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张爱玲是个读书却不买书的女作家呢
我所耳闻目见的电视里的那些民国女人,总是穿着精致繁碎纹案的旗袍,做张做致的姿态,手里有丝绢,散着华丽又寂寥的气息。张爱玲笔下的民国女人就是浸染了这种浓浓的气质—那种用力隐藏在礼数背后的小奸小坏,眼角眉梢都透出酸涩的味道。《金锁记》里,七巧用自己的礼教枷锁砸死了她的儿媳芝寿,也砸残了她的儿女长安长白。
《倾城之恋》里白流苏被家里的金丝线勒的窒息,逃出来的她成为范太太,又拽着金丝线开始了一场新的轮回。《连环套》里霓喜美丽虚荣的跟着不同的男人大起大落。《沉香屑》中袅袅燃起的是的葛薇龙心酸曲折的玩偶青春。《心经》里小寒爱上了自己的父亲,父亲却同居了与她相似的同学。而振保们一生都避不过他们红玫瑰与白玫瑰。甚至张爱玲自己,也陷在胡兰成编织的华丽又凄凉的梦里——她的有情人处处有情。
情感于爱玲真如同一块琉璃,因为脆弱,索性将它们摔碎。故事总在一个转身的时候戛然而止,宛如暗夜里的玫瑰,宛如荒园中的铁锁。我无法身临其境的知晓,只是看到仿佛一个梦魇,试图用黑色的力量奋力的将某些人挽留在一个时代,造成一种无声的吞没。这种吞没里有挣扎的痕迹,也正是挣扎,而格外刺目残忍。最后,故事结束了,你会看到无数的七巧,白流苏,霓喜在日常里悄然化为漫天飞舞的灰烬,又在某个场景中,款款而来。
张爱玲虽然嗜书如命,但她的阅读面并不是很广。熟悉张爱玲的人应该都知道,她最爱看的书就是《红楼梦》,爱到哪种程度呢?张爱玲五岁开始读红楼,到晚年的时候,干脆一门心思地扑在上面,阅读各种版本和相关论著,终成《红楼梦魇》一书。张爱玲还喜欢读张恨水的作品,她觉得张恨水的书不高不低,高如《红楼梦》《海上花列传》,看了不敢写;低如杰克、徐_,看了使人反感。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张爱玲选书全凭兴趣,喜欢的书视若珍宝,看几十遍都不觉得厌,不喜欢则弃如敝履。至于外国文学,张爱玲偏爱毛姆,她早年的一些作品风格就颇有毛姆的神韵。但她从来没在自己的文章中提过毛姆,直到著名文学翻译家周瘦鹃在审读《沉香屑第二炉香》的时候,觉得它的风格很像毛姆,求证张爱玲时,她才表示“心悦神服”。
早在上海时,张爱玲就喜欢读上海小报,并且在小报上发表过不少作品。例如,中篇小说《郁金香》,小品文《天地人》等。这种阅读,大概主要是一种消遣。这种“消遣性阅读”,后来张爱玲一直保持下来。晚年,特别喜欢读“名人传记和侦探小说”,并且还常常推荐给别人。张爱玲在1970年10月31日写给庄信正的信中,就说:“在图书馆借过一本讲甘地车祸的书,像侦探小说,又可靠,也许你没看过,订了本寄给你。
”最有趣的是,类似这样的书,在别人也许感觉很无聊,张爱玲却读得津津有味。张爱玲后来还曾经向庄信正推荐过一本叫做《TeddyBared》(《泰迪熊》)的书,庄信正说:“我去买了本,薄薄一册,封面花哨惹眼;但看不下去,丢掉了。”喜欢读书的张爱玲,却不喜欢买书。她说:“我这人只有一点和所有女人不同,就是不喜欢买书。”她认为,买书,是人生的一种累赘。不仅不喜欢买书,她还“卖书”。
同赖雅结婚后,看到赖雅挤满屋子的书,她竟然给他全部卖掉了。1958年9月2日,她在给邝文美的信中说:“趁这机会(搬家)卖掉Ferd(赖雅)堆在栈里的几千本书(大部分是有关美国的书),至少够来回旅费。我这样反对藏书的人,这也真是人生的讽刺。”这就是张爱玲,一个读书也“特别”的人;一个读书却不买书的才女作家。
1
虽然把她带大的保姆再三叮嘱:“千万不可以走出这扇门呀!出去就回不来了。”张爱玲还在病中就已经谋划着逃出去。
一到能扶着墙走路,她便设法从保姆口中套出了巡警换班的时间,又伏在窗上用望远镜望门外马路上有无行人,而后挨着墙一步步摸到铁门边,拨出门闩,闪身出去——她成功了。
就是这短短的几分钟、短短的几步路,她就永远地告别了那个家,告别了所有的童年时的哀乐。
后母把她的一切东西分着送了人,只当她死了。
张爱玲加入了母亲和姑姑的公寓生活。自由以后,她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宣泄。非要把这经历写出来、发表出去不可;否则,内心承受不了。
她写了一篇英文稿件,投到美国人办的《大美晚报》。编辑惊讶于内容的离奇,立刻就登了出来,还替她拟了个耸人听闻的标题—— What a life! What a girl ’ s life!
这是她第一次在报纸上发表文章。 父亲一向是订阅这份晚报的,自然是看到了,看后又是大发雷霆,但是没有用了。
后来,在1944年,张爱玲在《天地》月刊第10期发表了中文写的《私语》,把这个经历以及因果又说了一遍。
那时候,她已红遍上海,父亲就更拿他没办法了。张爱玲一旦走出那个家,就因文字而成了强势的一方,而且越来越强,终其一生都在对父亲“反击”。
2
在张爱玲逃跑之前,母亲曾托何干秘密传话给她:你仔细想一想。跟父亲,自然是有钱的,跟了我,可是一个钱都没有,你要吃得了这个苦,没有反悔的。”
这是母亲给她上的第一堂现实教育课。
爱玲对现实是有颖悟力的。最终,她的考虑是:“在家里,尽管满眼看看到的是银钱进出,也不是我的,将来也不一定轮得到我,最吃重的最后几年的求学的年龄反倒被耽搁了。”于是,还是决定出逃。
“我逃到母亲家,那年夏天我弟弟也跟着来了,带了一双报纸包着的篮球鞋,说他不回去了。我母亲解释给他听她的经济力量只能负担一个人的教养费,因此无法收留他。他哭了,我在旁边也哭了。后来他到底回去了,带着那双篮球鞋。”
高三班级合影,后排左四为张爱玲。
逃离父亲的短暂兴奋后,她又被一种新的不安所俘虏,对于她,母亲的家很快就“不复是柔和的了”。
在母亲家中,张爱玲由母亲供给生活与教育费用。母亲黄逸梵从娘家得到的遗产,由她和她的双胞胎弟弟分得,她弟得了房地产,她分的是首饰和古董,数量不是特别大。
这几年从欧洲来来去去,到如今母亲的经济状况已经不容许雇洋司机、聘洋厨子,而是需要精打细算了。可巧姑姑这时也不景气,炒股票大概是遇到了熊市,亏大了,汽车也卖掉了,司机也辞退了。
当年两位单身美女,宝马香车出入、洋人前后伺候的风光,恍如隔世。
3
小时候,张爱玲站在父亲的烟炕前面要钱买钢笔或交学费之类,父亲躺在烟炕上吸鸦片,她久久地得不到回话,这是经常出现的一幕。
现在,“问母亲要钱,起初是亲切有味的事……可是后来在她的窘境中三天两头伸手问她拿钱,为她的脾气磨难着,为自己的忘恩负义磨难着,那些琐屑的难堪,一点点的毁灭了我的爱。”
张爱玲的内省倾向,她的过度敏感都妨碍她毫无顾虑地走入这个她仰慕已久的的所在地—— 在母亲家中她不像一个受尽委屈,终于回到温暖母爱中的女儿,倒像是来到贾府中的那个“步步留心,处处在意”的林黛玉。
当然,她同母亲的隔阂不可能光是因为零用钱。母女之间渐渐生了隔膜,还有个原因是爱玲让母亲失望了。
母亲对张爱玲,当然有一个期待。母亲是打算按照精细的标准把爱玲培养成一名“淑女”。
“我母亲给我两年的时间学习适应环境。她教我煮饭;用肥皂粉洗衣;练习行路的姿势;看人的眼色;点灯后记得拉上窗帘;照镜子研究面部神态;如果没有幽默天才,千万别说笑话。在待人接物的常识方面,我显露惊人的愚笨。我的两年计划是一个失败的试验。”
张爱玲与姑姑
无论张爱玲在个性上如何叛逆,以往在家里过的仍是大**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她甚至根本没想到:与“自由”同来的,还有生活中无数需要自己打理的琐事。
“我发现我不会削苹果。经过艰苦的努力我才学会补袜子。我怕上理发店,怕见客,怕给裁缝试衣裳。许多人尝试过教我织绒线,可是没有一个成功。在一间房里住了两年,问我电铃 在哪儿我还茫然。我天天乘黄包车上医院去打针,接连三个月,仍然不认识那条路。总而言之,在现实的社会里,我等于一个废物。”
这简直是现代教育的失败!母亲毫不掩饰自己的失望,她甚至说过,还不如在爱玲小时候得伤寒症时,不那么用心护理了—— “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自己处处受痛苦。”
4
或许是母亲不懂欣赏,她 对张爱玲的 文学天赋完全的忽视了 。 在这方面母亲甚至不如父亲。
父亲至少也在一段时间里打心底喜欢爱玲、肯定爱玲的文学天份的。父亲会因她的作文而得意,鼓励她学作诗,替她的小说《摩登红楼梦》撰写回目。
确实,张爱玲在生活上是笨拙的,中学住校时自理能力差到在同学中成为笑柄。她的健忘也是全校闻名的,给老师印象最深的是她常忘记交作业,每到这时老师问其缘由,她便将两手一摊道:“我忘了。”也不找理由,也不辩解,只一副可怜状。
老师也不忍深责,一则知道她家里的情形,二则她的成绩绝对是拔尖的。“我忘了”在她口中出现的频率太高,以致在同学中,这三个字简直有权成为她的诨号的趋势。
在整饬、清肃、以培养淑女为志职的教会学校,她当然是一个怪人、一个异数。
然而,与她的怪、她的懒散健忘同样出名的,是她优异的学习成绩。她虽然常常不交作业,考试时却总得“A”或“甲”。当然让师生对她刮目相看的还是她的作文。
她写的言情小说同学们争相传阅,国文老师汪先生十分欣赏张爱玲的文章,经常将她的作文拿来讲解示范。在学校出版的小型杂志《国光》上,可以看到张爱玲当时的几篇习作,虽篇数不多,但都属顶尖之作。 这些一直就是张爱玲的自信心的全部源泉。
母亲的那一套标准,已成为对张爱玲天性的压抑,而那一番训练对于张爱玲也成了一种不折不扣的痛苦折磨。
这时候她非常沮丧,丧失了完好的自信心建立。在母亲的家中,她反倒更尖锐地感到缺少安全感,所以一再陷入自怜与自卫相混合的奇特心态。
“在父亲家里孤独惯了,骤然想学做人,而是是在窘境中做“淑女”,非常感到困难。同时看得出我母亲是为我牺牲了许多,而且一直在怀疑着我是否值得这些牺牲。我也怀疑着。常常我一个人在公寓的屋顶阳台上转来转去……。
如果说,在父亲家的遭遇是一枚苦果,那么,她在母亲家里尝到的仍是苦果,而且不见得比前一枚更易吞咽。
当时的她只有一个绝望的感觉:—— “ 我是 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 了 ” 。
张爱玲所绘插画
她把自己从父亲家放逐出去,可是因为做不了合格的淑女,也不能顺利地走进新家。
她的寂寞和孤独中包含的内容是多重的,而 安全感的匮乏 构成了它的核心。这个感受最初是由她的家庭让她领略到的,日后她将把她的不安全感发展成为某种对人类普遍处境的认识:
“ 我们每个人都是时代重压下的无家可归的孤儿 。”
4
不管怎么说,母亲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也尽了最大的耐心,她给爱玲请了一位犹太裔的英国人补习数学,补课费每小时5美元。她还托人给爱玲办好了出国护照。
张爱玲毕竟是聪明的,1938年参加伦敦大学远东区的考试,考了个远东区第1名。
可惜的是,这时候欧战突然爆发,赴伦敦上学已无可能。好在伦敦大学的入学考试成绩对香港大学也同样有效,于是,在1939年,张爱玲便改读香港大学。
没落的贵族之家是 张爱玲 小说中最常见的场景,另一个频频出现的场景就是香港,她常常喜欢将这两个场景组合在一起。
三年亚热带都市的阅历,这对她日后的写作,至关重要。
6
来到香港大学后,张爱玲更加专心地埋头苦学。
张爱玲的反应并不快,她的聪明不是属于那种捷才型的,而且在港大学习的那些课程肯定不都是她擅长并且喜欢的,她也不见得都能做到举重若轻,但是用她自己的话说,那时她“真的发奋用功了”,她“能够揣摩每一个教授的心思”,所以“每一样”功课总是考第一,并且连得了两个奖学金。
如此一来,不仅学费、膳宿费全免,毕业后还可免费保送去牛津大学深造。
为学业付出的代价,是她暂时放弃了写小说的爱好。自她断文识字、上小学、上中学,我们都可看到她的习作(规定的作文之外的),而这三年却是空白;她也不再大看她所喜爱的章回小说,直到日本人进攻香港,她的计划被打断,她才在旧小说中陶然忘情了一回。
她把大学的这三年,当做来之不易的甜甘蔗,非要榨出最多的汁来不可。
偶与同学出去游山玩水、看人、谈天,都感觉心里不安,认为是糟踏了时间。唯一没放弃的爱好,就是画画,因为绘画不占用脑子吧,也可以稍微放松一下神经。
应该说张爱玲在港大最大的收获还不是在学业方面的,因为她后来没能沿着这个阶梯往上攀作为一个潜在的作家,她在这所生源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 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人性,开始了对人世的独立观察。
香港此时是英国的殖民地,当时的大英帝国的各个殖民地和本土的学生都来到这就学,张爱玲的同学中有印度人、马来西亚人、安南人(越南人)、南洋华侨和英国移民的后裔等。
各色各样的风俗人情和文化差异都让她感到又新奇又刺激,这一切也都成为了她最初的写作素材来源——她最初的三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都是以 香港 为背景的。
张爱玲与炎樱
不过,当时张爱玲的姿态更像个被动的旁观者,晚年时回忆: “我是孤独惯了的,以前在大学里的时候,同学们常会说他们听不懂我在说些什么,但我也不在乎。”
7
有一个女同学却打破了她的孤独,让她狭小的天地一下子广阔起来,这就是她在港大结识的、情同手足的好友—— 炎樱。
这位女同学原名Fatima Mohideen,“炎樱”是张爱玲给她起的名字。父亲是阿拉伯裔的锡兰人,母亲是天津人,在上海开一家珠宝店。
炎樱皮肤黝黑,娇小丰满,五官轮廓很分明。从照片上看,在港大时期的她像个英俊的小男生;再稍长,便有惊人之美。
这姑娘笑起来很响亮,说话又快又不讲道理。她天性饱满的热情,也许在张爱玲孤独的世界里,刚好有个人可以喋喋不休,活泼热情的给她一些生机,不至于很沉闷。
炎樱幽默风趣,经常出语惊人。
她曾经参加朋友婚礼,在场所有的人都会分到一块蛋糕,有人告诉她把蛋糕放在枕头下是吉利的,可以早早把自己嫁出去。炎樱说让我把它放进肚子里,然后再把枕头放在肚子上。
又比如炎樱在报刊上将所有的漫画统统翻阅一遍却又不买,报刊老板讽刺的对她说:“谢谢你!”炎樱不以为然、悠悠的说了句:“不要客气。”
张爱玲在1944年发表在上海《小天地》第一期的散文《炎樱语录》,专门记录了炎樱说的话语。
在香港求学期间,凡是看**、逛街、买零食,张爱玲都是与炎樱作伴。她们的共同爱好着实不少,绘画就是其中一项,后来张爱玲小说集《传奇》的封面两次都是炎樱设计的,在构思上确有奇思。
炎樱
8
在港大还有一件事,在张爱玲的写作史上至关重要。
1940年8月号的《西风》上登出了获奖征文第三名的《天才梦》。这也是她步入文坛前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唯一一篇文字。研究者均将其视为张爱玲的处女作。
《西风》是30年代级走红的一种综合性杂志。林语堂的文章也一直是《西风》的重头戏,而且林语堂还是它的首席顾问。
征文启事是1939年的9月刊出的,等到征文揭晓,她已在大学里发愤攻书了。
在这篇文章里,她将自己的日常生活的愚笨归根于天才的怪癖与缺点。此文前半部分写了自己幼时的各种才气,后边写了自己如何在现实中“不行”,结尾处,便是那句被当代“小资”们挂在嘴边的名言——
“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美华的袍,爬满了蚤子。”
老辣的写法、精湛的语言让人对这个仅19岁的女生印象深刻,在《天才梦》中,日后张爱玲散文中交叠互见的两个方面也已经显山露水: 一方面是机智俏皮,一方面是隐隐的悲哀。
此时,张氏风格开始慢慢形成。
9
就在张爱玲港大生活的第三年,雨打荷叶的校园清幽,连同通往牛津的留学之路,通通被突然的炮火轰碎了。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军七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几乎是同时战火也烧到了香港。
战争刚爆发时,港大的学生大都乐地欢蹦乱跳,因为12月8日正是大考的第一天,平白地免考在他们是千载难逢的盛事。经过一个最寒冷的冬天,学生们吃够了苦,这才“比较知道轻重了”。
所有的学生被安排在宿舍下的防空洞里,每每一阵枪林弹雨,就像一次八级地震一样,有说不出的惶恐和恍惚。
几天禁闭以后,港大停止了办公,有地方可去的同学都走了,张爱玲随了一大帮同学到防空洞总部去报名“防空员”参加守城工作。
此举是出于不得已,她倒不是要做志愿者:学校已关门大吉,离开学校她便无处可去,吃住都无着落。
张爱玲亦是她平日的疏离态度看着战争时身边的人和事:
她的同学因战时没有相应的时装而犯愁;空袭警报刚刚解除,人们又“不顾命的轧电车,唯恐赶不上,牺牲了一张点车票”;她敬爱的佛朗士教授被征兵入伍,在某一天黄昏后回到军营,一边走一边思索着什么问题,因为没有听到哨兵的号声,被自己人用枪打死了;战火让学校遭了殃,所有的文件记录全被毁掉,她的门门功课第一又如何……
而她自己,本来就疏于“俗务”,在饿的“飘飘然”喝水充饥时候,找到了一本《醒世姻缘》,“一连几天看得抬不起头来”。
在炮火下看完的书,还有一本是《官场现形记》,恰好她小时候看过而没能领略到妙处,一直想再看一遍,如今算是如愿以偿。
炸弹不断落下,她一面看,一面担心能够不能够容她看完,老是想:“至少等我看完了吧?”字印的极小,光线又不充足,爱玲那时已经深度近视,看多了,眼睛不知会怎样。但是,她又转念想到:“一个炸弹下来,还要眼睛做什么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张爱玲对饥饿的体验毕竟是肤浅的、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她体验到了人生的安稳是何其脆弱。在灾难的背景下,所有的一切都失去了确定性。
战事让张爱玲领略到生命的虚无,“个人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他被拨弄于不可知力量的股掌之间,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自觉的努力、追求注定了要被打翻的吧?”
不管后来她如何深化和丰富她的认知,她的这种忧患意识首先是在港战中获得的,在《倾城之恋》的结尾,她借着对白流苏命运的议论,将她在港战中的感受直白的表达出来。
10
十八天的围城过去,香港落入日本人之手,应该说是沦陷了,可是香港原本是殖民地,战事的平息好似灾难的过去,人们反倒沉浸在莫名的兴奋、狂喜之中。
在战争后,人性本能的东西一点一点被放大,例如食与色。 她们满街寻找冰淇淋和唇膏。在街上逛着,她看见这里那里触目皆是小吃摊。有时她们立在接头的小摊上吃着滚油煎的萝卜饼,不远处就躺着穷人青紫的尸首,就这也不能打消她们的兴致。
为了寻求感情的寄托,很多人匆匆结婚了,香港报上每日都有挨挨挤挤的结婚声明。男生与女生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暧昧与轻佻起来。
张爱玲不禁要怀疑人是否真有所谓“进步”:“去掉一切符文,剩下的仿佛只有饮食男女这两项。人类的文明努力想要跳出单纯的兽性生活的圈子,几千年来的努力竟是枉费精神么?事实是如此。”
这种怀疑态度成为张爱玲看人生、考察人性的又一个稳定的视角,她总是能够发现现代人的机智、装饰后面的空虚,逼使她的人物露出原始人的本相。
炎樱设计的《传奇》封面
从战争爆发到她离港返沪,中间只有很短的时间。但是如她自己所言,这段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对她有“切身的,剧烈的影响”。战事使张爱玲得到了一次直接与社会照面的机会,使她的个人经历与一种对社会、历史、人性的更广大的体验衔接了起来。对于她人生观的成熟和写作经验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这次经历也直接促成了《倾城之恋》的完成。
在港大三年苦读,她是个成绩优异的好学生,本来很有希望被送到英国去深造的,如今大洋上兵舰战船多于客轮,英国也正日子不好过,留学梦是做不成了。
1942年夏天,张爱玲和炎樱一道离开香港,回到了上海。其时距她完成学业还有一年时间。
(待续)
参加陶喆婚礼宾客明星名单:林俊杰、孙越、周杰伦、萧敬腾、关诗敏、王力宏、张小燕、王伟忠、罗大佑、甄珍、金瑞瑶、张毅与杨惠珊夫妻、苏永康、贾永婕、李蒨蓉、曲爱玲、陶晶莹夫妻、刘轩夫妻等人。
扩展资料
江佩蓉(Penny ),1987年出生于台北市,歌手陶喆妻子。2014年七夕情人节陶喆向其求婚,2014年8月31日在台北文华东方酒店举行婚宴。江佩蓉的前男友是吴佩慈的二弟吴立武,妈妈也间接证实是"陈年往事"。
网络使得个体化书信得到了最大的表现平台和绝对自由的发送的机会和场所。那么,写给张爱玲的一封信要怎么写呢下面我整理了写给张爱玲的一封信范文,供您参考!
写给张爱玲的一封信范文一
爱玲:
我 坐在忘川里的湖边,看微风拂过,湖面浮着枯黄的柳叶,柳枝垂落水面,等待着风给予的飘落,那是种凋零的美。风的苍凉里,我听到了那款款席来的秋的脚步正透 过水面五彩的色调,荡漾而来。湖水的深色给人油画的厚重感,那天边的夕阳,是你爱看的。不知道你经常仰望天空的那个窗台,如今是何模样,如今是谁倚在窗边 唱歌。
我常以为,天空是湖泊和大海的镜子,所以才会如此湛蓝。我坐在这儿,静静地等你,我的爱。而你,此刻在哪里呢,真的永不相见了么。 记得那时,我们整日地厮守在你的住所----静安寺路赫德路口一九五号公寓六楼六五室。爱玲,你可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想想也是好笑的,到现在 我还无法解释当时的鲁莽。在天地上读了你的文,就想我是一定要见你的。从苏青那里抄得了你的地址后就急奔而来,得来的却是老的一句:张**不见人的。 我是极不死心的人,想要做的事一刻也耽搁不下,想要见的人是一定要见的。那时只有一个念头“世上但凡有一句话,一件事,是关于张爱玲的,便皆成为好”。当即就立于你家门口写下我的电话和地址,从门逢塞进。
你翌日下午就打电话过来,我正在吃午饭,听得电话铃声,青芸要去接,我那时仿佛已感应 是你的,就自己起身接了。你说你一会儿来看我,我就饭也不吃了,坐也不是立也不是,吩咐青芸泡茶,只等你来了。我那时住大西路美丽园,离你家不远,不一会 你就来了。我们一谈就是五个小时,茶喝淡了一壶又一壶。爱玲你起身告辞,我是要坚持送你归去,二月末的天气里,我们并肩走在大西路上,梧桐树儿正在鼓芽, 一枝枝蠢蠢欲动的模样,而我们,好得已经宛若多年的朋友。
翌日一早,忍不住地一睁开眼就想要见到你,我打电话去,老妈妈接的,说张先生忙 了一夜,在休息。但我还是很早就去了,从电梯管理员那里拿了报纸,坐于你家门口的楼梯上等你。老妈妈开门出去买菜,见到我,一定要我到屋里坐,我怕扰了 你,还是坐在楼梯上的安心,直到你醒。你从门洞里歪出半张脸,眼睛里看得到你是欣喜的,这是我希望得到的回该。换了鞋,跟在你身后进了房间,你房里竟是华 贵到使我不安,那陈设与家具原简单,亦不见得很值钱,但竟是无价的,一种现代的新鲜明亮几乎是带刺激性……当时我就想“三国时东京最繁华,刘备到孙夫人房里竟然胆怯,爱玲你的房里亦像这样的有兵气。在爱玲面前,我想说什么都像生手抱胡琴,辛苦吃力,仍道不着正字眼,丝竹之音变为金石之声。”那天,你穿宝蓝绸裤袄,戴了嫩黄边框眼镜,越显得脸儿像月亮。你给我倒茶,放了糖的,才知道你原是跟孩子一般极喜欢甜食的。此后的数日,每隔一日,我是必去的,到后来竟 是止不住地天天要去了,而你也是愿意见我的。我们整夜整夜地说话,才握着手,天就快亮了。
这样,有半年光景,我们就结婚了。可是世事布下的局,谁能破了
之 后,因为因时局发展,我又辗转武汉,在那里认识小周,自次背信于你。可是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人人都要疯掉了。次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我被划为文化汉奸被 政府通缉,到温州老家避难,与秀美成婚。你来看我,要我于小周同你之间做出选择,我不愿舍去小周,更不愿失去你,我无法给出选择,你在大雨中离去。间隔没 几日,我又回到上海,去你那里,我们再不像从前那般亲近,甚至我轻触你手臂时,你低吼一声,再不愿我碰你。我睡了沙发,早晨去看你,你一伏在我肩头哽咽一声“兰成”,没想到那竟是我们最后一面。我起身离去,回到温州。数月后收到你来的诀别信,随信附一张三十万的支票,是你的《太太万岁》和《不了情》的剧本 费。
自你与我分手后,我依旧是每每写一文都要给寄予你,直至写成《吾妻张爱玲》后,你把我寄去的所有书信原址退回。想我是不自量力的。而 你是说到做到的:“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你不要再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 了。”爱玲是真的不喜欢我了,那个“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的爱玲不见了。爱玲,记否我们初见时我写 给你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如今看来,我终究是不能明白你的。你原是极心高气傲的,宁可重新回到尘埃之中,也不甘让我时时仰望了。之前我竟一直愚 笨到想你永远是我窗前的那轮明月,我只要抬头,是时时都能仰望见你的。
上次遇见炎樱,炎樱说我们:“两个超自以为是的人,不在一起,未必 是个悲剧。”我说:“爱玲一直在我心上,是爱玲不要我了。”听了这话炎樱在笑,又说:“两个人于千万人当中相遇并且性命相知的,什么大的仇恨要不爱了呢, 必定是你伤她心太狠。有一次和张爱一起睡觉,张爱在梦中喊出'兰成'二字,可见张爱对你,是完全倾心,没有任何条件的,哪怕你偷偷与苏青密会,被她撞个正着;还有秀美为你坠胎,是张爱给青芸一把金手镯让她当了换钱用。这些,虽然她心头酸楚,但也罢了,因为你在婚约上写的要给她现世安稳的。”我无语,只能用李商隐的两句诗:“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来形容我的懊悔。当时炎樱是我们的证婚人,你在婚书上写道:“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 我亲手在后面又加了一句:“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可是没有做到的是我。
忽儿又想起那日你对我说:“我自将萎谢了……”。不,爱 玲,我立时慌张起来,你要好好的。我去找你,熟悉的静安寺路,熟悉的一九二号公寓六楼六五室,矗立门前,门洞紧闭。我曾经无数次地在门洞打开后看到你可爱 的脸,可是你毕竟是不在了。六三室的妇人粗声对我说六个月前你已经搬走。我想像不出那一屋的华贵随你到了哪里,那一层金黄的阳光如今移居到了哪儿,还有那 随风翻飞的蓝色窗帘遗落在何处。离开的时候第一次没走楼梯,我在这昏黄的公寓楼梯间里隔着电梯的铁栅栏,一层层地降落,仿佛没有尽头,又恍惚如梦,我仿佛 是横越三世来见的,而你却不在。
想你于我之间的事,仿佛是做了一场梦,你是一直清醒着的,而我……
梦醒来,我身在忘川,立在属于我的那块三生石旁,三生石上只有爱玲的名子,可是我看不到爱玲你在哪儿,原是今生今世已惘然,山河岁月空惆怅,而我,终将是要等着你的。
XXX
年月日
写给张爱玲的一封信范文二
张爱玲:
那天又想到你,是和人谈起胡兰成。
话头并不是从胡兰成而起,而是从一本叫做《在德黑兰读<洛丽塔>》的书开始。伊朗女学者阿扎西从海外归来,回到自己的祖国伊朗教授西方文学,她因为不愿意戴着面纱上课,辞掉了在德黑兰大学的教职,邀请了七名女学生,每周四到她家里贪婪地阅读英文经典。她为女孩子们选定的阅读教材有《一千零一夜》《洛丽塔》《了不起的盖茨比》等。
这本书的主题,是讲在个人自由受到强烈桎梏的大环境下,如何通过启蒙自身,来改变所处的世界。而书里最让我感兴趣的细节,却是当这些秘密阅读小组的妙龄少女们读到亨伯特,忍不住震颤和心动,“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仿佛亨伯特在舌尖所含的是她们的名字。
忽然就想起了胡兰成,像所有的张爱玲迷一样,我也很讨厌胡兰成,不解你对他的深情。亨伯特和胡兰成一样,其实是非常丑恶肮脏的人,内心有永远也见不得人的一面。
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种奇异的,能操纵女人的能力。魅,祛不了的魅。比如台湾的朱天文、朱天心两姐妹,就是很明显地在胡兰成语言的操控之中。
不同的是,在对女人永不停息的追求上,亨伯特有种自知的病态,胡兰成却视其为天下最正当、最美的事业。
胡兰成在给人的信里写:
“……乃至在路上见跛足的或乞丐的妇人,我都设想我可以娶她为妻……此是年轻人的感情,如大海水,愿意填补地上的不平。因由此感情,故山川草木以及女学生,皆映辉成鲜润的了。”
我看了,觉得比旧文人“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毛病还要令人憎恶。因为除了风流,还有一种临幸天下的滥爱,自视为上帝、“文人中心主义”——我生气,也是因为对他有先入为主的意见,知道他和你的故事,所以在读这封信的时候,脑海里总有他顾盼生姿的样子。
如果我事先没有这种心理防御,恐怕也很难抗拒胡兰成的魅。
因为你无法把违背社会常理和道德的职责施加给他,他自己有一套标准和与之匹配的语言。比如他在《今生今世》里写:“前一晌我看了**沛丽,沛丽是一只小栗鼠,洪荒世界里雷火焚林,山洪暴发,大雪封山,生命只是个残酷。它随时随地会遇上敌人,被貂追逐,佯死得遁,而於春花春水春枝下,雌雄相向立起,以前脚相戏击为对舞,万死余生中得此一刻思无邪的恋爱,仍四面都是危险,叫人看着真要伤心泪下。众生无明,纵有好处,越见得它是委屈。文明是先要没有委屈。”
他把整个文明的概念,落在一只惊惶的老鼠上。把那些庞大的词汇,都浓缩成一个楚楚的“委屈”。虽然我们明知道文明是个庞大复杂的概念,绝不是轻巧的“不委屈”几个字,但是却不知不觉接受了胡兰成的说法。他有自己解释世界的语言,以及评价万物的体系。你永远不能指责他错了,因为标准是他定的。当你去评价胡兰成时,就不得不进入他的世界,参照他的标准,使用他的语言。
胡兰成的这套标准柔情而委婉,所以让人容易沉迷不能醒。
阿城也把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借给陈丹青,他在胡的文章中看出了杀气。杀气是藏在一团圆融温柔的香气中吧。连阿城也只找出了一处破绽,说他“兵家写散文:细节虽丰惟关键处语焉不详”。
最喜欢的你的书,并不是你二十几岁才华横溢期写的小说。而是一本没写完的《异乡记》。这本书只有三万多字,记录了1946年你从上海到温州寻访胡兰成的见闻。
看得人心惊肉跳,尤其是看你平淡地叙述出自己不那么体面的经历:“请女佣带我到解手的地方,原来就在楼梯底下一个阴暗的角落里,放着一只高脚马桶。我伸手钳起那黑腻腻的木盖,勉强使自己坐下去,正好面对着厨房,全然没有一点掩护。风飕飕的,此地就是过道,人来人往,我也不确定是不是应当对他们点头微笑。”
《围城》里也写到过知识分子逃难的狼狈,但是下笔要克制保留很多,钱钟书嘴角总有一抹嘲弄的笑,要与这乡间的生活拉开距离。不像你诚实得近乎残忍,几乎漫不经心地横刀对自己剖腹,露出惨淡与不堪来。
你流产(抑或是堕胎)过,《小团圆》里写自己直视着抽水马桶里男胎儿,肌肉上一层淡淡血水,大大的双眼突出。这一幕简直恐怖到了极点,如同排泄物一样的胎儿被冲入排水道。性、虐杀、暴力拥挤在一段让人心碎的记忆中,你却有耐心细细地回忆和描摹这画面。
你对自己狠,也不饶过别人。《殷宝滟送花楼会》写的是傅雷的故事。傅雷爱上了学生的妹妹,一个美貌的女高音歌唱家。而妻子朱梅馥善良浩荡如菩萨,包容怜惜丈夫一切的暴戾乖张。傅雷和女学生相恋过,最后没能在一起。女学生把故事告诉了你,大概也期待你能写成个如泣如诉的悲歌,岂料在你眼里,他们的爱情并不是唐传奇,甚至不算是一段世说新语,而不过又是一段自欺欺人。虽然傅雷在你动笔写这篇小说几个月前,才刚写过文章,夸赞你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可是你并没有领情,笔下的傅雷不是唐璜,而是个神经质的虐待狂。
评论家柯灵曾经写过著名的《遥寄张爱玲》来怀念你,满怀深情怀念你的才华。在《小团圆》里,你却毫不留情地写了当初是怎样被他在公车上调戏的:“真挤。这家西点店出名的,蛋糕上奶油特别多,照这样要挤成浆糊了。荀桦(原型为柯灵)乘著拥挤,忽然用膝盖夹紧了她两只腿……就在这一刹那间,她震了一震,从他膝盖上尝到坐老虎凳的滋味。"
她担忧到了站他会一同下车摆脱不了他。她自己也不大认识路,不要被他发现了那住址。幸而他只笑著点点头,没跟著下车。刚才没什么,甚至于不过是再点醒她一下:汉奸妻,人人可戏。”
你总是把人想象得比真实更坏一些,或者说,你眼光毒辣,发现了甚至连他们自己都没有发现的猥琐心思,并且不惮写出来,不管那人是不是对自己有意,或是有恩。
对胡适先生,你却是少有地留了情面。那时你们都在美国,离开了国内被人追捧、与人热络的环境,而都非常孤独寂寞。胡适先生的处境大概比你好些,也帮了你许多。你当时住在救世军办的宿舍里,性质和待遇就和收容所差不多。
胡适先生来看你,两人往黑漆空洞的客厅里去,胡适先生直赞这地方很好。坐了一会儿,一路出来四面看看,仍然满口说好,分明是没话找话。
你送他到台阶外,天冷,你没穿大衣,却也和胡适先生在凉风中站了许久。那是你们最后一次见面。你刻薄的笔力并没有捅破和揭穿什么,即使内心清明,最后仍然尊称胡适先生为“偶像”。
对亲人和至交,你甚至都没有那么友善。你后来和好友炎樱断交,几乎老死不相往来。在后来的通信里,炎樱问你为什么莫名其妙不再理她,你说:我不喜欢一个人和我老是聊几十年前的事,好像我是个死人一样。你的弟弟张子静,你在《童言无忌》里说他“实在秀美可爱”,听到别人说他种种不成器,你则比谁都气愤。他后来向你寻求救济,你却分文不给,以至于他也写书诉述你的冷漠。
“任是无情也动人”——不相干的人恐怕会这样说你,相干的人则只觉得无情。你却说自己“所有人都同情”。我想到有人曾经问徐梵澄先生,说鲁迅为什么这么刻薄,这么好骂徐梵澄先生说:“因为他厚道。厚道是正,一遇到邪,未免不能容,当然骂起来了。”
角度不同,冷暖自知吧。平常事物,你比别人更早看到更深一层的苦难,急急别过脸去,人说你无情,其实是同情至深。
你遇到胡兰成时23岁,我遇到你时7岁,如今也快23岁了。先是看你的文章,然后研究你的人生,时而背离,时而叛逃,时而万有引力一般地靠近你的人生。
你说生活像你从前的老女佣,叫她找一样东西,她总要慢条厮理从大抽屉里取出一个花格子小手巾包,去掉了别针,打开来轻轻掀着看了一遍,照旧包好,放还原处,又拿出个白竹布包,用一条元色旧鞋口滚条捆上的,打开来看过没有,又收起来;把所有的包裹都检查过一遍,她对这些东西是这样的亲切——全是她收的,她找不到就谁都不要想找得到。
你被时代推着走,只能从后往前推测人生的结局怎样才能美满些:若没有爆发战争,若留在了大陆,若没有逃到美国,若晚年回到香港……全是一堆无从选择的选择题。
如今,我的生活也成了这样一个慢吞吞的老女佣,求之不得的无奈多过踌躇满志,事与愿违的情况多于种瓜得瓜。无论自己亦或是时代,都看不清前路在哪儿,也不知道走哪步会满盘皆输地错。这时总想起你的话来:“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到底还能读懂《红楼梦》。”这是文学仅剩的安慰,以及最后的退守。还能读懂你,我想我也是幸运的。
XXX
年月日
写给张爱玲的一封信范文三
致张爱玲:
无意中看到张爱玲的传记,内心的一种仰慕让我毫不犹豫的就买了。
十多年前学习文学史时知道了“孤岛”,二战中上海沦陷后成为一个孤岛,而生活在这个孤岛的人聊以慰藉的是文学,此时客观上为张爱玲的文学才华的展露提高了大环境。爱情故事似乎不带有任何政治色彩,什么时候什么社会和平与战争都是需要的。读张爱玲的爱情文字或许能度过那个痛苦漫长的战乱社会,或许文字中爱情缠绵能让人们找到心中的世外桃源。
张爱玲最显赫的家世,当数她与大清帝国的中堂大人李鸿章的关系了。晚清一代名臣李鸿章就是张爱玲的曾外祖父。通俗一点说张爱玲的婆婆的父亲就是李鸿章。如此显赫的身世不得不让人惊叹!
很遗憾的是我并没有读过张爱玲的小说,却先读了张爱玲传。其中引用了她大量的小说中的文字不得不让人惊艳她的天才的手笔。“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花凋》)“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倾城之恋》
我在街沿急急走着,每一脚在地上都是一个响亮的吻。这个句子比喻太精彩了。
就算最好的宝石,也需要琢磨,才会发出光辉来。
生与死的别离,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缝的事。可是对于年青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
张爱玲的文字如一杯清茶,清新恬淡却品出了一丝苦涩一种苍桑。
当我们被张爱玲的文字所吸引时,定有窥探其私生活的欲望。她的家庭是悲情的,父母离异好在有个姑姑能给与她人生的帮助。不幸的是找了个花心的男人,自己的婚姻也走得不顺当。写遍男男女女那些事,然而轮到自己的爱情故事却被上海滩的春风吹得残破不堪。她的爱情故事都是写给别人看的,她自己的,连从何处下笔,都不明白。
XXX
年月日
1 给张爱玲的一封信
2 写一封信给喜欢的人
3 致张爱玲女士的一封信
张爱玲,不只是上海滩的传奇,而且是文学史的传奇。这位自嘲有个恶俗不堪的名字的文学才女,不管现在或是将来,她都会是中国文学史的一部分。
张爱玲是名门之后,她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也许是由于对家族的纷繁变迁的不满,她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这是对张爱玲性格的突出体现。她的魅惑如流言,她的一生是传奇——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
一,爱玲的童年
张爱玲的童年也并不快乐,父母离婚,再加上与胡兰成一段不幸的婚姻。1995年,张爱玲于洛杉矶去世,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恰逢中秋节。看过许多她的散文,介绍中照片上的她显得如此冷傲,但谁也不会知道,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因此,有人说她的性格聚集了一大堆矛盾。
而我,却偏爱她的这种性格。张不是那种哭哭啼啼的小女人,她从不迎合别人,也不要别人迎合她。关于她的作品,主要是从女人内含的悲剧性质去说明,文字一寸一寸都是女性的感觉。她了解女性的全部弱点,因此使她的作品也拥有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
小说《金锁记》作为张爱玲的经典之作,是让我们感受她的作品语言圆通滑润婉转有韵的一个范本。
二,作为作家的爱玲
张爱玲可说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作家,她使用文字的能力鲜少有人能出其右。她不仅有着美妙的文字,她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有的故事索然无味,有的却让人读得兴趣盎然!
她从小就被视为神童,七岁开始写小说,14岁改写红楼梦,23岁名震上海滩。她是真正的文坛传奇,在《中国现代小说史》这本书中,作者夏志清用超过赞赏鲁迅的篇幅,对她长篇激赏,并做出惊人论断:这是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唯有曹雪芹能与她比肩。
年轻时,她和一个文人谈了一场“低到尘埃”的恋爱,最后发现对方不仅是个脚踏几条船的渣男,还是个著名的汉奸。
中年时,她又与一个大大29岁的美国老男人结了婚,可是刚刚领证,对方就中风卧床,此后她细心照顾了整整十年。
晚年时,她最让人唏嘘,在异国他乡过着常人无法理解的隐居生活,而最终也因为和外界失联,死后多日,才被人发现,身体已经腐烂。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乃至更广泛的评价维度上,她都是一个不世处的传奇天才。面对这个世界,她选择了最坚硬的活法,却也从未忘记做一个最柔软的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张爱玲美丽传奇的一生。
三,爱情中的爱玲
网上总是说“只有真正经历过爱情,才能够读得懂张爱玲”。这句话不能全信,但也还是有半个道理的。张爱玲的小说中,关于爱情的描述总是可以那么的令人感到共情。没经历过爱情一样可以读懂张爱玲,但可能没有那么深刻就是了。
经历过恋爱和分手,只要两人都是真心实意地付出过,那一定能够体会到爱情的婉转。爱情是甜的,也是苦的,它就是一个真实的矛盾体,在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心中。张爱玲小说中有关于爱情的桥段,要么爱得轰烈,要么爱得隐忍,跟她本人的感情经历如出一辙。在她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得出她自己的一些人生经历的映射,有些字句中也暗藏着她的深情和痛苦。
导语: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是世人为之欣喜为之忧的奇妙情愫。每一个人都有恋爱的自由,都有品尝爱情滋味的权利。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伤感爱情日记,欢迎大家参考!
篇一:当我再遇见你“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致最特别的你
当我再遇见你,那一定是一个初夏的午后,你安静地站在柔软若水的暖阳里,倾听夏蝉的轻鸣。我迎面走来,你心有灵犀地抬起头,然后彼此露出惊喜的笑容。你从清凉的夏风中慢慢地走向我,裙裾飞扬的你就像一只在翩翩飞舞的蝶。
“好久不见……”你轻轻地说,声音还是那么细腻和甜美。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尽力驱散这一刻的失神。“嗯,好久不见!”
“咦,你还是没长高哦,不过还是那么可爱啦,哈哈!”你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并且露出一副很欠揍的样子。
“喂喂,你可以说我帅得很依旧,但是请不要说我很可爱!还有,我只是高得不明显而已。”我佯怒着答你,然后抬起手想要轻轻敲一下你的头,你笑着躲闪,动作一如既往的纯熟。
我牵着你的手,带你逛遍我们曾经留下笑声和泪水的地方,为你细细地讲述他们的新变化,这些……就像是我们新的开始。我会重新开始认识你,分担你在黑夜里为之痛苦的过往,与你分享灿烂明媚的现今,还有一起憧憬美好的未来……
我们会手牵手,踏过一场初夏的雨,然后在雨后邂逅一道七彩的虹;会在北方路过一场新雪,在雪中一直走至“白头”;也会在夜里偶遇漫天绽放的烟火,在火树银花下和你紧紧地抱在一起。你会喜欢的,是吧。
偶尔,你会拉着我跑去全城最辣的那家麻辣烫,接着点上一堆好吃的,然后一边吃一边没心没肺地笑看我被辣得满脸汗水和满眼泪水的样子。只是之后又很心痛地轻轻帮我擦掉额头的汗水和眼中的泪水。
停电的夜晚,我们点燃几支蜡烛,准备彻夜长谈。
“哎,你信不信我可以用手掐灭烛火而不被烫伤?”我知道,贪玩的你这个时候肯定又有了新主意。还未等我回复,你就迅速用手掐灭了烛火。
“哈哈,好神奇!一点也不烫呢。”看着你兴奋的样子,我只能无奈地白了你一眼。你总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像个孩子。“好神奇”正是你独一无二的口头禅。只是,遇见了你后,“好神奇”变成了我们独一无二的口头禅。
“给你一幅画,好好收着啦,等我一不小心出名了,这画就会很值钱哦。”你满怀期待地递了一张铅笔画给我。
“这几条棍子画得好形象啊!”我一本正经地跟你说。
“唉,你的艺术水平还是有待提高啊,不懂欣赏!”你不满地瞪了我一眼。
其实你的竹子画得挺好的,在明晃晃的烛火下显得颇有意境。我乱形容一通,只是想看看你嗔怒的样子而已。
“印上这个指纹,它就是独一无二的啦,你一定要收藏好哦。”你用食指按在刚滑落下来的蜡油上,然后再印到那幅画的右下方,纸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蜡指纹。
“这才是最特别的存在啦。”我用同样的方法把我的指纹也印了上去。我们看着纸上的两个指纹都了笑起来,笑声在黑暗里传了好远,好远。
万籁寂静的夜晚,有几豆烛火在摇曳。而烛火前,是我们明媚的笑脸。只觉得这一瞬,是人生中最温暖的时刻。
当然,我们有时候也不可避免地会吵架。我们生气的时候就像是两头狰狞的斗兽。你说我对你不够关心,说我有时又太啰嗦。我静静地听着,然后在吼你一声无理取闹后摔门而去。你被我吼得呆若木鸡,然后扔掉我送的大抱熊,无力地倒在床上抱头痛哭。而我会用拳头狠狠地砸墙发泄,然后和兄弟朋友去喝酒。
只是,冷静一天后,我会拿着你喜欢的丁香,并且带着你最爱的早餐对你说对不起,然后抱紧你。这句话总要有人说的,不是吗?
我们还是会站在那颗巨大的桃花心木许愿树下,手心轻轻贴近它那苍老且厚实的树皮,许下不再分离的诺言。老树很灵验,它一定会听到的,对吧。只是……你上一次许下的愿是——我不会再回来了,忘了我吧。然后,你竟就这样消失在了茫茫的人海……
偶尔会想起你给我读的胡兰成写给张爱玲的信中的话语:“梦醒来,我身在忘川,立在属于我的那块三生石旁,三生石上只有爱玲的名字,可是我看不到爱玲你在哪儿,原是今生今世已惘然,山河岁月空惆怅,而我,终将是要等着你的。”只是,我梦醒来,身在婆娑的此岸,你却花开在彼岸。你我之间,是浓雾弥漫的不可逾越的现实逆流。我看不见你的身影也听不见我念念不忘的回响。
当我再遇见你?
我,是遇不见你了。我,是不再等你了……
篇二:我曾用心的爱着你我曾用心地来爱着你,为何不见你对我用真情?为何感觉不到你?无数次在梦里与你相遇,惊醒之后,你到底在哪里?
静静的呆坐的电脑前,任忧伤无尽漫延,心中思绪万千,想想却又不知道该写点什么好,习惯了敲击键盘的感觉,却麻木了今天该如何写了。随着寂寞的碎步而行,而我的心情也走走停停。
如果我不曾用心爱你,回首的一刹,泪水不会如此不争气。如果我不曾用心爱你,没有你的日子,为何总是那么落寞?如果我不曾用心爱你,你的身影,为何总是赶不走也抹不去?如果我不曾用心爱你,又怎会总去重温我们共同走过的足迹?
如果我不曾用心爱你,为何你的音容笑貌总是如此清晰?如果我不曾爱用心你,为何在这写下这些文字,为何在心上刻下你的名字?如果我不曾用心爱着你,为何总想着曾经的点滴欢声笑语?如果我不曾用心爱着你,我不会听到那伤感的音乐闭上流泪的双眼。如果我不曾用心爱着你,我不会知道那美丽的痛一直在我的心底……
曾经我们的感情,没有勾心斗角,势力金钱,就只是单纯。我们有的只是爱,除了爱,还是爱。我们感受到了彼此的温暖,感受到世界的奇妙。我们找到了彼此的安慰,找到了最体贴的微妙。我们懂我们自己的感动,在心里藏好铭记。
没有最初的最初,终将悄然错过。没有结局的结局,终将毁于一旦。曾以为我们可以天长地久,曾以为我们可以海枯石烂。你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放弃,不是两个人的别离,而是十字路口的错过。
这一段感情就这么没有了吗?难道真的是一场游戏一场梦?从梦里醒来,咸涩的泪水一次次浸漫上我的眼,我一遍遍问自己,想起曾经的一切刻骨的痛是那么锥心刺肺,你能触摸到吗?你知道我的心有多痛?
是什么时候开始,你我变的如此冷漠,也许你我真的需要冷静,真的需要好好休息,我们只能静静等待不去打扰彼此,一切缘于我们曾经用心的爱过。如今你我忍着泪,看着彼此离越走越远,伸出的手是那么无力……
夜风好凉,四周一片寂静,黑暗如一张无形的网把我捆住,越收越紧,让我慢慢失去了知觉。于是我哭泣着,在这寂寞的夜里又象一束光一样来去匆匆!我已经清晰地闻到了心破碎时的血腥味……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人生,我不想再遇见你。我宁愿一生都不知道什么叫等待,什么叫思念,什么叫心酸,什么叫爱恨情伤,你用你的冷漠摧残了我如火般炙热的心,第一次发现原来眼泪也可以流的如此美丽,在眼眶里不停地转来转去。
轻轻地滑过眼帘,不带一点声音,顺着脸颊流过唇边又滑落下颌掉在地上,一滴流淌的泪,打湿不了衣襟,甚至对世上的一切都够不成任何触动,可它却滴进了我的心,好咸,好苦,好涩,好凉……
我不想再痴痴地等待,我不想在夜里一个人偷偷地哭泣,我不想再一个人傻傻地看着电话发呆,我不想再让自己伤心的痛不欲生,我不想,我不想……我真的不想再让一份没有结局的感情如此深的伤害自己。
我要忘记你,从现在起不再想你,我要把对你的爱全部埋葬,连同我所有的忧伤一起埋葬在这寒冷的夜里……
流泪的眼已干,滴血的心已止,黎明快要到了,窗外透过一丝光明,我要走出去,走出心的阴影走出情织的网走出无望的等待,不管前面的路有多难走,我都要走出去,虽然,我曾用心地来爱着你……
篇三:坚守一生的平淡我的爱情,毫无浪漫可言。我是属于那种独自找乐儿的人,与其把太多的时间花在与爱人四处闲逛中,还不如自己找点爱做的事开心呢!结婚以前,除了逢年过节必要的应酬,我与妻子一起外出的时候很少。
结婚以后,随着家庭琐事的逐渐增多,爱情便以另一种面孔出现在我面前,虽然我们都有些思想准备,但是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变故,我们还是有些手足无措,有时候两人之间免不了发生矛盾。这时,我终于发现了爱情的本质,如果比喻为一本书,那么恋爱阶段就是封面,漂亮、大方、体面,极具诱惑力,让人一看就爱不释手,以后更是回味无穷;结婚是序言,洋洋洒洒,尽是中听的好话;婚姻才是正文,漫长、琐碎而又平淡,偶尔也有那么一点精彩的片断点缀,为的是不使爱情变得毫无生机。
有观点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我不认同这种看法,我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开始。爱情是以婚姻的方式存在的,是为了向对方证明自己对彼此之间的这份感情的重视,所以,婚姻意味着责任,意味着义务,也意味着理所当然的付出。
我时常在闲暇的时候,慢慢地回忆与爱人相识相知的经历,想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我们两个人能够走到一起,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这段难得的情缘!人生路上,有个人肯与我牵手终生,一起经历生命中的寒风冷雨,共同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真是很幸福的事。爱情是一种无言的承诺,既然已经走到一起,就要抱定一个信念坚定地走下去,即使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也不能无缘无故的去怀疑自己曾经的选择。几十年后,当我们银发潜然,再次回味这些经历,才不会感到遗憾,才不会为是否辜负过对方而感到不安。
为了将来的某一天,有个人肯与我同看夕阳红,我愿意坚守一生的平淡。
篇四:别了,我爱的人别了,我爱的人!说出这句话时我忍不住潸然泪下,为自己的痴狂和荒谬,也为自己无法被现实承认的这份情感。这是上苍对我自作多情和一时冲动最好的惩罚!
别了,我爱的人!从此你我天各一方,但在我的日记里在我的记忆里你永远柔情似水、娇羞美丽作。我怀念我们倾心交往的从前,虽然短暂却是我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
别了,我爱的人!我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迟滞了你寻找幸福的脚步,不能让我们的交往影响了你对爱情的判断,因为我无法给予你任何实质的承诺!。
别了,我爱的人!这世间充满无奈和悲哀,就如同有一天注定要面对生命的终结。无缘与你相伴对我来说的确是一种遗憾,珍藏这份遗憾就是我今生对你永不停滞的爱恋。
别了,我爱的人!今夜里让我最后一次把思念遥寄,从此我牵挂的心将追随着你的一生。岁月无语,月圆为你,月缺也为你。
别了,我爱的人!世间的轮回里我期待下一次与你重逢,佛说千年修的共枕眠,若是在某次轮回中你拥有最真挚的爱,请相信那个与你终生厮守的人一定是我。
别了,我爱的人!终于结束了这段虚拟的情缘,让我们假装一切都不曾发生,爱你就希望你幸福,请带上我美好的祝福离去,愿爱你的他更爱你,你爱的他更懂你!
两种人生的对照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第一回开始
校园爱情总是让人向往,但是往往意味着灾难。
王文烈刚刚结婚半年,他和他的妻子是在网上认识的,觉得合适就结了婚。他的妻子爱玲,人长的很漂亮,也很时尚,王文烈初次见她的时候就已经很中意了。两个人的世界很甜蜜,他们总是沉浸在幸福的恩恩爱爱中。
读者肯定能想象到文烈与爱玲在房中的那些事,是啊,文烈总是要和爱玲亲热,而爱玲呢,也很配合。他们在一起真的是如鱼得水啊。但是问题慢慢出现了,他们已经结婚半年了,可是爱玲仍然没有任何怀孕的迹象,这事把文烈给急了。
文烈心里清楚,他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和一个女生同居,结果怀孕了。而文烈只是想和她玩玩,就骗她说现在还没有经济条件,就让她把孩子打掉了。所以文烈知道自己是有生育能力的,他确信问题应该是在爱玲身上。
一天晚上,文烈和爱玲一番恩爱之后,文烈把爱玲抱在自己怀里,然后说:“老婆,咱怎么还没怀孕啊”。爱玲说:“是啊。我也在奇怪呢。我问过我妈了,她说这也是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