎洁;一瓣瓣,无一点微瑕,如羊脂美玉;一缕缕清香,沁人心脾。色如玉而香似兰,故名玉兰。连云港东磊有四株古白玉兰树,其中两株有千年树龄,称为“玉兰花王”。故每年在此举办花会。 连云港水晶节 不定期举办于东海县。首届在1993年10月6日至8日举办。水晶节期间举行各种民俗文娱表演,举办书画、儿童版画展览,还举办水晶研究会、经贸洽谈会,以及农副产品展销会等活动。连云港东海是我国水晶的重要产区,年产500多吨,占全国产量的一半,有“水晶之乡”之称。中国最大的水晶计436吨重,就产于东海。东海现有水晶加工企业300多家,有水晶制品一条街之称。 连云港徐福节 每年11月24日至26日,在赣榆县举办。徐福是秦代的一位方士,受秦始皇派遣带领三千童男童女下海求仙丹,他们历经险难,漂洋过海,到达日本,以“五谷”和“百工”帮助日本先民们实现了农耕生活,并传授了养蚕、缫丝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因而被日本人奉为“农耕之神”。为纪念这一历史壮举,发展两国先民们建立起来的跨海虹桥,连云港市每年在徐福故里举办徐福节,活动有祭祀大会、仿古乐舞表演、彩车游行、徐福研讨会、经贸洽谈等等。 附:连云港地区旅游节庆一览表 节庆名称 举办时间 举办地 海州元宵灯会 农历正月十五 海州朐园 连云港玉兰花会 4月10日—14日 东磊景区 白虎山庙会农历 四月八日至十日 海州区 连云港之夏 7月中旬—8月中旬 连岛、海州湾 连云港水晶节 不定期 东海县 连云港徐福节 11月24日—26日 赣榆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7498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0
下一篇2023-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