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第1张

1

七月盛夏,烈日高照,荷花满池,蝉鸣一片。金陵李府,一声婴啼,迎来第六个小公子,取名从嘉,父母希望他将来一切从愿。

他生得天庭宽阔,双颊丰满,两个门牙合二为一,其中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仁,正是传说中的“骈齿重瞳”,贵人之相,对他祖父来说,更是一件大好的征兆。

那时,祖父李昪虽已掌管朝政,但还未称帝。他的降临让祖父雄心暴涨,他才三个月大,祖父终于决定逼迫吴王禅位,建立新朝,称南唐,父亲李亶身为长子,跃为皇太子。

暑来寒往,他已咿呀学语,满一岁了。据江南风俗,儿生一岁,需行抓周礼。行礼时,他随手抓起一卷书,家人拿起细看,竟是佛经。母亲不是很喜欢,但是爱佛的父亲和祖父却是抚须而笑。

他从小聪颖,尤其偏爱诗文,七岁时,便能对着祖父背诵晦涩难懂的《燕歌行》,还能能理解其中深意。加上父亲也喜欢书画,经常和文人骚客一起赏诗词,他也在潜移默化中爱上了诗词。然而也在这一年,祖父西去,父亲继位。

2

父亲继位后,狠毒的长兄弘翼无意中听说父亲希望将王位传给三叔,便对三叔痛下杀手。又担心弟弟们会争抢,便对他们也阴沉相待,尤其是天生贵相的六弟。

三叔死后不久,他便得了一场大病,原因可能是来自长兄的恐吓逼迫,也可能是少年体质薄弱,病中他在庐山隐居疗养,自号钟山隐士。其实在生病前,他便着手在山中建房子,有隐居的打算,碰巧病魔来袭,便提前提上了日程。

在山间,他闲来无事,便绑上头巾,穿着粗布衣裳,拄着拐杖登高望远。天冷,便点燃小火炉,添些燃料,用作取暖,听不远处溪水淙淙而过的声音。夜晚万籁俱寂,月光朦胧照着小屋,他便坐在窗前,耳中听着婢女捣药的声音,眼前是悠然踱步的家禽。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残酷历史,使他决定远离政治,醉心于诗词书画佛经与山水田园,他多希望能永远安坐于竹林,看雨打风吹去,归隐山间,在春风中,驾一叶扁舟,携一壶清酒,带一根鱼竿,徜徉于碧波万顷之中,活得就如他词中所描绘的渔翁那样自由自在: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3

岁月如梭,转眼间,青葱少年便到了该娶妻的年纪。那天,春光正好,微风和煦,他骑着白马,穿着华服,18岁的他,看起来沉着大方,其实心里早已打起了鼓,因为迫于礼教,比他大一岁新娘娥皇,他从未亲眼见过。

直到洞房花烛夜,他挑开红盖头,娇羞美丽的新娘,一下子就牵住了他多情的心。婚后的生活,正是他所期望的那样琴瑟和谐,如胶似漆。妻子与他兴趣相投,能歌善舞,琵琶也弹得极好,他们曾同心协力,钻研推敲,还原了《霓裳羽衣曲》。妻子若是回娘家省亲,只不过两三天的时间,对他来说却是度日如年。

一个秋夜,娥皇回娘家了,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孤枕难眠,脑海里不禁涌现出离家时穿着淡色衫裙的妻子,听着窗外雨打芭蕉,秋风阵阵,夜好像变得更长了。他便穿衣起身,挥笔写下《长相思》,以解相思之苦:

云一隔,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颗。夜长人奈何。

婚后没几年,他的长兄离奇暴毙,而其他哥哥也早已病故,他在无奈之中成为新任太子,那年春暖花开,他奉命南巡,但无论是名山大川,诗词宴会,还是古刹僧人,都不能让他暂时忘却远在金陵独守闺房的爱妻,在途中他按捺下内心的孤独再次写下: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4

他们结婚的第八个年头,深秋九月,天气乍冷,宫廷里处处挂上了白布,他和妻子也穿上了麻衣孝服,跪在父亲的棺前,痛哭流涕。命运终究是把他推上了他一逃再逃的位置,那时,南唐早已失去了祖父在位时的风调雨顺,国富民昌,取而代之的是风雨飘摇,四面楚歌。

那年,他改名字从嘉为“煜”,意为太阳升起,光明照耀,字重光。娥皇也成为了一国之后,并且育有两子,在父母的教育下,小小年纪就知书达理。

他们开始为国家大事考虑,但是国事如麻,剪不断,理还乱。南唐一半的国土,在父亲在位时便已被割让,只剩长江以南的一半,他们也曾想重夺故土,奈何敌方来势汹汹,实力早已越过南唐。加上他们天真地认为,有了长江作为天然壁垒,宋军南下,简直是异想天开,想到这些,他们便忘却了忧虑,纵情浪漫。

然而好景不长,娥皇突然染上重病,卧床不起。他派了最好的太医为她医治,每天嘘寒问暖,然而病情毫无好转。

他想起他们昔日嬉戏时,娥皇称赞他如玉树般迎风而立,他则笑应着她是玉树旁边的仙草。缠绵病榻的妻子,让他焦急不已,他多希望之前的一切都不要有变化,而妻子也能如花如月一样,青春永驻:

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边。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长少年。

她的幼子长的清秀可爱,最得娥皇喜爱,他出于一片孝心,在佛像前为她祈福,结果,一只大猫跳上了琉璃灯,猫和灯一起重重地砸到了地上,年仅4岁的孩子,本就脆弱,惊吓之中,得了癫痫病,没几天便夭折了。

得知幼子离世,娥皇几次哭到昏死,病情骤然加剧,奄奄一息时,她对他说:“我这一生是幸福的,与你恩爱十年,可惜幼子离开,我也要不久于世,不能好好报答你的恩情了。”说完她坐起,亲笔写下遗嘱,请求死后薄葬。三天后,她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便起身沐浴梳妆,穿上寿衣,躺在床上,拿起一块玉放进嘴中,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就再也没有睁开了。这一年十一月,她离开了,才30岁。

痛失爱子和娇妻,让他哭泣不已,不吃不喝,没几天就瘦成皮包骨,甚至要拄着拐杖才能行走。他为悼念亡妻,写下两千多字的祭文,署名鳏夫煜。

娥黄生前住处两侧的腊梅,是他们共同种下的,如今梅花盛开,而伊人不见,每次他看到,都触景生情,忍不住伤心流泪。

5

把他从亡妻的痛苦中解救出来的是比娥皇小十四岁的妹妹,史称小周后,如今已出落的娇俏可人,才情不输姐姐。娥皇病后,她时常到宫中探望,姐姐昏睡之后,便和姐夫闲聊,一来一往中,便逐渐产生了情愫。

他并不是喜新厌旧的人,他对两姐妹的情意都是真心的,他曾幻想过,妻子病好了,就把小周后取进门,就像当年娥皇和女英共侍大舜一样,其乐融融,亲密无间。可惜没多久,妻子便撒手人寰,但谁又能知道,娥皇的离去和丈夫爱上自己的妹妹是否有关联呢?

妻子死后,二人没有立即成婚,可能是他还惦念着娥皇。大半年后,他的生母离世,他需服丧三年,更加不能娶妻了。

一天下午,小周后正在蓬莱院午睡,他来到她的住处,院子里空无一人,安安静静,便悄悄地进屋。隔着珠帘,他看到她正拥着枕头睡觉,乌发如云般闪着光泽,恍惚间还能闻到她秀衣上散发的香味。他正想拨开珠帘,不想发出的声音惊醒了梦中的美人。她睁眼一看,原来是他在深情望着自己,不由露出笑颜,目光相接,满满的柔情便弥漫在各自的心头。

他回去后,便取出笔墨怀着浓情蜜意写下: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无人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琐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丧期满,他终于如愿取了小周后。

6

婚后,二人共同沉浸在歌舞声色之中,整日花前月下,不问国事。邻国逐渐被北宋抢走,他害怕南唐也步入后尘,便更加频繁地进贡,数量令人乍舌,国库逐渐空虚,他下令制造铁币代替铜币,结果搞得物价飞涨,民怨沸腾。又无节制的增加税赋,夺取百姓财务,国势日渐衰微。

自己无所作为,就变本加厉地敬礼献佛,希望佛祖能保佑他国土安在。贵为一国之君的他亲自为僧人削上厕所用的竹片,甚至在宫内建立了佛寺,他和小周后经常披着袈裟,带上僧帽,跪拜磕头,额头上都淤血了,他们也不在乎。

然而他偏安一隅的心愿终究是没有达成,北宋步步紧逼,吓的他提心吊胆。加上他没有主见,耳根子软,不能任用贤人,甚至错杀令北宋忌惮的将领林仁肇,亡国之音终究是敲响了。

在他登基后的第十五年,南唐被攻破,他不得不脱掉象征皇位的**龙袍,穿上象征臣子的紫袍。北上之前,他来到灵位前,和列祖列宗辞别,又觉得无颜面对,便立马抹泪离开,走到教坊,乐人们知道他是来辞朝的,便为他奏起了伤心的离歌。

之后,他被押往汴梁的途中,回忆起离别的场景,感慨道: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试干戈?

一旦归来臣虏,沈腰潘鬓销磨。最是仓惶辞朝日,教坊犹奏别离歌,挥泪对宫娥

7

他被囚禁后,不得自由,满腹惆怅不知与谁说,只能日日举杯痛饮,聊以解忧。暮春的一天,他走到院子里,不小心碰到了花树,花瓣便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落在他的肩上。他举目望去,院子里已是残花满地,不禁吟道: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更可恨的是,貌美的小周后让宋太宗赵光义垂诞不已,每次觐见,她都要被强迫留在宫内数天,野蛮下流的赵光义施暴时,还让众人围观,并要求画师将施暴的画面画下。小周后遭此摧残,回来忍不住大骂赵光义猪狗不如,骂他软弱无能,但是他只能抱头痛哭,别无他法。

又是一年七月,这是他被囚禁的第三年,嫔妃宫娥不约而同地来为他祝寿,大家轮流为他敬酒,他一一接受,内心深处却伤心不已,想起往年在金陵时的喜气洋洋,忍不住感慨万分,在宴上,挥笔写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密探得知后,立马告知赵光义,一听到“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不觉火冒三丈,派人送去毒酒祝寿。李煜不知内情,痛饮一杯,刚入腹,他便浑身抽搐,脸色紫黑,中毒身亡,这一天,他刚好四十二岁。

他死后三个月,小周后不忍悲哀与侮辱,含恨而终,与他同葬一穴,也算是“在地结为连理枝”了。

禹去世后,其子启继夏朝天子位。

启:也称夏启、帝启、夏后启、夏王启,他是禹的儿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前1978年―前1963年在位。其母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儿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根据《竹书纪年》,帝夏启王在位39年,约78岁驾崩。

禹死后,启通过武力征伐伯益,将其击败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自此,宣告原始社会结束,开始了奴隶社会,启是传统上被公认的中国第一个帝王。

扩展资料: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上(今浙江绍兴),仍存禹庙、禹陵、禹祠。从夏启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来禹陵祭祀他。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参考资料:

-禹 (夏朝开国君主)

我揩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生的航道充满了艰辛。我只不过是洁身自好却因此遭殃受累,早晨去进谏,到傍晚就遭毁弃!他们毁坏了我蕙草做的佩带,我又拿芬芳的白芷花来代替。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改悔!我只怨君主啊真是荒唐,你始终是不肯洞察我的胸臆。你周围的侍女嫉妒我的姿容,于是造出百般谣言,说我妖艳狐媚!那些贪图利禄的小人本来就善于投机取巧,方圆和规矩他们可以全部抛弃。追随着邪曲,违背了法度,却厚着脸皮自吹符合先王的道义。我忧愁,我烦闷,我承受着无边的罪戾,我困顿潦倒在这人妖颠倒的时期!我宁愿暴死而尸漂江河,也绝不和他们同流合污,沆瀣一气。哦,那凤鸟怎么能和家雀合群?自古以来本就这样泾渭分明。哪有圆孔可以安上方柄?哪有异路人能携手同行!我委屈着自己的心志,压抑着自己的情感,暂且忍痛把谴责和耻辱一起担承。保持清白之志而死于忠贞之节,这本为历代圣贤所赞称!

我后悔,后悔我当初没有看清前程,迟疑了一阵,我打算回头转身。好在迷失方向还不算太远,掉转车头,我依旧踏上原来的水驿山程。我走马在这长满兰蕙的水滨,我奔向那高高的山脊,到那儿去留停。我既然进言不听反而获罪,倒不如退居草野,把我的旧服重整。我裁剪碧绿的荷叶缝成上衣啊!又将洁白的莲花缀成下裙。没人理解我,就让他去大放厥词吧!只要我内心是真正的馥郁芳芬。我把头上的帽子加得高而又高啊,我把耀眼的佩带向下拉得紧而又紧。芬芳与污垢已经混杂在一起,唯独我这美好的本质未曾蒙受丝毫污损。急匆匆我回过头来纵目远望,我要往东南西北观光巡行。我的佩饰如花团锦簇、五彩缤纷,喷吐出一阵阵令人心醉的幽香清芬。人生各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喜爱,我却独独爱好修洁,持之永恒!就算把我肢解了我也毫不悔改,难道我的心志可以改变毫分!

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傲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他在历山(今山西运城市芮城县东)耕耘种植,在雷泽(在今山西永济市首阳乡)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总之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絺衣(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还为他修筑了仓房。

舜得到了这些赏赐,瞽叟和象很是眼热,他们又想杀掉舜,霸占这些财物。瞽叟让舜修补仓房的屋顶,却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舜靠两只斗笠作翼,从房上跳下,幸免于难。后来瞽叟又让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却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将舜活埋在里面。幸亏舜事先有所警觉,在井筒旁边挖了一条通道,从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时间。瞽叟和象以为阴谋得逞,象说这主意是他想出来的,分东西时要琴,还要尧的两个女儿给他做妻子,把牛羊和仓房分给父母。象住进了舜的房子,弹奏舜的琴,舜去见他,象大吃一惊,老大不高兴,嘴里却说:“我思舜正郁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顺父母,友于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诚恳谨慎。

后来尧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舜不但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进。尧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恺”,早有贤名,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恺”管教化;还有“四凶族”,即帝鸿氏的不才子浑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穷奇,颛顼氏的不才子梼杌、缙云氏的不才子饕餮,虽然恶名昭彰,但尧未能处置,舜将“四凶族”流放到边远荒蛮之地。这些措施的落实,显示出舜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才干。

经过多方考验,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选择吉日,举行大典,尧禅位于舜,《尚书》中称为舜“受终于文祖”。又传说是舜代替尧摄行天子之政,虽有天子之权,而无天子之号。与此二说差异甚大的一个传说是,舜将尧囚禁起来,还不让其子丹朱与他见而,舜自己做了天子,类似于后代的宫廷政变,篡权夺位。

舜执政以后,传说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动,一派励精图治的气象。他重新修订历法,又举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还把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再择定吉日,召见各地诸侯君长,举行隆重的典礼,重新颁发信圭。他即位的当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还规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改绩,明定赏罚,可见舜注意与地方的联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传说中舜的治国方略还有一项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画出五种刑罚的形状,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办法代替肉刑,以示宽大。但又设鞭刑、扑刑、赎刑,特别是对不肯悔改的罪犯要严加惩治,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欢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把治水无功的鲧流放到羽山,坏人受到惩处,天下人心悦诚服。

按照《史记》所载传说,舜摄政28年,尧才去世。舜于三年的丧事完毕之后,便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诸侯都去朝见舜,却不理会丹朱;打官司的人也都告状到舜那里,民间编了许多歌谣颂扬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里。舜觉得人心所向,天意所归,无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不过,传说中舜的都城与尧的都城不在一个地方。据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引皇甫谧所说;“舜所营都,或云蒲坂。”蒲坂在唐代是河东县,即今山西永济县。

尧死以后,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兴革。原已举用的禹、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人,职责都不明确,此时舜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但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通过这样的整顿,“庶绩咸熙”,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上述这些人都建树了辉煌的业绩,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尽心治理水患,身为表率,凿山通泽,疏导河流,终于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当比之时,“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

舜在年老的时候,认为自己的儿子商均不肖,就确定了威望最高的禹为继任者,并由禹来摄行政事。故舜与尧一样,都是禅位让贤的圣王。

据说舜在尧死之后,在位39年,到南方巡守时,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称为“零陵”。

舜与尧一样,同是先秦时期儒墨两家推崇的古昔圣王。而舜对于儒家,又有特别的意义。儒家的学说重视孝道,舜的传说也是以孝著称,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为儒家伦理学说的典范。孟子继孔子之后对儒学的发展有巨大贡献,他极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导人们努力向舜看齐,做舜那样的孝子。说:“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犹)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他甚至设想,舜为天子,而瞽叟杀人被捕,舜虽不会利用权力破坏刑律而将其赦免,但一定到监狱里偷偷地把父亲背出来,一起逃到海滨,过无忧无虑的日子,为了共享天伦之乐而忘掉天子的地位。由于儒家的宣传,有关舜的传说事迹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留下极深刻的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7733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1
下一篇2023-10-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