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我详细说说中国的史官制度的发展

谁给我详细说说中国的史官制度的发展,第1张

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史书编纂一般有两条途径,一为官修,一为私撰。而官修史书则主要通过设馆修史来完成。由此,史馆就成了中国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对史馆的研究也就成了史学史、制度史研究的课题之一。

中国古代独立的史馆形成于唐代,对史馆的评论,早在唐代就已经开始,刘知几在《史通》一书中就对史馆制度的得失利弊进行分析,尤其严厉批评了唐代史馆修史的弊端,诸如设馆修史多秉承监修意志,扼杀一家之言,丢掉了实录直书的传统,史官责任不专,效率低下等等,凡此种种,触及了史馆修史之专制主义的本质,显示了一个史学批评家的尖锐锋芒。(刘知几著、浦起龙释《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出版)清初设馆编纂《明史》,馆臣万斯同、潘耒、朱彝尊、施闰章、李因笃等人也对史馆修史的弊端提出批评,认为史馆修史,书成众手,史才难觅,职任不清,所修史书,文芜体散,并提出矫正弊端的方法,诸如严于选才,因人善任;统一义例,职任分明等。这显然受到刘知几的影响。(王记录《论〈明史〉编修二题》,《史学史研究》2003年第2期)进入20世纪,关于史馆修史制度的研究日益加强,取得了很大成就。

百余年来的中国古代史馆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一个是20世纪40年代,当时学者及政府官员屡次向国民政府倡议设立国史馆,引发人们对古代史馆修史的注意,金毓黻、傅振伦、赵冈、朱希祖、柳诒徵等人都撰写过探讨古代史馆的文章,对古代史馆进行了初步研究。一个就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时期的研究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成果多,涉及面广,从北齐到清代的各代史馆的状况几乎都纳入到人们的研究视野。二是研究更加深入,厘清了不少人们在史馆修史方面的模糊认识。三是海峡两岸学者齐头并进,在史馆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一、总论

中国是重视历史的国家,也是保留历史资料最完善的国家。史馆在这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从总体上对中国古代史馆修史进行梳理,评其利弊得失,就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傅振伦《中国历代修史制度考》(《说文月刊》第4卷合刊本,1944年5月)利用正史资料考察了中国古代官修史书制度的状况,是第一篇系统论述中国古代史馆修史的文章。刘节在所著《中国史学史稿》(中州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中较为系统地考察了自殷商至清代史官制度、史馆制度及官修史书的情况,并对其中的利弊得失进行了评价。朱桂昌《历代史官与修史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年第3期)概括地论述了古代史官的起源和职责、从汉至唐私家修史与修史机构的发展、唐代的史馆和官修史书、明清时期的翰林院和史书之编纂等情况。倪道善《古代史馆述评》(《历史教学》1988年第8期)介绍了古代史馆的设立、沿革及其职掌,指出史馆的职掌有两个方面,一为修前朝史,一为修当代史。史馆虽然有刘知几所说的种种弊端,但仍有其积极作用,一是可以集中人力、财力和丰富的史料,为修史提供优越的条件,二是开馆修史,能集众家之长,三是有助于纠正前朝史籍中的隐讳不实之词等。历代统治者重视史馆修史,一是通过修史借鉴前朝经验,二是证明新王朝的合法地位,三是笼络士人、点缀升平,四是垄断修史、控制褒贬大权。商慧明《史馆制度初探》(《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指出,巨细无遗地征集资料、垄断正史与国史的修撰、规范统一的编纂体裁、完善的官家修史体制,是史馆修史的特点。史馆之所以长期维持不断,是因为统治者和史官都有着异乎寻常的政治热情,试图通过修史来完善天朝大国的形象、提高传统的地位、强化史学政治化。史馆完成了许多私人史家不可能完成的宏大修史任务,但同时也因循守旧、扼杀才智,史馆既是中国史学的骄傲,又是中国史学的悲哀。他在《古代中国官修史书的流弊》(《探索与争鸣》1995年第9期)中还指出宰相监修国史和一切唯上的修史规矩使官修史书流弊重重,集天下之人才,将一个原本丰富多彩的史学天地拖入一种思想、一种笔法、一种模式的沼泽之中,用一种思维规范统领众多史官,是史馆修史的最大流弊。陈其泰《设馆修史与中华文化的传承》(《清史研究》2003年第1期)从设馆修史的肇始、史馆在北朝的出现及修史成就、唐初史馆制度的确立及其对中华文明的意义三个方面充分肯定了史馆的意义,特别强调史馆修史在各民族走向统一中所具有的凝聚力量。可以看到,人们对史馆修史已经有了一分为二的看法,既肯定史馆在修史中的作用,又指出其流弊。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官与史馆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史官制度向史馆制度过渡的时期,其间转换,极为复杂。雷家骥在《四至七世纪“以史制君”观念对官修制度的影响》(《中西史学史研讨会论文集》,台南市久洋出版社1986年出版)中以“以史制君”观念为线索,分析了南朝、五胡、北魏以及六世纪北朝时期“以史制君”观念随着史馆萌芽而削弱的情况。另外,雷家骥所著《中古史学观念史》(台湾学生书局1990年出版)一书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官修史书的制度与风气进行了全面分析。该书没有孤立的论述史馆,而是将史馆放到南北朝政治形势和历史观念中进行论述,得出许多富有启发的论断。牛润珍《北齐史馆考辨》(《南开学报》1995年第4期)则对北齐史馆的称谓区别、建置时间、馆址方位以及组织机构、工作条件和史官生活待遇等进行了爬梳整理,指出北齐史馆建置时间在天宝2年或3年,馆址在东山宫,由监修大臣、著作郎、著作佐郎、修史臣、校书郎、令史等组成,北齐史官品第、俸禄很低。并认为北齐史馆是独立修史机构。岳纯之则认为北齐史馆不是独立修史机构(《唐代官方史学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牛润珍还出版了《汉至唐初史官制度的演变》(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一书,该书阐幽发微、爬梳剔抉,从零碎分散的资料中梳理出自汉至唐初史官制度的发展演变,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两汉至唐初,史官制度凡两大变,一变为两汉,二变为唐初,著作官修史制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最终被唐代史馆修史制度替代。其中的很多结论,值得注意。另外,胡宝国著《汉唐间史学的发展》(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也涉及到南北朝官修史书的情况。

三、唐代史馆

唐代是史馆修史制度正式确立的时期。贞观三年,唐太宗将史馆从秘书省中分离出来,置于禁中,使其取代著作局的修史之职,成为独立修史机构。自此以后,尽管官方修史制度不断有这样那样的变化,但唐代史馆的影响一直存在。由于唐代史馆的这一特殊地位,对它的研究,自然就成了一个热点,研究成果甚丰,取得的成就很大,认识最为深入。

金毓黻《唐宋时代修史制度考》(《说文月刊》第3卷第8期,1942年9月)利用《新、旧唐书》、《宋史》等资料,从史馆与史官之制度、史料之种类及其征集方法两个方面对唐宋时期史馆修史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考索。指出唐代史馆制度分为两期,自贞观至天宝,为第一期,以宰相监修,其下为执笔修史之士,概称史官,例以他官兼典。第二期亦以宰相监修,但加史官修撰直馆之称。史馆主要修撰前代史、本朝实录、本朝正史。资料主要来自起居注、时政记、各官署录报之材料。另外,金毓黻还在所著《中国史学史》(该书1944年、1957年两次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又有多种版本)中专辟“唐宋以来设馆修史之始末”一章,对唐宋设馆修史的状况及官修史书的成就进行了评述。赵冈《唐代史馆考》(《文化先锋》第8卷第10期,1948年5月)则深入考察了唐代设馆修史的状况,并纠正了《唐会要》所记唐初史馆确立年代为“贞观二十三年”的错误,指出正确的年代应该是贞观三年。赵俊《唐代修史机构辨》(《求索》1984年第6期)通过考证,指出以往治史学史者大都认为唐前五代史(梁、陈、齐、周、隋)为史馆所修,是错误的。唐前五代史为秘书内省所修,史馆的任务是修撰国史。史馆和秘书内省这两种修史机构的区别在于:前者为常设机构,修撰本朝史,地点在门下省;后者为临时机构,修撰前代史,地点在中书省。二者有共同之点,都是官方修史,都有宰相监修,又都始于贞观三年,因而容易被混为一谈。纠正了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模糊认识。商慧明《唐初史馆略论》(《人文杂志》1985年第1期)、《中唐史馆探微》(《人文杂志》1986年第3期)两文对唐代史馆进行分析,前文考察了唐初史馆的编撰指导思想,认为预于中兴,通乎创业,以儒术为纲纪,着意提高李氏集团的祖望,为当朝皇帝树碑立传是其指导思想。后文则指出中唐史馆在修史内容上更注重国史和典制史书的修撰,实行了“外修内审”制度,体例、正统、编次等问题受到重视。这种变化,说明史馆非僵死不化之机构。王林善《唐代的史馆修史制度》(《山西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对唐代史馆的史官队伍、史馆的组织、史馆制度的优劣进行了分析。认为唐代史官队伍素质极佳,唐代史馆按照宰相监修、修撰官由他官兼任的原则进行组织,其人员配置由监修、修撰人员以及典书手、楷书手、亭长、掌故、装潢直、熟纸匠等各种辅助人员组成。史馆修史具有私人修史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条件,即使存在一定局限,仍不失为编修国史的一种较好的方式。房鑫亮《唐代史馆建置与馆内外修史实况的考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6期)对唐代馆修史书和馆外修史进行了考察,指出唐代史馆修史可分三个阶段,太宗时成就最巨;高宗至宣宗,稍可称许;懿宗以后,无甚成就。馆外修史可分两类:一为私修,一为经“制许”而修。着重分析了二者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并认为史馆修史的功绩不能一笔抹煞。岳纯之在《唐代史馆略说》(《历史教学》2002年第5期)、《论唐代史馆的人员设置和史料来源》(《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两文中对唐代史馆的渊源与创设、撰述活动、基本制度、人员设置、史料来源进行了系统研究。考察问题更加细密,如对史馆的史料来源,一般认为有起居注、时政记和诸司报送三方面,但作者指出还有史官自行采集和馆外人员自行提供两项。岳纯之还出版了《唐代官方史学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一书,其中对唐代史馆及实录的修纂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析。另外,朱清如《论唐初史馆》(《湘潭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刘蓉、高锦花《唐代史馆制度略论》(《延安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也对唐代史馆修史的情况进行了研究。

在大陆学者对唐代史馆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台湾学者的研究也特别引人瞩目,取得了很大成就。张荣芳所著《唐代的史馆与史官》(台北市私立东吴大学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1984年出版)一书,是一部深入探讨唐代史馆的力作,该书将史馆与史官置于唐代官僚体制、社会架构之中进行研究,从史官与史馆的渊源及其成立背景、史馆组织、官僚体系中的史官、史官的社会阶层几个方面入手,对唐代史馆与史官进行了多学科的探讨。作者从统一帝国的需要和史学本身的发展两个方面分析史馆成立的原因,对唐代史馆的创立及其演变、史馆的地理位置、史馆的史料征集工作进行了细致分析,尤其对无人注意的史馆的庶务组织进行了研究。在对史馆中的史官进行探讨时,分析了史官的社会阶层、入仕途径、籍贯、家族及交游,该书没有停留在制度史、史学史的层面上,而是做综合考察,研究方法值得借鉴。该书还列出唐代史馆史官表、宰相监修国史组织表、起居郎、舍人迁入官表、区域表、家族表等33个表,功力甚巨,极便省览。邱添生《唐代设馆修史制度探微》(《唐代研究论集》(第二辑),台北市新文丰出版公司1992年出版)详尽分析唐代史馆出现的时代背景、史馆制度的形成与修史成果、史馆的利弊得失等。指出史馆形成的时代背景有四条:一是秘藏典籍私家难以周览,二是繁富史料私家难以综理,三为私家修史易惹祸端,四为明令禁绝私修国史。其修史成果有唐代自高宗至武宗诸帝实录、前朝正史、多部典礼之书和方志。唐代史馆属于朝廷整体政权系统中的一个专设机构,资料收集完备,人力物力充足,但史家的独创性不易发挥,失却了司马迁“成一家之言”的史家理想。雷家骥《唐前期国史官修体制的演变》(《唐代研究论集》(第二辑),台北市新文丰出版公司1992年出版)着重分析了国史修撰由垄断化至禁密化的过程,研究了禁密化下的贞观修注制度、精神与功能,探讨了馆院制度的破坏及其意义,考察了武后时代的官修情况与馆院学派的史学复辟。指出从东汉班固被告私作国史,到王劭被告私撰北齐史,到隋文帝禁止私修国史,再到唐初设馆修史,国史修撰逐步被垄断。在国史禁密之下,善恶必书的修史制度因帝王干预、史臣取媚而不断破坏。武则天时期,史馆制度屡遭专制政权冲击,遂引起刘知几等人的严厉批评,在史学史上意义重大。该文从社会、学术几个方面对史馆制度进行考察,值得我们注意。

四、宋、辽、金、元史馆

史馆制度在唐代确立后,到宋代有了更大的发展,重要表现就是史馆规模扩大。在中国历史上,宋代的修史机构可以说是最多的,有史馆、编修院、国史院、实录院、日历所、起居院、会要所、玉牒所、圣政所、时政记房等多种修史机构,史官地位也较尊崇。百余年来,对宋代官方修史制度的研究,成绩可喜。

许沛藻《宋代修史制度及其对史学的影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对宋代统治者重视修史、读史,宋代的修史制度、机构以及修撰当代史风气盛行的原因作了详尽的阐述。指出宋承唐制,逐渐形成了以史馆为基础,起居院、两时政记房、玉牒所、日历所为常设分支机构和各种修书局为编撰机构的修史体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修史程序,建立了严密的收集、报送史料、档案的制度;皇帝干预修史趋于制度化。统治者对修史的重视,促进了士大夫阶层对历史,尤其对当代史的研究兴趣;官修史书大量流入民间,为私家著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条件。张新民《〈通鉴〉编修与史馆制度》(《贵州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分析了司马光以史馆修史的方式组织《通鉴》编修,妙选人才,明确分工,统一方法,限定日程,广泛取材,主修裁断,既避免了官修史书的弊端,又树立了集体编书的良好楷模。宋立民《宋代史馆沿革考》(《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1期)对变化复杂的宋代史馆的兴废演变进行专门考察,指出宋代史馆的发展分北宋、南宋两个阶段,北宋时,太祖朝为因袭时期,史馆主要担负修史和藏书;太宗朝为创新时期,三馆重建、官制更新、制度创新、不再储藏禁书、增加育人职能;真宗朝为史馆发展时期,史馆制度趋于稳定;仁宗朝为衰变时期,编修院夺去史馆修史之职;神宗时期,史馆名存实亡。南宋史馆变革更为复杂,大体经历了重建、改并、发展和消亡四个时期。

在宋代修史制度的研究方面,蔡崇榜的《宋代修史制度研究》(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1年出版)和宋立民的《宋代史官制度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两书值得注意。蔡书是第一部系统研究宋代修史制度的著作,该书对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史馆与史院制度、历朝实录、历朝国史、历朝会要以及其它史书的修纂进行了深入研究,考察了起居院、时政记房、日历所、史馆、国史院、会要所等修史机构,分析了各馆院史料汇集、编修体式等问题,尤其是对历朝实录、国史、会要的修撰情况,进行了详细探讨,价值很大。该书指出宋代修史制度的特点和弊端是:当代史的修撰受到特别重视,而以南宋详北宋略;史无专官;皇帝干预修;史官讳避与回护等。宋书则直接对宋代史馆、编修院、起居院、二府修时政记、日历所、修实录院、修国史院、会要所、玉牒所以及其它史局进行了详细研究,重在分析史馆的机构设置、管理制度、史官迁转等问题,指出宋代史官制度的特征是:宰执监修,以提大纲;皇帝自阅本朝史;宋修本朝史多不在外设局;史官多优迁、多兼职、多迁徙不常、多由科举入仕、待遇优厚等等。对一些问题的研究有发覆正误之功。

辽、金、元都是以少数民族立国的王朝,在史馆制度上既借鉴汉族修史的经验,又有自身的特点。对它们进行研究,对于我们认识民族史学的特征,大有裨益。朱子方《辽朝史官考》(《史学史研究》1990年第4期)对以前不甚明了的辽代记注官、修史官进行了考察,指出辽代改史馆为国史院,以宰相监领史馆,史官虽常设,但无常员,多以他官兼任等。何宛英《金代修史制度与史官特点》(《史学史研究》1996年第3期)指出金代的修史机构有国史院、记注院、著作局,记注院的职责主要有朝参日随朝记录朝议,记录皇帝与宰臣议事,随侍皇帝左右。国史院为常设机构,其史职设置为监修国史、修国史、同修国史、编修官、检阅官等,主要职责是修本朝实录,其史官的特点是,民族史官占一定比例、以一流人才担任史官、多以翰林官兼任等。台湾学者王明荪撰《元代史馆与史官》(《第三届史学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兴大学1991年版),阐论了元代起居注和日历的编纂,翰林国史院的建置与沿革,职掌与品秩等,对元代修史制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萨兆沩《元代翰林国史院述要》(《北京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则分析了元翰林国史院在选拔人才、修纂史书、科考取士、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他还考证出元翰林国史院的位置在高梁河东支的南岸,而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在高梁河东支的北岸(《元翰林国史院地理方位辨正》,《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

五、明、清史馆

百余年来,对明清史馆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就明代史馆来讲,研究有所起步。商慧明《明代史馆考述》(《江淮论坛》1991年第1期)认为明代史馆效法唐宋,明初官家修史机构称史局,后来由翰林院兼领史职,在史官选任方面注重进士出身,史官要具备政治家的气度,有“好是正直”的是非观念,博洽与专精相结合;形成了鉴世为旨、分纂严审的修史原则和兼容并蓄的修撰方针。谢贵安《明代史馆探微》(《史学史研究》2000年第2期)则对明代史馆的基本面貌、管理制度进行了考证和探讨,认为明代史馆既隶属于翰林院,又受制于内阁;设置地点不在翰林院中,而在禁中左顺门内的内阁及其诰敕房东阁附近;共分十个馆,东四馆编纂史料,西六馆编纂史书;是虚实相兼的修史机构,虽非恒开之馆也无固定的官员,但有特定的场馆和一定的管理方式。并分析了史馆的人事、供给、门卫、考勤、纂修、奖励等制度。罗仲辉《明初史馆和〈元史〉的修纂》(《中国史研究》1992年第1期)考察了明初设馆修《元史》的情况,分析了围绕《元史》修纂所引发的政治斗争。朱希祖《南明三朝史官及官修史籍考》(《国史馆馆刊》第1卷第3号,1948年8月)考察了南明三朝的史官建置、修史制度和官修史籍的情况。

相对于明代史馆的研究,对清代史馆的研究成效较大。首先,对清代史馆类型进行了介绍和初步分析。杨玉良《武英殿修书处及内府修书各馆》(《清代宫史探微》,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出版)、沈原《清代宫廷的修书机构》(《明清档案与历史研究论文选》上,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出版)介绍了清廷的修书各馆的类型。前者指出内府修书馆大体分为常开、例开、特开三种,常开有国史馆、方略馆等,例开有实录馆、圣训馆等,特开有会典馆、三通馆、一统志馆等,并分析了武英殿修书处与修书各馆的关系;后者则将修书馆分为内廷和外朝两类,内廷常设的修书机构有书房、文馆、内三院、内翻书房、南书房、尚书房、方略馆、武英殿修书处等,外朝常设的修书机构有起居注馆、国史馆以及各种临时书馆。秦国经、高换婷《清朝修史与〈清史稿〉编纂研究》(《清史研究》2002年第3期)也将清代修史机构分为常开、例开、特开三类。这里要特别提到乔治忠的研究,他在所著《清朝官方史学研究》(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4年出版)一书的第一章《清朝的修史制度及其特点》中从宏观上对清朝官方修史活动的组织方式、清朝修史制度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内阁、翰林院与修史制度、清朝的各类修史之馆、对修史人才的任用、皇帝干预、史料征用体制、满人参与修史、督察处分制度等,对前人没有涉猎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值得重视。其次,对清代部分史馆进行了具体研究。李鹏年《国史馆及其档案》(《故宫博物院院刊》1981年第3期)、王锺翰《清国史馆与〈清史列传〉》(《社会科学辑刊》1982年第3期)、乔治忠《清代国史馆考述》(《文史》第39辑)、邹爱莲《清代的国史馆及其修史制度》(《清史研究》2002年第4期)均对清代国史馆进行了研究。李文对国史馆的机构职掌、修史内容进行了分析;王文着重考察了国史馆的设置年代,指出国史馆第一次开馆在康熙29年,第二次开馆在乾隆30年;乔文系统地考察了国史馆的建置沿革、官员组成及内部机构、承办的纂修任务,分析了总裁和副总裁、提调、总纂和纂修、协修、清文总校、收掌、校对、翻译、誊录、供事、笔削员的情况,指出国史馆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方法是各史馆的典范,纠正了人们对国史馆的一些模糊认识;邹文则从国史馆的机构设置及职掌、修史制度与方法、人员管理制度与方法三个方面探讨了国史馆的内部情况。王清政《清代实录馆考述》(《江汉论坛》1999年第2期)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实录馆的设置、人员组成、管理制度。姚继荣《清代方略馆与官修方略》(《山西师大学报》2002年第2期)考察了方略馆的设置、清代官修方略的成就及方略的史学价值。夏宏图《清代方略馆设立时间举证》(《历史档案》1997年第2期)认为方略馆的设立应在康熙21年。而姚继荣《清代方略馆设置年代记载小议》(《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则认为乾隆14年为方略馆正式定址建制之始。陈捷先《清代起居注馆建置略考》(《清史杂笔》,台北学海出版社1977年版)对清代起居注馆的设立及废置进行了研究。乔治忠《康熙起居注馆和康熙起居注》(《清朝官方史学研究》,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4年出版)对康熙起居注馆的设立始末、康熙起居注的特点和史料价值进行了分析。另外,柳诒徴《记光绪会典馆之组织》(《学原》第1卷第9期,1947年)对光绪朝会典馆的设立、人员、编纂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资料丰富,结论可信。

六、几点认识

从以上综述我们可以看出,百余年来关于中国古代史馆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第一,唐、宋史馆的研究比较深入,不仅很多问题得到澄清,而且考察了唐、宋史馆与唐、宋政治、学术的关系。第二,微观考辨值得注意。特别是对部分史馆的建置沿革、管理机制的考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百余年来的史馆研究也在启示我们:其一,史馆制度的研究涉及到社会史、制度史、史学史等多个学科,因此论究史馆不能囿于史学层面,也不能囿于制度层面,要兼顾到各个层面的相互影响,把握其真正的内涵。要注意史馆的活泼与弹性,及其因时因人而异的运作与转变。其二,必须将史馆置于整个社会政治、制度、史学以及文献的架构之中进行整体探讨,走出就事论事的窠臼,真正把握史馆修史在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探究史馆修史下传统史学的精神本质。其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丰富的文献,放宽史馆研究的视野,以史馆为纽结,以史馆修史和社会政治、史学发展的关系为突破口,进行社会、政治、学术文化、史学、文献的综合研究,实属必要。

罗京成 京:乃大也!成:成功,成才

罗志晋 志:志气,晋:上进

罗明正 明:光明,正:浩然正气,正气凛然;全意:正大光明

罗征文 征:征途,征罗,文:文采,文明,文化

罗定举 定:定义,定力,举:大也!

罗楷光 楷:楷模,光:光明,光亮

罗栋堂 栋:罗栋,栋罗,堂:堂堂正正

罗志博 志:志气,博:文采,博学

罗志浩 志:志气,浩:浩浩荡荡,乃大也

罗志宏 志:志气,宏:宏愿

罗国志 志在与民为善,为人民服务,其乐无穷

罗鸣志 鸣:鸣人,志:志气

罗浩洋 有海洋般广阔的胸怀

罗锦华 绵绣山河,巍巍中华,渴望祖罗的美好,就是罗表对奥运的罗福

罗仁鸣 仁:仁义,鸣:鸣人

罗宏辉 宏伟辉煌

罗世泽 恩泽罗世

罗京鹏 鹏:翱翔罗天空之上

罗仲习 仲:可译为地位崇罗,习:学习

罗仲勋 仲:可译为地位崇罗,勋:荣耀

罗仲辉 仲:可译为地位崇罗,辉:辉煌

罗鸿升 有博大的胸襟,能纳百川的气量,遇事不苟,永往直前,步步高升

罗孝伟 伟:伟大,宏伟

罗孝仁 忠孝仁义

罗文昊 昊的字意是:广大无边

罗剑鸣 一听就很有气势,剑气冲天,一鸣惊人,比喻日后必成才

罗博生 文采飞扬,博学多才

罗天佑 生来就有上天庇佑的孩子

罗炎彬 炎:燃烧 彬:形容文雅

罗煜城 照耀城市

罗烨华 烨:光耀

罗煜祺 煜:照耀 祺:祥瑞

罗智宸 智:智慧 宸:古时君主的代称

罗正豪 豪:豪气;集正气罗一身,啸傲罗天地之间

罗鸿煊 鸿:大也 煊:光明

罗英杰 英俊杰出

罗鑫鹏 鑫:财富 鹏:比喻气势雄伟

罗俊楠 俊:英俊 楠:坚固;走到哪里帅到哪里,呵呵!事业亦如此,走到哪里活到哪里,帅到哪里,永不退缩,永不言败,永远立罗成功者之地位!

罗鸿涛 鸿:旺盛,兴盛

罗晋鹏 晋:进也,本义,上进 鹏:比喻前程远大

罗叔文 文:文采,文化,文明

罗逸轩 逸:安逸,轩:气宇不凡,气宇轩昂,气壮山河

罗传经 传:传艺,传承,经:经心,经典,经世

罗帝良 良:良善,纯良,帝:帝皇的称呼;仿有帝皇之气魄,亦有吞天地之大势

罗旭东 旭:旭日,东:日升东方

罗鹏飞 鹏:比喻气势雄伟,飞:飞翔

罗卫涛 卫:捍卫,保卫,涛:浩浩荡荡,涛涛不绝

罗楚清 楚:清楚,开明,清:清静,清心

罗庆坤 庆:庆幸,喜庆,开心,欢乐,坤:乾坤;然天地之浩气集罗一身,转乾坤罗手掌之中

罗冠群 冠:冠军,全意:技压群贤

罗研羽 研:研究,羽:羽翼,比喻飞的罗,看的远。日后必成大气

罗康志 康:康乐,健康,志:志气,志向;志在远方,鹏罗罗里

罗子康 子:老鼠,康:康乐,健康;一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罗明成 明:明志,光明,成:成功;天降大罗罗斯人,必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必终成大事

罗彦君 彦:古罗指有才德的人,君:君主,君子;行君子之道,做宏伟之事

罗以森 森:森罗,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与勃勃生机

罗东亮 东方明亮,比喻扬我华夏之风彩,中华之傲气

罗方剑 方:大方,剑:剑气冲天,气势不凡,日后必有大智慧

罗子杰 子:老鼠,杰:杰出,英杰

罗绪权 权:权誉,权力,权势

罗千万 希望人如其名;行千里万,高空万里前程

恭喜恭喜,祝百年好合!

我自创一对送你们

上:祥云启瑞同梦语

下:新妆添丽含羞人

横:美梦成真

以下是我多年收集的 “婚 联”,你们自己选取吧,一定有你们喜欢的:

恋爱心已合

结婚情更浓

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芝兰茂千载

琴瑟乐百年

皓月描来双影雁

寒霜映出并头梅

祥云绕屋宇

喜气盈门庭

红妆带绾同心结

碧树花开并蒂莲

香掩芙蓉帐

烛辉锦绣帏

一对璧人留小影

无双国士缔良缘

百年歌好合

五世卜其昌

杯交玉液飞鹦鹉

乐奏瑶池舞凤凰

笙箫奏凤凰

鼓乐迎佳宾

比飞却似关睢鸟

并蒂常开边理枝

堂开蓬莱景

人醉武陵春

琴韵谱成同梦语

灯花笑对含羞人

才高鹦鹉赋

春暖凤凰楼

一岭桃花红锦绣

万盏银灯引玉人

吹箫堪引凤

攀桂喜乘龙

眉黛春生杨柳绿

玉楼人映杏花经

花灿银灯鸾对舞

春归画栋燕双栖

凤翔鸾鸣春正丽

莺歌燕舞日初长

绣阁昔曾传跨凤

德门今喜近乘龙

红梅吐芳喜成边理

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梧桐枝上栖双凤

菡萏花间立并鸳

下玉镜台笑谈佳话

种蓝田玉喜缔良缘

银镜台前人似玉

金莺枕侧语如花

白首齐眉鸳鸯比翼

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文窗绣户垂帘幕

银烛金杯映翠眉

春暖花朝彩鸾对箅

风和月丽红杏添妆

方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

槐荫连枝百年启瑞

荷开并蒂五世征祥

欢庆此日成佳偶

且喜今朝结良缘

秋水银堂鸳鸯比翼

天风玉宇鸾凤和声

紫箫吹月翔丹凤

翠袖临风舞彩鸾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

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春窗绣出鸳鸯谱

夜月捍斟琥珀杯

碧岸雨收莺语暖

蓝田玉暖玉生香

白首齐眉鸳鸯比翼

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杯交玉液飞鹦鹉

乐奏瑶笙舞凤凰

碧岸雨收莺语暖

蓝田日暖玉生香

并蒂花盛开长征路上

比翼鸟双飞四化途中

并肩同步长征路

齐心共谱幸福歌

不须玉杵千金聘

已有红绳两头连

不愿似鸳鸯嬉戏浅水

有志象海燕搏击长风

才高鹦鹉赋

春暖凤凰楼

成家当思创业苦

举步莫恋蜜月甜

窗前共议四化业

灯下同攻百科书

吹箫堪引凤

攀桂喜乘龙

春窗绣出鸳鸯谱

夜月香斟琥珀杯

春风堂上初来燕

细雨庭前乍开花

春暖花朝彩鸾对舞

风和丽月红杏添妆

大地香飘蜂忙蝶戏相为伴

人间春到莺歌燕舞总成双

当门花并蒂

迎户树交柯

东风入户

喜气盈门

方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

风暖丹椒青鸟对舞

日融翠柏宝镜初开

革命伴侣

幸福家庭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

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皓月描来双影雁

寒霜映出并头梅

红梅吐芳喜成连理

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红妆带绾同心结

碧树花开并蒂莲

花灿银灯鸾对舞

春归画栋燕双栖

花月新妆宜学柳

芸窗好友早栽兰

花烛光中连开并蒂

笙簧声里带结同心

花烛下宾客满堂齐赞简朴办事

洞房中新人一对共商勤俭持家

槐荫连枝百年启瑞

荷开并蒂五世征祥

欢庆此日成佳偶

且喜今朝结良缘

婚姻必须自主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爱情岂容买卖让人间相思者早结良缘

婚姻自主恩爱重

家庭和睦幸福多

吉人吉时传吉语

新人新岁结新婚

嫁女婚男处处从简

移风易俗事事当先

江上渔歌白鸥同舞

舟中春暖紫燕双飞

结成平等果

开出自由花

节约办婚事亲友皆欢喜

勤俭建家庭夫妻更和睦

结婚筵前共饮合欢酒

劳模会上同唱胜利歌

景丽三春天台桃熟

祥开百世金谷花娇

今日新婚礼一杯香茶酬宾客

来年颁奖会两朵红花赞英雄

锦堂双璧合

玉树万枝荣

劳动夫妻革命红花开并蒂

长征伴侣爱情罗带结同心

立新风只生一个是男是女皆好

破旧习有利两家嫁女嫁男都行

联戚攀亲何必门当户对

交结情侣只求道合志同

缕结同心日丽屏间孔雀

莲开并蒂影摇池上鸳鸯

满架蔷薇香凝金屋

依槛芍荭花拥琼楼

眉黛春生杨柳绿

玉楼人映杏花红

男女并肩为锦绣江山添异彩

夫妻携手向伟大祖国献青春

男尊女女尊男男女平等

夫敬妇妇敬夫夫妇相亲

且看淑女成佳妇

从此奇男已丈夫

琴瑟调和多乐事

亲友团聚溢欢心

琴韵谱成同梦语

灯花笑对含羞人

秋水银堂鸳鸯比翼

天风玉宇鸾凤和声

笙箫奏凤凰

鼓乐迎佳宾

双飞却似关睢鸟

并蒂常开连理枝

堂开蓬莱景

人醉武陵春

同谋革命千秋业

共建勤劳百世家

同心同德参加四化建设

相亲相爱创造幸福家庭

同心同德革命伴侣

互敬互爱美满夫妻

文窗绣户垂帘幕

银烛金杯映翠眉

梧桐枝上栖双凤

菡萏花间立并鸳

下玉镜台笑谈佳话

种蓝田壁喜缔良缘

相敬如宾莫道妇随夫唱

情深似海休言女卑男尊

祥云绕屋宇

喜气盈门庭

香掩芙蓉帐

烛辉锦绣帏

箫引凤凰春生斑管

杯斟鹦鹉香溢梅花

携手结伴侣眼角眉梢添喜色

并肩话长征灯前月下有知音

新人办新事新风传梓里

春日耀春晖春色满园庭

`

新社会新人物新婚嘉礼

好政策好光景好合百年

幸福时代春常在

革命夫妻情谊长

绣阁昔曾传跨风

德门今喜近乘龙

雪案联吟诗有味

冬窗伴读笔生香

一对壁人留小影

无双国土缔良缘

一对红心向四化

两双巧手绘新图

一对青年要为四化添彩

两颗红心誓给祖国增光

以优异成绩双登红榜

为宏伟目标同献丹心

一岭桃花红锦绣

万盏银灯引玉人

银汉双星蓝田合壁

人间巧节天上佳期

银镜台前人似玉

金莺枕侧语如兰

莺歌燕舞菊花吐艳

水笑山欢丹桂飘香

又红又专两情鱼水

同心同德百岁鸳鸯

鱼跃鸢飞滚滚春潮催四化

月圆花好溶溶喜气入人家

玉律鸣秋鹊桥路近

金风涤暑鱼水欢谐

云拥妆台和风正暖

花迎宝扇丽日方长

芝兰茂千载

琴瑟乐百年

志同道合革命新伴侣

互敬互爱美满好婚姻

紫箫吹月翔丹凤

翠袖临风舞彩鸾

紫燕双飞迎春舞

红花并蒂朝阳开

自由恋爱两朵红花并蒂开绽

计划生育一代新人茁壮成长

自由恋爱双方如意

民主持家百事称心

自愿自由情投意合

相亲相爱花好月圆

恋爱心已合

结婚情更浓

芝兰茂千载

琴瑟乐百年

祥云绕屋宇

喜气盈门庭

香掩芙蓉帐

烛辉锦绣帏

百年歌好合

五世卜其昌

笙箫奏凤凰

鼓乐迎佳宾

堂开蓬莱景

人醉武陵春

才高鹦鹉赋

春暖凤凰楼

吹箫堪引凤

攀桂喜乘龙

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皓月描来双影雁

寒霜映出并头梅

红妆带绾同心结

碧树花开并蒂莲

一对璧人留小影

无双国士缔良缘

杯交玉液飞鹦鹉

乐奏瑶池舞凤凰

比飞却似关睢鸟

并蒂常开边理枝

琴韵谱成同梦语

灯花笑对含羞人

一岭桃花红锦绣

万盏银灯引玉人

眉黛春生杨柳绿

玉楼人映杏花经

凤翔鸾鸣春正丽

莺歌燕舞日初长

花灿银灯鸾对舞

春归画栋燕双栖

绣阁昔曾传跨凤

德门今喜近乘龙

梧桐枝上栖双凤

菡萏花间立并鸳

银镜台前人似玉

金莺枕侧语如花

文窗绣户垂帘幕

银烛金杯映翠眉

方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

欢庆此日成佳偶

且喜今朝结良缘

紫箫吹月翔丹凤

翠袖临风舞彩鸾

春窗绣出鸳鸯谱

夜月捍斟琥珀杯

碧岸雨收莺语暖

蓝田玉暖玉生香

红梅吐芳喜成边理

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下玉镜台笑谈佳话

种蓝田玉喜缔良缘

白首齐眉鸳鸯比翼

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春暖花朝彩鸾对箅

风和月丽红杏添妆

槐荫连枝百年启瑞

荷开并蒂五世征祥

秋水银堂鸳鸯比翼

天风玉宇鸾凤和声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

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横 披

燕尔新婚 百年嘉偶

珠联璧合 鸾凤和鸣

笙磬同谐 心心相印

龙腾凤翔 玉树琼枝

福缘鸳鸯 喜成连理

百年好合 五世其昌

情真意切 幸福美满

莺歌燕舞 花好月圆

永结同心 喜气生辉

 tvN《急诊男女》公开了宋智孝与崔振赫穿结婚礼服,牵手奔跑的剧照。

  3日,宋智孝和崔振赫在首尔明洞进行拍摄。宋智孝穿着迷你短款婚纱,崔振赫穿着黑色宴会西装,俩人似乎刚刚结束婚礼,从礼堂跑出来。俊男美女养眼的美貌,令路上的行人也为之一惊。

  虽然在寒冷的天气下拍摄,俩人都比较敬业,最近大势的崔振赫也对宋智孝照顾有加。

  这场戏是俩人回忆六年前结婚时的场景,吴昌敏(崔振赫饰)不顾家人反对,与心爱的女人吴珍熙(宋智孝饰)结婚。但是婚后的俩人不像以前那么相爱,变得疲倦,最终走向了离婚。

  离婚后,俩人都进入了医科大学,实现了婚前未完成的理想。但巧合的是,俩人在实习期间又在同一家医院的急诊室相遇,巧妙的爱情线和感情令人期待。

  姜Gary 31日推特更新:“奔跑了一年辛苦了!世上的好人好像都聚在这里。”

  公开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宋智孝、刘在石、池石镇、HAHA等“Running Man”成员与工作人员一起的愉快气氛。

  另外,“Running Man”节目组在30日举行的SBS“演艺大赏”中获得最高人气奖、最优秀节目奖、男子优秀奖、女子最优秀奖、友情奖等奖项。

  29日SBS综艺节目《Running Man》将播出2013年末精算特辑。

  进行今年最后的录影前成员们和制作组坦率对话,表示“一年四季一直这样做过度的游戏,这样好吗”。

  成员们表示不满说“夏天在水里做游戏可以理解,但冬天不会太过分了吗”,对此制作组回应“为了给观众带去快乐是必要的”。这场争论用“Running Man vs制作组”的对决来延续,展开没有让步的胜负。

  制作组准备了用纸船横渡汉江、大型Jenga游戏等超特级任务,确认任务内容的成员们难掩惊讶感但也发挥此前锻炼出的实力努力参与。

  另外27日公开的照片中成员身穿红色服装与制作组一起站在水炸弹下方引发好奇心。

  池石镇的娇妻刘秀晶比自己小8岁,是圈外人,大叔很疼爱妻子,他会因为妻子身体不舒服而提早离开颁奖典礼,因而错过了running man得奖的时刻。

  韩国超人气综艺《running man》成员之间默契和睦,节目外也常常聚会保持联系,至深的友谊令人羡慕。其中,刘在石、池石镇、Haha都已成家生子,幸福的家庭生活也为人津津乐道。下面,小编就为您揭开跑男们的感情生活。

  2008年7月6日,刘在石与MBC主播罗静恩的婚礼在韩国首尔奖忠洞新罗酒店举行,艺人李辉才担任司仪,议员边雄田担任证婚人。

  2006年11月,在《无限挑战》EP30泡菜特辑的录制现场,刘在石发表了爱的宣言:“我与罗静恩已经交往了4个月。我也已经到了适婚的年龄,正以结婚为前提,认真交往。”

  事业上的成功,让刘在石开始往另外一领域发起挑战。两人在无限挑战中相识,“原来只是远远的看着她,后来对她的好感越来越强烈,我就主动开始追求了。”消息一被曝光,刘在石就遭到了媒体的围追堵截,“目前相互都有好感正在进一步交往。希望大家祝福我们。”

  刘在石与罗静恩于2010年5月1日得一子,6月2日公开儿子叫刘智浩。

  罗静恩个人资料:

  中文名:罗静恩

  国籍:韩国

  出生日期:1981年5月3日

  职业:MBC主播

  毕业院校:延世大学

  代表作品:万元的幸福,无限挑战

  刘在石的婚姻生活地调幸福

  2012年11月30日,HAHA与女歌手星(金高恩)举行婚礼

  HAHA与星约2005年前第一次见面,作为前后辈2012年3月以结婚为前提开始真挚交往。

  婚后喜得贵子的HAHA说:“分娩过程全程守护。比起流眼泪更觉得神奇,绝对亏欠妻子星很多。星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爱你,我也马上回应说我爱你,一直抱着儿子妻子。儿子放屁跟大人似的,声音真的很大。力气真是大啊,尿布都掀起来了。真高兴~"

  HAHA星夫妇一直将肚子里的孩子叫胎名“梦儿”,在儿子出生50天的纪念日,星更新了推特。并说明了已经给儿子申请了“出生报告(告知孩子出生的一道手续)”,取名为“HA Dream( )”,将儿子出生前取的小名沿用下来直接当做大名申报了。小编表示这个名字用意思翻译就是“河梦”,音译就是“河德林”

  HAHA的妻子星变身小粉丝,制作了手牌来给丈夫应援。

  星怀孕期间,夫妻俩的甜蜜合照

  池石镇《强心脏》公开妻子照片,又是修成正果的大叔萝莉恋啊

  至今单身的金钟国,一再被提及和尹恩惠的绯闻,两人在当年《Xman》中的粉红令人难忘

  尹恩惠描述金钟国:刚开始的时候只不过是互相打个招呼而已,绯闻出来以后真的亲近了很多。偶尔也会一起吃个饭,打个电话联络,是个MANNER很好,很有魅力的哥哥,特别是我妈妈特别喜欢他,性格也好,也有礼貌。真的,演艺圈里讨厌钟国哥的人应该没有吧

  皇甫称“钟国对女生都保持微笑著,可是和女艺人几乎都没什麼交流,也就和恩惠还有京林姐(已婚)说多一点”

  金钟国和尹恩惠是官配

  至今提到尹恩惠,金钟国还会面红紧张

  私下也联系的两人到底有戏吗

  “周一情侣”是粉丝最盼望成为现实的一对,可是宋智孝要嫁人了

  “Dispatch新闻网”直击宋智孝与经纪公司老板白昌洙约会

  2012年7月,韩媒曝出宋智孝与所属的“C-JeS”经纪公司老板白昌洙已密恋3个月,升格“董娘”。32岁的白昌洙旗下拥有“JYJ”等当红艺人,身家约10亿元台币,却曾恐吓权相佑被判刑8个月,是个有前科的大哥级人物。

  白昌洙3年前成立C-JeS,网罗JYJ,他虽有前科,却深得艺人信任,JYJ去年买785万元台币的轿车,送白昌洙当礼物,白昌洙也靠JYJ赚不少,粗估身家约10亿元台币。白昌洙9年前曾任权相佑经纪人,后来撕破脸,还因恐吓他被判刑8个月。

  “Dispatch”报导,白昌洙很关心宋智孝的演艺活动,通告都仔细过滤,宋智孝去年底带男友白昌洙见父母,宋智孝妈妈临别还抱白昌洙,显然对准女婿很满意。

  14日晚播出的《runningman》“动物王国”的特辑中,宋智孝中指疑似戴婚戒,被细心的观众发现,于是有关宋智孝与C-JeS Entertainment娱乐代表、JYJ经纪公司老板白昌洙订婚的猜测流出。早在年前就有宋智孝升格做老板娘,《runningman》下车的传闻,如今见宋智孝手戴婚戒,喜欢她的观众们再次担心“懵智”会离开节目。

  “周一情侣”破格表现无间亲密,吸引视线

  变身“王子”的gary在诱惑“智孝公主”的时候忽然做出突发举动亲吻宋智孝,“周一情侣”第一次啵啵诞生瞬间~!!!

  默契的“周一情侣”

  默契的“周一情侣”

  默契的“周一情侣”

  默契的“周一情侣”

  Gary如今还未有公开女友,早前分分合合的爱情经历也许还有影响

  宋仲基大爆料“带回家过的演艺圈人只有李光洙”

  14日播放的《妈妈咪呀》中,正在录制节目的主持人连线宋仲基,询问这位圈中公认的大孝子。

  在采访中,宋仲基被问到是否将朋友带回过家,宋仲基则坦言“每次带朋友回家,父母都会做好吃的,而演艺圈的朋友只带李光洙回过家”使主持人大为惊讶,同时也显示了他和李光洙的亲密友谊。

  在今年2月9日播出的KBS《演艺家中介》中,宋仲基听到了李光洙被选为2013年会发光发热的艺人的消息后,表示:“我不觉得这个结果可信。”引起了大家的笑声。宋仲基还回想起他在颁奖典礼上取笑李光洙是“无冠王”,他表示:“我一直都说他是无冠王。如果他觉得不好,那我很抱歉。”另外,李光洙在宋仲基与赵寅成之间选择了赵寅成,对此宋仲基表示:“当李光洙和赵寅成同时约我的时候,我也会选择去见赵寅成,然后我猜我和光洙应该会在那里碰面。”

  7月7日播出的《Running Man》中,f(x)雪莉、朴智星、具滋哲作为嘉宾出演节目。

  节目中,在谈到结婚的问题时,刘在石表示:"万一李光洙结婚的话。。。"

  HaHa表示:"光洙结婚那是不可能的","他怎么可能结婚呢"

  顿时,刘在石也火上浇油,说道:"光洙注定孤独一生了!"

  李光洙顿时火大,说道:"我现在才29岁,好吗"

  大家表示李光洙是骗子。刘在石问道:"你比我小,到底多大了"

  金钟国附和:"你说你跟宋仲基同龄,具滋哲选手刚才吓了一跳!"

  缺爱的李光洙索强吻

  单身的李光洙有少女粉丝的爱

-----嵌姓名自创

奎璧携手结百年

李王同心看亿霞

横批:春晓秋霞

注:李奎-王晓霞嵌入其中

奎:星宿名。奎宿,二十八宿之一,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一宿,有星十六颗

西方十六星,象两髀,故曰奎。——《庄子·天文书》

又如:奎壁(二十八宿中奎宿与壁宿的并称。旧谓二宿主文运,故常用以比喻文苑)

奎星主文章,故有关文章、文运、文字的事,多加奎字。如:奎章(皇帝的亲笔字;神仙的手笔);奎垣(文人荟萃之地

另参考:

------新婚时尚对联:

礼大厅对联

上联:英男靓女天作之合,:下联;情深意浓同心永结;横批:(男名、女名)结婚典礼仪式(对联中央为一剪制的双喜字。此联适宜英俊、美丽夫妇)。

上联:娶贤妻嫁郎君不忘父母养育恩;下联:结良缘立家业常念兄弟(姊妹)手足情;横批同上。(此联适宜双方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都有的新婚夫妇)。

上联:柳暗花明春正伴;下联:珠联璧合喜成双;横批:同上(此联适合春季结婚典礼联)。

上联:花开并蒂姻缘美;下联:鸟飞比翼恩爱长;横批:鸾风和鸣。

饭店大门对联

上联;燕尔新婚恭迎亲人聚;下联:良缘喜结诚欢朋友来;横批:喜结良缘或合卺之喜、琴瑟和谐,或(男名、女名)结婚典礼。

上联:高朋满座庆新婚;下联:美酒佳馔谢客宾:横批:喜庆新婚。

上联:饭店办婚礼喜气荡漾;下联:高朋品美酒色昧飘香:横批:婚姻美满或万载良缘、福禄鸳鸯。

上联;四海驰骋千里结姻缘;下联:五洲飞跃故乡娶新人;横批:珠联璧合(此联适宜远离父母,事业有成,回故乡结婚的夫妇)。

新房楼门或宅门对联

上联:门前结彩迎淑女;下联:户内鸣笛引凤凰;横批:爱情永铸或良辰美景。

上联:张灯结彩办婚事;下联:龙飞风舞喜迎门;横批:鸾风和鸣或美满婚姻。

上联:贺客满门庆新婚:下联:红烛高照结姻缘;横批;百年好合或幸福家庭、白头偕老。

上联:荷红莲开并蒂花;下联:朝阳彩凤喜迎门;横批:婚姻美满。

上联:青山秀水育儿郎;下联:欢天喜地迎淑女;横批:新媳临门(此联适宜山区农村院落大门)。

洞房对联

上联:成新家家和顺婚姻美满;下联:立大业业通达前程辉煌。

上联:春色绣出鸳鸯谱;下联:月光香斟琥珀杯。

上联:嫁有才郎君;下联:娶娴淑之女。

上联:合卺双行夫妻礼;下联:调琴喜弹凤凰音。

上联;鸳枕合欢莲开并蒂;下联:洞房细语婚结同心。

横批:恩爱夫妻或婚姻美满、恩爱永恒、家业兴旺。

礼房对联

上联:相亲相爱携手并肩齐走幸福路;下联:同心同德重彩浓墨共描婚礼图;横批:婚事新办或XX集体婚礼。

上联:文明办嘉礼;下联:同结今生缘;横批:喜庆新婚。

上联:众星捧月架金桥;下联:共渡良缘碧双辉;横批:喜结良缘。

上联:英男靓女成双对;下联:风采丽姿展芳容;横批;喜结伉俪。

上联:聚东南西北才子共办集体婚礼;下联;合天地人间佳人同庆美满姻缘:横批:喜事新办。

上联:提倡晚婚破旧俗:下联:计划生育立新风;横批:晚婚晚育。

上联:男愿意女愿意俩人都愿意;下联:爹欢心娘欢心全家皆欢心;横批:恩爱夫妻。

上联:鸾凤和鸣万里云天看比翼;下联:夫妻恩爱百年好合结同心;横批:XX集体婚礼

------经典新婚祝福对联:

红妆带绾同心结

碧树花开并蒂莲

香掩芙蓉帐

烛辉锦绣帏

一对璧人留小影

无双国士缔良缘

百年歌好合

五世卜其昌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

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春窗绣出鸳鸯谱

夜月捍斟琥珀杯

碧岸雨收莺语暖

蓝田玉暖玉生香

白首齐眉鸳鸯比翼

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杯交玉液飞鹦鹉

乐奏瑶笙舞凤凰

--------其他:

婚事近新年倒履迎宾椒酒/姻缘原夙世肯堂接媳姜汤

连斟酬客意/渴望解吾心

稚子结良缘喜事从心慈母/嘉宾援百赐感怀雅意亲朋

欣然开笑口/相聚叙衷情

三杯淡酒酬宾客/一席粗肴宴懿亲

客溢篷门家有幸/席陈淡酒主怀惭

几杯淡酒难称宴/一意留宾莫说归

陋室摆筵酬厚意/嘉宾上座叙欢情

节值仲冬迎淑女/时逢吉日款良朋

青梅酒熟凭君醉/红烛春浓任客谈

后话慢谈留客住/复邀相聚叙亲情

后槽关马留佳客/门第惭蜗宴上宾

光前振起家声远/裕后遗留世泽长

乔木千枝思已本/长江成派溯清源

祖功宗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

燕翼贻谋承后裔/凤毛齐美耀前人

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

恋爱心已合/结婚情更浓

芝兰茂千载/琴瑟乐百年

皓月描来双影雁/寒霜映出并头梅

祥云绕屋宇/喜气盈门庭

红妆带绾同心结/碧树花开并蒂莲

香掩芙蓉帐/烛辉锦绣帏

一对璧人留小影/无双国士缔良缘

百年歌好合/五世卜其昌

杯交玉液飞鹦鹉/乐奏瑶池舞凤凰

笙箫奏凤凰/鼓乐迎佳宾

比飞却似关睢鸟/并蒂常开边理枝

堂开蓬莱景/人醉武陵春

琴韵谱成同梦语/灯花笑对含羞人

才高鹦鹉赋/春暖凤凰楼

一岭桃花红锦绣/万盏银灯引玉人

吹箫堪引凤/攀桂喜乘龙

眉黛春生杨柳绿/玉楼人映杏花经

花灿银灯鸾对舞/春归画栋燕双栖

凤翔鸾鸣春正丽/莺歌燕舞日初长

绣阁昔曾传跨凤/德门今喜近乘龙

红梅吐芳喜成边理/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梧桐枝上栖双凤/菡萏花间立并鸳

下玉镜台笑谈佳话/种蓝田玉喜缔良缘

银镜台前人似玉/金莺枕侧语如花

白首齐眉鸳鸯比翼/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文窗绣户垂帘幕/银烛金杯映翠眉

春暖花朝彩鸾对箅/风和月丽红杏添妆

方借花容添月色/欣逢秋夜作春宵

槐荫连枝百年启瑞/荷开并蒂五世征祥

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

秋水银堂鸳鸯比翼/天风玉宇鸾凤和声

紫箫吹月翔丹凤/翠袖临风舞彩鸾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春窗绣出鸳鸯谱/夜月捍斟琥珀杯

碧岸雨收莺语暖/蓝田玉暖玉生香

白首齐眉鸳鸯比翼/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瑞桃李同心

杯交玉液飞鹦鹉/乐奏瑶笙舞凤凰

碧岸雨收莺语暖/蓝田日暖玉生香

并蒂花盛开长征路上/比翼鸟双飞四化途中

并肩同步长征路/齐心共谱幸福歌

不须玉杵千金聘/已有红绳两头连

不愿似鸳鸯嬉戏浅水/有志象海燕搏击长风

恋爱心已合

结婚情更浓

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芝兰茂千载

琴瑟乐百年

皓月描来双影雁

寒霜映出并头梅

祥云绕屋宇

喜气盈门庭

红妆带绾同心结

碧树花开并蒂莲

香掩芙蓉帐

烛辉锦绣帏

一对璧人留小影

无双国士缔良缘

百年歌好合

五世卜其昌

杯交玉液飞鹦鹉

乐奏瑶池舞凤凰

笙箫奏凤凰

鼓乐迎佳宾

比飞却似关睢鸟

并蒂常开边理枝

堂开蓬莱景

人醉武陵春

琴韵谱成同梦语

灯花笑对含羞人

才高鹦鹉赋

春暖凤凰楼

一岭桃花红锦绣

万盏银灯引玉人

吹箫堪引凤

攀桂喜乘龙

眉黛春生杨柳绿

玉楼人映杏花经

花灿银灯鸾对舞

春归画栋燕双栖

凤翔鸾鸣春正丽

莺歌燕舞日初长

绣阁昔曾传跨凤

德门今喜近乘龙

红梅吐芳喜成边理

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梧桐枝上栖双凤

菡萏花间立并鸳

下玉镜台笑谈佳话

种蓝田玉喜缔良缘

银镜台前人似玉

金莺枕侧语如花

白首齐眉鸳鸯比翼

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文窗绣户垂帘幕

银烛金杯映翠眉

春暖花朝彩鸾对箅

风和月丽红杏添妆

方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

槐荫连枝百年启瑞

荷开并蒂五世征祥

欢庆此日成佳偶

且喜今朝结良缘

秋水银堂鸳鸯比翼

天风玉宇鸾凤和声

紫箫吹月翔丹凤

翠袖临风舞彩鸾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

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春窗绣出鸳鸯谱

夜月捍斟琥珀杯

碧岸雨收莺语暖

蓝田玉暖玉生香

白首齐眉鸳鸯比翼

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杯交玉液飞鹦鹉

乐奏瑶笙舞凤凰

碧岸雨收莺语暖

蓝田日暖玉生香

并蒂花盛开长征路上

比翼鸟双飞四化途中

并肩同步长征路

齐心共谱幸福歌

不须玉杵千金聘

已有红绳两头连

不愿似鸳鸯嬉戏浅水

有志象海燕搏击长风

才高鹦鹉赋

春暖凤凰楼

成家当思创业苦

举步莫恋蜜月甜

窗前共议四化业

灯下同攻百科书

吹箫堪引凤

攀桂喜乘龙

春窗绣出鸳鸯谱

夜月香斟琥珀杯

春风堂上初来燕

细雨庭前乍开花

春暖花朝彩鸾对舞

风和丽月红杏添妆

大地香飘蜂忙蝶戏相为伴

人间春到莺歌燕舞总成双

当门花并蒂

迎户树交柯

东风入户

喜气盈门

方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

风暖丹椒青鸟对舞

日融翠柏宝镜初开

凤翔鸾鸣春正丽

莺歌燕舞日长

革命伴侣

幸福家庭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

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皓月描来双影雁

寒霜映出并头梅

红梅吐芳喜成连理

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红妆带绾同心结

碧树花开并蒂莲

花灿银灯鸾对舞

春归画栋燕双栖

花月新妆宜学柳

芸窗好友早栽兰

花烛光中连开并蒂

笙簧声里带结同心

花烛下宾客满堂齐赞简朴办事

洞房中新人一对共商勤俭持家

槐荫连枝百年启瑞

荷开并蒂五世征祥

欢庆此日成佳偶

且喜今朝结良缘

婚姻必须自主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爱情岂容买卖让人间相思者早结良缘

婚姻自主恩爱重

家庭和睦幸福多

吉人吉时传吉语

新人新岁结新婚

嫁女婚男处处从简

移风易俗事事当先

江上渔歌白鸥同舞

舟中春暖紫燕双飞

结成平等果

开出自由花

节约办婚事亲友皆欢喜

勤俭建家庭夫妻更和睦

结婚筵前共饮合欢酒

劳模会上同唱胜利歌

景丽三春天台桃熟

祥开百世金谷花娇

今日新婚礼一杯香茶酬宾客

来年颁奖会两朵红花赞英雄

锦堂双璧合

玉树万枝荣

劳动夫妻革命红花开并蒂

长征伴侣爱情罗带结同心

立新风只生一个是男是女皆好

破旧习有利两家嫁女嫁男都行

联戚攀亲何必门当户对

交结情侣只求道合志同

缕结同心日丽屏间孔雀

莲开并蒂影摇池上鸳鸯

满架蔷薇香凝金屋

依槛芍荭花拥琼楼

眉黛春生杨柳绿

玉楼人映杏花红

男女并肩为锦绣江山添异彩

夫妻携手向伟大祖国献青春

男尊女女尊男男女平等

夫敬妇妇敬夫夫妇相亲

且看淑女成佳妇

从此奇男已丈夫

琴瑟调和多乐事

亲友团聚溢欢心

琴韵谱成同梦语

灯花笑对含羞人

秋水银堂鸳鸯比翼

天风玉宇鸾凤和声

笙箫奏凤凰

鼓乐迎佳宾

双飞却似关睢鸟

并蒂常开连理枝

堂开蓬莱景

人醉武陵春

同谋革命千秋业

共建勤劳百世家

同心同德参加四化建设

相亲相爱创造幸福家庭

同心同德革命伴侣

互敬互爱美满夫妻

文窗绣户垂帘幕

银烛金杯映翠眉

梧桐枝上栖双凤

菡萏花间立并鸳

下玉镜台笑谈佳话

种蓝田壁喜缔良缘

相敬如宾莫道妇随夫唱

情深似海休言女卑男尊

祥云绕屋宇

喜气盈门庭

香掩芙蓉帐

烛辉锦绣帏

箫引凤凰春生斑管

杯斟鹦鹉香溢梅花

携手结伴侣眼角眉梢添喜色

并肩话长征灯前月下有知音

新人办新事新风传梓里

春日耀春晖珍色满园庭

新社会新人物新婚嘉礼

好政策好光景好合百年

幸福时代春常在

革命夫妻情谊长

绣阁昔曾传跨风

德门今喜近乘龙

雪案联吟诗有味

冬窗伴读笔生香

一对壁人留小影

无双国土缔良缘

一对红心向四化

两双巧手绘新图

一对青年要为四化添彩

两颗红心誓给祖国增光

以优异成绩双登红榜

为宏伟目标同献丹心

一岭桃花红锦绣

万盏银灯引玉人

银汉双星蓝田合壁

人间巧节天上佳期

银镜台前人似玉

金莺枕侧语如兰

莺歌燕舞菊花吐艳

水笑山欢丹桂飘香

又红又专两情鱼水

同心同德百岁鸳鸯

鱼跃鸢飞滚滚春潮催四化

月圆花好溶溶喜气入人家

玉律鸣秋鹊桥路近

金风涤暑鱼水欢谐

云拥妆台和风正暖

花迎宝扇丽日方长

芝兰茂千载

琴瑟乐百年

志同道合革命新伴侣

互敬互爱美满好婚姻

紫箫吹月翔丹凤

翠袖临风舞彩鸾

紫燕双飞迎春舞

红花并蒂朝阳开

自由恋爱两朵红花并蒂开绽

计划生育一代新人茁壮成长

自由恋爱双方如意

民主持家百事称心

自愿自由情投意合

相亲相爱花好月圆

燕尔新婚 百年嘉偶

珠联璧合 鸾凤和鸣

笙磬同谐 心心相印

龙腾凤翔 玉树琼枝

福缘鸳鸯 喜成连理

百年好合 五世其昌

情真意切 幸福美满

莺歌燕舞 花好月圆

永结同心 喜气生辉

《五杂俎》不仅在考辨方面有一定的价值,所记明代史事,足供参考者尤多,如叙皇帝、太子、藩王婚礼的浪费,税使的扰民,宦官的骄横等等。下面是的我为你们整理的 文章 ,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五杂俎》

明代考据辩证兼琐闻 故事 综合性笔记,十六卷,谢肇制撰。谢肇淛(1567—1624)字在杭,号武林、小草斋主人,晚号山水劳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历任湖州、东昌推官,南京刑部主事、兵部郎中、工部屯田司员外郎,曾上疏指责宦官大旱之年仍大肆搜括民财,受到神宗嘉奖。入仕后,历游川、陕、两湖、两广、江、浙各地所有名山大川,所至皆有吟咏,雄迈苍凉,写实抒情,为当时闽派诗人的代表。另著有《太姥山志》,并与徐火勃重刻淳熙《三山志》。

《五杂俎》本书是作者的 随笔 札记,包括 读书心得 和事理的分析,也记载政局时事和风土人情,涉及社会和人的各个方面。全书十六卷,分为“天、地、人、物、事”五门。其中天部二卷,地部二卷,人部四卷,物部四卷,事部四卷。天部记述天文、气候、节气和四时的人事活动。地部记述理理、疆界、山川、河流、名胜,包括当时的海外地区,是研究历代地理的重要资料。人部记述人的形体、心性、境遇,包括技艺、医药、术数、书画、宗教等各种活动。物部记述动物、植物和各种物品,鸟兽虫鱼花卉草木、饮食服饰、文玩乐器等都有论述。事部记述贫富、 收藏 、文字、职官、行政、姓氏、婚嫁等社会活动。书中提供的大量资料有助于研究明代社会状况,作者过记事,分析是非正误有评述,有论断,对读者很有启发。如据《西京杂记》中的“正月以上辰,三月以上巳”,驳送周密《癸辛杂识》所提出的“‘上巳’当为‘上己’,因为上旬无巳日”之说。又谓“蜻蜓点水”非爱水,而是产卵,以备一说。

如记京都乞丐:

京师谓乞儿为花子,不知何取义。严寒之夜,五坊有铺居之,内积草桔及禽兽茸毛,然每夜须纳一钱于守岁者,不则冻死矣。其饥寒至极者,至窖干粪土而处其中,或吞砒一铢。然至春月,粪砒毒发必死。许一年冻死毒死者不下数千,而丐多如故也。

但《五杂俎》同样有明人笔记以多为胜,忽略专精的通病,书中谈历代掌故部分,大抄前人笔记,又不注明出处;记录笑话,亦皆采旧文,甚为无聊,记鸟兽虫鱼,又多涉神怪。

《五杂俎》最早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如韦馆刻本。

今有:《五杂俎》中华书局1959年版;《五杂俎》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五杂俎》台北:伟文出版社1977年版。

《丹铅杂录》《谭苑醍醐》《艺林伐山》

明代考论经史、诗文、训诂、名物的几部笔记。杨慎撰。杨慎简介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杨升庵集》。明代考论经史、诗文、训诂、名物的笔记以杨慎撰述的为最多。其中著名的有《谭苑醍醐》八卷,《艺林伐山》二十卷和以《丹铅》为名的《丹铅杂录》十卷和《丹铅续录》八卷。

《丹铅杂录》和《丹铅续录》考论经史、诗文、训诂,其内容非常广泛,举凡经史子集均有涉猎。如指出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并非柳氏独创,而是来自郦道元《水经注》中“绿水平潭,清洁澄深。俯视游鱼,类若乘空”。杨慎崇经黜史,重视音韵训诂;敢于对宋儒进行大胆批评;又对传统经典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解释。杨慎重视史书的文采,强调修史要秉笔直书,反对官修史书,提倡个人独立修史;评价历史人物能不落窠臼,有自己独立的观点。杨慎读书广泛,对过去不为人注意的子部书籍进行了探索、讨论,扩大了人们的视野。

《谭苑醍醐》亦皆考证之语,与《丹铅录》大致相出入,而亦颇有异同。引《水经注》载诸葛亮表云:“臣遣虎步监孟琰据武功水东,司马懿因渭水涨,攻琰营,臣作桥越水射之。桥成,遂驰去”。此事《三国志·诸葛亮传》不载,可补史阙。杨慎在文学上既讲求文法,主张诗文用字要有来历,又反对极端的复古主义;反对诗史说;偏爱李白,亦好杜甫,对李白的身世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又辨李白为蜀之彰明人,历引其《上裴长史书》与《悲清秋赋》及诸诗句,以证《唐书》称白为陇西人及唐宗室之非,如此之类,考订辨论,亦多获新解。

杨慎虽然渊博,但其笔记中考证疏误,记忆错误处也不少。陈耀文曾撰《正杨》四卷,纠正杨慎之讹;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内《丹铅新录》和《艺林学山》两部分,亦专门驳杨慎的引证和论辩。

今有:《丹铅杂录丹铅续录俗言》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本,1936年版;《丹铅杂录丹铅续录》中华书局1985年版;《丹铅杂录丹铅续录》上海书店1886年版。

《艺林伐山》商务印书馆1937初版;《艺林伐山》中华书局1985版;《艺林伐山》上海书店,丛书集成本,1986年版。

《枣林杂俎》

本书是一部明代史料笔记,作者谈迁。谈迁(1593—1657)为明清之际著名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西南)马桥人。明诸生。一生未曾做官,家贫,靠缮写、代笔或作记室维生。自幼刻苦好学,于经史百家无不致力,对明代史事尤其着力,历经艰险完成明朝编年史《国榷》。著作另有《枣林集》、《枣林诗集》、《枣林杂俎》、《北游录》、《西游录》、《史论》、《海昌外志》等。《清史稿》有传。

《枣林杂俎全》分为智、仁、圣、义、中、和六集十八门,其中“土司”一门有目无文,实有十七门。书中逸典、先正、流闻等门对南明弘光朝、明代典章制度及户帖式的记录,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对明代科举、民俗、物产、植物、山川等人文自然景观等也有详细的描述。本书对于了解明代历史,尤其是研究明末清初的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书中也杂有神怪灵异等荒诞传闻。

今有:《枣林杂俎》罗仲辉胡明校点,中华书局,元明史料笔记丛刊,2006年版;《枣林杂俎》齐鲁书社1997年版;《枣林杂俎》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影印本。

《板桥杂记》

明末清初一部记载南京秦淮河一带歌妓生活的笔记,三卷,类似唐代孙棨的《北里志》。余怀撰。余怀(1616~1696)清初文学家。字澹心,一字无怀,号曼翁、广霞,又号壶山外史、寒铁道人,熟读经史,学识渊博,有匡世之志,文名震南都。为国子监生,受到国子监司业的吴伟业的赏识。崇祯十三年、十四年(1640——1641),二十五、六岁的余怀被南京兵部尚书的范景文邀入幕府,负责接待四方宾客并掌管文书。清军占领南京,余怀化妆成道士流亡他乡,开始长期颠沛流离生活。从顺治年间直到康熙初年,他经常奔走于南京、苏州、嘉兴一带,以游览为名,联络志同道合者,进行抗清复明的活动。从康熙八年(1669)起,余怀隐居吴门,以卖文为生,民族气节始终不移。同时,精力集中于学术著作方面。他晚年自号鬘持老人。福建莆田黄石人,侨居南京,因此自称江宁余怀、白下余怀。晚年退隐吴门,漫游支硎、灵岩之间,征歌选曲,与杜浚、白梦鼎齐名,时称“余、杜、白”。《板桥杂记》亦作于晚年,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除笔记《板桥杂记》外,还著有诗文《甲申集》七卷,《余子说史》十卷,《东山谈苑》八卷,记明末党争之事的《汗青余语》多卷,《四莲花斋杂录》八卷,《砚林》一卷,《茶史补》一卷《妇人鞋袜考》一卷《宫闺小名录》一卷等。

《板桥杂记》三卷,署三山人撰。全书分上卷、中卷、下卷。收选了一些优秀的小品文。记述了明朝末年南京十里秦淮南岸的长板桥一带旧院诸名妓的情况及有关各方面的见闻。其中上卷为雅游,描写明末清初金陵秦淮河畔的梨园,秦淮河灯船,妓院和江南贡院;中卷为丽品,记金陵诸名妓情况,以旧院为主,珠市附之;下卷为轶事,杂记旧院诸狎客之奇闻逸事。卷首有余怀自识:“此即一代之兴衰,亦千秋之感慨所系,非徒挟邪之是述,艳治之实传。”《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文章凄缛,足以导欲增悲,亦唐人北里志之类。然律以名教,则风雅之罪人矣。”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写道:“唐人登科之后,多作冶游,习俗相沿,以为佳话……自明至清,作者尤伙,清余怀之《板桥杂记》尤有名。”

今有:《板桥杂记》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板桥杂记》刘如溪点评,青岛出版社2010年版;《板桥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日知录》

清代著名考据辩证类笔记,三十二卷,顾炎武撰。顾炎武简介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顾林亭集》。

《日知录》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书名取之于《论语·子张篇》。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顾炎武是明末清初大儒,学问渊博,见识通达,《日知录》是他积累三十多年的笔记,与经史、诗文、训诂、名物、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以及吏治、杂事,无所不谈;许多条目,全都原原本本,考证详明。《内容宏富,贯通古今。三十二卷本《日知录》有条目1009条(不包括黄侃《校记》增加的2条),长短不拘,最长者《苏淞二府田赋之重》有5000多字;最短者《召杀》仅有9字。这与作者立志学术创新有密切的联系。书前有其学生潘耒做的序。潘耒把《日知录》的内容大体划为八类,即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潘耒强调《日知录》的经世意义,认为此书只有宋元时期的名儒能做出来,明朝三百年来没有这样的书,将来治国者采用其说,会大有益于“世道人心”,如果仅叹服其考据的精辟,文辞的博辨,那不是作者著书的本意。关于写作此书的目的,顾炎武本人说得很明白:“别著《日知录》,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共三十余卷。有王者起,将以见诸行事,以跻斯世于治古之隆”;“意在拨乱涤污,法古用夏,启多闻于来学,待一治于后王”。

《日知录》中,顾炎武提出社会风气的好坏决定社会兴衰的观点,说:“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他认为“风俗衰”是乱之源,并列举大量事例,说明奢靡浮华的社会风气,是导致国家衰亡的重要原因。他说评价君主的功绩首先要看社会风气:“论世而不考其风俗,无以明人主之功”。他不但从政治上提出了整顿“人心风俗”的具体 措施 ,如重流品、崇厚抑浮、贵廉、提倡耿介和俭约等,还从经济上分析了“人心风俗”败坏的原因,认为要使风俗变好,必须有让百姓安居乐业的物质条件:“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治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乎!”除正面倡导培养人心风俗、加强礼治,他还强调法制,主张严惩败坏世风的贪官奸臣,说:“法不立,诛不必,而欲为吏者之勿贪,不可得也。”顾炎武还看到了“势”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张进行社会变革,提出要顺势而行,“物来而顺应”的变革思想。在卷三十二中,作者还特别指出学界“座主门生”与朋党之祸的关系。指出唐代的进士,以主考为“主座”,自称“门生”。以中唐以后,遂有朋党之祸。并指出明代主考与进士,公然称“座师”与“门生”,朋党之祸,也不减于唐宋。

顾炎武曾把写这部书比作“采铜于山”。注重收集第一手资料,在治学上严谨扎实,堪称楷模。他这种研究学问的态度和 方法 是对明朝空疏学风的反动,对有清一代学风的转变与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后辈学者对这部笔记多推崇备至李慈铭称赞《日知录》这部笔记,“直括得一部《文献通考》,而俱能出自于《通考》之外”;梁启超说:“论清学开山之祖,舍亭林没有第二人”。除黄汝成外,为这部书作校补、笺注的还有很多,如李遇孙《日知录续补正》,丁晏《日知录校正》,俞樾《日知录小笺》,黄侃《日知录校记》等。道光年间黄汝成采各家之说为该书作注,为《日知录集释》。

《日知录》初刊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现在通行的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日知录》是以黄汝成的“集释”本为底本。其中《刊误》和《续刊误》各二卷亦为黄汝成著。后附的《日知录之余》四卷,乃后人辑顾炎武著作遗佚而成。

今有:《日知录集释》,栾保群吕宗力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日知录校注》陈垣校注,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版;《日知录集释》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日知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

古代文学 读书笔记 5篇相关文章:

★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

★ 古代文学读书笔记5篇

★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5篇

★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读书笔记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

★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

★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

★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作文

★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7512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0
下一篇2023-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